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的局限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0:54

统计学的局限性篇1

关键词:局限型胃癌;浸润型胃癌;病理特点;预后思路

在临床上,胃癌属于一种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会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危害[1]。目前人们在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的过程中,通常是采取早期诊断和尽早清除淋巴结等方式进行,临床疗效较为令人满意,但仍会受到不同类型胃癌的影响,而给预后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2例局限型与浸润型胃癌患者及其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范围在24~61岁,平均年龄(47.8±4.5)岁。

1.2方法根据术后病理证实,随机将32例患者分为局限型(Borrmann1、2型)组10例和浸润型(Borrmann3、4、5型)组22例,同时给予3个月~12年的随访,总随访30例(93.75%),包括局限型组10例(100%),浸润型20例(90.91%)。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包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采用Cox多因素分析预后相关因素[2],计数材料采用百分比(%)显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病理特点的结果比较经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发现在性别、病灶部位及浸润程度等多个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发现,病灶部位、淋巴结转移与局限型胃癌预后有关,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及病灶体积等与浸润型胃癌预后有关,见表2。

同时,随访发现,局限型组平均生存(97.8±4.3)个月,浸润型组平均生存(37.5±2.3)个月,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胃癌是消化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好发于男性。在本研究中,胃癌的男女性别比为3:1,这与温华生等[3]研究结果相近,为2.95:1。结合两种分型胃癌的不同病理资料来看,显示局限型胃癌与浸润型胃癌彼此间的生物学行为特征存在显著不同,前者肿瘤细胞的恶化情况较为不明显,而后者往往具有广泛扩散的趋势。同时,有资料指出,淋巴结转移会给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带来较大影响[4]。在本研究中,发现局限型胃癌组与浸润型胃癌组均存在明显的淋巴结转移现象,并且以浸润型胃癌者较为严重,而且其发生淋巴管癌栓的概率在22.7%左右,要高于前者的10.0%,提示浸润型胃癌容易给淋巴系统带来更严重的侵袭。另外,经多因素分析,了解到病灶部位、淋巴结转移与局限型胃癌预后有关,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及病灶体积等与浸润型胃癌预后有关,由此可看出,浸润程度深浅、病灶体积大小等不会给局限型胃癌患者的预后带来较大影响,但有研究认为,给予晚期、病灶较大的局限型胃癌患者根治治疗,同样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4]。

本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胃癌的病理特点、预后思路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并结合局限型与浸润型胃癌的不同生物学行为特征,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崔涌,王新华,孟宪杰.胃癌的病理分型与预后的关系[J].农垦医学,2012,34(3):226-228.

[2]滕勇.局限溃疡型胃癌与浸润溃疡型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对比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2012,5.

统计学的局限性篇2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定义;科学性;不精确性;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F064.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一、计量经济学的含义

1.计量经济学的早期含义

在17世纪时期,计量经济学第一次在戴夫南特和金的研究中出现,但当时,计量经济学这个专业术语并未出现,直到挪威的一位名叫弗里希的经济学家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计量经济学的概念。计量经济学表示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在研究中发现在统计学和数学以及经济学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一种规律,发现这个发现的发现者将其命名为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对理论政治以及纯经济学的主观抽象法则进行试验和数据检验并由此来将纯经济学最大化的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

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通过经济学与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以实现经济问题理论定量与经验定量相统一的目标。这个定义表现了计量经济学是由统计学数学以及经济学共同组成的,缺一不可。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数学在经济理论领域的应用,也不能笼统得以为是经济理论问题的简单统计,只有将三者构建在一起才能发挥出特定的效力。

2.计量经济学的现代含义

由于计量经济学的早期目的在于科学化经济理论研究,因此在随后的经济理论研究方法的不断拓展完善中,计量经济学的含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其定义变的更加具体也更加具有内涵。第一种定义认为:“计量经济学是利用统计学和数学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学理论数据,将经济学的经验理论包含在内一起分析,通过分析来证明经济理论的正确与否。”第二种定义认为:“计量经济学的目标是建立经济模型来分析经济学中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模型来确定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对其他变量会造成多大影响。使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工具来解决发生在经济和社会中的变量变化问题,并引导人们对此类问题分析和了解并解决。

小结:发展至今,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但其基础和目标并未有多大改变。还是将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三者合一共同解决和推断经济理论假设的实证研究。不管是哪一门学科都可分为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因此,计量经济学也可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自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其后果影响至今。作者认为这不一定是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问题,其可归结于应用计量经济学的问题。由于人们对计量经济学的滥用和理解的不透彻所以才无法从理论计量经济学中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二、计量经济学的特性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可以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独特一面。计量经济学科学性的标志在于其严谨的数学方法逻辑性和正确指向性的统计推断。当然,对于计量经济学科学性的质疑也从未间断过。凯恩斯认为计量经济学是“统计的炼金术”,“蹩脚的魔术”。他认为计量经济学到目前为止还算不上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此作者统计出了科学标准并表现了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

1.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

首先,科学哲学标准为:逻辑实证主义科学标准:其核心是事物的可证实性。包括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和柏林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以及“亨善尔”逻辑主义。证伪主义科学标准。这种证伪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是证实和证伪之间的逻辑不对称。凡是可以被证伪的那就不是科学的。

其次,我们可以在计量经济学中发现逻辑实证主义的特性:重视证实,观测,反对因果关系的存在,反对理论实体。从计量经济学中我们更能找到证伪主义科学标准的影子,计量经济学的作用就在于对原有的经济理论或问题进行模式分析,不断假设推断,通过证实和证伪发掘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在计量经济学中证伪主义科学标准的存在。

2.计量经济学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首先,计量经济学具有不精确性。其实这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从基础来源上来看,庞大的经济数据本身就具有不精确性,通过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也只能得到一个近似的结果。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我们能得到一个理想的世界,但未来是否真是如此还有待商榷。统计学也是计量经济学的构建者之一,这决定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结果是一个随机事件,是否得到想要的结果还需要共同的努力,这与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并未冲突。

其次,与其它学科一样,在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不精确性之外还有其局限性。从研究方法上而言,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经验实证的模型方法。这既是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不精确性所在也是其局限性所在。从经济学的语言层面而言,以统计学和数学为基础的计量经济学的经验实证的模型语言有着其自带的局限性。计量经济学中证伪主义科学标准的存在的气息太重,这种以不平衡的逻辑为出发点的方法论决定了计量经济学的局限性。

三、结论与展望

时代在进步,人民富有了,消费提高了,伴随的经济危机也爆发了。经济危机的爆发更加重对计量经济学的质疑。无法准确预测经济危机的到来,在解决经济危机上的能力不足都存在于人们疑惑中。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模型,在此模型中我么能够看到理想的世界,能够正确预测经济的走向,但是计量经济学中的统计学成分决定了其理想结果之外还存在其他结果。我们应当做的事理解透彻计量经济学并不滥用。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证明其是科学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够理解经济领域中变量的变化以及影响的大小并知道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或有制定对策,那么应该会有效的应用计量经济学。

参考文献:

[1]洪永激.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经济研究,2007(5):139-156.

