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资金风险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52:44

投资资金风险率篇1

【关键词】企业金融投资风险分析

广义的金融投资是指以金融市场为依托,进行一切金融资产买卖的投资,狭义的金融投资是指对有价证券进行的投资,即通过买卖股票和债券进行的投资。金融投资能够使投资者在未来获得较高的投资利益,但是也需要承受较大的投资风险,如果出现投资失误的情况,则难以减少其损失。金融投资风险指金融投资者在金融投资活动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伴随着金融交易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客观现象。

一、我国企业金融投资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金融业尚处于刚刚起步的时候,因此金融投资市场还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金融投资是以实物投资为基础的新型投资模式,是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另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金融市场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但是,目前我国的金融业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金融工具落后、金融证券管理存在漏洞、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而造成这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为:(1)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够完善,无法为金融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我国当前的金融投资体系还存在缺陷。因此,为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不断完善金融投资体系,是我国金融业的首要任务。

二、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成因

通常来说,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成因有许多表现形式,但是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金融投资风险与金融商品的销售者之间的联系、金融投资风险与投资过程中利率的变化、汇率的变化以及在金融投资过程中所需面临的市场变动。

(一)金融投资风险与金融商品的销售者之间的联系

企业在金融投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与金融商品的销售者相关联的风险。由于在金融投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受益来源于金融产品的销售者,金融产品的销售者对金融投资的结果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金融产品销售者的信用在金融投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金融产品的投资过程中,在与金融产品销售者达成协议时,不应局限于单一的一家销售商所指定的销售协议,要多家销售商签订销售协议,避免出现单一销售商联系在一起的情况。

(二)金融投资过程中的利率变动

在实际金融投资过程中,金融投资的收益与利率的变化息息相关。如果利率上调,就会造成金融投资的资产价值下降;如果利率调,则会金融投资资产的下降。因此,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情况与利率的变动有密切的关系,即利率的上调或是调都会直接营销到金融资产的投资结果。因此,企业投资者在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要调整好所要资产的资产与货币之间的比例关系,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对金融利率的影响情况,根据利率变动情况调整金融投资量,提高所要投资的金融产品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防止出现因利率变动而使得金融投资风险增大的情况。

(三)金融投资过程中的汇率变动

一个国家的汇率变动情况会对有关的投资者在金融投资上增加一定程度的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者不满足于在国内市场上的金融投资,逐渐接触国外的金融行业,并对国外的金融行业进行投资。但是由于国际市场的不稳定,导致某些国家的汇率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出现波动,因此企业在金融投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因为汇率的变化而面临风险。汇率的变化会对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的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使得企业的生产受阻,从而影响企业的金融投资收益。

(四)金融投资过程中面临的市场波动

在企业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不仅要关注自身投资商品的风险率,还要关注投资市场的波动情况。金融市场的波动及市场波动所产生的影响都是金融投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通常,金融市场风险的产生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金融风险是对一些商品的投资者及商品的投资产生的风险,另一方面是金融风险会在一定范围内造成影响,甚至影响到全球的市场经济。因此,企业在风险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要掌握对市场风险的调控及管理能力,投资者应适当选择所需要投资的产品,并对商品在未来对金融产品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及时的分析与规划,积极解决投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分类

按照风险的影响范围分类,可以将风险划分为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指在某一投资领域所有的投资者都将面临的凤霞,是一项难以避免的风险。例如,在股票市场上,由于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及政治事件等的发生,都会引起股票价格的波动。虽然这样的风险对每家企业的影响程度不同,但是每家企业都需要面对,因此系统性风险是一种不可分散的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是在投资市场中影响某一投资品种收益的某些独特的事件,可能会导致投资者损失。例如,某家公司由于诉讼案件、投资失误等事件被公布,进而造成公司的股价大幅度下跌,这样的风险只会造成某一企业的不确定性,不会对其他企业产生影响,因此是可分散的风险。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对非系统性风险的控制措施比较多,且更容易控制。

四、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作用

(一)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是识别可能影响企业投资收益结果的潜在事件,并能够按照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管理风险,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保证。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是企业实现风险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辨识出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能够对投资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企业以此决定应当采取的应对策略。随着企业金融投资数量的不断增加,企业为此所承受的金融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为了实现对企业金融风险投资的管理目标,对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估也越来越重要。

(二)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是审计与监管的重要手段

在企业参与金融投资的过程中,随着投资数量的不断增加,设计与监督的难度也逐渐增大。金融投资工具的数量不断增加,其操作模式也风险程度也不尽相同,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金融审计监督的难度和风险。因此,为了大大降低金融审计监督的难度与风险,需要对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要求审计人员能够合理估计金融工具的风险水平,运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达到设计与监督管理的目标。

(三)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评估可用于业绩评估

2006年至2009年期间,我国股市起伏波动大,导致许多企业在金融投资过程中从巨额盈利到巨额亏损的考验。企业为了稳健经营,需要具体从事金融投资业务的交易员可能的过度投机行为进行限制。通过对企业金融资产风险的评估,考核交易员的金融投资的业绩,防止出现过度投机的内在冲动的现象,使其在尽可能减少风险的条件下为企业谋取最大的投资收益。

五、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估办法

针对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估可以采取定量及定性的方法进行。将金融投资风险的衡量与评价进行结合,就形成风险评估。风险衡量是针对金融投资风险定量分析,风险评价是针对金融投资风险的衡量结果对风险及造成的损失进行全面的认识与评级。

(一)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衡量

风险衡量是在对过去损失资料的分析基础上,通过概率论、数理统计等一系列方法,针对某一特定或者几个风险事故发生的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做出估计。而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的衡量是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某一个或几个金融投资工具发生的损失频率及损失程度进行估计。

1.损失频率的估计。针对企业金融投资损失频率估计得方法通常包括两种,一种是根据经验损失资料建立损失概率分布表,另一种是应用理论概率建立损失概率分布表。采取第一种方法估计损失频率首先要做到收集足够多的资料,并保证数据资料的可靠性。例如,企业在对某一股票的损失频率进行估计时,必须要系统地、连续地收集相关的经验损失资料,包括该只股票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时间、造成损失的原因、每次损失的金额等。在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企业金融投资获得的经验损失概率分布,并因此预测到未来该只股票可能出现的损失情况。

但是如果针对该只股票无法获得足够的观察资料时,就可以利用理论概率模型建立损失概率分布表。例如,某证券的投资收益率呈正态分布,在通过经验数据拟合出该模型特定参数的基础上,就能够得到该证券的损失概率分布表,并预测出该证券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损失情况。

2.损失程度的估计。损失程度是指在企业金融投资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损失值,即风险价值。在对企业进行金融投资风险损失程度的衡量时,要着重考虑金融投资的损失时间、损失金额等因素。通常来讲,企业进行金融投资的时间越长,其损失频率也将越大,进而损失的程度也会越大。而企业金融投资过程中的损失金额会对损失程度进行直观的表达,损失金额越大,则说明损失程度越大。

(二)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价

企业金融投资分先评价是在对投资风险衡量的情况下对风险的损失及造成损失的原因进行总体的认识与评价,在风险评价内容中不仅包括了投资损失的资料,也包括了风险评估人员的主观评价。

1.风险图评价法。企业金融投资风险图是根据风险投资的严重性与发生的可能性进行绘制的。严重性主要取决于金融投资风险对企业业务的重要性,可能性主要取决于金融投资过程中风险性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企业在金融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制作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评价图应该根据风险类别进行编制,并根据风险按照顺序进行排列。

2.风险度评价法。风险度评价法是指在金融投资过程中对不同风险造成的损失的频率或是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按照风险度评价的分值确定风险的大小,分值越大,则风险越大。风险度评价一般分为风险事故发生频率评价与风险造成的损失程度的评价。

3.风险价值法。风险价值法是指在经济市场正常波动下,某一金融资产或是证券组合的最大可能损失值。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指某一概率水平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在未来特定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值。

六、企业金融投资过程中规避风险的措施

在企业金融投资的过程中,负责相关金融管理的人员,应对金融投资的风险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规避风险,不仅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金融投资风险的发生率,还要大大降低金融风险的不利影响,从而使企业的金融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根据经济学原理分析可知,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与实际市场经济状况结合,做出最合理的金融投资选择。

(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方案

企业在金融投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金融投资会带来不一样的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时,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方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一般情况下,企业在金融投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风险保留、风险转移、风险消除、损失控制。其中,风险保留的方式相对经济,而风险消除的当时操作起来较复杂,需要通过相关的预测分析技术将风险化解,损失控制则需要在投资风险发生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建立完善的企业金融投资风险预防管理制度

在企业金融投资过程中,要将风险划为重点管控对象,并着重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建立完善的企业金融投资风险预防制度,需要熟悉金融投资的整个流程,有效提高金融投资风险防范效果,从根本上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三)在企业金融投资中融入多元化的思想

在企业金融投资过程中,融入多元化思想能够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多远化投资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并结合市场经济状况,选择多种金融投资模式并进行合理的搭配,进而达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七、结束语

企业在其金融投资过程中,风险与收益是同时存在的,要想取得大的投资收益,则势必要承受大的投资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时,不仅要做好前期相关的风险预测工作,还要最好后期的风险控制工作,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降低损失,达到提高资金使用率和保证企业投资收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明.中国企业国际金融投资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金融,2010(03).

