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策略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08:34

量化投资策略分析篇1

[关键词]量化投资;alpha策略;意义;方法

[Doi]10.13939/ki.zgsc.2015.25.083

alpha策略最初的理论基础是套期保值,是由美国经济学家H.working提出的,随后股指期货的面市,量化研究便激发了人们浓厚的兴趣。传统的资产管理者理念的哲学基础大部分为追求收益风险平衡,然而平均市场收益与超额收益又很难达到绝对的均衡,因此将超额收益也即alpha分离出来,建立起基于alpha策略的量化投资,有助于指导投资实践。

1alpha策略在量化投资中的应用意义

量化投资指的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依托,通过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在充分掌握投资环境的基础上践行投资策略,达到预期的投资效果。采用量化投资方式的优点包括其具有相当严格的纪律性、系统性,并且对投资分析更加准确与及时,同时还具有分散化的特点,这使得策略的实施过程更加的机动灵活。量化投资过程使用的具体策略通常有量化选股、量化择时、统计套利、高频交易等,每一种策略在应用过程各有千秋,而alpha策略属于量化选股的范畴。传统的定性投资也是投资人基于一种投资理念或者投资策略来完成整个投资活动的,最终的目的是要获得市场的占有率,并从中取得丰厚的利润。从这个角度来衡量,量化投资与传统投资的本质并无多大差别。唯一不同的是量化投资对信息处理方式上和传统定性投资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它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统计学和现代金融工程理论的基础上完成对各类数据信息的高效处理,在对信息处理的速度、广度上是传统定性投资无法比拟的。在对投资风险的控制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是国际投资界兴起的新型投资理念和应用方法,也在日益成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共同选用的有效投资方案。现阶段量化投资的技术支撑和理论建设的基础包括人工智能技术、数据挖掘、支持向量机、分形理论等,这些现代信息处理与数据统计方式为量化投资的可操作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alpha策略在量化投资中的使用优点主要是对投资指数所具有的价值分析与评定。它不是依赖于对大盘的走向变化或者不同股票组合策略趋势的分析,对投资价值的科学分析与合理评估更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alpha策略重视对冲系统风险所获得的绝对收益,在股票投资市场上是一种中性的投资方式,具体的程序有选择资产、对资产的优化组合、建立具体组合方式、定期进行调整。为了促进该策略在投资市场中获得良好的收益,就必须先要重视优秀的选股策略,其次是重视期货对冲平均市场收益的时候所产生的风险控制问题。对冲系统风险时,若是能够及时地对投资组合与相关的股指期货的平均市场收益指进行精准地判定和预测,那么将会对整个投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2基于alpha策略的量化投资具体策略和实践方法

通常情况下,alpha策略所获得的实际收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与该策略本身的特定有关,具体表现在周期性与时变性上。

alpha策略的时变性主要是指当时间产生变化时,超额收益也会随之而改变。需要清除的是alpha反映的就是上市公司超越市场的预期收益,因此属于公司资产未来估值预期的范畴,所以上市公司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不同,那么就会给alpha带来影响。由于时变性的特点,这就给策略的具体估计模型的设立带来了更多不可确定的因素,为此,参照对alpha满足不同动态假设的理论基础,建立起一个可以获得不同种类估算的模型,同时假定在同一个时间范围内,超额收益和市场平均收益都保持恒定不变,这就极大地简化了计算的过程与步骤。也就是说在该段时间内,市场上股票投资组合基本面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与波动,这就与实际的投资状况基本达成一致。对于投资策略的调整则要根据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发生情况而定,那么估算的时间单位周期可以采用每日或者每周估算,对每一个季度的历史数据进行调整也可以作为一种调整方式,反映公司季度行情。对于具体证券而言,采用季度或者每周的调整频率则不是最为理想的,还要针对公司情况与市场行情综合调整。

alpha的周期性特点在交替出现的正负号上最为突出,导致这一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行业的周期性特征与套利效应共同造成的。具体而言,首先不同类型的证券分别属于不同的行业所有,当行业处于景气周期循环状态下会影响alpha的符号与大小,同时景气程度的深与浅也会对此产生影响。其次一个股票组合产生非常大的超额收益情况下,市场中的其他机构投资者或者个人投资者就会不断地参与到该组合的投资中来,最后会导致alpha逐渐接近于零。因此在建立不同策略的组合方面,要针对每一个季度的具体情况和波动率,进行综合性地评价与分析,并及时地做出必要的调整,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得市场收益。

量化投资中的alpha策略并不是一种单一类型的策略,不同的策略都在寻求获得超额收益的市场机会和可能性。现阶段市场上采用的alpha策略主要有多因子选股策略、动量策略或者反转策略、波动性策略、行业轮动策略、行为偏差策略等,每一种策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有其特征性,并且可以相互结合使用,发挥出综合预测和评价的作用。

多因子选股策略是必要和常用的选股方式,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将不同种类和模块的信息进行高效化综合分析与评价后,确定一个选股最佳方案,从而对投资行为进行指导。该种选股策略的模型在建立方面比较容易,是量化投资中的常用方式。同时多因子模型对反映市场动向方面而言具有一定的稳定和可靠性,这是因为所选取的衡量因子中,总有一些可以把握住市场发展行情的特征,从而体现其本来就有的参考价值。所以在量化投资过程中,很多投资者都使用多因子模型对其投资行为进行评估,无论是机构投资者或者是个人投资者,都能够从中受益。多因子选股策略模型的建立重点在于对因子的剔除和选择上,并要合理判断如何发挥每一个因子的作用,做出综合性的评定。

动量策略的投资方式主要是根据价格动量、收益动量的预期与评定,对股票的投资进行相应的调整,尤其是针对本身具有价格动量的股票,或者分析师对股票的收益已经给予一定评级的股票,动量策略的应用效果会比较理想。在股票的持有期限内,某一只股票在或者股票投资的组合在上一段时间内的表现均佳,那么则可以判断在下一段时间内也会具有同样的理想表现,这就是动量效应的评价依据,从而对投资者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反转策略和动量策略恰好相反,是指某一只股票或者股票投资组合在上一段时间内表现很不理想,然而在下一个时期反而会有突出的表现,这也给投资者带来了一线希望,并对影响到下一步的投资策略的制定。

波动性策略也是alpha策略的一种方式,主要是利用对市场中的各股运动和发展状态的细致观察与理智分析后,列出一些具有相当大的波动性的股票,同时这些股票的收益相关性也比较低,对此加以动态化的调整和规划,从而逐渐获得超额收益的过程。在一些多因子选股策略中也有机构投资者或者个人投资者将股票具有的波动性作为考察与评价因子之一,波动性策略经常和其他策略相结合来评价,这说明股票投资市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因此在投资过程中要慎重对待。

行业轮动策略和行为偏差策略的应用频率不似前面几种高,但也会和另外几种策略相互结合使用。行业轮动策略主要是为了充分掌握市场行业轮动机制与特征,从而可以获得高额的收益,对行业之间的投资也可以非常高效和准确地进行,对把握正确的时机有很大的优势。行为偏差策略目的是窥探到股票市场中存在的过度反应或者反应不足等现象,这些都属于股票投资市场的偏差,从而可以通过投资者对不同股票抱有的差异化评价来实现超额收益。

量化投资策略分析篇2

关键词:双因子模型量化投资超额收益alpha

1前言

随着我国股市体制改革,股票市场迅猛发展,股票投资新增账户和新股扩张飞速,截止到2015年7月,股票账户数已经突破2亿,两市a股约有多2700多只股票,并推行多种利好政策逐步为股票投资者铺平了道路。在牛短熊长的中国股票市场,众多依赖传统方法进行投资的投资者往往会损失惨重,此时利用量化投资策略以寻求较为稳定超额收益的投资方法愈来愈受到投资者青睐,其中尤其是超额收益alpha量化投资策略广为受到关注。

2量化投资与超额收益alpha投资策略

量化投资就是通过收集整理现有已发生的大量数据,并利用数学、统计学、信息技术建立数学模型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构建最优投资组合以获得超额收益。简而言之,它是一个将传统投资理念、风险、收益等进行量化并付诸实现的过程。在国内量化投资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对外开放并与国际接轨,在国际上较为盛行的金融研究技术也逐步在国内铺展开来,但目前投资策略的系统化研究仍是我国量化投资长远发展的薄弱之处。因此,更加系统的投资策略研究和实践成为当下迫切的需求。系统投资策略及组合能推动量化投资的快速发展,对中国金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起到积极的作用。