统计学的局限性篇3

关键词西帕依固龈液急性局限型智齿冠周炎复方氯已定含漱剂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116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4月收治急性局限型智齿冠周炎患者136例,随机治疗组(西帕依组)70例和对照组(复方氯已定含漱剂)66例,女86例,男50例,年龄18~36岁,平均27.8岁,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纳入标准:①全身健康状况良好,年龄18~40岁,女性未怀孕或哺乳。②各种原因引起的单侧急性局限型智齿冠周炎。③医从关系良好,愿意合作者。④1周内未服任何抗生素,平时不使用含抗菌、抑菌、消炎药物的漱口水。

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西帕依固龈液(新疆维吾尔医研究所研制,30ml/瓶,1ml药液含0.6g生药,吞服无妨),对照组采用口泰漱口水(复方氯已定含漱剂,200ml/瓶,每500ml/瓶含氯乙定0.6g,甲硝唑0.1g,不可吞服),两组方法相同,含漱2~3分钟,1次约10ml,日3~5次,连续3天。一般含漱后1小时,不饮食水,不用清水复漱,以尽量延长药效。

复诊与再治疗:在就诊治疗后第3天,若疼痛消除,不需要再治疗;若症状缓解,按相同方法再治疗1次;若3天内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停止试验,按临床常规方法处理,即3%双氧水和0.9%生理炎水反复冲洗盲袋,置碘甘油。全身应有抗生素。症状缓解后作局部牙周处理。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自发痛消失,局部龈瓣红肿消退,无触痛,盲袋无脓性分泌物;②有效:自发痛消失,局部龈瓣红肿减轻,仍有触痛,盲袋脓性分泌物减少;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总有效病例=显效病例+有效病例。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显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间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智齿冠周炎是青年中最常见的牙源性感染性疾病,其微生物学研究无最后定论,目前普遍认为智齿冠周炎系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1]。智齿冠周炎急性期的治疗原则应是以局部治疗为主,同时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炎症消退,待急性炎症好转后,可行龈瓣切除术或阻生牙拔出术,以去除病灶,防止感染再次发生。如治疗不及时,感染可直接蔓延或经淋巴或血行扩散,引起临近组织器官或筋膜间隙的感染[2]。

本文临床疗效观察证实西帕依固龈液抑制炎症反应及清除体内自由基的药理作用对急性局限型智齿冠周炎有独到之处;西帕依固龈液对口腔黏膜无刺激性,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积极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统计学的局限性篇4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预算管理;技术设计;功能设计

0.前言

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绩效;用好增量资金,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防范财政风险;实现有效监督,提高资金效益,逐步建立与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本研究将基于新常态的背景,结合地震系统业务特点,以安徽省地震局预算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契机,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和预算管理解决方案,帮助进行财务基础数据实时汇集、即时更新、动态跟踪和预算控制,开展各类统计分析,强化预算全过程和资金使用监管。能够灵活、开放、实时地与相关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实现财务基础信息的一致性、同步性和完整性。

1.系统架构

前端采用aSp.net语言编写,后台数据库选用oracle搭建,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的B/S架构系统,执行效率高,易于管理,便于系统后续功能扩展。系统根据地震部门业务流程特点下分基础数据、执行数据、统计及监控数据、管理数据、合同管理、预算执行、绩效管理、系统管理八大模块,将资金流与实物流、信息流相整合,实现以预算编制为龙头,预算执行(涵盖一般资金支付、采购支出、合同支付等)为主线,预算管理全过程在系统上的业务流转.

2.技术设计

2.1容量及响应设计

根据省局实际数据量,设定初始总容量为50Gbyte,大概每年的数据容量在10G左右,从容量和可扩展性和灾备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建议每年的数据量分配在100G左右。安徽省地震局预算管理系统响应设计具体见表1。此外,还通过以下手段来确保用户得到高质量的响应:(1)优化模型设计,减少冗余数据量的加载和检索以及表间关联检索。(2)充分利用分布式缓存功能,将经常访问的数据缓存于内存池中,减少io读写。(3)利用集群功能,合理分配负载,充分利用各主机的CpU,内存等硬件资源。(4)优化报表设计,减少报表生成所需要的系统资源,同时利用系统缓存功能,把报表生成任务安排到非高峰时段。

2.2易用性设计

在系统易用性方面,充分考虑用户的体验性、简单性、高效率性。主要基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使用大众化weB浏览器如Chrome、ie、Firefox作为客户端的浏览工具;用户界面友好、同时易操作;界面操作符合浏览习惯;界面风格,术语统一;灵活的页面布局,支持标签页;采用数据库自动实时热备份,实现当一套系统出现问题时另一套系统能够自动完全接替出故障系统的工作,从而保证系统的7*24小时稳定可靠运行。

3.功能设计

3.1权限管理设计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结合安徽省地震局财务管理办法,系统细分部门预算员、部门负责人、发财处负责人、分管局领导、分管财务局领导、局主要负责人、部门预算执行经办员、会计、出纳、合同签章员、部门绩效填报员、绩效管理员、财务室主任、发财处副处长、系统管理员等十五个角色,根据流程分配不同的权限,最大限度保证系统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发财处负责人角色为例,该角色在不同的子模块中赋予不同的权限,具体情况如下:(1)资金到账签阅及认领子模块:负责签阅由会计审核的通过的资金到账信息;负责认领涉及通知发财处认领的资金到账信息。(2)预算申报审核及下达子模块:负责审核本部门预算申报信息;负责审核其他部门涉及特殊事项为政府采购的预算信息;负责审核所有部门预算申报信息;负责对所有部门预算申报信息下达操作。(3)预算申报查询子模块:查询所有部门项目预算申报信息。(4)预算执行查询子模块:查询所有部门项目预算执行信息。(5)预算分析子模块:按不同维度统计所有部门预算申报数据、年度同比预算对比数据;按不同维度统计所有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数据、月度预算执行数据、年度预算执行对比数据;按不同维度统计所有部门合同执行数据,年度合同执行对比数据。(6)绩效查询子模块:查询全局年度预算支出数据;查询全局年度预算项目支出数据;查询全局年度纳入绩效管理项目数量;查询全局年度纳入绩效管理项目支出数据;查询全局年度实际纳入绩效管理项目支出数据;查询各单位纳入绩效管理的项目绩效填报汇总信息。

