扶贫资金使用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29:44

扶贫资金使用办法篇1

陕西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完整版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有关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国有贫困农场、国有贫困林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贫困团场(以下简称各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消除农村贫困现象的专项资金。

本办法所指扶贫对象是指根据中央扶贫标准、地方扶贫标准识别认定的农村贫困家庭、贫困人口。

第三条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使用方向分为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第四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的以工代赈资金依照发展改革委制定的有关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依照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有关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和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的管理,由财政部分别会同国家民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根据资金用途的特点,依据本办法另行规定。

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管理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根据资金用途的特点,依据本办法另行规定。

第二章资金预算与分配

第五条中央财政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精神,依据减贫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在年度预算中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地方各级财政根据各地减贫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并逐年加大投入规模。省级财政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应达到中央补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的一定比例,有关资金投入情况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因素。

第六条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投向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其中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坚持向西部地区(包括比照适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贫困地区)、贫困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边境地区和贫困革命老区倾斜。

第七条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资金分配的因素主要包括各地扶贫对象规模及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人均财力、贫困深度等客观因素和政策性因素。客观因素指标取值主要采用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政策性因素主要参考国家扶贫开发政策、中央对地方扶贫工作考核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绩效评价情况等。

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应主要采取因素法分配,资金分配的因素及指标取值由各地自行确定。

第三章资金使用与拨付

第八条各地应按照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要求,结合当地扶贫开发工作实际情况,紧密围绕促进减贫的目标,因地制宜确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各地确定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必须遵循如下基本方向:

(一)围绕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扶贫对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民族手工业和乡村旅游业;承接来料加工订单;使用农业优良品种、采用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等。

(二)围绕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支持修建小型公益性生产设施、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施、贫困村村组道路等,支持扶贫对象实施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

(三)围绕提高农村扶贫对象就业和生产能力,对其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给予补助。

(四)围绕帮助农村扶贫对象缓解生产性资金短缺困难,支持贫困地区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对扶贫贷款实行贴息等。

(五)围绕编制、审核扶贫项目规划,实施和管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而发生的项目管理费。

第九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不得用于下列各项支出:

(一)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

(二)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

(三)弥补企业亏损。

(四)修建楼、堂、馆、所及贫困农场、林场棚户改造以外的职工住宅。

(五)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

(六)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

(七)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

(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

(九)企业担保金。

(十)其他与本办法第八条使用规定不相符的支出。

第十条中央财政根据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不含扶贫贷款贴息资金),按照2%的比例提取项目管理费。各地不得再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从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提取任何费用。

中央财政提取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依据补助地方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不含扶贫贷款贴息资金)分配地方使用。其中安排到县级的比例不得低于90%。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实行分账管理,专门用于扶贫规划编制、项目评估、检查验收、成果宣传、档案管理、项目公告公示、报账管理等方面的经费开支,不得用于机构、人员开支等。

第十一条地方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扶贫开发工作需要,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或者比照中央财政提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的比例,从地方财政本级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提取项目管理费。安排或提取项目管理费的规模及具体比例、分配和使用管理办法由各地自行确定。

第十二条各地要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拓宽扶贫开发投入渠道,加大整合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各类资金的力度,统筹安排、集中使用,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三条财政部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年度资金分配方案后,及时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上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指标。

财政部采取提前下达预算等方式,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一定比例提前下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

第十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要加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执行进度。收到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款文件后,及时将资金下拨到县(市、旗、区),同时将拨款文件报送财政部。

第十五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各级财政部门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及时办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付手续。

第四章资金管理与监督

第十七条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相关的各部门根据以下职责分工履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职责。

(一)财政部门负责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预算安排、拨付、管理和监督检查,会同相关部门拟定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分配方案。

(二)财政部商国务院扶贫办拟定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展资金)的分配方案。

发展改革委商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拟定以工代赈资金分配方案。

国务院扶贫办商财政部汇总平衡提出统一分配方案,上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同时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和扶贫办。发展改革委下达以工代赈计划,财政部拨付资金。

(三)财政部门要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扶贫、发展改革、民委、农业、林业、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要加强相关财政扶贫项目的管理,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四)国务院扶贫办、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农业部、林业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应及时将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报送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农业部、林业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的报告同时抄送国务院扶贫办。

(五)上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由财政部确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扶贫部门负责使用管理与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扶贫、民委、农垦、林业、残联等部门分别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扶贫开发政策和财政部的有关要求,制定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计划。由财政部门负责汇总,并根据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下达情况按规定时间上报财政部,同时抄送国务院扶贫办。

中央财政上年度提前下达预算的所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须于本年度1月底前报送资金使用计划;本年度下达预算的有关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须于中央财政下达预算后六十个工作日内报送资金使用计划。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使用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由兵团财务部门于中央财政下达预算后六十个工作日内将资金使用计划报送财政部。

第十九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计划需要明确资金具体用途、投资补助标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用款计划等内容,并作为绩效评价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第二十条各地应根据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情况,逐步将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

第二十一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的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制度,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

第二十二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年度使用计划、支持的项目和资金额度要进行公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扶贫对象给予补助,在所在行政村进行公告、公示。

第二十三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分账核算。负责报账的具体层级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确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使用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行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价结果以适当形式公布,并作为分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参考依据。绩效评价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由财政部门商相关部门确定。

第二十五条中央财政在发展资金中每年安排部分资金,根据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对发展资金使用管理的绩效评价结果对有关省份给予奖励补助。

奖励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各级财政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督检查,配合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做好资金和项目的审计、检查等工作。

第二十七条乡镇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作用,加强对扶贫项目的巡视、检查,发现违规问题及时制止并报告上级财政部门。

第二十八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处理、处罚、处分。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办法,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发展改革委备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备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须进一步明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具体用途、资金申报资格和程序、资金补助方式、资金使用与拨付程序、监督管理规定等内容。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20xx年1月1日起执行。20xx年5月30日印发的《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印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和〈财政扶贫项目管理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财农字〔20xx〕18号)同时废止。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使用乱象

20xx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全国人大会会议上介绍扶贫资金审计情况时强调,审计发现1.5亿扶贫资金被虚假冒领或违规使用,其中17个县将20xx多万元用于弥补业务经费、发放福利等。8.7亿扶贫资金闲置或浪费,其中闲置时间最长的超过20xx年。审计还发现,云南寻甸县20xx年发放的6560万元扶贫贷款中,仅有一半发放给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扶贫资金使用办法篇2

湖南省扶贫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全文第一条为了管好用好国家和省扶贫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国办发[1997]2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国家和省扶贫资金由省人民政府统一安排使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地区对规划和项目进行审定,分级负责组织项目的具体实施,并分级负责检查、督促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第三条扶贫资金是指中央和省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支持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而专项安排的财政扶贫资金和信贷扶贫资金。

财政扶贫资金包括中央和省安排的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省农业发展基金扶贫专项。

信贷扶贫资金包括中央和省扶贫专项贷款。

第四条财政扶贫资金设民委、老区、以工代赈、扶贫专项:

民委专项重点用于全省16个少数民族贫困县,主要由民委和财政部门负责。

老区专项重点用于17个老区贫困县和重点老区县,主要由老区办和财政部门负责。

以工代赈专项重点用于10个国定贫困县以及城步、桂东、当城3个延伸县,主要由计委和财政部门负责。

扶贫专项(包括特困乡村专项、培训费、农业发展基金扶贫专项)重点用于全省31个贫困县,主要由扶贫开发办公室和财政部门负责。

第五条扶贫贷款扶持范围。中央扶贫专项贷款重点用于10个国定贫困县,主要由农业发展银行和扶贫开发办公室负责。

省扶贫专项贷款重点用于21个省定贫困县,适当照顾面上扶贫任务重的地方,主要由农业银行和扶贫开发办公室负责。

第六条扶贫资金分配坚持稳定基数,适当调整,突出效益的原则。即年度资金总量的80%,按各地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程度确定,20%的资金根据各地效益和地方配套资金情况安排。具体由有关资金管理部门提出初步意见,经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汇总平衡,提出统一分配方案,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下达到各地区行政公署和州市人民政府。

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和可能,增加扶贫投入。省各级投向贫困县的扶贫资金要达到国家扶贫资金投入量的40%以上,其中有关地州市贫困县两级扶贫投入应达到国家投入资金的10%以上。

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并且积极投工投劳。

第八条各项扶贫资金的安排必须坚持到村到户。新增财政扶贫资金要全部安排到特困村,优先落实到特困户。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集体经济,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以工代赈资金要安排70%以上用于乡、村水利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扶贫贷款要安排70%以上的资金用于解决与群众温饱密切相关的种养业项目,其总额的50%以上要安排到特困村;省扶贫贴息贷款要重点扶持贫困农民增产增收的项目。对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地方,相应核减下一年度的扶贫资金,其核减的资金安排到其他地方。

