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基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51:15

中医护理基础篇1

1 中医医院主要就诊人群

(1)老年病患者;(2)患慢性迁延性疾病、西医目前无法治愈中医有一定效果或可以治愈的患者;(3)寻求中医养生保健的人群。

2 结合就诊患者特点,开展中医特色的基础护理

2.1面部清洁和梳头(1)根据患者的病情、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及个人卫生习惯,选择实施面部清洁和梳头的时间。按需要准备用物。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嘱患者若有不适告知护士。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了解其需求,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尊重患者的个人习惯,必要时涂润肤乳。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2)中医护理一面部清洁与穴位按摩:面部的枯荣和五脏、气血有密切关系。中医经络学说指出,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把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具有把经络、脏腑的气血输注于体表,把体内病变反应到体表特定部位并把治疗效应转运输注到特定部位的作用,既是疾病反应到体表的反应点,也是针灸、按摩治病的刺激点。

穴位按摩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可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在面部清洁和梳头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征得患者同意后给予穴位按摩,以手指指腹前后、左右循经梳理按摩,促进经气运行。头为阳经之汇,如可选丝竹空、攒竹、太阳等穴按摩,按摩后患者感觉头脑清醒不昏蒙。此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2.2足部护理(1)评估患者的病情、足部皮肤情况。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宜的清洁方法。按需要准备用物及环境,水温适宜。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若有不适告知护士,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感受及需求,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尊重患者的个人习惯,必要时涂润肤乳,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2)中医护理一中药足浴: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有记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经脉之行,三经皆走于足,足部是三阴经的起点,三阳经的终点,足掌有300多处穴位,67个反射区,是人体的一个缩影。足部毛细血管密集,神经末梢丰富,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

药浴是借助药液轻清之气,直透腠理,促使气血流畅,温通经络,散寒除湿,透达筋骨,改善皮肤营养和全身机能,达到解毒、消肿、止痛、止痒、祛风等目的。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选用有温中散寒、祛风除湿、行气活血等功效的中药(如:桂枝、细卒、干姜、红花、木瓜、没药、甘松、威灵仙等)熬制成药水浴足并按摩足底腧穴,刺激相应的反射区。尤其对一些风湿腿痛、老年性骨退行性病变、长期卧床的患者有明显的辅助效果。并能促进睡眠,提高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3床上温水擦浴(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评估患者病情、生活自理能力及皮肤完整性等,选择适当时间进行温水擦浴。准备用物,房间温度适宜,保护患者隐私,尽量减少暴露,注意保暖。保持水温适宜进行擦浴。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护伤口和各种管路;观察患者的反应,出现寒战、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时应立即停止擦浴,给予恰当的处理,擦浴后观察患者的反应,检查和妥善固定各种管路,保持其通畅。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干燥。(2)中医护理一中药汤液擦浴:选用中药汤液擦浴不仅可清洁皮肤,更可针对病情配合治疗。如选用石膏、薄荷、荆芥、防风、苏叶经擦浴皮肤吸收后,可通泄脏腑之热而达降温目的。对高热、恶寒、年老体弱者尤为适合。选用促进血液循环中药(如:红花、鸡血藤、泽兰等)的药液进行擦浴按摩,可促进患者皮肤的血液循环,避免长期卧床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皮肤干燥发痒者,还可加人中药制剂“止痒散”擦拭,以减轻皮肤搔痒情况,减轻患者的痛苦。

2.4预防压疮或压疮护理(1)评估和确定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采取预防措施,如定时翻身、气垫减压、局部按摩等。对出现压疮的患者,评估压疮的部位、面积、分期、有无感染等,分析导致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进行压疮治疗。在护理过程中,如压疮出现红、肿、痛等感染征象时,及时与医师沟通进行处理。与患者沟通,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及压疮护理的健康指导。(2)中医护理-压疮护理:在采用常规的压疮护理措施的同时,加人中医压疮护理的措施,可提高护理效果,缩短疗程。如预防压疮护理时,用浸泡中药红花、紫草、丹参的酒精进行局部按摩,可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同时配合其它措施,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在进行压疮护理时,首先对压疮局部用生理盐水仔细清洗后,局部涂中药制剂黄金万红膏(黄金万红膏具有清热解毒、去腐生肌的功效),再用tDp烤灯照射15~20min,或以蒲公英、丹参煎液清洗后,艾条灸疮口15~20min,用无菌纱布包好,每天护理2次,此法对i、Ⅱ期压疮的愈合效果显著。

中医护理基础篇2

1护理在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工作关系密切,护理人员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所以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护理人员起主导作用,医院是各种病源微生物聚集的场所,护士在为病员护理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各种病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1]。

2加强基础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在预防医院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以消毒、隔离、灭菌、无菌技术及监测进行效果评价为主的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这些措施说明护理质量的高低对预防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2]。

