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事业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4:56

水利事业的发展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档案管理

abstract:waterconservancyprojectarchivesisthebuildingconstructionactivitiesintheformationoftheprimitive,offigure,haskeptthevalueofthetruerecordandtheactualreflection,itrecordstheengineeringconstructionactivities,thatisthewaterconservancyconstructionprojectmanagementsuchasinvestmentplan,design,construction,use,maintenanceandrenovationexpansionandotheractivitiesintheformationofthearchivefile.atthesametime,thewaterconservancyarchivesisthewaterconservancyproject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ofanimportantpart,itreflectstherealengineeringconstructionqualityandtheprojectofthefinalresults,itsroleisbecomingmoreandmoreattentionbypeople.thispaperintroducesthecharacteristicsofwaterconservancyprojectfiles,analysesitsimportantroleinwaterresourcesdevelopment,andputsforwardhowtoimprovethewaterresourcesinwaterconservancyconstructionengineeringarchivesmanagementmeasures.

Keywords:waterconservancyproject;Files;File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水利工程档案及其特点

水利工程档案是指从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纸、图表、数据等材料,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办法,经过分类、整理集中保管起来的文字、图纸、图表、数据等。水利工程档案明确地反映了一项工程兴建的全过程。

水利工程档案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上涉及面广。在修筑堤防、兴建水库、开沟修渠、建设闸坝时、必然牵涉到农业、工业、交通、电力通讯等各个方面,水利专业本身又与建筑、水文、气象等专业联系紧密,由此而形成的水利工程档案也是综合性很强的信息反映。

2、历时周期长。根据不同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不同,所确定的水利建设工程、周期长度亦不同,一般的农田水利工程,通长仅需几个月完成,而水库、防洪堤工程建设则需几年来完成。

3、文书、科技档案一体化。水利工程是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因而形成业务性文书与科技档案联系密切,明显具有文书、科技档案一体的趋向。

二、水利工程档案在水利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水利工程档案与其他档案一样具有服务性和参考性。它是控制检验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和环节;是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体现;是未来水利建设重要的信息资源;是水利管理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

1、水利工程档案在对水利单位日常工作查考中能起到参考作用。如iSo内部审核或iSo外审中,通过对水利工程档案的查阅可以了解到水利单位工作的程序及建设产品是否合格,而水利单位也可借助档案,在拟订计划、总结工作、水利工程设计等方面作查考凭据。

2、汛期遇到紧急突发状况时,通过水利工程档案可以便捷的查询到历年来的水情、雨情、灾情及水利工程的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在险情为发生时,通过历年档案整理整合也可以做好预测及防备措施。

3、完整的水利工程档案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学术研究方面,通过查阅档案,参考丰富、准确、可靠的历史资料,及时汲取到工程建设经验的同时,减少了外借查阅资料的开支,可以更好、更快、更经济地取得研究成果。

4、水利工程档案在建设时期可以用来全面鉴定工程质量;在投入运行过程中,若出现故障或事故,也方便为查明原因、追究事故责任提供依据;在后期规划改革中,为后人在工程使用、管理、运行、养护、维修、改建、重建、扩建等工作中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

三、完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措施

(一)建立档案管理机制

理顺关系,建立机制是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重要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主要牵涉到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主管部门或专门档案馆等,各参与单位要依法按要求相互配合,理顺关系,共同为水利工程建设档案管理规范化承担义务,负起责任。

建设单位是工程建设的组织者,是依据性文件材料和声像材料的收集者,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文件材料的汇总口,在一项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及相关单位之间有明显的“制约”关系。因此,工程建设文件材料必须由建设单位汇总、审核整理和保管、报送。

施工单位是项目建筑(或维修)实体的建造(或维修)者,是工程施工中技术变更的实施者,了解施工过程,熟悉隐蔽和变动部位,掌握施工原始记录等第一手文件资料。因此,应负责收集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竣工验收文件材料(含编制竣工图),并及时移交给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和监理单位在完成所承担的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和监理工作中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基础性勘察设计、工程管理条文、监理等文件资料,应负责收集该部分的文件材料,并及时移交给建设单位。各主要参与单位应收集的文件材料各有侧重,建设单位应承担起集中统一管理的职责,协调好关系,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档案收集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整理、归档的规范化。

(二)及时进行档案管理,确保水利工程档案资料完整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或阶段,都会产生大量的原始材料(如合同、协议、施工设计与记录、事故处理与质检材料等)。这些原始材料的内在联系,只有当事人对当时的情况最清楚的,及时将这些应归档材料,收集整理起来也显得比较容易。随着工程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文件材料就会越积越多,如果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不能及时完成应归档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对工程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必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若到竣工验收阶段再进行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一定会遇到意想不到困难,而且对日后工程档案资料的利用也会留下严重的隐患。作为我们建设管理人员要紧紧围绕水利工程档案工作的中心,及时收集整理资料,更重视资料的鉴定和整编工作。从项目申报开始到工程竣工验收,我们每一位参与管理和建设的人员要了解水利工程建设的具体程序和各阶段的工作安排,掌握各个阶段形成的档案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参与管理和建设的人员要主动到施工现场询问和了解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全程跟踪,及时掌握工程建设信息,并做好指导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平时要把档案收集、整理纳入监理单位考核中,形成各标段项目经理和总监对本工程的档案工作负总责齐抓共管的局面,特别要重视监理单位对监理工程项目档案资料整编监督和指导的作用。确保工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

(三)加强档案人员知识培训

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包括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档案管理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认清档案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设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变被动为主动,认真领会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及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在工作中灵活运用;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严把工程档案质量关。

(四)加大投入力度、走管理现代化之路

档案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要实现档案资料的数据化管理和网络化的报送、传递,满足水利工程建设者多方位、多区域利用档案资料的需求,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档案服务,一是实施科学的“流程控制”管理模式;即根据活动内容进行分类,编制档案号(工程总号、分类号、袋卷号),使档案管理在过程之初就反映在设计文件和每一张设计图纸上(包括纸质和电子文档)。二是实现档案资料分类科学化,工作标准化。实现标准化是对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的一种手段、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也是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熊洁.浅谈水利工程档案的管理[J].山西建筑,2011(09).

[2]宋继红,董拥军.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整理研究[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0(07).

[3]温东飒,倪杰.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整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09).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徐英浩.浅谈施工档案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J].工海煤气,2004(5).

水利事业的发展篇2

【关键词】水利;农村;发展

1.农村水利现状

1.1农村水利管理比较滞后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供水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道用水,不愿意管水,许多的存在都没有明确专人管理致使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梁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输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千穿百孔,逐渐失去供水功能,农民们没没办法只好在原灌内打井种稻。大量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下去,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

1.2变化较大的农村生产结构发生

农村产业结构过去主要追求粮食产量,所配套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调整为蔬菜、花卉、瓜果、中草药和苗木对抗旱和灌溉的标准比原有的设施要求标准更高。在这个过程中,调整是市场化行为,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缺乏统一的调整、建设和规划,使得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出现了一些困难。

1.3对水质要求更加严格

由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对水源水质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质破坏,会影响到水产养殖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水质不能保证一定会引发一些矛盾,会影响到饮水安全、水利工程水费和水资源费的收缴。

1.4财政投入不足

近几年干旱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在我乡很多落后的农村,没有较多的资金用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上,很多工程不能按期启动。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的资金差距较大,主要靠老板垫资和群众自行解决,因此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

