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考核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39:19

工程质量考核制度篇1

【关键词】审计质量;绩效考核;指标;优化;考核制度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审计工作和审计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全面提升审计质量,合理、公正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以靖边县审计局为例,分析了靖边县审计局绩效考核制度的设计不足之处,提出了优化策略,为做好本单位审计工作,提升审计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本单位的绩效审计指标设计概况

绩效管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战略愿景、人力资源、领导决策、激励奖励、组织控制等,作为政府部门的靖边县审计局工作绩效同样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下面运用关键绩效指标(Kpi),对影响靖边县审计局工作绩效的关键指标进行了提炼和归纳,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或可行为化的指标体系。对评估指标实行百分考核制,设立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质量情况、审计综合业务考核3个一级指标,另外对审计成果及获奖情况实行加分制。

1、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工作完成情况分值为35分,主要对各科室完成年度工作计划、绩效审计、计算机审计等任务进行考核。

2、工作质量考核

工作质量考核分值为60分,主要从日常审计报告审理差错登记考评、年终考核(各科室在年度全部审计项目中随机抽取3个审计项目对其审计质量进行检查考评)两个方面考评,并细化至审前准备、实施、报告、处理、终结5个阶段21项步骤。

3、审计综合业务

审计综合业务考核分值为5分,主要考核各科室审计结果公告、编写ao应用实例和计算机审计方法、建立计算机审计项目数据库等活动。

4、审计成果及获奖情况

审计成果及获奖情况实行加分制,例如就报告中相关问题向司法机关、纪检部门、主管部门移送;审计结果被县人大、县政府采用并制定相关制度和办法的;审计报告被县委、县人大和县政府领导批示的;县委、县人大和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获省、市优秀(表彰)审计项目的。

5、考评结果的应用

通过各项指标的考核,评估结果与个人表彰、奖励、晋升、晋级挂钩,并通过内部通报、向被审计单位反馈等形式予以公开,对绩效评估不合格的启动问责程序,充分发挥绩效评估和考核对提高审计质量的作用。

二、本单位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不足

靖边县审计局绩效考核制度的设计起到推进作风建设、改进审计管理等方面的导向作用,促进绩效审计全面升级和审计工作全面转型,在更高的目标上对审计工作有了更大的突破。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绩效考核的评估主体结构不够合理

全方位的质量控制未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由于审计业务的特殊性,有些审计人员对任务、职责不明确,未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制度没有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制度的设计未结合工作实际而制定全面质量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绩效考核指标有待优化

绩效考核制度设计注重业务流程考核,没有全面考虑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遵守职业道德等指标,并且未对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与业务素质进行考评。某些指标的设计偏松,而另外一些指标又偏紧,这导致组织内部造成不公平。绩效考核的指标设计应全面考评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3、绩效考核制度需要健全

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有效手段。对于靖边县审计局来说,其绩效考核制度主要以考评程序和奖惩办法为主。但是其考核的信息公开、群众参与、持续改进等制度并没有进一步建立或健全。因此,需要从根本上尽快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制度,才能起到有效的绩效审计考核作用。

4、绩效考核过程渗入个人偏见

因为审计人员的个体差异(比如年龄、性别等个人特点方面的差异),会影响到考核者对他们的评价,甚至导致他们得到的评价大大偏离实际工作绩效。此外审计人员过去的绩效状况可能会影响到当前所获得的绩效评价水平。比如,考核者可能会全面高估过去绩效评价低的审计人员的绩效改善状况,而将一位高绩效审计人员的绩效下滑程度看得严重。当被审计人员的变化缓慢时,考核者可能对之并不敏感。

三、优化绩效指标,完善考核制度的对策建议

绩效考核,也可以称之为绩效考评、绩效评价,是对绩效结果进行衡量、评价和反馈的过程。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设计,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素质。

1、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主体结构

面对“由谁评估”的问题,应广泛集中智慧,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提高审计质量。因此,靖边县审计局考核的主体不应当仅包括法规科,还应当包括被审计单位和上级部门。由于审计实行地方和上级“双重”领导,其独特的地位,对考核占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为推进靖边县审计局绩效考核的科学性、权威性,应当将上级部门的意见纳入考核当中。

2、完善考核指标,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首先,靖边县审计局绩效考核指标要增添专业技能(如何完成任务)和行业知识(在完成任务中学到了什么)指标。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的质量。其次,靖边县审计局绩效考核要关注完成审计项目的数量、质量,从多层次、多方面完善考核指标。

3、健全考核制度

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需要很多考核制度的支撑。靖边县审计局绩效考核体系需要建立健全以下考核制度:一是建立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为确保靖边县审计局的所有审计业务都是按照有关审计规范执行,包括人员管理、项目管理、规范管理、计划管理和责任管理等内容。二是建立全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对每个审计项目,应从业务安排到审计报告出具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选择和确定审计项目――计划――准备――实施――报告――后续工作等各个环节。项目审计的组长应当在审计全过程中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制度考核。三是审计机关的分级质量控制。按照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各级审计人员各司其职,明确审计职责。

构建绩效管理体系不是一次性工程,而是一个往复循环的过程,通过科学的监测、评价和反馈,实现组织绩效的持续性改进。特别是作为服务部门的靖边县审计局,只有立足工作岗位实际,明确规范岗位职责,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流程,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靖边县审计局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工程质量考核制度篇2

关键词:绩效考核;六西格玛;生产部门

课题项目:山东协和学院科技计划项目(XHXY201508)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谈绩效考核及六西格玛在企业生产部门的实施

收录日期:2015年7月29日

引言

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质量影响着公司的生存和信誉,而保证产品质量的是参与生产过程的一线员工。员工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其态度和积极性至关重要。通过对企业生产部门的深入调查了解,考核生产部门员工的制度还有待于在传统制度的基础上完善。

一、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企业按照一定标准对员工的表现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将绩效考核量化是企业战略得以实现的核心内容。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完成一件事情和一百件事情都得到相同的薪酬,则员工不会努力工作。因此,一个企业获得高绩效的前提必须有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一)关键点。绩效考核应有一套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标准,不能以个人主观的眼光来判断员工绩效。因此,选择指标和制定标准是绩效考核的两个关键点。指标通常指出勤率、损耗、制造公差、生产率和安全水平等方面。指标体系有关键指标体系和一般指标体系,其中关键指标体系是指能够反映特定职位的指标,一般指标体系是指所有职位都适用的指标。对于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其考核指标也不同。制定标准要对照考核员工的岗位操作说明书,具有可行性、易读性且可衡量性。鼓励员工参与制定绩效考核标准,不仅恰当且会受到鼓舞并努力去达到甚至超越标准。

(二)有效实施的法宝。绩效考核有配对比较法、硬性分布法、尺度评价表法、关键事件法、评价中心法等。这些方法有效实施的法宝是沟通与反馈。指标体系在制定过程中,管理者与员工充分协商,指导员工的行为并实时监控员工的表现能及时纠正错误。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绩效结果公布以后,以考核的数据为依据,开诚布公的与员工进行沟通。但沟通不能够盲目的实施,应建立反馈机制。通过两者的互动形成良好的绩效考核模式,促进其有效实施。