第九条扶贫资金的使用实行项目管理,建立扶贫项目库。扶贫项目应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市、区)扶贫开发办公室组织有关资金管理部门规划、论证和筛选。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评估,一次批准,分年实施,分期投入的原则,经县地两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列入项目库。使用扶贫专项贷款的项目,要先经有关银行评估论证。

第十条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扶贫项目,主要审核整体项目的投向和重点是否准确,产业布局是否合理,扶贫资金是否落实到村到户,贫困户是否真正受益。项目实施的具体组织形式和方式要根据各地特别是乡村和农户的情况,因地制宜确定。

第十一条扶贫项目的申报与审批

(一)财政扶贫资金、民委专项、老区专项,由项目单位提出申请,经项目主管部门初审,上报省民委、老区办审核,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分别与省财政厅联合批复,并抄送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以工代赈扶贫项目,由县(市、区)计委会同交通、水利等部门,编制项目计划,经地州市计委初审,报省计委,并经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由省计委与省财政厅联合下达项目计划,并抄送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三)财政扶贫资金其他项目由县(市、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与同级财政部门共同筛选,报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逐级上报,由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与省财政厅联合批复。

(四)中央扶贫贷款项目由县(市、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在项目库中拟定当年项目计划,经县(市、区)农业发展银行论证、评估,报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查,由县(市、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县农业发展银行联合报地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农业发展银行,经筛选、审查后,联合报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和省农业发展银行。省农业发展银行应在与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共同协商的项目内选择并批复项目。收回再贷项目由县(市、区)农业发展银行和县(市、区)扶贫开发办公室报省农业发展银行批复后实施。

(五)省扶贫专项贷款项目,由县(市、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在本地扶贫项目库中拟定当年支持项目向县(市、区)农业银行推荐。县(市、区)农业银行对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并签署意见后,报地州市农业银行和扶贫开发办公室。经地州市筛选、审查后,由地州市农业银行审批,县(市、区)农业银行组织实施,项目报省备案;贷款在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项目报省农业银行、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审批。

各有关资金管理部门应在每年10月底前,按当年各项扶贫资金计划的150%提出下一年度项目意见。

第十二条扶贫项目计划一经下达,要严格按要求组织实施。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项目,须报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同意后方可调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改变项目计划。

第十三条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贫困县财政部门应建立专帐,设立专户,核算各类财政扶贫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直拨。省、地州市财政部门要保证国家扶贫资金到省后1个月内将有关资金(含省财政扶贫资金)下达到贫困县。县财政局要配合有关部门,根据项目进度,及时、足额将资金安排到项目。

中央和省扶贫专项贷款要按照有关规定保证项目资金及时到位。

第十四条技术培训费从财政扶贫资金中专项安排,实行专帐、专户、专人管理。培训要本着谁贷款、培训谁、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注重实际、实用、实效,重在提高贫困农民综合素质,保证扶贫项目效益。

第十五条省财政对使用省扶贫专项贷款项目和国定贫困县商业银行扶贫贷款项目予以贴息。贴息要重点保证种养业项目以及特困村的相关项目。贴息资金实行定额包干,由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专帐管理,具体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各级扶贫开发办公室、资金管理部门、乡村一级经济组织对现有扶贫项目要建档立卡,实行跟踪管理。建立、健全扶贫项目岗位责任制。项目执行单位要明确项目负责人并与资金管理部门签订责任状。项目批准单位要明确审批权限,做到谁审批,谁负责。

第十七条建立综合考核指标,实行目标管理。对扶贫资金的投放、使用、效益和回收实行综合评价,主要考核指标包括:资金利税率、资金回收率、贷款逾期率、解决温饱人数、农民人均纯收入等。通过对指标的考核,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十八条财政扶贫资金不得用于下列各项支出:

(1)行政事业机构开支和人员经费;

(2)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

(3)弥补企业亏损;

(4)修建楼、堂、馆、所;

(5)各种周转金;

(6)弥补预算支出缺口;

(7)大中型基建项目;

(8)购买小汽车等。

第十九条严格执行中央扶贫专项贷款优惠贷款利率政策,不抬高利率,不加息和罚息,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不准以贷扣息、预收风险保证金、以新贷抵旧贷;不准将扶贫贷款用于行政经费开支、炒买炒卖股票、债券。对贫困户贷款主要实行信用放款形式,对种养业项目实行按年收息;对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贷款,适当放宽担保条件和降低自有资金比例。

第二十条根据有关规定,可从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项目准备费,由同级扶贫开发办公室掌握,用于扶贫项目的筛选、考察、跟踪检查、专项审计及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等开支。扶贫基金的收取和管理仍按有关文件执行。各地各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从扶贫项目上收取费用。

第二十一条各级审计部门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特别是贫困县审计机关要把对扶贫资金的审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日常工作并形成制度。凡挪用、拖欠和挤占扶贫资金的,必须如数追回,并依法追究有关部门的经济责任和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凡贪污扶贫资金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级扶贫开发办公室和资金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开展工作。

第二十二条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组织各级扶贫资金管理部门,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加强监督,把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以确保扶贫资金按政策专款专用,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第二十三条各地区行署和州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细则,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

财政扶贫资金的问题一是扶贫资金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从财政扶贫资金组成可以看出,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有财政局、扶贫办、发改局、民宗局四个部门。扶贫办负责新增财政扶贫资金和老区建设资金项目的立项和管理工作,发改局负责以工代赈资金项目的立项和管理工作,民宗局负责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的立项和管理工作,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和报帐工作。由于涉及的部门多,有些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意识,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特别是扶贫资金每年到位时间晚,项目难以当年完工,有的项目错过最佳实施时间,发挥不了效益。形成了管项目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项目,实施项目的管不到钱三张皮现象。

二是扶贫项目偏离扶贫宗旨。

扶贫项目不同于其他建设项目,它是由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其宗旨是扶贫,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少数地方往往为了政绩,没有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最需要的贫困地区,所以年年为了形象在找扶贫的看点。笔者在有的贫困村调查时就有群众说我们村这么多年从没得到国家扶持,而有的村国家年年安排资金;我们村的路是自己掏钱修的,而隔壁村全部政府投入。

三是扶贫项目没有发挥最大的效益。

扶贫项目国家投入有限,资金只是对项目建设的适当补充,资金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项目的需求,大部分要靠群众自筹解决,所以各项目施工单位在资金使用上尽量减少其他不必要的开支,特别是以乡镇、村为主体的项目实施单位在实施具体项目时往往只能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奖励。

扶贫资金使用办法篇3

我们认真组织自查的是2005年至2009年省、地、县等财政支农扶贫资金的安排、到位、使用、管理的安全情况,重点检查的内容是:1、易地搬迁扶贫项目资金,2、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3、其它项目扶贫项目资金,4、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资金。具体检查的主要内容是:1、支农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情况,2、支农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办法执行情况,3、审计扶贫项目资金反映出的问题整改情况,4、支农扶贫资金监管责任制落实情况,5、支农扶贫资金管理的机构及人员建设落实情况。

三、自查2005年至2009年支农扶贫项目资金的规划和落实情况

我办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国家、省市扶贫部门的要求,在2005年制定了《江川县十一五整村推进重点村扶贫开发规划》和《江川县十一五易地搬迁扶贫开发规划》。我县整村推进扶贫2005年至2010年计划争取扶持项目36个村民小组,争取扶持投入资金606.9万元,其中:国家省级投入财政扶持资金465万元,市县投入资金26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资金115.9万元。我县2005年到2009年实际争取扶持项目54个村民小组,还有一年时间我们已经超额完成18个项目,超出50%。已经争取扶持扶贫资金1417.2万元,其中:省级资金420.81万元,市级资金351万元,县配扶贫款37万元,县级部门扶持配套资金312.9万元,集体群众自筹和贷款295.49万元。超额完成总投资810.3万元,超出134%,超出一倍多的投资。我县易地搬迁扶贫2005年至2010年计划争取扶持5个村民小组128户499人。易地搬迁项目计划总投资1044.89万元,其中:国家省级投资230.54万元,市县级投资77.06万元,群众自筹737.29万元。到现在实际完成4个村民小组111户385人搬迁任务,完成计划总人数的77%。实际完成总投资807,6万元,其中:国家省级投资162.5万元,市县级投资55.6万元,整合投资138.9万元,自筹资金450.6万元,完成计划投资的77%,争取明年完成规划任务。小额信贷扶贫计划每年扶持发放200万元,总发放1000万元,到2009年实际完成发放1760万元,其中:扶持种养业的1685.5万元,其他项目的74.5万元。