2.发展农村水利工作的方向

2.1认真抓好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工作

围绕充分发挥效益,切实强化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我国水利工程面广量大,管理任务十分繁重。一是坚持按照“分级建设、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健全和完善管理责任体系。明确责、权、利,真正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个人。二是在现有管理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管理的新机制、新路子、新办法,走管理维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以管理促开发,以开发促管理”的新路子。三是坚持依法管理,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河道、提放管理范围内的乱耕乱种、违章搭建、随意侵占等违法行为,依法维护水利工程正常运行,促进我乡河道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2.2农村水利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作为优先领域,加快改善农民群丛生产活动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受益程度和水平。二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人水和谐。综合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资源保护,加快水环境治理步伐,增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和布局,山区、半山区统筹,平原、坝子和草原牧区兼顾,大、中、小工程并举,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结合,推动农村水利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建管并重,保障良性运行。切实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衔接、有效统一起来。

2.3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努力创新农村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当前,我乡农村水利改革正在向多领域扩展、面向深层次推进,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明显。要准确把握农村水利改革方向,注重协调推进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我乡农村水利发展新活力。

3.农村人蓄饮水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在调查了解基础是。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出发,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指导。

3.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农村供水质量、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加强农村供水甚而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统筹规划,使农民群众可持续地获得安全饮用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3.2水源保护与水质净化相结合,防治并重

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从源头抓起,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要按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划定农村规划项目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对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饮用水源。

3.3积极引导,多渠道筹资

为解决好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就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制定有效的资金筹措计划。按照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县、乡两级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给予一定的扶持引导,确保饮水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从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受益农户也要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投劳投资责任;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多方位吸纳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专户,做到专款专用。

3.4建立科学的水价政策和水费征收体系

水价是乡镇供水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水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投资的来源、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以及滚动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水份过低,水费计收困难,已经成为乡镇供水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建立科学的水份政策和水费征收体系刻不容缓。

3.5加强质量监督,确保工程早日发挥效益

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施工,应由水利部门通过招投标确定符合条件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规模较小的工程,条件不具备时,可由有类似工程经验的单位承担施工。同时要通过层层管理,层层落实,确保我乡水利事业得到持久发挥效益。[科]

【参考文献】

水利事业的发展篇3

一自然地理背景下的多种水利类型

我国水利历史悠久,规模巨大,类型多种多样,这是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所使然。

基于所处地理纬度、地形和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土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各地水利工程的类型、数量和规模有很大差异。在各种自然地理条件中,对水利有直接影响的是气候和地形条件。

(一)气候条件与水利

我国是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优点在于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适于植物生长;而其缺点则在于全年降水量的季节分布和地区分布有很大差异。此外,我国从青藏高原向东呈阶梯状向太平洋倾斜的地貌特点,进一步加剧了气候的地区差异,加剧了降水的不均匀性。我国大陆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年降水量从1600毫米以上递减到不足200毫米,多寡悬殊。东部地区不仅降水多,而且全年降水量的60%—80%又集中于6月至9月的4个月里,其中最大1个月的降雨,又往往占全年降水的30%—50%,因此,我国东部地区常常发生暴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徐光启在《勾股义序》一文中说到,大禹平治水土时曾应用数学勾股计算,此后历代制定历法无不依赖数学,但“独水学久废,即有专门名家,代不一二人,亦绝不闻以勾股从事”。见《徐光启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83页。

洪水。而旱灾的发生更遍及全国,即使是雨量丰沛的两广地区和东南沿海也不例外。这是由于降雨分配往往和农作物生长需水期不相适应。①这是现代的情况。古代的情况也相类似。据《左传》记载,鲁宣公十五年(前594)人们对灾害的定义是“天反时为灾”,即认为风、雨、寒、暑不依时令,与作物生长季节不相适应,就会导致灾害。

历史气候在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②也有灾害群发期出现,③但从百年左右的时间尺度比较来看,相邻时间段一般只有不太大的量的改变,并没有重大的差异。当然,随着种植区向环境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扩展,种植制度的改变(例如由一年一作到一年两作,或作物品种的增加),以及城镇的扩大和人口的繁衍等,也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增长。

气候条件的差异,主要是降水量的不同,促成了相应的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干旱地区,例如新疆的吐鲁番盆地,主要依靠坎儿井引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半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地区,多为引河水灌溉的渠系工程,作物多为旱作;半湿润的东北和华北平原也以旱作为主,其中华北平原因有大面积盐碱地,还要注意排水;而在湿润地区,则多种水田。

水利虽有益于社会,但它的发展也要有所节制,首先是要受水资源条件的限制。有些地区,由于政治或经济的需要,亟须发展水利,但由于水资源不足,人们兴修水利的努力,最终只能是画饼充饥。例如,元明清三代建都今天的北京,为了缓解首都地区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供应的紧张,曾多次仿效江南水田的办法,在今河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最后终因“北方水土之性迥异南方”④而告失败。即便有条件进行灌溉,也往往限于水资源不足,只有依靠加强水利管理,严格水利法规来平衡地区之间的用水矛盾,以及依据各自的重要性的不同,因地制宜地确定城镇供水、灌溉、航运、水力机械等部门用水的先后次序、时间和水量。例如唐代郑白渠就有许多合理分配用水的有代表性的事例。

水资源条件也并非千古不变的,在历史时期中往往存在丰水和枯水间隔出现的情况,水利建设也需要借鉴历史规律,作出相应的改进。例如汉晋时期,淮北地区就曾反复出现丰水和枯水的情况,当地水利工程也曾借鉴历史经验,相应地采取或注重灌溉,或在发展灌溉时注重排水的工程调整。

(二)地形条件与水利

从地貌条件来看,我国总的地势是西北高而东南低,地形复杂。在各类地形中,山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3%,高原约占26%,丘陵约占10%,平原和盆地约占3l%。而河流大都顺着地势自西向东流。在复杂的地貌条件下,历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水利工程类型。为了贯通大江大河之间的水路运输,我国的运河大都是南北向的。山区则有沟通相邻流域的跨岭运河,例如沟通长江支流湘江和珠江支流漓江的灵渠,就是这种工程的典型。从防洪角度来说,暴雨洪水主要分布于大江大河的中下游。据目前统计,我国的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等七大江河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平原的约占国土面积8%的地区的地面高程在江河洪水位以下,可以认为,这些地区都是从江河洪水下面争夺出来的土地,因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分论),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237页.

②竺可桢文集,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75—498页.

③高建国,自然灾害群发期的发现和进展,历史自然学的理论与实践,学苑出版社,1994年.

④《清空稿·河渠志四》,康熙四十二年匕谕。

洪水威胁严重。但这些地区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区,目前居住着全国40%的人口,分布着35%的耕地和60%的工农业产值。历史上这些地区也是我国财富集中的地区。可见,防洪除涝自古以来就在我国水利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清代防御海潮的海塘工程竟长达4000千米之多。①至于农田水利的多种类型,更直接取决于各地区的地形和水源条件。见表1-1。

表1-1各种地形和水源条件下的灌溉工程类型

对各种地形水源条件下的灌溉排水类型古人有系统归纳,元代著名农学家王祯在其所著《农书》(成书于1300年前后)中指出:“地上有可兴之雨,其用水有法”田,有引江河水的渠道,有蓄水的陂塘。渠道陂塘工程都有闸门、涵洞来调节水量,以利自流灌溉。如果灌溉水源位置较低,可以用机械提升。如果水源较远,可以修建渠道输水。渠道跨越丘陵沟壑时,还可借助渡槽倒虹吸、隧洞等输水设施。此外,相应于各种水源条件,也有不同的用水方法。徐光启(1562—1633)系统概括旱地用水有五种情况:即“用水之源”,有六种方式;“用水之流”,有七种方式;“用水之潴”,有六种方式;“用水之委”,有四种方式;“作原作潴”(指利用井水和用水池储存的雨水和雪水),有五种方式。他认为:“尽此五法,加以智者神而明之,变而通之,田不得水者寡矣,水之不为田用者亦寡矣。”③