(三)薪酬激励与绩效考核。两者是一对孪生兄弟,缺一不可。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绩效考核模式,而实施的前提是工时定额以及岗位等级。目前企业生产部员工的绩效工资制度采用的是实习期获得固定工资,转正顶岗后根据岗位计件的多少获得劳动报酬,而在岗位等级的确定方面缺少考核指标。将交付及时率以及产品的装配质量、加工工艺等因素与薪酬激励相结合,让员工接受绩效与薪酬挂钩的模式,最终实现岗位绩效。

为完成公司制定的交付及时率,生产部根据已有市场订单及库存数量,制定月生产任务,再分解到周生产任务,最后再量化到每天应完成的任务。要求员工完成日产量,实现生产任务的绩效考核指标。通过各个环节统计员工生产过程的合格率,并对不合格者给予经济处罚。这种考核是对员工实行的质量考核。对员工考核的指标还可以包括产品工艺的一致性、现场的5S管理等。与计件员工相比,生产部门内勤等非计件员工的考核较为空白。关于工作能力、责任心、积极主动性、协调性、纪律性等指标并没有相应的考核标准。可以根据一线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关部门所反映的一些问题,与内勤进行沟通,并制定相应的标准。

绩效考核不只是一个部门的考核,如质检部对生产部的质量考核、商务部对生产部交货及时的考核,部门之间设定一定的指标考核。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加强双方的互动与沟通,改善部门间的壁垒。

二、六西格玛

对于企业,产品质量是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得到市场认可的基石。六西格玛是100万机会中有3.4个缺陷或99.99966%的完善,是一种衡量和优化业务流程的方法学,中心点是一个流程(新产品的研发设计、物料的采购、生产过程、销售、市场反馈)的全面改进。

(一)流程改进。用六西格玛提供的统计工具得出影响因素、测量现状、错误原因并加以改进和控制。对于企业生产部门,流程改进就是通过线路板检验、整机过程检验、调试、整机验收、市场反馈环节进行改进。统计分析目前的生产过程、制造工艺、质量,并改进原有的流程、生产工艺。按照规定的控制计划和标准对流程进行实时监控,随时发现和评价偏差,及时地采取纠正措施,消除偶发性缺陷。

(二)六西格玛的管理哲学。一切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始终以客户为导向。生产部门员工离客户远,但是产品以客户为导向;销售人员离客户最近,但是他们不参与产品的生产。因此,进行六西格玛改进的首要问题是要正确对待客户,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

以事实为基础的科学决策。所有的结果都可以测量并加以改善控制。产品要有衡量品质的指标,服务质量也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量化。

全员参与。产品质量需要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到六西格玛中。麦肯锡公司将质量管理水平分为四个档次:一级水平称为检查;二级水平称为保证;三级水平称为预防;四级水平称为完美。一个企业若仅通过检验等程序来保证产品的质量,那么属于一级。产品设计初期,研发人员考虑生产工艺的影响,产品在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人人都为质量负责,每位员工应寻求提高质量的方法,使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达到完美。

三、生产部门模式转变

影响产品质量有三个因素:一是物料;二是研发设计的新产品对于生产的可操作性以及设计本身的缺陷;三是生产过程产生的质量问题,其中第三方面是与生产有直接关系的。

以焊机生产过程为例,运行流水化模式,从组装到扣壳完成共9道工序,工序之间可进行互检,需要每一道工序的员工熟练掌握本工序及下一道工序的工作。当焊机从上道工序转到下道工序时,员工必须采用可视化的操作检验上道工序的装配质量及工艺,然后完成本工序的装配工作。检验人员对整机过程进行批次检验,检验标准除了是否连错线、螺丝是否紧漏等,还必须严格参照工艺标准,检验装配工艺,并以一定比例进行抽检。表1所示为实施绩效考核及六西格玛前后对生产部门员工绩效工资的影响。表2所示为影响生产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的因素。(表1、表2)

根据各工序记录的数据、整机过程检验记录的数据以及整机验收环节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内,改变原有的“工资=工作量×单价”模式,变成“绩效工资=工作量×(系数2-系数1)×单价”模式,使得产品的质量与员工的绩效工资关联。

主要参考文献:

[1]文鹏,廖建桥.不同类型绩效考核对员工考核反应的差异性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10.

[2]崔洁.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J].能源技术经济,2010.

[3]赵君.绩效考核目的的维度与影响效果[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

工程质量考核制度篇3

充分认识矿区服务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作用

矿区工作的性质是服务,工作的目的是服务,存在的价值也是服务,服务是矿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服务是矿区生产的主产品。积极开展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是对矿区提品是否合格的第一道检验关口,具有管理、激励和预警作用。

矿区服务的管理作用: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是矿区服务提升和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将矿区服务制度、标准、流程以及矿区文化落实到各个员工、服务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和服务全过程,把人的行为理念与制度管理相结合,从而实现员工行为、服务理念、服务制度、服务标准、服务流程的有机统一,达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矿区服务的激励作用: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所提供的监督结果和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闪光点能够起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作用,将员工和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和激发出来,从而创造更加优秀的业绩。

矿区服务的预警作用:有效的监督管理能发现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无论制度设计层面和执行层面的问题都能第一时间反馈到管理者手中,从而为从注重结果监督到预警预防监督转变、消除服务缺陷和为制度缺陷提供有力支撑。

抓好矿区服务质量监督管理的措施与方法

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监管体系:针对油田矿区服务覆盖面广、服务单位分散、管理战线长、员工素质差异大的实际情况,吐哈油田事业部专门成立了服务质量监督部,全面负责矿区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通过运行,又进一步补充了专职监督员,使专职监督力量逐步壮大,监督管理涵盖了矿区所有服务业务。各二级单位明确了服务质量监督管理的主管领导、业务部门,配备了专职监督员,并逐步完善了中心(队站)专兼职监督队伍,聘请了社会监督员,强化了现场监督管理,使服务缺陷得到及时消除。在此基础上,事业部不断强化矿区投诉信箱及投诉电话管理,完善了来访接访和服务质量跟踪回访制度,形成了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和定期总结、分析制度,使群众监督、职能部门检查考核、服务单位信息反馈、上级领导督促指导的四级监督反馈机制更加顺畅。事业部、二级单位、中心(队站)、社会监督四级监管体系的建立,使“大监督”的服务质量监督体系得到了稳固,确保了矿区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效率的明显提升。

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服务质量监督管理要有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作为有力支撑。吐哈油田矿区服务质量监督部成立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服务质量监督考核办法》及监督考核标准、监督工作流程等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使服务的承诺、执行、监督、反馈、改进各环节有效衔接,监督管理制度更趋完善和贴近工作实际。同时,积极补充完善配套制度规定,形成了物业管理、医疗卫生、离退休管理、新闻电视网络、再就业管理、社会保险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等七个系列的监督考核标准,使服务质量监督考核体系更加细化和完善。其次,严格执行业务工作制度。制定了《服务质量调查测评实施细则》、《服务质量监督员管理考核规定》和考核标准,建立了服务质量周报制度和义务监督员例会制度;认真落实服务质量调查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走动式”管理,定期服务质量调查公报,确保监督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整改。通过持续推进制度建设,逐步实现了“以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管人管事”的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使矿区服务业务全面受控,消除了监督管理的盲区。

