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56:10

传统文化方案篇1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一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精髓,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陶然小学决定在本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落实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质量校园、特色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的构建,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坚韧、乐观、豁达、包容和自强、自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通过开展系列化、项目化、立体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宣教活动,使传统精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我校中小学生(幼儿)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

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则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科研工作相结合;与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教育目标

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了解铁岭和西丰的人文历史、地理风貌、民俗风情等地域文化,具有热爱家乡的情感,立志为家乡的未来发展努力;学习在当今生活中,以宽广的胸怀和文化视野,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奠定和谐的人生基础。

五、主要内容

(一)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全面贯彻落实西丰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西教字[20xx]13号)基本要求,工作的重点方向:一是构建诵读体系。本着不给学生和教师增加课业和工作负担的原则,各学校(幼儿园)每学期要制定诵读计划,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推进诵读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二是搭建诵读平台。深入开展清泉源头读书活动,以《中华经典诵读100篇》(西丰县教育局编辑)为蓝本,做到早课前诵读20分钟、课余时间自由诵读、每周1节的诵读课、每月召开1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三是深化诵读活动。利用文化经典的各种声像资料,将视频讲座带进校园;根据实际需求,把名家、名师请进来,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面对面的交流;广泛开展如三字经诵唱会、弟子规引我行等倡导生活化、活动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诵读活动,借助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等载体,让学生感受文化、热爱经典。

(二)孝信雅行教育工程。一是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以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幼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注意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引导其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二是以雅为标,开展礼仪教育。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结合三姿培养与训练要求,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以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标准,贯穿培养青少年行为习惯以及审美情趣;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三是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

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等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逐渐改变信任危机的社会现状。

(三)艺体素养培育工程。一是突显特色艺体教育。利用体育、艺术2+1项目和特色体育活动的有效平台,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在才能,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培育其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爱好,在提升其信心的基础上尽量让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平台展示多种才能。二是经典诵读与大课间操活动相结合,融为一体。大课间操活动可适时展现师生共同诵读经典诗文的壮观场面,编排有特色的自编操。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得到了经典文化的熏陶;在律动的音乐声和优美的动作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三是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艺术节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比赛,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受到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熏陶,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四是构建魅力艺体教学。加强艺体课程建设,重视艺体教育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充分利用二课活动时间,通过开设阅读班、文学社、乐器培训班、书画班、体育特长班、舞蹈班等特色课程,安排专业艺体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使之逐渐形成规模,成为学校艺体教育的一个亮点。同时,重视艺体教育与相关学科的融合。五是探索特色的艺体教育。在我校继续创设扇跳绳、毽球、剪纸、书法、绘画、声乐、乒乓球等活动,巩固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的良好局面,真正把优秀传统文化种进学生的心坎里。

(四)校园品位创建工程。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等文化阵地,广泛开展校园、家庭阅读活动;利用宣传橱窗定期举办德育长廊、诗文图展、师生作品展;校园墙面张贴历代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文化符号,绿地与树木标牌、道路标识牌、印制《论语》等国学经典章句或自创箴言语录,做到让每个景点培育人,让每条名言激励人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等活动,促进形成一校一品的区域教育特色,营造以文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

(五)地域文化寻根工程。一是对铁岭、西丰及本乡(镇)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文化进校园需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组织得力人员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进行课题研究,专题编写《魅力铁岭》、《西丰文史资料》等类似的校本教材,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表、进课堂、进头脑将地方传统文化遗迹、艺术、传播媒介等资源有效整合,发挥其文化本源、活动载体、资源宝库的作用,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二是将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改造成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纪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进我校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平岭村烈士陵园、少年宫、城子山、冰砬山等公共教育资源的活动力度,使其成为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三是传承弘扬铁岭人文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大力宣传求实创新、崇文厚德、理性平和、追求卓越的铁岭城市人文精

神和活力西丰、富庶西丰、生态西丰、幸福西丰的四力西丰精神,激发广大师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陶然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导处,负责全校活动的协调、检查,定期组织各种教学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

(二)确定实施对象。全县公办和民办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含职高),均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现全覆盖。

(三)强化队伍建设。由班主任教师(或其他爱好国学、有一定国学基础的教师)担任主力推手;注意整合班主任(团队辅导员)、艺术科教师等师资力量,组建切合本地、本校实际的适合国学教学的师资队伍;采用集中和常态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高培训。

(四)健全管理机制。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内容,从学校(幼儿园)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德育科研、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团队活动、语文科教学等课程实施;充分考虑参与活动教师的工作量,其工作考核要与教师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选优、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并大力表彰在此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

(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及时反映工作进展和成效,充分发动师生和学生家长畅谈体会、感受和变化,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并把优秀稿件报送到《西丰教育》和《慧园》等杂志。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二一、指导思想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调兵山市中小学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实施方案》,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

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则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活动内容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弟子规》的学习、践行活动。

(1)计划在11月30日进行《弟子规》诵读班会。

(2)12月5日举行《弟子规》背诵比赛。

除了这两项活动,平时加强《弟子规》的学习活动,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间播放《弟子规》歌曲,利用班会时间诵读、学习《弟子规》,尤其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1)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诵读国学经典。

(2)每周设一节诵读课,每月召开一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

(3)利用校园多媒体网络和各种影响资料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交流。

(4)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召开校园艺术节活动,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艺术生活,突出活动广泛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魅力,热爱经典。

3、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动

(1)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一道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雅为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3)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

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学生家庭,并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

4、积极开展特长教育,推进艺术素养培育工程。

(1)充分利用体育、艺术2+1项目双技活动的有效平台,弘扬太极拳,激发学生正确

的人生理想,挖掘学生潜在的才能,培养他们文化、艺术、体育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2)展示开展好特长教育活动。通过开设阅读、硬软笔书法、剪纸、舞蹈等特长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让学生能过学有所长,德识长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积极开展校园品位创建工程。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完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利用板报、橱窗宣传、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

五、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

组长:闫丽娜

副组长:朱亚杰张淼

组员:徐秀华杜平郝岩史艳丽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三一、指导思想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耒阳市中小学德育活动实施方案》,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

传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则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活动内容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弟子规》的学习、践行活动。

(1)进行《弟子规》诵读班会。

(2)举行《弟子规》背诵比赛。

除了这两项活动,平时加强《弟子规》的学习活动,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间播放《弟子规》歌曲,利用班会时间诵读、学习《弟子规》,尤其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1)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诵读国学经典。

(2)每周设一节诵读课,每月召开一次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

(3)利用校园多媒体网络和各种影像资料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交流。

(4)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召开校园艺术节活动,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艺术生活,突出活动广泛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魅力,热爱经典。

3、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动

(1)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一道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

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雅为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3)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

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学生家庭,并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

五、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

组长:欧阳小红

传统文化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文化兴国、文化强国”战略决策的契机和区域民风淳朴的优势,结合我区投资环境品牌的打造,通过大力宣传、学习和践行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化软实力,为“以药为基、依港兴区”的战略实施优化投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助力。

二、目的要求

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在全区范围内推进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力行,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广泛根植于我区广大人民群众心中、体现在日常行为规范中,使广大青少年明辨是非与善恶、掌握正确的做人处事原则、扎下正确的人生根基;使广大民众依道行事、据德处世,人人各行其道、各尽己分,从而使道德广行、孝谦成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三、实施步骤

