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课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34:03

护理心理学课件篇1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包括传统的学院/学校教育、主要用于成人护理继续教育的远程教育以及对接受卫生保健服务者进行的健康教育。

1在学院/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1.1单机版课件的应用

单机版课件在传统的学院/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较多,主要用于计算机多媒体示教室的课堂教学。由于课件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多种媒体利用计算机集合在一起,在学院/学校教育,为教育者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形式,使用方便,使学生综合多种感官进行学习,因此,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单机版课件也适用于学生自学。学生个性化学习是护理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英国国家理事会(englishnationalBoard,enB)建议进行持续理论评估的课程趋向,使用Cai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虽然制作课件经济投入高,且费时费力,但是enB支持教育者发展这一领域的技能,并采取了措施。1996年Goodman等描述了把学院护理系开发的课件融入学士学位课程的计划,课件由6个系组成的设计组合作完成,课程是交互式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8门临床课中有6门使用了护理系开发的课件。近几年,国内护理教育者把Cai这种先进的教育思想

应用于护理教育,并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国内开发制作的课件主要集中在急救护理技术、护士工作站、基础护理和护理管理学方面。应用由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开发的课件--《口腔护理》实施护理本科口腔护理教学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只要应用课件教学方法得当,就能保证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虽然应用课件教学还存在着缺陷,但是Cai在应用中还是显示了强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1.2网络版课件的应用

网络版课件为学习者带来丰富多彩,随时更新的学习内容,而且可以体现强大的交互功能,实现师生在线交流。

网络版课件同样适用于计算机多媒体示教室的课堂教学,一般的电脑中只要使用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就有microsoft提供的免费安装的ie浏览器,不同的制作软件制作出的网页均可在浏览器中浏览,有比较好的兼容性,容量也远远小于传统的单机版课件。网络版课件还适用于网络型的多媒体示教室,这类示教室除拥有一般计算机多媒体示教室的功能外,还将计算机同计算机网络(如校园网、局域网、internet网)相联。教师上课时可发挥网络版课件相关网上资源的链接的优势,随时可将优秀的网上资源拿来共享。此外,网络版课件可用于学生利用校园网自学和复习。

目前,国内网络版护理课件起步较晚,河北沧州卫校开发的课件--《鼻饲法》和第一军医大学护理系开发制作的课件--《压疮的预防与护理》有报道。虽然教育部把远程教育工程作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点工程之一,国内的天津医科大学护理系和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已经开展了护理远程教育,但是国内护理远程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外近几年制作的课件大部分为网络版,主要因为网络版课件在护理远程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有一些单机版课件,在网络环境中需下载安装使用。

2在护理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把课件只用于课堂教学,势必影响其在护理教育中作用的发挥。近来英国公布的Dearing报告中建议的远程教育(openandDistanceLearning,oDL),是课件传输的有效措施,这有助于护理课件的开发和应用。

1996年1月,由欧洲委员会(europeanCommission)正式批准的nightingale计划,其目的是计划和实施训练护理专业人员应用卫生保健信息系统的政策。nightingale计划发展了Cai课件素材,这些护理信息课件成为训练护士应用卫生保健信息系统和相应课程的基础,并且在网上免费。作为nightingale计划的一部分,雅典大学护理系报道了用来给学生教育提供支持的网站的设计、进展和实施。在此站点中有课件供学生使用。加拿大的虚拟护理学院(virtualnursingcollege,VnC)的可编程的虚拟教室中放置有课件,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韩国Yonsei大学护理学院在对进行远程教育的60名Rn-BSn(登记护士-护理学士)学生满意度(包括有远程教学设计、教育结构和安排以及课件的功能和可行性)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一般反应是肯定的。此外,英国的赫特福德郡大学计算机系开发的课件--急症心脏病病人的模拟操作,由计算机系和护理系共同完成,主要用来心脏病急救仿真的护理教学。在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是给护士提供此急救仿真教学的唯一大学,每年有200名护士接受此仿真训练。最近,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护理学校在本地区及远程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研制开发了跨文化评估与交流护理教育课件,改革护理硕士学位教育,对解决理论与临床脱节问题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天津医科大学护理系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护理学院合作,在我国率先建立了服务于护理教育的远程教育网络,开创了我国护理远程教育的先河。在此远程教育网络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支持。

3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从广义上讲,护理教育应包括健康教育。根据《教育辞典》,"教育"的广义为: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健康教育的对象不是护理学生,而是接受卫生保健服务者。护理教育者不仅要培养护士,还要肩负起提高人的健康意识和增加人的健康知识的重任。为了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应用课件进行健康教育具有广泛的市场。如基于internet的信息和支持系统--HeartCare,主要服务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手术后,在家庭中康复的病人。在病人康复期间,HeartCare提供了信息和支持,并且使病人在适时需要时更容易获得所需的康复信息。

护理心理学课件篇2

1明确护士核心能力的内涵

护士核心能力是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田。护士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性能力。

2影响涉外大专护生核心能力发展的因素

2.1学校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护理教育分为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五个层次,大专层次的教育现在纳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中,高职教育介于中专和本科教育之间,其授课的内容“医”多于“护”,缺少护理学专业知识、卫生预防知识、康复保健等综合知识。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的护理专业课程由三个知识体系构成,即公共课程体系、医学基础课程体系、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没有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理论不如本科生,实践不如中专生熟练,缺乏职业竞争力。教学方法的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课老师示教,学生模仿,对于基础护理技术的教和考,近乎死板地重视操作步骤、程序的规范法,不强调临床决策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医院的实习环境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所有的核心能力都需要通过临床实习得以磨练、发展。目前我国护理工作有着很强的依附性,护士在临床护理决策权没有被受到重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很大程度上,护士的工作模式只是限于机械地执行医嘱。护生进人i临床,这种环境不利于核心能力的培养。

3改革培养方案

培养新型涉外护理人才的目标近年来,医学科技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和卫生保健体系的健全为护理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注入新的内涵,对护理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综合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探索如何培养大专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时。结合我国国情,培养目标应是适应社会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高优质医疗服务质量。①实际操作能力目标:配合医生诊疗、急救,实施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实施整体护理,书写完整护理计划书,协助和指导各种人群进行自我保健。②沟通与合作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爱岗敬业,尊重爱护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医患信任关系、合作关系,良好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是保证护理措施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③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能力目标:掌握常见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可训练的。积极寻有效途径,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能力。

4改革课程设置

突出涉外护理特色《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提出: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应显着增加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知识和能力中应增加有关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和精神护理。有学者提出,课程类型分配比率力求达到:大学基础课程占40%,护理课程占60%,实验课程占护理课程的50%,形成与国际接轨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设计、课时分配。加大实验课的比例,将理论与实践比例调整为1:1.5.突出涉外护理特色,开展双语教学,增加专科护理课程;增加医学英语、专业英语、英语口语;加强学生人文修养,开设医学伦理、医学心理、人文等社会课程,提高护生有效地人际沟通能力。