总之,水源、地势条件不同,水利工程类型也不同,“今欲修沟洫,非谓一一如古也。但各因水势地势之宜,纵横曲直,随其所向”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据张文彩,中国海塘工程简史,科学出版社,1990年。

②王祯:《农书》卷18,农业出版社,1963年,第349页。

⑧徐光启:《农政全书》卷16,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400~406页。

④转引自宋湛庆,中国古代农田水利建设的巨大成就和特点,中国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6年,第223页。

二社会进步与水利发展的相互影响

(一)社会发展需要水利

春秋时期齐国大政治家管仲(?—前645)对于治国必先治理自然灾害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何谓五害?“水一害也,旱一害也,风雾雹霜一害也,厉(疾病)一害也,虫一害也。……五害之属,水最为大”①。可见水旱灾害自古以来就是对人们生产和生活威胁最大的灾种。怎样减轻水旱灾害呢?古代有许多应对办法,例如储备。由于灾害的发生难以逆料,“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②一般备荒要有三年的储备粮,所以说:“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此之谓国备。”③又例如,使农作物品种多样化。汉代人认为,“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④。这是由于不同品种作物生长季节不同,耐水旱能力也不同,而水旱多为季节性灾害。杂种五谷可以做到这种作物不收,收其他作物;这季不收,收下季,以减轻灾害对社会的损害。当然,抗御水旱灾害的积极办法首先是兴修水利。所以管子说:“除五害之说,以水为始。请为置水官,令习水者为吏……”⑤也就是说,要在中央政府内设置专管水利的官员,令熟悉治水业务的人来担当,并且要配备一些技术人员(“都匠水工”)具体组织和指导施工等等。可见,在古代,由于农业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在中国的气候条件下,发展水利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水利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水利建设对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相互作用是显著的。一方面,水利作为生产力的一个组成部分直接作用于社会,促进社会的变革;另一方面,社会制度的变革又反过来影响水利事业的发展。

在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件重大历史事件是大禹治水。那时社会已进入原始公社末期’主要经济形式由狩猎、畜牧向农耕过渡,农业已进入锄耕阶段,因此,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必然由丘陵向平原转移。而在黄河等大江大河下游平原生产和生活首先遇到的是洪水的威胁’在一次范围广大的洪水之后,发生了可歌可泣的史诗一一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治水是各部族大规模的集体行动,禹由于指挥成功,使他具有极高的威望和权力,在当时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分化的基础上,禅让制遂转变为世袭制,禹的儿子启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治水活动在这次社会变革中,起着某种催化剂的作用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管子·度地》,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86年。以下征引诸子语录均用此版本,不另加注版本.

②《逸周书·文传解第二十五》卷3,丛书集成本。

③《墨子闲诂·七患》,诸子集成本.类似的说法还见于《春秋穀梁传·庄公二十八年》、《淮南子·主术训》等文献。

④《汉书·食货志》卷24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⑤同①。

⑥周魁一,先秦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及其含义的初步解释,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1978年。3—4期.

水利发展受社会制度的推动或制约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历史大变革中,由于生产关系的改变,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春秋战国期间的水利建设和水利科学技术水平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后,进一步促进了水利,特别是工程规模巨大,涉及更大范围的治河工程和运河建设的发展,并在其后较长时期内保持着这种势头。不过,到了封建社会后期,政治失去活力,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妨碍了水利的进步。例如,清代乾隆年间钱泳在分析水转筒车难以推广的原因时说:“一(水)车需费百余金,一坏即不能用。余谓农家贫者居多,分毫计算,岂能办此。”①也就是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缺乏改革和进取,很难提出超出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要求,水利发展受到制约。经济的发展对水利的依赖尤其显著。隋炀帝开国之初就征发劳役二三百万兴修通济渠和永济渠,完成了全国航运网的贯通。开河劳动是极其艰苦和残酷的。隋炀帝开河的主观动力也曾一再引起讨论和争议,但一般对兴建大运河的实际效果却认识一致,杜佑(735—812)说:“自是天下利于转输”,“运漕商旅,往来不绝”②,是客观的评价。与隋代情况相类似,元代开国之初,政治中心在北方而经济重心在南方的形势,更迫使它必须尽快兴修南北大运河,以沟通南北联系,稳定政治和发展经济。

农田水利的规模一般比防洪和航运为小,常有地区性的进展,并能取得更快的社会效果。例如,即使在分裂时期,地方割据政权为了自身的稳定和发展,也不能对关乎百姓生活和国力增长的农田灌溉事业掉以轻心。在战国时期,秦代为保证统一战争的胜利而于公元前246年兴建的郑国渠起到了“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③的作用,成为脍炙人口的故事。三国时,魏、蜀、吴各自在自己的领地上经营,以为兼并战争的资本,其中魏国邓艾在淮河南北发展灌溉屯田,不多几年就取得相当的成绩,“大治诸陂于颍南、颍北,穿渠三百余里,溉田二万顷,淮南、淮北皆相连接。……每东南有事,大军出征,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④。唐末五代也是分裂时期,吴越国盘踞太湖流域一带,为了站稳脚跟,“尝置都水营田使以主水事。募卒为都,号曰撩浅。盖当是时方欲富境御敌,必以是为先务”⑤。进一步奠定了太湖地区农业和地区经济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甚至某任清明有为的地方官,也能领导当地群众,通过兴建农田水利工程,使当地经济面貌和社会秩序焕然一新。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唐州(今河南唐河县)曾因经济落后,许多居民或外迁或遁入山野与朝廷对抗,社会秩序混乱。曾有人建议撤消这个州的建制。嘉祐中(1056—1063)太守赵尚宽领导群众奋发图强。他们首先从水利人手,遵从西汉召信臣的做法,“引水溉田凡数万顷,变硗瘠为膏腴”,又向农民借贷耕牛和农具、种子等,只一年多时间,流民返乡和淮南、湖北内迁居民达2000多户。⑥赵尚宽也因此受到嘉奖。农田水利与地区经济的密切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清·钱泳:《履园丛话》卷3,笔记小说大观第25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

②杜佑:《通典》卷l0、卷177.

③《史记·河渠书》卷29。

④《晋书·食货志》卷26.

⑤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

⑥引自中华书局二十四史标点本。开明书局二十五史本二千作二十,误。

(三)水利管理在水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正因为水利与社会政治经济有密切的联系,并且水利工程一般规模较大,涉及不同行政区划,更加需要政府出面来统一规划、组织和管理。所以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历代政府都把水利管理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并设置专门的机构来统一管理。在中国最古老的历史典籍中,就有水利机构的记载。《尚书》记载“禹作司空”,“平水土”①。《苟子·王制》记载司空的具体职责有:“修堤渠,通沟浍,行水涝,安水藏,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之事也。”即管理防洪、除涝、蓄水、灌溉等水利工作是司空的职责。

水利机构的设置,实在是抗御水旱灾害和发展生产的必要条件。这种情况不仅限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较早的亚洲各国,都把水利管理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1853年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②一文中就曾指出:“气候和土地条件……使利用渠道和水利工程的人工灌溉设施成了东方农业的基础。……在亚洲各国经常可以看到,农业在某一个政府统治下衰落下去,而在另一个政府统治下又复兴起来。收成的好坏在那里决定于政府的好坏,正像在欧洲决定于天气的好坏一样。”他在这里所说的亚洲,具体指的是古代的印度、美索不达米亚、波斯等国。也包括非洲的埃及。