[2]秦波.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及控制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08).

投资资金风险率篇2

它与通过买卖实物资产获得收益的实物投资行为有较大的不同,金融投资形成虚拟经济,又称金融经济。随着我国金融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理财市场中金融工具的日益丰富和完善,金融投资有了多种选择,其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其一,银行储蓄,主要特点为安全可靠。其二,债券,安全可靠,收益率较高,变现能力较好。其三,股票,风险高,收益高,投资效益大。其四,基金,流动性强,有利于分散风险。其五,保险,既能达到储蓄的作用,又能应付生活中的意外灾害,避免不可控因素带来的损失。

一、金融投资收益与风险的辩证关系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提下,金融投资一般具有双重性,即投资的收益性和风险性。投资者进行投资的最优化目标是同时取得最大投资收益和最小投资风险,但是因为风险和收益的客观存在性,损益程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投资的收益和投资的收益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1、金融投资的收益。在金融市场中,一般用收益率来衡量金融资产的收益水平。收益率是指可用数学期望进行衡量的,度量投资业务受欢迎程度即投资收益的随机变量。不同的金融工具的收益率不同,一般按照时间可以分为年收益率和月收益率等,收益率最大化,是投资者始终追求的目标。

2、金融投资的风险。风险是指金融投资者在金融投资活动中可能遭受损失(风险的负面作用)或获利(风险的正面作用),而这种可能的损失或获利是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金融投资的结果。根据引起的因素不同,可以将风险分为利率风险和证券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是由于利率的变动致使投资品的市场价值下降的风险;证券市场风险是由证券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引起的一种风险。投资者一般追求的是金融投资工具所带来的风险可以最小。

二、金融投资收益与风险的理论分析

上文提出,在现代的金融投资分析中,收益率是度量资产的收益水平的有效工具,投资风险从本质上来讲是实际收益率的波动。作为市场经济的随机变量,投资收益率可用其数学期望衡量投资赢利。不同金融工具的投资收益率计算如下:银行存款储蓄收益率=(储蓄到期的本利和-储蓄本金)(偿还期限*本金)债券工具收益率=[票面年利率+(面额-发行价格)/偿还期限]/债券发行价格股票收益率=股票年收益/股票购买价格投资者一般在进行金融投资工具的选择时常常会希望投资工具带来的收益较大,而风险是越小越好,但是,两者是不可能分开的,未来收益波动的存在,同时意味着投资存在着相应的风险。投资者可以把握的是自我的风险承受能力,即为了获取一定收益而承担的风险的大小。金融工具资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预期收益水平,风险量和投资者承担了投资风险后要求获得的相应的补偿水平,为了获取最大利益,资深的投资者经常将资金同时分散投入到不同收益和不同风险水平的金融资产上,即所谓的资产多样化,其本质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没有任何一个金融投资工具可以保证投资者的收益最大的同时承担的风险最小。现代金融投资理论认为,如果将多种收益变化方向不同的金融资产进行混合构成资产搭配,则该搭配中有一部分的资产风险可以相互抵消,使得资产搭配的整体风险小于单独持有该搭配中任何一种单项资产的风险量。因此,投资者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首先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出资产的搭配投资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规避风险以获取最大可能的收益和承担最小可能的风险。

三、有效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收益率的措施

第一,关注大环境,合理选择金融投资工具,金融投资的预期收益经常与其所处的大环境有关,所谓大环境是指金融投资工具所处国家或地区的宏观调控政策,经济环境等影响投资收益的因素,如在外汇金融工具的投资中,主要是指银行的实际利率、外汇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经济发展状况及外汇国家的金融机构的监管政策等;在银行储蓄的投资中,要关注国家的Cpi指数等。同时,投资者在进行相应的金融投资工具的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对各种投资工具的优缺点和投资分析方法,投资技巧进行深入了解,明确各种金融投资工具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根据自己可以承受的风险程度和自身的资金状况,在进行投资时实行投资工具的多样化,避免因为资金的集中投资所产生的风险,有效分散金融投资的风险。

第二,有效结合成功投资者经验,通过一定的技术分析方法和数学建模的方式对投资工具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如在股票的投资中,可以借鉴巴菲特的“零投资理论”,在投资的过程中通过对企业的长期经济特征,企业的现金流通能力,企业管理层的品质和企业的购入价进行详细的分析,选择最熟悉的股票,并进行中长线投资。同时,可以采用查理斯•道创立的道氏理论对股票进行技术分析。该理论认为股票市场的运动可分解为主要趋势、次要变动和日常变动。采用一定的技术分析可以获取股票市场价格的短期变动和长期走势。

投资资金风险率篇3

(一)2009年出台的新《保险法》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未上市股权等新的投资领域,相对于之前投资渠道有所拓宽。在《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各项投资渠道的投资比例也进行了规定。我国现阶段保险资金投资于银行存款与债券的比例较大,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但收益率低,而投资于股票等渠道的比例相比较而言就比较低。截至2010年8月末,中国保险资产已达4.7万亿元,4.3万亿元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其中,银行存款占29.7%,债券投资占50.5%,权益类资产占16.9%,其他投资占2.9%。

(二)近几年来我国保险行业的投资收益率情况

表中2010年的收益率为前八个月份的,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的高低与我国资本市场的表现有关。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不稳定,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也不稳定。我国保险平均投资收益率5%左右,而国外投资收益率一般在10%以上,我们与之相比较低,保险公司经尽量防范风险,做好各项投资,提高保险资金的投资回报率。

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中的主要风险

(一)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因市场利率的不寻常波动而给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价值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保险公司投资的资产中有相当比例的利率敏感型资产,利率的变动会对资产的价格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收益率。保险资金的来源大多是负债,尤其是寿险,在定价时有一个预定利率。利率下调时,保险公司投资回报率可能低于预定利率,出现偿付能力危机,属于“利差损”。而当利率上升,保险投资收益率高于预定利率,一些投资性的保险产品可能会出现高的退保率。

我国近几年的利率不断调整,而预定利率上限却保持2.5%不变,这对保险公司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对中小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有时就不得不通过调整保险产品的价格来避免利率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是指保险公司持有资产的变现能力。如果保险公司持有资产的流动性较差,在面临赔付时不得不以低价变卖一部分资产,如未到期债券或到市场上临时筹集高成本的资金以应付给付之需,那将会给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带来严重影响。不同险种对于资产流动性的要求是不同的,非寿险对于资产的流动性要求大于寿险。

(三)其他风险

保险公司在进行资金投资运作是还会面临其他的风险,例如,信用风险,是指因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约承诺而给保险公司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银行或发债企业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是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过程中由于信息系统或内控机制失灵而造成意外损失的风险;其他的一些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等等。

三、保险公司应积极应对保险投资风险

(一)适时调整保单预定利率

保险公司应该根据利率的变动对保单预定利率进行调整。我国寿险保单预定利率上限为2.5%,根据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现状,此时完全开放预定利率并不适合,若完全开放,可能出现有的保险公司为获得更多的保单,将预定利率指定的过高,加大风险,并且会加剧恶性竞争,市场混乱。

(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要求保险公司根据其所管理的资金的不同性质、期限长短、成本高低、对现金流的要求、可能承受的风险大小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使资产与负债在数额、期限、结构上对应和匹配,并根据情况不断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构建科学的投资组合,以保持动态相对平衡来有效降低风险,谋求最大的收益。

一般说,保险资产期限不同,对资产配置的需求就不同。财产险公司投资资金的负债期限较短,目前在管理上还不存在太多的资产负债不匹配问题。但寿险公司,大部分寿险产品的负债期限都超过10年,有的长达20年、30年,所以就需要积极为这部分资产配置相应期长的投资品种。而我国市场缺乏长期可以长期投资的产品,造成保险资产的长期配置很难实现100%匹配。