四、支农扶贫专项资金的分配、拨付、管理情况

我县扶贫项目和资金都是严格按照申报、审批、施工、验收、审计的程序进行,有项目有资金,资金跟着项目走,专款专用。具体的支农扶贫项目由困难村组根据自己的困难实际,认真计划项目内容,写出项目建设申请,乡镇审核同意,县扶贫办、财政等部门实地调查、核实,再由县级主管领导申批,上报市扶贫办。项目立项后,由市扶贫办、市财政局联合下文到县,资金到位后,我们会同财政、监察、审计、城建等部门对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严格按照招投标形式进行,这样有效地保证了项目资金使用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对中标单位项目的投资、实施地点、实施单位、建设内容、实施要求等进行全面公示;整村推进项目各建设单位都与中标单位签订建设合同和廉政合同,合同生效后,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对项目的实施内容、质量、进度等进行监督和管理,严格按照计划内容和文件下达的项目进行实施,不准随意调整项目,从而保证了整村推进项目的顺利进行。我办十分注重扶贫开发工作项目的管理,为形成县、乡、村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一盘棋运作格局,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为主,每个村选派干部和村民代表,成立了项目实施监督小组,工程建设中经常到现场检查督促工程的质量,工程进度和资金的开支使用情况。扶贫专款资金的管理收支由县财政农财科设立专门帐户运行,并按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分期分批拨款,具体的拨款办法为:开工拨款40%,中期拨款30%,验收审计合格拨款20%,留下10%左右的资金作风险抵押金,待一定的时间工程没有问题,才拨完工程款,只要项目按质按量圆满完成,我们没有拖欠过一分钱的补助款,资金下拨是及时有效;从2001年开始实行专项资金报帐制,采取财政管资金,扶贫办管项目的办法,工程资金报销是实施单位向县级报帐,县级再向市级报帐的方法,工程完工后,组织县、乡、村、组进行验收审计,验收工程数量和质量是否按合同保质保量完工,对建设点从组织领导、规划设计、项目管理、资金管理、项目效益的20个小项现场进行考评打分;认真审计资金的开支是否专款专用,写出验收审计报告,做到工程项目当年施工,当年受益。还有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县监察局、审计局、人大、政协等部门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工作纪律情况进行执法监查,通过检查审计,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扶贫项目审批和资金的管理使用上认真负责,做到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扶贫资金实行专户、专帐、专人管理的“三专”制度,资金使用上严格把关,从未出现挪用,挤占和改变用途的情况,专款专用,并且帐目清楚、单据齐全,手续完备。我县的扶贫资金,与其他县相比,投资小、效益好,很受山区人民的称赞,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审计反映出的问题整改情况和扶贫资金管理机构及人员落实情况。

我办协同县审计局于2009年2月13日至4月14日,对支农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投入、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了就地审计。××市审计局下发了玉审决[2009]10号《审计决定书》所提出的“江川县扶贫办未经批准,于2007年8月至2009年2月期间向扶贫项目实施的村组收取项目规划费、工程项目监理费及考核押金163000元,已经开支使用和退还了114935元,还有48065元,根据中央的文件规定,责成我办将余下资金48065元退还原项目实施单位用于项目支出,并立即停止此项收费行为。”的审计决定,我们根据提出的决定,作出的回复意见和整改措施是:江川县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工作,在各级的支持帮助下,为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落后面貌,提高文明卫生程度,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项目的建设管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为加强扶贫项目的管理,保证项目按时、按量、保质顺利完成,使扶贫项目和资金发挥更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真正使扶贫项目建设规范化,正常化,合理化;我们认真和扶贫项目的领导深入讨论和研究,并报分管的县级领导同意,以文件的形式制定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考核考评办法:从而才向项目的小组收取费用的,所收取的费用没有结余,实际已经用于开支整村推进的项目规划设计、部分监理费和考核奖励,还有一部分是未付的项目监理费,根据我们的实际,请求在审计部门的监督下,由我办支付应付的规划设计及监理费;并且我们已经及时的同项目实施村组、监理单位联系,就项目的费用进行支付和退还。其二是从2009年起,我们不在收取费用,严格按有关的政策执行,保证专款专用,使扶贫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

江川县扶贫办是独立的副科级单位,但我们只有编制3人,所以很多事无法自己完成,只能依靠县发改委进行工作,从而我们机构不健全,人员太少,我们根本没有一个财务人员,就连驾驶员也要作为财务的出纳使用,职责难以明确,会计工作未能达到规范化要求,我们有时下去查账检查,是没有依法办事,对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是有一定的困难问题。

六、支农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上,虽然发挥了很大的效益,为山区人民服务致富奔小康作出了贡献,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1、扶贫工作点多面广,难度大,任务艰巨,但扶贫投入的资金不足,财政资金越来越少,特别是县配资金更是扣了又扣,减了又减,有的项目规划做好,但因县配资金不到位造成难于向贫困群众解释说明,群众意见大,需要各级财政的大力扶持,才能改变贫困面貌。

2、扶贫投入转向,只保重点和民心工程,扶持投入相对集中一部分人,对改变全县上万人的贫困面貌任务难于完成,还有工程项目建设中,所扶持的资金与工程的造价相差很多,工程出现负债太大,增加了群众的负担,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3、因资金的来源和管理转变,造成工作上不利。我县从2000年开始已由市县扶持资金转为省市县扶持资金,并且资金管理采用专帐专户,报帐制,手续过多,资金不能及时到工程项目,造成工程进度难于保证。

扶贫资金使用办法篇4

本文对我国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使用绩效进行了评价,得出当前我国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使用绩效不高的结论,分析了原因,并对改善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使用绩效提出了建议。

一、我国政府开发式扶贫现状

1、政府开发式扶贫的基本框架

在规章制度方面,自1986年开始,国家不断出台与开发式扶贫相关的办法、措施等,创造了一系列的“造血机制”,特别是“贫困县”的确定,成为政府扶贫政策的一条“主线”。1994年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2000年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2001年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以及2005年的《财政扶贫绩效考评试行办法》等等,都为政府开发式扶贫建立了制度框架。在组织实施上,我国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工作机构――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地方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由此形成了有27个国家部委参加的反贫困组织机构。在资金投入方面,无论是从总量上看,还是分别从财政扶贫资金、信贷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上看,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已基本形成。

2、政府开发式扶贫取得的成就

政府开发式扶贫的成就是突出的。首先,绝对贫困人口大幅下降。2006年末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148万人,贫困发生率仅为2.3%,而在大规模扶贫开发开始的1986年,同样的指标分别为1.3亿和16.2%。其次,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到2004年底,全国通公路、通电、通电话以及能接收电视节目的自然村占全部自然村的比例分别为98%、99%、96.7%和99.1%。2007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又有2897万农村人口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新增450万农村沼气用户,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再次,贫困地区社会服务事业有了较大发展。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乡镇卫生院得到改造或重建,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改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后,解决了沂蒙山区、井冈山区等一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

3、我国政府开发式扶贫绩效的整体评价

政府开发式扶贫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需评价所投入的资源与所取得的扶贫效果在经济效率方面是否合理和具有持续性。整体而言,中国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使用绩效偏低。

Ravallion和Jvotna利用国家统计局分组数据对贵州、云南、广西和广东的重点贫困县进行评估后得出结论:政府扶贫投资的回报率为12%。而国内学者认为,这可能过高估计了项目效果。吴国宝曾用劳动力负担系数来估计外部扶贫效果并认为:国家贫困县向县外输出劳动力约占这些县总劳动力的15%.按照贫困县平均的劳动力系数来计算,至少有30%人口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其他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就业收入。据此推算,1986―2000年间所减少的9100万贫困人口中,有2700万主要是依靠全国其他地区经济增长脱贫的。

二、我国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使用绩效分指标评价

1、行政绩效评价

(1)扶贫资金使用成本较高

我国目前共有32个省级单位;333个地级市;2862个县(其中592个贫困县);41636个乡。如果按省扶贫办10人,地市级扶贫办15人,非贫困县扶贫办3人,贫困县扶贫办10人,乡级扶贫1人粗略计算,再加上国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25人,我国政府扶贫系统共有人员近6万人。而实际上,人员超编制的情况也较多,如山西省富平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机关事业编制8名,实有人员17名。按保守的估计,全国扶贫工作人员平均工资为1万元/年,2004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22亿元(含以工代赈资金),则扶贫的资金成本约为5%,如果加上办公经费等支出,成本还要高一些。

