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入门基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39:27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篇1

[主题词]教育,针灸;课程;日本

BriefintroductionofCurriculumsandCourse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inHigheracup

unc-tureandmoxibustioneducationinJapan

JinChunlan,ZhuJiang(Colleg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BeijingUniversityoftCm,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thepresentpaperintroducescurriculumsandcontentsofacupunctureandmoxibu

stioncoursesinhigher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educationinJapan,

andsumsupcharacteristicsofcurriculumsandcourse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Keywords]education,acupmox;Curriculum;Japan

目前,日本的针灸教育主要有两个层次,其中一个层次是由大约30所针灸专门学校构成的中等职业教育;另一个层次则是以明治针灸大学为代表的高等学历教育。现将日本高等针灸教育课程设置情况及针灸课程的内容介绍如下,供国内同行参考。

1课程设置

全部课程约有7大类50余门,7大类课程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国语言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教养、学生可根据规定,必修、任选或自由选修。

人文科学类包括东洋医学史、心理学、伦理学3门课程,心理学与伦理学课程可任选1门;社会科学类包括人类进化学、学习原理、法学、社会学4门课程,法学与社会学课程可任选1门;自然科学类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4门,其中统计学可以自由选修;外国语言学类有英语、汉语、德语3门,汉语与德语可任选1门;基础医学分为现代医学和针灸医学,现代医学包括医学概论。医学英语、生物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公共卫生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药理学10门,其中药理学可自由选修,针灸医学包括东洋医学概论、针灸诊断学、经络经穴学、针灸技术学、基础针灸学、汉方药学概论、生药学概论7门,其中汉方药学概论和生药学概论可自由选修;临床医学类亦分为现代医学和针灸医学,现代医学包括内科诊断学。内科学。整形外科学。外科学(含口腔科学)、脑神经外科学、麻醉科学、泌尿科学、皮肤科学、妇产科学、耳鼻喉科学、眼科学、物理疗法学、康复医学、护理学14门;针灸医学只有临床针灸学1门;医学教养类包括医疗法规学、生命科学论、外文阅读、运动科学、临床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师法规、医疗环境构造论、医学统计学、医用电子学10门,其中临床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可任选1门,医师法规与医疗环境构选论可任选1门,医学统计学和医用电子学可自由选修。

课程形式有讲授、讨论、实验、见实习等,至少要修满138学分及3855学时方可毕业。

2针灸专业课程

这里主要介绍经络经穴学。针灸技术学(其中包括针法技术学和灸法技术学)、基础针灸学、临床针灸学,以及见实习的内容、要求、学时、教材、考核等。

2.1经络经穴学

经络经穴学课程共计120学时,分别安排在第1学年的第1学期和第2学年的第1、第2学期。通过课堂讲授、取穴示范、取穴练习和局部解剖,要求学生了解针灸经穴学在针灸学中的基础地位,及其与另外几门专业课程的密切关系,正确理解和应用经络。经穴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临床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尤其是主要穴位的取法。

此门课程的教材选用的是日本东洋疗法学校协会编写。医道的日本出版社出版的《经络经穴概论》。提供给学生的参考书有李世珍编著。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出版的《临床经穴学》,竹之内诊佐夫和浜添弘编著。日本南山堂出版的《针灸医学》。

成绩评定以定期测试评价、报告书、出勤率为依据。首先,要达到一定出勤率,方可参加成绩评定,测试评价包括笔试和操作考试,平均分在60分以上者为及格,但笔试和操作考试的成绩要分别达到60分,其中一项未达到即视为不及格。

2.2针灸技术学

针灸技术学课程共计210学时,分别安排在第1学年的第2学期和第2学年的第1学期。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有关针灸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以达到安全有效地进行针灸治疗的目的,并且顺利实现从课堂到临床的过渡。在针法技术方面,以学习管针操作为主;在灸法技术方面,以学习直接灸为主。

其中有与我国不同之处。例如,在针法方面,学习日本现行针法如捻针术、震颤术、间歇术、屋漏术、呼吸刺法、散针术、接触针术、针刺转向法、单剑术、置针术、压痛硬结等反应点的触知与针刺等,要求学生了解针刺身体各个部位的注意事项,掌握不同长短粗细针的刺法以及所致针感的不同。灸法方面,有专门介绍艾绒和线香种类与成分的内容,要求学生必须亲身体会灸法,通过灸温测试仪控制燃烧温度,探索如何在低热状态下提高治疗效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施灸操作。先在施灸板上练习艾炷的制作与点火,然后在人体上练习施灸;先练习米粒大艾炷的制作,再练习半米粒大艾炷的制作;先学习运用灸温测试仪测定艾炷燃烧的温度,然后练习在灸温测试仪的监控下制作100±5℃范围内的艾炷,并进行一定大小艾炷制作的练习。

在针灸施术异常情况处理法(包括过失与副作用的预防)中,有针对感染。内出血(血管损伤)、末梢神经损伤、肌腱损伤、韧带损伤以及脑缺血、发热、倦怠感、化脓、烧伤的处理方法。

此门课程的教材,选用的是尾崎昭弘编著。日本医齿药出版株式会社出版的《图解针灸临床手法》,参考书选用的是日本针灸安全性指导委员会编写。小林宽伊主编。日本医齿药出版株式会社出版的《预防针灸治疗感染指南》。

成绩评定首先要求达到出勤标准,操作考试和笔试二者均须达到60分。

2.3基础针灸学

基础针灸学课程共计90学时,安排在第2学年的第2学期。要求学生通过对针刺中所见的各种生物学现象及作用机制的学习,以及实验和实习的体验,培养有关针灸的科学观点与科学思维。要认识到在针灸学中,基础针灸学即针灸作用机制以及结构的研究发展较快,电脑分析技术的提高。新仪器的导入。新的统计方法的运用从多个领域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同时要求学生学好基础领域相关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免疫学等课程,懂得了解形态。机能。免疫方面的进展对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加深对针灸刺激末梢水平时感受器。传导结构。中枢水平中各种反射调节机制与神经传导物质间的关系,针刺与生物防御机制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

此门课程的教材,选用的是丹泽章八和尾崎昭弘主编。医道的日本出版社出版的《针灸最前线》,廖登埝著。日本医齿药出版株式会社出版的《电针。片状电极疗法。激光针疗法的实践》,日本教科书指导委员会编写。医道的日本出版社出版的《针灸理论》。参考书选用的是p.e.沃尔特里主编。医道的日本出版社出版的《扳机点针疗法》,物修编。医学观点社出版的《图说半导体激光与疼痛治疗》,D.奥斯特森等著。大井淑雄译的《疼痛治疗---片状电极的临床治疗指南》,尾崎昭弘著。日本医齿药出版株式会社出版的《图解针灸临床手法》,宫康明和户部一雄著。医学科学社出版的《针灸治疗学基础与临床Ⅰ-Ⅳ》。

成绩评定分为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前者根据定期考试。研究报告。出勤率进行评定,允许补考;后者注重出勤率,根据出勤。笔试及口试(针对研究报告的口试)情况进行评定,不允许补考。

2.4临床针灸学

临床针灸学课程共计750学时,分别安排在第3学年的第1。2学期。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东洋医学和现代医学各自的特点,学习从现代医学与针灸医学两个方面综合。客观地把握病人的身心状态,具备能够做出准确诊断的能力;理解进行针灸治疗的意义,重点掌握适合采用针灸治疗的常见病症的治法,以培养学生的临床知识与技能为主要目标。授课形式采取课堂讲授与临床实习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注意本门课程与内科学。针灸诊断学等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本科目的成绩评定首先要求达到校方规定的出勤率,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笔试和操作考核,平均分60分以及笔试和操作考核均及格者为合格。

"临床针灸学Ⅰ"的内容主要有:临床针灸学学习方法,如何进行实习,针灸临床中的医学伦理与针灸伦理,如何与患者特别是初诊患者进行交流,关于针灸治疗论等;介绍的病症为内科病症,如疲劳。恶寒。头晕等全身症状,感冒、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胸痛、心悸、气促等循环系统症状,腹痛、腹泻、便秘、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症、脑血管障碍(脑卒中后遗症)、脑变性疾患(如帕金森氏征、痴呆)、肥胖、糖尿病等具有代表性的疾病。参考书有:天津中医学院编。森和译。日本国书刊行会出版的《针灸理论临床与实际》,中医研究院与神户中医学研究会编、日本燎原书店出版的《从症状入手的中医诊断与治疗》,神户中医学研究会编、日本燎原书店出版的《中医学入门》。

"临床针灸学Ⅱ"以运动系统疾病为主,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由局部至全身的诊察和针灸治疗能力,加深对针灸临床必要事项的了解。介绍的病症有:以躯干。脊柱疾患为主的颈痛。上肢疼痛麻木。腰痛。腰腿痛。下肢麻木,以上肢关节为主的肩关节痛。肘关节痛。腕关节痛。膝关节痛以及运动损伤等。教科书有松本编。日本医齿药出版株式会社出版的《现代针灸临床实际》,福林与宫本俊和编。日本南江堂出版的《运动针治疗指南》。参考书有和志主编。医学书院出版的《标准整形外科学》,荻岛秀男译。日本医齿药出版株式会社出版的《软组织疼痛与功能障碍》,田崎义明和斋藤佳雄著。日本南山堂出版的《临床神经诊法》。