中国的水利管理随着社会需要的发展在逐步加强,除中央政府中有专管部门外,地方政府也兼管水利,重要灌区还有专门官员负责监督。水利部门所辖治河、航运、灌溉等主要方面的管理逐步分工。唐宋以后,中央政府一般只负责治河、航运建设和管理,农田水利则主要由地方政府甚至由灌区管理机构自行负责。水利管理中,除行政管理之外,古代也重视制定专门法规,唐代《水部式》是现存最早的全国性水利管理法规。后代治河、航运又进一步单独制定相应管理条例。灌区的管理章程一般由民间依据历史习惯制定。水利法规和行政管理的完善,是中国水利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国水利的突出优点。而中亚地区许多古文明发祥地,之所以日后水利荒废,以至耕地沙漠化,管理松弛是否是原因之一?这个牵涉环境演变的问题,仍是目前许多学者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三科技和文化进步与水利发展

(一)水利与科技进步

人类的历史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水利建设的规模和类型也首先决定于生产工具和材料。但在170万年前形成人类(云南元谋人化石距今170万年)以后,直到距今约l万年前,人类才进入新石器时代,并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水利也才有了原始的规模。最初的水利工程大约是池塘和井,据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井大约距今5600年左右,③那是汲取生活用水的。进入原始公社末期开始使用铜器。出现了大禹治水那样大规模的水利施工。使用简陋的工具完成了艰巨的治水任务,不能不使后人景仰。至商代中晚期和周代,青铜冶铸技术达到成熟阶段。青铜工具普遍使用,促进农业和水利的发展。那时已开始用井水灌溉,并使用桔槔提取井水。井的衬砌质量也由木圈进步到瓦圈。《管子·乘马》还记载有依据地下水埋藏深度和相应的抗旱能力,把农田分作几类,并据以征收相应的赋税,可见井水灌溉已较普遍。此外,地面沟洫灌溉和排水也已开始普及。《周礼·考工记》中记述有相应于井田制的沟洫灌排系统。《周礼·职方氏》还对分布九州的适宜灌溉的地表水资源有系统的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尚书·舜典》,四部丛刊本。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64~65页。

③20世纪70年代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发掘中,在第二文化层发现一口生活用水井。第二文化层距今约5600年。参见梅福根、吴五贤《七千年前的奇迹一一我国河姆渡古遗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第6页。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这首先是基于铁工具的出现和应用。特别是战国时期生铁柔化等技术的发明,比欧美各国约早2000年以上。①它使我国钢铁产量和质量都大大超过其他文明古国,也使生铁广泛用作生产工具成为可能,这或许是我国先于其他文明古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之一。铁工具的使用,使大面积的开垦荒地和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可能,也为兴建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我国水利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今安徽寿县的芍陂、河北临漳县的漳水十二渠等大型灌溉工程;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和沟通淮河和黄河的鸿沟等大型运河;黄河大堤等防洪工程;以及至今让我们引以自豪的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一一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都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水利的发展基于科技进步的背景,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又反过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为了达到自流引水和排水的目的,必须进行地形测量。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已经开始应用原始测量技术,即所谓“左准绳,右规矩”,“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②,并由此推动了数学的进步。相传勾股定理就是在大禹治水过程中发现的。③而从《春秋左传》中记载的宣公十一年(前598)和昭公三十二年(前510)的两个修建城池的事例,可以看出当时对城墙和堑壕的土方量,所需人工和材料,劳工往返里程和所吃的粮食都有准确的计算。工程进展顺利,反映出当时数学计算已有较高水平。至于水利科学的产生,生产的需要更是直接的巨大动力。《管子·度地》是战国时期水利科学的代表作。其中记载了明渠水流坡降的计算方法,有压管道输水的基本原理,水跃消能的直观描述等水力学知识;最佳施工季节和土壤含水量掌握等土力学知识;堤防横断面设计和滞洪区设置;水利施工组织和工具配备等。其中的流体力学知识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此外,与农田水利有关的节气和物候知识也有系统地归纳。二十四节气中有关降水的就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以及白露、寒露、霜降等节气,而反映物候的惊蛰、清明、小满、芒种等,也表明了作物生长期和需水状况。

(二)水利与思想文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还与思想和学术气氛有关。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封建制的蓬勃兴起,形成了新兴地主阶级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类似于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于科学的促进。同时,科技进步反过来又促进了思想解放。例如,在奴隶社会古人对于水旱灾害的控制能力较低,把水旱的自然现象看作人力无法抗拒的天的意志。当干旱严重威胁到来的时候,不得不企求上苍的保佑。这种迷信的仪式叫作“雩”,“雩”礼还作为国家祭祀活动的一种,规定在国家典礼的《周礼》中。到了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大量兴建,人们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对水旱灾害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荀子(前313—前238)就曾一针见血的揭穿雩礼的虚伪,直截了当地指出“雩而雨何也?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④,既然求雨无益,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杜石然等,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91页。

②《史记·夏本纪》卷二。

③西汉时期的天文著作《周髀》认为数学起源于大禹时代,三国吴人赵君卿注解说:“禹治洪水,决流江河,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乃勾股之所由生也。”参见钱宝琮校点,《算经十书》,中华书局,1963年,第14页。

④《荀子·天论》,诸子集成本。

还要行此大礼呢?他认为那是政治家为粉饰自己统治的缺陷而杜撰出一个超自然力的神,以欺骗百姓。并进而归纳出著名的唯物主义命题:“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①他对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力的赞颂是难能可贵的。晋代的傅玄(217—278)进一步表述了水利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作用。他说:“陆田者,命悬于天。人力虽修,苟水旱不时,则一年功弃矣。(水)田制之由人。人力苟修,则地利可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事。”②。这里所说的水田,泛指有灌溉效益的耕地。傅玄关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事”的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不认为是水利改造自然的实践在人们思想中的正确反映。

对于先圣,古人有另外一种迷信。例如把大禹治水时因时制宜采用的疏导的方法,后人多视为经典和不可逾越的教条。战国时代的慎子公然对这种迷信提出批评说:“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治水者茨防决塞,九州四海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③痛快淋漓地指出,遵从水的自然规律和社会需求是治水的惟一法则。时代进步了,治水方法应该相应改变,不必拘泥先圣当年合理而现在过时的治水办法。当然,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并未就此完结,在整个封建时代,反映在治水领域里,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持续不断。

(三)中外水利科技的独立发明与相互借鉴

李约瑟(1900—1995)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性有时使人很为难。某些概念、某些学科和某些复杂的发明,有一种使人难以理解的习性,即它们的出现(甚或消失)在旧大陆的两端几乎是同时的。”④他所举出的实例是希腊文化和中国文化中同时出现的齿轮和在公元前后在小亚细亚北部沿海和中国大约同时出现的水轮等发明。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往往源于生产的实际需要,但独立的抽象思维和缜密的科学推理,无疑也是科学发明的重要源泉。确实,中国和欧洲某些科学发现的同时性是大量的、令人费解的,甚至某些自然现象的解释也是那样的不谋而合。例如,东汉时王充(27—97)在解释日月与地球作相对运动,表现为东出而西没时,以转动的石磨上爬行的蚂蚁来比喻。⑤而在大约同时的古罗马《建筑十书》中,对于天象的解释也采用了几乎完全相同的比喻。⑥又如勾股定理的发明也大体是同时的。西方最早提出直角三角形三边比的特例,即3:4:5的人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约前584—前496)。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记载了这一发现。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荀子·天论》,诸子集成本。

②宋·《太平御览》卷82l引《傅子》其中佚失的水字,据唐·马总,《意林》卷五,四部备要本,引《傅子》文补充。

⑧《慎子》,诸子集成本。

④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总论》第二分册(中译本),科学出版社,1975年,第524—525页.

