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十篇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十篇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6:47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篇1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开放式教学模式;路径

当前在对初中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音乐不但能够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而且还能实现情感的互动交流。这样就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初中音乐课对培养初中生的音乐喜好和音乐鉴赏力具有推动作用。初中生在音乐课堂上能够丰富自身的音乐体验和情感,因此初中音乐教学应采取适应初中生发展需求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使音乐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以构建富有艺术与激情的音乐课堂。

一、开放式教学模式的阐释

在一些地方的初中音乐课教学中,师生没有给予初中音乐应有的地位和重视程度,造成了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滞后。这些中学的音乐课采取原有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音乐教学效果很差。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开放式教学模式成为初中音乐课的优选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能够实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参与意识,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实现教学目的。开放式教学模式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使音乐课堂可以呈现出动态化与开放性,增强了师生的课堂互动与交流,更好地完成了初中音乐的教学目标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系统构建初中音乐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现路径

1.转变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

音乐教师应深入理解与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音乐教师应增强对音乐学科教学的自信心,使初中音乐教学成为初中生日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校的师生应给予音乐教学支持,保证音乐教学的课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音乐训练。与此同时,音乐教师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领悟与审美教育,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2.实现“体验”式的音乐课堂教学

初中音乐教师应重视“体验”式的音乐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融入课堂教学,实现真正的开放式教学。音乐教师要打破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方式,不局限于音乐教材内容,使音乐课成为对学生有用的充满兴趣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采取模拟或者打造体验性开放性课堂,可以让学生陶醉在音乐中翩翩起舞。音乐旋律与动作相融合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师生还可以互相分享与交流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深入探讨音乐教学内容。

3.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动力

音乐教师教授的课堂内容应避免内容的局限性与枯燥性,要增添更多精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动力。音乐课堂可以将当前流行的时尚的音乐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也可以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通过音乐来表达某种情感。如,音乐的治疗作用、音乐的激励作用等,这些能够把初中音乐课堂升华到更高的层次。

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为了能够使初中音乐课堂实现开放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首先,音乐教师可以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具有相对平等的教学地位,师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合作者,将音乐课堂打造成具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轻松愉悦地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与体验。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应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鼓励学生勇于探索音乐知识,积极地进行音乐体验与创新。其次,教师可以采取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能够发挥小组成员的各自优势,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获得新的学习体验与实践经验。最后,教学环境的创新。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教学内容的需要更换教学场地,不必局限于教室,可以走出教室,将课堂放在室外。将美妙的音乐与自然的生态环境进行融合,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音乐的教学活动也更有活力和新意。

通过对初中音乐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讨,我个人认为在倡导初中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应将新课程教学理念落实到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实施开放式的音乐教学模式。初中音乐课应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初中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初中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交流的教学方式,使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内容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中,也让初中生得到更多的音乐体验。这样才能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新平.浅谈初中音乐开放式教学.音乐大观,2012(02).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篇2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探讨实践

所谓音乐欣赏,其实就是人的听觉器官接触音乐的音响运动而产生一种主观能动的审美活动,也就是通过音乐形象去体验和认识社会活动的有效思维活动。按照《音乐课程标准》的新要求,中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学习领域是感受与鉴赏,这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艺术不可或缺的学习部分,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欣赏的世界,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音乐欣赏,吸收音乐带来的不同感受,并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一线音乐教师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生的心理成长特点

(1)自我认知和意识的迅速发展。伴随着初中生的发育成长,他们的心理成熟度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当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得到一定进步,思维能力也转向逻辑抽象思维发展。另外,他们的自我意识在成长中得到加强,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认知水平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青春期的心理萌动和行为变化。初中生伴随着青春期身体发生的变化,其心理也开始萌动,并且逐渐对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感到好奇与渴望,但有时也会感到迷惘。然后他们有了自己崇拜的青春偶像,在行为、语言上也学着模仿电影电视明星,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交流方式。

(3)平等独立的情感交流诉求。当初中生在渐渐脱离小学时代需要依赖的那种状态时,他们越来越迫切需要一个能够与成年人平等交流情感的空间和时间。与此同时,他们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渴望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与老师平等倾吐心声进行情感交流。