所谓超额收益alpha指的就是实际收益率中高于对应的预期收益率的超额收益部分,严格地来讲,超额收益alpha是用来衡量一个在风险调整下由投资所产生的“主动收益”。超额收益alpha量化投资策略主要来源于Capm模型,在Capm模型中,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风险溢价,只有承担更多的风险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资产的收益主要取决于β值,β值越高,期望收益相对越高,β值越低,期望收益相对越低。

在Capm模型的基础上,超额收益alpha常被用来衡量基金的业绩,具体公式如下:α=HpR-Rf-βi[e(Rm)-Rf]。

其中HpR为持有期实际收益率,在众多的投资实践操作中已经得到证明,当选择股票投资组合适当时,股票基金能够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准的超额回报。随着资产市场的发展与成熟,超额收益的理念被广泛接受,从而促使愈来愈多的投资者采取投资组合主动管理的方式来获取超额收益,与之相关的策略称之为超额收益alpha策略。

3双因子模型量化投资策略

不同的具有投资价值的因子(包括盈利性、估值、现金流、成长性、资产配置、价格动量和危险信号等类别)组合便构成了不同的因子模型,如单因子模型、双因子模型以及多因子模型等,其中单因子模型具有不可靠性且多因子模型建模较为复杂,双因子模型则以较高的可靠性且操作较为简便而受到重视。双因子模型典型的有盈利性和估值、成长性和估值、估值和价格动量、现金流和估值、估值和估值、盈利性和盈利性、盈利性和价格动量、估值和资产配置以及估值和危险信号等,其中盈利性和估值、成长性和估值、估值和价格动量和现金流和估值四种双因子模型效果最强。

3.1盈利性和估值

盈利性和估值是两个具有较强投资价值的因子,且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孤立,盈利性用来衡量基本面,决定了公司资源的质量,而估值则是与市场因素(价格)相结合的基本因子,确定了投资者为这些资源必须付出的价格,这两个因子不论以什么顺序组合都是有效的。盈利性因子具有较好的普适性,能产生显著收益,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低波动性。

在众多的能反映盈利性和估值的因子中,可以选取进行自由组合从而构建双因子模型。其中由现金流价格比和现金投入资本回报率、企业价值倍数与投入资本回报率、市净率和经济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和市净率、投入资本回报率和市销率、现金投入资本回报率和市销率、现金投入资本回报率和价格资本、自由现金流加股息和净资产收益率以及市净率和经营性现金流比股东权益等组合最为常用。

3.2成长性和估值

所谓成长性是指公司收入或现金流产生能力的增加。分析成长性的目的在于观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能力发展状况。成长性比率是衡量公司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比率分析法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比率。在成长性因子与估值因子结合时,估值因子则是确保投资者不会为公司的增长付出过高的价格,从而得到合理价格增长策略。

3.3估值与价格动量

投资者情绪对股价走势产生重要影响,而价格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情绪。动量就是一种专门研究股价波动的技术分析指标,它以分析股价波动的速度为目的,研究股价在波动过程中加减速与惯性作用以及股价动静相互转换的现象。动量指数的理论基础是价格和供需量的关系,如果股票的价格动量为正,说明需求超过了供给,投资者情绪会变得更加积极。如果股价的价格动量为负,则表明供给超过了需求,投资者悲观态度会占据上风,转向看跌,估值倍数则有可能降低。因此价格动量因子常用于衡量投资者情绪和作出投资时机决策的重要工具。估值因子能反应股票的价格高低,但不能解释股票价格高低的根本原因。当估值因子与价格动量因子相结合时,能更好解释股票价格变化,弥补了估值因子不足之处。

3.4现金流和估值

在投资策略研究中的现金流指的是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融资投资等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不包括在内。现金流能反映公司盈利的真实性。当然单独使用现金流因子的投资策略有时候会失效,但与估值因子结合,能避免分析失效现象的发生。现金流因子能遴选出产生大量盈余现金的公司,而估值因子则确保投资者不会现金生成能力支付过高的价格。

4结后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量化投资在国内愈来愈受到投资研究者与实践者的青睐,基于实现超额收益alpha的量化投资策略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简单介绍了量化投资与基于超额收益alpha投资策略,通过对盈利性和估值、成长性和估值、估值和价格动量和现金流和估值四种双因子模型进行阐述介绍了基于双因子模型的量化投资策略,为今后更加深入的基于双因子模型的量化投资策略对比研究提供参考。参考文献:

量化投资策略分析篇3

【论文关键词】行为异象;行为金融;认知偏差

我国股市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心态和行为都不成熟,目的不纯,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自信;经常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存在着严重的噪音交易和羊群效应;政策依赖心理普遍;情绪周期变化较快。因此,建立在传统标准金融理论上的投资策略,往往不能给股民带来真正的投资收益。基于现资组合理论的分散化投资策略可以降低非系统风险,但不能降低系统风险。而且,投资分散化程度存在某一“有效”区域,过度分散化可能会带来延迟决策失误、增加研究成本和交易成本的负效应。特别在我国,股市非系统性风险较小,投资分散化策略作用不大。关于我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波涛(1999)研究表明高达66.7%,施东晖(2001)研究得出81.37%的结论,而西方股市一般为25%左右。

capm投资策略在国外并不适用、在我国几乎无效。capm的应用原理是利用β系数可以衡量系统风险,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判断证券价格的合理性,从而制定投资策略。关于capm的有效性,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首先提出挑战;fama和macbeth(1992)实证检验无效;我国学者杨朝军1998年对上海股市实证结论为不明显;陈小悦和孙爱军(2000)、阮涛和林少宫(2000)对上海股市检验结论为无效。

行为金融学是对传统标准金融学理论的革命.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放弃了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结合了心理情绪分析、强调投资者的行为控制。美国的共同基金利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取得了复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中国证券市场只是接近弱有效,导致采用传统投资策略的广大投资者亏损严重,而少数懂得并利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则能保持盈利。

一、反向投资策略

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涨得慢、可能价值低估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涨势快、可能价值高估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策略。由于我国股市存在一种“轮涨效应”或“补涨效应”,即一般前期内涨幅较小的股票在后期的表现会比前期内涨幅较高的股票表现更为良好。这个结果同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个股轮番炒作现象是相吻合的,也说明了反向投资策略是目前我国投资者最好的选择之一。

反向投资策略原理。投资者锚定心理和过度自信特征会导致对信息过度反应。换句话说,表现好的证券价值容易高估,表现坏的证券价值容易低估。反向投资就是买入低估证券同时卖出高估证券。投资者进行预测时,容易对近期业绩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过分低估和绩优公司股价过分高估现象,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这种过度反应的一种纠正。

反向投资策略操作要点。如选择p/e)或p/b低、历史收益率低的股票,往往可以得到比预期收益率高很多的收益。另外,还可以卖出涨幅已经很高的股票,买入很少人关注的滞长股票;或者卖出大家已经反复炒作的白马股,买入业绩可能改变的无人问津的垃圾股。

二、动量交易策略或称惯易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市收益和交易量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通俗地讲,利用强势股的惯性上涨趋势,买入近期的强势股,卖出近期的弱势股,即所谓正向反馈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原理。主要依据是反应不足和保守心理,分收益动量和价格动量策略。收益动量策略是利用了其他投资者对公司收益短期前景反应不足的失误,价格动量策略是利用了其他投资者对公司价值信息为反应或反应迟缓的失误。

动量交易策略操作要领。根据庄家投资行为分析理论,庄家做庄有四个阶段,建仓、拉升、出货、下落,投资者可以采取蚂蝗策略,一旦发现庄家建仓完毕,开始拉升时就盯紧买入,然后在股票价格翻翻后高位震荡庄家出货时候卖出,可赚高额利润。如果价格连续上涨,应该连续分批卖出;如果价格连续下跌,应该连续分批买入。证券投资基金可以考虑采用负向反馈策略。

三、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购买股票,以防不测时摊低成本的策略,一般在下跌时候买入,目的不是效益最大化,而是成本最小化、减少投资的遗憾程度。该策略是次优策略。投资者在建仓时候,可以分皮建仓,不能一次性买入。

