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35:31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篇1

Lecharmediscretdelabourgeoisie(1972法国、西班牙)

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

制片人:塞尔吉·席博曼

编剧:路易斯·布努埃尔、让-克劳德·卡里耶

摄影师:埃德蒙德·理查德

配乐:路易斯·布努埃尔

演员:费尔南多·雷、德菲因·塞希、保罗·弗兰科、让-皮埃尔·卡塞尔、布鲁·欧吉尔

作为电影史上最特立独行的导演,布努埃尔一定很欣赏生活跟他开的玩笑:自从1928年的《一条安达鲁狗》起,他就不断地对既有的社会体制进行挑衅,然而当他拍了四十多年电影,脚步开始慢下来时,各式各样的奖项却如暴雨一般降到他头上。他对人生本质的理解——反复无常,如梦似幻——如今被他自己的人生所证实。《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在1973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虽然布努埃尔喜欢使用暗喻手法,但他也很喜欢直言不讳地攻击社会既得利益者;他自编自导的《被遗忘的人》(1950),就以纪录片手法,猛烈抨击了那些一手造成当时墨西哥糟糕社会现状的人。然而他的惯用风格是用讽刺的口吻和手术刀般的精确度,来解析更为广义的社会邪恶面,这其中包括教堂、军队、上层社会,和中产阶级的种种恶习。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篇2

一、打造特色

(一)超前谋划,彰显“三个率先”

审计机关行评工作先于全县62个部门谋划,彰显出“三个率先”:

1、率先建班子,谋划行评。继9月9日省政府、省纠风办召开全省政风行风评议动员电话会议后的次日,我局迅速召开领导班子专题会议,及时组建了行评领导小组,搭建了行评工作专班,精心谋划、细致准备。

2、率先动员,拉开序幕。继9月14日县政府召开行评动员大会后的次日下午,我局召开邀请县纠风办领导、县行风督查员XX县委督查员等领导及全体职工参加的行评动员大会,正式拉开本局行评工作的序幕。

3、率先承诺、表明诚意。继9月25日全局动员大会之后的次日,我局向全县人民发出审计机关行风评议公开承诺书,表明审计机关广开言路、诚信纳谏的诚意。

(二)着实部署,强化“三个明确”

1、明确行评主题。为保证行评与现时工作两不误、双丰收,根据审计部门的职业秉性,实事求是地确定了“围绕审计抓行评、抓好行评促审计”这个主题。并善始善终地围绕这个主题,两手抓,确保双丰收。

2、明确行评旗帜。为确保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审计行评,积极献言献策,我局实事求是地亮出了“以海纳百川之气概广聚群众诤言、以谨小慎微之态度纠建并举”的审计行评旗帜,并善始善终高举这面旗帜,广纳诤言,纠建并举。

3、明确行评重点。为确保行评工作取得实效,我局在坚持全面开展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本部门的实际,确定了“六纠六造”这个重点。即:纠正服务发展不主动,事不关己的思想偏差,营造自觉投身于发展,服从服务于发展的良好氛围;纠正执行力偏弱、不思进取、各行其是的行为偏差,营造不甘落后,敢立潮头,不需扬鞭自奋蹄的良好氛围;纠正执法过程中不公开、不透明的行为偏差,营造依照法律程序,依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执法的良好氛围;纠正办事拖沓,成本高,效率和效益低下的行为偏差,营造自觉讲成本,讲效率和效益的良好氛围;纠正变通执行审计现场“八不准”纪律的行为偏差,营造自觉廉洁自律,无私无畏的良好氛围;纠正自查中避重就轻,敷衍塞责的行为偏差,营造自觉不掩饰、不回避,敢于自查自纠,纠建并举的良好氛围。并善始善终地围绕这个重点,步步为营、稳抓稳打。

(三)严格要求,印证“三个诚字”

1、自查讲“诚信”。我局在自查自纠过程中,以“讲问题不讲成绩、讲真话不讲假话、讲自己不讲他人、讲主观不讲客观”为基本要求,以“四个不怕”,即:“自查问题不怕严格,可以小题大做、无线上纲;听取意见不怕刺耳,诚实守信,广纳诤言;亮出问题不怕献丑,理直气壮,有责改之;触及灵魂不怕疼痛,认真反思,相互包容为己任”为支撑点,开展“三项革命”,即:“革自己在思想领域事不关已的命”、“革自己在履行发展职责无所作为的命”、“革自己在廉政建设泛用职权的命”,确保自查到位。

2、问计显“诚意”。一是通过政风行风热线、网站、评议意见箱、发送手机短信等问计载体,倾听群众呼声,广纳四方群众的诤言;二是组建四个回访队,采取座谈方式,公开征求意见,确保问计到位。

3、整改显“成效”。对照征求的意见和自查自纠中查找的问题,本着“不掩饰、不回避”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认真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切实可行地提出整改意见,确保整改到位。

二、催化成果

(一)构建了“两个”机制

我局按照“规范化、系统化”的要求,将审计工作划分为两大块,即:机关工作和业务工作,分别构建“两大”机制,促进规范化运作。

一是构建机关流程管理机制。我局以文明创建和效能建设为根本目标,以履行岗位职责为基本要素,将机关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按照顺向流转的顺序,构建了机关流程管理机制,确保了机关规范化运行。

二是构建了业务“链条”管理机制。以加强廉政建设、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益为目标,建立健全了以制权为根本,传承“两权”分离制;以专业化运作为基础,强化“板块”指导制;以流程管理为抓手,突出“阶段”防控制;以提高审计效率为目标,实施成本核控制;以督导落实为保障,实行“四级”连带责任追究制度等五制并联的“链条”管理机制,加强了廉政建设,降低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效率和效益。

(二)彰显了“四个增强”。

1、科学高效从审的意识得到增强。在行评与审计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审计人员自愿放弃公休假,加班加点完成各项审计工作任务。截止目前,已完成144个审计项目,占年初政府下达审计项目计划23个的159.7%,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长65.9%,创秭归审计历史先河,创全市县级审计之最。

2、依法廉洁从审的意识得到增强。通过自查自纠,在依法从审方面,全局修订《审计廉政文化体系建设纲要》,增强了全员正确运用“三权”,即审计检查权、审计处理权、审计审理权的意识。实现了多年“零违纪”、“零违规”的廉政建设目标,年年被评为审计系统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3、诚实守信从审的意识得到增强。通过自查自纠,全局加大了审前承诺、审中评议、审后专题回访的工作力度,在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之间搭建了一个长期友好合作的平台,烙下了诚实守信的印记。

4、无私无畏从审的意识得到增强。由于认真纠正执法过程避重就轻、敷衍塞责的行为偏差,强化“奖后惩前”的措施,审计执法浩然正气得到增强。2010年仅投资审计审减投资近3000万元,成为县委、县政府治理投资领域反腐倡廉一道亮丽的“防护墙”,得到省市县三级反腐倡廉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得到审计系统众多同仁的借鉴和推介。

(三)提升了“三种形象”。

1、文明创建形象得到提升。通过倡导“全民读书”活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能力建设,培植审计人格魅力,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社会公信力得到提升。2010年我局在县文明办组织的文明创建民主测评中获得第一名,被县委推荐为省委省政府表彰的“最佳文明单位”。

2、绩效优政形象得到提升。通过强化本级财政监督,95%的审计报告进入了政府决策圈,发挥了重要的参谋作用。其中财政审计所提出的将政府投入到各类企业的财政性资产、资源实行国有资产登记管理的审计建议,被县人大常委会采纳,并组织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赴外考察,向县人民政府提交了加大国有资产登记管理的专题报告。此建议运用实践,不仅增加4个多亿的国有资产份额,而且从根本上遏制少数企业法人代表借发展之机,打发展之牌,恶意“圈地”和套取财政专款等不法行为,促进县域经济有序发展。

3、清政廉洁的形象得到提升。通过“审计人格”和固守廉政“三条底线”教育,启迪了全员的心智和激活了全员的工作热情,培植了全员的高尚人格,培育了全员的健康心理,铸就了全员的慎独能力,实现了多年零违纪、零违规目标。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篇3

关键词:辅导员;人文素质;要素

高校辅导员的人文素质,就是辅导员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其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具体表现为:对做学生工作有责任感和成就感;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爱学生;在学生管理中渗透人性化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具备宽泛的人文知识和素养。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形成良好业务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重要基础,是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必要条件。辅导员人文素质构成要素应该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

一、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质,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根本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政治素质是辅导员首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它是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水平、政治品质、政治气节等的总和。把政治素质作为辅导员最重要的素质,这是由社会主义高校的育人目标和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的。高校辅导员的政治素质主要有如下内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一定阶级、派别、政治集团利益和要求的目标。政治方向是否正确是检验高校辅导员政治本色的根本标志。高校辅导员首先要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政治立场是指人们在观察和处理政治问题时的基本出发点和态度,它集中反映所代表的阶级、派别、政治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对社会政治制度、法律、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看法、态度根本不同。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决定了本身必须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警惕并自觉抵制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蚀;旗帜鲜明的政治观点。政治观点是人们对政治问题的看法和主张。旗帜鲜明的政治观点就是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明确。旗帜鲜明的政治观点就是要求高校辅导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二、文化素质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事的是一种文化含量很高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代表着一种素养,更需要高文化、高素质,需要依靠最新的社科研究成果和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第一,辅导员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辅导员既要“博古”,熟悉世界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人文知识等,从历史中挖掘辅导员工作的优良传统、教育素材,吸收丰富的人文养分;也要“通今”,掌握现代的科技知识,尤其要学会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一个新的领域,要求政治铺导员要具备先进的网络知识,掌握计算机语言,主动抢占网上思想阵地。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第二,辅导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除了掌握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外,也要有专业技术知识,既是理论家也是实干家;第三,辅导员还要有特殊的专长和造诣。辅导员应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不仅是理论的权威、人格的权威,同时也是技术的权威。如辅导员可专攻心理辅导方面的难题,研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规律,并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以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成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技术骨干。

三、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作为社会主义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始终肩负着“为谁育人”,“育什么样的人”的光荣使命,而他们的道德素质程度,直接关系着所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关系到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所以,辅导员要时刻注重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将社会主义道德内化为自身稳固的道德素质。第一,优良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师德是学生的学习榜样,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作用。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说过:“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因此,辅导员要用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职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处世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教育、影响和感染学生;第二,杰出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力量,是一种人品、能力、情感的综合体现。辅导员杰出的人格魅力能有效的吸引和影响大学生,促使大学生由知向行转化。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第三,无私的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辅导员而言,奉献精神就是热爱本职工作、笃信马克思主义、对辅导员工作抱以极大的热情,将此当成自己理想的职业追求,将对学生工作的强烈认同感和执着追求作为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

辅导员无私的奉献精神表现为对职业的热爱和理想的追求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他们以争创一流业绩的热情和创造精神,以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直面压力和困难,处理好劳与乐、奉献与报酬的关系,默默耕耘,在无私的奉献中,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四、心理素质

在现代高校教育进程当中,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大学校园里,学生“有困难找辅导员”,辅导员是大学生最紧密的朋友;实际上,辅导员除了从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外,还有一些非本职工作压在他们肩上,导致辅导员的工作繁杂、细微而又艰巨,并目很难以正常的工作日加以计算;另外,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面临着各种竞争的压力,大学生也不例外,这个时侯辅导员心理素质的作用就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一,辅导员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辅导员的个性意识要端正,要有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远大的理想、信念。要有克服困难、完成各种实践活动的坚强意志。对工作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要保持充沛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第二,辅导员要有合理的心理教育能力结构。辅导员的工作特点要求其具备:记忆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等,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要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兴趣爱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以保证学生有了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第三,辅导员要有开阔宽广的心胸。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辅导员要具有良好的性格,要求具备“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开阔、宽广的胸怀。面对学生发生的各种情况,要耐心细心的做好调查研究,谨慎处理。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每件事情,以豁达的心胸包容学生,不要用放大镜的眼睛看学生的缺点,更不能用显微镜的眼睛强化学生的缺点,应以乐观的情绪和幽默的语言改善师生关系;第四,辅导员要有一颗平常心。正确的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树立一个坚强的信念,即:辅导员工作是一门职业,既然从事它,就要做好它,既来之,则安之,利用这一工作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成熟、坚强,不断的调整好心态,努力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实践证明,辅导员完全可以用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五、审美素质

