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增收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39:40

经营增收措施篇1

【关键词】企业;营改增;影响;管理措施

“营改增”是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同时也是我国现阶段在税改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继所得税以及增值税的重要改革后,“营改增”作为最重大的一项改革措施,一般多在现代服务业与交通业中实施,而改革主要是使服务业发展得以推动,市场需求得以扩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使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一、“营改增”的重要意义

营改增是国家现在非常重要的一项税收改革措施,自从实施以来,使企业的税负有效降低,并使中国市场的产业及发展有效融合。一般来说,营改增的重要意义表现在:第一,使产业架构及融合能有效调整。[1]而营改增能将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加大,使我国第三产业得到不断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新兴服务业的持续发展。第二,使企业税收负担不断减轻,重复征税情况有效消除,现存的税制结构也能很好地完善。第三,营改增能使中国产品面向世界发展,还能同时享受出口退税等政策,在国际市场上能提高我国产品的知名度及竞争力。营改增能使我国的税制同国际税制不断接轨,并能促进国际化战略顺利实施,在世界市场中能不断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营改增”的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受到了“营改增”的重要影响,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处理方式、数据结构以及税负增加,下面分别作一阐述。

1、数据结构

在实施税改前,各个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所反映的情况是“含税收入额”,而在税改之后,一些主营业务收入所反映的是不含增值税的收入,如果所显示的税负变化不太大,那么因主营业务的收入额在不断减少,就会造成企业的利润率会持续上升。[2]不仅如此,因为增值税作为价外税,不同于一般的营业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财务中数据的结构。

2、处理方式

税改进行前,很多服务业在处理营业税账务时方式较为简单,其中应缴的营业税需要应用税率及收入的金额相乘。而企业进行“营改增”的过程中,对财务的处理也更加复杂。

3、税负增加

我国很多企业在实施了“营改增”后,一些企业在税负上不断降低,不过还是有一些企业税负增加的情况存在。[3]因为一些企业的供应商与试点企业无关,因此无法在税款中进行抵扣。有些企业对增值税专用发票提出了要求,使销项税额的目标能很好的实现,但同时又造成税负不断地增加。

三、企业在“营改增”过程中需要采取的管理措施

在营改增税收改革方案的实施中,企业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比如,完善财务核算制度、税收筹划工作、财务分析方法以及定价机制。只有将这些管理措施有效地应用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才能最大程度上使企业税负情况得到科学有效的处理,使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能不断提高,以此使企业能获得可观收益,并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1、完善并做好税收筹划工作

在税务体制不断改革后,企业在面对营改增新方案的实施时,需依照自身情况与纳税的整体性质来探讨相应的措施,有一些企业在营改增的政策中收获了一定的利益,还需要将准备工作做好,以此能积极应对新的压力与挑战,而针对企业财务的管理工作,营改增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4]所以,我国企业必须要积极的应对营改增政策,对纳税的筹划工作予以重视,并且还要在实践中将其不断的完善,使纳税主体的转移能科学合理,特别是在与供应商合作时,必须确保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完善,增值税发票完整,而且在营改增优惠政策的正确利用后,能将企业的客源大力拓展。

2、完善财务核算制度

营改增的优惠政策在实施中,很多企业都了解到现阶段这个政策已经覆盖至企业的财务、服务以及营销管理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企业会计的核算工作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从而造成问题的出现。[5]所以,我国企业应该要对自己的财务核算制度进行及时的调整,并将其具体内容进行完善与不断地更新,尤其是针对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策略不断地完善及调整,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实际水平进行结合,做到开源节流,将企业的结构及资产进行适当的调整,企业经营的模式也需有效的转变,从而使企业的运营意识能不断加强,使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3、优化财务分析

企业要对营改增政策很好的适应,就必须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正确的激励及引导,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改进财务流程,并完善财务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企业在此过程中将企业增值税的账务建立起来,并与企业会计核算结构相结合。[6]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财务策略,使企业在实施营改增后其财务分析会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将准备工作做好,并针对企业在营改增后出现的新问题及新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计划,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不断得到完善。

4、健全定价机制

现阶段,营改增政策在实施中,企业定价的机制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而以往的定价机制目前无法使企业正常的运行得到满足。所以,为了应对营改增后的税收政策,我国企业要将定价机制不断优化及健全,在营改增政策的正确实施中使企业能获取更大的利润,同时也让企业的运行能正常且高效。[7]不仅如此,企业在定价机制的优化中,切记不能盲目开展优化活动,应对营改增的解析予以重视,对营改增真实的内涵进行认识,并能对营改增中所规定的条件予以遵守,并对市场环境的分析工作进行不断的强化,以此为企业量身制定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策略。并依照企业的行业动态及将来的发展趋势不断的优化定价机制,使企业的市场适应力及竞争力得以有效提高。

四、结语

本文对“营改增”在企业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尽管税改会带给企业一定的影响,但是现阶段“营改增”能使企业税负得到有效降低,推进服务行业不断发展,使市场的需求得到一定的刺激,经济结构也得以优化,国民收入也能得到合理的分配,更能有效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综合国力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益彤.“营改增”对物流企业SG港务集团的经济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4.02(07)144-145.

[2]黎静文.我国房地产业营改增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03(12)166-167.

[3]张丹.交通运输业“营改增”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4.05(09)111-112.

[4]吕聪聪.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08(02)222-223.

[5]刘小龙.营改增后企业税务筹划管理的探索与建议――以上海地区营改增试点企业具体实施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8(03)23-25.

[6]蒋明琳,舒辉,林晓伟.“营改增”对交运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15.03(12)68-77.

[7]王玉兰,许可,李雅坤.“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力――以沪市上市公司为例[J].税务研究,2014.07(07)94-97.

经营增收措施篇2

一、××××年管区重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和×;实现财政收入××××万元,增长××;引入外资实现零的突破达到×××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增长×。以上指标均大幅超出年初计划,其他各项指标也创近年最好水平。

二、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及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几年来,管区坚持把加快非国有经济发展,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力实施打开管区经济大门吸收区外法人加盟管区经济建设,打开国有经济大门吸收民营经济加盟国有经济的“两个打开”举措,发挥区位优势,通过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切实解决非国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进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依托小城镇市场建设,为各类商贸流通企业创造宽松、完善的政策和设施环境,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重点在协调土地、工商、银行等部门,为民营业户办理抵押贷款、购置经营场所,加强个体工商业主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

在具体工作中,重点从规范、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强化管理,加强协调与监管。成立了“个体私营经济领导小组”,配备了人员,规定了职责。建立和完善统计报表制度、例会制度、信息反馈制,并定期召开全区个体私营企业调度会,加大协调与监督力度。二是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强化对民营企业的指导。从××××年×月开始,“发展办”对全区私营企业进行摸底调查,摸清了底数,为指导企业发展、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奠定了基础。三是积极谋划发展民营企业的重大举措,在审批机制、企业保护、投资环境、资金支持等××个方面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四是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调整结构、提升档次、加大投入、壮大规模,使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日趋活跃。

××××年管区民营经济,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实现了超常发展。全区民营经济业户达到××××家,其中民营企业达到××家,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达到××家。全区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其中仅××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投入就占全区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的×××。全区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亿元,占全区的××,其中××五家企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区比重达到×××。全区民营经济上缴税金××××万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其中公司上缴税金×××××万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民营经济的全面提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增添了强大活力。