不折不扣,严肃监督考核工作:一是积极实施标准对接:结合集团公司矿区服务企业标准,对各单位现行标准进行全面梳理,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认真修订作业服务标准,完成了iSo9000质量体系文件的监督审核,使作业文件与集团公司矿区服务企业标准有机结合,监督考核标准更加细化和规范。二是细化量化考核指标:事业部对各单位服务质量指标进行了差异性分解,细化成综合服务满意率、生产服务保障及时率、监督检查覆盖率、服务质量问题整改率、居民有效投诉处理及时率、维修及时率、维修一次合格率等七个指标进行监督检查,使质量目标责任得到了有效传递。三是严肃业绩考核兑现:事业部定期对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并将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情况纳入月度业绩考核之中,坚持严考核、硬兑现。严细的服务标准,个性化的考核指标,严格的监督考核,使事业部全员服务意识明显提升,管理服务工作更加规范。

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广度与深度的有机结合。服务质量监督管理的广度就是要覆盖全面,深度就是发现缺陷和不足,形成积极的预警预防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在监督员队伍建设上下大力气,确保队伍业务精、作风实、考核严、预见强。

应注意监督考核标准的严肃性: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要监督各单位建立相应的监督网络体系和考核体系,确保监督考核的严肃性,将被动应付变为主动配合,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督考核整体。

工程质量考核制度篇4

第一条人事考核体系对原有的月度考核、劳动态度评价等考核形式进行系统整合,再加以专业化、形式较为科学的人事考核体系。1.劳动态度评定:根据退休金发放制度进行季度劳动态度评定,日常考核中不评议劳动态度。劳动态度评定实质上是考核员工是否达到公司要求的基本工作标准,这个标准是文化标准,包括基本行为规范、责任心、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五个方面。2.工作绩效考核:工作绩效考核是对日常业务工作表现的考核,是由各级行政主管去实施完成的绩效管理与评价过程。此项考核由原有的月考核制度转化而来,考核期中一个月改为一个季度。这是一种以成果为导向的考核制度,强调的是实际工作表现,考核内容包括工作直接表现成果及与工作有关的实际能力体现。3.任职资格能力考察:由各系统干部部门负责考察各级干部和员工的任职资格能力状况,是一项日常性的工作,每半年有一个系统性考察。主要是考察、评价干部和员工的任职资格水平,为干部选拔提供后备人才库,也为培训、开发与使用员工提供动态、丰富的档案库。第二条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是对原有的月考核制度进行深化和优化,吸收其理念和框架上的优点,同时提出新的内容和改进要求。对高中级干部的绩效考核将另行制订相应的工作述职与评价制度,以下内容只适用于中基层员工。1.考核对象。中基层员工相对于高中级干部而言,指大系统三级部门及其他二级部门副经理以下正式员工(不包括钟点工、临时工和计量制人员)。2.考核形式。根据职位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制定考核要素。通过量化表的形式,以实际的工作表现(事实或数据)对照考核标准进行评价。量化表力求实用性和操作性,并保留较大空间供考核者填写评价意见。3.考核内容。核心是工作绩效,这里面包含了工作能力或岗位技能的转化部分,即表现出来的能力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直接的可量化的绩效成果,二是反映能力的可衡量的绩效特征。4.考核要素。按分类的原则确定相应的考核要素,开发类重点考核项目进度与质量,营销类重点考核销售额及市场潜力,专业类重点考核工作目标的达成情况,事务类则重点考核日常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等等。要素力求简化,以点带面,而且考核要素必须具有较高的可衡量性,易于评价。5,考核基准。指公司内通用的考核标尺,尺度的掌握原则是:S(“杰出”)指实际工作远远超过目标要求;a(“很好”)指实际工作超过目标要求或某些方面在远远超过目标要求且其他方面达到要求;B(“好”)指达到目标要求;C(“需改进”)指有些方面未达到目标要求;D(“差”)指主要方面未达到目标要求。6.考核标准。指对具体考核要素进行评价的绩效标准,通常表现为可衡量的工作目标数量、比率等或可检测的品质标准,前者在考核期初由考核双方确认,后者则由相关职能部门提出规范。7.考核依据。指能够反映员工工作绩效水平的依据。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客观、准确的事实或数据,数据主要在业务活动中采集,事实主要由考核者从工作过程中记录和收集。相关协作部门的评价意见也作为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可应用规范的表格通过正式渠道获得。8.考核结果。根据考核要素对员工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再对照考核基准确定绩效考核的等级,即得出考核结果。在制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考核结果应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效度指结果确实能够准确反映工作绩效的真实水平,信度指不同的考核者对同一工作绩效的考核结果能够保持一致性。考核结果不只是一个等级概念,而且包括考核者所作的规范性评价意见。第三条任职资格能力考察制度。任职资格能力考察建立在职位描述的基础上,以职位所需的任职资格条件为标准,对员工的工作适应性、能力倾向、潜能与职业品质等内容进行评估,以确定员工所在职位的胜任程度,提出员工能力资格上的优势与不足,并逐步明确员工的事业成长与发展通道,其中包括干部培养方向等。1.考察形式。上级考察下级,主要依据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稳定的能力特征和职业品质特征。考察下级是上级的日常性工作,也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考察下级的过程就是一个关心、指导、培养下级的过程。员工对任职适应性也可向上级提出。2.考察内容。考察评估内容的重点在于“工作人”而非“社会人”,即组织中人的品质和能力因素,这些因素只与员工所任职位的资格条件有关。考察时上级应力戒带人个人主观偏见,月度人事考核应较多地从公司角度对员工提出要求,主要发挥其导向和约束功能,以达到全体员工在企业文化基础上对公司管理的认同。改进后绩效考核制度主要是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专门的考核,加强工作成果导向,以引导员工工作上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绩效水平。3.季度绩效考核更应重视过程管理与控制:可以将工作绩效考核的周期改为季度后,逐步导人目标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注重期初目标的制订与期末的考核评价,但同时更应重视过程管理与控制。可以设计月度工作计划与检查制度、月沟通制度、月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周记制度等,注重对员工工作过程的阶段性成果记录和工作指导。4.强化考核者培训并引人资格审核制;不少考核者在执行考核制度时角色不到位,致使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因此,在实施并不断完善新的绩效考核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对考核者进行相关培训。并引人考核资格审核制,考核者培训后经考试合格持证执考,同时对其考核活动进行监管,对其考核资格实施定期审查。5.各部门应在“继承”中开展改进工作:在总体改进思想的指导下,各部门应坚持吸纳原有制度和方法中的积极因素,并结合部门业务特点开展改进工作。6.以各干部、干部处为改进工作的主要推行者。人力资源管理部在思想、制度、方法的层面上提出指导,并与各干部、干部处达成共识。在此前提下,各干部、干部处应担负起此次改进工作的组织责任,人力资源管理部会及时提供有关支持。7.改进工作与工资改革工作相辅相成。人事考核与工资制度的关系其本质是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的关系,两者之间是非常紧密的。考核改进与工资改革工作看似独立的两件事,实际上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应统筹安排、互促互进,争取高质量完成任务。

工程质量考核制度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目标考核;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周期控制

对于一个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按时完工和确保工程质量是关键。由于一个工程包含投资、设计、造价、施工等环节,所以对其管理的流程也是纷繁复杂的。因此,如何设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有序进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一个企业开始建筑工程的项目运作时,工程投资成本、完工周期、工程质量是3个最重要的指标,直接关系到企业在该项目的效益、口碑以及市场竞争力。为实现上述3个指标的最优化。在工程管理中,唯有对每一个环节的高质量完成,才能够决定项目的品质。目前,大多数的实际工程运作中,每一个具体的流程均是由一个负责人来统筹管理和实施。故在企业总体的管理布局中,只需要确保每个负责人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即可,不需要从上到下地把握所有的工程细节。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效率,拟确立目标考核机制,即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作为责任人考核和能力评判的标准,以期发挥责任人的能力最大化。大量案例证明,目标考核机制,是一项较为有效的管理措施。

