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的分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46:32

工程项目管理的分类篇1

中图分类号:te09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资源禀赋是富煤、贫油、少气,决定了我国的能源结构极不平衡,因此发展煤制油和煤化工项目是我国能源储备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神华集团公司践行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等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和规模最大的工业化示范装置,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由于煤化工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工期紧、项目复杂,涉及煤炭、炼化、土木、自备电厂等多行业、多专业的特点,每个项目产生的档案都在2万卷以上,几十万张图纸,电子文件50万条之多。为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建设,严格监控文件流转,实现项目档案的顺利归档移交,神华集团探索了符合新型煤化工行业的项目档案业务手册和项目档案分类标准,并在项目建设中加以应用,有效地支撑了神华煤化工项目建设、生产管理与运营、科技创新、技术升级和改造工作,也为探索和创新整个行业项目档案管理体系,保证煤化工行业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填补了国内本行业的档案管理空白。

一、项目档案创新管理的总体特点

根据国家档案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参照中石化档案分类规定,神华集团在多项现代煤化工工程建设中,探索和总结出的项目档案创新管理科研成果,总体有以下特点:

(一)分类标准填补行业空白

按照“项目阶段――文件内容/装置/分装置――文件内容/专业”分类原则,在国内率先编制了“煤制油煤化工基建档案分类标准”,填补了国内新型煤化工行业基建档案的分类标准的空白。

(二)流程化的管理方式

在国内率先共绘制了11大类文件的归档控制流程图和节点说明,实现项目各主体“傻瓜式”、“标准化”的操作,填补了国内新型煤化工行业文件流程化控制的空白。

(三)统一文本格式

编制了“煤制油、煤化工项目文件归档总目录”,将项目涉及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诸多文本、表格格式全面进行梳理,将所有文件全部整合到10个《标准》文号中,把项目建设形成的3500多个(种)归档文件统一对应到这1000多种标准格式中,做到了归档文件的模板化和标准化。

(四)规范文件编码

构建了新型煤化工“项目文件编码标准体系”,实行文件“独立双编码”体系,即本项目各施工单位必须执行本项目的编码体系,并在文件上保留施工单位自身的iSo标准体系的编码,实现了文件编号和档号对应。

(五)实时同步归档

通过“项目文件控制管理台账”,利用“文件报审节点追踪”的方法,实现项目文件的同步实时控制与归档。通过记录每个文件“形成――流转――审定――签批――传送――发放――接收”的时间节点,保证了流转文件同步进行预归档。

(六)电子一体化管理

定制开发“项目管理系统(pip)”中的“项目文档管理模块”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eDm)”的接口,实现电子文件“收集――归档”一体化。

(七)明确管理界面

理清了epC、epCm和e+p+C等多种合同模式的档案管理界面,划定了公司档案室、项目档案室、工厂档案室、项目承包商、项目分包商、项目施工单位等之间9种管理界面关系和业务流程。

(八)档案量化考核

制定“项目文控档案考核办法”,以“项目部+项目组+承包商”的模式,对文件控制质量、归档进度等几十项考核内容进行分值量化打分,按权重比例纳入项目整体考核体系中,在进度付款中予以考核兑现,保证了项目文件归档进度和质量。

二、项目档案创新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煤制油、煤化工行业档案分类标准体系的建立

从2002年煤制油、煤化工项目研发、建设开始,神华集团在充分借鉴《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国档发〔1991〕20号)《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办法》(国档发〔2004〕40号)中石化《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SH3503/t-2001)《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等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档案分类标准的研究工作。

建立了文件管理体系。从2004年开始,制订了煤制油、煤化工的《项目前期和工程设计基础资料管理规定》《工程技术文件出版管理规定》《商务文件控制及管理办法》《采购文件管理规定》《工程设计文件管理规定》《施工交工资料管理归档》程序文件等14个文件控制性规定,逐步形成了煤制油、煤化工的文件控制和档案管理制度的雏形。并针对项目建设、企业管理进行了多轮修改,目前已至第三版,以适应项目建设、公司档案管理的发展需要。

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体系。2009年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特点和经验总结,制定了煤制油、煤化工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公司档案管理办法》《档案分类规则》《基建档案管理办法》《文书档案管理办法》《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档案考核管理办法》《项目档案管理规定》《声像档案管理办法》《文件控制管理规定》《财务与审计档案管理办法》《档案借阅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办法》《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保密工作制度》《文控档案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

建立新型的煤制油、煤化工行业档案分类规则。在分类方法的选定方面,为保持档号编制的一致性,在除了基本建设类和设备仪器类之外,对于其他大类的二级类目是以文件形成的“年度”来定义,其总体分类方法按照“时间――问题/机构-――保管期限”制定的,强调了归档文件的时效性,以便于归档管理和利用。

基本建设类和设备仪器类按照:“项目阶段――文件内容/装置/分装置――文件内容/专业”的方式分类。其中,专业性不强的前期、综合管理类按照是以“文件内容和性质”逐级细分;对于专业性强的技术类文件则以“装置(或单位工程)和专业”综合考虑进行划分。

上述的分类原则,就把档案分为二大部分。其中,对于最为复杂的基建、设备档案,在充分研究分析、权衡后,将其分为四级类目进行划定;其他大类全部按照三级类目进行划定。这样,既满足了实践工作中的需要,也保持了总体分类方案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在分类表的编制方面:

第一,各级类目基本按照“问题兼顾机构”原则进行分类编制,避免类目交叉的情况出现。

第二,由于分类表不可能列举所有文件内容,因此在文件范围中,描述了文件的基本范围,并按照序号确定了文件卷内的基本顺序。如果出现表中非列入内容,则可以将文件序号顺延即可,见图1。

第三,为了立卷和利用方便,并结合分类的一致性,将“基本建设类”中的“科研项目类”文件划入科学研究类中,避免此类文件的分散;将“基本建设类”中的“涉外类文件”分解到基建类相关类文件中,如涉外合同划归合同类管理文件中。

第四,为了便于使用,结合分类统一性,将类目编码设定为2位数字(项目代码为字母,案卷号为3位数字);在各大类中的三级类目、四级类目中,每类开始都设置编码00为综合类,便于管理各大类声像、实物类档案。

第五,不考虑保管期限作为文件排列顺序的影响因素。文件基本范围中已经对文件基本排列顺序划定,没有特殊情况不予改变。

第六,设定案卷在库房中的排列方式。原则上,基本建设和科研项目类采用“项目――装置――文件大类(二级类目)――案卷序号”排列,其他各大类文件按“年度――案卷档号”排列存放。

第七,对基建档案类目增加项目代号。考虑到基建、设备仪器类档案中,文件类型往往复杂且数量庞大,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增加基建档案类目的项目代号,以便于利用。同时,为减少档号层次,将项目代码作为建设期的临时性符号处理,不作为档号的一个正式类目级来考虑定义,加以括号,见图2。

(二)流程化的实时归档方式

在国内率先绘制了11大类文件的归档控制流程图和节点说明,实现项目各主体“傻瓜式”“标准化”的操作,填补了国内新型煤化工行业文件流程化控制的空白。

通过“项目文件控制管理台账”,利用“文件报审节点追踪”的方法,实现项目文件的同步实时控制与归档。通过记录每个文件“形成――流转――审定――签批――传送――发放――接收”的时间节点,保证了流转文件同步进行预归档。

对较复杂的施工文件的归档流程管理和要求:

第一,施工管理部负责制定施工文件成册表,并各项记录的格式文本;各项目组负责审查施工文件所使用记录表格的规范性、内容的真实性以及签署是否完备,并根据施工节点,及时组织进行质量验收,并履行相关的签署手续,确保施工文件的及时归档。

