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十篇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十篇

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47:48

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投资性企业;资金管理;思考

[Doi]10.13939/ki.zgsc.2016.16.144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当中,投资性企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说,投资性企业指的是以股权为手段进行经营的企业。从狭义上来说,投资性企业则是指将买卖债券、股票等证券,以及以进行基金交易等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经营和盈利手段为服务、货物或产品的交易。而投资性企业的经营和盈利手段则是企业所有权的交易。因此,在传统企业和投资性企业之间,仍然存在着实质上的差异。基于此,对于投资性企业来说,需更加注重资金管理的问题,只有确保充足的资金流量,才能够使企业在制定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1资金管理的概述

资金管理主要是指针对资金使用、资金来源等进行计划、监督、控制、考核等工作。在财务管理当中,资金管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资金管理当中,主要包括了专项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固定资金管理等。在风险市场中,通过对单次投入资金比例的限制,对风险进行控制。常见的资金管理策略主要有等比例型资金管理、金字塔型资金管理等。在企业资金管理中,始终遵循着“现金为王”的理念。[1]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来说,企业现金流量的管理水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将会面临越来越多变、复杂的生存环境。因此,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够对企业的营运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这样,企业的整体资金使用效率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使企业的发展得到更为有效的促进。

2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

2.1优化投资性企业资金周转

在投资性企业当中,采取有效的资金管理措施,能够使企业资金的运转效益、周转效率等得到有效的提升。投资性企业通过良好的资金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在资金管理工作当中,应当能够有效地降低资金成本、加速资金周转。[2]对于集团式企业或单一式企业来说,在资金管理工作当中,资金周转效率和效益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资金使用成本的控制和对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推动企业取得更好的盈利能力,从而使企业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在管理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的过程中,应当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使资金能够得到良好的运转,对于应收款项,要及时的催收,从而降低存货资金占用,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更大的现金流。而对于应付款项,则应当对付款期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从而使资金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

2.2规范投资性企业运营活动

在当前很多企业当中,都存在着核算不规范的情况。很多原因都会造成企业核算的不规范情况,企业缺乏良好的经营管理素质,因而在市场中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力。很多投资性企业都由于缺乏规范性良好的资金管理制度,因而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下,经营效益也十分有限。[3]因此,采取有效的资金管理措施,能够解决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资金管理的纪律性和规范性。在过去的企业资金管理工作中,由于工作不到位的情况,有时会故意造成账目不符等情况。从表面上看,虽然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短期利益,但是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将会造成很大的危害。而资金管理的有效实施,能够避免企业管理中的漏洞被非法利用,从而更好地保护企业的资产,推动投资性企业更为良好的发展。对于投资性企业来说,资金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建立和实施了良好的资金管理制度,才能够推动投资性企业良好的可持续性发展。

3投资性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对于投资性企业资金管理来说,财务监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很多投资性企业对于财务监督并没有真正的重视起来,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形式化现象,因而导致财务监督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目前,投资性企业的财务监控力度普遍不足,甚至存在着一些内部人为控制的现象。[4]例如,企业对分公司的随意控制和干预、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或是企业管理层控制资金运营环节等情况。一些投资性企业的领导者对于企业的经济状况,缺乏清晰的认识,因而容易造成企业资金管理账目不清晰的问题。财务人员往往根据领导的意见对账务进行处理,会计的财务分析也会对财务工作造成影响。因而在投资性企业中,没有将财务监督真正的落到实处,无法发挥出良好的监督效果,因而造成了投资性企业资金管理不良的问题。

3.2资金集中利用不足

在很多投资性企业当中,都存在着一定的资金分散占用情况,使得资金使用效率十分有限。而投资性企业资金监管不够重视,因而使得这种现象十分严重。例如,很多分公司频繁的设立账户,多开户头,对企业的资金随意的利用,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资金浪费情况。[5]在一些分公司的投资活动当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不顾企业的整体利益,盲目的进行投资。这样难免会发生很多投资失误的情况,因而对企业资金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流失和浪费,甚至导致企业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威胁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

3.3资金管理方法落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投资性企业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也纷纷采用了很多先进的管理模式。但是,在资金管理方面,很多投资性企业并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资金管理方法,因而导致了在财务会计相关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有时由于难以及时的获取信息,因而造成了资金管理效率的低下。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很多投资性企业在资金管理当中,并没有对电子计算机财务传递、监控、查询、核算等设备进行有效利用,因此,资金管理效率和效果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4投资性企业资金管理的措施

4.1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投资性企业在资金管理工作当中,可以建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信息系统,从而提供更加充足的依据,确保企业资金管理得到更为良好的开展。在企业决策的制定过程中,企业资金信息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能够汇集其他方面的信息。基于计算机的应用,可以对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的软件进行应用,从而提升资金管理的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资金管理中应用的不断深入,各类财务管理软件和资金管理软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能够逐渐发现软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升级和优化,更好地为企业资金管理提供便利。利用资金管理软件对各类财务数据进行处理,能够极大地提升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效率,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的经营发展。相比于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资金管理,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此外,通过实行电子化的资金管理,能够通过网络对资金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避免了以前人盯人式监控方法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在现代化的资金管理和监督方法之下,能够有效地提升资金管理工作的透明度。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降低资金管理工作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避免对资金管理造成不良影响。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资金管理监督力度不足、信息不及时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使投资性企业资金管理的效果和作用得到更为理想的发挥。

4.2采取资金集约管理

投资性企业应当采取有效的资金集约管理,确保资金能够按需流动,并且得到最为合理的配置。在对投资性企业资金管理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外部银行的开户行为进行严格的管理,同时对自己的资金结算中心进行建立。对于在其他银行设立账户的问题,应由资金结算中心统一的进行管理。同时,结算中心应当对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系统化的处理与合理的调度安排。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更加清晰、明确的掌握,从而使资金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使用,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率。投资性企业建立和形成了良好的资金管理体系和制度,能够逐渐朝着新型资金管理企业的方向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资金进行更加高效的应用,从而实现良好的控制与管理,使资金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同时,采取资金集约管理还能够降低资金的不合理外流,避免资金浪费或资金挪用,从而为投资性企业提供更大的资金空间。

4.3实施资金预算方法

投资性企业应当实施资金预算的方法,对资金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制定。通过资金预算,能够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优化,并且确保企业更为良好的生产和经营秩序。这样,企业能够更加良好的进行资金管理,同时拥有更加充足的依据进行资金审核。通过对资金全面预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能够使企业财务容易发生问题的情况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改善。在企业各个经营环节中,要进行有效的资金考核、资金分析以及资金预算。对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流动情况,也要进行严格的要求、科学的管理和精确的记录。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投资性企业在进行资金预算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运用各项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5结论

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性企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形式。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投资性企业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投资性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当中,资金管理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因此应当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从而确保企业资金管理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推动投资性企业更为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洪,王敏,潘岳奇.创业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资金支持与管理支持的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1-4.

[2]戚冰.港口企业投资资金风险的管理与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2(11):115-116.

[3]贾薪昌.油田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3):159-160.