1目标考核机制的实施

在建筑工程中,目标考核机制的实施,主要从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来实现。因此,树立合理的目标考核机制显得至关重要。

1.1质量意识的树立

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者、操作者均必须意识到,工程的首要条件是质量。因此,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在该意识作用下,企业一切规章制度的制定均以确保高质量的工程为基准。定期对管理者、操作者进行质量培训。并在项目进展过程中,经常沟通,做到排查问题、处理问题、消除隐患。同时,对工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责任人和操作者,进行严厉处罚和整改,以达到保障质量的目标。通过一些列规章制度的实施和运作,让企业的全体员工均树立优良的工程意识,并应用于工程项目,形成良好的企业风气。

1.2成本控制考核机制

建筑工程项目在开始之初,企业均会对该项目进行详细的预算,以期在符合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成本控制对于该项目的效益有着关键的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在进展过程中,往往工期较长、且涉及部门、人工、材料等因素较多。所以,实际进展中,若存在某些环节把握不当(如材料采购厂家的选择、人员结构的变化、外购厂家的合作等),则容易出现预算超支的现象,在某些工程由于管理混乱,甚至出现严重超支的情况。因此,在成本控制方面,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设备、工程材料、人才特点等因素设计与之匹配的管理策略,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备利用率。并对各个环节的预算进行严格控制和责任人负责制,以期达到对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

1.3工程质量控制考核机制

在树立了质量意识之后,工程质量的目标控制,是实现高质量工程的关键。在项目进展的具体实施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1)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执行决策的主导者是人,因此工程管理中,必须注重人的因素。通过对企业人才的定期培训、考核等环节,可以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并将高技能应用于业务中,服务于工程项目;(2)明确责任人的质量负责范围。划定工程环节中,每个具体责任人的质量保证范围,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有利于项目责任人清楚自身的责任,并在压力的驱动下,解决问题,改善工程品质;(3)工程质量的实时监控。无论是在设计、施工等环节中,管理者对项目的质量(如结构质量、材料质量等)进行随机调研和监控,对出现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以消除项目中的质量问题;(4)质量排名。对企业中各个分管质量部门,进行定期排名,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5)质量目标考核。定期对质量分管部门进行目标考核,对于完成质量较高的部门和责任人予以奖励,同时,未达质量要求的部门和责任人予以警告等处罚。

1.4工程周期控制考核机制

工程周期是决定项目经济效益的另外一个关键。理论上来说,工程周期越长,工程质量越好,但投入的人力、财力越多,经济效益越差。因此,对于建筑工程而言,以预先制定的工程周期为基准,按期完工,是最佳选择。因此,在该环节的实施中,主要有:(1)将项目划分为几个主要工程阶段(如设计、材料采购、施工、验收等);(2)拟定各个阶段需要完成的时间和验收标准;(3)明确各环节的目标责任人;(4)随机监督工程完成情况,确保每个阶段如期完成;(5)对目标责任人进行考核和必要的奖惩措施,保障工程效率。

2目标考核机制的管理效果验证

对于目标考核机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效果如何,本文进行了验证。以西南地区的两个小区建筑工程项目为例,这两个小区的面积规模,建筑层高、楼层幢数、工程强度等条件接近,工程周期均为700天。分别定义这两个小区为:甲小区、乙小区。在工程的管理模式上,甲小区采取的是目标考核机制,乙小区采取的是传统管理模式。项目完工后,工程质量由验收方评定,分别对两个工程的情况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通过对比两个小区的工程完成情况来看,从工程质量、完工时间、工程成本这3个关键指标的对比来看,甲小区均优于乙小区。由此可见,实行了目标考核机制后,企业在建筑工程的运转效率得到了提升,在工期缩短的基础上,质量反而更高,证明目标考核管理体制确实适用于企业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

3结论

本文分析了目标考核机制管理模式的特点,提出了从成本控制、质量控制以及工程周期控制这3个方面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从对西南地区某两个小区的工程对比来看,实行目标考核机制的建筑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益,为该管理模式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工程质量考核制度篇6

【关键词】医院管理;质量保证,卫生保健;质量控制

doi:10.3969/j.issn.1009-5519.2015.23.06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5519(2015)23-3682-02

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生存的生命线。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特别是当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与落实仍是医疗质量管理的主线和重点,可以说医疗核心制度是医师进行诊疗活动的最基本的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基石[2],对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疗核心制度执行的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的好与坏,也会间接影响医院的美誉度和品牌效应。加强医疗质量建设,推进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与环节控制的全过程监督,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作者认为以核心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强医疗质量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树立核心制度严格落实理念

1.1加强核心制度的学习培训

医院在制度管理过程中,常存在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例如,部分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和术前讨论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病历书写规范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问题,导致医院经常发生医疗纠纷,整体医疗质量堪忧的情况。为此,在医院层面应加强核心制度的学习培训,将核心制度印制成册下发,做到人手一册。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与医疗密切相关的核心制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定期邀请院外医疗质量管理专家、法律人士来院就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与医疗质量安全等方面内容进行专题讲座,促进医务人员医疗安全素养的提高,增强医务人员牢固树立医疗安全责任意识,把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和诊疗规范落实到医疗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逐步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按规程依法行医的良好习惯。

1.2加强“三基三严”培训考核

“三基三严”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夯实基础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医院可采取医务人员个人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相结合、三基理论考试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全员集中培训考核与重点人员分层分批次考核相结合等方法,让医务人员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巩固医学基础知识,学习新理论、新技术。科室还可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科内业务学习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加强临床技能操作的现场演练。医疗核心制度可同步嵌入到“三基三严”训练中一并考核,在此基础上核心制度考核还可采用“时时提、天天学、周周问、月月讲”的方法,促进医务人员在掌握临床基础的同时熟练掌握核心制度。相关考核结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与医务人员个人积分考核和科室质量考核挂钩,实行奖优惩劣。

1.3加强纠纷案例分析,强化核心制度执行力

医疗纠纷的根源在于管理不善,制度落实不严,人员素质不高。医院在对人、财、物进行合理调配的基础上,应强化制度建设与管理,特别是针对医疗纠纷,应强化案例分析,通过流程回溯、根本原因分析等方法,查找纠纷问题根源,发现核心制度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强整改落实。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对医疗纠纷要持公开透明的态度,不掩、不捂、不盖,每例医疗纠纷涉及的科室都要参与根本原因分析,吸取经验教训,确保医疗过程各环节严格按核心制度规范来执行落实,做到预防在先,防患于未然。

2建立医疗核心制度执行量化考评体系

2.1科学制订核心制度考核标准

[3]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医院全面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考核机制,将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全面监控、加强沟通、整改到位等措施贯穿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是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4]。在医疗质量管理过程中,医院应根据医疗服务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及院内规章制度,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梳理、提炼,将每个节点按照实际工作中落实的难易程度及在整个核心制度中所占权重加以量化,并以百分制形式制定出每一项医疗核心制度不同的量化考核评分标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还可根据医疗实际情况的不同,适时地进行调整。通过核心制度考核评分,实现对医疗质量进行全程、实时监管。