⑤汉·王充:《论衡》,《说日篇》,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第110~111页。类似的比喻会更早一些,因此《晋书·天文志》在用同样的蚁行磨上的比喻解释天象时,没有以王充为依据,而是举出更早一些时候的周髀算学家的认识,“譬之于蚁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蚁右去,磨疾而蚁迟,故不得不随磨以左回焉”。

⑥维特鲁威著,高履泰译,建筑十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第205页。维特鲁威在这里也以放在制造陶器的转轮上的蚂蚁运动为比喻,“尽管蚂蚁对辘轳(转轮)的旋转是反向的,但必然会完成所要走的道路。而且靠近中心的蚂蚁当然很快地走完一周。在辘轳端部的圆周上行进的蚂蚁,尽管以同样的速度前进,可是由于圆周较大,完成它们的运行就要迟缓得多。”

⑦维特鲁威著,高履泰译,建筑十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第198页。

而我国最早记载勾股定理的是西汉时期的数学著作《周髀》,约当公元前100年前后。“但勾三、股四、弦五这个特殊例子的发现,可能是很早的”①。可以认为,中西方发现大约也是同时的。

水利事业的发展篇4

水利事业创新措施

目前,国家为落实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出台了相关的文件,明确指出,要把水利事业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不断的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改革,贯彻落实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不断的创新中,开辟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建设道路,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水利事业现状

(一)科技水平相对较低

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予以重视,其主要包括水利事业、电力事业、卫生医疗、教育文化事业等。其中,水利事业的科技水平相对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是比较低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相关部门对水利事业的发展不够重视,在资源配置方面不合理;二是对水利事业的建设认识不够全面,对其发展方向不明确。

(二)水利事业管理体制不健全

水利事业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使得水利事业单位缺乏科学性的定位,主要是由于水利事业具有盈利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其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组织结构比较混乱,各地方政府、水利事业单位之间的管理关系不清晰,责权不明确;二是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运行机制效率低下,没有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对运营成本核算控制等方面的工作缺乏重视;三是在水利设施设备的维护方面的重视度不够,不能有效的发挥设施设备的功能。

(三)水利事业相关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应用到水利事业中,水利事业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水利单位的运作效率。目前,我国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员编制时,没有科学合理的对人才进行岗位编制,有很大一部分水利工作人员的受教育程度、自身素质不高,其对水利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使得我国现代化水利事业的建设出现一些问题。

二、推动我国水利事业创新性发展的措施

(一)重视并推进科技创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水利事业的创新性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其核心内容。重视并推进科技创新是实现我国水利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快水利事业信息化进程。水利事业信息化进程是一个国家水利事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需要把信息化技术作为水利科技进步和水利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通过水利事业的信息化来逐步实现其现代化。

2、增加水利科技投入力度。我国现阶段水利事业的发展现状,主要是由于相关政府部门对水利科技投入的力度不够。为了推进水利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各地方政府首先应该建立稳定的水利科技投入体系;其次,大力的引进、建立水利科技创新计划;最后,适当的引进社会资金,促进水利事业现代化的发展。

3、加快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水利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水利科技人才,加快水利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推进水利科技的进步。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包括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两个部分。相关部门应该将注重水利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先进的科技人才相结合,为水利科技的创新型发展创造条件。

(二)建立完善水利事业的管理机制

1、建立完善的项目库。实行定期的申报、受理制度和相关项目储备等措施,对水利事业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对一些新的水利项目应该用科学的手段予以评定审核,确保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

2、建立专家参与机制。水利事业单为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建立水利项目咨询、评定、审核和验收专家组,通过引进专家的参与,能够有效的促进水利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一些新的水利项目,可以通过专家组进行相关的分析探讨,来决定该项目是否能够执行和执行的科学性,能够有效的避免地方水利单位盲目的进行水利事业现代化的建设,造成大量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3、充分发挥相关政府部门在水利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对于一些新的水利建设项目,除了专家参与指导外,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宏观指导的作用,帮助水利事业现代化建设项目能够顺利的实施,适时的为其项目建设提供指导和帮助,定期的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严格保障水利现代化项目建设的质量安全。

4、健全考核验收制度

对水利现代化项目的完成,相关部门需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工程质量的验收,采取水利项目建设责任制,将工程中的质量标准和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负责人,便于进行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

5、注重管理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其优势越来越突出,在水利事业现代化建设中,应该注重信息化的管理。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过互联网对水利项目建设进行公开的申报、审核和受理等,提高其运行效率和管理工作的公开化。

(三)加强水利科技创新条件建设

科技创新条件主要包含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和创新环境三个方面。

1、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平台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如,一些水利技术试验基地和技术研究实验室就属于有形平台,相关政府部门开办的水利科技服务网站就是无形平台。进行创新平台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加大水利科技的试验基地和技术研究实验室建设,大力宣传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等一系列措施。

2、创新人才建设。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根据水利事业的现状和其发展方向,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划,同时,注重水利事业新文化的建设,为水利人才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3、创新环境建设。主要包含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部分,其中,资源、制度等方面属于硬环境,影响创新的市场和文化环境属于软环境。需要通过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为水利科技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结论

简而言之,加强水利技术的创新,

完善水利事业管理机制,加强水利科技条件建设,能够有效的提高水利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的现代化进程。本文主要从我国水利事业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几点措施,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发展。

参考文献:

水利事业的发展篇5

“推进科学发展,努力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这个主题及奋斗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促进各项工作都走在前列。远安的水利事业如何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我认为:

一、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科学发展应当是我们做好任何工作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想问题、干事业没有科学的理念和出发点,这项事业是没有生命力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人本理念是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理念。以人为本,发展必须考虑人的因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最基本的生存利益为代价,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因为所谓的发展需要带来环境污染、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等后患。全面协调可持续是要求我们想问题做事情必须要有全局观念、整体利益观念和长远发展的观念。科学发展绝不能搞“今日有酒今日醉”和有水快流,绝不能吃祖宗饭抢子孙碗。更不能做让后人唾弃的事。我们有建国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所以,现在所做的事情不仅在当代有价值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同时也要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认可,并为后人谋福祉。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我们党在发展中一贯的主张,也是处理发展中各种关系的根本方法。发展不能只考虑某一个方面、某一个地方或者只考虑当前,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盘考虑,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既要有近期目标,也要有长远规划。

二、科学发展必须特别关注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就是人民大众的生活生产和生存发展,也就是人民大众的基本权益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我们发展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和改善生存条件,为了更好的发展。关心民生,关注民生,发展民生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点所在。所以,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是科学发展核心内容。同时,我们的党,我们党干部都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我们党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必须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科学发展的目的和要求。