以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德—教育为中心内容,以为始发点,以佳苑社区和慈姑新农村为扩散点,以点带面地逐步向全区推行。

小学、中学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以“孝”、“谦”文化为重点,以儒学基础经典为主要读本,采取家、校联动的方法,逐步规范广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具体步骤为:

1、准备阶段

时间:2月18日——2月底

主要工作:

①师资培训;

②选择并确定首期参训学生和家长。

2、启动阶段

时间:3月初-4月底

主要工作:

①组建首期学习班并开课,拟每周2节课,并按授课内容力行;

②邀请首期学习班学生家长参加学习;

③建立首期学习班学生、家长和授教老师的联动机制,力行传统文化,带头规范日常行为。

3、全面推行阶段

时间:5月初开始

主要工作:

①校园氛围营造;

②实行传统文化经典早、晚读,全校每天课前、课后各15分钟诵读、讲授传统文化经典;

③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讲,实行家、校联动,力行传统文化;

④建立家、校联动机制,落实传统文化,全面规范日常行为。

4、成果分享:

时间:6月初-12月底各一次

主要工作:

①开展学习传统文化讲故事、演讲、作文竞赛和学习成果分享等活动;

②广泛开展评先活动,评选“行孝模范”、“行为模范少年”、“传统文化学习先进”和“先进班集体“等,并予宣传、表彰;

③年终再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和全年先进评选活动。

〈二〉佳苑社区和慈菇新农村

社区和新农村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吸取传统文化精神,结合新时代的要求,以讲座的形式讲授父子之道、夫妇之道、兄弟之道、朋友之道,教导广大民众各行其道、各尽本分,促成家庭和睦、亲邻友善、社会稳定。具体步骤为:

1、开设讲座:在社区书屋(社区成立后建设)和农村书屋(已启动建立),利用休闲和农闲时间,召集老人、妇女集中听讲座。

时间:6月份开始

2、送教入户:针对问题家庭入户宣讲,赠送书籍和讲座光碟。

时间:7月份开始

责任人:社区干部、村支书

传统文化方案篇3

“国学经典诵读”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诵读中华经典美文  传承华夏文明古风

二、活动意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将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与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机整合,特举办此项比赛;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系统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举办“诵读中华经典美文  传承华夏文明古风”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以诵读文化经典为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鞍山小学的学生从小开始,在他们心灵最纯净的时期,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吸取智慧,与现代文明、现代科学、现代民主结合,碰撞出新的火花,创造出新的文化,为培养具有“刚毅之气  厚实之学  强健之体”的现代合格公民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

三、组织机构

成立鞍山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领导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组长:李鑫明

副组长:

成员:**

袁朝华及各班班主任

四、活动内容

1、参赛时间:11月9日(如遇下雨则另行通知)

2、参赛对象:1-9年级全体学生;

3、参赛内容:

⑴规定内容:1至3年级集体脱稿朗诵《三字经》;4至9年级集体脱稿朗诵《弟子规》中的一则(总叙和亲仁两则除外)。

⑵自选内容:每班自选一个节目,节目内容不限,但必须是国学经典。

4、比赛形式:

(1)规定内容以班集体诵读为基本形式,可以编排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等艺术表演形式;

(2)自选内容统一规定不能只是采取单一的集体诵读形式,必须要有艺术表演形式。

4、着装要求

服装统一,整齐大方

五、工作人员名单及分工

1、总指挥:

2、具体事务协调:

3、具体分工及负责人

⑴活动主持:

⑵场地器材组:

⑶场务:

⑷奖品组:

⑸摄影组:

⑹医务组:

⑺安全保卫:

⑻成绩汇总:

⑼奖状书写:

⑽评委组:

⑾校园安保:

六、安全及工作要求

⑴为保障本次活动的圆满成功,请每位班主任教师高度重视,做好赛前各项准备工作。节目有配乐的班级请在11月1日前将所选音乐准备好,交到白晓燕处,以便汇总。

⑵“一切行动听指挥”,各班班主任在活动当天要负责本班学生方阵的安全,自始至终守护好本班学生,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活动开始前,各班班主任要清点本班参加活动的人数,特别是确实未参加活动的学生,班主任要和家长取得联系,弄清其未到校的原因,如实做好记载。

⑶所有学生要自始至终参加完比赛活动,中途不得离开;各班要安排一名学生安全员配合班主任管理本班安全。

⑷安全负责

各班安全由各班班主任及各班安全员负责

⑸活动进(退)场顺序:

活动当天各班进(退)场时,均以班为单位,由各班班主任带队逐个进(退)场,请各位班主任务必把安全工作落实到位,严防出现不安全事故。

⑹各班班主任教育学生在观看节目期间,请保持场地卫生及会场纪律;活动结束后,各班安排学生打扫好自己所在区域的卫生,并把板凳端回教室。

⑺此次活动需要用到的器材设备请与袁朝华老师联系。

⑻当天值周领导及值日教师负责此次活动全场安全领导工作和突发性时间的处置工作。

七、活动程序

⒈工作人员及评委到位。

⒉奏国歌、升国旗。

⒊李鑫明校长宣布活动开始并致辞。

⒋评委组长张泽元老师宣读评分规则。

⒌活动开始。

⒍活动结束。

⒎颁奖仪式。

八、评分标准:

使用100分制,两个节目分开评分,每个班级的最后得分为两个节目的平均分。具体细则如下:

1、诵读内容为古今中华经典诗文和各地富有人文特色的名人名作,体裁不限,格调积极向上。(10分)

2、仪表仪态(共20分)

1)服装统一,整齐大方;(5分)

2)精神饱满,姿态自然大方;(5分)

3)表演能与朗诵融为一体;(5分)

4)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作品的内涵。(5分)

3.精神面貌(共15分)

1)精神饱满、昂扬,充分展示活力与朝气。(5分)

2)集体配合协调(10分)

4.创新(共15分)

1)表演者使用的诠释方式与众不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10分)

2)朗诵形式富有创意,适当配乐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朗诵  (5分)

5.朗诵技巧(共40分)

1)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10分)

2)朗诵熟练,声音洪亮,能够脱稿;(5分)

3)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正确把握作品节奏,韵律明显(10分)

4)能正确把握作品内涵,声请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10分)

5)很好地把握时间,每个节目控制在3—5分钟之内。(5分)

九、评比奖励办法

全校所有班级拉通排名,不再分年段设奖。奖励设置如下: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其余为优秀奖。

十、其余未尽事宜待通知。

传统文化方案篇4

关键词:中国传统图案;文化;产品设计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传统图案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承担着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产品设计中运用传统图案,是对于产品内容的特殊表现方式,尤其是图案丰富的象征内涵,带给产品更饱满的文化内容,便于品牌形象的塑造。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民族风盛行,将传统图案植根于设计理念之中,无疑是对设计融入创新的元素,以及无限的民族文化。并且,中国传统图案是文化思想的结晶,可以赋予产品完整的灵魂和时代的文化气息,这对于产品的展示是尤为可贵的。所以,基于中国传统图案的产品设计,逐渐受到社会的青睐。

一 传统图案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多元化的民族文化,演绎出历史鲜明的图案造型。中国传统图案是民族文化的承载者,传达出丰富的象征、寓意、符号的艺术内容。在产品设计中,对于传统图案的取材和应用,是实现其应用价值的重要方面。这就强调,传统图案与产品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约定”关系,以形成产品元素的有效表现力。从当今的产品设计而言,传统图案作为设计元素,以象征性的文化符号,传递着不同形态下的符号内涵,进而达到良好的信息交流。