"临床针灸学Ⅲ"要求学生复习与病症相关部位的功能。与解剖部位相关的病理生理以及有关疾病的临床特点和病情把握,学习针灸诊治疗法和经常与针灸并用的物理疗法及治疗效果的评定法。介绍的病症有:带状疱疹所致的神经痛(pHn),反射感神经萎缩症(RHn)等难治性疼痛;牙科症,如药物疗法无效的下颌关节症等;外科症,如腹部外科手术引起的消化功能障碍等;脑外科症,如头痛。面痛。三叉神经痛等;小儿科症,如小儿神经症。夜尿症等。参考书有兵头正义和北出利胜编著。日本SSp疗法研究会出版的《SSp疗法》,北出利胜编著。日本医齿药出版株式会社出版的《低频置针疗法》。

"临床针灸学Ⅳ"介绍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妇产科。泌尿科病症的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要求学生掌握代表性疾病的针灸治疗基本方法与技能等。如眼科的视疲劳。屈光不正。白内障及泪腺。眼睑。结膜疾患;耳鼻喉科的眩晕。耳聋。耳鸣。鼻炎。咽痛等;皮肤科的过敏性鼻炎等;妇产科的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妊娠恶阻。胎位不正等;泌尿科的肾疾患。排尿障碍(排尿困难。尿失禁)。阳萎等。参考书有:天津中医学院编。森译。日本国书刊行会出版的《针灸临床理论与实际》,中医研究院与神户中医学研究会编。日本燎原书店出版的《从症状入手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木下晴都编。医道的日本出版社出版的《最新针灸治疗学》,渡边泱编。日本医药期刊社出版的《排尿障碍》。

2.5见实习

针灸临床见实习共分2个阶段,第1个阶段共计210学时,分别安排在第3~4学年里。此阶段是以基础医学。现代医学。经络经穴学。针灸技术学。基础针灸学。临床针灸学为基础,培养学生在实际诊疗中掌握确切有效的操作技能,以及从问诊到病例记录的方法,理解诊察过程,了解病历综合法以及病例报告与讨论的方法。通过模拟病例和实际临床体会,综合客观地把握患者的身心状态,进行鉴别诊断和治疗。加深对医学伦理的理解,体会患者的心情,培养学生作为医务人员的基本态度和礼仪。该阶段的成绩评定依据笔试。操作。小测验的结果,对各项均合格者予以学分。

第4学年作为见实习的第2个阶段,是以进一步提高针灸临床技能为目的的。此阶段要求学生做好以临床医生的身份进入社会的各方面的准备,掌握能够顺利完成由诊断到治疗全过程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作为医生对患者应有的同情心。此阶段的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表现和实习态度,对服装不整洁者。不能进行安全可靠治疗者。破坏集体生活者。行为恶劣者,不给予学分。

参考书有田歧义昭和斋藤住雄编。日本南山堂出版的《临床神经诊法》,川上义和编。日本文光堂出版的《临床所见的采集法》,以及课堂上使用过的教科书和参考书。

总之,日本的高等针灸教育课程设置顺应了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充分考虑到市场的需求,重视学生就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分类明确,涉及面广,选择余地较大等特点。既重视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本身的学习以及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也重视他们对社会人文知识的学习和道德品质的养成。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篇2

针灸医学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千百年来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巨大的贡献,也逐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特别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针灸医学以其简便效廉等优点,正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目前己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疗法,并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针灸机理和临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针灸成为非主流医学系统中最为辉煌的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针灸学在日益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同时,发展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针灸学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针灸专业人才。针灸高等教育50余年来所培养的一批批针灸专业人才已成为针灸专业各领域中的主力军,促进了整个针灸事业的发展。但是针灸高等教育还不能满足针灸学科日新月异的发展,因此针灸高等教育,要紧跟时代变化,

1.明确培养目标,探讨针灸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梯队,完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以繁荣发展针灸事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综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明确不同培养目标,探讨针灸人才培养模式: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世界高等教育宣言》指出:高等学校要适应、促进和指导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市场和社会需求的的各类不同层次的人才,随着教一育内涵的扩大,传统教育、现代化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将共同构筑起21世纪高等教育的现代教育学体系。针灸高等教育与教学改革必须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发展。

1.1因材施教,明确不同培养目标新世纪对针灸人才的需求有不同层次的要求。针灸医学的发展,一方面要突出特色,发扬优势,面向传统,继承前人的经验,发掘古代针灸文献中的精华: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面向现代医学及相关科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针灸,推动针灸医学的现代化进程。因此,针灸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不同层次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更要注重“因材施教”培养。针灸医学发展既需要从事针灸高等教育、普及教育的教育人才,从事针灸现代研究的科研人才,从事针灸医疗为主的临床人才,也需要从事继承发扬传统针灸医师经验、古代针灸文献资料的传统人才,从事对外交流、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外向人才,更需要综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针灸高等教育必须应对社会需求,制定相应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培养层次、方向,注重一专多能的训练,以适应社会各类各层次对针灸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针灸医学的发展。

1.2探讨针灸人才培养模式遵循针灸教育的规律,培养创新型中医针灸人才,一直是针灸教育研究的目标。近年来,各个院校进行了针灸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讨,一些院校提出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导师制与班级制互补的模式培养,既适应现代高等院校的办学模式,又兼顾中医传承学习认知的规律。这一培养模式的探讨提供了良好的开端,探索了中医针灸教育的规律和创新中医针灸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人才问题上主张熏陶成人、培育成才,以建立中医针灸思维(熟读经典和导师指导贯通)、培养中医针灸人才综合素质(科学和人文相融)、提高临床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等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有自主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具体来讲,培养学生能在教师帮助下自主学习针灸经典理论、针灸临床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对针灸学科知识具有融会贯通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能通过合作交流、团队协作动手解决问题。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还探讨了中医针灸经典、临床、实验二位一体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果。针灸高等教育,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符合中医针灸教育规律、适用性广、多样化的针灸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新一代具有传承精神和创新思想的针灸人才。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梯队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根本大计。”振兴针灸,关键在教师。50余年来,针灸高等教育教师队伍不断优化,现在全国各中医院校都具有水平较高,结构较为合理的针灸学科师资队伍。针灸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针灸教育要求从事课堂教学、临床带教的教师,具有同等的专业技术、理论水平、操作技能,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到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因此建设高素质、多技能、稳定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向社会输送全面的针灸人才的先决条件,故今后针灸高等教育必须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增加激励机制,鼓励针灸学科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通过外出进修、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在职培训等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高等教育对师资要求数量上有保证,质量上严要求,这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针灸高等教育必须根据社会日益扩大的学习需要调整教育机构,教师要能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多种学习手段的培养,形成一种新的“以学为主”的风气,就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素养和知识水平,不断获得新的信息、,更有效地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培养针灸人才的教师也必须掌握深博的中医理论知识,具备丰富的医疗经验及相应的科研能力、外语水平,并且能帮助学生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行驶,跟上时代步伐的高级人才。

3.完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

3.1.编写、出版全国通用教材,规范针灸专业课程建设:高等中医院校是培养针灸专业人才的摇篮和基地。20世纪60年代,《经络学》、《输穴学》、《刺灸法》、《针灸治疗学》相继出版,成为针灸专业的基本教材,以后随着针灸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针灸医籍选》、《实验针灸学》等教材相应出版。近50年来,教材几经改版,增加了一些新内容,补充了许多新的且得到学术界认可的研究成果。但是针灸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几十年变化不大,现行教材不能满足创新性、实用性的要求。集全国针灸专家统编的教材并在全国内通用情况并不理想,许多中医院校仍然使用自编教材。针灸学科目前尚没有适合于本科、专科、进修生、研究生以及外国留学生等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教材,今后应该根据不同层次、专业编写、出版全国通用教材,以供不同层次、不同方向教学使用;并鼓励编写自编教材,以突出地域特色,增强中医经典课程,强化中医思维,补充新的研究成果,介绍针灸理论研究的突破、针灸治疗手段的创新。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环节之一,是优秀学科建设的标志,是全面提升教学水平、体现教学成就的重要举措。2003年起教育部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了一批部级精品课程,极大地推动了高等针灸教育的发展。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学》于2004年评为部级精品课程,是针灸学的第一门部级精品课程。各地针灸学精品课程建设也获得全面发展,许多课程列入省市级和校级精品课程。但是,针灸学科课程建设仍需进一步改进,现在针灸学科课程设置上仍然存在内容重复多、课堂讲得多、实践机会少、临床涉猎面窄等现象。近几年来,随着培养专业方向的整合,教学内容中西医比例重新调整,课时压缩,而教材改变没有跟上变化,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此外,专业课程设置全面统筹安排不足,出现课程厚薄不均,影响学生知识的拓展、智能的开发川。因此,要培养适应21世纪针灸学科发展的针灸人才,不能忽视教材、教学内容、方法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故今后高等中医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围绕教育目标的调整而进行课程结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的创新及改革,从而使课程体系一体化、系统化、立体化,公共基础课要体现基础性、渗透性、宽广性;专业课要体现传承性、前瞻性、应用性;教学计划要体现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学习要求;教学方法应当在突出针灸医学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多样、符合当代大学生思维特点、认知能力的创新。

3.2教学内容的媒体化、网络化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育事业开拓了全新的领域,同时也对传统的针灸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思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全国各中医院校在这一方面均作出了有益的尝试,研制开发了包括经络学、经络输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名著选读、实验针灸学等针灸学多媒体网络版和英汉对照版教学软件,并开展了多门课程的网络教学。这些自行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丰富多彩,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手段,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局限,与传统针灸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还不够完善,网络教学开展不足。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推进针灸的现代化、国际化,针灸学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应当注重多样性、直观性、实用性,针灸学科的网络教学必须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尽快建立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的针灸远程教学,建立针灸资讯网站,扩大针灸教学范围,使更多的人士能够通过利用现代媒体了解、学习和掌握中国针灸,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篇3

