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的目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0:53

毕业设计的目标篇1

[关键词]精品本科机械毕业设计

一、概述

打造精品本科教育,努力培养卓越创新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也是致力于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地方高校责任所在。而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中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以工程实践为背景的机械类本科生而言,毕业设计也是培养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或学术问题的一次较为全面的综合训练和总结测评,是将本科数年所学知识融合提炼并加以升华的过程。毕业设计的实际效果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在高等工科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项目的建立和实施将打破毕业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体系,建立毕业设计的长线教学机制,将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施)、“operate”(运行))理念融入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把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案例紧密结合,通过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团队设计和创新实践训练,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的应用型人才。

二、国内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根据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培养计划,毕业设计工作一般安排在本科第八学期执行,实际持续时间往往在3~5个月不等。毕业设计选题一般由教师确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指导教师和设计题目。这样的毕业设计教学过程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教学培养计划在毕业设计环节分配的时间不够充足。

根据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毕业设计选题在第七学期末进行,并在第八学期执行。通常学生必须在第八学期开始的一至四周或一至六周时间内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查阅,完成文献综述,并阅读和翻译与课题相关的英文科技文献,在对课题研究内容形成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之后利用约七至八周的时间进行课题方案的设计,并进行具体的课题研究工作。最后利用四周时间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和论文答辩。整个毕业设计环节约持续十六周时间。这样的时间对于机械类这种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专业,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课题的实验设计、实践工作以及课题的深入研究,难以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或科研论文。

2.学科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与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缺乏连贯性。

目前,对于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通常在本科培养计划中的第六、第七两个学期的课程教学中进行。其中,第六学期主要进行学科基础课程的教学,第七学期主要进行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各课程相对独立、缺乏连贯性。无论是在安排理论教学内容还是在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时,任课教师往往更多地局限于关注本门专业课程自身,缺乏对该课程的先修专业课程、后续专业课程或相关联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考虑,忽略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进而也无法在毕业设计中使学生将学到的各种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制约了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3.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缺乏兴趣和主动性。

目前大多毕业设计课题由教师指定,学生被动地进行选题与设计,缺乏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有的学生在毕业答辩时甚至连研究的课题背景都说不清楚,这样的毕业设计何谈质量保证?

4.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足。

机械类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涉及专业素养培养的实践环节主要是专业实验和毕业设计。受本科培养计划总学分的限制,专业实验教学设置在专业培养体系中所占比例较低。而实验教学设置以专业基础性实验为主,这些实验大多为演示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在学生掌握了这一部分实验能力之后,留给学生锻炼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的空间并不多。而过多的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并不能使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基本技能得到培养和锻炼。这样在毕业设计环节,一些学生在课题研究中面临具体问题时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或不知如何进行分析研究,也就更谈不上在课题研究中进行创新了。

5.缺乏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教学及实践环节。

工科类专业的大学学历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和素质的研究型或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包括查阅国内外科技文献、撰写科研论文、团队协作精神、严谨治学等各方面。但在目前多数工科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中,缺乏或并不重视对这方面能力和素质进行培养的教学和实践环节。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表现出缺乏查阅国内外相关科技文献的研究习惯、不能规范地撰写学术论文、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抄袭他人研究论文、团队协作精神缺失、不能承受多次实验失败的挫折等一系列问题。

在当前世界各国工科院校进行的毕业设计改革中,加强基础,整合课程内容,注重工程实践和设计教育,已经成为普遍趋势。美国mit提出了“回归工程”和“工程教育必须更密切地回到工程实践的根本上来”中的培养原则;德国的工科院校一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日本的工科专业学生从一进校即开始选择导师,四年级一年均以毕业设计课题研究为主。此外,英国、加拿大、丹麦等其他发达国家也在综合工程素质培养方面推进改革进程。

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国际竞争尽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的竞争。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将更加注重质量和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以及独立获取知识等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基础。为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传统的常规实践性环节进行相应的、必要的改革研究和探索,已势在必行。

三、精品本科目标下的机械毕业设计改革思路与实施方案

“精良厚德的师资队伍、精确卓越的培养方案、精彩丰富的课程体系、精密完善的教学设施、精细严谨的教学管理、精致实用的人才产品”是“精品本科”的六个核心要素,抓住了这六个要素,也就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实现了这六个“精”,我们打造精品本科教育、培养卓越创新人才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有鉴于此,必须对现有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按照精品本科的培养核心思想,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要以提高学生综合工程素质为总线,以强化工程意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改变以往由指导教师指定选题的单一模式,让教师、单位和学生都参与到毕业设计选题中,构筑多层次的毕业设计平台,结合相关学科必要的技术基础知识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学生研究能力的启迪,充分体现毕业设计的工程性与创新性。

为此,本文针对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提出以下改革思路与实施方案:

1.研究机械毕业设计教学理念,采用新模式建立毕业设计体系。

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应以提高综合工程素质为目标,强化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为此,改革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体系至关重要,结合精品本科教育的核心思想,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机械类毕业设计长效教学机制,明确毕业设计的目的和重要性,切实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主要的改革思路是分阶段实施毕业设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为毕业设计做准备,结合兴趣与专业选题,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1)第一阶段:毕业设计研究方向归类

将近三年的毕业设计课题导入毕业设计课题库模块,让学生在第四学期就能了解近年来本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领域,结合自身的专业兴趣,初步制定毕业设计的研究方向,从而在第五、六学期能合理安排和调整自身的选课内容,为毕业设计做知识的储备和积累。

2)第二阶段:选题阶段。

第六学期末进入选题阶段,采用双向选题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报符合专业要求的毕业设计课题,也可以选择老师申报的毕业设计课题,学生由被动选择变为主动选择,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热情。

3)第三阶段:实施基于工程案例的模块教学,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第七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方向,选择相应的知识模块进行培训,从而较快的掌握毕业设计课题的研究和设计方法,明确毕业设计的工作流程;阅读国内外科研论文若干篇,了解课题所属领域的最新研究前沿,明确毕业设计的任务和创新方向;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字组织表达能力、撰写科研论文能力及查阅国内外科技文献的能力。

4)第四阶段:设计实施环节。

第八学期按照学校毕业设计相关规范和要求,结合课题具体内容,全面完成毕业设计各项任务。

2.营造多层次的毕业设计平台,突出工程素质的培养。

1)以理论研究为主题的毕业设计

针对研究能力突出的学生为主体,利用现有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培养学生理论分析研究能力。

2)以创新设计为主题的毕业设计

针对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主体,利用创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创新性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衡量毕业设计的质量。