经营增收措施篇3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企业风险

现阶段,国家经济正处在加快转型阶段。在转型过程中,税收制度和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对税制进行优化改革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推动国家经济的转型。而“营改增”的实行使得国家税制获得进一步完善,税收渐趋合理化,可以切实防止重复征税现象,有效降低税收成本,使得企业税负得到明显的减轻。本文接下来则围绕“营改增”给建筑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阐述,深入分析建筑单位在“营改增”实施过程中的不当之处,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应对,推动“营改增”的全面实施。

一、营改增的含义及其影响

众所周知,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两大主体税种。“营改增”就是原来按照营业税征收的部分行业,现在改为按增值税征收。通俗来讲,就是把产品和服务一并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不再对“服务”征收营业税,并且降低增值税税率。

自2016年5月1日起,中国将全面实施“营改增”,营业税将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制度将更加规范。这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税体制的又一次深刻变革。“营改增”的最大特点是减少重复征税,可以促使社会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企业降低税负。“营改增”可以说是一种减税的政策。具体来说,有以下影响:

(一)降低企业税负压力

“营改增”消除了重复缴税的情况,对现有税收制度进行了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税负压力,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使其经营活动更加有序地开展。例如,2014年,某上市建筑公司单位获得收入1000亿元,当期能够进行进项税抵扣的额度为300亿元,额外成本费用为150亿元。在试行“营改增”之前,该公司需要缴纳所得税以及营业税,由此可以得出企业应当上缴的税额为:1000×3%=30亿元,需要上缴所得税为:(1000-150-300-30)×25%=130亿元,二者共计160亿元;而实行“营改增”之后,企业则需要交纳所得税以及增值税,在此,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000÷(1+11%)]×11%=99.10亿元,进项税额为[300÷(1+17%)]×17%=43.59亿元;而增值税额=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进项税额,也就是说需要上缴的增值税为:99.10-43.59=55.51亿元;建筑单位需要上缴的所得税额为:(1000÷1.11-300÷1.17-150)×25%=12.36亿元,二者共计为55.95亿元。很显然,实行税制改革之后,缴税较之前少了104.05亿元,显著降低了建筑单位的税负。

(二)显著拓展企业的发展规模

当前,国内实行的增值税具有一定的特性,在对企业税款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购买的固定资产增值税实行抵扣,但是并不计入成本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减少了投资成本,加快了资金流转,便于新技术、设备的改造或购买。同时征收营业税和增值税,对于健全税制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使得营业税以及增值税一起征收,加大了税收征收的工作量,对其管理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进行“营改增”税收制度改革满足了发展要求。“营改增”的实行一方面可以去除重复征税的环节,降低了税负。企业税负制约减少,企业的发展潜能就可以得以充分的发挥,促进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行业整体的发展情况得以改善和提高,与此同时,加快了企业运营方式的改变,拉动内需、推动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营改增”给建筑企业带来的风险

(一)进项税额无法实行抵扣,加重了企业的税负

实行“营改增”之前,企业是否可以获得税款减税的益处,基本是由规定时间内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否可以实施抵扣决定的。实行“营改增”之后,建筑企业增值税以及营业税率为11%和3%,为了更好地降低税负,建筑单位可以实行的抵扣的进项税额在总体销售额中所占比重必须高达8%,然而,根据现在所获得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可知,多数建筑单位的进项税额度并不充足,还达不到6%。这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对材料、设施、人工等相关成本产生的影响最为严重。

(二)在进行转换时,财务指标值不明确

在实行“营改增”之前,建筑单位有关项目报价、偿还债务、资金流通、营业收入等均存在一定的财务指标值不清楚的现象,以及进行转换时,具体的数值模糊等情况。以上问题的发生,必将会对单位的财务工作正常运转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使得企业的运转效率大大下滑,运行受到严重阻碍。

(三)专用发票缺乏规范化的管理

建筑单位存在较为广泛的经营项目,涉及多项生产销售环节,其具体的程序较为繁杂,在上述运营环节中涵盖非常多的发票,部分增值税专用发票具有时效性,难以进行收集。如果无法在特定的时间内(180天)进行审核,就会影响进项税的抵扣问题。

三、建筑企业实施“营改增”的防范措施

(一)开展系统化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财务素养

增值税进项税是否能够进行顺利的抵扣是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这对企业是否能够减轻税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较之营业税,增值税在专业发票方面,有着非常严密的要求和规定,由此对单位财务工作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假如财务工作者在组织税务工作时,缺乏对增值税抵扣问题的重视,或者因为缺乏相关业务知识造成疏漏,使得增值税抵扣严重不足抑或多抵扣的情况,均会引起相应的税务风险,由此使得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因此,建筑单位应当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活动,要求员工积极参与,努力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在培训过程中,应对于增值税抵扣等政策制度进行重点培训,使员工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相关专业发票涉及的各个环节,比如开具发票、认证发票等工作,深刻把握核算制度,要求员工熟练掌握核算业务。与此同时,对于负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有关增值税项目的工作者实施系统化的培训,这些工作者涉及材料购置人员、预算编制者、项目管理人员等,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各个环节的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由此可以很好地保障“营改增”的有序执行和落实。

(二)构建增值税的有关机制

实行“营改增”之后,应当继续纠正和修改企业原有的部分不良的财务习惯,应当结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并按照自身实际状况,建立一套严密的财务从业规范细则。由于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应当及时对单位的合同管理、材料和实施购买制度实施合理的改造。在合同中,应当对发票类型进行明确的规定。增加增值税等专门职务,保障其单独管理税务事务,负责有关工作,全权负责增值税抵扣的相关问题,由此可以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三)增强建筑企业税收筹划

在具体的运行工作中,企业会面对分包商等较多的纳税人,而这部分纳税人无法开发票,有的只代开税率不足11%的发票,需要在订立合同之前,详细明确相关增值税事宜,同时在合同中进行一定的文字明示,由此将税负进行合理化的转移。与此同时,建筑单位可以选择不同的纳税身份。结合相关预测,建筑单位在实施“营改增”之前,旧的相关项目可以根据3%的税率进行税费的核算,但是无法进行进项税抵扣。所以,也可以按照8%的进项抵扣税率进行计算,以上两种方式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因此,在实行“营改增”之后,建筑单位在保证达标的前提下,可以灵活地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有效地减少税负。

(四)对供应商进行选择

实行“营改增”之前,建筑单位基本结合价格进行供应商的选择,然而当前供应商是否可以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也是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首先确定供应商是否属于一般纳税人,假如是,则需要了解其开出专用发票的资质。反之不属于一般纳税人,但是提供的材料价格优惠,可以抵消无法进行进项税抵扣造成的损失,则可以选择后者订立合同。在进行招标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要求施工单位自己购置相关设备、材料,或者由甲方确定具体的供应商,建筑单位为获取增值税发票,独立同供应商订立合同。根据相关研究,明确供应商的具体情况,与供应商展开协商,进而编制供应商名册,建立购置选择制度。

(五)统一增值税专用发票

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建筑单位往往会遭遇税务风险、税负增加的情况,这是由于缺乏对增值税发票的有序管理。实行税制改革之后,采用的是环环抵扣的办法进行税额的计算,多数分包商以及供应商出具的发票要求经过验证,发票相关工作量非常大、难度高,涉及出具、采集、保管、审查、验证等环节。所以各个企业应当强化增值税发票管理、构建签收台账管理对外开具的发票,外部获得发票需要各个部门相关工作者进行严密的审核,同时第一时间将其传递给财务,实行税前抵扣。切实保障在使用发票的过程中,具体的操作行为规范、严谨、标准。

四、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营改增”全面实施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营改增”的实施必将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给企业的发展争取到更大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必须针对企业“营改增”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理。应用何种措施可以使得企业在“营改增”税制改革中获得最佳的效益,这是当前各个建筑单位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营改增”推行的过程中,企业必须用正确的态度应对“营改增”,对其展开严密的分析,切实掌握现阶段税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结合具体原因采取积极措施,由此最大限度地降低“营改增”带来的风险,成功减少税负压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申屠丹丹.论“营改增”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4(21):274.