关键词:针灸学;pBL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05-02

在医学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框架下,现阶段社会对高质量医学人才的需求,意味着必须建立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相适应的新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BL)和案例教学法都是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涌现出的新型教学方法。针灸学既是由基础课学习到临床课学习的过渡,也是从医学理论学习到进行临床实践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有的学科地位,将pBL与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引入针灸学教学,可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本文对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研究内容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的教学法。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把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传统的临床课程教学思路存在思维方式不协调、学习效率事倍功半的弊端,它的主要特征是重思考过程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重传授终极真理及前人经验。案例教学需要课前花费大量时间精心选取,撰写案例,课堂上对于案例的分析把握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效的案例教学应将案例的内容有机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生动的案例教学法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成为案例式教学成败的关键。在针灸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运用已学的中医基础等知识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运用针灸知识诊疗疾病的能力,为学生临床实习和毕业后尽快适应针灸临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pBL教学法。pBL教学即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先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1988年西太平洋医学教育会议和世界医学教育会议上学者们提出了推广pBL法的倡议。目前它已成为国内外医科教育中较流行的教学法,而国内的针灸学相关课程上的应用已见报道,并且效果良好。《针灸学》课程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上篇(经络腧穴)、中篇(刺灸法)、下篇(针灸治疗)三个部分。其中,经络腧穴理论是基础,刺灸法是临床治疗实践操作的手段,针灸治疗学是在理论和技能基础上的综合应用。综合本课程具有知识点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适合采用pBL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针对目前中医院校学生思维方式相对呆板、灵活性较差、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等现状,pBL教学模式正在因为需要而被引入。它对学生的思维大有启迪,而学生文献查证、归纳总结、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等能力也将在这个过程得到提升,对中医类本科学生针灸学教育将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3.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针灸学是一门既与多门基础学科广泛交叉,又与临床学科紧密相联的学科,使得针灸学这门学科课程内容繁杂,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针灸学具有开展pBL结合案例教学的良好基础。将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引入针灸学教学,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主线,可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教师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融汇到一个典型生动的案例中,进而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个启发式的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二、pBL结合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结合教学大纲,精心筛选教学案例。在针灸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不同的途径,精心筛选典型案例充实课堂教学。选择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的案例,选择具有针对性、描述性、分析性的案例,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由浅入深,难易适度。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实例:①在腧穴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脏腑经络之病理反应处,又是接受针灸刺激的部位。腧穴掌握得好与坏,直接影响针灸的治疗效果。但学生感到腧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难记难辨,容易混淆,也不知道如何应用。教师在讲解时,可结合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介绍天枢穴时,导入了以下案例:李××,男,32岁,教师。慢性泄泻两年余。患者两年前,因出现腹痛泄泻,大便如水样,混杂粘液,曾使用中药和抗生素治疗无效,现仍泄泻,每日3~5次,检查:面色恍白,神志清,食欲不振,形体赢瘦,行动自如,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为泄泻,证属脾气虚弱。取穴:天枢、足三里、关元、三阴交均用艾条温灸,每穴5~10min,脾俞穴用捏脊法,上下提捏,使局部皮肤略见出血为度。以上治疗每日1次,治疗5次后,由稀水样便转为条状软便,苔薄白,脉和缓,效不更方,仍宗原方治疗2次,纳谷增加,面色转为红润,苔、脉、大便均属正常,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按:该例患者,属脾虚泄泻,故治以健脾补气,调理升降入手。天枢为大肠之募穴,为止泻要穴,关元为小肠之募穴,为足三阴以经与任脉之会,又是三焦之气生发之处,灸之有补气以壮元阳,而温下焦之功;足三里、三阴交有健脾和胃助消化作用。配合捏脊疗法,以理升降失调。以上两法互为应用,故久泻应手而愈。②在针灸治疗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针灸治疗是经络、腧穴、针灸手法和中医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是灸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教师精心设计一些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和描述性、分析性的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疾病、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能力。如胃痛病,笔者导入了以下临床典型案例:刘某,男,47岁,工人。有胃痛史近6年。胃脘痛常因受寒、疲劳、饮食不慎、情志不和而时有发生。前天因过食冰西瓜而致胃痛急性发作,表现为疼痛剧烈,伴恶心、腹胀、纳少等症,服药物效果不好,遂来我科针治。检查: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患者,表情痛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西医诊断为胃炎及胃溃疡急性发作,中医诊断为胃痛,证属寒邪犯胃。取穴:中脘、内关、梁丘、足三里;用提插捻转泻法,中脘穴加温针灸。其他穴位轮流行针。针后15min,疼痛稍缓,留针至痛完全停止。然后,再针胃俞、脾俞及后背部的压痛点,针后拔罐。以上治疗每日1次,2次治疗后,疼痛基本消失,嘱其继续针灸以巩固疗效,连续治疗10次后,症状完全消失,终止治疗。案例中,患者即为寒邪客胃,其中,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腑三里留”。中脘为腑会,胃之募穴。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二者相合,属募-下合配伍法,可通调腑气,清热化湿通滞止痛。天枢为大肠募穴,可通调腑气。三阴交调理足三阴经之气血,通调气机,通则不痛。中脘施以温针灸,以暖胃散寒,行气止痛,此寒者温之之法。其他诸穴遍施泻法,以移神止痛,故2次治疗后,则疼痛基本消失。

2.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主线讲解理论知识。围绕问题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讲授,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情节和大量临床图片使案例生动展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前,授课教师及全体学生都需要经过正规的pBL教学法培训,统一思想认识,深入了解该教学法的内容、原则、方法和预期效果,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师选取内、妇、儿、外等典型案例的针灸治疗为题材,编写包括病因病机、临床特点、辨证分型、理化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针灸治疗思路(针灸处方、方义分析、加减用穴、操作方法)、研究动态等方面的教案,对学生进行引导。

3.明确学习小组。学生被随机分为数小组,每组5~6人,选出一名组长,一名督导员;组长和督导员由小组成员分章节轮流担任。

4.课前准备。在授课前两周将相应案例资料发给学生,各组学生针对每份案例资料分析、整理,提出可能的问题假设,包括病因病机分析、临床特点、辨证分型、诊断、针灸治疗等可能出现的问题,由组长总结记录。

5.明确“问题”。各组集中讨论后确定“学习问题”,由组长分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收集的资料,针对案例做出答案和总结,形成讨论提纲或制作ppt幻灯片,学生分工完成各自的搜证和解答任务。

6.讨论和解决“问题”。授课当日各组集中讨论。每次课每组由组长做主题发言,其他同学、指导教师共同参加讨论,讨论主持人由同学轮流担任。讨论后由学生针对本次内容的重点、难点作课程总结。指导教师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总结解决案例的思路、方法,分析指出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在总结中再次强化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体会

将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引入针灸学教学,同时辅以现代教学手段,发挥多角度、大信息量、系统性和交互性等教学优势,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针对性、实用性更强。pBL结合案例教学法有利于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充分结合,既可以促进教师自我完善,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pBL结合案例教学法既抛弃传统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学生又能在教师引导或指导下进行主动的探索和进行医学专业能力的建构,它是一种比较适合目前我国医学教育实际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情.理解医学人文教育的几个关键[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5):516-517.

[2]张承彦.生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5):607-609.

[3]Farmerea.Facultydevelopmentforproblem-basedlearning[J].eurJDenteduc,2004,8(2):59-66.

[4]单守勤,楚燕萍,刘希华.案例教学是培养综合运用医院管理知识的有效方法[J].护理杂志,2003,20(11):85-86.

[5]孙丽华,姜建东,乔岩等.以临床案例为导入的讨论式教学的尝试[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9):346-347.

[6]夏婉婉.医学院校社科类课程案例教学的设计和运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27(1):55-56.

[7]李俐.案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9,23(5):35-36.

[8]HeJin-sen,LiYi,LiUShi-min,etal.experienceinapplicationofpBLteachingmethodintheClinicalteachingofacupuncture.JournalofacupunctureandtuinaScience[J].2007,5(6):321-323.

[9]穆艳云,甘君学,董勤等.pBL教学法在《针灸治疗学》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4):260-261.

[10]卢彦.pBL教学模式在实验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J].2010,l2(8):813-815.

[11]neillpa.theroleofbasicsciencesinaproblembasedlearningclinicalcurriculum[J].mededucation,2000,34(8):608-613.

[12]马睿杰,林成明,方剑乔等.pBL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6):816-818.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篇4

1.汉方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与体现

在汉方医学教育培养的目标上,各医学院校存在偏重医学教育与偏重药学教育两大类。李丹溪等分析了日本15所医学院校,发现前者占33%,后者占66%,进一步分析,发现偏重医学教育的院校重视对针灸理论与技能的掌握,偏重药学教育的院校重视对汉方植物药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药效机理的理解。如前身为明治针灸大学的明治国际医疗大学,在针灸教学方面颇具特色,1~4年级都有针灸的各种相关课程,包括经络经穴学基础、针灸医学、传统针灸诊断学、针灸临床实习、针灸经营管理法规等。大阪大学、独协医科大学等以现代医学教育为主的院校也很重视针灸学习。北海里大学药学部于第三学年下学期开始开设汉方医学教育课,除了东洋医学概论、汉方医学循证之外,其他都是关于汉方药物的课程。

