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镇农业保险工作总结十篇乡镇农业保险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农业保险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37:57

乡镇农业保险工作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中央、省市有关“三农”发展的精神,以全面提升保险对“三农”服务的保障能力为目的,充分调动农村地区现有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切实做好全县“三农”保险办公室的创建工作,不断完善全县涉农保险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遵照“服务三农、因地制宜、节约成本、保证质量、依法合规”的基本原则,开展“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

二、主要内容

(一)建设目标

在各乡镇(管委会)建立“三农”保险服务办公室,对于条件成熟的乡镇(管委会)可建立“三农”保险营销服务部;在行政村建立农村协保员网络。

(二)建设标准

在乡镇(管委会)建立“三农”保险服务办公室,应达到“十个一”的建设标准,即:确定一处办公场所、悬挂一块办公室标牌、配备一套办公设备、制定一套工作制度、建立一套工作台账、设置一个宣传信息栏以及选聘相应的工作人员。

办公场所由当地乡镇(管委会)负责协调解决,在其便民服务中心增设新窗口,以方便群众办理业务;工作人员由所在乡镇(管委会)和人保公司各派驻一名,行政村协保员由当地乡镇(管委会)在各村委会指定;其他办公所需软、硬件设备由人保公司负责配备。该办公室受乡镇(管委会)和人保公司的双重领导。

“三农”保险服务办公室至少要配备一套办公桌椅、固定电话、资料柜及其他办公用品;条件允许的乡镇(管委会),可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要结合实际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保险承保、理赔等工作管理制度,并悬挂上墙;要将所辖区内农户承保信息、报案信息、理赔信息等分别设置登记簿进行详细登记,建立工作台账;要在办公场所设置“三农”信息栏,及时中央、省、市有关支农惠农政策、开展“三农’保险情况和成效、“三农”保险赔付情况等内容;要做好本辖区内“三农”保险承保、理赔的协调、宣传和服务工作。

三、组织领导

县推进“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由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承担,并负责全县“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的日常工作。

四、时间安排

(一)宣传启动阶段:。由县金融办负责完成《县“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各乡镇(管委会)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按照建设标准,制定实施计划,统筹部署、加大宣传,确定办公场所,选聘办公室工作人员。各乡镇(管委会)、人保公司、金融办等相关单位密切配合,迅速启动该项工作。

(二)创建实施阶段:根据确定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标准,完成各乡镇(管委会)“三农”保险服务办公室的建设工作。

(三)总结验收阶段:由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单位进行评估和总结,并迎接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检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宣传,迅速启动。县金融办、人保公司及乡镇政府等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宣传手册等媒介开展保险知识和农业保险政策的宣传工作,让农民充分了解农业保险;通过下乡召开村民农业保险座谈会、编印海报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各乡镇(管委会)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迅速启动“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人保公司要结合我县实际,细化方案,尽快出台“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为农业保险及“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形成“多乡有网点、村村有人员”的“三农”保险服务网络格局。

乡镇农业保险工作总结篇2

一、工作目标

在全县现有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机构的基础上,按照“以乡建站,分村设点”的总体思路,依托各乡镇农业管理服务站,在乡镇(开发园区)建立农业保险服务站,在村(居、社区)设立农业保险服务点,明确服务站和服务点工作职责,规范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办理、查勘定损及赔款支付等服务,全面提升我县农业保险工作水平。

二、工作步骤

(一)组建工作机构。一是落实办公场所。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及所辖村(居、社区)委负责为农业保险服务站和服务点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二是确定工作人员。立足我县实际确定乡镇(开发园区)农业保险服务站每站设工作人员(岗位)2名,其中站长1名、副站长1名。服务站工作人员由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择优推荐,经国元农业保险公司支公司(以下简称县国元保险公司)考核后确定,并报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农险办)及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市直属公司备案。原则上站长由乡镇、开发园区分管负责同志兼任,副站长由乡镇(开发园区)农业管理服务站站长兼任。村服务点工作人员由村(居、社区)委推荐一名村干部兼任。三是配发办公设备。县国元保险公司统一配送电脑、打印机、照相机、档案柜、桌椅、统一标牌等办公设备和设施。同时明晰资产权属,办公场所土地及附着物产权归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及村(居、社区)委所有,办公设备和设施产权归县国元保险公司所有。四是统一建章立制。乡镇(开发园区)服务站和村服务点业务工作由县国元保险公司管理、指导。界定乡镇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工作职责(附后),制定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公开上墙。

(二)组织检查验收。县国元保险公司会同县农险办对乡镇(开发园区)服务站和村服务点组建工作进行验收,确保机构组建合理和运转有序。

(三)规范开展工作。乡镇(开发园区)村服务站点依据各自职责,规范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一是规范承保办理程序。采取集中投保方式的,村服务点开具保险经办机构专用收据,收取投保农户保费;填制农户投保明细表,在村内张榜公示;集中填制本村投保单,并将投保单、款项和公示情况报乡镇(开发园区)服务站。乡镇(开发园区)服务站对村投保单、款项及公示情况审核无误后,报县国元保险公司。县国元保险公司以村(居、社区)为单位出具保险单,并以适当形式告知投保农户。采取直接投保方式的,按农业保险有关规定办理。二是规范查勘定损程序。村服务点受理本村农户出险报案,填制报损清单,逐级报告县国元保险公司。接到查勘通知后,查勘人员应及时赶赴受损现场,查明受损原因,拍摄现场照片,核定受损数量,并与投保户沟通、确认,制作查勘记录。查勘人员要及时将查勘记录、现场照片等资料移交县国元保险公司。县国元保险公司审核确认后理算赔款,制作赔款明细表。三是规范赔款支付程序。村服务点将保险经办机构赔款明细表在村内张榜公示,向有异议的农户做必要的解释、说明或者提议重新查勘,并将公示情况逐级报告县国元保险公司。县国元保险公司将公示无异议的赔款通过财政“一卡通”发放到户。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协同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建立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是保障该项民生工程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县里已成立以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开发园区)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通力合作,协同推进全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县农险办要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抓好组织和调度。县农委要把这项工作与农业防灾减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产业升级。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要认真落实农业保险各项政策措施,在人员、办公场所及工作推动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县国元保险公司要切实担负站点建设主体责任,保障资金投入,制定完善配套措施,确保网络建设有序推进。

乡镇农业保险工作总结篇3

theDifferenceandtheCauseofparticipationininsuranceandHousingFundbetweenUrbanandRuralLabor:aBlinderoaxacaDecompositionmethodfornonlinearRegressionmodels

XieYuhua1,LiUXi1,LiQianqian1,ZHaowei2

(1.CollegeofBusinessadministration,HunanUniversity,Changsha410082,China;2.SchoolofSociology,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abstract:Usingthesurveydatafromenterprisesin2014andtheBlinderoaxacadecompositionmethodfornonlinearregressionmodels,theauthorsstudiedthedifferenceandthecauseofparticipationininsuranceandHousingFundbetweenurbanandrurallabor.theresultsindicatedthatthereexistedobviousdifferencesininsuranceandHousingFundbetweenthetwo.moreover,therewasthehouseholdregisterdiscriminationagainstrurallabor,whichinturnaccountedfor7.99%,13.06%,9.07%,7.62%,26.94%,40.98%ofthetotaldifferencesinthemedicalinsurance,unemploymentinsurance,endowmentinsurance,employmentinjuryinsurance,maternityinsuranceandpublichousingfund.amongthem,maternityinsuranceandpublichousingfundarethehighestlevelofhouseholdregisterdiscrimination,whichsuggeststhemorebasicsocialinsurance,thelessaffectedbyhouseholdregisterdiscrimination.