(2)资金利用率较低

资金利用率指实际用于扶贫的资金占全部扶贫资金的比重。国家审计署1999年的审计情况表明,1997年到1999年上半年期间,违反规定使用的财政扶贫资金达43亿元,占同期财政扶贫资金总量的比例达20%左右。另据财政部的一项调查表明,2002年,江西省在7.5亿元贴息贷款中,只有1.5亿元是农户贷款(不一定是贫困户贷款),仅占贴息贷款的20%。2004年1月至10月,国家审计署在592个部级贫困县中查出了5.78亿元扶贫款“灰洞”――其中4.28亿元用于平衡预算,1.5亿元买了小轿车或弥补了行政经费。

(3)资金到位率较低

财政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按计划需要半年时间才能传递到省一级,传递到农户或项目的周期更长。信贷资金也不能按时到位,上半年的项目资金往往到9至11月份才能到县,到达项目的时间则可能更晚,而到位前的利息则照样由项目支付,这无疑将缩短资金的实际使用期、提高资金利息率。

(4)贷款项目立项率较低

2003年,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农户中,当年从银行信用社贷过款的农户仅有7.3%,得到过扶贫贷款的农户仅有1.5%。据黑龙江省农调队2003年对800户农户春耕贷款的调查,有40%的农户认为不容易得到贷款,而且收入越低这个比例越高。江西和内蒙古近期对部分贫困村的电话访问显示,希望得到贷款的农户中,平均有60%左右难以得到贷款。一般农户要得到5000元以上的贷款非常困难,而据江西省对国家扶贫重点县某村的调查,该村2003年有35户农户申请贷款,但只有2户比较富裕的农户得到贷款,其中一户10万元,另一户3万元,贷款项目立项率不到6%。

2、经济绩效评价

(1)减贫幅度越来越小

我国贫困率指标越来越低,说明扶贫取得了成就,但从贫困人口的减少幅度(减少的贫困人口数/当年贫困人口总数)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1991-2000年,绝对贫困人口的减少进度平均为0.1,而2001-2006年,绝对贫困人口的减少进度平均只有

0.06,减贫的幅度越来越小。而且,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脱贫人口返贫率高。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中当年返贫人口约占一半,其中,中部和东部的当年返贫人口占年末贫困人口的70%以上。

(2)资金投向不很合理

从2002-2004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贫资金的投向排序上来看,基础设施投资比重最大,平均为35.22%;农业投资次之,平均31.26%,其他投资居第三位,平均14.52%;工业投资居第四位,平均13.67%。从各投向的变化趋势上来看,农业投资稳步增加,工业投资小幅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在2004年有大幅下降,教育投资也在缓慢降低,卫生投资、科技投资变化不大,其他投资在2004年陡然增加了5.6个百分点,接近20%。从这种变化趋势上看,资金投向有一定的不合理之处:首先,基础设施对贫困地区经济增长有很重要的影响,应不断增加投入;其次,教育、卫生、科技投资比重较小,而这些投向是对经济产生长期影响的关键因素;再次,其他投资的比重较高,具体内容不够明确,不利于资金的透明化管理。

(3)信贷扶贫资金回收率低

资料表明,全国扶贫信贷资金的平均到期回收率只有50%左右。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到期小额扶贫贷款的归还率平均仅为33.52%,最高的是云南和广西,分别为90%和82%,最低的四川省仅为13.6%。2000―2004年,青海省海东地区5年年均发放扶贫贷款1.95亿元,年均收回0.84亿元,资金回收率仅为43%。

3、社会绩效评价

(1)基础设施利用率低

扶贫开发为很多贫困地区建起了基础设施,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相脱节的问题比较严重。基础设施利用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地的需求相脱节,这可能与政府扶贫决策失误、缺乏贫困户的参与相关;二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贫困户配套资金支持,很多贫困户支付不起;三是大多数贫困户认为基础设施的使用费率相对较高。李小云等(2006)对几个贫困村做过的问卷调查显示,认为“用电多”的贫困户只占28.3%,有大约63%的贫困户认为电费高,与71.7%的贫困户用电不多相对应。

某省某贫困村通自来水工程可以说明这一问题。在没有征求村民意见的情况下,村长要求本村户户上自来水,通自来水的管道由政府提供,劳动投入由农户自行承担,管道铺设完毕,每户交纳400元的“上水费”。很多贫困户因为交不起“上水费”没有参与到项目中来。通水后,水费按照0.5元/吨收取,但自家院中有地下水井的农户仍然取用地下水,未用自来水。

(2)扶贫重点县教育水平仍较落后

近几年,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如2006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840亿元,但教育扶贫资金投入仍显不足,贫困农户和低收入户的盲率仍然很高,贫困农户中的盲率是全国水平的2倍还强。

(3)扶贫重点县医疗卫生水平仍较落后

扶贫重点县在医疗卫生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近20年的距离:扶贫重点县每万人拥有的医院、卫生院病床数和每万人口拥有的医生数约是全国县域平均水平的60%左右,相当于全国1980年以前的水平。至2004年底,尚有27.1%的村没有医疗室,有25.5%的村没有乡村医生或卫生员。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和比例虽上升了,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贫困地区更是如此。

三、我国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绩效偏低的主要原因分析

1、地方政府存在将扶贫资金挪作他用的动机

1994年我国分税制改革,提高了中央财政收入在全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保证财政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但使贫困县乡财政每况愈下。贫困县乡的财政困境使地方政府倚赖中央扶贫资金,地方政府有着强大的压力和动机转移这些扶贫资金来弥补财政支出(主要是工资支出)。即使扶贫资金被用来进行生产建设,贫困县的政府更倾向于将这些资金投入到农村工业、乡镇企业和高回报的地区,而不愿投入到农业和更贫困的地区,以便更快地获得回报。在扶贫资金使用结构上普遍存在重工轻农、重短期轻长期的倾向,且有一定的盲目性,投资损失较严重。

2、政府扶贫与银行信贷扶贫目标存在偏差

政府扶贫部门要求农行将扶贫贷款投放到贫困户、贫困村、贫困乡,坚持整村推进、重点扶持项目村的政策,但是银行扶贫信贷政策却要求农行坚持“放得出、管得住、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由于贫困户、贫困村的整体偿还能力较差,贫困户贷款的抵押、担保又很难落实,银行不得不谨慎放款,造成政府扶贫与银行扶贫信贷在支持重点和方向上不一致。结果,扶贫办推荐的项目,农行不一定支持;农行支持的项目,又不一定是扶贫办推荐的项目,导致扶贫资金整体协调性不强。

3、扶贫瞄准机制有偏差

一是财政扶贫资金的县级瞄准有问题。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部贫困人口只占到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60%左右。而且,财政资金并没有完全投入贫困重点县,离70%的目标相距甚远。二是扶贫资金的村级瞄准机制有问题。2001年我国开始尝试采用村级瞄准机制(14.8万个重点村),其中82256个重点村分布在重点县。实践证明,村级选择的结果基本上是公平的,但由省级根据目前扶贫资源的总量确定可以帮扶的贫困村数量,再给各县下达贫困村的指标数,这种贫困村确定方法使得部分贫困村被排除在外。三是扶贫项目目标瞄准有问题。目前扶贫项目的安排难以协调政府发展经济目标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目标的矛盾,难以协调区域发展需要和贫困群体摆脱贫困需要的矛盾。

4、绩效考评机制不完善

尽管中央在1996年规定扶贫实行地方一把手负责制,但对“怎么负责”没有明确规定,而且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贫困县的主要负责人因为扶贫不力而受到处罚。当前在一些县级政府,对扶贫绩效的评价也只限于打了几口井、修了几座桥这样简单的统计。缺乏科学、明确的对扶贫干部绩效考评机制使得扶贫进入了误区,实际中重项目建设、轻效果评价。特别是,目前缺少对扶贫社会效益的跟踪评价机制,这也是导致扶贫社会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5、缺乏贫困农户的参与

缺乏贫困农户的参与是行政绩效偏低的原因之一,更是扶贫资金经济绩效偏低的重要原因。贫困农户不愿意参与扶贫项目,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无法参与”,二是“参与了也没有用”。部分扶贫项目由政府说了算,没有考虑到广大农户的需求,让农户觉得扶贫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缺乏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扶贫资金传递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较严重。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2000)的报告,山西省大宁县抽查的100户种养业贷款户中,有20户为村干部,80户为国家公职人员及其家属,而普通的贫困

户一户都没有。

6、忽视对教育、卫生等的投入

相对来说,对教育、卫生等事业投资见效慢、经济效益低,因此很多贫困地区政府不愿对其进行投资。2002-2004年,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投入教育、卫生方面的经费比例只占全部扶贫资金的4.6%、4.0%和4.1%。重视扶贫的短期效益不重视扶贫的长期效益、重视扶贫的经济效益不重视扶贫的社会效益,是导致扶贫资金社会绩效不高的一个长期的原因。