4.1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元法教学。如启发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BL)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讨论式、研究式方法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角色扮演法、病例教学法、床旁教学法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性能力。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基本专业知识、核心能力。

4.2改革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课辛苦,表达困难,学生不易理解,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把静止图像动起来,画面简单,内容表达明了,能增加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网络教学具有交互性、开放性、更新快、信息量多、内容丰富等特点,网络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学Cai课件、课程内容、练习题、参考资料、论坛等,学生课后能巩固和消化课堂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拓宽学科知识和视野。利用网络资源能解决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构建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的教学新模式,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例如讲授把肝脏的解剖、肝硬化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相关的临床学科知识经过超级链接插入课件中。讲授肝硬化失代偿期时,先播放一段肝硬化患者诊疗经过的教学课件,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患者在门脉高压、循环受阻的临床表现,整个教学生动直观,学生在教室内就可以感受医院的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病因、发病机制。掌握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接受了多方位的强化刺激,做到了真正理解所学的内容。并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求学生拷贝多媒体课件,课后复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提高了学习效率。

5建立健全的考试评价方法

护理心理学课件篇3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学习体验;教学改革

体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指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体察、考察。体验或者说用户体验也被视为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的核心,被列为应用创新“三验”(体验、试验、检验)之首。体验使人超越认识和理性的范畴,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的领域,体验中强调亲身参与,是生命对直接经验的直接感受和经历。陈梅[1]指出,以往过分强调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注重概念、判断、推理、原则的掌握,而忽视个体情感体验、领悟、想象等心理过程。强调对知识的记忆、背诵、模仿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于当今的学生。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商业正经历着被“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改造或取代的巨大冲击,教育被认为是下一个很有可能被互联网颠覆的领域。而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的兴起,使传统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课堂已不是必要的学习空间。正如商业社会,在服务消费过程中消费者良好的体验至关重要。教师为学生营造的学习体验过程是一种知识转移过程,即知识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可以提升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大专护生学习《内科护理学》课程的真实感受进行面对面深度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提炼,探索影响护生“学习体验”的因素,以期为护理教师在面对互联网挑战时增强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视角,推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内科护理学》课程改革,可为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访谈对象

访谈对象为2014级护理专业各班学习委员、班长、副班长及其他学生代表,共18名,受访护生均为我校2014级护理系统招专科生(由国家统一高考、招生入学,三年制专科),目前已完成在校全部课程的学习,将于2016年5月进入临床实习。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中的半结构式访谈法。访谈提纲由我校临床护理系从事《内科护理学》教学的6位专职教师(均具有中职以上职称)反复讨论并拟定。根据受访者的回答逐步深入,缩小范围,每个受访者访谈时间为30min~60min。全部访谈均在临床护理办公室进行。访谈前先告知受访者访谈内容只用于《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并承诺所有访谈内容采取保密原则,让受访者解除思想顾虑,再按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进行讨论。访谈对象以自愿参加为原则,访谈对象知情同意进行良好,使访谈质量得到了保障。

1.2.2资料分析法

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为指导,采用深度访谈法对研究对象收集资料,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同步进行。研究样本量的决定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标准。本研究对18名受访护生进行深入访谈,对愿意录音的受访者录音,访谈后及时整理访谈记录,并将访谈录音逐字逐句记录下来,对受访者突然出现的内心感受,也及时记录下来。按照n1~n18依次给每位受访者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进行编码、归类,提炼出主题。

2结果

2.1主题1:影响学习体验的外部因素,主要涉及教室布局、桌椅的舒适度、班级人数、课堂时间、学习氛围等18名护生均认为教室虽然宽敞明亮,但面积偏大,班上人数太多,而多媒体屏幕又设置在黑板的左侧,教师就经常只站在左侧,老师关注最多的是坐在教室左侧前排的护生,而坐在教室右侧,尤其又在后排的护生基本被忽视。护生2:“我们班上课是爱学习的同学坐在教室前排,不爱学习的同学坐在后面玩手机。”6名护生提出,每次课都是2节课一起排课,每堂课50min而椅子很硬,坐久了就感觉特别疲劳。即使想认真听课,也免不了要开小差。

2.2主题2:《内科护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情况,主要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师生交流和互动等18名护生均认为《内科护理学》课程涉及人体各系统的常见病,内容包罗万象,和原来学的各门基础医学课程都有关联,学习起来感觉内容复杂、很难学。护生3:“老师基本都使用ppt课件上课,课件内容很多,翻页很快,好像老师只负责把内容讲解完,我们只需负责听,2节课听下来,内容很多,但不知道学了什么。”护生7:“老师用ppt上课,讲的内容很多,但老师忙着讲解和切换页面,把我们忽视掉了,我不喜欢用ppt上课,宁可老师像原来一样,一边讲解一边用粉笔板书。”护生17:“虽然现在教学都使用多媒体,屏幕很大,但是教师的课件主要是文字,虽然配有一些图片,但主要还是听老师讲解,在视听上的体验和看电影还是相差太大了,听课时间长了就想打瞌睡。”

2.3主题3:《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状况18名护生均对《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很感兴趣,但认为实训内容开设太少,又没有临床见习。在基本没有接触过临床的情况下学习内科护理感觉很抽象,难以理解。希望能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病人,接触临床。护生4:“很喜欢上内科护理的实训课,不会像上理论课时那么枯燥。在实验室操作时才有自己是一名护士的感觉。”有10名护生提到:很想到病房看一下真实病人的状况,很想了解临床护士是怎么工作的。

3讨论

3.1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课程学情分析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护理核心课程,是其他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是联系基础医学、护理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的桥梁课程。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以课堂教学为主,多数高职高专都采用多媒体教室大班授课,并开设相应的内科护理操作实训课,部分学校会安排护生到临床见习。目前,各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课程设置的实践课时比例普遍偏低,一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内科护理操作如胸腔穿刺术的护理、腹腔穿刺术的护理等,在临床上并非由护士独立完成,而是医护合作完成的,因此开设此类实训课不仅难度大,而且护生也会认为这些操作并非由护士独立完成,思想上也不重视;二是由于教学医院条件限制和临床带教师资的缺乏,护生临床见习机会较少,有些甚至完全没有机会。《内科护理学》这门学科旨在教会护生用基础医学知识解释临床现象;用基础医学和护理知识解决临床实践中的护理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要培养护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胜任力,学习时需要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践。由于护生在学习临床护理课程时,缺乏临床实践经历,对临床护理没有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所以,教师在课堂通过讲授的方式授课难度很大。护生则普遍感觉这门课程内容包罗万象、复杂、抽象,学习难度大,导致护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护生上课打瞌睡、玩手机的现象很常见。尤其近10年,高职高专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护理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又多采用多媒体大班授课。但实际情况并不是护生都喜欢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这和廖文香[2]的研究结果一致。虽然,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大了投入,各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自古中国就有“寒窗苦读”的说法,导致护理教师潜意识里都认为学习必然是很艰苦的事情,从而真正从学生体验的角度去改善教学条件和进行教学改革仍然做得不够。护理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典型的知识服务提供过程,即教师和护生投入时间、精力、资金等资源,最终产出学生内化的知识。面对mooC的挑战,护理教师应关注护生的学习体验,通过优化和丰富护生在课堂的体验,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提升学习效果,把护生留在课堂。因此,以全面优化护生体验为中心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2改善影响护生学习体验的外部因素

