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管理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59:19

工程设计管理体系篇1

文/江和明刘永华

迈克尔·哈默(michaelHammer)指出,对于21世纪的企业而言,流程将非常关键,优秀的流程将使成功的企业与其他竞争者区分开来。

流程管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对于经过几十年高速成长并已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在经历了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的粗放管理后,开始在内部管理中遇到一系列成长的烦恼,而这些烦恼已经开始阻碍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步入成熟期的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建立起与当前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流程管理体系,以实现项目管理精细化、企业管理集约化的转型。

施工企业流程管理

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已经意识到流程管理的重要性。流程管理是一种以构造端到端的规范化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管理方法。企业实施流程管理是企业整体运营管理方式和逻辑的改变,是一套达成企业各种业务环节整合的全面管理模式,而不单纯是用什么方法和it工具来构建自己流程体系的技术问题。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实际中,建立管理体系越来越多,管理要求越来越复杂,甚至连管理者本身都理不清一个管理的全貌。诸如全面质量管理、看板管理、6S、6西格玛、iS09000、“三标”管理体系、项目管理标准化、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理念,使得执行变成一件高度复杂的事,反而使得执行者无所适从;战略、流程、组织和信息系统之间的逻辑关联不清晰,脱节现象严重,企业在管理上的大量投入常给人一种为“流程管理”而“流程管理”的感觉;为追求管理的精细度,不得不人工编写大量的制度文档,文档的编辑和维护成本极高而质量却无法保证。

很多施工企业试图通过提升流程管理能力来解决上述问题,流程管理能力的提升首先要梳理并设计一套高质量流程管理体系。只有真正“理清楚”,才能“管起来”,并具备“持续优化”的能力,这是流程管理体系的强项所在。施工企业推进流程管理要以战略为导向,客户为中心、流程为纽带,系统有效地整合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全面风险与内控等各种管理要求,并有效关联绩效监控体系,形成战略执行保障体系,提升企业整体绩效。

流程管理体系设计原则

结合在企业流程再造的实践经验及一些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调研资料,笔者认为,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流程管理体系设计,需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以战略为导向。战略决定流程,流程支持战略的实现,战略举措要落实到对应的流程上去,制定并落实企业战略是进行流程管理的前提条件。流程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完整一致地贯彻企业战略目标,并在日常运营活动中对战略加以支持。流程管理以企业战略为基础,从记录流程(含分析和优化)开始,到在信息系统中实施流程,再到自动监测和评估流程绩效以及考核关键业绩指标,并结合市场和公司的需求不断调整,从而形成了流程管理的完整闭环。因此,施工企业在进行流程管理体系设计时,应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对流程进行分类并进行自上而下的分解。(见图1)

以客户为中心。流程是因客户而存在的,流程管理的真正目的是为客户(包括“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流程的起点是客户,终点也是客户。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门的藩篱我们明显忽略了客户,甚至不知道客户是谁。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管理体系只保留流程中为客户带来价值增值的环节,充分体现了价值链管理的要求。

流程管理应以企业目标为依据,对外,面向客户,通过流程管理放大价值链中的业务增值环节,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对内,面向企业目标,通过提高流程的效率实现企业管理效益最优。因此,施工企业在设计流程管理体系时,应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明确流程的客户是谁、流程的目的是什么,在突发和例外的情况下,从客户的角度明确判断事情的原则,关注结果,基于流程的产出制定绩效指标,使流程中的每个人具有共同目标,对客户和结果达成共识。

以流程为纽带。迈克尔·哈默提出:“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价值创造,而创造价值的是流程,而不是某个部门或人。”这说明企业管理要以流程为纽带,想要获得好的经营结果,就必须有好的流程管理。流程是任何企业运作的基础,企业所有的业务都是需要流程来驱动,就像人体的血脉,流程管理渗透了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在实践中,很多企业都明确提出了实现“管理标准化”“管理流程化”等目标。施工企业“管理流程化”就是要建立以流程为纽带的管理体系,注重过程梳理,把优化企业核心业务流程放在突出位置,关注跨部门、跨业务的流程节点管理,打破部门壁垒,进一步理顺工作接口,明确岗位职责,减少岗位、部门之间的相互扯皮,优化使用各种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实现流程增值,促进企业管理由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变。

流程管理体系设计三步曲

以笔者经历的流程管理体系设计为例,提出对建筑施工企业流程管理体系设计的三步曲。

战略梳理、公司能力现状评估和管理架构的确认。战略梳理、公司能力现状的评估、管理架构的确认以及相关问题点的分析,是设计流程管理体系的前提。其主要目的是要通过评估业务流程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对流程管理现状进行描述;同时通过对现有组织架构与职能分配的分析,明确流程绩效与组织差距;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现状,明确总部对项目的管控模式,确定总部与项目的定位原则和集分权原则框架。

流程管理体系框架与核心管理、业务流程优化设计。企业流程框架反映企业业务运营中的价值链(主流程)构成及逻辑关系,其包含的职能模块,应能够端到端的反映企业的所有业务管理活动、现有流程地分类和结构。通过分解和细化就可以形成企业的完整流程体系,自上而下的拆解不会有遗漏。如下图:

流程框架设计一般包括核心业务流程设计及支持保障流程设计,核心流程反映核心业务活动链,包括影响部门运营的主要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支持保障流程是指那些通过向主流程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辅助要素、协助手段等,以支持主流程的有效运行的流程。

流程细化设计。流程是用来指导工作的,必须进行可操作性细化设计,即流程文件的设计,规范的流程文件应包括操作简便、直观的流程图,详细的操作指引、流程说明书、模版、表单等。

流程管理体系的建立是施工企业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管理工程,其关键在于流程管理体系能否与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相融合、相协调。同时,流程管理强调快速、强化成本与质量控制、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施工企业必须培育与流程管理思想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对原有的价值观、行事风格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流程管理的需要。

工程设计管理体系篇2

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系统;一体化管理;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n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10-0119-02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随着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各大网络运营商每年都必须对网络进行扩容或改进,甚至根据新技术和业务发展取向新建网络进行技术替换,故工程建设是重要的运营后台支撑。但是当前很多通信网络工程具有网络搜盖面广、空间跨度大、设计专业分项多,建设地点分散、工程技术要求较高、工期要求紧、质量要求高、协调工作量大等特点。这些项目对网络工程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以上要求,我们提出了设计一体化管理的体系。

一、传统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电厂传统的专业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方式对工程进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工程进度的不利影响上,其主要原因在于分专业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方式,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选型、信息传递及多专业协作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选型的问题

从近几年中国移动各本地网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选型过程来看,由于分开多专业分别进行选型工作,选型期跨度很长,为此经常容易发生各专业间无法配合的问题,往往会导致工程无法完成,从而影响了业务的开通。

(二)信息传递机制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按专业进行工程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的组织工作中,涉及到各合作单位不同专业之间的协调时,绝大部分的协调信息需通过电厂内部的各科室之间进行转递。各合作单位不同专业之间直接进行的相互协调比较少,基本上属于间接配合关系。而在电厂内部各科室之间的调,目前呈现约束力较低的多头协商状态。结合上述情况,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当前存在较多的问题。

1.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各专业间的信息传递问题。首先,有密切相关性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专业可能分布在不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双方的协调必须通过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周转。其次,即便有密切相关性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专业同在一家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根据分专业管理的制度要求,双方也缺乏足够的直接协调的条件。有协作需求时,还需要电厂从中协调。冗长的信息渠道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信息传递的顺畅。比如由于负责各专业工程管理的科室一般属平行级别,彼此之间没有责任关系约束。这就造成了电厂不同专业之间信息疏离,甚至是协调乏力的局面。这种疏离的影响是深远的,由于各合作单位相关专业间的协调都有赖于电厂各对口科室的大力支持,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专业链条之间的疏离,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发展成专业壁垒。

2.多专业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间的协作问题。由于以专业划分进行工程建设,各专业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需对另一专业部门提出相关沟通协作需求时,需先向电厂工程建设部门的对口科室先行沟通协调之后,才有可能进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部门内部专业部门的协调。各个单位为了查找最新的资源情况,往往需要通过电厂工程建设部门的对口科室,耗费了大量沟通与等待的时间,不利于快速建设的实施。显然,协调过程的冗长是不利于简化管理链条的。同时目前很多相关工程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工作可能由几家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共同承担,在综合机房内机房进行多专业不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同时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的情况经常发生,由于工期较紧,容易出现资源占用的冲突与工作量的冲突。由于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的各自管理,难以发现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冲突,多数都在施工时问题才会暴露出来,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而且不同单位间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风格不一,设备排列布置的方法不一致,机房排列较为混乱,不利于机房的美观及可持续发展。

(三)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与相关单位间的协作问题

在目前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组织构架下,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与相关单位间主要存在以下协作问题:

1.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与电厂协作分散重复。由于分专业管理,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与电厂的协作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选型、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项目启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文件会审等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这不利于控制成本和缩短工作周期。