(三)进行投资组合以分散风险

在进行投资时,保险公司应避免将“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应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领域。现资组合理论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从证券预期收益和风险相联系的角度,研究如何在特定风险情况下通过证券的组合投资,实现收益最大化。保险公司投资证券市场,可以先制定出预期收益目标,再根据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计算出理论上各种证券品种的最优投资比例。

投资资金风险率篇4

风险投资活动最早出现于美国,主要以新技术或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的发明者或是新技术开发者所组成的技术密集型企业为投资对象。风险投资是一种投融资机制,具有以下特点:(1)高风险高收益。(2)投资周期较长,属于中长期投资。(3)投资过程高度专业化与程序化。(4)投资方式表现为渐进式的投资。在风险企业的种子阶段、创业阶段投资额较少,当公司进入扩张和成熟阶段,所需资金较多,风险相对降低。(5)企业家的素质要求较高。(6)融资为首的投资与融资的组合。风险投资是一种买方金融,风险投资家以所筹集资金购买创业企业的资产,获取资产增殖的差价。(7)收益实现的最佳形式是风险企业股票上市(ipo方式)。风险投资家不在于追求风险企业的分红,而是所持股权出售后的资本利得。

2风险投资退出的基本原因及其必要性

风险投资的特点表明其根本目的是在恰当时机退出企业,获取高额收益。风险投资不是为了掌握公司控制权和持有企业股权进行长期经营,只是为了获取高回报。正常情况下,风险投资很少长期滞留在一个成熟企业中,它在扶持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后,一定选择适当的时机退出。这是因为:

2.1风险投资是以投资高新技术项目为主

它追求的是高额投资利润。而高利润必然伴随着高风险,以高新技术开发为主的风险企业一旦发展到成熟阶段,其投资回报率将由于风险的降低表现为常规利润,而常规利润已不是风险投资家追逐的目标。同时,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已经可以吸引非风险投资跟进,因此风险投资家便有可能及时将风险企业交给以投资风险较小的常规企业为主的投资银行等新的投资者。

2.2风险投资的运作目标

风险投资的运作以追求在资本流动中释放风险和收回成本及高额投资回报为目标分期或阶段性投资以及循环投资是风险投资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资本放大的情况下,风险资金不能适时退出就不能从事新的投资。

2.3基金制的风险投资组织形态

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往往同时管理几个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家在募集到一只基金并管理运作3-5年后,将继续募集新的风险投资基金。当一个基金存续期届满时,新的基金开始设立并进行风险投资的运作,由此形成风险资金在时序上和空间上的不断投资循环。

2.4当被投资的风险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后

成熟的技术往往会使技术壁垒在同业竞争中不断消除,随着竞争者的大量加入,拥有高新技术的风险企业的垄断利润逐渐消失。因此,这也迫使风险投资在企业成熟阶段必须及时退出,去寻找新的高新技术项目,进行新的风险投资。

3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及其模式选择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有四种:在二板市场(也称创业板)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风险企业或创业家股份回购、风险企业被收购和风险企业清算。企业进入股市的“门槛”相对较低是二板市场的主要特点。风险企业在二板市场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ipo)是风险投资的最佳退出方式。因为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将使风险投资家所持有的风险企业股票的价值大幅升值。据美国风险投资业的统计,风险投资的各种退出方式的年平均回报率为:破产清算为0,回购和并购为14.9%,而ipo则平均在30%-60%之间。但ipo也存在着缺点,对于其投资回报率要受到风险企业业务与盈利能力时间因素以及其他微观因素的影响,并且只有在投资回报率界于某个范围时,风险投资才能采取这种退出方式。同时,风险企业的上市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大多数企业会选择在企业成熟阶段后期上市,这时企业风险已大大降低,其股票也容易被二板市场和投资者接受。

4ip0退出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建模设想

通过ip0方式实现退出是众多风险投资家梦寐以求的结局,于是lpo颇高的投资回报率就成为风险投资家最关心的问题。本模型重点从风险企业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分析了风险企业业务和盈利能力、时间因素及一些微观因素对投资回报率的影响,并对其他外部因素做了限制。

4.1风险企业业务和盈利能力增长

在风险企业选ip0方式时,要选择合适的股票承销商,而同时股票的承销商一般要看该企业是否有30%-50%的业务和盈利能力增长,才会协助上市。所以这方面的因素就成为影响是否选择ipo方式的重要因素。在这里主要以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销售净利率(以变量x来代表)主要指;争利润与销售收入;争额之比,是企业销售的最终获利能力指标。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在风险投资家眼中,这一比率越高,一方面表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另一方面更能吸引后期风险基金的进入,这些都将促进企业的成长,为风险投资家带来更高的收益率,因此它与投资回报率成正比。总资产收益率(以变量y代表)是利润总额与总资产年平均余额之比,反映了企业综合利用资产的效率。总资产收益率越高,说明企业在不断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利润在不断增长即投资回报率也在不断增长。但有时随着股本扩张,总资产收益率会下降,而投资回报率却出现增长状况的例外。用总资产周转率(以变量z来代表)来衡量风险企业的经营能力,它是主营业务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它与投资回报率也成正比,因此该比率越高,一方面可以昭示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外部投资者以及广大股东的眼光,不断地投资与支持公司的股票,以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4.2时间因素

(1)投资基金进入风险企业的时间(以变量t代表)。统计表明,在5年期内,基金成立的时间越早,其回报率越高。根据金融理论,投资于早期市场的基金由于市场风险很高,其投资回报率要比投资于后期市场及利用平衡投资策略的公司要高。很明显,投资于那些不得不开发产品和市场的高科技公司要比投资于收购一家生产成熟产品和已开发市场的公司冒险很多。这一点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证明:投资于早期市场基金的回报率比投资于后期市场基金以及进行平衡投资的基金的回报率要高一些,后期基金的回报率最低。

(2)ipo时要选择合适的股票发行时机。在股市的上涨时期,如果风险企业为市场的热门行业,新上市的股票会受到投资者的热烈吹捧,股票的发行则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这时可以采取溢价发行,这样给风险投资家带来的投资回报率就会成倍的增

加。相反,在股市的下跌时期,新上市的股票可能无人问津,即使是折价发行,股票也很难发行出去。这样投资回报率就会偏低。这一时间因素以平均市盈率的变动率来表示。

4.3其他一些微观因素

(1)基金规模(以变量m代表)。小规模基金(小于2500万美元)和大型基金(超过1亿美元)的回报率都比中型基金(2500万美元至1亿美元)要高,这可能是因为成功地进行风险投资的关键是知识,而一家基金的知识依赖于其资源,尤其是专家人员。小型基金资源有限,所以其集中投资于较窄的领域,他们只专注于一些他们擅长的交易(如早期的计算机公司):而大型基金则专家资源丰富,所以他们能够成功地执行大范围的投资策略并进一步拓展其资源,中小基金由于其竞争战略先天的弱点,所得的回报率也最低。

(2)优秀的风险投资家素质。风险投资家是否具备增值潜力是风险企业成败的关键。首先,他们的非凡魄力与超强魅力可以吸引关键的管理者。其次,他们还具备高超的产业技能。只有具有丰富的技术辅导经验和洞悉相关产业的风险投资家才能对商业计划及其目标和各种设想的真实性进行客观的预测。再次,他们可以设计一整套的企业激励机制,尽量避免由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委托现象。最后,他们还能招徕顾客。一个具有市场开发经验的风险投资家能够起到“面向顾客,发掘潜力”的作用,可以创建企业的信誉度。这里是以风险投资家的综合绩效n来衡量其综合素质的,事实证明,此项指标越高,投资回报率越高。

4.4调整因素

在影响风险企业公开上市的投资回报率中还存在一些其他外部因素,如宏观经济环境、证券市场发达程度以及法律制度架构对风险投资的回报率也有重要影响,这些外部因素以误差项u来代表,作为调整因素。

4.5投资回报率

投资回报率(以表示)是指随着风险企业的发展而带来的收益与原始投资基金的比率,这一比率的最大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风险投资企业整个投资组合收益的最大化。在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必须时时面临较大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与经营风险,受制于这些因素,在某一特定的时点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表现为,当低于时,企业必须放弃ipo方式而选择其他方式;另一方面,一旦选择了ipo方式,i也并不是无限增长的,随着公司的发展,其可能表现为常规利润或者低于常规利润,所以投资回报率也不可能超过。对于、由于风险投资涉及软件、建筑业、工业制成品与商业服务等行业,所以它们在不同的行业中表现为不同的数值。综上所述,我们得到;

i=f(x.y.z.m.t.n.u)

i:投资回报率

x:销售净利率

y:总资产收益率

z:总资产周转率

m:基金规模

u:外部影响因素

t:投资基金进入风险企业的时间

n:风险投资家的综合绩效:平均市盈率变动率,代表股票发行时机

投资资金风险率篇5

关键词: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构建;企业

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既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践的内在要求,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的基本思路:以全过程的财务风险管理为基础,主要由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组成。模型中还包含了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全方位、全程序、全企业的各种内在要求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多种基本方法。