3.2核心业务流程设计

(1)资金到账登记该子模块是单位除年初中央及省级财政收入外的资金收入维护入口,由出纳进行登记,并交会计审核通过后,发送至发财处负责人签阅。出纳将已签阅过的资金到账信息发送通知给具体部门负责人,完成自己到账的认领操作。其中资金到账登记状态按照业务特点分为待提交、待审核、待签阅、待通知、待认领、已认领、拒领、退回等八种状态.(2)预算申报及调整预算申报为各部门完成下年度年初预算申报提供编报、审批、作废、退回、下达、查询完整的处理流程,是实现各部门年初预算及时申报入口;而预算调整是为各部门完成本年度年中预算调整提供编报、审批、作废、退回、下达、查询完整的处理流程,是实现各部门年中预算调整入口。这二者工作流程基本一致,且均涉及到项目编号的选择或填入,因此在安徽省地震局预算管理系统中,对项目编号规则做出定义:编号第一位为项目类型a代表日常项目、Z代表部门专项、J代表结转项目、K代表科研项目;编号第二位为部门编号,办公室为a,人教处为B,以此类推,S为局专项;编号第三、四位是数字标号,按部门项目数量依次编号。后面增加资金来源表示字母,Z表示中央财政,S表示省级财政,C表示自筹资金,ZS表示中央和省级财政,以此类推.(3)预算执行预算执行子模块包括费用报销申请、费用报销审核、费用报销收付、执行查询等功能。其中费用报销申请提供从报销发起、权限审批、会计审核、记账入库等预算执行环节全过程流转,控制和均衡预算收支。分层级动态监控各项资金支出,跟踪资金流向,确保资金支出符合限定条件;费用报销审核分为会计审核和部门负责人审核,前者由会计审核费用报销,并填写相应的付款金额、凭证号等信息,后者发财处负责人审核费用报销。费用报销收付是通过发财处负责人的审核后,出纳根据审核通过的信息去实际付款,付款后需在系统中完成付款成功、付款失败、收款成功的操作;而执行查询功能则提供各部门预算执行在办或已完成的费用报销记录,且根据不同部门使用人权限而定查看的范围不同.

4.结语

基于weB的安徽省地震局预算管理系统建设及投入运行可以更好的完善预算体系,积极推进预算公开,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强化预算监督流程,显著提高省局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曲艺.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会计,2016.

[2]杨艳艳.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基于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视角[J].价值工程,2017.

统计学的局限性篇5

[关键词]过程提示 信息需求获取 认知局限

[分类号]G203

信息系统是为用户开发的,用户的需求就是系统的目标。人们普遍认为,获取用户信息需求对一个信息系统的成功开发至关重要。可是,用户在最开始时往往不清楚或无法表达自己确切的需求,系统分析人员在信息获取方面也缺乏足够的经验,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信息需求获取不充分、不准确。这样,信息获取过程中的问题就显现出来,并值得系统开发人员去关注。

1 信息需求获取中的用户认知局限

信息需求获取指从用户的需要、想法及期望中分析、抽象、综合、提炼出用户对系统的真正需求的过程。信息需求获取需要用规范的描述方法正确、全面的记录成文档,以构成需求模型。需求模型的建立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需求获取则是建立需求模型的基础。需求获取的过程有很多难点,比如过于宽泛、复杂的“问题域”造成的系统分析人员的理解错误,分析人员自身能力、经验不足造成的信息需求获取不完整以及分析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障碍等。

1.1信息需求确定与信息需求获取

信息需求确定(iRD)是信息系统开发最重要的环节,无论是在采用传统的结构化方法还是现代迭代方法的系统开发环境中,需求确定对于信息系统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信息需求确定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信息需求获取,即系统分析人员向用户或相关人员获取其对系统的需求;②信息需求描述,即用标准化、规范化的语言描述用户需求;③信息需求验证,即系统分析人员与用户讨论,识别并确定真正需求。

其中信息需求获取的方法有询问法、观察法、文献法等。询问法是在系统分析人员与用户的交流中实现的。Cough-lan认为:只有创造一个有利于交流的环境,才能使这种交流更加有效。一般情况下,系统分析人员负责引导询问过程及查找相关资料,通过营造开放的交流环境促使询问的成功。传统的询问方式是利用Couger提出的5w1H法向用户进行直接询问。而Browner则认为,基于提示方法的间接询问方式能获得更充分、准确的信息。但是目前学者们对于究竟如何进行恰当的提示,以及何种因素会对提示的效果产生影响等方面仍缺乏深入研究。

需求获取对系统分析人员的能力要求很高,分析人员获取用户需求的能力部分取决于其对“问题域”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自身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帮助分析人员构造问题、获取与组织信息,并将之转化为一套准确的、完整的信息需求系统。但是,即使有足够的“问题域”知识和强大的解决问题的技能也不能保证需求获取的成功,这正是受到了认知局限的影响。

1.2 认知局限对信息需求获取的影响

信息需求获取主要面临三个基本问题:①人类作为信息处理器的自身局限性;②信息需求的复杂性;③用户和系统分析人员交流过程中的障碍。其中人类作为信息处理器的局限对信息需求获取的影响往往被忽视。人类的信息行为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它由信息心理活动决定,因此我们可以从认识论的角度,将认知局限分为4种类型。

1.2.1短时记忆局限 短时记忆的最大特点是其保持的容量是有限的。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时间很短。复述是短时记忆存储信息的方法,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发生遗忘。对信息需求获取而言,系统分析人员和用户可能因为短时记忆的局限只考虑到部分时间内的部分信息。

1.2.2 长时记忆局限 长时记忆是一种有利于存储和检索的记忆,它的信息是以有组织的状态被贮存起来的。尽管其存储容量几乎是无限的,但人们从长时记忆中回收和利用信息仍有一定困难。受到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的影响,系统分析人员往往容易只留意到现有的进程、以往的经验或最近的信息。

1.2.3 倾向性局限 这种局限来自于联想记忆搜索模型,指人们在评价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更倾向于利用更容易记住或形象化的信息。虽然这种认知方法在大部分时候是有效的,但会造成对较近发生或印象较深事件的倾向性。在这种倾向的影响下,系统分析人员可能依照最近的或较成功的系统开发项目经验进行信息需求获取,从而限制当前需求获取的广度和深度。

1.2.4总体判断性局限 在解决问题的初期就已经具备相当信息量的情况下,人们容易做出总体判断,随后获取的信息则用来对总体设计的结构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根据总体设计做出的调整会少于根据其他基础做出的调整。获取信息需求时,系统分析人员常常根据现有进程做出总体性判断,然后围绕其进行微小但不充分的调整,以致难以找到需求获取的其他路径。

2 基于过程提示的信息需求获取原理

在系统分析时,对数据和过程建模相对要容易些,因为这时强调的主要是系统形式。但如果要真正了解现实系统、理解系统的组织,就要把人的认知因素包含在模型中。过程提示正是通过软科学的方法,依据心理学中的认识论和争论理论来构造的,它是一种比直接询问(如5wiH)更注重与用户进行深入、细致交流的信息需求获取方法。