[2]蔡玉标.论“营改增”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252.

[3]张鹏.试论“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应对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2):94-95.

[4]葛刚.探究“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5(08):15-17.

[5]张望军.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税务筹划及风险应对[J].经营管理者,2015(18):28-29.

经营增收措施篇4

一、煤炭市场的基本情况

1.区域分布

我市煤炭市场主要集中在藤州。其运输渠道主要通过铁路运输,而且其销售对象相对稳定,如电大型火力发电企业。二是依托206、104国道、形成的煤炭运销企业,其运输渠道主要通过汽车运输辐射本地和临近省份。三是自发依托网络交织的县乡道路的交通优势形成的个体煤场,其销售对象主要是零散的煤炭用户,部分业户也搭桥于规模煤炭营销企业的销售用户进行销售。此外还形成了以煤炭初加工为主的多家洗煤企业。

2.管理水平

同等规模同等类型的煤炭营业户之间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业户间的差别更是千差万别。规模较大的纳税人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核算比较规范,不仅有规模经营场地,而且有专门的营销人员和比较固定的销售渠道。规模较小的个体煤场的经营管理较差,没有稳定的购销关系,经营者变化频繁,而且其财务核算水平较差,同时其接受各方面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大部分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个人)所得税为核定所得率征收或者定期定额征收纳税人。

二、煤炭市场的税收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税收增量与其交易增量不相配

枣庄煤炭市场的发展,不仅使枣庄成为重要的煤炭集散地,而且带动了运输、汽配等相关产业和市场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但其税收增量与其经营户数、销售规模的交易额以及收益额的增量不相配。按其交易量和其收益水平,税收管理漏洞比较多,所得税的税负率较低,企业欠税严重。说明税收收入并没有随着其规模扩张而稳定增长。如:所查各企业2007年上半年实现收入6.4亿元,截止6月底应缴各项税金3.57亿元,但企业仅上缴2.2亿元。主要原因是:(1)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复杂,税务机关不易控制。煤炭生产属地下作业,生产时间、投入生产的工人数量、每班产量难以监控;煤炭生产企业,因地质条件、矿井深度不一,材料耗用量与其产量之间存在诸多不可比因数,多数煤矿全靠人工推算,误差较大,产量不准,税务机关不能准确掌握生产产量。(2)财务核算不健全,征税证据获取难。如煤炭工人工资表、每班或每日的出煤统计册等资料,藏匿现象比较突出,不愿提供给税务机关,生产情况难以掌握,征税证据确认难。

2.税收管理手段与其经营机制不相配

税收收入不能稳定增长,与其经营规模和效益的不同步,表现在纳税人经营规模的扩张,税收管理措施没有及时到位,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措施和办法,特别是地税部门对煤炭市场经营者中的大部分个体业户的经营状况的监督,存在难以把握经营收入和收益,进而导致管理侧重于突击清理,甚至部分业户的基础情况都掌握不准。

三、税收管理漏洞的透析

税收管理中的漏洞,导致煤炭市场整治的效果不能够坚持标本兼治,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1.规模经营纳税人的经营效益的监控缺位

在纳税人的实际经营中,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采取煤质搭配销售,如热量6000千卡的煤炭加入燃烧值较低的中煤,可以达到购货方热量5000千卡的质量要求,但中煤的供应渠道复杂,而且多无正规票据,对其购销数量的准确度难于核算,导致纳税人经营成果的财务反映差异会计信息失真,而我们在税收管理和税收检查中又往往只注重帐务核算,对其帐外的运行情况又由于情报线索的不全,而使应收税款而流失。

2.税收监控措施难以准确定位

个体煤场的纳税人大多现金购销、无票购销、隐蔽交易,导致税收监控措施难以准确定位。如一部分业户虽设立煤场,但煤场内煤炭存量变化不大,而其主要采取煤源订煤,煤炭直销用户的形式,导致其销售量和销售水平以及盈利水平难以核定。既使在每次的整治中也只能采取粗线条核定,一次征收的办法,而且成效不大。

3.税收管理的难度增大

受煤炭供求矛盾以及煤炭质量的影响,税收管理的难度增大。在煤炭供大于求和煤炭质量较差的情况下,经营者的煤炭销售渠道狭窄,采购方压价采购,经营业户为减轻资金压力也竞相压价,恶性竞争,除几家规模经营且销售渠道稳定的业户经营成果较好外,大部分业户收益水平较差,征收难度也较大;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经营者的煤炭采购和销售都成为瓶颈,大量的现金结算,又导致税源监控的缺位。

4.税收管理中各部门的协调性欠佳

税收管理中的部门协作的不协调,也是导致纳税人管理不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地税的管理信息资源不共享,情报交换的不经常和不及时,导致煤炭市场经营者的增值税管理强干地税的监控,煤炭市场纳税人注重增值税纳税人资格审核认定和接受管理监督。而被动接受地税管理,一部分业户也不愿办理地税税务登记。市场经营业户销售开具的发票由国税管理,也是纳税人不愿接受地税管理的原因之一,导致地方税收监控难度增大,流失较多。同时与煤炭市场管理办公室、工商,经贸等部门的协作也存在不够协调的问题,导致经营者的情况掌握不到位,措施管理不到位。

四、完善税收管理的对策

1.国地税的联合协作

煤炭市场的税收管理要形成合力,必须依靠国地税的联合协作,严格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一是加强煤炭市场纳税人的征收、管理、检查等环节的信息交换,准确掌握其增值税缴纳情况,分析掌握其地税税收的缴纳对比情况,按照其缴纳的增值税换算收入额,进而折算其应纳的所得税。二是对小规模煤场实行联合核定税款,按照其交易量、交易额和盈利平均水平进行综合核定。三是建立委托关系,由国税在代开发票时城建税、个人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费,地税部门按照规定付给手续费。四是对煤炭市场业户实行联合整治,形成合力,促进规范管理。

2.煤炭市场管理部门与税务部门的协作

煤炭市场管理部门负责经营煤炭许可的审批管理,能够比较准确的掌握煤炭市场业户的经营规模,加强与其协作,可以使税务机关在税收总量预测和日常监控中做到有的放矢。

经营增收措施篇5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改征;企业

一.“营改增”政策的内容及实施原因

将营业税的征收改为征收增值税的试点活动,最初是在2012年初在上海的一部分现代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率先启动的,发展到今年,我国“营改增”政策的实行和推广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营改增”的具体内容为:现行的增值税税率分为17%和13%两个档次,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11%和6%这两个比较低的新档次,在试点地区根据试点企业所属行业的不同,按照不同的税率进行增值税的征收。

我国之所以实行“营改增”政策,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原有的税收制度存在着一些弊端,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首先,在征收营业税时,存在税收的重复现象,对企业造成负担:其次,同时实行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征收,导致增值税不能形成完整的链条,不利于增值税的正常运行;另外,由于税款的重复征收现象,纳税人会避免向外购买服务项目,转为从内部提供服务,如此一来就阻碍了服务行业的持续发展。