小班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是大家的普遍共识。世界著名大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中,都把人数小于20人的班级数量占总班级数量的比例,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3]。《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核心课程,大班教学必然会影响护生的课堂体验及学习效果。鉴于目前高职高专的实际师生比例偏低的现状,控制每班人数≤60人,比较切实可行。学校也应从教室的空间大小、照明效果、桌椅的摆放及舒适度等各方面细节去优化护生的体验。教学场地也可不固定在多媒体教室,护理教师可以把课堂搬到护理实训中心的示教室、模拟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甚至是医院等。创新教室布局,如“细胞式”教室,6人~8人为一个“细胞”进行座位布局,可将固定桌椅换成可移动桌椅或可旋转桌椅,以方便护生小组讨论式学习的开展,也可以培养护生的团队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成人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30min。因此,可适当缩短每堂课时间,每堂课以40min左右为宜。

3.3探索以优化护生学习体验为中心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3.3.1转变教育理念

《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应从转变教育理念开始。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传递-接受”的护理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护生体验为中心”,以护生自主学习为主。护理老师应从以“知识灌输”为主,转变为致力于教会护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事”,以培养具备临床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只有教育理念转变了,护生才会改变原来主要依赖教师的学习方式。护理教师在教学中才会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学方法,自觉重视护生的学习体验及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变化。

3.3.2改革考核方式

众所周知,考试对教学起指挥棒的作用。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引领作用,通过改革《内科护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来引导课程改革。传统的《内科护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这必然导致任课教师以知识的灌输和讲解为己任。《内科护理学》课程的考核改革应从以考核护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为主,转变为包括:理论考试,题型以案例分析为主;临床护理实践考核,应占总成绩的30%左右;护生参与小组讨论、课堂发言及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强调护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胜任力。

3.3.3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先进教学手段,丰富护生的视听体验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学习等。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通过临床案例创设问题情景,让护生体验积极探索的欲望。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mooC冲击,护理老师应深入研究mooC的优势和缺陷,探索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利用mooC中使用的先进教学手段,如动画、微视频等丰富护生的视听体验,增加课程对护生的吸引力。

3.3.4加强师生互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mooC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在线互动开放。但“慕课”只提供、传递知识、信息,真实的大学校园氛围,教师对护生的口传心授,师生之间的情感传递,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是“慕课”解决不了的[4]。因此,护理教师应以各种护生活动为载体,丰富护生的生活体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护理教师应重视言传身教,课堂上要注意和护生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课外则可以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电子邮件等促进师生间、护生间的交流互动,让护生感受到无论课堂内外,线上线下,老师和同学时时刻刻都在身边,能够随时获得老师的关注和指导,也有助于护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3.3.5以实训、见习为载体,丰富护生的职业体验

建设仿真临床的实训场所;利用社会上招募的人员培训为标准化病人,让护生在进行操作训练时更有临床真实感;在实践教学中护理老师可以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正面和负面体验;临床护理操练室使用多边形护理操作台,便于护生在进行操作训练时讨论和互相学习;加大对虚拟仿真训练室建设的投入,通过虚拟仿真的临床护理实训可以训练护生的临床护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并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胜任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护生进一步的临床护理技能训练也可以依托教学医院来完成,这也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最为欠缺的。

作者:黄笑燕单位: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陈梅.初中物理课堂丰富学生体验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导学,2014(7):5-6.

[2]廖文香.关注学生学习优化生物课堂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2):119.

护理心理学课件篇4

[关键词]护理技术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正在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以培养护理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总体建设目标,确定了《护理技术》精品课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求实创新的教育思想,着力建设《护理技术》精品课程,进行《护理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组从2006年开始创建《护理技术》精品课程,历经两学年,建成省级精品课程。现将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介绍如下,为护理各学科的精品课程建设提供经验,以推动护理学科和护理教育的发展。

一、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护理技术》教学新体系

《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护理专业部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方案中被确定为主干课程之一,是研究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课程组在讨论、听课、评价的基础上,修订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整合、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坚持“必需”“够用”“渐进”性原则。为了充分体现护理技术课程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理念,重新调整各章节教学时数,尤其增加了实训教学学时数,使理论学时与实训学时达到甚至超过11,整合课程中最能体现护理基础知识的内容,精选、重组教学内容,实现与其他课程的无缝衔接。根据护理技术课程内容的特点,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操作的理解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护理技能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层次,从学时、教学大纲、教材的选用和老师的配备几个方面保障教学质量。

二、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完成护理技术精品课程网站的制作,实现网络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护理技术》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领导下,确定《护理技术》精品课程负责人,并由团队成员共同承担了课程全部的教学大纲、实训大纲、电子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试题库和实训指导的建设工作。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课件内容中除护理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外,还引入护理最新和前沿的技术,如人工呼吸机使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真空采血法、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应用等。并且自己拍摄照片,编辑视频、音频资料,制作出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多媒体ppt课件。建立了护理技术精品课程网,课程网站涵盖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和讲稿、试题、实训指导等教学资源,网站运行良好,网站功能强大,画面美观,内容丰富,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功能完善。强大的网络教学环境,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扩大了课程的受益面。

《护理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使课程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最缺乏的是直观和动态的图像资料,而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后,不仅有直观形象的图片,而且还有动态的操作录像,在讲完理论后,即可随时播放操作录像,加深了学生对操作的理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一步进入实训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实训的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完善全方位、多形式的护理技术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护理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组重视护理实训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上,不满足于现有的实验室和设备,贯彻实训基地建设和临床护理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实验室装备和实验用品,建立了模拟、高仿真的校内护理实训基地。通过课堂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医院课间见习、实习前强化培训、毕业实习四个环节的护理技能训练,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大大增强,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临床岗位需要“零距离”对接。