2.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与监理单位协作过程很复杂。在一些相关性强的专业之间,往往存在不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环节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而这些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环节还是要由监理单位的协调才能衔接起来。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与监理单位间的协作过程因此而变得复杂起来。这对于节省成本和缩短工作周期同样是不利的。

3.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信息反馈不到位。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传递最多的是图纸与施工变更。前者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因而一般不会有问题。而施工变更的反馈却经常发生不到位的现象,这与信息管理的复杂性不无关系。在电厂、监理单位面对庞杂的信息流时,这类似乎不太重要的信息往往被忽视了。

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基本思路

传统模式下,主要以专业划分项目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模式下,可以区域划分项目组,以主专业为龙头,协调好区域内各专业间的工作流程,尽量减少工作路程流转的人力及时间消耗,提高工作效率。以一体化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主专业为龙头,改变传统分专业模式下按部就班的工作习惯,创新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项目启动、勘察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实施、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文件会审等工作流程,多专业协作,提高工作效率,推动项目的快速实施。

(二)构建措施

1.组织方案。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下电厂组织方案可分为决策层、协调层、技术管理层等。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决策人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组织方案中属于决策层。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决策人具备以下职能:制定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环节的目标和原则。对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环节的重大事件进行决策,如选定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确定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费用、审批设计单位考核结果、审批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重大奖惩等。指导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总控人对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环节进行管理。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总控人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组织方案中属于协调层。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总控人具备以下职能:执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决策人的决定,对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决策人负责。充当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环节对外接口。协调各专业主管对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环节进行管理。技术专家电厂内部各专业领域内的技术权威,在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管理组织方案中属于技术管理层。技术专家具备以下职能:指导专业主管的技术工作。审查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方案的规范性、可靠性、合理性、经济性、技术性和可实施性,对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质量进行最后把关。

2.信息传递方案。现有的组织架构下,只有电厂的某专业主管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的某专业主管之间的信息传递环路,而在电厂或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内部,各专业主管之间缺乏信息传递的通道。在一体化管理要求下,各单位内部专业之间需建立起信息传递通道,力求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可以在最便捷最直接的传递通道里内部消化,减少了沟通的难度和时间资源浪费。我们建立的新的信息传递机制如下: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内部各专业的衔接与配合通过项目小组环路进行;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总控人负责专业间衔接的总协调工作;专业主管在安排好本专业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响应相关专业的工作要求,做好配合工作。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内部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可通过纸面、电邮或口头等方式传递,具体传递形式视信息内容而定。

3.工作流程方案。新的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组织方案和新的信息传递机制,为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组织工作的流程提供了广阔的优化空间。同时对工作流程也有根本的改动,通过有序地细化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的各阶段的活动,有效合并原在各专业独立管理下的重复性工作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各环节之间的顺序,务求实现工作量、工作模式还是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周期上较大提升。

总之,电力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一体化的新项目管理模式打破了原来传统分专业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无论在效率上或是工程实施应用上,均有明显的独特性和突破性,从而提高整个电力系统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寿命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章方祥.项目管理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J].企业世界,2007,(8).

[2]姜建华,赵长林.统一通信的投资回报[J].软件世界,2007,(8).

[3]朱越勋,冯海,余焕宁.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基建工程投资控制管理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6,(10).

[4]莫奇勇,许丹,莫继红.移动通信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06,(9).

工程设计管理体系篇3

关键词: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需求分析;基本功能设计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onstructionindustry,constructionengineeringlaboratorytestsofthebusinessvolumegrowth,improvetheconstructionengineeringtestinglaboratoryefficiency,improvetheconstructionprojectqualitytestinglaboratoryurgentlyneedstobethetaskofresearch.thisarticlethroughtotheconstructionengineeringtestinglaboratoryqualitysysteminformationneedsanalysis,putforwardthemaininformationmanagementoflaboratoryqualitysystemthebasicfunctionofthedesign,theconstructionprojectfortestinglaboratoryqualitysystemtoprovideareferencefortheinformationconstruction.

Keywords:constructionengineeringtestinglaboratory;Qualitymanagementsystem;informationmanagement;Demandanalysis;Basicfunctiondesign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需求分析

(1)从本实验室通过的认证认可要求来说,是否需要满足:《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17025:2005、《检查机构能力认可准则》iSo/ieC17020:1998、地方行政管理办法和条例(以浙江省为例如:《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办法》)。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功能设计需要满足标准所有要求,包括质量各程序要求。

(2)通过查询本实验室具体职能划分和岗位职责、外部关系,以及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以及相关的第三层次文件来明确本实验室需要各程序要求。

(3)参考资料和实例,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DBJ/t15-45-2005【1】广东省地方标准要求与业务相关的管理流程,包括收样管理、业务管理,对其他实例的总结中提及的样品登陆、样品跟踪和条形码支持、自动识别技术、检验业务流程等等都是和业务相关的流程,经过调查之后考虑是否在本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系统中增加该功能。

(4)通过使用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实验室质量化相关人员的调查来确定实际需求情况,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关键岗位相关人员以及主管行政单位人员采取抽样访谈的方法,深入细致的了解他们对本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的需求和期望;对其他多数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2.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基本功能设计

(1)文件资料管理功能

质量文件输入本站质量体系信息系统,并不断更新内容,主要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仪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自校规程、管理制度、文件及认证认可标准、建设工程专业领域标准等。

(2)质量程序相关功能

总结一般建设工程实验室质量程序特点,制定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程序相关功能:文件和记录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服务管理、预防纠正改进管理、内审管评、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标准和方法管理、样品管理、质量控制和监督、报告管理、检测/检查工作及新项目管理等。

(3)联动数据库功能

设计实验室操作功能表,形成相互联系的能力、设备、人员、标准、质量活动、能力变更的数据库系统,具有输入、输出、修改、查询/统计等功能。

3.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业务相关功能设计

根据建设工程实验室检测/检查工作的业务流程,展开对部分功能的需求实现分析,一般业务流程。业务流程部分包括:合同管理、业务受理、设备管理、试验和报告管理等。

(1)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对检测/检查合同进行备案登记,同时建立起工程项目文档等业务档案活动。

(2)业务受理

接受委托方,对实验室常规类业务从样品验收、登记、形成唯一性编号,建立样品检测文档;现场类项目需要编制方案并形成项目文档。

(3)设备管理

和设备管理联系起来,动态更新设备有效期等信息和使用记录,确保设备运行有效,统筹各研究所设备的使用。

(4)试验管理

是整个业务流程的关键部分,确保能力符合本站认证认可范围,就是和能力表和能力变更表联系起来,还要建立完整的、可溯源的原始记录、报告和试验记录。

(5)报告管理

报告是业务流程的最终成果,试验、审核、批准到签发都需要有严格的控制记录。

(6)远程管理

这是在访谈中提到比较多的一个需求,现场检测人员可能长期在外地做检测,报告需要回来以后再出,远程管理可以通过因特网直接进入本站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进行数据输入,审核人员可以进行审批、授权签字人进行报告的批准,对简单常规类业务比较适用,对需要技术方案等比较复杂的项目或需要审批其他资料和讨论的检测/检查项目不合适。

(7)条形码管理

条形码技术是一种数据标识和输入技术。通过收样,把检测/检查项目样品信息输入本站质量体系信息系统,通过试验人员、审核人员、授权签字人员的分级审批,不断更新检测/检查项目的完成阶段,可以通过扫描条形码,准确的在系统中找到相关信息,直到报告完成,主要是起到一个检测/检查项目跟踪的作用,为内部管理和顾客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即时即查的跟踪状态。

(8)实验室数据自动采集、自动处理

本站有需要24小时不间断持续数天的试验,如老化试验,实验人员需要分组加班隔几个小时采集数据,如果有数据自动采集功能,只要设备运行正常,就可以直接自动采集,对于其他破坏性试验容易造成人员伤害的试验也非常适用。数据自动处理是在设定好公式(包括自动转化计量单位)的基础上,直接进行数据录入后,自动进行数据运算处理,适合用于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等图谱。

4.总结

建设工程实验室可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基本功能实现信息化。其实还有很多质量管理方法来确保质量体系正常运行,试验结果受控,比如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等,还有流程图、亲和图、pDpC、六西格玛等多种质量改进工具的运用,由于篇幅限制也没有多做研究。

本文介绍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信息化建设具体所需要考虑的关键依据和内部需求,通过展示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信息化基本功能设计和管理业务功能设计来展现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信息化功能设计特点,为建立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操作借鉴。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DBJ/t15-45-2005广东省建设厅2005

工程设计管理体系篇4

关键词:工程设计项目文件控制体系建立运作

文控工作是工程公司和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工作,因此,应该建立一整套文控管理体系,对工程项目进行动态的、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在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要保证工程项目文件管理质量,必须建立工程项目文件控制体系。将高效的文件控制贯穿于事前介入、事中控制和事后验收的全过程,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运作,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材料保存,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一、工程项目管理中文控体系的建设

