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公司员工保险管理制度十篇公司员工保险管理制度十篇

公司员工保险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40:26

公司员工保险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财产险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治理结构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产险保险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合作逐渐增多,增强公司内部控制成为当下财产险保险公司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公司董事会、各部门经理、全体工作人员。内部控制的内容有:承保、销售、理赔、投资、偿付能力等方面的控制内容。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保障公司经济效益任务的达成和公司财务报告的正确性、可信性。目前财产险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着建造动力的不足;在认识上存在不足;职工分工不明确,缺乏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的问题。改善财产险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目标;加强财产险保险公司自身的组织结构等一些措施。有效的提高财产险保险公司员工之间执行内部控制的效率,从而保障财产险保险公司在当下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下稳定的发展。

一、我国财产险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演进和现状

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演进是随着相关制度的颁布而逐步完善。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了第一个行政制度《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随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于1999年了第一个真正完善可执行的行政制度《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导原则》,2004年了《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试行)》,这些政策的施行,为财产险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给予了管理参考,对资金运用和中介机构的内部控制给予了全面的执行规范。从2007年起,全国范围内的财产险保险公司都开始向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交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就目前保险行业相对比来说,内部控制建设发展比较缓慢的是财产保险,但是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财产保险行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也将得提高,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政策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财产保险行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也将不断改进,逐渐建造成适合我国保险经营管理的内部控制体制。

(二)我国财产险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造存在的问题

1、财产险保险公司员工在内部控制的认识上存在不足

财产险保险公司员工在内部控制工作上造成的损失,将有可能给公司带来极大的影响。对于某些财产险保险公司下级分公司的员工,其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对员工产生相应的制约作用,使得财务工作者在制定财务报告和统计数据缺乏规范的职业执行基准,其报告数据没有正确性和可信性。另外公司内部和外部审查考核体制并没有对其公司员工发挥实际的作用,使得大部分财产险保险公司内部员工之间还没有清楚的意识到内部控制的作用意义,在其内部控制的认识上存在不足。特别是基层分公司,存在轻内控、重业务的情况,往往把业绩做为员工的重要判断指标,而内部控制则被边缘化、忽略化,长此以往,致使内部控制往往虚于表面,落不到实处,造成内部控制工作的不到位、不全面。

2、职工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

财产险保险公司内部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没有明确界定职工岗位的职责要求,各部门存在岗位空缺的现象,没有相应建立规范职工的管理体制。在职工的绩效考核问题上,普遍都停留在传统的年度考核模式上,由于职工岗位界定不明确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岗位空缺,使得职工之间的业绩考核缺乏完善的考核体制,缺少针对内部控制的专门的考核制度。从而使得职工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缺少的系统协作精神、工作的连贯性。

3、缺少完善的规范员工工作的责任体制

财产险保险公司没有完善的规范员工执行工作的责任体制,对于员工工作上的失误造成公司经济损失的行为,并没有建立其完善的责任体制。大部分责任体制普遍都是表面形式化,在对其员工的行为问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检查和引导;在对查出的问题没有进行实际处理和引导改善;在对规范员工工作的责任体制上,责任体制并没有完全适用于处理员工基础工作失误的问题,导致小问题不断累积引发出大问题,给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些原因促使财产险保险公司员工在执行工作中,没有具体的制约其执行工作行为的约束,另外,各个部门没有重视其责任体制的重要性,为了个人的利益,不顾公司的整体利益,从而使得财产险保险公司缺乏完善的规范员工工作的责任体制。

4、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制度建设落后于业务发展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这三个因素影响财产险保险公司各项业务执行过程,信息、沟通、监控这三个因素影响着财产险保险公司各个操作环节。大部分财产险保险公司在控制管理上建立了许多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并没有发挥到实际的财产险保险公司经营活动过程中去,并没有在财产险保险公司各个部门有效的实施,并没有建造成全方位的风险防范控制体系,这些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制度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进程。

5、问责机制不够健全

主要表现为问责机制不当,部分公司存在“收入上移,风险下放”的现象,致使基层员工缺乏相应的保障,心态失横,甚至进行违规操作,致使犯罪。并且现今部分财产险保险公司对基础工作的问责机制缺乏,问责机制只存在于总公司中,更加纵容了基础工作的违规情况。

二、加强我国财产险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加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文化

员工是内部控制进行的主要实施载体,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重要组成部分。财产险保险公司应该积极调动员工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公司内部控制目标的达成。在财产险保险公司内部,应该大力宣传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思想,让全部员工充分体会到内部控制对公司的重要性,以及内部控制对公司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全面构造一个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企业内部控制文化氛围,将内部控制的主旨思想和理论思维全面覆盖到全体员工执行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强化内部控制执行标准的操作体制,从而有效的加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同时,重视基层公司内部控制的作用,做后相应的规划与激励制度。

(二)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是影响经济效益是否能达成和影响公司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有效的将财产险保险公司各个部门之间的控制目标进行综合管理,改善以往各部门之间内部控制目标不一致不协调的现象。将财产险保险公司内部的控制目标规范为:构造健全的适合当代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内部管理组织结构;运用科学的发展观解决公司执行机制上的问题;检查和处理员工工作上的欺诈、舞弊问题。有效的避免风险隐患的发生,从而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目标。

(三)健全的规范员工工作的责任体制

责任体制是财产险保险公司员工之间相互监督工作的规范体制。财产险保险公司应该全面建设与执行责任体制,,加强员工基础工作规范的执行与对未执行规范的责任追究,要明确管理部门、各部门员工和业务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以便在发生问题时可以具体追查其责任。另外,要加强规范工作人员对核保权和核赔权等工作的管理,对违规的员工必须依据相关责任体制引导员工改善问题,培养员工自主规范工作的意识,针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职位的不同执行不同的规范责任体制,将其违反制度规定的工作行为责任进行规范和引导,从而建立完善的财产险保险公司规范员工责任体制。

(四)加强员工的职业素质水平

员工的职业素质水平是内部控制管理实施的基础。利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为内部控制管理员工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为防止和解除风险建立了牢固的基础。另外财产险保险公司应该实施一定的激励约束机制,将核心工作人员的短期行为长期化,从而促进其核心工作人员更关注公司长远的发展,从本质上解除弱化内部控制的动机,从而有效的加强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

(五)完善问责机制

应正确处理好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设置相对合理的激励制度,明确基层员工的利益分配,提高基层员工爱岗敬业的忠诚度,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问责机制不能流于形式或者只局限于精神层面,应落到实处,将责任明确至负责工作个人,做到有规必依,违规必处,

公司员工保险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财产险保险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建议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内部控制不但能使财产险保险公司提高管理效率,还能够规避风险,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希望能为广大的同行或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财产险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一些财产险保险公司的领导只注重经济效益,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也不够。这导致财务工作者在制定财务报告或者统计数据的时候,没有一定的规范,所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有待考证。另外,保险公司内部也没有进行审查,也因此员工和领导只看重业务,没有看重内部控制,导致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和表面。

(二)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一些财产险保险公司的领导没有明确责任制,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责任不清楚、不明白。因此当工作上出现问题的时候,员工和员工之间相互推诿,产生矛盾和纠纷。在我国,大部分财产险保险公司作为承担内部控制的主要部门是法律合规部门,但法律合规部门却存在着严重的责权不对称现象,甚至还有一些保险公司的法律合规部门没有履行其职责,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三)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会影响财产险保险公司日常运行和发展,甚至贯穿于保险公司的各个操作环节,很多保险公司都没有建立合理、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有一些保险公司虽然建立了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却没有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也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更没有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因此跟不上外部竞争的需要。

(四)岗位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在财产险保险公司内担任内部控制的人员,以及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的人员,素质和能力都有待提高。或者一些保险公司为了节省财力和人力,不惜让其他部门的人来兼任这个职位,这些人员因为对内部控制的知识和经验都不够,对财务工作也根本不了解,所以无法担任起这个工作。

(五)内部控制制度过于简单和落后

我国国内很多财产险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目标都设置的过于简单,制度要求也显得过于随意,因此工作人员产生了敷衍或者一笔带过的心理,这样就导致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发挥出它的作用。还有一些保险公司设置的内控指标仅仅侧重于静态控制,过于单调,而且内控的技术和手段都显得比较落后,因此也就使内部控制得不到真正的运用。

(六)没有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很多保险公司都没有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导致员工产生不正确的心态,为了谋求利益,或者是出于其他原因,所以进行不规范的操作。如果不设置监督机制和操作规范,就等于是纵容内部控制工作的违规。

二、如何构建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一)建立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需要保险公司全体员工共同来完成和实施,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都要落实到位。所以首先应当让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相结合,再把目标确立为,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为规范、行业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年度经营目标、季度目标等。此外,还要将这些目标与员工激励结合起来,在达到目标的同时,必须对员工实行一定的激励,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二)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水平