3医院感染与护理的相关因素

3.1手的感染护士的双手在各项治疗、护理操作中与患者有着频繁、直接的接触,手上残留的细菌或污染随之带到医疗器械或患者身上,造成交叉感染。

3.2护理用具的污染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器具:有体温计、压脉带、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在病员之间反复使用,一旦受到病员微生物的污染,间接地把病源微生物传播给另一些病员或工作人员,可在短期内或同时造成浸袭感染[3]。

3.3侵入性操作不当临床最常见的是留置导尿管而致的尿路感染;在国外占医院感染的42%,居于首位,在国内占医院感染的20.8%~31.7%。留置尿管不仅损伤尿道粘膜,同时也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是医院感染的首要危险因素。

4防范措施

4.1为了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减少与护理操作相关的感染发生[4]。

4.2培养良好的洗手习惯采取简单有效的机械性洗手,即用日用肥皂并流动水搓洗1min左右可清除手部90%以上的微生物,重要环节可用70%的乙醇中加入0.2%新洁尔灭。喷雾在手上,搓手可达到消毒作用,洗手原则是接触患者前,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泡手[5]。

4.3加强护理用具的消毒要求病区做到体温计每人一支,用后浸泡消毒,压脉带每人一用一消毒,氧气湿化瓶每周用l:500的84液消毒两次,晾干后备用。血压计袖带、听诊器做到熏蒸消毒或用消毒液擦拭,能够高压灭菌的器械一律不准用消毒液浸泡。

4.4加强留置导管的护理在接触尿管前后必须洗手,保持引流通畅,尿袋放置低于床面,并定时进行膀胱冲洗,嘱病人多饮水;保持每日摄取水量为1500~2000m1,每小时尿量50m1。

4.5凡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都必须进行浸泡消毒后由供应宣统一回收处置,不得私自处置,不得随处乱扔。

5重视监测工作

随着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监测工作愈来愈受重视。我院指定专人定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紫外线强度、手、无菌物品灭菌效果等,并及时反馈监测结果[6]。

6配合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

临床中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具体方法是由医生决定的,但护士作为执行者仍起着关键作用,掌握药理知识、药代动力学中该药半衰期,明确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7],积极观察疗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或换药的依据,最大限度提供抗生素的效果,减少耐药菌株产生[8]。同时注意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不宜置于同一溶液中静点,有些抗生素配伍后,虽然药液外观无明显变化,但由于药液互相作用,可出现药理或化学结构的改变,失去活性,丧失或降低抗菌作用[9]。

7医院感染的体会

目前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严峻问题,只有从思想上重视,不断克服抓医院感染管理投入多、费力大、时效少的片面认识[10]。提高广大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护理工作者要认真、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的预防原则,切断引起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以实现医务工作者的共同目标,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焦艳文,车瑛,杜黎明.浅谈基础护理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8,(22):2865.

[2]赵术云.新形势下基础护理的重要性[J].河北医药,2008,(04):568.

[3]刘晓玲.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的认知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09):116-118.

[4]袁泉纯.影响基础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17):175.

[5]朱月梅.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10):91-92.

[6]赵术云.新形势下基础护理的重要性[J].河北医药,2008,(04):568.

[7]康红青,马瑞.病区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1):95-97.

[8]王建军.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现状的认识及思考[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0):3-6.

中医护理基础篇3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各学科教师都认为自己担任的科目重要,要求增加学时,造成各个学科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所以制定现代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分配学时,应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按照每门学科对人才培养目标所起的独特作用,来合理的进行学时分配。我校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21.1%,对于学时的分配,是基础医学教学中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学科不同的教师他们的观点不一样。基础医学的教师认为应增加基础医学学时。护理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师认为应维持现状。但是我校受调查66%的06级学生(121人)认为基础医学学时需要增加。我校成人教育学生(在职医院护理工作者)104人,61%的人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太多,难学而意义不大。

2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使用教材的问题

护理专业在过去使用的是“供医学、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字样的书籍,目前选择的教材范围缩小,但护理专业开设的7门课程中5门基础医学课程选用的教科书是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的。护理学需要改编现有的基础医学教材,使其更适用于护理专业,以避免医学模式阻碍护理专业的发展。我校已意识到了没有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教材所出现的问题,于是发现一些较大的书店的医学专柜,都有各式各样的供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书籍,但真的选用时还得谨慎抉择。因此,目前还没有做出新的行动。

3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师的问题

我校护理教育的基础医学老师几乎都受过医学教育,他们既教授护理专业的学生也教授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甚至不同专业在同一课堂讲课,我们了解到只有协和医学院和复旦大学等少数学校的护理学院才有专门给护理学生上基础医学课的教师。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但是将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联系差距较大,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4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其他问题