2.汉方医学教育课程内容、教材及教学形式

据统计分析,日本汉方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汉方医学概论、汉方医学史、汉方医学理论与诊断学、针灸学、汉方药学、方剂学、汉方医学循证、方药副作用、东方医药处方药物研究、针灸经营管理法规等。汉方医学概论几乎是每个学校均有的课程。系统分析15所医学院校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其中31%课程较为系统,19%以药学课程为主,44%以针灸课程为主,6%仅有概论性课程。以明治国际医疗大学为例,该校开设汉方教育课程时间最长(1~4年级),第一学年时有经络经穴学基础、针灸医学,第二学年时开设有传统针灸诊断学、针灸医学、生活习惯及其预防,第三学年时有运动营养与健康,第四学年有针灸临床实习、针灸经营管理法规、东洋与西洋医学结合的研讨。庆应义塾大学,该校将汉方医学教育分为基础药理学与基础理论两个阶段,并且二者按先后顺序进行。第三学年时有必修课10节,内容以汉方药的基础药理学为中心,并结合现代药理学进行阐释。第四学年有必修课8节,讲授临床如何应用。目前日本汉方医学教育材正在制定中,授课内容以课堂讲授市售教科书或自编讲义为主,皆重视汉方医学基本理论。还有实习、讲座、研讨等教学形式。《和汉药概论》《入门汉方医学》等教材是很多医学院校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二、日本汉方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文化如家长,科学如孩童”。中华文化是中医药学形成、发展的土壤,日本岛国文化的外源性特征,使其在文化创造过程中体现出强烈的“拿来主义”。基于国际医疗发展方向及日本国内存在的医疗问题,日本医学界对汉方医学教育愈来重视,以将“汉方医学融入医学教育”为重要课题,以各种形式开展的汉方医学教育不断增加。汉方医学教育在日本得到长足发展。调查数据显示,日本医学生及民众对汉方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升。但是在其岛国文化基础上,选择性地吸取中医药学形成的汉方医学与中国本土的中医药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汉方医学教育与国内中医药教育相比,也有其显著的特点。

1.中医药学天生就有融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特点,日本汉方医学更多地选择、体现了中医药学自然科学的特点。明治以来,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主要以开业医师与药剂师为支撑,受“废医存药”思想的影响,日本汉方医学界对中医学理论重视不够,临床治疗以“辨病”为主,轻视“辨证”。与此同时,汉方教育也存在只偏重汉方药与针灸的学习,相当于中国中医药教育“中医基础理论”的“东洋医学概论”经常被很多学校学生轻视。从明治国际医疗大学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其医学教育主要集中于针灸方面。宫崎大学则只开设了“东方医药处方药物的研究”。

2.汉方医药在日本属于补充、替代医学,日本汉方医学教育重视继续教育,很多院校采取先西后中的“高起点”教育,重视汉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运用,且与理论知识相比,更多地采用重视实践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加强东、西方医学的比较,体现了汉方实用性,但很容易使汉医学被当做是西方医学的替代与补充。纵观日本各医学类院校汉方教育模式,发现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课时过少、课程安排不合理、临床见习与实习时间过短等问题。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篇5

针灸学既是古老的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又是当今世界医学一门新兴的学科。千百年的悠久历史和近30年来世界范围内逐渐掀起的针灸热,使人们不得不对这一古老而新兴的学科刮目相看。作为针灸学的发源地,21世纪中国针灸的发展趋势怎样?如何才能更好地对其继承和发扬,使之更富有生命力和吸引力?是全国乃至世界针灸同仁们共同关注的课题。笔者根据自己长期从事针灸医疗、教学、科研的体会和我国近50年来针灸医、教、研的进展状况,对针灸学在今后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略抒己见。

1针灸临床

1.1单纯针灸,发展受限―――针药并用,兼顾综合针灸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只有植根于临床才能更好地发扬光大。而其中的关键在于临床治疗疾病的疗效。目前有的针灸工作者,一味强调针灸单一的作用,而不顾及其他疗法的综合应用;有的医院则以针灸疗法分科室,似乎分得越细越好。疗法的单一固然有利于施术者深入研究、提高医技,但临床上单用针灸治疗就可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疗效的病种仍是有限的,而大量疾病尤其是一些复杂的、疑难的病症仍然需要多种疗法的综合应用,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从古至今,成为医学名家者并不仅限于单用针灸或中药治疗疾病。古有华佗著《枕中灸刺经》,倡针灸取穴少而精,用针灸治疗曹操头风症其效甚佳,但也发明了麻沸散,用于外科流芳后代;又有扁鹊“砺针砥石”取“三阳五会”治愈虢太子尸厥,但他也曾为带下医、小儿医;张仲景精于伤寒六经辨证,但又主张针药并用,以提高疗效;孙思邈、李时珍皆针药并用、博学多艺之医学家。唐朝针灸虽发展成为一门专科,但后世医家单用针灸者有几?当今临床之针灸名医也多是针药并用,内外兼治。故云:“针、灸、药三者得兼,而后可与言医”。

随着21世纪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针灸只能以不断扩大治疗范围来立足,以不断提高治病效果求发展。不能再让人们一提起“针灸”就只想到能治疗腰腿疼、中风偏瘫等,也不能让人们认为针灸只是治疗功能性疾病,而器质性疾病很少用,更不能给人们留下针灸医生只会针灸的误解。我们认为临床上多种疾病都可应用针灸治疗,但要有主、辅之分。对针灸治疗效果较好的疾病,针灸可作为主要手段,而效果逊者则可作为药物的辅助手段。实践证明,要想让针灸在更大空间中得到发展,就必须突出针灸,针药并用,内外结合,综合治疗。

1.2针灸创痛,惧者较多―――无创痛术,应是方向鉴于目前影响针灸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针刺产生的疼痛感和轻微创伤,因此,在针灸治病的过程中,尽量减轻患者身体疼痛和损伤的无创痛穴位刺激方法将成为21世纪针灸治疗技术的主流。针灸治病的原理在于刺激腧穴以激发经络之气,达到协调阴阳、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因此,对穴位的刺激不应拘泥于机械刺激而应该寻求更多的方法。现代虽已有远红外线照射、磁束点穴器、磁疗贴、电脉冲、tDp治疗灯、中频灸疗器、激光器等多种无创痛器械应用于针灸临床,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已不能满足针灸临床的需求。且由于许多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从而使接受舒适而安全的治疗方法,成为人类追求的目标。因此,继续创用一些新型的、无创痛的、简便安全且行之有效的材料和刺激穴位方法,仍将是今后针灸发展的方向。如:能否采用冰块冷敷对穴位刺激?既无痛苦,又便于取材;药罐离子透入法既有拔罐的作用,又有药物和电离子的作用;运用热熨法、冷熨法、药熨法等刺激穴位,也会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总之,进行针灸医疗技术革新,实现无创痛术治疗疾病,必将能加速针灸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也将进一步扩大针灸的应用范围,提高针灸在世界上的地位,扩大其影响。

2针灸教育知识面窄,专业性强―――教育目标,重新定位

进入21世纪,高等中医教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针灸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法也应重新思考和论证。针灸专业的学生再也不能“专而精”,只擅长针灸而疏于方药、只善于治病而疏于诊断。以致于给社会留下“针灸专业的学生临床能力不如中医专业的学生”这一印象,造成针灸专业的学生毕业分配难这一事实。我们认为确立专业培养目标的唯一依据应是社会对相应专业人才规格的需求,针灸教育的目标也应符合社会需要。那么21世纪对针灸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是,在首先做一名合格中医师的基础上,又擅用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的新型针灸人才。即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应用中西医基础理论和知识,采用中西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治疗疾病的“三条腿”走路的高级中医针灸医师。并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应是“知识―能力―素质型”,不仅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心素质,而且要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应用知识,有较强的诊治疾病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等。并且还要重视相关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高等中医院校将围绕教育目标的调整而进行课程结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革。

此外,我们还应考虑针灸国际化的特点,开办针灸外语班,培养一些外向型、高层次的针灸人才,以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世界多国对针灸人才的需求。在这方面虽然有些学校已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探索和解决。

3针灸科研缺乏创新,投入不够―――理清思路,提高水平

建国50年来,针灸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从理论研究到临床研究,都有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作为一门学科,针灸的科研成果远不及中医中药多,更比不上现代医学。原因很多,但经费的不足、重视的不够和科研思路缺乏创新应是其主要原因。或许是由于针灸学科本身的局限性,或许是由于多数针灸工作者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所限,思路不够开阔,致使针灸创新性的、高水平的科研课题极少,这也是针灸科研课题在部级科研招标中难以立项的主要原因。加之目前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针灸的研究课题往往被认为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而被忽视,科研资助的力度偏低。而且,随着针灸在国际地位的提高,针灸人才的不断外流,目前整个针灸队伍萎缩,后继乏人现象严重,这些都影响到针灸学的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即将进入wto组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药包括针灸医学的优势将会愈来愈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肩负起弘扬针灸学的重任。我们认为:(1)一些必要的基础理论研究仍应当重视,如经络实质研究、腧穴形态研究等,但这些研究工作应当让高层次的、研究条件较好的专门研究机构来做,而不应作为21世纪针灸科研领域的主攻方向。21世纪的针灸学研究应立足于临床,使科研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2)针灸学研究除加强与医、药的联系外,一定要注重与边缘学科的结合,如生命科学的基因工程、生物工程,近代物理、化学等,运用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来研究针灸,从而寻求新的切入点,使针灸学的研究能有新突破。

(3)应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病的原理,揭示针灸治病的奥秘,为针灸医治疾病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应进行针药结合治疗疾病最佳方案的筛选,为攻克多种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病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穴性与药性关系的“经穴药理学”研究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因此应成为针灸科研的方向。

(4)针灸的临床研究要依据wHo西太区《针灸临床研究指南》,改善临床研究方法,使之更加规范化,从而提高研究成果的可比性、严谨性、可行性、可信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5)应加大针灸预防疾病作用的研究力度,通过一些简便有效的刺激穴位方法,来预防多种疾病,既体现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又适应了当今社会人们的需求。

总之,针灸科学研究只有注重特色性、创新性、实用性,提高研究水平,才能继续保持我国针灸学在国际的领先地位。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篇6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

[摘要]指出目前针灸临床存在的重治疗、轻诊断,且针灸治疗简单化的倾向,就中医诊断的重要性、中医临床结合西医诊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针灸临床诊断水平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提高针灸临床诊断水平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针灸学科的发展和针灸疗效的提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主题词]经络穴位诊断;中医临床学;思考

thinkingofimportanceofincreasingclinicaldiagnosticlevel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andthemethods

SHaYan(Sectionofacupuncture&moxibustion,China-JapanFriendshipHospital,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itisindicatedthatatthepresent,payingattentiontotreatmentandunderestimatingdiagnosisexitin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clinic,withthetendencyofsimplificationin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reatment.theimportanceoftCmdiagnosisandcombineddiagnosisoftCmclinicandwesternmedicine,andthemethodsforincreasingclinicallydiagnosticlevelwerestudies.itisputforwardthatincreasingclinicaldiagnosticlevel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isveryimportant,whichdirectlyinfluencesdevelopmen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sciencesandincreaseofthetherapeuticeffec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sooughttopaygreatattentiontoandactivelyprobeeffectiveresolvingmethods.