1.理念建设

1.1要充分认识到文件的重要性

文件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之一,在每个环节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贯穿项目始终。一个项目如果没有严格的文件控制程序,文件编号混乱,往来文件无法有效识别,设计内容随意变更,会使工程陷入一片混乱。因此,工程项目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应该重视文件建设,任何事情都要求有文字记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项目各参与方的利益,保证项目正常推进。

1.2要树立贯穿与全过程的完整、及时、准确的文控责任意识

文件控制并非只存在于档案验收阶段,要树立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文件控制观念,形成责任意识。首先,要树立文控完整意识:要在项目之初建立项目文控中心,确保所有项目正式文件均通过文控中心进行控制。结合项目的特点编制并文件控制程序、内、外部协调程序、项目编号系统等,利用这些程序文件来加强控制项目所产生的文件,直至工程项目结束,真正做到统一、完整;其次,要树立及时意识。在管理程序上,针对各种类文件的控制规定,结合项目的要求和实际执行情况,编制各类文件控制流程图。使文件从产生,到中间各环节,到最后达成的结果,均能脉络清晰地传输;最后,要树立文控准确意识。在文件控制中,相关人员应按公司及项目要求明确文件正常传递的相关审批、流程进行严格控制,文控工程师还参照文件编号系统将项目所产生的所有正式文件进行编号管理,并按照版次规定中的要求进行文件版次描述,用编号及版次的唯一性准确地控制项目文件。

2.制度建设

由于我国文件控制尚不成熟,和国外工程公司比起来,我国文件控制工作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手册等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要有选择地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形成自己的文控制度。一套完善的文控制度主要包括:

2.1规章制度建设

主要包括文件控制人员任职条件等级标准、考核办法及配备原则及管理办法等,形成包括人员任用、人员配备、人员提升、人员考核的一整套规章制度。

2.2操作手册建设

集中骨干人员,从文件控制专业的实际工作着手,提炼体系文件、标准规范中的内容编制成操作手册,方便文件控制人员快速学习和掌握。

3.组织建设

3.1组建项目文控中心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组建文控中心,统一管理项目全部介质的文件、资料,保证项目文件、资料的流转渠道的唯一性及确定性,配备专业文控人员进行文件管理,既能保证项目文件的完整和安全,又能提高项目文件和资料的利用效率。

3.2实行矩阵式架构管理

文控人员在接受项目管理的同时,接受来自专业设计室的宏观监督、管理和指导。通过以专业负责人为主的文控团队,为项目提供专业化的文控支持,从技术上为项目文控工作提供来源保证。

二、工程设计项目管理中文件控制体系的运作

要在工程项目过程中实现高效的文件控制,就应该在工程项目全阶段、全过程实行动态控制和信息化管理。

1.项目初始阶段及早准备与着手策划文控体系

在项目执行的初期阶段,文控专业人员就应该依据相关合同条款着手筹划建立文控体系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包括:

1.1文控人员在项目初期阶段,严格按照文件控制的相关规定纳执行,使文控相关规定获得法律保障。有利于明确业主、合作方及承包商对文件的要求,使文件控制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

1.2文控人员认真阅读相关标准规范、业主及合作方提供的文件、文件清单等,明确对文件的管理要求,预估项目文件的数量、种类、来源、规格等。同时根据项目的规模及业主的要求,凭借项目文件控制经验,尽可能准确估算出项目文件控制所需服务器的大小,从而更有效地使用资源。

1.3相关负责人员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明确项目文控的工作划分并确定配备相应人员;设置项目文件控制软件中关于权限及目录结构方面的内容,依据项目特点建立合适的文控软件平台;根据行业标准、合同要求、公司体系以及项目文件的特点制定和完善文控工作标准规范,为项目标准化运作提供支持。

2.项目实施阶段贯串动态控制和信息化管理

工程项目文件主要包括项目管理文件、外部文件、设计文件、采购文件、厂商文件、施工文件和开车文件等。对项目文件在接受、整理、分发、存储的过程中应进行动态控制。所有的外部文件均放于项目文控中心,相关人员需填写借阅单后方可借阅。在设计文件的管理上,每个阶段的全部版次文件都应保存,以保证工程设计文件的完整性。一些厂商文件应尽量记录并保存厂商文件管理的流通痕迹,确保文件状态与文件实际情况时刻保持一致,以实现文件动态信息化控制。

3.项目验收阶段严格审核把关

文控人员在归档前进行自查,是对不符合要求的的文控工作及时整改,及时修正不合格的图纸和文件;其次,在进行文件归档时,进行逐张逐点的核对检查,做到各种文件材料齐全、图纸名称和编号与目录相符、数据准确、更改到位、版本可靠等,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三、结论

目前,国内的文控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事项目管理和文件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大地发挥文控工作的作用,从而提高工程项目实施效率,实现工程项目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工程设计管理体系篇5

【关键词】工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管理制度

一、工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现有管理程序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在整体控制阶段会存在很多管理问题,直接对工程项目的运行造成干扰。以下将对工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造价管理问题

在现有设计体系的要求下,为了实现在高度控制的管理机制,在整体控制阶段要对设计形式进行优化分析,使其符合具体控制标准的要求,满足管理需求。但是在项目工程具体控制过程中部分企业以经济利益为主,忽视了项目设计合理性的相关要求。在优化设计阶段存在很多违法行为,包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克扣工人工资等。一味的以经济效益为主,忽视了现有应用系统中管理形式设计的重要性,对工程建筑造成干扰。由于收到多种设计形式的限制,在控制过程中必须对项目工程进行重新设定,使其适应工程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1]。

2.安全管理问题

在具体施工阶段,施工人员是主要影响因素,必须对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的控制,使其满足系统的本质性发展要求。在具体控制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多,建筑事业也取得了理想的发展成就,基于现有控制程序的特殊性,要以安全管理理念为支撑,实现管理形式的高度统一。但是在具体控制过程中,部分施工人员的素质比较低,在具体施工阶段对防护体系欠缺了解,进而出现安全隐患事故,对自身造成不良影响。在控制过程中经常存在违章操作情况,施工人员没有佩戴安全帽,操作管理形式应用不当[2]。

3.施工质量问题

施工质量和材料控制有一定的联系,在整个控制过程施工材料是重要影响因素,材料的好坏也直接对工程项目质量有影响。但是在控制阶段存在控制机制不合理的情况,降低了采购成本,直接对现有设计形式造成影响。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合理选择施工材料,采用劣质、不合格的材料,直接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基于现有设计形式的复杂性,如果存在设计形式应用不当或者材料不符合规定标准的情况,都直接对项目管理体系造成影响。部分施工管理人员素质比较差,对干预形式了解不当,进而出现控制体系应用不当的情况[3]。

4.工程进度问题

部分施工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主,忽视了项目工程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基于干扰因素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要减少影响因素的不利影响。但是在具体控制阶段存在细节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不断加强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虽然提升工程进度,但是给施工建设体系造成不利影响,制约了工程进度,严重威胁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工业建筑工程项目实际管理措施分析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以固定的设计形式为目标,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基于其他控制因素的差异性,在具体控制阶段要以固定的设计为基准,保证控制体系的完善性。以下将对工业建筑工程项目实际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1.强化造价管理

在系统建设和控制阶段必须以固定的设计形式为目标,体现优化设计的要求。在控制阶段要重视成本管理,将其作为重要控制形式。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要设定固定的管理机制,将其用来约束造价管理体系,并按照固定的设计模式及设计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在整体控制阶段必须建立系统的应用计划,保证各个阶段施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造价管理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要将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及设备成本结合起来。在成本控制阶段要优化设计形式,采用多种控制手段降低施工成本,进而提升施工进度。相关管理者必须明确现有设计形式,采用新技术和控制形式,不断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4]。

2.提升施工人员素质

施工人员是工业建筑工程设计的主体,其肩负着很多重大责任,在系统控制阶段必须明确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固定的设计形式为目标,进而体现设计形式的卓越性。在具体控制阶段要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必须强化对工作人员的管理,确保工作人员具备比较高的整体素质,建议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和技术水平,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对施工形式有具体的了解。其次施工人员要想提升自身管理理念和水平,在控制阶段必须以规范性管理体系为媒介,发挥建筑工程的具体作用。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在工程项目具体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干预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系统控制不当的情况。在整体设计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以固定的监督管理制度为基础,在控制阶段要保证工作形式有条不紊的进行,必须以系统的管理制度为基础,使其适应现有管理机制的要求。当前在工程具体应用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实现管理制度的高度统一,必须满足工程体系的建设要求,选择先进的管理方式对其进行优化分析,不断减少阻碍因素的消极影响。在优化控制阶段要制定合理的管理形式,满足应用体系的要求,不断提升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

4.优化组织形式

建筑工程质量、成本及进度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针对系统设置的优越性和制约性,在后续控制过程中要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优化组织设计形式,促进其共同发展。相关管理者要以固定的设计体系为目标,不断减少影响因素的干预性,按照原有的设计形式和计划进行施工。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整体控制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要开展安全培训工作,提高施工参与人员的安全生产能力,将安全与施工进行有效的同步。最后要将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到实处,使其满足建筑系统的本质性要求,保证工程施工安全的进行。

结束语

针对工业建筑工程设计形式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在后续控制阶段必须减少干预因素的影响,满足系统建设的需要,发挥控制体系的相关作用。在后续控制阶段要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满足系统建设的本质性要求。在日常管理阶段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在日常管理中优化设计形式,对应用机制进行协调分析,发挥现有设计形式的优越性,进而体现出设计模式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康燕云,方丽玉,蒋古月.浅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2(06):236-237.

