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质量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53:34

信息质量特征篇1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体系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与地位

所谓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对会计信息应具有的质量标准所作的具体描述或要求,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判的最一般和最基本的依据。它具体规定了会计信息为实现会计目标应具备的质量的规定”。从理论上讲,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基于实现会计目标的要求。它能够约束会计信息,并使其有助于会计目标的实现,是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具体化。它主要回答: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才算是有用或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比目标更具体地指导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信息传递。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在整个概念框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连接财务报告目标和其他概念公告之间的“桥梁”。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回顾

(一)美国的研究

早期的会计文献,不同程度地提到会计信息质量。但是早期文献都没有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目标联系起来研究。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信息质量与会计目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得到了美国会计界的充分认识。1980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总结前期文献的基础上,了财务会计概念第2辑《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会计信息必须符合的一系列质量要求。美国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采用了多层次的结构:第一个层次是约束条件。即决策者和成本效益分析。“决策者”说明财务信息应首先具备有利于决策者决策的质量特征。这就将质量特征问题与财务报表目标联系在一起;而“成本效益分析”则是任何一个财务信息提供者或使用者都不得不考虑的约束条件。第二个层次界定了财务信息是否有用的重要性界限。第三个层次突出了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的质量特征。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构建的是会计信息为满足用户需要的质量特征的框架。这一框架长期以来成为评估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标准。

(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研究

在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影响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一个重要内容置于1989年7月的《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之中,它认为质量特征是指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质,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是四项主要的质量特征,相关性和可靠性相互制约,其限制因素或约束条件为及时性、效益大于成本、在不同质量特征之间的权衡等。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信息质量特征具有以下特点:1 是一个包括主要质量特征、次要质量特征和限定因素三方面组成的多层次的有着内在联系的体系。比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质量特征层次少,各个质量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质量之间那么紧密。2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质量特征中虽然未明确提出决策有用性这一特征。但在其字里行间也包括这一内容,并将其放在最为重要的地位。3 把可理解性与可比性提到与相关性和重要性同等重要的地位,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相比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审懊、完整性等质量特征。

(三)我国的研究:基于基本准则的分析

2006年2月我国新基本准则之后。很多学者认为,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是我国现阶段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它立足于我国国情,并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

但是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类似于其他国家的概念框架,我国基本准则的描述值得商榷。修订后的基本准则第二章由“一般原则”改名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删除“实际成本计价原则、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支出原则”,将权责发生制并入会计基本假设,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新准则从十三条到十九条,分别提出“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信息质量要求。新准则没有使用上述术语。也没有列出层次,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新准则仍然没有明确哪些是主要质量要求。哪些是次要质量要求。

(四)简要评价

上述体系在构建上具有很多相同之处,这是共同的优点,即都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构建为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并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目标和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尽管如此。它们仍存有一些共同的不足:

1 没有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整体出发,对会计目标重视不够。没有明确会计目标在整个体系中的导向作用与核心地位。虽然上述体系都或多或少地谈到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或反映受托责任,但并未从会计目标的高度予以明示,不但不易表明其导向作用和核心地位。而且也很难体现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内在的统一性和关联关系。

2 没有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需要。在上述研究成果中,有的就没有提到会计信息使用者,即便是提到了,也往往没有考虑到多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需要问题,更不用说谈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了,这样就会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游离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之外。或者至少导致使用者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乃至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使用和理解上存在困难。

3 各质量特征间并未进行类属划分,缺乏系统性。上述体系大都将各主要质量特征堆列在一起。未能从会计信息系统的流程或环节角度予以类属划分。而实际上不同环节各主要质量特征间亦有着主次之分和轻重之别,缺乏系统性,不便于人们在各质量特征间进行科学高效的权衡。

三、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定位:基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分析

(一)确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该考虑的因素

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联系会计目标与实现目标的手段之间的“桥梁”。受到概念框架其他部分尤其是会计目标的影响。关于会计目标与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存在一种“两分法”的错误认识。这种“两分法”就是认为决策有用仅关心相关性,受托责任只强调可靠性。可靠性是受托责任会计目标的一个标志性质量特征,这是两分法的一大思想根源。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概念框架将决策有用性作为财务报告的首要目标,把相关性作为会计信息的一个主要质量特征,这是两分法的另一大思想根源。实际上这种“两分法”的观点是错误的。

第一,在两分法下,普遍认为相关性和可靠性互相矛盾,此消彼长。但实际上只有同时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信息才可能有用,只有相关的信息是指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信息只有做到可靠才能对决策有用,不可靠的信息显然无用,反之。凡是相关的信息必然是可靠的,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可见,二者仅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不

是根本上存在矛盾,笔者认为二者不但不矛盾反而可以融合共存。

第二,在两分法下。若承认决策有用与受托责任这两大目标在现实中都存在。我们就该用一套质量标准来衡量会计信息在多大程度上能实现上述目标,而不是把受托责任局限于可靠性之内,却对决策有用的评估采用概念框架的标准。若把相关性看成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有用的性质,不仅是决策有用,或把受托责任的认定、评价、奖惩、解除看成某种意义上的决策时,相关性便可用于对受托责任目标的分析。实际上,在已构建信息的质量特征体系中。都存在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并不是简单的“决策有用”对应于相关性,“受托责任观”仅强调“可靠性”。

针对我国的会计目标而言。新基本准则从我国的会计环境出发,较好地概括了我国的会计目标,既有现实性,又考虑了会计环境的变化发展,具有前瞻性。因而是恰当的。基本准则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总之,确立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本思路是要以会计目标的要求为逻辑起点,以会计目标的实现为财务会计(报告)的最终目的。避免走入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两分法”误区。并尽可能地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理论成果。

(二)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体系构建

基于前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确立思路,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基本准则对财务会计目标的定位。对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分析如下。

第一,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组成部分的信息质量特征应包含多元会计信息用户,并与会计目标保持一致性。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而不断增加,既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也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经营管理者等;既包括现实的利益关系人,也包括潜在的利益关系人;既包括机构法人,也包括个体自然人;既包括国内信息使用者,也包括国外信息使用者。由于存在不同的信息需求偏好。不同的信息使用者产生对信息质量特征的权衡;而信息供给者则会尽可能地考虑到多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而作出相关的权衡。因此,会计信息用户――多元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一个变量,必须纳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中加以考虑。另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与会计目标保持一致性。会计目标对其具有导向作用。如前文所述。我国会计环境日新月异,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必须保证一定的现实性、稳定性与前瞻性・所以基本准则将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为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性共存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第二,针对我国的现实,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按会计信息的流程分为两大类:会计信息内容质量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会计信息内容质量是用来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会计信息的确认标准、计量单位、计量属性、计量方法和报告等内容,从而影响甚至决定着会计信息的内容,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是指权威机构在监督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时所使用的标准,是根据会计准则形成的,是用来评价会计准则的执行结果的。二者不能混淆。我国在会计实务中经常犯的错误是,以会计信息内容的质量标准作为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标准,其结果是加剧了会计信息的低质量。

第三,需要重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笔者认为二者并非矛盾对立,此消彼长。当把相关性看成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有用的性质,不仅是决策有用,把受托责任的认定、评价、奖惩、解除看成某种意义上的决策时,相关性便可用于对受托责任目标的分析。笔者认为,可靠性是相关性的组成部分,不可靠的信息不相关,只有具备了可靠性特征的信息才能谈得上相关,但这不是一个充分条件,可靠性只有与完整性、及时性、谨慎性等特征相结合,并达到可比性和可理解性的质量特征,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决策相关。将可靠性作为首要的质量标准。并不表示可靠性重于相关性,只是针对当前严峻的会计环境而对可靠性表示出密切的关注。并认为可靠性仅是达到相关性的首要要求。即不可靠的信息,即使具备了完整性、及时性、谨慎性等特征也不会对决策有用。

第四,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标准是会计透明度。会计透明度概念的提出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和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的发展。它是一个关于信息质量的全面概念,包括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信息披露与监管等,它不仅同时顾及了会计信息自身的质量标准以及实现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方式,而且还丰富了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和实现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方式,是一套全面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和一个进行会计信息全面质量管理的“工具箱”。