(1)传统图案符号的运用

我国传统图案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鲜明的视觉符号。中国传统图案符号丰富,以二纹祥最具代表,实际生活中的中国结、灯笼等,都是具体的代表元素。其并在实物的展现中,传达出中国式的色彩,尤其是长城灰、中国红等,是典型的中国色彩。在产品的设计中,对于传统图案符号的表现,主要基于直接和再塑造的方式,形成产品与图案符号的融合。关于直接的表现方式,是将图案符号中的“形”直接融合于产品之中,诸如瓷器、中国结等,产品内容直接塑造成中国传统图案中的某一特定元素;而在塑造的方式,在多元化的当今社会比较流行,其旨在对图案符号元素进行一定的加工,以传统图案为依托,塑造出具有时代鲜明特点的产品,诸如奥运福娃、步步高手机等,都是以再塑造的方式,进行图案符号元素的整合,以达到良好的产品创新,刮起一股民族风。

(2)传统图案中象征符号的运用

象征符号是我国传统图案彰显民族、时代元素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心灵交流的间接需求。人类基于象征符号可以表达出心灵无法诉说的言语,并以约定俗成的形式,承载着社会的文化元素。在产品的设计中,图案意象的合理运用,是形成产品独有文化精神内涵。所以,在产品与象征符号相结合时,既要形成健康的中国风,又要体现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最完美的体现出中国图案元素的魅力。同时,当前流行于市面的大部分“中国风”产品,过于形式化,象征符号过于单一的浮于表面,这表示象征符号在运用于产品设计中,在于符号内涵的审视,以及产品市场的定位,这样才能形成市场的产品潮。我国传统图案象征中,太极是最典型代表。太极体现了我国千年哲学思想的结晶,是传统文化内涵的意识表现,具有民族性和文化性的双重象征意义。太极图以阴阳两仪,形象的阐述了我国文化对于宇宙观的认识,并由此衍生出黑白相承的鱼形图案,以简洁大方的内容,象征世界万物的变化规律,这点是产品设计中最受社会欢迎的精神内涵。所以,在产品设计中,把太极表面的阴阳象征符号运用于产品内容中,显得产品的内涵淡薄,无法向消费者传达出浓厚的文化气息,也就是说,产品没有主旋律,没有完整的灵魂。并且,中国传统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内涵,充分挖掘其文化灵魂,使得产品的设计不再停留于图像的外观内容上,进而形成产品完整的文化内涵。

二 中国传统图案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中国传统图案的文化性和民族性

产品设计的好坏在于其设计内容的内涵体现,尤其是本土文化内涵的彰显,是形成产品文化市场的重要元素。从产品上,往往可以读取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国传统图案运用于产品设计之中,就是体现民族文化,弘扬中华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民族的就是世界,这就说明,基于传统图案中民族元素的融合,形成独有的、鲜明的产品设计理念,是将产品内涵全球化最好的方式。中国传统图案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明的沉淀。在审视这一特殊的文化内容时,对于图案内涵的审视,赋予其时代性的信息内容,是产品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途径。并且,图案内涵是沉淀的,象征意义赋予了不同时代的内容,这就说明,产品设计的图案符号,可以进行大胆的创新,在其优秀的、珍贵的内涵上,融入时代或时尚元素,就是很好的产品创新设计。

(2)中国传统图案丰富的象征意义

象征性是中国传统图案,所独有的、鲜明的内涵魅力。象征性多元化的阐述着图案的文化性和精神性,在中国传统图案中的思维内容中,文化体系的彰显是关键。诸如剑南春酒就是基于龙文祥,以龙来象征出庄重的文化底蕴,并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在产品设计中,图案象征内涵与产品定位的有机结合,是完整体现产品文化内涵、迎合社会需求的重要方面,这就强调,传统图案的象征性,其把握度是无限,无限的文化内涵,带给产品广阔的设计空间,这是近年来,刮起产品中国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结语

我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图案文化,其承载着中国元素,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产品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图案,无疑是对文化的传承,以及文化元素的创新。产品是单一的实物,基于传统文化内涵的烘托,可以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品牌精神,这点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是产品赖以生存的重要方面。同时,中国传统图案是丰富的、饱满的,如何正确的、有效的的运用,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以形成独有的、鲜明的中国品牌。

传统文化方案篇5

关键词:中国传统图案;现代视觉

一、中国传统图案概念与发展

(一)传统图案的概念

传统图案,顾名思义,是指历史沿传并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的图案。图案在人类的生活中出现已久,它是人类生活中原始的本能的反映,人们通过图案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目的是能够更好地生存、愉快地生活。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人类生活条件、生产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随之变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五千年传承中,传统图案有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

(二)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与思想内容

几千年来,传统图案在中国经历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成长进程,既拥有民族特色,又具备历史时期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创造者的聪明智慧,又展现了不同时期的民族特色。中国传统图案起源于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彩陶图案充分展示了先祖们的智慧与对美好的向往,图案具有造型优美、纹样生动、单纯质朴的特点。商周时期的图案纹样神秘且美妙,充分体现了东方艺术的美。图案中表现的压制感与精神力量,是当时的皇权贵族、权利、等级的象征。春秋时期的图案更偏向神秘莫测、奇异凝重的特点,图案构成上形成了清新活泼、自由奔放的特点,左右对称、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样式充分体现了形式丰富的多元化风格。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图案充满了现实生活的因素,特别是到了汉代,传统图案达到了简洁、严谨和丰富的境界,使中国传统图案呈现出百花争艳的盛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图案则更多的显示出当时战乱、家国分裂、生产被严重破坏、经济萎靡、生活清苦的社会状态,更多反映的是人们的精神领域。到了唐代,国家达到空前繁荣的局面,图案构成形式、纹样十分多样,题材丰富、结构饱满,具有大气恢弘的唐风。而宋元时期的图案则更多表现出清新的格调、流畅的笔法,与当时文学作品的风格遥相呼应,体现出那一时期的文雅、凝重的艺术风格。明代以其艺术和工艺的蓬勃发展而闻名于世。明代的模式有继承也有发展。而清代的图案内容丰富多彩,有着不同的地方特色。但此时外来纹样进入中国,与传统纹样没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倒有些弄巧成拙之感。中国传统图案是传统视觉传达的源泉。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里的瑰宝,而中国传统图案,正是这瑰宝的重要部分。

二、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一)视觉传达的概念

视觉传达,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理解为通过眼睛传达的信息,通过视觉传达信息,进行情感交流。视觉传达有着语言无法表达的优势,可以消除言语不通而导致的交流障碍。不同时期的视觉传达,所表现出的设计理念、文化内涵、审美要求都是不相同的,富有时代的特征。视觉传达的信息不仅是图像或图案的表面内容,更是设计者所表达的内在想法、艺术理念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视觉传达逐渐由原来的平面到立体,从二维度发展到三维,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渐渐展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向。

(二)传统图案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国际化发展所带来的外来图案、纹样不断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中的应用。值得反思的是,传统图案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少得可怜,真是令人痛感惋惜。优美的传统图案是一种视觉上的盛宴,它把生活中的事物更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眼中,能够表达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时代特点及人们内心的想法。在现代视觉传达中应用传统图案是能够让中国文化被更多的国家了解、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国传统图案富有内涵,寓意深刻。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提升与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在实际中的应用。现代视觉传达应该认真研究中国传统图案,在日常设计中添加更多的传统元素,使得中国传统图案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使得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视觉传达中焕发新生。

