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节能新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04:32

电气节能新技术篇1

关键词:建筑;电气;技术;节能

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节约能源成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必然手段。目前人们的生活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高,电力部门为我们提供电力能源的同时也在消耗着各种能源。电能作为能源中最经济适用、方便且容易运输、控制和转换能源形式的能源,日常生活中人们合理利用,挖掘节电潜力,使电力系统的损耗达到最低,对供电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电气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的重要性

1.1用电需求在不断提高。目前人们的生活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我国主要依靠的是火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不但消耗了许多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同时还排放出许多有毒气体,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威胁。所以从环保方面来说,建筑中需要运用电气节能技术。

1.2用于发电的能源消耗不断加大。我国的发电部门在产生电能的时候对能源的消耗特别大,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受能源问题的制约,电气节能间接的结果是节约能源。所以,从经济方面来看,建筑工程必须运用电气节能技术。

2对建筑电气设计提出的要求

2.1经济方面。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在设计的时候首先考虑是否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做到经济上节约,技术上扎实可靠,质量上完全过关。在建筑工程实际操作电气节能技术时,首先确定电气节能技术的设计是否符合一般建筑物的发展趋势。其次,合理的利用可以保证技术安全性的新技术进行实施。再次,在建筑工程实际实施电气节能技术的设计操作时,使用经过检验并到达标准的合格的产品用做施工材料,还可以利用新技术尽可能的简化系统的设计,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节约经济支出的目的。

2.2安全方面。在高层建筑中为了保证供电电力稳定,防止意外危险发生,一般在楼内会设计2-3个独立的电源,用来备用。现在的建筑内部都是在电力的支持下运行的,没有电,几乎整个建筑物都会处于瘫痪的状态。但是在建筑工程中所用的电压要达到标准伏数,不允许装大容量的电力变压器,对于高压的开关选用符合标准的真空开关。保证用电人员的安全。

3高层建筑节能的设计方法

3.1分配系统二环供应系统的设计。供电系统和配电系统可以通过一下措施进行节能:电源盒配电系统需要简单、可靠的设计,避免出现太多配电级数,比如同一个电压的配电级数不应该超过两级,低电压的配电等级不应该超过三级,三级电压的负荷应低于或者等于四级,采取措施,以方便变压器深入到负荷中心,使供电半径被缩短,以达到降低损耗,减少电压损失的目的;要求供电所明确供电的范围和线路,并对其进行规划防止线路出现重叠。

3.2对系统的自然功率因数进行改善。所谓自然功率因数指的是供配电系统在没有投入无功补偿装置时的有功功率和投入无功补偿装置之后的功率的比值。自然功率因数对改善系统实现目标有很大的影响。当有功功率处于恒定时,对线路损失的降低、负载的无功功率的减少和负载电流的减少都有积极的作用。

3.3节能设备的选择。在符合国家环保和节能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水平的发展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节能设备,将节能值达到最高。另外,在节能设备的选择时,尽可能的使用有实力的大厂商生产的设备,并且要求所选用的设备必须配带合格证明和质量保证书,还要提供能源消耗指标的详细资料。应该及时更换已经到达使用寿命的设备,同时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

3.4引入电气节能新技术。对于电气节能新技术的使用,相关技术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例如,空调技术人员和排水系统的专业人员需要想到的问题是如何在满足用户需求和发挥住宅功能并达到节能效果的情况下使用新技术。在新技术供电和控制的过程当中,设计人员要从中进行新技术的学习,并且不断进行实践等。

4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

4.1变压器的节能技术。建筑电气工程变压器的节能计数器数量多、容量大。据统计结果表明,发电、供电、用电的过程中变压器在传输功率时本身会产生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双重损耗,所以采取节能技术降低损耗,是节约资源的保障。降低变压器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损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节能型的变压器。目前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节能型的变压器,而且其质量已经达到标准,节能型变压器的总能耗损与普通型变压器相比大概降低了25%,将节能型变压器普遍运用在建筑电气工程中达到的节能效果是难以想象的。(2)提高变压器的功率。可以采用静止无补偿器提高功率,用来降低变压器的损耗。建筑中很多用户采用感应类的设备,而建筑工程中的电力系统需要为这些设备提供大量的无功功率,造成一部分电路损失、抑制发电设备的发电、供电能力,增加电能损失造成能源损耗加剧。而采用静止无补偿器,则可以弥补这些感应设备运用无功功率的缺陷。(3)变压器的选择。根据建筑工程中的实际情况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和数量,并同时综合考虑买入和运输的费用,节省工程预算。

4.2照明节能技术。目前,我国的电能用于照明的电量已经达到了总用电量的10%左右,根据我国提出的“绿色照明工程(即“电力需求侧管理(DSm)照明节电示范项目”是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促进项目的一个子项目,旨在通过在终端用户安装60万支高效照明电光源和镇流器,拉动高效照明产品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开拓能效市场,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排放,为电力公司用DSm机制持续的开展终端节电活动提供经验。)”,照明节电的措施已经纳入节能实施方案中。我国在照明节能方面的潜力还是很大的,所以积极提倡照明节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建立起优质、安全、高效稳定的节能环境。另外,可以合理利用无限再生的天然光源,使其在照明节能的实施中扩大应用,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建筑物采光标准和采光方式,推行到日常生活中,达到照明节能的目的。

4.3新节能技术的应用。(1)选择高效率的照明控制系统。照明设计作为照明系统的重要环节,在照明设计过程中对光源、灯具的样式和照明控制的设计都需要特别注意。照明控制的主要作用是营造光环境,通过灯光特效使空间重新划分,让人置身于舒适的感觉环境中。照明控制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可以在设计的时候加入特殊的指令,需要的时候打开即可使用,不需要的时候关掉便可降低不必要的照明从而节省资源。目前为止,虽然我国还未在照明标准当中提及照明控制这一技术,但是工程设计人员则需要认识其在照明系统中发挥的作用,使其在建筑电气技术中充分表现它的实力。从而节约电能资源。(2)太阳能在照明技术中的应用。天然光源和太阳能相同都是可再生的能源,用太阳能照明可以减少运用普通电能照明时排放出来的温室气体,同时节约电力能源。所以如果在建筑工程中能够将太阳能的照明技术运用其中,则会节省电能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