[2]黎继松,丹,杨柳雨.对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各种因素的分析[J].广西城镇建设,2011,10(12):99-101.

[3]卢芳.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2(13):102-103.

工程设计管理体系篇6

随着设计服务行业的发展壮大,市政工程设计院的各项工作流程也日益复杂多样化。当然也包含市政工程设计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而财务风险的管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最终会影响整个单位总体的经济效益。为了扭转市政工程设计院偏重于实践设计而忽略财务风险的把握和管控不平衡的现象,本文将围绕当前市政工程设计院面临的财务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管控的意义、难点、问题,建立并完善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风险管控的策略,以期为促进市政工程设计院的长久和健康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风险;策略

一、引言

市政工程设计院是我国城乡合理规划、建设的重要保障,被誉为城市发展的智库。国家也一直非常重视对市政设计院发展的支持,不断的加大对其资金的投入,以此促进市政工程设计院的深度发展。但是,我国各地区发展状况的差异比较大,加之像市政工程设计院这种技术性极强的单位重技术、轻财务管理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此外,还有体制固有弊端的影响。因此,种种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导致市政工程设计院的财务管理水平目前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境地,财务风险得不到及时的管控,问题频发,例如:成本费用的非正常合理支出、财务资金的信用风险、企业内控的缺失等。当前阶段主要体现在科研资金的投入量逐年递增,但是,设计产出的结果数量和质量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导致不少的设计项目出现问题,资金使用不合理,资金利用的效率低下,主要体现在财务资金在项目之间的分配不合理。资金结构出现问题间接加剧了财务风险的发生。这也是当前市政工程设计院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财务管理尤其是对财务风险把控不严格有关。总体来说,市政工程设计院的财务管理特别是财务风险管控的现状不容乐观,有必要分析其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管理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的建议,加强市政工程设计院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二、加强财务风险管控的意义

(一)加强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风险管控有利于规范其资金管理,降低设计院财务风险的发生

市政工程设计院工作的特征和本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单位的发展,但在新的经济形势和会计制度的约束下,设计院重实践、轻管理的一边倒发展格局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市政工程设计院发展的需要和要求。尤其是部分市政工程设计院转包到企业,实行企业化运作之后,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再和以前一样,根据以前着重加强设计院项目管控的制度来指导今后市场化条件下的发展,已经严重阻碍了整个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甄别、预防和管控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市政工程设计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保证资金流的正常运转,进而提升整个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尤其是在新会计制度条款的约束之下,更加提倡市政工程设计院以实际发生的事务进行有目的、有根据的、分类别的进行核算,坚决杜绝资金非合理支出的现象,加强成本控制的力度,注重反馈投入产出比。

(二)加强财务风险的管控,可以完善市政工程设计院的财务体系,使资金核算更体系化

在规范资金管理的前提下加强财务风险管控,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体系。当前,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管理体系不成熟,体现为:在理论体系构建上,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尚待加强;在实践中,一些财务管理环节尤其是财务风险管控的环节缺失,体现在财务风险的内控缺失,导致资金利用不合理、财务风险频频发生。加强财务风险的管控,直接体现于理论上的会计报表编制和披露体系更加的完善,有利于资金核算体系化、制度化,极大地促进利益相关者准确及时的了解和掌握整个单位资金的流动,更加便捷规范的进行资金管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政工程设计院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财务管理是财务风险管控的难点

在综述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控的现状以及对资金使用管理的重要意义后,有必要加强市政工程设计院的财务风险管控,提升市政工程设计院整体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控水平。下面就当前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控方面存在的难点进行简要的分析。首先,意识思想方面的问题。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工作人员受单位只重视设计项目、对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控边缘化的整体氛围影响,导致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工作人员对其财务管理本职工作很不重视,不少财务工作人员认为只要资金合理合法、依据规章制度支出运行就好,对不同市场环境中的变化根本不重视,思想意识始终提不上去;其次,资金预算管理以及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间接导致其对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控的淡化,资金预算的调查、规划、编制、审批、运行、反馈等各个环节都存在形式化现象,与实际切合度较低,在绩效考核上没有建立合适的奖惩机制,激励作用折扣较大;再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没有受到重视,市政工程设计院很多项目的尾款收不回来,导致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原因就是没有事先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管控;最后,监督体系的涣散。监督是保证一个单位各方面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机制,而市政工程设计院很多财务风险都是由于监督体系薄弱加之人为原因,使之财务风险发生机率升高。

四、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和策略

(一)提高全员财务风险管控的意识

由于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风险的管控是一项比较综合而又复杂的工作,主要体现为头绪繁琐、内容宽阔、知识面广、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而,加强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管理的力度,首先必须提高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管控意识,着重要加市政工程设计院管理层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管控的意识,务必起到带头的作用,以期从上到下转变整个市政工程设计院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当前经济环境的变化迅速,应该摒弃过时的财务管理经验和思想,主动的将市政工程设计院的发展融入迅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中去,避免使其发展陷入瓶颈,进而严重影响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资金的正常运转。所以,作为市政工程设计院,应该组建专业化的建设团队,积极的对外部环境信息进行搜集、整理;作为市政工程设计院的管理者,要以前沿的眼光探索问题,使其财务风险管控的策略牢牢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不断变化的市政工程设计项目,并且具有预测市场变化和潜在风险的眼光,积极主动的认识到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熟悉国家各方面的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风险管控的各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建立健全资金的预算管理以及绩效考核体系

加强完善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管理需要在资金管理方面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市政工程设计院的资金整体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框架,完善和优化资金的支出状况。首先,对整个市政工程设计行业做全面实际的调查和摸排,找行业标兵。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着手设立适用本单位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适度的增加市政工程设计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专业型人才,并且给予恰当的职位,利用各种职称、级别、体制来提高单位资金预算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其次,着重捋清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资金全面预算控制和管理的前后衔接关系以及绩效考核指标间的关系,实行岗位责任制,将权责一致性从口号和纸面形式化落实到实处,加强绩效考评也要求将其行动落实到实处。总体上来讲,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部门全面统筹负责财务资金预算机制整个流程的把控,针对不同的设计项目采取不同的预算方式,比如,对于跨期的设计项目最好采用弹性预算,便于各年度的统筹规划,对于较小类的设计项目可以采取固定预算的形式,一定要严格按照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定期或非定期的对设计院各部门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不间断的监控,这也是保障绩效考核公平、合理、透明的重要手段,根据其实际反馈的情况有目的的提出相关意见,这是市政工程设计院做好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控的前提。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市政工程设计院一般涉及到的资金额比较大,而且资金的来源和支出的方向也纷繁杂多,理论上应该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预警机制可以提前得知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隐患问题,为其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根据市政工程设计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而且要在能够充分应对外在环境大变化的主导下理清财务管理的主要脉络,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制度的规定来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划出专项财务资金作为风险预备资金,最大限度的将风险损失降到可承受、可接受的范围以内。

(四)建立并不断完善财务风险管控的监督体系

监督体系的建立是为了保障市政工程设计院整体资金使用合理有效的最后一道屏护线,市政工程设计院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协调合力对单位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的管控进行考核和监督。对于市政工程设计院内部监督机构,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内部监督体系,包括严格科学的规章制度。此外,市政工程设计院还要加强具有资质第三方的监督力度,强化对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管理及风险的监督,一定程度上防止市政工程设计院内控制度的形式化、表面化。总体来说,市政工程设计院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防止财务风险发生、提高财务风险管控水平的重要环节和策略之一。

五、结语

市政工程设计院根据当前经济形势,需要逐步改变重实践设计、轻管理的现状,进而增强整体的管理水平。财务风险的管控对市政工程设计院的发展意义深远,本文主要从思想意识和实践两大角度对完善和提升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风险的管控作了分析,以期能够提高市政工程设计院的财务风险管控的能力,促进市政工程设计院长久健康的发展。

作者:王咏梅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第六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洁红.分析建筑设计院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J].财经界,2015(04).