在实训教学中,实验设施、设备除正常的安排使用之外,我们还探索出一套实验室管理高效能运行模式,即白天实验室供老师上实验课,课外活动时间和晚自习对学生开放,学生可到实验室练习操作,有实验室带教老师负责管理和指导,这种方式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应用,更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由课程组负责人主编,课程组成员参编的《临床常用护理技能实训指导》作为一种工具书,在对学生的操作指导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应用效果良好。

四、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其教学能力,促进师资队伍良性发展

《护理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关键,我系重视对教师的培养,鼓励年轻教师在职或脱产进行研究生学习,送年轻老师到四川大学华西护理系脱产进修护理教学;鼓励在职专业教师尽可能教学临床双肩挑,即利用无课时间到附属医院带教并进行临床护理工作,为课堂教学积累经验和素材;聘任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临床护师到学校任教,把她们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传递给年轻的老师,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每位新教师都有教学经验丰富老教师负责带教和督导,使新老师能在老教师的指导下,使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还为新老师提供每年外出学习的机会,如参加一些护理学术研讨会和省上师资培训班学习。组织进行集体备课、公开课、教案检查评比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系上和学院的优质课竞赛,通过赛课提高教学能力,涌现出一些多媒体教学能手。《护理技术》教学团队成员有两位分别在学院两届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五、完善考试题库,教学改革与执业考试相对接,提高考试过关率

从2006年开始,我院对护理技术课程教学和考试进行改革,利用已有的试题资源参加全国27所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开发的护理专业(网络版)试题库建设,该题库内容涵盖了护理技术课程试题,在指导学生学习以及执业考试中发挥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将题库放入精品课程网站中,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直接做题,以锻炼解题能力,取得较好效果。在考试方式上(题型、题量等),摒弃传统的考试模式,转为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对接,模拟国家护士执业证考试模式,以提高其今后适应执业证考试的能力,这项改革取得明显效果,我院高职护理专业护士近两年执业证考试通过率达到95%以上。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基础。通过建设《护理技术》精品课程,我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学的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护理心理学课件篇5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儿科护理学》教学教学体会

1.多媒体课件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优势

1.1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多媒体辅助教学,需要全面提高教师素质。首先教师要学习计算机知识,更好地掌握并运用多种软、硬件。其次,教师要编出既能体现自己讲课风格,又与相关学科密切联系的多媒体课件。再者,教师需留意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为多媒体教学准备充分的素材。通过这个过程,教师既拓展了知识面,实现了知识不断地更新,又为教师的外语水平与计算机技术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提高了教师的素质。[1]

1.2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较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信息的表达力和教学的直观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实践教学更显生动、直观,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1.2.1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多媒体教学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影视技术引入实践教学中,有效地拓展了教学的广度,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想象,使课堂更生动、直观、精彩,又增强了学生对所从事的职业的了解和熟悉,增加了感性认识。

1.2.2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临床的实际标本图片、患者的典型症状、体征直观地展现在同学面前,提供了大量具体的临床信息;使学生很快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获得感性经验[2]。如在小儿颈外静脉穿刺法、股静脉穿刺法等的教学中,将小儿颈外静脉穿刺法、股静脉穿刺法的操作视频导入计算机,分解动作讲解,使课堂上难以表达的重点内容真实、直观地再现出来。

1.2.3多媒体教学加大了课堂信息量。

教学课件可根据授课内容及授课要求,事先将授课过程设计编排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将板书、挂图、录像等集中到课件里,使内容丰富而翔实,节省了板书、幻灯、挂图的时间,缓解了学时少、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加快了知识传递速度,加大了课堂信息量。

1.2.4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在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的同时,随时更新,穿插本学科新技术、新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我们在上小儿肺炎、小儿惊厥等临床表现时,如果直接讲述,学生就不易理解,所以在课件上插入相关图片和视频,学生就很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而且印象深刻。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的提问,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构成学习兴趣浓注意力集中理解力增强帮助记忆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学习效果显著。[3]

2.多媒体课件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

2.1课件制作质量有待提高。

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精心设计与制作一个好的课件是上好课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院教师使用的教学课件主要由任课老师个人制作,在形式上显得单调,内容上显得粗浅,课程之间缺乏连贯性。有的教师在课件中加入一些不必要的声音等,一味追求新颖、花哨、动感,却忽视其内在的知识性,教学内容被淡化,致使课件质量偏低、制作水平不高。

2.2重视课件,轻视教法。

2.2.1有的教师把所有需要口头表达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写在课件上,把“讲课”变成了“读课”,令人觉得枯燥乏味。

2.2.2有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不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导致课堂应变能力差,一旦电脑异常,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

2.2.3有的教师过分依赖课件授课,完全放弃了直观的教学模具、板书,使得课堂教学缺少新意,接触久了,学生新鲜感少了,教学效果就削弱了。

2.3信息超量导致满堂“电灌”。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容纳的信息量大,这是其一大优势,但容易成为黑板文字或简单教具教学的翻版。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虽然加快了单位时间传输知识的信息量,使课堂节奏明显加快,但导致“电灌”现象。[4]

2.4学生易产生视疲劳。

多媒体课件教学,大多数时间里学生要注视着大屏幕,易产生视觉疲劳。

2.5多媒体教室授课,学生数多,教学纪律差。

我院多媒体授课均在2个教学班以上,由于学生的层次和接受能力不同,自觉性稍差,导致有些教师授课时课堂纪律不好,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我院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层次及专业日益增多。与此同时,医学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知识信息量成倍增加。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必须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只有正确地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儿科护理学》教学中,才能真正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真正做到多媒体与《儿科护理学》教学的整合,才有可能让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服务于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薛桂蛾.多媒体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7,(20):89.

[2]谢虹,徐淑秀,孙雪芹.探讨护理多媒体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上海护理,2007,3,(21):65-66.

护理心理学课件篇6

(枣庄学院,山东枣庄277160)

摘要:作为承担学校计算机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计算机公共机房,其管理与维护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实施的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我校公共机房的管理和维护经验,并提出了新的展望.

关键词:公共机房;管理维护;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G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34-02

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一直是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大项目,尤其是隶属于信息学院的我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机房,不仅承担了全校一万多名学生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还承担着信息学院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加上学生自由上机以及承接各类考试,机房的计算机平时基本是在满负荷运转.在这种状态下,公共机房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上述任务,这跟平时的管理和维护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以我校计算机省级示范教学中心为例,详细阐述了公共机房管理和维护的经验,并提出了新的展望.

1公共机房管理与维护存在的问题

1.1软硬件故障频繁

公共机房计算机使用频率高,使用人员范围广,因此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计算机的硬件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如:因计算机的移动造成计算机掉电、硬件松动,键盘、鼠标、耳机等易耗品损坏显得更为突出.同时也会出现人为破坏,有些由于机房的计算机安全设置不到位,学生有意无意的使用删除命令、格式化命令、修改CmoS或注册表,造成系统被破坏.有的人会随意更改ip地址,可能导致局域网内计算机出现ip冲突.