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金融投资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应用

1金融投资管理对企业管理的积极作用

在我国企业经营模式不断改革和创新的形势下,要想使企业经营管理更具有战略性、持续性和创新性,必须更加高度重视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创造有利条件,要求企业对此给予重视,深刻认识到金融投资管理的积极作用。一方面,企业只有加强金融投资管理工作,才能使企业经营管理更具有战略性,特别是对于金融企业来说,由于金融投资业务相对较多,通过加强金融投资管理工作,才能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比如通过实施金融工程,能够更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金融投资风险,进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因而企业应当把金融投资管理工作上升到更高层面,并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大力推动金融投资管理改革和创新,努力为企业经营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企业只有加强金融投资管理工作,才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金融投资管理体系,进而使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对金融企业来说,金融投资业务是其最主要的业务之一,推动投资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可以极大地促进投资业务的科学发展。比如一些金融企业通过健全和完善金融投资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制度的约束性,进而使金融投资业务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不仅实现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也使金融投资业务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2企业经营管理视域下金融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金融投资管理缺乏思路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对于企业金融投资管理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更加高度重视思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取得更好的成效。从当前一些金融企业来看,尽管十分重视投资业务的发展,而且也积极探索有效投资业务模式,但在开展投资管理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制约了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甚至会对企业管理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比如一些企业在制定金融投资管理政策的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多元化,导致金融投资管理不够到位,甚至出现了很多投资风险,给企业经营造成了重大损失。还有一些企业在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不注重规范化建设,特别是在管理思路方面相对比较薄弱,金融投资管理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无法发挥有效功能。深入分析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缺乏思路创新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一些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金融投资管理的重大价值,金融投资管理还比较单一和狭隘。

2.2金融投资管理缺乏有效融合

金融投资是金融企业的主要业务之一,在开展金融投资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将其与其他业务进行有效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金融投资管理效能更高。尽管几乎所有的金融企业都比较重视投资业务,也强调投资风险管理工作,但在投资管理方面还存在缺乏有效融合的问题。一些金融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管理的过程中,没有与企业经营管理项目进行有效的融合,就金融投资管理开展金融投资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金融投资管理无法为企业经营管理创造价值。比如尽管某金融企业金融投资业务相对较多,而且也高度重视金融投资管理工作,但只是将管理工作交给投资部门、财务部门或者其他几乎不直接参与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业务部门,导致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金融投资出现了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再比如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金融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效融合,没有从企业财务状况入手开展投资业务,导致出现了流动性不足等问题。

2.3金融投资管理缺乏系统方法

要想使金融投资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很强的支撑性功能,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金融投资管理方法,但目前很多金融企业由于对金融投资管理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研究而出现诸多方法不科学的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同时也缺乏对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导致金融投资管理方法相对比较落后。比如一些企业还没有将“金融工程”作为金融投资管理的重要方法,在应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技术方面相对比较薄弱。还有一些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将金融工具和金融理论广泛应用于工作当中,比如在开展金融投资业务的过程中,在防范和控制风险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出现了一系列决策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利率风险等诸多风险,极易导致金融投资业务失败。还有一些企业缺乏金融投资管理体系建设,普遍没有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金融投资管理的整体合力不强,同时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等。

3企业经营管理视域下金融投资管理的应用策略

3.1创新金融投资管理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要想使金融投资管理取得良好成效,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金融投资管理思路,至关重要的就是将金融投资管理纳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当中,同时还要注重金融投资管理的系统性、全面性以及效能性建设,努力使金融投资管理服从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这是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当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入手,对金融投资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安排,制定更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的金融投资管理政策。要着眼于防范和控制金融投资风险,强化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使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更具有规范化特点。企业一定要深刻认识到金融投资管理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和重大价值,设计出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金融投资管理思路,同时还要制定金融投资战略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到企业整体经营战略当中,明确目标和任务,强化保障措施,使金融投资管理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3.2强化金融投资管理融合

对于金融投资管理来说,要想发挥多元化功能,必须更加重视金融投资管理的融合性建设,就是将金融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业务进行有效的融合。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管理的过程中,使金融投资管理能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同时也能够使企业经营管理反作用于金融投资管理。比如在开展金融投资管理的过程中,要改变其开展金融投资管理的狭隘观念,从企业金融投资业务入手,强化金融投资管理体系建设,如可以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吸纳投资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共同研究和落实金融投资管理工作,既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推动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建设。再比如企业还应当将金融投资管理与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融合,特别是由于金融投资业务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可以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以及资金管理等与之进行深度融合,既有利于提升金融投资管理水平,而且也能使金融投资管理与相关业务进行有效结合,推动“价值链”金融投资管理体系建设,进而提升金融投资管理的整体效能。

3.3优化金融投资管理方法

科学的金融投资管理方法,可以使金融投资管理更具有成效,同时也能为企业经营管理创造有利条件。这就需要企业切实加大对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工作,从企业金融投资业务以及经营管理的整体情况出发,大力加强金融投资管理方法创新,努力形成一套科学的金融投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金融投资管理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当对金融投资业务进行分析和论证,找出金融投资业务的优势和劣势,比如可以利用Swot分析法对金融投资业务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研究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再比如企业还要将金融理论和金融工具广泛应用于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当中,特别是要着眼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趋势,进一步强化金融工程对金融投资管理的支撑作用,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金融投资业务进行数据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强化管理创新。要更加高度重视金融投资管理协的调性和协同性建设,除了要强化企业各个部门和各个机构之间的积极作用之外,还要建立相应的部门协调机制,努力形成合力。

4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投资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企业经营管理也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只有大力加强金融投资管理工作,才能为企业经营管理创造有利条件,进而促进企业的科学和健康发展。从当前我国一些金融企业来说,尽管金融投资业务相对较多,但在金融投资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最根本的就是没有深刻认识到金融投资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作用,导致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制约了金融投资管理的深入开展。这就要求企业在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将金融投资管理上升到更高层面,并运用更多元化的举措和创新性的策略,既要在思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也要积极探索金融投资管理的融合发展之路。同时还要应用多元化的方法,推动金融投资管理业务步入更加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整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资产结构现金存量现金流量最佳现金持有模式

引言

现金作为影响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资产,对企业至关重要。在企业所有资产中,现金具有最强的流动性和支付能力。现金持有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从而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企业处于不同行业,其资产结构不同,企业的现金存量、流量会因资产结构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状态。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时发现,很少有学者从资产结构的角度对企业现金存量、流量进行分析,对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是否具有相关性,呈现怎样的相关性并没有十分精准和全面的研究。因此,笔者对资产结构与企业现金存量、流量的相关性进行理论探讨,希望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模式。企业可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来调整资产结构,使企业的现金存量和流量都以最佳的方式存在,最终达成建立适于自身最佳现金持有模式的目的。

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相关性分析

(一)现金存量、流量对企业的影响

现金对于企业至关重要。购买货物、支付工资、偿还债务、缴纳税金、开展对外投资、向投资者支付股利等都需要支付现金。同时,企业出售产品或服务会获得现金、借贷、投资收回等行为也会使现金流入企业。企业通过不断的现金流入、流出,才能进行正常的运转,现金可以看作是企业的血液。对于何为现金,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定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现金购买商品和服务、支付各种消费支出。这里的现金是指人们手中持有的,可立即用于支付的货币,这是关于现金最常用最浅显的解释。在会计学中,现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是企业为支付日常零星开支而保管的库存现钞,包括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广义的现金是指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以货币形态存在的一种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财务学中的现金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

为了准确描述现金对于企业的财务意义,分别从时点的角度和时间段的角度将现金细分为现金存量和现金流量,这里的现金存量和流量主要是指基于投资回收的现金存量和流量,从投资以及投资回收角度研究现金是财务学研究现金的主要意义之一。现金存量表现为某一特定时点上流入减去流出后的结果,是一个时点指标,反映现金的存在状态。现金流量则表现为某一特定时期现金的流入、流出和内部运动,是一个时期指标,反映现金存在的过程。将现金细分为现金存量和现金流量,从时点和时期的角度全面分析现金,以期从中找出企业最佳的现金存量和流量,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企业最佳现金持有模式。