4.1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后,少数院校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由单一的分科课程向综合课程转变。在此期间,有的学校按系统讲课,但是,在同一系统频繁更换不同教研室的教师,使得学生既要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内容,在书本上跳来跳去,又要被迫习惯于不同面孔和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均不能很好体现,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限于七年制以上,教学效果也有待时间认定。更何况高职高专缺乏人力、物力等支持,学生层次、学制也受到一定制约,教师授课仍然是“自由发挥”。

4.2授课内容缺乏指导的问题在护理专业领域没有对于基础医学所要教的内容质量、难易程度进行指导。教师们认为正是基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缺少指导,对于教学内容的深浅难以把握。他们只有根据自己的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理解来选择课程内容,实际上应根据学生在临床上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

中医护理基础篇4

【关键词】基础护理医院文化角色转变激励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医药收入比例的缩小,传统的“重医疗轻护理、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等观念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自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及卫生部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及相关服务规范以政策性文件出台后,我院从基础护理管理上下大功夫,运行以来,患者对医院的医护满意度由原来的92.1%上升到97.3%,医疗护患纠纷明显下降。结合工作实践,浅谈一下就加强临床基础护理服务,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策略。

1、要从加强基础护理服务管理入手,把临床护理和常规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护理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基础护理服务的科学实施是目前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因为基础护理服务往往是患者直观感受、且是医院良好形象的体现,同时也是护理人员容易忽略、甚至是不屑去认真做的事情。因此要从强化管理入手,明确分级护理管理责任制,护理部要组织各级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分析医院基础护理服务管理和服务上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成立基础护理服务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基础护理试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护理部-总护士长-护士长分级管理责任制;护理管理者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贯彻、督导的作用,要努力改变医院“护理配置不足,护理文书繁杂,工作任务繁重,基础护理服务难以满足患者需求”的不良现状,减少护患矛盾,使患者对医疗水平整体满意度明显提高。

2、要倡导有科学理念的医院文化,建立有特色的护理工作新模式。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灵魂和精髓。优秀的医院文化不仅具有导向性、激励性和约束性,更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旦确立,便会呈现潜在、稳定、持久和广泛的作用[1]。重视基础护理工作、加强开展临床护理管理,就是要建立独特的医院文化,要有国际化的先进护理理念,这将对未来护理工作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来保障促进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要从加强基础护理服务宣传入手,既取得公众理解、又争取政策支持。

医院医务科、护理部要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层次需求,积极配合医院协调各个科室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再集中、再调整,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把辅助科室的护理人员充实到临床一线,重归护理岗位,改进护理排班制和工作流程;要实施护理人员绩效工资并实施考核,绩效要倾斜到临床一线,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3、要培养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护理工作者,引导医院全员护士角色转变。面对角色新改变,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我国首次将护理教科书中有关的基础护理内容上升到政策性高度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项目》《基础护理工作规范》和《常规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试行)明确了护理工作方向、更新了护理服务理念,让护理人员了解当代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做些什么?要注意什么?要达到什么标准?目前医院招录的非在编护理人员较多,知识结构参差不齐,需要系统的培训,才能达到基础护理工作规范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护理部举办多期加强工作责任感、医德感、和患者的亲密感及良好沟通的技巧和适宜方式的培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对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将有助于患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

4、要建立基础护理服务的情景管理模式,改进和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情境管理模式”理论认为我们在管理团队时,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而要随着情况和环境的改变及员工的不同,而改变我们管理的方式。要建立情景管理模式,进行因势利导,比如我院开展的“优质基础护理服务示范病区”,选择了开展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较多的神经内科、骨科、烧伤科作为第一批示范病区,为患者提供无陪护服务,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实行护理组组长负责制,床位护士、辅助护士和护理员协助配合,护理员工作为护理人力不足的补充,不同层级的护士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完成相应的护理任务,达到全程化、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取消一般患者护理记录,采用表格化护理记录,使护士有更多时间深入病房,为患者提供直接的护理服务。根据护士执行愿意程度,采取参与、支持、授权、命令四种领导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5、要建立适宜医院管理的规范、监督、考核的新办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制定标准、执行标准是质量管理模式的基础,不论推行任何形式的质量管理模式,都是以制定标准、执行标准为基础展开的,都要重视标准化工作[3]。护士长每日负责常规工作及各项基础护理措施落实和执行标准情况,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周按本院制定标准检查一次和不定期检查,基础护理试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适时进行督查、考核、研讨、评价,鼓励一线医务人员注意发现医院设施、流程安排、制度实施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挖掘工作中的良好建议[4],以促进基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扩大基础护理示范病房工作,达到全院推进。同时根据《住院患者基础护理项目(试行)》的要求的标准,制定“入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并收集、整理、和归纳“调查表”新反馈的患者的建议,修订医院的基础护理细则,改进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窦文建.浅谈医院文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

(5):10-12.

[2]滕志香,兰迎春.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设计[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3):156-160.