2.1 过程提示的设计原理

信息需求获取过程中的认知局限不仅存在于系统分析者中,也存在于用户身上。任何用户毫无例外都有着一定的信息意识。所不同的是,用户信息意识彼此差别很大,即使是同一用户在不同时期也具有不同的意识状态。当外界刺激用户时,用户便会产生信息需求。由于刺激强度、用户信息意识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别,信息需求将处于不同的认识状态,其中部分需求可能是潜在的。对于认识到的需求,用户将做出反应,产生满足需求的行为;对于用户的潜在需求,也将在外界作用下转化为行为倾向。

心理学家希尔加(Hilgard)曾用内驱力理论来解释生物控制现象,我们可以将这一理论用于研究用信息心理一行为控制。如果用eR表示用户的反映潜力或行为,HR表示用户反应的习惯强度,D表示内驱力,V表示信息刺激,K表示诱因动机,则有eR=HR*D*V*K(式中任何一项为0,反应都为0)。上式说明,用户的信息反应和行为除取决于习惯强度与内驱力外,还取决于信息刺激及诱因动机。如果习惯强度和内驱力一定,则完全取决于信息刺激与诱因动机。

信息刺激具有相当广泛的涵义,它是外界对用户的信息

激发。对于用户来说,信息激发随环境改变而变,在不同环境中,用户表现出的诱因动机是不一样的。诱因动机则表现为信息对用户的“引诱”或者用户对信息所抱的希望。它取决于用户的信息素质、专业水平以及精神状态。过程提示对直接询问方式的改进正是通过对eR式中信息刺激(V)、诱因动机(K)的改变提升用户的反应潜力,提示用户充分意识到本身的信息需求,将用户因能力、知识和水平的局限难以表达的需求转化为表达出的正式需求,从而实现更有效的信息需求获取。因此,在利用询问法进行信息需求获取时,系统分析人员应该问一些能够引发用户思考并产生疑问的问题,以此来刺激人们的认知能力,突破认知局限。问题既可以是上下文相关的,也可以是上下文独立的。其中,上下文独立的问题尤其有用,因为它们方便适用于不同情况,过程提示正是基于上下文独立问题的一种信息需求获取方法。图1将一般的直接询问和过程提示两种需求获取模式做了一个基本的比较:

直接询问:用户认知用户表达系统设计者的认知

过程揭示:经过程揭示的认知改善后的表达系统设计者更为清楚的认知

图1 过程提示与直接询问的比较

2.2 过程提示的应用过程

过程提示在信息需求获取中的应用原理如图2所示:

整个信息需求获取的过程如下:

2.2.1用户的认知 用户的认知状态决定了其表述的方式与内容。通过过程提示方式的各种问题可对用户的认知情景进行拓宽和挖掘,刺激用户的思维使其不仅仅局限在短期记忆或者自己熟悉的事物范围内,使得系统设计者进行目的描述与需求分析时将会更加明确用户想法。用户认知状态的改善对整个系统开发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

2.2.2 用户的表达 用户的表达即是通过语言对自己的认知状态进行表现。在系统开发的初级阶段,系统分析者首先需要对用户的表达(包括目的描述和需求描述)进行记录,然后才能在需求提炼后结合自己的知识展开需求分析。用户表达的语言则受自身知识水平和表达水平的限制,经过程提示后用户的表达内容比直接询问更能对系统设计者的分析产生帮助。

2.2.3系统分析者的认知 在听取并记录用户的表达后,受知识结构差异、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分析人员对用户所理解的系统目的及需求可能会产生偏差,这种偏差会对之后的系统设计造成不良影响。而由过程提示策略设计的问题,对用户提问后所收集到的回答将最大限度地消除这种影响。

2.2.4系统分析者的操作 此时分析人员就需要根据不清楚和不完善的理解对过程提示的策略和问题进行改良,然后重新对用户进行提问。在所有目的和需求比较明确、充足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目的分析和需求分析,为系统构造做准备。

以上几个过程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并且相互影响和制约,它们共同对系统设计的初步分析打下基础,使系统定位能够最大限度地达到双方所期望的程度。

3 基于过程提示的信息需求获取实现

过程提示不同于常规的信息需求获取方式,它需要对用户心理进行剖析并按照严密的流程对用户提问来获取需求。基于过程提示的信息需求获取要求在了解设计原理与应用方面之后对提示模式、流程以及策略进行详尽的设计以实现其功能。

3.1 基于过程提示的信息需求获取模型

基于过程提示的信息需求获取模型可归纳为图3所示的模型结构:

该获取模型在逻辑上分为三层结构:

3.1.1 制定层 该层是过程提示模型中最核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筛选对用户的初步提问提炼出其中难以解决的部分,并针对这些部分制定一系列的提问策略。在对策略分类归纳以后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策略对问题进行设计,且经改进后的问题将被重新设计再对用户进行多次提问。

3.1.2交流层系统分析者通过初步提问和问题设计后的多次提问获取用户的需求。此时,用户在认知层面上经过提示后对问题进行严谨的回答并且针对模糊的问题与系统分析者进行沟通。该部分是制定层与改进层的一个枢纽,体现了分析人员与用户的交互性。

3.1.3改进层主要是在获取用户回答内容后发现其中的问题,通过对提问策略和问题的修改对问题进行再设计。改进使得用户的回答更加易于系统分析者理解,修正了过程提示的设计缺陷以使双方交互性进一步得到完善。该层在过程提示模型中起辅助作用。

模型中的三层结构相互支撑,相互依赖,逐步将过程提示进行完善以获取最有价值的用户需求。获取的过程不仅克服了设计和使用双方“问题域”的障碍,还增进了双方相互的理解,使用户和系统分析者从对所开发系统的不明确状态和彼此的不了解状态尽快地转移到正常的工作状态,提高需求分析的效率。

3.2 过程提示策略及其影响

过程提示模型中的制定层和改进层是影响需求获取质量的重要部分,因此过程提示策略的制定与问题的设计成为整个模式中的关键性步骤。表1列举了过程提示的4种策略及针对每种策略设计的问题举例。

3.2.1总结与反馈 总结与反馈对于克服短时记忆的局限是很有效的。信息要在短时记忆中保持活跃就必须不断得到重复。系统分析人员要求用户概括他曾说过的话,或提供摘要给用户供其考虑,就是一种形式上的重复。同样,提供反馈使用户再次思考相关问题,也能使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活跃。该策略使分析人员和用户能够重新评价获得的信息,对提高信息需求获取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有很大帮助。