四、改善我国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使用绩效的对策建议

1、准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范围,并在扶贫中引入市场机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起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政府的作用范围应限定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从理论上来说,“扶贫”是一项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效应,应该由政府提供,但应建立动态的贫困识别机制和合理的项目选择机制,使政府的作用范围更加准确。

而且,扶贫的资金提供和扶贫资金的运作是两回事。“扶贫”这项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来提供资金,但资金运作则可以引人市场机制。当前可着力推行两大改革:一是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特别是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资金量大,采用政府采购招标方式可有效节约财政资金。二是将部分扶贫资金通过招投标方式让渡给有实力的非政府组织使用。2006年,中国政府首次尝试了这种方式,由江西扶贫办拨出11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委托中国扶贫基金会招标选择一些民间组织负责试点村扶贫工作的实施。

2、引入“参与式”扶贫,实现决策方式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参与式”扶贫的主要特点是扶贫的参与主体参与扶贫的决策、使用、评价和监督。在扶贫决策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权利,倾听农民的意见,由他们决定项目实施的方法,实现决策方式“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在资金投入使用阶段,应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让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和受益人早知道、早参与,增加扶贫项目的可行性。近年来,江西省扶贫部门以村级扶贫规划为平台,采用“参与式”扶贫,取得了良好效果。

3、强化县级政府在扶贫中的权力与责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在扶贫工作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存在委托关系,地方政府在这种委托关系中掌握更多的信息、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在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上更有效率。可考虑增加县级政府在扶贫中的责任,同时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如在赋予县级政府在扶贫中更大的自以及项目上的决策权的同时,强化县级政府在扶贫中的责任意识,使县级政府掌握的扶贫资金量与其扶贫的管理及成效直接挂钩。

4、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对政府开发式扶贫的监督

首先要实现政府扶贫信息的公开共享。政府开发式扶贫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比如,由多头管理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监督部门与执行部门信息不对称,贫困农户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等。因此,除了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外,还应建立涵盖所有扶贫动态信息的共享网络,推行政务公开,为扶贫监督打下基础。

其次,要完善多元化的政府扶贫监督体系。人大、审计部门、媒体、纳税人以及贫困农户都应该成为政府扶贫监督的主体。当前,贫困户对政府扶贫的监督非常薄弱,应及时向贫困户传达国家的扶贫政策和信息,提高贫困户对扶贫项目决策、监督的参与度。

最后,要实行法制化监督。美国、日本等国的经验表明,制订扶贫方面的法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的扶贫实践也证明,在国家颁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年)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2000年)、《财政扶贫项目管理费管理办法(试行)》(2000年)后,1995年和2001年的政府扶贫资金绩效明显有所改善。

5、建立完善的扶贫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由政府部门运作的政府扶贫资金,要从行政绩效、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全方位地对其扶贫资金使用绩效进行评价;对于让渡给非政府组织使用的政府扶贫资金,除了要对招投标环节严格把关外,还要对扶贫资金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参与扶贫招投标的参考依据。

6、构建“无缝隙”扶贫体制

无缝隙政府是一种以满足顾客无缝隙的需要为目的的组织变革,它的主要内容是顾客导向、竞争导向和结果导向,使政府的每一项资源投入、人员活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等都真正体现顾客需要。在政府扶贫中,建立扶贫信息畅通、扶贫各部门协调运作的“无缝隙”扶贫体制,不但能够提高政府扶贫行政绩效,而且也能够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针对政府扶贫与银行信贷在项目选择上的矛盾,可考虑将扶贫贷款划回具有政策的农业发展银行负责。

7、重视扶贫路径的选择,注重扶贫的可持续性

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环境保护投入对减贫具有长效作用,应不断增加投入,但要防止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相脱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师资相脱节、合作医疗与药费报销相脱节、过度开发与环境保护相脱节等现象的发生,提高资金投入使用效率。要因地制宜、适时地选择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扶贫路径,使扶贫具有可持续性。

扶贫资金使用办法篇5

把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由县政府或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我办牵头组织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将专业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资金整合投入。小编和大家分享的精准扶贫计划材料材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精准扶贫计划材料一

20xx年,全县扶贫开发要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发展,坚持以增收减贫为核心,以提升扶贫开发整体效益为目标,直接瞄准贫困群体,抓好“三个”项目建设,做好“四项”重点工作,落实好“五项”保障措施,推动盐池经济快速发展。年内实现1559户5455人脱贫目标。

(一)抓好三个扶贫项目建设

1、抓好整村推进及整乡推进试点工作。一是实施整村推进。年内25个整村推进村每村投入专项扶贫资金不低于100万元(其中8个整村推进销号村,每村不低于200万元)。二是实施整乡推进。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600万元,完成冯记沟、青山两个整乡推进扶贫开发任务。三是争取专项扶贫资金1000万元,打造两个整村推进示范村。四是争取资金300万元,支持少数民族产业发展项目。重点落实整村推进村及整乡推进试点乡镇的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环境整治等建设项目。实现10个贫困村脱贫销号目标。

2、抓好“双到扶贫”攻坚工程。用心争取“双到扶贫”专项资金1150万元,完成4500户“双到”扶持任务。并将扶持对象纳入“千村信贷”金融扶贫范围,力争撬动信贷资金1亿元以上。

3、抓好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一是用心争取专项扶贫资金1600万元,完成89个互助社资金扩量工作任务。年内力争350户以上的大村(互助社)每个资金量到达70万元、350户以下小村(互助社)每个资金量到达60万元;新发展一个村级互助社。二是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实施“千村信贷”金融创新扶贫工程。年内全县89个互助社争取农信社贷款突破1。8个亿元。做好“小额信贷”和“裕丰昌合作社”金融创新试点扶贫工作,实现贫困户产业增收。

(二)做好四项重点工作

1、抓好“两大任务”工作。争项目争资金、招商引资不低于县政府下达的指标任务。

2、抓好闽宁协作工作。一是认真落实闽宁对口协作两县(区)单位扶贫工作计划第十八次联席会议精神,全面完成闽宁对口协作年度重点规划的帮扶项目;二是用心争取资金400万元,认真落实闽宁协作基金的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同时做好闽宁产业园(区)发展资金争取工作。

3、抓好社会定点帮扶工作。年内争取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帮扶项目资金500万元以上。争取区、市、县帮扶部门项目资金投入到达500万元,协调项目资金突破1000万元。

4、抓好“雨露计划”工作。用心争取专项资金120万元,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培育“两后生”800名,其中高职500名、中职300名。

(三)落实好五项保障措施

措施之一、把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由县政府或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我办牵头组织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将专业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资金整合投入。认真落实全县25个整村推进村建设项目和两个整乡推进建设项目,构成扶贫开发合力。

措施之二、把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机结合。切实做好贫困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瞄准贫困人口群体,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扶贫开发项目库,加强扶贫项目前期规划、评估论证和申报管理,争取各类扶贫开发项目,促进扶贫开发工作深度推进。

措施之三、把国拨财政扶贫资金与农村信贷资金等有机结合。将“千村信贷”金融创新扶贫和“双到扶贫”创新扶贫引向深入。年内重点加强与县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帮忙广大贫困户低利率借贷农信社资金,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

措施之四、把扶贫开发与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加大扶贫信息平台建设力度,宣传扶贫开发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加强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数据库、扶贫项目数据库建设,完善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合理、精准的统计监测体系,为科学决策带给依据。

措施之五、把扶贫开发与依法行政有机结合。继续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扶贫资金管理、项目安排、项目公告公示制,在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安排上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在项目资金管理上严格执行财经管理制度。

精准扶贫计划材料二

20xx年度,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我局对口帮扶灵寿县燕川乡南岸村,我被市委组织部明确为市直部门驻灵寿县扶贫工作组组长,兼任灵寿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一年来,在市、县扶贫办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管理局领导的支持下,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认真履行组长职责,力争做好全县扶贫工作

市直部门进驻灵寿县对口帮扶的单位有27个,点多面广、相距分散,加之各单位经济状况不一,领导对扶贫工作重视程度不一,驻村队员的职责意识和工作潜力不一等,带好这支队伍,并真正发挥其作用,为灵寿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做出应有贡献,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为了带领这支队伍为灵寿扶贫开发工作尽可能地多做一些工作,我在限度地范围内行使了组长的职权,效果虽然不太理想,但确实付出了心血和努力: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制定工作章程。在前两批灵寿县联谊会的基础上,我们组建了单位扶贫工作计划第三批扶贫工作队员联席会议,推举了联席会议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副秘书长,并按乡镇把扶贫队员编制为工作组,明确了组长,在组织上奠定了可操作的指挥机构。同时我们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章程,规定了队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提出了纪律要求,完成的目标任务以及会议制度和“四位一体”的考核制度。我们的做法得到了市扶贫办的推广和肯定。