(4)主观存在较强的逆反心理。初中生既不会像小学时那样对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不深,也不像高中生那般精练,凡事有自己的主张。初中生经常处于一种一知半解的状态,缺少情感意志上的自主控制力,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多,进而表现出情感和意志的脆弱性。很多初中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1)注重音乐兴趣培养,深化音乐情感体验。作为音乐欣赏的前提,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营造更多的氛围,以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能让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中领会作品的意境,就能更好地产生感应效果。这说明氛围对学生情感的重要性,营造既定的氛围,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来决定。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情境与问题情境,有效地以景激趣,以情启思。从实践与感悟中去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在领悟与体验。比如在讲授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选曲的欣赏课时,为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速度、音色、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力,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天鹅的脚步、舞姿、形态等行为,仿效各种各样的眼神表情,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诠释《天鹅湖》的艺术意境和音乐特色。在这样的实践与体验相结合的课堂中,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艺术,自然容易获得高效的学习成果。

(2)加强音乐交流探讨,增强学生学习欲望。音乐的魅力不仅取决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还在于它能给人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作为人们心灵漫游的体现,音乐来源于生活,同样表现出高于生活的魅力。音乐的想象力是音乐魅力的所在,没有想象力的音乐是匮乏无力的。初中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年代,如果能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逐渐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这是我们音乐教学工作者的任务。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要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按照自身的经历和文化以及所处的环境,对音乐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欲望,才是初中音乐课堂需要努力的方向。

(3)拓展多元化音乐欣赏,培养学生优良品质。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作为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欣赏不仅仅是点燃学生的情感之花,更要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让他们在情绪的激发与起伏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我们的教学进程中,要更多转变教学思想,从技能形式向作品内涵理解转变,要多鼓励学生对作品本身进行挖掘,有选择地运用技巧进行作品鉴赏分析。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更多地融入背景文化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诠释,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取音乐之美。初中音乐欣赏课程要充分利用音乐艺术与其他文化知识的关联,突出美感的体验,增加理解力和感受力,从而培养他们优良的人格品质。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能够通过音乐塑造的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让学生体验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情感,并将体验结合上升为道德的径向。如果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能让学生掌握音乐技巧之外的“弦外之音”,那才是我们教育真正的成功。

参考文献:

[1]余立峰.关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互动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30057

互动绝不仅仅是课堂上师生间的问答,而应当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在师生间以及生生间的碰撞和相互作用中,真正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得到切实的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思考,谈谈在增进有效互动方面的点滴体会,以飨读者。

一、创设和谐氛围,营造有效互动平台

课堂上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教师有意识营造互动氛围的结果。我们在进行课堂观摩活动中,常常会发现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前与学生谈心、做游戏或讲故事等,这种课堂预热活动就是为了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融洽师生间的关系,使得学生获得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心态。这种卓有成效的教学形式应当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常态化。

如在教学《唱脸谱》一课时,虽然这首歌曲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显得韵味十足,但初中生对于我国的国粹――京剧显然并不是十分熟悉。因此在学唱《唱脸谱》之前,一方面,教师为学生呈现了众多的脸谱形象,使学生感受作为传统艺术中脸部化妆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教师试唱了几个京剧中的著名唱段,配合京剧中的几个经典动作,激发了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为后面课堂的有效互动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氛围。

二、注重生活体验,拓展有效互动源头

将鲜活的生活素材引入音乐课堂中,可以使得音乐的学习有了源源不绝的“活水”。当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牵动学生的心灵,就能为音乐教学中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提供许多学生所关注的话题,推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与品鉴之中。

如在教学《为了谁》一课时,这首歌曲是为了纪念和歌颂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们而写的,赞扬了军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然而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缺少对于歌曲中所反映情感的切实体验。为此,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反映抗洪场景的纪录片《决战三江》以及献给消防官兵的视频《死而无憾》,也准备了一组反映“爱与奉献”的图片,如高温酷暑下劳动的环卫工人、傍晚窗前批改作业的老师以及陪同孩子一起跑步迎接体育测试的父亲等等,为学生的课堂互动注入了充分的情感资源。