员工的素质和水平关系到内部控制实施的的效果,因此,必须要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交流讲座,让他们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另外,还要引进一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给予管理人员适当的自主空间,积极的引导他们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鼓励员工将自己的目标和公司的目标相结合,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目标的实现。

(三)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财产险保险公司内部,要加大内部控制的宣传力度,向员工普及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知识,让员工充分的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并以此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另外,保险公司还要创造一个生动积极、活泼向上的企业环境,将内部控制制度的思想和主旨贯穿于每一个细节中。同时,还要做好员工的激励工作,以便带动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主动性。

(四)实施风险防范措施

风险是保险公司无法预料的,因此要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将损失降到最小。管理人员首先要正确的识别风险,了解风险,并且能够评价和估量风险事件对企业目标影响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还要对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应对的措施和手段,比如规避、降低、转移等。另外,还要对风险进行监控,或者将风险调整业绩指标作为保险公司的绩效标准。

(五)建立稽查制度

保险公司各个部门员工和内控工作人员每一个季度都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稽查,而专项检查则根据公司的需要不定期的举行一次。工作人员在进行内部常规稽查的时候,还需要对重点业务、重点部门、重点机构、重点工作人员进行专项稽查。如果在稽查中发现有问题,要及时的向领导或者相关负责人进行报告,并且督促其改进,将改进的结果用书面的实行上报。

(六)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独立性

由于财险保险公司的业务较多,工作也很复杂,因此风险存在其中,尤其是一些成立不久的小型保险公司,这类公司因为成立的时间很短,业务可供提取分析的数据量不够大,这就要求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必须运用丰富的经验进行熟练的操作。另外,还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内部稽查系统,确立内部稽查系统的独立性,使之摆脱来自上级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干涉和管辖,对董事会负责,接受监事会的指导。

三、财险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及重要性

(一)规范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

一部分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主要有不合理的价格竞争、财务数据失真等,为了规范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必须从完善规则入手。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维持保险市场的秩序就显得很有必要。通过强化保险公司的操作流程、建立明确的理赔制度、统一收付费等,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得到了科学、合理的规范。

(二)提高保险公司的经济利益

保险公司通过内部控制,充分利用计划财务、业务管理、信息技术、承包处理、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保险公司各个部门都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其作用,以顺利达到保险公司的经营目标。此外,在保险公司内部进行监督和考核,还能反映出员工的业绩状况,通过奖惩制度,鼓励员工努力奋进,从而提高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

(三)降低保险公司的风险

由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很复杂,市场经济变化不定,给保险行业带来了一定挑战和难度,保险公司通过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降低风险。它通过对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并且对风险进行控制,从而满足了被保险人不断增加的保险需求。此外,建立科学的风险预测机制,还能够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因此,内部控制的意义重大。

(四)提高员工的水平

内部控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水平和能力,通过在制度上不断的完善,管理上层层推进,全公司上下通力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还能让员工切实的意识到公司与每个人都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强化员工的竞争意识,让各项规章制度扎根于每位员工的思想当中,落实在每位员工的行动上,间接的促进了公司的发展。

四、结束语

如今,保险行业市场变得日趋复杂,保险公司也将面临更多的风险,内部控制作为保险公司的重要管理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保险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所以保险公司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促进自身的生产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崇立.关于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与监管的研究[J].投资与创业,2012(11):3-3,5

[2]喻健.优化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9):37-38

[3]杨广帅.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分析[J].现代营销,2012(6):52-53

公司员工保险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保险公司;预算管理;绩效;措施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保险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保险公司除了要不断提高业务服务水平,还需要加强内部管理。而开展预算管理可有效提高保险公司的内部管理水平。但预算管理工作并非那么简单,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保险公司预算管理概述

(一)预算管理的涵义

预算管理是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具体指的是,筹划公司的未来经营活动,预测财务结果,并通过监控来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促进目标预算的实现,并提高公司经营水平。

(二)保险公司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1.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

保险公司预算管理主要从业务发展和成本管控两个方面着手,业务发展包含保费规模、险种分类以及渠道分类等进行预算。而成本管控包含对日常运营成本、职场费用、市场费用、理赔费用及人力成本进行预算。通过预算管理,可使保险公司朝着目标预算进行经营,通过有效的监控,来提高保险公司业务水平,保证业务达到预算目标,并通过监管来对该阶段的经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等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

2.优化保险公司的资源配置

在现如今保险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保险公司做好资源配置有利于经营效率的提高,并促进保险公司的发展。而通过预算管理,可对目前保险公司拥有的资源进行统一调配,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和经营需要来配置资源,避免过去阶段中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的资源闲置以及浪费等行为的发生。

3.提高保险公司各部门之间协调的一致性

在保险公司开展预算管理的同时,还需要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进行,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进来的同时,会明确各岗位职工在预算管理中的权责,并通过绩效考核以及奖惩机制来把自身利益和公司利益绑在一起,促进了保险公司内部凝聚力的提高。同时,通过预算管理,可促进保险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积极配合,并通过努力来实现目标预算。

4.提高保险公司的绩效管理水平

过去中,保险公司开展绩效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其主要问题就是缺乏一个统一合理的考核标准,这样就导致无法客观真实的评价各部门和各岗位的实际绩效情况。而开展内部控制,可提高保险公司绩效管理水平。以目标预算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便于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并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从而提高绩效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合理性。

5.有利于激励机制的实施

基于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开展预算管理有利于保险公司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开展奖惩,通过物质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的双重激励,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意识到自身利益是和公司利益绑在一起的。同时,通过激励机制有利于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提高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通过激励机制还可以促进公司内部良性竞争风气的构建,促进员工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保险公司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体系指的是将各项预算管理工作组织在一个框架下运行的管理体系,包含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核等要素,具体如下:1.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指的是对目标预算调整和编制的过程,主要内容包含对未来经营成果的预测、预算资金的分配等。保险公司的预算编制工作,首先需要各部门上报预算计划,由财务部门进行审核,并根据历史经营成果以及未来市场变化来进行相应的调整。2.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指的是预算的实施过程,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实现目标预算。通常通过自我控制和外部控制来提高预算执行力度,如建立相匹配的责任制度和监督机制。3.预算考核。预算考核指的是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包含对保险公司经营成果以及预算执行者执行结果这两个部分。前者目的在于让保险公司管理者掌握本公司的经营现状、市场环境、未来发展趋势等等,后者目的在于评价执行者业绩,从而为激励、约束工作提供依据。

三、保险公司实施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保险公司对预算管理的认识程度不高

目前,很多保险公司对预算管理的认识程度不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险公司决策层对预算管理的认识程度不高,很多保险公司决策层认为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是提高业务服务水平,而并非加强内部管理,忽视了预算管理对于提高公司经验效益的作用。认为开展预算管理是没必要的工作,不仅浪费资源以及精力,还起不到实际的功效。2.各部门领导对预算管理的认识程度不高,在预算执行中,存在消极执行或不执行的现状,难以保证预算管理有条不紊的开展。同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一些部门根本没有积极参与进来,或参与过程中,存在讨价还价等现象,阻碍预算编制工作的进行。3.保险公司员工对预算管理的认识程度不高,由于公司未能有效的开导员工,导致很多员工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抵触心理,使公司凝聚力瓦解,不利于公司的l展。

(二)保费收入方面的预算管理不完善

保费收入是预算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很多保险公司在开展预算管理过程中,保费收入方面的预算管理并没有做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费收入方面的预算不够合理,制定的目标脱离实际。没有考虑到未来市场变化以及自身的发展需要,这样一来,编制的预算自然难以有效执行。2.不合理的目标预算还会导致保险公司业务人员一味的追求业绩的提升,而忽视了服务质量方面,这样就导致保险公司逐渐丧失市场竞争力,对公司发展有很大的阻碍。

(三)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没有及时调节

在保险公司预算执行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定因素导致执行结果偏离预期轨道。如保险公司保费业绩会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而变化,同时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种不定因素,都会导致实际业绩和预期目标出现一点偏差。而如果在出现这种偏差时,保险公司未能有效的进行调整,那么该阶段的预算执行结果就会难以达到目标预算。目前,很多保险公司都是较长时间才进行以此预算方面的调整,这种调整机制,难以满足实际预算管理的需要,使预算管理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四)未能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是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可评价出该预算阶段各部门及全体员工的实际预算执行情况。而目前,很多保险公司未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导致实际考核工作的开展未能实现预期效果,不能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各员工的绩效情况。一方面,很多保险公司绩效考核侧重点在于保费业绩方面,而对成本方面的绩效考核没有提高重视,这样一来,很难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另一方面,很多保险公司仅仅只是针对主营业务来展开绩效考核,而忽视了管理方面和其他业务的绩效考核。同时,在现有的考核体系中,往往不会对员工进行业绩考核,这样一来,无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认为绩效考核和自己没有关系,难以实现全员参与这一标准。

(五)预算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

目前,很多保险公司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一个部门的工作,而忽视了其他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权责。同时,未能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构架。如预算编制和执行监管工作都由一组员工负责,而这样一来,很难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使预算管理难以实现应有的作用。