1.2软件维护难度大

公共机房承担着各种教学,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实验内容,需要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同时操作系统经常要安装补丁,杀毒软件不断更新病毒库.再加上要应对各类考试、培训与平时的课外上机,使公共机房经常需要安装或更新各类软件,使得公共机房管理员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安装系统及应用软件.

1.3公共机房的环境差

公共机房的环境卫生状况不好,灰尘对计算机的破坏很大,易损坏机器内部硬件,灰尘多了会覆盖在主板上,阻碍散热器散热,造成计算机内部温度过高,严重时会导致计算机经常死机或者重启,尤其是CpU风扇上灰尘过多,影响CpU散热,还有烧毁CpU的可能,所以保持计算机机房环境整洁能有效避免灰尘对电脑的危害,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同时不良的卫生条件也会影响上机人员的身体健康.机房室内的温度、湿度、电源稳定性都会对计算机硬件的稳定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2公共机房管理与维护的具体措施

2.1管理篇

我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示范教学中心,隶属于实验室管理处和信息学院双重管理.在学校实验室管理的大框架下,公共机房制定了针对性的规章制度,摸索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管理模式.

2.1.1人性化管理

在机房日常管理中,我们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同计算机兴趣协会和勤工助学部联络,引入大学生参与到机房管理中来.他们既是机房的使用者,又是机房的管理者,管理者的身份使他们体会到了机房管理老师日常工作的辛苦和繁琐,从而更加注意机房设备和环境的保护,进而也影响和带动了其他同学,形成良性循环.引入大学生参与机房管理,既缓解了机房管理老师的工作强度,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转向知识和管理的研究,又为这些有兴趣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学习和锻炼的平台,同时还为部分同学提供了生活资助,可以说一举多得.

2.1.2信息化管理

1.课程管理

根据学校教务处和学院课程安排,我们借助万欣机房管理系统在上一学期末就完成了课程的安排工作,老师和学生在新学期第一天就能看到课程安排的详细信息.另外,我们还自主开发了网上开放实验预约系统,为老师和同学搭建网上预约实验平台,做到在网上预约实验,线下完成实验,实现了实验室资源的合理统筹安排,有助于老师和学生更加快捷地开展自主性实验.

2.刷卡管理

依托校园一卡通平台,学生在机房自由上机采用一卡通刷卡模式,通过系统联网完成计费、扣费等操作.学生通过将银行卡与eCard绑定后,可以实现自动从银行卡向eCard充值,方便了学生上机等刷卡消费.

3.机器管理

学校资产管理平台为实验中心设立单独账户,管理公共机房计算机,登录资产管理平台,可以详细查阅每个机房的计算机和其它设备信息.另外,对于机房设备的维护,每个机房都建立电子档案,详细记录机房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维修信息,对服务器等大型设备,还单独建档,每次维护维修后,都登记在案.

为了管理的方便,我们在采购计算机时,特别强调了在机箱设计上具备上锁装置,以防止随意插拔及更换鼠标、键盘、耳机等外部设备,减轻了维护的力度.

4.档案管理

中心机房有专门老师管理机房档案,这些档案包括机房设备、维修维护、课程安排、授课计划、实验报告等相关信息,学期结束时我们会将这些材料收集存档,放入档案橱存档管理.

2.2维护篇

2.2.1环境卫生的维护

不少机房均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里,里面拥有几十台甚至上百台电脑,产生的辐射和热量巨大,机房内部的空气质量总是很难保证.由于机房内的灰尘容易积淀起来,如果不注意机房卫生,灰尘就很容易进入主机和显示器,如果聚集到一定程度,首先会阻塞电脑的通风冷却口,使电脑温度升的过高,其次会降低电路的绝缘度导致漏电,轻则造成硬件损坏,重则可能会引起火灾.因此,机房内部一般都配备了大功率的空调和通风系统.除此以外,对机房的精心管理和清洁是机房管理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天应坚持打扫卫生,保持机房的整洁.机房的日常维护工作虽然琐碎,但哪项日常工作没做好,都会直接影响到机房的卫生和安全.

2.2.2系统及软件维护

1.系统维护

机房计算机需要面对不同的应用对象和环境,为了尽可能排除不同应用可能造成的软件或服务冲突,需要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多个系统,比如计算机专业课和公共课需要用到很多专业软件,使用windowsxp系统环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在windows7操作系统中部署相关考试软件,需要安装32位windows7操作系统;部分计算机专业课需要使用linux操作系统.为统筹兼顾所有的应用环境,我们采用了三茗科技eDU教育应用解决方案,该方案中的硬盘保护系统支持在一块硬盘中安装多个完全隔离的操作系统,做到一台计算机当多台计算机使用.以我们中心机房为例,在一块希捷500G硬盘上同时安装有三个系统:计算机公共课和专业课上机使用的windowsXp系统、普通话和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用的windowsxp系统、面向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使用的windows7系统(实际上我们还有其它多个系统的ghost备份,需要的时候只需恢复备份即可).平时机房教学默认启动xp系统,需要更换默认启动系统时只要设置一下启动参数并网络同传保护参数就可以了.硬盘保护系统还能够对分区实施区别保护、保护CmoS数据、快速实现系统还原,有效隔离了来自网络和其它存储介质病毒的侵害,大大减轻了维护的力度.

这套系统方案还包括网络同传系统,同传系统具有批量系统克隆功能,可实现短时间内同时为多达200台计算机复制系统.在局域网环境下,我们维护六个机房500台机器只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网络同传系统还能够一次性完成分组(一般一个机房为一个分组)内所有计算机的命名和ip顺序分配.

2.软件维护

为方便教学和管理,我们自主开发了机房管理软件:机房管理辅助工具,如图1.这个软件界面简洁,非常有针对性,给机房管理带来了极大方便.它除了以机房为单位批量实现远程重启、关机、执行批处理命令、运行指定的程序等基本功能外,还能远程实现键盘按键操作,给机房批量部署软件带来了方便.除了上述所说,这款软件最有针对性的特点是,在批量安装需要设定比如座号等顺序数值的软件时,它能够一次性按顺序插入这些数字,省去了依靠人力逐台计算机输入数字的麻烦.比如准备卫生人才网人机对话考试,安装考生登录端时有设置座号这一步骤,我们使用这个工具批量安装考试软件到此步骤时,只需执行一条命令就可以为每个考试端按指定顺序分配一个座号,省去了逐台机器人工输入的麻烦.