三、促进水利事业走在前列的思考。远安水利事业经过建国以来的建设和发展,打下比较好的基础。但是,因为这些水利设施不断老化,年久失修,不能很好的发挥效益;又因为远安块头小,山区地形复杂,水利设施投入多灌溉面积少,效益不明显,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难度大,制约着远安水利事业的发展。我浮浅的认为:要使远安水利事业走在前列,应当从下几个着手做好工作。一是要科学规划。依照国家现行水利政策,根据远安的县情实际,认真科学的做好水利事业发展规划。以中小型水利设施和现有的水利工程为重点,采取除险加固、民办公助、硬化设施综合治理的方式,提倡民众谋水利、民众兴水利、民众干水利,充分发挥农民办水利的积极性,再经过3—5年的努力,逐步提高水利设施的利用率,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二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投入。由于我县块头小,水利建设规模小,加之山区地形复杂,水利工程投入大灌溉面积少,效益不明显,增加了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难度,建议是否把这些小型水利工程按照地形和灌区区域方式实行项目包装打捆,重点应当是小型水利工程、中小型水库加固除险、堰塘整治、输水渠道、山区集雨抗旱和河道护岸整治等。三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第一,加大对水利建设工程的审核审批力度和建设质量的监督,以及安全生产和建设工期的督导,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合法,质量过硬,安全施工和效益的发挥。第二,要引导农村各级组织及用水者协会加强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维护及维修,保障其发挥更好地效率。四是要强化对水资源的管理。国家明确水资源管理逐步向保障水资源的安全清洁、节约保护、合理开发、有序开发和结合管理转变。就远安的水资源状况看,应当属于少水或缺水地区。更应该意识到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要通过水法规的宣传,促进水资源的管理逐步法制化规范化,推进水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有序开发,充分利用水源水能,使其发挥更好的效益。同时,加大水政执法力度,查处和打击违法的水事活动。五是加强水利干部队伍建设。要使水利事业走在前列,干部队伍是决定因素。要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作风精良、业务精湛、工作一流的干部职工队伍,培养干部职工“走在前列”的思想意识,使其在思想、作风、工作各个方面都有一种争创一流,敢于当先的热情,在水利事业建设与发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远安水利事业走在前列甘当孺子牛,促进远安水利事业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向前发展。

水利事业的发展篇6

论文摘要:黄河水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特别是黄河流域地区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及生态用水80%以上靠的是黄河水。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黄河水资源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战略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加强黄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开发与优化利用;充分利用黄河水的资源优势,做好水的文章,发展好治黄事业;强化节约用水与治理水污染,是促进水利事业发展,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关键所在,必须切实抓紧抓好。

一、水利事业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水利部部长陈雷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明确水利的战略地位,是关系水利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对全局的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愈加凸显。“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水利是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防洪保安历来是治国安邦之要。经济越发展,财富越丰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绷紧防洪保安的弦。水利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水是支撑经济活动的基础性资源。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迅猛增长,水资源短缺日益加剧,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的瓶颈制约,因此,水利事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二、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水利经济发展

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水资源能够提供有力的保障。引黄供水是黄河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不仅为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是“以河养河”弥补事业经费不足的重要途径。作为黄河主管部门,只有依据黄河这一独特优势,发展黄河水利经济,才能稳定治黄队伍,才能保障黄河岁岁安澜、长治久安,也才能推动黄河水利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沿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将对黄河供水产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供水产业的发展也将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证。但由于黄河水资源总量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缺水已经成为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黄河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黄河不断流,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了黄河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总量控制、以供定需、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以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终极目标。近年来,通过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量统一调度,综合运用各大中型水库,实行有效地拦蓄水措施等,一举扭转了一度连年断流的严峻形势,实现了连续十年不断流,也促进了黄河水量在时空上的合理分配。《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条例》的实施更将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赋予了法律地位。根据黄委《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条例》,沿黄省区分配可用水量最多的是山东省,每年分得70亿立方米,因此,从黄河水中受益最大的是山东省,每年70亿立方米的可用水量,为我们黄河部门供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水源保障,也是我们发展黄河水利经济的最大优势。再者,经过多年的建设,黄河引水涵闸较多,仅山东东营市所辖黄河两岸即有水闸21座,设计流量516m3/秒,设计灌溉面积915.6万亩,实际灌溉面积566.1万亩。只要黄河来水量充足,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完全能够满足沿黄地区引黄供水的需要。

三、实施“两水分供”提高供水效益

随着沿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水资源供需矛盾仍旧突出,加之地下水缺乏统一管理,以及水污染形势严峻等,对黄河下游地区来说,黄河水仍处于缺乏的状态。面对有限的水资源和工农业生产生活日趋增加的用水需求,只有进一步调整供用水管理和运行模式,使农业灌溉避免大漫灌、工业生产避免浪费、有效治理和减少水污染、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才能使黄河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得到优化。为此,应实施“两水分供”和“两水分计”(即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分别供应和计量)的措施,由于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的价格悬殊较大,通过实施“两水分供”和“两水分计”,就能有效利用水价格这一杠杆调节水资源的供需关系,促使用水户树立水商品意识,既能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提升黄河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还能增加黄河部门的经济收入。

四、探索直供水项目促进黄河供水事业可持续发展

黄河下游沿黄地区社会经济,近几年有了较快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使黄河水的供需矛盾变的越来越突出,但同时也为我们黄河供水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黄河管理部门拥有当地最大的客水资源——黄河水,如何利用好这一独特的水资源优势,发展黄河供水事业,增加经济收入,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作为黄河主管部门,必须以黄河防汛保安全为中心,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黄新理念为指针,以增加收入提高黄河供水经济效益为目标,认真实践“围绕黄河、开发黄河、经营黄河”的发展战略,规范管理、深化改革,积极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努力开拓新的供水市场,积极探索直供水项目建设,形成规模化、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以此推进黄河经济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深入研究供水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把黄河水资源优势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要调整供水产业结构,从间接供水向直接供水发展;要由单一的水源供水向建设供水设施直供用户方向发展。使供水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多元化;

二是如果仅仅依靠向沿黄地区供应黄河源水,因为有国家水价定价机制,且农业用水价格基于农民利益问题,很难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非农业用水的价格在近期也难以有所提高,因此,在现有的基础上要想提高供水效益、增加收入,只有通过延长供水链条,建立自己的供水公司,通过修建水库和供水设施,将经过加工的黄河水直接供到用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水资源优势,尽快提高供水效益;

三是紧紧抓住黄河三角洲部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机遇,加快发展的水务市场,创新观念,积极探索供水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供水产业化进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黄河供水管理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随时跟踪当地经济发展和水资源需求情况,逐步规划建设独立经营或控股经营的供水设施。适时争取水库的建设,力争使供水效益有较大提高;

五是积极探索向外地区辐射,形成跨地区、跨省份的供水体系。全面推进黄河供水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五、黄河供水事业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

(一)主要制约因素

虽然近几年黄河供水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供水企业在城市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社会性、公益性的特殊地位,供水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关系,政府的支持与否,直接影响到供水产业的顺利发展和供水效益的提高,另外,建设资金紧缺,水价与供水成本之间存在矛盾等问题也有所显现。

一是水费征收问题。如有的地方政府和企业拖欠水费,造成资金周转紧张;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问题。修建水库和供水设施需要大量资金,如

何筹措到足够的建设资金,也是摆在黄河管理部门的一项难题;

三是水价形成机制问题。水价是影响供水事业水费收入的直接因素,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水价普遍偏低,水价并未真实反映水的使用价值。如黄河下游引黄渠首现在执行的是国家计委2006年7月1日调整后的新水价,标准为农业用水0.01元/m3(4-6月份0.012/m3),工业用水0.085元/m3(4-6月份0.092/m3)。引黄渠首供水价调整幅度较大,但农业水价不足成本的20%,工业供水价格也不足其供水成本。因此,水费收入和供水事业正常运营以及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水价机制涉及水价的核定、执行、水费征收和管理等环节。目前,黄河水费征收工作与水利基础产业地位不适应,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四是现行的水价标准尽管已将供水水价与供水对象的利益联系到了一起,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水费计收方式,且受黄河流域水资源分布及地域性差别影响,收费制度和办法不完善,不仅造成水费征收困难,而且降低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费管理上出现了多头管理,如有水利部门、财政部门、计划部门等;加之收费机构不完善,缺乏检查与监督措施等。导致水费管理处于低水平、低效率状态,不利于水利工程和水管单位的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