三、加强合作交流,提供有效互动助力

学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进行课堂有效互动的主体。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是具有差异化的生命个体,充分发掘他们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情感体验等差异化资源,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彼此启迪,在合作与交流中使得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各施其才。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交流与互动讨论的平台,展开互动式的合作学习,推动互动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

如在教学《黄河少年》时,在学生初步学唱了歌曲之后,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有感情地练唱,展现出黄河儿女的自豪感和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教师组织学生围绕着“千百年来,描写黄河的诗词与歌曲数不胜数,你们知道的有哪些呢?”进行互动与交流。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列举了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及歌曲《我们是黄河泰山》《黄河大合唱》和《保卫黄河》等等,或吟诵或试唱,气氛热烈,使得后面有感情的集体练唱变得水到渠成。

四、实施多元评价,增添有效互动信心

多元评价是音乐课堂有效互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课堂中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摆脱了传统音乐课堂上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形式呆板的桎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导向、反馈以及激励等功能,为学生的有效互动增添了信心,使他们保持蓬勃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过程观”,评价的视角向互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适当倾斜,促使学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活跃地投入到后面的课堂互动中去。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篇4

【关键词】学生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所谓的音乐欣赏课,指的是教师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或者其他辅助方式,来让学生体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达到一种音乐审美教学活动。音乐欣赏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在培养学生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音乐欣赏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放放磁带,听听歌而已。它是需要学生和教师都具备一种音乐素质的。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这又成为教师研究的一项新的问题。每一位音乐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并且通过欣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下面,我将根据我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应该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一、精心选择音乐欣赏课的教材

这种方法就需要教师多下功夫了。我们都知道,音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一门最善于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在生活当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心烦的事情,但有时候一听音乐我们的心情就会变得特别舒畅。其实,这就是欣赏音乐的魅力。由于初中生正好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有着丰富的业余爱好,他们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感情,大部分学生都是很喜欢听音乐的。但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挑选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音乐形式,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鉴赏。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初中生大部分喜欢听一些流行歌曲。因此,教师就可以将一些流行歌曲作为鉴赏的范例。但是,有时我们会发现书本上的音乐并没有那么流行。这时我们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找一些相应的歌曲进行鉴赏,然后再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课本上的音乐中,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比如,在欣赏《欢乐颂》这首歌曲时,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下此音乐的由来。经过了解我们会发现,《欢乐颂》不仅仅是一首歌曲,它还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一个片段。因此,在欣赏本节课的音乐时,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欣赏《命运交响曲》认真体会这首歌曲的风格以及所传达的思想等。听完这首令人震撼的曲子之后,再让学生欣赏《欢乐颂》这首歌,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营造音乐欣赏的氛围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多学校都已经设立了多媒体教室。这种方法对于音乐欣赏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多媒体主要利用了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等特点,在音乐欣赏课的过程中,可以做到集图片、音乐、文字和视频等为一体的功能。为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由于初中生年龄还小,所以当把他们放入到一种环境中的时候,他们是特别容易产生兴趣的,就会沉浸在其中。这样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当为学生营造一种氛围的时候,他们就会特别愿意去探索。

比如,在欣赏七年级下册《美丽的山谷》这首音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营造一种音乐氛围。可能初中生由于阅历还不是很丰富,对山谷不是很了解。所以只是让他们单纯的听音乐,可能起不到鉴赏的效果。这时,教师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找一些山谷的图片,做成一个ppt的形式,将音乐、文字和图画集为一体,在这种美丽的画面中,让学生欣赏这首音乐,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创设趣味性与开放式有机结合的学习环境

经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想要在音乐欣赏课中提高欣赏的效果,就要打开学生的各种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能真正地参与进来,主动地进行欣赏。因此,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为学生们创设一种意境,在意境中更能体现一种趣味性,然后让学生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起到鉴赏音乐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

比如,在欣赏八年级下册《你是这样的人》这首音乐的时候,伴随着音乐的旋律,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说,进一步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从而联想到自己。通过这样一种简单的意境,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谈谈自己在这首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再比如欣赏《西部畅想》这首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的畅想,努力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这种学习环境对学生的音乐鉴赏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而言之,培养初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想上好音乐欣赏课并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走出传统音乐欣赏教学的模式。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主观能动性,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当然,教师也应该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叶向强.探索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14).