3)以工程应用为主题的毕业设计

针对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主体,以教师的横向课题为主要的选题标准,锻炼学生实际从事科研项目的能力。

4)以校企联合,面向工程实际为主题的毕业设计

以到企业实习的学生为主体,采用企业给定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采用联合答辩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3.学科发展带动毕业设计平台建设,进而促进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

1)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已经获得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在博士点建设的过程中,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学科在平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进展,目前正在建设“机械工业数控机床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在现有的平台支持下,进一步建设机械类毕业设计平台建设,使学生的应用型毕业设计项目得以实施。

2)毕业设计课程体系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以培养综合工程能力为指导思想,增设基于机械类不同方向的工程案例模块教学先修课、建立毕业设计长效教学机制、分阶段实施毕业设计计划,构建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新模式,将显著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多层次的毕业设计平台构建为切入点,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升华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构筑深厚的工程技术根基,发挥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综合工程素质的教育作用;以学院学科发展为推动力,构建毕业设计平台,促进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

四、总结

以上,对以精品本科教育为目标的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实践方法。当然,精品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高等院校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针对各自的培养模式和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方式去实践和推进,不断地改革教育体制,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新华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年6月

[3]吴国杰,吴炜亮,赵宏霞.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讨,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77-179.

[4]马清珍,张宝魁.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理工高教研究,2008,27(2):83-85.

[5]罗怡,基于本科毕业设计的工科类专业教学改革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13,(263)4:152-154.

[6]邓小玲,贾碧,蔡苇林凤,李正.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理工高教研究,2007,26(5):37-39。

毕业设计的目标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模式

1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索

目前,多数高校由于毕业设计管理与制度方面存在问题,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水平要求偏低,致使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相关矛盾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毕业设计对学生的巨大锻炼作用也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基于近3年来针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大量调查与研究,结合多年来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实践,认为可以从毕业设计前期准备、毕业设计的题目规划与选题、毕业设计指导和毕业设计管理与监督4个方面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模式构建,全面提高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1.1毕业设计前期准备

工程设计理念、专业知识和国内外相关工程设计素材是影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毕业设计制度层面上规定参与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教师要切实围绕着这些关键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毕业设计项目设计的相关调研活动,并从中获得与当前国内外先进的土木工程设计理念和设计成果相适应的一系列初步毕业设计项目.同时组织召开毕业设计项目设计研讨会,为指导教师开展初步毕业设计项目的研讨与相互交流提供场所和机会.通过研讨与相互交流,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必须拿出满足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项目以备院、系毕业设计管理组审核.审核通过的指导教师方可获批进入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

1.2毕业设计的题目规划与选题

1.2.1毕业设计的项目规划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项目都心存期望,都想基于自己的专长来选择自己喜爱做的毕业设计项目.因此,在毕业设计项目的规划阶段,指导教师要牢牢抓住能切实体现对学生基本知识的应用、专业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项目的设计,在毕业设计项目的设计上照顾到不同层次与水平的学生,在立足于体现对学生基本知识应用和专业设计技能训练的同时,为每位毕业设计学生的个性发挥创造条件[4G7].毕业设计项目规划包括:(1)毕业设计项目的类型规划.依据土木工程设计的特点,结合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训练与创新培养的要求,可将毕业设计项目类型设置为“基本训练型”和“基本训练+创新培养型”2个基本类型.(2)项目的难度规划.可规划为“单一结构形式项目”,是以训练本科生的基本设计素养与设计技能为目标的项目,对应于“基本训练型”,以及“组合结构形式项目”,是在训练本科生基本设计素养与设计技能的同时,又使其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为目标的项目,对应于“基本训练+创新培养型”.(3)项目的数量规划.可依据学校关于每位指导教师所带毕业设计学生的额定人数加2作为毕业设计项目数量.

1.2.2学生选题

毕业设计学生通过专业主任指派给指导教师,一位指导教师可指导8~12名学生,这些学生共同围绕一个工程设计项目进行毕业设计,但每位学生又各自独立完成工程设计项目中的一部分(又称一项目多生),这是目前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模式.“一项目多生”虽然便于指导教师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开展指导工作、增强毕业设计学生的团体与合作精神,但无法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爱好与兴趣,因此无法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学生的个性发挥,部分高校开辟了学生可在3位指导教师提供的毕业设计项目中同时选择1个毕业设计项目(又称一项目一生的师生互选).这一毕业设计模式不仅给予了学生针对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项目的充分自主选择权,也给予了指导教师针对报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实现了充分尊重学生爱好与兴趣的师生双向选择,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这样的毕业设计模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每位毕业设计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而且也充分激发了指导教师的指导积极性.

1.3毕业设计指导

在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全过程中,指导教师与毕业设计学生间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的互动交流对完善学生的设计理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至关重要.如果要保质保量地达到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建立一支为人师表、责任心强、工程背景深厚和创新能力强的指导教师队伍[8].指导教师在指导方式上既要注重毕业设计形式上的实战性,又要切实做到设计内容上的创新性.指导教师应针对毕业设计资料的收集、设计方案的形成、毕业设计计算与工程图绘制注意事项、设计说明的撰写,为学生提供“问题与解决方法”互动交流,切实解决毕业设计学生心中的疑惑.同时,指导教师要注意去除“放鸭式”和“保姆式”这些过去常见的指导陋习,营造创新性毕业设计环境[9G10].

1.4毕业设计管理与监督

1.4.1管理模式构建

目前,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过程在形式上表现为:指导教师针对选择自己毕业设计项目学生下达与设计项目相对应的毕业设计任务书,然后是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计算与工程图绘制、设计说明写作、毕业答辩与毕业设计成绩评定8个环节.除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环节外,其余7个均为毕业设计学生直接参与的环节.分析研究这7个环节各自的特点,可以找出高质量完成每个环节的关键要素、合理完成时间和管控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将这7个环节调整为3个阶段,具体为初步设计阶段(包括毕业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与外文翻译4个环节)、实质设计阶段(包括计算与工程图绘制、设计说明写作2个环节)与毕业答辩阶段(毕业答辩环节).调查发现,社会机构针对毕业生的招聘时间与实质设计阶段重叠较多,而与初步设计阶段重叠较少,与毕业答辩阶段几乎不重叠.在毕业设计实践中通过抓牢关键要素(各个环节的进度与质量)、加强实质设计阶段与初步设计阶段的管控工作,将合理完成时间引入到实质设计阶段与初步设计阶段,可有效地将实质设计阶段与初步设计阶段在原来的基础上分别缩减5天左右.指导教师可将缩减下来的10天左右的时间,基于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于找工作与毕业设计间时间冲突的解决.