2.2将核心制度纳入医院综合考评体系

医疗核心制度是维系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制度,医院应把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与医院综合奖惩和科室质量考核挂钩,制定奖惩细则。实行月度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督查结果与月度医疗质量考核相结合,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有较大缺陷的进行扣罚;同时医疗核心制度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织部分,核心制度督查结果同步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按绩效考核指标予以奖惩。核心制度的督查结果还可与个人的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挂钩,进一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自觉性。依托考评体系中的奖惩杠杆,医院逐步引导临床科室加强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管理,真正做到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到位。

2.3健全核心制度落实监管体系

在医疗质量控制理论和实践中,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的环节控制和过程监督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5]。医院可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医务部门和临床科室质控小组3个层面组建医疗核心制度监管小组,形成三级管理构架,同时把全院各临床科室按网格划分,形成若干个网格,监管团队的成员可根据网格进行责任分工,按层级对接,分片监管,以防止督查有偏差。监管小组应有计划的制定核心制度督查进度表,确定每个网格每月督查1~2项核心制度,网格之间督查内容相互交叉,做到每个网格督查全覆盖、核心制度内容无遗漏。

2.4注重核心制度抽查的重要性

要了解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的效果,在定期督查的基础上抽查更能反映出医务人员核心制度落实的实际情况。医院的医务部门、质量监管部门应经常深入临床一线对重点科室(如iCU)、重点人员(如新进人员)等进行抽查,对科室交接班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进行随机检查。院领导、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应不定期参加临床科室早会,了解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的掌握情况和执行情况。通过抽查发现问题,加以整改,避免因医务人员思想懈怠发生医疗差错或事故。

3持续推进核心制度落实信息化建设

3.1不断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医院信息系统是医院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也是掌握和调控医院运行的网络中枢,医院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医院管理系统、临床管理系统、医技管理系统及其他辅助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能够连续、完整、准确地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医院管理、运行指标、临床应用等信息,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准确的生成相关统计报表进行自动分析,为医院管理、医疗服务提供决策依据,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加强核心制度监管,同样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医院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环境[6]。完善的信息系统既能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又能给监管带来更多便捷,有利于工作的快速跟进和推动。

3.2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质量监控

电子病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医疗核心制度是否落实,在病历中能够得到体现。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可实现病历质量网络实时监控,根据医疗核心制度执行关键环节设定控制规则,如可实时对围术期各项制度、危急及时处理及规范记录、有创操作、高风险诊疗项目操作知情告知及规范记录等进行实时监控,并运用医院信息系统提供质控反馈渠道[7]。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质控,可及时发现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存在问题并加以改进,有效降低了病历质控的人力要求,提高病历质控的普及率、效率和公平性。

4加强临床资格准入和医疗技术准入的监督把关

严格控制医疗技术和人员资格准入,没有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资格的人员,不能独立从事医疗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技术准入,按照医疗机构相应级别开展适宜的项目,避免盲目追求高精尖。加强对新技术、新项目的管理,及时制定相关制度,对科室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需进行严格的效果评价和临床实践,确保实际运用中切实体现出技术或项目价值,服务好患者安全。面对医院日益增长的业务量和繁重的医疗工作,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往往思想上容易产生懈怠,从而忽略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8]。医疗核心制度是保障医疗质量,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防范医疗风险,避免或杜绝医疗差错与事故的重要制度,也是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应长期坚持,持续抓好。只有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到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在每一个诊疗行为上,医疗质量才有根本保障,医院才能够屹立于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服务市场中。对于医院的发展,医疗质量安全与核心制度落实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二者应共同推进,互促发展。医疗质量无止境,核心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切实抓好医疗质量安全与核心制度落实两个要点,处理好二者关系,医院的质量发展之路才会走得更加通畅、长远。

参考文献

[1]曹德林,仇永贵,王丽.我院引入pDCa循环监管医师交接班制度的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1):34-35.

[2]王凤玲,邢沫,,等.建立医疗核心制度督导长效机制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3):41-42.

[3]周宗庆,雷慧菁,洪小燕,等.核心制度量化考评体系对基层医院医疗质量综合指标的干预[J].中国医院统计,2014,21(5):373-374.

[4]谭天林,欧兵玺,廖世川,等.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7):25--27.

[5]叶承莉,任家顺,张沁宏,等.实时质量考评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实践[J].重庆医学,2011,40(9):918-920.

[6]陈敏,武琼,张帧,等.智慧医疗卫生服务的挑战与启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8):597-599.

[7]魏威,何革,邵征洋,等.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质量环节中控制的体会[J].中国医院,2013,17(6):42-44.

工程质量考核制度篇7

abstractwiththeenlargementofenrollmentscaleandtherapid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theteachingqualityoftheteachersgrouphasbeenputforward.atpresent,theoveralltrendof"heavyresearchandlightteaching",thelackofteachingpowermakesitdifficultfortheteacherstobequalifiedforthenewteachingrequirementsunderthenewsituationofhighereducation.itisthekeytoimprovethequalityofteachingtoexploretheteachingpotentialandimprovetheenthusiasmandinitiativeofcollegeteachers.therefore,tocracktheuniversityteacherslackofenthusiasmforteaching,shouldimprovethescientificandeffectiveteachingofteachersmotivationmechanism,makeitbetteradapttoandguideteachers,fundamentallyimprovetheteachers'teachinginitiativeandeventuallyimprovethequalityofundergraduateteaching.

Keywordscollege;dynamicmechanism;performanceappraisal

教学是高校教师重要和基本的职责,其关涉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因而在教师角色的职责体系中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参与教学的数量和质量是教师工作水平的重要体现。然而,由于高校考核、技术职务晋升、聘岗中科研导向的影响,教师都会逐渐缺乏教学上的动力,无法有效发挥积极参与教学的作用,甚至对本科教学质量造成了影响。

为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教育部在2012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把本科教学做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教学质量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效乃至教师素质的重要尺度。目前我国高校由于鼓励教师教学的政策尚不完善,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若要破除制约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的障碍,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必须完善教师教学动力机制。

从当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多数研究者在探究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涉及教师教学动力机制,并将其作为改善教师教学现有状况的重要因素加以分析。如有研究者提出用外部机制刺激教师内部动力,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关注教师外部动力的基础上与专业发展相结合。这不仅可以消除高校教师的孤独感,也能支持其终身学习和发展,从而有效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①有的研究提出要调整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要向实践推进,更加注重教师的教学可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使教学工作得到的认同和学术工作相平衡。②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涉及了教师外部的动力机制与促进教师教学动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动力机制对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高校教师普遍缺乏教学兴趣和动机的情况下,需要构建和完善要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师教学动力机制。本文通过分析n大学与教师教学相关的考核等制度,访谈教师了解教师有关教学的动机和态度,提出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的具体化建议,为进一步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概念与意义

1.1动力机制的概念

“动力机制”是内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一种方式从而推动整个系统的运动和变化,是系统各部分通过互动过程形成的一个良性的运行体系和结构。动力机制是一个可以激发和协调系统各部分力量并产生推动力的机制,促进整个系统的运行体系从被动走向主动。

教师的教学动力机制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定义,从管理学的角度讲,需要有稳定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相互作用,才能保证机制的正常运行。与教师教学相关的外部推动力即制度和政策,而内部驱动力即教师的态度和责任心。两者必须相互作用,外部的制度和政策会对教师的产生内在影响,教师自身也需要外部的制度和政策对其产生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内外部动力共同参与、协调作用构成了教师的教学动力机制。