二是坚持会议制度,向工作队员压担子、提要求、教方法。半年多来,我们先后三次召开了驻村工作队员汇报会,每次汇报会都构成记录,印发各单位扶贫办实事目录,以起到鞭策、交流和推动作用。每次会议我都精心准备,亲自主持,并邀请市、县扶贫办领导参加并给予指导。在10月9日召开的汇报会上,除了总结工作以外,我就制约扶贫工作深入开展的项目和资金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整合扶贫、以工代赈、互助金、行业扶贫专项和扶贫单位支持等五项资金以及三年资金集中办一个基地十农户的产业化龙头项目的意见,深受扶贫队员的欢迎。市扶贫办也转发全市参考学习。

三是我还与贫困村主要干部电话联系近百次,一村不落地分三次进行过电话联系,了解扶贫队员的工作状况,听取村干部的要求和呼声。并根据反映的状况,先后到焦化厂、市人民法院、市妇联、市委党校、桥西区等单位沟通状况,督导扶贫工作。四是为了方便扶贫队员的汇报和交流,我还责成联席会议秘书长国税局扶贫干部赵云峰同志在微机网上建立了市直驻灵寿扶贫工作博客,并申请建立了驻灵寿扶贫工作队员专用电子邮箱,借以及时汇报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把单位对口驻村扶贫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切实做出成效

身为全县的扶贫工作组组长,不光要把面上的工作做好,更就应把自我所包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做出成效。

一来是为全体扶贫队员做出样貌,发挥榜样的力量和作用。

二是不辜负市、县委、政府和单位领导及市、县扶贫办对自我的信任,恪尽职守,率先垂范。

三是不辱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历史职责和使命,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切实办出成效,让领导和老百姓都满意。按照灵寿县扶贫办的安排,我被分配到燕川乡南岸村开展为期三年的扶贫开发工作。今年5月进村后,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尊重进村前县、乡、村脱贫思路的基础上,制定了三年扶贫规划。

按照规划,20xx年度只办两件事,一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立南岸村存栏100头左右的肉年育肥示范小区,成立南岸村肉年育肥股份合作制有限职责公司。二是配合养牛示范小区的建设,修通南岸村至新庄村1200米的道路。截止目前,道路已经全部硬化,完成了规划目标任务。肉牛育肥示范小区建设已经竣工交付使用。南岸村肉牛育肥股份合作有限职责公司已经成立,股东、股东大会、董事长、董事会等均已选举建立,正在购牛的经营运作中。予计本月底或明年初购进架子牛100头左右。本项目累计投资126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96万元,购牛及流动资金30万元。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扶贫资金、扶贫单位支持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扶贫互助资金、村民入股资金等组成。截止目前已经和能够到位的资金为90万元,尚缺口资金36万元,我们期望市、县扶贫办能在明年的扶贫资金中给予全部解决。

在公司筹建的半年多时间里,我费尽了心机,不光全部资金靠我跑办筹措,而且项目简介、支村两委班子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公司章程制定、财务制度、村民入股、股东会议等都是我亲自主持、亲自起草、亲自召开。就连水泥厂开票后不让提货又要求涨价的平息工作也是我和县扶贫办的彭全平主任利用星期天亲自到水泥厂进行协调解决的。保证了开工时间,节省了基建支出。

三、20xx年度扶贫工作思路

20xx年度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扶贫开发工作全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吸取教训、转变作风、重塑形象、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开创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一是进一步组织和带领市直驻灵寿县扶贫开发的27个单位的工作队员,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创新扶贫工作方法,把扶贫开发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二是全力做好扶贫村的扶贫开发工作。1、今年底或明年初完成购进肉牛100头左右的任务目标。到明年底出栏30头以上,争取获利6万元左右。2、争取扶贫资金给予支持,补偿肉牛育肥股份合作有限职责公司所欠的债务。3、向县发改局申报改水、改侧、平整土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得到补偿资金20万元。4、规划建设1000亩核桃园,明年完成300亩以上。5、力争争取行业扶贫支持资金15万元左右。6、我局出资4万元左右,修缮改造南岸村学校及支村两委办公室。7、出资5000元左右,20xx年春节前慰问南岸村部分“三老”特困户。

  精准扶贫计划材料三

xx村按照“经济强村、产业富村、科技兴村、礼貌治村”的发展思路,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为主题,以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为己任,以实现xx村繁荣、稳定、和谐发展为目标,更好实施xx村的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的推进,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按照“科学规范、因地制宜、抓住重点,不断提高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的方针,坚持县负总责、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扶贫开发思路,以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着力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潜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二、建设目标

围绕国家到20xx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今年年底使贫困村人均收入增幅到达或超过霍邱县的平均水平;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有明显改善;特色增收产业基本构成;农民健康生活水平,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潜力明显提升。

三、主要工作

一是带领村干部和党员认真宣传好、贯彻好、学习好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村党建工作抓牢抓实,继续巩固党组织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加快培养农村党组织的后备力量。主要做法:(一)组织好学习宣传工作。(二)进一步调研、摸底、走访。包括:1。建立民情日记、档案;2。召开村“两委”、村民组长座谈会;3。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4。用心加强对入党用心分子和其他党员的教育培养,建设一支能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强有力党员队伍。(三)讨论研究今年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对制约当前农业发展的因素进行调研,探索农民脱贫致富新思路、新办法,选准发展路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走访村贫困户,对他们进行重点帮扶,力争计划内帮扶的贫困户脱贫。

二是抓紧抓快协调霍邱县扶贫办对xx村岗东水泥路建设的资金投入,计划年内完工,工程总投资50万。

三是用心向霍邱县水利局争取xx村南小湖排灌站工程项目,总投资50万元,力争年内解决该村500亩农作物排灌用水问题。

四是监督今年我委局5万元扶贫帮扶资金的使用状况。

五是透过协调霍邱县组织部及其他渠道为xx村村室修缮,办公桌椅更新,硬化院内道路及地坪等基础设施。

六是结合我县陈埠职高、霍邱驾校的热门教学专业,大力向该村初、高中毕业生等适龄青年及准备外出务工群众宣传、用心推荐职业资格教育和技能培训。

七是春节前,委局组队深入xx村走访慰问特困户、五保户、低保户、老党员及退职干部,送去党的温暖和领导的关爱。

扶贫资金使用办法篇6

关键词:贫困农户;担保基金;组织方案;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066-03

一、担保基金组织的扶贫功能

扶贫功能是担保机构融资功能的延伸,但担保机构并不天然具有扶贫功能。虽然在客观上,金融地位卑微者――贫困人群――对贷款担保服务的需求尤为迫切,但一般的商业担保机构并不愿意为其提供担保。要实现担保组织的扶贫功能,必须依靠组织架构的特殊设计和必要的政策干预。

本文所指的贫困农户担保基金组织,就是政府有关部门出于缓解贫困的目的自行出资设立或资助自他组织或个人设立的、旨在为贫困农户融资提供担保的信用中介机构。其基本功能(职能)是:通过机构的担保基金为无法提供抵押品的贫困农户提供信用担保,从而消除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该类贷款呆账、坏账的恐惧,满足贫困农户生产、生活急需资金的渴求,进而达到缓解贫困的目的。

二、贫困农户担保资金的业务形式

根据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发生面广、各地区贫困发生不均匀的特点,为了使更多的贫困农户从中受益,担保资金可以用于开展以下两类担保业务:

1.自办业务。所谓自办业务,即担保资金管理部门自行决策的担保业务。此类业务是贫困农户担保资金业务的主体。在扶贫开发机构比较健全、乡镇一级政府已经设立扶贫工作站或小额信贷工作站(以下统称“扶贫工作站”)的地区,开办贫困农户担保的自办业务。

2.委托业务。所谓委托业务,即担保资金管理部门委托其他组织代为操作并决策的担保业务。在乡镇一级政府没有设立扶贫工作站的地区,考虑到仍有较多贫困人口的存在,贫困农户担保资金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开办贫困农户担保的委托业务。在建立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基础上,该项业务可以委托给当地的基层金融机构。

在具体实施中,上述两种业务可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从前者开始试点,试点成功后逐步扩展到第二种业务。

担保资金的合作金融机构建议为农村信用社。理由是:信用社为农村社区金融机构,贴近基层,与贷款贫困农户之间信息对称,可以方便地进行贷前调查与贷后跟踪、监督,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和风险。

为了有效地降低成本,上述两种业务中的许多具体工作都可以委托给信用社,但又有所不同:对于委托业务,委托给金融机构的不仅包括业务的具体经办权,还有担保的决策权,其好处是在没有设立扶贫机构的农村基层,不必另设单独的机构,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自办业务的某些具体操作环节也可以委托给金融机构进行经办,但决策权在扶贫工作站,其优点是可以根据扶贫系统的工作需要灵活调整政策。