中医护理基础篇5

【关键词】基础护理;监控;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80-01

基础护理是科室护理的基础,也是科室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护理能够满足护士观察病情的需要。现代医院都比较轻视基础护理工作,过分重视科室护理。加强基础护理能够大幅度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在这基础上的科室护理能够提升护理的安全性。做好基础护理工作要始终把“为病人服务”作为中心,积极开展“用心护理”,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基础护理也是对一个医院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也能够体现出护士的护理水平。护理人员的认知情况对基础护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基础护理工作的现状

从1990年开始,国家就开始关注基础护理工作。这些年,卫生部门更加认为基础护理是所有护理工作的基础。丁炎娥[1]对护士对基础护理质量意识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护士对基础护理的重视程度和患者的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别。付春华[2]对临床护士对于基础护理的认知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认知还不全面,不同的临床护士之间认知也存在差别。21世纪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经开始正规化,但是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护士的人数严重不够,而且护士的文化水平有待提高。很多医院对于护士的待遇不高,这样就很难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而且目前还没有严格的护理质量标准来评价基础护理工作的好坏。

二加强基础护理的认识

基础护理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说了解心理状况、监测生命体征等。这些工作比较简单,但是责任重大,它是所有护理工作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基础护理工作是一项不断重复的工作,很多护士刚开始对基础护理工作还比较用心,长时间下去必然会出现烦躁的情况,这将会导致护理工作的质量开始下降。一些护士无法理解基础护理的真实含义,认为基础护理就是简单的输液和病房检查工作。在这种意识下面是很难把基础护理工作做好的。基础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想做好基础护理工作首先需要从意识上面认识到基础会工作的重要性。医院可以定期开展护理知识讲座,让护士积极参与到基础护理工作重要性的学习当中[3]。

三提升基础护理工作的措施

3.1加强护士能力培训

要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不仅仅需要从思想上面意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还要求护士有着足够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护理技能、心理素质等。医院需要定期开展护理能力培训,保证护士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护理方法。除了培训护理方法,医院还需要组织护士在一起交流和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只有这样医患之间才能够融洽相处。为了能够满足现代护理需求,医院需要招收一些专业性人才,提升医院的水平和服务质量[4]。

3.2加强基础护理管理

要提升基础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这不仅要求护士有足够的能力,而且还需要做好基础护理管理的工作。做好基础护理的管理工作是目前一大热点话题。管理工作当中的关键是人,所以医院需要建立优良的管理团队,保证护士长有着足够的大局观。护理人员的聘任由护士长来决定。医院需要建立和完善护理规章制度,这样护士的每一项护理工作都有规章制度遵循。而且医院需要加强规章执行情况的检查,这样才能够保证基础护理得到有效管理,基础护理的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3.3建立护理质量监控体系

基础护理治疗的好坏并不是单单通过患者满意度来反映的,还需要建立护理质量监控体系来进行监控。只有建立好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护理工作的质量。医院首先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文件选择质量监控指标,然后安排专门的人员定期进行监测。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会议上面,明确提出护理质量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尽量提出改进措施。定期安排护士学习,强化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意识,要求护士尽量提高护理质量。医院还需要建立责任制度,各个科室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本科室的护理质量,保证护理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和与时俱进。

3.4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

在基础护理工作当中,存在两个重要构成,一个是护理人员,还有一个就是患者。要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首先就需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仅需要以患者为本,还需要以护士为本。护士是护理工作的执行者,要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就需要保证执行者有良好的心态。在定期的例会当中,护士长需要关心护士的生活工作情况,对遇到烦恼的护士要加以开导和关怀。护士也会把这种人文关怀带到工作当中去,充分重视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需要经常听取患者的想法,主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让患者感受到温暖。

结论

基础护理是各项护理工作的基础,对于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首先要从意识上面认识到基础护理的重要性。然后对护士加强培训,提升她们的护理能力。医院需要以人为本,对护士的生活和工作加以关心,最终护士把关怀转化到患者的身上。除了这些措施,医院还需要建立基础护理质量体系,加强对基础护理质量的监管。

参考文献

[1]丁炎娥,杜立.护士对基础护理质量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8):12-14.

[2]付春华,夏明,焦卫红,等.临床护士基础护理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护理杂志,2009,26(21):19-22.