二.“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的影响

(一)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率产生的影响

由于不同企业所属行业不同,其生产结构和经营模式也有所不同,在赋税上所承担的压力也就存在着一些差异。总的来说,“营改增”有利于减少或避免征税的重复现象,减轻企业缴税的负担,但是具体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讲,有的企业是减少了税负,有的企业反而会增加税负,通过对试点企业的税负情况研究可以看出,在交通运输企业中,缴税的负担确实减轻了,然而该政策的施行对于部分物流企业以及为人们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服务行业的税收负担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现象,这是由于咨询服务行业本身进项的税款额度就比较少,就算是采用了最低的6%税率,税负也会有增加的可能。另外,“营改增”政策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同类型企业,所产生的税负影响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处于建设初期的企业来说,如果企业根据增值率的测算结果,企业以一般的纳税人的身份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那么企业的税收负担率就会相对较低;而如果该企业是增值率在55.45%以上的,企业以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则更加有利于减轻自身税负的压力。

(二)对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产生的影响

由于长久以来大部分行业在税款的重复征收方面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尤其是我国的服务行业,在营业税纳税方面一直都存在一些弊端,对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我国,服务业受到营业税的限制和约束比较多,这就导致了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和速度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比较落后。而“营改增”政策将营业税改征为增值税之后,对于我国服务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促进服务业快速完成社会功能转型以及进行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营改增”政策的推广和实施,总体来说能够减轻企业在税款负担率方面的压力,尤其对于服务行业的效果尤其显著。在该项政策出台以及实施之前,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存在把税款负担率压力比较大的营业税以及税负压力较小的增值税范围搞混的现象,这样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而施行“营改增”以后,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改变,更符合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需求。

(三)对企业的会计以及财务核算产生的影响

首先,在进行营业税征收的时候基本上是根据企业的毛收入来征收税款的,不会对进项扣除进行核算,因此企业会计部门在进行核算的时候比较容易。而施行“营改增”政策之后,企业既要对进项以及销项税款进行核算,还要对增值税的专用发票的使用力度进行加强,无疑加大了企业会计核算部门的工作难度。同时,增值税的收入以及支出不被计入企业的成本费之中,会计在制作报表的时候,报表上的数额就有所降低,在业绩上会感觉有所下降。

(四)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定价产生的影响

由于价格在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企业在对自身产品以及服务进行定价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产品及服务的成本、人们的消费能力、市场的供需变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税收政策等。施行“营增改”政策以后,企业在商品及服务的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要根据市场的反应来进行合理的定价。如果价格不变,企业的增值税增加,会加重企业在缴税上的负担,并且降低企业的利润;如果价格升高,企业就把增值税的税款负担率转嫁给了下一级的客户,当下一级客户是一般纳税人时,对企业和客户都有好处,如果不是,就会造成客户转向同类企业或者寻找替代品,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使得企业在定价时面临着较为复杂的情况和选择。

三.企业对“营改增”政策的应对措施

(一)积极面对税负变化,采取合法、合理的措施减轻税款负担率。企业在税制改革的形势下,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有些税负加重的情况,结合企业自身在生产和经营上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自身生产经营环节中造成税负增加的因素,采取相应的合法的措施去解决问题。另外,针对有些企业税负增加的情况,国家会增加财政支持的力度,企业应该积极申请争取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尽可能多地合法享受税制改革带来的一些优惠政策。

(二)改变旧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对企业成本费用加强控制。首先,企业对成本的预算工作应分配到具体的各相关部门去执行,并且指定预算工作的考核标准;另外,面对税制改革,企业亟需改变原有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以适应政策的变化发展;在管理上,建立奖励和惩处制度,提高企业在管理上的效率,这也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利润。

(三)全面分析市场变化,制定合理的价格。企业不仅要在市场调查中掌握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能力等的变化,还要全面分析自身在市场竞争中中所占的优劣势,并且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以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填补我国之前在营业税制度方面的不足,使我国额税制改革工作更加趋向合理化。作为我国税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对于减少企业在税收方面承担的压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然,我们也要正视在政策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促进该项政策的推广,使其在企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作者单位:郑州市路通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经营增收措施篇6

【关键词】社区成本;精细管理;措施

一、要细化经济核算和经营承包体系

推行效益成本倒逼机制。可以按照刚性倒逼和定额核算的方式,合理测算消耗定额标准,将收支核算到生产服务的每一个基本要素单元,以此分解和下达运行指标。通过实行以考核责任指标费用补贴为主,细化完善复合考核指标的设置,合理安排社区收支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细化经济运行分析措施。要进一步强化社区经营分析、检查督导和指标运行警示制度。要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经营分析活动,细化经营分析内容,深化李经营分析的措施,延伸经营分析的内涵,提高分析的质量和效果。

强化指标运行督查措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围绕年度经营承包指标和财务预算指标运行计划,按季度掌握和了解基层指标运行基本单元的实际情况,对重点单位和重点项目的运行状况进行“还原式”抽检,并对指标运行状况实施“红、黄”牌警示,与此同时,要有选择性地对单位成本或项目资金运行进行全过程的剖析和督查,严格财务预算和责任追究制度,从社区层面上控制高成本运行和收支混乱的现象发生,堵塞经济运行中的漏洞,杜绝违规费用的发生。

二、要细化和完善经营承包考核机制

针对严峻的经营形势,要创新经营考核激励措施,通过加大挖潜增效考核激励政策的力度,放宽增收增效渠道,并实施与之相配套的奖励激励政策或考核兑现办法,把挖潜增铲的工作以目标和指标的形式量化,并分级落实到各级,通过激励措施的落实,来激发和促进全员挖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挖潜增效目标的实现。要加大兑现力度,最大限度地激励各单位积极创收创效。要实行业绩分块考核办法,打破平均分配的弊端,提高创优争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三、要顺畅管理流程和运行措施

要通过实施规章制度整合和管理流程的梳理再造,解决岗位工作业务不明确,岗位工作指标不明确,业务工作流程不明确,适用的标准不明确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对社区部门和单位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以及社区层面的议事流程、督查流程,包括部门日常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修订完善,形成起符合社区管理服务实际的基础管理信息平台,形成以岗位规范、标准规范、管理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要重点抓好系统节点精细管理模式与现行运行模式的科学对接,建立健全目标成本核算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基础管理信息平台,找准实施节点精细管理对接点。要把科学的系统节点管理融入到现行的管理体系中去,更好地提升运行效率和管理效能,使社区的各项工作管理更加规范,运行更加顺畅,效果更加显著。

要有序实施好全员绩效考核。将经营管理、生产物业、医疗卫生、安全环保、综合治理、劳资培训等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全部纳入绩效管理。从品行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绩将四个方面,对社区所有岗位职工实行全覆盖的绩效考核。同时,要把各类考核结果全部纳入考核平台进行兑现,使工资奖金的发放更清晰化,真正发挥好绩效考核在经营管理中的正效能。