工程设计管理体系篇7

长江口航道是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基础,也是关乎长江三角洲乃至长江流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航道,在我国综合运输网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构建适应建设工程管理的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是保障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建设工程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重大战略决策,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经国务院批准于1998年正式实施,是交通运输部直接管理的重大工程,由长江口航道管理局负责实施,资金由中央财政投入。长江口深水航道为“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分期见效”,2007年二期工程竣工后,长江干线货运量跃居世界第一,至今已连续7年位居世界河运榜首。2010年三期工程竣工,航道水深增深,三、四代集装箱船可全天候进出长江口,五、六代集装箱船和10万吨级满载散货船及20万吨级减载散货船可乘潮进出长江口,使得南京以下“河港变海港”,“江海联运”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及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投资巨大,中央财政在项目建设期集中投入的基础上,每年持续投入维护经费10多亿,目前累计投资近300亿元。如何对工程实行高效管理,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为提高决策质量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是面临的重大任务。

(二)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现状

由于建设工程具有工程管理模式独特、组织机构复杂、生产难度大、建设项目异质性等特征,其工程信息管理难以满足综合管理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诸方面。

1.工程财务信息孤岛。用于治理工程建设管理的是C3a系统,财务管理软件是博科会计系统,两套系统各自独立运行,导致工程管理信息和财务信息缺乏关联互动,形成了信息孤岛。工程建设过程各业务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信息不共享互换,合同支付信息与财务支付信息在两套系统中相互脱节,导致项目管理者通过C3a系统无法掌握实际的资金支付信息,财务管理人员通过财务软件无法及时了解工程合同执行状况,从而影响项目投资控制和决策。

2.支付信息重复采集。在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信息采集。合同执行过程中,业务部门在C3a系统中录入合同及合同支付信息,提交财务部校核。财务付款后先进入博科系统录入支付数据,生成付款凭证,再进入C3a系统完成支付信息录入操作。这样财务支付数据分别在C3a系统和财务软件中各录入了一遍,属于信息重复采集操作。

3.数据准确性不高。在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完成合同实际支付并在财务软件中完成数据录入,因业务部门未及时在C3a中录入合同支付数据而无法在C3a系统中完成数据采集校核;合同支付时,财务人员在财务软件中已完成实际支付数据录入,在C3a系统中因合同支付金额不一致,需要合同业务部门重新提交付款再由财务进行校核;因合同支付数据和财务支付数据不一致,导致无法通过C3a实时掌握实际付款情况,容易产生数据信息不准确。

(三)建设工程信息集成化管理必要性

1.建设项目投资战略的需要。长江口航道治理工程技术难度大、建设周期长、工作量大、组织结构复杂、参建单位多和数据处理任务繁重,客观要求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高度融合,而人工处理不同平台数据难以满足工程管理需要。因此,构建建设工程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实现提升投资控制、业务(合同)管理、资金管理等建设项目综合管理水平的目标。

2.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需要。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建国以来最大的水运工程,长江口由于受到巨大的潮量、径流量和流域来沙量的影响,河口河槽演变复杂,长江口通航航道所处的拦门沙河段,自然水深浅成为航道治理的难点。航道整治工程在水域借助于多种工程设施及手段进行,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工程。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及投资规模较大,工程呈现“三多”情况,即涉及参加建设的单位多,合同种类及数量多,变更因素多。项目投资的组成分解难度增大,加大了成本管理,投资控制的难度。

3.建设工程科学管理的需要。由于工程管理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难以进行协调;财务部门没有介入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对工程造价的构成了解深度不够,使得工程财务控制被动、滞后;大部分合同仍采取预算招标、费率招标等方式,在技术层面落后;结算、决算资料移交不及时全面,对财务编制财务决算,移交资产管理,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均带来困难。

4.建设工程管理手段的需要。目前普遍运用的管理软件如eRp等是针对制造服务业,不适用建设工程行业。功能上缺乏投资比较、投资预测和优化功能;项目估算、概算,预算、合同价、实际投资和决算之间缺乏比较分析功能;财务软件重在会计核算,仅具有通用简单的分析功能,针对性不强,投资控制数据、合同管理数据及财务数据不共享,形成信息孤岛,从而导致项目数据分离、数据重复、数据不一致和数据不完整等。

二、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工程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构建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单位整体信息化规划,在长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结合管理会计信息化实践经验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构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一)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目标

1.建立信息集成化管理平台。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部门和单位较多,关键点和周期长等使得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流很难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工程资金管理和工程的成本管理是工程财务管理的重点。通过信息集成化平台的开发和实践,使工程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控制管理型转变,重点强调工程财务管理对成本控制和资金控制的重要作用。信息集成化管理平台的建立,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2.实现工程财务管理精细化。工程财务管理没有形成有序的系统,导致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财务管理在监督和决策上没有起到应有的职能作用。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通过规范预算编制、成本控制体系、建立用款计划、付款机制和资金管理体系等手段完善成本控制体系,规避以上风险,帮助实现工程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节省造价和提高投资效益。

3.提升工程建设财务人员素质。目前国内建设工程财务人员对工程财务管理规定和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办法熟悉深度不够,对工程建设业务流程、概预算管理等理解等流于表面,导致不能正确核算建设成本。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为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化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二)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框架结构

1.总体架构。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管理系统分为业务层、管理层和决策层。业务层是基础层,是信息和数据来源,业务层涵盖局内工程基本业务,包括建设过程业务和财务会计业务,通过系统底层架构将业务集成;管理系统是中间层,为各职能部门提供业务监管平台和分析监督入口,作为日常工作指南;决策中心是系统的决策分析层,将业务信息数据按照各业务模型汇总分析,为决策者提供航道治理工程进度、质量、投资各方面总体数据,便于决策者掌握工程总体情况及时决策,提供各类问题反馈机制,减少因问题造成工程延误(见图1)。

2.管理系统。管理系统是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的主体,由会计核算、投资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子系统构成。通过中间库归集各子系统基础信息,承担建设工程信息管理任务,同时向综合管理系统提供决策管理信息。会计核算系统沿用较为成熟的会计软件(博科会计软件),其他三个子系统如下:(1)合同管理子系统。合同是工程管理的主要手段,合同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对象。工程成本控制主要集中在对合同执行过程的管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和合同管理密不可分。财务管理和合同管理都涉及工程管理各个环节,是全面管理中互相联系不可缺少的内容。合同管理的目标与工程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2)投资管理子系统。投资控制贯穿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决算阶段,把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在批准的限额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保证在建设工程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理想的投资和社会效益。工程财务在项目进程中每个阶段、涉及财务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控制,使建设工程投资成本在每一阶段都处于最合理状态。(3)资金管理子系统。工程开工后由于大量人员进场、大宗物资设备采购租借,资金需求量大,容易出现资金预测不准确、资金计划编制不科学等现象。如果对资金的需求预测不准确、不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资金规划使用,很容易造成前期资金使用过度,导致航道治理工程还未走上正轨就出现资金短缺问题。同时如果出现由于筹资渠道和到款过程不畅通造成的资金出现周转不灵的情况,工程高层管理者和工程财务管理人员压力必将剧增,工程进度受到威胁。因此,必须加强资金管理系统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管理。

(三)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功能

除会计核算子系统完成工程会计核算任务,其他三个子系统功能如下:

1.合同管理子系统功能

(1)合同分类管理。通过集成化系统提出合同分类的建议,对不同分类的合同订立不同的管理机制:对工程项目直接费用如设备材料采购合同,工程分包合同这类数量大、履行过程较长的合同,通过系统中的合同信息,付款前根据工程进度数据,经过规定程序核准后,按合同要求支付工程进度款。同时依照建造合同准则,在系统内按照合同投资组成计算合同成本。工程项目间接费用合同,如融资合同、保险合同等金额大、风险大的合同,通过系统关注项目进度,及时将合同执行情况通过系统报告给决策者,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2)合同执行管理。合同签订前,通过集成化系统了解市场信息;合同签订后,通过集成化系统制定用款计划、预算方案编制;合同履行阶段,通过集成化系统加强合同费用的控制,了解工程质量和进度,为项目出谋划策;项目合同生效后,通过集成化系统平台实时汇总成本费用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合同执行情况,以便达到费用控制目的。合同签订以后,通过集成化系统制定用款和支付计划;合同执行过程中,合同的变更、索赔及审批控制,对合同履行过程的计量、支付、结算、处理过程信息掌握、流程监督,实现合同全周期管理。

2.投资管理子系统功能

(1)工程设计阶段管理。审查设计阶段通过集成化系统把预算控制在批准投资估算内;设计费用支付与工程设计成本测算;项目投资和工程交付使用后日常开支费用。在集成化系统中,输入和测算每阶段投资费用组成,并与上期进行对比分析,做好投资总额纠偏与控制。(2)工程招标与发包阶段管理。根据系统中已发包工程和待发包工程实际进度与金额,利用系统中数据信息的计算与汇总,判断工程实际投资是否超出工程预算,辅助把控招标与发包的各阶段投资总额。(3)工程施工阶段管理。财务全面管理合同执行,通过系统获取项目实时进度,严格按照合同支付制度和流程,完成合同款支付;并通过系统了解合同变更情况,控制好合同支付比例,降低合同风险。系统中按照投资项的计划投资、最新合同价、合同结算价、合同变更、完成投资、合同支付实时对比,工程财务通过投资数据的明细辅助控制工程总体投资。(4)工程竣工决算结算阶段管理。通过系统合同结算管理功能,工程财务配合项目管理者做好合同结算审核工作,并对已结算合同完成合同执行过程投资分析。竣工决算阶段,工程财务通过系统中合同执行过程数据,完成决算工作和项目投资分析。