1.2完善教师教学动力机制的意义

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意义。高等教育质量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大学教师成为影响高校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学校的管理者而言,若要提升教师整体的教学积极性,促进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就要从教师教学动力机制入手,从实质上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目前,针对教师群体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各高校都逐渐开始关注教师教学这个环节。要提升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水平,就必须要对教师教学有一个合理的定位,认可教师的教学工作在整个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地位。

现在高校教师大多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基本上只能根据学校和学院的教学计划从事教学活动,缺乏了教学活动的创新性,也抑制了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的积极性。强化教师教学的动力机制是改善教师教学的重要举措。针对这一机制,要深入分析与教师相关的规章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完善政策,使教师产生更多的动力,真正调动起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2n大学教师教学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

2.1调查概述

高校中与教师发展相关的制度主要有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聘岗制度等,本文主要从教师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展开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首先采用结构式访谈法,进行访谈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有关教师教学内外部动力状况,调查教师对于规章制度,也就是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的满意度,把教师访谈的结果与绩效考核制度研究结果相结合,找出高校教师教学动力缺乏的根本原因,再根据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完善教师教学的动力机制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参考。为此,笔者访谈了n大学不同学院的13名教师,了解教师对于绩效考核制度的满意程度。访谈显示,学校和学院有关考核的规章制度对教师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制约作用,教师自身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投入往往受到这些制度的影响。本文收集了n大学16个专业学院和2个公共教学部的考核细则。通过研究,发现各单位所列考核项目涉及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奖优惩劣、师德师风和学术活动等几个方面,但在具体内容和衡量标准方面存有差异。

2.2制度展示

所有学院都把教育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列进了教师考核体系;95%的学院设立了奖励与惩罚的考核指标,注重奖惩性评价;89%的学院把教师的社会服务与教师兼职纳入了考核体系,60%的学院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占考核的比重设为7:2:1;32%的学院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部分;只有10%的学院把学术活动、召开会议等从社会服务与教师兼职中单独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评价指标。除此之外,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对教师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分类,分为教学为主型和科研为主型以及科研教学平衡型三种类型,其中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考核比重也有所不同。

研读各个学院的绩效考核细则,可以发现所有学院都重视本科生的课程教学和本科生的论文、项目、竞赛等的指导,也都涉及研究生、博士生的课程讲授及其论文的指导;12%的学院把教师开设新课程纳入到教育教学的考评中;41%的学院把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习工作加入到教育教学方面的考核中;31%的理科学院把指导、辅导实验和与教学有关的获奖情况、研究成果也放入了教学绩效考核中;有六个学院把新开课程计入到教学考核的指标中,并提出如果新开设课程可以为教师增加20%~25%的教学工作量。

2.3制度分析

教师考核是对教师一段时间内工作业绩的检验。设立考核制度旨在引导和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督促教师按照要求进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项工作。所有学院都把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纳入到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中,将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置于考核的首位。各学院教师的教学考核主要包括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量以及指导其论文和项目竞赛的工作量,只有少部分学院把教师开设新课程以及指导学生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纳入到教师教学的考核中。由此可以发现,相当的学院忽略了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更新问题,没有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专业发展,引导教师开设更具有时代气息的新的课程。此外,只有29%的学院把教师的教学质量考评加入到教学考核中,这就可以看出大部分学院除了对教学的工作量有所要求之外,对本科教学的质量、教学成果等都缺乏相应的考核指标,相对来说各学院更看重教学的结果性考核,而缺乏过程性的考核。虽然有的学院把学生的评教环节纳入到绩效考核指标中,但是比重较小,而且学生评教结果对于教师的影响有限,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完成了学院规定的基本工作量之后,很难再有动力将其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更难去关注其教学本身的质量。另外,只有6个学院将师德师风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但教师在访谈中普遍反映师德是很重要的一个考评因素,教师教学的责任心和工作态度是教师教学的动力之一。如果在考核体系中缺乏师德师风的约束和引导,将难以激发起教师更优异的教学行为。

访谈中教师反映教学与科研的奖励机制失衡问题。对此虽然各学院都有奖优惩劣的机制,但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两者的奖励设置和力度来看,科研奖励明显重于教学奖励。从国家层面上看,科研奖项有很多,而教学奖项相对较少;从奖励力度上看,教学也远小于科研的奖励。从两者的工作量的计算来看,科研的工作量与科研课题的级别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教学工作量是按照课时量来计算。同样的课时,教学效果好与不好在工作量上区别不大。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之余,都把精力放在了科研项目上。在奖惩制度方面还不够完善,只有对特别优秀的教师有奖励、对出现严重教学事故的教师有惩罚,缺少了对中间层次教师的奖励。此外,只有三个学院对教师进行了分类,按照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比重考核;对于未进行教师分类的学院,有些教师的科研负荷重、工作量大,难以很好地兼顾科研和教学,更没有动力去关注教学质量。还有整个教师考核制度缺乏考核的核心内容,想调动起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就要从实质出发,实现科学合理的考核,真正从源头完善教师教学的动力机制。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目前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在师德考评指标、教学质量衡量指标、教师分类考核、教师教学和科研奖励平衡、教师奖优惩劣等方面尚存在一定问题。发现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善,可以使外部动力更好地引导教师自身,形成完善的教师教学动力机制。

3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

通过制度文本分析和访谈,可以发现,高校现有的教师考核制度尽管经过多年实践得到了系统建设,但还存在着未完善之处。为提升教师整体的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应进一步对教师考核制度予以健全。

3.1增加师德的考评指标

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师德师风状况直接反映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衡量教师责任心、教学态度以及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在国外,许多大学都把师德指标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而在我国还应加强对其足够的重视。师德的内容较为丰富,其涉及师品、师智、师能、师技等诸方面。在高校教师的考核体系中,应当选择师德中的关键内容作为考核的要素,并提升其考核的权重,以切实引导教师端正教学态度,树立起高度责任心,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自觉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3.2提高教学质量的考核比重

目前高校在具体实施教学工作的考评时,都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进行考核,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考核比重所占很小,使得考核的触角没有真正深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对教学质量进行考评,可以督促教师注重教学工作,深入思考教学内容、教课方式等方面,有效提高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师教学考核中应该提高教学质量的考核比重,经由学生评教的问卷调查和征求相关教师意见,明确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并使之体现在学生评教和教师考核中去,从而形成对教师教学质量监督的合力,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教师教学方面的考核中加入过程性评价的环节,对教师在教学工作之前的备课情况、教学工作展开之后的调整情况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负责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标准的细化,从源头上确保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体系的完整。

3.3实现教师的分类考核

把教师进行分类,有利于减少和减轻教师工作量和压力,也为教师明确了工作的重点。国外的高校,例如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的高校在很早就已经开始实行教师的分类。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师分类考核的标准。而在我国高校教师分类及其考核方面做得还比较欠缺。因此,高校应当在学校的主导下实施各学院教师的分类工作,可以将教师分为教学型、科研型以及教学科研兼顾型三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教师采取分类考核的方式,制定三种类型的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比例不同的考核标准,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的工作重点,使教师可以有效协调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在注重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3.4明确奖优惩劣的规定