5结语

建筑电气节能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节能潜力巨大。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电气节能系统还不完善,需要我们以一个合适的态度看待它,学习并掌握它的技术,在不降低建筑工程节约的前提下,选用合理的节能设计方案,减小电能的损耗,提高建筑体系的经济性,节约电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电气节能新技术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节能技术;损耗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愈来愈强烈,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各类能源供不应求,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在我国能源的浪费现象依然严重。我国的建筑能源的消耗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损耗相对较高,并且我国每年用于建筑能源的消耗约占社会能源总消耗的30%,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这一比例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近年来,国家和相关部门已经了民用建筑、共用建筑等节能设计标准,并实施了一大批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试点和推广项目。电气节能技术从维护结构节能技术、空调采暖节能技术和电气设备节能技术,发展到町再生能源节能技术在现代建筑行业中的引入,使节能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人们的节能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从而为电气节能技术在现代建筑行业中的引入创造了条件。

一、建筑工程中的电气节能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行业节能技术应用起步较晚,虽然发展势头很猛,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建筑行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建筑工程中的电气节能技术应用控制方式不合理,造成了大量的能源耗损。这主要表现在制度因素上,实践中我们发现,不科学、不合理的电气节能运行机制使得整个系统的运行时间变长,比如下班甚或放假后该系统仍在继续运行,消耗电能不可估计。同时,还有一些现象的存在,造成了能源的巨大浪费,比如在夜间很少有建筑工地施工,但电力系统的供给是不会间断的,无工作目的的系统运行使得电力能源大量耗损。

第二,不合理的建筑工程用电设计和安装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这主要表现在人为因素上,在项目工程建设过长中,变电器、通风、给水及排水等设备的安装设计和型号选择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合理的建筑工程设计,不但导致了相关设备利用效率的偏低,而且能耗也随之增加。建筑工地的照明时间和控制方式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能耗的多少,那种盲目的照明装置设置和工地施工人员无节制的生活用电,使得能源耗损难以估计。

二、建筑工程中节能技术应用新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的能源危机日益暴露出来,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对节约能源尤其是建筑工程中的节约能源进行高度重视,在建筑工程中的节能技术应用和推广道路上,投入更多的资金、精力以及实践。以笔者之见,应该重新审视现有的技能应用状况,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和政策引导

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和政策引导,就是要从宏观上来创造一个良好的节能技术应用大环境。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节能降耗、建设生态文明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我国,节能技术应用对国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可以说是一种政策性产业。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对此进行重点监管和扶持,制定配套的政策予以引导,为我国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个稳定、良性的政策环境。

(二)具体环节中的节能措施和创新思路

项目工程建设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节能技术在这一过程中的应用也是表现在诸多方面的,细究之,主要包括动力设备、用电设备以及供配电系统三个方面的节能工作。实践证明,只要做好以上三个方面的节能工作,就能基本上杜绝建筑工程过程中的能源浪费现象的出现。

第一,动力设备的选择和节能工作。动力设备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大耗能主体,因此最大限度地实现动力设备的节能降耗,对实现建筑工程的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水暧专业在选择电机时都是按最不利环境来考虑,而设备正常工作时的负载往往比设计值要小许多,在大多数时间里水泵和风机都在轻载运行,造成了整个系统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现象严重。同时,由于电机长期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机械磨损大,维护费用高,使用寿命相应缩短。如果采用新型的智能化节电设备,运用计算机模糊控制理论和变频技术,通过对空调负荷的状态跟踪,适时调节空调水系统流量和冷却塔风机的风量,使其随负荷的变化而同步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电能消耗,而所增加投资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收回。对于生活水泵,采用变频调整,同样可以提高电动机在轻载时的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而且还可省掉高位水箱或水塔,在节省投资及运行费用上都有利。从实践来看,要实现动力设备节能,就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不断提高施工中的电动机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的动力耗能;其次,要注意改进对电动机等动力设备的控制方法,目的是提高电动机的运行效率。最后,对电动机的调速设备进行合理调配,使变频器技术广泛运用于电动机的调控系统中,进而使其发挥更好的节能效果。

第二,用电设备的选择和节能工作。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用电设备节能,主要是从照明和施工人员的日常生产生活上予以实现。建筑工地的照明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控制方式进行安装,对车间、会议室、工作人员休息区以及各工序的用电情况进行分组控制。应尽量选用节能环保的用电设备,比如LeD灯就被称之为“绿色光源”,在节能降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对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对于太阳能和风能的转换使用,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建筑工程的节能降耗,比如太阳能照明、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采暖以及风能发电等。

第三,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供配电系统节能。供配电节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变压器的选择和供配电线路上的电能损耗。(1)是应根据建筑物的计算容量供电距离、用电设备特性、供电回路数量、远景规划及当地公共电网的现状和发展规划等技术经济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用电单位的供电电压,满足要求的尽量以高压供电,以减少总电源配电线路上的损耗。(2)是选用电导率p较小的材质做导线,通常选用铜芯。但是考虑到节约用铜,某些高层建筑的垂直干线母线可以采用新型的铜铝复合母线。(3)是减少配线的长度。线路尽可能走直线,低压线路应不走或少走回头线,变压器尽量接近负荷中心,以减少供电距离,且低压配电的供电半径不应超过规范要求。高层建筑中,低压配电室应靠近竖井,而且由低压配电室提供给每个竖井干线,不致产生支线沿着干线倒送的现象。(4)是增大导线截面。对于比较长的线路,在满足载流量、动热稳定、保护配合、电压损失等条件下,可根据情况再加大一级线截面。(5)是合理调剂季节性湖泊性负荷,充分利用供电线路,如将空调风机、风机盘管与一般照明、电开水器等计费相同的负荷集中在一起,采用同一干线供电,可以在春秋两季空调不用时,以同样的干线截面传输较小的电流,从而减少线路损耗。

三、结语

电气节能新技术篇3

[关键词]建筑电气技术节能实现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7-0084-01

我国正在处速发展的环境下,因此那些规模比较大并且比较多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使得建筑领域使用的能源占全国总使用能源的四分之一以上,因此节能环保的建筑技术越来越成为国家与建筑界的关注焦点,而在节能建筑中经常使用的电气技术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电气技术是建筑业的设备专业之一,并且随着各类建筑物向着节能化的方向发展,节能型的建筑电气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着,同时也受到建筑行业前所未有的重视,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合理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结构的能耗,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因此建筑电气技术人员必须要注重电气节能技术的发展,遵循电气节能设计的原则,进而实现建筑节能降耗的发展目标。