Keywords:urbanruraldifferences;socialinsurance;householdregisterdiscrimination;laborrelations

一引言

户籍制度的存在,使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形成了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尽管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工作,实现了自由流动,但是由于户籍差异及户籍歧视,农民工的就业形式、工资收入、社会保险等都明显低于城镇职工,“同工不同酬”问题严重。

社会保险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既是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组成部分,也是劳动者应对未来风险的重要制度保障。农民工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理应与城市劳动力“同工同酬”,但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见表1),近年来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虽有所上升,但总体参保状况仍不容乐观。

2008年以后,国家在保障农民工权益,提高社会保险覆盖率上做出了很多努力。其中2008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合同法》、2011年7月1日施行的《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了所有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享有社会保险权,2015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也指出要“认真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继续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努力实现社会保险全面覆盖,落实广大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的社会保险权益”。社会保险福利的确有助于降低农民工的流动意愿,且对提高农民工签约率和合同满意率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1]。因此国家提出要提高社会保险对农民工的覆盖率,既是现阶段应对刘易斯拐点、民工荒以及企业稳定员工的要求,也顺应了劳动力市场有序稳定以及长远发展的要求。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谢玉华,刘熙等:企业城乡劳动力参与“五险一金”差异的实证分析

以往学者研究户籍差异时主要关注城市工和农民工之间的工资报酬差异,一致?J为户籍歧视对城镇和农村劳动力的工资差异有很大影响,如王美艳通过研究2003年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农村劳动力与城市本地职工的工资差异发现歧视程度达到76%[2],姚先国和赖普清通过定量研究发现,户籍歧视能解释工资收入差异的20%~30%[3]。ZhigangLU,ShunfengSonG基于天津市的调查数据,证实存在对农民工的工资歧视,而且户口对两者的工资差距有明显影响[4]。章莉等通过4种工资差异分解方法研究得出,2007年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依然存在对农民工明显的工资待遇歧视,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工资差异中的36%无法用禀赋差异解释[5]。除此之外,一些学者从纵向角度深入研究城镇工与农民工工资的分位数差异和时间变化趋势等,如费舒澜和郭继强对劳动者收入的分布差异进行分解得出随着收入的上升,歧视程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高是在75分位,最低是在90分位[6];庞念伟和陈广汉运用2002年和2007年的数据,对城镇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的工资差异进行Blinderoaxaca分解后发现,歧视的贡献从2002年的35.18%下降到2007年的25.08%[7]。

本文另辟蹊径,希望从横向角度探究城镇工和农民工的户籍差异,以丰富户籍歧视理论。《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要求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实行“同工同酬”,在《劳动法》领域,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通常是指劳动者通过提供劳动获得的货币和实物报酬,包括工资、社会保险和用人单位提供的各项职业福利[8]。从现有文献来看,学者的关注焦点始终是工资差异,然而Currieetal.通过估算歧视对福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病假工资和伤残保险)享有的影响,指出忽略员工福利将导致对劳动报酬歧视的估计出现较大偏差[9]。国内学者也开始认识到仅仅比较农民工和城镇工的工资差异是不够的,忽略两个群体非工资福利的获得,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低估农民工所受到的户籍歧视。姚先国、赖普清采用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研究了城市工和农民工享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的差异,结果表明,农民工在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上均遭到相当大的户籍歧视,但是该文一方面利用线性概率模型对社会保险进行估算,可能会使预测值大于1或小于0,且存在一定的异方差性,另一方面以城市工的估计参数为权重,没有解决权重问题[3];黄志岭意识到这一问题,于是利用扩展后的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研究了2007年浙江省企业城镇职工和农民工在社会保险参与上的差异问题,发现城镇职工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与上均比农民工高,户籍歧视造成的社会保险差异平均占70%左右[10],然而该文同样以城镇职工的估计系数作为权重,使用高收入组的回报系数将会低估歧视[5];孟凡强等使用非线性模型的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以及neumark分解研究2006年农村劳动力在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享有上的歧视程度,解决了以上文献中存在的方法问题[11]。

从现阶段来思考,以上文献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劳动关系状况随着我国经济、政策在不断变化,以往的研究结论是否能反映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尤其是2008年以后《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出台对农民工户籍歧视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由于数据的限制,以往文献研究的是社会保险中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这也在一个侧面反映我国社会保险执行情况的问题,企业只给员工缴纳“三险”或“三险一金”,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也是劳动者报酬的一部分,不缴、少缴都是对劳动者权益的损害。

基于此,本文运用2014年的企业调查数据,采用解决了权重问题的非线性模型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希望研究当前农民工“五险一金”参保情况以及城镇和农村劳动力参与“五险一金”的差异,并希望研究当前政策背景下,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在城镇和农村劳动者“五险一金”差异中的作用,是否依然存在对农民工的户籍歧视以及户籍歧视程度,同时对影响中国城乡劳动力参与“五险一金”的因素进行探讨。

二研究模型选择

过去三十年中,研究两个群体(如种族、性别)之间在教育、劳动力市场等结果变量上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原因的最常见方法是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把群体间的差异分解为可观测到的个人特征引发的差异即个人禀赋差异和不可解释的差异即“歧视”两部分[12]。这个分解方法由Blinder(1973)和oaxaca(1973)最早提出,之后不同学者在此基础上改进、扩展。目前,这些分解方法只能在线性回归模型中使用[13],如两群体工资差异的分解上。该方法需要先用线性回归估计两群体的mincer工资方程,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差异分解,然而本文中的被解释变量为是否参与社会保险,属于二分因变量,不能运用该分解方法。

幸运的是,Fairlie[12,13]、Bauer&Sinning[14]等将这种分解方法扩展到二分因变量的Logit和probit模型估计中。本文将运用扩展后的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研究城镇和农村劳动力参与社会保险的差异及歧视程度。

设回归方程Y=F(Xβ),则分解公式可表示为:

u-r=∑niti=1F(Xui*nit-∑nri=1F(Xri*)nr+

∑niti=1F(Xui*nit-∑nri=1F(Xui*)nu+

∑nri=1F(Xri*nr-∑nri=1F(Xri*)nr

上式中,Y代表社会保险参与率,X代表解释变量向量,u、r分别代表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n代表各自的样本量。*是系数向量的加权平均数,是指无歧视时的社会保险决定系数。等式右边表示城乡劳动力差异被分解为三个部分,右边第一项表示城乡劳动力个体特征不同所引起的差异,第二项代表城市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第三项代表农村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劣势”,等式后两项相加即为由于歧视原因造成的城乡劳动力差距。

