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十篇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十篇

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1:42

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篇1

   第一,要任用更加贤能的人参与资金控制

   由于资金具有更高的被盗、被贪污、被挪用、被侵占的风险,企业应当配备较高素质的人员办理资金业务,参与资金控制。企业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不但要任用贤能的人办理资金业务,参与资金控制,还要特别留意这些人是否有吸毒、、嫖娼、过度挥霍等容易侵害企业资金的不良行为。一旦发现这些人有这些行为或情况之一的,应当将其尽早调离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岗位。

   第二,要严格遵循“钱账分管”原则

   “钱账分管”原则要求出纳员与会计员应当严格分工,相互制约。

   根据“钱账分管”的原则要求,出纳员在资金内部控制中应当负责:资金的收支和保管,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等工作,必要时还可负责资金收支原始凭证的购置、保管、使用或发放以及登记工作等,但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总分类账及收入、费用、债权、债务等明细分类账的登记工作。出纳人员一般不得同时从事银行对账单的获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工作。确需出纳人员办理上述工作的,应当指定其他人员定期进行审核、监督。根据“钱账分管”的原则要求,会计员在资金内部控制中应当负责:原始凭证的复核,收、付款记账凭证的编制,分类账登记,账目稽核,会计档案的临时保管等记录性的工作,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接触企业的资金。在会计人员较多的情况下,上述工作可作进一步分工,如分别设置复核、制单、记账、稽核等岗位;各种明细分类账的登记也可分工为成本组、材料组、薪酬组、债权债务组等分别负责。负责稽核工作的会计人员最好不兼管账目登记工作,以防掩盖自己的记账错误。会计员与出纳员之间应当相互独立,不能有伦理上的亲密关系、经济上的共同利益、工作上的长期协作等损害相互独立的情形,否则,就应当进行岗位调换。必须严格坚持钱账分管原则,严格控制会计人员通过资金收支等非法接触企业资金。实践证明,会计人员贪污企业资金问题的产生绝大多数都与会计人员非法接触企业资金有关。

   第三,要严格遵循“两权分离”原则

   “两权分离”要求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应当分离,所有者要认真履行重大决策与监督管理层职责,不应当直接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经营者应拥有充分的经营管理权限,充分履行经营管理职责,也不得越位行使所有者的职责,进行“内部人控制”。目前,在我国企业资金控制中,严格遵循“两权分离”原则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总经理与董事长之间的关系,合理划分并切实履行两者的职权。按照“两权分离”的要求,在资金内部控制中,总经理应负责组织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的建设,主持财务预算的制定,控制各部门预算的执行及其效果,审批企业预算内的各项资金开支,决定财会人员的任免,向董事会或股东代表大会提出财务部门负责人和内审部门负责人等关键管理人员的任免建议等工作。为了提高预算内资金支出审批质量和效率,总经理可以将预算范围内的日常开支审批授权下属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等负责;对预算内的重大开支应实行经理办公会集体审批;预算外的资金开支还应当报董事会审批。

   按照“两权分离”的要求,在资金内部控制中,董事会应当负责监督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审批企业财务预算和决算及预算外资金开支,决定财务经理、内审经理及总经理等关键管理人员的任免等。董事长除了负责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外,还应负责签发权力机构批准的财务预算报告、财务决算报告以及预算外资金支出批准决议;根据权力机构的授权,审批预算外零星开支及关键管理人员、权力机构分委员会及监事会的日常开支等。

   预算内的财务开支审批权是企业经营管理权的重要内容,根据两权分离和现代公司治理的要求,应由董事会通过审批、检查和考核预算方式授权总经理具体行使,以便总经理有完成经营任务所需的充分的财权。董事会应通过审批预算、决算和预算外支出,组织内部审计和聘请外部审计等对总经理行使财务支出审批权的情况应进行监督,而不应当越俎代庖,由董事长具体行使预算内财务支出审批权。董事长行使预算内财务支出审批权不符合两权分离的原则,不仅剥夺了企业经理班子的自主经营所需的财权,不利于保证其实现经营目标,而且模糊经理班子的经营管理责任,弱化了企业治理层对企业财务支出的监督能力。

   第四,要加强预算、定额、限额控制

   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实现企业治理层对管理层的控制,企业应当于每年初制订资金支出全面预算,并报经股东会批准;经批准的预算应得到严格的执行;年末应认真考核预算执行情况,据以进行奖惩。

   为保证预算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各项日常支出必须事先制订开支定额,经常性开支可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此外,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库存现金限额规定,以保证资金安全和有效利用。

   第五,要认真贯彻“限制接触”原则

   尽可能减少接触企业资金的人员和时间,是防止贪污舞弊的基本措施。按照限制接触原则的要求,企业资金只能由出纳员和经企业权力机构授权的人保管,未经权力机构授权的任何机构和人员都不得接触企业资金或办理资金业务;应当遵循现金开支范围和现金支付限额规定,尽可能采用转账结算,严格限制现金结算;现金收入要及时送存银行;要尽可能使用集中收付款方式,严格限制分散收款或付款。

   企业必须进行的分散收款,应经过企业权力机构批准;一般应当限于小额、临时收款;必须领取统一收据收款;必须要求收款员限期将收取的款项足额送交企业出纳员或结算中心(内部银行);出纳员应及时催交逾期未交的分散收款的款项;出纳员收款时须核对收据存根和款项是否相符,确保足额收缴;出纳员收取收款员上交的款项时也必须开具收据,交款人员应妥善保管交款收据,并作备查登记;分散收款业务结束后,出纳员应及时收缴分散收款员的剩余收据和款项,并办理严密的交接手续。

   企业的资金支出,规模较小的企业应由企业出纳员集中办理;规模较大的企业应由企业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集中办理。 

   第六,要严格控制“坐支”行为

   “坐支”是指以现金收入直接支付现金支出,即不通过开户银行进行结算。坐支极易产生收支混乱,给贪污、舞弊、偷漏税款等提供机会,必须严加控制。为了防止“坐支”问题的发生,企业所有的现金收入都应及时送存开户银行,所有的现金支出都应最初是从开户银行里提取的,确保收支两条线。现金收支两条线,不仅可以清楚地反映现金收支情况,防止各种舞弊发生,而且可以通过企业与开户银行对账,强化资金控制。如果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的,应事先报经企业权力机构和开户银行批准,要在批准的额度和范围内坐支,每日编制坐支详细情况表,并向开户银行报送一份,以确保企业与银行的对账能顺利进行。

   第七,要严格支出的授权审批控制

   企业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借出款项等,必须执行严格的批准审核程序,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资金。资金支出授权审批控制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一般授权与特殊授权、集体授权与个人授权、授权与担责等的关系。

   (一)一般授权与特殊授权关系的处理

   一般授权是指以书面文件的形式,长期性授予有关管理人员办理常规经济业务的权限、条件及相关责任的授权方式。特殊授权则是指以上级领导特批的形式临时性授予有关管理人员办理特殊经济业务的权限、条件及其相关责任的授权方式。企业各级管理层的一般授权与特殊授权的范围应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加以明确而合理地规定。要防止一般授权过大,使授权批准控制失效;也要防止特殊授权过大,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弱化下级管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使领导忙于审批,降低审批质量。

   (二)个人授权与集体授权关系的处理

   个人授权是指企业负责财务支出审批的人员,根据自己拥有的审批权限,独立地对有关财务支出进行审批的授权制度。个人授权具有效率较高、责任明确的优点。但是,如果相关制衡措施不到位,个人授权就会变成个人专断,极易产生贪污舞弊等行为。集体授权是指有权参加财务支出审批的人员,通过召开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会议决议,对重大财务支出进行审批的授权制度。集体授权具有质量较高,权威性较大的优点。但是,集体授权的成本较高,不利于明确审批责任。企业应以书面文件的方式明确规定个人授权审批的依据、业务范围、金额限额,接受监督检查的方式和途径,应承担的审批责任和失责应受到的追究等;明确规定各类支出集体审批的参与人员范围、议事程序和决议方式等。在处理个人授权与集体授权关系上,既要防止“一支笔”独裁问题的出现,也要防止“人人拥有否决权”的“共同审批”,还要防止将财务支出切块进行“分块审批”的财务“割据”问题。财务支出“一支笔”独裁极易导致贪污腐败;“共同审批”极易导致议而不决,影响工作效率问题;“分块审批”极易导致争预算,扩大支出,损失浪费等问题,而且容易形成变相的“一支笔”独裁。

   (三)授权与担责关系的处理

   首先授权审批要有规范的程序:所有开支,都应当由支出发生部门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审批;预算内的重大开支和预算外开支,还应得到总经理或主管财务工作的经理的审批;预算外开支和关键管理人员开支及重大投融资决策还要得到董事会等类似的企业权力机构的审批。应当按照下列原则承担审批责任:谁在最后审批,谁就应当对审批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承担第一责任。集体审批由会议召集人承担第一责任。

   第八,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开支款项

   企业应当按照下列控制程序发生支出:

   (一)支付申请

   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上有效的经济合同协议、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文件。

   (二)支付审批

   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合规的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性质或金额重大的要集体审批。

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篇2

关键词:流程;复核;网上银行

企业对资金的管理手段多种多样,从根源来说,笔者认为,应源于国家“收支两条线”管理理念。即使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收支两条线”依然是国企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做为“二分天下有其一”的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也大放异彩。本文立足于民营中小型企业发展历程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关键岗位的设置及运用资金支付流程来推进企业的内部控制。

一.发展初期出纳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的民营企业有很大比例是家族企业发展而来。在发展初期,由于家族企业中缺乏必须的会计人才而导致核算不准确、岗位职责不明确、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等种种财务问题。创业初期,几乎所有的私营企业主选择亲信当出纳,以便控制资金的出入。

笔者认为,这是民营经济中最初的也是最朴素的一种内部控制措施。直到现在,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经营范围、投资主体与90年代初期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但是在设置公司的关键岗位时,出纳仍然是民营企业家考虑的重点对象。

在这个时期,企业赋予出纳的基本职责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作,即企业全部货币资金与有价证券的收支、登记日记账簿外,还有一个付款审核职能。此阶段企业的最高领导者与出纳是直接领导与下属的关系,最简单也是最方便区别付款业务与不付款业务,即询查该笔业务是否有老板的的签字或授权。所以在私企里,出纳的经济地位高于会计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小型的民营企业,甚至不设会计而交由会计公司进行账务处理。处于企业草创时期的资金支付流程图也许是最简单的:

二.发展中期资金管理人员的职责

根据企业管理理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职业经理人应运而生。民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经过一系列的需求错位、经营磨合、职权博弈后达到平衡。在平衡到来之前,深受企业所有者重视的资金管理人员成为其放在经营活动中的眼睛。

企业经营者的转变,带来的不仅仅是先进的管理经理,同时还有企业经营制度的变革。首先一个最大的改变——授权审批制度的出现,代表着所有权和经营权,同时也代表着企业开始进入现代化内部控制的管理。其次,文字资料取代了口头汇报,大量的文件、档案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如实地记录下来。第三,企业开始大量外聘各部门职能支持人员,专业技能人才加盟,管理层级增加。

适度的授权有助于企业平稳过渡。草创期的各员工适应的审批流程是老板“一只笔”审批;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后,在授权范围和额度内的现金支付由经理审批,超权限支付依然由老板审核。一般情形下,资金支付流程图如下:

从上面的流程图可以看出,老板的一支笔审批权限变成了三级复核,理论上增加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老板得以从烦琐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解脱从来。资金管理人员涵盖财务人员和出纳,其职责包括:(1)按照授权的内容告知经办人最终审批权限领导和签字流程(2)对经办人的疑问做出解释。这要求资金管理人员必须熟知企业的支付流程和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

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合理的授权额度和范围、运行前培训和宣贯工作,有利于授权制度的推进。太小的授权额度和范围达不到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而过大的授权额度和范围会制约三级复核的实际操作,对于金额较大却又在授权额度内或者属于老板前期很重视目前又纳入授权范围内的各项业务,复核人员审核时、出纳付款时,可能会疑惑不定,从而向老板再次确认,导致三级复核变成“一枝笔”确认。

一名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其经营目标包括“股东权益最大化”,资金管理人员的职责在于保护老板的资产不受侵害。不难看出,职业经理人和资金管理人员有一致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合理商定授权内容有助于企业顺利渡过变革时代。

针对该时期的授权,笔者建设如下:

1、初期制订详细的授权业务范围,所涉及的领域不包括与企业中长期发展相关的各项活动,如投资、筹资、购建大型固定资产、购买无形资产等。2、细化设置较低的单笔授权额度。如单笔业务招待费的标准(每人每餐陪同人数)、差旅费的标准(乘坐工具,住宿标准等)。3、只针对老板的直属下级授权,不允许被授权人员再次授权(临时授权除外)。

三、公司制管理下资金支付流程的设置

公司制管理下的民营企业,规模较草创期有长足的发展,人员结构以外聘为主、家庭成员为辅,开始建立或形成企业文化,管理层意识到经营战略的重要性。由于国家对公司制企业的监管比小型、微利的企业更严格,所以公司制下的民营企业在机构设置、岗位划分、档案保管、市场运行、公众义务等多方面必须按章办事,依法治司。

而在此时,民营企业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已经拥有了一批认同企业文化,忠诚企业的员工,所以在关键岗位的设置上,任人唯亲的局面自然而然的被打破,认同企业同时也被公司股东认可的员工安置在关键岗位上。从资金支付角度出发,如何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考虑:

1、允许经营者根据业务重要性程度,适当分层授权;

2、资金审批流程必须逐级审批,不得越级;签字流程出现缺失的业务,财务不安排付款;

3、所有付款申请必须资料齐全,理解性强,便于后续审核人员和财务人员的理解;

4、在支付上,限定单笔业务支付方式的比例。如现金支付额度,银行存款支付比例,票据支付比例;

5、由财务人员先出具付款凭证,交其上级复核。复核范围包括账务处理是否正确、金额是否在授权额度内、业务是否属于授权范围等,再交出纳根据付款凭证的提示安排付款。6、大额的支付必须通过银行转账,建议采用先进的网上银行支付。网银制单由公司出纳完成,一级复核交由资金管理人员完成,二级复核视情况而定,由分管财务的领导或常务副总审批;--!>

在这种操作模式下,公司的付款程序变成两个流程。第一个流程是业务审核流程,具体审批该笔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第二个流程是支付流程,具体审核该笔业务财务上的合规性,例如发票的真实完整、资金的充足与否、授权审批是否合规等。流程图如下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规模越大,相应内部控制体系将会越完善,民营企业无需照搬内控管理专家的建议或者简单套用国内外所谓先进模式,而应顺应自己企业的优势,结合自己企业人员的配置,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达到企业管理受控。

参考资料:

[1]唐荣明《为什么民营企业家搞不定职业经理人》

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篇3

【关键词】资金;内部控制;环节

资金控制对于保护资金的安全、完整,防止贪污、舞弊的发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妥善处理各种财务关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控制好资金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有许多工作要做,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下列十个环节。

第一,要任用更加贤能的人参与资金控制

由于资金具有更高的被盗、被贪污、被挪用、被侵占的风险,企业应当配备较高素质的人员办理资金业务,参与资金控制。企业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不但要任用贤能的人办理资金业务,参与资金控制,还要特别留意这些人是否有吸毒、、、过度挥霍等容易侵害企业资金的不良行为。一旦发现这些人有这些行为或情况之一的,应当将其尽早调离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岗位。

第二,要严格遵循“钱账分管”原则

“钱账分管”原则要求出纳员与会计员应当严格分工,相互制约。

根据“钱账分管”的原则要求,出纳员在资金内部控制中应当负责:资金的收支和保管,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等工作,必要时还可负责资金收支原始凭证的购置、保管、使用或发放以及登记工作等,但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总分类账及收入、费用、债权、债务等明细分类账的登记工作。出纳人员一般不得同时从事银行对账单的获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工作。确需出纳人员办理上述工作的,应当指定其他人员定期进行审核、监督。根据“钱账分管”的原则要求,会计员在资金内部控制中应当负责:原始凭证的复核,收、付款记账凭证的编制,分类账登记,账目稽核,会计档案的临时保管等记录性的工作,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接触企业的资金。在会计人员较多的情况下,上述工作可作进一步分工,如分别设置复核、制单、记账、稽核等岗位;各种明细分类账的登记也可分工为成本组、材料组、薪酬组、债权债务组等分别负责。负责稽核工作的会计人员最好不兼管账目登记工作,以防掩盖自己的记账错误。会计员与出纳员之间应当相互独立,不能有伦理上的亲密关系、经济上的共同利益、工作上的长期协作等损害相互独立的情形,否则,就应当进行岗位调换。必须严格坚持钱账分管原则,严格控制会计人员通过资金收支等非法接触企业资金。实践证明,会计人员贪污企业资金问题的产生绝大多数都与会计人员非法接触企业资金有关。

第三,要严格遵循“两权分离”原则

“两权分离”要求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应当分离,所有者要认真履行重大决策与监督管理层职责,不应当直接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经营者应拥有充分的经营管理权限,充分履行经营管理职责,也不得越位行使所有者的职责,进行“内部人控制”。目前,在我国企业资金控制中,严格遵循“两权分离”原则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总经理与董事长之间的关系,合理划分并切实履行两者的职权。按照“两权分离”的要求,在资金内部控制中,总经理应负责组织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的建设,主持财务预算的制定,控制各部门预算的执行及其效果,审批企业预算内的各项资金开支,决定财会人员的任免,向董事会或股东代表大会提出财务部门负责人和内审部门负责人等关键管理人员的任免建议等工作。为了提高预算内资金支出审批质量和效率,总经理可以将预算范围内的日常开支审批授权下属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等负责;对预算内的重大开支应实行经理办公会集体审批;预算外的资金开支还应当报董事会审批。

按照“两权分离”的要求,在资金内部控制中,董事会应当负责监督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审批企业财务预算和决算及预算外资金开支,决定财务经理、内审经理及总经理等关键管理人员的任免等。董事长除了负责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外,还应负责签发权力机构批准的财务预算报告、财务决算报告以及预算外资金支出批准决议;根据权力机构的授权,审批预算外零星开支及关键管理人员、权力机构分委员会及监事会的日常开支等。

预算内的财务开支审批权是企业经营管理权的重要内容,根据两权分离和现代公司治理的要求,应由董事会通过审批、检查和考核预算方式授权总经理具体行使,以便总经理有完成经营任务所需的充分的财权。董事会应通过审批预算、决算和预算外支出,组织内部审计和聘请外部审计等对总经理行使财务支出审批权的情况应进行监督,而不应当越俎代庖,由董事长具体行使预算内财务支出审批权。董事长行使预算内财务支出审批权不符合两权分离的原则,不仅剥夺了企业经理班子的自主经营所需的财权,不利于保证其实现经营目标,而且模糊经理班子的经营管理责任,弱化了企业治理层对企业财务支出的监督能力。

第四,要加强预算、定额、限额控制

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实现企业治理层对管理层的控制,企业应当于每年初制订资金支出全面预算,并报经股东会批准;经批准的预算应得到严格的执行;年末应认真考核预算执行情况,据以进行奖惩。

为保证预算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各项日常支出必须事先制订开支定额,经常性开支可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此外,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库存现金限额规定,以保证资金安全和有效利用。

第五,要认真贯彻“限制接触”原则

尽可能减少接触企业资金的人员和时间,是防止贪污舞弊的基本措施。按照限制接触原则的要求,企业资金只能由出纳员和经企业权力机构授权的人保管,未经权力机构授权的任何机构和人员都不得接触企业资金或办理资金业务;应当遵循现金开支范围和现金支付限额规定,尽可能采

用转账结算,严格限制现金结算;现金收入要及时送存银行;要尽可能使用集中收付款方式,严格限制分散收款或付款。

企业必须进行的分散收款,应经过企业权力机构批准;一般应当限于小额、临时收款;必须领取统一收据收款;必须要求收款员限期将收取的款项足额送交企业出纳员或结算中心(内部银行);出纳员应及时催交逾期未交的分散收款的款项;出纳员收款时须核对收据存根和款项是否相符,确保足额收缴;出纳员收取收款员上交的款项时也必须开具收据,交款人员应妥善保管交款收据,并作备查登记;分散收款业务结束后,出纳员应及时收缴分散收款员的剩余收据和款项,并办理严密的交接手续。

企业的资金支出,规模较小的企业应由企业出纳员集中办理;规模较大的企业应由企业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集中办理。