第二,各项目组要审查承包商、监理单位施工过程照片的归档情况。施工文件(含监理文件)的形成要按照公司的统一格式,按照施工文件成册表进行组卷,其内容包括施工记录,质量验收记录,检测、试验报告,消防报验、材料报验、监理文件等。

第三,承包商、施工单位要有专人负责进行文件的统一编号,签署要完备,字迹材料要符合归档要求(如蓝黑、碳素),杜绝不符合归档要求的字迹材料(如纯蓝、红色等)。

第四,施工文件的收集、积累要对文件数量、原件、签署等有效性进行检查、核对,在施工记录文件进行报验时,要加盖“原件”章,在报验返回时收集原件。经检查合格后,进行接收并做好登记台账。

第五,监理单位、项目组要及时做好相应的报验签证工作,以确保施工记录文件流转及时、真实、有效。

第六,施工记录文件在完成阶段性工程(视工程具体情况完成分项或冬季施工撤场前)并办理报验签证后,移交存放在项目档案室一份原件,如因各项检查需查阅施工文件时,一律在项目档案室进行查阅;在完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并办理报验签证后,承包商、施工单位要及时进行整理、分类、组卷等整编工作,并归档在项目档案室;在装置中交一个月内,完成综合卷、消防报验、竣工图的整理、归档工作,一并办理归档移交手续,施工文件归档流程图及文件控制台账,见图3、表1。

(三)统一文本格式

编制了“煤制油、煤化工项目文件归档总目录”,将项目涉及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诸多文本、表格格式全面进行梳理,将所有文件全部整合到10个《标准》文号中,把项目建设形成的3500多个(种)归档文件统一对应到这1000多种标准格式中,做到了归档文件的模板化和标准化,见表2。

(四)规范文件编码

构建了新型煤化工“项目文件编码标准体系”,实行文件“独立双编码”体系,即本项目各施工单位必须执行本项目的编码体系,并在文件上保留施工单位自身的iSo标准体系的编码,实现了文件编号和档号的对应。

例如,S1-HQY-QHZZ-L-101,含义是:寰球院(HQY)气化装置(QHZZ)土建专业(S1)第101份工程联络单(L)。

施工记录册代码:用S1、S2、S3、S4、S5分别代表不同专业的施工记录册(专业代码同上综合册)。

文件类别:工程联络单为L;记录(非报审)为J;设计变更为B;(设计变更由设计院编号;如果设计院没有编码的,执行此编码)。

承包商代码:不限于三位。

单位工程代码:土建、安装单位工程分别为t、a。

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代码:根据实际情况,用数字依次排列表示,其中子单位、子分部若无,用0代替。

(五)电子一体化管理

定制开发“项目管理系统(pip)”中的“项目文档管理模块”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eDm)”的接口,实现电子文件“收集-归档”一体化。见图4。

(六)明确管理界面

理清了epC、epCm和e+p+C等多种合同模式的档案管理界面,划定了公司档案室、项目档案室、工厂档案室、项目承包商、项目分包商、项目施工单位等之间9种管理界面关系和业务流程。

(七)量化考核档案工作

制定“项目文控档案考核办法”,以“项目部+项目组+承包商”的模式,对文件控制质量、归档进度等几十项考核内容进行分值量化打分考核,按权重比例纳入项目整体考核体系中,在进度付款中予以考核兑现,保证了项目文件归档进度和质量。

例如:对承包商监理单位的考核打分表格,见表3。

三、项目档案创新创新管理的实施效果

神华集团的煤制油、煤化工档案分类标准已在神华直接液化项目、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神华829(间接液化项目)项目、神华CCS(二氧化碳捕获技术)项目、神华宁煤mtp项目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为项目建设、企业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为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其主要应用效果如下:

第一,依靠煤制油煤化工原创性的档案管理新模式,保证了投资达300多亿的神华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包头煤制烯烃两个部级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专项分别于2009年和2012年顺利通过国家档案局的验收,并列为档案管理推广项目。

第二,2010年,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的档案管理成果获得煤炭协会管理创新二等奖。

第三,2011年,神华829间接液化项目、天然气制氢项目通过档案专项验收。

第四,投资500亿元的神华宁煤mtp项目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国家档案局正式验收并予以肯定。

第五,2012年“30万吨煤制油工程高浓度二氧化碳捕集与地质封存技术开发及示范CCS”项目档案通过验收。

第六,2013年《百万吨级直接液化项目关键技术示范项目》通过科技部鉴定。

第七,到2013年,神华煤制油煤化工档案管理部门为本单位申请的132项专利、在13个国家申请“神华一种煤直接液化技术”专利金奖和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成功提供了档案利用服务。

第八,中煤集团公司的煤制油煤化工项目也大力应用本《手册》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第九,该项目的应用,为本行业本公司节省了100多万的培训费用,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文件控制和档案管理保障,为项目顺利建设和生产正常运行提供强大的保障。

第十,为国家对项目的审计提供了有力的凭证作用。

工程项目管理的分类篇2

关键词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信息化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管理在项目管理中越来越重要,不同种类、不同数据格式信息的交流已经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关键工作。

工程项目规模大、周期长,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如果缺乏统一标准,信息格式各异,必然给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带来不便。因此,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标准,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存储、综合利用。如果是对大型工程项目或多个工程项目进行管理,这一点尤为重要。

工程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多个参与方协同工作完成的。信息资源共享是各方协同工作的前提,信息资源共享要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实现,而信息系统集成的实现依赖于信息标准化。可见信息标准化是信息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的前提,关系到工程项目能否高效率的完成。

1工程项目管理信息标准化

1.1工程项目管理信息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管理产生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1)结构化的数据文件,这类信息可存储在数据库或特定的应用软件中,例如工作分解结构wBS、成本费率、进度计划、人力资源信息、财务会计信息;(2)非结构化的文本信息文件,例如合同、技术规范、变更令、施工报告、会议记录;(3)非结构化的图形文件,例如各种2D和3D的图纸;(4)非结构化的多媒体文件,例如各种图片、声音、影像文件。

1.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标准化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标准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格式标准化、信息传递标准化和信息管理标准化。

(1)信息格式标准化。信息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基础,而信息格式的标准化则是信息标准化的基础,也是工程项目各参与方进行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前提。要实现工程项目信息格式的标准化,就要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信息进行统一分类编码。对于结构化的数据,要定义标准的数据元素编码,即数据标准;对于非结构化的文件、图纸等信息,则必须规定标准的分类编码格式。

信息分类编码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人流分类编码、物流分类编码和信息流分类编码等。人流分类编码适用于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编码;物流分类编码适用于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管理,工程项目信息分类编码中最常用的是信息流分类编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必须为每组编码涉及的信息建立标准索引,如项目编码索引(这对于多项目的管理尤其重要)、组织编码索引、专业编码索引等,而且必须保证索引的一致性,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及时更新。

(2)信息传递标准化。在建立了标准化的信息格式后,对工程项目产生的信息,必须规定标准的传递程序,使项目信息能够准确、高效的在各个参与方之间进行传递、交流,保证信息的资源共享和项目的高效完成。从信息的产生,到不同接收组织或个人间的流转,直到信息存储的整个信息传递路径,构成了标准化的信息传递程序。对工程项目实施各个阶段产生的信息,都要建立标准化的信息传递程序。

(3)信息管理标准化。在建立了标准化的信息格式和传递流程后,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加强对工程项目信息的标准化管理。首先,应充分认识到标准化的信息管理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在工程项目建设初期就应该设立信息管理的专职部门,负责项目信息标准的统一规划,制定项目文件信息管理程序,建立规范的信息控制与文件管理体系,同时由专人负责进行不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利用。其次,应该加强项目信息标准化管理的监督,通过项目信息管理制度保证信息标准格式、信息标准程序的严格执行,从而促进整体项目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为了提高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标准化程度,应对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参照mc-GrawHillConstruction公司的项目管理手册,工程项目的信息可以按照如下方法分类:

项目信息:所有与项目有关的信息都在项目信息中归档管理,负责该项目的项目经理应该编制的项目信息包括进度信息、费用信息、质量信息、往来信函、图纸、合同、变更令等。

核心信息:从项目信息中划分出职能部门和项目的核心信息,指派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定期将核心信息文件归档保存。

受控信息:工程项目各参与方敏感的任何信息都应该视为受控信息,对其查阅、复制等操作应受到权限级别的严格限制。

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而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更加强调了信息标准化的基础性作用。

工程项目管理的分类篇3

论文关键词:技术档案;管理:服务;供电企业 

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电企业加快实现“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的进程中,如何促进档案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实现档案工作由“事务型”向“参谋型”,由“传统型”向“开拓型”、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的“三个转变”,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笔者认为,在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供电企业的档案工作者,首先应该增强档案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的意识,紧紧围绕企业的需要,各部门的需要和职工的需要,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并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加工、深度开发,为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经过提炼、深层次高质量的档案产品,创造档案信息服务的新形势,开拓档案信息服务的新领域,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的新目标,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要把技术档案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并以此服务企业的中心工作。 

一、技术档案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的主要业务 

档案最简单的定义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所谓“直接形成”说明档案继承了文件的原始性,所谓“历史记录”说明档案在继承文件原始性的同时,也继承了文件的记录性,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法律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性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企业档案的内容性质可以分为行政档案、人事档案、技术档案等等。在以往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企业档案管理往往被认为只是单纯的人事档案管理,由此被遮上了一层一般人不便问津的神秘色彩,而所谓的技术档案仅仅当成了资料管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以来,由于人力资源实行了广泛流动,企业员工基本上摆脱了人事档案的束缚,技术档案越发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并成为企业档案管理的主要业务。 

一般而言,技术档案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有具体事务的技术文件、图纸、图表、照片和原始记录等等。详细内容包括任务书、协议书、技术指标、审批文件、研究计划、方案大纲、技术措施、调查材料、设计资料、试验和工艺记录等等。技术档案一般为内部使用,不公开出版发行,有些有密级限制,因此在参考文献和检索工具中极少被引用。 

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科学稳定持续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中心工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工作是企业的中心工作”。技术档案尽管不是企业的核心经济业务,但是它对于企业的核心经济业务却有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管好用好档案,对资源开发的作用尤为明显。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想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就得把技术档案管理摆在首要的位置上。 

笔者在本文中就加强技术档案管理,服务企业中心工作这一课题,并结合编制供电企业输变电工程档案管理导则的实际,做以下阐述。 

二、编制供电企业输变电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导则课题的提出和运用的技术手段 

近年来,供电系统电力建设尤其是输变电工程项目日益增多,在供电企业技术档案管理中占据头等地位,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国家电网公司的高度重视。《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国家电网公司优质工程评选办法,都将档案工作列为工程验收和评比的重要内容。同时,电网建设、生产运行以及依法维权等工作中对工程项目档案的需要也日益提高。实现工程项目档案的规划化、标准化管理是保证在项目文件的齐全、完整和及时归档,提高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需求的重要途径,归根结底还是要实现为企业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工作服务的根本目的。 

编制电网建设工程技术档案中包括输变电工程管理档案导则,对该导则采取以下三种技术手段。 

1.丰富完善工程项目档案文件的归档范围 

一是以电力企业档案分类表为纲。《电力企业档案分类表》按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设列了应归档文件的类别名称和部分文件名称,虽然不完整、不详细、不全面,但结构上还是较为合理的。收集工程项目文件的归档范围和内容时,以分类表为大纲,充实相关内容,有利于编制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避免大的漏洞。 

二是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范围》为基础。《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范围》是面向全国各行各业各类建设工程的文件归档范围,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编制技术档案中的输变电工程管理档案时,必须以此为依据,充分利用已有的成果,补充电网建设工程技术档案特有的文件材料,同时,剔除电网建设工程项目中不可能产生的文件类型,使其既具有丰富性、完整性,又具有简便性、实用性。 

三是以建设部管理规定、规范和标准为依据,丰富完善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文件归档范围。这些文件主要是指《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标准》、《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等等,依据这些文件全面收集工程建设管理、施工管理、监理、质量监督、验评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确定工程项目文件的归档范围,丰富归档内容。同时在编制过程中吸收档案业务骨干、工程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监理人员、兼职资料员参加,发挥其了解各类管理范围和标准,了解建设过程及需求的优势,使归档范围的制定更加符合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 

2.明确类目设置 

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表制定于1991年,由于历史的局限有些类目设置不科学,很多文件无法判断其类属;加上随着电力建设的发展,形成很多新类型的文件,其无法归入原来的类目中,在整理建设工程项目文件时给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兼职档案员造成很多困扰,影响了工作效率。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在研究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表的类目设置情况的基础上,掌握类目设置的思想、原则、方法,根据其按工程的建设阶段为主线,结合文种进行类目设置的情况,在不违背分类方案基本原则和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依照档案分类学的原理,调整不合理的类目设置,增加个别类目,明确新增文件类型的归类方法,使新的类目设置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内容更加完善。 

3.确定整理方式 

按照尊重文件形成的规律,保持文件内在联系,保证归档文件完整、系统的原则,设计工程项目文件的整理方式,达到便于操作、便于查找利用。如工程项目质量验评文件,按照工程项目质变过验评标的结构设置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的结构层次,设立各层次应归档文件名称,在整理案卷时,按照检验批文件、分项工程文件、分部工程文件、单位工程文件的顺序依次排列,实现结构层次清晰、排列有序、不漏文件。同时,尊重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层次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保证归档文件的完整、系统,从而使操作便利,也有利于归档文件分类检索和查找。 

三、供电企业输变电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的突破及其实施效果 

1.工程项目文件的归档范围 

国家档案管理部门出台的相关规范是面对全国各行各业的各类工程档案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所列文件归档范围不能满足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特别是输变电工程的实际需要。所以我们应该编制从立项审批、前期准备、施工建设、竣工投产到验收检查各阶段产生的各类应归档文件内容和项目文件归档范围,从而解决建设项目产生哪些文件,哪些文件需要归档的问题,为项目文件的齐全、完整和系统提供保障。 

2.工程项目文件的分类方法 

编制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导则,明确所有应归档文件的分类号,解决《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表》中因类目设置不规范造成的分类不统一、不明确的不足,提高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文件整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3.工程项目文件的整理方法 

编制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导则,按照分类号、文件顺序号的结构,详细排列所有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文件,为整理项目文件提供依据,为项目文件的齐全、完整提供保障,使项目档案的分类编目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日后的检索查找,从而提高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整理项目档案的效率。 

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导则的实施,受到各单位专职档案员、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兼职档案员的欢迎。导则实施后,项目文件的收集更加齐全、完整,整理更加规范,归档更加及时,查找更加方便快捷,为档案专项验收、达标投产验收和创优检查的顺利通过提供了方便条件,为日后的查找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供电企业输变电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的应用范围及其效益 

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导则适用于输变电工程项目法人单位、建设管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单位、试验单位等。 

它为企业带来了直接、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导则的实施,提高了项目文件归档的工作效率,以往,一个变电工程项目完成收集整理工作大约需要12人30个工作日,而现在用15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劳动生产率提高100%。 