辅导员的审美素质与其智能素质、品德素质、身心素质的发展都密切相关。审美素质对个体的认知活动和认知能力具有调控作用,审美的功能在于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定性质的道德、法纪、政治、思想内容并使之内化,个体审美素质的发展既是身心和谐发展的基础又是结果,所以,高校辅导员必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

(一)培养审美情感,为情商提高奠定基础

审美情感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是对象是否符合主体需要的一种心理反应,是主体与客观对象间的共鸣。审美情感是一种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生命体验,辅导员只有主动的参与到各种教育活动中来,才能不但拥有自己的感受,还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才能感受学生的青春美、健康美,体会学生工作者的勤业美、敬业美,才能和学生相处融洽,进而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感。

(二)树立健康的审美观,为指导学生审美做好铺垫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就是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心灵的建设,所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辅导员更加肩负着重要任务,他们只有努力提高自身辨别美丑的能力,提高对各种美的形态——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等的欣赏和创造,才有助于塑造青年大学生的心灵美。

(三)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张扬审美个性

面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人获得的美感是不同的。当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形成阶段,没有足够的审美经验,再加上当下世俗化、平面化的社会文化风尚的影响,容易在审美判断中出现一些偏差,这就无疑给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综上所述,辅导员要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必须从以上五个方面加强自己的修养,这是辅导员工作性质决定的,是培养符合党和国家发展要求的接班人的现实需要、是辅导员工作复杂性和职责多重性的内在需求、是打造一支甘于奉献的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手段、是完善并实施学生评价体系的有利保障、是在稳定的基础上推进学校发展进而构建和谐校园的必备条件,也是目前的教育形势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人的素质论阅[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2]梯清.思想道德修养[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

[3]伶庆伟,秋实.个体素质结构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2001.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篇4

干好事业需要德。领导干部肩负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要干好事、干成事,是否受到群众拥护,在群众中是否享有威信很关键,何谓威信?一是要有威,二是要有信。我理解,有威本资料权属文秘站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站网更多资料就是要有一正压三邪的威力,要有一身正气,堂堂正正做人做官做事;而有信,则是来自于领导干部自身高尚道德情操产生人格的魅力,这种魅力“如夏日之荫,冬日之炉,不求人亲而人自亲之”,这种魅力能增强领导干部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从而能以一当十的力量,更好团结和带领群众开创事业新局面。

体会之二,洁身自好,常养浩然之正气。一个具有浩然正气的人必是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正大的人,常养浩然之正气对加强个人修养、推动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养浩然之正气,做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者。我们继承并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养浩然之正气,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健康向上的风气,有利于培养领导干部的正直品质,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领导干部就是要按照讲正气的要求,做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传承者,不为世俗虚名所惑,上交不媚,下交不傲,远小人、帮穷人、亲贤人。

养浩然之正气,做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者。社会和谐,首先是人的和谐,只有人人都能常养浩然之正气,具备了良好的人品,达到了一定的修养水准,社会才会达到真正和谐。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领导者是理所当然的带头人和实践者,这就要求我们养浩然之正气,以自身的正气带动人,以公正的理念处理事、解难题,这也是党中央提出要以德治国的道理所在。目前市委提出的开展“两个规范”教育活动,既是对党务工作者和公务员行为的规范,也是在思想层面加强干部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为落实市委确立的“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大力推进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和城市大建设”战略思路提供组织保障的重要环节。

养浩然之正气,做情趣高雅的生活者。高雅的生活情趣,体现了对人生真善美的追求和感悟,有利于陶冶情操,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对领导干部而言,生活情趣不仅是个人生活方面的问题,更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如果生活情趣低俗,极易被别有用心人投其所好,引诱下水。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是逃避竞争、不思进取,更不是沉溺物欲、声色犬马,而是要以健康向上的爱好,怡悦身心、陶冶情操。培养高雅的情趣,必须严于自律,审慎交往,约束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娱乐圈,做到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乱伸手、不滥交友。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篇5

关键词:汉字教学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初中阶段)的学生要“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这说明,加强汉字教学和训练是初中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不仅要“会读、会讲、会写、会用”小学阶段要求掌握的2500个常用汉字,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识字、用字量。若仔细研究这三大目标,会发现其浅显与模糊之处:重点仅停留在对汉字的识别与书写的要求上,没有分阶段说明,也没有从根本――字义的理解上加以要求。为了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笔者主要对起始年级的汉字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般,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特别在公开课、优质课竞赛中,大多数老师处理汉字教学的方式大致如下:带领学生读一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利用ppt展示字音、字义,或读或认;随文识字;课余要求学生抄抄写写。这样的汉字教学模式无视初中起始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忽略字形和字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真正使学生把握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更谈不上认识汉字承载的文化意义。

小学语文汉字教育未尝不是如此。在初中起始阶段,虽然按规定应当掌握2500个常用字,但是笔者发现,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完全按入学考试成绩平均分配的班级,几乎所有学生在书写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错别字。有的学生只能认识几百个汉字,书写不规范,就更谈不上美观。识字、写字不达标是中学语文学习掉队的症结所在,更会对其他学科有很大影响。

那么,在初中起始阶段,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汉字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上好开学第一课对学科的学习十分重要,一般教师会在开学第一课上向学生介绍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要求,或讲述一些语文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等,往往会忽视汉字教学。其实,恰到好处地介绍汉字反而会事半功倍。在开学第一课上,笔者就从“文”说开去,详细介绍了“文”字从甲骨文开始的字形字义的衍变,从而分析汉字的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义美以感心。”(鲁迅)在此基础上,又讲解了汉字的造字法,让学生真正知道了汉字的特点,领略了汉字的文化魅力。学生当即对汉字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更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很多学生长时间地记住了这一课。

二、随文识字,方法多样

这个阶段的学生富有很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在学习过程中,应经常进行一些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活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随文识字,是指把汉字教学与阅读、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汉字教学可以多样化。

第一,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尤其是在一些自读课文中,让学生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词和自认为重要的字词(不限于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部分),并注音、解释。上课伊始,并不是由教师通过ppt或直接教授新字词,而是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准备成果。这对于学生来说,在掌握了新词的用法和意义的同时,有助于他们理解文章内涵,给予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对于教师而言,既可作为检查预习的手段,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调整随后的课堂内容。

第二,潜心吟咏,挖掘内涵。汉字是表形兼表意的文字,是注重审美形象的文字,它的信息量无与伦比。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进行挖掘,深刻领悟字中蕴含的深蕴。如学习《散步》一文时,紧扣文本与语境,抓住“熬”、“孝”、“爱”三个字,由它们的形演变和字义流变引导学生透彻理解三个字的意蕴,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有深刻理解。这样的教学不只是在课文的一开始单一地认识字词,还是在文章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由字形、字音进而猜想字义,不但发展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对祖先造字智慧的感悟,无尽的意蕴尽在其中。

第三,善用方法,同中辨异。汉字学习中最难掌握的应当是多音多义字和形近字的辨别和使用,初中起始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但稍不注意就容易写错字、别字。我们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给他们一定的方法,“比较”是行之有效的法子,尤其那些同中有异的近义词,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字形、字义上进行比较,让学生学会分析哪些方面是同,哪些方面是异。如分析《木兰诗》中“愿驰千里足,送儿回故乡”一句时,可把“驰”字改为“骑”,让学生分析两个字的异同:“驰”是“奔驰”的意思,比“骑”的速度更快,不仅体现了千里马的特点,而且写出了木兰的归心似箭,表达了她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和平淳朴乡村生活的向往,而“骑”却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第四,作文教学中可渗透汉字教学。如作文题为《那味道真……》,引导学生审题时应当注意“那”的意义,否则容易偏题,诸如此类“题眼”和关键字词的审、讲、评,写作中对语言的锤炼,查找班级同学作文中的错别字……都能使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三、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从学生的生理发育上看,初中起始年级学生右脑的整体模式识别能力和左脑的局部识别能力都有所提高,记忆力极强,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了解了汉字的历史和构字法后,他们会自觉地利用汉字知识巩固和认识的新的字。但是,由于一些综合因素的影响,其心理承受力较差,稍有挫折就急流勇退,学习缺乏积极性。因此这个阶段应当多进行趣味性教学,汉字的教学可以趣味化――让学生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汉字知识。如组织学生收看钱文忠讲的百家讲坛――《三字经》、美术动画片《三十六个汉字》;还有猜谜、成语迷宫、找错别字大赛等,在活动中,学生投入深厚情感,动脑积极,既可以把负担变为兴趣,又能开阔视野,使知识多元化。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能使得语文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许慎《说文解字・叙》曰:“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汉字本身就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汉字教学应与生活紧密相连。

初中起始阶段,常常让学生写观察日记,这时候可利用教科书以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实物,如街头巷尾的招牌,食物及商品的名称,人名,地名,广告语等,探究每一个汉字背后的隐含信息,分析其表达效果;优秀的视频资源可以作为汉字学习资源,如诗歌朗诵的视频,让我们在享受美妙的视听中获得知识。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凡事留心,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知识。让汉字习得活动融于学生生活、成长的过程中,是他们生活、学习和成长的需要。

总而言之,初中起始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从汉字、词语教学入手,有效衔接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学习,一方面可巩固小学识字成果,基本解决识字、写字问题,在两个学年内实现识3500个常用字的目标。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得当,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极大地挖掘抽象思维的潜能,巩固汉字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赖佩珊.汉字教学的思考和探索.教育科学,2013(1).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篇6

关键词:英国电影国民性上层阶级丑恶唯美

在美国众多的电影人中,詹姆斯・艾弗瑞是独树一帜的一位导演。他是一位地道的美国人,却偏爱拍摄英国性的电影,且他的电影多改编自表现英国的文学名著。他的影片洋溢着田园牧歌式的情调,显得恬静优雅,然而在美丽的风景背后却隐藏着丑恶的人性:其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对英国国民性的反思和对虚伪丑恶的英国上层阶级的批判。这些英国特色的电影为艾弗瑞赢得了艺术和商业上的双重成功:《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霍华德庄园》、《长日留痕》等影片不但获得了奥斯卡和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的提名,而且票房成绩斐然:《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霍华德庄园》均以几百万美元的低成本,获得超过了2000万美元的北美票房。英国电影成就了艾弗瑞,也形成了他独有的导演风格。由于《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霍华德庄园》、《长日留痕》三部电影为艾弗瑞的巅峰之作,可代表其电影作品的最高艺术水准。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以上三部作品来解读詹姆斯・艾弗瑞的英国电影。

一、对于英国国民性的反思和对英国上层阶级的批判

艾弗瑞的电影优雅唯美,但绝非停留在对上世纪初英国上层社会的美好想象。在舒缓恬静的影像行进中,电影深刻而不着痕迹地探讨了英国的国民性,对于英国上层阶级的丑恶予以揭露和批判。

(一)批判了英国传统的社会习俗和道德观念对人的思想感情的禁锢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一片通过女主人公露西追求爱情的曲折经历,表现了英国社会令人窒息的环境,批判了传统习俗对人的束缚,以及中产阶级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人的思想感情的禁锢。中产阶级出身的露西青春美丽,充满活力,可是受到英国中产阶级道德观念的约束,她只能压抑个性,竭力掩饰自己内心的情感,这使她一度错过了与青年乔治的真爱。影片通过几个象征性的片段,生动地表现了中产阶级道德观念对于露西内心的压抑。在露西、巴特利小姐等一同乘马车出游的途中,意大利车夫当着游客的面亲吻身边的情人,此时,露西举着望远镜朝伊格牧师指的景点望去,无意看见的却是车夫与情人亲吻。这一组镜头暗示出虽然在众人面前,露西严格地以保守的道德观念约束自己,但内心对和爱的渴望仍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最后马车上的伊格牧师实在看不下去,将车夫的情人赶下车,拆散了这对恋人,正象征着英国人循规蹈矩的行为准则对于露西的束缚以及对于她与乔治爱情的阻挠。而露西的表姐巴特利小姐则是影片中中产阶级保守道德观代表。她时刻小心谨慎,言必称“体面”,对于好心的埃莫森先生提出要与她们换房间的建议,她大为紧张,极力拒绝。众人出游时,巴特利小姐发现露西走向乔治的方向,便慌忙跟去,当看见乔治拥吻露西时,她当即大声阻止。这个神经紧张,保守可笑的老处女就像传统观念一样,无处不在地监视、约束着露西的言行,阻止露西追寻内心深处的真挚感情。