中医护理基础篇6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1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引导和促进中医医院在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强化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加强中医院内涵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自2009年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我院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服务,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优势,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中医院管理年检查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院如何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的体会报道如下。

1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严格按照《护士条例》的规定进行护理人员的配置,病区实有床位数与在岗护士人数比例不低于1∶0.4,遇加床或突发事件时启动医院的紧急人力资源调配方案进行人力资源调配,保证临床一线的人力配置是保证医疗安全和中医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对医院的中医护理人才进行合理的安置,让中医护理人才在各科临床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对中医护理工作起好示范和指导作用。

2培养护理人员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操作技能

中医护理以整体护理观念和辨证施护为特色,此特色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中医药素养。我院护理人员90%为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操作技能均需培训。临床各科室每周有计划的分层次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操作技能的培训,每两月科室组织一次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考试成绩纳入科室奖金考核。护理部定期组织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并有相应的奖惩制度。医院组织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讲座,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必须参与学习,考试合格后发给结业证书。我院还聘请广州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为我院的“西学中”人员进行培训。积极鼓励护士参加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为中医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1]。

3实施中医特色的护理

开展有中医特色的入院评估,制定辨证施护计划单,据辨证施护计划单对患者实施病情观察、生活起居的护理和给药护理、饮食调护、情志护理、临症施护、健康教育等责任制整体护理。在临床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每个科室≥2项,对开展的中医护理项目使用情况进行登记,观察使用后效果和反应。中医护理技术收费低廉,临床治疗效果好,特别是在慢性病的护理上有特殊优势,在我院穴位注射、穴位按摩、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药熏洗、耳穴埋豆、火罐、艾灸、针灸、中药坐浴、刮痧等中医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了我院中医特色。

中医护理基础篇7

【关键词】基层护理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的基本工作,日常护理工作的主体,直接为病人提供各种生活和技术服务,以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治疗需要,是使病人达到治疗目的、减轻病痛、促进康复的主要手段[1]。目前,各医院基础护理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基层医院基础护理质量存在许多问题,以至于直接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针对基层医院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收到一些成效,现分析如下:

1原因

1.1护理人员的主观原因护士缺乏对基础护理内涵的足够认识,护理伦理道德观念不强。丁炎明的研究表明[2],临床护士对生活护理认知上的误区和对人的整体观,护理过程系统观及整体护理观认识上的不足,护理管理上忽视了对生活护理工作的落实,因而导致医院基础护理质量滑坡。

1.2护理人员的编制按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床护之比为1:0.4,而对所调查的医院只有1:0.25,由于医院护理人员紧缺,大量的基础治疗工作和杂务性工作已使护士处于超负荷状态,没有余力进行整体护理,病人基本病情观察、部分基础护理不得不由其家属代为完成,由此造成了基础护理不到位。

1.3病人的危重度和配合程度通常危重病人越多,对基础护理质量的要求越高,工作量越大。由于社区及农村医疗条件的限制,基层医院收住的肿瘤晚期、慢性病急性发作以及终年疾病缠身的老年病人就比较多,再则目前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不信任,造成就医时的不配合,更增加了基础护理的难度。

1.4管理、分配制度的不完善基层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往往受社会环境制约,护士内部平均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多劳多得难以体现,护士长不能以能级原则合理设计护理人员组织结构,不能有效发挥管理职能,护士间缺乏竞争意识,因后勤保障系统的不完善,又使得护士长忙于繁琐杂务,抓护理质量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从而严重影响基础护理的到位。护士长也因护士分管病人多,突发事情等,对基础护理质量的控制略有放松。

2对策

2.1加强护士职业教育,强化专业思想,提高对专业作用及专业角色的认识,转变观念及态度,充分地发挥在基础护理中的职能作用。医院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进行施教。基础护理是护士特有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具体体现,必须具备多种多样知识及良好的伦理道德修养才能做好[3]。对三年内护士重点在院内接受再教育,要求基本功训练与专科技术训练相结合,以“三基”为基本功,按计划完成科室轮转直到定科。三年以上护士及护师,以自学为主,鼓励参加大专、本科的学习,对有培养前途的护理骨干,选派到上一级医院进行进修、培训,重点是熟练掌握专科知识。从而缩小基层医院同上级医院之间护理上的差距。

2.2科学合理的排班:按编制要求逐年增加了护理人员,在此基础上实行弹性排班,并按能级管理原则进行,二年内护士提前半小时上班进行晨间护理,责任护士参与并指导护理工作,加强合作共同承担基础护理,同时也锻炼和巩固了年轻护士各项基础护理操作的能力。

2.3加强护、患沟通:基础护理工作是护士观察病情的最好途径,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最好桥梁,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对于长期患病的慢性病病人,晚期肿瘤病人,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争取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有助于护士管理病人和开展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住院病人满意度测评从原来的90%提升到现在的95%。

2.4发挥护士长的管理职能。一是加强护士长管理知识和管理专业知识的再学习,采取外出进修、参观学习、参加管理培训班等方式,借鉴他人的管理经验,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使护理管理步入科学化管理。二是护士长进行目标管理,制订切合实际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定期按标准检查、督促、指导,采取考核、奖惩和分配相结合,使每一项护理渗透、贯穿、落实到每个护士全程工作中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三是不断完善后勤保障体系,使护士长和护士从大量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病人。

参考文献

[1]佘爱珍.基础护理学.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

[2]丁炎明.护士对生活护理认识现状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0-122.