在教学和管理中,我们还尝试了其它很多实用软件,常用的有极域电子教室软件和业成软件自动安装生成器(后面简称业成软件生成器).极域电子教室具有屏幕广播和文件分发等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功能,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业成软件生成器可以将一个软件的安装制作为一个自动安装包,这个自动安装包记录了软件安装过程中的按键(如点击“下一步”)、设置安装路径、输入序列号等所有操作.安装软件即相当于把安装过程重新“播放”一遍,中间步骤不需要人为干预.这就省去了单机安装软件点击“next”、设置安装路径、输入序列号等繁琐的逐步操作.在实际应用中,机房需要新装软件,只需要制作这样一个软件自动安装包(相当于安装一遍软件),使用电子教室或其它工具下发到所有机器同一目录,然后使用批处理命令统一执行一下就可以了.

3.硬件维护

公共机房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工作,机器长时间处于运转状态,这对硬件性能是个考验,因此,我们采购的计算机全部是联想品牌机,运行稳定,综合性能强,有可靠的售后服务,这些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实现了机房几乎所有计算机的无故障运转.除了选购品牌机器,我们在硬件维护上还采取了保持机房适宜温湿度和清洁度、重要部件保修期内即坏即报、鼠标键盘等小部件即坏即换等措施,保障机房机器的完好率.

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机房作为这项任务的承担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化对建设成本、信息安全、节能减排等方面要求的提高,公共机房建设需要另辟蹊径,虚拟桌面云计算终端解决方案具有成本低、功耗小、安全性高、易维护等特点,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期待这一新技术在今后机房改造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SaminG_eDU_V8.3用户手册.

护理心理学课件篇7

关键词:转化学习理论;专升本;护理

一、转化学习理论的内涵及核心要素

1978年美国教育家杰克麦基罗(Jackmezirow)率先提出转化式学习理论,他认为转化学习是个体通过触发性事件改变其固有观念结构(看法、思维习惯、思想倾向),使个体更具包容性、辨别性、开放性,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变化并进行反思,以产生新的理念和观点并指导实际行动[2]。为达到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化需要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两部分都得到满足。内在条件是变化的根本,主要由个体本身的经验、认知情况和年龄等因素组成,直接影响转化的过程和效果。外在条件指辅助的转化条件,包括教师的引导、开放的学习环境和贴合个体学习诉求的学习内容。当内外条件都得到满足时,才会发生转化学习。转化学习是继授予式学习(informativelearning)和形成性学习(formativelearning)之后的更高层次的学习。授予式学习着重通过知识传输和技能培训培养实用型人才,形成性学习在于通过社会价值观念的学习培养专家型人才,而转化学习强调对于思维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培养领导型的改革者。从意义上来说,转化学习包含了三种根本性的转变:一是从单纯的死记硬背转变为对信息进行搜索、分析、综合后进行决策的过程;二是从学习知识者转变为医疗体系核心成员;三是从全盘皆收的教育模式转变为批判性接受信息并形成为我所用的思维理念[3]。转换学习是一个层层推进的过程,麦基罗将转化学习理论总结为10个阶段:1.迷失方向的困境;2.自我反省;3.假设的批判性评价;4.个人的不满和转换过程之间连接的识别;5.对新的角色、人际关系和行动的可行性探索;6.规划一个行动过程;7.为实现自己的计划获取知识和技能;8.新角色的临时性尝试;9.在新的角色和人际关系中提升能力和自信;10.在新视角指引下,在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对个体生活状态的再整合[4]。随后,斯蒂芬布鲁克菲尔德(StephenBrook-field)和黄富顺分别将转化学习理论简化为5个阶段和4个阶段。然而,无论是如何划分转化学习理论模式,其核心要素都围绕着个人经验、批判性反思和理性交谈三部分。个人经验是转化学习的主要媒介,可以源于学习者自身经验,也可以源于教育者的课堂活动。当学习者的个体经验观念结构与新环境所具有的观念结构产生偏差时,会使学习者陷入困境,从而引发其对个人经验进行反思并尝试从其他角度进行思考。批判性反思是学习者对其根深蒂固观念结构的质疑,使学习者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理性交谈是促进转化的手段,有效的对话可以传递信息、态度、情感和个性,帮助学习者通过参与讨论突破固有认知的局限性,实现个体观念的转化[5]。

二、护理学专升本学生的特点及培养目标

首先,二年制护理学专升本学生的平均入学年龄比四年制护理学本科学生大,心智较为成熟,属于成人教育的一部分。其次,专升本护生已系统地学习过护理学知识并经过临床护理实践,较本科生对临床工作、护生角色和护理学知识有更为清晰和具体的认识和理解。再次,有调查显示专升本护生在求知欲和学历提升方面的需求更加强烈,学习主动性更强[6]。因此专升本护生与本科护生在培养目标和方式方面应有所区分。护理学专业专科层次以培养护理操作能力为主的实用型人才为主,目的是通过短周期的培养缓解临床护理人才紧缺的现状,因此专科阶段强调护理理论和护理临床技能操作的培训。而本科阶段的培养主要以发展其护理科研、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能力为主,需要护生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能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7]。专升本护生的学习不再是一般知识的累计和简单的技能叠加,而是需要通过不断地反思重塑新的意义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再次教授专升本护生护理知识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如何面对问题收集信息并做出合理性决定这一思考方式,而不仅是单向的对学生解释疾病及其护理程序。

三、转化学习理论在国外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经过四十年的演变和发展,转化学习理论逐渐成为重要的学习理论之一,目前国外对于转化学习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均已相对成熟,其实践应用方式灵活多样且效果可观。鉴于医学领域,特别是护理专业的学科特殊性,国外许多转化学习的实践应用研究都是在护理学专业中所开展的。这些实践研究的研究对象从护理学本科学生一直到护理临床工作者和教育者,研究内容包括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包括整体专业课程的设置,课程涵盖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临终关怀和各临床实习环节。然而国内对于转化学习研究仍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应用人群更多集中于教师、农民工以及企业员工[8],针对护理学领域甚至整个医学领域的实践研究目前只涉及免疫学、护理心理学等部分课程中[9,10],缺乏整体设计。