四、改进保险公司预算管理效果的措施

(一)加强保险公司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想要改进保险公司预算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加强保险公司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一方面,加强决策层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加强资源及精力投入。另一方面,提高各部门领导和员工对于预算管理的认识,消除员工抵触心理,积极开展激励工作,提高员工参与并执行预算的积极性。

(二)建立科学的保费收入预算体系

建立科学的保险收入预算体系首先需要建立合理地预算编制办法。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集合保险行业未来市场变化,找准市场变化规律,并结合自身的经营需求和发展需要,来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保费收入预算。

(三)优化预算调整机制

保险公司可建立动态的预算调整机制,移除过去那种定期进行预算调整的模式。开展对预算执行结果实时分析,严格把控好预算执行方向,对预算执行结果和目标预算出现的偏差进行有效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方法来改善这些问题,必要时可通过调整预算来保证目标预算的实现。

(四)改善考核体系

改善考核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建立起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全体员工在预算管理中的不同权责。2.提高考核标准的科学合理性,如在开展保费业务时,不仅需要考虑保费业绩,还需要考量成本方面,评价出综合效益。

(五)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建立独立的预算执行监督岗位,并开展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实时监督,从而全面掌握公司内部的预算执行情况,并为调整举措提供良好的依据。同时,还需要加强业务各环节的相互制约,通过相互制约来提高整条业务链的经营效率,提高预算的执行力度,从而促进保险公司实现目标预算。

参考文献:

[1]李秀丽.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人寿保险公司的应用[J].企业研究,2014(06).

[2]梁冲.浅析保险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J].时代金融,2014(29).

[3]崔玲玲.浅谈保险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3(19).

[4]苏衍庆.新时期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4(35).

[5]王芳婧,章一帆.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基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怀宁支公司的分析[J].营管理者,2015(07).

公司员工保险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保险公司;预算管理;绩效;措施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保险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保险公司除了要不断提高业务服务水平,还需要加强内部管理。而开展预算管理可有效提高保险公司的内部管理水平。但预算管理工作并非那么简单,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保险公司预算管理概述

(一)预算管理的涵义

预算管理是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具体指的是,筹划公司的未来经营活动,预测财务结果,并通过监控来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促进目标预算的实现,并提高公司经营水平。

(二)保险公司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1.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保险公司预算管理主要从业务发展和成本管控两个方面着手,业务发展包含保费规模、险种分类以及渠道分类等进行预算。而成本管控包含对日常运营成本、职场费用、市场费用、理赔费用及人力成本进行预算。通过预算管理,可使保险公司朝着目标预算进行经营,通过有效的监控,来提高保险公司业务水平,保证业务达到预算目标,并通过监管来对该阶段的经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等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2.优化保险公司的资源配置在现如今保险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保险公司做好资源配置有利于经营效率的提高,并促进保险公司的发展。而通过预算管理,可对目前保险公司拥有的资源进行统一调配,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和经营需要来配置资源,避免过去阶段中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的资源闲置以及浪费等行为的发生。3.提高保险公司各部门之间协调的一致性在保险公司开展预算管理的同时,还需要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进行,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进来的同时,会明确各岗位职工在预算管理中的权责,并通过绩效考核以及奖惩机制来把自身利益和公司利益绑在一起,促进了保险公司内部凝聚力的提高。同时,通过预算管理,可促进保险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积极配合,并通过努力来实现目标预算。4.提高保险公司的绩效管理水平过去中,保险公司开展绩效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其主要问题就是缺乏一个统一合理的考核标准,这样就导致无法客观真实的评价各部门和各岗位的实际绩效情况。而开展内部控制,可提高保险公司绩效管理水平。以目标预算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便于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并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从而提高绩效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合理性。5.有利于激励机制的实施基于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开展预算管理有利于保险公司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开展奖惩,通过物质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的双重激励,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意识到自身利益是和公司利益绑在一起的。同时,通过激励机制有利于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提高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通过激励机制还可以促进公司内部良性竞争风气的构建,促进员工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保险公司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体系指的是将各项预算管理工作组织在一个框架下运行的管理体系,包含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核等要素,具体如下:1.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指的是对目标预算调整和编制的过程,主要内容包含对未来经营成果的预测、预算资金的分配等。保险公司的预算编制工作,首先需要各部门上报预算计划,由财务部门进行审核,并根据历史经营成果以及未来市场变化来进行相应的调整。2.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指的是预算的实施过程,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实现目标预算。通常通过自我控制和外部控制来提高预算执行力度,如建立相匹配的责任制度和监督机制。3.预算考核。预算考核指的是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包含对保险公司经营成果以及预算执行者执行结果这两个部分。前者目的在于让保险公司管理者掌握本公司的经营现状、市场环境、未来发展趋势等等,后者目的在于评价执行者业绩,从而为激励、约束工作提供依据。

三、保险公司实施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保险公司对预算管理的认识程度不高目前,很多保险公司对预算管理的认识程度不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险公司决策层对预算管理的认识程度不高,很多保险公司决策层认为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是提高业务服务水平,而并非加强内部管理,忽视了预算管理对于提高公司经验效益的作用。认为开展预算管理是没必要的工作,不仅浪费资源以及精力,还起不到实际的功效。2.各部门领导对预算管理的认识程度不高,在预算执行中,存在消极执行或不执行的现状,难以保证预算管理有条不紊的开展。同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一些部门根本没有积极参与进来,或参与过程中,存在讨价还价等现象,阻碍预算编制工作的进行。3.保险公司员工对预算管理的认识程度不高,由于公司未能有效的开导员工,导致很多员工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抵触心理,使公司凝聚力瓦解,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二)保费收入方面的预算管理不完善保费收入是预算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很多保险公司在开展预算管理过程中,保费收入方面的预算管理并没有做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费收入方面的预算不够合理,制定的目标脱离实际。没有考虑到未来市场变化以及自身的发展需要,这样一来,编制的预算自然难以有效执行。2.不合理的目标预算还会导致保险公司业务人员一味的追求业绩的提升,而忽视了服务质量方面,这样就导致保险公司逐渐丧失市场竞争力,对公司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三)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没有及时调节在保险公司预算执行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定因素导致执行结果偏离预期轨道。如保险公司保费业绩会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而变化,同时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种不定因素,都会导致实际业绩和预期目标出现一点偏差。而如果在出现这种偏差时,保险公司未能有效的进行调整,那么该阶段的预算执行结果就会难以达到目标预算。目前,很多保险公司都是较长时间才进行以此预算方面的调整,这种调整机制,难以满足实际预算管理的需要,使预算管理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四)未能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是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可评价出该预算阶段各部门及全体员工的实际预算执行情况。而目前,很多保险公司未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导致实际考核工作的开展未能实现预期效果,不能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各员工的绩效情况。一方面,很多保险公司绩效考核侧重点在于保费业绩方面,而对成本方面的绩效考核没有提高重视,这样一来,很难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另一方面,很多保险公司仅仅只是针对主营业务来展开绩效考核,而忽视了管理方面和其他业务的绩效考核。同时,在现有的考核体系中,往往不会对员工进行业绩考核,这样一来,无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认为绩效考核和自己没有关系,难以实现全员参与这一标准。(五)预算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目前,很多保险公司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一个部门的工作,而忽视了其他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权责。同时,未能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构架。如预算编制和执行监管工作都由一组员工负责,而这样一来,很难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使预算管理难以实现应有的作用。

四、改进保险公司预算管理效果的措施

(一)加强保险公司对预算管理的认识想要改进保险公司预算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加强保险公司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一方面,加强决策层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加强资源及精力投入。另一方面,提高各部门领导和员工对于预算管理的认识,消除员工抵触心理,积极开展激励工作,提高员工参与并执行预算的积极性。(二)建立科学的保费收入预算体系建立科学的保险收入预算体系首先需要建立合理地预算编制办法。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集合保险行业未来市场变化,找准市场变化规律,并结合自身的经营需求和发展需要,来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保费收入预算。(三)优化预算调整机制保险公司可建立动态的预算调整机制,移除过去那种定期进行预算调整的模式。开展对预算执行结果实时分析,严格把控好预算执行方向,对预算执行结果和目标预算出现的偏差进行有效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方法来改善这些问题,必要时可通过调整预算来保证目标预算的实现。(四)改善考核体系改善考核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建立起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全体员工在预算管理中的不同权责。2.提高考核标准的科学合理性,如在开展保费业务时,不仅需要考虑保费业绩,还需要考量成本方面,评价出综合效益。(五)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建立独立的预算执行监督岗位,并开展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实时监督,从而全面掌握公司内部的预算执行情况,并为调整举措提供良好的依据。同时,还需要加强业务各环节的相互制约,通过相互制约来提高整条业务链的经营效率,提高预算的执行力度,从而促进保险公司实现目标预算。

作者:甘春单位: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李秀丽.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人寿保险公司的应用[J].企业研究,2014(06).