1.4.2监督模式构建

院、系毕业设计管理组的切实监督,可有效消除毕业设计工作中学生及指导教师的不认真和消极思想,有利于提升毕业设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11G12].在毕业设计工作中,加强随机对每位指导教师及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上设计质量的抽查工作,可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学生职业素质提高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不利因素.为强化毕业设计工作监督,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1)为每位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及其学生指定专门的设计场所,要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学生实行现场签到和签离制度,规范请假和销假制度,并采取随机现场检查;(2)以建筑工程系主任作为该系毕业设计监督小组组长,协同学院毕业设计工作组的监督成员,负责全系指导教师与毕业设计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监督,为毕业设计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3)院、系毕业设计管理组要严格遵照校、院关于毕业设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在毕业设计工作中发现的小问题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解决,较大的问题及时向学院主管领导汇报,以便得到合理解决.

2毕业设计成绩评价

对每一位毕业设计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成绩既是其毕业设计劳动成果的具体量化,也是其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客观评定.这就要求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者要设计出一个合理、科学的毕业设计成果质量评定方法,为毕业设计学生成绩的客观评价、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奠定基础.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工作,可由院、系审核通过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组依据预先设定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量化标准进行.成绩评定量化标准应着重体现在基础专业知识应用的基本设计,以及新方法、新手段应用的创新设计.首先要重视学生针对工程设计的基本功锻炼,把基本设计成果质量作为主要的考查对象,其成果分值占总分的80%;将创新设计成果质量作为成果提升的考查对象,其成果分值占总分的20%.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量化标准中,指导教师的评分权应仅限于对学生毕业设计进度与质量的考查上,评分值可占总分的15%;评阅人应针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进行质量考核,评分值可占总分的40%;答辩小组应针对学生个人知识水平、毕业设计成果进行全面考核,评分值可占总分的45%.基于评分标准,将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划分为优秀(成绩值≥85分)、良好(85分,成绩值≥75分)、中等(75分,成绩值≥65分)、及格(65分,成绩值≥60分)和不及格(成绩值<60分)5个等级.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量化标准中还应对评阅人及答辩小组成员做出一些限制性规定,如:评阅人及答辩小组成员不应与被评定学生存在利害关系、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评定意见应由答辩小组长给出并提交至系毕业设计委员会备案、系毕业设计委员会负责将创新性突出或有较大实用价值的毕业设计成果推荐至校优秀毕业设计评选委员会.

毕业设计的目标篇3

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强实践教育是根本出发点。毕业设计是高职教育教学进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已成为上级教学主管部门衡量高职院校教学水平优劣的一项关键指标。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毕业设计工作的越加重视,各高职院校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但目前为止,高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毕业设计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现状,找出质量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完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对保障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不完善。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成绩仍采用校方主导的毕业设计成果评价模式,采用以答辩成绩为主的毕业设计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已难以对高职教育毕业设计质量作出公正科学的评价,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求

2.毕业设计配套管理制度不健全。高职院校虽大多有独立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但缺乏专项的毕业设计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流于形式的情况时有发生。

3.毕业设计监管方法陈旧,过程监管不到位。毕业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实践教学,它具有环节多、任务重、综合性强等特点,且大多与顶岗实习结合实施,传统的面对面监管无法涵盖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部分环节指导教师无法掌控学生的具体情况。

4.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与反馈主体单一。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评价反馈主要来源于指导教师、答辩教师等高校教师为主体的反馈意见,缺乏行业、企业专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反馈意见。

针对目前高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各高职院校大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大环境下,高职毕业设计教学急需重视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强化企业、行业、教育职能部门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因而急需制定一套相对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模式,让毕业设计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质量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二、基于互联网的分层多元化高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1.分专业制定和完善基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的各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标准》

毕业设计为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的专业必修课,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极其重要的实践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是对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的直接检验[1]。各专业需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本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标准》,对毕业设计各环节含课题选择、实施流程、技术规范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毕业设计课程标准》一般包含课程概述、教学目标、教学安排与组织、选题、考核标准与方式、课程实施条件等。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特色补充相关内容,建立对接产业、服务产业,规范、专业、可行的毕业设计课程标准。

2.构建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分层管理体系

全校毕业设计工作在主管教学副校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学校教务处负责对毕业设计工作的全面指导以及有关制度和规范的制订,负责对毕业设计工作总体的管理、监督和评估。学校成立毕业设计工作专项领导小组;各学院建立毕业设计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对本学院毕业设计工作并指定专人对毕业设计进行检查,掌握毕业设计质量与进度,协调有关问题;各系部建立毕业设计专项工作执行小组,制定详细的毕业设计工作方案,明确学生设计要求及评价标准,组织实施毕业设计。

3.依托互联网强化分层多元化过程监管

教务处与各院系均要做好毕业设计过程中各环节的检查工作,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采用自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相结合,对毕业设计前期安排、中期实施、后期总结等各阶段进行过程管理和督查,并及时公布各阶段检查和抽查结果。同时学校、学院、系部、指导教师、学生均可依托世界大学城等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毕业设计专栏,展示毕业设计各阶段的进展和成果,突破时空的制约,及时进行指导、沟通和反馈。教育职能部门对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工作和成果进行专项检查,开展高职毕业设计相关专题研讨,全面评价各高校毕业设计工作,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促进各高校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4.建立多元化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和反馈机制

逐步推行毕业设计“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鼓励指导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将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毕业设计任务。加强学生、学校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三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学生毕业设计进展和质量。毕业设计成果质量评价以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成果为依据,需综合校内外指导教师的评阅结果和行业企业专家的评阅、答辩意见。过程评价主要考核学生是否完整地执行毕业设计实施计划,成果评价主要考核其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和实用性,答辩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设计任务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完善学校毕业设计质量反馈机制,除学校指导教师、答辩专家等高校教师为主体的反馈来源外,结合行业、企业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专项抽查的指导反馈意见,形成校、企、政多方联动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和反馈机制。

毕业设计的目标篇4

化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多是实验合成、分析、处理等,一直以来各自为政的毕业设计使得各实验室实验药品浪费严重,实验设备老化损耗特别快,毕业设计完成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非常严重,因此,改革毕业设计的完成形式迫在眉睫。以上只是毕业设计(论文)在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指导教师或是学生,这既有大环境的问题,也有个人的原因,要想一朝一夕完全改变也不现实。目前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主要是改革毕业设计的题目设定(比如建立学生自拟题目机制、设立创新性题目、从实践中提炼毕业设计真题等等),或是对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模式等提出解决方案,这些做法虽然可以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对化工专业而言,在实际工作中所强调的团队化协作意识没有涉及,而“团队协作”却是现实中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力。针对以上提出的各种问题,笔者提出一种新的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思路,即基于工作过程将毕业设计(论文)以团队化的形式完成。