1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为了防止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可以利用该模型或管理活动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及早发现财务恶化征兆,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有预测性、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1)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具体选择哪几类指标和选择哪些指标,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定,并根据实际成果作相应的调整。如下表1可以作为企业制定自身指标体系的参考:

具体指标变现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管理能力指标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负债指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有形净值负债率赢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受益率、资产净利率表1企业使用的指标体系

(2)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①单变量模型。所谓单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风险,单变量模型是1967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威廉·比弗教授提出的。可用作预测财务危机的重要的比率有: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一个公司的稳定发展态势,所以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当这些指标出现恶化,以至于达到警戒值,就必须要注意公司是否会出现财务危机。

②多元判别模型。多元判别模型的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风险。多元判别模型认为,公司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公司整体的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多元判别模型最早由奥特曼提出,奥特曼模型如下: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一般认为z值大于2.675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财务风险可言,相当安全;当z小于1.81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堪优,面临破产的危机;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需要企业及时找出对策防范风险。奥特曼模型的预测能力也是很高的,预测准确性达到90%左右。

2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防范与控制系统的构建

(1)筹资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①筹资风险的识别。

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其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借入资金是引发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利息率,其特点之一是定期支付固定利息,当企业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企业通过负债筹资经营获得收益,除了支付固定利息外剩余的收益,全部归投资者所有,使投资者实际收益率高于企业资金收益率。负债筹资的这个作用称为财务杠杆作用。

②筹资风险的衡量。

评价企业筹资风险程度的指标有多种,其中自有资金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率指标分别从效益和成本二个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筹资风险程度,具有计算简单且准确性高的特点,是较为实用的筹资风险评价指标。

a.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往往要同时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而二者比例不尽相同。自有资金收益率就是判断这一风险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自有资金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利息率)

式中:

投资收益率=(投资项目利润总额+借款利息额)/(自有资金+借入资金)

从上式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借入资金利息率的变化决定了自有资金收益率的高低。通过对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调整筹资决策。

b.资金成本率指标。

资金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支付的各种费用。资金成本率是指资金成本占筹措资金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资金筹集费)

如果企业筹集的资金为负债,上述公式中的资金占用费还应扣除因增加利息支出而少交的所得税额,上述公式可改为:

借入资金成本率=借入资金占用费以(1-所得税率)/(借入资金总额-借入资金筹集费)

企业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同时筹集资金时,由于不同的资金成本不一样,为此就需要计算全部筹集资金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资金成本率=∑各项资金成本率×该项资金占全部资金比例

资金成本率指标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通过对资金成本率变化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

(2)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两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无论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

①直接投资风险。

a.直接投资风险的识别。

造成直接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具体有如下3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不能取得效益;或虽然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水平。

b.直接投资风险的衡量。

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投资风险: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百分比/销售量(q)变动百分比

该指标用来评估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愈大,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大;经营杠杆系数愈小,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小。

c.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a.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如果能够在投资之前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将风险高而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只将资金投向那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对防范与控制投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b.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防范投资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②证券投资风险。

a.证券投资风险的识别。

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的收益发生变动的风险,如经济形势变化、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等等,都会给市场上所有的金融资本带来损失。对于投资主体来说,它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加以消除或降低,它的影响是整体性的,所以又称不可分散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又称可分散风险,是指因某些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个别证券收益变动的风险。图2是利用证券投资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示意图。实证研究表明,科学选择30~40种证券能够在保证收益率的情况下有效地分散非系统风险。

b.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通过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来实现。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投资项目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越小,投资组合降低总体投资风险的能力越大。因此,为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析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3)资金营运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资金的营运过程是指从资金投入开始到资金收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主要面临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风险。

①现金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现金风险主要指企业现金短缺或者现金持有过量所形成的风险。企业财务部门要掌握各部门对资金的日常需求量及资金的支付时间,来确定合理的现金余额以防范与控制现金风险。图3是现金成本分析模式,即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寻求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2)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经常采用赊销方式,但往往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大量的应收账款会妨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同时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由于长期无法收回而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的安全性。

为了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后果,首先,应当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在采用各种信用政策的时候,注重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评价其偿债能力和信誉,谨慎签订合同,综合衡量各种得失,选择效用最大的方案;其次,采取适当的催收方式和力度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如定期分析账龄分析表,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根据不同账龄制定收款政策,必要时可依靠诉讼方式,以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3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反馈系统的构建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反馈系统主要由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和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组成。

(1)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是指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的一段时间内,由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对相关部门进行回访,考察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变化,并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对财务风险管理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准确性、检查财务风险处理对策的针对性、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和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应有一个严密、科学的工作程序,后评价工作才能井然有序地展开,评价结果才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后评价的主要步骤为:

建立后评价机构

确定评价项目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资料、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总结与反馈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是评价现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和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执行的实际情况,验证财务风险管理前做出的风险预测及对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分析是否正确,并重新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②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主要是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各环节工作实际成绩,总结各环节的经验教训,找出每个阶段的工作对实际风险管理效益和预计风险管理效益的偏差程度。

③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是对实施风险处理方案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再评价,并与财务风险处理方案实施前指标对比分析偏差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2)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

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通过对后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对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予以保留,对不合理的指标、方法、决策程序和措施等提出改进方案,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以不断完善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具体来说,通过明确本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主要目的,参考社会平均水平、行业水平、企业特点、产业政策、本企业或同行业历史经验,制定出适合于本企业财务特点的预警指标体系,以保持预警系统的先进性和有用性。

参考文献:

[1]陈忠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市场和机构的理论、模型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樊丽,张晓霞.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北方经贸,2004,(7):114—115

[3]冯建.财务理论结构研究[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4]郭复初.财务新论[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5]侯红兵.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健全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论丛,2003,(5):60—62

投资资金风险率篇6

   关键词: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构建;企业

   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既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践的内在要求,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的基本思路:以全过程的财务风险管理为基础,主要由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组成。模型中还包含了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全方位、全程序、全企业的各种内在要求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多种基本方法。

   1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为了防止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可以利用该模型或管理活动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及早发现财务恶化征兆,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有预测性、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1)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具体选择哪几类指标和选择哪些指标,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定,并根据实际成果作相应的调整。如下表1可以作为企业制定自身指标体系的参考:

   具体指标变现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管理能力指标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负债指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有形净值负债率赢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受益率、资产净利率表1企业使用的指标体系

   (2)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①单变量模型。所谓单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风险,单变量模型是1967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威廉·比弗教授提出的。可用作预测财务危机的重要的比率有: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一个公司的稳定发展态势,所以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当这些指标出现恶化,以至于达到警戒值,就必须要注意公司是否会出现财务危机。

   ②多元判别模型。多元判别模型的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风险。多元判别模型认为,公司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公司整体的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多元判别模型最早由奥特曼提出,奥特曼模型如下: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一般认为Z值大于2.675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财务风险可言,相当安全;当Z小于1.81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堪优,面临破产的危机;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需要企业及时找出对策防范风险。奥特曼模型的预测能力也是很高的,预测准确性达到90%左右。

   2企业全面财务风险管理防范与控制系统的构建

   (1)筹资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

   ①筹资风险的识别。

   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其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借入资金是引发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利息率,其特点之一是定期支付固定利息,当企业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企业通过负债筹资经营获得收益,除了支付固定利息外剩余的收益,全部归投资者所有,使投资者实际收益率高于企业资金收益率。负债筹资的这个作用称为财务杠杆作用。

   ②筹资风险的衡量。

   评价企业筹资风险程度的指标有多种,其中自有资金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率指标分别从效益和成本二个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筹资风险程度,具有计算简单且准确性高的特点,是较为实用的筹资风险评价指标。

   a.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往往要同时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而二者比例不尽相同。自有资金收益率就是判断这一风险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自有资金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利息率)

   式中:

   投资收益率=(投资项目利润总额+借款利息额)/(自有资金+借入资金)

   从上式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借入资金利息率的变化决定了自有资金收益率的高低。通过对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调整筹资决策。

   B.资金成本率指标。

   资金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支付的各种费用。资金成本率是指资金成本占筹措资金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资金筹集费)

   如果企业筹集的资金为负债,上述公式中的资金占用费还应扣除因增加利息支出而少交的所得税额,上述公式可改为:

   借入资金成本率=借入资金占用费以(1-所得税率)/(借入资金总额-借入资金筹集费)

   企业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同时筹集资金时,由于不同的资金成本不一样,为此就需要计算全部筹集资金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资金成本率=∑各项资金成本率×该项资金占全部资金比例

   资金成本率指标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通过对资金成本率变化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

   (2)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两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无论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

   ①直接投资风险。

   a.直接投资风险的识别。

   造成直接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具体有如下3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不能取得效益;或虽然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水平。

   B.直接投资风险的衡量。

   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投资风险: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百分比/销售量(Q)变动百分比

   该指标用来评估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愈大,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大;经营杠杆系数愈小,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小。

   C.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a.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如果能够在投资之前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将风险高而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只将资金投向那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对防范与控制投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b.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防范投资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②证券投资风险。

   a.证券投资风险的识别。

   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的收益发生变动的风险,如经济形势变化、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等等,都会给市场上所有的金融资本带来损失。对于投资主体来说,它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加以消除或降低,它的影响是整体性的,所以又称不可分散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又称可分散风险,是指因某些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个别证券收益变动的风险。图2是利用证券投资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示意图。实证研究表明,科学选择30~40种证券能够在保证收益率的情况下有效地分散非系统风险。

投资资金风险率篇7

一、企业债务融资决策动因

(一)弥补投资所需资金不足在营运过程中,企业经营规模总是不断扩大的。而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又以资本的补充为前提。企业补充资本可以采取内源融资方式,也可以采取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相对于投资人)等外源融资方式。内源融资规模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盈利水平及其股利政策,是有限的。因此,企业需通过外源融资的方式筹集资本。

就企业外源融资来看,无论是股权融资方式还是债权融资方式,所筹集的资金均来源于投资者的储蓄。企业采取何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以及能筹集到多少资金,取决于投资者对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偏好程度。在投资者队伍中,有的投资者偏好风险,追求高收益;有的投资者则厌恶风险,追求稳定收益。股权投资属于高风险投资,而债权投资则是低风险投资。投资者对风险偏好程度的不同及其对投资方式选择的不同,决定了企业通过股权融资方式筹集到的资金只能是偏好风险的投资者提供的资金。企业要想取得风险厌恶投资者的资金,只能选择债权融资方式。在储蓄与投资均衡的情况下,企业采取股权融资方式筹集到的资本总是有限的,为弥补股本资源的不足,企业必须采取债权融资方式筹集资本。

(二)降低企业成本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两权分离。两权分离产生了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人之间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和合约的不完备性,企业客观上存在着问题和成本问题。依据资本结构理论,成本的大小等于内部人拥有全部股份的企业价值与只拥有部分股权的企业实际价值之间的差额。在人拥有部分股权的情况下,增加投资总额中负债的比例,可以相应提高人在企业中的持股份额。随着持股比例的提高,会逐步缩小人与股东目标函数的差距,从而为人最大化股票价值提供内在激励。同时,随着企业负债比率的提高,债权人为了自身利益也会主动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来,对人行为实施有效地监督。此外,破产机制、相机控制和自由现金流量的约束等都会对经理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债务资本成本的情况下,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会优先选择债务资本用于项目投资,以最大化股东利益,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

(三)利用财务杠杆效应实现股东收益最大化债务融资的财务效应是指负债利息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扣除,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而给企业股东财富带来的变化。用公式表示,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率)×产权比率]×(1-所得税税率);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1-所得税税率)。有负债企业的财务杠杆收益率=有负债融资的权益资本收益率-无负债融资的权益资本收益率=(投资收益率-负债利率)×产权比率×(1-所得税率)。由此可见,只要企业投资报酬率大于债务利率股东就可以获得负债经营的好处,从而通过资本结构的调整,可以最大化股东财富。

二、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形成

(一)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因素总体上看,企业的一切风险都来源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债务融资风险也不例外。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外部环境的变化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活动或经营活动。对企业债务融资活动而言,其风险因素具体表现在投资效益的不确定性、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债务结构以及利率和汇率风险等方面。

(1)投资效益的不确定性。不同性质和来源的资金一旦进入企业,都会转化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会存在经营风险,债务资金也不例外。投资活动包括企业投资期的建设活动和建设期后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理解为企业的投资活动。显然,如果投资项目可以取得很高的收益,那么所筹资金即使是借款,一般也是可以按期归还本息的。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投资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即存在投资风险。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可能低于债务资本成本,由此决定了筹资风险的发生。

(2)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和结算资金等企业资本在时间上的有序继起和空间上的合理并存,具体体现为生产经营资金的合理安排和应收款项的及时收回。在投资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的情况下,如果资金安排不合理或不能及时收回应收款项,即存在现金流量风险。当债务到期,缺少足够的现金存量用于了结债权债务关系时,企业就可能出现财务危机。

(3)债务结构的不合理性。债务结构的不合理性,即债务体系内在的脆弱性,表现为企业债务融资比例过大或债务期限结构的不合理性。大量经验研究表明,较高的资产负债比率是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和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企业的短期负债在企业负债中所占比例较高,通常意味着企业采用的是激进的经营策略,一旦出现经济衰退,企业就可能引发筹资风险,陷入财务危机。

(4)利率和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是指在利率出现不利波动时,企业债务可能面临的收益和损失

的不确定性。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汇兑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企业以外币衡量的债务发生损失或产生额外收益的可能性。市场利率的波动和外汇汇率的变化是通过影响债务价值的变动导致的企业偿还到期债务时现金流出的增加或减少。

(二)企业债务融资风险传导的一般路径在外部环境中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竞争、企业生产技术效率和组织管理的应对决定了企业投资风险的大小,企业的组织风险管理政策和行为也决定了企业的现金流量风险和债务结构风险,外部环境中的宏观金融环境决定了市场利率风险和外汇汇率风险。企业与债权人的合约一般都规定了债务资金的用途、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款金额。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预期效益,现金流量与债务期限结构失衡以及宏观环境产生重大变化,都有可能导致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在本质上是一种企业债务危机。债务融资风险的形成和传导的一般路径可用图1表示。

三、企业债务融资风险防范

(一)树立整合性风险管理理念,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整合性风险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将企业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流程等各个环节,风险管理战略必须与企业的业务战略相适应;风险管理组织、流程、工具和系统必须服务于风险管理战略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将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锁定为从事经营活动的第一行为人。因此,企业风险管理的首要责任人不是专门设定的风险管理部门,也不是财会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相反,第一行为人所从事的经营活动才是形成企业风险的根源。由第一责任人直接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判断并加以管理,才能将风险降低到企业可接受的水平。整合性风险管理强调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应该是一个宽视野的、一体化的、连续的和全方位的整体;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管理者之间相互合作;风险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之中;风险管理应与资本市场相融合。

为此,在应对机制上,企业应将债务融资风险与企业其他类别的风险管理机制进行有效整合。在治理层面构建适当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合理的风险管理程序、顺畅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等;在运营层面,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预警制度和科学的财务预算制度等。

(二)具体防范措施债务融资风险的防范是针对其风险的直接来源而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对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债务结构风险和利率、汇率风险的防控等方面。

(1)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依据债务融资风险计量模型“筹资风险=(筹资杠杆系数-1)×投资风险”,如果企业不存在投资风险,也就没有筹资风险,筹资风险与投资风险呈比例变化。因此,在筹资杠杆系数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高低及其风险的大小,是导致筹资风险的直接因素,控制筹资风险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资金使用效率的不确定性。

(2)合理安排债务期限,适度举债,优化资本结构。利用债务资金可以发挥筹资杠杆作用,增加股东财富,强化公司治理以及扩大企业规模和获取竞争优势地位,但盲目利用债务资金也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破产概率。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时代,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企业都客观地存在一个资本财务存量和最优的资本结构。企业应根据行业竞争状况和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等内外限制条件,在遵循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确定债务融资期限、规模和合理的资本结构。

(3)科学安排预算,降低现金流量风险。现金既是企业资金循环与周转的起点,也是其终点,也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最为重要的方式和手段。企业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率,合理化债务期限和规模,虽然可以降低到期支付风险,但是如果现金预算安排不当,也会出现暂时无法支付到期债务的可能,最终也会导致企业信用上的损失。因此,企业应强化现金预算管理和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如积极处理超储积压物资,制定恰当的应收款项赊销政策,及时回收应收款项以及处理企业呆账和坏账等。