一、建筑电气技能技术实现的必要性

我国虽然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同时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并且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反而造成我国的能源实际利用效率却渐渐降低与环境污染逐年加剧,根据相关资料的显示,我国建筑领域所消耗的能源大约占全国总消耗能源的40%,并且还在逐年的上升。因此今年来国家及相关部门已经深刻地意识到建节能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电气节能为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现建筑电气节能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能源的利用率,同时可以延缓温室效应,这样同时造福了经济与社会环境,所以我国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实现迫在眉睫。

二、建筑电气节能技术设计原则

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实现不能盲目地增加工程投资为节能而节能,同样也不能以牺牲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与使用需求为代价,因此在实现建筑电气技能技术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必须要保证建筑的使用功能,在此基础之上选用那些合适的电气设备为建筑提供必要的动力,为建筑物内创造良好的人工环境提供必要的能源,进而充分发挥建筑的使用功能。然后就是在设计电气节能技术时必要考虑电气技术节能的安全性,电气线路必须要有足够的绝缘距离、绝缘强度、负荷能力与热稳定,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供电、配电与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只有这样才能为电气节能技术的实现提供基础。最后才是考虑建筑电气的节能,在保证建筑电气实用性与安全性的基础之上,应该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电能与各种能源的消耗,尽量减少或消除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的消耗,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三、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实现的措施

1.合理选用变压器

在建筑电气中合理的选择变压器规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建筑耗能中有50%的耗能都在配电系统上,而变压器是配电系统的基本设备,因此合理的选择电压器规格,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那些不必要的损耗。在实现建筑电气节能技术时必须要根据建筑物为各个设备的负荷运行的时间与时间变化性,然后相应的选择变压器的台数与参数。

2.降低线路损耗

在电能传输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功率能耗,一般来说,输电线路越长与负荷越大产生的损耗就越大,因此在建筑电气节能实现时,应该尽量提高输电系统的功率系数与减少输电线的电阻,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其在输电线路上的损耗。在实际中必须要根据电气用房所在的位置使线路尽可能不走弯路,在最大程度上减小输电线路的长度,同时在保证电流与电压的基础之上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输电导线的截面面积,最大程度上降低电能在输电线路上的损耗。

3.提高

筑电气系统功率因素

有输电线路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无功消耗,因此在建筑电气节能的实现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容量超过10kw的设备,必须要在电动机端设置就地补偿装置,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采用静电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根据系统功率因数与理想值偏差范围,计算并配置合适的补偿电容容量,更好地保证系统实现节能运行。另外还要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使用非线性负载设备,避免三相不平衡方式带负载运行,提高系统的自然功率因数。只有提高系统功率因数,就可以在一定程度可以减少线路和变压器的电压损失,可以减少运行变压器的铜芯损耗,同时还可以降低线路运行电流,进而降低电能损耗。

4.高效的照明系统设计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照明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于是高效的照明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能源的损耗,因此在设计中首先应该选用那些节能灯具,这样不仅仅可以在建筑物照明中会取得良好的照明和节电效果。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天然光源,在照明节能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制定建筑物的采光标准,确定具体的采光方式,将自然光采集与照明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白天的时候尽可能利用天然光源,这样不仅仅既能大大节约照明能耗,还能将阳光引入房内有助于提高室内温度。

5.积极推广新技术、新产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在建筑电气行业也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建筑电气新技术和新产品,因此在以后的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应该根据建筑功能的实际需求积极推广建筑电气新产品与新技术,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新产品与新技术在建筑电气节能中的应用,将新产品与新技术积极地运用到建筑电气节能的设计之中,进而降低建筑电气的消耗。

四、结束语

建筑电气节能的实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行业对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行业对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在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那红宇.浅谈实现建筑电气节能的多种措施[j].低压电器,2008,22.

[2]李蔚.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技术措施[j].电气应用;2007.

[3]龚国栋.浅谈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j].浙江建筑,2007,24(1).

电气节能新技术篇4

关键词:工业生产;电气技术;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tm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42-0154-01

对于工厂来说,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随着电气技术在工业生产中重要性的提高,工厂生产中电气技术的先进程度和节能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工厂生产成本的高低,关系到工厂的经济效益能否最优实现。所以,对电气技术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重要。笔者通过对电气技术的应用研究方向的节能化、成本化的论述,说明了工业生产中电气技术应用研究的重要性。

1电气技术在节能方面的应用研究

节能技术在工厂电气技术的应用中日渐重要,因为对整个社会来说,节能减排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必须在这一总趋势下。工厂运用节能技术对电气技术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节能型的供电配电系统。应该注重节能技术在电气技术中的应用,进而降低工厂成本,因为供配电系统节能的重点主要在设计和优化上,但很多工厂的配电系统和设备不是自己工厂决定的,在节能型供配电系统的使用上没有明确的认识。①使用节能型的变压器。因为变压器是电力行业中高耗能器材,如果降低一个百分比的损耗,一年就可以节约上百亿度电。可以对旧的油侵变压器进行改造,因为油侵变压器耗电量比较大,同时维护费用也比较大,一般推荐干式变压器。同时要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型号和容量,一般来说,在工厂供电系统设计时可以选择损耗低、效率高的新型节能变压器;②维持合理的供电电压,供电电压的大小应在考虑当地电网、用户用电负荷等因素的前提下根据供电距离和用电容量来确定。一般来说,如果配电电压为6kV-10kV,高压配电电压以10kV最好;如果用户中有一些3kV的发动机时,以10(6)/3kV专用变压器最好;如果6kV电动机比较多而且容量比较大,以6kV变压器最好;③无功补偿装置,因为功率因素的高低对工厂企业非常重要,所以,应尽量提高工厂供电各相关部分的功率因素,增加工厂的输电能力,并减少电能损耗和功率损耗,用来达到提高设备利用率、用电质量、节约电能的目的。对于大客户来说,在客户端设置无功补偿装置是非常有用的。