时间分散策略基于风险承受能力因为年龄增大而降低的理念,随年龄逐渐增大而降低股票等高风险资产比例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年轻时风险承受能力强,其资产组合中股票应该是占较大比例,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此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这两种策略都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损失厌恶和思维分隔相关、属于行为控制策略。

四、集中投资策略

集中投资策略就是集中所有资金购买某一个或者少数几个证券并长期持有,稳中求胜,这也是巴菲特惯用的投资策略,“与其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分散风险,不如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好好保管。”投资集中策略能够获得稳定回报,有助于减少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同时该策略能运用价值投资的理念而获利。

集中投资策略的原理。利用其他投资者均值方差观念形成的认知偏差或锚定效应等心理特点来实施集中策略。一般投资者受传统金融投资理念的影响,通过投资多样化来分散风险,在大行情机会到来时,导致收益随着风险的分散也同时分散。而行为金融投资者则在捕捉到错误定价的证券后,率先集中资金投资,赢取更大的利益。

集中投资策略的操作方法。第一,对被错误定价证券的选择,主要是通过尽力获取超前的优势信息,尤其是未公开的信息。第二,选择几家在过去投资回报高于一般水平的公司。如果一家公司经营有方,管理效果一定会反应在它的股票价值上。第三,将资金按比例分配,将大头押在高概率的股票上,然后长期持有。集中投资策略的关键点:一是对公司的深入分析;二是需要克服投资决策偏差,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别人狂热的时候谨慎,在别人恐慌时大胆,能时刻控制自己的贪婪和狂热,要有耐心,要有信心,要勇于承认错误。

五、小盘股投资策略

小盘股投资策略的提出。小盘股一般是指流通盘较小的股票,但具体数量界定,不同的市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判断标准。20世纪70年代,芝加哥大学的两位博士r.班尼和m.瑞格曼提出了小盘股的高回报效应应用来挑战有效市场理论,banz(1981)研究发现了小盘股高额收益的规模效应,siegel(1998)研究发现,一般地小盘股比大盘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17%,且大部分集中在元月,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公司元月效应。小盘股投资高额收益的原因是,小盘股流通市值较小,炒作资金较之大盘股要少得多,较易吸引主力介入,股性较活,股价极易波动,涨跌幅度较大,容易获得高额收益。

小盘股投资策略的原理。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会犯系统性的精神和心理错误,继而导致投资者出现代表性偏差和框定依赖偏差,最终对当前的负面信息出现过度反应,结果造成小公司股票价值低估。但该公司的投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显现而广为人知,在被低估的时候买入,而在大家都发现价值后竞相买入时候卖出。

小盘股投资策略的操作。小盘股投资策略就是利用这种小公司效应,采用波段操作方法获得收益。投资者找到具有投资价值的小盘股,当预期小盘股的实际价值与将来股票价格的变动有较大的差距时,可以考虑该种股票;先前被低估的小盘价值股一旦有利好消息传出时,市场上可能导致投资者对新消息反应过度,从而使股票价格急剧上涨。另外,由于小盘股流通盘较小,市场上投资者所犯系统性错误对其股票波动的影响更大,从而为掌握该种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带来超额投资收益。

应对此类股票的操作要领。耐心等待股价走出缩量的上升通道,且上市公司行业景气度转好时买进,卖出的时机可根据市场及上市公司的环境因素和业绩情况,注意在历史的高价区域附近获利了结。一般来讲,小盘股在1~2年内,大多存在数次涨跌循环机会,只要能够有效把握节奏且方法得当,套利小盘股获利大都较为可观,是国际资本市场上流行的投资策略。

六、择时投资策略

择时投资策略基于日期效应。例如,隔夜效应、周末效应、一月效应和周末效应,这些效应行为金融理论在前面已经有分析和论述。择时投资策略认为可以于晚市、周五、年底或者元月买入股票,操作相对灵活,收益率相对较高。另外,还可以购买快到期的封闭式基金。

七、从众投资策略

当少数个人投资者没有更多信息,也没有专门知识的时候,跟随其他投资者行动,也减少后悔。很显然,这也不是最优决策。但对那些老年人,或者投资技能较差的人,不失为一种策略选择。

八、反馈交易策略

量化投资策略分析篇4

[关键词]基金管理公司;Swot;竞争策略;核心竞争力

[Doi]10.13939/ki.zgsc.2015.25.073

1引言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同时也是一种在优化资本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完善金融体系、保障国家社保养老体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机构投资者。

根据证监会统计,截至2015年2月,中国境内共成立了96家基金管理公司,合计管理公募规模突破5万亿元。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国一部分基金管理公司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还有一部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强,因此,分析基金管理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提出行之有效的竞争策略,提高基金管理公司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

2基金管理公司的Swot分析

2.1基金管理公司的优势(S)分析

随着金融改革力度的加大,我国金融各领域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各类合规资金加速向证券市场汇合;宏观形势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支持我国中长期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政府政策扶植主要体现在税收和费用上,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不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而费用方面,国家尽可能地使运作成本降到最低,减免发行、交易、上市费用等。

2.2基金管理公司的劣势(w)分析

我国国内证券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在不断地进步,但股市仍然受许多外在内在因素的影响;在对基金进行分析评价时没有成熟可靠的方法,市场上中介只能提供基金的历史表现,却无法显示基金现实、未来的表现;我国基金市场仍然处于成长期,投资者的投资观念仍在逐步转变之中。

2.3基金管理公司的机会(0)分析

基金业会因为互联网金融“开放、平等、写作、分享”的特点更加贴近投资者,信息可以直接精准送达客户,客户的需求习惯等也会直接反馈给基金管理公司;扩宽了基金管理公司的服务范围,基金的普惠变成可能,;互联网金融粉碎了金融行业的各种壁垒,使小型基金公司也有跻身前列的可能,为基金管理公司乃至整个基金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2.4基金管理公司的威胁(t)分析

随着国内基金业的快速扩张,行业的竞争环境逐步恶化,很多基金公司,短期内无法树立品牌,小型公司因无法抢占市场份额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而国外知名基金管理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也使中国本土基金管理公司受到了冲击;随着管理费等的下滑,基金管理公司的利润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通过对基金管理公司的Swot分析,不难发现,基金管理公司在我国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的,但不可否认也面临着挑战。为了积极应对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基金管理公司要高度重视竞争策略的设计和实施,把握发展机遇,成为行业内领先的基金管理公司。

3基金管理公司的竞争策略

3.1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

基金管理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投资,其竞争也大多是围绕投资展开的,基金管理公司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同时,也需要为自己带来利润。为了完成此项目标,有针对性的投资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特性之后,借鉴美国的共同基金“分散性高、投资组合、重视价值”等特点,得出了以下几点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

第一,做好风险控制工作。中国证券市场并不是个稳定的市场,因此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都很大,因此为了取得稳定的收益也需要完善的内部外部风险控制的支持。

第二,加强投资研究。投资研究是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的前提和保障,研究的缺失会导致盲目跟风、随大流的情况,因此为了基金投资更具有专业性,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加强自身研究力量的培育,而不是仅仅依靠券商、中介的研究报告来进行选择判断。

第三,完善资金管理。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应有合理的现金留存,当基金处于弱势时机会会有所增加,在高位时会风险会淡化。因此基金管理公司必须有战略眼光,以科学的投资策略和稳定的基金业绩,赢得广大基金投资者的信心,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扩大基金管理公司的市场份额。

3.2基金管理公司的融资策略

基金管理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是融资,因此融资方面的策略也成为竞争策略的重点。

第一,抢先占有营销资源。初创基金管理公司通常缺少利润和营销资源,如果能够在进入行业之时就能以较低的代价抢先占有营销资源,后来的竞争者就只能以较高的价格获得。在此基础上,构建战略性营销渠道,建立灵活的销售模式,贴近市场,在适当的时机,拓展已有的营销渠道,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更便利地抢占市场资源。

第二,提高服务附加值。基金管理公司应仔细了解客户的喜好、投资风格等,为其量身定做一套具有个性化的服务,其中包括投资分析报告、上市公司经营分析报告等,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解决其对于投资基金的问题和困惑,不单单关注投资结果,也了解到基金的研究、分析、投资过程,拉近客户与基金管理公司的距离。

第三,提供有特色的高质量服务。服务的质量决定客户的满意度,如何在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与竞争者与众不同即特色服务也是基金管理公司融资策略的体现,在众多同质产品中脱颖而出,满足投资者对特色服务的要求。