爱默生曾经在书中写到:“英吉利民族以抑郁闻名天下……这种抑郁的性格已经深深扎根在英国人的特性里……”[1]电影《长日留痕》中的男主人公史蒂文斯将这种压抑与克制近乎夸张而又不无深刻地表现出来。达林顿庄园的男管家史蒂文斯毕生以效忠主人,恪尽职守的职业准则行事,为了成为杰出的管家,史蒂文斯近于自虐地克制着自己的欲求。为了工作,他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甚至没有时间来缓解内心的悲痛。为了工作,他一再压抑对深爱的肯顿小姐的感情。为了遵守所谓的职业守则,史蒂文斯错失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亲情、爱情,成为丧失了独立人格的行尸走肉。男仆文化作为英国文化的代表,将英国保守、克制的社会习俗对于人的思想情感的束缚发展到了极致,这种束缚甚至剥夺了人的正常欲求。

(二)批判了英国中上层阶级的自私虚伪、冷酷残忍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霍华德庄园》的原著作者福斯特曾经这样批评:“冷漠顽固,谨小慎微,求全责备,市侩实际,缺少幻想,虚假伪善,这些特点在任何国家的中产阶级身上都不难发现,但在英国它们却成了民族的特点。”[2]导演承继了原作者的批判精神,在电影中对英国中上层阶级种种丑恶之处予以揭露和批判。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的未婚夫赛西尔外表温文尔雅,言必谈艺术,实则精神空虚、情感贫乏、充满门第偏见。他声称自己讨厌工作,但对于工业社会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抵抗,只能在优越家庭的庇佑下生活。他总是满口高雅的音乐艺术,却不懂得出自人天性的至纯至真的情感,他对于露西的爱是虚伪和空洞的,正如乔治所说:“他娶你只是当做拥有一幅名画,或一个象牙盒子,纯粹是拥有和供欣赏用的。他并不需要你活生生的人……”这在塞西尔与露西接吻时可笑的一幕可以看出:他谨慎地四处张望,在确定没有人的情况下,笨拙地试图亲吻露西,此时金丝眼镜却从鼻梁上滑了下来,挡住了他的亲吻。恋人间最自然的真情流露的时刻,塞西尔却表现得生硬而缺乏激情。

在《霍华德庄园》中,作为上层阶级的威尔克斯,崇尚物质至上主义,情感冷漠、自私专横,对于底层小人物表现得极度冷酷残忍。玛格丽特姐妹同情下层出身的巴斯特的生活窘迫,希望威尔克斯能给予帮助,威尔克斯于是告知巴斯特工作的保险公司即将破产,建议其另谋生路,而巴斯特辞职后去的另一家公司才真正破了产,雪上加霜的巴斯特一家因此生活更加朝不保夕。对待下层人如此,面对自己的亲人,威尔克斯也是毫不心软。对于妻妹海伦未婚先孕,他表现得愤怒不解,当身怀六甲的海伦想在离开英国前在霍华德庄园借住一晚时,他竟然严词拒绝,理由是如此做会败坏了威尔克斯家的家风。可是对于自己曾与人发生私情的失检行为,威尔克斯却绝口不提所谓家风,反而视之坦然,其心胸狭窄、自私虚伪、专横冷酷毕露无余。

二、在英国电影中展示多民族文化并在比较中把握英国国民性

艾弗瑞喜欢改编各民族作家的作品,除了改编过英国作家福斯特的小说外、他还改编了英籍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等的作品,不同民族的作者在作品中都会加入本民族或其他民族的元素,不仅能在电影中展现其他民族的民风民俗,更能使电影对英国文化的审视与反思具备国际化视角,从而更为全面客观地把握英国性。比如在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影片的前半段故事就发生在意大利,风景如画的佛罗伦萨将男女主人公的邂逅、相爱衬托得美丽异常,更为重要的是,意大利文化中的自由奔放,激情浪漫,深深地感染着女主人公露西,这是一种与她自小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完全不同的文化:文艺复兴时的壁画,广场的雕塑,凝固下人们激情迸发的瞬间,充满了灵动的生机。两个意大利人因发生口角而激烈打斗,其中一个竟至于被刺死;车夫在赶车时可以旁若无人地与情人亲吻,意大利人的率性而为,自由奔放的天性,令表面拘束端庄,循规蹈矩的露西惊奇,更唤醒了她内心压抑的情感和欲望。“意大利是作为检验英国中产阶级社会准则的手段存在的,意大利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还代表了一种观念与文化。”[3]在意大利遵从内心欲求的观念和生活态度的对比下,英国保守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更凸显出其反生活性。

而作为英国文化的另一种参照,美国则代表着财富、现代工业文明和务实的处事态度。在《长日留痕》中,参加达林顿国际会议的美国代表路易斯,既是国会议员又是赚大钱的化妆品商人。二战后,他买下了豪华的达林顿庄园和庄园里的仆人,为庄园添置了福特汽车、烤面包机等现代工业的成果,相较之下,达林顿勋爵那传统的马车、烤箱显得如此陈旧而落后。先进的工业文明强烈地冲击着古老的贵族文明,在新兴的美国面前,日不落帝国越发显得垂垂老矣。而美国人在政治上务实的态度,则反衬出英国人以所谓体面、诚实的绅士风度处理国际政治的愚蠢可笑。达林顿勋爵出于私人的友谊,以及所谓绅士的“好心、体面”,谴责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制裁过于严苛,为此他召开国际会议,呼吁修改凡尔赛条约中最苛刻的条款,并极力促成德国的复兴。这一行为,无疑是不懂得政治上利害关系以及强权政治的表现,而对于这一点,美国人路易斯却看得一清二楚,在招待各国使节的晚宴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这里的绅士们,请原谅我,你们不过是一群天真的梦想家……让我们以我们好心的东道主为例,他是什么?他是一位绅士……一位经典的英国绅士:体面,诚实,一片好心。但是这位勋爵却是个业余人士……而今天的国际事务不再是绅士业余人士们所能应付得了的。你们在欧洲这里越早认识这一点越好。让我问问你们所有这些体面好心的绅士们,你们知道在你们的周围世界如今正在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吗?你们能够实践你们高尚冲动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当然只是你们似乎在欧洲这里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已。类似我们好心的东道主这样的绅士们仍然认为他们有义务胡乱干涉他们所不明白的事务。在过去的两天中,人们说了这么多的废话,好心的天真的废话。你们欧洲这里需要专业人士来管理你们的事务,如果你们不认识这一点,你们很快就会走向灾难。”二战期间,达林顿勋爵与英国法西斯联盟来往,还解雇了犹太雇员,致使他们被遣送回德国。最终,达林顿勋爵结局惨淡,不但豪宅易主,还留下了后世骂名。英国人所谓体面的绅士风度,高尚的骑士荣誉,在冰冷现实的政治面前,显得愚蠢可笑,不堪一击。

三、精致唯美的视听风格

艾弗瑞的英国电影风格精致唯美,视听制作的精良保证了影片的艺术质量。场景的选择、摄影、音乐构成了艾弗瑞电影独特的视听魅力,给观众以极大的享受。

艾弗瑞电影中的场景常如油画般浓墨重彩、充满诗意、意蕴悠长。《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阳光明媚的佛罗伦萨山林,鲜艳的罂粟花点缀于绿草之上,金黄的麦田充满浪漫的情调。与意大利的奔放不同,英格兰的乡村则犹如田园牧歌般恬静优雅:山林绿树成荫、灌木茂密,一泓湖水清澈透明。镜头追寻着风光旖旎的田园,精巧别致的乡村别墅、富丽堂皇的庄园、豪华精致的室内陈设、典雅考究的服装。《长日留痕》里,达林顿庄园里的家具陈设美轮美奂:闪闪发亮的银器、刺绣的窗帘、大理石壁炉、华丽的吊灯、奢华舒适的沙发、伊丽莎白时代的油画、古董瓷器,每一样陈设、每一件古董、每一处细节都极尽考究,力求尊重历史。

同时,油画般的色彩和质地,柔和怀旧的灯光,使得影片更具有高雅的文学色彩。《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影片以高调光为主,光线柔和、画面明亮,色彩多为暖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整部影片洋溢着清新疏朗、柔和明快的氛围,为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美丽动人的爱情营造出相应的环境。而在《长日留痕》中,整体色调偏暗淡,主要为棕色或灰黑色,为影片定下了沉郁伤感的基调。而在回忆与现实两条线的处理中,现实一条线的色彩更为暗淡,场景主要在深绿色墙的室内以及灰暗的庄园,光线多为早晨或傍晚时的弱光,给人以晦暗不明、沉重抑郁之感。而在回忆这条叙事线中,室内的墙多为浅白,蓝绿、红等较明亮的色彩,场景除了室内景外,也增加了园林、花圃等外景,同时光线多为白昼时的强烈日光,画面明亮。两相对照,回忆的鲜活美好让人留念,现实的萧瑟凄凉令人唏嘘。

而摄影则更好地将这些美丽的场景呈现给观众,影片多采用长镜头深焦距,多为中景或远景,因此画面内容更为丰富。长镜头舒缓了影片的节奏,也使得画面意味深长,如《霍华德庄园》最后一个移动长镜头:镜头从玛格丽特和威尔克斯站在霍华德庄园前的中景,向左上方划动,划过载着威尔克斯子辈的汽车,停在海伦带着孩子在草坪上嬉戏的画面。这一镜头总结了全片:霍华德庄园本应按威尔克斯先生前妻的遗嘱交给玛格丽特,其中虽经历了威尔克斯家人作梗,最终仍归于玛格丽特,而玛格丽特则把继承权交给了妹妹和她的女儿,她们将最终拥有霍华德庄园。

此外,音乐作为重要的听觉元素,也为艾弗瑞的英国电影营造了典雅舒缓的氛围。三部电影的配乐大部分采用庄重的仿古典交响乐,以及或明快或低沉的管弦乐独奏,符合影片整体优雅复古的风格。同时,音乐对于表现人物心理、推动剧情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在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钢琴曲就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露西在意大利的宾馆里弹奏贝多芬的钢琴曲时,将激情的音乐旋律演绎得淋漓尽致,似乎是在表达被束缚在宾馆中的压抑,要发泄心中愤怒,释放内心的热情。而在和塞西尔订婚后,露西在他家为众人弹奏古典钢琴曲,虽然琴声悠扬技巧高超,但露西的琴声只是塞西尔向众人炫耀的资本,露西所陶醉的不过是一种虚假的幸福和荣耀。第三处是拒绝了与塞西尔的婚事后,露西又一次来到了钢琴前,弹起了舒缓的曲调,并唱着:“闭上你的耳朵,不要听他的歌唱……”这是露西以轻松释然的心情,向她与塞西尔的婚姻所做的道别,并期待着自己新生活的到来。在这里,钢琴声已不单纯是配合画面的音乐,更是推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心理的重要因素。

有论者批评艾弗瑞的英国电影影像上的唯美瓦解了主题的批判性:“影片中这些被谴责、被指控的上层阶级看起来却是那么迷人,他们身着考究礼服,深谙艺术之道,举止优雅,言辞机敏,他们才是影片里真正的大角色。不管是英国影评还是美国影评,最引起盛赞、最吸引目光的永远是这些角色和他们的饰演者……电影对于阶级主题的‘骑墙’态度――叙事层面上对上层阶级的针砭与影像层面上对上层阶级的膜拜――为英国影评界诟病……”[4]但不可否认的是,艾弗瑞英国电影精致的影像确保了影片的艺术质量以及对原著的忠实呈现,而这些都为观众带来了极大的审美乐趣,因而深受观众喜爱。由此,艾弗瑞的英国电影将英国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呈现在各国人民面前,这对于英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同时,在观众乐于欣赏影片的前提下,影片中那些严肃的批判性主题才得以为观众所接受并引发观众的思考。因此,简单地批评艾弗瑞电影“在影像层面上对上层阶级的膜拜”是不客观也不符合实际的。

参考文献:

[1][美]爱默生著.张其贵,李昌其,胡莉莉译.英国人的特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23.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篇7