(一)转化学习理论在护理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由于专升本护生学制较短,因此在理论课程设置方面主要以内、外、妇、儿等护理学专业课程为主,生理、病理等专业基础课程较少。传统护理学专业课程的授课方式以讲授法为主,同时结合案例分析和以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法。学生通过记忆各种疾病的具体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来学习知识。临床知识总是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作为护理学专业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和循证护理的思维模式,这样护生才能在其职业生涯中一直保持不断更新知识的状态,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使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转化学习理论没有具体的操作标准和流程,但在护理学专业课程中许多国外的教育家采取了反思日记、分组讨论、临床案例讨论等途径使学生将其临床经验与理论知识综合的进行结合。例如在学习“氧气疗法”部分内容时通过上述方式将该部分知识与安全教育、临床决策和健康教育等内容相结合,穿插学生对其实习阶段的案例反思,在反思或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为什么我需要注意这些症状/检查结果?”“当患者及其家属担心xx症状/检查结果时我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在分组或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根据目前得到的信息我需要做出哪些护理操作”,“为什么我和其他人护理操作的优先顺序不同”,“是什么导致了我们做出不同的选择等等问题”。[11]通过批判性反思和与他人的理性交谈,学生会意识到自己在知识消化中的不足以及与他人的思维差异,这些反思的结果促使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证据查询,因而就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效果。通过转化理论的应用,学生不在一味的接收课本中的知识,而是通过自己更深一步的思考来理解每一步护理程序的意义,同时保持不断更新知识查阅文献资料的习惯。

(二)转化学习理论在护理学方向课程中的应用

针对社会老龄化的现状,部分院校开设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临终关怀是该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Chirema等学者运用了转化学习理论的方式进行该部分课程的授课[12]。在正式授课之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角色扮演患者及其家属的方式进行临终关怀培训以增强其沟通能力、亲和力和感知力。随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走访临终患者及其家属,与患者进行交流并记录患者情况、护理操作及学生自身的反思情况。走访完成后,学生以个体对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感悟反思进行陈述汇报。随后师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这种预设情景角色扮演-实地走访-反思日记-个人陈述-小组讨论的系列活动,学生全方位设身处地的收集到了作为临终关怀的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等不同角度的认知和情感变化,从而改变之前对于临终关怀模糊或单一的思考方式,鼓励学生从新的价值观和角度思考问题,实现知识的转化。

护理心理学课件篇8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a)-0000

1高校公共机房管理的特征

首先,机房管理涉及到硬件设备的购置、维护、维修和升级,各类教学软件的安装与维护,软件与软件、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兼容;其次,计算机机房上课老师和学生的管理;最后是机房用电的安全保障、机房网络连接及其技术、机房内外环境卫生的保障等。作为机房管理者应不断充实完善机房设施、处理好硬件软件之间的兼容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工作实质就是这些综合技术在机房中的实际应用和管理。这些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发挥得好,有发展、有创新,那么机房就能长期为课堂教学和学生上机实践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也能有效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延长机器的寿命,最终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机房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机房硬件和软件的管理与维护

一般情况下,维护人员对it设备硬件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主要是除尘保养和技术维护。通过对设备的硬件部分进行日常观察和定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定期检测设备运行状况、处理器负载等,根据告警信息的提示,及时对可疑部件进行检测和维修。

因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每个刚进校的大学生的必须课程。因此,计算机机房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使用率是最高的。现在以某高校为例,该校共有计算机公共机房18个,计算机基础80%的课在机房里上,其次还有一些专业课、选修课也在公共机房上课,这样下来平均每个机房每天有6-8节课,部分选修课安排在晚上,一个星期下来就有50多节课。可以说设备的使用率非常高了。随之就会导致部分机器系统故障(常见的故障有:内存的松动、网络的不稳定、系统文件的被删除等问题而导致部分电脑不能正常使用)。

2.2多媒体教学软件LanStaR密码狗的管理和维护

在机房内,现在也不只是简单的进行学生的上机操作练习,有时候老师还要在机房里授课和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就能对此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如多媒体LanStaR教学软件,它可以做到屏幕广播、屏幕监视、文件传输、远程控制、双向对讲、多人会话、屏幕回放、黑屏肃静、作业、收取作业、重新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等功能。教师可以利用屏幕广播功能,实时传送教师或者某个学生的电脑画面到全体学生的电脑屏幕上,可以演示word、excel、ppt等软件的操作。还可以让某个学生进行示范,效果比用投影仪演示效果更好,多媒体教学软件不仅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对于管理人员来讲也是很好的帮手,如删除某个文件(夹)、卸载、安装文件等都可以使用批处理文件。结合具有的文件传输和远程执行功能的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来完成机房内所计算机的自动操作,不用逐一对每台计算机进行手动操作,从而提高管理和维护的工作效率。

2.3机房上课学生的管理及课堂纪律的维护

近几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学生上课玩游戏是机房管理最头疼的问题,其难度在于如何有效的控制学生上机不玩游戏;其次,由于机房上课学生流动比较大,所以对他们的管理比较困难。计算机基础课大多数在机房里上的,但机房环境和教室环境完全不同:学生从教室到机房心情较兴奋、部分学生好奇心较强,说笑声不断。主机散热风扇的声音等,各种声音掺杂一起此起彼伏。教师的讲课声音不能使所有学生都听到。这一切都导致了机房内的教学纪律较难控制。

2.4机房的卫生条件非常之差

保持机房里的卫生是每一个机房管理员最头痛的事情。机房内常见卫生问题有:1、大多数学校不要求学生戴鞋套进入机房,导致尘土的带入。2、上机时有学生将零食或饮料偷偷的带入机房,上课时偷吃零食,然后将剩下的零食或零食袋子胡乱塞到电脑桌的隐蔽地方,导致清理卫生难度大、工作量大。3、有学生在电脑桌乱涂乱画,甚至还有学生在机房内随地吐痰现象。4、上机结束后学生忘记关闭电脑,忘记整理凳子和键盘而离开机房,导致机房有零乱感。久而久之,机房的卫生环境越来越差。

2.5机房的用电安全管理

由于机房使用时间较长,用电时间也较长,而机房的电线线路错综复杂,任何一处的差错都可能会引起设备的损坏和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所以管理中用电安全十分重要。在实际工作,电源控制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每晚关闭电源,严格规范学生行为,禁止学生乱碰电源、电线等,并在危险处贴出警示牌,有效的将伤害降到最低。

3加强机房管理的队伍是关键性步骤

(1)机房管理员的技术水平要过硬

作为机房管理人员,首先要有过硬的技术,其次要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机房使用中出现的突发事件。为了营建一个良好的机房环境,从而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学校一定要精选、细选机房管理员;机房管理要选具有一定的电脑硬件和软件维护经验、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作为机房管理员。

(2)领导要重视机房管理工作

学校要对机房设备的维修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机房管理员的工作量考核要合理。学校要经常对机房管理进行考核,如机房的卫生环境、机器的故障维修是否及时等方面对管理员进行考核。

(3)加强机房管理员与机房上课教师的交流,和上课学生之间的沟通等,养成良好的机房管理也成为上机课的一部分习惯。

参考文献

[1]樊志良.基于课堂的教研组合作教研探索[J].浙江省优秀论文集.2006

[2]王旭敏.浅谈高校公共机房的管理方法[J],机械管理开发.2008.2

护理心理学课件篇9

关键词:护理学科建设改革

课程是现代护理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将宏观的教育思想与微观的教学实际联系的桥梁,它对于实现教学目的、完善教育任务,以及选择教育教学方法等,都起到重要作用[1]。专业课程设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其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专业的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2]。下面结合我院护理学科课程建设谈谈自己的体会。