[2]梁冲.浅析保险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J].时代金融,2014(29).

[3]崔玲玲.浅谈保险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3(19).

[4]苏衍庆.新时期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4(35).

公司员工保险管理制度篇5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promotionoftheprocessofsocialinformation,theriskmanagementcontrolofgroupcompanyhasmadeconsiderableprogressinthepastdecade,andtheestablishmentofriskmanagementsystemimprovestheefficiencyoftheworksofgroupcompanies.However,itstilhasmanyproblemsforinternalcontrolinriskmanagement,throughtheanalysisofthisarticlebytheGroupenterprise'sinternalcontrolsystemofriskmanagement,thispaperproposesthecountermeasuresto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managementsystem,hopingtohelptheenterpriseestablishriskmanagementsystem.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Keywords:riskmanagement;internalcontrol;system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100-02

0引言

随着我国集团企业对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越来越重视,信息化管理体系逐渐被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通过内部控制实现集团的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使得公司的生产、存储、财务、成本、控制都解决了原有的顽疾,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这也说明了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如果公司在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管理,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比如管理系统的保障措施没做到位,安全控制得不到保证。所以目前无论是集团企业还是新兴的中小企业都非常中企业内部管理的控制和加强风险管理,避免因为制度和管理中的疏忽大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也提醒管理者要及时把握管理中得到的信息,使信息管理体制得到充分地发挥,对风险及时的防范,以达到最佳效果,下面就先对集团公司风险管理的控制制度进行分析。

1集团公司风险管理的控制制度分析

1.1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定义及特征

集团公司内部组成复杂,公司内部控制的管理是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必经途径,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是以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为核心,制定科学风险管理控制制度,对财务会计中的潜在风险有效地识别,并起到监督的作用。

理论上说,内部控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组织管理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各种管理经营活动都是围绕公式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展开的。并经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进行统一协调、逐步完善形成最终的成形体系。[1]而集团公司风险管理控制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控制环境,是组织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基础,通过治理内部环境实现对机构的治理、职权的分配,为风险管理控制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是对风险的评估和识别,知道经营活动以及内部控制,识别目标存在的风险,进而提出应对风险的决策手段。再者,加强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考验的是管理人员沟通和组织的能力,准确地扑捉相关信息,以维系组织与外部的关系。最后,控制活动的开展是以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公司管理存在的风险。

1.2集团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

目前因为各方面复杂的因素,我国许多集团公司的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一直处于发展的初期,是个明显的薄弱环节。其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公司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表现在工作管理人员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对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认识不足,这也造成了集团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发展进程非常缓慢。太注重公司规模的扩展和新业务,政绩虽然提高了,但是忽略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原因还是对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管理中把财务部门的预算控制当做企业的内部控制,缺乏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降低了企业运营的效率,也就无法达到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其次,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岗位分工的不合理,这也是导致公司运营办事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因为公事的编制原因,工作人员无法各司其职,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的现象。许多公司甚至存在,一个工作人员担任同以部门两个职位的情况,与公司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相违背。这会导致工作中的失误会被人为掩盖,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许多舞弊现象就是因为内部管理控制失衡导致的,不相容的岗位不能合理设置,容易出现管理漏洞。

我国许多大型集团公司所建立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对风险管理的防范和内部人员素质的提高都有相应的规定,在一定程度对安全隐患起到了防范作用,能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运营的效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初制定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难以满足当今集团企业发展的需求,出现了管理系统人员素质不高、维护职责定位不明确、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一方面效率受到了限制,信息交换和回馈周期过长,这些都大大限制了集团企业的发展,加强风险管理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迫在眉睫。

2加强风险管理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

2.1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内部财务制度是针对目前集团公式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缺乏建设而展开的,各大公司都会分析自身发展的不足,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公司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监督制度以及内部审计制度。内部稽核制度是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中重要一环它包含了稽核工作中的人员分工、工作职责、权限和组织形式,确定了稽核工作的流程和计划,这也说明了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在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中,缺乏对信息交换安全问题的规范,只是对公司管理系统的安全最低值进行了限定,这个标准无法满足各个要素对信息安全的影响,只是基于财务信息安全为法律依据得到的一个基本标准,难以对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起到强制规范性的作用。[2]

2.2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实行风险问责制

为有效提高集团公司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是必行之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管理层的风险意识缺失的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行财务管理问责制,把个人的过失责任化,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合法权益都会被追究,产生的不良后果也会得到补偿。保证岗位上工作人员都能履行其职责,保证工作正常运转,对提高工作效率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通过实行内部监督来进行责任追究,也是提高员工风险管理意识的主要举措,保证财务负责人员能根据公司真实的经营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并对风险管理负责,也同时强化管理层领导的风险意识。

在制度设定层面,加强集团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及制度化,是防范风险管理的必要措施,也是保障集团公司信息系统安全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提高风险管理就是对公司各部门进行日常巡视,包括对记录制度的完善和操作制度的监督。严格按照用户管理制度和人员培训制度办事,能够有效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实行风险问责制,进而让员工人事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3强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许多公司企业因为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导致公司面临风险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强化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势在必行。重点强化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大公司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风险宣传力度,包括以宣传手册或内部刊物等形式加大风险管理的宣传。其次,定时选派管理人员外出学习,以提高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的意识。这是有效提升公司整体风险管理能力的手段,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帮助公司保持持续性的发展。公司业务的不断外延,要求业务人员与时俱进,加强道德建设的同时,鼓励员工发现公司内部管理的问题,对公司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提出一些建议,用奖励作为激励。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快熟地发现公司运作风险管理问题,识别财务风险隐患。[3]

对公司内部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的培养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除了需要领导重视外,还有聘请一批具有专业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而主管职位负责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分配职能监督各部门工作,把握公式的系统全局,随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参考意见。这也是起到监督作用的主要表现,能够对公司的风险信息管理制度改善、监督、反馈上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所有集团公司都应该设立这样一个职务,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运作中非常重要。这样一个职位还能加强信息内部管理人员的的培训,使管理人员迅速了解公司发展的现状,并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抓住市场更新的动态、了解公司发展的现状,有利于在培训中不断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使其操作、维护的规范化不断得到改善,从而减少由于非制度性因素所产生的安全问题。

3结束语

分析集团企业内部管理出现的风险不难发现: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公司风险管理体制不完善造成的,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也得不到有力地执行,这些都是本文发现的问题。治标须治本,通过加强内部加强其监管,使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制度得到很好执行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就是加强员工的素质培养,使其能够具有很好的业务水平,使信息管理系统得到很好的运行。只有管理层对公司运营的情况足够的了解加上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就可以在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上做得出色。[4]

在2011末,我国财政部就对公司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提出了一点意见:公式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应该与风险管理控制共同完善,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成为集团公司内部管理建设的下一个焦点,只有加强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防范内部管理的风险,才能有效惩治内部控制的风险,建立全方位的防腐败体系,成为我国集团企业防止财务风险的重要一环。集团公司的风险管理的核心就是保障财产的安全、防范内部管理存在的危险,实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目的。建立完善有效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能够遵循内部财务运行所做的制度安排,减少管理中不必要的失误。尽管在内部管理中仍存在行政管理混乱、预算管理随意、对外投资盲目、财务监督不力等内控不健全的现象,这些也是管理风险的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和健全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成了集团企业紧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霞,张永,彭智才,如何保障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安全[J].资源方法,2004(9):54-55.

[2]刘仁勇,王卫平.企业安全管理研究[J].学术研究,2007(6):113-115.

公司员工保险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企财险;核保;策略;再保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3)10-118-02

一、引言

2009年至今,中国保险业逐步呈现增长放缓的态势,加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种种压力与挑战迫使中国保险公司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追求规模的粗放模式转变为追求品质的精细化模式,将目标从“跑马圈地式”的一味地扩大保费规模转移到控制成本、提高承保质量、强化客户服务上来。核保管控决定保险公司是否承保,是保险合同形成的决定因素,决定公司的规模和效益,核保管控策略意义重大。

文章以下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描述国内产险核保管控现状及存在问题;第三部分提出产险核保管控的策略。

二、产险公司核保管理现状

国内财产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特别是非车险尚未建立完善的承保风险管理体系,也未建立起专业的风险管理队伍,仅在在承保环节有专人负责,而风险评估(查勘)少有专人管理,防灾防损工作更无人问津。以Z公司为例,目前承保环节由非车险经营部门(产品线)负责,保前的风险评估工作也主要有承保人完成。由于缺少对风险的深入研究,加之事务繁忙,风险评估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让人满意。由于没有准确的风险评估,承保方案的制定也不可能很完善,缺少针对性,甚至经常有承保目的不明的情况出现。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出险后理赔难度增加,而且在操作中也常常感受到“举秀才,不知书”的悲哀。虽然部分公司内部设有防灾防损岗位,但由于资金和知识的匮乏,多数形同虚设。与上述公司类似,太保、平安公司等主要保险公司在承保风险管理方面也没有本质的差别,尚缺少对于承保风险的全面管理,即便个别公司设有风险管理岗位,在决策领域也多无足轻重,尚没有国内财产险公司在承保风险管理方面建立领先优势。