目前,各高校虽然都制定了奖励和惩罚教师的相关规定,但没有得到教师整体的足够认可,其相关规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深化教育改革,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是建立在肯定教学工作、明确奖励制度的基础上,因此必须完善奖优惩劣的规定。一方面,要平衡科研和教学的奖励力度,充分肯定教师在教学研究上的成果,不能只停留在精神奖励的层面,要给予教师相应的物质奖励,按照科研成果一样对教学成果进行奖励,消除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意识,使教师们乐于开展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扩大奖励和惩罚的范围,不能只对特别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也不能只对出现严重教学事故的教师进行惩罚,应该扩大奖惩的范围,对中间层次的教师有所关注并实施精神和物质激励,使教师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努力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

注释

工程质量考核制度篇8

【摘要】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针对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构建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关键词】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核

1构建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意义

高校教学科研人员考核制度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高效的绩效考核不仅能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教学科研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过程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能极大地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获得公平的而不是平均的劳动报酬。长期以来,许多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考核大多由各学院(部门)来进行,高校只是掌握了教学科研人员考核的结果,对于在考核过程中具体的量化指标掌握得不够全面,这样把考核的结果应用于教学科研人员的薪酬调整、岗位调整和职称晋升等相关人事决策中就缺乏了坚实的信息基础,对职工的积极性的提高也有重大的阻碍。

建立合理而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工作成绩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那些工作积极、成果斐然的人员给予与自身贡献相匹配的奖励这样可以促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通过绩效考核的结果,也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存在的不足,从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不仅可以使校内产生良性竞争的气氛,诱导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端正学风,同时,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也能够吸引大批的优秀人才,从而为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提供根本保证,也是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迅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2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2.1考核制度不够完善: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大多数学校在考核过程中存在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的现象,造成只重量不重质、对于教师的日常工作的质量关注不够。且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健全教师考评制度,对于教师考评的概念和理论仍处于萌芽阶段。研究发现,大部分员工对学校所作出的考评持不满意态度,认为考评是无效的,难以对绩效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也就难以成为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的依据,或者因此实施的管理措施也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起到不良的作用。

2.2考核指标不够健全:考核指标体系无法兼顾全面性与可操作性,考核指标过于复杂,在相对较紧的考核时间和较多参评者的情况下,可能会加大工作量统计难度;考核指标过于简单,又可能造成评审工作的片面性。基础学科与专业课之间、文理科之间,由于学科特点不同、科研条件不同,导致科研成果、教学成果的难易程度不同,因而用同一指标体系去进行衡量,可能会“厚此薄彼”。

2.3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考评者对考核标准认识上的有时不统一,会造成考核数据的误差,被考评者由于某些不正确思想,提供不真实材料,被考评者所在单位缺乏平时考核材料,对被考评者提供的评审材料又不认真核实,致使某些基础数据含有一定的水分。在考核过程中,许多高校多采取表格打分、手工统计汇总的情况,统计工作耗时费力,效率较低。

2.4考核结果缺乏反馈:绩效考核并不是最终结局,还需要针对考核结果与教师进行沟通,对结果进行反馈和应用。沟通反馈渠道并不畅通,考核之后,教师只知道一个简单的最终结果,不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缺乏对教师的反馈;没有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没有与教师薪酬、奖励、职业发展机会挂钩,没有真正利用绩效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来帮助教师在绩效、行为、能力、责任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提高。有问题的教师得不到及时改进,业绩好的教师得不到及时的鼓励,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3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构建

3.1以360度绩效考核法为导向:

360度考核法也叫立体考核法、全方位考核法,它是指被考核者的考核人,不仅包括上级,还包括同行、下级、自身。这样,不仅可以获得被考核者多层次的信息,还能获得多角度的反馈,还可以从反馈中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360度考核法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如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就需要上级(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务处相关人员)、同行、学生对其进行考评,获得不同人员的全方位反映。

3.2完善考评指标体系:

一个科学、高效的考评体系应该全面、具体,并且要有实际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因此,本文认为构建教学科研人员的考评体系应该对不同岗位区别考评,在考评之前做科学合理的调查分析和对比分析以及可行性分析研究。以教学科研人员的过程行为为主要考评对象,从被考评者的工作过程和绩效影响因素入手,设置能力素质、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等三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相应地设置二级和三级指标,如能力素质设置道德素养、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等三个二级指标,过程考核可以从师德,表达能力,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来设置二级指标,结果考核可以从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科研成果奖等三个方面来设置二级指标,最后对二级指标进行详细的分类。

3.3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工程质量考核制度篇9

您好,我是行政管理职位应聘人——,在此之前一直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已有近十年的工作史。秉着热爱学习,努力奋进的工作作风,累积了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熟悉各类办公软件操作及人事管理制度的组建与完善,有较高的遇事处理能力。

随着物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广大居民居住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居民对物业管理公司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物业管理的目标是为居住区域内的业主和使用人提供各种常规服务和保持安全、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相信在此之前通过历任领导和全体公司员工的努力,各项工作已基本成形。因我对公司目前的管理环境、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及行政手法未曾有所了解,今天能有机会争取加入到公司的管理团队,我深表感谢!如我能成功入职,将展开一系列具体工作,重点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旨公司现有管理制度,积极学习《物业管理条例》,借鉴出色物业管理公司的成功案例。优质的管理服务是品牌的基础,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推行以“让业主满意、让业主感动,提供超越业主期待的服务,一流的专业化物业管理企业”的质量方针和树立“业主并不总是对的,但他们永远是第一位的”企业服务宗旨,并营造“安全、温暖、快速、清洁、方便”的生活和办公环境为目标,确保公司的质量体系能够得以长期、稳定的运行,从而保证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争取从工作实际出发,细化和规范隶属各块管理,重点推进质量目标管理;可细分为《行政管理部质量目标》、《客户服务部质量目标》、《管理处质量目标》、《物业部质量目标》、《工程维护部质量目标》、《保安部质量目标》、《环卫部质量目标》等等。

例如:制定《管理处质量目标》

1,业主对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综合满意率:80%。

2,月物业管理费收缴率:95%。

3,有效投诉处理及时率:100%。

4,影响电梯正常运行的故障率每月不超过2%。

5,非预期性的停水、停电全年各不超过3次。

6,重大安全、消防责任事故为零。

利用有效的目标管理,可有效督导各部门主管及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范畴,并列入到公司的年\季度工作报告,作为员工评级考核依据,以此评定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领导能力。

二、编订切实的人事管理方案及管理表格;为加强对公司员工的绩效考核工作指导、监督与管理,保证公司绩效考核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优化人员结构,保持公司人力资源的活力和竞争力,制定完善的公司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统一编订季度\年终《岗位责任书》、《工作业绩计划考核表》、《员工发展规划表》、《员工绩效反馈面谈记录表》、《员工绩效考核申诉表》、《绩效评价参与各方的责任表》、《普通员工年终绩效评价表》、《普通员工绩效评价表》、《一般管理人员绩效评价表》、《中级管理人员绩效评价表》、《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评价表》、《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评价表》、《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评价表》、《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评价表》、《中高层管理人员述职报告》等,由直属上级跟进员工计划执行过程,就绩效问题与员工保持持续的沟通,并定期(建议至少每月一次)与员工一起就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正式的回顾和沟通,帮助员工分析、解决计划执行中已经存在或潜在的问题。