投资资金风险率篇8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涉外业务中因汇率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保险公司所面临的汇率风险通常是由于汇率波动的时间差、地区差以及币种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汇率变动带给保险公司的风险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其中,交易风险是指以外汇计价成交的交易因汇率波动而引起收益或亏损的可能性;折算风险是指公司为了编制财务报表,将以外汇表示的资产和负债换算成本币表示的资产和负债时所面临的风险,它会影响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开财务报表的结果;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意料之外的外汇汇率变化而导致公司未来经营收益增减的不确定性。

以上三类外汇风险的不同特点,见表1。

由于持有外汇负债、存在对外支付需求以及经营外汇相关业务的要求等方面的考虑,保险公司需持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同时,由于保险公司所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数量是动态变化的,因此,保险公司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既包括编制财务报表时面临的折算风险、汇兑交易时面临的交易风险,也包括潜在不确定性导致的经济风险。

二、汇率风险对保险公司造成的潜在影响

在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汇率风险对保险公司的外汇资产和负债、外汇业务、偿付能力以及投融资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形成潜在威胁。

(一)在外汇资产和负债方面

汇率变动对保险公司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外币净敞口是在资产方还是在负债方,主要体现为外币资产和负债不匹配带来的重估风险。

一方面,保险公司所持有的外汇资本金会因为汇率的变动而影响其实际价值。人民币升值会给持有美元资产的保险公司带来负的财富效应,导致以本币计算的外汇资本金缩水。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的预测,2006年人民币可能升值3%-4%,摩根士坦利则认为,到2006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将达到7.5。分析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走势(见图1)发现,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人民币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而且这一趋势将持续较长时期。如果不采取汇率风险防范措施,保险业现在所持有的外汇资产将遭受更大损失。

另一方面,对外汇负债来说,保险公司的外汇负债主要是应付外汇赔款。人民币升值将使保险公司在支付等额的外币赔款时所对应的人民币实际价值降低。

总之,如果外币资产多于外币负债,净敞口在资产方,人民币升值虽然会导致外币资产和负债在折算成人民币时都有所减少,但资产减少的更多,从而对保险公司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外币净敞口在负债方,人民币升值则会带来正面影响。

(二)在外汇业务方面

汇率变化对保险公司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影响外币保单的实际人民币收入。外币保单与国内一般保单最大的差异,是外币保单是以外币定价。保户用外币缴纳保险费,保险公司在给付满期金或理赔金时,也依保户指定的外币支付。人民币升值将使保险公司外币保单的实际人民币收入下降。

2.影响保险公司的再保经营。由于保险公司的直保业务通常是用人民币计价,如果在再保业务中再保摊回赔款以美元计价,那么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再保实际摊回赔款的人民币价值将会下降,保险公司所承担的实际自负赔款额度上升,从而增加了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风险。

3.影响保险外汇业务需求。长期持有外币资产的民众在汇率风险意识提高后,会主动寻求规避汇率风险和分散投资风险的措施,从而大大增加对长期型的外币保单,如外汇储蓄类保险(外币的教育金保险)、外币投资类保险等投资理财性质的保险产品的需求,这将为保险公司拓展保险业务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尽管当前外汇保险业务范围,仅限于人身意外险和财产险等短期险种,不包括投资理财性质的保险产品和长期寿险,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境内居民购买外汇人身保险的限制将会逐步放宽,境内保险公司将逐渐可以经营长期型外币保单、甚至是投资理财类外币保单业务。

(三)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方面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影响公司经营的最重要因素。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本金、准备金和公积金、业务规模及保险费率。除此之外,保险资金的运用、再保险业务等情况也会对偿付能力产生影响。

人民币升值会引起保险公司外汇资本金的实际人民币价值贬值,也会给公司的业务经营带来重大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在外汇资金投资方面,由于政策的限制,中资保险公司不能进行外汇衍生品交易,这使得保险公司无法利用金融衍生产品作为对冲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在保险外汇资金投资收益不高的情况下,如果未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所获得的投资收益将无法弥补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损失,也会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带来一定影响。

(四)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

汇率变动也会对国际商业资本的进入产生影响。从积极因素看,对于已进人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其利润汇出因人民币升值而实实在在地获得增加,其所获得的人民币收益的国际购买力也得到了提高,汇兑收益将促进已进入外资的扩张。在此示范效应下,如果海外预期人民币继续升值,将有利于增强我国保险公司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的谈判地位;

从消极方面看,初始资本门槛提高将对新资本的进入产生抑制作用。一国货币升值后,就会使该国成为更昂贵的投资地。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五)在海外并购方面

海外并购是我国保险公司实现国际化的主要途径。汇率变动会影响国内保险企业的并购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保险企业的对外投资能力。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时,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兑换的外币数量就会相应增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中国保险企业的海外扩张欲望。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后,保险公司外债本息还付压力减小,可以在外国向当地金融机构贷款,适时进行海外并购。

三、保险公司汇率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随着国家外汇政策的逐步开放,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和投资领域也在逐步扩大,这对保险公司汇率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公司应增强紧迫感,学习运用先进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尽快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

(一)树立汇率风险防范意识

长期以来,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水平保持相对稳定,这使得一些保险公司的汇率风险意识较弱,把为防范汇率风险所付出的成本看作是额外负担。现在随着人民币汇率灵活性的逐渐增大,各保险公司必须要增强汇率风险意识。保险公司必须要在公司内树立全面、全员、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公司统一的风险管理文化,依靠最高管理者到基层员工各个层次的相互配合,把风险管理贯穿到业务的每个环节。

(二)完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

为了更加系统、有效地管理汇率风险,保险公司要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关系清晰的组织体系,制定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为汇率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考核标准和激励制度,激励经营管理人员不断提升汇率风险的管理水平。要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和检查制度,明确各岗位的义务和职责,并通过风险管理部门、合规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促进汇率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加强保险外汇资金运用管理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加强保险外汇资金的运用管理,提高保险外汇资金的经营效率等途径,减弱甚至抵消汇率浮动带来的损失。

1.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加强外汇资金的资产负债管理是加强外汇资金运用管理的前提。保险公司应在充分考虑外汇资产和负债特征的基础上,制定外汇资金投资策略,使不同的外汇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性质、成本收益上相匹配,以便有效控制汇率风险。

2.扩大保险外汇资金运用规模

某保险集团公司海外投资收益率扣除汇兑损失后,依然高于国内投资,从一个侧面说明扩大保险外汇资金的运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汇率损失。因此,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应共同努力,扩大外汇资金运用规模,实现外汇资金有效益的流动,以收益冲抵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

3.提高保险外汇资金投资绩效

即使在人民币存在预期升值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投资渠道、提高保险外汇资金的投资绩效依然有可能抵消汇兑损失的影响。根据《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的规定,保险公司的外汇资金可投资于银行存款、外国债券、银行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以及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股票等投资工具。但目前,保险外汇资金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境内银行存款,投资品种比较单一,收益局限性较大。因此,保险公司应拓展外汇资金的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组合,以提高外汇资金的投资收益,减弱汇率风险的消极影响。

4.充分利用专业投资管理公司

根据规定,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应该实行托管制,并委托境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境外专业投资管理机构管理。同时,由于各保险公司单独进行外汇资金投资的成本较高,因此可以选择委托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的方式,通过外汇资金投资专业化来提高投资绩效、降低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

(四)使用金融产品交易

管理汇率风险是保险公司面临的严峻挑战,这有赖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完善,尤其是外汇衍生品的丰富。对远期、掉期业务等金融工具的有效使用有助于保险公司防范汇率风险。由于目前市场上缺乏人民币汇率衍生工具,所以,通过资金管理的方式,即资产负债方式来管理汇率风险比较适合保险公司。保险监管机构应逐步放宽避险工具的使用,切实做好对冲方面的制度安排,并取消对保险资金投资金融衍生品部分限制,以便保险公司能够更好地规避风险。

(五)合理配置外汇资产币种

由于外汇市场上,各外汇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情况不一样,为分散外汇波动风险,可以考虑对外汇资产的币种及相应的持有量进行调整,使一币种外汇资产升值所带来的影响与另一币种外汇资产贬值所带来的影响产生抵消效应,从而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汇率风险,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例如,在当前时期内,根据汇率走势,可以适当减少美元资产持有量、增加欧元资产持有量。但是,由于各外币之间以及外币与人民币之间存在多重关系,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增多、也更加复杂,所面临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因此,现阶段不宜过多进行外币间的对冲。

投资资金风险率篇9

折现率是指将未来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投资决策中,折现率是计算投资净现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合理确定折现率值对于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折现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折现率值的量化方法以及换算方法,以期对折现率的确定以及据此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有一定借鉴作用。