3.资金管理子系统功能

(1)资金支出管理。通过系统合理预测资金需求,项目策划和前期运作费用。人员调遣费、工资、福利、补贴、培训费等;修建生活营地、道路、水电设施等设施所需资金;自有设备调遣费、使用费以及新购租赁设备费、零配件费用等。日常管理费、不可预见费。(2)资金收入管理。科学预计资金到款时间和总额。在系统中制定资金收入计划,并结合资金支出计划,做好资金运作工作。通过系统对资金账户的管理功能,掌握资金使用和结余情况,便于编制准确的资金收入计划和管理资金收入工作。

三、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工程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创新与效应

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工程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建设运行以来,有效地进行了投资管理,控制了工程费用,节约了工程成本,在管好用好资金、发挥资金效益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提升了建设工程整体管理水平,达到了预期目标。

1.产生了巨大的宏观经济社会效益

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工程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为建设工程产生巨大宏观经济社会效益提供了技术支持。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长期跟踪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建设,2014年“长江口深水航道经济社会效益研究”报告结论是:“经济效益方面长江口深水航道产生的经济效益为95.95亿元,同比增加了1.96%。其中,航运经济效益81.86亿元、港口经济效益14.09亿元,分别增长了1.22%和6.51%。社会效益方面深水航道疏浚投资拉动GDp增长15.7亿元,货运量增加带动GDp增长1113亿元,拉动财政收入增长248亿元,带动就业9.9~12.4万人”。“对于上海自贸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及沿江经济带、沿江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力拓展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空间,带动了东中西部产业转移和长江流域城乡综合协调发展”。

2.建立了建设工程信息集成化管理系统

长江口航道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通过集成信息系统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极大地增强了内部管理会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集成信息系统高度的倍增性,显著提升了局内部管理会计在航道治理工程管理中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局内部组织管理会计的运作方式,为企业提供新型的管理模式。将项目管理集成信息系统与管理会计相结合,以集成信息系统改造和提升管理会计水平,是促进管理会计转型与升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3.提高了建设工程管理效率

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了保障,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内建立的监管体系有力的保证了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的可控性。通过集成化系统的建设与实际运用,有效破解了设计深度不够和设计变更不到位,设计存在设计深度不够、设计方案不合理,工程量不准确,工程造价变动大,突破项目概预算;设计变更把关不严,没有签证、事后签证或越权签证导致工程量增加,从而造成工程造价的突破,使原来的中标价或合同价失去实际约束等各类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建设工程管理效率。

4.提供了建设工程管理决策支持体系

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是以数字化信息呈现模式为基础,以流转集成信息为依据,以统一标准的制度流程为手段,确保合同统计数据和合同价更加精准。通过对估算、修正概算、预算、合同价、结算价等投资控制数据与合同管理数据的无限共享,确保了数据的内在统一性以及投资分析更加到位。分析和统计结果为长江口航道管理决策者提供各种决策方案,从而减轻了管理决策者从事低层次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负担,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5.创新了建设工程信息管理技术

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建立了数据模型工具,通过中间库的建立,消除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系统的信息孤岛,建立合同支付信息和财务信息对应关联,实现信息同步;中间库的建立,无需财务管理人员在项目管理信息箱系统中数据录入,避免了数据信息重复采集产生的工作;同时因为中间库的建立确保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系统数据互动关联,且建立准确对应,无需再进行数据核对,大大减轻业务数据录入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通过对现存问题的消除,真正实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系统数据同步关联,使两个系统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成为一个集项目管理信息和会计管理的集成化管理平台。

6.提高了建设工程资金使用效率

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管理功能,实现了概算(预算)全过程管理,降低了工程成本,节省了大量财政资金。据统计,一、二、三期工程中主要部分的建筑物整治工程比概算节约4.37%、2.41%、2.75%;航道疏浚工程节约2.015%、5.176%、0.749%。维护工程中的疏浚工程节约2.22%;建筑物整治工程节约1.80%;船舶运行项目节约1.26%。通过已建设完成工程项目的对比分析,工程总支出在建设期内控制在概算的95%内,维护期控制在预算的97%以内。

7.发挥了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示范效应

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所蕴含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方法体系及信息化解决方案,可为大型基础工程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大型基础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管理会计信息集成化系统不仅在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管理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提高了管理效益。该成果基本原理在上海世博会工程、上海内河航道治理工程、上海国际客运中心等多个大型基础建设工程应用效果较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信息化管理集成系统的建立和使用,以创新的管理思维,探索了大型建设工程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体现了管理出效益的新的财务管理新思路。这一创新管理模式,不仅对充分用好、管好财政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也引起了业内的高度关注,已被多家大型建设工程借鉴和采用。其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方法体系以及信息化解决方案,对推动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2.建议

工程设计管理体系篇8

【关键词】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

1前言

智能化系统在体育场馆的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日常的锻炼和练习以及体育场馆的经营受到智能化系统的直接影响,体育场馆的智能化系统关系到体育场馆的成败。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各种高科技新技术得到应用,体育场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建设的难度一般会比较大,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多,处理的事务也比较繁杂。所以综合经验教训,结合体育场馆建设的特点,探讨出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保证在体育场馆建设后能够成功使用智能化系统,同时也为国际先进的工程承包和项目管理方式接轨做好了准备。

2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的特点

智能建筑将信息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融合起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智能建筑是将建筑作为平台,将建筑设备、网络通信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功能的最优化处理,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实现了现代高新技术的集成,核心为电子技术,体育场馆智能化系统有多个子系统,分别是环境监控、通信广播等系统。体育场馆智能化建设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使用的专业比较广,工程比较复杂,具有现代工程控制和信息化工程的特点。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建设一般要经过系统规划、深化设计、施工、验收、培训和运行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中,前一阶段的输出是后一阶段的输入,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检验,每个阶段的目标都是不同的,每个阶段建设的方法和成果都是独立的。但是这五个阶段都要服从整体体育场馆建设的大目标,需要众多单位和专业的参与,复杂性比较高。智能化系统参与的新技术比较多,涉及的领域比较广,需要解决传统建筑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又要对电子信息等多个学科的技术和产品进行了解。在工程的实施阶段,不但要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还要安装、调试和集成众多的设备。体育场馆智能化系统由多个独立完整的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和设备还不能够简单的堆叠在一起,要进行整体的优化和调整。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建设中,参与的单位众多,这些单位和工程都有密切的关系,单位之间也需要进行紧密的配合。相对于普通的建筑工程,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其系统设计也需要满足训练、比赛和经营的要求,还要符合国际和国内的标准。

3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

3.1单项子系统承包模式

我国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在几十年来经历了从单项子系统承包到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的发展过程。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管理方式逐渐和国际先进的管理水平相接轨,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必然向着工程项目管理的方向发展。在单项子系统承包模式中,建设单位需要落实施工前的有关前期工作,明确计划、进度表、协调各种关系直到竣工验收。设计单位主要负责总体体育场馆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单项系统承包方主要进行制定施工组织计划,深化设计系统,设备供货等。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公司等相关方需要和建设单位紧密配合。不同的单项系统承包方需要直接和建设单位签订合同,建设单位和承包方之间的管理和配合关系复杂,工作量非常大,这种模式适合规模小、系统少、没有集成要求的工程。

3.2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模式

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是根据建设单位和业主之间签订的合同,根据业主的时间要求以及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施工计划的制定、各种关系的协调等工作,并对工程进行试运行和竣工验收,提供给业主相关资料。建设单位的主要职责是落实前期工作,组织规划设计,协调各种关系。设计单位主要负责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初步设计系统,初步进行相关文件的编制。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公司等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为总承包合同关系,工程监理公司代表业主进行工程的监督。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点是管理简单,总承包公司全面负责工程的实施,减少了大量的工作。能够实行总承包模式的公司一般实力比较强,可以参与到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模式能够为系统集成创造有利条件,适用于大规模、综合通用型,对系统有较高集成要求的项目中。

3.3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按照合同约定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管理。有项目管理服务和项目管理承包两种模式。项目管理服务是指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企业要编制可行性报告,分析可行性,进行项目策划。在规划设计阶段进行设计管理,在工程实施阶段提供采购管理等服务。项目管理承包是指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在完成项目管理的全部工作内容之外还可以进行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