工程项目管理的分类篇4

1工程项目理论

1.1物资采购管理

高铁工程项目的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是面向整体采购系统组织的管理活动。高铁工程项目物采购资管理不同于其他普通工程项目中的物资采购管理,其独有的特点主要为物资采购管理持续时间长、采购管理技术难度较高、高铁工程项目设备和材料采购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及采购管理所涉金额巨大,物资供给面向全球化,通用采购与专用采购方式并存。因此高铁工程项目如何实现响应快、低成本高质量的物资采购以及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将对高铁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工期控制、质量控制产生决定性作用。

1.2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多种信息手段了解供应商,选择和开发供应商,进而使用和控制供应商的综合管理工作。做为新型经营管理理念,供应商管理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改善需求方与供应商之间关系,进而建立紧密的长期合作关系,最终实现企业与供应商的“双赢”。

1.3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就是以确保物资充分供应为前提,最大程度减少库存物资,以及为降低库存控制成本而进行的预测、规划、组织、控制等有效管理库存保证供给的一系列工作。此系列管理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物资采购途径、采购时间及采购数量,这就要求管理者了解库存物资使用情况、剩余情况以及与采购商之间协调采购方式,从而合理有效管理物资库存,减小所占用的空间、资金等,为项目空间使用与资金周转提供保证。高铁工程项目与一般制造业的库存管理相比,主要特点,见表1。

2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快速铁路网飞速发展壮大,至“十二五”末我国已经进入了高铁时代。高速铁路网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运营事故,严重的危害了国家公共财产安全与人民的生命安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1物资采购管理现状

高铁工程项目的物资具有种类多、需求量大、运输里程远、技术要求及调配要求高等特点,正是因为高铁工程项目物资的这些特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所需物资要求更为严苛。但实际工程项目建设当中,从业主到建设单位几乎无人重视项目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要性,所采用的采购管理工作方式较为松散,并且在相关管理制度日益完善的情况下所采用的管理工作方式较为随意,因此此类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管理水平亟需提高。

2.2存在问题及分析

高铁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高成本。造成成本较高的原因主要是所采购的物资没有通过全面的市场调查而达到同类物资最低价格,或者因为存在人情价格、关系价格等物资大大提高采购成本。同时也可能因为采购项目负责机构部门冗杂而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采购整体费用较高。(2)采购效率不高。造成采购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包括物资选择时效率不高、采购方与供应商沟通不及时、项目信息共享不充分和采购周期冗长等。(3)项目资金利用率低下。高铁项目占用资金巨大,故一般资金都是施工过程分批下发给建设项目部,故合理的资金利用结构及高效利用率直接决定资金运营。当前工程项目普遍不能动态观察各种建设物资,再加之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共享不够,这样便造成项目资金利用率低下。

3物资供应商的选择

3.1物资种类的划分

由于高铁工程项目物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因此首先需要将物资进行分类,然后按照物资对工程项目贡献大小在区别对待不同种类的工程物资。为避免物资分类的盲目中惯性,本文建议采用定量细分的方法来分类。综合考虑市场价值、风险及物资成本,采用最终的评价值对物资进行分类,最终评价值的计算如下公式所示:Ri=∑kj=1wjρj,Vi=∑kj=1SjQj式中:Ri、Vi分别为风险/成本的评价值和价值/成本的评价值;ρi为各种准则对风险/成本影响的大小,由专家评价法确定;wi为各准则的权重;Qi为各准则对价值/成本影响的大小;Sj为各准则权重。

3.2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

选择最佳物资供应商是物资采购管理工作重要前提,同时也决定这高铁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高铁工程项目物资供应商企业必备条件主要包括高生产力、高技术水平、高管理水平和高服务水平,即“四高”。根据全面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可比性及拓展性原则进行供应商。

4结语

高铁工程项目中物资采购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此类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产,故对高铁工程项目中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运用不同控制模型方法对工程项目中不同种类策略性物资库存控制进行研究,实际工程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方法能有效提高高铁工程项目中相应物资采购的效率与质量,所得结论为今后同类高铁工程项目中物资采购与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吴兆志单位:中铁五局集团

参考文献:

[1]杨彬.探索建设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模式[J].建材世界,2013(2):149-150.

[2]黄世雄.浅谈铁建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J].海峡科学,2012(11):63-65.

[3]高玮.工程项目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及措施[J].物流工程,2008(8):83-84.

工程项目管理的分类篇5

[关键词]勘察设计企业;项目成本管控;信息化管理

0引言

勘察设计类企业正处于事业单位改制的大浪潮中,能否及时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降低单项工程成本,是决定勘察设计类企业今后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存活的重大课题。很多勘察设计类企业选择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项目成本控制信息系统来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措施,然而勘察设计类企业由于受企业自身特点等因素制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难,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1勘察设计类企业推行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的难点

1.1项目类型多,成本影响因素多

项目成本控制的第一步是为企业单项目制定预算或设置成本目标。企业只有在积累大量同类项目施工经验的前提下才能为项目制定合理的成本目标,而勘察设计类企业在这方面存在两个劣势。(1)涉及的项目类型较多。与房建、矿建、铁路、机场等单一施工企业的项目类型相比,勘察设计类企业的业务范围较广,一般涉及矿产勘查、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地质钻探、地基与基础施工和工程测量测绘等诸多类型的项目,近年来又不断向地灾类、环境等新兴产业领域扩展。项目类型分散不利于企业积累和总结同类型项目的施工经验,不利于企业分析各类项目的成本、利润水平,不利于企业为项目设置合理的成本目标。(2)勘察设计类项目的成本水平受内外部因素影响较大。以地质钻探为例,即使是同一场地内的两个钻孔,受地层、地下水、分包商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施工成本也常常存在较大差异。总的来说,影响勘察设计类项目成本水平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国别、地区的人才机市场情况、地形地貌、施工条件、地质条件、技术要求等,内部因素主要有企业在工程所在地的设备储备、施工经验、管理人员组织水平、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等,在众多影响因素下,勘察设计类企业很难制定合理的项目成本目标。

1.2成本控制水平较低,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企业具备成熟管理体系的前提下推行信息化管理的难度较小,能够收获预期效果,然而勘察设计类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体系往往不够健全,给信息化推广增加了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薪酬体系僵化,难以建立责、权、利相对应的绩效分配机制。目前,我国勘察设计类企业大多是国有事业单位或由事业单位转制形成的国有企业,有相当数量的勘察设计类企业在编人员的年收入与企业年度经营质量关系不大,项目经理的年收入不能与所负责项目完成的技术质量、成本管控水平直接挂钩,打击了企业不断完善自身成本控制体系的积极性,不利于提升企业经营质量;同时,也打击了项目经理严格管控项目成本的积极性,不利于提升项目盈利水平。因此,我国大多数勘察设计类企业的成本管控水平相对较低,推行信息化管控的条件不成熟。(2)信息化起步较晚,系统推广阻碍较大。我国企业开始推行管理信息化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大部分大型央企、国企,包括一些前沿的民营企业都早早实现了网络化办公甚至是无纸化办公,“管理信息化”“eRp”“oa办公”等早已不是新鲜名词,然而勘察设计类企业的办公情况却不是这样。我国绝大部分勘察设计类企业没有积极推进管理信息化进程,员工对新的管理方式非常陌生,在这种背景下,构建以及推广成本控制信息系统的难度很大。(3)现行定额距工程实际成本水平相差较远,难以为企业的成本管控提供支持。目前,勘察设计类项目常用的国家性的行业定额主要是《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试行)(2010)》,地方性的定额有《河北省地质勘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等。这些定额都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成本过高,在市场招投标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定稿的成本打5~6折才能成交;另一方面是年代太久、内容不全,近年来新出现的项目类型,如矿山帷幕注浆、地灾类评估、环境治理等都没有涵盖。