四、要梳现完善内部市场经济运行秩序

要建立和完善市场、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构建起三者配套联动的监控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市场推荐制度、社区内部市场队伍准入推荐制度、社区市场管理规章制度、市场区域准入制度、市场份额预算制度、市场两级监管制度、市场业绩队伍考评制度等制度体系,从源头把好队伍准入关口。要建立对准入队伍业绩、资质等方面的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处理和摒弃违规、违规、违章队伍,实现社区市场队伍的动态化管理。要细化招投标管理的运行监管措施,以项目的资金额度为标准,对重点招投项目实行分级监管。要细化经济合同运行过程的节点管理,打破单一的管理模式,把合同管理与市场队伍监管、招投标管理工作融为一体,实行三者联动,并把合同审查和管理的重点放在资金渠道落实,流转程序审批、标的额的验收等关键内容控节点上来,严格执行重大合同履行情况的报告制度,全面监控合同的履行质量,规范项目流程管理,促进社区经济运行质量和资金使用质量的提升。

要全面执行内控制度,规范经济运行秩序。要重点规范社区内控执行过程中的授权批准制度、预算控制制度、费用审批制度、费用公开制度,内部控制度等,以此来规范经济行为,提高运行效率和运行效益。要完善招投标管理、基建维修项目管理、劳动力管理、经营责任追究、设备修理运行、人工成本管理职能,规范运行程序,强化运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真正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特别是在基建维修改造项目的管理上,要采取工程竞标、价格质询、全程审计、定额控制等多项严格规范的审查程序,有效提高投资效益,避免资金外流。

要加强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不断提高社区经济效益。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建立全员成本目标管理责任体系。纵向责任体系按管理级次高低依次分为社区全员成本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各专业板块全员成本目标管理责任组和各三级单位全员成本管理控制项目组,对维修自营工程、资产设备修理、水电气治理、物业收费等重点制订标准化管理措施,确保成本控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效地提升社区经营管理效益。

五、要积极拓展创收创效渠道

经营增收措施篇7

关键词:“营改增”;房地产企业;流转税;税负;区别;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通过对实际生活中行业的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出对国家的整个国民经济来讲,“营改增”确实使企业税负得到进一步的降低,可其对于交通运输业、有形动产租赁等部分的行业不但没有起到降低的效果,还使这些行业的税负不断上升。

一、营业税与增值税制之间的重要区别

从当前的市场形势来看,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流转税制当中最主要的两种。这两种税制之间是有着很大差别的。例如,营业税是一种对那些只在境内提供应税劳务、销售不动产,或者转让无形资产的个人或者企业所征收的税种。其中的课税主要包括的有:文化体育行业、建筑行业、服务行业、销售不动产等。它属于地方财政收入当中的重要方面。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只在我国境内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对其在生产经营当中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税种。它的课税主要包括:销售货物、进口货物、交通运输劳务等,属于中央财政收入的重要方面。根据上面的定性可以发现,房地产产业属于营业税的征税对象。但是,随着我国提出的“营改增”措施的不断推进,房地产业在未来也会划入增值税的征税对象当中。近些年来,“营改增”措施推进以后,房地产产业的流转税税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对房地产业的发展,以及民众的实际生活,都是一个较大的影响。要想弄清楚这种变化趋势,我们首先要弄清营业税以及增值税在税率、计税方法的特征差异。

1.税率特征差异

税率是影响税负变化的最直接的因素。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税负水平往往就会越高。根据我国现在所推行的税制来看,房地产产业仍然属于营业税的征税对象。根据对实际情况进行归纳,房地产业当中涉税的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动产销售、不动产租赁、土地使用权转让。其中以不动产销售为主要涉税业务。这三种业务使用的税目有很大差别。不动产销售适用的税目为5%;不动产租赁从实际来讲,属于服务业当中的租赁业,适用的税目为5%;土地使用权转让从实际上讲,则属于转让无形资产,适用的税目也为5%。由此我们可以说,在现在的税收制度之下,房地产业当中主要业务适用的税目均为5%。增值税与营业税相比,较为复杂。对于一些小规模的纳税人来说,只适用3%的征收率。对于一般的纳税人来说,需要的基本税率为17%。而对于那些农业产品、食用植物油等部分特殊产品而言,适用13%的税率。交通运输业则适用11%的税率。建筑业是与房地产业息息相关的产业,按照现在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中的规定,它需要适用11%的税率,但是规定当中并未专门提及房地产的适用税率。目前,学术界在经过分析之后,一致认定房地产业也将会采用11%的适用税率。笔者在本文当中,也坚持与这些学者相同的观点。房地产业在“营改增”推行之后,税率上升到了11%,那么就有可能直接导致流转税总体税负的上涨。

2.计税方法

营业税主要的课税对象时营业额,计算公式为:应纳营业税=营业额×适用税率。纳税人在销售不动产时获得的营业额,就是他们在销售时从卖家那里获得的全部价款以及额外的费用。对于土地使用权转让以及不动产租赁,我国也有相应的计算规范。房地产业当中的三种主要业务,都是按照营业额全额作为计税基础的。但是房地产业也有有关差额计税的规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当中有明确规定,简单概括即为:在营业税制的相关规定之下,房地产业将主要依据营业额全额以及规定税率来确定最终税额,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业务范围,将会按照营业额差额以及规定税率来确定最终税额。

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主要包括的有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我国现在主要采用的就是间接计税。在“营改增”措施施行以后,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就能够抵扣进项税额,这是税制改革之后,我国房地产业税款缴纳上的一个较大的改变。增值税是按照小于营业税计税为依据,那么如果单单从这个方面来看,可能会导致房地产业税负呈现下降的局势。

二、“营改增”后保障我国房地产业流转税税负均衡的措施

1.预售收入预缴增值税

国家为了有效的优化税制、结构性减税,经过长期的市场调查及数据分析,决定采取“营改增”的重要措施。在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营改增”具有解决营业税重复课税所导致的税负过重问题的重要价值。除此之外,在房地产行业中,经过长期的调查和分析,得出“营改增”不但能让增值税抵扣链条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还会使社会专业分工更加明确和行业中的业务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促进房地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在未来的行业中的蓬勃发展。

在此种分析的基础之上,为了防止房地产产业在前期大量缴税影响下,导致的资金严重紧缺、税负上涨的状态。应当对房地产产业取得的预售收入采用预缴制度,等到相应的项目完成之后,再要求其缴清。这样还可以避免出现免税款流失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财政收入的稳定提供了保障。

2.合理延长进项税额抵扣时限

在我国现在采用的税制规定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所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必须要在开票之后的180天时限之内,去相关的税务机关进行认证。而且还要在认证通过之后的第二个月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进项税额。为了使部分房地产企业在销项中抵扣前期取得的进项税额,笔者建议延长180的时限。

三、结语

国家为了有效的优化税制、结构性减税,经过长期的市场调查及数据分析,决定采取“营改增”的重要措施。在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营改增”具有解决营业税重复课税所导致的税负过重问题的重要价值。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将会是今后相关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华.探析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税负及利润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6(16).

[2]张瑜.江苏泰兴地区中小企业税负现状调查与分析[J].经济界,2016(04).

[3]黄彩彤.“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7).