同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一样,扩展后的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也存在指数基数问题,即无论以城镇工还是农民工的估计系数作为无歧视决定系数,都会使歧视程度被高估或低估。为解决指数基数问题,Reimers(1983)、Cotton(1988)以及neumark(1988)都做出了有益探索,本文采用neumark(1988)提出的方法,使用全部样本的回归系数作为无歧视时的社会保险决定系数,因为该方法建立在雇主歧视理论基础上,不仅考虑了两个群体劳动力的比例,还考虑了他们个人特征的重要程度,相对更科学[15],而且neumark通?^若干假定和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发现,由全样本计算所得的回归系数向量最接近无歧视工资结构[16]。

三数据来源与统计描述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企业实地调查数据,因此所有农村和城镇户口劳动力均为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非自我雇佣者。调查于2013年7月开始到2014年9月结束,在北京、河北、湖南、广州四地开展,共调查53家企业,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8家,私营企业20家,外资企业(含港澳台资企业)15家。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调查采取一对一访谈的方法,每家企业访谈1位管理者,并最低随机抽取11位员工为访谈对象,共回收662份问卷。按照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要求,剔除年龄不符合的样本;在访谈中个别员工信息填写不全,或者重要信息回答不明确,因此剔除这些样本。剔除后,有效样本量为593,其中城镇户口劳动力391人,农村户口劳动力202人。按照研究需要和学术惯例,对部分变量进行处理,处理情况见表2。

(二)描述统计

表2给出了本研究所用变量的初步统计描述。由此可以看出,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在人力资本上存在较大差异,城镇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15.15年)比农村劳动力(13.67年)高1.48年;城镇劳动力拥有职业技能证书的比例比农村劳动力高出6%;城镇劳动力的平均工作经验也明显比农村劳动力高3.14年。从就业环境来看,农村劳动力合同签订率低于城镇劳动力,说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正规化和稳定性低于城镇劳动力;城乡劳动力在企业性质、行业和所在地域上没有明显的集中趋势。

表3给出了城乡劳动力在“五险一金”参与上的差异比例。由数据可以看出,社会保险的总体缴纳情况比较乐观,“五险”的缴纳比例都在78%以上,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比例也达到将近70%,比同时期(见表1)的全国统计社会保险参与率高出很多,这可能与国家法律政策的出台、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以及员工的参保意识有很大关系,也可能与本文数据来源有关,本文采取进企业调查,样本中,96%城镇劳动力、84%的农村劳动力签订了劳动合同,与以往研究使用的入户调查数据或其他全国统计数据相比,农民工的就业环境普遍比较规范。然而,对比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的参保比例可以发现,农村劳动力在社会保险的获得上仍然处于劣势。城镇劳动力“五险一金”的缴纳比例明显高于总体水平,农村劳动力“五险一金”的缴纳比例则明显低于总体水平,城镇劳动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比例分别比农村劳动力高出15.5%、19.8%、17.9%、11.3%、21%和35.1%。

以上只是城乡劳动者参与社会保险差异的简单描述,对于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城乡劳动力参与“五险一金”的影响因素以及城乡劳动力“五险一金”差距产生的原因,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一)城乡劳动力参与社会保险的影响因素

差异分解方法是建立在回归基础之上的,劳动者是否参与社会保险属于二元变量,因此首先需要使用二元Logit模型分别估计城乡劳动者参与“五险一金”每个项目的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见表4。

从个人特征来看,受教育年限和是否签订合同对劳动者享受“五险一金”有显著影响。对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来说,受教育年限对其参与“五险一金”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说明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的概率越大,而且除工伤保险外,其余项目城镇劳动力的系数大于农村劳动力,说明城镇劳动力的教育收益率大于农村劳动力,其中住房公积金的城乡教育收益率相差最大,达到了38.8%。已有研究发现,城镇的教育收益率总是高于农村,这一差别的主要原因就是教育质量的差别,而这与我国长期的户籍分割有很大关系。合同签订对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参加“五险一金”也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合同签订代表员工就业的正规化和稳定性程度,不能取得劳动合同主体身份,不仅难以获得与就业关联的社会保险权益,其他合法的劳动权益也得不到保障[17]。工作经验对城镇劳动力享受“五险一金”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然而对农村劳动力的影响却不显著。工作经验作为人力资本水平的一个重要代表变量,工作时间越长,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越高,越有可能为其带来更好的待遇,本文的工作经验是从学校毕业后首次参加非农工作到访谈的年限,对于农村劳动力来说,可能由于其从事的工作内容简单,对工作经验要求不高,且流动性强可能中途退出劳动力市场,因此即使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发挥的作用也可能微乎其微。年龄、性别和技能证书对社会保险的享受几乎没有显著影响。

从企业特征来看,并没有发现企业性质、行业、所在地域对劳动者是否享受社会保险有明显规律性的影响。

(二)城乡劳动力社会保险的差异分解

在对城乡劳动力社会保险参与分别进行Logit回归之后,使用扩展的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如前所示的分解公式)对城乡劳动力社会保险的差异进行分解,分解结果见表5。

从数据对城乡劳动力社会保险差异的分解结果可以看出,在医疗保险上,城乡劳动者的总差异为15.6%,劳动者的个体特征引起的差异占92.02%,户籍歧视占7.99%;在失业保险上,城乡劳动者的总差异为20%,劳动者的个体特征引起的差异占86.94%,户籍歧视占13.06%;在养老保险上,城乡劳动者的总差异为18%,劳动者的个体特征引起的差异占90.93%,户籍歧视占9.07%;在工伤保险上,城乡劳动者的总差异为11.5%,劳动者的个体特征引起的差异占92.38%,户籍歧视占7.62%;在生育保险上,城乡劳动者的总差异为21.3%,劳动者的个体特征引起的差异占73.05%,户籍歧视占26.94%;在住房公积金上,城乡劳动者的总差异为35.4%,劳动者的个体特征引起的差异占59.02%,户籍歧视占40.98%。

这一数据结果表明,城乡劳动力享受“五险一金”的差异主要是由城乡劳动者不同的个人特征所引起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劳?诱哂捎谂寤Ъ?身份,在“五险一金”六个项目上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户籍歧视。而且户籍歧视程度由大到小分别为住房公积金、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说明越基本的社会保险,受户籍的影响越小。对比表1中对全国外出农民工的监测报告,外出农民工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比例最低,而本文得出农民工在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上受到的户籍歧视程度最高,说明这一结论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尽管《社会保险法》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为所有员工缴纳“五险一金”,但是现实的实施结果可能是企业为缩减成本,只为员工缴纳“三险一金”或者某几项社会保险。农民工住房公积金的享受状况差还与地方政策有关,如《广东省住房公积金条例》和《湖南省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办法》中规定职工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或城镇户口才能享受住房公积金,在制度上把农民工排斥在外,而国家《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中规定的职工并没有区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

五结论与启示

我国长期存在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地位低下、利益受损的状况,已有研究显示农民工在工资等劳动关系上存在严重的户籍歧视,但较少有学者关注农民工在社会保险上受到的户籍歧视,已有社会保险户籍歧视的研究也由于数据较早(2008年之前的数据)或研究内容不全面,难以反映当前劳动关系的新特点,因此,本文使用2013年以来最新的项目调查数据和扩展的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研究城乡劳动力在“五险一金”享受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原因,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城乡劳动力在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享受上存在明显差异,城镇劳动力“五险一金”缴纳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劳动力。其中个体特征是社会保险参与差异的主要原因,如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和是否签订劳动合同都显著影响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参与度。而户籍歧视分别解释了社会保险差异的7.99%、13.06%、9.07%、7.62%、26.94%、40.98%,表明农民工仍然遭受一定程度的户籍歧视。