第五,构成信息质量体系的质量特征除包括总体质量特征和构成总体质量特征的首要质量特征和具体特征之外,还应该包括次要质量特征。次要质量特征包括可比性、可理解性和明晰性,质量的限定性是重要性和各质量之间的权衡。而对于实质重于形式,本文认为不宜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因为如果将其作为会计信息内容的质量标准,则与“真实性”项重叠;若是作为披露的质量标准。则概念含糊不清,会给企业违反会计准则提供绝好的借口。例如准则规定广告费用作为营业费用处理,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完全可以作为“待摊费用”处理。

信息质量特征篇2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可靠性 相关性

1 可靠性与相关性含义的概述

1.1 可靠性的含义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应该是准确的、不偏不倚的。在会计信息的质量体系中,可靠性是基础和核心。我国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就提出“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一表述只将真实性和完整性包涵在可靠性之中,而对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则是以单独条款与可靠性并列表述,但没有条款对中立性进行表述。

1.2 相关性的含义

相关性是指与决策有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也就是说,具有相关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会影响其使用者的决策行为。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我国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对相关性的表述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基本一致。

2 可靠性与相关性性质与确认原则

2.1 可靠性的性质与确认原则

2.1.1 可靠性的性质

部分定性,部分定量。可靠性对于会计信息是部分定性,部分定量的。一个指标的可靠性,以真实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情况为基础,所以真实反映是可靠性的定性部分。或者说,会计信息的生产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最初出发点是如实反映,而且希望客观上也能如此。但由于会计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它往往是近似计量的结果,而且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向的可能所以对其表达或理解只能是定量的。必须承认可靠性有程度之分。它几乎从来不是一个或黑或白的问题,而是一个可靠性更强或更弱的问题。

2.1.2 可靠性的确认原则

根据可靠性的涵义及其性质分析,确认一项会计信息是否可靠应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客观性。客观性源于可靠性的定性部分,会计信息必须忠实反映企业经济资财和债务,是否忠实反映,标准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它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第二,程度性。程度性源于可靠性的定量部分,由于会计信息反映客观上存在计量上的困难,主观上存在偏向的可能,使得会计信息不可能是绝对精确可靠的,而只是在一定程度或幅度内可靠,因此,只要会计信息用户依赖它在一定程度内反映了它意在反映的经济情况或事项,即可视为可靠。第三,信息个体差异性。由于企业每项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程度不同,又由于每项会计信息的用处不一样,导致不同的会计信息之间,可能或要求的可靠程度不一样,使得不同会计信息之间于呈现出个体差异性。因此,确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视不同经济业务、信息的不同用处而定。

2.2 相关性的性质与确认原则

2.2.1 相关性的性质

某一信息是否逻辑的与某项决策有关。回答只有是与不是。但这一信息是否有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的能力,则要看这一信息对决策是否重要或金额相对的大,如果是,这一信息具有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的能力,是相关的信息,反之则不是。但如果这一信息与决策没有关系,即使它代表的金额再大,也是不相关的。

2.2.2 相关性的确认原则

根据相关性的涵义及其性质分析崩认一项信息是否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第一,客观性。由于相关性源于信息的性质,而信息是客观经济环境中交易和事项的反映,交易与事项是否与决策相关,它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独立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之外的客观事实。第二,发展变化性。发展变化性是由客观性派生的,由于确认会计信息是否相关应遵循客观性原则,而客观经济环境是发展变化的,因此,相关的会计信息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随着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第三,选择性。这里的选择性,不是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选择,而是各种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相互制约与平衡的结果。并不是所有相关的信息都应该和可能予以揭示,相关的信息首先要能通过重要性这个网筛,其次要能满足一定的可靠性程度,最后还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3 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可靠性与相关性概述我们可以知道,虽然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两项重要的质量特征,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是总保持一致的。在某些情况下,或者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很好,但相关性又较差,因此需要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一份综合报告《改进财务报告…着眼于用户》特别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并使其成为贯穿报告的主线,但这份报告对现行的许多会计政策仍然持肯定态度,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人的两难选择。由于这种态度在报告中很多时候采取了用户意见的态度,我们可以认为,在美国这样一个会计最为发达的国家,也面临着提高相关性的巨大压力,但若要以降低可靠性为代价,则可能性不大。因此,在可靠性得到基本保证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相关性进而实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可能是美国的较好选择。

信息质量特征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可比性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

1中国、美国、英国及国际准则规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1.1中国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2006)。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进行了阐述,即: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及时性。我国的基本准则中列示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八项特征,但质量特征彼此之间没有形成一种紧密相连的整体,只是一种独立、平行的关系。

1.2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研究的国家。2010年9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颁布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第八号公告,相关性和如实反映成为会计信息的基础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强化质量特征由可验证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及时性构成;重要性是相关性在具体情形下的表现。

1.3英国

英国是西方国家中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标准最晚但比较完善的国家。在英国的体系中,相关性由预测价值、确证价值构成;可靠性由忠实反映、中立性、无重大差错、完整性、谨慎性构成;可比性由一致性、披露构成;可理解性由使用者能力、汇总与分类构成。

1.4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规定

2006年7月6日,FaSB与iaSB联合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目标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初步意见稿”,2008年5月FaSB与iaSB又联合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目标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保留了两个基本质量特征,即相关性和如实反映。“征求意见稿”将可理解性和可比性降为辅助质量特征。

2我国学者对中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构建的设想

我国学者对中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构建提出了各自的设想。

吴水澎教授在《中国会计理论研究》中提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应该由约束条件、基础质量特征、总体质量特征、关键质量特征及其构成内容等部分组成。他指出“收益>成本”是约束条件;可理解性是会计信息的基础质量特征;总体质量特征是有用性;可靠性、充分性、相关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可靠性包括可核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中立性等次级质量特征,充分性包括完整性和重要性两方面的内容,相关性包括及时性;可靠性是相关性和可比性的基础,可靠性和相关性是可比性的前提条件。

陈国辉教授在《会计理论研究》中提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应包括:总体质量特征、主要质量特征和次要质量特征。总体质量特征即决策有用性,主要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次要质量特征包括可比性、重要性、及时性。

迟旭升教授在《构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思考》一文中,将真实公允性确定为会计信息的最高质量特征,将可靠性与相关性确定为首要质量特征,将可比性和明晰性确定为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特征。

葛家澎教授在《建立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总体设想》中提出,“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财务报表内容的质量;另一类是财务报表表述和在其他财务报告中的质量。关于第一类,可靠性与相关性是主要的质量,可靠性应列在相关性之前。”此外,葛家澎教授认为透明度是会计信息的总体质量特征。

3启示

随着世界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日益国际化的变化,以及我国财政部于2010年4月2日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都体现了我国会计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已成为会计理论界一个重要课题,当然这一问题也涉及到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发展方向。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我国构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时,应充分把握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持续趋同”的发展趋势,形成大体上与国际趋同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无论哪个国家构建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都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最基本的标准。此外,可靠性是会计的根本属性,其重要性高于相关性。只可靠不相关的信息带来零效用,但只相关不可靠的信息很可能会带来负效用。

在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下,考虑到会计作为信息系统,旨在提供满足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所以以有用性作为会计信息的核心质量特征。将由可靠性和相关性作为二级质量特征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持续趋同的这一思想。此外,二级质量特征中还应有另一要素:透明度。透明度不仅意味着会计信息要如实地反映一个企业的情况,充分地披露企业已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机遇,也意味着财务信息必须清晰明了,以便增强使用者对信息的理解力。

综上,本文构建的中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框架如下:该质量特征由一级质量特征、二级质量特征和其他质量特征组成。一级质量特征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最高特征――有用性。二级质量特征由可靠性和相关性以及透明性组成。其他质量特征有可比性、可理解性、及时性和实质重于形式。