在分析现金存量和流量对企业的影响之前,首先要明确现金存在于企业的最重要意义,即功能是什么。只有如此,才能更准确的分析现金对于企业的影响。现金的具体功能主要体现在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两个方面,并最终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从经营成果角度考虑,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来获取利润,无论是购买原材料、生产产品、销售商品,还是进行投资与筹资都需要现金来支持。现金通过购买和支付来具体开展经营活动,通过现金供应量的扩充和收缩来具体实现对经营活动的支持与制约。因此,现金用于满足支付,作为企业的支付手段是极其明显的。支付作为现金的重要功能,是经营活动的基础,并最终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财务状况角度考虑,现金资产本身的高度变现性,提高了资本的流动性,并最终提高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在企业的正常经营条件下,现金是资本运转的起点和终点,一切非现金形态资产,都必然转变为现金形态。同时,现金资产的高度变现性使得其可以在任一阶段转变为其他非现金资产,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现金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因此,现金具有高度变现性和流动性,可很好的用于满足偿债的需要,并最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角度分析发现,现金存在于企业的最重要意义在于满足支付和偿债的需要,这是进行其他分析的主要前提。

在满足支付和偿债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分析现金存量和流量对企业的财务意义。现金存量作为一个时点指标,表现为某一特定时点上的现金持有量。现金存量能够很好的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并最终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在某一特定时点,若现金存量越接近企业的债务偿还量,则越能够满足企业的偿债需求。同时,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离不开买和卖,将整体的经营活动分割为不同时点的买和卖,就体现了现金存量存在的意义。同满足偿债需求一样,在特定的时点,若现金存量越接近于企业的经营支付量,则越能够满足企业的支付需求,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对于企业的意义更为重大,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资本运动,始终存在着现金的流动,现金的这种流动状态即体现为现金流量的循环。现金流量具体体现了企业的经营活动,每一次的经营业务循环,总是伴随着现金流量循环。由现金转变为非现金资产,再转变为现金,形成一条完整的现金流动链条。若现金流量的循环周期与企业的支付周期越接近,则越有利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同时,现金流量体现了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的变现性反映现金流量的循环速度,变现性越强,现金流量的循环速度越强,资本的流动性越强。现金流量的变现周期与企业的偿债周期越接近,越有利于企业的资本运动,即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现金存量和现金流量在时点和时间段上的共同配合,使得企业的支付和偿债需求得以充分的满足,最终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此种情况下的现金存量和流量即是企业的最优现金存量和流量。

现金存量和流量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通过时点和时间段的共同配合形成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模式―现金流时空配合模式。现金流的时空配合模式包括时间和空间两重含义。时间上是要求变现周期的变现时点尽可能地接近企业支付时点或偿债时点;其空间含义是变现量应尽可能等于支付量或偿债量。在时间和空间上越接近的现金流,即是企业的最佳现金流。

(二)资产结构对企业的财务意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对资产的不同分类,会对资产产生不同的功能效用。按照特定标准对资产进行分类,再将各类资产进行组合对比,形成各种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即资产结构。资产结构一般是指流动资产与总资产、固定资产与总资产等之间的比例关系。以不同标准划分资产,必然会形成具有不同意义的资产结构。典型的资产分类,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总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此外,还可根据资产的功能为标准,将资产划分为以固定资产为典型内容的功能性资产和以流动资产为主要内容的对象性资产。无论是何种分类方式,都会形成具有特定意义的资产结构。资产及其功能效用对企业的意义主要通过特定的资产结构对企业现金存量、流量所产生的影响来体现。

不同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资源分配的侧重点不同,则资产结构不同。制造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最具代表性,制造型企业中固定资产占据主要位置,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比重越高,越能体现该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从而越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产生影响。在制造型企业中,固定资产作为生产工具,决定着生产的内容和结果;同时也决定着生产的速度和采购周期。制造型企业一般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获取利润,降低产品成本的最有效方法是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扩大生产规模的主要途径是扩大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数量。因此,固定资产在企业所有资产中具有核心支配地位,体现着资本的增值功能。流通型企业中流动资产占据主要位置,这是由流通型企业的经营特性所决定的。流通型企业通过商品的进销差价来获取利润,这就要求企业具有充足的流动资产,以满足企业对资产变现性的要求。由此可见,所属行业不同,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同。

资产结构的真正意义在于,同一资产整体中存在不同资产,不同资产的运动性、变现性不同,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不同、投资回收时间与风险则就不同。

(三)资产结构对企业现金存量和流量的影响

在分别讨论了企业现金存量、流量和资产结构对企业的意义后,可以对资产结构和企业现金存量、流量的关系进行相应的研究。通过分析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的相关性,找出适合于不同资产结构的最佳现金持有模式。

企业处于不同的行业,会形成不同的资产结构,不同的资产结构则会使企业现金存量、流量呈现不同的状态。与流通型企业相比,制造型企业固定资产比重大于流动资产比重,若长期资产(在此不考虑无形资产的影响),尤其是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比重越大,则企业的产出能力越强,从而获得的利润越多。若企业不存在大量的应收项目,则利润大多直接以现金类资产的形式表现,这就间接表明资产结构对企业的现金存量、流量具有影响。除对利润产生影响外,资产结构对基于投资收回的现金也会产生影响。企业初始投资的资产主要包括以固定资产为主要内容的非流动资产和流动资产两大类。这两类资产的回收方式和回收时间是不一致的,对固定资产的垫支回收主要是通过固定资产的折旧在企业整个寿命周期的各个期间逐期分次收回;对流动资产的回收则是在整个寿命周期的最后一期全额一次性收回。因此,固定资产比重大的企业,其投资回收会先于固定资产比重小的企业。依据时间价值理论,逐期回收的现值之和必然大于末期一次回收的现值。对于企业现金存量、流量来说,固定资产比重大的企业,由于其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且基于投资的垫支资本能优先收回,使得现金存量在某一特定时点是充足的,能够在量上满足特定时点的支付和偿债需求。同时,也加快了现金循环周转的速度,使得在特定时期,现金的经营周转周期和变现周期能更加接近企业的支付周期和偿债周期。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的这种相关性,可以使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依据自己的资产分布规律,找到适合自身的最佳现金持有模式。

结论

综上所述,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在理论上是具有相关性的,资产结构会因企业所处行业,对现金存量、流量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在进行现金管理时,可以以此为依据,结合资产结构,调整特定时点的现金持有量和特定时期的现金周转量,使得企业的现金存量能够接近于企业的支付和偿债量,现金周转期能接近于支付和偿债周期。在量上和周期上越接近的持有和使用方式,即是企业最佳的现金持有模式。本文仅从理论上探讨了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的相关性,现实企业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依据企业真实的财务数据,从实证的角度来验证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是否具有相关性,呈现怎样的相关性是笔者接下来研究的重点。笔者期望运用统计学和财务分析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资产结构与现金存量、流量在现实企业中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于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模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2、3卷)[m].人民出版社,1975

2.凯恩斯,高鸿业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1999

3.陈万江,肖霞.现金功能略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4.肖霞,陈万江.资产结构的财务意义[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2)

5.BaumolwJ.thetransactionsDemandforCash:aninventorytheoreticapproach[J].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52,66(4):545-556.