3.2.2 重复提问 重复提问可以减少长时记忆局限带来的问题,通过不断激发用户的长时记忆来增加信息回收和重构的可能性,同时它也是一种验证现有信息的手段。对易获得事件和确定事件的倾向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长时记忆的检索,重复提问则能促进这种检索。通过重复提问重新审视信息需求,不但能够验证需求的有效性,还可能发掘需求获取不充分的地方,使其更加深入和准确。

3.2.3 情景设想 情景设想策略指系统分析人员提供给用户一个设想的情景,用户不只是单纯的记住它们,而是把其中的过程和结果形象化。这种形象化的策略往往可以引发用户表达出潜在的需求,并要求用户把自己置身于未来并解释可能发生的情况,使用这种策略能够帮助用户对自身信息需求进行更丰富的表达。情景设想能帮助加强长时记忆,减少对较易联想事件的倾向等。通过这种策略系统分析人员往往能够获取出不同的或潜在的信息。

3.2.4失败性假设 失败性假设策略的关键在于逆向思维,它是对几乎为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该策略的使用能有效克服人们对易回忆事件和确定事件的倾向。具体来说,它能有效防止人们根据现有信息做出总体判断,并迫使分析人员考虑各种不同的观点。此外,这种策略可能迫使分析人员重新验证或判断现有信息,从而建立一个完整、准确的信息需求集合。

统计学的局限性篇6

一、实施节能降耗工作预警调控的意义

资源节约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国务院和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市委、市政府把节能降耗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推进节能降耗非"一日之功",我市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尤其是去年三季度以来,随着经济的复苏,我市一些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生产能力逐步恢复,能源消费强度逐渐释放,导致我市上半年万元GDp能耗不降反升,节能形势十分严峻。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的关键一年。省委、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的节能降耗目标是政治任务和刚性约束性指标,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建立全市节能降耗预警调控机制,对"双高"行业的部分企业实施阶段性节能降耗调控措施,是确保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有效保障。各地、各部门要正确认识当前我市节能降耗工作的严峻形势和完成节能目标的压力,切实增强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落实和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对节能指标的预测分析,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实际的节能降耗预警调控方案,确保完成节能目标任务。

二、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资源节约基本国策,进一步完善节能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节能降耗预警预测,建立健全能耗预警调控制度,提高能耗预警调控管理水平,确保全面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二)目标任务

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全市万元GDp能耗由的1.34吨下降到1.0168吨标准煤,降低18%,经统计部门测算,全市需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4.35%的目标。本方案适用于上半年和第三季度全市单位GDp能耗降幅不足以支持完成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4.3%目标情况下,所采取的阶段性措施。

(三)基本原则

1、正确处理预警调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能耗预警调控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系,把保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结合起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2、正确处理预警调控与保障民生的关系。在加强对"两高一低"企业限产、停产的同时,要确保非调控企业和居民生活用电、用汽(气)不受影响,确保党政机关、部队、医院、学校、市政公用设施、国防工业、重点工程等重点单位正常用能需求。

3、正确处理控制增量与调整存量的关系。切实把握国民经济发展与能耗总量增长的关系,严格限制能耗增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严格控制"两高"行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4、正确处理依法监管与预警调控的关系。严格落实节能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强化依法监管,切实将各项调控措施落到实处,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工作深入开展。

5、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围绕完成全市及"十一五"节能目标,以控制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为突破口,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类排队、区别对待,妥善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能耗预警调控工作顺利实施。

6、坚持分级属地管理原则。市政府根据形势分析,决定启动全市和有关县(市)区预案,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报市政府同意,提前启动本地区的预案。预案启动后,各县(市)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预案启动实施等级,负责落实阶段性节能降耗工作措施,实行分级管理,属地负责和行政首长负责制。

三、预警调控程序

(一)分析阶段。市节能办会同市工信委、市统计局对全市节能降耗整体形势及完成进度进行月度分析和季度(预警阶段)核算,及时把握趋势变化情况,为启动预警调控方案提供依据。其中,季度(预警阶段)核算包括上半年、1-3季度、1-11月份三个阶段核算。

(二)执行阶段。季度(预警阶段)核算数据初步确定后,对未完成节能时序进度的县(市)区,由市工信委、市统计局、市节能办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市政府,由市政府责成有关县(市)区启动能耗预警调控方案。有关县(市)区政府在接到预警通知后立即启动本地区调控方案,有序做好调控企业限产、停产等工作。

(三)恢复阶段。全市能耗达到预警调控目标,由市工信委、市统计局、市节能办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市政府,由市政府决定有关县(市)区暂停执行预警调控方案。

四、应急组织管理

(一)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部署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建立和完善全市节能降耗应急处置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确定应急预案的启动、指挥、组织、协调、监督工作,审核确定节能降耗应急预案实施方案。

(二)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任务;执行领导小组下达的应急指令;监督预案执行情况;分析预测全市节能降耗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收集掌握预案实施后各阶段节能降耗进展情况,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提出应急预案启动方案;负责信息;做好政策宣传、预案实施的解释和协调工作。

(三)市委宣传部:负责全市节能减排工作情况和省节能降耗应急预案的宣传报道工作,及时向社会宣传国家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企业节能先进经验,引导全社会增强节能意识;根据领导小组的部署,及时向社会公布市节能降耗实施方案信息;对拒不履行节能降耗措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媒体曝光。

(四)市统计局:负责全市节能降耗情况的统计指导、汇总分析工作;负责预案实施后我市能源统计数据及相关情况汇总分析,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

(五)市物价局:组织实施对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的单位,收取惩罚性电价工作。

(六)电业局:按照领导小组的部署和预案要求,配合做好预案启动后相关措施的实施,对拒不执行预案的实施对象采取限电、停电措施。

(七)市政府办:按照领导小组的部署和预案要求,负责实施全市机关公用车辆限行工作。

(八)市发改委、工信委、监察局、环保局、质监局:按照领导小组的部署和预案要求,对各领域重点用能单位依据《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不合理用能单位责令停止生产或限产,对其项目3年内一律不予审批。

(九)市公安局:负责维护实施预案时期的社会治安和稳定工作。

(十)市局:负责预案实施时期到市政府上访的接待和协助宣传解释工作。

(十一)市财政局:负责实施预案专项经费落实。

(十二)市城乡建设局、农委、交通运输局等相关部门:根据预案实施要求,按照各自工作职责,配合做好预案的实施,并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相关工作任务。

(十三)各县(市)区、各重点用能单位:要建立相应的节能降耗应急处置机构,保证人员和经费,制定本区域、本单位节能降耗应急预案,并按照要求启动和落实应急措施。各县(市)区、各重点用能单位必须于8月30日前,将应急预案报市节能减排办(市发改委)。

五、预案实施等级

实施等级分为两级,分别为一级、二级,实施分级控制。

一级:全市高能耗的水泥、冶金、化工等企业限产7天;当年拟竣工投产的高耗能项目,部分投产或停止投产;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时间或强度缩减30%;全市各级机关公用车辆实施每周按尾号限行一天行驶。