2)选用适合的节能设备。恰当的节能设备有利于节能技术水平的提高。①运用低阻电缆。因为在输电线路中,线路损耗和线路电阻有平方的关系。阻值越小,消耗的能量和散发的热量就越少,使用阻值较低的电缆可以使电缆上电能的损失降到最低,使输电线路的能耗最低。同时,要考虑导线的横截面积,应在充分考虑扩建可能性和负荷容量的基础上选择尽量小面积的电缆,以减少投资;②推广变频器的使用,可以将通过闸阀控制流量和风量改为变频调节的办法,这样会节约电能,因为变频调节可控制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输出功率减小,耗能就减少,流量和风量就得到了控制,从而降低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③使用节能型的照明电器。因为节能型的照明电器耗能低、效率高、安全性高、更为环保、使用寿命较长,一般情况下,在保证不降低作业视觉要求和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因为照明而导致的电能损失。比如,可以用金属卤化物灯或节能型荧光灯代替白炽灯,应尽量减少白炽灯和高压钠灯的使用。也可采用智能节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可变程序控制任意设置开关灯时间,控制模式有光控、时控和声控,对后半夜灯具实行降压调流控制,进一步达到节能效果。总之,应在保证不降低作业视觉要求和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减少照明系统的光能损失,最合理有效的利用电能。

3)合理使用峰谷电力资源。电力行业中峰谷是指用山谷和山峰形象的比喻用电负荷特性的变化,一般来说,白天8点-22点是高峰用电,其它时间为低谷用电。可以通过降低用电负荷高峰,填补负荷低谷,使用电负荷均匀,充分发挥发电、变电设备的潜力,提高设备的负荷指数,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尽可能的满足电力负荷日益增大的需要。比如,可以调整工厂内部大容量设备的用电时间,使大容量设备避免在高峰负荷时间用电,还可以错开各车间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使各车间的高峰负荷分散。对于有条件的工厂可以在低谷期用电,节约用电成本,因为夜间线路负荷较大,就可以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

4)加强工厂用电的计量管理。①根据电能计量的结果制度相应的机制,通过对同样的车间或办公室的比较分析工厂设备的使用情况,对工厂用电严重超过同类企业的车间或办公室制定措施减少能源的使用,减少电能消耗;②通过对重要电能计量装置的调查和检测,对计量装置的数据进行分析,提高计量装置运行的准确性。

2电气技术应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1)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往往给工业生产中电气技术的发展带来显著的效果。应该对耗能大、效率低的供用电设备进行更换和改造,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2)把低效率的供用电设备更换为高效率的供用电设备,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对耗能大的设备进行改造,可以节约用电量,提高效益。

3)技术改造会给工厂企业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利用技术改造节能电能,非常重要,同时,在改造旧设备、落后工艺的时候,也要注意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使用。

3结束语

因为工业生产中电气技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所以对电气技术的应用研究需要不断深入和进行深层次的发展。企业要想在经济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手段和方法加强对电气技术的应用研究,把握好电气技术的研究方向,应该把重点放在电能的节约上和新技术的开发和使用上,要积极宣传节约用电的目的和意义,并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电能使用效率,最终促进工业生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永刚.浅谈节能技术在工厂电气技术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0:199-200.

[2]夏宇,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碳”理念[J].民营科技,2011,10,29(5):463-467.

电气节能新技术篇5

关键词建筑电气;新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98-0054-02

0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出现了巨大变化,表现最突出的当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目前,一栋建筑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要求,更需要其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相适应的服务。传统的建筑电气技术产品发展速度快,有许多较为成熟的技术,受到了市场的信赖和支持,但是这些建筑电气技术就个体而言的确非常成熟,但是每一个过于独立,无法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这就降低了建筑管理的效率,建筑物安全性能也不够令人满意。近来,随着各地中央商务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住宅小区等区域的不断开发建设,对建筑物的功能配套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催生了建筑电气新技术的产生,唯有借助于新的、现代化的建设电气技术,才能使整栋建筑更加精准、有效、稳定、可靠的运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有利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筑电气新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泽被后世,影响深远。

1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内涵

现代电气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借助于建筑电气技术的不断革新,建筑业的内涵和外延得到很大的拓展。建筑电气新技术不仅仅是电工电子、控制信息技术的组合,而是将这些电气新技术进行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网络,因而学科交叉融合,是建筑电气新技术的重要特征与内涵。

如在我们的建筑物供电系统中,一个完备的计算机系统网络,需要配置一个处理器,变电站需要配备高低压开关柜来控制整个供电系统的稳定性,整个微型的处理器就放置在这个柜子里,一是用来监测供电的回路状况,二是将整个供电系统的断路装置与整个计算机网络测控系统连接起来,对整个供电系统实现闭环回路的监控、负荷调整和综合管理。装配一台相应的变频器需要其提供必要的反馈功能,同时还要能够利用通信接口使得变频器与上位机进行数据的交互。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筑电气新技术是电工电子、控制与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学科交叉与融合在建筑行业的鲜明体现。

2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实际应用

2.1建筑节能方面的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能源消化的进一步加剧,由此造成的能源浪费和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建筑物的技能技术已经被人们提上日程。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的总能耗比重为25%,正是由于在传统的建筑电气技术中未充分地将节能方面的技术和措施考虑进行。此外,传统建筑物中很少有先进的电气控制系统对所辖设备进行节能控制。例如,在老式办公楼里,风机管道、暖气片、空调等设备,采用传统控制电气方式,极易产生大量的能源浪费。在我们的建筑电气新技术方面,较以往传统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尤其是在节能技术和相关措施方面,革新思维,大胆创新,取得了非常好的节能效果。如光线感应的充分运用,当室内光线达到一定亮度时,启动光控开关,自动闭合部分开关,节省电能,这一技术可以推广到空调的自动控制上,将在室温调节上最大限度的节约电能。

2.2建筑设备监控方面的技术应用

以前我们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大都采用集中监控的模式,这种模式运行速度较慢,且可靠性也不强,这样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已经明显不适合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1世纪以来,计算机控制方式的主要方式是集散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的出现,为建筑设备监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平台,辅以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建筑设备监控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场总线技术模式在建设设备监控系统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以太控制网络的运用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程度。此外,在许多行业的建筑设备监控技术中加入了web、opC、tCp/ip等技术的融合和运用,很大程度推动了整个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领域的发展。

2.3建筑通信网络方面的技术运用

建筑通信网络作为建筑智能网络的主干,可以分为计算机、双向有线电视以及电话通信三个不同形式的通信网络,三者相互联系,将整个建筑系统的全部资源进行对接联通,信息可以传达到所有的用户站点。随着网络光缆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传输速率大大增加其用途也从传统的数据通信和图像传递,拓展为语音视频通信、电视电话会议等。随着我国建筑智能小区的大力建设和推广,建筑智能产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建筑电气技术运用中,采用现代化通信技术如数字通信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及数字信息处理相关技术,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提高了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显示的性能,实现了建筑设备信息和资源共享,作为数字社区的单元节点,为以后许多行业的现代化商业经济运用提供更多的方便,如电子商务等操作中,数据可以直接利用,进行相互的对接工作。