4基金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建设

4.1人才核心竞争力

基金乃至整个证券行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基金管理公司在起步、发展、成熟阶段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基金管理公司需要一种能够源源不断地选拔领导、管理、分析、营销等各部门人才的人才选拔机制。有了人才的保障,基金管理公司,公司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屹立不倒、经久不衰的资本。

4.2产品核心竞争力

基金管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体现在产品上,产品的好坏决定了客户的多寡。近年来,居民储蓄开始逐渐向资本市场转移,产品的高质量、有特色能够吸引大批观望的资金持有者。以有特色的高质量产品赢得当前市场,以创新产品抢占未来市场。

4.3管理核心竞争力

现代管理理念要求的是精细化管理,在制定管理策略、整理原始数据、分析结果等方面都要做到精细化,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夯实自身基础,改革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员工乃至客户。

量化投资策略分析篇5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分析

1、战略管理会计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治形势、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特别强调各类相对指标或比较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如相对价格、相对成本、相对现金流量以及相对市场份额等。

2、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长期、持续的发展战略。现代企业非常重视自身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国外研究表明,以下几个因素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顾客的满意程度;制造优良;市场占有率;产品品质;可信赖程度;敏感性;技术领先地位,优良的财务业绩。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必须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更注重企业持久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

3、战略管理会计提供更多的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单靠优良的财务业绩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必须依仗众多的非财务指标,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必须提供与战略有关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具体包括五大类信息:(1)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2)企业管理部门对战略财务与经营业绩信息的评价分析,(3)前瞻性信息;(4)背景信息,(5)竞争对手信息。

4、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战略管理会计既重视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也重视辅助活动;既重视生产制造,也重视其他价值链活动;既重视现有经营范围内的活动,也重视各种可能的活动。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应高瞻远瞩地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包括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由于行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风险;由于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产生的风险;由于流动性差导致的风险。

5、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美性和及时性。由于未来企业的竞争充满风险,信息使用者更关注的是企业的未来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成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即对那些相对不太可靠但又相关的信息,只要在披露信息的同时披露其计量方法和假设即可,这样,信息用户可据此评价信息风险,调整其战略决策。

二、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1、投资决策需要更多的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

战略管理会计之所以可以弥补传统管理会计的缺陷,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来源极其广泛,而且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很强的决策有用性。战略管理会计的这一特点对投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战术性投资决策相比,战略性投资决策由于涉及的资本数额巨大,投资的方向往往与企业的经营主干相关联,决策实施后影响的期限长、范围广,涉及到的相关利益主体也是多方面的,所以决策一旦出现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造成的影响也是短期内无法消除的,而要避免企业出现战略决策失误,需要考虑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提高决策所需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是必不可少的。战略管理会计中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时,不仅需要财务方面的定量信息,而且往往更注重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产品开发,市场营销、资源配置、竞争优势、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度、产品寿命周期等内部与外部的非财务信息,只有拥有这些必不可少的信息,才能确保战略性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2、投资决策的适应性进一步提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加剧了企业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相应的计划往往与实际环境相脱节。传统管理会计在这种情况下也往往束手无策,提供的信息不仅对投资决策产生不了应有的支持和指导作用,反而具有一定的误导性。战略管理会计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它作为一个外向型僦息系统,时刻关注着环境的变化,同时战略管理会计中包含的权变思想使其力图寻找到会计系统设计中适用不同环境的成分,将管理会计系统设计与规模、技术和风格等组织机构因素,与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外部环境联系在一起。企业的投资决策在这种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大大提高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企业可以提供出不同决策方案加以考虑,当环境突变时,企业可以采用事先制定的权变计划以解燃眉之急。

3、决策效益的评价方法将有所改变

传统管理会计中决策效益的评价主要考虑决策方案的财务效益,而且把重点放在了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节省上,这是与原有劳动密集或技术密集的生产条件相适应的。强调局部的、短期的利益最大化是传统管理会计效益评价的一个突出特征。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往往会损害企业其他部门的利益,甚至企业整体的利益,使企业的整体优势难以充分发挥,使企业整体的资源最优利用也难以顺利实现。追求短期利益则容易导致企业长期的高成本、低利润状况的出现,牺牲了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把企业整个生产经营引入歧途,使其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战略管理会计则强调整体观和长期观,这就促使企业在评价投资决策效益时~方面既要考虑决策的财务效益,同时还要考虑决策的非财务效益,如决策对环境的适应性、生产系统的灵活性、质量的适当性、职工的积极性和协作程度、顾客的满意程度、市场的占有率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等;另一方面企业在评价投资决策效益时坚持整体观和长期观,使企业的效益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达到整体最优。

4、投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

在现实生活中风险无处不在,企业的任何一项行为都会有多种可能的结果,风险既可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也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由于传统管理会计主要分析短期的战术性问题,因此风险问题不是其研究的主要课题。相比之下,战略管理会计产生的历史环境则复杂得多,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强,所以对风险的分析和管理在战略管理会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为了有效地管理风险,在战略管理会计中专门采用预警分析技术,对影响企业经营的外部竞争机遇和问题与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其变化的趋势,以便做到有备无患。

量化投资策略分析篇6

关键词建设工程;投标;定量化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0)31-0124-02

0引言

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是国际建筑市场中广泛采用的方式和惯例,我国实行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制度比较短,企业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有限。投标工作不仅体现了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而且是实现中标获利经营战略目标的手段,是直接关系到能否中标承揽工程,事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所以,研究投标报价策略,为企业在激烈的投标竞争中获胜提供理论依据和最优决策,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1投标报价策略概述

所谓投标报价策略,就是指承包商在投标竞争中以报价为中心构建的投标指导思想、系统的工作部署及其参与投标竞争的方式与手段。工程投标是工程承包市场竞争常用手段,这是价格的竞争,也是企业实力、技术、经验的竞争,而投标策略就是投标人在研究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基础上,归纳各种投标信息,制订获胜投标报价的技巧。在实力相当的公司中,有的公司中标率高,有的公司中标率低,有的工程赚钱,有的工程亏本,其原因多方面,但其中投标策略起到关键的作用。

2投标决策和策略研究方法

投标决策和策略研究方法主要是决策的定量化,它是系统分析方法,并以某种数学模型表达式,通过计算或模拟等方法,在指定的约束条件下进行优化,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的、定量的依据。

投标策略贯穿在投标竞争的全过程,对于投标各个主要环节,都要对可能参加投标的所有竞争对手进行调查分析,做出估价,根据以下情况制定投标策略:决定是否参加投标报价;当没有力量承担所有招标合同时,决定参加那项招标工程的投标;当已知参加投标者数量,并知道这些竞争者是谁时,应如何报价;当参加投标者的数量和这些竞争者是谁都不知道时,如何报价。研究投标报价策略要从分析投标报价目标开始,研究有关竞争对策,恰当使用报价技巧,形成一套完整的投标报价策略,就是制定投标报价策略的具体过程。

3定量化投标报价策略

3.1决定是否参加投标的决策

为了有选择地参加投标,投标前期阶段的决策,必须在购买投标人资格预审资料前后完成,主要目的是对工程招标项目做出是投标还是不投标的决策。为此,企业需要对投标项目进行评估,第一,分析本公司现有条件能否满足招标项目的工期要求及交工条件要求,包括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工人,以及现有的施工机械设备的品种、数量能否满足该工程项目的要求;第二,企业的管理人员参加该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其水平、经验和资质能否满足管理该工程项目要求;第三,收集竞争对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包括竞争对手的数量、以及与业主的关系等信息,并进行实力的对比分析;第四,对该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评价。内容包括工程审批、资金来源、承包合同条款、技术管理和进场交通情况、环境安全要求等;第五,如果在本企业施工任务饱满,而该项招标工程经测算盈利水平较低,风险较大,或者本企业技术等级、施工水平、与业主的密切关系等方面,明显不如主要竞争对手,就应该放弃对这项工程的投标。

按照以上内容采用评分法对本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机械设备状况、竞争优势、资质和经验、工期、质量等方面,用比较量化总分值的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具体确定投标目标的选择:第一,对选定的量化项目,按照它们对于企业不同的重要性,分别确定其权数;第二,对每个量化项目划分为高、中、低3个标准评分等级,按照定量数值10、5、0三个层级核定分值;第三,把每一量化项目权数与等级得分相乘,求出每项的得分将各项得分相加,得出此投标机会的总分值;第四,把总分值与以往的类似施工项目或与企业事先确定的投标最低分数比较,从而进行是否投标的决策。