在国际上,除FmGlobal外,其他公司也具有较强的承保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如aiG、丘博、安盛、安联等,三井住友公司还成立专门的机构瑛得(interRisk)公司从事承保风险管理,达信及苏黎世的风险评估体系已在业内广泛使用。慕再等再保险公司在巨灾研究方面已做出大量工作,编制的风险地图已被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使用。在人员设置方面,目前国际上大型保险公司(包括经纪公司)多设有针对承保风险的管理部门,普遍看重该项工作。

尽管国内保险企业在风险管理水平仍不高,但是很多公司已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并积极推进创承保风险管理的尝试。2010年11月,人保财险公司率先成立灾害研究中心。太平洋财产保险则进行了全国首个市政工程风险管理全委托试点,桥梁新建工程风险管理全委托试点项目”被授予“2010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平安保险总公司也设有风险管理部总管全国的风险管理工作,并在各分公司设有风险管理室,负责当地的风险管理工作,目前平安全国有近200名的风险管理工程师,从事风险管控和为客户风险管理服务的工作。可以说加强承保风险管理,推进财产险精细化管理已成业内共识。

三、核保策略构建分析

(一)核保风险管控要与公司的战略进行匹配

战略对公司意义重大,公司的各项工作举措必须与公司的战略进行匹配,核保管控也不例外。保险公司根据市场的情况并结合自身经营的状况提出公司的发展战略,包括人才战略、规模战略、成本控制战略、营销策略等。核保风险管控要在公司规模及成本战略指导下,拟定相应的核保政策、核保制度、核保流程。例如公司的战略为效益领先,核保策略就应该采取谨慎的核保政策进行业务审核,在承保时要全面分析评价标的风险,在大数法则下确定承保盈利方可核保;公司的战略为销售第一,核保策略就应该采取积极的政策进行业务审核,在承保时更多的要考虑市场竞争,充分考虑同业公司的承保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成功承保;公司的战略为规模效益兼顾,核保策略就应该采取稳健的核保政策进行业务审核,在承保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市场的竞争,又要考虑承保风险后的预期赔付,在确保承保标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盈利预期,拟定有市场竞争的承保条件从以保证核保策略的实现。

(二)实现核保策略要建立完善的核保制度

核保制度的建设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即核保机制、核保流程、核保技术。

首先要建立标准的核保机制。核保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作保证。核保组织机构的设置及人员的配置根据各级公司的不同职能而有所区别。由于核保人员是专业技术人员,对其管理也有别于其他工作人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保险公司的机构将逐步按经济区域设置,并形成总公司、区域分公司和地区支公司这样的格局。按照这样的格局,核保部门应设置在总公司和分公司。根据总公司的职责总公司核保部门主要负责核保政策的制定、修改与跟踪落实,协助营销部门进行市场策划,参与行业协会及相关组织的活动,对分公司业务核保人员培训,对超出分公司的核保权限业务的核保,对分公司核保部门在业务管理上实行垂直领导等。根据区域分公司的职责,分公司核保部门主要负责具体业务的核保工作,培训并指导业务员开展业务,协助分公司营销人员进行市场策划并为总公司决策提供依据等。核保人员根据其职责可分为决策核保人和业务核保人;根据负责的险种,可分为财产险、货运险、责任险、运输工具险、意健险、特种风险核保人。业务核保人员又可根据权限大小分为一级、二级核保人员。决策核保人主要配置在总公司,业务核保人主要配置在分公司。总公司成立核保人员管理委员会,负责核保人员的资格认定、聘用、考核,只有取得核保资格的人员才有可能被聘为核保员。

其次要搭建完善核保工作流程。核保人员为履行工作职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进行的作业过程,就是核保运作程序。业务核保人员和决策核保人员,因其工作性质不尽相同,其运作程序也有所不同。业务核保人员对业务的核保,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何选择业务,二是如何淘汰业务。业务核保人员对业务的选择可采用事前核保和事后核保两种方式。前者核保的对象是标的金额较大、风险较高、承保技术比较复杂的业务,它通常包括对风险的调查、评估判断该笔业务能否接受、进而决定以何种方案接受,以及是否需要再保险安排等。后者的核保对象是标的金额较小、风险较低、承保技术比较简单的业务它是通过事先制定核保标准事后对承保业务进行抽样检查实现的。核保员对业务的淘汰仅限于保单可以解除或无续约保证的情形下它是通过关注保险标的是否发生保险责任事故或考察同类保险标的是否经常发生保险责任事故或进行防灾检查等办法识别不良业务并根据《保险法》规定或保险合同约定淘汰不良业务。决策核保的运作程序主要包括:制定核保政策及编写核保手册、培训业务核保人员、监督核保政策的执行、参与行业协会或相关组织工作、修改核保政策及核保手册等。目前,各保险公司经营还是以财务控制型为主,以保费规模作为经营业绩硬指标的思路在决策上起着决定性作用,注重显性业绩,对隐性灾害风险重视不够。

最后要加强核保技术的研究。决策核保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标准费率体系的测算、风险量化模型的建立、再保险方案的制定、区域市场或险种市场经营效益评估方法等。费率由净费率、第一附加费率和第二附加费率三部分构成,故也称毛费率。净费率又称保额损失率,它是一定时间保险赔偿金额与总保险金额之比的算术平均值。第一附加费率是考虑了各年度实际保险金额损失率对保险金额损失率的偏离,而在净费率基础上的附加第二附加费率是在一定时间内、保险机构经营所需的各项经营费用、税赋、预期利润与保费收入总额的百分比。风险量化模型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设计风险调查表;二是风险量化指标体系的建立包括量化标准;三是计算平均费率对应标的的风险量化值(该标的为标准参照物)。

(三)实现核保策略要有再保进行支撑

再保是保险公司对承保的业务进行投保的过程。如果说保险是社会稳定器的话,那再保险就是维持一个保险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平衡器。对保险业务而言,再保险最大的作用就是分散经营风险,通过办理再保险,可以有效实现经营风险的可控,将能够承受的风险自留,将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风险经由再保险进行分保。再保险公司能够在更大范围和程度实现数的集合,同时,它拥有更丰富的赔案资料,能够确保风险定价的准确和稳定。因此,无论是通过续保条件的确定,还是通过临分的报价,再保险公司均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向保险公司提供数据信息,确保经营稳健,同时也保证了自身经营的稳健。

保险公司在进行市场开拓和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损失和费用投入的风险,有的时候会因此望而却步。但这种市场开拓和产品创新是一种“开荒”行为,它能够有效扩大保险公司的“耕地面积”,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扩大了,业务增长了,再保险公司的发展就有更广阔的空间,最终也将受益。因此,再保险公司会鼓励保险公司的市场开拓和产品创新行为,包括为其提供研发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提供新风险业务的再保险支持。因此保险公司要实现分散经营风险,保障稳健经营必须有再保进行支撑。

(四)实现核保策略要加强数据测算

核保人应该加强数据的测算,测算每一张保单的质量以及预计的承保利润。数据测算要考虑以下因素:标的风险、预计赔付率、获取成本率、再保合约、手续费摊回比例等。标的风险状况由行业性质、经营管理水平、地理位置、工艺流程等因素决定,标的风险的大小直接决定未来的赔付;获取成本是保险公司为获得一张保单而支付的各项成本,包括支付人的手续费用、给销售人员的业务提成、公司承担的营业税金以及保险保障基金等;再保合约中列明了公司的承保能力、再保费用的摊回比例。每张保单测算可以帮助公司正确评价承保业务给公司带来的亏损与效益;能防止未出险就亏损的现象发生,避免业务技术性亏损;能科学测算出业务的盈亏点的费率,帮助公司准确拟定承保费率;能科学测算出每张保单盈亏点的费用是多少,从而准确核算公司有多大的资源打市场,超过这个费用比例后承保将会失去意义。

参考文献:

[1]邹皓玮.我国财产保险核保制度现状及其完善措施[J].广西金融研究,2006,(05):47-49.