例如《普通员工绩效评价表》

1、首先制定相应职位的工作计划

2、计划跟进与调整,过程辅导与激励

3、绩效评定(含自评与上级评定),绩效反馈(含绩效面谈与隔级面谈),个人能力与发开展计划

4、薪酬激励,学习与发展。

各项目可按得分高低划分,即第1-3名定为a“优秀”;第4-6名定为B“良好”;第7-11名定为C“合格”;第12-13名定为D“需改进”(如有必要时定为e“不可接受”)。所有员工的评定以两级上级评价为主(时间:下个考核周期首月第一周结束日前)直接上级应按照员工的《岗位说明书》、《绩效计划/考核表》的要求,参考员工自评和参与评价者(员工参与项目的负责人、合作伙伴、客户等)的意见,对员工本考核期的工作业绩和核心胜任能力进行评价。

人力资源部为每位员工建立绩效考核档案,考核结果将作为奖金发放、评选先进、工薪调整、职务升降、岗位调整、员工福利、制定培训、考核辞退等的重要依据,确保执行有效的跟宗,与达到提升在职员工的管理意识与岗位职责素质。

三、熟悉工作环境,跟进工作,提高在职及新入职员工的业务水平与专业技巧;由于物业管理的业务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在同一个环节里,业务过程暴露在业主面前,服务人员的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个举止都会导致业主的投诉与认可,因此,人最重要。虽然在聘用员工时会对其进行一系列考评与了解,但能力与技巧并不是天生具来的,所以对员工的培训、考核工作不容勿视,具体方案可体现在;

1、入职前培训;内容包括公司的企业文化、宗旨及工作方针、公司组织架构及各主要负责人、各相关部门工作关系、公司人事制度、员工手册(行为规范)、公司行政管理手册、公司基本之财务政策(工资发放规定),具体工作细项由在职员工带领,行政跟进督导。

2、定期职内培训;员工内部培训涵盖面广,内容繁多,大体函盖了公司企业文化、人事管理规章制度、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工程管理、清洁管理、护卫管理、客户服务、消防管理、意外事件处理、特殊工种将另行增加专业培训课程。定期要求各部门预先填写培训计划表、并每次培训前一周提交培训申请表,跟进配合安排培训进度、培训人员、培训材料、培训考核等。

工程质量考核制度篇10

关键词:柜员;考核体系;绩效考核

1考核体系

柜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决定柜员的考核体系。柜员并非营销人员,其更大程度上应当是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因而不能用利润指标对其进行考核,而相应代之以业务量、业务质量等考核指标。

业务量是指柜员在考核期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业务质量是指柜员本职工作的准确率考核;营销业绩是指柜员所承担的相关营销任务的完成情况,如日均储蓄存款余额、银行卡发卡数量、银证通、保险、基金的营销情况等等;业务知识是指柜员对承担本职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业务知识的掌握程度;业务技能是指柜员对承担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工作能力是指员工完成本职工作和推动部门工作的能力;服务质量主要指行内外客户对员工服务的满意程度;工作态度是指员工对分行和本职工作的热爱程度。

2业务量考核

业务量考核的难点在于怎样准确、真实、客观地反映被考核柜员的业务量,并产生正面的激励效果。早期的业务量考核采用计时考核,通过统计柜员的工作天数,来粗略估计柜员完成的业务量。计时考核方式存在着种种缺点:一是考核结果误差较大,同样的工作时间并不能表明完成工作量是一样的;二是不能反映柜员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有高有低,实际完成工作量必然有差距,计时考核方式不能产生奖优惩劣的作用,反而可能产生消极怠工的影响;三是不能区别复杂业务和简单业务,无法对柜员业务水平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采用“计件”考核方式,能够部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统计柜员完成的业务笔数,可以准确真实地反映柜员完成的工作量;同时鼓励柜员提高工作效率,在同样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业务量。

但是业务量考核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

(1)如何准确统计临柜人员的业务量。最科学的办法是依托银行的统计信息系统,研究开发柜员业务量统计分析系统,实现业务量信息的统计、查询、分析,提高统计准确度、可信度,减少业务量考核的工作量,提高考核工作的工作效率。

(2)不同业务的业务量考核问题。复杂业务与简单业务所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同,不能简单加总,必须对复杂业务进行折算,以反映柜员所耗费时间精力的差别以及所承担风险的不同。同时由于某些新兴业务要求柜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对此类业务也必须有较高的折算系数,以鼓励柜员主动学习新业务、新技能。

柜员业务量考核指标设置为:办理存款、办理取款、办理中间业务、办理其它业务四大类,根据实际业务完成量折算分值,明细见下表:

3业务质量考核

加强业务质量考核,增强柜员操作合规性,是防范操作风险、强化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近年银行发生的一些大案要案,虽然存在人为诈骗因素,但是有关柜员存在侥幸心理、没有严格按照银行规章制度操作,是诈骗分子成功的重要原因。如没有按照凭证要素严格审查凭证,未坚持验印制度,凭证未进行复核,未定期查库,开销户手续不全等等,上述行为很容易产生不良后果,对银行产生实质性危害。因此,银行必须加强柜员的业务质量考核。

业务质量考核,即业务差错考核,对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违反业务操作规范、产生业务差错、给银行造成损失的行为进行考核,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在业务差错考核中,由于业务差错种类繁多,如何对业务差错合理分类并确定考核标准成为考核的难点。银行应在科学界定柜员各类业务差错的基础上,按照危害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并确定恰当的扣分标准。

4营销业绩

营销业绩是否应当纳入柜员考核体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质是银行应当对柜员如何定位。支持营销业绩纳入柜员考核体系的论据主要是:银行柜员与客户能够直接接触,了解客户需求,可以向客户营销产品;同时,银行柜员可能也具备某些社会关系,可以为银行联系到一定的客户和业务。不支持的论据主要是:银行柜员的首要工作职责是做好前台业务处理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如果过多的将营销业绩纳入考核范围,将分散银行柜员对于主要工作职责的重视程度。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内银行大多赋予柜员一定的营销任务,并把营销业绩指标作为考核标准之一。营销业绩指标主要包括储蓄存款、中间业务收入等。

5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考核

银行应当定期组织对柜员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考试,并根据柜员考试成绩确定其考核成绩。业务知识考核应当包括金融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具体包括会计基本制度、业务操作规程、内控管理规定、各项结算办法、规范服务要求等内容。

技能考核主要包括中文输入、传票输入、手工点钞、假币识别、票据审核等等,具体按照银行柜员业务技能评定标准进行考核。下表为前台柜员业务技能评定表,规定了考核项目、总分占比、考核标准。柜员的各项单项考核结果参照下述标准,按比例计算单项考核成绩,然后按照权重计算综合技能考核成绩。

6其他定性考核指标

工作能力、服务质量、工作态度等考核指标,具有不可量化特征,难以进行准确考核,因此必须进行相关设计以确保其考核的准确性、有效性:一是准确定义各项考核指标,并对考核指标内容做详细清晰阐述,便于考核者参照打分;二是进行360度考核,柜员自我评价、同事互相评价、直接管理人员评价、客户评价相结合,并赋以不同的权重,计算综合得分作为考评成绩,从而实现对柜员的全方位评价。

工作能力主要包括:(1)处理问题的能力。包括处理柜面突发事件的能力、处理与日常工作相关问题的能力;(2)解决客户特殊需求能力。能否在锁定风险的情况下,在权限范围内解决客户的特殊需求;(3)对业务处理的合理建议。对日常业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并向有关管理人员或管理部门汇报,能否对业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4)对柜面服务合理建议。能否在改进柜面服务方面经常提出新思路和合理建议,并能积极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