参考文献

信息质量特征篇4

[关键词]质量特征质量特征比较思考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联系会计目标与实现会计目标之间的桥梁,是会计信息所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它主要回答:使用者需要具有什么质量的信息,或者说什么样的信息才算有用或有助于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比会计目标更具体地指导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信息传递。正如FaSB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或质量的确定构成信息有用性的成分。因此,它们是在进行会计选择时所应追求的质量标志。”会计信息质量是连接财务报告目标和其他概念公告之间的“桥梁”,而且同会计目标一起,对一系列其他基本概念,如要素的确认、计量,起着指导作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在概念框架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西方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主要观点

(一)美国的观点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0年5月了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在第2号公告中,会计信息质量第一次被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项目加以系统论述。它以会计目标为起点出发,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具有指导作用的系统体系。2号公告指出,财务信息在不同程度上都与决策有关,并在决策有用性的指导目标下列举和解释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层次。

(二)iaSC的观点

198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将质量特征定义为“是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信息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质。给出了主要的四项质量特征,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其中,相关性的内涵包括重要性的特征,可靠性的内涵包括如实表述、中立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和完整性五个特征。在这四项特征之外,还提出了效益大于成本、及时性和各质量特征之间的衡量这三项有关可靠和相关的约束条件。

(三)英国的观点

1999年2月,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发表了一份完整的公告,称为“财务报告原则公告”(Sp)。Sp公告虽然借鉴了各国和iaSC概念框架中已包括的内容,但有其自己独特的见解,较全面阐述了财务报表的概念框架。

二、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

我国目前没有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系统的明确论述,仅在《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体现了相关的一些表述。2001年版的《企业会计制度》将会计基本假设作为逻辑起点,给出了十三项金额能会对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的“一般性原则”。但是《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一般性原则并不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这些原则有的是属于会计基本假设,基本的会计知识,会计的计量属性等的内容;从语言表述上来看,这些原则都是针对我国企业核算提出来的一般要求,但是它们在实质上也是对企业财务报表所提出的一般要求。2006年2月财政部又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以前的一般准则进行了修订,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中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这几个特征。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必须以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作为依据,如实的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信息必须以可靠为基础才能达到有用性,如果财务报告提供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那么就会对投资者决策产生误导作用。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与各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的会计信息,企业提供的信息须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合理的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信息是否具有有用性和使用价值的关键,就是要看其是否与使用者的决策需求相关,是否有助于使用者提高决策的水平。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提出相关性应具有反馈价值,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清晰明了的会计信息,以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财务信息。

要实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必须保证会计信息对于使用者是可理解的,当然,这里的使用者应该具有一定的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知识,并且有意愿去理解这些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可理解性要求对于目前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素质不均衡的现象具有特殊的意义。

(四)可比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是相互可比的,这是可比性的要求。这里的可比主要包括:(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使用者能够比较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从而做出合理决策;(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不同企业应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从而使财务报告使用者能够将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交易或事项进行比较,从而作出合理决策。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不仅应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而且应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在实务中,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的形式符合其实质,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出现不一致。融资租赁就是一个典型的形式与实质不一致的例子。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在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大方面反映所有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

重要性是说如果某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使用者做出合理决策产生影响,那么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使用主要依赖于会计人员的经验运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各项交易或者事项时,应当保持谨慎,不能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谨慎性的特征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要在保持应有的谨慎性的前提下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对各种风险和损失做出充分估计,既不能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能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帮助所有者或者其他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经济决策是会计信息的价值所在,因而会计信息一定的实效性。即便提供的信息是可靠、相关的,如果不能够及时提供,也会失去实效性,那么其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会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

三、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西方的简单比较

通过对西方各国及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表述,我们可以作出以下的比较:

(一)描述会计信息质量所用的表述不同,FaSB使用的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iaSC使用的是“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aSB使用的是“财务信息质量特征”;我国使用的表述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这些表述中,现在使用频率最高的是FaSB的提法“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二)FaSB和iaSC都服从决策有用性的基本目标,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aSB和中国则同时兼顾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基本目标,提供反映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的信息。

(三)FaSB把可靠性和相关性视为首要的质量特征,而且其更强调相关性;iaSC则将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平铺作为主要质量特征;从aSB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图示中可以看出aSB同iaSC一样将上述四项质量特征共同放在主要质量特征位置上,但是在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取舍中,英国更注重可靠性;我国虽然没有明确给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层次,但从其表述中,可以看出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及可比性处于主要质量要求的地位,且重要性依次减弱,即我国在可靠性和相关性的选择中更倾向于可靠性。

(四)主要质量特征包括的内涵不一致。就可靠性来说,FaSB的可靠性质量特征下面包涵可核性、真实性和中立性三个约束条件;iaSC给出的可靠性包涵了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中立性和完整性五个约束条件;aSB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给出的可靠性包涵了如实反映、中立性、无重大误述、完整性和谨慎性五个约束条件;我国在可靠性的解释中则提到了如实反映和完整性这两个可靠性的约束条件。

(五)对于相关性,FaSB提出了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约束条件;iaSC给出的相关性的约束条件则是重大性,这是一个iaSC与其他会计质量特征体系差别较大之处;aSB的相关性包涵了预测价值、验证价值两个约束条件;我国的相关性包涵了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两个约束条件,与FaSB给出的相关性相比少一个及时性,我国将及时性单独列为一个质量要求。

(六)除了FaSB没有在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涉及到谨慎性,iaSC,aSB和我国在会计信息质量的表述中均涉及到了谨慎性。

(七)FaSB,iaSC,aSB均在其信息质量表述中涉及到了中立性,我国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没有给出中立性的明确表述。

(八)实质重于形式是iaSC和我国在表述中提出的质量特征,FaSB和aSB没有给出明确的表述。

总体看来,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已经实现了与西方较为成熟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内容的“大同”,仍然存在的是一些个别问题的“小异”。

四、对于改进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体系的思考

首先,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应符合我国具体需要,建立在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指导目标之下,为使用者提供反映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的信息。

其次,重要性标准应作为衡量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最低标准,不符合重要性标准的会计信息不再考虑其他的信息质量。

再次,效益成本原则应作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体系中的一条普遍约束原则。任何一项经济活动,只有在其收益大于成本的时候才是可行的。只有当提供和使用会计信息所能带来的效益大于其成本时,这项信息才是值得提供的。如果提供和使用某会计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大于其所能带来的收益时,即使该信息是有用的,这种信息也是不值得提供的。

最后,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包括可靠性和相关性。可靠性和相关性这两项质量特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最本质的要求,而且这两项特征也最能体现会计目标的要求。但是可靠性和相关性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发生冲突,这时就有必要做出权衡,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取舍。历史和现实的教训都告诉我们: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是会计信息的灵魂。“未来的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不论怎样改变,都不应偏离这个基本方向: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缺一不可。其中,可靠性是基础,是核心。”

参考文献:

[1]陈少华.《财务会计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3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4

[3]陈国辉.《会计理论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9

[4]吴水澎.《会计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

[5]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1

[6]彭丁.国内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综述.财会月刊2008,11

[7]付磊.会计史研究三十年.会计研究2008,12

[8]郜进兴,林启云,吴溪.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十年回顾.会计研究2009,1

信息质量特征篇5

一、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制度认识

1.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所谓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会计信息所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为会计目标服务的,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进行的约束,它是确立会计目标与实现会计目标之间的桥梁。在会计目标被定义为决策有用性的前提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使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特征。投资者把资金投资于企业的理论目的在于未来获得更多的收益,包括股利和资本利得等,因此,投资者需要依据会计信息做出持有还是出售的决策,债权人需要依据会计信息做出是否贷款的决策等,这些会计信息使用者都需要有用的会计信息,即有利于他们做出决策的信息,也就是说他们需要对其预测未来时会导致决策差别的会计信息。所以,相关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最重要的质量特征。

2.我国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我国于1993年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一般原则的形式规定了以下质量特征:客观(可靠)性、相关性、一致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谨慎性、重要性和完整性等。2001年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明确了以下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真实(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一致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完整性、谨慎性、及时性和权责发生制等。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借鉴了国家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会计信息应该坚持的会计质量要求,这一要求基本上也体现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主要内容,并且也将真实(可靠)性和相关性作为要求之首,表明了其重要性。