二、基于工作过程实现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团队化的构想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不仅建构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也为高职生毕业论文工作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改革的核心是用“完整的行动模式”(即学生以小组形式独立制定工作和学习计划、实施计划并进行评价)替代按照外部规定完成给定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让学生经历接受任务、独立工作、展示成果和总结谈话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毕业论文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掌握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综合检验,也是帮助学生实现职业能力发展由“初学者”向“高级初学者”跃升的一种综合训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高职生毕业论文,正体现了这种“综合性”的本质要求。分析化工各专业的特色与学生的特长,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提出一种新的完成化工毕业设计(论文)的方案,即基于工作过程实现化工专业毕业设计项目团队化的构想(如图1)。构建以项目为目标的伙伴团队、完成化工专业毕业设计的新形式,打破了传统的各专业仅做本专业设计题目的思路,以有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和理论知识扎实的教师共同组成的团队指导小组(同时也是毕业设计的考核小组)为核心,进行毕业设计改革的工作。

(二)对存在问题的改进

该理念所设计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主体不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团队,这样的完成形式首先使题目的范围扩大,题目数量下降,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下降;其次,团队协作成员组可以相互帮助,发挥团队的功效,遇到问题小组讨论,协商解决;第三,指导教师也不再是单个老师,而是由企业工程师和高校教师共同组成的指导小组;学生获得的指导不仅来自理论知识,还有实践的经验。当然,学生团队的工作不是所有人完成一个任务,而是明确的分工合作,一人一块,分步协作。

(三)实施方案

以某高校化工学院不同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作为教改目标,以面向工作过程为导向,毕业设计项目团队化为手段,模拟工作过程;使各专业学生组成团队,分工合作,互相配合。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熟悉工作过程,适应团队合作,要求小组成员以流水线的方式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最终完成全方位的毕业设计(论文)。严格设计考核答辩体系、用各成员认同的阶段评价考核指标对设计项目分阶段工作和整体完成情况进行衡量,能约束团队的每个成员,使各个成员的具体目标与设计项目目标联系起来。指导教师也不再是一个老师,而是指导考核小组,按照阶段评价考核指标对每个成员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同时,指导考核小组应通过定期约谈等方式,在项目团队中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管理机制,以保证毕业设计完成的整体效果(如图2)。

三、结语

毕业设计的目标篇5

关键词:毕业设计;末位淘汰制;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刘建伟(1980-),男,河南周口人,西安工业大学理学院,讲师。(陕西西安71003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西安工业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JGY2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72-02

2004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指出,毕业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毕业设计环节,能够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毕业设计是衡量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生毕业资格和学位认定的核心依据,对于学生的未来影响极大,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但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就业、考研、师资建设、学生动力不足、教学管理松懈等诸多因素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导致毕业设计质量出现了明显的滑坡,[1]为此,许多高校引入了末位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是一种绩效考核制度,是指学校根据毕业设计的总体情况,为学院分派指标,按照一定的考核指标,对于毕业设计综合成绩排名最末的若干名同学予以淘汰的一种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末位淘汰制是一种负向激励,以淘汰性竞争为压力和动力来激励学生做好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2]

一、末位淘汰制在毕业设计中的消极作用

1.缺乏可行性

目前末位淘汰制的合法性仍存争议,末位淘汰制最早用于企业优胜劣汰,以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留住精英,利于人员选拔。而目前高校已进入大众化教育,是合格性教育,通过竞争引入末位淘汰制,容易水土不服,因此末位淘汰制有其局限性,缺乏可行性。

2.末位淘汰制缺乏客观公正

末位淘汰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因此必须保证末位淘汰制的客观、科学、公正、透明。但目前许多高校并没有建立起合法且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只是根据平常表现和毕业答辩成绩作为淘汰学生的理由,主观性太大,特别是领导、教师的好恶严重影响结果。如果学生都合格了,最后几名还是要淘汰,就更加不公平了。还有可能引发腐败,该淘汰的没有淘汰,会严重挫伤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更大的不公平。

3.缺乏人文关怀

末位淘汰制违背了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侵害了末位学生的权利,牺牲了末位学生的利益,有损学生人格尊严,学生身心压力剧增,造成学生的焦虑不安,特别是找到工作和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会引发极端事件,不利于人才成长。[3]

4.激励失效

末位淘汰制是一种负向激励制度,作为能力强的学生,只要不是最后几名就行,不会全力以赴去做毕业设计,因此做毕业设计选择风险小的做,消极怠工,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力差的学生会引发不正当竞争和拆台行为,造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不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会造成末位淘汰制的激励失效。[4]

末位淘汰制是一把“双刃剑”,要慎用末位淘汰制,积极利用好其积极作用,降低其消极影响,因此文中提出了预防为主、多种激励、惩戒为辅的毕业设计指导思想,建立毕业设计相关制度,科学安排毕业设计时间,严格监管毕业设计过程,增加教学经费投入等措施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预防为主,切实保证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高校应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己任;应以预防为主,注重培养过程,切实保证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将学生被淘汰的概率降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把握好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

1.建立毕业设计相关制度

高校应根据毕业设计教学大纲、毕业设计教学要求、毕业设计培养目标等文件建立相应的毕业设计制度,以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1)选题制度。毕业设计应根据本学科毕业设计大纲,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而出题目,题目应满足难易适中、结合专业特点、联系实际、反映学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动态、工作量饱满等指标要求。学生选题应双向选择,师生可以互相挑选,没有选到的题目可自由分配,要以尊重学生为原则。同时也可自拟题目,但须由指导教师严格审核。出题要科学、规范、合理,选题要客观、公平、公开,避免盲目性选题,保证学生选的题目适合自己,才有利于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5]

(2)毕业设计实行导师负责制度。首先,指导教师应提高自身科研素质以及毕业设计的指导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其次,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中起主导作用,注重任务书的撰写,向学生讲清楚为什么做、怎么做、做什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要进行全程监督,督促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3)学生诚信制度。毕业设计质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但学生是关键因素,因此在毕业设计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态度和自身潜力的挖掘才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就业、考研等仅是影响毕业设计的外部因素,学生自身的努力才是内因。对学生加强管理,建立学生诚信制度,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倡导科学、求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优良学风,克服不利因素,以保证毕业设计按照要求准时完成,杜绝学生消极怠工、请假作假、抄袭现象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只有保证毕业设计过程的认真、有效,才能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4)答辩制度。建立答辩制度,关键是要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指标体系,以保证毕业设计答辩的有效性。同时应建立评审复议制度,依法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科学安排时间