作者简介:

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煤炭企业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

煤炭企业的行业性质比较特殊,其经营和管理对于现金流的要求非常高,很容易出现现金流短缺或者断裂等财务问题。货币资金是煤炭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对于煤炭企业的正常经营和风险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货币资金的控制和管理,一直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财务管理的难点。我国的很多煤炭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货币资金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监控,从而引发了很多挪用,贪污企业货币资金的行为的发生,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加强煤炭企业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是需要得到重视的。

一、煤炭企业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一)煤炭企业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缺乏相应的依据

我国的煤炭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方面缺少相应的准则和法规作为依据。目前对于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方面仅有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但是其并没有针对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制定统一的会计标准,使得企业在制定相关货币资金内部会计制度时无章可依,无据可循。

(二)煤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比较淡漠

煤炭企业由于其自身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导致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大都是煤炭工程技术人员出身,他们对于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不了解,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因此对于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比较淡漠。在现代公司制度日益完善,煤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和风险时,对于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许多煤炭企业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非常有限,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部分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煤炭企业,由于领导内部会计控制意识的淡漠,会计控制制度很难得到有效的执行,作用很难得以充分的发挥,使得企业存在着很大的货币资金管理风险。

(三)煤炭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很多煤炭企业的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不完善,导致货币资金在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漏洞百出,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货币资金管理的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划分不明确,很多资金管理环节没有得到很好的分离,从而使货币资金缺乏很好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例如,很多煤炭企业的货币资金的管理都是由一个部门来完成,会计和出纳的岗位职责划分不清楚;有的煤炭企业的会计和出纳工作都是由同一个人完成,既负责货币资金收支管理,会计账簿和票据的保存,银行票据的管理,还负责发票开销,企业银行的对账等工作,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缺乏制约和监督机制,很容易产生货币资金被挪用和贪污的现象。

二、加强煤炭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煤炭企业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目前企业资金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规范标准有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但是由于规范并没有针对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制定统一的会计标准,使得企业在制定相关货币资金内部会计制度时无章可依,无据可循。煤炭企业应该在这一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体系。首先,煤炭企业应该明确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的目的,那就是为了保证企业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的合理性。其次,要对于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予以明确。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煤炭企业经营业务范围的扩大,货币资金的范围已不仅仅限于传统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很多广泛应用的例如票据,外币业务等其他货币资金形式也应该被纳入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

(二)煤炭企业管理层要转变理念,加强对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炭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随时面临着很大的财务风险问题。企业领导层需要意识到,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一定要加强对于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提高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煤炭企业要制定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的规章制度,并严格的予以贯彻执行,使其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例如,山西省某大型的煤炭企业于2011年就根据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货币资金》的规范,结合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环境,制定了一套严格科学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的财务环境大大改善,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要制定合理的会计岗位制度

煤炭企业的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煤炭企业的会计岗位制度不合理。很多煤炭企业的会计出纳人员没有进行很好的分离,没有制定会计轮岗制度。会计轮岗制度是保证货币资金安全性的重要制度。根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的第七条规定,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施行货币资金管理人员的岗位轮换。因此,煤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合理的会计岗位制度,将企业的出纳和会计岗位很好的分离,并对关键的货币资金管理岗位实行人员轮换制度,以防止相关舞弊行为的发生。

三、结束语

在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能力对于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炭企业一定要意识到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的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意义问题措施

1加强集团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

1.1为集团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集团企业通过资金管理,能够间接反映出企业各个环节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进一步降低集团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全面提升集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集团企业通过强化资金管理工作,还可以有效地促进效益管理目标的落实,进一步制约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更好地突出资金管理制度的实际效用,实现对风险隐患的有效防控,为集团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集团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1.2降低集团企业的经营风险

企业集团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为了保证集团企业内部经营和资金支付,需要加强对集团企业资金的管理,针对集团企业整个资金流向状况进行综合控制,及时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不合理的行为,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实现对企业经营风险隐患的有效控制,为集团企业健康、稳定的运营奠定良好的基础。

1.3提高集团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集团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增加了集团企业市场运营风险。在当前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工作中,需要重视资金管理的可控性,尽可能地减少集团企业资金存量,实现财务成本的节约,通过对集团企业资资金的科学调度和合理使用,进一步提高集团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集团企业偿倒债能力,从而促进集团企业的良性发展。

1.4缩短集团企业资金周转时间,合理分配集团企业资源

集团企业通过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在保证资金存量和现金流合理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实施。而且通过做好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工作,还能够实现集团企业周转资金的合理调度,保证资金流动的均衡性。通过对资金的优化分配,稳步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确保集团企业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

2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集团企业资金预算缺乏实用性

通过运用合理的手段来对集团企业未来的资金收支状况进行预测,以资金预算为基础来实现对集团企业资金的有效控制,可以进一步提高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水平。但在当前大部分集团企业发展过程中,其在资金预算编制后,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这就对资金预算制度作用的发挥带来了较大的阻碍,不利于企业预算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升,导致集团企业资金预算实用性欠缺。

2.2集团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偏低

对于集团企业而言,采取财务集中管理时,存在集团资金过于集中问题或是集团多级法人。成员企业各自为政,资金过于分散,这对于资金的合理利用带来了影响,无法有效地发挥出资金的经济效益。资金过于集中情况下会导致成员企业资金紧缺问题、过于分散情况下成员企业投资决策会存在较强的随意性,盲目投资必然会对集团的整体利益带来较大的损害,影响资金的利用率。另外,部分集团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对于资金使用规划缺乏重视,这就导致资金使用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浪费问题。还在部分集团企业资金使用过程中监督不到位,从而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2.3资金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集团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通常都会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为集团企业资金的稳定和安全运营提供制度保障。但由于集团企业存在较多的下属子公司,这也增强了资金管理制度落实的难度。特别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各子公司之间存在资金相互拆借问题,由此而产生税务成本问题,这对于集团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资金协调时间节点的把握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另外,集团企业发展过程中,当其选择对外直接融资时,还会导致集团企业整体财务费用增加。

2.4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在当前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资金监管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针对于集团下属成品企业的资金监管不到位,由于没有完善的审批流程,成员企业在资金使用上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同时成员企业对于集团企业制定的监管机制缺乏足够的重视,监管形同虚设,缺乏执行力。而且集团企业规模较大,成员企业数量较多,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导致集团企业无法准确的把控各成员的财务信息和资金状况。另外,集团企业各成员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安全意识缺乏,经营者及财务人员对资金使用存在较强的随意性,投资过于盲目,这就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增加,极易给集团企业带来造成严重的损失。