二、对会计信息质量基本特征的分析

通过以上对国内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制度规定可以看出,其内容有相同的部分,但也各有侧重点,这也与不同的会计环境有关。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重要性上分析,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应该包括主要质量特征和次要质量特征两部分,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以及国内外会计权威机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不难看出,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特征要求是相关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会计信息的其他质量特征,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等其他信息特征也是良好会计信息应具备的质量,我们将其称为次要质量。

1.关于相关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关于相关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是指与决策有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我国会计准则中对于相关性的要求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分析相关性,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白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这不仅关系到会计目标的定位,还关系到会计信息能否达到特定的质量特征,满足相关性的要求。相关性最初是指一般相关性,也就是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都作为与使用者经济决策有关的信息,向使用者提供通用的会计信息。显然,目前的会计财务报告都达到一般相关的要求,基本能够满足一系列信息使用者的基本信息需求。但是,具体使用者除一些共同的信息需求外,还面临一些特定决策问题,相比之下,他们更需要能够满足自己特定需求的信息。例如,投资者会更加关注投资报酬和投资风险。财务会计信息只有真正满足了使用者的特殊需要,才能真正具有决策相关性,所以,有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在提供通用信息和特定信息之间做出选择的问题。

2.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两难选择。相关性和可靠性都是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要可靠并且相关,这早已成为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共识。然而,如果说信息的有用性是其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函数,那么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就不一定是互为函数关系。在某种情况下,有的信息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有的信息可靠性很好,但相关性较差。相关性和可靠性并非总在同一方向上影响信息的有用性,但又必须尽可能统一于信息有用性的原则之上。可见,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不能离开可靠性去谈论相关性,也不能离开相关性去谈论可靠性,它们总是在同时影响或决定着信息的有用性。我们必须对两者给予同等程度的重视,当两者不能同时兼顾时,是牺牲相关性还是牺牲可靠性?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各有侧重,在某一时期突出对相关性的要求,而在另一时期则突出对可靠性的要求。

信息质量特征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构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我国迄今为止仍未有正式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唯一与之较为接近的莫过于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5本准则》中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8项一般原则,但这些原则并不能取代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从FaSB与LaSC建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来看,都表现为一个多层次的体系,而不是像我国那样进行简单地、并列式地列举。因此,有必要构筑一个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既要符合国际惯例的要求,又要充分体现国情,使会计信息真正成为沟通世界经济的桥梁。

所构建的体系如下图所示: 对所构建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构成要素说明:

一、以真实性为主的总体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在我国现阶段,甚至世界各国,都取决于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真实性是会计的生命,它包含如实反映观的涵义。真实性也是对整个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会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不仅是企业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维持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重要信息来源。

二、以合规性为代表的关键质量特征之一

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是以《中华人们共和国会计法》为基础,分为会计准则、会计工作条例、会计制度多个层次,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严密的法规体系,以此来规范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如果说真实性是会计的生命,那么合规性就是会计生命的保障。在我国,虽然人治的历史悠久漫长,但是法治的历史也同样漫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共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要素。无论是鉴定会计信息质量还是检查评价会计工作,都离不开会计法规的依据。

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合规性特征的次级质量特征是可理解性、可验证性和谨慎性。即可理解性、可验证性和谨慎性三个特征与合规性特征的组合,是对合规性特征的强化,而后者则对真实性的实现起到支撑与保障的作用。

三、以公正性为代表的关键质量特征之二

支撑会计真实的另一块基石是会计公正。会计信息的公正性特征,同样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保障。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体。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会计信息作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客观反映,不能够只从某一利益主体的立场出发来满足其需求,致使一部分使用者受益的同时其他人受损。公正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特征,应当与会计自身价值追求相一致。因此我们选择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特征就像每个行业、每个从业者都要坚持的与人格有关的道德底线一样,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不惜代价必须要坚持的底线。由于在社会生活中会计向社会宣示的是一种公正的形象。

四、以相关性为代表的次要质量特征

相关性是体现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属性,简单地说,就是供应者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其使用者所作决策的关系,或者是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所作决策的影响程度。与合规性或公正性一样,相关性特征也需要其他特征来相衬: 首先是及时性。及时性是指在会计信息失去对决策有用之前,能被使用者所拥有。及时性本身不能增加相关性。其次是预测性。会计信息预测性的功能在于提供提高决策水平所需的那种发现差别、分析和解释差别,从而在差别中减少不确定的信息。再次是反馈性。反馈性或信息具有反馈价值是相关性必备的一种特征。

五、将收益>成本作为约束条件

这是广泛适应性的要求。因为任何一项活动,只有当收益大干成本时才是可行的,某项会计信息是否值得提供,首先就必须满足这个约束条件。具体说来,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主要包括搜集、处理、审计、传输信息的成本,及对已披露信息的质询进行处理和答复的成本、诉讼成本、因披露过多信息而导致的竞争劣势成本,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则主要有资本配置和计价的收益以及保护消费者、公众的利益。

信息质量特征篇7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影响因素;会计准则

abstract:theaccountinginformationtosatisfytheusertoneedtohavemanykindsofqualitycharacters,whatismostmainistherelevanceandthereliability.analyzesitsrelevanceandthereliablecharacteristicthoroughlyandunderstoodfullyitrelationsregardingimprovetheaccountinginformationqualitytobeveryimportant.inaffectstheaccountinginformationqualityheightinthefactor,suchasmonetaryvaluechange,accountantfuzzinessandsoonpropertythefactorsareunabletoeliminate,onlythenunderstandsandreducesitsinfluenceiswitheveryeffortfullycorrectandtheobjectivechoice.

keyword:accountinginformation;qualitycharacter;influencingfactor;accountingstandards

引言

会计信息是用于体现特定会计主体价值状态及其经济活动中价值运动和增值过程状况的经济信息,具体而言,它反映其服务的会计主体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内容。正是由于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所以会计信息在加强其主体内部经营管理,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服务于相关利害主体进行规划决策等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由此,我们应该重视对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研究。

一、对会计信息质量及其特征分析

(一)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制度认识

比较并分别认识中外会计权威机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是全面认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一种常规方式,下面我们将在初识会计信息基本质量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制度上的认识及分析。

1.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所谓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会计信息所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为会计目标服务的,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进行的约束,它是确立会计目标与实现会计目标之间的桥梁。在会计目标被定义为决策有用性的前提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使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特征。投资者把资金投资于企业的理论目的在于未来获得更多的收益,包括股利和资本利得等,因此,投资者需要依据会计信息做出持有还是出售的决策,债权人需要依据会计信息做出是否贷款的决策等,这些会计信息使用者都需要有用的会计信息,即有利于他们做出决策的信息,也就是说他们需要对其预测未来时会导致决策差别的会计信息。所以,相关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最重要的质量特征。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拥有更充分的信息,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获得的信息是不充分的,所以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他们都需要可靠的信息,任何虚假和误导决策的信息都比没有信息更有害,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因此,可靠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另一重要质量特征。在感性认识到会计信息重要质量特征的前提下我们比较一下国内外对其所进行的制度性规定。

2.我国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我国于1993年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一般原则的形式规定了以下质量特征:客观(可靠)性、相关性、一致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谨慎性、重要性和完整性等。2001年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明确了以下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真实(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一致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完整性、谨慎性、及时性和权责发生制等。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借鉴了国家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会计信息应该坚持的会计质量要求,这一要求基本上也体现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主要内容,并且也将真实(可靠)性和相关性作为要求之首,表明了其重要性。

3.国外会计组织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

从规章制度上认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相对规范和确切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总结了各会计职业团体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开拓性地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财务报告目标区分开,在其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会计信息必须符合的一系列质量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包括可检验性、中立性、如实反映)、可比性(包括一贯性)等,另外把重要性与成本效益原则作为两个主要限定因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对于会计信息提出了可理解性、相关性(包括重要性)、可靠性(包括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与完整性)、可比性等质量特征,并将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作为四项主要质量特征,另外把及时性、效益与成本之间的平衡作为两个限制因素。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国外会计组织所共识的重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二)对会计信息质量基本特征的分析