第二,与以往学者(姚先国,赖普清,2004;黄志岭,2012;孟凡强,吴江,2014)使用2008年之前的数据得出的户籍歧视程度相比,本文得出的户籍歧视程度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2008年之后,国家在消除户籍歧视、维护农民工权益、提高社会保险覆盖率上采取的一系列法律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正规就业者群体中,效果更显著。

第三,农民工在“五险一金”上户籍歧视程度由大到小分别为住房公积金、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说明越基本的社会保险,受户籍影响越小。住房公积金、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项目的切实缴纳,使农民工享受到完整的“五险一金”将是改善户籍歧视的重要举措。

随着改革深入,户籍制度也在逐步改革。但相比其他经济社会制度的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是最慢的。“如果仅仅把户籍制度看作是居民正式居住地的登记制度,似乎户籍制度变化不是那么显著。”[18]本文的结论说明国家保障农民工权益、提高社会保险覆盖率的举措能够一定程度减小户籍歧视。因此,要想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政府在制定政策,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时,应该考虑社会福利的共享,制定关乎农民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消除农民工享受社会福利的障碍和壁垒,营造真正公平的社会环境。

乡镇农业保险工作总结篇4

众所周知,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干预收入分配和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社会公平和促进共享国民财富的重要调节机制,对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缺少的动力机制和福利机制。

城乡统筹医疗保险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统筹兼顾方法,突破城乡地域、户籍身份、行政资源和管理体制等限制,统一规划制定适应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需求的政策体系、制度方案、管理方式、运行机制的公共管理行为。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在2011年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目标。"至此,城乡统筹医疗保险从应然的判断问题成为实然的制度设计问题。

二、城乡统筹视角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问题分析

整体来看,我国已形成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以多种形式救助制度为补充的社会保险体系。其中,新农合是我国农村主要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除新农合自身制度设计的些许问题外,从城乡统筹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角度看,新农合和其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存在以下问题值得重点关注。

(一)投入不足,法律缺失,未能形成制度保障

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我国财政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总投入始终不足。按照我国制定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最低标准,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例不应低于8%。而2009年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约占GDp的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卫生总费用均占到了各自国家GDp的10%以上),甚至低于印度(2007年卫生总费用比例达到GDp的8.4%)等发展中国家水平。2资金投入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整体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制约了城乡统筹医疗保险的发展。三大主体医疗保险制度,各自独立运行,统一立法的缺失在政策导向上促使各自为政的加剧。进言之,权威性法律规范的缺失催生医保基金少报、漏缴的流失风险。权威性法律规范的缺位也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失去对医疗服务人员和参保者的有效约束,增加道德风险因素;进而催生管理松懈和医保资金募集不足的弊病,严重影响医疗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二)二元分割,三种制度,未能有效衔接城乡医疗保险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城乡二元体制逐渐融合,界限日益模糊。虽然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城乡二元体制的经济基础,进而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但路径依赖下三大制度间相互隔阂导致的"医保孤岛"现象却加重了城乡医疗保险的衔接困难,特别是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保障水平低、"大病难愈"。众所周知,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城市,城镇职工享受着相对较为完善、水平较高的医疗保障服务,而农村医疗保障投入严重不足,农村人均卫生资源占有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很多乡镇卫生院基础医疗设施很差,缺少较高水平的医务人员。城乡医疗保障资源不平衡的现状较为突出。城乡一体化进程速度不同,城乡衔接的保障待遇问题也颇为不同。

第二是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等特殊群体的权利受限。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全国普及之前,"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民工和失地农民成为医疗保险的"边缘人"。据新农合试点反映的情况显示,绝大多数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没有参加新农合。

第三是保险政策不统一。公平理念的基本要求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而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却存在着保险政策不统一的问题。以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例,虽然二者存在诸多共同点,比如保障对象均为非从业人员,性质定位都属于政府资助下的互济性合作医疗保险;但财政补助比例却存差别,进而导致公民个人缴费比例存在很大差异,而个人缴费所占总筹资比例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参保积极性。

(三)统筹层次低,抗风险能力差,管理体制不统一

新农合以市、县一级为主要统筹单位。但城乡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悬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内部无论是在筹资补偿还是管理监督上都存在许多不同。城乡二元结构阻断了医疗保险制度统筹的层次。三、城乡统筹视角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整合的思路

根据目前学界对城乡统筹医疗保险的讨论,未来的医疗保障制度应是一个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确保所有公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得到制度化保障。

发达国家实践表明,城乡之间存在时间跨度是正常现象,这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进步程度密切相关。而城乡统筹的时间则依赖于各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和国家实力。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差异决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单一的医疗保险体系是不现实的。而我国部分地区已经进行的制度实践,比如成都模式、重庆模式和嘉兴模式都表明在现有医疗保险体系内部内实现局部整合,进而扩大覆盖比率,最终实现全民覆盖又是可以实现的。因此笔者比较赞同"分步骤的、循序渐进地推进城乡统筹"的思路,但在具体整合环节上,笔者认为应结合目前城乡衔接区域出现的问题,在新农合的整合过程中应对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等特殊群体作特殊处理。

四、城乡统筹视角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的核心关注点

笔者认为,在进行城乡统筹的过程中整合新农合时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第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整合。

2008年底,《社会保险法(草案)》曾提出"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一标准,合并实施"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从制度运作机理上看,笔者认为二者的整合具有可行性。

第二是农民工医疗保障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整合。

"小病挺、大病扛",这是民工群中的一句"流行语"。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始终是学者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在国务院2006年制定《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之后,各地纷纷制定农民工医疗保险办法。根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签订劳动合同并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要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他农民工根据实际情况,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务工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虽然这是目前农民工劳动关系依然混乱情况下的权宜之举,但分类的制度安排必然带来的是执行上的困难和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的缺失,反倒有可能造成"反公地悲剧"。

第三是失地农民医疗保障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整合。

失地农民和农民工都是城镇化、工业化的产物。各地对失地农民医疗保障问题的解决办法主要有:分别纳入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门建立失地农民医疗保险和参加城乡一体保险等。鉴于失地农民"非工非农"的特点,笔者认为,将它们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较为适当,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变成与哪个险种融合更合适的问题。失地农民医疗保险与其他基本医疗保险的整合,应符合欧盟社会保障立法的"合并原则"。所谓合并原则是指在欧盟范围内,受益主体只能从一个国家获得保障。我国当前的多元社会保障与欧盟内部各国社会保障共存的情况相类似,并且大多数的保障都有来自国家或社会(用人单位或集体组织)的筹资,这就决定了"合并原则"应该是多元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必须遵循的原则。

第四是商业医疗保险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过程中的介入。

新农合是商业医疗保险介入社会医疗保险的重点领域。从理论上讲,商业医疗保险具有如下优势:(1)强化监督管理,降低基金运作风险。(2)具备专业的风险管理和承保理赔技术优势,能更好地为广大参合农民提供优质服务。(3)降低运营成本,节约政府开支,从而减轻政府压力,强化政府部门宏观调控职能。实践中,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些地区政府,比如浙江台州,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基金管理委托给商业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和审核结报等工作,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保证了基金的安全,提供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险。

乡镇农业保险工作总结篇5

abstract:inthecontextofurbanandruralareas,themedicalproblemsofmigrantworkersinChina'scurrentsocialsecuritysystemisamajorissue.thispaperdiscussesthepresenthealthcaremodelandtheconstructionofmedicalinsurancesystemformigrantworkersfrominsurancewill.