[2]苏h.初中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篇5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师观念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27

音乐教学在部分学校不受到重视,有的老师随便应付教唱两首,学生也不是重视音乐课的学习。如何改变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不利因素,探寻好的教学对策,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这些问题。

一、初中音乐教师存在的问题

教学观念是课程教学是否能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正确的音乐教学观念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音乐课程在我国初中阶段不是升学考试科目,导致存在一部分初中音乐教师观念狭隘,认为没有必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进行教学,就是自己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也不会受到表扬或奖励,只要按照正常的教学任务授课即可,至于学生是否学到知识,学的多或少,掌握音乐知识的深浅程度,似乎一概与老师无关。想实施有效的教学,转变老师的观念才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基础所在。

教学方式是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老师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台下被迫的机械的听讲,记笔记似乎已成常态,课堂气氛沉闷无比,枯燥无味,整节课结束,老师教学任务完成,学生似乎从“苦海”中解脱出来,下课后学生就像打了“鸡血”变得活泼好动。学生们在严肃而紧张的教学氛围就会产生对音乐的厌烦心理,进一步在课堂上表现出抵触行为,如很多学生上课打瞌睡,无精打采,分神等。

二、音乐教材对流行音乐开发不足

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到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态度,集中程度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方向,然而音乐教材编排中过多的强调音乐的本土化,从而忽略流行音乐的开发,重视程度不高,开发的认识不够,存在一定的偏见。部分教师认为,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开发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应该让专门的教师队伍去解决这个问题,与自身无关。这导致一些教师在此方面的投入不够,深入程度也不够。

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对流行音乐的开发的内容一般集中在一些本土资源之中,对于顺应市场要求方面的音乐教育还不够。另外,教育内容更新不够。音乐教学流行音乐的开发内容与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内发展形势等结合不紧密,也不够深入。目前的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开发方式和内容仅仅是停留在较低水平。

三、音乐教学对策的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找出解决的方法,比如提高学生的审美,促进师生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好的教学质量离不开优秀的教学师资,教师通过美化学生的增强高校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力度,是转变教师观念狭隘的重要举措,因此我国高校在重点开展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之外,还要开展青少年音乐的课程,重视青少年音乐市场的需要,培养顺应时代精神的师资力量,使学校音乐教师和社会音乐教师素质有所提高。另外,各个高校要顺应市场的需要与附属学校进行合作,让高校的教师任教,以此来增加初中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高校教师在长期的任课过程中,积累宝贵的经验,使其从教学理论、教学技巧都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从而更好的进行青少年音乐的教学活动之中。

初中音乐教师就是审美的施行者,所以教师要美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初中音乐教材所涉及到的作品,大都是形式优美、内涵丰富的经典之作,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欣赏者,这样才有能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施教者。没有情感交流的课堂必定是枯燥、乏味、缺乏生命力的。通过实施课堂互动,使互动成为教师情感传递与学生接收情感的途径,有利于初中音乐课堂氛围的优化。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与学生。比如在讲解《青春舞曲》时,教师可以一边演奏乐曲,一边跟着乐曲进行律动。当学生自己沉浸在乐曲中时,教师引导学生与自己一起进行律动,通过身体语言进行互动,会让音乐课堂的审美性得以提升,促进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目标的实现。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促进初中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比如在讲解《我心永恒》时,教师可以利用《泰坦尼克号》的电影片段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后的故事。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有更多想法,更多要表达的内容,能够促进学生主动与教师互动。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了解学习内容的相关信息,在课堂中用背景知识进行提问竞争。学生成为互动的主体,教师给学生做评委,有利于师生互动欲望的增强,促进初中音乐课堂的活跃化。