1.转变护理教育理念

现代护理理念是将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密切结合起来考虑,要求护士在提供护理服务时,将护理服务对象看成一个具有生理及社会、心理需要的整体,而不是只重视患者的生理或病理反映的局部。受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以“疾病为中心”理念还在部分人思想中存在,护理课程体系中缺少人文和社会科学内容,与现代护理教育理念相比,有很大差别。因此,在护理学科建设中,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新的、现代护理理念。

2.优化课程设置,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加强传统课程的调整改造及专业结构的调整与创新,增强学科综合与交叉性、应用性、技术性,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医学科学与社会需求发展的需要。

2.1在新的护理理念指导下,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建构了以人的基本功能、生命周期和基本需要为中心,以护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改变了过去以疾病为主,忽视人的心理、社会变化的课程体系。

2.2强化了社会需求及人文社会课程建设:增设了《急症护理学》、《健康促进》、《社区护理学》、《精神护理学》、《家庭护理》、《人与社会》等护理教育内容,完善和丰富了课程设置和内容。

2.3突出学科优势和社会需求:把完整的社区护理课程模块引入到课程体系之中。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的护理工作已经由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3]。卫生部医学司预测,到2015年我国护士中的近50%的人员将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社区护理人才是我国紧缺人才之一。为此社区护理课程体系设置为社区护理学、职业/学校卫生、社会福利学、家庭护理和精神保健等课程。

2.4建设中西医课程体系:根据目前国际护理对中国传统护理的关心,做到与国际护理接轨。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体系由中医护理导论、中医护理技术、中药与食疗学、中医临床护理学、中医养生学等课程来组成。

2.5对原有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如对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内容和外科护理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门课程,由多位教师进行分段式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6合理安排课程:将“护理学导论”放到第一学期讲授,使学生从入学开始接触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护理思想、护理程序等专业知识,形成初步的专业素质和对专业的基本认识。

3.加强学术梯队建设

学术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创建高水平学科,首要的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学术梯队,它直接关系到学科建设的成败。学科建设中人才培养非常重要,要有好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结构合理的梯队。教师水平上去了,培养的学生水平才会高,学科水平和学校水平随之提升。我院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如对新教员采取传帮带全程听课,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出国(境)进修、访问、学术交流、短期培训及攻读学位等。建设和培养出一支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竞争创新意识、年富力强的学科队伍,并以科研为突破口,通过院内外、国内外的科研协作,缩小我系与国际水平间的差距,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4.加强科研工作建设

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是学科建设水平,而科研水平的高低又是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其中一些研究领域在国际、国内占有领先地位,有利于高水平人才的成长,是形成学术梯队的重要手段,并且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可以说科研工作是学科建设的载体,是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的关键。为此,我们采取了提高教师科研意识,明确科学研究的意义,鼓励教师参加科研活动,积极撰写论文等方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5.加强教学基地建设

学科建设要有必要的条件保障和良好的环境。这里包括政策上、经费、设备和管理等外部条件的支持。为此,护理实验中心配备了多功能安尼模型、除颤器、电脑洗胃机等先进的实验设备。在实验中心可进行护理基本技能、儿科护理学、母性护理学、成人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士礼仪、形体训练等多项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以三甲综合医院作为实践基地;创建社区护理实验室,完善了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场所从原来的学院实验室和医院的临床实践扩大到了社区和家庭、幼儿园、老人院、学校,教学场所的扩大,保证了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

结束语:

总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因此护理学科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就越来越重要,护理学科的改革提高的要求就更加严格,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对护理学科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社会性建议。

参考文献:

[1]边巍,陈立明,雷蕾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6,20(2):549

护理心理学课件篇10

关键词:护理学导论;教学方法;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

《护理学导论》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入门课程、必修专业基础课,对护理专业学习、护理职业理解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都起到重要的作用[1]。但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全部都是初中起点、对学习缺乏耐心,分析问题能力较差,需依据其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笔者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护理专业的感悟及在内心对护理专业认识的升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课程内容的选取

通过分析护士的职业岗位需求,结合我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对于临床上运用较多的护理理论、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要重点学习,医疗卫生体系一章内容在护理技术中讲述更细致,这部分内容做简单了解。健康教育的理论内容在《健康教育学》中学习,本课程只做实践演绎,护士素质与礼仪规范的内容与护理礼仪重复,留到护理礼仪中专门学习。

2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课程的重点: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程序,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等。本课程的难点: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理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解决办法: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将不同的护理理论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联系临床实际,变抽象为具体,加强学生理解。教学上应用多种教学法、深入讲解,并利用多渠道多层面的社会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多途径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中的难点和疑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方法改革

《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的理论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课堂讲授,以教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医学知识和实际经验,教学反馈不佳。为此,笔者充分运用校院合作平台,对临床护理专家、省内外护理老师展开调研,依据现代护理专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南丁格尔的护理理论,课程教学侧重护生能力的培养和对护理专业的感悟,笔者改革了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入体验式、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对护理专业有一正确认识,从而建立明确的内在的护理专业信念,自觉学好护理专业。

3.1ppt教学法

本课程教师全部使用多媒体课件ppt讲授理论内容。多媒体课件制作细致、声像齐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效果。同时,多媒体教学对于扩大课堂信息量、帮助师生互动具有明显的效果。

3.2小组讨论法

适用于护理相关理论的教学。课前老师将教学内容编成学习提纲发给学生,学生分组自学、查询资料,针对提纲准备讨论内容,每组推荐一名中心发言人,表达本组对提纲中的某问题的认识,本组成员可以作补充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质疑,最后老师总结,对认识问题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不正确的给予纠正。

3.3临床见习法

早期接触临床对于培养护生的职业素质,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调查护理程序在临床工作的应用,体验医院的工作环境、指导学生以案例为基础,模拟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即收集资料,制订护理计划,然后每人写一份见习报告,作为对学生部分测评依据。于见习结束后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对见习教学的评价,内容包括见习内容及方式、见习收获与效果。

3.4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依据教学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引入特定时间的场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护理理论、批判性思维、护士与法的学习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课后调研显示,92%的学生反馈能加深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对激发学习兴趣有帮助,心得体会还显示希望在其他课程多开设类似活动。案例教学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能让学生从病人立场上体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点,也有利于培养综合能力,符合护理发展要求。

4体会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及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能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五年制《护理学导论》教学方式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我们每一个护理教师都应该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培养适应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护理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