4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系统规划阶段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的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都不够重视智能化系统,对智能化系统的认识只停留在传统的弱电系统上,提出的建设目标和实际不符,或者根本提不出明确的智能化目标,没有系统的整体设计和规划。这种情况下进行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建设招标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4.2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设计工作比较复杂,而设计单位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将实质性设计交给系统集成商来完成,而系统集成商由于建设程序的原因介入系统建设比较晚,在时间上就已经落后了,还有由于系统规划欠缺会导致系统集成商无法全面了解需求,实际应用和设计目标相脱节。

4.3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业主、总包方和监理方很难对日益发展的智能化工程做好管理工作,可能会出现管理不力、管理方法不当、缺乏系统管理经验等情况。

4.4验收阶段存在的问题

目前智能化工程的验收还没有形成自身的一套体系和标准,大部分都是按照传统的电气工程项目标准来执行,但是这是不够的,对于智能化工程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系统性能和功能的验收。

5完善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措施

5.1体育场馆智能化的技术领域划分

体育场馆智能化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多。在进行工程管理时,应该首先明确智能化工程的技术领域,明确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将各个领域都综合起来,建立完整的工程管理体系。

5.2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体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智能化工程的管理。由于我国智能化工程建设的时间不长,可以先引进西方的先进管理模式,然后结合自身的特点,最后探索出适合自身的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

5.3拉动其他技术产业的发展

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的建设能够拉动其他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智能化工程建设中,涉及到的新兴技术比较多,相关的高科技技术产业也有很多参与。这些产业和技术和智能化工程相互促进发展,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建设能够拉动这些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同时这些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也能反作用于智能化工程,促进智能化工程更好地发展。这些技术和产业都能够提升智能化工程的建设质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

6结束语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也不断进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升对智能化系统建设的认识,明确智能化工程的建设目标,使用符合实际的管理方式,这样能够提高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质量。本文对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了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智能化工程建设提供一些参考价值,更好地促进智能化工程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晓宁.智能化建设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优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9):498~499.

[2]包强,刘健,于璘璘.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183.

[3]陈晓国.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2(14):83~84.

工程设计管理体系篇9

1.1设计质量评价缺陷

当前企业实行的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方式主要有:由政府负责单位开展工程项目质量审查评定;由设计单位自行开展内部设计质量审查;由业主单位开展设计质量审查评定。根据不同角度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设计质量评价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设计评价质量,但这些方式也存在部分缺陷性问题,具体表现有:

(1)有限性,其主要体现在评价时点及评价主体两方面;在多种评价方式中,通常会存在两个评价主体,且多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缺少相关利益主体,其评价结果难以反映出不同主体的目标需求和建议,评价形成的影响效果非常有限;同时部分评价是在阶段成果形成后进行的,而有的甚至是在工程竣工后进行的,设计的评价与控制力度明显不足,这就容易造成工程设计质量的评价作用难以发挥,工程整体质量难以保证;

(2)非常规性,因部分企业对于工程设计质量评价缺乏基本认识,且管理制度上存在缺陷,造成质量评价工作的随意性较高,设计单位内部评定缺少一定的常规性,且通常采用三级审查方式难以保证设计质量。

1.2优化设计管理意识不足

(1)业主因专业知识制约,很难从优化角度对设计方案提出疑义或可行性建议;部分业主经济实力较高,项目工程追求新颖,未考虑优化要求;

(2)设计单位选择不佳,部分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方案概算相对粗略,细化水平较低,难以开展综合评定;

(3)未深刻认识设计对工程投资的重要性,仅关注工程招投标环节,忽视设计方案优化对工程造价的节省;

(4)部分业主对于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和设施配置不明确,且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2建筑设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完善设计界面管理协调机制

相关设计单位应不断完善设计界面管理协调机制,构建设计界面风险防范体系,以不断提升界面管理质量。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

(1)业主控制的设计协调过程应建立高效的决策系统,不断改善机电设备招投标管理水平,以克服土建、设备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施工设计迟缓、设备安装图滞后难题;

(2)做好合同界面管理,确定各专业系统设计单位为界面实施工作的执行主体,各专业系统的设计单位应在设备、技术、人员和组织上提供基本界面管理条件;

(3)总体设计单位应重点开展技术管理,明确施工图设计及初步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的工作要点,招投标文件中明确的条框应由投标单位严格执行;

(4)应加快建立界面管理机构,由业主开展直接领导管理,并编制工程、设计界面的具体管理办法与程序,促进界面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

(5)加快设计界面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通过设计界面管理机构建立本机构的数据管理系统及系统管理软件,以利用结构完成对界面数据的访问,采用直观图方式反映不同界面的树状层次结构。

2.2加强建筑设计质量控制

(1)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具体要求及相关勘查数据资料进行深化研究分析,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进行设计方案大纲制定;通常情况下设计大纲可由项目主管工程师安排各专业工程师调查资料分析为前提,进行综合讨论编制;随后将编好的大纲交由业主进行审核,最后按照审核通过的大纲开展具体方案设计;

(2)设计方案前期审查;对设计方案的前期审查主要是核查项目总体设计方案,通过与设计要求大纲的比较分析检查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工程标准、概算设计是否在允许范围以内;

(3)核查施工图:施工图审核检查是工程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重要关键点,在具体审核中应加强使用功能及质量要求的标准检查,具体审查的内容应包含给排水施工图、建筑施工图、暖通空调系统施工图、电气安装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等;

(4)做好设计项目施工及竣工后的反馈:项目主管应安排各专业负责人参与技术交底工作,对技术交底过程提供意见和建议;对于施工会审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及修改意见等应组织设计人员进行核查,并考虑相应修复或补救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竣工时,专业设计人员应共同参与质量验收。

2.3做好设计成本与进度控制

在项目投资决策完成后,项目投资控制的核心在于设计。设计概算便是只在项目获得可行性研究审核后,进入规划设计阶段时开展的概括性初始预算。其是一种综合考虑项目运行可能形成的成本费用及投资方投入资金量而具体编制的预算。通常项目前期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要占到项目总投资成本的75%左右。所以设计概算是施工图预算的造价上限,施工图预算应控制在设计概算的前期工程造价范围内。工程设计管理中需对项目进度控制的要求有:对主设计单位同分包设计单位间的关系,主设计与特殊专业设计、装修设计等领域的关系进行协调,调整施工图进度以保证其符合材料、招投标、设备采购、施工进度等标准;对审计进度计划及出图计划进行核查,并监督执行,防止出现因设计单位进度延迟而导致施工单位需求索赔的问题;进行设计阶段进度计划编制并控制其具体执行;对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进度计划进行核查,并对进度计划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分析,制定各阶段进度控制报告及报表;制定设计阶段进度控制总结报表。

2.4实行系统化管理

采用由美国系统工程学专家霍尔提出的设计管理三维系统结构,从时间、组织、知识三方面开展建筑设计管理,克服管理中存在的集成问题。设计管路可具体分为设计准备、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配合等阶段过程,不同阶段按照先后顺序组成了设计管理的整体过程,不同过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加强不同阶段关键节点和设计任务管理的基本质量目标、概预算成本目标的控制,是确保工程最终目标有效完成的基本手段。

3结束语

工程设计管理体系篇10

水利工程通过工程措施实现对自然界水资源的有效控制,以达到除害兴利目的。主要特点有工作条件复杂(在气象、水文、地质等难以确切把握的自然条件下施工和运行)、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失事后危害大等。工程建设须达到良好的工程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规划设计工作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设计质量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水利基础建设迅速发展,设计周期变短、治水理念转变,为水利行业的质量监督及设计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影响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2.1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我国质量管理的行政法规、制度建设已日趋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测设计管理规定》《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等明确了建设各方的责任与义务,《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等奠定了水利行业质量管理的制度框架。上世纪90年代水利行业设计单位大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目前大部分水利设计单位都通过质量体系的认证,超过半数的甲级设计院通过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三管理体系的认证,质量管理由“以人为中心”转变为“以iSo9000标准为中心”,由“自我约束的管理体制”转变为“接受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和认证机构的监督和检查”,进一步强化了全员的质量意识,相应提高了管理水平。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超过500多项,标准的完善为工程勘测设计提供了依据和保障。2000年以来,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强制性条文,强制性条文是指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中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水利工程安全、环境保护、能源和资源节约及其他公共利益等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强制执行的技术要求,也是勘测设计必须遵守的底线。近年来,水利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进行了多次修订,并于2012年印发《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管理办法(试行)》,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加强宣传贯彻、培训工作。2009年以来,水规总院与设计质量监督分站的设计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也将强制性条文的执行作为设计质量检查的重点,很好的推进了水利行业的技术质量管理及从业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勘测设计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建立施工图文件审查制度,目前建筑等行业已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推行了施工图设计的审查工作,而水利工程受自身的特殊性制约,水利行业施工图审查在全国还未全面推行,2005年,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广东等省份开展了水利工程施工图审查的试点工作。

2.2影响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2.2.1勘测设计市场有待规范,项目法人制需进一步加强