通过以上对国内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制度规定可以看出,其内容有相同的部分,但也各有侧重点,这也与不同的会计环境有关。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重要性上分析,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应该包括主要质量特征和次要质量特征两部分,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以及国内外会计权威机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不难看出,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特征要求是相关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会计信息的其他质量特征,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等其他信息特征也是良好会计信息应具备的质量,我们将其称为次要质量。

1.关于相关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

关于相关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是指与决策有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我国会计准则中对于相关性的要求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分析相关性,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白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这不仅关系到会计目标的定位,还关系到会计信息能否达到特定的质量特征,满足相关性的要求。相关性最初是指一般相关性,也就是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都作为与使用者经济决策有关的信息,向使用者提供通用的会计信息。显然,目前的会计财务报告都达到一般相关的要求,基本能够满足一系列信息使用者的基本信息需求。但是,具体使用者除一些共同的信息需求外,还面临一些特定决策问题,相比之下,他们更需要能够满足自己特定需求的信息。例如,投资者会更加关注投资报酬和投资风险。财务会计信息只有真正满足了使用者的特殊需要,才能真正具有决策相关性,所以,有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在提供通用信息和特定信息之间做出选择的问题。

2.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两难选择

相关性和可靠性都是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要可靠并且相关,这早已成为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共识。然而,如果说信息的有用性是其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函数,那么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就不一定是互为函数关系。在某种情况下,有的信息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有的信息可靠性很好,但相关性较差。相关性和可靠性并非总在同一方向上影响信息的有用性,但又必须尽可能统一于信息有用性的原则之上。可见,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不能离开可靠性去谈论相关性,也不能离开相关性去谈论可靠性,它们总是在同时影响或决定着信息的有用性。我们必须对两者给予同等程度的重视,当两者不能同时兼顾时,是牺牲相关性还是牺牲可靠性?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各有侧重,在某一时期突出对相关性的要求,而在另一时期则突出对可靠性的要求。

我国现阶段的会计信息在相关性和可靠性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在决策主体主要不是依据会计信息的情况下,或者说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并不是很高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更为突出。我国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一直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最重要标准,而多年来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总是在困扰着各方面的信息使用者,我国现行会计财务报告的改进应以提高可靠性为主。

3.关于可靠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

对于可靠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其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可就其三个组成因素加以衡量,即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对于可靠性,我国会计基本准则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仅无助于决策,而且还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所以,可靠性是会计信息重要的质量特征,是相关性的前提。会计信息只有可靠才相关,相反,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不仅无用,而且有害。

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点固有性因素分析

根据我们以上的分析,会计信息本身普遍的主要质量特征却是相同的,主要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等。会计信息只有满足可靠性的要求,才有助于使用者正确决策。可靠性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可靠性得不到保证,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困扰我国会计界,影响国家宏观管理,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重要问题。为此,会计界提出很多种对策,但仍不能彻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造成的,但是部分存在于事物本身必然性的影响因素却是不可更改的,对此,我们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于这部分原因,我们只能努力降低其影响范围和作用,充分理解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辩证原因,使会计信息能更好地为使用者所服务。以下就几类特殊会计环境因素和非环境影响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如下。

(一)社会道德观念、伦理修养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的目标之一是对社会经济单位———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所以会计工作不可能独立于社会活动,同样道理,会计人员也是社会的一员,必然存在于社会大环境中,社会普遍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不断地影响和作用于会计人员。现阶段,社会上种种不良的思想倾向,社会整体修养素质由于受文化水平、传统思想因素的影响还不能普遍达到一个较高的水谁,思想觉悟千差万别,在这种状况下,部分会计人员不能建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必然的。既使会计人员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但会计工作的社会性,也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必将受到种种不良思想道德因素影响,如业务经办人提供无法核实的虚假原始凭证,领导在会计审批中带有倾向性等等。所有这些因素势必会影响会计工作的进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鉴于此,我们不可能仅通过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达到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只有通过提高整个社会思想道德觉悟,重视整个社会道德修养,净化整个会计道德环境,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才可能降低会计信息受到此种环境因素影响程度,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也决定了这种环境因素影响的长期性。

(二)货币价值变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货币是衡量一切价值资源的尺度,货币对会计的影响是彻头彻尾的,因为货币的计量属性构成会计计量的核心,会计离不开货币计量,货币为会计提供了计量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尺度,在许多经济业务中,货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计量经济事项的特征,因此,货币是会计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既然会计计量实质上是货币计量,把货币单位视为会计计量的尺度,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便应运而生,这就是:单位货币的价值是否稳定。从理论上讲,要得到正确的计量结果,用作计量的尺度,其本身应当是不变的。不幸的是,虽然货币单位被人们普遍地用于会计计量,它的价值实际上是不稳定的,长期不变或较小变动是极为罕见的,多数是变动的,有时甚至剧烈变动,在这种条件下,通过传统的会计方法,用价值变动的货币计量的结果,必然导致会计信息是不准确的。针对普遍存在的物价上涨,币值下降状况(即通货膨胀),会计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来加以补救,这是还未很好解决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这样由于货币变动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就仍具有长期性。

(三)会计工作的惯性和会计改新的滞后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社会经济环境并非凝固不变,而是不断运动着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间的竞争逐渐尖锐化和复杂化,企业间的合并、收购、兼并等形式将会形成一种潮流,公司向集团化、巨大型化方向发展又使市场竞争显得更加激烈,在占领市场、分割资源和搜集人才的竞争中会因为许多无法预见的因素导致出现无法预料的情况。受经济环境影响巨大的会计不能很快地适应经济环境变动而变更,传统的会计确认标准,计量手段、核算方法、报告方式都可能因为出现了新的经济情况而不适应,一些传统的会计观念也受到了冲击。会计改革也总是由经济新情况———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实践应用这一规律进行的,会计改革的滞后规律决定了这一矛盾得不到根本解决,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四)会计信息的供需矛盾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商品,也应该适用于商品的供需规律。作为一种商品化的社会资源———会计信息同样也有供给方和需求方,会计信息商品的载体为现行的会计财务报告;供给方为提供会计财务报告的会计主体,是单一的;需求方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广泛的,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也可以从数量上划分出成千上万个团体和个人。所有需求者都试图从财务会计报告中获取所需的信息,用于决策,因此需求者为了自身的利益需要广泛的会计信息真实的企业资料。供给者却不能提供满足所有使用者需求的所有信息和真实情况。因为供给方的情况如下:(1)会计主体只能对外报送按规定的内容和格式编制的通用会计信息。(2)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都不愿披露诸如产品成本资料、本文来自98论文在线。企业未来财务计划等有关商业秘密的信息。(3)企业在经营状况不佳、盈利能力下降、暂时财务困难时往往希望回避披露真实情况,维护企业形象。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质量从供给者角度难保其真实性和全面性,是质的低下;从需求者角度会计信息还难以达到满足需求的量,是量的不足,所以会计信息的供需不平衡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相对性的不足。

(五)会计信息固有的模糊性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一般指会计信息在对会计对象作量和词语表达上所体现出来的不确定性、不统一性和不准确性。由于会计对象在形式上千差万别,在类型上种类繁多,所以在质和量上都难以用完全客观和精确的词语或数字来表示。鉴于此,会计上往往通过假设、估计、预测来解决,加之会计核算方法上的多样性和程序上的可选择度等等,这就形成了会计信息模糊性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导致会计信息的模糊性普遍存在。具体说来,其产生的原因:(1)会计对象是会计主体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资金运动借助于种种物质形式,会计对于资金运动采用货币计量方法,计量往往以物质价值为轴心绕价值上下波动,所以以价格为基础以货币为尺度记录的物质形式下的资金运动不是价值量的准确运动,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以货币为计量尺度的会计信息具有必然的模糊性。(2)会计主体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是会计主体产生后持续的绝对性连贯,而反映资金运动的会计形式———会计信息却是期末的汇总在时点上的连贯,会计信息的连贯性是相对的,间断性是绝对的,由此而产生会计信息的模糊性。(3)对于某种经济业务或会计要素项目理论上存在着多种处理方法,实践上应用着多种核算选择,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模糊性。(4)经济业务发生与会计核算处理时间上的差异,导致核算滞后于实务,产生会计信息的模糊性。

会计信息的模糊性决定了会计信息不可能存在绝对精确,当然我们应该辨证看待会计信息的模糊性。既然会计信息的绝对性精确不可能存在,那么采用相对正确和比较可靠的方法、手段、形式来核算、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成为一种可能和必然,并且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言,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是否能在更大程度上有助于其正确决策,而不在于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绝对精确性。由此看来,只要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不影响使用者的正确决策,相对精确的会计信息更具有实际意义。

总之,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和会计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会计信息要求上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精确。由此看来会计信息失真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在整顿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过程中,要科学界定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因素,最大限度地追求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但不能绝对化,否则,就会出现形而上学观点,搞烦琐哲学,反而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葛 军。浅析会计信息质量.经济师,2006,(4):232.