2.4建筑电气技术安全防范方面的技术运用

安全防范技术包括建筑物闭路监视、对讲、通道控制、入侵报告等先进防范技术。随着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安全防范技术也从最初的各子系统的相互独立,发展到现在的各单元节点联网互动,集中控制监视,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安全防范工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为建筑区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保障。例如,数字和模拟电路集成芯片的功能大大提高,给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从模拟技术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搭建了桥梁。

3结论

现代建筑电气新技术在汲取传统建筑电气技术基础之上,融合了当前快速发展的电工电子、信息控制技术,已经成为电气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并逐渐发展成熟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电气技术将继续朝着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韩传亮.当代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15-17.

电气节能新技术篇6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技术;热电厂;具体应用

热电厂可以提供多行业所需的蒸汽、热水和电能。从本质上讲,热电厂是指运用燃煤发热的方式转换成所需的热能和电能。近些年来,各行业都处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热电厂具有对多行业提供所需能源的保障价值。然而在环保和节能改革的新时期内,很多热电厂并不符合新型的环保指标,因而亟待从全面入手加以改进。引进新型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杜绝热电厂日常发电中的超标污染排放,并能够大大降低燃料的消耗,与此同时也确保了热电厂具备的经济实效。电气自动化的新式技术能够节省各流程的生产成本,确保了热电厂发热及发电效能的稳步提高[2]。

1热电厂改造中的电气自动化

从基本内容来讲,电气自动化融合了新时期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经过全面的技术融合,构成了新式的自动化技术体系。在热电厂发电过程中不断引进电气自动化的相关技术,有助于改造现存的发电方式。电气自动化包含了远程控制以及自动管理,同时也设置了相关的规范和协议。现代化进程中,各行业已经普遍引入了电气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本身具备了显著的集成性特征,适合用于自动化管理。由此可知,电气自动化也代表了现今阶段的工业化整体发展方向[3]。具体而言,热电厂在改造过程中采用的电气自动化具备了如下的优势:

首先,电气自动化从根源上确保了优良的发电效能,提高发电效率。近些年来,城市化正在逐步加快进程,与此相应的城乡生活水准都获得了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居民平日生活消耗了更多的电能,因而亟待扩展原有的电网规模。面对新形势下的用电需要,电网发电的传统技术很难真正符合需求,因此就有必要加以改进。电气自动化可以消除传统发电方式的弊病,符合了新时期的电网扩展需要,因此也有助于提高整体的发电质量。

其次,引入自动化技术,有助于热电厂减少整体的投入成本。热电厂在日常发电过程中,引入自动化的电气技术有助于节能。这是由于,电气自动化用于发电过程可以节省额外的能耗,这种基础上也节省了热电厂针对发电环节投入的费用。热电厂发电需要投入石油和煤炭等资源,然而如果燃烧不够充分,那么消耗的成本也会大幅提高。然而,电气自动化却可以燃尽剩余的煤炭等原料,促进了完全和充分的燃料燃烧[4]。这样做,有利于从根本上节省成本,提高了热电厂利用各类能源的实效性。

最后,电气自动化也完善了资源配置。经过优化之后,热电厂就可以优化配置现有的各种能源,同时也合理控制了各环节的发电流程。经过优化配置之后,电气自动化摒除了传统热电厂发电的弊端,同时也消除了潜在的缺陷。借助电气自动化的手段,热电厂内部的工作人员还能够及时查看故障和缺陷,有助于适当的维修和处理,确保设备运行时的优质性。

2具体的技术应用

热电厂通过运用电气自动化的手段,可以改造现存的机组和电网,经过全方位的设备改进就能够确保发电实效的提升。同时,电气自动化消耗了更少的综合成本,有利于优化配置热电厂的资源。由此可见,热电厂适合采用电气自动化,通过自动化改造的途径来提高节能性和环保性。在具体运用中,热电厂的电气自动化包含了如下要点。

2.1完善现有的控制保护

火力发电通常设置了连锁和报警的系统保护,用报警的方式来实现控制保护。然而应当注意的是,报警和连锁的控制保护方式仅仅针对超限的状态,因而表现出显著的局限性特征。通过引入微机辅助下的新型控制保护,热电厂可以增加发电过程中的故障诊断以及运营检测。这样做,有助于检测人员及早判断设备隐患,然后采取适当措施予以消除故障。电气自动化符合了防患未然的基本思路,确保了稳定和持续的自动化运行[5]。

2.2构建实时的机组监控

热电厂的具体发电方式为火力发电,引进电气自动化之后,热电厂转变为一体式的机组控制。相比于传统的监控方式,单元制的机组监控具备了显著的集成性优势,因此也便于汇总并且整理各种类型的状态信息。在最大限度内,火力机组可以展示自身的潜能和优势,控制室的体积也因此被缩小。由此可知,电气自动化简化了热电厂原有的监控系统,便于统一采集各环节的发电信息。经过统一的电网管理,也可以确保电网处在优良的运行状态中。

2.3设置通用的网络

在热电厂发电中,通用网络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创新了原有的发电模式。电气自动化可以创造热电厂内部的通用网络,确保了自动化的办公。对于管理层而言,通用网络还可以确保实时监控各类的发电设备,提供了畅通的信息传输途径。对于全程的控制,通用网络都可以确保集成化和自动化。

3结束语

从现阶段来看,电气自动化构成了热电厂改造中的关键点,同时也是主要的改造方向。现代化改造中,热电厂有必要引入节能和环保的具体技术措施,全方位改造传统的发电方式。相比于传统技术,电气自动化具备了显著的节能优势,因而适合用于构建现代式的热电厂。然而截至目前,热电厂运用电气自动化的相关实践还没能达到完善,有待长期的改进和提升。未来的实践中,相关人员还需要不断归纳经验,构建电气自动化的保障机制和技术体系,从而推进电气自动化的整体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齐崇勇.自动化技术在热电厂电气中的应用[J].潍坊学院学报,2016(02):119-120.

[2]孟建伟.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热电厂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23):88.

[3]刘大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478+482.