中医护理基础篇8

1.奠定学科基础

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认定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学科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与成熟的国家及地区相比,我国护理学科尚缺乏清晰的学科专业定位和战略发展方向,发展二级学科、培养不同类型的护理专科人才是护理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级学科的确立需要与医学发展相匹配,其专科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及未来的发展领域可为护理学科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医护理学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独特的护理技术,在老年医疗、社区保健、养老服务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巩固、提升中医护理的专科地位,创立护理二级学科,可为护理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打造专业队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护理教育起步较晚,西医护理学校毕业生成为中医院护理的主力军,在开展中医护理时存在着巨大的理论盲区。中医基础理论薄弱、护理技术能力有限,导致临床中医护理技术使用率低下,与技术水平下降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临床护理专科化发展程度是衡量护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教育层面的缺失,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影响了中医护理水平的发挥,限制了中医护理向高层次的发展。而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中医护理队伍现状制定中医专科护理培训内容及标准,开展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规范化教育,可造就一支独具中医护理特色的专业队伍,有利于中医护理学科理论发展、临床实践的深化、中医护理水平的提升。

3.拓展专科领域

国内外研究表明,专科护士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专科护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专业护理知识不断积累,护理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临床专科护理人才发展相对落后,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梯队无层次。卫生部曾明确提出,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进一步拓展专科领域,对专科人才培养准入资格、目标、形式、考核及管理等进一步细化。通过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完善的中医专科人才培养体系,规范培训模式,构建中医专科护理人才梯队,对拓展专科人才培养领域、积累专科人才培养经验、促进专科护理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的可行性

1.培养基地院校联合,形成优势互补

优秀的专业师资和丰富的临床资源是培养专科化护理人才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专科护士的理论、实训基地大多设在医院,虽然有很强的实践指导能力,但理论培训的护理专业师资力量有待加强,。采用院校联合培养模式,体现医院与高校间的优势互补,由高校负责理论培训,设置中医护理专科护理培养课程,打造专科护士培训平台,将专科化理论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与在职教育中,师资力量包括学院的资深教授、医院的资深医护人员,还可选配跨学科师资,讲授不同学科的课程。实践基地设在医院,遴选符合评审标准的实践基地,由符合资质的临床带教老师承担实践技能培训,以满足临床实践培养需求。

2.专科定位清晰,发展领域广阔

虽然目前我国对专科护理人才的称谓尚未统一,但普遍认为其共同点是满足临床护理特定岗位或领域的特殊要求,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经过特定的机构进行专门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并由权威机构考核并获资格认定,在临床护理特定岗位或领域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是目前我国护理工作发展的重点方向。综观国内专科护理发展,在临床认可度高、成长迅速的专科护理通常在医疗所不能顾及或无暇顾及的岗位或领域,专科护士发挥的作用是医疗无法替代的,有专门针对一种疾病的护理,如糖尿病、肾病;专门针对一类疾病的护理,如肿瘤、骨科、心血管科;专门针对一类人群的护理,如产妇、婴儿;拥有专门一种护理技术,如血液净化、静脉输液;拥有专门一类护理技术,如手术室、伤口造口,中医护理就属于专门的一类技术,在西医护理无法涉及的领域,解决西医护理所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或症状,其专科性在于中医护理技术的专科性及护理理论的独特性,这是中医护理区别于其他专科的表象和内涵所在,而且相对于其他专科而言,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更为扎实、技术手段更为丰富、应用领域更为宽广。

三、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思路

1.培养层次多元化

中医护理队伍基础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以中医护理教育应该在坚持中医护理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层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在校期间开设中医护理专科培养课程,在前期通科教育的基础上,让高年级护生接受专科理论、技能培养,本科阶段着重培养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提升专科能力奠定基础;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应基于高起点、高要求的原则,面向临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在职教育阶段的培养可根据学历、职称不同分层次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可分为专科护士型培养及临床护理专家型培养。专科型培养指学历、年资较低的护士要求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病人提供有中医特色的饮食、情志、养生、康复等指导;专家型培养指高年资、高学历的护士以知识更新、拓宽特色护理项目为主,培养能够在中医护理实践中解决疑难问题、充分展现中医护理工作价值的专家型护理人才。通过多元化的培养层次,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梯队。

2.课程设置多样化

目前的专科护理培养对象往往存在学历教育与临床经验不能兼顾的情况。因此,中医护理专科培训采用课程模块,因人制宜,已通过学历教育者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完成规定的专科实践操作,保证足够的临床训练时间;在职教育者给予理论培训,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为培养中医护理人才开辟多途径培训通道,提高培养效率,加速人才培养进程。

3.教学方式灵活化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借助集中授课、专题讲座、操作示教、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临床实习、论文撰写等形式,开展自主性学习、互动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时也可强化专科实践操作技能,有助于全面提高综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效果。