水利工程大多为政府投资,部分项目立项后方组建项目法人,主要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多为临时抽调组成,“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加剧了技术人员的流动,项目法人的总体技术水平及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个别建设单位法规和质量意识不强,将项目委托给无资质的设计单位或个人设计,造成竞争无序或设计成果质量难以保证。加强项目法人制有利于规范勘测设计市场。

2.2.2勘测设计周期不合理,设计质量不能保证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水利建设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有些项目为争取国家投资,急于项目立项,给勘测设计单位的时间远远少于合理的勘测设计周期,设计人员不能很好的进行技术研究,送审后成果不符合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有些项目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存在审批手续不全就开工的现象。

2.2.3勘测设计单位管理不到位,质量意识不强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多数设计单位都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到本世纪初,大部分设计单位与国际接轨,转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成功的经验。截止2014年,超过半数的甲级设计院完成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体系的整合,总体效果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单位质量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没有真正按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进行操作,设计人员自觉贯标和质量责任意识不强,在三级校审过程中,校审不仔细、把关不严、签字草率,造成设计成果质量不高。

2.2.4专业配备不齐,注册工程师缺乏

大部分甲级设计院专业配备比较齐全,具有承担大型综合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项目的能力;相对应一些乙级、丙级设计单位,专业人员明显不足,专业分工也不明确,一个项目就三、五个人参与,尽管锻炼了一些多面手,但也暴露出专业分工不细,设计成果质量不高的问题。目前,2013版的三阶段编制规程也对设计人员的注册执业资格进行了要求,但现在注册工程师缺乏的问题使一些设计单位还处在保资质阶段,此问题急需解决。

3项目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质量监督工作有效的推进了设计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也为设计单位内部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检查工作通常分自查、抽查、整改三个阶段,项目检查以设计工程设计文件为主线,检查主要内容为设计输入文件的完整性及有效性、设计输出文件内容及深度、设计验证的三级校审记录、设计确认的有关记录、设计更改(变更)的再确认、现场技术服务及成果归档情况,检点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及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3.1管理体系的运行

3.1.1内部组织机构有待于进一步整合,职责需进一步明确

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及市场竞争力等,2014年完成三体系整合,整合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主轴线,经历组织整合、文件整合、作业整合、到持续改进整合等。检查中发现三体系在初期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首要问题是组织机构有待于进一步整合,需对质量、环境、安全管理职责重新从管理体系角度归并组织的职责。如,后勤保卫处作为安全主管部门,对主要办公场所的管理是合适的,而设计单位的勘测等外业工作专业性较强,这种情况需在安全管理机构整合时充分研究;为提高管理体系运行运行效率,需要研究将三个体系的管理职能合并到一个主管部门。

3.1.2培训力度不够,需重视全员参与

三体系管理是全员参与,培训范围还需覆盖外聘人员。加强环境及职业健康体系的培训力度,重点是安全管理人员和职业健康事务代表的培训。对于管理而言,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孤立进行的,都涉及到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整个过程,为便于统一指挥和协调管理,提高内部管理的有效性,需要研究由质量管理内审员兼任安全及职业健康事务代表,集三项管理于一身的模式。

3.1.3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需进一步提升

各管理部门应在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管理的架构下,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运行情况持续改进。如,为更好解决部分设计勘测人员的执业资格与2013版三阶段编制规程要求的矛盾,需研究激励机制,并完善相关制度,还需考虑合理的过渡期,以满足生产任务和人才培养的双重要求;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和技术创新,也须从完善相应的制度入手。

3.2质量管理内容

3.2.1设计标准管理及使用

(1)设计标准有效版本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有使用作废标准作为设计依据的现象,应加强标准有效版本的管理,确保使用的标准有效。

(2)设计标准部分规定不够明确,行业间标准差别较大,设计人员使用时容易出现偏差,如:新奥法施工的隧洞工程,目前水工隧洞多采用复合式衬砌,《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明确了隧洞衬砌型式包括喷锚衬砌、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四种型式,规范的条文说明中规定了临时支护可作为永久支护的一部分和全部,但规范对二次衬砌所要承担的荷载比例,仅是一种定性规定,设计人员很难把握,设计时隧洞结构计算多不考虑临时支护或仅作为安全储备,这种设计理念是保守的,但又是很不经济的,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对该问题按围岩的类别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如“对于Ⅳ级围岩地段衬砌,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大于设计总荷载70%,二次衬砌的承载能力大于设计总荷载30%……”。

(3)设计标准的部分条款规定执行难度大,如:外水压力确定无压隧洞设计的难点,《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给出外水压力折减估算的明文规定,但地下水是由水文地质条件、岩层条件、覆盖层厚度等因素决定,前期勘探工作不可能探明规范中所阐述的地下水的活动状态,设计阶段按规范规定选取外水压力折减系数的方法不现实,造成施工时该类变更很多。3.2.2软件管理及使用软件引进时进行了相关评审,而涉及技术标准的计算机软件更新滞后于规范的更新,使用时未进行复核,如:隧洞项目衬砌计算采用理正水工隧洞衬砌分析软件,该软件以《水工隧洞设计规范》DLt5195-2004和《水工混凝土设计规范》(SL/t191-96)为依据,与项目设计依据采用的《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的结构安全度就有差别,需要复核计算。应进一步加强计算机软件应用的管理,完善软件有效性再验证程序。

3.2.3强制性条文管理

(1)有些强制性条文存在不适用的问题,如:《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2013)第2.2.25条为强条,该条款规定各等级埋石均应绘制点之记,并应委托当地城镇、乡村妥善保管,五等点视需要托管,但在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无明确托管单位,导致设计单位无法移交。

(2)部分质量管理和设计人员对现行有效的强制性条文理解有误,如强条使用时不注意与原规范结合,有断章取义的问题;强制性条文自查不细致,存在漏查等现象,自查时仅对照2010版的强制性条文,对修订或新颁布的标准漏查,如《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规范》SL575-2012已于2013年1月实施,抽查的部分工程设计在2012年完成,而施工在2013年后,自查时对4级以上弃渣场未进行必要的地质勘测,弃渣场设计的主要内容如弃渣场本身的稳定及沟道型弃渣的截洪排水问题未严格按照SL575-2012有关规定进行复核。

(3)质量体系文件中明确强制性条文检查要求,但缺乏执行强制性条文的具体规定,如应在设计输入文件及报告及计算书的三级校审意见及流程卡中进行明确要求。

3.2.4施工图提交及设计变更

(1)施工图提交方面,部分项目供图的批次太多,如先期只提供开挖图,结构图及钢筋图分开提供,给现场的建设管理及施工造成了不便;环境、水保、移民等专业设计滞后,施工图设计深度达不到要求。

(2)部分项目设计变更管理不规范,对重大设计变更理解有误;部分项目由于现场进度要求采用了直接给电子版或草图的方式,校审记录不完整;由于业主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变更较多,此类变更手续不全,对重大设计变更未征求原批复单位意见。

4提高勘测设计质量措施及建议

4.1提高勘测设计质量的措施

勘测设计质量的责任主体是设计单位自身,近些年来各单位都严格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及检查工作还应做细做实,做好过程控制。

(1)设计单位需要加大全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并结合管理体系的运行及质量检查问题,完善、细化相关制度,特别是质量奖罚及检查制度,切实落实质量责任制,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实现设计质量的全员管理及全过程管理。

(2)加强校审、设计评审环节的管理,抓好校审制的岗位职责,避免校审记录流于形式,并能真正起到追溯作用,对出院的设计成果减少会签评审,严格会议评审。

(3)加强技术标准、强条的培训及管理工作。在计算书、报告、图纸的流程卡中明确填写所采用的主要标准、涉及的强条的内容,使校审各环节均能对照检查,从根本上解决技术标准有效性及强条执行的问题。

(4)进一步推广勘测设计质量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系统,促进勘测设计单位质量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确保勘测设计过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并为全行业信息化勘测设计档案管理系统打好基础。

4.2建议

(1)加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勘测设计市场监管。主管部门要严格勘测设计成果审查审批,认真开展质量评价工作,充分利用市场监管、审查审批、质量评价等信息,建议水行政主管单位严格设计成果审查专家的资格管理。

(2)进一步加强项目法人代建制。对于一些临时组建项目法人,技术管理人员数量及管理水平不足的项目,建议推行建设管理“代建制”,以实现建设项目管理“建设、监管、使用”多位一体,相应制约腐败,提高建设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促进勘测设计市场健康发展。

(3)目前我国的水利标准化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部分标准的条款,甚至强制性条文的规定模糊问题,实施难度大,建议尽早修改完善,有条件时对不同行业相近标准修订时应相互借鉴,并尽可能整合。

(4)2005年水利工程施工图审查在部分省进行试点,建议尽快在全国推行水利行业的施工图审查,不但在加强设计队伍资质管理的同时加强市场监管,而且将设计文件质量检查由事后转为事前,变检查为全面审查,利于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管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