第六,要严格控制“坐支”行为

“坐支”是指以现金收入直接支付现金支出,即不通过开户银行进行结算。坐支极易产生收支混乱,给贪污、舞弊、偷漏税款等提供机会,必须严加控制。为了防止“坐支”问题的发生,企业所有的现金收入都应及时送存开户银行,所有的现金支出都应最初是从开户银行里提取的,确保收支两条线。现金收支两条线,不仅可以清楚地反映现金收支情况,防止各种舞弊发生,而且可以通过企业与开户银行对账,强化资金控制。如果因特殊制坐支详细情况表,并向开户银行报送一份,以确保企业与银行的对账能顺利进行。

第七,要严格支出的授权审批控制

企业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借出款项等,必须执行严格的批准审核程序,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资金。资金支出授权审批控制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一般授权与特殊授权、集体授权与个人授权、授权与担责等的关系。

(一)一般授权与特殊授权关系的处理

一般授权是指以书面文件的形式,长期性授予有关管理人员办理常规经济业务的权限、条件及相关责任的授权方式。特殊授权则是指以上级领导特批的形式临时性授予有关管理人员办理特殊经济业务的权限、条件及其相关责任的授权方式。企业各级管理层的一般授权与特殊授权的范围应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加以明确而合理地规定。要防止一般授权过大,使授权批准控制失效;也要防止特殊授权过大,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弱化下级管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使领导忙于审批,降低审批质量。

(二)个人授权与集体授权关系的处理

个人授权是指企业负责财务支出审批的人员,根据自己拥有的审批权限,独立地对有关财务支出进行审批的授权制度。个人授权具有效率较高、责任明确的优点。但是,如果相关制衡措施不到位,个人授权就会变成个人专断,极易产生贪污舞弊等行为。集体授权是指有权参加财务支出审批的人员,通过召开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会议决议,对重大财务支出进行审批的授权制度。集体授权具有质量较高,权威性较大的优点。但是,集体授权的成本较高,不利于明确审批责任。企业应以书面文件的方式明确规定个人授权审批的依据、业务范围、金额限额,接受监督检查的方式和途径,应承担的审批责任和失责应受到的追究等;明确规定各类支出集体审批的参与人员范围、议事程序和决议方式等。在处理个人授权与集体授权关系上,既要防止“一支笔”独裁问题的出现,也要防止“人人拥有否决权”的“共同审批”,还要防止将财务支出切块进行“分块审批”的财务“割据”问题。财务支出“一支笔”独裁极易导致;“共同审批”极易导致议而不决,影响工作效率问题;“分块审批”极易导致争预算,扩大支出,损失浪费等问题,而且容易形成变相的“一支笔”独裁。

(三)授权与担责关系的处理

首先授权审批要有规范的程序:所有开支,都应当由支出发生部门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审批;预算内的重大开支和预算外开支,还应得到总经理或主管财务工作的经理的审批;预算外开支和关键管理人员开支及重大投融资决策还要得到董事会等类似的企业权力机构的审批。应当按照下列原则承担审批责任:谁在最后审批,谁就应当对审批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承担第一责任。集体审批由会议召集人承担第一责任。

第八,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开支款项

企业应当按照下列控制程序发生支出:

(一)支付申请

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上有效的经济合同协议、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文件。

(二)支付审批

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合规的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性质或金额重大的要集体审批。

(三)支付复核

批准后的支付申请应交会计人员进行复核。复核内容包括: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企业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应据以填制付款凭证,交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对复核发现审批有问题的支付申请,应要求申请人补办审批手续或提请审批人纠正审批意见。如遭审批人拒绝,应向企业最高领导人报告,请求作出如何处理的书面指示,同时有义务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

(四)办理支付

出纳员应根据经过批准并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和会计人员编制的付款凭证,按批准的金额、支付方式、受款单位等办理支付手续,并在付款凭证上加盖“付讫”章,同时登记现金或银行存款日记账,最后再将有关凭证转交会计人员登记分类账。

第九,要加强资金的稽核与审计控制

分工控制原则要求,任何经济业务的办理都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业务执行、书面记录、稽核检查四个环节,才能保证其真实、合理、合法。资金业务也是如此,必须加强稽核检查控制,做好会计稽核和审计监督检查工作。为了加强资金业务控制,企业的稽核员应当经常核对库存现金余额与现金日记账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开户银行对账单,日记账与分类账,及时查明和处理不相符情况。内部审计人员应负责库存现金的突击盘点,银行账户的开立及使用情况的定期检查、清理,银行账的独立核对,财务收支的审计,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作出处理,还应当负责内部控制运行的日常检查和评价等核查性的工作;但内部审计人员不得负责资金管理与核算的任何工作,不得负责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和修改,也不得有罚款和盘点库存现金时收缴保险柜钥匙等接触企业资金的行为。

第十,要切实做好财务印章与票据控制

支出的授权审批控制通常是通过使用企业财务印章来进行的。为此,企业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专人保管,不得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按规定需要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经济业务与事项,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用章必须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并印章使用登记簿进行登记。资金收支票据是证明资金收支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有关人员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控制贪污、挪用、侵占资金等舞弊行为的有效手段。为此,企业必须加强资金收支票据控制。

(一)企业应当加强与资金相关的票据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处理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

(二)企业因填写、开具失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作废的法定票据,应当按规定予以保存,不得随意处置或销毁。对超过法定保管期限、可以销毁的票据,在履行审核批准手续后进行销毁,但应当建立销毁清册并由授权人员监销

(三)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账簿对各类票据的增减变动进行登记;对收取的重要票据,应留有复印件并妥善保管;不得跳号开具票据,不得随意开具印章齐全的空白支票;企业应尽可能使用电子票据,手工填写票据应确保一次复写

(四)各类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当有完整记录,银行预留印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领用票据应有经批准的领用申请,并要求领用人在票据保管员登记的票据登记簿中签字;有关分散收付款的业务结束时,应及时收缴剩余票据,妥善办理收回票据的核销手续

(五)支票的保管使用与财务印章的保管使用须实行分工负责,空白支票不得事先签名盖章

(六)对于自制收据的控制,应由票据保管员和企业财务印章保管员分工负责

票据保管员负责印制或编号、保管、发放或使用,以及登记自制量、发放或使用量;印章保管员负责盖章和登记盖章数量。双方要经常核对自制数量,确保数量相符,严格控制自制收据数量。

(七)定期对各类票据的保管、使用和入账情况需要坐支的,应事先报经企业权力机构和开户银行批准,要在批准的额度和范围内坐支,每日编情况进行审查,其审查的一般步骤如下

1.到票据销售机关调查收据购买数量及起止号码;向企业财务印章保管人员查询自制收据自制数量及起止号码;

2.与票据保管员在票据登记簿中的记录进行核对,确定登记簿的记录是否真实;

3.对保管和使用的票据进行抽查检验,查明是否有与购买或自制票据的编号不相符或相重复的票据,确定企业保管和使用的票据是否真实;

4.全面监盘各类票据,确定其实存与登记簿结存数量是否相符;

5.鉴定填错并留存票据的数量和收回已领用票据的数量;

6.根据期初结存票据的数量加本期购置的数量减期末监盘数量和认定的填错数量,确定本期应入账数量,核对入账数额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2008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2008年财政部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南——资金》(征求意见稿).

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篇4

关键词: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内部控制

一、货币资金的定义及特点

货币资金是指资金循环周转中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动性较强的一种资产,由于其特殊性,最容易出现问题,企业发生的舞弊事件大多与其有关。例如,在现金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有:更改凭证金额,虚构业务内容;虚开发票;撕毁票据,盗用凭证;故意错记金额,贪污现金。银行存款收支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有:出借银行账户;多头开户,套取利息,节流公款;私自提现,套取现金;私自背书转让票据。由于货币资金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较高的控制风险,每个企业应特别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单位在组织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根据货币资金业务的特点,结合单位自身的经营管理实际,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和核算方法,从而更有利于单位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完善而有效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对加强单位经营管理、保护单位财产安全、保证单位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一)坚持授权批准制度

授权审批制度是建立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应当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责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在职责范围内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1.支付申请。企业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经授权的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经济合同、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2.支付审批。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还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对于重要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该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3.支付复核。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支付方式是否妥当,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等相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4.办理支付。出纳人员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记事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和人员办理资金业务和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二)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职务分离

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是实行钱账分管,即将经营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与记录这些业务的人员分离。它包括:1.出纳或收款员不能既收款又负责开发票或收据,应与开票员的职责分离。如果企业规模小,人员配备不齐全,则应有专人负责发票或收据的核对工作。2.货币资金实物收付及保管只能由经授权的出纳员负责处理,其他职员不得接触未经支付的货币资金。3.规模较大的企业,出纳员应将每天收支现金数登记在现金出纳备查簿。现金日记账与现金总账应由其他人员登记。规模较小的企业,可用现金日记账代替现金出纳备查簿,由出纳登记,但现金总账的登记工作须由其他职员担任。4.负责应收款项账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收入账的工作;负责应付款项账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的工作。5.保管支票簿的职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和调整银行存款账。6.负责调整银行存款账的人员应与负责银行存款账、现金支出账、应收款、应付款的人员分离。7.货币资金支出的审批人应同出纳员、支票保管员和记账员分离。对涉及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业务的业务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岗位,以相互牵制、相互监督。

(三)库存现金控制

根据现金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确定本企业的现金开支范围和支付限额。企业库存现金必须控制在规定限额之内,超过库存限额的部分及时存入银行,现金收入不得坐支。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或超过现金开支限额的业务应当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企业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及时入账,不得设置账外账,严禁收款不入账。出纳员应做到库存现金“日清月结”,主管部门或负责人应对库存现金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

(四)银行存款控制

加强银行存款收支业务控制的关键点主要有:1.所有银行存款户的开设需有正式的批准手续,银行存款户的终止也需得到正式的批准。对银行账户的开立、管理等要有具体规定,以防有人在开设银行存款户中为个人谋取私利。2.负责银行对账单调节和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职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收入、现金支出或编制收付款凭证业务,以防止应记但未记入企业收入账或支出账的不正当行为再次被掩盖起来。3.负责银行往来账调节的职员应直接从银行取得银行对账单,并就银行存款账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调节。核对时,不仅要对每笔未达账进行核实,还应注意到银行对账单的日期。