关键词:城乡统筹;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

Keywords:governace;migrantworkers;medicalsecuritysystem

中图分类号:F8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225-01

0引言

目前,我国城乡医疗保障体系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主要覆盖城镇各类用人单位;二是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具有本市城镇户籍的各类城镇居民。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主要覆盖对象是农民。

1现存三种模式差异比较

1.1面对人群不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主要面向城镇各类企业。城镇居民医保主要面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以外的本县城镇户籍居民,包括未满十八周岁的居民(未成年人),中小学生、未享受公费医疗的大中专及技工、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等。“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主要面向的是农民。

1.2缴费来源不同城镇职工医保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不享受政府补贴。城镇居民医保缴费标准总体上低于职工医保,在个人缴费基础上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新农合基金统筹方式为:参合农民个人缴费,省、市、县三级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补助。

1.3医疗保险待遇不同城镇居民医保由于筹资水平较低,医疗待遇标准总体上略低于职工医保。新农合的医疗待遇最低,报销的范围也最小。

1.4缴费要求不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设立最低缴费年限,达到缴费年限(男25年、女20年)的,退休后不再缴费即可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不设立最低缴费年限,必须每年缴费,不缴费不享受待遇。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当年购买,次年生效享受报销待遇,其最低档费用为20元/年/人。

2现阶段农民工医疗保障实施状况

2.1农民工是我国二元结构的夹缝中产生的一种特殊阶层农民工生活在城市中,但其户口却是农村的。他们在城市中属于被边缘化的一类群体,享受不到城镇企业职工的医疗待遇。很多农民工外出打工以后“新农合”又不能为其提供有效率的医疗保障。在他们受到病痛侵扰时,多是拖延病情而不及时就医,所以“新农合”对他们来说名存实亡。

2.2现阶段所能覆盖到农民工的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太少,满意度太低一些农民工不参加“新农合”主要是基于“新农合”的保障水平低,更重要的是农民工在城市工作,而且一般都为青壮年得病率低,所以不愿意投保,即使愿意投保,得了病还得回农村报销,参加和理赔程序太繁琐等。

3农民工投保意愿调查

调查发现,由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在执行上是相互独立的,很多农民工外出打工以后无法享受原籍地的合作医疗,所以合作医疗对他们来说名存实亡,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又覆盖不到他们。所以52.8%农民工希望一种确实可以保障他们利益的医疗保障模式,这种模式应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医疗保险模式。另外,现有的保障范围太小,并不能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利益,大多数农民工希望保障范围扩大,调查显示,49.10%的单位认为对农民工应该大小病都保,所以在制度建设上,可以考虑扩大农民工的医疗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保证农民工对基本医疗的可及性。

4基于城乡统筹下的模式选择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四种模式供农民工这个群体参加医疗保险。

第一种模式是单独为农民工设立一种医疗保险模式,设立单独的账户,由专门的组织负责管理,单独保障农民工的切实利益。由我国发展目标是和谐发展城乡,可知这种单独为农民工设立的模式是与现实目标相违背的,所以不能采取。

第二种模式是让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把农民工的医疗保险问题与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一视同仁。但是农民工的特征是流动性大,流动于不同城市间,在不同地区参保只能保证当期,所以只保住院的医疗保障制度对大多数青壮年农民工来说,医疗保险没有吸引力。

第三种模式是让农民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把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加入到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范围内,保障农民工的利益。根据农民工的流动性大的特征,可以得出这种模式也是不适合农民工的。

第四种模式是,建立一种全面统筹的,把现有的三种医疗保险模式相结合的一种医疗保险模式,实现城乡医疗保险模式的有机统筹发展,保障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统筹城乡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改变二元经济结构指明了方向。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在城乡统筹背景下,我国应该选择能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使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的模式。这种模式在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的衔接以及城乡居民合作医保、城镇职工医保的转化中实现三大系统间关系互动和演化均衡。根据分析得出,这种模式应该是第四种模式,即把现有的三种医疗保障模式相结合的一种模式,这是最适合我国现阶段发展需要的,它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侯文若.社会保险[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版.

乡镇农业保险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城乡统筹;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城乡医疗保障体系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主要覆盖城镇各类用人单位;二是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具有本市城镇户籍的各类城镇居民。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主要覆盖对象是农民。

一、现存三种模式差异比较

1.1面对人群不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主要面向城镇各类企业。城镇居民医保主要面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以外的本县城镇户籍居民,包括未满十八周岁的居民(未成年人),中小学生、未享受公费医疗的大中专及技工、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等。“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主要面向的是农民。

1.2缴费来源不同城镇职工医保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不享受政府补贴。城镇居民医保缴费标准总体上低于职工医保,在个人缴费基础上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新农合基金统筹方式为:参合农民个人缴费,省、市、县三级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补助。

1.3医疗保险待遇不同城镇居民医保由于筹资水平较低,医疗待遇标准总体上略低于职工医保。新农合的医疗待遇最低,报销的范围也最小。

1.4缴费要求不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设立最低缴费年限,达到缴费年限(男25年、女20年)的,退休后不再缴费即可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不设立最低缴费年限,必须每年缴费,不缴费不享受待遇。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当年购买,次年生效享受报销待遇,其最低档费用为20元/年/人。

二、现阶段农民工医疗保障实施状况

2.1农民工是我国二元结构的夹缝中产生的一种特殊阶层农民工生活在城市中,但其户口却是农村的。他们在城市中属于被边缘化的一类群体,享受不到城镇企业职工的医疗待遇。很多农民工外出打工以后“新农合”又不能为其提供有效率的医疗保障。在他们受到病痛侵扰时,多是拖延病情而不及时就医,所以“新农合”对他们来说名存实亡。

2.2现阶段所能覆盖到农民工的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太少,满意度太低一些农民工不参加“新农合”主要是基于“新农合”的保障水平低,更重要的是农民工在城市工作,而且一般都为青壮年得病率低,所以不愿意投保,即使愿意投保,得了病还得回农村报销,参加和理赔程序太繁琐等。

三、农民工投保意愿调查

调查发现,由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在执行上是相互独立的,很多农民工外出打工以后无法享受原籍地的合作医疗,所以合作医疗对他们来说名存实亡,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又覆盖不到他们。所以52.8%农民工希望一种确实可以保障他们利益的医疗保障模式,这种模式应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医疗保险模式。另外,现有的保障范围太小,并不能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利益,大多数农民工希望保障范围扩大,调查显示,49.10%的单位认为对农民工应该大小病都保,所以在制度建设上,可以考虑扩大农民工的医疗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保证农民工对基本医疗的可及性。

四、基于城乡统筹下的模式选择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四种模式供农民工这个群体参加医疗保险。