电气节能新技术篇7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信息技术;节能设计

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

首先,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目前仍然是电气领域当中的重要技术,其优越性在诸多方面有所体现。例如,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可以提高生产、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达到现代化企业发展要求。其次,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期望的提升,企业朝着环境友好型的目标发展将会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场景必然将越来越广,以适应企业新型发展趋势[1]。

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2.1生产过程中实现的功能单一

在工业生产中,电气自动化技术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工业产业中的应用相当广泛。但是,就现阶段发展状况来看,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的生产、制造功能仍旧比较单一。一些实际应用场景中,自动化技术甚至仅仅能够实现一两项功能,有时甚至单个设备无法独立完成。同时,在整个生产流程中,设备之间还无法实现信息交流,实现网络化智能管理仍有难度。因此,对于工业产业实际应用仍旧不便,参与工业生产的过程较为繁琐,还需要技术进一步改进,使之走向成熟。

2.2生产过程所耗的能源较多

国家目前关于电气自动化的研究尚未出台统一的管理标准,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容易忽视电气自工程动化生产中实现节能环保。因此,缺少了节能需求的相关应用驱动力,也很难促进电气自动化从设计上进行节能改造,导致技术从源头上就缺少实现的客观条件[2]。

2.3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

在各行各业的发展改革中,都会依托于互联网智能化发展优势,从而促使行业健康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在电气自动化方面的标准缺乏,每个企业的生产设计、生产标准各有不同,导致企业的电气自动化设备之间的协调性不高,实现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产业自动化统一管理的难度提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行业发展。同时,信息化建设的不完善,另一方面也归咎于我国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大多独立完成,无法体现其整体性。从电气自动化方面来看,由于电气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体差异,若企业需要应用整套自动化设备,必须要到各个厂家进行采购。除此之外,还需对采购的设备进行组装,此过程中不同设备的标准差异性和设计差异将会带来极大不便,使得信息交流不稳定,无法实现合理的信息化建设[3]。

3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的改进建议

3.1正确选择变压器

不同材料的变压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老化程度将会有差异。变压器作为供电配电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如果变压器一旦产生老化耗损,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电能损失。因此,为了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节能目标,需要经过多方面考虑应该正确选择合理的变压器。第一,优先选择从设计方面就有节能设计的变压器,以便从源头上实现一定程度的节能目标。第二,通过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生产场景,选择合理的变压器规格。第三,通过调节电流,降低其负载电量的不平衡,将自身耗能尽可能降到最低,延长变压器的使用寿命。

3.2提高使用效率

一方面,为尽可能降低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自身能量消耗所带来的影响,可以通过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的使用效率,能够实现节能的目标。另一方面,降低能耗可以实现功率补偿,减少运行过程的额外负荷,有效提高电能的传输效率,实现节能[4]。

3.3使用合适的电阻

电能的传输是导致能源浪费的关键因素,因为电能传输中的电阻,必将带来相应的电能消耗。在选择电阻时,首先需要选择节能设计的电阻;其次,对电阻长度和截面面积进行合理的调整,例如尽量设计直线传输,电阻尽可能的短,增大电阻的截面面积,通过上述优化即可降低电阻对电能的消耗。

3.4优化工程的配电系统

配电系统作为电气自动化流程中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优化配电系统,将会对电气自动化节能目标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当然,优化过程中,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优化:第一,考虑现阶段电气自动化的实际需要,为了能够使配电系统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对电气自动化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管理。第二,保证配电系统能够满足输出电气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电能需要,从而满足企业的生产要求。第三,需要良好的导线与合适的配电系统协同工作,才能使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确保电气工程有条不紊的正常运行。

电气节能新技术篇8

关键词: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发展趋势

abstract: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andextensiveinternationaltechnicalexchanges,theinternationalonmanyadvancednewproduct,newtechnologyarecomingtoChinaconstructionmarket,makeelectricalbuildingindustrymadeanewstep.thispaperdiscussestheenergy-savingbuildingelectrictechnologydevelopmenttrend.

Keywords:energy-saving;electricalbuilding;technology;Developmenttrend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是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电气科技的发展而同步的。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数字技术、显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建筑电气技术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与国际上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国际上许多先进的新产品、新技术不断进入中国建筑市场,使建筑电气行业迈出了新的一步。

建筑电气包括强电和弱电两部分,强电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变配电系统、电力和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一般来说,建筑中变配电系统主要包括:高低压系统、变压器、备用电源系统等;电力系统主要包括电力系统配电及控制;照明系统则包括室内外各类照明;防雷接地系统包括防雷电波侵入、防雷电感应、接地、等电位联结和局部等电位联结、辅助等电位联结等等。在这短短二十多年中,这些系统的技术和产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高压系统中的高压开关柜,其最早采用的断路器为油断路器,后逐渐发展到少油断路器,不仅体积大,而且不防火。所配置的高压开关柜体积大,还必须独立设置在自己的隔间内,占用了很大的建筑面积。现在所采用的真空断路器和SF6断路器,不仅体积小,而且短路容量也高,柜体尺寸也比原来的柜子小了许多,由于断路器无任何油,防火性能大大提高,并且可以与其它低压设备共置一个房间内,既节省了空间,又方便了管理。低压断路器已从过去的体积大、短路容量小发展到大电流、高分断能力、体积小、性能稳定,使系统更加安全可靠。近些年低压断路器又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可将断路器的多种参数通过工业控制总线,直接将信号传送给计算机。

一、电气节能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家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类能源供不应求;而另一方面,能源的浪费却较为普遍。据有关资料显示,建筑能耗又占到全社会能源总消耗量的30%左右,且有持续上涨的趋势,而我国的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平均建筑能耗的3~4倍。所以,对设计人员来说,在设计的各个阶段充分考虑建筑节能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随着全社会对建筑节能重要性认识的提高,技术研究不断深化,设计标准不断完善,管理工作不断加强,节能的理念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些都为建筑节能的推广和应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多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范或规定还未把电气节能全面系统地纳入其中,很多人认为建筑节能只是建筑围护结构、采暖或空调的事情,与其他专业无关,电气节能可有可无。即使是一些省级建设标准,也仅着眼于对采暖通风空调的监测与控制,对电气节能缺少指导及操作措施。其实电气节能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它甚至难于某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如果不对其进行系统、全面和综合的分析和实施,要想做好工作是十分困难的。而长此以往,必将会造成新的、巨大的能源浪费。