经营增收措施篇8

关键词:营改增营业税增值税

我国在税收体制方面还不够完善,跟不上时展的节奏,与国际标准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而重复性征税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更是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我国在部分试点区域推行了营业税改增值税制度。该制度的实施给企业和国家都带来了一定有利影响,但同时其弊端也愈发凸显。

一、营改增的含义

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简称,就是将以往我国营业税中所涉及到的应税项目改成征收增值税,把过去对产品征收增值税、对服务征收营业税的制度做了修改,把服务和产品都一起归类到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对服务也不征收营业税了。该制度的推行能够彻底解决重复性征税问题,同时还能大大降低服务业税收重的问题,改善增值税链条不完善的情况。举个例子,某一产品价值180元,生产商在首次销售时需要缴纳一定量的税额,而购买者在第二次销售时得到100元,根据营业税改增值税制度,只需要购买者对这增值的80元缴纳税额就行。也就是说,营改增制度是对以往缴纳营业税相关项目进项增值部分缴纳税额的原则来征收税额。在营改增制度的推行上,我国目前将其分成三个步骤推行:首先,在部分行业的部分区域内试点实施;其次,在交通运输业等行业试点推行;最后,全国推行营改增制度,彻底消灭营业税。

二、营改增的利弊分析

(一)营改增的有利影响

1、避免了重复征税

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税制改革是从根本上解决了重复征收营业税所带来的许多问题。虽然营改增在短期内会让我国的税收收入缩小,降低国家的财政收入,然而重复征税问题的解决会让企业公司减轻税费负担,继而提高企业的实际利润,企业从中获利的同时,国家也可以在所得税这一块上弥补财政缺失。

2、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营业税改增值税让企业减轻了负担,企业在采购生产设备,研发新技术的进项税额能够刺激企业的投资积极性,让企业公司的设施更新能够跟上时展,继而提升企业生产的效率,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拉动内需,让我国的经济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3、提升企业竞争水平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于企业的财务以及会计报表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企业公司生产经营的条件一样,该税制的实施可以让企业减低上缴税收的额度,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减少债务偿还的负担,继而提升企业的利润率,让行业从整体上提升了其竞争水平。

4、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其主要任务是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是现代服务业,这对于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非常重要。当今社会的产品都在不断提升其服务化程度,在我们的经济生活当中,货物与劳务的区别愈来愈小。所以,要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就必须把服务业归类到增值税征收的行列里,这样才能积极推进产业融合,推动市场经济结构的转型,让我国的税收制度和国际化标准相符合。

(二)营改增的弊端

1、企业缴税负担减轻效果不明显

营业税改增值税这一政策目前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因此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实施的政策可以说是营业税与增值税共同实施,使得增值税抵扣链条不能连接起来,导致减轻企业缴税负担这一目的未得到明显的降低,比较典型的企业如建筑企业等,这些企业对于进行税额全额抵扣基本上没有获得有效成果。一般情况下,建筑项目施工的周期比较长,同时原材料的来源也非常广,涉及到的采购地点非常多,并且还需要使用到许多的零星材料。因为建筑材料的采购市场非常复杂多变,因此我们在采购部分材料的时候都较难得到比较正规的能够用来抵扣的发票。此外,建设部门、施工单位也大量存在工程款的抵扣难题。因此,营业税改增值税制度实施之后,一些材料或物资支出的时候就会出现因为没有提供正规的抵扣凭证致使抵扣无效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建筑行业,实际上能够用来抵扣的进项金额并不多,营改增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并不明显,非常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

2、容易引发偷税漏税的违法情况

营业税改增值税目前只在我国的部分试点地区实施,这很容易引发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比如一些全国连锁的超市,他们有一部分门店设在了试点区,但大多数的门面则不处于试点区域内,纳税很难分离,知识需要缴纳营业税的连锁店就把许多进项税转到了营改增试点区域内的分店,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这无疑加大了税收征管的难度。

3、虚开增值税发票犯罪率增加

营改增制度推行之后,企业和个体户等对于增值税发票的需求量会愈来愈高,部分企业和个人为了自身利益会出现虚开增值税发票等违法行为,也使得我国打击伪造和虚开增值税发票等违法行为的难度增加。

4、短时间内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营业税改增值税在我国一些试点地区实施之后,全国的税收收入减少了将近亿元,这也意味着我国的财政收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继而影响了国家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在加重国家经济负担的同时还有可能会因此带来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营改增制度的应对措施

1、企业要大力度推行税收筹划

国家推行营改增政策的同时,企业公司应该根据能够抵扣进项税支出所占的具体比例做出合理调整,让企业于进项税支出上也许会出现的许多不能够抵扣的问题不再发生,确保营改增制度的实施不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缴税负担。其次,企业公司尤其是采购部门应该尽最大努力得到合法且能够用来抵扣的凭证,这也要求企业公司在寻求供应商的时候一定要找资质合格且能够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单位。总的来说,企业要积极通过营改增税制能够降低缴税负担这一有利因素,对自身的业务流程做出合理优化调整,寻求正规的供应商并获得合法的进项发票,继而实现减轻税负的目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构建预警机制

企业公司所面临的税务风险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也就是说企业可以通过构建相关的预警机制来规避税务风险的发生。营业税改增值税是为了减轻企业的缴税负担,但部分企业公司却出现了税收增加的情况。为此,企业公司一定要做好相应的措施。我们在评估企业的纳税情况上通常是分析企业的税收负担率指标来达成目的的。工作人员通过企业所提供的数据做计算从而得到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量。因此,企业公司应该根据每一个需要提交的税负变化表来实现对企业本身缴纳税收情况的监督,认真分析税负率,在此基础上确定预警指标,从而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一旦税务风险和预警线接近时,企业就要认真分析影响因素继而研究出应对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3、投资要科学谨慎

这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合理科学的规划付现成本与固定资产两者间的投资结构,尽可能的减低不能用来抵扣的项目所占的比例;其次,认真分析企业要投资的项目,把职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上,在合法的基础上尽量获取相应的增值税专用票;第三,合理规划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速度,为了规避年度内出现抵扣失衡情况的发生,企业应该在一定时间内获取到一定量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否则很容易出现税金提早流出的情形。

4、建立健全税收体制和管理制度

推行增值税政策就必须要完善会计核算体系;通过在试点区域实施营改增政策所积累的经验,结合国外先进合理的税收政策,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增值税征收的方法,完善税收制度和增值税管理制度;为避免偷税漏税等违法经济行为的发生,对于增值税发票的管理要严格,同时税收监管以及征收力度都必须加强。最后,我们还需要对财税人员进项定期的专业培训,让财税工作人员的财税等专业知识都达标,并努力培养其职业道德素质,在做好增值税抵扣凭据的审核工作,熟悉其他比较特殊的业务的会计核算方面的处理方式,同时避免贿赂等行为的发生。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必须要推行营业税改增值税这一税收新政策。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都还不够完善,因此营改增在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给国家和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辩证看待,并做出应对措施,让营改增制度进一步完善,促进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锋,梁俊.“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积极影响[J].财会月刊,2013;1

[2]张[.建筑业“营改增”试点的应对措施[J].财会月刊,2013;1

[3]一林.“营改增”的尴尬[J].21世纪商业评论,2012;10

[4]康世硕.试析“营改增”政策试点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2;21

经营增收措施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税负

一、引言

自国家营业税改增值税这一税收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对于我国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推行“营改增”的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的规范和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并通过对税制的完善,消除重复征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行业领域较多,机械制造、融资租赁、金融、房地产、建材等等行业,受“营改增”的直接影响较大,尤其是在企业的税务处理、财务管理决策、会计核算等方面的冲击更为直接。如何结合“营改增”这一税收政策,通过合法合理的业务调整,降低施工企业的税务负担,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施工企业适应新形势,实现自身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

二、“营改增”相关政策解读

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步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快车道,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加速推进,“营改增”作为税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正处于不断扩围的状态。日前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将把“营改增”改革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和生活服务业,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任务。目前,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营业税大约占到全部营业税的30%,“营改增”制度的落实以后,有关专家分析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率预计在11%的水平,“营改增”带来的整体税负将会下降,在房地产业和建筑业预计能带来数千亿元的减税规模,这将对建筑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刺激,对于整个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的影响巨大。