(五)重视票据和财务印章的管理

1.重视与货币资金相关的票据的管理。企业应当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处理程序,并设登记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盗用。所有票据必须事先连续编号并按顺序使用,作废的应加盖“作废”章后妥善保管。2.重视印章管理。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由本人或授权人员保管,不得由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3.票据的保管,开具和印章的保管应当分工负责。不得开具印章齐全的空白支票。按规定需有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货币资金收支业务必须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

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篇5

一、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

制规范建设的原则基层财政部门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规范建设要紧紧围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要求,坚持依法理财和科学理财的理念,充分考虑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特点和实际操作的需要,对国库集中支付全程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因此,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时,应遵循五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预算指标、用款计划、支付申请、资金清算的全面管理与审核,对财政资金支出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监控。

(二)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针对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处理过程的关键岗位及风险点加以特别防范,制定更加严格细致的控制措施,确保财政资金支出风险降到最低。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不仅应当在财政部门、人行国库、预算单位和银行等相关部门形成相互制衡机制,更应在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的岗位设置、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机制。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预算法》、《会计法》和《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有关规定,并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上级财政部门对基层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五)制度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坚持科学系统的制度建设,通过细化措施,明确标准,形成制度,使内部控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发挥出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按制度拨款的作用。

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目标

基层财政部门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体系应当具有健全的制度环境、规范的工作程序、正确的目标职责、合理的信息披露和及时的跟踪问效,财政部门应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财政资金支付安全与完整。内部控制应建立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职务分离制度和授权审批制度,确保一切财政资金支出活动必须经过合规的职务分离及授权审批程序才能进行,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舞弊行为,切实维护财政资金支付安全与完整。二是财政资金支付及时与准确。内部控制应充分利用“金财工程”系统,建立实时监控技术平台和系统预警应急处理机制,着力于国库集中支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现对财政资金全程实时监控,确保财政国库资金支付及时与准确。三是财政支出信息透明与真实。内部控制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评价体系,加强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信息分析和运用,确保为政府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数据,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管理提供透明、可用的财务信息。四是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内部控制应建立反腐败、反舞弊的长效机制,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建设之中,将事后惩治与事前预防相结合,强化“关口前移”作用,为财政国库资金装上“安全锁”和“防盗门”。

三、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

制风险点识别与控制措施基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括:关键岗位设置及职责分工、预算指标管理、用款计划审批与下达、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财政统发工资、资金清算和会计核算等基本要素,其核心内容是风险点识别与风险控制措施。

(一)加强关键岗位设置及职责分工。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各关键岗位分设aB岗,a岗和B岗形成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机制。各关键岗位风险点识别与风险控制措施如下:1.审核岗。风险点:预算单位用款计划是否经国库科审批,财政直接支付申请是否合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是否合规,支付凭证内容是否合规,纸质申请与电子数据是否一致。风险控制措施:审核用款计划、财政直接支付申请和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合规性;复核确认财政直接支付凭证合规性,加盖财务章;复核确认财政授权支付额度通知单合规性,加盖财务章;复核纸质与电子数据,核对一致后同时传递银行。2.支付岗。风险点:财政直接支付凭证与财政直接支付申请是否一致,财政授权支付额度通知单与财政授权支付用款计划汇总单是否相符,支付凭证是否逐笔登记领用、作废核销,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与国库账户是否及时清算。风险控制措施:复核财政直接支付申请,开具财政直接支付凭证和签收单;复核财政授权支付用款计划额度,开具财政授权支付额度通知单和签收单;逐笔登记领用支付凭证,核销作废凭证;t日电子对账,t+1日纸质确认,确保零余额账户与国库账户及时清算。3.会计岗。风险点:财政直接支付凭证及相关单证是否加盖财务章,银行回单与财政直接支付汇总表和财政授权支付汇总表(电子数据)是否一致,总账、分类账和明细账是否相符,国库科、支付中心、业务科室、银行、预算单位账务是否相符。风险控制措施:复核盖有财务章的支付凭证及相关单证后加盖预留印鉴(私章);复核财政直接支付凭证、财政授权支付汇总清算单等银行回单编制会计记账凭证,并按规定登记总账、分类账和明细账;月度终了后5日、季度终了后10日、年度终了后15日内与相关单位进行纸质对账,签字盖章确认。4.工资岗。风险点:财政统发工资专户资金余额是否充足,财政统发工资人员增、减卡手续是否合规,财政统发工资调整、变动审批表是否合规,财政统发工资款项与部门预算指标是否匹配。风险控制措施:优先安排财政资金用于工资发放;统发工资人员增、减卡必须提供县编办、人社局、财政局和预算单位共同签署意见的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工资变动审批表;严格按照人社局审批的财政统发工资调整、变动审批表维护工资数据库;除工资福利支出和离退休费外,其他任何经济科目不能用于财政统发工资支出。

(二)加强预算指标管理。预算指标是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源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内部控制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国库集中支付的质量。预算指标管理应体现预算指标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还应考虑与用款计划、支付申请、统发工资、政府采购的有机结合,确保财政支出预算的有效执行。风险点:部门预算编制系统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是否有效融合,预算指标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部门财政支出预算的内容;指标管理是否包括功能科目、经济科目、预算类型、经费类型、指标用途、指标金额、指标来源等基本要素;政府采购支出是否纳入预算管理,采购预算指标编制是否细化。风险控制措施:优化公共财政预算执行系统,有效融合预算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财政统发工资、政府采购等预算执行模块;建立预算指标的录入、审核、审批的授权控制程序,设置职务分离机制,确保预算指标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部门预算;区分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和政府采购,设置零基预算控制基本支出、绩效考评控制项目支出、采购预算控制政府采购等系统控制流程。

(三)加强用款计划审批。用款计划的审批涉及到财政国库资金的合理调度,其内部控制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国库集中支付的效率。财政部门应对预算单位申报的用款计划进行汇总、分析,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地调度国库资金。风险点:是否存在超预算审批用款计划的现象;是否区分支出类型,科学合理地审批用款计划;是否按“轻重缓急,有保有压”的原则审批用款计划。风险控制措施:严格执行预算指标控制用款计划操作流程,杜绝超预算拨款现象发生;基本支出按序时进度、项目支出按完成程度、政府采购按采购流程审批;准确测算预算收入完成情况,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财政支出原则审批用款计划。

(四)加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支付申请与资金支付是财政国库资金流出的最后一关,其内部控制规范与否直接反映国库集中支付的安全程度。财政部门应切实加强风险意识管理,筑好财政资金“防火墙”,将国库集中支付风险降到最低限度。风险点:支付用途与用款计划是否一致,支付申请额度是否控制在用款计划内,支付方式是否符合计划审批方式,项目支出是否经领导审批,财政直接支付比例是否合理,政府采购资金是否筹集到位,支付凭证与财务印鉴章是否分别保管。风险控制措施:财政直接支付申请的资金来源、预算科目、经济科目、支出用途、摘要等要素与用款计划的内容必须一致,财政授权支付汇总清算单内容与用款计划的内容必须一致;设置系统控制流程,确保超用款计划申请不予支付;严控财政授权支付额度,不断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项目支出必须经分管领导审批,500万元以上大额支出和临时性支出必须经主管领导审批;政府采购资金专款专用;支付凭证、财务章和印鉴必须由支付岗、审核岗和会计岗分别保管。

(五)加强财政统发工资管理。财政统发工资既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重要的一环,也是“保民生,保运转”重要且有效的举措。财政部门应根据细化部门预算的要求,按照“编办核准编制、人事核定工资、财政核拨经费、银行到人”的原则,准确及时地进行工资统发。风险点:预算单位上报工资数据是否与工资变动审批表相一致,是否存在“吃空饷”人员,是否未经批准随意增加工资代扣款项;财政统发工资预算指标是否足额下达,工资直接支付凭证是否与用款计划科目相匹配;银行是否安全接收统发工资数据,工资是否及时、准确到达个人账户。风险控制措施:建立编制、人事、财政和纪检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财政统发工资监督检查,用制度管住“吃空饷”问题;建立人事、财政和银行统发工资数据接口,形成公开透明、互相监督的阳光工资发放机制;除社会保险金、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外,其他应由个人缴纳的款项必须报财政审批,未经批准一律不准在统发工资中代扣;当月20日前,系统形成统发工资电子数据和直接支付凭证,电子数据经三级加密后传递银行,直接支付凭证复核无误后加盖财务印鉴章送银行。银行复核无误后,确保20日财政统发工资进入个人账户。

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篇6

一、关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目的

《货币规范》在两条条文中提到单位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的目的。一是第1条在讲到制定《货币规范》的目的时,是“为了加强对单位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二是第5条中提到单位负责人对“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负责”。笔者认为,《货币规范》对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目的的描述尚欠完备。

(一)不尽符合《会计法》的规定。1999年全国人大修订的《会计法》,强化了从国务院财务部门到各单位“任何”个人的法律责任,尤其是严格地规范了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完整性成为《会计法》的主线。将《会计法》视作《货币规范》制定依据,就应该在《会计法》的法律框架下去设计。就单位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而言,无论是制定《货币规范》的目的,还是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目的,不能仅仅是“为了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或“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还应为了货币资金的合法、真实。试想,不合法、不真实、不完整的“货币资金安全”,算得上真正意义的安全么?而这种没有建立在合法、真实和完整上的“安全”的货币资金,对于任何一个单位来说,又有何实际意义呢?