学生由于就业、考研复试、考公务员等占用了毕业设计时间,阻碍了毕业设计的顺利实施,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高校应科学安排时间,尽量提前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明确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论文文档撰写、评阅、答辩等具体时间,让学生明确毕业设计流程,科学安排时间,处理好时间冲突,保质保量的完成毕业设计。

3.严格监管毕业设计过程

毕业设计过程要进行分阶段指导,但要全程监控,以督促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使毕业设计顺利进行。

(1)对师生的监管。由于指导教师忙于教学科研,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是否合格、是否认真、是否负责,学校领导和管理机构要严格进行监管。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要及时终止其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导师和管理机构要对学生能否按照毕业设计的要求与安排做毕业设计进行监管,对于不按照要求、积极认真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应及时制止并批评教育;对于请假、外出要及时核实,以促使其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2)对做毕业设计的途径的监管。目前许多学生在校外做毕业设计,学生在外培训或实习,因此利用好校企合作进行毕业设计,产学研结合,有利于解决学生就业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冲突,既方便了学生就业,又能增加毕业设计的实践性应用,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6]但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严格进行监管,以防止流于形式。无论校内校外,指导教师都要建立每周汇报制度,及时了解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

(3)毕业设计文档的监管。毕业设计文档是毕业设计环节重要的文字记录,因此要对文档规范、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管。毕业设计相关文档很多,如对任务书、审核表、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外文翻译、各种评阅表、最终论文等都要进行规范化管理,这些都是学生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对文档的定期检查有利于督促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同时毕业设计成果是学校的重要知识和信息资源,完善的文档资料管理有助于毕业设计工作的传承和创新。[7]

(4)答辩过程的监管。答辩是毕业设计成绩的重要依据,因此要保证答辩过程的客观、公正、公开,对于答辩过程要进行全程监督,防止,杜绝作假,使答辩在阳光下进行,让答辩成绩真实可信。

4.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良好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物质保障。高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大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经费投入,如政府投入、与企业合作、科研项目、与科研院所共享实验室等。通过改善办学条件,为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8]

三、多种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激励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末位淘汰制是负向激励,但毕业设计也可以引入正向激励,如首位晋升制等。首位晋升制有利于学生选择风险大的毕业设计课题,挑战自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9]合理的奖酬制度包括物质或精神奖励。通过多种激励,可调动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四、惩戒为辅,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要建立淘汰机制,增强学生的危机感,以淘汰性竞争为压力和动力来激励学生做好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虽然末位淘汰制是一种激励制度,但同时也具有惩罚性,建议慎用和合理使用末位淘汰制,建立科学、量化、合理绩效考核体系和考评制度,减少或避免出现激励失效。另外,还可以建立合格标准淘汰制来替代末位淘汰制,多一些人为关怀,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得毕业设计评价更加科学化、人性化。但对于差的毕业设计,要坚决淘汰,以提高学校毕业设计的质量,保证学校的进出机制,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

五、结论

通过对毕业设计末位淘汰制利弊的分析,提出了预防为主、多种激励、惩戒为辅的毕业设计指导思想以及对策,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较好地解决了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2]王德林.高校考试“末位淘汰制”之适用性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4,(2):47-49

[3]刘峥嵘,钱立雄,傅小燕.辩证看待高校教师末位淘汰制[J].科技管理研究,2007,(10):146-147.

[4]丁涛,白月竹,蒋礼.末位淘汰制激励失效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33):299-300.

[5]廖志凌,邵学军,刘贤兴,等.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2):82-85.

[6]孟娇茹,邓孝祥,任思璟.新形势下解决本科毕业设计与就业矛盾的新探索[J].经济师,2013,(3):111-112.

[7]柳玲,文俊浩,熊庆宇,等.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J].计算机教育,2013,(7):99-102.

毕业设计的目标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160—02



一、引言

高职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此环节学生对所掌握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为实现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2004]14号)指出: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毕业设计也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在国家示范院校验收过程中,毕业设计作为重要的一个验收标准,作为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毕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毕业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笔者通过近五年参加高职毕业设计指导、评阅、答辩等环节,发现不少问题。

(一)题目定位不准确,脱离培养目标

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要求教育部有明确的规定,高职院校应该严格按照培养目标制定相关的毕业设计要求及题目要求,不能沿袭本科毕业设计的规范。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规范和本科差别不大,要求过高,或者过于简单,这些阻止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时间仓促,质量不高

高职毕业设计一般是在第六学期进行,严峻的就业形势,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正是就业招聘会的高峰期,学生整天奔波于各种招聘现场,几乎无暇顾及毕业设计,学校的就业率又影响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不利外部的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选题陈旧,脱离实践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技术更新换代很快。有的题目用了好几年,缺乏创新性和现实意义,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所用的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早已被淘汰,对于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没有多少指导意义,因此,缺乏设计的意义。

(四)过程控制不严格,整体质量不高

不同学校对毕业设计都作了相关的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职责不明确、要求不严格、不具体、不完整,对格式要求过多而忽略了内容的重要性,毕业设计过于形式化,部分老师直接把往年的毕业设计给学生,让学生参考,参考实际上就是复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部分学生在工厂实习,无暇顾及毕业设计,更谈不上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与同学探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五)抄袭严重,雷同较多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部分学生急于求成,对于毕业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部分内容都在网络上查找,如果有相似的部分就直接下载,不加修改直接应用;在同一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分工彼此完成设计中的一部分,然后互相拷贝,论文中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较多,更有甚者图纸的名字都没改。如此过程怎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改革的措施