3加强集团企业资金管理的策略

3.1完善资金管理体制

首先,加强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建设。集团企业通过强化资金管理制度建设,可以有效地规范成员企业的经济行为,提高集团企业资金综合管理能力,实现对资金的统筹管理。而且通过完善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还可以在各项经济活动开展时做到事前防范,保证资金的合理和安全使用。其次,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资金管理模式。在当前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新形势下,集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基于各成员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业务类型和资金管理模式,而且要根据各成员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来及时调整资金管理模式,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全面提高成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同时集团企业融资能力也会有所增强,有利于实现融资成本的降低。另外,集团企业通过实施财务资源的一体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增强集团企业财务功能,同时成员企业也不会出现相互拆借资金和向金融机构贷款产生无序担保等问题,有利于集团企业整体信用度的增强。目前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主要以统收统支、资金划拨、结算中心、财务公司等五种模式为主,每一种管理模式都具有其特点,因此集团企业需要基于自身的发展规模及不同发展阶段来选择适宜的资金管理模式,以此来促进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为集团企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加强资金的高效运作,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首先,加强资金的全面预算管理。集团企业需要制定资金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资金预算管理的基本方针,这样具体编制预算时才能做到有重点有目标,事先通过对资金的预算来对资金收支流量情况进行掌控。在具体预算执行过程中,要求集团成员要严格按照预算来做好资金使用工作,并与成员企业经营业务及结构变化相结合,及时对资金使用进行调整,针对于预算执行要进行严格的申报审批。在资金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资金预算的执行跟踪管理和考核监督管理是较为关键的环节,具体要做好资金预算的持续跟踪管理工作,并及时获取集团及成员企业的最新资金状况,提升对资金盈余和空缺的预见性,尽量减少盲目性。通过全面提高资金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可以实现集团企业资金的合理安排和规划,确保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其次,结合集团发展方向和战略,提高资金运作效率。集团企业需要针对成员企业经营状况及发展方向进行掌握,并结合每个成员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合理分配资金,对于急需资金周转的企业,需要保证资金的及时到位,这样成员企业才能抓住经营发展的机遇,并与集团企业的市场变化和战略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最后,加强集团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集团企业为了能够及时掌握成员企业的经营状况及资金使用情况,与成员企业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和整合,需要强化信息化建设,提高集团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这就需要成员企业所提供的信息要保证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样集团企业根据成员企业提供的信息才能作出正确的发展决策,降低决策风险。同时,集团企业还要构建统一的资金信息网络平台,并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充分地利用网络平台来实现资金的科学化管理,对资金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并进一步为资金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保证企业发展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3.3健全集团企业的资金监管机制

首先,提高风险意识,强化资金的全面风险管理。在集团企业内部,需要从上到下树立正确的资金管理理论,在重视资金管理为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还要关注风险,针对于集团企业现有风险及潜在风险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时刻关注每个环节的风险,做好防范工作,全面提高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水平。其次,完善资金监管机制。作为集团企业的管理层,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资金管理意识,对集团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和控制给予充分的关注,并明确资金管理的方向,避免在投资方面出现重大差错。针对资金管理工作,需要通过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估整个过程进行监督,集团企业要针对资金管理工作成立具体的监管部门,并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实现对集团及成员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全面监督,进一步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

4结语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集团企业在实际资金管理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这对于集团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要求集团企业要不断完善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规范具体的资金管理流程,运用高效的资金管理方式,进一步增强集团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为集团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慧.我国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现状及改进探讨[J].财经界,2016(5).

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资金管理;施工企业;控制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扩大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是企业进行施工的重要价值基础,被称为企业经营的“血液”,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有效的资金管理和控制能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因此,企业要将资金作为企业经营的重点进行管理,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能力,提高企业营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一、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的概述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建筑业施工环节的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该行业的稳健发展。施工企业应当加强资金管理和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一)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特点

与其他企业相比,施工企业经营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经营范围分布广,施工企业项目分布范围较为广泛,遍布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不便于企业总部对企业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增加了企业资金管理的困难;二是企业资金投入量较大,与其他企业相比,施工企业的产品为施工项目,施工项目生产周期较长,占有资金量较大,这样不利于定期对施工项目进行资金结算,只能根据施工进度进行结算,给企业资金管理带来挑战,易于造成管理漏洞;三是企业财务风险较大,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垫支施工成为施工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之一,施工企业需要自行筹集大量资金垫支施工,造成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较高。

(二)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

资金是企业经营的“血液”,企业缺乏资金会促使企业不能及时支付购买施工材料的价款,或者不能及时偿还贷款,致使企业信誉降低,给企业带来无形或者有形损失。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能力,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营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一,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加强资金管理和控制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另一方面说,企业价值可以分为物质流和资金流,加强资金流控制能够有效地对企业整体经营进程进行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第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所引起的风险,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偿还到期债务需要有充足的资金,资金“断流”会给企业带来严重影响,致使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影响企业信用,或者企业遭受罚款。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能够增强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第三,提高企业营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资金是企业经营的必要价值基础,是企业的“血液”及生产经营的重要价值基础,资金的合理分配能够提高企业价值,特别是在当前环境下,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企业只能从自身提高企业经营获利能力,而资金管理水平能够有效代表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对资金进行管理和控制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资金浪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企业获利水平和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当前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意识不足,企业资金管理体系不健全,施工时垫支资金现象较为严重,工程账款回收不够及时,坏账比例较高等,这一系列问题会降低企业经营利润,影响企业获利能力,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企业资金管理意识不足,不能有效地对企业资金进行控制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施工企业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所有问题的源泉。大部分施工企业领导缺乏资金管理观念及知识,致使企业资金管理水平不能得到实质性提高。一般来说,财务管理部门是资金管理的重要部门,许多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缺乏相关资金管理知识,不能有效地对资金进行分配,资金使用目标制定不合理,资金筹资方式不科学,缺乏完善的资金预算体系,这一系列问题的源泉都是企业资金管理意识不足,降低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能力。

(二)企业资金管理体系不健全,影响企业资金管理能力

资金管理体系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任何一个环节控制不严,就会带来资金管理漏洞,给企业造成大量损失。资金管理体系包含部门设置、人员责权利分配、资金控制标准等一系列内容,而当前大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顾此失彼,造成资金筹集不科学,资金分配不均等问题。资金管理体系还包括绩效考核方面,企业对责权利分配不合理会致使企业出现资金管理发生问题时无人负责的现象。另外,资金管理还包括信息沟通方面,若企业沟通机制不健全,即使企业资金管理体系其内容较为健全,也会致使资金管理体系不能为企业员工所熟知,资金使用结果不能得到有效反馈,这样会影响企业资金管理能力,降低企业资金管理水平。

(三)企业垫支施工现象较为严重,资金回收不及时,降低企业获利水平

当前市场竞争环境下,施工企业面临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为了增加市场份额,通过各种对自身可持续发展不利的竞争手段,垫支资金施工就是其中之一。在投标过程中,施工企业竞相垫支施工,或者尽量降低投标金额,争取获得投标工程,由于施工企业议价能力较低,垫支资金施工加大了施工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降低施工企业的经营利润。再者,施工企业在建筑产品供应链中面临弱势地位致使企业应收账款比例及金额较大,大量的应收账款拖欠增加了企业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可能使企业面临大量的坏账,降低企业毛利率。因此,这种垫支资金施工及延长资金回收期的经营方式,增加了企业施工成本,降低企业获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四)企业资金分散程度较高,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同其他一般性企业相比,施工企业具有其特殊性,其生产的产品为大型的施工项目,项目分布范围较为广泛,致使企业资金分散化程度较高,给企业资金管理带来困难。施工企业项目分布较为分散,资金投资较大,企业一般采取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如同“山大王”,对自己负责的项目有完全的话语权,而企业总部难以对分布在各个地方的资金进行实时控制,企业资金分布较为分散,在各个地方的账户的资金独立运行,造成大量的闲置资金,并且这些闲置资金投资收益率较低,低于企业集合资金优势,同时闲置资金也增加企业银行贷款成本,降低企业施工毛利率。

三、提高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能力的手段和方式

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加强企业资金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控制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关注资金管理的重难点,提高企业资金管理能力。

(一)转变企业资金管理观念,提高企业资金控制意识

管理者能够起着向导的作用,有效地影响基层员工的行为,因此,企业应当首要加强管理者的资金管理意识的培养,定期对管理者进行培训及教育,提高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及技能,强化管理者资金管理意识。再者,财务部门是资金管理的主要部门,企业应当完善对该部门的人员选拔机制,提高该部门人员素质。企业应当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管理者及全体员工的资金管理意识的培养,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