(二)不符合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制度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在界定内部会计控制时指出,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金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很明显,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明确会计内部控制的目的也不只是资产的安全完整,还有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有关法规的贯彻执行。故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及贯彻相关法规,即货币资金管理的合法、真实性都应视为内部货币资金控制的目标。

(三)从《货币规范》的条文来看,“符合”、“准确”、“妥当”、“无误”、“必须”、“应当”、“不准”等见之于条文的字里行间,表明《货币规范》条文中不仅是对涉及“货币资金的安全”作出规定,条文所列示的内容更多地关联到货币收支的合法合规、客观真实问题。

(四)从现实情况来看,有的单位货币资金确实存在被贪污、侵占、挪用的现象,但这些单位货币资金所出现的不安全现象并不意味着它是普遍性问题,各单位普遍的问题是货币资金开支的合理、合法、真实和货币回收有效、安全、可靠方面。真正要解决贪污、侵占、挪用等问题,可能要另辟新径,如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总之,无论是设计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还是实施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其目的应是货币资金的合法、真实和安全、完整。

二、关于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

归纳起来,《货币规范》对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主体大体分为3个方面。一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总体性主体,即单位负责人和单位货币资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二是单位货币资金业务控制主体,包括被授权的货币资金审批(核)人、复核人和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经办人;三是单位货币资金监督检查主体,即单位司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的机构和人员。

根据我国《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即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负责”,当然,依照《货币规范》的规定,他们也理应“对本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负责”,这是很明确的。但是,《货币规范》对其他控制主体的职责权限则规定得比较模糊。如:

(一)被授权的货币资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货币规范》第9条中提到的这个部门是哪个部门?它所授的权,是怎样拥有的?它与单位负责人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上是怎样的关系?一旦经办人员依照《货币规范》第9条规定,向其报告越权的审批人的越权事项,这个授权部门如何作为,《货币规范》对这些都无原则性规定。

(二)《货币规范》第11条规定:“单位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以“防范贪污、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等行为”。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对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容易造成大家都来负责最后大家都不负责,最终无法追究任何人的责任的境况,如果这个负有决策和审批权的集体被少数人操纵或收买,或者其中多数人出自于不同利益角度不敢直言,甚至同流合污,那么这样的集体怎样能防范贪污、侵占和挪用现象的发生呢?第二,在货币资金支付这个具体会计业务的处理上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这与《会计法》所明确的单位负责人负责制相悖,也与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及本《货币规范》所规定的单位负责人负责制相悖。

(三)在审批(核)人与复核人之间,职责也不甚明晰。第10条第4款规定:“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规范、权限、程序是否正确”,这是针对审核人而言的,对审批人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的正确性、批准者行使批准权限的正确性和批准程序的正确性进行复核。其实,这是第24条中关于监督检查主体的职责范围,将其加赋予复核人身上,不太合适。二是货币资金支付的“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这些情况的复核,对于财会部门内依法设置的稽核岗位和人员来说,倒是分内之事。但是,该条文接着规定“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假若有误呢,是退回给审批人,还是退回给支付申请的用款部门或个人?条文没有作答。

笔者认为,从实际出发,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审批,应采取审批人与复核人(或财会部门的稽核人员)工作相互交叉和相互衔接的方式解决,对于已列入预算(计划)的开支项目明确、数额明确的支付项目,审批人可据预算和实际支付的单证予以审批,而对于财经政策或国家标准的变动等而导致审批人很难当即审批的事项,则应由财会部门的稽核人员或相关人员先行预审、复核后,再由审核人进行审批,这样的程序和分工协作,或许使货币资金业务审批(核)更加妥当。

(四)《货币规范》中对货币资金业务经办人的职责,也欠清晰。第9条中规定“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货币资金业务”,有权拒绝并有权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究竟谁该对审批人行使授权进行监督。从道理上来说,应该是授权人或者单位设立的专门司职监督检查的机构和人员,作为经办人,尤其是收付货币资金的出纳人员,他(她)们哪能行使监督审批人是否越权的职能,这似乎是比较明显的职能错位。二是对越权行为和越权的货币资金业务,行使拒绝权和向上报告权至少应该交给复核人,而不应该加赋予履行执行职能的一般货币资金业务工作人员身上。

三、关于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程序和控制对象

《货币规范》在内部控制程序和控制对象方面也存在不完整的地方。

(一)关于控制程序。《货币规范》第10条规定了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程序。从程序性来说,除上述提到的复核人的职责权限有待进一步明确外,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规定程序应该是支付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办理支付。但是,货币资金收入业务的程序呢?《货币规范》几乎未提。笔者揣测,可能在以后出台的“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具体规范中会明确规定。即使那样,在《货币规范》中也应该扼要阐释,点到为止。因为《货币规范》是一个事关货币收、支及结存内部控制的专项规范。

(二)关于货币资金控制的对象。《货币规范》只列举了单位现金和银行存款,而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广泛出现的其他货币资金以及外币业务事项,几乎提都未提。笔者认为,今后修订时也应予补充和完善。

四、关于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的机构和人员

《货币规范》要求各单位建立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同时,对监督检查的内容作了4条规定,并要求针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以上这些规定,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货币规范》对单位监督检查货币资金控制的主体到底是哪个部门、哪些人员,未作明确规定,应该说,不应该回避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能承担单位货币资金内控情况的监督检查职责的,应该明确指明是各单位业已建立并正起重要作用的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其理由是:

(一)《会计法》已赋予内部审计对会计资料进行审计的规定。

(二)《审计法》中有企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规定,《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更对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及内审程序等作了明确的规定。

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篇7

【摘要】目前,以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为重点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在我国得到普遍实施和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内控制度的缺失和管理上的漏洞,致使财败现象频繁发生,资产流失严重。文章以湖北潜江女出纳卷款潜逃案实证分析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构建财政资金支付的内控制度,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关键词】资金安全;内控制度;构建

近年来,财政系统腐败案件频繁曝光。2009年2月12日《检察日报》披露的湖北省潜江市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女出纳卷走580万元公款一案和之后该市张金镇财政所在自查清理中再爆挪用公款140万元的大案,在湖北省及至全国财政领域引发巨大震荡。从这几年财政国库改革的实践看,除个别干部未能经受住利益的诱惑和驱使等主观原因外,内部控制制度失缺,是导致财政干部腐败,资产流失严重的关键性因素。

一、案情回放

“国库收付中心出了事。”2009年1月4日,湖北省潜江市财政局局长段圣文找到市政法委书记饶华军报案。

涉案的是女干部樊红。她最初在潜江市竹根滩财政所上班,后调入该市财政局所属预算外资金管理局工作,国库收付中心成立后即调入该中心,现任“线上支付”员,收付科副科长。从2008年12月26日请假离开单位,一直未归。和樊红一同消失的还有其情夫刘贵军和账面上580万元的巨额资金。

在樊红落网后,警方向记者介绍了案发的细节。据介绍,樊红的作案过程并不复杂,仅分两笔,两天就轻而易举卷走国库580万元。

2008年12月22日,刘贵军在武汉用“肖国成”的身份证,在银行开了一个账户,当日,樊红就在潜江通过银行往这个账户存入了380万元。12月23日,刘贵军在武汉又一家银行以“肖国成”的名义再次开设了一个新账户,当日,樊红又往这个账户里存进了200万元。

12月24日上午,刘贵军在樊红存入380万元的账户里取出了80万元现金,还从樊红存入200万元的账户中,提出100万元汇到了自己的姐姐刘先芳的银行账户中,又将30万元存到了堂姐刘爱娇的银行账户中。

此后两天,樊红依然像平常一样在单位上班,直至12月26日请假逃亡。“看不出有任何异常。”一位知情人说,当天,她只是显得有些沉默寡言,不像平常那样活跃。当天下午,她按照正规程序向单位领导请假。说是“家里有事,要到元旦节之后才能来上班。”

据介绍,之前的2008年冬,樊红曾经提出过20多万元公款给刘贵军投进了。樊红此次卷走的580万元属于财政专项资金,是用于偿还债务的。财政部门称,当地已筹集资金弥补空当,不会影响到潜江市财政资金的运转。

警方查明,2008年12月24日,樊红盗窃特设专户拨款凭证和专户银行印鉴,分两次将资金转移至私人账户,随后分多次从武汉、荆州将款取走并潜逃。

樊红案发后,该市张金镇财政所在自查清理中再爆大案。该所零户统管中心女出纳陈某经手的账款不符,到检察机关自首,并供出同案犯。据称,陈某挪用公款达140万元。

二、分析评点

这是两起财政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的典型案例。内部控制制度是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财政资金安全的关键环节。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可以使财政资金支付过程中涉及的各个部门、岗位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从而保证该项业务按照预算使用的目标高效率地运行,并防止或及时发现各种错弊现象的发生。由于财政资金支付程序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致使财政内部工作人员有机可乘,轻而易举地盗取各种财政资金。

(一)内部会计管理缺失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八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会计部门及其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权限;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等。根据这一规定,各单位负责人应该对内部会计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各单位应当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等。

在本案例中,出纳员樊红三次出手,三次成功,其作案手段十分简单,一是在2008年冬,曾经提出过20多万元公款给刘贵军投进了;二是在2008年12月22日,通过银行往刘贵军在一家银行开设的“肖国成”账户存入380万元;2008年12月23日,樊红又往刘贵军在武汉另一家银行开设的“肖国成”账户里存进了200万元。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潜江市财政国库收付中心在办理财政资金支付业务时,没有明确的岗位分工控制、授权审批控制、银行存款控制、票据控制和印章控制制度,整个资金支付程序都是经办人员樊红一个人完成。在这样的管理状态下,作案者如入无人之境,不要说樊红盗款,只要有作案念头,人人有可能成功。

(二)内部牵制制度缺失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八十九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内部牵制制度的组织原则;组织分工;出纳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条件;有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笔者认为,内部牵制制度的核心在于事务分管,它是建立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要求业务职能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门间的相互独立,形成一种分管体制,使得任何一项业务的处理都必须经过至少两个部门或人员,从而起到互相牵制、防止作弊的作用。

据潜江市财政局负责人所说,樊红转给“肖国成”的580万元属于财政专项资金,是用于偿还债务的。在此,暂且不去考究是否事实,假如属实,那么,根据《人民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单位从其银行结算账户支付给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款项,每笔超过5万元的,单位应向其开户银行提供借款合同等付款依据;同时规定,银行应按规定认真审查付款依据或收款依据的原件,并留存复印件,按会计档案保管,未提供相关依据或相关依据不符合规定的,银行应拒绝办理。

而事实上,该市的财政、金融部门在银行账户管理上均流于形式。中央纪委和国务院曾多次强调,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强化资金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由于案发单位和银行都没有履行相应的权利和职责,为非法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日后发生的腐败、贪污、挪用公款等事故埋下了祸根和隐患。

(三)内部会计监督空档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同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

本案中,一是樊红在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支付给“肖国成”(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580万元(其中第一次380万元,第二次200万元)款项,且属于大额资金支付,单位既没有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制度,又违反《人民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二是用财政专项资金偿还“肖国成”580万元债务没有挂账也没有借款合同。