二级:全市高能耗的水泥、冶金、化工等企业限产15天;对全市高能耗行业超过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电价按淘汰类加价标准执行;对超过能耗限额标准一倍以上的企业勒令停产。当年拟竣工投产的高耗能项目停止投产;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时间或强度缩减60%;全市各级机关公用车辆实施单双号行驶。

在具体实施时,两个级别的预案将分别根据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科学测算,确定实施的范围和时间。

六、预警调控重点企业

各阶段能耗预警调控的重点企业:

(一)第一阶段

1、使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虽已列入淘汰计划,但尚未完成淘汰的企业;

2、单位产品能耗超过国家或省限额的企业;

3、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未经节能评估审查,或者节能评估审查未经验收以及验收不合格的企业;

4、未完成节能目标的企业;

5、钢铁、印染、造纸等行业实际产量(折算为月度值)超出核定批准产能的企业;

6、单位能耗高、污染重、附加值低的企业;

7、违反《节能法》有关规定的企业。

(二)第二阶段

1、列入第一阶段调控的企业;

2、今年以来单位产值能耗上升的企业;

3、综合能耗上升且属于高能耗行业的企业;

4、列入四大行业整治整合的企业。

(三)第三阶段

1、列入第一、二阶段调控的企业;

2、超过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的企业;

3、耗能总量大、通过调控效果明显的企业。

启动预警调控的县(市)区,每月要将调控进度情况报市工信委、市统计局、市节能办。达到预警调控目标后,经市政府审核同意按照有关程序及时解除预警。

七、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健全能耗统计、监测体系。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能耗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做好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统计工作,全面提高能耗指标数据质量,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能源消耗状况。各重点用能企业要从计量仪表配置、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建设等基础工作入手,全面加强能源利用的计量、记录和统计工作,依法履行统计工作职责,如实填报统计资料。

(二)加强预测预警工作。各县(市)区要重点加强对高耗能行业、企业的监控,确保能耗总量增幅与经济指标增幅相协调。要加强对新投产耗能大的项目监控,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每月向市工信委、市统计局、市节能办报送新投产高耗能项目产量和能耗情况。

(三)落实部门责任。切实发挥各级发改、工信、建设、交通、统计等部门的作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认真履行职责,共同做好预警调控工作。对实施预警调控的地区和企业,各级金融机构要严格控制信贷投放,电力部门要限制电力负荷供应,投资主管部门按照项目管理权限依法实行区域限批或企业限批。

统计学的局限性篇7

一、污染物减排工作基本情况

市局下达给我区2010年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以下简称总量减排工作)目标任务是:实现化学需氧量(cod)削减1141吨、二氧化硫(so2)削减1348吨。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为XX市万江污水处理厂,二氧化硫减排项目为XX市金田纸业有限公司锅炉废气脱硫工程、XX市新富发纸业有限公司锅炉废气脱硫工程和XX市白天鹅纸业有限公司锅炉废气脱硫工程。上述两个项目情况如下:

(1)XX市万江污水处理厂项目:到今年4月29日,主体工程累计完成工程占总工程量的99%,其中土建工程部分已全部完成,设备安装已完成99%,进入准备调试阶段。管网部分,管网总长51.2公里,分abc三个标段,合同工期为2009年6月23日到2010年8月21日,总工期425日。因前期城市规划、报建手续复杂,办理时间长、设计变更较多等问题,现工程进展较慢。到目前为止,截污主干管工程累计完成产值13590万元,累计完成比例为32.6%,其中管道敷设长道为9558.9米,累计完成率为31.1%(详细情况另附表)。尾水排放管网工程基本完成。

(2)二氧化硫减排项目:①XX市金田纸业有限公司锅炉废气脱硫工程预计减排量为350吨。该公司脱硫工程于2009年4月份建成并通过了市环保局的验收,同时根据XX市造纸行业的整治要求和总量减排需要,该公司已安装了在线监控系统和脱硫dcs系统,到目前为止系统运行正常,并于09年建立了减排台帐。②XX市新富发纸业有限公司锅炉废气脱硫工程预计减排量为813吨。该公司脱硫工程于2010年3月份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使用双碱法脱硫,已报市环保局申请验收,同时根据XX市造纸行业的整治要求和总量减排需要,安装了在线监控系统。该公司已初步建立减排台帐。③XX市白天鹅纸业有限公司锅炉废气脱硫工程预计减排量为185吨,该公司现使用两台20吨锅炉,脱硫工艺为炉内石灰脱硫法,同时根据XX市造纸行业的整治要求和总量减排需要,安装了在线监控系统。按该公司的计划,7月份开始使用一台45吨锅炉代替两台20吨锅炉,新的脱硫系统与45吨锅炉同步投入使用。该公司已初步建立减排台帐。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2010年二氧化硫减排任务较重,其中XX市白天鹅纸业有限公司新的锅炉未能原先的计划2010年初投入使用,旧的锅炉未能通过市环保局的验收,影响减排工作的进展;XX市金田纸业有限公司和XX市新富发纸业有限公司已配套了排放口在线监控系统,但仍未配套进口在线监控系统,时间比较紧。另外,我区的污水处理厂主体基本完成,但因截污管网建设进度比较缓慢,截污管网未能接上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cod)减排量要达到市局要求的减排目标,仍有距离。

三、2010年下半年总量减排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全区减排工作日常调度,及时向区事处相关部门通报我区“减排”进度。

(二)积极推进全区“减排”三大能力建设。强化总量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建设。一是着力提高环境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提升统计质量;二是加强减排工作技术培训,提高减排项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三是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考核细则,加强总量减排工作考核。

(三)认真总结减排工作的经验、教训和取得的成绩,进一步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核算细则”,进一步挖掘减排项目。

(四)及时掌握总量减排工作情况,对万江区污水处理厂、XX市金田纸业有限公司、XX市新富发纸业有限公司和XX市白天鹅纸业有限公司减排工作进度进行跟踪,督促各减排单位开展减排工作,完善减排台帐,发现问题及时向市局有关科室和区办事处相关部门反映,争取领导支持,完成2010年的总量减排任务。日前,我区小享社区通过了我市“创绿”小组的评估验收,被命名为市绿色社区。

统计学的局限性篇8

[关键词]局限性切除;肺叶切除;肺癌;近期疗效;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3(b)-0059-02