1.3人才结构单一,缺少复合型人才

勘察设计类企业往往关注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而对管理型人才的重视程度不足,缺少能够推进成本控制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事实上,勘察设计类企业要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成本控制信息系统,至少需要造价、财务、计算机、专业技术、企业管理5方面的人才通力合作。同时,要使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和长期稳定运作,企业还需要培训并配置专门的系统管理人员,但我国绝大部分勘察设计类企业的人才储备都无法满足上述要求。

2勘察设计类企业推行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2.1构建以单项工程预核算管理为中心的成本控制体系

企业要推行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首要任务是完善成本控制体系,而成本控制往往要从单项工程预算开始,以单项工程预核算管理为中心,要让企业和项目部转变思想、转变作风,从过去的不算账转变为常算账,再逐步发展到能算账、算细账,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重新梳理二级单位与项目部在成本管理活动中的权、责、利关系。企业通过将权、责、利相对应,将项目部成员尤其是项目成员的收入与项目成本管控水平直接挂钩,激励项目部主动对接预算、控制项目成本,让一线员工共享项目成本节约的红利。(2)针对单项工程管控主要事项。企业要注重提高单项工程管控的工作效率和执行效果,并梳理财务、预算、合同管理、采购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尤其在解决各职能部室之间的业务衔接问题上,要明确各管理事项的权责分配,形成一套完善的单项目管控体系,并配套“单项工程管控流程”和相关表单,为构建信息系统提供基础。(3)推行财务模式和清单模式共同运用的管控方式。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要与资金管理、财务核算等工作相衔接,统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也要与当前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主流工程量清单模式相对应,不断探索企业定额,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质量,指导企业招、投标等市场工作。由于单一使用财务模式或者清单模式的项目预算模式都存在明显缺陷,无法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方面的管理需求,因此,勘察设计企业的项目预算必须是共同运用两种模式的产物。(4)要狠抓落实。首先,企业要抓住资金管理的“牛鼻子”,实现预算管理与资金支付对接,做到无预算、超预算不支付项目资金。其次,企业要严抓大项目、重点项目,从重点项目开始逐步实现所有项目成本全覆盖管理。最后,企业要设置成本管控推进方面的奖惩办法,要鼓励先进更要对成本管控推进不力的二级单位或项目部进行惩罚。

2.2加强工程成本数据统计分析

积累施工经验有助于企业掌握和预测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不同环境下项目可能产生的成本,从而能够提升企业控制项目成本的能力。因此,勘察设计类企业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要注重积累项目信息,具体包括各国别、各地区的物价水平、施工条件及人、才、机市场供应信息,统计不同类型项目的市场利润水平,分析各分部分项工作基于不同工作特征的成本水平,逐步建立企业内部施工定额。同时,建立施工定额要为企业开展成本管控工作指明方向,为提升成本管控能力奠定基础。

2.3加强内部培训,培育复合型人才

企业发展要依靠人才,勘察设计类企业之所以难以实现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归根到底是因此缺少相应的人才,或者说特定岗位的人员缺少相应的知识储备。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内部培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学习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方面的知识,而专业技术人员和造价管理人员要学习财务管理的知识;二是引进专业的计算机人员,为系统构建和长期稳定运行做准备。

2.4利用办公软件和简易平台逐步实现信息化推广

在没有信息化管理基础的情况下,勘察设计类企业一次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立庞大的项目成本管控系统容易使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如果系统设计不符合企业需求,或得不到全体员工支持,企业的投入就可能“打水漂”,对于规模较小的勘察设计类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因此,为确保信息化能够有效推广,勘查设计类企业可以先借助办公软件的编程功能,实现部分项目数据自动统计,再利用一些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简易办公平台,实现成本管控系统的部分功能,再逐步完善,最终实现全部单项目管控的信息化管理。

3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的分类篇6

关键词:信息;信息管理;信息共享

“信息”一词对很多人来说非常的抽象,其实信息是非常具体的概念,每一条信息就如建筑的每一块砖、每一块石,是处理事项的基础,施工项目实施的每一个过程都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收集、整理、运用和沟通,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成效,信息管理工作对项目施工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笔者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对信息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做一些浅显的阐述。

1信息管理对项目实施的影响

据有关国际文献资料统计,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内有三分之二与信息管理有关;建设工程项目10%~33%的费用增加与信息管理存在问题有关;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中,信息管理的问题导致工程变更和工程实施的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5%,由此可见,信息管理对项目实施影响之大。

2水利施工信息

信息是可以用口头表达、书面形式或电子方式传输的知识、情报。它与工程项目实施所需要的人工、材料、机械一样,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的资源,并不空洞。现把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信息按类别和施工阶段进行了划分。

2.1信息按类别划分

水利施工信息按类别可划分为五类,分别为组织类、管理类、经济类、技术类和法律法规类。(1)组织类工程信息,如施工企业资源信息、业主传递的信息、水利行业专家信息等。(2)管理类工程信息,如与施工企业投标控制、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控制、施工合同管理等有关的信息。(3)经济类工程信息,如投标、施工中市场物资信息,合同履行信息等。(4)技术类工程信息,如施工方法、专项方案、工程变更等涉及的技术信息。(5)法律法规类信息,国家、水利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2.2信息按施工阶段划分

水利工程施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和完工验收阶段。(1)投标阶段信息有:投标报价涉及的人工、材料、机械市场价格;施工现场信息;拟采用施工方法;类似工程施工经验;企业人员、业绩配备情况;相关法律法规等。(2)施工阶段信息有:业主提供信息(施工图纸、设计文件、测量信息、地质情况等);项目机构信息、施工进度、施工方案、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评定资料、施工安全保证体系、施工环境保护体系、合同支付、工程索赔、工程变更等信息。(3)完工验收阶段信息有: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验收资料、完工结算、完工报告及具体施工总结等信息。

3信息管理含义

施工企业在投标、合同谈判、施工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工程验收以及工程保修期间会形成大量的信息,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不仅仅是对其进行归档和一般信息领域的行政事务管理。信息不是固定不动的,它们要在施工企业内部相关部门间流转,要供其他项目施工参考借鉴,甚至有时还要提交到政府部门、业主及其他参与方。所以,信息管理是一个对信息合理组织和控制的过程,“由谁、在何时、向谁、以什么方式、提供什么信息”这样一个有效的信息传输。比如,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这项工作不是简单的把安全技术文件整理后发放给施工人员即可,而是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施工前向所有施工人员对此项工作进行技术要求讲解和对常发安全事故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告知,并形成书面材料,双方签字确认。再如,合同外项目工程量变更处理,工程量增加如属于合同外内容,就应该及时要求业主在施工前向施工单位以书面形式下发工程项目变更通知书,很多项目部只听从业主口头下令后即施工,没有对信息形成有效文件,待施工结束后,没有得到相应的成本补偿。这都是没有对信息进行合理的组织与控制。所以,不论施工企业内部还是施工项目部,都应该设置专门的工作部门,配备专门的人员负责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提高信息管理意识,加强信息管理。