3.2线性规划模型进行选择性投标

投标竞争中的第一步,是正确选定投标项目,也就是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项目筛选,其中,应用线性规划模型择优选择,确定哪些项目必须参加投标,哪些项目可以放弃,这是进行投标前期决策的一种方法。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所研究的问题可归纳为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制约下,使某项指标取得最大成果如利润最大或成本最低。线性规划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规划方法,问题的主要特征是所用约束和目标函数成变量的线性管理,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是将实际决策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处理。

3.3风险性策略模型

风险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客观情况不甚了解,但对发生各事件的概率是已知的,决策者往往通过调查,根据过去的经验等途径获得这些概率。风险型决策的目的是如何使收益期望值最大,或者损失期望值最小。一种方案的期望效益值,等于期望值与相应概率乘积加上损失值与相应概率的乘积。对于投标人来说,虽然承包一项工程有一定收入,但工程成本费用的支出不可能预见得很确切,因此承包一项工程的利润收入减去支出就不肯定,包含了不可预见的风险。我们可以用期望效益的概念,进行定量分析。决策树是风险性报价决策分析中最常用的实用方法,其特点是用一种树状图表示决策过程,通过事件出现的概率和损益期望值的计算比较,帮助决策者判断风险,进而对行动方案做出决定。当投标人不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仅根据自己的实力决定对某些招标工程如何报价时,则是典型的风险型决策问题,适用于运用决策树法进行分析。

承包商在进行投标工程项目选择时可能出现两种类型确定型的投标,只要承包商投标就会中标风险型的投标,即投标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多种可能的结果,投标的结果也有两种:中标或不中标,风险型投标的条件是自然状态的发生概率可以预先估计出来。两种类型分析方法对于确定型的投标,承包商一投即中,且中标后的各项收入、支出及工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都可以预算得非常准确。

参考文献

[1]鹿雯,王昊.工程建设投标决策理论与实务研究[J].中国招标,2009(29).

量化投资策略分析篇7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研发投资不足;演化博弈

一、引言

鉴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学者们对高管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研究结果未得出一致的结论。一部分学者认为:高管人员激励与研发投资正相关。如:Jensen和murphy(1990)认为,Ceo持有大量的股票能够使得Ceo的利益与股东财富相统一,拥有大量股权的Ceo会在风险投资上投资更多。在资本市场上,这些风险性的研发投资会得到回报。Gibbons和murphy(1992)认为,研发投资的变化与管理层薪酬变化的正相关关系阻碍了高管层减少研发投资,临近退休的高管更注重短期投资策略。wu和tu(2007)实证结果指出,业绩越好的公司,Ceo的股权激励对研发支出的影响越大,Ceo的股权激励与企业的研发支出显著正相关。Lin等(2011)研究发现,对于民营制造业企业而言,Ceo股权激励对企业的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均具有正的影响[4]。FubiLuo(2013)从理论上证明高管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相关。刘运国等(2007)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能够促进公司R&D投入的增加。唐清泉等(2009)、陈胜蓝(2011)均表明高管股权激励与研发支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另一部分学者实证检验的结果却认为,高管股权激励不能对企业的R&D投入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如:Holthausen等(1995)检验了研发专利数量与激励性薪酬之间的关系,发现会计激励和生产力之间是弱相关关系,但是和权益性激励之间没有关系。matsunaga(1995)研究发现授予员工的股票期权的价值与研发投资之间没有联系。tien和Chen(2012)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的R&D投入未受到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等长期激励机制的显著正向影响。陈昆玉(2010)发现经营者股权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影响。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用不同的数据和检验方法来实证检验高管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的关系,分别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采用博弈方法对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文献比较缺乏。本文在参与人为有限理性的条件下从动态的角度对高新技术企业高管股权激励下研发投资不足的形成机理进行博弈分析,结果可以为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水平,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二、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下的研发投资不足演化博弈分析

1.模型的假设。假定一个高新技术企业的股东雇佣高管人员来经营企业,高管人员的报酬由股权报酬和固定薪酬组成,股东给予高管人员的固定薪酬为S0,给予高管人员的股权份额为?准。在给定的总报酬水平下,高管人员的其中一种策略选择为: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稳固自身地位,尽可能规避风险性的研发投资,从而导致研发投资不足。因为在研发方面的投资,体现为企业研发支出的增加,但研发投资风险大,其带来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失败,高管人员则会面临收益低(因为高管人员的固定薪酬通常与经营业绩挂钩)甚至被解雇的威胁,因此,短视的风险规避的高管人员会减少研发投资,形成研发投资不足。高管人员的另一种策略选择为:以股东长远利益为第一,积极寻找合适的研发投资机会并进行相应的投资,形成充足研发投资。针对高管人员的策略选择,股东的策略选择分别为监控和不监控。

假定高管人员采用充足研发投资策略给企业带来的净现金流入量为C0,采用研发投资不足策略给企业带来的净现金流入量为C1,根据高风险高收益的原理,C0>C1。高管人员从研发投资不足中获得的私人收益(自身地位的稳固等)为?啄,假设股东监控时发现高管人员研发投资不足的概率为p(p>0),一旦发现高管人员采取研发投资不足策略即给予其惩罚(罚款)f(f>0),股东监控的成本为v(v>0)。

从以上基本假设可以得出,当高管人员进行充足研发投资时,无论股东监控或不监控,高管人员的收益均为:S0+?准C0;在股东监控的条件下,高管人员采取研发投资不足策略的收益为:S0+?准C1+?啄-pf,如果股东不监控,高管人员采取研发投资不足策略的收益为:S0+?准C1+?啄。对股东而言,若高管人员进行充足研发投资,股东监控的收益为:C0-S0-?准C0-v,股东不监控的收益为:C0-S0-?准C0;若高管人员采取研发投资不足策略,股东监控的收益为:C1-S0-?准C1-v+pf,股东不监控的收益为:C1-S0-?准C1。股东与高管人员的收益矩阵如图1所示。

2.演化博弈模型的建立。假设高管人员选择充足研发投资策略的概率为x,股东选择监控策略的概率为y。

根据上述假设,高管人员采取充足研发投资策略的期望收益为:

e(x)=y(S0+?准C0)+(1-y)(S0+?准C0)

高管人员采取研发投资不足策略的期望收益为:

e(1-x)=y(S0+?准C1+?啄-pf)+(1-y)(S0+?准C1+?啄)

高管人员充足研发投资和研发投资不足混合策略的平均期望收益为:ea=xe(x)+(1-x)e(1-x)

①式为高管人员的复制者动态方程:

■=x[e(x)-ea]=x(1-x)(?准C0+ypf-?准C1-?啄)①

股东监控的期望收益为:

e(y)=x(C0-S0-?准C0-v)+(1-x)(C1-S0-?准C1-v+pf)

股东不监控的期望收益为:

e(1-y)=x(C0-S0-?准C0)+(1-x)(C1-S0-?准C1)

股东混合策略(监控与不监控)的期望收益为:

ep=ye(y)+(1-y)e(1-y)

②式为股东策略选择的复制者动态方程:

■=y[e(y)-ep]=y(1-y)(pf-v-xpf)②

3.演化路径和演化稳定策略。

(1)高管人员的策略选择演化稳定分析。若y=■,式①等于0,表明此时所有的x都是稳定状态。当y≠■时,求解式①可得出x*=0、x*=1为可能的两个稳定状态。令F(x)=■,由策略选择演化稳定的性质可知,若F′(x*)

(2)股东的策略演化稳定分析。当x=■时,式②等于0,表明所有的y都是稳定状态。当x≠■时,求解式②可以得到y*=0、y*=1为可能的两个稳定状态。令B(y)=■,以下根据B′(y*)的符号对股东策略选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当pf

(3)股东与高管人员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由式①、②构成的动态系统共有五个均衡点(1,1)、(0,0)、(1,0)、(0,1)、(■,■),其中0

J=(1-2x)(?准C0+ypf+-?准C1-?啄)pfx(1-x)-pfy(1-y)(1-2y)(pf-v-pfx)③

根据雅可比矩阵的局部稳定性分析方法,对五个均衡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表1为稳定性分析结果。