信息质量特征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43(2017)02-0145-03

前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推手。会计信息质量如何不但关系到中小企业未来发展道路,能否保持市场竞争力,也代表着其社会形象。然而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存在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既给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造成了误导,又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一、中小企业会计的特点

(一)两权重合现象严重

具体表现为所有权和经营权重合,即企业控制人亲自经营企业。这种两权重合现象的弊端有很多,如果企业控制人经营能力很强自然很好,然而很多情况下,企业控制人自身经营能力不够,又不想放手于其他人,在现代公司经营理念和会计准则熟练运用上,与职业经理人差距明显。而且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无论哪种情况,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影响都会更大,有时迫于上层压力,会计人员会做出与会计法律法规相违背的事情,工作缺乏独立性。

(二)机构设置不合规范

很多中小企业自身规模不大,公司治理结构不够规范,部门设置不合理,也没有成立专门的财务机构。有的虽然成立了财务机构,但是人员配备不足,有的只有一个人,甚至是生产经营人员兼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间没有相互监督。有的会计制度不够健全,会计人员职责不清,会计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财务机构沦为了形式。

(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虽然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量相对较少,对于其素质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很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却是不争的事实。有的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质,仅满足于简单的记账和基础性的工作;有的虽然拥有会计从业资格,但是知识陈旧,没有参加新的业务知识培训,且不善于加强学习,缺乏应对新形势下会计业务的能力;有的对中小企业没有认同感,把中小企业当成自己向大企业进军的跳板,工作积极性不高;有的职业素养有待于提升,利用工作的便利寻找财务方面的漏洞,为自己谋取非法利益,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会计信息质量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概述

(一)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含义

所谓会计信息质量,目前国内有着不同的定义,一般来讲,是指会计信息应当具备明确和隐含某种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越高,则证明企业越规范、透明,越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公司,树立企业对外良好形象。而会计信息质量越低,说明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越低,时效性越差,不仅向投资者和合作者传递虚假信息,还严重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会计工作不规范、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现象。

所谓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应达到的基本标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一个风向标,体现了努力和追求的方向。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日常的会计工作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助于企业以此为依据,明白哪些方面需改进,哪些方面需坚持,从而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不断提高自身会计信息质量。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判断标准

1.可靠性

可靠性应当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其他的特征都应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靠性就是会计信息要能够完整真实的反映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会计数据来源出处真实可靠,没有弄虚作假。

2.相关性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是指企业的会计信息,必须是与投资者、管理者等的决策相关,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投资者从这里面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比较容易理解,就是中小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要通俗易懂,一目了然,不能出现晦涩难懂的现象,让会计信息使用者看了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4.可比性

可比性,即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应当有纵向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就是自己与自己比,是自身不同时间节点的比较,横向比较就是跟别人比,指中小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有关指标数据的对比。可比性有助于中小企业投资者、经营者清晰的认识到当前企业经营业务发展好坏,便于做出科学判断。

5.实质重于形式

一般来说,会计业务的法律形式代表了其经济实质,有时也会出现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不相符的现象,这时会计信息应当优先选择经济实质。

6.重要性

重要性对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来说,就是根据事项的重要程度,来分别采取不同处理办法。重要的事项,必须严格依据规定的会计方法来进行,对经营状况、现金流等重点事项作出全面说明,保证财务报告的完整性。

7.谨慎性

企业在会计处理时,一定要持有谨慎的态度,不能过高的计算中小企业的资产,也不能过低的计算其负债,以免会计信息不够真实可靠。当然,谨慎性的原则要适度运用,过度谨慎也会使得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准确把握。

8.及时性

及时性就是指中小企业应及时会计信息,按时编制财务报告,不得提前或拖延超期,确保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应该说,受发展基础和规模限制,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尤其表现在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不高、重要性体现不出、会计信息不及时这几个特征,会计信息质量总体偏低。

未来中小企业要想扩大规模向大企业迈进,保持自身市场竞争力,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必不可少。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建立符合实际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在可靠性方面,保证会计数据来源出处真实可靠;在相关性方面,做到与企业未来发展和重大决策相关;在可理解性方面,要做到会计信息容易理解,让人一看就明白其含义;在可比性方面,要做到前后有对比,结果更加清晰;在实质重于形式方面,优先选择经济实质;在重要性方面,要保证全面完整,重点事项附带详细说明;在谨慎性方面,要适度谨慎,不偏不离;在及时性方面,要做到及时,有时效性,数据有参考价值。

三、目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几个因素

影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因素主要有两部分,包括会计环境和会计信息需求。

(一)会计环境

中小企业的会计环境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部分。内部环境主要受企业会计机构、具体会计人员和企业经营者几个层面的影响。其中,企业会计机构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企业会计机构是否完整设立,有关审计和内控制度是否健全,人员配备是否充足等。会计人员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会计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是否具有会计专业知识,能否熟练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否经常学习保持知识更新,是否具有必要的职业素养等。企业经营者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企业经营者是否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是否足够重视会计信息质量工作,是否重视会计人员作用的发挥、知人善用,是否注重吸收会计人员正确的意见建议,是否为会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外部环境主要受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政策环境主要来源于当前国内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所提出的明确要求。经济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和地方经济水平越高,人们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需求越高,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也高,这也是欧美国家会计信息质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经济发展水平越低,人们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需求越低。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当前社会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如何,人们对于会计工作的认识程度如何、社会上会计从业人员数量等。

(二)会计信息需求

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群体的需求,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标准。对于中小企业投资者来说,希望投资能够得到回报,因此投资者需要全面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每一项特征都关注。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有时可靠性不是最关心的,因为有些指标是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授意或者操纵会计人员修改的,可能更加关注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可比性等。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可靠性、可比性、重要性、及时性可能更为重要,这关系到贷款是否发放、贷款能否如期收回、是否要收缩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等。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应放在第一位的,他们需要的是企业的真实发展情况。对于中小企业职工来说,公司的发展前景至关重要,这关系到自身工作的稳定性和长久性,因此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可比性。

四、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策略

会计信息质量对于推动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应着重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

强化政府监督是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因素之一。首先,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政府监督部门职责,细化监督分工,为中小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要加强审计、财政、税务等监督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构建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部门间的数据共享,确保监督的全覆盖,消除监管盲区,杜绝推诿扯皮现象。最后,要严格督查问责。对于会计信息质量较高的中小企业予以表彰,并在贷款申请、补贴发放上予以倾斜。对于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弄虚作假、恶意扰乱市场秩序的,进行严厉打击,媒体予以曝光,取消其评先树优资格,形成良好的工作导向和舆论氛围。

(二)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要注重从内部发力,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推动会计信息工作的规范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首先,企业经营者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从制度入手,严格财务审批流程,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带头遵守财经纪律和内控制度,以上率下,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要进一步明确中小民营企业会计人员的责任,对每个人的职责进行细分落实,形成相互协作又相互监督的工作格局。最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要严格遵守已出台的会计有关法律法规和具体实施细则,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推动会计工作全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坚决不为自己谋取私利。