三、“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具体影响分析

(一)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分析

施工企业的应纳营业税为营业额的3%,而落实“营改增”改革以后,应纳增值税则成为:营业收入×增值税销项税率(预计11%),并扣除原材料进项税以及增量折旧进项税税额。营业税和增值税之间的无差别抵扣率为:营业税率×(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如果按照3%营业税率,11%的增值税率,无差别抵扣率为69.73%,因此,如果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之比大于无差别抵扣率,则会降低税负,否则会造成施工企业税负的增加。但是由于施工企业的人工成本、水电费、管理费、设备租赁费、检测费等项目无法进行抵扣,因此增加了施工企业税务管理的难度。

(二)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分析

首先在资产负债率的影响上,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而营业税是价内税,因此施工企业的原材料以及固定资产均需在原价中扣掉11%的增值税税率,这就会造成企业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而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会造成资产负债率的增加。在对利润的影响上,由于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在成本和收入中分离出来,因此业务收入与成本核算金额都会出现减少,如果部分原材料或者是成本费用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就会造成利润的降低。在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影响上,由于施工企业的施工机械存在着较多的租赁设备,但是如果“营改增”实施以后,一些施工企业可能会通过购置施工设备、购建固定资产等措施产生大额的进项税用于抵扣,这样就会出项较多的投资活动的净流出,进而对现金流量产生影响。

(三)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在营业税纳税的情况下,施工企业一般只需在出现收入的情况下进行会计核算,但是在“营改增”制度实施以后,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就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对于无法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的原材料成本,其会计核算方法仍然是将采购成本全部列入成本核算;对于可以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则需要设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进行进项税额的核算。其次,在确认收入的核算方面,由于施工企业一般财务完工百分比法核算,因此“营改增”以后企业的收入会分为两部分,即不含税收入以及因工程增值而形成的销项税额两部分进行收入核算。

四、“营改增”实施以后施工企业的应对策略分析

“营改增”税改制度实施以后,对于企业而言,难点问题在于企业的会计核算难度增加、“进项税额发票”获取困难、上下游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施工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调整,以确保企业收益,降低税负,具体实施策略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加强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管理

在营业税管理时期,税收工作非常简单,只需将当期收入乘以税率即可,但是在“营改增”政策下,必须增强税收筹划管理。首先,应该加强对企业“营改增”后相关业务办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其次,应该合理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例如针对部分上游企业不能完全提供增值税抵扣凭证的问题,可以结合企业情况,组建物流、建材、混凝土等子公司,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

(二)调整企业的外包方式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在进行外包分包时,应该遵循最大程度的增加进项抵扣这一原则,如果仍然是采取传统的包工包料的承包方式,这部分材料仍将按照11%的增值税率计入增值税抵扣,如果采取包清工的方式,由于材料的抵扣税率为17%,因此同样的材料成本支出条件下,施工企业的增值税抵扣将会增加材料成本的6%,由于材料成本在施工企业的成本支出中所占比例较大,因而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的税负。

(三)完善施工企业对于合同的管理

首先,施工企业应该完善承包的合同约定,尤其是对分包合同、材料采购合同等合同中,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承担等额、合法、有效性等进行明确的约定,以免后期出现各种纠纷问题。其次,在施工企业的项目施工建设中,应该加强对承包人和分公司的管理,注意收取并保存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第三,在合作方的选择上,应选择具有增值税纳税人资格的合作商,并且要考查其相应的扣减税率,以免无法抵扣企业增值税。

五、结语

“营改增”作为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面对新的政策背景,施工企业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深刻分析“营改增”的实施所带来的新要求,并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最大程度的减轻企业税务负担,促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勇.大势所趋下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J].资本市场,2012,01:18-19.

经营增收措施篇10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08年8月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中美两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尽最大的努力来缓解这次巨大的金融危机,让这次危机对两国的冲击减小到最低的程度。国内的许多学者对中国的应对措施有不同程度的分析,但是尚未将中国和美国的措施进行对比。

面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了新一轮宏观调控,保增长、促消费、调结构。而美国也多次召开会议来商谈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措施,从总体上来看,两国的应对措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两国都在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税收、利率等方面实施了相应的措施。从表面看上去,措施似乎是相同的,但这些措施有着本质的不同。本文就从两国在应对同一次金融危机中所实施措施的本质区别进行分析,以及从这些区别中,我国可以得到的启示。

二、中美两国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不同点

(一)中美两国救助的主导方向不同

中国出台的政策是:2008年11月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张平公布了4万亿的分配方案,中央4万亿投资实际上只是全社会投资的一部分,今年要超过17万亿。张平表示,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将提高经济增长率一个百分点,带动社会投资。我国还将采取措施保障就业,促进经济增长。这一次的投资方向第一是民生工程;第二是“三农”的需要;第三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第四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的投资;第五是生态保护、保护环境的建设;第六是用于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投资。

美国出台的政策是:2008年10月3日,美国众议院作出以263票对171票的表决结果后,美国前总统布什几乎在第一时间签署了该项总额为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方案,这也是自经济大萧条以来美国政府最大规模的金融市场干预计划。2008年11月12日,美国修改救市计划,准备下一步将剩余资金4100亿美元重点放救助银行机构,增加学生贷款、汽车贷款和信用卡的供应量。

中国的资金救助方案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大举进行投资,振兴产业,目的是为了刺激国内消费,拉动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政府用4万亿的资金来救助,这无可非议是非常好的,既可以稳定民心,又可以减缓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但最重要的是看这4万亿是如何救助的,也可以说是如何投资的。如果这4万亿最终只是资金而没有变成资本,那么可以说这4万亿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只是解决了一些在最表层的问题。如果让这4万亿变成了资本,那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得不说是一个转折点。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实质上这个政策是要反应社会成员的偏好,即是一种把社会成员的个人偏好转换成社会决策依据的机制――公共选择机制。政府制定的决策在多大程度上显示个人的真实偏好直接影响着决策的效果和资源配置效率。所以国家要使这些公共物品供给、法规和政策体现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只有充分了解人民的偏好,重大决策让群众知情,让群众讨论,让群众参与,政府的决策才会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中国的这4万亿主要是用来进行铁路、公路和基础设施方面,虽然这些公共物品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改善,但毕竟民生领域的投入更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美国的救助方案是以拯救金融市场和民营企业为主。因为这次金融危机是由美国的次贷危机造成的,美国的金融市场已经不能负荷如此繁重的债务,存在着严重的危机才爆发此次的金融危机,因此尽管美国众议院对这7000亿美元的争议不少,但在当时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政府必定要做出某些措施来稳定民心,动用一切可采用的措施来降低信贷市场危机造成的影响,以构建一个强大和充满活力的经济。最初7000亿美元救助资金主要是想用于金融领域救市,但现在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也发生了很大问题,消费下降,所以美国新方案的变化中包括了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等,这样可以间接地支持美国制造业。这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美国政府越来越担心他们的实体经济。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几个月里,美国的实体经济也出现了显著滑波,美国政府显然是注意到了这一点,为了避免实体经济进一步恶化,救市资金“变轨”――拿出一些资金来直接救助实体经济。

(二)中美两国求助房地产市场的结果不同

中国出台的政策是:2008年10月22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央行同时宣布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其中,五年期以下(含)由现行的4.32%调整为4.05%,五年期以上的由现行的4.86%调整为4.59%,分别下调0.27个百分点。