工作中,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的作用非常大,一是对审批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应当退回,要求补充、更正;二是对违反规定不纳入单位统一会计核算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三是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不予办理;四是认为是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时,应当向单位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请求处理。以上很明显的违反制度的经济活动事项,如果会计监督制度健全,这样的事情是完全可以实时制止与纠正的。

(四)国库支付流程控制缺失

国库支付流程控制是以职责分工制度为前提,以确定财政资金管理支付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确保财政资金高效、安全运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但要构建规范的财政资金支付程序,明晰各部门在财政资金管理、支付和业务中所承担的义务和权利,还要建立科学、严谨的财政资金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和体系,从而增强财政资金支付的透明度、公开性和约束力。

在本案例中,樊红第一次提出20多万元公款给刘贵军投进,第二次通过盗窃特设专户拨款凭证和专户银行印鉴,一次转380万元、一次转200万元资金至私人账户,以及该市张金镇财政所零户统管中心女出纳陈某挪用公款140万元等行为,可明显地看出,这些部门的资金支付完全没有进入国库支付系统。

从实施国库制度改革几年来的实践看,建立规范的财政资金收付程序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的重要技术平台,它不但使各类财政收支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实现高效、安全运行,还可以实现财政资金运行中的预算指标管理、支付审核、资金拨付和会计账务处理等计算机化和自动化,更是财政部门对每一笔资金流向实时监控的重要手段。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潜江市财政管理中的资金支付流程及监管漏洞是诱发本案人员贪污、挪用公款的直接原因。

(五)会计工作交接制度缺失

《会计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会计人员在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除此之外,会计人员临时离职或其他原因暂时不能工作时,也应办理会计工作交接工作。《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七条对此作了进一步规定: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因故离职,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给接替人员。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不得调动或者离职。会计人员办理移交手续前,必须及时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二是尚未登记的账目,应当登记完毕,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员印章;三是整理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写出书面材料;四是编制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印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发票、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从事该项工作的移交人员还应当在移交清册中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软件数据磁盘(磁带等)及有关资料、实物等内容。

本案当事人所在的国库收付中心,作为预算拨款的承办机构,按理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财政资金收支往来业务,特别到了年末,财政支付业务量会更多。而时任“线上支付”员——收付科副科长的樊红却于2008年12月26日仅以“家里有事”,就获得单位领导批准请假至元旦节之后上班,而且不办理任何交接手续。

实际上,做好会计交接工作,并按规定进行凭证、账目核对,对未了事项进行说明等,不仅可以使会计工作前后衔接,还可以防止因会计人员更换而出现账目不清、财务混乱的现象,更可以防止不法分子在经济上浑水摸鱼、有机可乘卷巨款外逃的现象发生。

三、案件启示

通过上述案例,笔者认为,国库集中收付部门是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关口,监守自盗,法所不容。为避免在财政支出改革管理中出现新的漏洞,达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财政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一)加强职责分工控制

根据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要求,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财政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设置各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便于制约的内部工作机制,确保各项财政性资金的支付更加规范和安全。

1、构建部门岗位分工控制机制。建立财政资金支付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预算管理、业务部门、国库管理部门、国库支付中心、银行和人民银行的职责权限。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达到纠错防弊,从而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国库管理部门和支付中心负责人、各资金拨付岗位工作人员均要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对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负相应责任。要设立初审、审批、单据填制、审核、印鉴、单据传送等岗位,分别对财政资金调度、工资统发、拨款申请或用款计划、拨款或用款额度、凭证进行全面审核、复核,并将支付凭证分送人民银行和各开户商业银行。

2.建立组织规划控制机制。一是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如严格会计工作中的会计与出纳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执行某项业务的职务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分别与审核该项业务、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以使两个人无意识地犯同一个错误的可能性减少,从而杜绝一个人舞弊。二是设置组织机构之间的相互控制。主要是由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且其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同时不受外界干预,使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都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间进行相互检查。

3、建立银行账户信息管理系统。财政部门要利用现有的“金财工程”体系平台,以国库支付管理系统为依托,建立健全《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加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申请、审批、账户变更与撤销、账户信息备案及账户年审等管理信息,在有效监控支出账户的同时加强银行存款账户的资金流向控制。

(二)实施授权批准控制

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单位负责人应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各单位在专业银行开设的所有账户相应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财政国库管理部门的统一账户管理、统一资金管理,并统一处理财政资金收支往来业务。作为地市级财政国库部门,掌握的资金少则几十个亿,多则上仟亿元,因此实施拨款授权批准控制对资金安全尤为重要。

1、设定财政支出审批权限。各项财政资金拨付业务必须经过逐级审核批准后方予办理,单位负责人、国库管理负责人、支付中心主任应按照各自的权限进行审批。各级负责人如遇外出不能正常履行职责时,可以授权其他分管领导审批。

2、制定财政资金审核、拨付控制原则。各级财政拨付本级预算单位的各种经费,必须以部门预算,预备费、机动费,追加、追减预算为依据,按预算指标控制用款计划,用款计划控制资金支付的原则进行。在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当年预算前,可以根据各预算单位全年预算控制数,并结合上年同期执行情况,核定用款计划,审核、拨付资金。专项资金实行管理与核算相分离制度,即各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专项资金收入的组织,资金项目的申报、审批、管理、监督和追踪问效,并根据专项资金管理的要求和资金项目的完成进度,填制请拨单,发出资金拨付的支付指令,国库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专项资金账户的管理,并根据发出的支付指令办理资金收付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3、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各岗位经办人员在业务办理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不合法或有关手续不齐全的支付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受理,并提出相应处理意见。重大事项应立即报告国库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

(三)加强内部监督控制

1、加强票据控制。要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防止空白票据遗失和被盗用。

2、加强印章控制。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由其本人或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并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在日常业务中坚持“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人离落锁,下班入柜,不得随意借用。印章保管人短期离岗或出差时,应在印章所在部门负责人监督下办理交接手续,并登记备查,印章按规定启用或销毁,印模必须登记备案。

3、加强内部监督检查。财政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员检查财政资金支付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印章保管、票据保管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加强财政资金业务流程控制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指的财政资金,包括财政国库资金、预算外资金和财政专户资金,财政资金拨付分为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和实拨资金三种形式。财政资金支付整个业务流程包括指标、计划、额度、支付、清算五个部份,财政部门应对财政资金支付进行相互牵制,进一步明确用款计划申报流程和授权额度通知流程,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如图1所示:

(五)加强财政资金支付流程控制

财政资金支付流程控制是防止工作人员作弊的关键环节。科学规范的财政资金支付流程,可以帮助财政部门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单位的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也可以通过对单位的用款计划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支付和没有计划的拨款申请在事前予以制止,同时可以实施对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支付的全过程监督。

第一步,加强指标控制

1.财政预算内指标,应分别由预算、业务部门操作

(1)预算管理部门经办人录入指标或增加指标数。

注:涉及到本级追加指标编码的,由预算管理部门将总指标下达给业务部门,再由业务部门将编码编好交预算管理部门录入。

(2)业务部门专管员审核指标,并将有关文件依据交国库管理部门转支付中心。

2.财政预算外指标,由预算外管理部门操作

(1)预算外管理部门经办人录入指标或增加指标数。

(2)预算外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指标,并将有关文件依据交国库管理部门转国库支付中心。

注:①本系统支付涵盖财政所有支付业务(分散支付-实拨方式、财政专户、集中支付)。

②本系统中,计算机控制预算执行的主要功能是由预算号的科学编号来实现的,指标可批量导入系统。由分散(实拨方式)转入集中支付时:系统管理员或者预算管理部门(预算外由预算外管理部门)修改预算号的拨款方式,由“分散”改“集中”,并调整帐套号,启用“用款计划约束”。

第二步,加强计划控制

1、预算单位编制用款计划(预算单位)

用款计划分为直接支付用款计划和授权支付用款计划,直接支付用款计划又分为政府采购和非政府采购计划。由经办人录入复核人审核。

2、审批用款计划

(1)预算内(业务管理部门):由业务管理部门专管员打印用款计划申报表(一式三份),送负责人审批签字专管员网上审批用款计划用款计划申报表交到国库管理部门。

(2)预算外:(预算外管理部门):由预算外管理部门经办人打印用款计划申报表(一式三份),送负责人审批签字经办人网上审批用款计划用款计划申报表交到国库管理部门。

(3)国库管理部门:由经办人审核负责人审批。

注:国库管理部门根据财政资金拨付的有关规定和管理权限,逐级上报单位领导审批,并将审批后的申报表一份留国库管理部门存查,一份送业务管理部门室存根,一份送国库支付中心作为下达额度的依据。

第三步,加强额度控制

额度控制分别由国库支付中心、银行、人民银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项资金为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财政专项资金专户的银行机构,下同)操作(见流程图1)。

1、国库支付中心根据用款计划下达授权额度打印授权支付汇总清算额度通知单送人民银行和银行。

注:如果是直接支付用款计划,则形成直接支付的额度,不需下达直接支付额度。

2、行根据授权额度通知单签收额度打印授权额度到账通知单送预算单位。

3、人民银行根据授权额度通知单签收额度。

第四步,加强支付控制(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

1、直接支付

(1)直接支付流程(预算单位、业务管理部门或采购管理、预算外管理部门、国库管理部门、国库支付中心、银行、人民银行)(见流程图2)。

预算单位从支付申请中的直接支付填写用款申请单

经办人录入复核人审核打印“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及相关附件材料送财政局主管科室

(2)审批直接支付申请

预算内(业务管理部门或采购管理办公室):由业务管理部门专管员打印(如果是政府采购则由采购办的专管员打印)“预算拨款通知书”送负责人审批专管员网上审批“预算拨款通知书”“预算拨款通知书”送国库管理部门。

预算外(预算外管理部门或采购办):由预算外管理部门经办人打印“预算拨款通知书”(如果是政府采购则由采购办的专管员打印)送负责人审批经办人或专管员网上审批“预算拨款通知书”“预算拨款通知书”送国库管理部门。

(3)国库管理部门审批

由经办人审核负责人审批。

国库管理部门根据授权审批规定,视情况报单位领导审批,审批后的“预算拨款通知书”第四联送支付中心办理支付手续。

①支付中心对审批后的用款申请作进一步的处理、核对打印“财政资金支付凭证”送行支付。

②行根据支付中心送来的“财政资金支付凭证”登录本系统验证支付凭证,并确认支付生成“申请财政性资金划款清单”送人民银行清算打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送预算单位。