可见,由式①、②构成的系统有3个稳定的局部均衡点(0,0)、(1,0)、(0,1),对应的演化稳定策略为:高管人员采取研发投资不足策略,股东不监控;高管人员采取充足研发投资策略,股东不监控;高管人员采取研发投资不足策略,股东监控。此外,系统还有一个不稳定点(1,1)和一个鞍点。

4.参数分析。当?准C0>?准C1+?啄时,也就是高管人员研发投资不足的收益较充足研发投资时的收益更小时,由表1可知,此时高管人员会选择充足研发投资策略,同时股东选择不监控策略是唯一的演化稳定均衡。因此降低高管人员从研发投资不足中获得的总收益,增加其在充足研发投资中获得的收益,能够有效降低高管人员的研发投资不足水平。要实现?准C0>?准C1+?啄的目标,给予高管人员的股权份额?准,高管人员分别采取充足研发投资与研发投资不足策略给企业带来的净现金流量C0与C1,高管人员从研发投资不足中获得的私人利益均是重要决定因素。若?准=0,而?啄>0,?准C0>?准C1+?啄不成立,因此,为了使得高管人员采取充足研发投资策略,对高管人员实施股权激励,给予高管人员一定的股权份额非常必要。降低高管人员从研发投资不足中获得的私人利益也能起到抑制高管人员研发投资不足水平的作用。

当?准C0

三、结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市场需求变化迅速,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和挑战日益加剧,只有拥有自身的创新力和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上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保持长久的竞争实力,从而长期稳定的发展。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过程中,研发费用的投入是企业进行研发创新最基本的动力,研发投入充足与否关系着企业研发创新的成败,充足的研发费用投入是研发成功的保证,研发投资不足将影响研发进程,使得研发活动难以持续下去,从而导致研发失败。因此,充足的研发投资是非常必要的。但研发投资具有高风险性,长周期性的特征,如果缺乏恰当的激励机制,股东与高管人员的利益冲突会影响到高管人员的创新动力,从而导致研发投资不足。

当前,较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实施高管人员股权激励计划,徐海峰(2014)发现,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广泛采用股权激励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以研发强度为代表的创新投入却明显整体偏低且呈下降趋势。在此背景下,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下的研发投资不足动态形成机理,有针对性地采取规避高管人员研发投资不足的措施,对于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高管人员股权激励过程中研发投资不足的动态演化过程,得出了以下结论:当高管人员充足研发投资的收益大于高管人员研发投资不足的收益时,高管人员的策略最终收敛到充足研发投资。当高管人员从研发投资不足中获得的净收益大于高管人员充足研发投资的收益时,高管人员的策略演化稳定均衡最终收敛到研发投资不足。股东的策略选择演化稳定均衡受到高管人员策略选择的影响,当高管人员选择充足研发策略时,股东不监控;当高管人员选择研发投资不足策略时,若股东监控的收益大于监控的成本,股东将选择监控策略,反之,则选择不监控策略。

由以上研究结果可知,为了降低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实施中高管人员的研发投资不足水平,应该给予高管人员适当的股权份额,使得高管人员与股东利益一致。与此同时,股东应该加强对高管人员研发投资不足的监控,降低监控成本,提高监控水平,提高发现高管人员研发投资不足的概率,也是降低高管人员研发投资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对高管人员研发投资不足行为的惩罚力度也能促使高管人员采取充足研发投资策略,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Jensen,m.,K.murphy.performancepayandtopmanagementincentives[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0,(98):225-264.

[2]陈胜蓝.信息技术公司研发投入与高管薪酬激励研究[J].科研管理,2011,32:55-63.

[3]wuJ,tuR.CeostockoptionpayandR&Dspending:abehavioralagencyexplanation[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07,60(5):482-492.

[4]徐海峰.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与创新投入的协同效应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32(4):92-96.

[5]陈昆玉.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活动、股权结构与经营业绩――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0,(4):49-57.

[6]刘运国,刘雯.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任期与R&D支出[J].管理世界,2007,(1):128-13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多阶段群体决策的博弈过程分析与偏好信息集结”(项目号:13YJC63025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有限理性下产学研合作研发防合谋激励机制设计”(项目号:2012m511909)。

量化投资策略分析篇8

   【关键词】价值链;投资决策;核心集聚

   一、研究综述

   20世纪中后期,投资决策方法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以美、英、法等国为例,50年代普遍利用投资回收期及投资利润率等静态评价方法,60年代相继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贴现法如净现值(npV)法,动态投资回收期法及内部收益率(iRR)法等动态评价方法,这种动态评价方法在反映投资盈利能力等方面具有显着优点。随后markowitz(1959)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theory),在此基础上Sharpe(1964)、Lintner(1965)提出了期望收益和风险之间关系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投资组合理论和Capm的问世将证券的定价建立在风险和报酬的基础上,为企业进行证券投资决策提供定价数学模型,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资产选择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投资决策实践。在这个时期投资决策理论几乎都是基于在确定性的条件下,利用财务数据和决策数学模型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决策。一方面缺乏决策的弹性思维,即要么选择,要么不选择;另一方面完全依赖财务信息进行决策,忽视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容易产生与外部环境大相径庭的错误决策。20世纪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l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m);罗斯提出了套利理论,为投资决策理论提供了新的决策思维。随着模糊数学、博弈论等数学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对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极大丰富了投资决策方法的内容。另外“Black-scholes模型”、“期权的理性定价理论”、离散时间的二叉树定价模型这些从实务期权的方法也对投资决策进行了研究。但是,无论是投资还是生产,都涉及到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企业创造的价值产生于一系列的活动之中,如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以及产品开发等等,形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是各种相关价值活动的集合体,同样的价值活动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价值链。价值链分析是企业创造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

   目前国内外对投资决策方法和价值链理论的研究比较丰富,但都是基于各自领域的研究,基于价值链的投资决策方法尚非常罕见。一般来说,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应该了解企业各个环节,既企业的价值链过程,发现企业投资价值中的优劣势,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基于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内生耦合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价值链方法引入到企业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也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的实现。

   二、运用价值链进行投资决策的必要性

   (一)价值链分析的理念

   内生耦合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价值链是在企业中从基本原材料到交给最终客户产品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各种价值创造活动的联结。企业创造的价值产生于一系列的活动之中,如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以及产品开发等等。价值创造是通过企业具体的价值创造活动来逐步实现的,价值创造分散在企业的各个价值创造活动之中。随着交通、通讯、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价值链的边界变得模糊,使得企业价值创造可以分割为不同的环节,每个环节可以由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环节进行经营。企业投资的目标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就必须了解企业价值的形成过程,寻找企业在企业价值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优化企业价值链,以使投资能够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投资目标。因此,价值链分析的理念与企业投资决策的目标是内在耦合的,把价值链分析方法引入到企业的投资决策中,会有利于企业投资目标的实现。

   (二)对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改进

   价值链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不足。传统投资决策方法都是以项目本身为分析对象,以企业整体为投资主体,两者关系不够直观。只针对项目本身的可行性,而并没有将项目的执行与企业的资源及资源配置问题相联系。而实际上,项目执行后的资源配置问题是应该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一并考虑才能确保该项目投资后的有效执行。价值链投资决策模型将分析对象转换至企业价值链的各链环,以整体价值链为主体,利用数理的方法,使得项目投资与企业主体有了更直观的联系。因此,传统投资决策方法仅仅论证单个项目是否可行,而价值链分析方法涉及到整个企业的运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价值链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核心聚集投资战略

   为了将资源转化成为能力,企业必须将所能支配的一切资源进行整合,以促进其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根据价值链分析,企业为建立竞争优势,需要去除非核心环节业务,并购核心环节业务,实施核心聚集投资战略。这一投资战略能够直接提高规模经济,实现专业化生产,实现竞争优势。

   (一)核心价值链的识别与财务投资对策

   核心竞争力是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不仅表现为关键技术和设备、技术及人才,还包括核心竞争要素的整合能力。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不断变化,垂直的管理模式不断让位于扁平化的组织形式,企业越来越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环节。

   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战略目标,对企业核心价值链环节识别主要根据各个单元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及产生的现金流,再加上根据企业各环节的经营状况,判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力。判断的指标有经济增加值(eVa)和市场增加值(mVa)等方法。eVa主要适用于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对企业各环节的评估适宜采用市场增加值方法。运用mVa衡量经营环节业绩的基本思路为:只有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带来价值增值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是成功、有效的。mVa可用来判断某一业务单元的经营状况,为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mVa财务战略矩阵是以业务单元是否能创造价值,其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能支持其自身的发展为基础而建立的。它以mVa、自我维持增长率R和销售额增长率R1为指标,对每一个业务单元进行考察,识别每一个业务单元的经营状况,判断应对其采取何种相应措施。