[2]卓志.风险管理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公司员工保险管理制度篇7

一、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概述

1.保险公司内控及其特点

保险公司内控是指保险企业依托不同层级的机构和人员,各司其职,执行风险管控制度,监控风险点,杜绝各种高风险事项的违规发生,杜绝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目的的偏离,从而建立起内控有效机制,保障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

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与监督、信息与沟通通常被并列作为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几大要素。按照经营业务,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活动可分为前端控制(包括承保、销售控制)、管理控制(包括投资和偿付能力控制、会计和信息系统控制)以及再保险等几大部分。

2.保险公司内控的作用

(1)从保险监管角度出发。为促进保险公司合规经营、稳健发展,以及保障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保监会于2010年8月出台《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以加强保险公司内控建设,提高公司防范风险能力,以期进一步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

《准则》的出台,强调了内部控制环节对于保险公司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不可替代。内控严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也是保险公司改革的根本方向。中国保监会确立了市场行为、偿付能力和公司治理三大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内部控制不健全,则公司治理只能是空中楼阁。外部治理监管只有和内部控制监管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从本质上完善公司治理监管,从而提高保险监管水平。

(2)从保险公司角度出发。内部控制中的合规风险管理作为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重大前提和基础,在建立健全保险公司内控有效机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夯实内部控制工作,能够促进保险公司流程规范化、提高管理制度执行力并实现管理效率最大化。在接收外部监管的同时,通过外部监管,将其内化为保险公司自身的合规要求,并与公司的经营理念相融合,提高公司经营效率,为公司经营创造价值。

二、保险公司内控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由于各大险企之间的竞争,保险公司多注重扩张,却往往忽略了自身管理建设、导致风险管控能力偏弱的后果、服务水平偏低,多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规行为屡屡出现。2012年,人身险公司销售误导投诉占其违法违规投诉总量的85.28%,同比增长128.10%。就目前现状来看,大型保险公司人员配备相对充足,机构设置相对合理,能够避开一些不相容职务兼职的现象,风险管控能力较强,内控建设整体水平要略好于中小型保险公司。

1.内控监管制度不到位

虽然目前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确立了一系列监管机制,但没有明晰具体操作措施,存在相关标准不明确的问题,出现了一些保险公司采取不正当手段,规避法律政策,造成内控监管不到位问题时有出现,阻碍了监督机制的落实。健全的内控体系,能够渗透到各项业务开展过程,覆盖各相关部门,从而监督各流程环节操作。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保险市场在不同地域的千差万别。同时,在同一公司内部,由于地区差异,各地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也会出现制度监管不到位的情况。比如目前保险公司为拓宽渠道业务,绩效考核等政策向人力扩张倾斜,机构和个人人销售人员增长迅速而综合素质难以保证。保险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营业分支机构众多,规模相对较大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来全面控制个人销售人员和销售机构的销售行为,既无法保证销售人员及销售机构的服务品质,又无法规避行业风险。我国各保险公司目前的绩效考核体系,总体看来重业务、重绩效、轻制度建设,在绩效考核影响下,保险公司多数注重渠道人队伍建设,重视规模化抢占市场份额,自发产生的强化内控制度建设意愿较为薄弱。各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发展水平差异,执行力不足,不能很好地落实已制定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2.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改善

首先大多保险公司没有对内部控制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更弗论能上升到战略高度;其次公司在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和企业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缺陷,直接影响了内控建设的完善和有效实施。

3.风险评估系统不完善

贯穿内部控制始终的风险识别和分析应对,影响到保险公司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否能够构建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就是保险公司的重要保障。当前,大部分保险公司风险评估体系并不完善,还仅仅停留在保险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初步认识,对信用风险认识不足,难以应对突发事件。

4.内部控制活动乏力

在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内部控制活动,它直接决定了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程度和水平。内部控制活动主要表现在财务控制活动和资金运用控制活动等。在财务核算与信息管理电子化普及的情况下,财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在内控中财务控制方面多少流于形式。目前看来,财务控制多限制于会计的日常差错审核、相关经营活动的真实合法性审核。虽然大多保险公司都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政策,但是局限于基层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能很好地执行,与管理层要求实现的财务前瞻性和动态性分析有很大差距,不能有效监管业务风险。目前保险资金运用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同时由于保险资金的特殊属性又有不同于其他资金运用的风险存在。资金运用的多环节操作,涉及人员广,没有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保证,则很难有效地防范风险。

5.信息与沟通不畅

各种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和反馈。包括上下级的沟通,各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和沟通。信息系统建设部完善,没有系统的归集和处理信息制度,就不可能做到衔接顺畅,分工科学,更遑论信息的整合分析。没有反舞弊管理的严格执行,则无法控制公司高层、职工或者其他方做出舞弊行为。

6.内部监控体系弱化

作为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监督的重要措施,目前各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并没能发挥其发现关键风险,防范隐患的作用。保险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或机构,由于设置人员较少,在离任审计、任期审计等常规审计中疲于奔命。同时审计部门不独立,不能完全客观的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审查,对检查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不能及时有效的对违法人员、违规事项进行处罚,没能建立内控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又打击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内控制度的有效贯彻落实沦为一纸空谈。内部审计作用被弱化,同时缺乏内控激励机制。

三、完善保险公司内控的对策

1.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要对对内部控制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上升到战略高度;其次公司在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和企业文化方面要加强建设,促进内控建设的完善和有效实施。加强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选择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高的人才;加强员工培训,提升综合素质,融入保险公司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理念,在公司形成一种和谐向上的正能量,从而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2015年6月,保险人资格考试取消。可以理解为保监会要放开前端,关注后端,把风险管控的责任交给了市场谁招聘的人人人,谁就要担当起相关的处罚风险,承担更多的管控责任。这样就意味着保险公司自己决定个人人的录用和管理,同时也要承担起个人人违规所带来的法律责任。长远看来,保险公司将转向培养优秀、高素质的个人人。

2.加强风险评估系统建设

保险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流程测试对日常工作流程进行监控,保证一系列日常工作如保单核保、收费、承保、理赔等的安全运行;通过抽样检测、穿行测试发现风险点,实现及时预警,对影响公司平稳运行的风险零容忍;通过科学风险分析方法的引入,对突发事件实行动态监控,实现及时预警,并针对突发事件提出相应应对策略。

3.优化内部控制活动

保险公司应建立健全财务监督体系,监督财务核算和管理的全过程,以保证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信息。强化财务报告分析制度,分层级进行监控,并对提供的数据做出指标分析。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政策的贯彻落实,真正实现财务控制活动的有效进行。提高风险评估能力,运用风险评估手段识别和分析内部及外部风险,及时调整公司的内控目标。在保险新国十条后,保险资金投资热情高涨,按保监会要求保险资金将直接对接存量资产。之前我国保险资金多投资于银行债券类投资项目,资金运用收益稳定性高而收益水平略低。下一步将继续拓宽投资渠道,随之而来的资金运用风险亦会进一步增大。通过理清岗位职能设置,得以有效监督所有的资金运用投资活动,保障经营目标顺利实现。通过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部门与财务、审计等风险控制部门之间,保险公司与其资产管理部门之间建立沟通执行机制,确保相互监督和制约。发挥偿付能力监管,制定适当的投资组合方案,保险资产合理配置,借助资产和负债的最大程度的匹配,强化资金运用监管,防范资金风险。

4.重视信息与沟通系统建设

形成高效、开放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实现上下合一,统一有效的整体。通过客户与基层销售人员的良好沟通,实时展现基层人员的标准化服务,确保基层数据的真实、准确采集;通过系统的制度安排实现职责分明、衔接顺畅;通过对工作流程中可能出现舞弊行为的环节重点监控,对关键部门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把反舞弊工作作为内部控制活动的一个工作重点。

公司员工保险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控制

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保险公司一项重要的环节,其目的就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尤其在网络时代下,为了保证保险公司资本累积速度加快,更需要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此外,风险管理还要与内部控制紧密结合,能够严格控制风险问题,完善内部监督体系,实现保险公司资金的有效管理。

1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1.1使保险公司资本累积更加迅速

保险公司利用资金进行流通,可以使得资本累计更快,资金还被用来做有效补偿,在这个资金转换的过程中,常面临各种风险。保险公司资金的流通转换中遇到风险问题,则需要及时进行控制和处理,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则会引发更多资金问题。一旦保险公司资本累积受损,也就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严重打破了资本体系的正常运作。因此,为了促进保险公司与社会之间的资本有效流通,需要重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完善与实施,进而加快资本累计速度,帮助保险公司度过经济难关。内部控制体系可帮助保险公司有效规避风险问题,预防一些损失的发生,保证公司内部资本的稳定发展。

1.2防止保险公司内部体系混乱

通常来说,当保险公司遇到经济问题,容易导致内部体系混乱,不利于公司整体更好地发展。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以内部控制为主,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控体制,以保证内部员工能够各尽其职,避免混乱现象的发生[1]。在公司内部管理基础上,积极发挥风险防控体系作用,将防控详细工作实施于实践工作中,降低保险公司风险发生的概率。对保险公司风险防控体系进行模式分类,更有针对性的处理风险问题,提升风险管理的专业性。

2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整体发展迅速,带动保险行业进一步发展,金融体系的运营和管理模式逐渐趋向成熟。然而,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综合发展情况还处于前期阶段,在基本的运营框架下,还存在一些不稳定性,在管理方面缺乏制度化和专业性,常常忽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由于保险公司前期管理不够严谨,使得行业规模不受约束地快速增长,很多基层保险公司只重视业务提升,不追求管理的有效性,不利于保险公司长期高效的发展。保险公司管理能力尚浅,使得公司更加重视企业在短期内获得的经济效益,缺乏管理体系的有效构建,对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作用意识淡薄。长期以往,保险公司在短期运营下或许还可以,但是从长久角度而言就存在很大的危险性,不利于公司经济的有效提升,且需要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力。