(二)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一是黄河供水部门要同地方政府加强沟通,说明我们的困难,争取地方政府部门对水费征收工作的支持,针对个别企业和单位拖欠水费问题,要严格实施供用水合同制度,对违约用户收缴违约金,对欠费用户收缴滞纳金,必要时 给予停水,对拒不交纳水费的用户通过法律诉讼予以解决。

二是对建设资金的筹措,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为供水产业的发展和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水利事业的发展篇7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措施

一、前言

我国相继出台了针对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对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尽管水利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工作已逐渐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当前,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内控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收支管理以及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建立健全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强化其内控的意识,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水利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要求。

二、分析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一)水利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管理仍存在不足之处

水利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仍是被动地按照财政拟定出来的指标执行,没有将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考虑进去,使得预算编制的管理仅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到水利事业单位内部。而且水利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对于预算的收入和支出,没有根据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任务和计划来展开。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足,研究不透彻,实际情况的反映不全面,而且对预算编制的管理中仍存在着不足之处,无法全面、科学以及有效地管理。

(二)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落实还不到位

就目前部分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内部控制的意识与控制的理念落实还不到位。尚未形成完善的部门或单位内部会计体系,一部分水利事业单位没有完善的审计和监督部门,审计和监督工作的力度不强,单纯的依靠领导行政的监督,使得监督的范围不全面,财务人员财务行为的监管力度不规范,无法有效控制水利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率。

(三)水利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管理还未完善

某些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截留、隐瞒、挤占财政或其他方面的收入,甚至是有将单位的收入转移出去等现象发生。部分水利事业单位为减少纳税或调节收入等,将经营的收入记成来往帐,造成单位年收入有出入。水利事业单位支出的审批制度不完善,开支的范围较大,借发奖金来提高补贴,更改专款资金的使用情况。

(四)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体系还不够健全

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预算比较严且定额的限制比较大,使得预算部门或单位申请多,财政部经常要处理申请,无暇顾及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更没有太多的精力认真执行监督资金的流向,财务监督执行力度不够,使得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三、强化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强化水利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的管理

我国财政的不断完善,加大了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力度,使得财政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实现分类的管理模式,将支出分为项目支出以及基本支出,并建立其单一国库账户的体系,并且全面推行政府采购等财务管理的基本框架。强化水利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丰富预算管理内容,并成为财务管理最为主要的内容,使其能够进一步渗透至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

加强单位领导对预算编制的重视,尤其是内部人员,使其能够参与到预算编制的工作中,收集各方建议,制定出合理的预算方案,并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符合水利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且财务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打破自上而下指令性的预算编制,有机结合所有的编制方法,细化预算到给部门及项目中,确保预算合理性、科学性。

(二)完善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

当前,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构建并完善一个高效、科学以及完整的财务信息系统,不仅能够健全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还能为财务的支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完成数据的包容和对接,使数据之间能够相互包容和沟通,确保财务管理过程中对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分析更为全面和客观。

(三)强化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理念

加强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主要从法制理念、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及市场经济效益理念等几个方面展开。(1)强化法制的理念,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如会计准则和会计法等,参照国家统一财务的法律法规,并根据水利事业单位实际的情况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2)水利事业单位应将财务管理作为核心理念,市场经济体制下,水利事业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且不确定的因素比较繁多,因此只有将财务管理作为核心理念,充分发挥财务预测、计划、决策以及控制和考核等几个方面的作用,使其能够很好的控制资金和成本等;(3)树立市场经济效益的理念,能够转变水利事业单位封闭、零散财务管理,降低财务运营中的成本,提升资金的使用率。

(四)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水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防止资金流失,提升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降低国家财政的支出。明确水利事业单位产权的归属,并对预算进行统一的管理,建立健全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占有等方面管理的制度,实现其国有资产管理科学化、经常化以及制度化。

四、结束语

加强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使其与国家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其管理的制度相适应。通过引进水利事业财务管理的新理念,正确处理好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改革之间的关系,不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还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为水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乔志.浅谈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强化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04).

水利事业的发展篇8

摘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是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它直接涉及到国家水利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并且直接关系到水利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水利单位已经逐渐向现代化转变,在科学发展观的领导下,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必须对目前相关形势进行有效分析,一定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本文针对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意见。

关键词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加强

水利事业单位是公益性的行政事业单位,同时也是具有经营性的企业单位。在以往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水利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如水利工程管理、服务收费、利润的分配等制度都显得相对落后。这些导致了水利、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使单位资产界定模糊。最终造成财务管理困难,影响了水利管理事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基层水利单位的发展也正不断完善,通过防洪、水力发电、资源治理等方案,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目前,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是通过以水养水的目的,为民众提供优质的水利水电服务。因此,作为基层水利单位,更加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管理,不断加强财务的管理工作。

一、目前我国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困难

我国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本文进行主要的分析:

1.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并不健全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是我国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通病。要有规范的财务行为,就必须要制定健全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够有效规范行为,提高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基层水利事业单位有着独特的财务管理方法,但是其方法非常简单,只是针对经费的支出等方面进行基础性工作,往往忽视了单位的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以及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工作,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的不规范,没有发挥其真正的职能。

2.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科目分类不规范

目前,我国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明显滞后。即使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事业单位在某些性质、业务和管理工作中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新的会计事项的出现。然而这些对于会计业务的处理工作并没有明确地确定,导致了会计业务的处理工作并不完善。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主要是以生产精神产品、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目的,它们并不像其他企业生产物质那样,对物质的成本和费用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事业单位的精神产品以及劳务服务工作,有时候很难将成本和费用界定出去。正因为如此,基层水利单位对于有形资产的管理以及无形资产的管理和分类都有着一定的困难。财务科目的分类不规范严重地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加强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针对上述的几点问题,加强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本文对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作出以下几点分析:

1.加强制度方面的建设,以适应水利建设的需要

为了推动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一定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加强制度规范:一,切实加强对水利单位中的专项转移资金的监管工作。由于基层水利部门需要做好民生水利的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在单位运转的各个方面(项目的安排、工程的落实、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都需要不断加强管理、落实安排、安排责任,对财政转向资金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二,对财务票据进行规范的管理。水利事业单位财政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了税收的收入。为此,财务管理者一定要不断规范财务的票据。例如,在使用每一笔工程资金的时候,财务的管理人员一定要主动配合税收部门的工作,规范税收工作,并有纳税人主动向当地的税务机关提交申请,经过相关的审核之后,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实际的纳税税额进行核定、并开取专用的发票,缴纳税收。

2.加强对资产的经营管理工作,不断适应水利工程发展需要

关于这一点,主要包括了两点:第一,不断加强水利资产的经营管理工作,主要以财政投入为主要保障目的,以水利经营管理为主要补充工作,资产管理为主要基础,不断推进基层水利单位的发展。通过不断开展多种方式的经营,对单位的资产进行强化管理。例如,在目前全国3000多亿元的水利固定资产中,75-80%左右的资产是投资于社会公益服务中区的。这些资产在进行最终的竣工验收工作之后,工程所带来的收益就得不到很好地体现。因此,单位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对这些资产的价值进行规范管理,让其在寿命期限之内一定要有价值方面的体现。第二,除了要加强有形资金的管理工作之外,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也必须要重视。经过多年的配置和发展,水利事业单位拥有宝贵的资源以及科研经验、成果。包括了水库区域的土地使用权、水库河道水文地质资料、水利工程建设的研究成果等,这些无形资产一定程度上给单位带来良好的声誉。然而,由于产权观念的相对落后,单位的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和管理。为了改变这种方法,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不断改善单位的经营管理办法,不断加强对财务的监督,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