4.核心课程特色化

对于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教育对象,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但核心课程着重于体现中医特色,通过递进式中医护理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造就具有综合才能的中医护理人才。课程设置包括理论培训、专业模拟训练、临床实践,其中理论培训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以中医专科理论为重点,逐步提升护理科研、循证、教育等能力;专业模拟训练包括中医病案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应用、营养食疗运用、情志调养方法、养生康复知识指导等,着重训练中医护理临证运用能力;临床实践通过中医护理查房、实际案例分析提升辨证施护能力,强化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营养食疗、情志调养、养生康复等技能训练,逐步提升创新运用、解决临床疑难问题能力。

5.能力考核综合化

专科护理人才注重培养其独立获取和分析信息、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以及健康指导等方面的能力,能够为专科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因此采用综合评定方法考核,包括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个案护理、综述、论文答辩等考核形式,以评价其专科综合应用能力。

四、成效展望

1.培养中医护理专业人才

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为中医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指明了方向,可明确中医护士的角色定位,规范专科工作范围与内容,提高中医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培养一批能发挥中医特色、符合临床需求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在专科型人才的基础上,可以成长为一支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且精通中医护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专家队伍,引领中医护理的发展。

2.开设中医护理专科

中医护理技术以“简、廉、便、验”受到群众普遍认可,有很大的需求空间,但目前门诊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很少,门诊开设中医护理专科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在医疗无暇顾及的领域大展身手,根据中医护理理论,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应用护理技术、护理手段明确,适应病种范围广泛。如耳穴埋籽可治疗失眠、咳嗽、高血压;脐部贴敷可治疗便秘、腹泻;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盆腔炎;特别对于病情较轻且无需住院治疗的病人,中医护理专科无疑是最佳选择。发挥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的作用,开设中医护理专科,主要承担以下服务功能。

2.1咨询、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咨询服务,指导中药服用、运用中医理论开展体质识别、营养食疗、情志疏导、四时养生等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

2.2中医保健方法指导开展易筋经、八段锦、按摩、气功、太极拳等养生保健技能辅导。

2.3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针对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医护理技能治疗相关疾病,如耳穴埋籽、拔罐、刮痧、贴敷、热熨、熏洗、中药换药、中药灌肠等。

3.开展社区中医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在社区有广阔的需求空间,其“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观念与社区“预防为主”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在社区的优势得天独厚。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的要求,中医专科护理服务将帮助社区不同的人群和慢性疾病病人实行寓护于养的护理方式,发挥在养生保健上的优势,推广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操作,给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有效和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提高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4.开展教学科研

中医护理虽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一门专门学科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科研力量较弱,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素养,将成为中医护理的发展核心力量,组织教学讲座、传播中医护理知识技能、开展护理科研、搭建护理学术平台,引领中医护理在教学中继承、研究中创新,不断提高和发展。

中医护理基础篇9

【关键词】基础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关键

基础护理是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患者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需求,尽可能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其内容涵盖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书写护理文书等护理工作[1]。临床护理工作中,基础护理质量不仅反映了一个医院的护理水平,也反映着一个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现我院实行夯实基础护理,做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现将我院基础护理管理的具体措施和体会报道如下。

1转化思想,强化护理人员重视基础护理的意识

实行临床护士岗位责任制,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伤病员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依旧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规范护士的服务语言及行为,引导护士进行新的服务变革,以适应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改变服务态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要求护理人员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拓展了基础护理内容,永远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树立“我能为患者做什么”的服务意识,关爱人的健康,提供温馨的服务,施行亲人般的护理,从洗脸、梳头,到洗脚等患者不能自己完成的生活护理,都由我们亲手去做,护士不再只是重视打针、发药,对患者的心理、家庭、社会文化背景都得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2完善基础护理管理组织体系,保证基础护理质量

以护理部为主,成立全院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多个专项基础护理质控小组,包括静脉输液、吸氧、吸痰、超声雾化、皮肤护理、铺床、导尿、灌肠、洗胃、心肺复苏、护理文件书写“三基”理论等,各科室成立基础护理质控小组,全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由护理部领导和骨干护士组成,负责全院基础护理质量标准和考核方法的制订修改,督查总结反馈全院基础护理质量;科室质控小组由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小组长组成,各专项小组负责本项目的质量指导,培训考核,各质控组织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形式活动,并记载活动情况和考核成绩。

3重视护理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护士的基础护理水平

3.1夯实护理理论基础,以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三基”理论测试全院组织每年测试一次,参与率100%,各个科室每周组织至少一次业务学习,每周晨会10min,口头提问护理理论专科知识,全院每月组织1次护理业务学习,学习基础护理新技术,新知识、学科发展等。