2.2保险公司内部结构设置合理性不足

改革开放为我国金融行业带来发展的高潮,虽然经济有所增长,但保险行业的发展却还是暗藏危机,保险公司整体运营的结构设置还不够合理。保险公司由于内部结构设置不合理,常面临各种资产风险问题,影响公司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使得资产结构存在更多隐患[2]。这种情况下,容易使保险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机制受到影响,缺乏科学、规范的资产管理,在公司运营中资本常被不科学的支配,进而对保险公司造成资源浪费,降低了资产管理的专业性。

2.3缺乏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

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对保险公司资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良好的信息沟通,可有效做到风险防控,促进公司的顺利发展。而目前保险公司缺乏信息的有效沟通,很多信息无法及时传达,或者信息产生错误,都会对公司带来一定经济损失。保险公司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在日常工作中会面临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公司内外信息交流准确性、实时性的发展,影响公司整体运营进度。公司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接收、处理数据信息,影响了信息本身作用的发挥,缺乏更加有效的传输沟通渠道,导致内部控制显得空洞无力。

2.4内部监督体系不够完善

内部监督体系与保险公司的有效运营密切相关,只有严格有效的实施内部监督,才能为资金运转增添“保护伞”。但是,很多保险公司忽视或不重视内部监督,无法发挥内部监督的重要作用,不利于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质量的提升。内部监管工作很难落实到处,公司监管人员的专业性和综合能力也十分有限,无法严格把控公司经济运营详细情况,使得内部控制部门形同虚设。保险公司内部很多监管工作,都是由其他职位的工作人员负责,财务人员同时也在做监管工作,无法发挥监督管理的真正作用,资金管理不到位容易遇到更多风险问题。

3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控制改善对策

3.1优化公司内部环境

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离不开优良的内部环境,内部环境的优良性可以提高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有助于促进保险公司的顺利运营和管理。保险公司应积极优化内部环境,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明确公司内部各部门和员工的职责所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有效工作,发挥其优势为公司尽一分力。充分分析部门之间的工作结构,科学调整组织机构,能够让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形成良性的工作循环,进而共同努力实现保险公司发展目标。另外,保险公司管理层要懂得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制定以员工个体利益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工作实施中有效贯彻,可以利用激励的政策提升员工积极性,促进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完善。

3.2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保险公司长久发展的重点,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提升公司整体对风险的抵御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风险意识。保险公司要从根本上重视风险的防控,建立有效风险预警机制,面对一些资金问题可以及时的进行预警,可以让公司及时做出应对方法,降低风险问题对公司产生的影响[3]。此外,还需要对公司目前运营中存在的风险有明确的检测,以使得公司更好地应对市场、信用等方面风险,对公司内部存在的风险有一个准确的评估,进而提高风险控制的服务功能。为了避免风险对保险公司产生恶劣的影响,应该及时针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处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及时规避风险,最大程度地减轻公司经济损失,以保证公司的良性发展。

3.3完善公司信息沟通机制

保险公司信息的有效对接十分重要,应该重视资金、预算等与业务条线信息内容的准确传达,可以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保险公司要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作用,做好内部信息与外部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促进风险控制水平的提高。在新时代下,保险公司可结合媒体功能,加强公司资金管理与外部环境的紧密性,准确地对公司内部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利用信息内容更好地完善公司内控模式。

3.4建设完善的内部监管体系

公司员工保险管理制度篇9

一、构建专业风险管理框架

1、公司成立负责风险管控的专业部门(如风险管理委员会),明确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各专业委员会,风险管控部、各渠道部门,后援部门和资源部门等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及工作职责,通过不断修订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流程、加强分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保证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2、公司各部门结合部门的风险类别,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风险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推动分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各部门要通过对日常业务进行风险监控,收集风险管理信息,对风险点提出整改建议并及时报送风险管控部。依据风险管控部下发的风险管理建议书完成整改。

4、公司明确将风险管理纳入各部门日常经营的各个环节,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风险管理第一责任人,对于违反相关内容的部门和个人,依据公司下发的规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给予追究和处罚。

二、公司各部门有效配合风险管理工作

1、风险管控部牵头组织,定期收集整理各部门上报的各类风险信息,以及外部监管信息,通过分析汇总,由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发放至各部门遵照执行。该部在年度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对“内险分类标准”、“内险识别和评估方法”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建立公司风险管理库。制定年度计划,组织开展风险排查和制度执行检查工作,对各部门、各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效果进行评估,对需要整改的事项下达风险管理建议书。风险管控部年中、年末组织召开风险管控工作建议,总结公司风险管控工作开展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上报风险管理委员会。

2、人力资源部负责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薪酬、奖惩、晋升等决定与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成效相挂钩。配合风险管控部每月定期组织开展风险排查和内部审计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级人员的违规情况报备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记入人员档案并纳入各层级绩效考核。

3、计划财务部根据下发的会计制度进行日常会计处理;依据预算体系,完成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分析与考核的工作;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确保财产安全,配合风险管控部进行财务数据相关调查。

4、销售管理工作由营销业务部,培训部、银行业务部、团体业务部、健康保险部、保费部、财富管理业务部、各机构共同完成,主要负责建立并保持书面程序,对销售人员的甄选、签约、薪酬、考核、档案、品质管理、宣传材料管理等进行控制;定期对销售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销售人员失信惩戒机制;对于销售过程中已识别的风险,建立并保持控制程序;执行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

5、运营管理部和法人运营部主要负责核保核赔,单证管理及保全管理,建立明确有核保,核赔标准,实施权责明确、分级授权,相互制约,规范操作的承保理赔管理机制;明确核保核赔人员的适任条件,定期对核保核赔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核保核培人员具有专业操守并勤勉尽职;对单证的印刷、保管、领用、作废和核销及档案的保管实施控制。

6、客户服务部主要负责客户的咨询投诉管理、客户的回访、客户服务及柜面管理。建立并保持咨询投诉处理程序,对咨询投诉处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核实、分析、反馈、进行整改和跟踪监督,并对公司业务品质管理进行原则确定、统一管理;建立并实施业务操作标准和服务质量标准,对柜面活动的服务质量进行规范管理,并建立客户服务质量考评机制;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客户回访范围和内容,对客户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整改并定期跟踪。

7、信息技术部主要负责信息安全管理、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操作环境实施控制,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可用性;出入计算机机房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和出入记录;对系统数据资料采取加密措施,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安全,故障、性能、配置等进行有效管理;对完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等设置必要的日志。

8、办公室主要负责行政管理,负责建立并保持书面程序,对公司的印鉴,合同档案,职场管理,招标投标、文件、品牌宣传、固定资产及物料管理等环节进行控制,定期对固定资产及物料进行清查,保证财产的安全,对工作当中已经识别出的风险保持控制。

9、企划部主要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统一制定分支机构组织设置,职责权限,建立健全分支机构管控制度,实现对分支机构的全面、动态、有效管理、包含公司经营目标,经营计划的督导追踪、分支机新设、撤销、变更、晋级等业务。

三、树立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公司员工保险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竞争力;外部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121-03

虽然影响保险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外部因素的改善与保险业的协调发展主要靠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行业监管,但研究这些外部影响因素并推敲值得改进的地方,对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来说对于不断提高自身人力资源竞争力仍然十分重要。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政府法律法规、市场环境、行业规则、行业诚信制度等。

一、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竞争力外部影响因素

(一)政府法律和法规

政府法律和法规是一个强有力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它直接影响组织。政府法律影响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政策和计划。当保险公司做出有关解雇、提升、绩效评估、裁员及惩罚等各项人事决策时,都必须权衡政府法律的影响。比如说平等就业权直接影响招聘、选拔、评估和提升,并间接影响招聘计划、定向、职业计划、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薪酬福利法直接影响工资、工作日、失业率、养老金、退休和其他类似方面;工人补偿和安全法影响员工健康和安全。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要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人员管理过程中,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出现,往往会削弱组织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比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某寿险分公司,在上级主管部门不鼓励内退的情况下实行按年龄段一刀切的强制性内退,而后又安插了一些没有经过公开选聘的新员工进入岗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肯定会对人力资源的竞争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保险市场环境