二、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的智能化发展代表着建筑行业技术应用的高水平阶段,是建筑行业传统工业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建筑行业的智能化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于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逐步向美国、日本等国家传播和发展,最终形成全球性智能化建筑的潮流。我国也要紧跟时代潮流,逐步实现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向智能化的过渡与发展。

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是指以现代房屋建设为平台,以环境计划、建筑系统信息自动化为骨架的建筑与信息技术的综合体。由于智能建筑物将建筑的使用,及辅助功能综合化和自动化,为现代房屋建设用户提供了舒适安全方便的工作环境,并且进一步增强高效、经济、节能的特点。因此,建筑智能化受到世界范围内的重视,并逐渐成为现代建筑领域中的一个新的技术应用类型。

在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中运用智能技术表达地域性,有效改变了传统建筑技术地域性表达的静态模式由于智能建筑往往通过对建筑表面构建的控制,使其达到节能的目的。因此,现代房屋建设表面要根据室外自然环境特征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自动调节,逐步形成了建筑行业的动态造型模式。

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在应用的几种地域化倾向强调传统与现代的整合,提倡整体的、创新的科学的人性化的技术理念。房屋电气技术节能应用中,要结合不同地域的特殊自然、人文因素,在继承和发扬地域传统建筑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先进技术手段,逐渐形成符合现代建筑行业需求,又能表达地域特点的新的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体系,并积极将其应用于建筑电气技术节能应用中,以达到促进整个行业发展的长远目标。

三、如何实现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的全面管控

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的智能化发展,是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保证建筑电气应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达到节能要求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加强电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的全面管控,工程建设单位普遍建立了组织落实、职责明确、有物资保障、有具体工作措施的质量管控网络体系。建立健全的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的全面管控体系,要注意从以下几点做起:

1、成立专门的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质量管控委员会及监督检查部门。公司、分公司、项目经理部要及时组建适应电气技术节能应用全过程的质量管控机构,规定分公司和项目上的质检人员属公司派出人员;同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范围,制定了具体的质量管控目标管控制度和管控程序,以组织、计划协调综合各项的质量管控活动的有效实施。

2、建立企业领导、职能部门以及项目经理班组的各类人员岗位质量管控责任制。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应用过程中,关键项目和位置要实行挂牌负责制,并以合同形式明确了各自的责权利,使与电气技术节能应用有关的各方面人员的经济利益与工程质量的好坏紧密地联系起来。

3、建立了一套灵敏、高效的质量信息管控系统,有效利用计算机、电话等现代化手段,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传递、处理的程序和方式,及时收集有关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应用质量与操作质量的动态信息,为改进质量措施和质量管控提供可靠依据,从而使施工全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加强组织协调工作。在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应用管控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要动员各方面的社会力量,使工程建设走出本部门、本系统,逐渐过渡为一项社会工程,特别是要调动各级地区政府和当地人民的积极性,加强宣传,使电气技术节能应用的管控,具有更加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中国加入wto后,建筑市场逐渐成为对外完全开放的市场,如何应对建筑智能化的市场竞争,亟需使智能建筑产业走向集约化发展的道路。集约化可以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它将是提高我国建筑智能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国的智能建筑的发展也将面临着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咸海滨,鞠雪.谈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J].魅力中国,2010,(12).

[2]张琼芳,束中明.新一代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趋势[J].低压电器,2006,(09).

[3]肖吉德,符彩霞.电气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J].电气技术,2010,(09).

电气节能新技术篇9

关键词:电气自动挂;节能设计技术;强化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053

0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电力行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电气自动化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愈发广泛。但是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阻碍了电气行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在节能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促进该种节能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笔者首先简单叙述了其重要意义,于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几点强化措施。

1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设计的意义

电气自动化即在充分利用电能的基础之上,对电力设备进行驱动,以实现生产或工作全自动化的一种新型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是新型技术领域进行发展突破的部分,其不仅能够降低电能的消耗,减少电能的浪费,还可以避免供电紧张现象与输电受阻现象的无限恶性循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用电环境。于企业来说,高效的节能技术可以保证电气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并在降低电能损耗,减少成本的基础上,极大的提高电气设备的工作效率,进而在一定意义上确保企业的经济收益。由此可知,深入分析研究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设计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2强化电气自动化技能设计技术的对策

(1)尽量减小电能的消耗量,降低电能的损失。设计电气设备节能的最终目的即为降低电能损耗,减少电能损失,力求能够真正的为电网减轻负担。在电能的实际传输过程中,减小电阻是减少功率损耗,降低电能损失的主要方式。通过实验,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电能导线的不同材料、不同长度和不同的截面积均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导线电阻的大小。电阻较低的,其电能的损耗便相对比较小;此外,因为电流有其固定性,所以导线长度越长、分布越复杂,造成的电能损耗就越大;除此之外,导线截面积的增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导线电阻。所以,在设计建设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的过程中,需选取电阻小的导线作为材料,同时尽可能的减小供电距离,缩短导线长度,从而尽量减小电能的消耗量,降低电能的损失。

(2)变压器要尽量选择电能损耗少的种类。变压器是决定节能设计目的能否实现的关键。大多数情况下,电气自动化的技能设计人员会谨慎的选择功率损失消耗小、单相补偿设备,三相四线的变压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电流负荷的平衡,降低变压器损耗,起到节能环保最终效果[2]。

(3)科学选择无功补偿设备。顾名思义,无功补偿设备即是无功率补偿设备。就现阶段来看,我国的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设备的作用非常重要,其可以通过降低变压器在输电过程中的消耗,以此提升输电功率,所以该种设备在节能或者是提高供电质量等方面均起着关键性作用。由此可知,选择无功补偿设备必须慎之又慎。若选择的无功补偿设备效果不佳,则不仅会影响供电系统的工作效率,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电网瘫痪,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无功补偿设备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根据具体参数如电压负荷、容量等进行选择。第二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选择。准确掌握电网补偿线路及整个电路的负荷状况,对电动机等负荷比较大的设备采用动态补偿的装置,对负荷较小的则采用静态补偿的装置,使得线路的技能效果达到最佳。第三选择合理投切方式。摒弃以往选择投切方式的落后模式,选择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并且具有更高准确系数的一种投切的方式。