肺癌是世界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居多。研究发现[1],外科手术治疗仍是治疗nSCLC最彻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手术创伤大,术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为探讨分别采用胸腔镜局限性肺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该研究对该院2012年10月―2013年月3月肿瘤中心收治的82例nSCLC患者分别采用局限性切除与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并采用相关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组共收集82例经病理学及细胞学检查诊断为nSCLC患者,均为该院治疗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其中a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5.11±7.44)岁;临床分期:Ⅰ期15例,Ⅱ期20例,Ⅲa期6例;其中鳞癌23例,腺癌15例,腺鳞癌3例。B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6.27±7.51)岁;临床分期:Ⅰ期17例,Ⅱ期19例,Ⅲa期5例;其中鳞癌24例,腺癌13例,腺鳞癌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a组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于腑中线第7肋间作一切口探查,根据病灶位置合理选择手术切口,对于伴有胸膜粘连的患者,首先给予胸膜外分离,以防止肺破裂、出血等;接触到肿块后,用endlGia切除肿块,并用止血纱布或纤维蛋白胶喷洒止血,缝合切口[2]。B组患者采用单腔或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行标准后外侧切口肺叶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两组患者均予彻底止血,手术创面有新鲜渗血者应用生物蛋白胶或止血纱布止血,常规胸腔内撒抗生素。胸腔镜观察孔留置一根粗引流管,上叶肺或全肺切除患者于锁骨中线第2肋间留置1根细引流管。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当日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近期指标。生活质量评价:出院1个月后运用孙燕教授的中国癌症患者生活质量(QoL)问卷调查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3],QoL主要包括躯体机能、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3个方面。每个方面有5个备选答案,分别记为1~5分。1分表示最差,5分表示最好,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指标比较

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当日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估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活动、社会活动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最新报道显示[4],肺癌已成世界上癌症患者的头号杀手,在我国肺癌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2.7%,居首位,其中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居多,占肺癌发病总数的70%以上[5]。对于肺癌的治疗,早期nSCLC的治疗方案仍以外科手术为首选,而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的进步,生活质量的评估已成为评价nSCLC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

该研究结果显示,给予胸腔镜局限性肺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当日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该研究表明,胸腔镜局限性肺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近期疗效确切,有利提高肺癌患者生命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肖永红,张翠敏.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3):253-255.

[2]ShojiF,Haroa,Yoshidat,etal.prognosticsignificanceofintratumoralbloodvesselinvasioninpathologicstageianon-smallcelllungcancer[J].annthoracSurg,2010,89(3):864-869.

[3]朱贵东,张翠敏,肖永红,等.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价[J].河北医药,2011,33(1):41-42.

[4]王涛,李小飞,韩勇,等.非小细胞肺癌不同肺叶切除术后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5):885-889.

统计学的局限性篇9

通讯作者:彭元忠

【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钼靶在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Cellmastic,pCm)诊断中的主要特征,并进一步确定两者联合应用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已经病理证实的31例(31个)pCm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钼靶特征的回顾分析,明确两者在pCm中的表现。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主要划为四个类型:囊实混合型(2/31)、低回声实质型(16/31)、囊性型(8/31)、单纯导管扩张型(5/31)。其中,频谱特点为低速低阻型(10/11),16例患者低回声实质型病灶内血流信号分别为8个0~Ⅰ级,4个Ⅱ级,4个Ⅲ级。X线钼靶表现同样分为四个类型:结节肿块型(6/31)、局限浸润型(16/31)、导管扩张型(4/31)、炎性样型(5/31)。单独使用超声时,pCm阳性诊断符合率为51%,单独使用X线钼靶时,pCm阳性诊断符合率为33%,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与联合检查、超声与联合检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钼靶能够显著提升pCm的阳性诊断符合率。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X线钼靶;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主要发病群体是非哺乳期、非妊娠期的中青年女性,属于一种乳腺的无菌性炎症反应性病变。由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反应形式复杂,所以误诊率比较高【sup】[1]【/sup】。本组研究通过对已经病理证实的31例pCm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钼靶特征的回顾分析,明确两者在pCm中的表现,并进一步确定两者联合应用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9月~2010年9月入本院治疗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1例患者共31个病乳,右乳16个,左乳15个。所选患者均为非哺乳和非妊娠期中青年女性,年龄在18~62岁之间,中位年龄34岁,病程7~11d。临床上,除了1例患者内陷伴疼痛、1例患者因左乳溢脓就诊以外,剩下的29例患者均因胸部肿块而就诊。其中,29个病乳都可扪及边界不清的肿块,质韧/硬,活动度较差,伴有触痛的有7例,其中2个为先天性内陷,3个回缩、内陷,2个伴有皮肤破溃流脓,4个出现皮温升高,皮肤红肿;16例病灶处于中央区,其中6个在乳晕旁边,10个在后;15例病灶处于周围象限,其中1个下份,2个外份,2个内下,10个外上。

1.2方法对全部患者行钼靶X线摄片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钼靶X线摄片使用仪器为全自动曝光的数字乳腺钼靶投照仪GeSenographe2000D,常规加压摄取侧斜位片(mLo位)、乳腺轴位(CC位),若有必要加摄侧位(mo位)【sup】[2]【/sup】;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为美国GeVoiUSon730XpeRt,5~12mHz频率,线阵式探头。患者置于仰卧位,充分展露腋窝及两侧,对两侧做各象限的纵面、横面、斜切面的检查,特别注意皮下组织、皮肤的回声,发现病灶之后,测量并确定其大小,观察其内部回声、边界和形态情况,并以CDFi检查病灶的血流性质、阻力指数、流速等。同时,仔细扫查双侧腋窝,找到并测量淋巴结。

1.3统计学处理选用SpSS14.0对所有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每个参数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其中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用χ【sup】2【/sup】检验。

2结果

2.1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31个检查对象中,有2个合并对侧乳腺导管局限性扩张;有5个单纯导管扩张型,均位于乳晕和深面,超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导管扩张,其中2个透声较差,3个透声较好,局部性的腺体结构有紊乱现象;有8个囊性型,超声表现为5个多发囊性结构,3个单发囊性结构,2个囊内透声较差,4个囊壁加厚,3个合并对侧乳腺数根导管扩张,1个合并患乳;有16个为低回声实质型,超声表现为内部回声不均,与正常腺体间存在一定的分界,形态不规则,有点或者片状的强回声分布,是实性低回声区;有3个合并患乳和对侧乳腺的局限性导管扩张。CDFi:8个属于0~Ⅰ级,4个Ⅱ级,4个Ⅲ级。

2.2钼靶X线表现结果所研究对象中,4个属于导管扩张型,表现为乳晕后区输乳管的异常扩张,密度呈现为极低水平;5个属于炎性样型,表现为皮下脂肪层浑浊,乳腺密度上升,乳腺小梁普遍增粗,边缘模糊;16个属于局限浸润型,表现为腺体密度不均,局限性密度上升,边界模糊;6个属于结节肿块型,表现为肿块或者结节样密度上升,边界不清。此外,9个显示患者侧腋前淋巴结变大,2个在病变部位发现点状的钙化灶,6个局部血晕增加,12个病变部位皮下脂肪层密度增加、皮肤增厚。