第一种模式是单独为农民工设立一种医疗保险模式,设立单独的账户,由专门的组织负责管理,单独保障农民工的切实利益。由我国发展目标是和谐发展城乡,可知这种单独为农民工设立的模式是与现实目标相违背的,所以不能采取。

第二种模式是让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把农民工的医疗保险问题与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一视同仁。但是农民工的特征是流动性大,流动于不同城市间,在不同地区参保只能保证当期,所以只保住院的医疗保障制度对大多数青壮年农民工来说,医疗保险没有吸引力。

第三种模式是让农民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把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加入到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范围内,保障农民工的利益。根据农民工的流动性大的特征,可以得出这种模式也是不适合农民工的。

第四种模式是,建立一种全面统筹的,把现有的三种医疗保险模式相结合的一种医疗保险模式,实现城乡医疗保险模式的有机统筹发展,保障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统筹城乡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改变二元经济结构指明了方向。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在城乡统筹背景下,我国应该选择能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使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的模式。这种模式在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的衔接以及城乡居民合作医保、城镇职工医保的转化中实现三大系统间关系互动和演化均衡。根据分析得出,这种模式应该是第四种模式,即把现有的三种医疗保障模式相结合的一种模式,这是最适合我国现阶段发展需要的,它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侯文若.社会保险[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版.

乡镇农业保险工作总结篇7

一、陆坪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

1.城乡居民参保人员的结构状况

福泉市陆坪镇辖10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50178人。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范围计算,符合参保条件的人数35125人,其中,16~40岁12124人,占参保人数的34.5%;41~59岁16274人,占参保人数的46.33%,60岁以上人口6727人,占总人口13.4%,65岁以上人口4104人,占总人口8.1%。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状况

2011年底,共投保18750人,共收缴养老保险费147.3万元,参保率达53.4%;2012年共投保19178人,收缴养老保险费150.5万元,参保率达54.6%;2013年共投保21244人,收缴养老保险费175万元,参保率达60%;2014年共投保26107人,共收缴养老保险费215万元,参保率达74.3%。

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待遇发放状况

2010年底,发放待遇5660人;2011年发放待遇6233人,2012年发放待遇6428人。2013发放待遇6757人;2014年发放待遇6823人。

二、陆坪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1.补贴标准低,互济性不强

为鼓励城乡居民积极参与养老保险,政府对参保缴费居民给予适当补贴措施。一是政府对参保缴费人员给予补贴。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分为三个标准:缴费100~400元、500~900元、1000~2000元分别补贴30元、60元、90元;二是对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贴,即由中央财政每人每月补贴70元外。政府鼓励城乡居民提高缴费档次,延长缴费年限。但是,不同缴费档次和缴费年限之间待遇领取差别小,缴费档次高和缴费年限长对提高农民养老保险待遇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对于家庭富裕的居民来说,缴费越多,未来领回本金所需的时间越长,因此不愿多交;对于贫困人群,更是无力提高缴费档次,只能选择较低档次进行缴费,领取养老金自然很少,很难真正起到养老的作用。

2.外出务工人员多,养老保险费用征收困难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法明确规定,参保的城乡居民必须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并填报参保登记表才能办理参保手续。但是,现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陆坪镇每年大约有1.5万人外出务工,有的甚至整户外出,几年不归,增加了建立参保对象档案的难度,影响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正常开展。

3.宣传力度不够,参保对象认知出现偏差

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是先缴费,后受益。农民是相对较为“短视”群体,缺乏投资理念,要让农民认可并接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把手中钱投入到今后的养老中去,这就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认知度。但是,一些乡镇在工作中不重视政策宣传,宣讲政策缺乏耐心,没有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筹集渠道,养老金的支付结构以及养老金如何运作等信息传达出去,在缴费和待遇上没有向农民解释清楚,农民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知之甚少。一些乡镇工作人员甚至为了完成参保任务,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阶段,要求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可以领取55元的养老补助金。一些乡镇为了完成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采用“土政策”,把农村老年人领取养老补助金与子女缴纳养老保险情况挂钩,子女有没有缴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父母就不能领取养老补助金。有的农民就认为自己可以不交,只要子女交就可以了,自己是领子女所交的钱;部分不和睦的家庭,子女不愿投保,认为自己投保是给父母领取。有的认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为15年,很多年轻人就觉得自己还年轻,等到年纪大点有钱了再交,有的甚至认为现在开始交,如果活不到60岁就等于白交了。由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力度不度,城乡居民的对养老保险的缺乏认知,参保的积极性不高。

4.政策不衔接,制度不完善

上世纪90年代,福泉市组织农村缴纳农村养老保险(俗称老农保),保险费由市民政局统一征缴、保管和使用,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没有实现保值增值。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后,原有老农保所缴纳的费用不能并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只能退回当年所交的本金及利息,这使农民的钱大大缩水,导致农民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去信任,不敢轻意缴纳。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由政府组织引导,鼓励居民积极自愿参保,缴费年限不低于15年,也可以补代缴”,既然规定自愿参保,就可以不参保;既然规定缴费年限不得低于15年,可以补代缴,到60周岁一次性补缴。政策还规定,只能补缴,不得提前缴费,有的人因工作忙或远在外地想一次足15年,而根据政策规定不得提前缴纳,只能补缴,这样这些人就不愿参保,从而影响了参保积极性。

三、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对策建议

1.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宣传力度

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是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重点工作,是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核心内容。对于城乡居民来说,社会养老保险还是一件新事件,要让城乡居民接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府组织引导,居民积极自愿参保”原则。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要利用新闻媒体、广播、张贴标语、宣传栏、村民大会等多种大力宣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基层工作人员应深入群众,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耐心仔细地向城乡居民讲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政策,让农民了解缴费高低、缴费年限长短与享受待遇等,让城乡居民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惠民利民工程,增强农民的参保意识,提高参保积极性。

2.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

为鼓励城乡居民积极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府给予了一定的资金补贴,但补贴经费太少,不能有效发挥激励作用。政府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补贴应根据农民收入增长率,通货膨胀等因素,将补贴数额与特定指数挂钩,让政府补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物价增长而相应增长。对于经济收入较差,无力投障的城乡居民,政府应该加大财政倾斜力度,适当增加补贴标准。调整不同缴费档次、缴费年限的补贴标准,使不同缴费档次待遇享受差异明显化,鼓励更多农民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和较长的缴费年限。

3.建立和完善制度措施,强化经费的监管

乡镇农业保险工作总结篇8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支持农业持续发展,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业保险保障机制为目标,坚持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统筹管理、全面覆盖”的原则,强化依法合规经营和规范管理,切实做到“三到户、五公开”,即宣传到户、承保到户、理赔到户;惠民政策公开、实施方案公开、承保情况公开、理赔办法公开、工作程序公开。

在县农粮局和人保财险支公司的指导下,由各乡镇以乡村为单位引导农户和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加保险,积极推动政策性水稻保险的全面开展。

二、主要内容

(一)保险标的

经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合格品种,符合当地普遍采用的种植规范标准和技术管理要求;种植场所在地洪水水位以上的非蓄洪、行洪区;生长正常的水稻。

(二)保险责任

政策性水稻保险责任范围的确定本着简便易行的原则,以保大灾为主。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内涝、风灾、雹灾、冻灾和旱灾对保险水稻直接造成损失,损失率达到30%(含)以上时,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三)保险期限