(三)充分挖掘会计信息需求主体

当前真正会计信息需求主体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缺乏对于会计信息质量更高层次的需求。为此,政府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管力度,对于会计信息质量低的企业重点监管并从严处理,提高企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企业投资者要对已公布的会计信息进行充分了解与辨别,加强与会计信息质量高的企业间的合作,拒绝会计信息质量低的企业,并在同行业间相互告诫。企业经营者要进一步重视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各金融机构要注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选择质量高的进行合作,适当增加授信额度,对于弄虚作假的企业,要列入“黑名单”,拒绝与其合作。企业员工要向企业提出合理建议,享有会计信息质量的知情权,便于更好地掌握企业发展状况。

(四)适当限制会计政策的自由选择

企业会计政策的自由选择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企业可以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调整会计政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企业年度发展战略要收缩规模,减少扩张,会计政策就可以相应的做出调整。不利的方面是企业如果拥有过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限,则企业在会计事项处理上变得更加多样,标准也难以固定,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麻烦。当前我国经济实力还不发达,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相比,无论是经营理念还是治理结构都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会计信息工作很不完善,加上当前我国审计机构偏少,不能满足企业监督需求,如果赋予企业一定的会计政策自由选择权,势必给审计工作带来额外负担。因此应当有针对性地限制会计政策选择权。

(五)加强会计网络化建设

会计网络化建设是今后企业会计处理的趋势所在。中小企业实现会计网络化,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利用财务软件,会计人员按照软件设置好的既有程序操作,在会计事项处理上会更加规范,避免了人工失误现象,也使得会计信息收集和使用过程更有效率,基本消除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另一方面通过财务软件,可以准确而详细地分析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务、盈利能力等相关指标,便于经营者科学决策,选择适合发展的战略。因此,中小企业要注重加强会计网络化建设,加大在网络化方面的投入,招聘或者培育懂网络、熟悉财务软件的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加强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间的共享,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利用程度。

五、结语

受发展基础和企业规模制约,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目前还不够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首先对中小企业会计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接着对会计信息质量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概述,随后又提出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策略,期望能为研究相关此类课题者以启发。

[参考文献]

[1]文晶.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科学导报,2014(11):156-156

信息质量特征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

一、会计信息质量概述

通常情况下,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满足隐含所需能力及明确所需能力的特征总和。一方面,会计信息质量具备了较强的时效性,并且会计信息质量会受到不同地域的限制,在不同文化、经济等环境下,人们对会计信息提出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不同层次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当然,会计信息质量还会受到部分主观因素影响,如信息不对称、信息报告失真、信息单一化等。这些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会计信息的效用,为保证信息质量就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概述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是指对会计信息质量达到某种要求或标准的描述,是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标准。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包含以下要素:一是可靠性。可靠性主要是指企业需将实际交易或相关事项作为根据,对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及报告,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在所有特征要素中,可靠性是最重要的要素。一旦会计信息质量失去了可靠性,也就失去了其意义。二是相关性。相关性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十分重要的要素。从新会计准则来看,相关性主要由预测价值及反馈价值所构成。预测价值主要是指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进行预测;反馈价值是指在进行会计决策时,要对过去的信息情况进行评价及反馈,从而获得结论,为决策提供基础。三是可比性。同一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在不同时期必然会存在差异性,并且不同主体在同一时期提供的会计信息也会存在差异性。通过这种差异性比较,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进一步掌握企业财务、经营及现金流变化趋势,从而作出对应的决策。四是可理解性。在会计信息收集及应用过程中,要保证信息清晰、简洁,让使用者能够充分理解,使其能够顺利将这些信息应用到会计工作当中。五是重要性。要求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可将企业经营相关重要交易及或事项充分反映出来。六是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在进行经济交易活动时,要明确经济实质。七是收益大于成本。该特征是会计准则机构所公认的普遍性约束条件。八是及时性。企业需对已经产生的交易或事项及时进行确认,不得提前或延后。九是谨慎性。在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的过程中,要保持谨慎,不能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能低估负债及费用。

三、提升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举措

(一)完善监管体系

要提升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必然要加强相关监管工作。从宏观面来看,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构建起一套健全的监管体系。一方面,各级监管部门要构建协助机制,保持相互之间的交流顺畅,实现信息共享,以规范会计主体行为。与此同时,财政部门要加强会计人员资格审查,对于非法使用无证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惩戒。另一方面,工商部门要核实中小企业注册资金,保证其在规定范围内经营。一旦发现偷税、漏税行为要给予严惩,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在监督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过程中,政府机构除了要发挥作用外,还要充分调动社会监督机构。可由会计事务所对中小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查,进一步约束中小企业会计的行为。中小企业可通过资产评估公司对整体资产或单项资产价值进行合理评估,避免企业出现资产虚减或虚增。

(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通过完善会计内控制度,为企业开展相关业务活动创建一个规范的内部环境,以保证资产安全、完整,让会计信息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首先,中小企业管理者要形成良好的会计法律法规意识,要对会计内控给予充分重视,将会计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企业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逐步改善企业运营氛围,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其次,要加强预算控制。预算控制主要以现金流、运营成本为主要对象,财务部门负责对预算执行进行全过程监督,并对预算漏洞进行修正。再者,要充分贯彻会计稽核制度,以会计稽核制度为导向,将会计控制过程中的漏洞及隐患及时反映出来,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修复,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加强会计信息披露

对于会计信息披露而言,其落实的关键在于人。这就要求相关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所以中小企业要注重内部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并加强相关监督工作,严格惩戒舞弊行为,以预防会计信息失真。与此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对会计法规、规范等进行逐步完善,构建出一个健全的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另外,要落实会计责任制度,明确企业法人代表及内审人员所承担的会计责任,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质量会对中小企业会计活动产生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出现问题,会给企业运营带来一定的风险,甚至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控制,使其满足特征要素要求。

参考文献:

[1]林玮.浅议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J].经济师,2011(12):190-191

信息质量特征篇10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Guthrie&parker(1989)发现澳大利亚的BrokenHillproprietaryCompanyLtd从1885年开始,已断断续续披露人力资源和社区贡献方面的信息。而与此相隔不久,美国钢铁公司从1905年开始在年度报告中披露雇员住所、社区建设等相关社会责任信息(李正、向锐,2007)。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陆续有公司披露与社会责任有关的信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其社会责任报告以披露其相关信息。而毕马威针对财富500强中全球最大的250家公司(G250)和16个国家中排名前100位的公司(n100)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都单独了企业责任报告,比率由2002年的45%提高到2005年的52%。

自国家电网公司于2006年3月正式对外中央企业的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后,我国企业正式进入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新时期。随着深圳和上海两大证券交易所分别《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其上市公司提出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要求后,每年都有新的企业加入到披露的行列之中。但毕竟我国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起步较晚,企业所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与质量都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例如,沈洪涛和金婷婷(2006)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数量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出台后有明显改善,但由于其披露内容和披露方式有较大的随意性,披露质量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宋献中和龚明晓(2007)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年报中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和决策价值进行整体评价,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年报中的社会责任信息质量水平和决策价值较低。同时,也有学者专门就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及其评价进行了一些探索。钱美琴(2009)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龚明晓和周文华(2010)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针对社会责任报告所披露信息的质量评价体系。但总体而言,目前尚无对社会责任信息质最特征的一个明确定论。本文以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为基础,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比较,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特征及披露时潜在的约束条件。

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

尽管社会责任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都是反映同一主体不同侧面的信息,其使用者都包括股东、债权人、政府、员工、消费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都会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影响,但两者的不同之处也很明显。

(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及其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反映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及其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企业把过去一定时期内已从事过、正在从事的或计划在将来从事的社会责任活动公布出来就是向各利益相关者披露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综合国内外研究以及我国深沪两市颁布的《指引》与《通知》,社会责任信息基本包括六个方面:环境与能源、员工问题、社区与公益、客户与消费者、股东与债权人以及其他。目前,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主要采取自愿披露的方式。在《指引》出台以前,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主要在财务报告中与会计信息一同披露,较为零散。之后,一些上市公司开始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以披露社会责任信息。随着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的不断鼓励与要求,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用单独报告的形式予以披露信息。

(二)财务会计信息及其披露财务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经济资源和经济资源索取权变动有关的交易、事项、环境的影响及其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通过特定的形式对外公布其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财务、现金、经营和公司治理以及其他有关事项,以向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提供与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以财务报告为载体,强制对外披露。