关键词:政府审计人员激励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3)35-0151-03

激励本是心理学术语,意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激励用于管理和组织行为学中,是指通过各种有效方法去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人的活动方式,使之奋发完成组织的任务与目标。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务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随之也进行了调整,过去的精神激励方式也需要进行调整,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新时期,如何做好审计人员的激励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比如如何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相结合,如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等都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本文主要从审计人员激励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试图将现代管理学的一些思想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提出改进政府审计人员激励工作的建议。

1研究审计人员激励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1.1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需要

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就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健康素质。审计人员是科学发展理念的践行者,同样也应是科学发展观理念的受益者。研究审计人员的激励工作是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需要。

1.2促进政府审计人员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国外,激励工作和研究已经步入较为完善的阶段,而我国的激励工作和研究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政府审计部门有其固有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通过对其激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改进,进而促进审计人员的不断发展,可以改善审计机关的管理。通过激励,人的潜力和热情被激发出来,通过不断地进步,最终实现了个人的全面发展。

1.3促进审计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审计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活力和动力不足的问题,改善审计干部队伍的激励工作,并使其成为一种审计机关的文化,促进审计人员不断取得新成果、新发展,最终促进审计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审计人员激励机制的内容

2.1机关共有的激励机制

2.1.1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是机关根据《公务员法》和其他有关法规、规章,对公务员所进行的考察和评判,并以此作为公务员的奖惩、职务升降、工资福利等的依据的制度。

2.1.2晋升制度

晋升制度是公务员主管部门按工作的需要和其本人的德才表现,提高了公务员的职务或级别。晋升是对对公务员本人价值的一种肯定。这种物质和精神上的肯定,会促使公务员不断进取,发挥最大限度的才能。同时,公平、合理的晋升,有利于稳固公务员队伍。

2.1.3工资、保险制度

工资是公务员以其知识、技能和劳动为国家和部门提供服务后,以货币形式从财政领取的报酬。工资满足公务员本人、家庭的生存需要,保证公务员的生活水平。保险是国家机关对因生育、退休、疾病、伤残和死亡等原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公务员给予的物质帮助。

2.2审计部门特有的激励机制

2.2.1审计组制度

审计组制度是审计工作一项特有的工作制度。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前应组成审计组,审计组由组长和其他成员组成,审计组组长由审计机关确定,审计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审计组组长可以是各审计处(科)室的行政领导,也可以是普通的工作人员。审计组体现了审计机关特有的一种分权机制,审计组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代表的是审计机关,审计组尤其是审计组长担当了重要的责任,对审计质量的高低负有直接责任,对审计组长工作能力是一种挑战,同时,审计组长应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和政治思想素质,担任审计组长是审计机关对其能力和素质的认可。

2.2.2专业性较强的经济监督执法部门

审计机关的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审计机关是专业性较强的经济监督部门,审计人员应具备专业胜任能力,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以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审计机关也是执法部门,审计工作要严格依据审计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工作的结果应当是公正无私的,也经得起检验的,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高标准地实施审计,取得令人信服的结论。

2.2.3审计审理制度

审计工作中有一系列复核制度,审计组长需要对审计工作底稿和证据进行审核,审计机关业务部门需要复核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项目资料,审计机关审理机构审查修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机关负责人审定审计文书。一系列程序环环相扣,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同时保持应有的审慎态度,作出审计结论应有理有据、合法适当。

2.2.4审计职称与其他专项技能

审计人员实行审计职称制度,达到一定的工作年限,通过统一考试,经评定可取得审计职称,虽然审计职称与工资待遇并不挂钩,但其是审计人员审计业务综合素质的体现。另外,审计部门还有一些特殊的培训、教育项目,如计算机中级培训等其他项目,这些项目对于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发展审计人员职业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3当前审计人员激励工作存在的问题

3.1审计人员目标激励中存在个人目标模糊定位现象

目标激励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追求高目标,才能引发其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目标激励是基础性的激励方法,其他很多激励方法都是围绕着目标的完成而进行的,目前审计人员目标激励中存在个人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人目标与单位目标未能有效的统一起来。首先是个人目标与单位目标联系不够紧密,单位制定目标时,更多地考虑到宏观情况,有很多是对上级机关和本级政府工作安排的被动接受,对于职工个人目标的设定与单位目标联系不够紧密。其次,对于每个人应该做些什么工作认定不够科学,往往是单位工作经过分解,下达至各个部门,各部门再进行分配,这样,虽然每个人表面上看都有了自己要做的工作,但实际上由于存在机械划分、平均分配的情况,而且每个综合素质存在差异,因而单位为每个人设定的目标并不科学。最后,目标考核不够科学,目标区间结束后应进行考核、评定,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考核结果往往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绝大多数都可以取得合格,获得先进则较少,而获得不合格的少之又少,这样造成工作做得较好的可能没被评为优秀,做的较差的不会被评为不合格,大多数人只要工作过得去就可以合格,最终考核结果与目标设定并未形成有效的联系,这样目标的设定失去了意义。二、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未能有效地统一起来。首先,对于审计人员缺少长久的职业规划,每年,审计工作者按照机关年度工作计划工作,但对于每个人长期目标缺少明确的规划,即对于每个人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应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职务或什么样工作能力等都没有一个可以操作的规划。其次,审计部门在进行人员培养时,可以设定的目标范围选择有限,人与人之间目标设定往往雷同的,如同一批进入单位的人员往往是同时被考虑进行晋升等,目标设定并未因每个人在综合素质和特点上的不同进行特别的设定。最后,由于存在行政级别的差别,越是基层的单位,其目标设定受到限制越多,也就是常说的“天花板”现象,这些都限制了审计人员潜力的进一步发挥。

3.2激励方法有限且很多手段受客观条件限制

目前实施的激励方法有限,主要包括增加或减少福利和津、补贴,以及职级晋升,还有口头表扬、授予荣誉称号,另外,审计部门还有担当相应的审计工作,完成审计工作目标等工作激励手段。还有很多在企业管理中常用的方法如股权激励等无法在审计部门实施。

另外,很多手段受政策、体制等多方面限制,比如说晋升职务受单位职数、人员结构限制等多方因素限制,并非所有的人员都能享受晋升的激励。工资、奖金等受人事制度、国家财经纪律等限制,灵活性不够。

3.3缺乏灵活性及细腻性

激励行为往往会因为时间、场合、事件、人员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激励行为往往缺乏灵活性及细腻性。比如,往往是一种激励手段使用之后,就具有重复性,开始反复使用,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审计人员明白,如果取得某项成绩,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但如果多次使用后,对同一人员产生的激励作用就会减弱。如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激励手段,会使审计人员产生新奇感,从而不断产生激励作用,不断地挖掘其潜能。另外,很多激励手段沦为程式,随意运用,比如激励时间的选择,在取得进步或某些成绩时,审计人员内心渴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而如果忽视了这种需求,没有迅速有效地进行激励,虽然在过后的一段时间进行了相应的奖励,效果可能会打折扣。

3.4力度不够

目前审计人员的激励机制由考核、职务升降、奖励、工资保险福利管理等环节构成。然而,目前这几个环节都不完善缺少针对不同职务层次和不同类别人员的分类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效果不彰,仅靠职务晋升,难以调动中低层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工资保险福利制度的激励保障功能依然不明显。而且,以往的精神激励似乎作用也不再那么明显。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3.4.1工作努力是否得到应有的回报

在审计工作中,多干少干一个项目,多查少查一个问题体现的是审计人员工作能力的差别、工作付出的不同,但在年度考核或评比中也不会有太大的不同,这些从这个角度来说,付出和回报存在不协调。

3.4.2回报是否是审计人员需要的

一些激励手段仅有少部分人得到,如职务晋升,呈现倒金子塔状,越到基层这种激励手段越弱化,空间越小,必然会使工作人员觉得工作好与不好都是一个样。另外,只能上不能下,在升职无望地情况下,就会失去动力。这样必然较多使用奖金、鼓励、信任等有限的方法,但这些激励方法经常使用,作用会大打折扣,这样,会出现工作无热情,人员无活力,甚至会从一些不健康的途径寻找平衡的情况。

4激励对策

4.1高度重视激励工作

4.1.1建立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强调以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已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行政管理者要顺应时展的要求,以人为中心,工作中注意及时了解并满足成员的各种合理需求,从而激发成员的创新意识和潜能,使成员的自我发展与组织发展有机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1.2强调以人为本

在建立健全审计人员激励机制的过程中,要尊重、理解、信任、帮助、培养公务员,使其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注重多学习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成员的归属感,使审计人员和部门保持相同的目标及价值取向,激发成员的创新意识,提高部门工作质量与效率。

4.1.3确立激励原则

①公平、合理。人们总会不知不觉地进行比较,如果奖励或惩处不公平,必然会引发不满,从而影响工作。

②要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坚持民主性,有利于保证奖励的公平性,并可以有效提高奖励的积极效果。另外要与集中相结合,避免刻意追求民主产生的误区。

③要注意时效。

④激励措施应具体明确。

⑤充分考虑个性差异。只有抓住不同人员主要的需要,才能产生最好的激励效果。

4.2做好目标激励

有效的激励应使追求个人发展与实现组织目标相协调,职工要做的是干好每一个职位,组织领导和人事部门的职责是提供平等的条件和必要的培训及可能的支持。

一是目标要得到绝大多数成员的认可,只有认可目标,成员才会很好地将组织目标体现在自己的行为中。

二是目标要有适当的挑战性,但也不能太遥不可及,必须是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是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即让每个员工都清楚了解目标,并且每个工作人员都清楚自己应该在单位目标下做什么,同样应该是适当的。

四是对目标的进展情况进行及时总结,能使成员及时了解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差距,才可以迅速作出正确的调整,有利于目标最终的达成。

4.3完善激励工作的实施

首先是了解人员的需要,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为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性格特征的审计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分类依据,可以大致了解不同审计人员不同时期的需求特征;

其次,发现相应的激励因素,采取相应的办法。应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事件、不同人员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物质激励法、荣誉激励法、职务激励法、榜样激励法、工作激励法,另外,还有信任激励法、情感激励法应大力使用,可以融洽组织人际关系,形成团结向上的氛围,还有一些不常运用的有竞争激励法、惩罚激励法,这些在使用时应慎之又慎,谨防打破人员的心理底线,产生不良的影响,此外,要针对审计人员的不同需要,形成一套科学长远的教育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培训,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最后要根据考核结果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严格执行考核程序,做出针对性的考核内容,要保证执行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公开。

通过以上程序可以很好地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完成组织目标。

4.4培育积极有序的审计部门文化,形成长效机制

实施好激励,兑现好激励结果,需要以良好的行政部门文化为基础。良好的行政文化凝聚了审计人员行政智慧和行政实践经验。行政文化诸要素对于激励机制的制定、激励手段的确定、激励机制的实施和激励结果的兑现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审计部门应当在行政文化建设过程中注入法治、民主、廉洁、公正,进取等意识,大力营造以人为本、高效廉洁、与时俱进的行政文化氛围,努力建设学习型、法治型、创新型、服务型组织,以改良现有的部门文化土壤,促进我国审计人员激励机制的完善与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马瑞祥.论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J].大众商务,2010,(5).

[2]宋世明.公务员制度的问题和出路[J].望新闻周刊,2005,(16).