KeYwoRDSmeridianacupointDiagnosis;Clinicalmedicine(tCm);thinking

近年来,随着针灸事业的不断发展,针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在不断扩大。至今为止,可用针灸治疗的病种已达数百种之多[1]。在病种数量不断扩大的今天,如何提高针灸治疗的水平,保持针灸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诊断是否正确;二是治疗是否恰当;三是与患者的机能状态有关。以往的研究对针灸的选穴配伍、施术时机、操作方法以及患者的机能状态论述颇多,现笔者就提高针灸临床诊断水平的问题略抒己见。

1针灸临床存在的诊断问题

曾几何时,针灸在国内被人们视为简、便、廉、安全有效的疗法,“小小银针治百病”几乎尽人皆知。针灸治病的严肃性、复杂性、有限性及危险性均被忽略了。有些人学习了简单的针灸治疗技术后便持针上阵,在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都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便给人治病或自治。目前一些人出国开业,更有许多外国学员来到中国学习针灸,其中不乏没有医学背景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即结业开诊,使得针灸临床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因此在有些国家,针灸医师的地位一直得不到承认,有些西方国家的西医就以中医师不懂西医诊断为由,要求患者先由西医诊断把关,然后才能被推荐用针灸治疗[1]。笔者并不否认在国内外普及针灸教育带来的积极性的一面,但是,针灸作为正规的医疗手段,应该具有它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尤其是国内正规医院的针灸从业人员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医学素质和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在临床上,针灸医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的一面。首先因没有内、外、妇、儿、五官等专业的限制,治疗对象涉及综合医院多个科室的患者,治疗对象的广泛性,给针灸医师对各个专业的深入研究造成了困难;其次,治疗任务繁重。许多病人寻求针灸治疗以前,都或多或少接受过西医或中药治疗,由于一些病收效甚微便将希望寄托于针灸治疗。针灸医师每日需要动手治疗大量患者,面对繁忙的治疗任务以及近些年来的经济效益问题,有些医生的诊疗过程日益简化,常常演变成为医生及其助手、学生的流水作业形式,难于全面细致地掌握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有的针灸医生更是闻听西医诊断便动手扎针,将中医诊断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有些短训班及其外国留学人员,由于没有扎实的中西医基础知识,只是跟在老师后面死记硬背,热衷于学习针灸治病的秘方奇穴等简单招数。久而久之,针灸临床不免会出现重治疗、轻诊断,且针灸治疗简单化的倾向。

笔者认为,针灸学科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针灸医师要想成为高水平的医师并不简单。提高针灸治疗水平,需要诊断治疗两手抓。正确的诊断与对病情准确的评估是进行合理治疗的前提,在临床上应充分重视诊断意识的培养。否则在不久的将来,针灸医学的分量将有可能大打折扣,剩下的恐怕只是简单化了的针灸疗法了。

2中医诊断的重要性

中医诊断的过程,即是通过四诊收集病人的病况信息,而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辨别,最后综合判断出疾病名称和证候类型的过程。其中,辨病是对疾病整体本质和发病全过程病变规律的认识;辨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机特点的具体认识。由于从病辨证使患者就诊时段的病理机制更加具体化,因此辨证也就成为中医临床论治的重要依据。

有人认为,针灸治疗不同于中药治疗,不需要辨证论治,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符合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虽然辨证论治一词作为中医学特指的专有名词出现较晚,但是这种学术思想一直在指导着中医数千年的临床实践活动。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床行为自然也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只是在具体的辨证方法上应该突出自己的特点而已。事实上,针灸临床除少数经筋病症外,绝大部分病症的选穴组方、补泻手法的使用、刺激方法的选择、刺激量的大小等等,都需要在辨证诊断的前提下进行抉择,也就是说,治疗措施的恰当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者认证诊断的准确性。在这一点上,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已提出,用针之时,需明辨证诊断。如《灵枢・根结》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故曰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可见古人对用针者辨证论治的重视程度。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立了多种辨证方法,这些方法各具特色,指导着中医各科的诊断治疗。在针灸临床诊断方法上,常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及气血辨证等综合辨证方法,尤其是经络辨证,对于针灸临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灵枢・经脉》早就指出:“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说明了对经络学说的高度重视。然而就目前针灸临床的状况来看,应当承认,我们对于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辨证诊断的研究,尚未做到系统完善,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适应现代针灸临床的辨证诊断体系还没有很好地建立和发展起来,现行的针灸教材显然对此论述不够,许多辨证诊断内容与内科及其他科雷同,没有能够很好地突出针灸的特色,很大程度上脱离了针灸的临床实际[2]。周恩华等[3]检索了2001―2003年的主要针灸临床文献,发现其中涉及经络辨证施治内容的文献所占比例很少,说明目前针灸临床不重视经络辨证的现象比较严重,存在着一味追求西医标准的倾向,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笔者曾在全国高级针灸进修班多次聆听著名针灸专家王居易老师授课并随其门诊,感触颇深。王老师认为,特效穴、经验穴不能治百病。同一种疾病治疗选穴可以是多样化的,而同一个穴位又能治疗多种疾病,这就需要辨证,尤其是经络辨证必须学好,否则便会成为“扎针匠”。王老师在针灸治疗前,首先进行中医四诊,尤其注重体表经络、腧穴的诊察,通过审、切、循、按、扪法了解经络的变化情况,寻找病症的客观指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症候分析,辨别病症所在的经脉及经脉的标本虚实缓急,再根据经络理论和脏腑功能的相互影响,选择目前最需要调整的经脉,最后选穴配伍,治疗疾病。由于王老师辨证诊断仔细,选穴配伍精准,故虽用穴很少却常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此外,著名中医针灸专家管遵惠老师临床治病,也非常注重辨证诊断,在明确辨证的前提下,决定选穴组方,指导针具手法的应用。管老师临证审病,注重切脉,强调望神、察气、观色。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经络辨证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循经辨证为纲,十二经病候为纬,重视奇经辨证,重视皮部、经筋理论临床运用的一整套辨证方法。在经络辨证的同时,紧密结合脏腑辨证、八纲辨证、气血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全面细致地认识疾病,体现出辨证论治的完整性和灵活性。管老师临床辨证明晰,取穴精少,手法独到[4-5],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如何提高针灸临床的诊断水平,怎样提高针灸治疗的质量,王居易老师、管遵惠老师等许多著名针灸专家的经验可以从一个方面给予我们很好的启示。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高级的针灸医师需要有系统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日积月累的临床实践功底和孜孜不倦的研究探索精神,诊断治疗缺一不可,绝非简单浮躁可成。另一方面,除了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引入现代科学技术的检测手段对经络腧穴的异常变化进行探察,在这方面,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6],值得进一步关注。

3中医临床结合西医诊断的重要性

中医学与西医学同为研究自然界人体生命现象的学问,只是观察事物的角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不同。中医学以整体观念作为研究的前提,西医学以还原论作为研究的基础;中医注重宏观系统,西医注重微观局部;中医注重临床经验,西医注重分析实验,2种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尤其是在近现代,西医学借助了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鼎力支持,发展迅猛。面对此种局面,中医学将向何处发展?有识之士各抒己见,争论之声不绝于耳。其中就中医诊断方法而言,思考者众多[7]。笔者认为,完整的中医诊断应当包括辨病与辨证两个方面,但近现代中医临床总的趋势是强调辨证论治,而对于病的研究一直未能深入进行,原有的中医病的概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今日临床发展的需要。再者,中医无论是辨病还是辨证,都是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四诊合参,从分析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及各个组织器官之间机能失调的角度,得出诊断结果的,其中必然缺乏客观具体的解剖实体本身生理病理变化的诊断。因此,现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医学影像学及多种实验室检查手段难以为中医理论服务。要完善发展中医的诊断方法,需要从改变中医的理论框架入手。我们希望出现既能体现中医的理论观点又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现代针灸医学,但是任重道远,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现阶段临床上切实可行的是中医诊断结合西医诊断,这样可以弥补中医微观诊断的不足。当然中医病的研究、中医诊断方法的研究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学习西医不是要用西医代替中医,而是要更好地完善和发展中医。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针灸医师在学习和掌握扎实的中医知识基础上学习基本的西医诊断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下面举一笔者亲历的典型病例加以说明。