三、结语

传统文化方案篇6

关键词:传统图案教学;民间特色;旅游产品

中图分类号:J522.4文献标识码:a

一、加强对传统图案教学的重视

在中国美学的教育史上,传统图案教学曾经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当前的艺术教育偏重艺术设计、色彩与造型等方面,这种教学模式偏向现代流行的抽象与现实主义,背离了传统文化,导致在艺术教学中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失去长远发展的推动力[1]。传统图案教学在艺术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因为艺术的发展必须以本土文化作为背景,具有浓厚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传承特征。

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图案

中国的传统图案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化,犹如浩瀚的大海、广阔的天空,所以对传统图案的探索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院校教学中,由于受课程限制,即使开设传统图案课程,教师也是只作简单介绍,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传统图案的内在含义[2]。

在传统图案教学中,需要对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图案内容加以整合,展现不同历史时期传统图案的多样化风格;引导学生根据历史发展的特点,对时代文化进行分析,使其能够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图案的美。同时,在传统图案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每个图案都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内涵,其经历了历史的积淀,传承的意义已经超过图案自身,承载着劳动人民的灵魂寄托。例如,民间的“早生贵子”“龙凤呈祥”等图案来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最质朴的向往;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出现了“风调雨顺”等图案,象征着吉祥丰收的寓意。

三、传统图案教学与民间特色旅游产品的结合

1.传统图案教学与民间特色旅游产品结合的意义

将传统图案教学与民间特色旅游产品相结合,可加深对艺术文化资源的开发。尽管传统图案的表现形式已发生变化,但是使图案在更多方面得以延续,可开拓旅游产品市场,开发带有民间特色的旅游产品,销往国外的市场,可扩大传统图案旅游产品的营销,对传统文化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在开发传统图案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可培养一批优秀继承人,使得传统图案文化得以继承创新。

2.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要求

首先,有着传统图案的旅游产品必须充分体现民间文化的特色,并与地域民间风俗相结合。其次,产品的用料与具体的加工措施必须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最后,在产品的设计上必须将传统图案的精髓与现代的审美理念相结合,让产品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

在旅游产品的装饰设计上采用传统的图案元素,体现地域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根据地区游客的特征以及产品本身的性能,有选择地借鉴传统图案,从中加点创新设计元素,这样制造出来的旅游产品才能够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促进当地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带动经济的发展。

在旅游产品的包装设计上,注重美观与实用。包装直接关系到人们对旅游产品的整体印象,在包装设计上,对传统图案的借鉴需要仔细研究,不可以生搬硬套。包装要根据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但是在加入游客需要元素的同时,要凸显民族文化的特色。将充满时代特征的现代元素与韵味无穷的传统元素相结合,会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当这些元素运用到包装上,就会让旅游产品升级。例如,在石林地区的旅游产品设计上,彝族人民将传统的刺绣图案与现代的艺术美相结合,将传统图案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新技术不断涌现,我国传统的图案发展不仅要w现整个民族的发展特色,更要呈现时展的特色,将传统图案融入民间特色旅游产品中,让旅游产品的基本功能延伸到文化层面,这对地区文化的传承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传统文化方案篇7

关键词:中国传统装饰图案;艺术设计;教学;创新

装饰图案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艺术设计形式,它反映着物质利益,同时也体现着精神价值,还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装饰图案都拥有各自的艺术语言。在我国,装饰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把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引入到各类的艺术设计之中,通过学习和研究装饰图案设计,在形象思维上解决装饰造型的基本问题,全面遵循艺术形式美的规律,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为以后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创作构思能力和表现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人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基础

装饰图案:通常被人们简称为图案或者装饰纹样。一般是由源于美化器物的纹饰发展而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装饰图案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对传统纹样的设计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既要了解传统的装饰纹样,又要学会图案的创新设计。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历经了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唐宋以及明清时期六个阶段的发展,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装饰图案,综观中国历朝以来的装饰图案的风格和特点,可见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还有浓郁的文化象征意味,图案并非单纯的起着美化的作用,同时也是充满寓意的形式创造。在图案的创作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对形式美规律的运用,同时还有某种意味和旨趣的表达,例如中国民间图案有着“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点。所以,不仅要深究图案的形式因素,也要体会和领悟图案的意味。具备了独特而精妙的图案创意,才能更好的应用图案的创造规律。

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之间并不矛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离不开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充分落实。中国传统图案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在传统装饰图案课的教学中,通过学习和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图案的相关知识,才能使学生能够了解并熟练的掌握装饰图案形式美的规律、图案设计造型的途径、方法以及创意,并能够运用传统装饰图案这个重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各种设计创作,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素质全、高水平的综合型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二、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中国传统图案的寓意美,真正的体现出了设计者的思想和情愫,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他们通过装饰图案,把某种特定的信息传递给了受众。图案的美不是视觉美所能够概括的,它是一种广阔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种产生共鸣作用的心灵感应。因此,在传统装饰图案设计课程教学中要充分的去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将传统装饰图案寓意美的表现手法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设计出即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新时代活力的设计作品,形成中国传统图案艺术的新一代主流作品。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种类繁多,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需要提醒学生不可盲目乱用,在应用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元素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真正的了解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传统图案历经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唐宋以及明清六个阶段的发展演变和历史的积淀,有着不同时代和地域鲜明的特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运用中国传统图案进行艺术设计创作之前,需要充分的了解其寓意和内涵,以便与设计的理念、思想、文化、风格以及功能有机的结合。比如在现代标志设计和包装设计中,许多优秀作品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师准确地把握了这些传统元素的深刻内涵和文化底蕴,并将其和现代的设计元素完美地结合起来,赋予了它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让古老的艺术可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不断地延续下去。

2、中国传统图案的形式美创造。装饰图案注重形式美和外在美,强调形式的表现,因此,研究美的规律和美的形式法则是研究装饰图案的必经之路,也是运用图案进行设计创作的基础。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造型艺术共通的,是对美的规律的一个总结。常见的形式美法则主要有(1)变化与统一;(2)对成语均衡;(3)对比与调和;(4)节奏与韵律;(5)动感与静感;(6)变形与夸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深入认识,“形式美法则”已成为现代艺术设计构成的一般原理并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进行传统图案形式美创造时,首先需要明确其特征、种类和用途,其次要对不同地区消费群体的审美习惯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不同地区人们的风俗习惯不同,人们的宗教信仰不同,比如中国人喜欢象征中华民族的龙;喜欢代表长寿的龟、仙鹤及松树;喜欢代表幸福婚姻的鸳鸯等,所以在图案创作前需要进行前期调查和分析研究。再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审美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设计师在设计创作时必须紧密结合同时代大众的审美趋向。