加人wto后,中国保险业的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国金融保险业将走向国际化,外资保险公司逐步进入,国内保险公司将与国际金融保险巨头同台角逐。随着国内多主体竞争的市场环境的逐步形成,国内保险行业经营环境将更趋复杂,竞争将逐渐进入白热化。但形成成熟的市场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外资与合资保险公司已占中国国内保险公司总数约60%,但其总资产共197.8亿元,仅占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的2.17%,保费收入仅占全国总保费的1.73%,市场份额仅为1.93%。由于中国国内保险市场还不成熟,外资保险公司在华经营还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其普遍采取谨慎的态度及理性经营、稳步发展的发展战略,因此,其市场份额不会快速增长。短时间内国内几家传统的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仍将占有国内保险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虽然在短期内寿险业占主体地位的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但是外资寿险在中国的成长速度却不容小觑,而且国外的先进管理制度和更多的培训及晋升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人才流失。流出人才就有可能造成商业秘密的泄漏、公司战略的曝光以及客户的流失,这不仅影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还会影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三)行业用人规则

完善保险业行业用人规则。保障保险行业人才机制健康运行是保险行业监管内容之一,也是目前治理保险业人才队伍混乱状况的关键措施。完善行业用人规则使之趋于合理,是保险业人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更有效地进行,进而提高其人力资源竞争力。

行业用人规则缺失下的保险业人才市场面临两个主要问题:失序的白炽化的高端人才争夺战和良莠不齐的中介人才队伍与蓬勃的保险中介市场的不和谐现状。这不仅导致行业成本加大,还使“孤儿保单”增多,更有泄露商业秘密的情况发生,致使行业信誉受损。

(四)行业诚信制度

作为应该特别讲究诚信与承诺的保险行业,在诚信的规范与制度建设方面,至今缺乏全面框架的思考。由于行业诚信制度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保险业声誉的毁坏。多次社会调查显示公众对保险业的认同率较低,许多人表示不愿意从事保险行业工作。众所周知,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作用,而且目前保险业的各类人才奇缺,对人才的争夺早已达到了白热化。那么建立行业诚信制度,恢复保险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吸引高精尖人才加入保险业,已经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对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这样的大型寿险公司来说,就应该在诚信方面做个表率,比如说采取对员工进行诚信教育,对失信行为进行惩罚,情节严重的将其清除出保险队伍等措施,以实际行动推进行业诚信制度的建设。

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竞争力外部影响因素改善的构想

(一)完善行业用人规则

完善行业用人规则,保障行业人才机制健康运行是保险行业监管内容之一,也是目前治理保险业人才队伍混乱状况的关键措施。保险业的行业规则因各监管者层级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效力和监管效果。因此,在完善行业规则消除人才管理无序对整个行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时,各监管者应各司其职,避免越位、缺位和不到位,同时,在监管中要恪守该管的一定管住,不该管的坚决放开的原则,让保险公司的营业者和监管者都真正理解保险市场的游戏规则。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应该重视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促进行业用人规则的完善。具体讲,在发挥行业规则对人才市场监管作用方面,各层级的完善重点应为:

1.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发挥基础监管作用

对于国家主要监管部门来讲,其监管方式主要为外在型、宏观调控型的,所制定的行业规则主要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中,具有普遍约束力,范围广。其对目前保险业人才现状的监管规则常常是基础的,或准入门槛式的约定。对这个部门来讲,完善行业规则的重点应该放在严格行业人员资格条件、明确行业人员中各类人员的法律地位、规范从业人员行为和配套违法责任处罚制度及加重企业用人违规处罚力度上。中国本土寿险公司必须密切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使自身的人员管理在大的方向上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保持一致。

2.行业自律协会加强具体措施建设

保险业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维护行业利益、为会员服务的社团组织,它既不是政府,也不是企业,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并联结两者和社会公众的团体。其主要功能是组织行业自律,开展维权活动,进行各种协调,组织业内外交流等活动。保险行业协会在为会员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规范了保险经营者的行为,维护了保险市场秩序,促进了保险经营者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从客观上为监管机关提供了帮助,为广大保险消费者提供了服务,是实现保险监管、保险经营和保险消费三方共赢的有效途经。因此,其完善行业规则关注的重点应放在依据保监会《关于加强保险行业协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自身定位,加强内部成员的协调和争端解决机制,推进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行业自我管理、加大违反职业操守处罚等内容上来。作为保险行业协会成员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应该为行业人才规则的实施献计献策,并以实际行动自律,从而带动其他行业协会成员共同发展。

3.保险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内部规则

保险公司及中介公司自身制订的企业内部工作守则及人员管理监督规定,是行业规则在各单位的具体体现。各企业内部规则制定时可充分结合自身企业特点,从而起到更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惩处作用。对中国本土寿险公司来讲,完善行业规则、约束人才无序流动和违规流动时,应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完善培育人才合理成长的环境、加强企业员工合同管理,并辅以恰当的诉讼行为追究相关人员业务违法、泄露商业秘密等的法律责任上来,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保障企业的自身利益。

(二)加强行业诚信制度建设

通过行业诚信制度的建设,提高公众对保险业的认可度,保险行业就会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融入其中,保险业人才短缺的现状就会得到改善,保险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就会得到提高,相应的包括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内的各保险公司也就有机会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从而提高公司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具体措施如下。

1.将保险业诚信制度真正纳入到法制化轨道上

不可否认,健全的法律制度是维持诚信强有力的保障。在市场经济下,只有通过法律约束,建立和完善诚信者的利益保障机制,强化失信者的惩戒机制,才能使诚信行为的收益大于失信的收益,守信成本小于失信成本,促使保险市场主体的行为更加规范,形成一种诚实守信的保险交往关系。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来说,就要保证无论是公司行为还是公司的员工行为都应该在法律轨道上进行,不断维护公司的诚信形象,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和更大的收益。

2.通过行业自律,推进行业诚信建设

行业协会是协调和平衡市场主体利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组织。行业协会应在代表行业的整体利益对行业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的同时,使失信者受到行业协会的排斥和处罚。我国的保险行业协会在近几年做了大量工作,如在2004年启动了诚信体系建设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百万保险营销人员诚信服务承诺签名”活动等。但是,保险行业协会对保险市场主体的行业自律影响还远远不到位。应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协会的作用,健全保险行业的自律制度,大力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行业基础数据库,配合保险监管机构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及行业特征的服务标准,实现保险行业内各市场主体诚信状况的资源共享,倡导诚信行为,积极引导保险行业向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作为保险行业协会的成员同时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寿险公司,应该积极参与行业诚信建设,充分行使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对行业诚信建设多提宝贵意见。

3.通过保险公司诚信管理,促进行业诚信建设

诚信是保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立足之本,是公司员工职业道德的基石。任何一个保险公司要想获得发展壮大,必须把自身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和诚信型的组织。只有公司信誉提高,到公司投保的客户才会增加,公司保费收入也必然随之而增加。各保险公司通过诚信管理,必然会加快行业诚信建设的步伐。经营寿险业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必须更加重视和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因为寿险业以人为保障对象,与非寿险相比较,具有经营周期长,风险因素多的特点,为了得到长期的发展,必须加强诚信管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具体进行诚信管理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制定本公司的诚信经营准则;加强诚信教育,不断强化员工的诚信观念;加强客户的服务工作,降低公司的信用风险;建立诚信奖惩制度等措施。

过去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靠一言九鼎的诚信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赢得了广大保户的拥护和支持,业务发展速度比较快,使公司进入世界500强,并顺利进行股改。2003年12月18日,公司在美国纽约和中国香港两地同时成功上市,筹集资金34.8亿美元,创下一系列资本市场记录,从而增强了公司的偿付能力,为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但今后的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坚持诚信,才能铸造公司新的辉煌。

综上所述,在影响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外部影响因素中,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应该在遵守政府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逐步适应当前的保险市场环境,而行业用人规则和行业诚信制度两个外部影响因素的完善则是急需改善的重头戏。这两个外部影响因素的逐步完善,对于整个寿险业甚至整个保险业的人才健康有序的流动及吸引人才加入保险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臻.论我国保险业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8).

[2]谭金芝.浅谈现代保险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J].硅谷,2008,(4).

[3]尹涛.保险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C]//“竞争、合作与发展”保险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集,2005,(11).

[4]邓丽君.国有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分析[J].市场论坛,2010,(2).

[5]胡宏峻.保险业的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6]刘子操.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7]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杰弗里·梅格(Jeffreya.mello).战略人力资源管理[m].吴雯芳,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9]格根哈斯.难以如法炮制的人力资源竞争力[J].中外企业文化,2004,(8).

[10]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现状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1).

[11]陈文辉.促进寿险行业健康发展[J].中国金融,2005,(21).

[12]廖红敏.寿险企业的人力资源与竞争优势[J].上海保险,2000,(9).

[13].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员工教育培训策略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4.

[14]artherSherman.GeorgeBohlander、ScottSnell.managingHumanResource(elevenedition)[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15]Robert.S.Kaplan、pressDavid.p.norton.theStrategyFouscedorganizationhowbalancedscorecardcompaniesthriveinthenewbusiness

environment[m].Boston: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2000.

analysisoftheexternalfactorsofthehumanresourcecompetitivenessofChinalifeinsurancecompany

GUanJian

(tianjinelectronicinformationvocationtechnologycollege,tianjin30035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