在设立扶贫工作站的乡镇,仍然需要将担保业务的具体经办事项委托给信用社,其考虑有三:(1)信用社与农户之间信息对称,可以充分了解农户的生产生活信息而且成本较低;(2)扶贫工作站现在的工作负荷已经较大,如果对贫困农户的每一项担保事项都要进行调查和监督,势必要增加人手,这种做法在机构精简的现实背景下难度较大,而且要增加开支;(3)只要机制设计合理,上述委托完全可以兼顾低成本和高效率双重目标(具体机制设计详见第四部分)。

三、贫困农户担保业务的系统架构与管理流程

贫困农户担保业务由各级扶贫开发机构组织实施。考虑到扶贫资金的稀缺性和西部地区政府机构精简的客观现实,同时考虑到此类地区已经设立了较为完善的扶贫开发机构,本着“高效率、低成本、易操作”的原则,不再设立独立的组织机构。也就是说,目前西部地区扶贫开发机构将在原有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一项管理和运作贫困农户担保资金的工作职能。具体而言,在省一级,该项职能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小组下设“贫困农户担保资金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担保办”),具体负责担保资金的组织实施。在省以下各级扶贫开发机构内部,设立相应的“担保办”,负责区域内担保资金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

对于自办业务,贫困农户担保的管理流程如下:在启动之初,省担保办与省农村信用联社达成合作协议,由后者为双方基层机构的合作创造条件;乡镇扶贫工作站(具体工作由担保办负责)与农村基层信用社达成合作协议;省担保办将担保资金经地州市县担保办逐级分解并拨付到乡镇扶贫工作站,并由后者将该资金划拨到合作信用社的专门账户上;在日常业务运营中,信用社设立贫困农户担保贷款专门窗口(或加挂“贫困农户担保贷款”营业牌),代为受理贫困农户的担保贷款申请;受理申请以后,信用社根据扶贫工作站提供的贫困农户名单和有关协议条款进行初审,对合乎要求的申请进行贷前审查,然后将经审查合格者名单提交扶贫工作站;扶贫工作站根据协议条款和当前政策(可以配合扶贫办现阶段工作重点)进行审查批准,批准名单返回信用社;信用社根据扶贫工作站的批复名单发放担保贷款,并进行正常的贷后管理和回收工作;信用社如果发现所发放的贷款存在呆坏风险,要及时告知扶贫工作站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补救;扶贫工作站要参与审核担保贷款呆、坏账的确认工作,对符合双方约定条件的担保贷款,允许信用社从指定的担保资金账户扣收资金;代偿资金的追偿工作可由扶贫工作站负责,也可委托信用社进行。

自办业务的系统架构图如下:

对于委托业务,管理流程稍有区别,主要是:扶贫系统的末端管理机构可能不是乡镇扶贫工作站而是地州市县扶贫办的担保办;在日常运营中,担保业务的具体运作全部委托给基层信用社,小额信贷办公室不再参与担保业务的审批等工作;小额信贷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完善与信用社的合作条款,对信用社担保业务呆坏账进行确认核销等。委托业务的系统架构图见下页:

四、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

1.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贫困农户担保资金管理办公室的职责。在原有的工作职责之外,还需承担全省的贫困农户担保资金的筹集和宏观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根据全省贫困发生状况和扶贫目标,测算担保资金需求额度,制定担保资金扩充计划,争取资金来源;制定担保标准和担保管理办法,分配和增拨担保资金;与省农村信用联社进行协调并达成合作协议,使其为双方基层部门的合作创造条件;对下级担保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考核与奖惩;对贫困农户担保业务发展状况进行统计、调查和分析,并制定或调整相关政策。

2.地、州、市、县担保办的职责。在原有的工作职责之外,承接、分配上级拨付的担保资金,对所辖区域贫困农户担保业务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对下级担保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考核与奖惩。在乡镇一级没有设立扶贫工作站的地区,地州市县担保办则直接负责与所辖地区基层农村信用社的合作事宜,将担保业务全权委托给基层农村信用社(委托担保业务),对信用社相关业务进行指导、监督,并对信用社担保业务呆坏账进行确认核销等。

3.乡镇扶贫工作站的职责。在原有的工作职责之外,还要负责与所辖地区基层农村信用社的合作事宜,具体如下:与基层信用社建立合作关系并签订正式协议,将贫困农户担保业务的具体经办权委托给信用社,保留担保业务的审批权(自办担保业务);根据上级制定的政策,将担保的范围、担保对象等担保条件告知信用社,也可以直接向信用社提供可以担保的贫困农户名单;对信用社提交的经过贷前的担保申请进行审批;参与审核担保贷款呆、坏账的确认工作,对符合双方约定条件的担保贷款,允许信用社从指定的担保资金账户扣收资金;负责及时追偿代偿的担保资金;对贫困农户进行宣传和教育,鼓励其正确认识并积极申请担保资金;对信用社担保贷款业务进行监督和检查,并有权采取措施纠正其违约行为;密切关注担保资金账户资金状况。如果超出警戒线,要及时向上级汇报,并根据上级指示采取行动;密切关注并对所辖区域担保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上报结果。

五、运行机制

(1)对担保资金管理工作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并强化奖罚机制。绩效考核指标包括“贫困农户担保融资户数”、“贫困农户担保融资总额”、“贫困农户担保融资代偿比率”。上述指标由上级部门根据多辖区域的实际情况设立年度参考标准,考核时前两项实际结果越高越好,后两项越低越好并控制在5%以内;(2)为避免信用社的道德风险,对于贫困农户无法清偿贷款造成的损失,接受委托的农村信用社要承担20%的比例;(3)对贷款农户不要求提供反担保,但保留追偿权;(4)建立农户信用记录,对信用良好者,此后信用社优先提供贷款;对恶意违约者计入黑名单,五年之内信用社不再对其提供贷款。

六、政策保障与宏观管理

省政府作为省内扶贫工作的发起者和承担者,应统管全局,从宏观上建立全省范围的农村担保资金优惠政策和法律法规,并行使必要的管理职能。具体包括:(1)及时出台试点和实施办法;(2)全额提供担保资金和必要的工作经费,并根据扶贫目标逐年补充担保资金;(3)对贫困农户担保业务实施税收全免;(4)对“省农担办”的资金使用和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

参考文献:

[1]黄兰芳,吴克昌,魏锡华.建立农村贷款担保协会的探讨――以大田县红星村农户贷款担保基金协会为个案[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黄明.探索解决贷款担保难的新途径――对福建省雪峰村农户贷款担保基金运作情况的调查[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3,(1).

[3]李学术.从创新视角重新认识舒尔茨贫困经济学[J].中国软科学,2007,(7).

[4]李学术.论反贫困中的逆向激励与政策纠偏[J].农业经济问题,2007,(2).

扶贫资金使用办法篇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金融产业和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规范风险补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扶贫小额信贷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暂行)等六个方案的通知》(X政办〔2017〕XX号)、《中国银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保监会国务院扶贫办关于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的通知》(银监发〔2017〕42号)和《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X政办〔2018〕XX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及要求,结合我县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金融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以下简称“风险补偿金”)是指县级从上级下达和县本级自有财力中安排的,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带贫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风险进行补偿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小额贷款,是指承贷银行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含)以下、期限在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贷款利率为金融机构基准利率的贷款;带贫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具备带贫成效时取得的贷款。

第四条  风险补偿金分别存入相关银行账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利率为同档次存款基准利率。

第二章 资金来源及补充途径

第五条  风险补偿金由县政府负责筹集,专门用于金融扶贫信贷风险补偿的资金,目前XX县风险补偿金规模是2340万元。

第六条  县扶贫办根据县财政安排的风险补偿金额度,在银行开设专户,将列入预算的风险补偿金存入专户,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按照不低于风险补偿金的10倍进行放款。

第七条  建立风险补偿金补充、收回或核减机制。当金融机构发放的扶贫小额贷款超过存入风险补偿金专户资金的10倍时,由金融机构向县扶贫办提出申请,县扶贫办应在收到申请的15个工作日内,根据申请银行完成扶贫小额信贷任务的1/10予以确定补充金额。合同期间,金融机构3个月内发放扶贫小额贷款没有达到约定标准,风险补偿金未能发挥预期扶贫效益,县扶贫办根据实际情况核减或收回该银行风险补偿金。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八条  成立由金融工作局、扶贫办、财政局、人民银行、银保监局和贷款银行组成的风险补偿金管理委员会。负责会商处理在风险补偿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第九条  县财政局负责风险补偿金的拨付,对风险补偿金使用、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县扶贫办负责风险补偿金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提出年度预算计划、建立风险补偿金台账、受理贷款银行风险补偿金划拨申请、组织召开风险补偿金管理委员会会议、对县域内各金融机构进行考核评价等相关工作。