[3]何志达,刘玉洁,卫朋朋.需要层次理论下的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J].公共管理,2010,(4).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篇8

关键词:审美意识感官味色

人是从自然界来的,但人又超出自然界,成为社会的存在。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形成了人所特有的审美感官,包括人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中枢。这些感官似乎与动物相似,但实际上人的这些器官在世界历史演化中已经人化。人类的审美活动,在审美感情驱动下,既离不开理性判断和创造性想象,又依然要通过感觉器官的感觉来与客观世界建立审美关系。

一、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提出――以“味”为美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美与善同意。”宋代徐铉注曰:“羊大则美,故从大,无鄙切。”[1]《说文解字》云:“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义。”[2]后来徐铉又补注“羊大则美”。由此,日本学者笠原仲二先生在《中国人的美意识》里明确指出:“中国人最原初的美意识,就起源于‘肥羊的味甘’这种古代人们味觉的感受性”[3]可知,这种“羊大为美”的说法体现着古老的以味为美的观念,。正是由于味美而甘才让人产生了精神上的愉悦,产生了美的感觉。“美”字最初是与味觉联系在一起的。

“味”在《说文解字・口部》中释为:“滋味也,从口未声。”而“滋味”即“美味”,《吕氏春秋・适音》:“口之滋味”;高诱注:“滋味、美味。”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在把“美”释为“甘、美味”这点上是共通的。凡给人带来味觉满足与享受的对象,都称之为“美”。

古代学者把“味”、“美”通释,以“味”为“美”的思想大量存在于古代文化典籍中,反映了我国古代以“味”为“美”的审美取向。《孟子・告子上》:“口之于味也,有同奢(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理义之悦我心,犹当豢之悦我口”,“理义之悦我心,犹当豢之悦我口”尤其揭示了中国古代以味觉美比况义理美,以美为一切快适对象的民族特色[4]。臧克和在《汉语文字与审美心理》中通过大量文字考证揭示说:“在古代人看来,将‘美’字的渊源义理为‘盛大’,自然就可以将‘甘味’即与饮食味觉的感觉统一起来考虑。”;“我国古代人审美价值判断活动滥麟与饮食有密切的联系。”[5]因此,我国古代以“味”为“美”这一审美取向既是有据可考又是符合实际的。

“味”是一个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孕育、产生和形成它的深厚土壤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它鲜明地体现出中国古代美学的基本特性,表现了中国古代人的最初审美意识。先民认为舌是能识别甘甜的器官,加深了对味美的认识,只有亲自品尝,才能知其美味与否。

来看看“味”字群。该字群涉及的与美有关的文字有:

味:《说文・口部》:“味,滋味也。”本义指滋味,味道。五官相通,转指鼻子闻到的,形声字,从味声,即气味,再转指心灵上的感受,即体会,体味。用作名词,指使人感到有意思,可体味的。

旨:《说文・旨部》:“旨,美也。从甘匕声”指滋味美好。用作名词指美味食物,后又指包含的意思意义,又引申为上级的意见、主张。《诗・邶风・谷风》:“我有旨畜,亦以御冬。”《毛传》:“旨,美。”《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郑笺》:“酒美而旨鱼又多也。”

甜:《广韵・添韵》:“甜,甘也。”会意字,从甘从舌,会意字。金文在口中加点表示食物。篆文从匕从甘。酸甜苦辣咸五味中之中,甜使人感到舒适,用于抽象意义,引申为感觉舒适、愉快。

甘:《说文・甘部》:“甘,美也。”指事字,像口中含有食物。“甘”本是“含”的表意初文,甘美之物是人所爱含的东西,引申为甜,后引申为味美,后又引申为美好、动听。又由味美引申为使人称心满意。

尝:《说文・旨部》:“尝,口味之也。”繁体作L,形声字,从旨尚声。本义是辨别滋味。由辨别滋味引申为吃,由辨别滋味又引申为试一试。用于抽象意义表示经历,曾经接触。

羹:《说文・弼部》:“羹,小篆从羔从美。”

肥:《说文・肉部》:“肥,多肉也。”《战国策・秦策》:“田肥美,民殷富。”

x:《说文・酉部》:“x,酒厚也。”《淮南子・主术训》:“肥x干脆,非不美也。”

如此等等,凡是给人们带来味觉满足与享受的对象,古人均以“美”指称之、释之。

从上可以发现,古人认为生活中能引起味觉器官的愉悦性的事物(即食),即是美的。对古代审美价值判断中常用的字类做的字源考察,发现中国古代审美价值判断活动的产生同饮食、种的繁衍和对物产丰盛的追求有密切关系,这些体现审美活动的字群的字源也与初民生殖崇拜的祭祀活动发生联系,表现出将视觉美与味觉美统一在一起的特点。中国古代审美价值取向的早期特点是史前先民将饮食与生殖视为一体的长期信仰的自然结果。与审美判断有关的汉字字群的价值取向内容正是“食色合一”观的体现。

在整个人类的认识和审美意识还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时,人们不可避免地要将美感与联系在一起,所以将五味、五声、五色并列共举,而以五味居首,可见人类最初的审美活动产生于日常饮食活动中味觉对美味的悦乐。“味”作为含义深刻的范畴,体现为一种由实到虚的过程,也是中国原初审美的起源。

二、美与色的关系――色是视觉和触觉相结合的美的感受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人类的感觉系统中,视觉占有主导地位。对原始造型符号更有意义的是,视觉在生物机能层次上就是积极的探索活动,它由此形成视知觉的真正内涵,即使在视网膜的层次上,也不含有机械复制的成分,而是选择性的。“色”是色觉和触觉相结合的美的感受。

1.“色”的本义和视觉美感

人类色彩意识的萌发,大约是在15―20万年前的冰河时期。此时的原始人类已开始运用劳动工具开创生存空间,并初步具有了审美意识,色彩作为一种象征的符号,具有早期的宗教和审美的价值。

在北京西南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遗址中,除举世震惊的猿人头盖骨外,还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其中用赤铁矿染红的石珠有着更不同寻常的意义,“所有装饰品的穿孔,几乎都是红色的,好像他们的穿戴都用赤铁矿染过”。[6]不仅如此,在山顶洞人的墓中还发现尸体的周围撒有红色赤铁矿粉末的痕迹。

大量的资料表明在不同的时期、地域和民族,这种使用红色颜料(可能是赤铁矿粉末、红色赭石粉末、红色植物液体或用血液混合了动物的脂肪)的状况出现了惊人的一致。“据了解,一些处于原始社会的民族部落中,有的认为红色代表鲜血,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生处”[7]“也就是说,红色本身在想象中被赋予了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符号象征的观念含义”。[8]

“美”往往用来表达由“色”引起的感受。“色”,古来与“食”并称,是人生最重要的欲望之一(《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注云,言人之甘食悦色者即性也。《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由“色”所引起的官能的悦乐感,严格地说,是视觉和触觉的两种官能感受的统一。

那么,所谓“色”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说文》说:“色,颜色也”,段注云,心达于气、气达于眉间,是之谓色(《说文》色部段注)。然而,近代《说文》学者中,有的人从“色”字的篆文和甲骨文的形状来判断,认为它表示把人放在膝上,其本义是“女色”;有的人否定这种说法,认为其字形是人在人上,是表示男女性器官相合的甲骨文的异体,其本义是“男女交媾”[9];也有的人认为,其字形表示“人体下部之欲”,其本义是之意,而男人欲望的对象是女人,所以“色”有“女”意,女的貌美,所以“色”又有“颜”意,由此,“色”更进一步引申为表示美丽的五彩[10]。然而不难看出,不管是上面的哪种解释,“色”都是“悦目”即视觉的对象。

再看看《说文》一书中关于视觉感受性的“语义场”:

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中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徐铉曰:羊大则美,故从大。王筠曰:羊大则肥美。许意盖主羞字从羊而言。……凡食品,皆以羞统之,是羊为主膳主,故字不从牛犬等字而从羊也。

肥,多肉也,从肉。《肉部》

Z,色好也。从女,从美,美亦声。《女部》

媚,说(悦)也。从女,眉声。《女部》

尾,微也。从到毛,在尸后。古人或饰系尾,西南夷亦然。《尾部》

羲,已之威仪也。从我、羊。《我部》

如果这样来解释“色”的意义,那么人们看到这样的“色”而产生喜好的感受就是自然而然的了。《荀子》所谓“目好色”,《淮南子・说林训》所谓“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都可以证明这一点。然而,在《说文》里,“好”训“Z”,“Z”字解作“色好也”(女之颜形美)(《说文》女部,好、Z字段注)。所谓“好色”,所谓佳人之体、美人之面“悦目”,就是说“色”而生“美”,即由“色”引起的美的感受,倾心于感受的对象。在这种场合,表达味觉感受性的“美”字,也用于表示对“色”的感受性了。

换言之,就是说中国人的美意识,在其初期阶段,与由女性特有的多方面的性的魅力而引起的视觉感受性也有深深的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说,“色”在人类的黎明时代起就以其单纯的面目证明了它作为一种形象的内在语言而被人类所重视。[11]

2.“色”的引申义和触觉美感

对色彩的兴趣是审美活动起源的重要标志。原始人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不知不觉地就产生了对色彩的感觉和意识,并且日渐将意味赋予色彩。然而,当我们考虑“色”的这种最原初、最基本的意义时,应该想到,所谓“目好色”、佳人之体美人之面“悦目”等等,与单纯的“口好美味,耳好美声”意义不同。因为对“色”的视觉感受的深处,还本能地、下意识地产生触觉性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作为“美”而憧憬、欲求、和感到悦乐。但在那视觉性的东西之外,确切地说,在视觉的深处,却潜藏着触觉性的东西,潜藏着性的接触感觉。

这样看来,中国人初期阶段的美意识,如果就“美”字的《说文》本义来考虑,它首先起源于对所谓“食”的具有特殊味道的感受性,其次与所谓“色”,即男女两性的“性”方面的视觉、触觉感受也有密切的关系。

《荀子・王霸》“目好色而文章致繁,妇女莫众焉”,《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等等,其中的“色”,显然不单是“男女交媾”或“”,也不是指一般的“女”或女性,它不仅意味着年轻美丽的面貌,还意味着女性特有的各种各样的性的魅力,如丰艳的肉体、纤细的四肢、迷人的容姿、温柔闲雅的举止、动人的音声、夺目的衣裳、芳香的脂粉等等,总之,意味着所谓“美人”所具有的一切主要方面。

《尚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孔安国传“色,女色。”孔颖达疏“女有美色,男子悦之。经传通谓女人为色。”而汉字由女、子两字组成的“好”字,其本义也是美,这就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顺理成章了。

所谓“色”,不仅是指女人的脸形,眉的粗细长短和弯曲度,耳鼻的形状、大小,特别是鼻的高低、口的大小、唇的厚薄、酒窝的有无大小等等,还包括身材高矮,骨骼强弱、四肢和手指的长度和纤细程度、全身肌肉的柔滑和肌理的细腻性,洋溢着生命的丰艳躯体和表面溜滑能给与柔弱的曲线美等等,这些美是视觉的,也可以说是触觉性的美的要素。

与上述有关,在今天绘画和雕刻的领域中,有所谓“柔线”、“竖线”或“暖色”、“寒色”、“冷色”等等,这样,本来是意味着皮肤感觉即触觉性的词汇,也用来形容本来应该是视觉对象的线和色彩的可能性。

所以,所谓“色”仅就字面上看,容易被理解成视觉对象,但实际上,对“色”的感受是视觉和触觉相结合的美的感受。

(三)从感官的愉悦到精神的追求

从感官的愉悦到精神的需求,显示出人类的审美实践已经从原有的生理活动进入到了社会历史领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审美活动一旦脱离了生物性,就可以获得独立自由的发展。恰恰相反,在生产力相当落后的上古社会里,人类的审美活动常常只不过是宗教和伦理活动的附属品罢了。

在这种不断抽象、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审美活动不仅离开了其最初的生理基础,而且完全走向了它的反面。显然,这种具有禁欲主义色彩的“理念”世界,为西方人的审美活动在中世纪倒向神学的怀抱铺平了道路。与西方的审美走向大致同步,在摆脱了单纯的生理之后,中国古代的审美活动也有着向宗教和伦理活动相倾斜的历史阶段。

中国古人讲的“美”――美的对象和审美的感受是不离开感性的。审美意识作为人类从生理到心理、从感官愉悦到精神愉悦的升华,是在满足基本生理生存的基础上形成的。主体的生理机制,乃是形成心理的基础。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逐步形成了心理层面的需求。中国古人认为,在人类基本的生存需要中,有两大基本的需要,即“食”和“色”。食,乃维持个体的基本生存;色,则维持族类的基本生存,即由两性吸引以繁衍来延续人类。

“食”和“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使人类得以生存延续,还在于在使人的生理得以满足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心理层面的需要,如基于“食”的美食和基于“色”的爱情。鸟类世世代代以鲜艳的羽毛和悦耳的鸣叫来从生理上吸引异性,而人则在生理的基础上形成了美容和情歌等文化形态,这就已经超越生理的层面而上升到心理的层面了。本来是装盛食物以满足实用生理需求的陶器,却被人们加上了纹饰,这也表明了人们从感官愉悦迈向了精神的追求。

总之,中国古代初民的审美意识,就是这样起源于味觉,然后扩大到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随之又从官能性感受的“五觉”扩展到精神性的“心觉”,最后涉及到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整体,扩展到精神以及物质生活中能带来美与美感的一切方面。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78.