自水稻秧苗在田间移栽成活返青后开始(直播稻从种植齐苗后开始),至水稻开始收割时止。

(四)财政扶持政策

根据有关规定,水稻保险金额为200元/亩,保险费率为6%,即每亩保费12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40%(4.8元)、省财政补贴25%(3元)、县财政补贴5%(0.6元),种植户承担30%(3.6元)。

(五)赔偿标准

保险水稻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公司按照保险水稻不同生长期的最高赔偿标准(见附件1)、损失率、受损面积及投保比例计算赔偿金额。

赔偿金额=不同生长期的最高赔偿标准×损失率×受损面积×投保比例

损失率=单位面积植株损失数量/单位面积平均植株数量

投保比例=保险面积/实际种植面积

保险合同载明的种植面积大于实际种植面积时,保险公司按实际种植面积计算赔偿;保险合同载明了投保比例的按约定比例计算赔偿;未尽事项以省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条款为准。

三、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机构设置和管理

为加强2012年水稻保险工作的实施,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农粮局、县财政局、县人保财险支公司负责人为副组长,各乡镇分管农业的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一名领导分管农业保险工作,专门督促农经站、农技站等有关职能站所落实农业保险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名册台账。农经站负责协助人保财险支公司做好政策性水稻保险的承保和理赔查勘工作,农技站协助人保财险支公司搞好理赔查勘和灾害损失确定的专业技术支持。

要按要求建立“三农保险服务站”,由乡镇林管站或农经站负责人兼站长,办公场所在林管站或农经站,工作经费按政策性水稻保险农户自缴部分的7%确定,其他补贴、奖励根据上级规定执行。要按“五个一”的要求建站,即一间办公室、一块牌子、一套工作制度、一部电话、一个宣传栏的工作目标。

各行政村农业保险“协保员”由护林员、村委会书记、主任或会计担任,具体负责做好本村的农业保险承保和协助理赔工作。

(二)实施范围

各乡镇农业保险服务站,要以村为单位组织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户、种植大户、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参保。

(三)实施规模

根据2011年全县粮食直补水稻实际种植面积和县财政2012年农业保险计划预算规模,下达各乡镇参保指导性计划任务(详见附件2)。

(四)操作流程

为把政策性水稻保险工作落到实处,各单位要在近两年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基础上,总结经验,依法依规,用好用足政策。具体操作规范如下:

1、各乡镇及时组织召开政策性水稻保险工作动员会议,宣传开展政策性水稻保险的重要意义和政策内容,引导农户积极主动参加农业保险,把政策性水稻保险承保收费任务安排落实到村。

2、各村召集村小组长会议,明确政策性水稻保险投保事宜;协保员及各组组长上门收取农户应交保费,并填写分户投保清单,将农户缴纳的保费和分户清单上交乡镇农业保险服务站或农经站汇总,在2012年6月25日前,以乡镇为单位统一交到县人保财险支公司,同时乡镇农业保险服务站或农经站负责向县人保财险支公司提供电子版分户投保清单(详见附件3)。

3、县人保财险支公司收到乡镇交来的政策性水稻保险分户清单和农户保费后,按照书面分户清单和电子版分户投保清单逐户核对无误后在清单上盖章确认,以乡镇或村为单位进行承保出单,各乡镇保险单和分户投保清单由村委会统一保管,随时准备接受农户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核实和检查。

乡镇农业保险工作总结篇9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矛盾日益突显,表现在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之间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影响了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本文在简要介绍辽宁省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及工作重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辽宁省医疗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辽宁省;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矛盾日益突显,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势在必行。医疗保障制度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城乡人力资源双向流动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在简要介绍辽宁省城乡一体化的背景、目的意义和工作重点的基础上,通过详细分析医疗保障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辽宁省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与意义

(一)辽宁省城乡一体化的背景

城乡一体化是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和乡村融合的过程。国际经验表明,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左右时,是推动城乡融合的最佳时机。目前,辽宁省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了60%,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46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476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80年的1.8:1扩大到2012年2.21:1。如果加上城镇居民的住房和医疗补贴,城乡差距则更大。2012年,辽宁省生产总值达24801.3亿元,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7∶53.8∶37.5。可见,辽宁省工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服务业呈迅猛上升趋势,农村和农业处于弱势地位,城乡差距很大。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如果扣除用作再生产投资的部分,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将超过农村居民纯收入的3倍,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和社会保障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二)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及意义

实现城乡一体化是要通过资源、技术、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化流动,达到以城带乡,以乡促成,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目的,实现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目的。城乡一体化的意义在于:第一,通过城乡统筹,可以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增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动力,有利于改善农村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真正为农村地区的生态化、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二,通过城乡统筹,使城乡双向流动机制得以稳步推进,从而大大优化城乡人力资源结构。

第三,通过城乡统筹,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和产业升级。据统计,农村人均GDp每上升1000元人民币,将释放出城市3%的GDp增长能力。因此,城乡一体化将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和刺激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为城市现代服务业、商贸流通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辽宁省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及运行现状

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众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提出了构建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其中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四个部分。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1998年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3年又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试点,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2007年国务院决定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三种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覆盖了我国所有公民,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根据《辽宁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到2012年末全省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28.17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35.54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92.63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72.32万人,减少12.71万人。164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24%。全省列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3334.57万人。

三、辽宁省医疗保障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有问题,覆盖面不全

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存在缺陷。表现在:部分企业不参保,有些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未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两种制度的衔接存在一定问题。新农合制度的主体是农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范围是那些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两种医疗保险制度在覆盖人群上出现了交叉。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家属的医疗保险问题,在各地区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失地农民、“农转非”人口以及部分农林渔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值得关注。很多失地农民以及“农转非”人口等对新农合制度的认可和信任度高,不愿意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允许这些居民自愿选择时,很多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愿意选择参加新农合,有老、弱、病、残的家庭倾向于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这种逆向选择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平衡运行存在一定的隐患。因此,如何实现医保制度的有机结合,是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将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三种医保制度的筹资水平和报销标准不一致,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在当前的经济水平条件下,我省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未达到一体化水平,主要表现在三种医疗保险制度的筹资与报销水平不同。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是以当地居民和职工本人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资为依据,职工所在单位和个人分别按照7%和2%的比例缴费,缴费水平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参保,每人一般缴纳50元,各级政府再补助一部分,总筹资水平大概在200元左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把参保人群按照年龄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实行不同的缴费标准,远远大于农民的缴费标准。三种制度在住院起付线和最高支付限额上也有差别,存在城乡二元格局,有失社会公平。

(三)异地就医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给参保人员带来很大不便

随着社会的发展,异地就业、异地居住、短期旅游等情况越来越多,在异地就医的人员也会越来越多。由于我省各市的医疗保险政策文件、缴费标准、支付标准和待遇享受等存在着差异,暂时还没有办法一下子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异地就医结算,实现异地刷卡看病,这给参保人员就医看病带来不便。