2.3X线征象与声像图的对比pCm的X线征象与声像图比较见表1。

表1pCm的X线征象与声像图比较(n)

2.4不同检查方法下诊断阳性率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查出16个pCm,准确率为51%,误诊率为49%,其中1例误诊为积乳囊肿,5例误诊为乳腺囊性增生,4例误诊为急性乳腺炎,5例误诊为乳腺癌;钼靶X线总计检查出10个pCm,准确率为33%,误诊率为68%,其中6例误诊为乳腺增生,6例误诊为良性占位,5例误诊为急性乳腺炎,4例误诊为乳腺癌。X线钼靶与超声联合诊断共检查出24个pCm,准确率为77%,误诊率为23%,其中1例被误诊为积乳囊肿,2例被误诊为囊性增生,2例被误诊为急性乳腺炎,2例被误诊为乳腺癌。对比上述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阳性率,其中前两种诊断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sup】2【/sup】2.27,p>0.05);钼靶X线与联合检查、超声与联合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sup】2【/sup】11.93,p

3讨论

pCm是基于众多因素引发的输乳管上皮细胞萎缩,丧失分泌功能,且输乳管内的分泌物聚集而导致乳管扩张,分泌物分解渗出管外以后,输乳管周围组织发生增厚现象,进而浆细胞浸润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sup】[3]【/sup】。pCm的钼靶X线、声像图表现非常复杂,但其与患者病程发展、病理改变密切相关。本组研究中,病例声像图主要为低回声实质型(52%),X线上主要为局限浸润型(52%),而声像图上所显示的低回声实质型在X线上主要表现为局限浸润型(10/16),此两型均属于病变发展到亚恶性期,因为其主要由扩张肥厚的导管壁、导管内潴留的分泌物和周边肉芽组织所发展成为的较硬肿块所导致的【sup】[4]【/sup】。当病变主要表现为导管扩张时,X线及声像图表现基本趋于一致;囊实混合型于X线上主要表现为局限浸润型,考虑到病灶区较小的囊性结构,这与周边有很多炎性浸润相关;囊性型表现在X线上为局限浸润型(3/8)、结节肿块型(4/8),与声像图比较,前者主要是囊性结构的张力高,周围渗出性改变较轻,而后者则与之相反。此外,本组研究的病例中,X线钼靶与超声在显示腋窝淋巴结改变、皮下脂肪层、皮肤等伴随征象差异不明显;在病变区血流情况显示方面,X线不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总之,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钼靶能够显著提升pCm的阳性诊断符合率,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普及。

参考文献

[1]赵红梅,雷玉涛,侯永宽,等.乳腺导管扩张症与浆细胞性乳腺炎差异的探讨.中国现代普外科进展,2005,(8):8-9.

[2]罗志琴.浆细胞性乳腺炎钼靶X线诊断.放射学实践,2006,21:356-357.

[3]吴秀蓉,钟山,林玉斌,等.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及钼靶X线特征.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463.

统计学的局限性篇10

关键词局域网;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n9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72-0147-01

局域网是一种在较小区域内把各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介质连接,并按照一定的协议相互访问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具有短距离、高速率、低延时、低出错等特点。现今许多企事业单位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建设起各种各样的专用业务网络,一方面促进了局域网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敏感数据泄密、丢失或破坏等,保障局域网的正常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于局域网的网络安全技术。

1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1.1突发事件危害

突发事件主要体现在机房突然断电、电压不稳以及自然灾害对网络硬件的损害,或者施工人员在施工时造成的通信线路阻断等,引起计算机网络的瘫痪。

1.2漏洞问题

漏洞问题是造成局域网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数病毒是通过系统漏洞访问到局域网内,对局域网造成破坏。因此系统漏洞给局域网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1.3病毒

由于局域网自身的访问方式决定了病毒在局域网内很容易传播,并且危害性比广域网获取信息来的更容易些,随着局域网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其网络病毒的维护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蠕虫病毒,发作时能够使整个局域网陷于瘫痪。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重要的数据丢失,从而造成巨大损失。

1.4tCp/ip协议缺陷

tCp协议存在着许多安全方面的漏洞,通过这个漏洞,只授权给某个主机,而不是授权给特定的用户,这样攻击者就可利用被授权的主机与服务器通信,对系统进行攻击。ip协议也存在许多安全缺陷。地址可以通过软件设置,攻击者伪装成源自一台内部主机的一个外部地点传送信息包,这些信息包中包含有内部系统的源ip地址,冒名他人,窃取信息。这就造成了地址假冒和地址欺骗两类安全隐患。

1.5管理维护不到位

严格的管理措施是保证局域网安全的重要保证,但是往往有些单位忽略了对网络的管理,通常体现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网络管理人员没有到位,没有很强的安全管理观念;即使有了制度和管理人员后,没有对网络设备及时的更换、更新使得网络安全措施形同虚设。

2局域网安全技术

网络的整体安全是由安全操作系统、应用系统、防火墙、网络监控、安全扫描、信息审计、通信加密、灾难恢复、网络反病毒等多个安全组件共同组成的,每一个单独的组件只能完成其中部分功能,而不能完成全部功能。

2.1防火墙安全策略

防火墙是将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分开的设备,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防火墙主要用于限制被保护的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进行的信息存取、信息传递等操作,保护内部网络不受外界不安全信息的干扰。

2.2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是从多种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系统中收集信息,再通过此次信息分析入侵特征的网络安全系统。该系统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并且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入策略集中,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同类型的入侵。

2.3数据备份

后台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所有功能的实现都是靠后台数据库支撑的,考虑到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可采用两台机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一主一备),操作系统授予不同用户不同的权限。同时,系统管理员要养成良好的安全管理习惯,例如:定期修改管理员口令,避免使用规律的、易猜测的密码,定期检查安全漏洞等。

2.4安装杀毒软件

培养集体防毒意识,部署统一的防毒策略。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对局域网用户的电脑进行统一的防毒策略,统一管理,按时查杀病毒,高效及时地应对病毒的入侵。

2.5访问权限控制

访问权限控制是指对合法用户进行的对存储信息的文件或数据操作权限控制这种权限主要对信息资源的读、写、执行等。信息存储访问权限控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确定合法用户对信息的访问权限,定期检查存储信息的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

2.6网络安全制度

1)每天定时检查网络设备,及时排除故障,保障网络设备自身和网上信息的安全。

2)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提高工作人员的维护网络安全的警惕性和自

觉性。

3)对本局域网用户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

4)对已经发生的网络破坏行为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响应,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3结束语

局域网安全问题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提升。网络的安全不能单靠技术手段一劳永逸的解决,人的因素十分重要。因此,要做好内部网络安全,不仅需要高新的安全技术手段、周密的安全策略,更需要不断提高系统管理人员和系统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只有在物力和人力资源都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上,网络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敏波.网络安全实战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胡道元.计算机局域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