[2]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100.

[3][日]笠原仲著.魏常海译.中国古代人的美意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3.

[4]祁志详.以“味”为“美”: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哲学界定.学术月刊,2002,(1).

[5]臧克和.汉语文字与审美心理.学林出版社,1990:40.

[6]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北京:北京出版社,1958:4.

[7]郭沫若.中国史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31.

[8][德]格罗塞著.蔡慕晖译.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894:5.

[9]日・笠原仲著.魏常海译.中国古代人的美意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7-12.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篇9

私募基金行业正处于一个转折点。应对这一特殊时刻私募基金需要更长远的目光并付出更大的努力。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改变”,他们必须证明自己能对将来做出正确判断并脱颖而出。

经历了去年金融界一系列的空前动荡之后,如今私募基金募集艰难。更糟糕的是,金融界的动荡深刻影响了实体经济,投资也因此变得更加艰难。在这种新环境下,是充分发挥私募产业一直以来为人所称道的灵活性的特质的时候了。

普华永道“GlobalprivateequityReport2008”认为,私募基金行业正处于一个转折点。应对这一特殊时刻私募基金需要具备更长远的目光并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时他们需要考虑如何将创造的价值反映在他们的品牌上。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改变”,他们必须证明自己能对将来做出正确判断并脱颖而出。

2007年全球性的投资和募资数据证明了当时并购投资依然繁荣,而且高科技进步和资本扩张与2006年保持相同水平。

但很显然,没有私募基金在2008年的秋天会将发展看作是理所当然。基于我们以往的经验以及与行业内领导人物的谈话,这份报告集锦了私募基金行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机会和挑战,特别是在“金砖四国”不同市场上的不同投资机遇。

逆市机遇

以下内容为“GlobalprivateequitvReport2008”的要点:

行动被严重掣肘。市场环境限制了私募基金的融资能力,因此他们必须集中精力帮助所投资的公司提升价值,方能加快自身发展的步调。这就要求许多私募基金进行技术和文化上的变革。

建立商业模式。在低迷时期,私募基金依然需要保持其多样化的投资战略。经济和金融情况的改变也为不同的公司战略提供了机会。建立更大和更多样化的组合,要求公司重新审视其管理和监控手段,做一个全新的调整,这将是一个挑战。

责任与收益达成一致。直到不久前,履行社会责任并没有显现出它给私募基金带来什么好处。社会责任似乎主要还是给那些在公众视线内的公司带来在品牌和投资者关系上的好处。如今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似乎已开始强烈冲撞着对私募基金的基本要求。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压力。新会计法规所要求的公允价值入账在2008会计年度显得尤为艰难。公允价值入账要求公司根据现实情况设置一套体系。但在经济和股市不景气的情况下,投资者们不大乐意看到其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

税务风险。当私募基金已深入全球,而且其运作方式日益鲜明,税务的问题就更加复杂。某些国家的税务体系让人担心。私募机构加强对税务风险的意识是必要的。

金砖四国风潮渐起

虽然新兴市场更容易受到全球性危机的冲击,但他们的发展前景依然显得比发达国家要好。在这些市场内中产阶级的兴起拉动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但这些经济体依然在调整中,法律和税务环境尚未完善。私募基金需要设立专门针对新兴市场的战略。谨慎的计划、战略以及尽职调查是关键所在。

这些关键点相互关联,把他们综合在一起,很容易得出结论,私募机构必须从价值创造到公司架构、对企业的控制、报告体系等诸多方面做出重大的改变。正如在过去五年中,良好的市场环境让大额的并购投资日益占据优势,在未来几年中,这个产业必将再次通过改造自身来适应这个新的环境。

数据显示,在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的基金投资发展十分迅速。经济高速发展和中产阶级的日益庞大所能带来的高收益吸引着私募基金。但是对于习惯了欧美市场的私募基金公司来说,这些浮现的新机会伴随着一系列的风险。这些商业风险在每个国家中都有不同的体现,它和各国调整中的经济体制相关。下面的内容梳理了这些市场的大致发展轮廓和一些私募基金投资机构可能面对的问题。

中国:复杂市场 机会可期

中国政府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取得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2007年的GDp发展速度是11.4%。中国迅速壮大的中产阶级和日益增加的财富为许多公司提供了持续健康发展的靠山,尤其是那些针对国内消费者的行业,如食品、饮料、娱乐、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

但这个经济体也并不能从世界金融市场的危机中“免疫”,特别是近来不断上升的大宗商品价格。而且自从新《劳动法》在2008年初颁布之后,它还必须应对人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因素都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根据我们的调查,即使经济发展迅速,私募基金投资在中国2007年仅增长3%,达106.2亿美元。在亚洲国家私募基金投资的排行中,中国2007年占据第七位。2006年和2007年的牛市降低了私募基金的吸引力。相对而言,大量资金面临的是极少的中国投资机会,这抬高了价格,使得一些私募基金不那么感兴趣了。

自从2007年11月以后,资金已经没那么容易得到了。国内股权融资市场严重下挫,公司愿意能以一个更合理的价格出售。此外,在连续升息和上调准备金率之后,银行信贷紧缩,尽管在9月央行六年首次降息让紧缩趋势有所松动。

控股权很难取得,企业家往往没有必要出让控制权,而且往往还面临着新旧交替的问题。因此,大部分都是风险投资和成长投资。全资收购有所增长,但还是相对有限。

在股权融资市场低迷的同时,私募基金开始更多考虑私有化交易和支持那一大群并没有在牛市中获得上市机会的公司。此外,投资国有企业对于外国投资者依然是一个挑战。

中国本土的私募基金发展很快。一些金融机构被允许参与私募投资。在一些富裕的地区,省政府或市政府用其充实储备的一小部分投资当地企业。此外国有企业也在对一些非竞争性企业和本土产业基金进行战略投资。

私募基金市场基本因三种参与者而成形:大型国际私募机构、较小的本土专业机构以及包括产业基金、机构投资者和基金在内的大型境内基金。

政府一直对外资直接投资有所限制。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一些国际基金建立了人民币基金。但即使如此他们仍受到投资对象和占有股份的限制。

在2007年新的法规开始鼓励私募基金。一些获得资格的证券公司和某些保险公司可以投资私募基金。此外,《合伙企业法》的颁布,使许多本土基金开始遵循这一法规。然而,国外投资者并未被允许成为有限合伙人。此外,大多本土私募基金还是采用了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

为了减轻税负,大多国际私募基金公司倾向于通过特殊目的公司(SpV)进行投资,例如在巴巴多斯岛或开曼群岛上设立离岸公司。但最近香港已经和中国大陆协调好了税制。香港正在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中国,尽职调查的任务尤为艰巨。因为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常常糟糕。税

务、员工、社保等方面的风险很普遍。大量的时间需要花费在关于知识产权、各种执照和土地使用权上。此外,中国政府可能会影响人民币基金的运作,例如在税收问题上。因为政府缺乏和这类基金打交道的经验。

在中国有相当多的机会,因为中国经济还将快速发展,并对外开放。但这里仍有不确定因素,还必须克服尽职调查的困难。交易的规模在扩大,而有一些迹象显示,尽管并购交易可能例外,但只有等到中国债券市场完全成熟,被认为风险较高的控制交易才能变得普遍。

巴西:渐入佳境

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经济体制完善后,2008年4月标准普尔将巴西信用等级调高至BBB-。这是对巴西稳定的经济、金融和政治体制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巴西通货膨胀水平也有了显著下降,外部经常账户以及公共财政赤字已经得到控制。

与大环境不同,2007年巴西GDp增速达5.4%,巴西国民对此很满意。此外,发生在巴西的几宗意义重大的并购行动给私募基金带来正面效应。2007年巴西对外公布的并购案为718例,相比2006年的573例增加了25%。市场数据同样显示了2008年这一数量将保持稳定。这在当今全球的金融状况下已经难能可贵。

私募基金在巴西正愈加活跃,并从并购活动中获益。本调查数据显示出投资拉美的基金价值提升了74%,至356.1亿美元。专注投资拉美地区的基金募集增加了54%至192.0亿美元。而巴西是目前为止拉美最大的经济体。它在其中占有的份额可想而知。

许多国际大型私募基金已经进入这个市场,其他一些国际或本地的参与者也进入了一段时间。所有这些公司相互之间,以及与战略投资者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整合中产生的机会值得注意。

2007年,基金主要的目标是不动产和大型商业中心,以及建筑、食品、消费品、it、教育、金融和采矿相关的公司。此外,参与的规模也开始增加,达到了足以控制市场的程度。

在过去的三年中,巴西的现代化金融监管得到推进。重新审视了私募基金交易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巴西的金融监管开始引入对私募基金活动的规范。规范对私募基金机构的公司治理和透明度提出了很高要求。此外,巴西的国家权力机构在责任感和透明度上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他们正考虑如何制订最优的方法来评估私募基金的投资。

最近,巴西政府通过降低高税负鼓励投资。这明显地激励了巴西的私募基金和股市上的国外投资者。一般来说,在巴西如果达到了一些特定的要求,私募基金的收入可以得以免税。很显然,这鼓励了国外私募基金的进入。

在2008年的开头几个月,私募基金获得了一切有利的因素,甚至对比2007年的高增长也可以这么说。GDp的增长预计可以达到4.5%,市场因各种机遇的汇集以及“新的信贷市场”(合理的利率水平使例如房地产和汽车产业可以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筹措到资金)而活跃。

主要的投资领域包括医疗保健、外包服务、农业、乙醇产业、生物技术、房地产、大型购物中心、食品和消费品、it、教育和金融。特别是最后的几个领域为私募基金在巴西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巴西的财政赤字也为私募基金在基础设施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巴西可以逃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从长远看,通货膨胀和消费品价格上涨的趋势都将冲击巴西的经济发展。但政府来之不易的经济改革成就仍将发挥力量,大量私募基金资金仍在等待投资。

俄罗斯:冒险家的新乐园

俄罗斯的整体经济条件向好,越来越成为富有魅力的投资目的地。但它不可能永远只是一个全球资本的投资地,如果投资者愿意在俄罗斯花上更多的精力,它的投资回一报潜力将远远超过预期。

俄罗斯过去10年的经济复苏是一个不平凡的故事。在过去五年中,其平均年经济增长率超过了7%。在这段时间里,俄罗斯卢布依然坚挺,而且全国外汇储备从2003年的550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8月的5810亿美元。简而言之,对于商业活动来说,俄罗斯是一个稳定且有利可图之地。

谨慎的财政政策、行之有效的经济改革,例如简化税制,已经支撑起了经济复苏。此外,公众和私人在基础设施和建筑方面的投资增强了经济的效率。工资实际增长带来了强烈的消费需求。另外,俄罗斯还受益于全球对其生产的消费品的需求。

因此,高速增长、高利润和低竞争以及无数富有吸引力的机遇为私募基金创造了独具魅力的环境。由于外国直接投资依然相对较弱,行业整合仍在进行中,因此抢先一步将会给投资者带来许多好处。

私募基金投资者依然可以通过引入更高质量的管理和掌控获得坚实的收益。在更发达的市场上,企业运作上的获益通常来源于成本的削减,但在俄罗斯主要的挑战则往往是通过高成长和科技改进来提升竞争力。

虽然世界金融危机同样影响了俄罗斯企业的流动性,但这也可能降低公司的估价。此外,对于那些原本考虑通过上市或发行短期债券进行融资的公司,私募基金如今有了更多机会。

俄罗斯私募基金市场在过去五年里发展迅速。交易规模已有所加大,交易的数量稳定增长。在2008年的前八个月共有28笔交易,平均每笔成交金额可以达到6000万美元。但到目前为止,仍是本地投资者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大约管理着100亿美元的资产,这些资产如果变卖可能价值400亿美元。其中一些是受投行控制,另外一些与行业财团有关。

然而,国外投资者已经参与了许多最大规模的交易。2008年4月,某美国投资公司以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俄罗斯最大的药品经销商――Sia国际50%的股份。在此之前,最大的交易是2007年10月,英国一个投资公司以5亿美元收购了俄罗斯领先的果汁制造商――nidanSoki。然而,大部分交易在1000万美元到5000万美元之间。最活跃的领域是消费品和零售业,基础设施、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以及金融服务行业也是投资的好选择。