3、在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图案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的各个角落都有着通过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途径出现在消费者眼前的图案,为防止人们对装饰图案产生审美疲劳,所以要求当代的设计师在设计创作时能够在思想、内容、形式方面尽可能的契合受众的心理,在运用中国传统图案进行现代艺术设计时,需要大胆、创新,融入独特鲜明的个性,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得到认可,才能在目标市场中脱颖而出。设计过程必须遵循设计法则,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完备的图案设计法则,将装饰图案的设计法则运用于艺术设计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传统图案的用点、线和面、布局、色彩等角度去把握不同时代的图案风格特征,在学习和掌握传统图案灵活性的基础上进行图案的创新设计,并将装饰图案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大大的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审美能力,也为当代社会培养了高素质、高水平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4、传统图案与现代艺术设计结合,赋予其新的时代感。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材料、色彩、图案或者工艺等表现出来的现代艺术设计,其风格千差万别,有细腻的、有粗犷的、有朴素的、更有华丽的。中国传统图案的设计风格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相对应的。所以我们需要提炼出中国传统图案的精华,并结合现代人们的审美,充分考虑时代性、地域性特点,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许多方面不能符合现代设计发展的需求,时代是在进步的,所以在选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图案元素的同时,我们要赋予它们新的时代感,学会吸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科学技术,并且紧跟时代的潮流,独特创新,以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方式给人全新的感受。从现代设计角度看,传统是一种风格,是一种时尚,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运用传统图案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体现出时代性,时代需要传统图案艺术,传统图案艺术在时代的进步中不断发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

一个民族若想要生存、想要发展,就必须弘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树立自己民族在国际上的形象,中华民族也不例外。中国的传统图案在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面向市场多元化、面向全球化的今天,对于一个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的高校,中国传统文化应成为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中国传统图案课程的专业基础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在向学生讲述传统图案设计理论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只有把传统图案理论与现代艺术设计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图案的精髓所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中国传统图案的理解,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图案设计练习,让学生对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懂得将中国传统图案及其形式美法则熟练的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创作中,从设计创作实践中进一步深入吸收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因为实践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传统图案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构成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开拓就看不到进步,所以在中华民族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中,我们要取其精华,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的开拓和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相融合,实现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首先要满足当今社会人们简单化、自然化、纯朴化的审美需求。将中国传统装饰图案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追求,同时也给艺术设计注入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其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开辟新时代的设计风格。纵观当前的设计趋势,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把中国传统图案元素与艺术设计相结合,不但能够吸引很多人的注意,还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现代艺术设计走向国际市场,都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国传统图案从产生到发展,以独特的风貌和活力为自己开辟出了一个崭新的空间。虽然高度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传统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随着社会的日益国际化,人们越来越认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引起了当代人们弘扬与发展民族文化的新思考。设计师开始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在艺术设计创作中,中国传统图案是又一重要设计元素,成为现代设计师的一种前卫设计理念,如何合理有效的将中国传统图案融会于现代艺术设计中,是我们一直以来努力思考的课题,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装饰图案》黄华明李鸿明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图案设计教学与应用》滕雪梅、霍康、赵红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中国传统图案设计》贾楠、周建国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

[4]《中国吉祥图案设计艺术》郑军、魏峰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传统文化方案篇8

[关键词]档案,文化,中华文化,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27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28-02

“档案与文化建设”是在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目标,即重要及时又明智。经济是国家的“壳”,文化才是国之“魂”。从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证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均强大,这个国家才能算是强国。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远比经济影响地持久、强大。文化的影响是内在的、长久的,而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文化的世代传承,是离不开档案事业的发展及档案事业的现代化的步伐。建设文化强国,必须要建设与之相配的档案强国,“档案与文化建设”是文化强国与档案强国这两个目标相结合的完美体现。

档案与文化建设包括了什么呢?在2012年的中国档案的年会上提出了四个方面:第一,把档案转化为文化产品;第二要为文化建设提供档案;第三,为文化建立档案;第四,要建设档案文化;在此文中,主要浅谈一下第三个方面,即为文化建立档案,从下面几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

档案是什么?如何为文化建立档案?为文化建立档案的重要性?

一、档案的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总则中档案定义: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也就是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纪录。“直接形成”说明档案继承了文件的原始性,“历史纪录”说明档案在继承文件原始性的同时,也继承了文件的记录性,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正因为档案继承了文件原始记录性,具有历史再现性,所以档案才具有凭证价值的重要属性,并以此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和文物。

从文献中得知,档案是由官方机构、半官方机构、非官方机构以及一定的个人、家庭和家族形成的。。

档案是由文件有条件地转化而来的,这里的“文件”是指广义文件,即一切由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形成的各种材料。档案是把分散状态的文件按一定逻辑规律整理而成的信息单元。

档案的形式包括载体、制作手段、表现方式等。从载体来看,有甲骨、金石、缣帛、简册、纸质、胶磁等;从制作手段来看,有刀刻、笔写、印刷、复制、摄影、录音、摄像等;从表现方式来看,有文字、图表、声像等。

档案的功能表现在人类能穿越时空,没有阻隔与历史对话,接受档案并传达的历史文化气息,让后代在人类丰富经验的浩瀚海洋里自由的遨游,以此来把时间定格在过去的某一时刻。

档案是文化统一的重要资源,文化的历史记录和传承,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档案。它不仅忠实地记录过去,维护过去,还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贯穿在一起,在继承和保持文化统一性和完整性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文化---中华文化

何为文化?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辞海》解释为:从广义上说,“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英国爱得华.B.泰勒先生认为:“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无论哪种对文化的解释,都说明了这样一个基本点:文化产生于人类从蒙昧到文明的升华过程中,是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区别于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最显著标志。

何为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系统,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可谓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为世人所瞩目。这一特色可归纳为五大部分:

1.大一统政治理念,高度集中统一的理念,排除了神权的统治地位,维护了民族的集中统一。

2.以家族为基础的社会道德观念和宗法观念,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基础所在,也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的基础所在。

3.天人合一,与天地共和的民族意识,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观,这也是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强有力的同化和包容能力的基础所在。

4.“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存和不断壮大的基础。

5.内涵丰富而独特的汉字系统和艺术体系!这也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广义上讲,五千年中华文化的传承是内涵丰富、艺术感强、而独特的汉字的传承,更有着自己国家民族的伟大提点,伟大的辉煌,所以说,忘记中华文化的历史,就是忘记了老祖宗,丢了国魂。现今的档案重现了我们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并以档案各种形式的载体记载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渊源。

曾敏锐指出“中国实则不是一个政治体,而是一个文化体”。中华文化发展于华夏文明,华夏文明的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东方。

三、为什么要为文化建立档案和其重要性

让・皮特尔・瓦格在第十二届国际档案会议上说:“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淘走了多少历史的积淀,就如那些为淘金去淘沙的河流,而档案这种金子就是人类记忆,文化和文明的金子。”

韦庆远教授所言“档案的内容主要是借助史籍的流传而得以一脉相承,源远流长”。没有档案的记录和存贮,人类的知识不可能集中,延续和继承。因此,档案是传承知识与历史文化的载体。

挪威档案学家列维・米克伦在第十二届国际档案大会上的报告―《从职业到专业: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特性》中也写道:“档案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信息,而且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记录,反映人类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反映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基础。没有档案的世界,是一个没有记忆,没有文化,没有法律权利,没有历史的世界。”