4施工企业信息管理工作

我国从西方国家引进项目施工管理概念这三十余年来,在项目实施中对进度控制、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但信息管理仍很薄弱,施工企业对信息的重视度不够,表现为以下几点:1)企业往往是用信息找信息,用完丢信息,没有形成有效可循环利用的有价值信息库。如,企业投标过程中,需要此项目类似施工业绩时,就从各项目部收集工程业绩,用完后没有录入存底,再次投标需要时,再从各项目部索要资料。2)企业不重视对信息的收集。如,施工中发生索赔事件后,项目管理人员知道产生工程索赔,业主需要对工期、费用进行补偿,可是没有专岗人员在第一时间内收集照片、现场签证等证明资料,造成无法索赔的经济损失。3)企业对信息捕捉不敏锐。如,投标报价时,对钢材的价格询问市场而定,报价时没有错误,但询价时有信息显示钢材价格有上涨趋势,可报价人员没有采取适当的报价技巧,在工程价款支付时造成了因钢材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亏损。如上所述,施工企业应该从领导到每一个员工,都要真正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要建立信息岗位,完善制度,形成有效管理体系,具体信息管理工作如下:1)成立企业内部、项目施工部信息管理部门,配备相应的有资格的信息管理人员。施工企业的市场部、质量部、安全部、技术部及各施工项目部都应该设立相应的信息管理岗位,培训有资格的信息管理人员,做到专岗专职。2)制定信息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信息管理体系。施工企业相关部门根据本部门工作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信息管理制度、岗位人员工作制度及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制度等。3)广泛收集信息、合理分类、有序导入信息,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库。施工企业各个部门根据工作特点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导入计算机存档,形成有序的信息库。4)形成信息共享模式,在企业内部及各施工项目部分享并反馈完善。信息沟通交流是信息管理的重点之一,施工企业要充分发挥信息的价值。企业要形成一个共享模式(如图1),达到各部门信息互通、信息互享,并在使用信息过程中及时反馈信息系统不足之处,不断完善。

5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的分类篇7

论文摘要: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安全工作只有强调事前规划,通过规划,完善安全管理组织、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合理调配安全资源投入、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完善项目安全管理系统,通过规划,实现安全工作的有序健康发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甚至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资,提高资金利用价值,降低了工程成本。

1.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安全规划的内容

工程项目管理规划是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的综合性、完整、全面的总体计划。分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和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安全规划,就是针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计划、规范、控制的一系列方法。

项目安全管理系统涵盖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保施工、消防保卫等诸多方面,具有整体性、目的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具体实践中必须把工程系统和环境系统及社会系统相结合,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考量,制定并积极落实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确保安全工作目标的圆满实现。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规划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基础,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考虑安全工作系统的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预防性和技术经济性的特点,重点采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措施,合理调配安全资源投入,协调安全与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目标关系,它是为适应现阶段安全工作重要地位和面临的困境而提出的,以安全目标为主线,为项目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提供安全保障的实施性规划。

2.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危险源辨识及评估

目前安全规划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工程造价偏低、安全投入不足与日益提高的安全管理工作标准之间的矛盾。为低造价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契合点是每一个施工企业必须破解的难题。

在实践中,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安全危险源,是指建设施工现场的生产活动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及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等的不安全意识、情绪和行为;机具、材料、施工设施及辅助设施等的不安全状态;环境、气候、季节及地质条件等的不安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鉴于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及影响因素诸多,危险源转变为破坏力的机理复杂,传统的经验控制型及过程控制型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及管理的需要。

(1)危险源分类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病症、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科学安全理论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危险源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量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为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等。

(2)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危险源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一起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的能量载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显而易见第一类危险源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发生并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其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3.工程项目管理中安全对策

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管理的“三控二管一协调”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多处于经验型管理阶段,安全工作水平波动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转贴于

项目安全管理规划基于系统的理念,立足于事前、事中控制,综合防范,考量项目安全工作所面对的各种不同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预控措施,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1)关注过程控制

过程安全监控的对象包括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和安全技术措施实施过程。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项目目标、指标、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相关文件控制等诸多方面。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是安全工作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在项目管理规划中必须高度重视对于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督检查、督促整改和持续改进。

(2)协调各方关系

项目安全管理规划在关注安全工作的同时,注重协调安全工作与进度、成本、质量之间的关系。质量、进度、成本控制与安全工作的关系相当密切。项目安全工作耗费的工时多在非关键线路上,一般情况下对于进度的影响不明显,但在工期紧、多单位同时开工、多工种穿插作业时,因安全防护、临水临电进度与关键线路上的工序冲突,将会对工期造成不良影响。。

(3)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施工单位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应当编制详细的名录,应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在施工现场显要位置予以公示,公示内容应当包括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名录、可能导致发生的事故类别。在每一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处醒目位置悬挂警示标志。

施工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应当分别建立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台帐,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制度。施工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对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应当编制专项工程施工方案。

(4)抓好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施工单位在施工人员进入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前,应当对其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以及安全防护方案和保证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内容。施工单位设在工程项目的管理机构应当在作业人员进行作业活动前对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应当明确工程作业特点和重大危险源,针对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相应的安全标准,以及应急救援预案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参考文献

工程项目管理的分类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构成;信息分类;信息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0-0249-01

1建筑业现状

分工细致、劳力密集型的建筑业对信息的依赖度愈来愈大,信息已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资产,必须加以充分利用和妥善的保护。通常,每项建筑工程包括立项、设计、施工至维修保养等多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又需要多个位于不同地点和具有不同性质的公司和机构参与设计及施工的全过程。实施的全过程往往需经几年才能完成,参与人数众多,工序繁复,其间涉及大量的文件及图纸往来,急需协调管理。大型智能建筑工程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在内、外部参与者之间相互交换处理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包括设计阶段的各种图纸、进度控制;施工阶段的人员、物料、进度、质量和经济等数据,以及各类政府批文和法律文件等等。建设单位繁多,高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管理,已成为优质完成现代化建筑工程的关键之一。此外,建筑工程特有的分散性、移动性和一次性等特点,意味着如果没有一个整合的信息系统,工程相关的信息将不能很好地保存起来,更难于转化成有用的知识以供将来借鉴。广东经济发展很快,但少数建筑工程已出现因缺乏基本的建筑结构图纸资料而不准验收。大量社会调查发现,工程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多达50%的工作时间来搜查必要的信息,这将显著地降低了工程管理的效率。总之,建筑业应加速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市场的迫切需求,是新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我国已有不少公司开始介入建筑业信息化管理领域,并为改变建筑业信息化管理的落后局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建筑工程信息的构成及特性

2.1信息形态的传递形式

(1)文字图形信息。包括勘察、测绘、设计图纸及说明书、计算书、合同,工作条例及规定,施工组织设计,情况报告,原始记录,统计图表、报表,信函等信息。

(2)语言信息。包括口头分配任务、作指示、汇报、工作检查、介绍情况、谈判交涉、建议、批评、工作讨论和研究、会议的信息。

(3)新技术信息。包括通过网络、电话、电报、电传、计算机、电视、录像、广播等现代化手段收集及处理的一部分信息。

2.2建筑工程信息的特性

(1)大规模性。建筑工程信息是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各环节、各有关单位发生的信息总体。不仅有取自建设项目本身的,如工程概况、设计文件、合同结构、合同管理制度、信息资料的编码系统、会议制度、监理班子的组织、项目的投资目标、项目的质量目标、项目的进度目标等。还有来自项目外部环境的外部信息。如:国家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原材料及设备价格、市场变化、物价指数;类似工程造价、进度;投标单位的实力、投标单位的信誉、毗邻单位的情况;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国际环境的变化等。

(2)变动性。建筑工程信息不仅有那些在一定时间相对稳定不变的信息,还包括大量不断变化的动态信息。如: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投资及进度信息;反映在某一时刻,项目建设的实际进度及计划完成情况;项目实施阶段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机械台班数、人工工日数等。

(3)多门类性。建筑工程的信息有组织类信息、管理类信息、经济类信息和技术类信息,涉及多个学科和门类。组织类信息包括:编码信息;单位组织信息;项目组织信息;项目管理组织信息。管理类信息包括;质量控制信息;进度控制信息;合同控制信息;投资控制信息;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经济类信息包括:工程造价信息;工程量信息。技术类信息包括:前期技术信息;设计技术信息;施工技术信息;材料设备技术信息;竣工验收技术信息。