(二)完善企业资金管理体系,规范企业资金管理行为

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在提高资金管理意识的基础上应当努力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体系,资金管理体系与标准是企业员工进行资金管理的准绳,企业应当从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及回收各个方面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同时应当对各个部门的责权利进行细分,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实行资金的分级管理制度,各个部门及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资金的权限进行审批及使用,防止企业人员滥用资金,减少企业资金浪费。企业应当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资金使用超支及越权审批的情况应当给予处罚,对于节约资金的人员进行奖励,保证企业全体员工积极行使资金管理的职责。再者,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制度,将企业的资金管理规范在企业内部予以沟通及披露,让全体员工接受并付诸行动,增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规范员工资金管理行为。

(三)完善投标体系,加快工程账款的回收

企业应当完善投标体系,对于即将投标的工程,进行细致的项目施工可行性分析及可接受性分析,并分析该项目对企业战略实施状况的影响,避免向不能给企业带来经营利润或者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项目投标,促进企业制定合理的投标金额。再者,企业要尽量降低垫支施工资金的比例,加快欠款的回收,提高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企业应当加强对应收工程账款的管理,按照账龄分析方法对拖欠工程账款的企业提高催收力度,及时跟踪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和信誉状况,减少企业的坏账损失,增强企业项目投资收益。

(四)建立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增强企业资金的规模效应

施工企业的项目分布较为广泛,各个施工地方的零星资金较多,如若将资金的控制权放在各个项目负责人手中,则这些零星资金会增加企业的银行利息,降低企业收益,因此,企业可以对项目的这些零星资金采取集中管理模式,集中对资金进行管理,促使企业各个项目之间的资金能够自行调整余缺,降低企业银行存款基数,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企业应当严格规范各个项目的开户资金管理,统一对这些账户进行监控,增强企业资金管理及控制能力。

总之,施工企业应当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资金管理和控制的意识,完善企业资金管理体系及项目投标体系,提高项目投资收益率,对投标工程进行细致的可行性分析及可接受性分析,减少垫支资金施工比例,加快工程账款的回收力度,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裴小梅.浅谈施工企业资金管理[J].当代经济,2010(3).

2.袁苑.谈谈如何规避和化解资金风险[J].新会计,2009(10).

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资金供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私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团结,对创造就业机会、推动技术创新、加强市场化进程都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中小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资金不足、人才匮乏、技术水平低下、经营管理薄弱、政策环境不平等、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造成中小企业经营极为困难。在这些问题中,尤以资金匮乏、融资难的现象最为突出。本文拟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需状况、资金供需特点做出判断,从银行业的角度剖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状况及特征分析

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状况分析

资金既是各项资产的货币表现,也是资金所有者的权益,因此,资金需求状况的分析我们包括了资产的构成分析和资本结构分析。

从资产的构成情况来看,中小企业资产分布较大型企业有所不同。1997-1999年我国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资产总值大幅增长,但资产结构基本维持不变,中小企业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一直比大型企业高出8个百分点左右。这说明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需求较大。

从资本结构来看,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明显高于大型企业,并且对流动负债有高度依赖性,内源资金严重不足。1997-1999年我国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产负债情况、负债结构情况和效益情况表现为: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各自的资产负债率变化均不大,但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直高于大型企业近9个百分点,说明中小企业的资本金规模小,资金主要依赖于债务资金――银行资金;流动负债率对于大、中小企业而言变化均不大,但中小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直高于大型企业近12个百分点,显示出中小企业的短期性资金的周转压力非常大;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各自的利润率均有增长,但中小企业的利润一直低于大型企业,就1999年,中小企业的利税率(6.47%)仅占大型企业(13.32%)的一半。以上数据表明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差,内部积累薄弱。

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征分析

资金需求上呈现“急、少、频”。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需求规模较小,在资金需求上呈现急、少、频的特点,即对资金需求的时效性极强,单位资金需求量不是很大,而且在维持再生产中,因生产与资金回笼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一致,加上季节性和临时性因素的影响,资金需求较为频繁。据调查,中小企业的贷款频率是大型企业的54倍左右,户均贷款余额约为大型企业的0.5%左右。

期限结构以短期资金为主。中小企业由于经营不够稳定,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很多企业无法做出长期规划,故在其借入资金中,多为短期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外部资金在负债中的比例较低。根据上海几家商业银行的调查情况看,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贷款的比例是:工商银行82:18,交通银行95:5,建设银行60:40,浦东发展银行80:20,城市合作银行92:8,总体看,中小企业取得贷款以短期资金为主。

上述对中小企业财务状况以及资金需求特征的分析,一方面,从财务比较上揭示出中小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较大型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资本结构有缺陷,融资能力特别是长期融资能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企业发展趋势表明,中小企业未来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资金短缺困境,而且在结构上呈现长期性和权益性特征。由此可见,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和内在资金需求之间存在强烈的不对称性,尤其表现在总量、期限、结构和方式上,中小企业有限的融资能力难以支持其下一步的正常发展。

中小企业资金供给状况及特征分析

中小企业资金供给渠道分析

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首要资金来源,距1999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测算,我国独立核算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在企业负债总额中所占比例高达78.35%;上海城市合作银行对2700户中小企业的调查表明,银行贷款在企业负债总额中占73%。

集资:集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第二大来源。目前在私营企业中的技术与智力型的科技服务业、文化艺术业中的新办企业,合伙集资仍然是筹措资金的主要形式。

其它筹资方式:除银行贷款和集资外,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商业票据和证券筹资,但规模很小,全国全部独立核算中小企业通过有价证券筹资的比例仅有7.35%。

中小企业融资供给渠道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资金供给渠道过于单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资金积累和配置体制的转变,融资渠道逐渐多元化。但整体来看,我国资金供给渠道仍然较单一。“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格局没有改变,间接融资仍以银行信贷为主要方式,直接融资以股票为主,其他融资渠道的资金规模较小,并且形不成有效补充。

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份额小。由于各大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过去在专业分工上的差别,使他们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差异也很大。就1998年来看,中小企业贷款主要来源于中国民生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微乎其微。

信贷融资在不同所有制的中小企业之间配置不均衡。从信贷投资看,由于受企业所有制的影响,银行偏重于国有和集体企业,对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较少。

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渠道不畅。内源融资是企业获取发展资金的重要途径,从本质看,它不只是简单的财务问题,而是企业效益、战略和制度等深层问题的体现。在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中小企业利用资金中来源于自身利润和累计折旧的资金通常要达到60%,来自银行的不过20%,其余从有价证券市场和其他渠道获得。在我国,即使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温州市,企业资金构成中自有资金仅占40%。

直接融资的有效资金来源不足。我国目前针对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还比较狭窄,风险投资刚刚起步,缺少产业投资基金,政策性融资支持制度才刚刚建立,造成了中小企业有效资金不足。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资金供给的整体特征表现为:供给渠道单一且对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过高;资金供给配置不均衡,资金供给主体的态度不同;内部资金供给不足,供给市场不成熟。

这些特征表明,中小企业资金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中小企业以银行资金为依托来发展的思想与银行的贷款政策和贷款倾向正好相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恰恰是形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剖析――从银行角度

从以上中小企业资金供给与需求的特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由于目前银行仍然为中小企业主要的外部资金供给者,所以银行方面的原因是形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之一;二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原因限制了其融资能力。现就银行业的角度予以分析。

市场因素分析

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业务运作费比大企业高,但收益却相差无几。银行的信贷成本包括资金成本、贷款费用、风险管理成本与补偿费用等。其中,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按资金数额计算,一笔贷款数额大,其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就高,贷款费用按业务发生的笔数来计算,每笔业务不管数额大小,业务流程均是一定的,因而贷款费用也相差无几。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的波动性大、流动性大,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严重,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程序更加严格,所需跟踪监督力度更大,加大了银行的成本。