(一)以培养目标为根本,选择合适的题目

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时,要明确高职学生的培养要求,了解学生的现状,作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高职毕业设计,要突出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在毕业设计中就要特别突出高职对技能培养有较高要求的特点。我们对10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确定了编制零件工艺与夹具设计、数控加工与编程、电控系统设计三个方向的题目,这三个方向覆盖了本专业的能力要求,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合理的时间安排为基础,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毕业设计时间的安排不宜限制于人才培养方案,而应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毕业设计可在第五学期开学布置题目,第五学期末或者第六学期初答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进行毕业设计,既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在此期间可以和同学、老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完成毕业设计后进行答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可以安心的进行后续的教学安排,因此,合理的时间安排对于完成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以实际操作(实物)为标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我们看到以往的毕业设计的形式,就是一个档案袋中装一本说明书,几张图纸,这些东西很虚,很难展示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毕业设计中可以要求学生须有实物作为考核标准。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为某零件工艺的编写与某道夹具的设计,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工艺规程的编写和夹具的设计,然后让学生在机床上操作自己编写的工艺,如有问题及时讨论、改正,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夹具,通过理论、实践的实施,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综合素质会得到质的飞跃。

(四)以新形势下的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设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毕业设计开始前,指导老师对设计的规划和要求不能过于详细,要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灵活构思、安排,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以毕业设计答辩为介质,为就业招聘打好基础

口才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表现,特别是在学生招聘过程中非常重要。在毕业设计答辩过程中,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毕业设计答辩是学生对自己所完成任务的总结、表达、思辨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可以由指导老师、专家、企业代表等组成,通过答辩,为学生创建充分展示自我、推荐自我的机会,同时,也为用人单位了解、选择学生提供窗口,从而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保障毕业设计实施的措施

(一)加强师资水平的建设

只有高水平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教师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应该给现任的专职教师减轻上课的任务,让教师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活动或者下厂锻炼,另一方面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升高职院校整体的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拿出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毕业设计题目。

(二)建立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

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期间需要相关的制度保障。学生毕业设计如果在第五学期进行,那么进行毕业设计所需的一些资料比如图纸、图版、手册、教室等都需要相关部门协调,统一安排,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毕业设计环境。如果毕业设计在第六学期进行,为了减少学生因忙于找工作而对毕业设计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学院的教务处、就业办、学生处等部门与个人共同协商解决,既不影响学生的就业,同时又能让学生安心、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保证毕业设计质量。这些都需要学校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约束部门、个人,以免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

(三)完善毕业设计成绩评价体系

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评价体系应有高职的特点。高职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一般由指导老师、评阅老师、答辩三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的分值比例不同学校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在评价标准中对于指导老师、评阅老师、答辩的评分标准应有具体、详实的要求,不同专业应区别对待,同时,还应增加论文选题,文献资料的评分标准,通过评分标准使学生对毕业设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高职毕业设计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最后一次系统、全面的练兵,对学生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对三年所学的知识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能够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毕业设计,严把毕业设计质量关。

参考文献:

[1]教高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C].教育部办公厅,2004,(14).

[2]朱方来.向怀坤.改革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3]管新平.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途径[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徐立志.贾敏.对高职毕业设计进行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5,(2).

毕业设计的目标篇7

为帮助广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实现毕业设计目标,保证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各环节做如下提示,以帮助广大首次从事毕业设计的毕业生对毕业设计的过程有1个大致的了解。

1、计算机专业实践环节形式:

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应注意的事项

1、“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在全部毕业学分中占有1定学分;

2、“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从起步到毕业答辩结束历时至少4周以上;

3、“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包括两部分内容:

①完成“毕业设计”所开发的应用程序;

②针对所开发的应用程序书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即论文);

3、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应先完成的工作

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之前,应向有关主管设计工作的单位或老师上报如下材料:

①《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安排意见》(包括领导小组名单,毕业班专业、级别、性质、工作计划安排、实践环节工作步骤,指导教师名单,学生分组名单).

②《毕业设计(论文)审批表》1式两份(要求认真审核、填写指导教师资格,包括职称、从事专业、有何论著,每人指导学生不得超过1定人数,兼职(或业余)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根据情况酌减)。

4、关于“毕业设计”工作的过程步骤

1、“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选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选题必须符合计算机专业的综合培养要求;

②应尽可能选择工程性较强的课题,以保证有足够的工程训练;

③毕业设计工作要有1定的编程量要求,以保证有明确的工作成果;

④选题原则上1人1题,结合较大型任务的课题,每个学生必须有毕业设计的独立子课题;

⑤选题应尽量结合本地、本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项目,在实际环境中进行。

总之选题要体现综合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先进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等

选题时要达到以下目标:

①选题与要求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③掌握软硬件或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

④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⑤提高协作配合工作的能力。

2、“毕业设计”题目审核

有关单位将毕业学生选择的题目填写在同1个“毕业设计(论文)审批表”中的“毕业设计安排表”相应栏目中,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展下1步工作。

3、“毕业设计”应用程序开发实施(大致用时安排)

①需求分析阶段(约1周时间完成)

②系统分析阶段(约1周时间完成),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前两章资料整理工作。

③系统设计阶段(约1周时间完成)

④代码实现阶段(约3周时间完成)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第3章、第4章资料整理工作。

⑤系统调试阶段(约2周时间完成),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第5章资料整理工作。

⑥投入运行阶段(约1周时间完成),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中第6章资料整理工作。

⑦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整理定稿阶段(约2周时间完成)

摘要及关键词

abstractandKeywords

目录

正文

第1章引言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本论文的目的、内容及作者的主要贡献

第2章研究现状及设计目标

1、相近研究课题的特点及优缺点分析

2、现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本课题要达到的设计目标

第3章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1、研究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

2、具体实现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复杂性分析

第4章系统结构与模型

1、设计实现的策略和算法描述

2、编程模型及数据结构

第5章系统实现技术

1、分模块详述系统各部分的实现方法

2、程序流程

第6章、性能测试与分析

1、测试实例(测试集)的研究与选择

2、测试环境与测试条件

3、实例测试(表格与曲线)

4、性能分析

第7章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⑧完成毕业设计及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工作后定稿大多要以a4纸打印并装订成册。

4、“毕业设计”的上报及内容的存储方式

各位学生的设计成果要以指导教师所在的组为单位,把设计成果包括(论文、源程序、可执行程序、答辩稿等),以光盘或软盘等形式上报给指导老师。然后指导教师以组为单位,以各位学生姓名建立文件夹,并把相应学生的毕业设计(包括:应用程序系统、毕业设计说明书和答辩时的幻灯片演讲稿)保存其中,每组1张(或多张)光盘,以方便答辩之用。

5、毕业答辩前学生要与指导教师联系,确定具体答辩时间及要求。

6、评审阶段

有的学校也大致把毕业设计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供参考):

①制定课题任务

②资料收集和文献阅读

③制定和论证技术方案

④完成系统或模块设计

⑤编程与测试

⑥总结撰写论文

毕业设计的目标篇8

[论文摘要]毕业设计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本文针对建筑学专业的专业特点,分析了影响本科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提出了对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建立质量监控方法,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了验证。