(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的区别第一,内容不同。财务会计信息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一系列的经济管理情况,而社会责任信息则反映出企业秉持的社会责任理念及具体的履费情况。第二,手段不同。相对于财务会计信息的强制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目前乃是自愿披露。第三,规范不同。对于财务会计信息,有一系列的理论基础和概念框架作为支撑,有一套公认比较完善的质量特征予以规范。而社会责任信息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尚没有公认的质量特征及相关的评价体系。第四,形式不同。财务会计信息只能按照各国的公认会计原则通过财务报告进行披露。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形式呈现出多样化,虽然目前鼓励企业通过社会责任报告予以披露,但仍有企业选择将信息分散在财务报告中,不采用报告的形式。第五,性质不同。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定量信息,兼有定性信息,同时披露时系统有序,具备可比性。社会责任信息主要是定性信息,绝大部分是文字表述,少有定量信息,披露的随意性很大,即使是同一行业的企业也难以具备可比性。第六,公信力不同。年度财务报告都必须经由注册会计师审计后方能对外报送,在得到第三方鉴证机构的独立审计后,财务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很高,公信力较强。目前社会责任信息尚无审计之说,同时,也很少有企业将其社会责任报告交由第三方进行鉴证(即使有第三方的鉴证,所谓的第三方也并不一定具备使人信服的独立立场),故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信度不高,公信力不足。

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分析

为提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运而生。决策有用的财务报告信息必须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等质量特征。虽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有别于财务会计信息。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财务会计信息的一些质量特征仍然可以借鉴为社会责任信息所用。

(一)相关性相关性通常是指与决策相关的特性。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2号(SFaCno.2)进一步指出,信息只有具备“导致差别”的能力,才能确定它与某一决策相关,即,信息必须帮助使用者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事件的结果做出预测,或能证实或改正先前的期望,从而才具备在决策中导致差别的能力。简单地说,当信息能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估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事件或者通过确证或纠正使用者过去的评价,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才具有相关性。对财务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如此定义也同样适用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如果社会责任信息无助于使用者进行决策,那么社会责任信息的存在就无甚意义了。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他们主要关注企业对自身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从一个侧面来帮助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股东和债权人关心企业能否确保自身的各项合法权益,如,企业是否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来保障股东得到公平待遇,是否有相对稳定的红利回报,企业的信用是否良

好,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等,由此来确证或改变其投资或信贷决策。雇员关心企业对员工的权益保障,如,企业是否尊重员工人格,是否建立劳动安全卫生制度,是否建立完善薪酬和考核制度以防拖欠工资等,由此来决定是否仍然继续与企业的合约。企业的信誉是否良好、能否诚实守信、产品质量是否合格、有无假冒伪劣产品等,这些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供应商或客户的合作决策。企业是否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并在经营管理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切实执行,有无相关环保技术的支持,有无应急方案和补救措施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政府对企业的监管、补助等决策,影响公众对企业的印象,而公众又包含潜在的投资者、雇员、供应商、客户等利益相关者。

因此,社会责任信息的相关性指企业提供的社会责任信息应当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同时,相关性也应具备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等三个部分。及时性表现在信息失去作用前,应让使用者掌握企业社会责任履费情况。预测价值表现在信息有助于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如未来改进的方向或具体措施等。反馈价值表现在信息能使使用者证实企业过去的社会责任承诺,或者纠正使用者过去对企业的评价。

(二)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即所表述的应是意欲表述的,尤其要做到不偏不倚地表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避免倾向于预定的结果或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葛家澍、林志军,2006)。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可靠性由三个部分组成:可验砸性、不偏不倚和如实反映。对于社会责任信息而言,可靠性这一特性也是必备的。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所强调的可靠性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予以规范,要求企业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数据真实准确,内容完整,如实反映。而社会责任信息绝大部分为定性信息,定量信息很少。因此,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应是指信息能客观真实、不偏不倚反映企业自身在社会责任方面所进行各种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避免倾向于强化信息使用者的印象而做出一定的偏颇,强调的主要是事项本身而非数据。

鉴于社会责任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的差别,其可靠性中应包含四个部分:不偏不倚、如实反映、内容完整和可验证性。不偏不倚反映了信息的中立性立场,企业在信息产生和传递中应当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避免为加强在利益相关者心中的印象或达到其他目的而有意曲解事实;叙述事实时尽量采用不带感彩的陈述性语言,避免误导性的陈述。如实反映表现为企业在信息产生时应当按实际发生的事项进行陈述,客观真实,不虚构事项,不歪曲事实;在信息对外传递时应措辞准确,避免含混不清。企业应当对自身的社会责任范畴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在信息中予以完整的反映,是为内容完整。这要求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作为与不作为都应该予以披露,不应有意或无意地有所遗漏,尤其是对不作为甚至是负面信息的遗漏。可验证性指信息应能够经得起外部的检验,即信息所提供的结果应能由相互独立的人员在采用相同方法条件下得出实质上一致的结论。

(三)可比性可比性包含了一致性(一贯性)。财务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纵向可比性和横向可比性),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与不同企业在相同会计期间的信息可比。社会责任信息的可比性指企业社会责任履费情况不但能与以前期间比较,也可以和其他企业进行比较,以便于企业内部寻找差距以及外部各方考核评价,进而支持其相关决策。信息没有可比性,便无法判断孰优孰劣,也就谈不上竞争与提高。但要使信息具备可比性则需要以会计准则及社会责任的相关制度和编制指南为前提,也需要企业在产生和传递信息时的积极配合。社会责任信息的纵向可比性是指因有一套统一编制指南使得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可以进行相同性质信息的比较,横向可比性是指同一时期不同企业之间性质相同的信息的比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社会责任的几个大类对于所有行业的企业都适用,但由于行业差距大,各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尽相同,履费的侧重点也明显不同。如,有色金属和化工行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与房地产行业不同,前者环保的重点在污染物(如废水、废气、废渣等)的排放、回收和循环利用等,而后者环保侧重于建筑的环保设计、物业的环保用材和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或安全有效处理等。所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在各方面的比较均受到行业特色的约束。因此,社会责任信息的横向可比在现实情况下只能是同一行业的企业在相同期间进行同类信息的比较。

(四)可理解性与会计信息相同,社会责任信息的另一个基本质量特征是可理解性。当然,可理解性是在一定的前提假定之上的。所谓可理解性,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假定:第一,信息的使用者应当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及其经济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对信息中所出现的专业术语有一定程度和数量的了解。即对于社会责任信息,信息使用者本身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力。第二,就信息本身而言,应当用词准确、表述清晰,能为使用者所理解。信息的分类和描述越清楚、越简洁,就越容易使人理解。

根据以上分析,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的轮廓便清晰可见(见图1)。

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的约束条件

与财务会计信息一样,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的高低也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如培训员工、处理“三废”、向股东分红等都会导致企业流出货币资金;同时,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也会承担一定的成本,如信息产生和传递的费用、负面信息带来的损失等。但众多专家和学者认为,从长期来看,通过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可以向社会展示其对公共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重视,向公众证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树立起企业品牌,构建良好的口碑和声誉。而良好的口碑和声誉将为企业带来好的财务绩效,从而促使企业的发展进入到良性循环之中。故社会责任信息对外披露,将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只是这个经济效益是间接的,是以企业作为公民承担义务和社会责任理念的实施情况等从道德的角度来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施加影响,从而增加其经济效益。

因此,对外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质量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当通过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所获取的收益大于其耗费时,企业会主动披露,进而有动力提高披露信息的质量。但企业若要提高信息的质量,则需要拓宽信息的来源渠道,提高信息的加工和传递能力,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这无疑会增加信息的成本。如果提高信息的质量不能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则企业在成本条件约束下就会选择降低质量以避免不必要的亏损。

参考文献:

[1]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会计研究》2007年第7期。

[2]宋献中、龚明晓:《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与决策价值评价――上市公司会计年报的内容分析》,《会计研究》2007年第2期。

[3]沈洪涛、金婷婷:《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4]龚明晓、周文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5]刘红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支出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