(四)管理主体不一致给医疗保险制度的贯彻落实带来一定困难

当前国内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分别归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厅、局)和卫生部(厅、局)两个政府部门管理,配备两套管理系统,这一方面会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还会给三个制度的衔接带来一定难度。(五)医疗保险经办人员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随着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居民人数的不断增加,医疗保险基层经办人员数量不足,导致经办部门工作任务繁重,经办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影响了工作质量。据统计,我国基层医保经办人员与参保人数之比为1:5000,而瑞典为1:621,印度为1:1813。有些地区依靠临时借调或聘用人员开展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办工作的压力,但由于缺乏专业背景和专门培训,造成经办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影响到工作质量和管理队伍的稳定性。

四、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辽宁省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对策

(一)在制度层面上,打通身份壁垒,建立全省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

为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对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整合与完善,探索建立打破城乡二元格局的辽宁省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一体化运行模式和机制,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由职工向居民、由城镇向农村的延伸,为取消不同人群之间的待遇差别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在筹资方式上,采取以政府主导的多元筹资方式。根据不同收入人群的需要,设计差异化的缴费标准和报销待遇,使得每个居民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和医疗保险需求,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疗保险产品和服务,满足基于经济收入的差异而导致的医保需求的多层次性。此外,可以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和其它社会资本特别是各种非政府组织的投资,进入医疗保险市场。在保障能力和水平上,应在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前提下,加大财政投入,适当提高经济困难群众的支付标准;同时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支付标准,将医保基金用于最有需要的居民身上,增大基金的效用。

(二)在服务层面,建立一体化的服务管理制度将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都纳入到一个政府部门管理,避免政出多头,各自为

1.成立专业、独立的医疗费用审查机构。鉴于医疗处方费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般的保险机构几乎无力进行审查。为此建议成立专业的审查机关来审理。审理成员由保险机构代表、医生代表、患者代表、公益代表4方组成,各方代表分别代表不同立场,以确保审理的中立、公正。在整个审理过程要民主透明,所有处方数据全部都按程序做记录,且对医院、保险机构要做到信息公开,避免医院、药局乱报医药费的情况。其次审理机构还负责统计医疗费用的数据,定期做统计报告,内容包括各医院药局、各地区、各年龄阶段、各病种等的费用情况,并对外公开。上述详实准确的数据记录,可以为医疗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

2.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机制和付费方式改革,合理确定药品、医疗服务和医用材料支付标准,控制成本费用。

(三)在技术层面,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服务技术平台

目前我省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医疗保险所应用的管理软件系统是各自独立的,互不兼容的,因此,各级各类医院的医保中心需要配备两组人员,执行两种制度,操作两个系统,这给患者、医务人员和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研制、开发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技术平台,实现参保人员信息资源共享,推行就医“一卡通”,能够有效解决异地就医的难题。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简化到县域外就医的转诊手续。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就地就医、就地结算办法。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总之,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是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利国利民的良好政策。尽快将这一政策落实,尚需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相应的技术支撑。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省医事卫生法治研究中心2013年一般项目《城乡统筹背景下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研究》(YF13-Y08)和辽宁医学院校长基金-奥鸿博泽基金2013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辽宁省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研究》(2013-44)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赵维良,赵东霞.辽宁城乡一体化发展态势及对策,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2-14.

[2]冯少雅.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5-7.

[3]赵曼,吕国营.关于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建议,中国行政管理,2007(7):17-20.

乡镇农业保险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路径

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不和谐,突出表现在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指标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比,全国2009年是3.3∶1。目前,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2∶1。这说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也反映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大,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更大。为此,统筹城乡教育、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医疗改革、推进新市镇建设,这是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五条路径。这完全符合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的根本途径,为下一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一、统筹城乡教育优质均衡——第一民生+第一责任人+软硬件并重

统筹城乡教育优质均衡,要树立教育是“第一民生”的共识。县域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加快城乡教育现代化建设,使各类教育充分、协调、科学发展,尽快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探索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并有普遍借鉴意义的教育经费筹措之路,这就是:疏通政府投入主渠道,开辟城市配套新渠道,拓展民间投资多渠道。

统筹城乡教育优质均衡,要有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定位。党政主要领导到教育部门和学校调研,现场办公,现场协调有关事项;把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经费的落实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把教育投入作为最重要的公益性投入,教育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推行国库集中支持,全部落实了“一费制”,完善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对城乡中小学和幼儿教育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配师资,统一进行管理。

统筹城乡教育优质均衡,要以“软硬件并重”为标志。要做到:“一优”,即优化学校布局,实现学校发展的科学化和集约化。“二重”,即注重发展内涵,促进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再只是侧重于重升学率,而重全体学生学业成绩整体提高。“三强”,即强化人才支撑,切实构建现代化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四提”,即提升教育现代化的服务功能。积极推进普惠教育,加快推进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由“收费教育”向“免费教育”乃至“补费教育”的转变,不断扩大教育资助的覆盖面,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办成人民满意的镇江教育。

二、统筹城乡养老保险——新农保+城保+地保+特保

统筹城乡养老保险,需要体系、组织、制度和政策保障,实现保障待遇社会化发放,退休金、医疗费从“单位保障”变为“社会保障”,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企业为主向非公有制企业转变”和“城镇企业职工为主向城乡居民转变”的新格局,打破了城乡“二元化”格局和所有制结构及劳动者用工身份界限,实行了统一制度、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统一待遇标准,使老市民和新市民在社会养老保障方面融为一体,特别是加大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民工社会保障“全覆盖”工作力度,按照“同城同酬同保障”的思路加强“特保”,将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民工及乡镇企业职工统一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对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和保安等特殊困难群体实行优惠政策,建立社会保险帮扶救助工作机制,使社会困难群体得到充分保障。建立新农保、城保、地保等制度间的政策接口,使各项制度可衔接、可转承、可过渡,加速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

三、统筹城乡医疗保险——两基本+一救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同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缩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统筹城乡医疗保险事业,要形成以统账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为主体的“两基本、一救助”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立统账结合的基本险、城乡居民基本险、单建统筹住院险等三个基本险种,把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归并为“居民医保”,对被征地农民医保实施“即征即保”政策,对返乡农民工医保实施转移接续办法,只要按规定缴足费用,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大病患者等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参加,使医保实现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向“全民社会医疗保险”的转变。

四、统筹城乡医疗改革——两个集团+七家医院+十八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公立医院改革的集团化旨在破解“管办分开、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医疗机构协作分工”三大难题,走城乡保障一体化之路,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切实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江苏省镇江市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就是围绕这个核心而展开的,集团化是改革的主要特征。该市将城区七家医院分别组建成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的江苏康复医疗集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为核心的江苏江滨医疗集团,按照集团章程,医疗机构投资主体为政府,管理主体为集团,实现管办分开,同时又将城区的十八家社区医院并在医疗集团旗下,实现不同级别医院与社区之间医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团化”医改最终实现“三提高、一降低”的目标,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社会满意度,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费用。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在“集团化”医改中,政府投资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集团和社区实现信息共享、网络互通,形成完善、互动的区域医疗协同运行模式,最终达到百姓看病“便捷、经济、有效”,医院健康良性发展。

五、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新市镇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难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统筹城乡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枢纽,也是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当前,推进城镇化重点要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不仅充分说明了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具有的极端重要性、现实紧迫性,而且也准确指明了加快推进城镇化在促进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前进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在此大背景下,走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新市镇建设相结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中国最现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