患者,女,65岁。主因“右下肢麻木1周,左侧口眼歪斜13小时,右侧肢体无力4小时”收住中医科。既往有高血压病、颈椎病史。入院诊断:西医:脑梗死,高血压病Ⅲ期,颈椎病;中医:中风(中经络),肝风夹痰型。入院后予改善血循环、保护脑细胞、扩血管、降血压、中药息风化痰等治疗,患者右侧肢体活动有所改善,但左侧面瘫状况仍较严重。后请针灸科会诊协助治疗面瘫。会诊查体见:左耳及乳突部压痛,左侧面部呈周围性面瘫表现,右上下肢肌力Ⅴ-级,左上下肢肌力Ⅴ级,双侧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mRi示:①双侧基底节、放射冠区及顶叶皮层下多发性脑梗死;②左侧乳突内异常信号考虑为炎性改变。追问耳部病史,诉左耳听力下降已多时,未予检查治疗,近日耳周疼痛。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此次面瘫用脑梗死不能解释,可能与耳部疾患有关。遂请耳鼻喉科会诊,经专科检查及颞骨Ct证实,为胆脂瘤型中耳炎继发周围性面瘫。因保守治疗已不能解决问题,遂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面瘫症状改善。以上类似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笔者在病房、门诊工作中还曾见到一病人因右侧腰腹部疼痛行针灸治疗,后确诊为腹主动脉瘤;另一病人因左侧动眼神经麻痹接受针灸治疗,后发现为颅内动脉瘤;还有因右侧胁肋部疼痛予针灸治疗,后确诊为胸椎管内肿瘤;因腰痛予针灸治疗,后发现为癌症骨转移等。如此这些病例均是结合了西医诊断才获得确诊并得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中国针灸》杂志2004年第3期发表的“针灸临床误诊病案4例分析”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告诫大家,首诊负责制对针灸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全面细致地采集病史和分析病情,尽可能地借助现代医学影像学和多种实验室检查手段,提高针灸适应证的鉴别诊断能力,防范针灸失误的发生[8]。笔者对此深有同感。

大家知道,针灸治病的作用机制与药物疗法不同,它是人体接受针灸刺激后,激发机体固有的自我修复能力,通过自身有关系统的良性调整作用,改变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针灸治病是通过自身调节完成的。由于人体的自身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针灸的治疗作用也应该是有限的,它将取决于机体的机能状态和疾病的严重程度。针灸不能包治百病,低估和夸大针灸的治疗作用都是不切实际的。这就要求针灸医师要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掌握针灸疗法的适应证,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检查和恰当的治疗。来者不拒,盲目施治,不是科学的态度。应当承认,针灸的治疗作用是有限的,针刺疗法是有一定风险的,针灸医生治病也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般简单,如不同时具备中西医诊断知识和治疗知识,恐怕难以发现某些问题的症结所在,难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甚至贻误病情。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针灸医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受教育水平,中医界的各级领导也应该加强对针灸医师的培养力度,要树立全科意识。针灸医生可向全科医生发展,参加全科医生培训,或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多个科室轮转,也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专科进修,向某一专科深入发展。在大型综合医院,可以考虑与有关专业科室合作,开展专科专病治疗以及科学研究活动。通过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针灸医生临床的诊断水平,进而全面带动针灸的临床、教学和科研活动更上一层楼。

综上所述,提高针灸临床的诊断水平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针灸学科的发展和针灸疗效的提高,应当引起针灸学界的足够重视,并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4参考文献

1王雪苔.针灸的国际化与现代化.中国针灸,2004,24(2):75

2刘保延.关于建立针灸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考.中国针灸,2004,24(4):223

3周恩华,邓柏颖,粟胜勇,等.近3年针灸临床经络证治文献的分析.中国针灸,2005,25(1):41

4郭翠萍,丁丽玲,管遵惠.学习管遵惠老师经络辨证经验体会.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23(2):1

5丁丽玲,王雪松,管遵惠.管遵惠老师针灸临证特色初探.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5):1

6史江峰,孙英霞.针灸临床常用诊断方法概述.江苏中医,2001,22(2):43

7邸若虹,李永健,崔花顺,等.辨证论治的困惑与思考.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4):259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篇7

[主题词]针灸学;信息存储和检索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纸质文献信息迅速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互联网作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把不同的信息资源联成一个整体的超级信息资源网,带来信息资源领域的深刻变化,对每门学科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所需的信息,或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促进学术的发展。

目前互联网上的有关针灸医学的信息日益丰富,种类繁多。有中文的,也有外文的;有免费的,也有付费的;有文字资料,也有图像视频资料;有普通的信息和知识,也有价值极高的学术资源。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对针灸医学的发展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如何获取并利用这些信息,是每个针灸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本文介绍互联网上针灸医学资源的检索与利用。

1使用搜索引擎

互联网上有关针灸的资源众多,要想查找针灸方面的信息,可利用网络检索工具――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搜索引擎一般有两种搜索方式,一是使用它的分类目录,以逐级阶梯方式进行查找,如雅虎的分类:健康与医药一传统医药一中国医药一针灸;二是键人关键词进行搜索,如要查找针灸网站,键人“针灸”或“acupuncture”,再选择查询类别为“网站”,就可查到有关针灸网站的资料。各个搜索引擎查到的资料不尽一致,可选择多个引擎交叉查询。另外各个搜索引擎会有一些特色的查询方法,可在其提供的“帮助”或“简介”中预先了解。

检索针灸资料可使用普通搜索引擎及医学搜索引擎。

1.1普通搜索引擎

普通搜索引擎是指目前互联网上综合性的、通用的搜索引擎,用普通搜索引擎可以方便快捷地查找针灸信息,目前流行的搜索引擎主要有以下一些。

(1)百度(http://www.baidu.com)

百度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具有简单而强大的搜索功能,搜索速度快,搜索效率高,按照中文用户搜索习惯,有关键词自动提示功能,还有中文搜索自动纠错。

(2)Google(古狗,http://www.google.com)

是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提供了便捷的网上信息查询方法。可为用户提供快速的搜索结果,还可使用其提供的分类目录进行查询。

Google和其他搜索引擎一样,扩大了它们对学术信息的检索能力,把主要的学术期刊文摘、会议文献、图书著录信息等纳入搜索范围,建立专门的搜索工具,即GoogleScholar,网址http://Scholar,google.com。

其他还有一些搜索引擎,如搜狐(http://www.sohu.com)、雅虎中国(http:/www.yahoo.com,cn)、新浪(http://www.sina.com.cn)、中国搜索(http://www.zhongsou.com)、网易(http://www,163.com)等。

分别使用上述7个搜索引擎,在2005年9月28日,以“针灸”为关键词,对网页进行搜索,搜索结果是;百度2290000条;Google2490000条;搜狐540735条;雅虎283884条;新浪147915条;中国搜索884000条;网易未显示总数。Google最多,百度其次。

需要说明的是,以“针灸”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并不能代表把针灸医学的全部信息都查询到了,因还有电针、耳针等,也不代表检索到的内容一定与针灸医学有关,仅仅说明检索到的含“针灸”的网页。

1.2医学搜索引擎

医学搜索引擎是专门搜索医学信息的,目前没有中医药或针灸方面专门的搜索引擎,现有的医学搜索引擎主要是国外的。

(1)三九健康网搜索引擎(http://search.39.net)

三九健康网是国内一个综合性健康网站,为用户提供各种专业健康服务,同时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健康搜索工具――39健康搜,39健康搜可进行全文和标题搜索。

(2)迈博健康资讯(http://www.medboo.com)

创建于1998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医药行业的专业网络之一,也是首家中文健康网站搜索引擎。

试用以上两个中文医学搜索引擎对“针灸”进行搜索,39健康搜查询到2000多条,迈博未显示总数,检索效率似乎不够理想。

(3)medscape(医景:http://www.medscape.com)

为英文网站,是美国最大的医学网站之一,提供临床医学全文文献和继续医学教育资源(Cme),支持检索图像、声频、视频资料,可选择medline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同时还可浏览每日医学新闻。获得医景网上期刊的全文需要注册,但注册是免费的,注册后医景网定期向指定的电子邮箱发送最新的医学新闻。还可在网上查找医学词典和回答咨询,提供根据疾病名称、所属学科和内容性质的分类检索。

使用medscape,在2005年9月28日,以“acu―puncture”为关键词,检索到305条记录,为国外医学杂志中的针灸文献。

(4)medicalworldsearch(医学世界检索:http://www.mwsearch.com)

这是由美国thepolytechnicResearchinstitu―tel997年建立的一个医学专业搜索引擎,采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主题词表,使用约54万个医学主题词,包括各种同义词进行检索,在检索时可根据词表扩大或缩小检索范围,搜索的准确性很高。同时还提供扩展检索、精细检索功能。还可自动调整检索词,使用符合其他检索工具,如medline等的要求进行检索,达到综合检索的目的。

登陆地址进入此网站,交费注册后成为会员才可使用。只接受信用卡方式付费,年使用费用约为30美元。

(5)medicalmatrix(医源:http://www.reed-matrix.org)

medicalmatrix由美国医学信息学会主办,是全文智能检索工具,包括4600多个医学网址,是目前最重要的医学专业搜索引擎。它是一个因特网上内容全面的临床医学资源的全方位列表,将站点根据性质、评估、内容、特色和临床内容水平分级,提供了关键词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适合临床医师使用。

(6)HonSite(健康网络基金网:http://www.hon.ch)

这是瑞士日内瓦的非盈利性组织“健康网络基金会"1996年建立的一个医学搜索引擎,专为医学

工作者使用。HonSite包括两个搜索引擎medHunt与Honselect,medHunt是一个全文搜索引擎,可用关键词进行搜索,提供网络医学站点信息;Honselect包括5种类型的数据库:meSH词表、医学文献、网络站点与医学信息数据库,用英、法、德等语言,其中针灸资料也很丰富。

2直接进入专业网站

使用医学专业网站、中医药专业网站及针灸专业网站查找需要的针灸医学信息。针灸专业网站很多,有机构院所、个人主页、出版物、书店、软件、商务等不同主题,还有很多国外网站。使用搜索引擎可以方便地查询到这些网站,在此不做过多的介绍,只介绍两个主要的针灸专业网站。