3.不断促进农业水价的改革,改善农田水利的运行

早在2007年的时候,我国中央财政已经明确地点名支持13个粮食生产区域以及4个主要省份开展农业水价的改革试点,其中包括了我省。作为改革的试点区域,我省的水利的、事业单位一定要做到务实、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积极落实各项工作。推行各种水自治方案,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管理制度,不断深化农业水价改革措施。对于收费的相关工作一定要落实好,其中收费的标准是以单位的成本核算为主要依据。水利事业单位要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能够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另外,水利事业单位一定要不断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努力降低成本。在单位的内部要建立完善的征收机构,对于机构内的各个部门、分工要明确落实。

4.要积极争取公共财政的投入,以适应水利改革的需要

为了能够适应水利改革的需要,基层水利事业单位一定要不断紧密围绕水利中心进行工作,积极争取公共财政的投入,将其视为水利财政工作的重点。对于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方针要密切关注。同时一定要立足于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实际情况和要求,不断深入发展、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情况、矛盾和问题,以争取更多公共财政的投入为主要目的,不断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对各项公共财政体制进行配合,完善单位的管理机制。对于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一定要积极进行配合。单位内部一定要加强支出标准体系,不断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

5.不断优化水利工程的财务管理,促进水利工程的设施建设工作

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直接会影响到该单位资金是否能够安全运行,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水利工程建设当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同时也能够确保工程资金的安全。因此,财务人员对此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认识和准备,不断拓展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将基建财务的管理工作和财政改革相结合,将工程造价管理和水利单位的财务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业务水平等。通过不断地学习,对工作岗位和实际情况结合出发,不断促进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关于这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重视水利工程的财务分析工作。主要从投资者和管理单位这两个角度进行出发,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格和财务制度进行计算,计算得出实际费用以及实际效益,并通过对结果的评价,预测财务的可行性。例如,对水利发电、城市供水等水利项目,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进行严谨地财务分析工作。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要正确处理好财务和工程建设的主要关系。要尽量防止财务工作凌驾在工程建筑工作之上,并且要运用相关的制度,对工程进度进行真实地反映,并切合实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以满足工程建设的相关需要。

三、结束语

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一定要适应国家的发展需求,也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经济状况、制度上的要求,不断与时俱进。此外,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对改革内容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如祥.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如何加强财务管理.甘肃农业.2012(11).

水利事业的发展篇9

关键词:水利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87-02

水利行业进行的事业单位管理的改革,使得水利事业打破了计划经济下的传统水利管理模式,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迈进。随着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改革,水利事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随之改革。改革给水利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应对新情势,水利事业工作人员应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以创新理念服务水利工作。

一、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水利行业的重要性

2011年1月国务院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一号文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和新举措,这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这个决定确定了新形势下的水利行业的战略方针,也明确提出了水利事业的重要性,对于水利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济生产工作、社会经济工作等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统一人心,团结人力物力,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前提,是中国共产党传统的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是对人的进行思想教育的工作,通过宣传政治思想和正确的群众观念,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端正社会工作风气。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生的许多新变化,水利事业作为公益性较强的事业之一,其职工的思想状况也发生了一些新问题。

水利事业中,公益性较强,工作环境艰苦,报酬也不是很高,这就需要其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服务精神,为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和西方拜金主义等外来文化的传播影响,社会上的思想政治观念、人生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水利事业职工的思想认识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水利职工中,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也慢慢浮现,若不及时处理和纠正,这将严重影响到了水利职工队伍的建设和水利事业的良性发展。

因此,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水利事业职工思想觉悟的保障,也是加强水利事业职工工作凝聚力的前提。新形势下,及时纠正职工中存在的错误价值观,增强职工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营造良好的水利事业发展氛围,不仅可以促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创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如何加强水利事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水利事业要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思想政治优良传统的同时,响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举措,加快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程。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水利事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只有坚持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看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前途和未来。

(一)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

创新水利事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思想素质。我们应将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作为水利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使广大干部职工不断与时俱进,从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外来文化侵入的今天,通过信息发达的互联网,一些西方的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已经危害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此时,我们应该加强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他们清楚地认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危害,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党的理论学习知识竞赛和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党主义教育,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

此外,还要加强职工的科学文化教育,提高职工的整体道德素质。我们可以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对广大职工进行科学文化教育培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科学文化活动来提高广大职工的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继续教育等。职工的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减少了参加组织和非法闹事等不文明现象和行为的发生,还促进了广大职工内部团结。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创新水利事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顺利新时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的方式方法,提高职工思想认识和觉悟,激发其对水利事业工作的热情。当今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使人性化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以使相得益彰。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认真研究职工思想活动的客观环境及突出特点,充分结合广大职工的思想特点和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方法,创造出职工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新形式,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水利事业的发展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工程问题;控制措施;安全管理

一、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发展的现状即遇到的问题

水利工程建设一直是我国进行工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尤其是在党的“十”进入“改革深水期”后,根式成为发展国际民生和基础建设事业的重头戏。同农业发展一样,水利建设事业也是影响到国计民生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我国是否能成为世界强国,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认识到的是,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必要对几个重要的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建筑材料的选取可能会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影响。施工原料是进行工程施工的基础,原材料能否达到安全施工标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工程的基础质量。因此,有必要在建筑材料的选取、采购、监察等方面做出严密额部署,以保证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从业技能优劣也会对水利施工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离不开顺利工程额的从业人员,不论在技术、管理和现场等多个方面,水利工程的各阶段的参与人员就已经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施工人员负责完成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尤其需要层层把关,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从业人员进行统一的安全管理和技术培训,以保证水利建设事业各个环节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最后,施工技术也会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具有复杂繁多的施工流程,并且施工技术多种多样,具有参差不等、良善不齐的特点,因此,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的影响将会产生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如此,就需要严密关注施工技术,提高质量。

二、就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提出的控制措施

影响水利工程事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环境可能对工程产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控制的,但是对于主观因素而言,依旧可以尽最大努力将主观因素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因此,针对以上在水利工程事业中存在的可能会影响施工质量及安全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

1.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监测,严把前期质量关。在水利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原材料的准备工作就是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这将直接关系到日后工程的基本质量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配件、建筑材料、机器等的质量检测,严格选取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建筑材料,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尤其要注意不可以降低使用标准。

2.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打造优良的建设队伍。首先,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问题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积极参与到安全生产的事业中。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不但要让他们适应岗位属性,更要培养其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3.严格把控施工过程,提高施工技术及质量。水利施工过程主要依赖大型器械进行,可以在利用这些器械的同时,将诸如挤压混凝土等技术与之相融合。这样一来,人力与机械的融合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也可以让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因此,在具体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在工程的技术层面进行向对应的把关,更需要在负责监督人员的配合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制定合理的安全规范和监测条例来保证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水利事业施工过程中,考虑到原材料、施工设备、自然环境等可以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产生影响的主、客观因素,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一直是几代解决的问题。为了大幅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延长工程寿命,提高水利设施的耐用度,施工单位在进行水利事业建设时要在施工前期、中期和后期都严把质量关,做到“预防为主、应对及时、严密核查、事后反思”这几个关键步骤。在现代科技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可以为我国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应有的保证,不仅如此,只有依靠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才能够从根本上控制施工质量、保证水利工程的稳定实施,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海进.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43-244.

[2]张泽民.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研究[J].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2014(10):28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