除了引人注目的机遇,私募基金在俄罗斯还必须面临挑战。例如本土的商业惯例和文化。这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何时以及何种结构是适合俄罗斯的私募基金介入方式。对文化上差异的认识常常是和对方谈判成功的关键。为了明了企业财务、运营和竞争地位,私募基金在俄罗斯要比在成熟市场上有更适当的尽职调查。同样相比那些传统市场,交易在俄罗斯更加复杂和花费的时间更多。有一些调整过程(例如避免垄断)对交易时机意义重大。

此外,投资者还应该预见到更多的不确定性。俄罗斯的税务制度才诞生大约15年,并依然在发展中。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缺乏权威的行为指导增加了评估与投资相关的税务风险中的不确定性,如此等等。

今天对于私募基金来说俄罗斯的机会多多。只要投资者对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和控制。做到这一点需要耐心、认真的研究和足够的尽职调查,并且聘用懂得当地市场的咨询机构为顾问。

印度故事:值得期待

印度是一个万亿级别的经济体,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是主要的新兴市场。在上四个财政年度,印度GDp年增长在8%到9%之间。这使印度成为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印度的目标是直到2012年保持经济年增长率在9%,即使它将2009财政年度预计的经济增长率调整至7.8%。

印度经济发展的健康因素在于它一直增长的储蓄和投资率以及人口基数、强劲内需。包括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的“新经济”,以及包括金属和资本物品等的“旧经济”都在贡献力量。截至2008年5月,印度外汇储备已经达到3162亿美元。

在印度,中产阶级正在兴起,劳动人口众多。全球25岁以下的人有1/4生活在这个国家,而且80%的印度人在45岁以下。一份关于金砖四国的报告估计,印度的劳动人口(15岁到60岁之间的人)将在2020年达到总人口的60%,并将持续15年。

以购买力计算,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并且麦肯锡预计如果印度继续按照现有的道路发展,它将在2025年成为世界第五大消费市场。

如此迅速发展的经济已经吸引了国际和国内私募基金的目光。从2004年开始,参与者们已经掀起高潮。仅2007年,私募基金在印度就增长了136%,达到175亿美元的交易金额。

在2005年和2006年,交易基本集中在it和外包。从那以后,工程、建筑、银行、金融服务、能源、房地产和电信都变得活跃。基础设施工程也有所进步,特别是在交通、能源和电信方面。

近年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私募基金已经进入了印度市场。在2006年和2007年的高回报激励了更多的投资。此外,平均每笔交易的金额从2005年的1600万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3600万美元。

私募投资为法规限制,特别是那些关于如何投资及在何处投资的规定。外国直接投资(FDi):

大多数私募基金自动选择了FDi,因为这不需要事先得到批准。但也有例外。有的基金投资了不同领域,例如26%投资保险,74%投资银行业。此外,一些特定的条件必须达成。对于一些行业,FDi也是不允许外国投资者参与的,例如。而在另一些行业,如纸媒,还需要外国投资促进委员会(foreigninvestmentpromotionboard,FipB)的审批方能进入。

外国机构投资者(Fii):

在公开市场上投资的、已经过注册可成为Fii的私募基金必须遵循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1995年的(外国机构投资者)指引规定。Fii投资单一印度公司股权上限为10%,所有Fii的下属机构投资单一印度公司的股权上限为24%,后者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有所放松。

外国风险投资者(FVCi):

FVCi收到SeBi2000年的(外国风险投资者)指引规定。规定要求,所有投资至少有2/3必须是未上市股份或是股票挂钩票据。在此项规定下,注册为FVCi的外国投资者可以直接,抑或是通过印度国内的风险投资基金来投资风险投资企业(iVCU)。相比单纯的FDi,FVCi有其优点。例如印度储备银行规定的一些免税条件。此外,SeBi规定公开发行的股票在ipo之后至少,一年内禁止买卖,但如果在ipo之前FVCi已经持有股票达到一年,他们就不需遵守这一条款。因此他们可以立刻退出。

想要避税,常设机构(pe)的情况是避免风险的关键。特别是自从这个国家贯彻更多资产增值的管理机制之后,更需要谨慎。作为oeCD的观察成员,印度为oeCD税收协定范本2008年的更新提供内容。其中某些内容冲击了oeCD关于常设机构的设定。这需要进入印度的投资者注意。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篇10

[摘要:法官职业道德社会主义荣辱观司法和谐社会

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作为行使审判职权的人民法官,只有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充分熟悉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对树立和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才能更好地树立新理念、采取新办法,不断强化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积极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一、法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及其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系

恩格斯曾指出摘要:“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为,都各有各的道德。”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它是调节职业集体内部人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集团和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评价从业人员职业行为的善恶、荣辱的标准,对该行业的从业人员有非凡的约束力。”[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一文中指出摘要: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的、阶级的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反映行为的道德调解的非凡方向,又带有具体职业或行业活动的特征,是一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重要补充。

(一)法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法官职业道德,是有关法官作为行使审判权的专门人员所应当具备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法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如下六个方面摘要:

1、保障司法公正。要求法官在履行职责时,切实做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在审理案件保持中立,自觉遵守回避制度,谨言慎行,避免因个人言行导致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合理怀疑。

2、提高司法效率。要求法官勤勉敬业,全身心地致力于履行职责,在保证审判质量的前提下,尽力缩短办案周期,节省当事人及其人、辩护人诉讼成本。

3、保持清正廉洁。法官在履行职责时,不得谋取任何不当利益,不得参和可能导致公众对其廉洁形象产生不信任感的商业活动或者其他经济活动。法官不得兼任律师、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人的法律顾问等职务;不得就未决案件给当事人及其人、辩护人提供咨询意见和法律意见。

4、遵守司法礼仪。法官应当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的举止,尊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和人的人格尊严,自觉维护人民法院的尊严和法官的良好形象。

5、加强自身修养。法官应当加强品德和业务修养,具备忠于职守、秉公办案、刚正不阿、不徇私情的理念,惩恶扬善、弘扬正义的良知,正直善良、谦虚谨慎的品格,娴熟的司法技能,享有良好的个人声誉。

6、约束业外活动。法官必须杜绝和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和良好习惯相违反的,可能影响法官形象和公正履行职责的不良嗜好和行为。如摘要:法官应当谨慎出入社交场合,谨慎交友,慎重对待和当事人、律师以及可能影响法官形象的人员的接触和交往,以免给公众造成不公正或者不廉洁的印象;法官不得参加营利性社团组织或者可能借法官影响力营利的社团组织等。

(二)法官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互关系

法官职业道德来源于中国社会的基本道德观念,但又融入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一般社会道德规范的提升。因此,法官职业道德规范既具有司法职业的非凡性,又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同质性和关联性。

1、法官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同质性。

荣辱观是一种道德价值判定。道德是人们有关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光荣和耻辱、公正和偏私等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3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而不仅仅是抽象的荣辱观念,其内容和评价总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诚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4社会主义法官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都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的,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主要表现为摘要:一是人民性,即反映广大人民所需求,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育,社会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一些人在基本的道德价值判定上出现了混乱,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则集中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司法公正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共同的向往和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基本的价值追求。司法公正的实现,法官过硬的业务素质是基础,法官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保障。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亦是广大人民的一致愿望和要求。二是统一性。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反对的,通常就是法官职业道德所反对的;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鼓励的,通常就是法官道德所支持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法官职业道德具有合理性、正当性和合法性的内在依据,社会主义法官职业道德的价值、精神、原则、规范等,大多建立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上。

2、法官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内容的关联性。

有学者将法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核概括为四个方面摘要:忠诚、公正、廉洁、文明。[5忠诚是指法官要忠实于祖国和人民利益、忠实于宪法和法律、忠实于案件客观事实、忠实于职守。这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所应有的含义。作为“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的法官,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不折不扣执行法律是其必然的职业要求。公正是指法官在处理各类案件的过程中,要既能运用体现公平原则的实体规范确认和分配权利义务,又能使这种确认和分配过程和方式体现公平,这是法官特有的职业道德内容。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二荣二耻”在法官职业道德中对应的重要内容就是廉洁,它指法官要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从思想深处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文明是指法官在司法活动中做到衣着规范、语言文明、举止端庄、热情礼貌。这是建立在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遵循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老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基础上的。法官在生活过程中,假如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官只有在社会生活、工作中首先养成团结互助、老实守信、遵纪守法为的习惯才能立身于世,才能培育更高的职业情操。

另外,法官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功能上是相互功能、相互补充,共同功能于社会主义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能为法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实践中,存在着知荣明辱的社会环境,法官就乐于接受职业道德教育,也能从我做起,从点滴不经意的小事做起,在大环境的熏陶下,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说服、自我强制的方式,更加自觉接受慎独的考验,使法官良好的职业道德日臻完善。另一方面,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通过审判、执行、调解工作引导社会公众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公民道德教育。

二、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的统一性

同志指出和谐社会应具有六个方面的特征,即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布满活力、安宁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作为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形态,和谐社会并非自发生成,也不会自然实现,只有当人类社会步入法治时代,通过建立一整套能够全面、有效地调整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整个社会的安宁有序,在人和人之间形成一种稳定性、确定性和规则性的良好状态。就此而言,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本质上就是法治社会。[6和谐社会是社会各个元素,包括个体和整体良好组合,有条不紊地顺利运行,良性互补和彼此互动的最佳状态。而法律是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产物。在法治社会中,人们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以积极追求个人合法的利益预期,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具有可猜测性。同时,通过司法引导个体合法、公平、有序竞争,保障不同社会主体的合法权益,消除社会运行中的弊垢,确保社会的各个元素、方面、环节都能无阻碍地有规则地运行,从而建立起尊重个体、彼此互动、相互协调的和谐社会。

(二)法院工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

司法是以国家权力调整各类社会关系的基本手段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平衡和协调不同的利益矛盾,司法作为法治国家中实现权利的最终和最重要救济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法院是国家的主要司法机关。法院通过法律的适用对各种矛盾和冲突加以判定,从而输出司法产品——裁判,用一种微观整合的方式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纠纷,缓和矛盾,维护权益,维系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在终极意义上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其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7对个人而言,人民法院通过裁判活动协调、保护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身家庭关系中享有的合法权益,并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对群体而言,人民法院为一定社会群体提供一个寻求公正的场合,满足他们的需要和利益;对社会而言,法院的意义则在于发挥社会利益调节器的功能,保障国家平安,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由此构建一个安宁有序、稳定发展的和谐社会。

(三)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总书记指出摘要:“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这说明思想道德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社会和谐需要道德规范加以保障。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由人来制定,也由人来适用、遵守。法官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关系到国家能否有效地惩治犯罪,关系到公民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关系到社会经济、生活秩序的安宁。因此,法官不仅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同时肩负着解决社会矛盾、协调各方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职能。如此重要的职业决定了法官比普通人、比普通职业具有更高的道德要求。“法官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职业道德行为的过程,也就是其所认同和内化的相应法律规范物化为实际的自觉的公正司法行为的过程”[8.所以,法官的职业道德如何,不仅仅关系到其个人的形象和品格,而且还影响着公众对社会正义的认知和评价;不仅仅关系到司法公正,而且影响着司法公信力和法院在和谐社会的功能发挥。

1、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其包括政务作风、市场秩序、法律权威、旅居平安、社会稳定等要素。人民法院通过司法手段依法规范各类社会关系,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如通过发挥刑事审判职能功能,依法及时惩处各类犯罪,保障国家平安,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障公民旅居平安,促进公民丰衣足食;通过发挥民商事审判职能功能,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倡导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引导当事人相互谅解宽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通过发挥行政审判职能功能,依法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协调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冲突,引导人民群众和国家机关理性解决纠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法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公正、高效、文明、审慎地处理每一件案件,审判职能功能得到高效发挥,其带来的正面效应必然是司法的公信力和法律的权威得到更好的树立,机关作风得到不断改进,社会矛盾利益得到依法协调,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平安得到保障,社会安宁团结得到维护。