③人民银行根据行送达的“申请财政性资金划款清单”进行清算。

注:财政统发工资业务流程为:设定预算号,并下达指标(预算管理部门)系统生成用款计划并形成额度(支付中心)系统外生成批量支付文件(国库管理部门工资办)批量支付数据导入、数据查询修改(国库管理部门工资办)打印拨款通知书送国库管理部门,并经国库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审核、负责人审批后,第四联送支付中心办理支付手续(国库管理部门工资办)打印汇总支付令送行(支付中心)生成支付明细,打印批量支付清单一式五份,一份财政管理部门留存,一份盖财政公章给行作为支付明细依据,一份给行盖章后送人民银行清算,三份给行盖章后返回财政(工资办、财政总会计、支付中心总会计)。

2、授权支付流程(预算单位、行、人民银行)(见流程图2)

(1)预算单位从支付申请中的授权支付申请用款。由经办人录入复核人审核打印“财政资金支付凭证”送行支付。

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篇8

关键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概述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概念

企业保护资金的完好无缺,保证企业在货币资金业务处理的过程中合理化、规范化而形成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总称。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是企业的核心部分。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只包括三个方面:(1)货币资金的使用权力和责任,确保紧密结合的权力和责任。(2)改进和完善的货币基金的内部控制体系,使货币基金业务建立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基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基础业务活动顺利。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目标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目标分为四点:第一,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就是通过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以此来保证货币资金在生产经营和组织经济活动中的安全。第二,货币资金的合法性,每笔货币的收入与支出都是符合国家财经法规。第四,货币资金的效益性,也就是合理的运用货币资金,实现效益最优。

二、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授权审批程序不规范

中小企业的授权审批,存在不依赖于内部控制授权审批,而依靠企业领导批准。管理层拥有更大的自审批,审批重大资本通常在集体谈判过程中专注于领导,削弱其他研究人员的审查业务工作没有按照授权的审查过程,超出授权范围。

(二)货币资金预算制度不完善

资本预算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货币资金流动的效率,影响货币基金组织利用和生产经营的企业。货币资金预算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可避免主观性和随机性的预算货币资本预算和货币资本核算应该离开,使预算能更有效地控制货币基金业务。即使货币资本预算,财务部也未能仔细监督预算执行,没有对经营活动的结果实际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定期分析预算。

(三)货币资金收支业务不规范

中小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收取的现金没有及时送存到银行,库存现金超过银行规定的库存限额,导致超过限额部分没有及时的送存到银行,;货币资金支出业务方面: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资金的支出,没有严格的执行财务预算,造成资金过度流失。中小企业金额较大的货币资金的支出,没有严格执行审批相关程序,存在财务部门直接办理支付手续现象。

三、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

(一)管理层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不够

企业仍在内部检查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的关注阶段,有很多人认为内部控制是内部监督,也有一些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安全控制等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一个主要的系统手册、文件和制度。即使采取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文章,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二)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差

目前,企业的监督部门主要是靠内部审计部门来实现,但是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可能与管理层是同一领导人,这样一来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形式,同时,在内部控制的作用上,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核算会计项目,但是在会计稽查、内部审计是否完善和企业中各组织机构的执行能力的效率方面,却不能发挥适当的作用。

四、加强中小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

加强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主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出纳不能既收款有负责开票或收据,应与开盘人的职责分离;货币基金组织真正的现金和保管,只能由出纳人员使用授权的负责和处理,其他员工可能接触不支付货币基金;负责应付账款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的工作;负责应收账款不能负责现金收入账户。

(二)建立规范的授权审批制度

公司相关部门或个人需要现金,应当提交审批人的货币资金提前支付,显示所需的金额,目的,预算,付款方法等内容,并附有相关的经济合同或相关证明。审查应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查,审查付款货币基金组织应用程序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规范,是否相关文件是否齐全,预算的数量是准确的。如果付款订单,审查和纠正后,出纳人员才能办理支付手续,进行付款。出纳人员应根据审查和正确的付款程序,依照本法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因此,企业应当建立一个标准的授权审批制度,使审查批准机关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更严格的货币基金组织系统的内部控制。

(三)加强管理者对资金内控风险的重视度

公司员工能否上行下效地严格遵循内控制度远远比制定货币资金内控制度重要的多。要想使货币资金内控有效地执行,公司需要自上而下地宣传内控的重要性以及资金内控的实施方案,使得员工深刻理解并掌握资金内控的重要性和流程。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不仅在建立资金内控流程汇总起到关键作用,而且在资金内控的执行过程中也发挥出无法替代的作用。管理者的意识和作风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尤为重要。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连公司的管理者对货币资金的控制都不以为意,怎么可能期望下面的员工遵循内部控制制度呢?加强管理者对货币资金内控的重视是公司建立良好内控制度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四)应用网络财务管理模式

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带来了全新的变革。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能否快速适应新技术的发展、适应网络经济的挑战。在目前的网络经济下,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许多弊端,企业只有转变为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及时进行财务管理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持续稳定发展。网络财务管理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实施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和监督的一种新型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首先,运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设置,实现财务与其他业务流程的协调配合,对系统内的数据进行财务监控和动态分析.其次,通过网络技术,掌握客户应收账款的持有水平、账款是否超过信用期等,并根据这些动态的数据发现货币资金管理存在问题。最后,在网络信息环境下,数据传输速度快且信息量较大,财务人员就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来对一些数据进行基本的录入和整理,大大减少货币资金人为错误或舞弊机会。■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编委会.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刘洁.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管理.现代商业,2011(29)

[3]陈睿.浅议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建设.改革与开放,2009(24)

[4]李阿娣.交通运输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探讨――由运输企业财会人员截留挪用货币资金事件引发的思考.交通财会,2010.11

[5]吴正山.论物流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0

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篇9

(一)不相容岗位分离

人力资源部门应制定各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有关货币资金的交易必须多人分工完成,严禁一人包办。一般来讲,货币资金的收支和记账岗位必须实行分离,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管钱不管账。

(二)授权批准制度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货币资金进行一支笔管理或按照业务类型对货币资金的收支进行分权管理。如果进行分权管理,可以按照不同的业务类型,如根据业务流程分为生产模块、行政模块、销售模块、供应模块等,对不同业务模块进行不同的授权管理,规定具体的授权方式、权限、责任等,并且要求被授权人按照授权范围进行审批,如果超出授权范围,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记录控制

所有的货币资金收支都要有合理合法的凭证,及时准确进行记载并按规定进行审核和批准手续,如固定格式的付款申请单及费用报销单。要求收支凭证和传递手续具有一定程度的严密性,从而保证货币资金的各项业务按照正常的渠道进行。

(四)决策控制

企业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按照公司的有关规定,由公司管理层或者更高的决策层进行专题决策,按正常程序报经审批,以免发生职务侵占等货币资金舞弊行为。建立起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货币资金风险。

(五)资产保护

公司出纳员是公司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专职人员,其他人员不能办理资金业务和直接接触货币资金,公司要建立保管及保护措施,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货币资金应定期盘点,保证账实相符。盘点时由出纳员及出纳员以外的其他人员和财务负责人在场,保险柜中不允许存放私人财物。定期由出纳人员以外的人员去银行取回银行对账单并与银行账进行核对,发现不符立刻查找差异产生的原因。

(六)对资金盈利性和流动性进行权衡分析

合理使用货币资金做好货币资金收支预测,保证资金链平衡,定期调查实际发生额与预测不符的原因。关注货币资金余额与贷款规模,合理使用资金,保证货币资金支付流畅且货币资金收益最大化。

二、货币资金的内部审计程序和关键点

(一)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审核和评价

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方法对货币资金内控进行了解。一般可采用流程图法和发放调查问卷、由资金管理部门相关人员介绍业务流程、实地观看实际货币资金业务的办理、检查已办理的业务凭证等手段收集必要的资料。进行了解时,审计人员应注意检查货币资金内控制度是否建立、相关规定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在了解和测试程序之后,审计人员需根据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来决定实质审计程序中针对各环节抽取的样本量。对于内控信誉程度高的环节可以适当减少样本量,而对于内控信誉程度低的环节,应做重点检查。

(二)岗位分工和授权审批的审计

一是获取岗位职责说明书、资金管理部门目前制定的现金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银行账户管理规定及融资管理规定、理财产品管理流程等相关文件,审核相关程序中业务流程的有关分工、授权情况及业务流程是否合适。二是从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中抽取业务,检查相关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审核签字情况,是否有经手人、部门经理、主管副总的签字,是否经独立稽核人员的审核确认。三是检查被授权人的审批是否符合授权规定,是否有超越授权范围进行审批的情况。四是对现金收支进行检查,检查收付凭证,审查收支有无是否真实,有没有违反单位现金管理制度和银行账户的管理规定。五是检要的大额资金收支是否有领导层决策,检查审批和签字情况。

(三)票据及有关印章管理的审计

一是向出纳员了解票据的领用程序,查看票据使用登记簿中的登记内容和使用情况,确定登记内容是否能保证票据的领用和使用责任能够追踪到责任人。二是现场观察出纳员签发票据和背书情况,背书是否经过主管领导审批,是否与经审批的收款人一致。检查票据的保管情况,各种票据是否安全的存放在保险柜中。三是检查保管票据的出纳员、办理业务的经办人员、批准票据收付的审核人员职责分离情况。四是实地进行票据盘点并与票据登记簿及应收应付票据明细账进行核对,检查是否一致并查明原因。五是观察、询问财务专用章和个人名章的保管情况,是否分别由不同的人员分管,观察使用财务章和个人名章的程序是否能起到牵制的作用。