3建筑工程信息分类及信息化系统

(1)投资管理信息。投资控制信息是指与投资控制直接有关的信息。如:各种估算指标、各类工程造价、物价指数、设计概算、概算定额、施工图预算、预算定额;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合同价组成;投资目标体系;计划工程量、已完工程量、单位时间付款报表、工程量变化表、人工、材料调差表;索赔费用表;投资偏差、已完工程结算;竣工结算、施工阶段的支付帐单;原材料价格、机械设备台班费、人工费、运杂费等。

(2)合同管理信息。指建设工程相关的各种合同信息,如工程招投标文件;工程建设施工承包合同,物资设备供应合同、咨询、监理合同;合同的指标分解体系;合同签定、变更、执行情况;合同的索赔等。

(3)信息化系统。系统是一个由相互有关联的多个要素,按照特定的规律集合起来,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信息的产生和应用是通过系统实现的,信息系统是整个工程系统的子系统,建筑信息系统是由建设方、勘察设计方、建设行政管理方、建设材料供应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各自的信息系统组成。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多目标、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工序、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复杂的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的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4建立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只有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建筑工程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查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建筑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查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系统和高效的运做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条件和可能。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提供了方便,对实体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样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

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应该着手建设三大系统:

(1)是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系统;

(2)是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3)是建筑工程基于互连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傅京孙,蔡自兴,徐光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工程项目管理的分类篇9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问题研究

一、工程建设中实施项目管理的意义

项目管理作为现代工程建设的核心,对工程的施工管理及组织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决定着工程的具体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项目管理可看做是建筑工程的全局规划和资源统筹计划,它不仅要落实相应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还要根据工程的类型协调相应的组织利益关系,统筹协调分配组织建设资源来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一般而言,项目管理可看做是集中控制性的系统管理理念,它既是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工程化应用,也是全局性的管理规划理念,以具体的建设目标为导向,强调人员的组织协调和资源的协调性分配,依据工程的工期要求和施工管理需求建立统筹全局的组织管理模式,将不同种类的资源和建设单位协调分配到不同的组织架构忙中,以服务工程建设为目标进行组织管理和资源分配,充分提升工程建设的组织效率和施工效率,保障具体性施工规划的有效落实。

二、项目管理要以组织效率的提升为前提

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主要以具体的管理组织模式作为基础,根据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来构建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以提升工程项目的组织效率和施工效率。就现代工程项目的实践方式而言,项目管理的核心意义在于组织效率和施工效率的提升,这就要求项目组织者要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基础,结合不同的施工要求建立不同的管理模式。人员是工程施工的基础,也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工程管理体系的构建只有在突出员工核心地位的前提下才能促进自身组织结构的优化。这也就要求现代性的项目管理体系构建要重视人员的组织建设作用,组织架构和组织模式要以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为引导,通过构建完善的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充分提升工程项目各部门、各部分的组织效率,协调推进施工,在共同落实施工规划的基础上形成核心竞争力,促进工程建设效率的提升。

三、工程项目管理要创新管理组织模式

现代工程管理不仅需要项目决策层和项目企业领导高度重视起来,更需要从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上进行有效创新,转变发展思路,以创新为引导,结合工程建设模式,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工程组织结构的优化,促进管理模式的转型,在协调推进工程施工进度的同时促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进步,能够将各项工程措施按计划有效落实。通过不断开展项目工程,提升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要以调动广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创造性为前提,建立有效的管理创新机制,根据施工环境和工作实践,不断提升管理效益,以节约成本为前提,不断研究市场规律,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规律总结,创新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增强项目管理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

四、项目管理组织构型

面对现在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就要结合工程的施工类型,建立有效的管理结构组织。普通的建筑施工都采用职能式组织结构,这是一种常用的管理结构类型,其建立依据是依据工程项目管理中各种工程任务的划分,将不同项目的施工部分分配到具体的职能部门,实行直接化的管理,以便于提高管理效率,保证施工进度。一般而言,职能式组织结构主要应用外界环境比较稳定的工程项目当中,因为这种类型的工程管理技术相当成熟,只要有着稳定的外部条件,就可依据工程的具体建设规划建立科学性的管理体系,从而促进管理效能的提升。对于复杂性的工程而言,常常采用项目式组织结构,因为伴随着工程项目的发展,建筑企业会同时进行多个工程项目施工,这样一来只职能式组织模型就不能满足于多方面施工的需求,由此而产生项目式组织结构。这类组织结构主要依据工程建设规划直接调派人员和相应资源进行组织施工,实现垂直化管理,有便于项目施工的集中决策,直接组织。这类模型主要用于建筑企业多方面施工的需求。面对复杂施工情况的工程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这类组织结构主要面对复杂情况的工程项目。因为矩阵式工厂组织结构可针对工程项目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充分发挥各组织部门的职能,将其形成统一的整体,以便于有效地克服困难,发挥组织资源优势,提升管理效率。

五、工程项目的管理创新与实践

工程项目管理要想有效落实,就要结合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注重自身管理体制的创新。企业在面对工程项目时,要想充分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就要建立全面的创新机制。加强企业管理组织机构的创新设置,注重企业结构的优化,结合现代创新理念,把项目各个部分进行科学性的划分,严格执行资格准入制度,选择具有准入资格施工能力较强的部门进行相应的施工责任承担。要确保责任制度。施工企业需要根据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制定严格的管理责任制,确保各种责任和义务的明确。要让相应的施工单位承担相应的施工责任和义务,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努力提升施工质量,如期交付工程。同时要形成科学性的制度管理办法,要将创新性的方法和创新性的思路融入到工程项目管理当中,把安全放在首位,以提升工程进度为首要前提,注重生产成本控制,积极规避风险。

六、结语

在工程建设中实施有效的项目管理就要以组织效率提升为前提,创新组织管理模式,依据工程建设的不同要求,合理的构建组织管理模型,充分发挥组织模型的引导职能,将创新性方法融入到工程的组织建设中,从而促进施工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科学规范运营探索[D].刘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2]工程项目管理行业化发展研究[D].唐维强.重庆大学2004.

工程项目管理的分类篇10

文/王金玉

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是指施工企业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上级审计机关或企业主管领导的指示,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对被审计项目部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根据审计的特点,它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两个基本特征。

项目内部审计的内容梳理

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内容,按照现行规定一般分为项目财务收支合规审计、项目完工效益审计、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审计调查等方式。

目前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一是较多侧重于财务收支合规审计,或对某一专业的审计(如分包结算审计),往往对项目系统管理,特别是基础管理的审计重视不够,难以充分利用审计职能达到从根本上纠正管理偏差的目的:二是往往侧重于对项目管理与核算中已发生的不规范现象进行监督与评价,针对被审计项目存在的管理与效益风险,应采取的前瞻性控制措施或审计建议较少,具有针对性的后续审计工作相对薄弱。

因此,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应从项目经营管理各项经济活动的规范性与效益性入手,根据具体情况对工程项目的各项基础管理,如项目组织、经营预算、工程管理、物资供应、财务核算等方面进行全面或重点审核,为项目经营管理把准脉、开对药。

项目基础工作的审计。项目管理基础工作是指项目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实现项目管理的职能和目标而提供的基本手段和前提条件。它一般包括项目组织、共同准则、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信息传递、数据处理,以及资料的归集、使用与归档等工作。此项审计,主要审查被审计项目部在该审计期间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等情况;审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该项目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包括目标成本、管理费上缴、项目暂设以及产值、利润、质量、安全等指标的核定、执行与完成情况:项目部相关业务部门各类管理台账是否建立健全,基础台账的登录是否符合及时性、准确性与规范性原则,以及是否达到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的要求。

据了解,不少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基础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