美国出台的政策是:美国金融监管机构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于2008年11月14日宣布,拟寻求从7000亿美元金融救助资金中调拨超过240亿美元,激励抵押贷款机构调整贷款规定,以避免上百万借助次级抵押贷款者的购房者丧失房产赎回权。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如此之大,是由于信贷的杠杆太大,可以说明美国的信贷业务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需要调整信贷政策。美国激励抵押贷款机构调整贷款规定,旨在通过资金补贴,激励抵押贷款机构对每笔贷款的利息、月供、还款期限等规定作出调整,使它达到标准。在美国出台这项措施之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而中国降低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燃眉之急,但这并不能解决中国的房地场市场的根本问题。

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如此之高,源自政府的绩效评价机制。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地方对于该地区的各种经济行为信息和经济状态信息拥有足够的控制能力。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地方经济行为的变异。作为理性经济人,委托人(上级政府)经常会把GDp、税收增长率、就业率等作为评价和奖惩地方政府官员的主要依据,而房地产行业是拉大GDp总量最快也是最容易的行业,各地方政府互相竞争,相互攀比,为了得到更好的评价,不惜大力扶持房地产行业,任由房价疯涨。所以政府应该对这些奖惩办法制度进行改革,避免出现这样恶性竞争的情况。

(三)中美两国降息的目的不同

中国出台的政策是:2008年9月16日以来,连续三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出重拳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美国出台的政策是:2008年10月8日以来,美联储连续降息,使得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降至0-0.25%之间,这使得美国利率降至历史最低点。目的是阻止美国经济进入二战后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时期。

美国主要的是针对信贷这一方面,而中国则主要是针对实体经济这一块。虽然两国都相继下调利率,但是两国所降的利率不是同一个利率,中国降的是存贷款利率,而美国降的是同业拆借的利率。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的银行间已存在信任危机,降低了同业拆借利率,能够使银行间增加信任,这样才不会继续加深危机的严重性。房价问题是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由于房价下降,金融风险上升、资金成本上涨,同时经济增长减速、社会财富缩水,这些都会进一步推动房价下跌。在这样一种情形下,美国信贷紧缩压力也势必增大。因为经济的疲软会加剧信贷紧缩,而信贷紧缩反过来又会加深经济疲软程度。在这种压力下,美国采取了大幅降息的措施,以防止愈演愈烈的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避免整个经济陷入衰退的境地。

与美国主要注重金融市场不同的是,中国降息的目的就是要能够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加强企业的经营能力,以避免实体经济受到损伤,从而保持经济的较快发展,其中,利率下调意在降低企业用资成本,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则意在解决企业的流动可能性问题。

(四)中美两国税收改革的对象不同

中国出台的政策是: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我国将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美国出台的政策是:在奥巴马竞选期间,他主张采取减税和增税并举的经济政策主张。政策主张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低收入家庭税率不变。二是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富裕家庭增税。三是提高资本增值税和股息税。四是对石油公司征收暴利税。五是削减小型企业资本利得税。

在税收方面,中国主要改革的是增值税,而美国的税改制度则涉及到多方面,包括避免家庭收入差距过大、鼓励投资和消费、减少失业以及对企业税收优惠等措施。而最主要的是减税让利的政策,让民营企业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在美国,起主导作用的是民营企业而不是国有企业。虽然中国对企业也有减税的政策,但没有主要针对民营企业。美国的税收制度比中国完善,在税收改革中,也比中国做得更全面。所以,政府要加大力度在税收改革上,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三、对中国的启示

(一)重视改善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

在政府出台4万亿的投资当中,应该如何分配,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的政策,主要是投资在铁路、公路和基础设施上。在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过程中会暂时缓解中国产能过剩(比如说钢铁)的问题,但这有可能也会引起另一个产能过剩,所以并不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因为对于这些铁路、公路和基础设施等一系列的建设,民营企业的老板,让民营企业兴旺起来才能既让民营老板以及工人更加富裕,也才能有更多的国内消费。

中国目前民营企业的形势并不是很好,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生存环境的问题,一些民营企业投资回报率不是很高,甚至还会亏本。这样,这些企业必然就不会投资在这些实体经济中,而是会寻求更能够赚取最大利润的行业――房地产行业,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民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决定了它在经营效率、资本的保值增值等方面要好于国有企业,在美国历来都是主张限制国有经济的领域和范围,主张尽力扩大私有经济的领域和范围。所以对于中国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要让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得到保障,让民营企业之间进行良性、有序的竞争。

(二)转变增长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体现出投资依赖、出口依赖和资源大量投入的特征,属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恰好给我国敲响了警钟――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是我国从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的增长模式转变的契机。

美国最开始出台7000亿美元的救市资金是用来拯救金融市场,而在后来则是“变轨”为投入到实体经济中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实体经济还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所在。因此我国必须注重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大多数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虽然说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能增加就业机会,但是就中国的长远发展来看,这仍是不利的。中国要转变这样的生产方式,就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负的外部性,降低交易成本,加大创新力度。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突破。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重点是围绕扩大内需和产业振兴,引导各类要素向自主创新集聚,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在新一轮的经济上升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

(三)盲目的降息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中美两国双双都连续降息,而且都达到了历年来的最低点,这势必也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美元若爆发汇价崩塌,投资者将抛售美股,加深美股跌势,在负财富效应下,美国民众更不愿消费,这样美国的经济现状将更加疲软,这似乎会适得其反。另外,若美元暴挫,投资者撤离美元资产,那遭遇抛售的不止是美股,还有美国房地产市场会雪上加霜,最终影响美国的整体经济情况。降息还可能刺激通货膨胀的加剧,使美国经济继续衰退。若美元汇价继续急挫,将令各种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包括能源如石油,矿产如黄金,农产品如小麦的价格进一步上涨,最终令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通货膨胀上扬。降息措施能够在一段时间之后起到改善信贷市场状况、促进经济重返适度增长的正轨。但是经济增长潜在的风险依然存在,因此,降息仍然犹如在高空上走钢丝。

(四)倡导民主,注重人权

在出台巨额救助方案时,中国立马就确定了方案,而美国则经历了几次投票修改之后才最终确定,虽然中国出台的政策非常及时且有效,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美国比中国要更加的民主,在经过投票修改的过程中,肯定是经过众多人对当前情况考虑再三之后的结果,这个改进过程中肯定是有很大的进步的。在2010年3月14日,总理会见中外记者会上,温总理说“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可见公平正义越来越重要,在人的所有权力中,人权也越来越重要。

通过对两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对比,可以折射出我国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国应该重视人民的社会保障问题,2010年3月23日,美国总统在白宫签署医疗保险改革法案,美国人努力多年的全面医改目标终将实现。在发达国家,几乎每个国家的医保法案都很成熟,最不成熟的美国也最终通过了医保方案。社会保障问题得到了解决,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安定繁荣。还应该要重视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让民营企业家有利可图,这样才不会出现过多的热钱,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才不会这么大。民营企业发展好了,员工的生活条件也会得到改善,这样中国整体的生活水平才会上去,才能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迈进。

参考文献:

[1]邢继军,世界金融危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2]高帆,国际金融危机的多维反思与中国的政策选择[J],社会科学战线,2009(7).

[3]江琴,周阳,论次级贷款危机下的中国政策选择――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09(4).

[4]李福祥,治理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J],理论经纬,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