2、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法官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司法过程中具体表现。法官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引导和规范社会道德生活,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通过审判活动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去,为全社会实践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推力。其一,法官是法律运行的重要主导者和社会道德的维护者。道德确立的行为准则,主要是社会舆论和社会规范保障基础上的一种以内在自律、自我约束为特征的自制力。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它提供的行为规范,主要是在道德支持基础上的一种以外在强制和他律为特征的约束力。假如连法律规定的由国家强制作为后盾的低度行为标准都不能自觉遵守,更遑论去实现道德要求的以自觉为基础的高度行为标准。因此,法律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而马克思指出,“要适用法律就需要法官”,德国法学家拉德布鲁赫也曾言摘要:“法律借助于法官而降临人世”,法律要发挥功能,使错位的道德恢复原位,必须依靠法官的司法行为。进入司法领域的矛盾纠纷,往往是那些发生错位、扭曲的道德所引发的利益关系。法官通过其司法行为,把这些利益关系转化为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用裁判的方式加以矫正,一方面使法律得以正常发挥社会规范功能,使利益关系恢复正常,真善美得以彰显,假恶丑受到谴责;另一方面,具备高尚情操的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往往产生道德示范效应。

其二,法官是公平正义的传播者。[9公平正义是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永恒的价值取向,也是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密不可分的内涵之一。法官的司法活动,从微观上看,通过对每一个具体的矛盾纠纷的解决,在个案中实现公平正义,支持符合社会的品行;从宏观上看,每一个正确的裁判,就是一个公平正义的连接,亦是一次道德品行的评价,其确立了整个社会的基本法律秩序,促进了整个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的风气。在这个过程中,法官传递着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宣扬着老实守信、遵纪守法等道德观念,是真善美的保护者,是假恶丑头上的一把利剑。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展现法官人格的高尚性,保持其裁判的正当性和权威性,人们对于法官自然具有信任感和依靠感,法官“德化于社会”的功能就真正发挥出来。

三、加强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办法

从我国法官队伍建设的情况看,受历史、现实、客观、主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法官队伍的职业道德状态和社会的期盼还有差距,甚至个别法官践踏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损害了整个法官队伍的声誉。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不断增强法官维护国家平安、打击预防犯罪、化解矛盾纠纷、保障公平正义、促进改革发展的能力,大力推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有积极的意义。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不是孤立的,它必须纳入法院审批工作和队伍建设、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大局中来考虑。笔者认为,加强法官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应建立四个机制,做到三个结合。

(一)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要建立健全四个机制

1、教育机制。法官的职业道德,是法官的一种自觉的理智活动,假如离开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仅凭对工作的朴素感情和良心支配,职业道德的根基就不牢固。事实证实,良好的法官职业道德是靠理论学习逐步养成的,学习理论是基础。有的法官在关键时刻把握不住自己,在职业道德新问题上出现偏差,都和不注重理论学习有关。所以,法院政治部门应建立健全法官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对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考核等方面做出科学设计和规划,建立法官职业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对法官队伍的教育,重点要抓好三方面摘要:一是完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加强法官队伍的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不断提高法官的思想政治觉悟;二是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教育培训,引导法官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结合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从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加强自身修养、约束业外活动六个方面制定更加具体的实施细则,提高法官遵守法官职业道德的自觉性;三是要加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在司法工作中全面落实司法为民的各项要求。

2、诱导机制。目前,法官队伍,非凡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法官经济福利待遇还相当低,而工作压力大,法官职业缺乏应有的尊荣,法官辞职或调出法院并非鲜见,而较高素质的法律专门人才却不愿进法院工作。法官职业待遇偏低,一方面难以提升法官职业的神圣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官面对各种利益诱惑的自律能力。[10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诱导机制显得更为重要。所谓诱导机制,就是以外在的利益展示来引导个体内在的价值判定和行为选择。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诱导机制可以有多种办法,最为主要的是正面诱导,提高法官的经济政治待遇。我们曾经不齿于谈经济利益,但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看,适当的经济利益诱导运用更轻易提高管理效率。“法官对自己能严格要求,不受各种利益的诱惑,自觉抵制各种腐败行为。这种自律来自于法官的职业道德感和法官对自己职业的尊重,这种熟悉的产生,和法官的社会地位是密切相关的,而高薪制从经济上确定了法官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赋予了法官应有的社会尊严,法官职业道德的形成也有了经济基础。”[11因此应尽快落实《法官法》第34条和36条的规定,建立符合法官职业特征的法官工资制度和法官审判津贴制度,提高法官的职业待遇水平。

3、监督机制。监督在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中至关重要,只有坚持教育、管理、监督相结合,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才能保障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完善监督机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摘要:第一,把对法官职业道德纳入岗位目标考评体系,制定法官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建立法官职业道德考核档案。第二,建立法官业外活动指引规范,法官定期将自己的业外社会活动向考核组织书面报告,加强对法官“八小时以外”和参和社会活动的约束,避免法官业外活动对法官的公正司法、清正廉洁和人民法院的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

4、惩戒机制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法官职业道德惩戒制度,法官只有违法违纪才受到处分。道德虽主要靠自觉遵守,但一些违反法官职业道德的行为,严重损害法官职业群体的形象,损害司法权威。对法官队伍违反职业道德,损害法官形象的的行为,应加以惩戒。法院系统以及有关机关应从惩戒机构、惩戒程序、惩戒方式、救济程序等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法官职业道德惩戒机制,切实推进法官职业道德建设。

(二)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要做到三个结合

1、要和审判执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审判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的中心工作,也是人民法院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载体。所以,审判执行工作是推动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动力,是检验法官职业道德水平的根本标准。要将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和审判、执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党的工作大局,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公正司法、热情服务,认真审理和执行好每一起案件,解决好每一起纠纷,努力实现审判、执行工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法官职业道德的要求,深入查找在审判工执行和业务活动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深刻剖析新问题产生的根源,从完善制度和机制入手,建立健全科学、公正、高效、廉洁的现代审判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审判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加有效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2、要和加强司法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一名称职的法官,除了需要具备法律基本素质,还要有高度的司法职业道德。无知者不能当法官,无能者不能当法官,无德者同样也不能当法官。”[12法官职业的非凡性,要求法官应该是德才兼备之人。所以,司法能力是法官保障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提高司法能力,总体要求是提高法官通过司法活动维护国家平安、打击预防犯罪、化解矛盾、保障公平正义、促进改革发展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要重点提高四个方面的能力摘要:一是提高驾驭庭审能力。要提高法官的程序公正意识,按法律规定的步骤指挥控制各项庭审活动,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诉讼权利,使法庭真正成为辨明是非、弘扬正义的神圣殿堂。二是提高适用法律能力。适用法律是每一个法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法官素质的重要内容。正确适用法律,不仅要求法官正确理解法律条文的内涵,还要准确把握相关法律的立法宗旨、立法原意。同一案件事实,不同的法律适用选择,将直接影响裁判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三是提高裁判文书制作能力。裁判文书是展示法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窗口。法官应提高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推理和说理论证能力,制作的裁判文书能使当事人对审判过程、事实理由、法律规定清楚明白,使赢者赢德堂堂正正,输者输得明明白白,减少不必要的申诉上访。四是提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能力。法官在案件审理中,应注重综合运作判决、调解、教育、司法建议等手段,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非凡是在审理民商事案件过程中,着眼于服判息诉,注重引导当事人相互谅解宽容,做到案结事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功能。

3、要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密结合起来

法治理念是指导司法活动以及和司法相关活动的高尚的法治信仰和精神追求,是法官的“职业灵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是“依法治国,司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13这是法院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和各项改革的理念先导和依据,其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要将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全面提高法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使法官在司法工作中坚定社会主义司法的价值目标,果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保障。

注释摘要:

[1见《中国百科全书-哲学卷》“职业道德”条

[2樊崇义张品泽摘要:“论法官的职业道德—法官的道德约束”,载苏泽林主编《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和探究》2003年第1辑第52页,人民法院出版社。

[3张文显主编摘要:《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5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3页。

[5尹忠显主编摘要:《法院工作规律探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92页

[6肖扬在中美法学院院长会议上的致辞摘要:“和谐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载2005年4月2日《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7参见王旭光、毕惠岩摘要:《和谐社会理想下现代司法之价值取向》济南市法学会会刊2006年第1期。

[8邓云摘要:“论法官的道德素质和司法公正”,载陈卫东主编摘要:《司法公正和司法改革》,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414页

[9吕伯涛摘要:“论人民法官的社会职责”,载《人民司法》第2005年第6期第18页。

[10钱锋摘要:“法官职业保障和独立审判”,载《法律适用》2005年第1期,第50页。

[11潘剑峰摘要:“高薪制摘要:审判公正、廉洁和法官高素质的基本保障”,载《北大法学文存》(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版,第221-222页。

[12肖扬摘要:“有关司法公正的理论和实践新问题”,载《法律适用》2004年第11期第5页。

[13载《人民法院报》2006年4月27日第一版。

[论文提要摘要:和谐社会本质上就是法治社会。在一个法治社会,法院是社会利益矛盾的调解器,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是正义的化身,其所作的裁判是对国家法律和个人道德综合运用的结果,其行使审判权关系到对人的生杀予夺和对公民的合法权益能否提供切实有效的保护,关系到社会经济、生活秩序的安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养高尚的职业情操,法官才能通过公正、高效、文明地解决具体纠纷,展现其知识、素质、涵养和人格魅力,从而德化于当事人,德化于社会,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摘要:法官职业道德社会主义荣辱观司法和谐社会

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作为行使审判职权的人民法官,只有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充分熟悉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对树立和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才能更好地树立新理念、采取新办法,不断强化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积极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一、法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及其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系

恩格斯曾指出摘要:“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为,都各有各的道德。”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它是调节职业集体内部人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集团和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评价从业人员职业行为的善恶、荣辱的标准,对该行业的从业人员有非凡的约束力。”[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一文中指出摘要: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的、阶级的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反映行为的道德调解的非凡方向,又带有具体职业或行业活动的特征,是一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重要补充。

(一)法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法官职业道德,是有关法官作为行使审判权的专门人员所应当具备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法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如下六个方面摘要:

1、保障司法公正。要求法官在履行职责时,切实做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在审理案件保持中立,自觉遵守回避制度,谨言慎行,避免因个人言行导致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合理怀疑。

2、提高司法效率。要求法官勤勉敬业,全身心地致力于履行职责,在保证审判质量的前提下,尽力缩短办案周期,节省当事人及其人、辩护人诉讼成本。

3、保持清正廉洁。法官在履行职责时,不得谋取任何不当利益,不得参和可能导致公众对其廉洁形象产生不信任感的商业活动或者其他经济活动。法官不得兼任律师、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人的法律顾问等职务;不得就未决案件给当事人及其人、辩护人提供咨询意见和法律意见。

4、遵守司法礼仪。法官应当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的举止,尊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和人的人格尊严,自觉维护人民法院的尊严和法官的良好形象。

5、加强自身修养。法官应当加强品德和业务修养,具备忠于职守、秉公办案、刚正不阿、不徇私情的理念,惩恶扬善、弘扬正义的良知,正直善良、谦虚谨慎的品格,娴熟的司法技能,享有良好的个人声誉。

6、约束业外活动。法官必须杜绝和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和良好习惯相违反的,可能影响法官形象和公正履行职责的不良嗜好和行为。如摘要:法官应当谨慎出入社交场合,谨慎交友,慎重对待和当事人、律师以及可能影响法官形象的人员的接触和交往,以免给公众造成不公正或者不廉洁的印象;法官不得参加营利性社团组织或者可能借法官影响力营利的社团组织等。

(二)法官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互关系

法官职业道德来源于中国社会的基本道德观念,但又融入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一般社会道德规范的提升。因此,法官职业道德规范既具有司法职业的非凡性,又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同质性和关联性。

1、法官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同质性。

荣辱观是一种道德价值判定。道德是人们有关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光荣和耻辱、公正和偏私等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3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而不仅仅是抽象的荣辱观念,其内容和评价总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诚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4社会主义法官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都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的,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主要表现为摘要:一是人民性,即反映广大人民所需求,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育,社会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一些人在基本的道德价值判定上出现了混乱,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则集中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司法公正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共同的向往和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基本的价值追求。司法公正的实现,法官过硬的业务素质是基础,法官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保障。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亦是广大人民的一致愿望和要求。二是统一性。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反对的,通常就是法官职业道德所反对的;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鼓励的,通常就是法官道德所支持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法官职业道德具有合理性、正当性和合法性的内在依据,社会主义法官职业道德的价值、精神、原则、规范等,大多建立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