人员配备方面。业务骨干普遍缺乏,如有的大中型项目经营预算管理涉及建筑、安装、仪表和电气等多个专业,从事工程造价专业3年以上的预算人员只有一名业务负责人,其余鲜有胜任的相应业务骨干,这是造成项目管理被动的主要原因。

规章制度方面。往往侧重于强调本部门或本专业相关人员的职责,未具体界定部门内部或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与责任,制度落实措施欠明确,可操作性不强。

基础管理台账方面。各业务部门之间归集的基础资料核算范围不统一、欠明晰,特别是在同一项目部有多个单项工程在建的情况下,难以实现项目的规范管理与成本控制,容易导致项目潜亏与经营风险。

基础资料的归集方面。一是有的项目分包工程验收单无日期、无页码、无图号,有的仅填写汇总工程量,无分项工程量,有的仅有工程内容,无具体工程量,导致验收范围不具体,验收标准欠明确等:二是有的项目分包工程结算将不同专业工程内容合并为一本结算书,有的结算将同单元相同专业的工程分拆为若干份结算书,有的结算书封面未规范填写工程项目名称、单项工程名称、单位工程及专业名称,造成核算范围不清;三是有的项目将对业主结算的“工程联络单”复印件装订于结算书之后,必须装订的“工程量验收单”却未附于结算书后面,难以确认该工程量是否为分包商施工,还有的结算资料出现多种装订格式,如装订条、线装、横装、竖装等。

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强化项目组织与策划,项目运作成功的关键在于用人和制度,制度的关键在于流程清晰、职责明确、奖惩分明、落实到位:二是及时规范归集各类基础资料,通过建立健全相关专业基础台账,对项目管理施行动态控制;三是规范办理工程验收与结算,验收单的内容与结算资料的编制均要符合财务核算与费用控制的要求,工程合同、技术资料与结算资料之间要有明晰的钩稽关系。

合同预算管理审计。审查工程承包合同的签订情况。包括工程地点与范围、合同与实际开竣工时间、甲乙方责任、设备材料供应方式、工程变更与验收、结算方式与违约责任等,以便于与分包价格水平对比、预测结算风险和衡量项目管理水平。

审查工程分包合同签订的手续和程序是否齐全与规范,是否存在分包合同签订不规范和滞后现象;审查分包工程招投标情况,包括参加投标的分包商家数、资格预审情况、招标文件的编制与发放、开标、评标与中标情况等资料的完整性与规范性,实际采用分包商家数与分包合同价格水平,合同条款是否符合“合法性、合规性与效益性原则”。

审查总、分包工程预计结算值及自开工累计列报产值情况,总包工程结算管理和分包工程进度款审批情况,收入与成本的匹配列账是否符合及时性与规范性原则。施工企业合同预算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如下。

工程分包欠规范。在工程分包招投标中议标往往多于招标,不利于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容易给工程管理造成系统风险。

分包合同条款欠规范。分包工程合同范围不具体、欠明确,如有的工程范围仅界定“某单元或某块区部分工艺管道、钢结构或电仪工程”,有的直接表述为“一级管网部分建筑、安装工程”等,容易造成分包商之间及分包与自行之间工程范围互相交叉,不利于分包工程管理和成本的控制;分包合同材料供应范围欠具体,如,有的合同表述为“工程主要材料由甲方供应,其他材料由分包方供应”,未明确具体的材料类别和名称,容易造成分包工程最终结算时产生歧义。

承包合同履行不严格。当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业主变更材料供应范围、设备材料供应或设计图纸提供滞后,以及延期支付工程款等影响费用与工期的情况时,施工企业未及时以书面形式按承包合同通用条款规定程序报告甲方,而是在项目竣工结算或出现严重亏损时,才被动地向甲方提出费用补偿要求,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施工图预算编制滞后。有的项目工程进度已经过半,施工图预算尚未编制,影响工程管理,不利于成本控制,且容易造成结算被动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严格依照分包工程招投标管理相关规定对工程进行分包,通过竞争性招投标达到项目控制的目的,规避项目经营风险;二是及时签订分包合同,合同条款应充分体现规范性、效益性和风险控制原则;三是以合同条款的形式规范各类合同的变更与履行;四是通过编制结算资料及时发现费用与成本控制的问题,动态管理与控制项目费用和成本。

工程技术管理审计。主要审查项目技术部门是否按工程项目,分单项工程或承包合同建立工程管理月报制度,其内容包括项目概况、工程进度、分包管理、人力资源、大型机具、费用管理与成本控制、质量与HSe管理、下月工作重点与存在问题等,各管理环节是否明晰、可控。相关基础资料管理是否规范,包括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材料代用、现场签证、会议纪要、材料预算、工程验收和工程交工资料等管理台账是否建立健全;技术管理工作在满足工程施工的同时,是否满足工程结算与成本控制的要求。

对于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来说,往往侧重于工程进度、质量与安全管理,忽视基础工作与项目核算管理,就项目管理而言二者不可偏废。目前由于诸多原因,工程技术管理审计仍是企业内部审计的薄弱环节。

物资供应管理审计。从物资供应管理基础台账入手,审查各类材料采购、调拨、验收、入库、领用、保管、发放、盘点、现场余废料处理等环节管理的合规性、规范性与效益性。重点检查以下方面。

供应部门对于主要材料是否按单项工程、依据材料计划分供应方式与材料类别,建立材料供应综合平衡台账作为一级台账;根据材料出入库情况分领料单位建立材料明细账作为二级台账。

对于辅助材料是否依据材料预算或采购计划,按单项工程、分材料类别建立采购供应一级台账,依据出入库原始凭证分领料单位建立材料供应明细账。

近年来审计中发现,项目供应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有的项目基础管理台账不健全、欠规范,各类材料出入库未严格按单项工程建账管理,有的各级材料供应管理台账之间缺乏明晰的钩稽关系,材料明细账登录不及时,有的原始凭证未按单项工程分材料类别编制顺序号和按月装订等,造成数据失真,给成本核算与材料核销带来困难。

因此,项目物资供应部门应按项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分单项工程或承包合同,按供应方式与材料类别、分领料单位,通过建立健全各级管理台账对物资供应管理实行动态控制,使物资供应管理在满足施工生产需要的同时,满足成本核算、材料核销和工程结算的要求。

加强项目管理内部审计的建议

突出领导支持作用。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企业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从人员配备、办公条件到审计工作计划的制定,企业主管领导亲自过问和审核,对审计事项、审计结果、后续审计和执行决定,给予亲自批示和关注,是审计职能有效发挥和审计成果得以充分利用的重要保证。

加强审计队伍管理。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和具有高度职业素养与相应执业能力的审计队伍,是及时完成审计任务充分发挥审计作用的关键。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部门的人员配备要符合精干高效的原则。对审计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应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好学敬业、克己奉公;对审计人员的管理要职责明确、目标具体、规范考核。

对特殊项目进行全面审计。为有效利用审计资源,对一般项目重点审计,特殊项目全面审计。为促进项目规范管理,保证审计覆盖面,对一般项目进行正常审计时可以将财务收支、经营预算、材料供应管理的规范性与效益性检查作为主要审计方向,重点对结算收入与成本控制的措施与效果进行审计;对项目管理问题较多或经营与效益风险较大的项目,在开展项目专项审计时,应对项目组织和相关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实施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在依据翔实的数据和客观情况得出审计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对风险较大或管理薄弱的项目应尽可能进行前瞻性审计,及时提示风险、制定措施。

将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与规范后续审计,项目审计要讲求实效,整改措施要落到实处。审计不但要通报发现的问题,还应表彰先进和推广经验,这就要求审计发现的问题不仅准确还要切中项目管理的要害,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问题整改应限定时限、责任到人,并将整改情况归入审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