(1)中华针灸信息网(http://www.acutimes.com)

由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主办,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针灸学会等协办,具有信息、服务、交流、查询及针灸教育等多种功能,是国内最大的针灸门户网站。通过该网站可链接到其4个子网站: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http://wfas.acutimes.com);中国针灸学会(http://caam.acutimes.com或caam.medchina.com);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http://iam.acutimees.com);中国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http://cbiatc.acutimes.com)。

以上4个网站同时建设开通,集多语版本(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对针灸的标准化和数字化建设有积极推进作用。

(2)中国针灸杂志

是《中国针灸》杂志的网站,有学术动态、最新通知、新书推荐等栏目,可查询《中国针灸》杂志最近一期的目录,还可通过“网络普及版”栏目阅读《中国针灸》网络普及版全文资料,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3利用文献数据库

充分利用好文献数据库,特别是全文数据库,可以及时、系统地获取、分析、利用文献信息,掌握相关领域的动态、水平,此类文献数据库是互联网上最具学术价值的信息。在网上检索,付费后方能检索全文,未付费时一般只能检索到题录或摘要,或时效性较差的全文,有的单位购买安装了镜像服务器,可以在单位的局域网内检索到全文。

(1)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hina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CnKi)属教育部主管,由清华大学主办。含众多的数据库和知识仓库,是中国知识资源总库。这里主要介绍其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journalfull-textdatabase,CJFD)。

CJFD是CnKi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录国内1994年至今的国内6100种核心与专业特色中英文期刊的全文,CJFD数据库收载量大,海量数据的高度整合,它的全文信息完全数字化,并且集题录、文摘、全文文献信息于一体,可实现一站式文献信息检索。

在CJFD的基础上,专门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知识化建设而设计了“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inahospitalknowledgedatabase,简称CH―KD,人口网址http://www.chkd.cnki.net)。

CHKD知识信息主要来源于我国750多种医药卫生期刊及与其有关的2300种期刊、报纸、博硕士论文、重要会议论文等,特别为医学方面的应用而打造,适用于医院各方面工作的人员查询。

(2)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Vip)是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下属的一家大型的专业化数据公司,自1989年开始进行数字化期刊的建设,是国内最早从事中文期刊数据库建设的公司。有众多的数字产品和服务项目,主要介绍其“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是综合性期刊全文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了1989年以来各学科8000余种期刊的文献,为目前国内收录中文科技期刊齐全、文献量大、使用频率高的综合性文献数据库。

(3)万方数据(省略)

万方数据由多家公司和机构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有很多全文和文摘的网络数据服务产品。兹介绍其“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简称万方期刊)。

万方期刊是科技核心期刊资源系统,是大规模、集成化的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期刊以电子期刊为基础,以刊物为单位,提供整刊检索为特色,全文采用HtmL或pDF文件格式,可以按刊浏览,万方期刊重点收录1998年以来的核心和专业特色期刊3500种,以核心刊物为主,其中绝大部分是进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的核心期刊。

(4)medline(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免费检索;http:/www.oclc.org,网上付费检索)

medline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文献联机检索系统(meDLaRS)中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年限自1965年至今,现在收录刊物4000余种,内容广泛涉及生物学的多个领域,包括40余个关于医学方面的数据库,是目前国际医学界使用最广泛的数据库之一[1],其中收录的针灸文献源自中外学术期刊。

(5)超星数字图书网(http://www.ssreader.com)

北京超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中文在线数字图书馆,有数十万册电子图书资源供阅读,收录了很多的针灸书籍,有《针灸甲乙经》《十四经发挥》等古籍,也有《经络的研究》等现代书籍,但要付费阅读。

总而言之,互联网上有关针灸医学的信息非常丰富,充分地利用这些信息,可以了解针灸发展的形势,学习相关知识,互相交流,查询文献,极大地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但是,面对信息量十分庞大的互联网,也应当正确地判断信息的价值,分清主次,做到信息的有效利用。

4参考文献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篇8

【关键词】中医药英语著作

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直到今天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日益受到世界的重视,对国际医药学产生越来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意到中医药的疗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任中医药。这为中医药的发展、增强其国际文化地位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从2001年以来,在积极推动英语等外语对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进行教学的思想指导下,全国很多中医药院校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迎接现今时代所赋予的挑战,中医药专业的双语教学无疑势在必行。[1]但有研究显示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其双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于思考的地方,其中教材和相关著作的缺乏不容忽视。[2]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国内相关著作发展情况,从而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纵观近20年国内中医药英语翻译著作的发展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中医药相关英文著作

1.丛书系列

1990年张恩勤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上、下册)、《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各科》(上、下册)、《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国药膳》、《中国气功》、《中国名贵药材》、《中国名优中成药》,该套丛书在国内尚属首部。之后1991~1994年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象才主编了一套《英汉实用中医药大全》,其中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单验方》、《常用中成药》、《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医学气功》、《自我保健》、《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骨伤科学》、《肛门直肠病学》、《皮肤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急症学》、《护理》、《临床会话》等。2002年左言富任总主编、朱忠宝等总编译,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该套从书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医养生康复学》等14个分册。2001~2006年间刘公望主编,华夏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图书《针灸基础学》、《针灸临床学》、《方剂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发挥》等,同时刘公望于1994年和2007年主编了《针灸学基础篇》和《中医临床基础速览(伤寒、金匮、温病)》,均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2.教材

1998~2000年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托,编译了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教材,并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中医本科系列教材”《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等系列丛书。在2007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汉英双语教材编审会指导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汉英双语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养生学》、《医学基础知识导读》。

3.单个著作

(1)英文

1)中医基础理论

2003年刘干中、徐秋萍、王台主编《中药基础知识》(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1998年徐象才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诸病中医中药外治大全》。2007年李经纬主编的《中国传统健身养生图说》(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3年谢竹藩编著了《英文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3)针灸推拿

1981年ChenChiuHseuh编著《acupuncture:aComprehensivetext》。1999年程莘农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中国针灸学》。2002年金义成、彭坚所著《中国推拿学概要》(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7年李鼎原著,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编译《针灸学释难》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

(2)汉英或英汉

1)中医基础理论

1990年陈慰中著,俞昌正译《西方的中医五行学说(英汉对照)》由学苑出版社出版。2007年马伟光、和丽生主编《英汉双解简明中医基础理论教程》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3)中药学

2006年苏子仁、赖小平主编《汉英·英汉中草药化学成分词汇》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4)针灸推拿

4.工具书

二、讨论

可以看出,在以上出版的中医药英文著作中,丛书系列大致可分为四套,主要为汉英或者英汉双解形式编写。教材主要有两部,基本包括中医药主要科目知识,一部全英文,一部汉英双解。而个人著作最多,全英文形式较少;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三部,针灸推拿五部,主要集中于汉英或者英汉形式出版;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各科及词汇十五部,主要集中于针灸推拿学的著作编写,共有二十八部,中药学仅一部。工具书包括有十六部,均为汉英形式。

1.目前国内中医药英文著作以及普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英语教材:专门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的中医药专业英文双语教材还呈现一个短缺状况,尚需进一步编辑完善。

(2)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还缺乏一支数量充足,既掌握中医药专业技术,又精通中医专业英语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队伍在医疗实践中大力宣传中医药,使中医药难以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在国外医疗体系中不易取得合法地位和共际认同。

(3)全英文著作:中医药英文著作目前主要还是针对国内相关从事中医药人士的学习,因此编写形式以汉英或英汉双解为主要形式。而以全英文形式编写的著作相对较少;中医药知识全面传播还尚存缺限。

(4)中药学以及其他中医药经典医籍:由于国际社会对于针灸推拿已经比较认同,但对中药学和一些中医经典医籍,如《金匮要略》等的英文著作编写较少,相对限制了有关理论的交流和传播。

2.解决之道

加大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教材的补充和编写,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专业外向型人才,扩充全英文中医药教材和著作的编写,尤其注重中药学等学科的英文著作发展。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进行创造,改变以往独立作战、各行其是,既无方便的途径相互交流切磋,也无专门机构加以协调的状态,使中医专业术语的翻译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积极推广加强双语教学的改革,加大既懂中医药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英文水平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相互促进,既有利于今后中医药的专业英语教学发展,又有利于中医药著作的继承和发展。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已经被世界所瞩目,中国作为中医药的根源之地,需要培养一些从事中医药事业优秀的外向型人才,不断宣传中医药文化,使世界更了解中医药,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而这些就需要有更多的中医药英文教材、书籍的编写去宣传发扬,既有助于国内学生和对其感兴趣的人们学习,对于国外友人也可以提供更多机会认识中医药、使用中医药,使中医药不仅为中国人民服务,同时还可以为其他国家的人们的健康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篇9

关键词:协同教学法;针灸学;教学;设想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166-02

《针灸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一门非针灸专业重要必修课程,同时也在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执业技能考试中占有比较大比例的一门学科,针灸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课程的目标是在大量掌握经络腧穴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练运用针灸的各种操作方法,对适应针灸治疗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辩证施治。但是非针灸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只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学习针灸学,且在实习阶段也只有一个月的临床实践时间,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师们在《针灸学》教学研究中重点关注的课题。

以往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多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如何改进教材、如何加强临床实践和如何改进教师的授课模式上,进而提出了诸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分小班实训教学、案例式、讨论式、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教学方法。当前研究多重点强调了“教”的一面,沿用的是传统的“输灌式”教育,却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的一面,也就是学生的参与、学生共同智慧的收集或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这或许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协同是一个过程,通过它,几个独立的方面可以一起工作所产生的结果就会比各方面单独工作取得的成果更大。人们作为一个集体一起工作,协作就成了他们的特点。协同教学是在“协同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因而将协同教学应用于《针灸学》课程的教学中,是否可以寓“教”与“学”一体。