二、影响折现率确定的因素

(一)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金的时间价值亦称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货币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后所增加的价值,也就是现在货币的价值大于将来同样数值货币的价值。资金时间价值是由资金的使用价值所决定的,是在资金的运动中产生的。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的投资功能。资金具有投资功能,资金运作恰当,就可能产生超出本金的收益。2.资金的预防。提前持有现金,就可以应付紧急情况的现金需要。3.资金消费的时间偏好。人们在消费时总是抱着赶早不赶晚的态度,认为现期消费产生的效用要大于对同样商品的未来消费产生的效用。因此,即使相同的价格在现在和将来都能买到相同的商品,对人们来讲,效用是不同的,因而其价值也不相同。正是因为资金本身具有的功能和人们对资金的消费偏好,使得货币具有了时间价值。日常经济活动中它的度量有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绝对指标是货币所产生的增值额;相对指标是指单位时间内货币增值额与原始投资额之比。由于货币投资于不同的项目所增加的价值是不同的,所以习惯上人们统一将资金的时间价值定量为在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但这一指标很难计算,因为政府债券几乎没有风险,因而如果通货膨胀率也很低的话,可以用政府债券利率来度量资金的时间价值。但如果通货膨胀率很高的话,就应考虑以利息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收益率作为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决定着折现率的最低值,一般来讲,折现率不应低于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人们经常把资金的时间价值等同于折现率。事实上,资金的时间价值只是折现率的一个影响因素,除此之外还有资金的空间价值,资金的风险报酬率、资金的通货膨胀率和资金的资本成本。如果以资金的时间价值代替折现率来进行投资决策,就可能对投资者产生误导。

(二)资金的空间价值

资金的空间价值是指资金投资于不同的空间及领域,由于受不同空间客观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引起的综合获利能力的差异。投资决策中资金时空二维价值的计算一是资金价格对时间的积累,即资金的时间价值;二是把资金的运动、投向及所处的空间因素考虑在内,体现资金的空间价值。资金的空间价值也是确定折现率必须考虑的因素,即资金投资于不同领域,所确定的折现率也应不同。

(三)风险报酬率水平

马科威茨根据对风险的厌恶程度把投资者分为三类,即风险厌恶者(Riskaverter)、风险中性者(Riskneutral)和风险追求者(RiskSeeker)。风险厌恶者不是不肯承担风险,而是会对其所承担的风险提出一定的报酬补偿要求。即使一个投资项目风险较高,但如果收益高到他所要求的报酬补偿时,他也会选择这个风险较高的项目。即使是风险厌恶者,对风险的厌恶程度也有差别。相对激进的投资者会为其所承担的风险提出较低的报酬补偿要求,而保守的投资者对同样的风险会提出较高的补偿要求。通常来讲,所冒风险越大,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也越高。我们把由于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补偿叫做风险报酬。风险报酬与投资额的比率称作风险报酬率。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情况下:

期望投资报酬率=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风险报酬率

风险报酬率=风险价值系数×风险程度=b×V

风险价值系数通常用字母b来表示,又称作风险报酬斜率。它通常表达的是全体投资者的风险回避态度。如果更具体些,用它代表某个企业或个人的风险回避态度,那么得到的就是这个企业或个人对某个投资项目的风险价值系数。风险程度用字母V来表示,它代表报酬率偏离程度,可用下列公式计算得出:

V=σ/e(R)

其中,e(R)代表期望报酬率,σ代表不同情况下报酬率的标准离差,可通过下式计算求得:

其中,p代表出现各种情况的概率,R代表各种情况下的收益水平。

就整个市场而言,由于投资者众多,不仅他们所选择项目的风险程度不同,而且投资者各自的风险厌恶程度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未来的现金流量估计完全相同,其内在价值也会出现差异。

(四)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也是确定折现率应该考虑的因素之一。因为通货膨胀率是经常变化的,而且较难预测,因此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人们经常假设通货膨胀率为零。但通货膨胀率是现实经济生活不能回避的要素,也是我们确定折现率时必须考虑的因素,特别是在通货膨胀率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确定折现率应该把通货膨胀因素考虑进去。因此,考虑膨胀率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就应为:

期望投资报酬率=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风险报酬率+通货膨胀率

如果用pi1代表报告期物价水平,pi0代表基期物价水平,则通货膨胀率h就可以通过下式计算求得:

(五)期望最低投资报酬率

上文论述了影响折现率的几个因素,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把上述影响因素集中体现在期望投资报酬率这个指标上。在估计期望投资报酬率时,因为将来许多因素存在着不确定性,因而期望投资报酬率就难以唯一确定。一般而言,期望最低投资报酬率是确定投资者应否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只要投资项目的回报率高于期望最低投资报酬率,投资者就有利可图,此时项目是可接受的,否则就不能接受。因此,习惯上经常把期望最低投资报酬率作为折现率。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期望最低投资报酬率(emR)=无风险资产的最低收益率+最低风险报酬率+预计通货膨胀率的最低值

无风险资产的最低收益率通常是由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所决定的。因此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期望最低投资报酬率受资金时空价值、风险报酬率、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它是这些因素的集中体现。

(六)资金的资本成本

资金的资本成本也是确定折现率应考虑的因素。项目的预期投资报酬率至少应大于资金取得时的成本,否则投资就没有意义。这里的资金成本通常是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即企业各类收益索偿权持有人要求报酬率的加权平均数。对于自有资金,通常以机会成本作为这部分资金的成本。折现率取值范围应高于资金的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公式如下:

Kw=∑wiki

其中,Kw表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i代表各种资金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重,ki代表个别资金成本。

三、折现率值的量化方法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折现率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不同企业、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收益能力和不同的资本成本,所确定的折现率也应不同。从折现率本身来说,它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收益率,说明资产的获利水平。资金的时空价值、投资者的期望风险报酬率、通货膨胀率水平都将综合地反映在期望最低投资报酬指标上,因此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经常把期望最低投资报酬率作为折现率。此外,由于企业进行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投资报酬,因而收益水平应大于企业的资金成本,因此,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也经常作为确定折现率的指标之一。那么这两个指标哪个更合理一些呢?笔者认为,这两者是通过不同计算途径得出的,企业投资的收益率应高于二者,所以选择两者中较大的一个作为折现率,也就是折现率要以影响企业收益和资金成本的较大值确定,即:

DR=max

四、折现率的换算

折现率是建立在复利基础上的一个比率,所以折现率本质上是年复利利率。如果给出的比率是单利而不是复利,或者虽然是复利,但不是一年复利一次,而是一年复利几次或几年复利一次,则给出的利率叫名义利率。而折现率是实际利率,即一年复利一次所采用的利率,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下列公式将名义利率换算为折现率。

(一)单利比率换算为折现率

假设实际利率为i,这里表示的是折现率,按单利计算的名义利率为r,n为年数,则折现率可通过下式计算求得:(1+i)n=1+r×n。

(二)一年复利几次的比率换算为折现率

当一年复利m次时,则通过公式(1+i)n=(1+r/m)mn来计算折现率i。

(三)几年复利一次的比率换算为折现率

当m年复利一次时,则通过公式(1+i)n=(1+r×m)n/m来计算折现率i。

上述各式中,r、n、m都是已知的,只有i是未知的,所以把已知的各个因素代进去,就可以求出折现率。

五、结束语

投资资金风险率篇10

一、保险资金运用与偿付能力的关系

保险公司实际偿付能力的大小实际反映了公司的资本实力以及经营效益情况。从根本上看,保险公司一切经营活动的绩效都将最终影响其偿付能力。

(一)保险资金运用对保险经营效益的影响

保险投资对保险公司经营效益具有决定意义。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承保利润都有下降趋势,保险公司的效益主要靠投资收益来弥补。

高效的保险资金运用收益,还可以促使保险费率的下降,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孤立地看,保险费率下降,似乎会削弱保险责任准备金的积累,进而不利于保险补偿或给付的实现。但系统地看,在保险费率下降,其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保险需求的兴旺、投保人数的增加,促进了经营的规模化,从而在整体和总量上,较之于费率高时的情形更有利,大数法则的作用发挥更出色,更加强了经营的稳定性。从保险基金的规模看,随着投保人群的增加,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保险可运用资金更有保证,使保险资金运用进入新的循环,相应地带来更多的投资回报,这一良性过程,使保险资金对保险公司财务的稳定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良好的保险资金运用收益,还可以壮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这是因为,随着资金收益的增加、利润基数的扩大,税后利润固定比例的公积金计提也会不断扩大,所以资金运用收益是保险公积金积累的间接的重要来源,这也就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壮大提供了资金准备。