从风险――收益角度来衡量,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与收益不对称,不能满足商业银行的安全性需要。在目前银行的微利时代,商业银行对贷款安全性的要求特别高,至少要保证本金的收回,因为只要有一笔贷款收不回本金,即使其他几个项目本息都能收回也不能弥补损失。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要超过大型企业,从安全性和赢利性原则出发,商业银行在贷款分配时必然倾向于大型企业而绕过中小企业。

制度性因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除了一般性原因外,还有其特殊的一面,主要是金融体制变迁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运行基础不完善所带来的制度摩擦。

金融体制改革不深入,银行经营管理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不协调。在金融体制方面,我国银行经过多年的改革,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银行机构共同发展的局面。为解决城市中小企业贷款难,我国20世纪80年代曾建立过大量城市信用社,但由于信用社本身制度不完善和企业的逃废债现象严重,出现大量不良贷款。可见,没有制度保障和企业信用意识的支撑,组建再多的银行也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而只能加大金融风险。同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还不够彻底,与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差距较远,集中表现为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和经营目标短期化,影响了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不能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

缺乏金融创新手段,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不合理。在银行经营管理方面,随着银行商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平等交易市场主体的地位不断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问题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为降低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商业银行改变粗放型的贷款方式,普遍明确了收贷权限,严格贷款程序和条件,重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的考察,并要求提供抵押和担保。但是,一些银行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和激励机制,只是简单的采取以抵押担保为主的信贷配给手段,同时,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也沿用对大型企业的评级体系,没有设置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总之,形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源于其自身和银行业两个因素,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思路应建立在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深化银行改革、加强金融创新的基础之上。特别是随着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和金融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中小企业信用质量提高,银行业的资金将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很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企业;金融危机;持有现金

作为公司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同时是对财务决策结果最明了、最直接的反映。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是最早的有关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理论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企业的现金持有量是否合理、最佳的持有方式和数量成为了相关人士的重点研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以理论、融资约束等为代表的丰富理论模型。根据这些理论模型国内外都有相关的实证研究,并对企业的规模大小、股权结构、现金流情况等对现金持有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但是这些理论都是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因此与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因素相关性方向不同。

一、企业现金持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企业现金持有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对企业现金持有量是否合理的评判成为了微观金融领域的重要难题之一。现金持有是对一个企业经营战略、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的综合反映。同时现金持有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治理状况和企业的宏观制度环境。因此作为投资者,最关心的事情是企业现金持有到底会带来“价值创造”还是会为企业带来“价值毁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的经济学专家和财务学者,根据具体的社会现状诠释了企业现金持有问题。即,一个企业现金的持有量越大,其承受企业损失的时间就越长、承受损失的能力就越强、并购弹性大、对企业的总体发展有利。

(2)企业现金持有的关键作用

在企业的运营中,管理者往往会根据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对行为准则进行确定,并对企业现金的持有进行权衡,以权衡理论判断企业的收益和成本。很明显的,最少量的现金储备是必要的,因此,现金的边际成本会明显的低于初始化中企业现金边际收益。但是,随着逐渐增加的现金持有量和逐步递减的边际收益,会造成边际成本递增。一个企业中最佳的现金持有水平就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刚好相等。在以能够满足企业正常运转的交易流动需求为基础的条件下,作为一个更基本的决定性条件,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因素之间相关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对现金持有的水平、成本的评估、对管理层成本及股东的控制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对不对称信息降低的程度,需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制定,经制定后的现金持有决策要作为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始终贯穿在企业运营过程中。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现金持有受到的影响分析

(一)、对外部融资约束的有效抵制

对opwS(opler、pinkowitz、williamson、Stulz的简称)的研究发现,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多少与企业是否具备债券等级及企业债券的等级水平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这就是说,相对于投资等级高于债券等级的企业,或者是债券等级不具备的企业比具备债券投资等级的企业来说,其公司的现金储备量较低。因此可以说明,非融资约束的企业相对于受到融资约束的企业来说企业持有的较少的现金储备。同时企业专家的实证结果也证明了这种结论,并且提出了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和企业现金流动波动性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举例说明,一个现金流动性很大的企业,假定面临着更高的融资约束,那么融资约束将会使该企业持有更多的现金储备。实证结果一再表明,现金持有量严重的影响着融资约束公司,并对其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重要意义体现在当其他资金来源需要更高的成本时,已经提前储备的现金持有量能够作为必要的投资支出,是一种相对来说较为便宜的资金来源。

(二)对预防性动机的分析

(1)对企业现金持有动机的描述

凯恩斯的著作中有关于持有货币动机的描述和理论,其中,投机性动机、企业正常交易性动机和企业的预防性动机是凯恩斯对企业现金持有动机分析的主要观点。这里所说的企业正常的交易动机指的是:为了对企业日常的开支需要进行满足,而特地持有的一部分现金动机,其主要受到利率水平和企业正常运行时的日常开支水平的影响。预防性动机指的是:企业为了应对突发性问题的资金需求而进行部分现金的持有。由于现金替代物到现金的转换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转化成本,企业需要有一定的现金储备来满足日常的经营需求。投机性动机指得是:企业为了不错失利润较大的项目和投资机会而进行现金储备的动机。

(2)对现代企业的现金管理技术进行总结时发现:企业的投资需求及其融资能力会受到剧烈波动的宏观经济的影响。这一原因的存在使企业的管理阶层更加重视成本较低的保证资金供给现金。企业如果拥有大量的现金,那么在其行业进入低谷时期仍然可以对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项目进行投资。通过对arslan研究的金融危机下新上市企业的现金储备状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在经济危机的特殊环境下,企业高现金储备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盈利最大化的机会,这就说明经济危机下更多的现金储备对企业对良好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上述的论证分析,可以发现当企业不得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时,最有效的应对方式是增加企业的预防性现金持有量。因为宏观经济波动性的逐步增大,会使企业的交易成本和不对称信息大量的增加,企业会有更大融资约束预期。其次不断增加的宏观经济波动会造成企业内部现金流波动的增大,这个时候,企业为了正常的实施企业的投资项目,往往会求助在手资金来源。

通过分析能够很明显的得出,当企业不得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并且这些因素在不断的加剧时,为了满足企业的融资需要,企业一般采取对现金资产比率进行有效的增加的方式来进行。

结语:本文系统的分析了企业现金持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金融危机下企业现金持有受到的影响。说明了当企业不得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时,最有效的应对方式是增加企业的预防性现金持有量。(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篇9

p键词:企业流动性资金管理模式

一、企业发展对资金管理的影响

(一)市场导向决定资金使用方式

市场的需求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方向,重视市场导向的决策性价值,才能够更好地调整和运用企业的资金及资本。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资金运转的科学性,充分了解和掌握市场的经济发展导向,并认识到市场需求对企业资金运转和管理的重要性及价值,进而了解影响企业发展的资金管理要素,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二)网络导向决定资金使用方式

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能够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和前提,在实际的工作和资本投入之前需要了解并掌握企业资金的网络布局,掌握当下市场的网络导向,才能够正确使用和管理企业资金,进而为企业未来的市场部署和策略经营提供科学的辅助与支持,保证企业迅速发展并成为市场主导。

二、企业流动性资金管理与银行相融合

(一)银行融合资金流动管理的意义

认识到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需要清楚了解和掌握银行融合资金流动管理的重要意义。银行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能够满足企业实际的发展需求,并且可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提供一些辅助和支持。通过银行方式的科学管理,能够降低企业运营的风险,并且能够科学配比企业的资本投入,是非常有价值的管理方式。