故拟将单纯传统教学法与传统教学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讨论、讲解、实践、案例分析等结合的协同教学法应用到《针灸学》教学,比较两类教学方法学生对针灸学的兴趣、经络腧穴的掌握度(定位、点示、归经)、刺灸法的熟练度及临床治疗选穴的熟练度和灵活应用度,从而为《针灸学》的教学提供新的视野、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中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为合适的途径。

一、设想目标

通过观察协同教学法在《针灸学》教学应用,为《针灸学》的教学提供新的视野、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中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为合适的途径。

二、设想观察内容

1.观察传统教学方法与协同教学法对学生学习《针灸学》兴趣的影响。

2.观察传统教学方法与协同教学法对学生学习《针灸学》经络腧穴掌握度(定位、点示、归经)的影响。

3.观察传统教学方法与协同教学法对学生学习《针灸学》刺灸法的熟练度的影响。

4.观察传统教学方法与协同教学法对学生学习《针灸学》临床治疗选穴的熟练度和灵活应用度的影响。

三、设想方案

1.分组。选取同批次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五年制本科班级6个班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个班级,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2.考查方法。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法,主要以授课老师讲授为主,刺灸法部分辅以实践操作;观察组进行协同教学法,根据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教学形式,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为主。①经络腧穴总论部分,授课老师只讲授原则性的东西,其他由学生分组讨论、查阅文献,扩展相关知识;②经络腧穴各论部分,授课老师示范经络腧穴各论讲授的通用方法,并以肺经为例重点讲授并加以点穴演示与指导,剩下的经络腧穴由学生分成小组轮流讲授,其他小组质疑与补充,授课老师给以指正和精确;③刺灸法部分,授课老师讲授临床常用刺灸法基本操作要领及重点注意事项,学生分成小组内部练习,组间纠错和竞赛;④临床治疗部分,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典型病例分析,老师只讲授总论部分一些基本的治则、治法和处方的配穴原则等原则性的东西,其他各论部分由学生分成小组轮流讲授,其他小组质疑与补充,授课老师最终以病案分析于以论证学习效果。

授课时间为一学期,每个章节结束以后,均要进行不同形式的考核:①经络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的问答及扩张性问答;②经络的循行及腧穴的定位、点示、归经随机抽查行问答;③针灸学基本操作的操作演示及竞赛;④病案分析中的辩证论治的精确度、选穴的熟练度和灵活应用度的考核;⑤总理论考试;并对两组的学生的成绩与兴趣(分为有兴趣、无兴趣、其他三等)进行比较,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石学敏.针灸学[m].i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2]徐恒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3]常小荣,赵钊,潘思安,等.论《针灸甲乙经》特定穴的学术价值[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7):1-4.

[4]李鑫辉,喻嵘,何宜荣,等.基于mooC的《温病学》教学改革实践及其启示――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10):70-72.

[5]刘密,潘思安,张国山,等.《针灸学》四特性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4,(9):84-86.

[6]马睿杰,林咸明,方剑乔,等.pBL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6):816-818.

[7]郑胜英.协同教学在国际货运课程中的实践[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1(5):132-134.

applicationofCollaborativeteachingmethodinteachingof"acupuncture"

tianHao-mei,tanJie,wanGChao,LiUJin-zhi,SHenJing,LiUmi,SHiJia,CHenChu-tao

(CollegeofChinesemedicine,Huna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Changsha,Hunan410208,China)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篇10

关键词:针药并用;温针灸;养精种玉汤;卵泡发育

卵泡发育不良及排卵障碍是临床上导致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检查手段不断进步,发现卵泡发育不良在不孕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笔者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养精种玉汤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共观察了80例因卵泡发育不良而致不孕的患者。均来自2011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中医科门诊就诊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针药组和中药组,其中针药组42例,中药组38例,针药组年龄25~41岁;中药组年龄26~40岁。病程达1~8年。两组在年龄及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1.2纳入标准所有入选者均通过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或腹腔镜检查确保输卵管通畅;均在月经第2~3d测性激素六项:即FSH(卵泡期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e2(雌二醇)、p(孕酮)t(睾酮)、pRL(泌乳素),均显示在正常范围;历经2个月经周期经阴道B超检查卵泡不发育或无优势卵泡出现;男方常规检查正常者。

1.3方法

1.3.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中药组。①针药组采用温针灸及口服养精种玉汤治疗,针灸穴位选择:中极、关元、子宫穴(双)、合谷(双)、内关(双)、足三里(双)、太冲(双)。其中中极、关元、子宫穴(双)、足三里穴(双)需温针治疗,即常规消毒,2寸毫针快速进针,需温针者得气后将长约2cm艾条套于针柄后点燃,下放纸垫等防烫伤,每穴灸三炷,待第三炷艾条燃尽凉后出针。自月经第5d开始,1次/d。若监测到卵泡其中一个径线大于16mm者加用毫针快速刺激背部双侧肾俞、次穴,不留针。同时配合中药养精种玉汤口服,1剂/d,2次/d。②中药组单纯给予养精种玉汤口服,1剂/d,2次/d。

两组均持续用药,并于月经第9d开始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隔日1次,直至监测到优势卵泡出现并排卵;若无卵泡发育、卵泡闭锁或有怀孕要求而未受孕者,则进入下一个周期,每天监测基础体温。共观察3个月经周期,治疗期间妊娠者停止下一周期治疗,并计为有效。

1.4疗效观察B超检查卵泡直径达到16mm及以上,子宫内膜呈三线征声像,卵泡追踪见发育卵泡突然消失,子宫直肠凹见少量积液,排卵后基础体温上升0.3~0.5℃者为有效。监测卵泡直径达到16mm,未排卵者为显效;卵泡直径

2结果

针药组有效23例(64.28%),显效13例(26.19%),无效4例。中药组:有效10例(26.31%),显效20例(52.63%),无效8例。经统计学处理,针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但中药组显效率高于针药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

3讨论

卵泡正常发育并及时排卵是受孕的必要条件。卵泡发育不良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1],据有关资料统计,无排卵不孕占不孕症的38.6%[2]。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内经》云:"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而有子。"凡女子不孕多责之于肾中天癸物质的亏虚,故临床上多从治肾入手,一般在月经后卵泡期,应用傅青主的养精种玉汤滋阴补血,为卵泡的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促使卵泡正常发育,确收到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观察到单用养精种玉汤,卵泡发育至优势水平并成功排卵仍有一定障碍。

我科在给予口服养精种玉汤的基础上加温针灸的方法促进卵泡发育及排卵,收到较好的效果。

针灸参与调节卵巢功能及促排卵历史悠久。《针灸甲乙经校注》:"女子绝子,……关元主之"。《神灸经论》曰:"不孕:三阴交,血海,气海,命门,肾俞,中极,关元,阴廉,然谷,照海,胞门,气门"。现代研究亦证实,针刺可引起脑内某些核团反应和递质变化,调整下丘脑功能而促进排卵,提高形成黄体生成素的峰值[3]。刁氏[4]发现,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血浆促黄体生成素(LH)低值是卵泡发育不良发生的重要原因。也有研究表明,针刺具有激活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女性生殖系统发挥双向调节作用。电针后垂体分泌FSH发生变化,LH峰促使卵泡颗粒细胞分泌的前列腺素(尤其前列腺环素)增多,同时,卵巢门卵巢毛细血管生成更多的组胺使毛细血管壁扩张,诱发排卵[5]。董纪翠[6]认为:电针下腹部关元、中极、子宫(双)、归来(双)因距离卵巢表面较近,较强电针刺激可使卵巢平滑肌收缩,卵泡易于破裂,发生排卵。

《罗遗编》:"不孕:命门,肾俞,气海,中极,阴廉,然谷,关元(七壮全百壮或三百壮),胞门,子户,照海(子宫冷)"。《医宗金鉴》:女子不孕之故,由伤其冲任也。因关元为全身元阴元阳之交关,又是足三阴与任脉的交会穴,任主胞胎,可培元固本,调理任脉,故可取关元。中极亦为任脉穴位,故刺中极可通调冲任之气血。子宫穴为近部取穴,是妇科调经种子的经验穴。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足三阴经均过小腹部,可疏调小腹胞宫气血,通胞络,调经血,调补肝脾肾,是治疗各种妇科疾病的要穴,女子以肝为先天,针刺太冲穴(双)以疏肝养血、调经种子,配以合谷可增强调经理气,活血化瘀之效。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肝肾功能的正常靠后天脾胃化生的气血来滋养,针刺足三里穴(双)使气血生化有源。诸穴合用,共奏调理冲任,理气和血之效。当卵泡其中一个径线大于16mm时,快速刺激背部肾俞(双)、次穴(双),因二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穴,足太阳经循膂络肾,此二穴与肾关系密切。二者亦是主治妇科病及生殖的要穴。快刺肾俞,次穴具有补肾、调理冲任,理气化瘀,促进成熟卵泡排出的功效。

《医学入门》有"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的说法。李[7]等发现衬垫灸法能有效干预卵巢早衰,对调整月经周期、改善内分泌环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针刺同时加用温灸意在阴中求阳,以求达到更好的补阴的效果。临床证明针药合用确实收到了更好的效果,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青,刘俊霞,刁英,等.卵泡发育不良的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10):27~29.

[2]吴熙.现代中医不育症治疗学[m].香港:香港医药出版社.1998:115.

[3]郭向勤.针药并用治疗不孕症314例总结[J].中国针灸,1995,15(1):15.

[4]刁英,朱青,谭晓珊等.41例卵泡发育不良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1):44-45.

[5]曹泽毅.中华妇产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