档案记载的文化具有保存记忆,传承文明的功能。档案文献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揭示着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发展演进的历史轨迹,凝聚着中华民文化精神,是中华文化进步文明的象征。为文化建立档案,可以让我们这些档案人,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大国的重要任务,具有相当地急迫性和重要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具体而言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这些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的模糊,这样一来,对于我们,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去查询它的源头和发展史,就出现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加快为文化建立档案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就目前而言,我国有些民族文化在逐渐消失,比如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古典戏曲,独有中医药文化,璀璨宫殿建筑、祠祀建筑、陵墓建筑、佛教建筑,惟妙惟肖的传统园林建筑,饕餮美食文化,斗茶品茗、琼浆美酒、玉盘珍馔等等等,不在此一一列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特定年代,损毁了相当一部分,虽恢复了一些,但很不完整,另外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一部分城市街道的再建设的需要,有些古老的建筑体要彻底消失,如:北京的四合院,古老的城门,城墙等,古老的祠庙寺院等,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把这些建筑文化建立档案,风俗习惯文化建立档案,千年的宫廷食文化等等,在逐渐的模糊和消失前,建立档案,以待传承和发扬光大。

由此得知,档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为各种文化研究工作提供看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大大的丰富了各种的文化内容。档案资源的留存过程也是人类文化的积累过程,注重发挥档案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教育作用,正确认识档案文化建设的定位,处理好档案文化建设涉及的相关问题。积极利用档案中所展现的文化价值,从而使人类更好地享受文化成果。

21世纪的中国,现代的科技为我们提供了记录文化的多种载体的档案形式,产生了以代码形式记录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电子文件,这些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以及参数和其他相关数据称为电子档案。自从有了这些档案载体的变革,它让这些档案更好的保存下来,供后人参考。

上面只是浅浅的一些思考,以及对“为文化建设档案”这个问题的一些设想。中华文化是中国档案的内涵,中国档案又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基石;因为国家的文化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精神,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取之精华,弃之糟泊,为传统文化建立档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历史的记录和保存。为中华文化建立档案,就是赋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注入了生命中需要的血液,文化的传承与档案是缺一不可的,档案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同时要完整准确传承这些内容和活动,没有档案的建立是万万不行的。

中华文化的传递下去,需要档案来支撑。档案保存的工作也应分类来进行,比如按照区域,按照不同文化的形式、内容,依靠不同形式的档案载体,来进行不同规模不同路径的档案建立,如可以以纸质为载体建立档案,也可以以电子、影像、图片的载体等形式建立档案。从国家,到家庭个人均来为已经模糊或即将消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立各自不同形式,不同级别,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以此档案让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按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领域得以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即将消失和已经模糊的,要加快建立档案,让我们中华儿女在数年后,能有档案来查询当时的文化。

所以说,“为文化建立档案”是为实现中国文化强国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工作,也可以说是迫在眉睫的工作。有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在建立档案,可能已经晚了,但为了不让再有更多的文化消失,现在存在的文化或者即将消失的文化,一定需要立即马上去建立档案。这些档案既要为今天的中华民族文化留下记录,留下凭证,也要为将来的中华民族文化留下参考的依据和继承的遗产;同时也应该自觉自愿的加入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建立档案的保存里,与已有的档案记载在这一起,来把今天的文化,频危文化,后记无人及将要失传的传统文化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下来。因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代代相传,一定要建立档案。中国档案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道路,历史传承的基石,是建设中国现代化强国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

档案的记录凝聚着社会的共同记忆,同时也体现着中华儿女的广泛的生活习俗。简而言之,档案是历史的再现,文化是历史的命脉。没有文化的历史是失败的历史;文化传承的完整、真实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谭仁杰.档案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J).上海档案.2003(4)

[2]王莹.档案的文化价值与文化传承(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7).

[3]许娜.档案与文化传承[J].机电乒电档案.2011(2).

[4]马素平.关于档案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档案.2012(8).

[5]赵林林.论档案与文化传承(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1).

[6]白久红.档案文化建设的意义(J).工作研究.

传统文化方案篇9

在强调个性化、民族性的今天,民族化设计已成为流行的趋势之一。中国现代标志设计中有关中国传统图案方面的运用也成为平面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在现代标志与中国传统图案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使中国现代标志设计具有本土化、民族性特色成为现代标志设计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传统图案;标志设计;本土化;民族性

一、标志设计中中国传统图案运用的重要性

标志,一种具有大众性特点的传播符号,具有象征性,它以精炼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涵义,具有信息传达的功能。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变化,设计已经被注入了更多的精神和文化内涵,设计界对有关设计的民族性、个性化语言和设计的文化内涵的探讨也越来越多。设计新的发展方向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时要注重把更多的传统文化因素融入设计之中。中国传统图案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在宣扬民族性的设计中,中国现代标志设计中有关中国传统图案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国传统图案特征概述

中国传统图案是经过各个朝代沿传下来的,具有民族性特色的图案。中国传统图案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历经六千到七千年的历史。中国的传统图案,不是对物体的逼真摹写,而是追求具有美好寓意的抽象美和音律美,重视结构形式的律动感和生命力。它力图通过中国语言中所特有的谐音来表达人们心目中的追求与愿望。而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传统图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在中国,数不清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戏剧歌谣与其他口头文字为传统图案主题的确立找到了充足的材料。从大的方面分类,主要包括福、禄、寿、喜、财。中国历史的诸多图案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或精神上的功利要求和民俗文化活动。另外,中国传统图案往往还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融入,主要是儒家、道家的思想。

三、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一)借形

“形”是指图案所表现出来的物体的结构与外形。对传统图案的造型进行分析和再创作,是现代标志设计中取其内涵的一种方式。在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中,有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图形样式。与现代图形的造型方式相比,中国传统图案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其多注重实形的装饰性和完整性,关注形与形之间的穿插和呼应关系,在构成时多遵循对称均齐,完整的骨骼形式。将传统图案加以联想和扩展,用现代设计的表现手法加以新的表达,往往能够使设计既有原始图案的神韵,又能传达传统图案吉祥如意的寓意,同时又更具有鲜明的现代化特色。靳埭强设计的公司标志采用的是“方胜”这一传统吉祥图案作为其基本框架,“方胜”,被赋予“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吉祥含义。“方胜”原型的借用与提取表现了其设计公司“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方”作为大地的象征,表达了设计界的广阔领域;取“胜”为优美和满,表达对胜任工作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靳与刘设计公司与客户紧密联系,相互沟通理解的理念。“方胜”经过对其图形加以提取、衍生和再造,使之在保留中国传统意蕴的同时,更加具有现代感和实际意义。另一位设计师陈幼坚在他的现代标志设计中也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技法相结合,用先进的设计理念来丰富传统艺术,让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出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也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了中国的设计水平。例如,他设计的“四喜娃”公司标志,原本只有两个孩童的形象,经过匠心独运的设计结合,看起来却是四个欢乐的孩童,或躺或卧的有趣造型,极具中国传统特色,同时又显示出了陈幼坚对其设计公司赋予的拥有巧妙设计方案和不竭灵感的美好愿望。

(二)取意

中国传统图案一般都具有装饰性和象征性。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实践中,人们结合自身的需求与审美,根据实践经验,将不同的元素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组合或构建,并赋予其特殊的寓意,最终形成了风格多样的图案。中国传统图案包含着无限丰富的意蕴与审美。这些传统图案,在中国现代标志设计的运用中,不仅仅借用其装饰性特点,更表现了其本土化的民族精神。陈汉民设计的北京王府井饭店标志运用穿插组合而成的经纬线条,构成了上下左右对称的正方形,传达出了该饭店上下一致、同心协力严格的规范化的管理,并热情迎送客人的经营管理新理念。标志中间的“王”字不仅仅是饭店的字头,而且还传达了该饭店在同行中傲视群雄、翘首领先的王者本色的寓意。此外,该标志在细节上也是很用心的,四个角落处有线的割裂,构成了“井”字性,既凸显出了该饭店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又表达了对该饭店的拥有来源不断的众多客人的祝福。该标志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又凸显了现代标志设计的时代特色。