(二)保险资金运用对资本金的影响

在公司发展的前期,资本金是公司偿付能力高低的体现,是公司开设分公司拓展业务、开发新产品的资金保障。我们在谈论偿付能力时,往往注意的是偿付能力充足率是否大于100%,而对于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合适比率缺少分析。显然,该比例并非越高越好,任何资金都有成本,保费收入可以用其产品预定利率来估计其资金成本,资本金的资金成本则是股东要求的投资回报率。资本金超出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部分为自由资产,这部分资本可以承担更多的风险,要求投资收益率更高的资产来满足实现利润和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的。如果不能解决这部分自由资本的投资问题,资本的增长会给保险业务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政策回顾

我国在1987年以前,保险资金基本用于银行存款。在1987~1995年间,由于几乎对保险资金运用无任何限制,因此保险公司多进行股市投资、借贷等业务,造成大量的投资损失与坏帐。1995年《保险法》颁布实施以后,遵循安全性原则,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方式属于严格型监管,投资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近年来,为了适应保险市场的迅速发展,在以上投资渠道的基础上,允许保险资金可以通过购买部分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同时,允许保险公司进入全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从事债券买卖业务。《保险法》修改后,尽管放松了保险资金对企业的投资,并且在其他资金运用方面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但总体而言,其开放程度远没有达到令业界满意的地步。

(二)当前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保险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利差损问题,而这给保险业的资金运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经过连续7次降息后,我国的银行存款年利率水平已从原来的10.8%下降到现在的1.98%,保险公司以高利率8.5%~8.8%承保的大量保单所带来的利差损极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一步加大。在巨大的利差损压力下,各保险公司必然要想尽办法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一方面减少利差损,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保费收入,用费差益来弥补利差损。

然而,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受市场宏观环境的影响。根据无套利理论,风险和收益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由于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风险小,对应的收益率也小。尽管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存在较高的风险,但是相比于债券市场和银行存款市场,自1996年至2000年其收益率明显偏高,因此,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保险公司一般都用足15%的额度。但这样,无形中也加大了投资的风险。由于2002年资本市场走势很差,也使保险公司在证券投资基金上损失惨重。总体而言,2002年国债收益率维持在2.35%~3.5%之间,短期资金回报率下跌到1.9%左右,长期协议存款也会受到影响,估计收益水平在3.50%~4%之间波动。这样的收益水平,显然无法起到弥补利差损的作用。

三、资产负债管理与保险资金运用

在上述情况下,开放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成为业内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在兼顾投保人利益和保险公司利益的前提下,有条件地开放保险投资渠道,已成为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

(一)从产品的角度看投资问题

根据业务来源的不同,寿险资金的性质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1)由寿险公司担保投资回报的资金;(2)寿险公司和客户共担风险的资金;(3)完全由客户承担风险的资金;(4)客户利益与金融指数或物价指数挂钩的资金。以上四类资金分别对应着传统不分红产品、传统分红产品、投资连结产品和指数连结等不同类型的产品。相应地,其投资的渠道和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1.传统产品的全部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产品经营的全部盈余也由保险公司享有。但是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预定利率过高可能导致保险公司蒙受利差损风险,而预定利率过低则导致客户在通胀环境下解约,因此不能适应未来市场利率的波动。这部分资金应投资于风险小的资产,如国债、信用高的中央企业债、金融债。

2.投资连结产品是在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不超过2.5%的背景下推出的,目的在于实现寿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双赢。然而投连产品一投入市场就遇到了股市的剧烈波动,特别是2002年延续一年的熊市。从实际效果上看,并没有起到预期的由保单持有人独立承担风险的效果。这里既有我国资本市场、投资客户不成熟的原因,也有保险公司销售和管理风险的实际控制能力不足的原因。

3.分红产品则介于传统产品和投资连结产品之间,保险公司在承担保底利率风险的基础上,与保单持有人按一定比例分享产品经营的盈余。它与其它金融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通过对资产份额进行一定程度的平滑处理,保证保单持有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所得到的保险利益不会因为市场和公司经营情况的波动而遭受损失,对投资风险具有调剂作用。好的分红产品既要让客户从资本市场长期增长中获利,又要避免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对保单持有人带来的损害。分红产品具有非常明显的保单持有人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特征,同时由于保险公司在红利来源、红利分配方式和比例、分红保险资产组合选择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灵活度,因此,比较适应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调整。对于分红产品担保利率部分所对应的法定准备金,与传统保险类似,其准备金的投资运用方式必须稳健、保守,一般以存款和债券为主,因此,预期的投资收益率较低。相反,终了红利来自红利风险准备金(即未分配盈余),而红利风险准备金不是法定准备金的组成部分。与传统保险不同,红利风险准备金的投资运用方式可以偏向激进,一般以证券基金等权益性资产为主,因此,预期的投资收益率较高。所以,红利分配政策选择实际上形成了分红保险资金投资策略的基础框架,对红利最重要的来源——利差损益具有决定性的约束。不同的分红策略所对应的投资策略也有所不同,如美国分红保险受股权投资的限制一般采用现金分红方式,一般账户下的主要资产为债权而非股权;而英国采用增加保额的分红方式,寿险资金可以在债权和股权之间灵活配置。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引出

“资产负债管理”主要起源于利率自由化之后利率波动所引发利率风险的问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如美、日等保险业发达国家,均发生数家大型保险公司因为没有适当的管理利率风险而导致破产的情况。为了反映承保利率所产生的风险,监管机关开始要求保险公司提供基本的年度分析,以检验其利率风险管理。同时保险产、学界也意识到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发展利率风险管理的工具成了相当重要的议题,其发展也远超过当初保险监管部门所要求的标准。保险业开始整合利率风险以外的问题,包括承保问题、市场风险问题等等。最后,资产负债管理作为衡量产品相关风险与公司整体风险的一种重要管理工具,也渐渐地被一般保险公司所采用。因此,资产负债管理的引出实际上是保险业与监管机构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过去,寿险公司分别对资产面配置管理追求高报酬率,对负债面作规划安排以降低成本。而资产负债管理所要处理的问题,主要是从“公司整体”的观点来决定公司的财务目标,通过同时整合资产面与负债面的风险特性,决定适当的经营策略。换句话说,资产面的资产配置,必须与其负债面的商品策略相关且一致。对投资的评定也不再是简单地将投资收益率作为单一的标准。对不同性质(指公司承担风险的大小)的负债资金和公司自有资金投资策略加以区别,这些区别包括资产的配置、再保险的安排、税务等方面。

(三)资产负债管理对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的意义

目前,监管部门正在尝试从偿付能力与市场行为监管并重,转为以偿付能力监管为主,并试图通过建立一套合适的监管指标和偿付能力计算来达到此目的。我们认为,这固然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但目前偿付能力额度以及偿付能力监管指标的计算仅反映以前的状况,是一静态的指标,而偿付能力不足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更重要的是保险公司的自我约束能力。这就要求保险公司能对经营的风险有清楚的认识,能够建立资产负债管理的机制。

借助于国外成熟的资产负债管理软件,我们可以通过上万次的模拟来计算一定期限内,保险公司出现偿付能力不足的概率,以及在现有产品策略下,对资本金的需求,并通过调整投资策略找出最适合的投资组合来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利用资产负债管理技术,我们在看待投资问题时,考虑的不仅是风险有多大,更多的是关注公司能承受多大风险。

资产负债管理所涵盖的层面相当广泛,从产品面所考虑的险种差异、市场利率变化时的保户行为(如保单贷款、解约等)对产品的现金流量所造成的影响等,到从资产面考虑市场利率、通货膨胀率、股价波动、汇率风险等,也可以纳入再保险策略。因此,一个完整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事实上必须反映一家公司在真实世界所面对的经营环境。相对于偿付能力额度而言,它更能动态地反映保险公司今后经营的状况。

四、对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建议

(一)适度开放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不同的保险公司负债结构不同,经营策略也不同,采用一刀切的资金运用监管方式显然不能适应保险业的发展。当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上缺乏灵活度,便会使保险公司失去控制风险的积极性。对于利差损较大的公司而言,只能靠不断追求销售业绩来弥补利差损,而新增加的保险资金如得不到很好的运用,又将再次形成利差损,导致恶性循环。对于新成立的保险公司,销售的高预定利率产品不多,利差损问题不严重,如果能够很好的管理,如对其匹配合适的资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利差损。此外新成立的保险公司资本金相对较充足,这部分资金在保证最低偿付能力之外,需要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来满足股东对投资的预期,以吸引更多的股权投资者,不断壮大自身的实力。在偿付能力监管引导保险公司规范自身行为的前提下,给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以更多的空间,符合保险业发展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