一、毕业设计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完成本科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对建筑学专业全部理论课程及设计课程学习后的综合训练,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一次综合性最强、最接近工程实际和社会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我校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课程设置在第十学期,共16周,其中包括毕业设计实习2周。

二、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特点

由于建筑学专业不仅需要建筑、水、暖、电等的相关专业知识,还需要包括美学、社会学、(行为)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是具有多学科性边缘学科和运用性学科的特点。一个建筑作品的评判就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找到最佳平衡点,拿出最佳方案。所以建筑作品也往往是“一题多解”,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因此,针对建筑学专业的专业特点,构建科学、合理、规范的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毕业设计选题阶段的质量监控

(一)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原则

毕业设计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业务要求;(2)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3)面向学科前沿及当前地域环境发展面临的问题;(4)依托学校具有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优势,尽量与实际项目结合,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和实践。

(二)提前确定毕业设计选题题目

毕业设计应由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中高级职务教师或者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建筑设计院总工担任指导教师。在学院的统一规划下,指导教师必须于第九学期提出选题,填写毕业设计立题申报表,学院成立毕业设计审题小组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审核。题目审核通过后,在第九学期末提前公布毕业设计题目及指导教师名单,并报送教学办公室备案。

(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在毕业设计课程中,我们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尝试进行了挂牌教学,即:在第九学期提前向学生公布通过审查的毕业设计题目及指导教师名单,在毕业生向指导教师咨询、商量的基础上选报指导教师及设计题目,再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挑选,最后由教学办公室协调、平衡各组人数(每个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不宜超过8名),力争使所有学生与教师都满意。未通过审查或无人报名的教师不能参加毕业设计指导。

在毕业设计中强调不同专业教师的介入与合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关注相关学科的渗透和知识的交叉。

(四)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的安排与落实

对于每个毕业设计题目,指导教师均应制定并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指导书、毕业实习指导书以及毕业设计立题申报表,并于第十学期开学第一周内提交。明确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内容和深度方面的阶段性要求,学生需提交设计图纸的内容及数量,并提供必要的设计、研究、创作基本资料等。

四、毕业设计中期阶段的质量监控

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的主要任务是检查毕业设计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了解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毕业设计能够按计划完成阶段性任务。

(一)严格毕业设计的考勤管理

指导教师要严格按要求对学生进行考勤,定期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答疑,每周指导和答疑的次数不应少于3次,并将每周的指导和答疑时间地点上报教学办公室备案,以方便教学办公室和毕业设计督导组进行抽查。

(二)毕业设计的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的主要任务是检查毕业设计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主要分学院中期答辩和学校督导抽查两个阶段进行。

学院成立答辩委员会负责毕业设计的中期答辩和最终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主任由主管教学院长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由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担任。在答辩委员会下设立一定数量的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小组由3~4名专业教师组成,且每个答辩小组成员并非每组参加答辩学生的指导教师。中期答辩成绩由中期答辩小组评定。中期答辩成绩不及格者将取消毕业设计资格。转贴于

学校督导组在中期答辩之后也会深入学院调阅有关资料,召开座谈会,随即抽取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材料,并对其进行面试。

五、毕业设计答辩工作和成绩评定工作的质量监控

(一)毕业设计大评图

为促进毕业设计小组之间成绩的公平、公开和公正,在毕业设计最终答辩前三天将毕业设计最终图纸收齐,由教学办公室负责将全部图纸抹去学生及指导教师信息后集中悬挂展示,再由毕业设计评图小组双向匿名给出评阅成绩。毕业设计评图小组共由10名未参加本年度毕业设计指导的专业教师组成,每份毕业设计的图面成绩为10名教师分别给出的成绩平均后得出。

(二)毕业设计最终答辩

毕业设计最终答辩前一周对学生的答辩资格进行审查。此时,学生应将整理装订成册的毕业设计成果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审阅并写出评语后交答辩小组认定合格后方可参加毕业设计最终答辩。

答辩小组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的陈述,全面考察学生提交的成果以及学生在答辩中的总体表现,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定,并及时记录学生答辩的主要内容。此外,学院还专门邀请教学督导组深入答辩小组认真考察整个答辩过程,听取学生答辩,对答辩过程进行监督。答辩工作全部完毕后,答辩小组将评定的答辩成绩及相关报表在两天内上报学院答辩委员会,经答辩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汇总上报教务处。

(三)毕业设计成绩评定

由于建筑设计方案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建筑作品也往往是“一题多解”,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为促进毕业设计小组之间的成绩的公开、公平、公正,我们对学校拟定的毕业设计成绩考核和评分标准进行了适当的改革,降低了指导教师评分所占的比例,增加了评阅组评分环节,并将中期答辩和最终答辩成绩也纳入到总成绩当中,具体内容和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定,采用百分制。

2)中期答辩:占总成绩的10%,由毕业设计中期答辩小组评定,采用百分制。

3)图面成绩:占总成绩的40%,由毕业设计评图小组教师评定,采用百分制。

4)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20%,由毕业设计答辩小组评定,采用百分制。

六、实践效果

经过对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我院学生在各类毕业设计竞赛中屡创佳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院学子在当今世界建筑学专业学生的最高规格竞赛——Uia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先后7次获奖;在由陕西土建学会组织的土建专业优秀毕业设计评选活动中,共38次获奖,获奖率高达69.57%。

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的目标篇9

关键词:校企合作毕业设计实践性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毕业设计是高校本科教学期间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既是对在校大学生所学知识的最后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同时也检验了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实践程度,为更好地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今天的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企业与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迫使许多高校开始思考原有的办学模式,不得不改革传统象牙塔毕业设计模式,寻求毕业设计与社会实践接轨的途径。而校企合作模式作为学校与企业的最佳对接形式成为高校增强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最佳模式。

1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毕业设计选题虚拟化,缺乏实践性

目前,很多高校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中采取导师指定或学生自选课题,这些题目和企业项目无任何关联,选题不能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多以理论为主,实践性、针对性不强,且目前的毕业设计(论文)基本在校内完成,最终只要完成论文部分即可,依然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这种模式并不符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有些高校甚至通过毕业考试的形式完成对毕业生资格的考核,完全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1.2毕业设计(论文)的地位正在下降

缺乏以企业为依托的毕业设计容易进入全面的概念化状态,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很多高校都在讨论由于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以及毕业论文大量出现重复和抄袭现象而取消毕业设计(论文)。原因之一,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与找工作的时间冲突,毕业设计无形中成了学生的负担,学生敷衍了事。毕业设计(论文)成了一种形式,渐渐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另一个原因便是毕业设计不能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目标相去甚远。