   (二)核心聚集投资战略的实现方式

   核心聚集投资战略可以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和并购与核心竞争力相关的外部资源两种方式实现。

   1.外包战略。企业为实现价值最大化,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更加专注于自身核心价值提升的方式。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财务战略注重的是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把有限的内部资源配置到其最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价值链环节上,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专门业务,在核心环节上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把其他功能借助于外包,利用外部最优秀的资源予以实现。这样,企业内部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和外部最优秀资源的结合,能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有资源的效率,获得竞争优势,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的外包策略主要包括:临时型外包服务、与竞争者合作、除核心竞争力之外的完全业务外包和外包部分非核心业务。企业要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业务外包。随着通讯、交通的现代化和便捷化,在全球范围内对业务进行整合成为跨国公司的必然选择,这样可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形成最优竞争态势。

   2.并购战略。从价值链角度来说,首先,价值链基本活动中包括了企业基础设施,而企业基础设施这部分内容就包括了符合企业目标的财务、会计和管理等活动。可见,并购活动应该属于这部分内容,包括在企业价值链中。其次,采购和服务这两种价值链活动是企业的上下游关键因素,而并购可以通过上下游的整合,发挥企业优势,达到企业的一系列目标。最后,按波特的竞争价值链观点,竞争价值链属于外部物流的一部分,通过对竞争者的兼并整合,可以使企业充分占领市场,发挥其竞争优势。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企业的并购战略。按照并购双方的产业特征,可划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三种并购战略。基于价值链的企业并购流程包括:

   (1)目标企业的选择分析。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并结合企业价值链分析制定并购战略,而企业发展战略为企业的并购明确了方向,企业欲实施该并购战略,则首先要明确并购目标要素,即具体对哪一部门、哪一产品实施并购重组;其次要对目标企业进行调查与资料收集,然后进行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以为并购价格确定合理的区间,避免由于多付溢价而对并购价值效应造成损害。一般对目标公司估价方法有:资产价值基础法、市盈率法、贴现现金流量法等几种。并购企业主要根据并购的动机确定对不同方法的选用,并且在实践中可将各种方法交叉使用,从多角度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以降低评估风险,从中选择产生价值增值最大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

   (2)并购的整合分析。企业并购整合是否成功取决于并购对企业价值链的完善和扩展程度,而该程度受两企业间战略性能力转移的影响。根据企业间战略性能力互相依赖的高低和组织独立性需求的高低,并购整合战略包括:保留型整合战略、共生型整合战略、吸收型整合战略。在战略整合中,企业应将目标企业纳入其发展战略之中,使目标企业的各种资源服从并购方的整体战略,从而取得战略上的协同效应,在战略整合基础之上进行业务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又决定着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进一步决定着人员构成和资产需求,而对目标企业的文化整合贯穿于企业整合的始末。

   四、结语

   一般来说,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应该了解企业各个环节,即企业的价值链过程,发现企业投资价值中的优劣势,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基于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内生耦合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价值链方法引入到企业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也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量化投资策略分析篇9

   论文关键词:行为金融;证券投资;后危机时代;投资策略

   一、概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投资者日益成长为证券市场上真正的主体,也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其投资行为日益受到关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规范程度对于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也越来越显着。不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看,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投资的高投机性问题显着,投资过程中还存在着过高的换手率问题,导致整个证券市场频繁波动,“短线为王”成为当下我国证券投资的流行观点。这种投资理念使得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并导致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存在诸多异动。

   行为金融源于现代金融理论,近年来,其在指导证券投资方面的作用凸显。实际上,通过对传统金理论“理性人”假说的改造和突破,该理论能够有效解释当前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行为金融代表着金融理论的发展方向,应用该理论对中国证券市场现状进行分析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后危机时代的背景,对行为金融理论进行梳理,进而分析在该理论指导下证券投资的策略。

   二、行为金融的由来及发展

   行为金融以应用心理学研究为工具,通过分析金融市场行为,能够更加逼近真实市场行为,应用前景广阔。基于有限理性、有限控制力和有限自利三大原则,行为金融学对金融活动中存在的大量的非理性行为进行了解释,认为人们的认知、感情等心理特征都会倒是市场非有效性。在研究金融市场“特异性”过程中,人的有限理性被引入,通过分析微观个体行为及其心理、社会动因要素,资本市场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可以进行更加有效的分析。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市场存在短期证券价格,动力效应、长期市场价格逆转和波动性高等现象普遍存在。随着环境变化,投资者并非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其后悔、过度自信、缺少反应能力等心理因素往往会导致自身的行为偏差和反常现象,金融市场的“特异性”实际上总是存在。而当前的大量事实也证明,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直接影响投资效果。因此,复杂金融市场的研究必须考虑人性的复杂多变性,自此,以投资者的心理因素为基础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初步形成。该理论主要基础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认知偏差理论,该理论主要研究人们的经验主义会导致投资错误,复杂问题往往使得投资者存在认识限制,缺少对问题的最优分析,这种直观推断法使人们处理问题能够更加简便,但容易导致失误。二是期望理论,该理论主要基于实验对比,认为多数投资者是行为投资者,且其投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其投资的效用函数也并非单纯的财富要素函数,也并非完全的风险规避型。三是行为组合理论,该理论认为投资者要考虑整个投资组合而非单个资产的风险决策分析,同时要着重考虑不同资产的相关性。这是现实投资者基本无法做到的。

   三、投资策略及注意事项

   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学理论进行了改造,对于指导投资实践也有一定的作用。不过,限于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其并没有发展为完全的普遍应用的理论。后危机时代,我国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相比以前加大,在此背景下,该理论的发展,为后危机时代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主要的投资策略和应注意的要点包括:

量化投资策略分析篇10

关键词博弈论;风险投资;联合投资;主体异质性;演化博弈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1引言

联合投资是指由2个或多个风险投资家共同投资一个风险企业的一种权益性投资行为,可以在同一时期投资,也可以在不同时期投资[1].联合投资对于风险投资有效地降低风险、提高增值服务能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改进投资决策、增加社交和投资范围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据eVCa(2002)统计,2001年欧洲风险投资额约为22.331362亿欧元,而实行联合投资的金额达到6.979829亿欧元,约占全年投资额的30%.在美国,联合投资的比例更是达到90%[2].根据《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06》统计,中国2003~2005年联合投资所占比例分别为41.1%、58.8%和39.7%,2009年更是达到74.16%.可见,联合投资是在丰富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库中最普遍采用的运行机制之一.

风险投资要进行联合投资,首要问题就是伙伴的选择.一般地,一个风险投资项目首先存在一位发起人(leader),即主导型风险投资家,伴随着风险企业的发展壮大,会遇到资金、风险、信息等约束条件限制,这样就必须同时还存在多个跟随型风险投资家,组成一个联合投资网络投资.但合作伙伴的选择直接决定着风险投资的成败.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研究.唐霖露[3]等人发现联合投资虽然能够提高成功退出概率,但是对其他绩效的衡量指标没有影响.alexanderpeterGroh[4]研究了新兴市场对投资的影响.QianqianDu[5]研究了风险投资家的差异性对于联合投资的影响.张新立等[6]研究了风险资本在投资中期或晚期的联合投资激励问题,分析了风险投资家的职业能力对联合投资契约的影响.YongLi[7]等研究了制度和文化差异对于投资的影响.王艳等[8]利用博弈理论对跨区域联合投资网络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区域之间处于突出地位的风险投资家联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互联星型的网络结构.胡志颖等[9]发现,我国当期环境下,风险投资联合的差异增加了ipo前的盈余程度,却同时降低了锁定期结束当年的盈余管理程度.张莉等[10]研究了风险投资个数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联合投资方式降低联合投资的负面效应.