第四章 风险补偿金使用流程

第十条  建档立卡贫困户借款人因重灾、重病或破产等原因导致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且贷款金融机构已按内部相关规定持续追索3个月以上,经评估确定贷款人确实丧失偿还能力,贷款行可向县扶贫办申请划拨风险补偿金冲抵逾期贷款本息。

第十一条  贷款行申请划拨风险补偿金应提交以下材料:

1.与贫困户签订的借款合同;

2.借款借据及相关凭证;

3.《催收通知书》;

4.持续追索相关证明材料;

5.贷款本息损失原因分析。

第十二条  县扶贫办在相关金融机构提出补偿申请后,15日内提请召开风险补偿金管理委员会会议,对银行上报的风险补偿金申请集中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县扶贫办在15个工作日内向贷款银行进行划款。

第十三条  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分担机制,扶贫小额信贷损失风险由风险补偿金和贷款银行按80%、20%的比例分别承担。

第十四条  各承贷金融机构必须建立小额信贷预警机制,密切关注贷款风险。当扶贫小额信贷不良率连续3个月超过5%时,银行应立即暂停该项业务,并对不良信贷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同时加大清收力度,降低不良贷款率。

第十五条  用风险补偿金补偿贷款本息后,贷款银行要继续做好贷款本息追索工作,县扶贫办、财政局以及贷款银行等相关部门须严格保密,避免信用风险扩大,追回的贷款本息按损失承担比例在5个工作日内退回风险补偿金专户。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风险补偿金的管理应当遵循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科学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和高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作用,建立公众举报监督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七条  建立风险补偿金绩效考核制度,由县扶贫办对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年度考核,重点考核扶贫小额信贷发放情况,包括放大倍数、贷款对象还款情况、扶贫小额信贷用途和风险补偿金使用情况等。

第十八条  风险补偿金必须专款专用。银行业金融机构及相关部门须按照规定如实报送有关资料,不得弄虚作假,骗取、套取风险补偿金。违反规定的,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全额收回风险补偿金,同时,要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单位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扶贫资金使用办法篇8

一、2010年度扶持老区建设项目、资金执行及落实情况

二、2010年度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做法

一是强化项目监管。省扶贫资金及项目一经省扶贫办备案审批下达,我们始终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按照省办《关于进一步改进扶贫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严格按下达的项目资金额度和建设内容精心组织实施。同时,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多次深入项目施工现场调查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规划实施方案施工,确保工程按规定的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完工,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责成施工单位返工。在项目建设验收合格后,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额度等内容及时录入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使全市扶贫项目资金做到无任意调整挪项、无擅自分散使用,无半拉子工程现象发生。

二是坚持阳光作业。严格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各镇、村、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充分利用镇、村公开栏、宣传单、新闻媒体等,对项目审批程序、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规模和效益、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责任人、资金来源、资金总额等内容在公开栏进行至少为期半个月的公示公告,确保了扶贫项目和资金充分接受群众监督,提高了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严格实行竣工审计验收制,项目完工后,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及相关部门、镇分管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施工单位按照规划实施方案组织验收。严格项目建设质量监督评审制,各村成立了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小组,在项目验收上,严格实行质量监督小组不签字不得评为合格项目。同时,项目主管单位对项目建设采取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市扶贫办联合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相关单位组成的专班,深入到各镇处和重点村,对2010年的老区建设项目和资金进行审计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并把检查审计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扶贫资金和项目分配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扶贫资金使用办法篇9

根据xx扶贫办纪检组《关于印发开展查处套取挪用侵占涉农资金案件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扶贫办纪检发[20xx]4号)及相关文件精神要求,xx市扶贫办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对所负责实施的项目资金进行全面认真的自查,现将有关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如下:

一、20xx-20xx年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1、20xx年资金使用情况。20xx年xx共下达xx市扶贫办财政扶贫资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资金等共计144万元.其中,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长期技能培训资金136万元(x财(农)指标【20xx】288号),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8万元(x财(农)指标【20xx】904号)。实际到位资金144万元,实际支出资金144万元。

2、20xx年资金使用情况。20xx年xx下达xx市扶贫办财政扶贫资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资金等共计120.3万元。其中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长期技能培训资金108.5万元(x财(农)指标【20xx】670号),“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以奖代补项目资金6万元(x财(农)指标【20xx】467号),20xx年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5.8万元(x财(农)指标【20xx】853号)。实际到位资金120.3万元,实际支出资金117.8万元,结余资金2.5万元。

3、20xx年资金使用情况。20xx年xx共下达xx市扶贫办财政扶贫资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资金等共计120万元。其中,20xx年劳动力技能培训、扶贫开发培训和贫困村规划及监测资金120万元(x财(农)指标【20xx】875号)。实际到位资金120万元,实际支出资金36.03万元,结余资金83.97万元。

在项目资金使用方面,所有批复的项目资金全部用于xx下达的项目计划。其中20xx年结余资金2.5万元为中长期技能培训项目检测管理费;20xx年xx财政厅以(x财(农)指标【20xx】875号)下达我市移民地区技能培训经费120万元,因此笔经费指标20xx年12月8日发文,我市随即与11所培训学校签订培训协议,并按上述文件要求预拨相关培训学校30%培训费36.03万元,结余资金83.97万元我市将严格按照培训协议的要求,在保证培训进度、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的情况下认真核查培训档案后予以拨付。

二、项目资金管理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在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xx市扶贫办制定了《xx市扶贫开发项目和专项资金督查办法》按照统筹安排、民主决策、突出重点的原则,市扶贫办要求培训学校结合自身培训特点和形势任务的需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坚持差异化发展,实现特色办学,重点以劳务移民、“两后生”为主要对象的劳动力转移中长期技能培训,负责制定和落实好培训计划,并严格按培训项目管理操作规程组织开展招生和培训。同时实行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并按规定的程序审批使用。资金拨款严格按培训项目实施进度拨付。建立健全了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制度,确保培训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xx市在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面体制机制比较健全,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培训项目资金下达较晚,近三年指标几乎都在年末下达,许多培训学校要么提前培训,要么持观望态度,等候培训指标,无所适从;

二是部分培训学校不仅承担扶贫部门的培训任务,还承担人社部门、妇联残联等部门的培训任务,有时往来于有关县市之间,造成招生宣传、技能鉴定等方面较为滞后,致使项目资金拨付较慢,发挥效益不及时。

扶贫资金使用办法篇10

据悉,秀山县扶贫办原主任彭地进因监管失职等问题被查处。2013年至2014年,秀山红星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套取补助资金227.64万元,部分扶贫项目成果失实;2013年,重庆鲁渝立强食品有限公司套取特色效益农业补助资金134.68万元。彭地进时任该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未正确履行职责,对扶贫项目监督检查不到位,对扶贫项目竣工验收把关不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先后多次向实施扶贫项目的企业收取“赞助费”,安排该办综合科设立账外资金,部分用于违规向单位职工发放奖金、津补贴。同时,彭地进还有其他严重违纪行为。2016年5月,秀山县纪委报经县委同意,给予彭地进处分;县监察局报经县政府同意,给予彭地进开除公职处分,并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该县扶贫办单位职工退缴全部违规领取的奖金、津补贴。

巫溪县扶贫办原主任张光然因在扶贫工程安排、扶贫资金拨付中收受他人财物等问题被查处。2009年至2014年,张光然利用担任县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和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的职务便利,在该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示范点基础建设、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等工程项目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收受阮某、何某等人财物共计144.15万元;在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特色产业示范工程中,单独或伙同他人虚报党参种植面积,骗取国家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7.31万元。2016年3月,巫溪县纪委报经县委同意,给予张光然处分;县监察局报经县政府同意,给予张光然开除公职处分。司法机关已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区县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加强督察问责,对目标任务落实不力的,对利用扶贫资金、政策搞“政绩工程”的,对追求短期政绩搞“垒大户”“造盆景”的,对“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的,要严肃追责。

扶贫攻坚在继续,纪律保障就不能停。今年1月底召开的重庆市纪委四届六次全会明确要求,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落实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重点查处扶贫攻坚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问题,坚决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等弄虚作假行为。

早在去年,为确保打赢这场限时攻坚战,重庆市纪委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第一时间下发《关于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加强监督执纪问责的通知》,重申《重庆市农村扶贫条例》、《重庆市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重庆市扶贫系统十条纪律规定》,以及《重庆市领导干部招标投标工作纪律“三要十不准”》等有关扶贫开发、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的法规制度和纪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