2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本科毕业设计,无论从选题、指导还是硬件设备等方面,都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提供了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支撑,使毕业设计(论文)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又能保证毕业设计质量,为学生毕业后进人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2.1选题依托企业项目,提高毕业设计实战可行性

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是很多高校正在尝试的教育模式,依托企业项目为选题对许多毕业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对企业实际项目的兴趣远远大于自选虚拟题目,经过实际项目的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学到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和实践技能,选题质量得到保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并在实习的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模式对高校培养方案的实施更具应用价值。

2.2校企合作改革毕业设计模式,促进校企双赢

企业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的同时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协作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模式的毕业设计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和需要,实现毕业设计题目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企业成为整个过程中的主体,依托行业实践实现校企无缝对接,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双师型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由单一的学校导师制转变为校企双师制。该模式既提升了毕业设计质量,又增强了企业人才的竞争优势,实现校企双赢。

2.3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缓解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成为今天国家和高校关注的重点之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其中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关键因素。用人单位希望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岗位,因此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和社会各界企业单位的联系,积极鼓励学生在企业里面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种校企合作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的模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提升质量,另一方面以需求为导向,加深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用毕业设计的方式搭建学校与社会、企业、市场之间的桥梁,让企业更加了解学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缓解一定的就业压力。

毕业设计的目标篇10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

1引言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本文探讨了团队指导模式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在设计选题、组织形式和考核等环节进行改革创新,旨在探索出一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学生角色转变的平稳过渡,提高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创建应用型特色专业提供有力的支撑。

2传统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现状

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也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环节。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及土木工程专业口径的拓宽,传统的毕业设计从课题内容、指导模式及考核体系方面都不能满足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培养要求,具体现状分析如下。

2.1毕业设计课题

目前,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课题范围相对较窄,题型较单一,与工程实际脱轨。以建筑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16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某一多层或高层建筑物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1],设计内容不能很好地应用本科四年内学习的专业知识,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降低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不到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认识的整体思维及构建专业构架知识体系的目标。

2.2毕业设计指导老师

高校青年教师缺乏工程设计和实践经验,指导过程当中出现“产、学、研”脱钩现象[2],另外,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当中,存在指导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某些高校师生比过高,甚至达到1:10[3],指导老师时间和精力有限,造成师生之间不能及时有效地沟通和交流,降低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传统的“一对多”的指导模式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同时在毕业设计过程当中,对指导老师的监督和评价还不完善,导致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不能保证,毕业设计成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2.3毕业设计考核体系

毕业设计的成绩不仅反映了学生结业工作的质量,而且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学生在校的学习质量,同时考核评定也是一种反馈、检查、评价和激励教育的检测手段。但目前,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中,普遍存在着考核方式单一、标准掌握不严、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等问题,导致不能真正地反映学生毕业设计的真实成绩,学生的实际学业水平也不能得到正确的体现。

3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建立

为达到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培养要求,从科研和工程实际出发,由多名教师合作组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指导多名学生完成内容全面的毕业设计课题,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已成为可能。

3.1建立团队指导模式的意义

毕业设计团队选择内容全面、结构体系丰富的课题,使学生对四年学习的专业课理论知识与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联系和拼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认识的整体思维,构建知识框架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培养工程意识,为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进步和成长。

3.2团队指导模式的建设

指导教师团队的建设要考虑学缘结构和学科专长,教师之间的研究方向交叉合理、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综合知识的优势。团队老师对毕业设计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集中授课和答疑,分阶段对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负责。根据课题规模和任务的难易程度,基于双向选择的原则,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队,确定毕业设计学生团队,选任组长,协助指导教师,负责本组的组织工作。

4团队指导模式毕业设计的教学运行

基于团队合作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仁爱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达到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4.1拓宽毕业设计课题范围

为达到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团队指导毕业设计课题内容要避免单一化,从以往的结构设计为主拓宽至涵盖建筑、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及预算方面的内容,形成内容全面、整体性强、具有一定系统性和创新性的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题实行教师学生双向选择,即形成自主选择为主、调剂为辅的双向选择机制[4]。为避免起始阶段的盲目性,组织开展毕业设计动员会,为学生详细讲解课题研究方向、研究思路、设计成果及所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有整体性认识,提高主动性、积极性及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

4.2加强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能否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关键,因此健全和完善毕业设计管理体制是团队指导模式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通过细化毕业设计的进度、工作方法、工作流程、设计深度与规范化要求,明确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纸等设计成果各阶段的质量标准,使设计成果能达到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4.2.1进度安排毕业设计主要工作在第八学期进行,而在这个阶段,学生关注点放在就业及考研方面,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正常进行。为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考研之间的矛盾,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提前安排至第七学期末开展,增加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毕业设计进度安排见表1和表2。4.2.2加强团队管理指导教师团队中选出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团队负责人[5]。在选题、过程管理、成果考核等重要环节及关键技术等方面,对教师团队起培养、指导、协调和组织作用。其他所有团队老师对毕业设计的开题、阶段性成果考核、中期检查及答辩进行相互把关,互相促进。团队负责人组织团队老师共同确定毕业设计图纸和计算书质量要求,团队指导老师根据任务分工进行各阶段设计任务并保证设计进度,同时对阶段性设计成果进行考核评价,提高毕业设计学习效果。

4.3改革考核体系

严格答辩资格审查和毕业答辩考核工作。答辩之前团队内学生严格按照学院规定要求对毕业设计说明书格式进行互查,并明确责任制,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不合格者不予答辩。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严格考勤制度,完善设计阶段性成果汇报考核制度和毕业设计成果考核指标及答辩评分细则。毕业设计最终成绩包括各阶段设计成果成绩以及最终答辩成绩。各阶段设计成果成绩包括开题报告、外文翻译及后续阶段性成果质量加权平均来评定,通过最终答辩考核学生的整体设计思路、对专业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5结语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和工作能力的重要过程,是实现学生角色平稳过渡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构建团队指导模式意义重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但同时也要看到团队合作指导模式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完善提高,改进毕业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此环节反馈学生掌握专业课知识的程度,为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改提供依据,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亦静,何杰,肖芳林.基于团队协作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22(3):108.

[2]李富荣,荀勇,王照宇.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40-141.

[3]陈春红,朱平华,封金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探索与创新[J].实验实践教学,2013(22):179.

[4]易富,张二军,赵文华.毕业去向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