(四)现金管理的审计

一是检查现金日记账每日余额,与现金管理规定的库存现金限额进行对比,确定是否超过限额。二是检查现金支付项目,是否符合现金开支的范围,查看相应发票内容与摘要内容是否一致,有无套取现金的情况,是否有不执行现金管理制度的情况和违反结算纪律的情况。三是检查是否当日收取的现金及时送存银行。四是检查备用金明细账,审核备用金的领用是否符合备用金管理制度,是否经过了适当的审批,金额是否超出限额。五是通过检查出门证、询问有关人员的方式,检查容易漏记的收入是否均已入账,如出售废旧物资的款项。六是监盘库存现金,核对盘点金额是否与现金账相符,如果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做出处理。需要注意的是,监盘必须采取突击的方式,而且监盘必须要有出纳员以外的主管人员在场。如果实际盘点的现金高于现金日记账金额,还要关注是否有私设小金库等情况。如果实际盘点的现金低于现金日记账金额,则要关注进一步审查有没有挪用款项的行为。七是对货币资金收付的进一步审计,依据内控信誉程度的高低,抽取大额的收付款凭证进行检查,具体检查的内容包括核对收款的时间和金额、银行对账单时间和金额、收付款凭证和往来款明细账记录、实际收付金额与发票等原始凭据。

(五)银行存款管理的审计

一是获取银行开户情况表,包括单位所有下设的分支机构和部门,检查银行开户的情况。抽取一定的账户,检查开户和销户资料的原因和审批情况。二是审查账户的使用情况,检查明细账与总账是否一致,是否存在长期以来没有发生额的账户。对于长期不用的账户了解原因,是否有疏于管理产生风险的可能,不必要的账户建议进行清理。三是检查银行支票、汇票等结算凭证的取得、支付、保管等环节是否有关规定相符,尤其是支付环节,一般是要与出库单、销售发票进行核对。对于收款环节,则要与入库单、付款单位的发票等进行核对。着重审核这些原始凭证金额、内容、盖章等要素。检查是否存在没有真实交易和往来关系的收付款情况。四是检查有无银行账户出借的情况。可通过检查银行对账单,审查是否有未入账的大额存款进账和出账情况,检查是否遵守银行结算纪律。五是检查电子银行支付的控制。询问和观察电子支付情况下是否由出纳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进行复核,以确保支付款项的准确和安全。六是检查银行存款的核对情况。是否由出纳员之外的人员定期取得银行对账单并对银行账户进行核对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做到账实相符。审计时要特别注意是否对银行存款进行逐笔核对,是否对不符事项进行分析核实,是否有长期未达账项。对于长期未达账项应及时分析原因,关注是否有风险存在。七是检查大额存单,必须拿到存单原件,并且关注提供原件的速度,如有搪塞现象,应高度关注,核实存单是否有质押等情况,防范挪用风险。

(六)对银行贷款、贸易融资的审计

一是检查银行贷款规模是否符合董事会决议对银行贷款等的授信额度审批。二是检查借款情况,从借款时间上看长短期贷款的配比,检查借款利率的情况。三是检查借款合同及明细记录,借款合同审批和签署情况。四是检查贸易融资是否经过审批,经办过程中是否不相容岗位分离。五是分析货币资金余额与银行借款余额,检查对银行贷款额度的利用情况。

(七)对委托贷款、信托投资等理财资金的审计

一是了解业务的合法性,检查董事会是否对公司暂时闲置资金的使用无限制性规定,对委托贷款信托投资等银行理财产品的对象及金额、利率保障有没有条件限制。二是检查业务流程是否经过审批,经办过程中是否不相容岗位分离。三是索取委托理财合同,检查委托贷款合同及信托理财合同的执行是否与实际条款相符,关注收益是否正确及时计入公司账户,会计核算是否正确。

(八)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和盈利性审计

目前,很多企业对货币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管理意识不是太强,无法通过对货币资金流入、流出信息的分析进行合理的货币资金预测。审计人员可以检查企业每月的货币资金预算,全面掌握货币资金流入流出情况及货币资金管理部门如何实现现金收支差额部分的平衡和如何合理安排闲置资金。对于资金流入,应对销售预算和应收账款预算进行审核,注意销售回款周期。对于资金流出,应结合销售量、生产量和存货水平看采购材料数量的合理性,审核付款周期的合理性。通过检查货币资金收支,评价资金预算是否准确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检查货币资金平均余额,计算货币资金盈利性指标并与贷款平均利率进行比较,检查货币资金规模是否异常。对货币资金的盈利性和流动性进行评价,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提高公司采购人员、销售人员、运营管理人员对货币资金管理的认识,指导资金管理部门合理配置企业闲置资金,科学规划企业采购和付款周期,避免资金占用和浪费,有效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

三、结语

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篇10

关键词:钱账分管;稽核;审计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资金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点,资金控制对于保护资金的安全、完整,防止贪污、舞弊的发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妥善处理各种财务关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控制好资金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有许多工作要做,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环节。

1要任人为贤,严格遵循“钱账分管”原则

由于资金的特殊性,企业应当配备较高素质的人员办理资金业务,参与资金控制。

“钱账分管”原则要求出纳员与会计员应当严格分工,相互制约。根据“钱账分管”的原则要求,出纳员在资金内部控制中应当负责:资金的收支和保管,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等工作,必要时还可负责资金收支原始凭证的购置、保管、使用或发放以及登记工作等,但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总分类账及收入、费用、债权、债务等明细分类账的登记工作。出纳人员一般不得同时从事银行对账单的获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工作。确需出纳人员办理上述工作的,应当指定其他人员定期进行审核、监督。根据“钱账分管”的原则要求,会计员在资金内部控制中应当负责:原始凭证的复核,收、付款记账凭证的编制,分类账登记,账目稽核,会计档案的临时保管等记录性的工作,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接触企业的资金。在会计人员较多的情况下,上述工作可作进一步分工,如分别设置复核、制单、记账、稽核等岗位;各种明细分类账的登记也可分工为成本组、材料组、薪酬组、债权债务组等分别负责。负责稽核工作的会计人员最好不兼管账目登记工作,以防掩盖自己的记账错误。会计员与出纳员之间应当相互独立,不能有伦理上的亲密关系、经济上的共同利益、工作上的长期协作等损害相互独立的情形,否则,就应当进行岗位调换。必须严格坚持钱账分管原则,严格控制会计人员通过资金收支等非法接触企业资金。实践证明,会计人员贪污企业资金问题的产生绝大多数都与会计人员非法接触企业资金有关。

2要加强预算、定额、限额控制

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实现企业治理层对管理层的控制,企业应当于每年初制订资金支出全面预算,并报请批准,经批准的预算应得到严格的执行;年末应认真考核预算执行情况,据以进行奖惩。为保证预算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各项日常支出必须事先制订开支定额,经常性开支可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此外,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库存现金限额规定,以保证资金安全和有效利用。

3要认真贯彻“限制接触”原则

尽可能减少接触企业资金的人员和时间,是防止贪污舞弊的基本措施。按照限制接触原则的要求,企业资金只能由出纳员和经企业权力机构授权的人保管,未经权力机构授权的任何机构和人员都不得接触企业资金或办理资金业务;应当遵循现金开支范围和现金支付限额规定,尽可能采用转账结算,严格限制现金结算;现金收入要及时送存银行;要尽可能使用集中收付款方式,严格限制分散收款或付款。

企业必须进行的分散收款,应经过企业权力机构批准;一般应当限制小额、临时收款;必须领取统一收据收款;必须要求收款员限期将收取的款项足额送交企业出纳员或结算中心;出纳员应及时催交逾期未交的分散收款的款项;出纳员收款时须核对收据存根和款项是否相符,确保足额收缴;出纳员收取收款员上交的款项时也必须开具收据,交款人员应妥善保管交款收据,并作备查登记;分散收款业务结束后,出纳员应及时收缴分散收款员的剩余收据和款项,并办理严密的交接手续。

企业的资金支出,规模较小的企业应由企业出纳员集中办理;规模较大的企业应由企业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集中办理。

4要严格控制“坐支”行为

“坐支”是指以现金收入直接支付现金支出,即不通过开户银行进行结算。坐支极易产生收支混乱,给贪污、舞弊、偷漏税款等提供机会,必须严加控制。为了防止“坐支”问题的发生,企业所有的现金收入都应及时送存开户银行,所有的现金支出都应最初是从开户银行里提取的,确保收支两条线。现金收支两条线,不仅可以清楚地反映现金收支情况,防止各种舞弊发生,而且可以通过企业与开户银行对账,强化资金控制。如果因特殊制坐支详细情况表,并向开户银行报送一份,以确保企业与银行的对账能顺利进行。

5要严格支出的授权审批控制

企业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借出款项等,必须执行严格的批准审核程序,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资金。资金支出授权审批控制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一般授权与特殊授权、集体授权与个人授权、授权与担责等的关系。

另外,授权审批要有规范的程序:所有开支,都应当由支出发生部门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审批;预算内的重大开支和预算外开支,还应得到总经理或主管财务工作的经理的审批;预算外开支和关键管理人员开支及重大投融资决策还要得到董事会等类似的企业权力机构的审批。应当按照下列原则承担审批责任:谁在最后审批,谁就应当对审批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承担第一责任。集体审批由会议召集人承担第一责任。

6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开支款项

6.1支付申请

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上有效的经济合同协议、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文件。

6.2支付审批

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合规的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性质或金额重大的要集体审批。

6.3支付复核

批准后的支付申请应交会计人员进行复核。复核内容包括: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企业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应据以填制付款凭证,交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对复核发现审批有问题的支付申请,应要求申请人补办审批手续或提请审批人纠正审批意见。如遭审批人拒绝,应向企业最高领导人报告,请求作出如何处理的书面指示,同时有义务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

6.4办理支付

出纳员应根据经过批准并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和会计人员编制的付款凭证,按批准的金额、支付方式、受款单位等办理支付手续,并在付款凭证上加盖“付讫”章,同时登记现金或银行存款日记账,最后再将有关凭证转交会计人员登记分类账。

7要加强资金的稽核与审计控制

分工控制原则要求,任何经济业务的办理都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业务执行、书面记录、稽核检查四个环节,才能保证其真实、合理、合法。资金业务也是如此,必须加强稽核检查控制,做好会计稽核和审计监督检查工作。为了加强资金业务控制,企业的稽核员应当经常核对库存现金余额与现金日记账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开户银行对账单,日记账与分类账,及时查明和处理不相符情况。内部审计人员应负责库存现金的突击盘点,银行账户的开立及使用情况的定期检查、清理,银行账的独立核对,财务收支的审计,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作出处理,还应当负责内部控制运行的日常检查和评价等核查性的工作;但内部审计人员不得负责资金管理与核算的任何工作,不得负责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和修改,也不得有罚款和盘点库存现金时收缴保险柜钥匙等接触企业资金的行为。

8要切实做好财务印章与票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