可以看到,上述文献大大丰富了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的内容,使得风险企i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风险投资在选择联合投资伙伴时,常看重投资伙伴与自己的差异性,即参与主体的异质性(差异性),主要包括职业经验、性别、年龄、种族、专业知识、价值观等方面特征的差异化程度.这样可以做到各种资源优势互补,使风险资本的投资成功率大大增加.而目前的文献多数仅考虑参与主体的收益差,而把每个参与主体的异质性视为同值,忽视了异质性对联合投资的影响.虽然经常以“经济人”为假设条件,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不可能假定参与人总是处于“中庸”之态,冷静地做出完全理性的决策,而必须考虑到参与人的决策可能会受到很多暂时性的非理性因素的干扰,导致均衡未必能够实现.演化博弈理论为此提供了一条有益思路,但目前很少涉及这方面的研究.据此,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参与主体的异质性等更符合实际情况的重要影响因素引入演化博弈模型中,构建了基于参与主体异质性的风险投资联合投资演化博弈模型,提出改进联合投资的一些措施和方法,为解决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创新机制与法律规范提供有益地决策参考.

经济数学第34卷第1期王宁等:主体异质性下风险联合投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

2模型的假设与建立

风险投资联合投资实际上是一个复杂适应性生态系统,主导型风险投资家总是选择适应度高的联合投资伙伴,并且通过伙伴中适应度高的个体吸引更多其他联合投资伙伴的方式来“纯化”联合投资伙伴,以使联合投资主体群中具有优秀策略的主体占有更大的比重,从而通过最终的结果来筛选出最优策略.“鹰鸽博弈”模型是研究同一物种、种群内部竞争和冲突中的策略和均衡问题的经典模型.为了分析异质性对风险投资联合投资合作行为的影响,本文以鹰鸽博弈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参与主体的异质性为参变量,构建一个扩展的“鹰鸽博弈”纯策略行为模型.为便于分析,先作如下假设:

假设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有限理性的两种(个体)群体参与人:主导型风险投资家(简记为LVC)和跟随型风险投资家(简记为FVC).双方都具有两种可选策略:鹰策略(简记为H)和鸽策略(简记为D).鸽策略下博弈双方履行契约进行“合作”,也就是风险投资联合投资成功;鹰策略下博弈双方“不合作”或“背叛”,也就是联合投资失败,参与主体独立进行投资或在已经进行联合投资过程中发生违约行为,如在学习到对方核心管理经验和技术后单方面终止合作关系进行独立投资或研发等.

假设2在两种群体博弈过程中,LVC和FVC采取鸽策略的比例分别为x,y,则相应地采取鹰策略的比例分别为1-x,1-y.x,y都为时间t(t>0)的函数,且连续可导.

假设3由于博弈双方处于一种高度的非对称性状态,参与双方主体具有很强的异质性,且博弈双方的收益显然要受到其异质性的影响.当博弈双方发生冲突或合作时,受到的伤害程度与取得收益的自然状况也就会有所不同.为此,假设m与1-m分别为LVC和FVC博弈方所具有的异质性差异比例,博弈双方异质性之比为m/(1-m).一般地,由于LVC要比FVC的经验和影响力等方面因素要优越得多,为此,m的取值范围应该满足条件:0.5≤m≤1.

假设4博弈双方联合投资某一项目所得的收益为v(v>0),如果双方都选择不合作策略,双方付出的冲突成本为c(c>0).因为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不合作策略产生的损失巨大,失败的一方也要耗费巨大的时间成本,所以假设c>v.如果双方均采用不合作策略,异质性比例为m的LVC博弈方获得的纯收益为(v-c)/4m,异质性比例为1-m的FVC博弈方获得的纯收益为(v-c)/4(1-m),这里乘以常数4是为了使m=1/2时恰好与经典鹰鸽博弈模型形式相同.如果双方均采取合作策略,LVC博弈方获得的纯收益为mv,FVC博弈方获得的纯收益为(1-m)v.当博弈双方采取不同的策略时,所取得的纯收益与经典博弈模型相同.于是可得到扩展后的鹰鸽博弈收益矩阵为

这说明,在博弈双方异质性一定时,u越小,对应的均衡策略值y*就越大.也就是说,单位冲突成本收益越小,博弈双方就越容易选择合作,反之就越倾向于选择不合作,这与参与主体的趋利本性是相一致的,FVC选择“合作”策略的可能性与单位冲突成本收益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在博弈双方单位冲突成本收益u一定时,博弈双方异质性k取不同值,就会使得FVC的选择策略发生不同变化.当k=1时,m=1-m=0.5,博弈双方是同质的,对FVC选择合作策略选择没有任何影响,此时的模型变为经典的鹰鸽博弈模型,结论与maynard[11]的模型结果相同.当k>1时,即博弈双方的异质性不同时,异质性与FVC选择“合作”均衡策略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博弈双方异质性差异越大,双方就越容易选择合作策略.极端地,当m=1时,LVC是几乎无所不能的风险投资家,而FVC几乎没有任何经验和能力时,y*=1,FVC会无条件选择合作策略.

3.2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分析

上述情形仅仅对LVC的演化稳定性策略进行了分析.但由于在风险投资联合投资过程中,双方不断地了解对方的相关信息,并以此信息为基础,对自己双方进行联合投资的决策不断地加以修正,所以还需要对博弈双方相互影响的演化稳定策略进行分析.根据Firedman[12]研究的方法,对于一个由微分方程描述的群体动态系统,其平衡点的稳定性可由这个系统得到的雅可比矩阵的局部稳定性分析得到.因此本文采用雅可比矩阵局部稳定分析的方法硖教制胶獾憔植课榷ㄐ.

可知,在该博弈的5个平衡点中,点(0,0)和点(1,1)为不稳定源出发点,点(x*,y*)为鞍点,点(1,0)和点(0,1)为演化稳定状态.因此,基于参与主体异质性的风险投资联合投资博弈的动态演化过程,可以由图2和图3来描述.

在这个复制子动态演化博弈系统中,当系统从o(0,0)初始状态开始演化时,也就是说最初双方都不采取合作策略,此时双方的收益都是最小的,因此双方都具备通过学习和了解强烈改变策略的动机和愿望,从演化相图看,此时系统将演化至(1,0)或(0,1).更详细地讲,当LVC群体内选择合作策略的个体较少时,则LVC群体中的风险投资家选择不合作策略将获得更大的收益,而FVC群体中的风险投资家选择合作策略将获得更大的收益,此时系统演化至(0,1),反之演化至(1,0);当系统从(1,1)的初始状态开始演化时,也就是说最初双方都采取合作策略,因为此时不合作将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博弈双方都有改变原来合作策略的动力,系统也将演化至(0,1)或(1,0).由于系统的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在很长时间内保持一种合作与不合作共存的局面,这也是现实中风险投资在联合投资过程中时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4结论

解释联合投资行为的演化一直是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演化博弈理论的鹰鸽博弈模型为基础,就参与主体的异质性如何影响风险投资的联合投资行为选择进行了分析研究,进一步提出参与主体的异质性与单位冲突成本收益的有机结合可以很好地解决风险投资的联合投资问题.即参与主体的异质性越大,单位冲突成本收益越小,风险投资联合投资成功的概率就越大,联合投资运行机制也就会得到长期稳定地维持.本文的局限在于将风险投资联合投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异质性差异之比与单位冲突成本收益来间接地表示出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效度.

参考文献

[1]wilsonR.thetheoryofsyndicates[J].econometrica,1968,36(1):119-132.

[2]europeanVentureCapitalassociation.eVCayearbook[R].Zaventem:eVCa,2002.

[3]唐霖露,谈毅.中国风险投资机构联合投资绩效研究―来自中国ipo市场的实证研究[J].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4(3):336-342.

[4]alexanderpG,Johannesw.emergingmarketsreview[m].Hollandamsterdam:elsevier,2016.

[5]DuQQ.Birdsofafeatherorcelebratingdifferences?theformationandimpactsofventurecapitalsyndication[J].JournalofempiricalFinnance,2016,39:1-14.

[6]张新立,杨德礼.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的激励契约设计[J].中国管理科学,2007,15(1):106-111.

[7]LiY,Vertinskyilan,LiJ.nationaldistances,internationalexperience,andventureCapitalinvestment[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14,29(4):471-489.

[8]王艳,侯合银.跨区域创业投资辛迪加网络形成机制研究[J].管理学报,2011,1:151-158.

[9]胡志颖,周璐,刘亚莉.风险投资、联合差异和创业板ipo公司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12,7:48-56.

[10]张莉,谈毅.风险投资联合投资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我国创业板的实证研究[J].经济数学,2014,31(1):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