3.2加强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提高护士临床实践技能基础护理操作由各专项管理小组和科室质控小组负责,监督、考核,全院护士包括护士长每年都参加护理部规定的操作考核并达标。

3.3重视新护士的岗前“三基”培训,减小水平差距随着我院的发展,近3年来我院每年所招聘的新护士基本上是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所以对新护士应安排1个月的岗前培训,重点以有关护理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观察病情,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职业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沟通技巧和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培训为主。

4主要体会

4.1政府支持,提升护理人员的价值基础护理的落实需要政府对医疗制度改革,旧的医院收费标准体现不到护士及医生的工作价值,医院只能靠药品及医疗设备的创收来维持医院的运作。长此下去,丢失的将是护理和医疗事业,成就的则是医药器材事业,推行医院无陪护制度,实行护理三级等级管理,注重医院床位与护士配备,注重护士分层次使用,加大护士准入制度的力度,培养高素质、优秀的护理人才,提高患者的报销比例,增加企业,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社会媒体大力宣传,人人参与到防病治病中来。

4.2加强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基础护理工作是护士观察病情的最好途径,是护士与患者交流的最好桥梁,护士做好基础护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汇报给医生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护士实施基础护理可以给患者一种安全感,信任感和亲切感,可以避免因误解而引发的护理纠纷,故应加强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职业的道德水平,做好基础护理。

4.3基础护理要有丰富的内涵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的难度可能低于手术的配合,专科护理等技术,但对于患者的康复,提高危重救治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都是至关重要的。走向临床护理工作第一线的每个护士,无论学历,职称如何,基础护理的技能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基本功,基础护理是其他护理的基础,与其他治疗一样重要。

4.4将基础护理指标具体化有的护士认为基础护理可做,可不做,做好了,只是外观上好看,做不好,对患者的影响不大,因此检查时做得好,不检查时能敷衍则敷衍,基础护理流于形式,临床上应征询患者的意见以判断基础护理的好坏,从而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4.5合理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提升护士的价值遵守价值规律,遵守商品经济原则,按护理服务成本收费,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物价、卫生主管部门在确立医疗服务收费项目上应尽可能使开展的医疗服务都有收费项目体现,并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改变逐步调整医疗收费标准,体现市场竞争机制,要考虑到护理服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服务,应根据技术难度,劳动强度和所消耗的时间制订服务价格,同时应根据社会总体物价变化情况进行调控,使护理劳务费获取合理的经济效益。

4.6加强护理人员情感的培养基础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敏锐的感受能力,能够深入患者的内心,体验其喜怒哀乐,护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精细的艺术中之最精细者,加强护理人员情感的培养,让其学会换位思考,提升护士的爱心、耐心、细心,热情周到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中医护理基础篇10

关键词:中医护理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起源与西方国家,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社区居民“可接近的、可接受的、可负担得起的”卫生服务组织[1]。社区护理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构建顺应我国国情、满足社区健康需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模式是推动社区护理发展的关键环节。相对于起源地西方医学而言,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疗法在社区护理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发扬。

1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

中医护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辩证施护、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的护理方法,是祖国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中医护理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五方面构成,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对象,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完成相应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护理等社区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2]。

2中医护理的发展目标: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在我国具有独特的运用价值。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除此之外,中医理论当中“治标和治本”的概念,实质可以通过中西医疗法相结合,相得益彰,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区护理的主要为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健康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稳定病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理论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不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如运用得当,精巧结合,中医护理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不断的完美融合。

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和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共同构成中医护理体系。中医护理在理论、只是及技能等方面自成一体,在养生保健、疾病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些都与社区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且中医护理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发展至今,一些中医理念已被人民所耳熟能详,一些保健运动也正在任命大众中普遍发展,这些都说明中医护理在我国具有良好的民众基础,贴近大众生活,便于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接受,这为中医护理在社区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医护理技术还具有廉、简、便、验、效等特点,在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的区域,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

对于不同的人群,中医护理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健康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预防保健为主;对于伤残、疾病后遗症、术后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康复护理为主;对于急慢性病人,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残病护理为主。无论中医护理针对何种人群,发挥何种护理功能,都同时应用到多种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即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例如常见的对脑血栓导致的瘫痪病人,需要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进行饮食调节,推拿按摩、中药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以及保健运动指导、情志护理等。

4关于现阶段的中医护理开展情况大力开展的意义:

我国的社区服务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萌芽阶段,全国只有在大城市有较完善的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主要还是以给药及治疗为主,基本是医院护理治疗的延续,而社区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等方面开展较少。针对居民特点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还很欠缺,中医护理开展的还不够广泛。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中医护士的执业制度、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低下以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此外,在社区中开展中医护理,不但有利于促进人民的健康,还有利于在人群中普及中医药文化,促进民众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在倡导回归传统、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同样也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红云,赵燕利.中医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家庭护士,2008,6(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