(4)选择有源滤波器,保障电气设备的有效运行。在电气设备运行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谐波,谐波的出现不仅会影响电气设备可用性,也会严重影响电气设备的实用性,导致电能严重损失现象的发生。谐波频繁的产生,还会对电网电压的可靠性、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发生操作失误现象,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谐波的出现也会缩短电气设备电动机使用的寿命,对其余正常工作的设备产生影响等[3]。而有源滤波器可以确保有效的过滤谐波,并抑制谐波出现,减小操作的失误率,大幅提高供电的稳定性,为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提高保障的同时,又对电气设备做到良好保护。

(5)高效光源的使用。在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中最不可忽视的便是照明设计的过程。在照明系统中应用节能设计,可以增加相关人员的节能意识,并在具体实施中起到节能环保作用。因此,设计电气设备的节能环节时,应将节能、适用、经济等关键要素做综合的考量[4]。而高效光源是一种自动化节能产物,与普通照明相比来说,高效光源不仅更加明亮耐用,而且可以极大的减少电能损耗。由此,在公共场所使用高效光源也是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的重要手段。

3结论

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对社会各行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均有着极大的影响。在电气设备运行时尽量减小电能的消耗量,降低电能的损失、变压器要尽量选择电能损耗少的种类、科学选择无功补偿设备、选择有源滤波器,保障电气设备的有效运行、高效光源的使用等均是加强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设计技术的重要举措,其不仅是节能环保的良好实施途径,也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更加可以使相关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进而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与创新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欧阳启祺.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设计技术的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08):17-19.

[2]琰明.浅析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设计技术[J].山东工业技术,2015(19):174-175.

电气节能新技术篇10

[关键词]福建省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十一五”是福建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国家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重化工业的特征将更加明显,结构性污染问题还会加剧,对环境的承载将产生更大的压力。资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品能耗高已经成为福建省经济增长、地区实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强的主要障碍。本文研究福建省各重点行业所需的节能减排技术,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的、客观的、具有前瞻性的决策依据,推进福建省节能减排达到预期目标。

1福建省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1.1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改变,福建省产业集聚和集群不断发育壮大,现代化建设与工业化进程将同步推进,但经济发展仍处于粗放型阶段,经济增长依靠高投入。为此,福建省制订了《福建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并提出“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0.94吨标准煤下降到0.79吨标准煤以下,降低16%;全省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二氧化硫为42.4万吨,比2005年削减8%;化学需氧量为37.50万吨,比2005年削减4.8%,其中2008年总量不超过38.45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低于60%,降低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福建省主要从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合理规划布局,实施区域整治工程;加强重点项目治理等方面落实《福建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

1.2主要任务

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必须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全面取缔关闭国家明令取缔淘汰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加强日常监管,特别是小冶炼、小造纸、小化工、皮革制造等废气、废水污染严重的企业。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

目前能源消耗主要存在于冶金、化工、印染、火电等行业,福建省根据各个行业的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情况,提出各个行业的节能减排任务。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应重点实施冶金、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等节能示范工程项目。

而要达到这些任务和目标,就必须推进技术进步、工艺改进。化工行业需加强合成氨、烧碱、电石和石油炼化节能;印染行业应研究开发低污染、节水型的新工艺技术;而火电行业作为So2排放的大户,研究先进的脱硫工艺并实现烟气脱硫国产化是目前迫切需要;水泥工业的节能减排重点应以节能为主,落实水泥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冶金行业废气排放量大,应提高废气治理方面的技术;造纸行业能耗高、污染大,应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回用技术。

2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

福建省高污染和高消耗的重点行业有:化工、印染、火电、水泥、冶金和造纸等。根据各行业不同的现状,可采用不同技术,主要的节能减排技术有:

2.1化工行业

合成氨原料气净化精制技术──双甲新工艺;合成氨气体净化新工艺──nHD技术;天然气换热式转化造气新工艺及换热式转化炉;水煤浆加压气化制合成气;磷酸生产废水封闭循环技术;干法乙炔工艺等。

2.2印染行业

低污染、节水型印染新工艺是一项系统化的印染工艺技术,是和品种、助剂、设备同步发展的。福建省印染行业可以采用的节能减排新工艺有:酶法退浆工艺;棉布前处理冷轧堆一步法工艺;氧漂后的生物酶脱氧工艺;等离子织物整理新技术;雾染色工艺;红外线定向辐射器代替普通电热原件及煤气技术;超临界流体染色(SFD)新工艺。新设备有:连续轧染生产自动在线检测控制系统,实现连续轧染色差的在线检测与控制;染色机冷凝水和冷却水的回收使用。染化料、助剂的选择方面应用环保型固色剂、助剂;采用已通过生态纺织品认证的产品和高效活性染料。在综合回用技术上,采用新型吸附剂吸附回收重金属;超滤法回收染料、浆料;漂洗水的回用及脱色剂再生。

2.3火电行业

侧重于烟气脱硫技术与设备国产化,福建省主要的烟气脱硫工艺可以采用: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旋转喷雾干燥烟气脱硫工艺;炉内喷钙尾部增湿烟气脱硫工艺;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海水脱硫工艺。各个工艺都有其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选择。

2.4水泥行业

福建省水泥行业可以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减少污染排放,增加原料利用效率,利用余热发电等方式来节约能源,主要技术有:工业废渣取代水泥生产用原材料或混合材料;低温余热发电;利用水泥窑处置废弃物;挤压联合粉磨工艺技术;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余热发电技术;散装水泥装、运、储、用技术;掺用工业废渣生产复合水泥技术;新型干法水泥采用低挥发份煤技术。

2.5冶金行业

福建省冶金行业主要节能减排技术需求有:焦炉煤气脱硫脱氰;高炉余压发电(tRt);焦化干法熄焦;高炉煤气干法除尘;高炉煤气燃气轮机发电节能技术。

2.6造纸行业

福建省造纸行业废水削减技术可以采纳:洗涤―筛浆系统用水的封闭循环串联洗选技术;无元素氯漂白技术(eCF);废纸中印刷油墨高效脱除技术及装备;超高得率制浆技术等其它清洁生产工艺技术。中小造纸企业黑液处理技术有:黑液的资源化―高速离心喷雾干燥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

3结论

以化工行业、印染行业、火电行业、水泥行业、冶金行业、造纸行业的新技术为重点,与节能减排的任务紧密结合,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技术,以推进福建省节能减排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技术需求研究报告[R],2009~2010.

[2]陶从喜.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技术及装备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09,(5):980-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