(三)造势

“势”,即势气,也就是指图案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和气势,其神韵传达了图案的精神气息。中国传统图案往往会有势的精神传达。神韵是中国传统图案所具有的特色。中国传统图案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对物体的直接描绘,而是注重表现物体造型的气势,在艺术创作时,往往注重“似与不似”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传承中国传统图案的神韵,凝聚更高的精神境界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得到很好的体现。香港西武百货公司的标志,是陈幼坚利用太极图和鱼的形象通过变形抽象的表现手法结合而成。“太极鱼”的造型,不但有太极图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无穷动力的涵义,还有两条一正一反、阴阳相对、巧妙结合的鱼的所谓“年年有余”的寓意,该标志喻示着该百货公司美好、吉祥的发展前景。他将中国传统图案的形式和寓意与现代设计手法相融合,赋予了标志设计及品牌设计深厚的文化内涵。

四、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设计中采用传统图案作为设计素材,没有把传统与时代进行融合、创新,只是流于表面的图解与借用,把传统僵化保存,死板硬套。在中国当代设计师中能把传统图案完美融合在标志设计中的大师并不是太多,其成功的经典案例总是被设计者们反复借鉴和利用。在标志设计中出现了很多套用的现象,如靳埭强先生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是因结了红绳的古钱而得到的启发,用古钱币与红绳构成“中”字,造型既现代又民族,中国银行的视觉形象和内涵就这样言简意赅地表现了出来,成为现代设计标志中一个经典作品,之后中国大部分银行的标志设计都纷纷效仿,出现了“无方圆不银行”的现象;韩美林以“凤”为蓝本,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设计出了一个具有中国韵味的标志,之后国内各大航空公司也大多以“凤”作为蓝本进行设计,对中国国际航空的标志进行借鉴,导致“凤”标满天飞的状态。像这样的的模仿不胜枚举。

五、如何在现代标志设计中传承传统图案

虽然在对中国传统图案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有很多的经典设计,但就其广泛程度和数量上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如何正确的运用,设计师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寻找更多的设计途径。首先,设计师在学会创新的基础上,要懂得重建与维系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设计师在运用中国传统图案时,一定要立足于中国生存现实的社会基础,寻求属于当下我们这个时代的根源性的东西。其次,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往往显示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自信。在全球化经济的运作模式下,标志设计如何获得自己的形象定位是设计师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所以,这就要求设计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不但能够把握传统文化,而且能够以一种现代的视觉模式将之传达出来,被不同身份的消费者所理解与接受。再次,设计师一定要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与了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最好的切入点,以现代审美观的视角去审视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与现代审美理念为设计师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元素和多元化的选择,同时也对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不仅能够精准地理解和运用符号,而且要通过熟练的技巧创造出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的作品。

六、结语

中国现代标志设计经历了从对西方标志设计的模仿到采用本土化的设计语言和传统符号的设计历程。中国传统图案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文化内涵丰富,是值得设计师用一生去探讨和研究的一个艺术领域。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对中国传统图案的运用,为我国现代标志设计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本土化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道路。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能够充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有的魅力。设计师只有把握好中国传统图案的实质与文化内涵,使其视觉化、形象化,结合现代标志设计特色,让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气韵在标志设计中自然流畅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为设计作品增添更多的神韵,使标志设计具有本土性和民族化特色。

作者:韩雪梅单位: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军.中国吉祥图案设计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潘鲁生,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3]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侯晓盼.方寸之间——中国近代商标艺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5]任晓军.以经典的力量呼唤设计教育的文化传承[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诸葛铠.裂变中的传承[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传统文化方案篇10

Keywords:Yunnanprovince;traditionalhandicrafts;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archives;nationalminority

2011年,我??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其中第35条提出,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学术交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展示”。[1]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指出,“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传统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传统工艺企业,建设传统工艺展示、传习场所和公共服务平台,举办传统工艺的宣传、培训、研讨和交流合作等”。[2]自2005年以来,云南省启动非遗建档保护工作,形成了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如何对这一重要档案发掘利用,学界进行过相关研究,如黄经庭《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3]、刘青《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播研究》[4]等,但未涉及非遗档案的发掘问题。该问题的研究,可对展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珍贵价值,做好其非遗档案的发掘利用工作提供启示。

1发掘意义

1.1有利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是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以手工劳动创造的制作工艺[5]。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产品市场需求萎缩、从业人员减少和断代传承问题严重等方面。“由于学艺艰辛、收入不稳定等原因,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传统手工艺。”[6]为保护这一民族文化遗产,云南省依托非遗保护名录的申报建设,积极开展建档工作。从传承视角看,建档只是基础性工作,开发利用档案并最终让非遗生存延续下去才是最终目标[7]。具体而言,发掘利用对其保护意义表现为:一是实现传播性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的开发,可以“把手工艺的观念、思想推向社会”。[8]同时,还“可拓宽生存和发展空间,促进其传承发展”。[9]二是实现活态性传承。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可在“不违背手工生产内在规律前提下,将传统手工艺导入当代社会生活及产业体系,在参与生产实践过程中得以保护和延续”,[10]实现其活态性传承发展。

1.2有利于推进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发展。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极其丰富,制作成果主要有漆器、木器、金银器、玻璃器、玉器、陶器、瓷器、服装、刺绣、染织、皮革和剪纸等。其非遗档案记录了这些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方法、生产经验,以及产品形式,发掘利用不仅可展现其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审美思想、艺术观念,同时还可研发创新特色品牌,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发展。在发掘利用实践方面,如200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后,西双版纳州文化馆同时在玉南罕、玉问、玉拉三家建立了三个传习户,以传承人玉南恩为核心,依托传承人非遗档案,对曼飞龙艺人进行培训,研发创新陶艺产品。近年来,所生产的陶罐已由原来20元卖到70元,并形成产业化规模生产,收入由原来的2000~3000元/(人?年)变为1万~2万元/(人?年)[11]。又如云南省个旧斑锡产品依据其非遗档案进行研发创新,不断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如今已拥有工艺品300多种,先后在昆明、北京、青岛、浙江等地建立了7个销售点。2010年,斑锡的产值从原来的100多万增长到了500万以上,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12]。

2存在问题

为传承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云南省各民族地区依托其非遗档案,开展发掘利用工作。如德宏州文化馆利用非遗档案开展第一批至第四批部级和省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非遗档案展览,展示了部级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省级景颇族织锦技艺等保护项目,以及省级葫芦丝制作技艺传承人杜德光等非遗档案。2009年,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省文化厅编撰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收录了230位传承人,其中对诸多民间工艺能工巧匠的自然情况、成长经历、生产工艺、特色作品,以及荣誉称号等进行详细介绍[13]。2011年,大理州拍摄的《剑川木雕――匠心独运》,对这一民族品牌进行宣传。总体而言,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发掘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以下滞后问题:

2.1资源建设不完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建档局限性问题。从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建档情况看,主要依托保护名录进行建档。就建档范围而言,云南省现存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有10000多项,而入选各级非遗保护名录并进行建档的只是其中的部分项目。如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其中,传统手工技艺89项,云南省5项;第二批共518项,其中,传统手工技艺97项,云南省5项;第三批共191项,其中,传统手工技艺26项,云南省1项;第四批共153项,其中,传统手工技艺29项,云南省1项。而省级、州(市)级和县(市、区)级保护名录建档也存在着数量限制问题,其资源建设局限性问题十分突出。二是资源分散性问题。关于非遗建档主体,2005年《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第8条规定:“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可向所在行政区域文化行政部门提出非物质文化遗?a代表作项目的申请。”[14]在此体制下,非遗保护中心、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艺术研究所、寺庙、民间个人等都可进行申报建档[15],这就造成了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保管的分散性,极不利于这一档案文献的整体性发掘利用。

2.2利用方式陈旧性问题。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利用工作看,普遍存在方式陈旧性问题。以普洱市为例,迄今为止,普洱市共有各级非遗保护名录597项,其中,部级有5项,省级有43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09人,其中部级有3人,省级有54人。目前,普洱市文化局已设置专门档案室,对国家和省级等重要非遗进行建档保护。从利用方式看,首先是提供非遗档案查询利用。调研情况显示,除部分宣传报道和编研需要查询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外,公众查阅利用较少。其次是实物展览,2012年,市文化馆设立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对省级非遗名录拉祜族葫芦笙、傣族传统制陶技艺等进行展示。再次是编研出版。2012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普洱市编写的《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汇编共刊载400余项普洱市非遗项目,对其中36项传统手工艺进行详细介绍。普洱市的非遗利用情况在云南省各州县具有普遍性[16]。除上述方式外,其发掘利用方式还有影视传播、网站平台展示等。如2015年,云南卫视录制播出的《手工云南》;以及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站对部级、省级传统手工艺保护名录和传承人的展示介绍等。总体而言,其发掘利用工作存在着宣传、展示多,传承活动相对少的问题,这极不利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活态性传承,以及特色产业的发展。

2.3数字化建设滞后问题。主要问题有:其一,已开展基础性建设,但数据库建设滞后。如普洱市文化馆对非遗传承人建立了专门档案,建档材料包括:证明书、授权书、推荐表,传承人调查报告、专题片光碟、电子文档和图片光碟,以及代表人命名文件等。从建档材料看,开始重视申报电子文件的建档,但尚未开展专题数据库建设[17]。2017年,作为部级非遗保护项目的白族扎染技术完成了数字化采集工作,对其进行数字化归档,但也存在着专题数据库建设问题。其二,宣传介绍性利用多,系统性专业性展示少。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建设为例,该网站设计了首页、组织机构、新闻公告、政策法规、保护名录、传承人、信息公开、申报指南、学术视野等栏目。其中,保护名录包括第1批至第5批部级、省级保护名录;传承人包括第1批至第5批部级、省级传承人的简要介绍。如第1批部级传承人,傣族剪纸传承艺人思华章的介绍共一个幅面,包括图片和文字两个部分,其中,图片包括作者像,以及两幅剪纸和一幅作品图片;文字则简要介绍了思华章性别、籍贯等自然情况,简要成长经历,主要剪纸成就,成果参加的各种展示,以及获得的荣誉称号等[18],介绍简要,不能满足其手工艺传承发展的现实需求。

3发掘路径

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发掘利用首先要做好宏观保障工作:一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1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发展的精神,做好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的发掘利用工作。二是鉴于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建档主体的多元性,建议由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牵头,成立由非遗保护中心、文化局、档案局、文物局等部门参加的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规划协调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发掘利用工作。三是加大经费支持与人才建设力度,以保障其发掘利用工作的长期开展。如2010年起,云南每年从省级财政专项安排2000万元,用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工作。此外,云南省文化厅还举办多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培养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保护与开发人才。具体发掘利用路径如下:

3.1完善资源建设工作。其一,拓展建档范围。为打破非遗名录建档的限制性,建议依据“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工作原则[19],整合协调非遗保护中心、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分工合作,将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的,以及濒危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进行建档保护。其二,加强资源共建。一是构建资源共建体系。也就是依托各级非遗保护中心或档案馆,通过整合协调机制建设、目录体系构建等方式,将各单位或个人保存的非遗档案纳入其资源建设范围,最终建成省级、州(市)级和县(市、区)级四级资源体系。这一资源体系的建设首先可以了解全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档案分布情况;其次,便于档案部门对各单位建档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最后,可依据其资源分布情况,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资源开发进行协调规划,共同做好其发掘利用工作。二是开展数据库建设工作。建议各保管单位利用申报建档电子文件,开展本单位非遗档案数据库建设工作,依托当地档案馆或非遗保护中心,进行数据库资源汇总,构建地区数据库,最终完成全省非遗档案数据库建设工作,以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档案的数字化开发提供数据库资源基础。

3.2创新发掘利用工作。

3.2.1重视宣传教育,强化形象性发掘利用。基于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实践性的特点,建议对其进行形象性开发利用:其一,实物展览。也就是依托文化馆、档案馆、图书馆或博物馆等保管机构,设置主题展厅,集中展示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生产场所、用具,以及特色产品等,以起到展示宣传的效果。其二,影视传播。如2011年,剑川木雕被列入第三批部级非遗保护名录,为宣传这一民族品牌,当地政府拍摄纪录片《剑川木雕――匠心独运》,讲述剑川木雕发展历史,展示木雕工匠精湛技艺,介绍精美木雕作品,在传播宣传这一特色民族工艺品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云南卫视拍摄《手工云南》,分10集集中展示云南少数民族雕刻、编结、印染、刺绣、髹饰、金工等手工技艺。该片开播仅三天就创下了网络点击量逾60万的纪录[20]。其三,网站展示。网站展示有两种类型:一是静态展示,即按照特定专题,以文字、图片等方式,介绍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历史、类型构成以及现实发掘价值等。二是动态展示,以专题片播放或特色数据库开放的方式,以文字、影像、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全面展示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生产场所、制作方法、工艺精品等,这对形象了解其制作工艺,更好地宣传、培育和传承这一民族传统手工艺有现实意义。

3.2.2注重传承发展,实施活态性发掘利用。活态性传承首要问题是传承,其核心是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在不破坏非遗核心内容的原则下对其进行现代化开发[21]。活态性传承有两个重要元素:一是传承;二是创新。鉴于此,可从两方面开展活态性利用工作:其一,开展传承活动。云南现存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方式主要有家庭传承、拜师学艺式传承、课堂教育传承、民间技艺培训传承等,这些传承方式都涉及其非遗档案的利用问题。为此,建议加强对传承人建档的指导,建立健全传承人非遗档案,以便于传承人在家庭传承、拜师学艺式传承等活动中,利用文字、声像等非遗档案进行传承。同时,还可利用传承人或各单位保存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档案,编制专业教材、课件等,开展课堂教育、民间技艺培训等活动,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其二,推进创新发展。传统工艺只有主动融入实际生活,生产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产品,才能在具体生产实践中得到活态传承和保护[22]。为此,建议利用其非遗档案,研发特色产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生产制作模式,进行品牌性创新发展。如建水紫陶利用非遗档案,研发创新特色产品,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及水平与宜兴紫砂陶、钦州坭兴陶、荣昌陶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陶,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23],在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了这一民族特色工艺的活态性传承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