(二)现代银行在流动性资金管理工作中的价值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当下我国社会对于现代化电子银行的应用效率越来越高。企业为了能够发展和进步,也需要认识到现代化电子银行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将电子银行的管理模式充分的应用到企业资金管理的工作当中来,实现对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辅助。

(三)构建完善性结算网络

完善企业的结算网络体系是企业流动性资金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方法,能够在良好的科学技术支持下实现对具体工作信息的管理和记录,保证以一个完善的网络体系进行相关工作的支持和辅助,进而提升流动性资金管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建立一个结算网络,也有助于提升企业对市场导向的计算和需求探知,更加有助于企业投入市场需求的产品生产。

三、现代化企业流动性资金管理模式建议

(一)革新管理方式及理念

革新企业传统的流动性资金管理和使用模式,是未来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突破与创新,也是企业在市场中取得不败地位的重要因素。在革新管理方式的基础上还需要企业认识到创新工作理念的重要性,能够把握良好的资金管理方法,加上创新理念的支持,才是企业长足进步与发展的支撑。思想认识的提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流动性资金管理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二)科学调整资本和资产结构

重视科学调整企业的资金和资本结构,才能够长远对为企业谋划发展策略,才能够支撑企业长足的发展目标和计划部署,才能够实现对企业账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严谨要求。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应当时刻明确成本结构的盈利和亏损情况及信息,及时做出调整和管理,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提升企业经济收益。

(三)提升资金使用价值

企业若要更好地管理流动性资金,就需要认识到流动性资金的重要性,能够在实际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提升资金的价值。通过正确的渠道活动流动性资金,并在使用的过程中提出科学的策略来提升使用的效率,可以是短期的借贷或者的资本的回收及利用等方式,充分发挥企业流动资金的使用价值,争取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四)构建应收账款管理防范体系

为企业构建一个应收账款管理防范体系,就是为企业的流动性资金管理提供一个保险,在体系和制度完整的情况下保证企业资本的充分及合理利用。同时,也能够为企业未来长久的发展奠定良好且坚实的基础,保证有充分的资金支持企业的创新发展目标,鼓励企业员工和管理层都能正确认识资金使用的意义及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嫦,虞一青,杨文平.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了吗?――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个案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6,(2):79-88.

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问题

施工企业在经营和生产的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流动资金,才能实现生产经营的持续和循环,所以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是其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管理的水平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与企业的生存息息相关。通过对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我国施工企业资金管理质量,促进施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一、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筹资管理和投资管理,筹资管理主要是施工企业获得资金的管理,对融资的渠道、融资成本等方面的统筹,投资管理主要是就企业目前的资产和先进,综合投资的经济效益、风险等内容对资产进行管理。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属于经济管理工作,融合了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回收、分配等方面的财务运动。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会根据资金运动的规律,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合理安排,从而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增收节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资金管理有助于提高施工企业对下级单位的管理力度,可以对企业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和调度,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笔资金的去向都有较为清晰地认识,继而实现对下级单位的了解和控制;其次,资金管理有助于融通和整合现有的资金,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资金,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从总体上对施工企业的融资能力、资金使用状况予以有效把握,从而进一步为企业扩大生产经营、确定融资投资规模等提供所需的信息。

二、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完善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

由于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和政府规章制度的影响,施工企业自身的经营自不断扩大,同时承担的责任也在不断变大,所以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责任也在增强,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但是目前来看大部分的施工企业仅仅是在思想和口头上重视资金管理,并没有把这一制度落到实处,没有制定具体的行动进行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从而使部分资金管理制度难以有效实施。部分企业认为资金的投出是其一项权利,没有认识到进行监督和控制的重要性,从总体上来看,施工企业缺少完善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即使部分企业建立了资金管理制度,但也没有严格的落实与执行,随意修改和任意修改的行为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二)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

施工企业的资金支付主要是以收支方式进行的,缺少科学的计划,目前建筑行业面临的重要难题是工程的垫资和工程款拖欠问题,因为目前建筑市场长期以来处于供过于求的不平衡状态,竞争非常激烈,部分建筑企业有意拖延工程款结算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由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建筑市场交易存在问题,由此大大阻碍了施工企业的发展。因为工程款拖欠是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所以施工企业更需要重视这一问题,保证自身资金的流动性,维护企业资金的安全。部分施工企业没有统筹安排工程项目的各项经济费用,资金使用缺少计划性,还极易出现超支的问题,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此外,大量的资金不能及时变现,使企业容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和短缺的问题,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严重的威胁。

(三)资金管理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

施工企业进行资金使用时,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使企业在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得不到有效的监管,施工企业对各个分公司和下级单位缺少有效的控制,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同时在资金使用以后,缺少对资金流向的及时调查。此外,资金监督的执行力度不够,对于大型的建筑项目资金使用上,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使资金决策的重大问题缺少科学的依据。部分施工企业入不敷出,资金负债率较高,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

(四)资金管理方式落后

当前,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方式较为滞后,尚未充分认识到目前项目管理分散的特点,这便无法对资金实施集中管理,同时也没有及时建立完善的内部结算制度,相当多的施工企业依然使用传统的财务报表方式进行资金管理。在施工企业进行资金核算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编制财务报表不严谨规范,偶尔还会存在人为操作导致的财务信息失真状况,从而影响施工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施工企业整体来看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旧沿用粗放式的管理方法,没有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方法,资金管理手段落后,缺少变更和创新,与发达国家的施工企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三、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由于施工企业自利的不断扩大,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在于解决企业的资金管理问题,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首先需要对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层级进行明确的划分,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具体权利和责任,不仅需要制定企业资金管理的规章制度,而且还需要把每一项制度落实到实处;其次还需要划分施工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和所有员工的权利与义务,使每一个工作人员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最后施工企业在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以后,不能随意进行修改和删减,必须进行修改时需要获得上级部门的允许以后,才能进行修改,由此才能使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能够被企业贯彻落实和执行,提高资金管理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率,真正发挥企业资金管理的作用。

(二)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施工企业要规范

建筑施工的交易行为,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对拖欠工程款的行为给予严厉的制止处罚,同时还需要对本企业资金使用进行科学的计划,根据企业工程项目的施工计划、施工进度以及购置计划等,制定企业的融资投资计划和资金支付计划,通过进行资金的计划,可以合理调配企业的剩余资金,减少资金支出和占有,有计划地进行资金的使用和分配。在资金使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对资金额外支出的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查与控制,对每月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复核与调查,从而保证资金使用计划的规范性和严肃性,从而保证资金的及时变现,提高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避免施工企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

(三)完善资金管理的监督机制

施工企业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要全面做好资金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与控制,保证企业资金的流向与使用,建立完善的资金考核监督制度,使资金管理的监督职能得以有效的发挥。首先,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详细了解企业资金财务管理的现实情况,继而实现与企业财务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保证企业财务资金核算的独立性;其次,要对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对资金使用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及时改正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错误行为,做到统筹全局与全面考虑。

(四)建立现代化的资金管理

就目前来看,施工企业整体的水平不高,所以加快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步伐,尤其是资金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对此,施工企业要立足目前资金管理的现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资金管理系统,在资金管理时,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资金管理的现代化与科学化。

四、结束语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产业,近些年来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施工企业作为建筑行业的主体,其资金管理水平关系着企业的正常运行。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少资金管理的观念,沿用较为落后的资金管理制度,没有严格落实资金管理制度,所以需要制定政策完善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改娟.浅析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经界,2015,(32):103-104

[2]王东兴.关于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2,(30):3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