四、音乐教材中引入流行音乐

在市鼍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流行音乐泛滥多样,而学生又是极易受到影响的一个群体,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一定要引入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流行音乐增添流行素材的欣赏。如选择一些教育性强的音乐进行教学。比如,在“歌颂祖国”这个单元我们可以选择孙楠的《红旗飘飘》这首歌曲。“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歌词响亮而雄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在进行“电子空间站”这个单元时,选择《我的未来不是梦》(电子乐队的伴奏)这首歌,也是充满力量,具有励志性的歌曲。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篇6

关键词:营造环境;培养兴趣;改善方法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在美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音乐直接作用于人体感官,引发思想情感的交流感悟,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美的享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引发学生的思想心灵共鸣,对学生的情绪、性情、精神面貌等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可以调节大脑层的机能,消除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所引起的紧张、烦闷、疲劳等等,保持轻松愉悦的健康心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鲜明的艺术效果,生动、激情的艺术形象,加深了学生对世界的感性认识,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创作能力。如何提高我国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音乐鉴赏能力的角度,浅析了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教学方法和措施。

一、我国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及其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鉴赏、音乐赏析是我国音乐教学有序进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推进,我国欣赏课教学取得一定的成就,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缺乏专业的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方法单一,“重音乐、轻欣赏”的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学生的音乐基础参差不齐,音乐鉴赏、作品赏析的能力有待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是学生对音乐作品、歌曲的鉴别、欣赏的能力。学生通过对音乐形象、创作背景、歌词作曲的感悟和理解,结合丰富的情感经验、鉴赏知识、欣赏技巧,引感思想的共鸣,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鉴赏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领悟能力、感知能力,内化了学生情感结构。音乐欣赏是对音乐作品的一种审美认识、评价赏析活动。有效的音乐鉴赏,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感知,引感的升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现代化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音乐赏析教学中,应当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比如,教师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教材―教师”的教学模式,开展探讨式创新教学。老师可以通过对座位进行合理有效的编排,采用圆形式排列法等的座位编排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开展鉴赏教学的交流讨论,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营造活跃、和谐的课堂环境氛围,同时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演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从学生身边的音乐歌曲入手,对流行作品、现代歌手等开展教学分析,开展相应的欣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当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意识,推动我国音乐欣赏教学的发展。第一,情感体验教学法。情感体验活动是音乐教学的主体核心,也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审美情绪的重要手段。通过大量音乐作品的赏析教学,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官感知,产生美感,获得愉悦、快乐、悲伤等等音乐情绪。从情感体验中积累一定的情感经验,总结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教学效果。第二,采用比较式授课法等先进教学方法。比较式授课法是对不同的音乐作品的赏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赏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赏析、鉴定能力。学生对不同的艺术风格、思想情感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式学习,加深了对作品的整体感知,有利于欣赏技巧、鉴定经验的积累,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音乐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等高科技信息技术。大量丰富的图片视频、生动的音像歌曲等,能够多角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从而可以更好地开展音乐鉴赏欣赏课。

参考文献:

[1]王燕.论初中音乐教育现状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1(14).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篇7

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初中和中职音乐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定位以及彼此沟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经常造成两个学段之间的不一致性和不连贯性,导致教学中存在众多的重复和脱节,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深度、广度和效度。

一、初高中音乐教学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因未全面贯彻教材引起内容脱节

根据调查,有部分学校因师资缺乏、初三课程安排等客观原因,音乐课只开设到初二,造成了初中音乐教材第17、18册实施的空缺。有部分初中音乐教师没有吃透教材、没有发现教材的亮点,片面地认为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本,从而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喜好进行自主命题授课,上课内容脱离课本,造成知识点没有体现。还有部分初中音乐教师则授课态度随意,将课本内容草草了事,而将大量课时用于听流行歌曲,看演唱会等,使得初中音乐课堂处于放任状态,音乐课本的内容未能全面实施。

从音乐课标可以看出,中职音乐课是初中音乐课的深入与发展,理应建立在初中音乐课良好实施的基础之上。而由上述三方面原因所引起的教材不完全实施,教学内容系统性较差,知识点凌乱等现象,不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制约着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使初高中音乐课程的衔接出现脱节。

2.因不了解初中内容造成教学重复

在日常的教学交流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中职音乐教师在不了解初中学段教学内容的情况下,总是一相情愿地进行着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把一些初中学段的内容放入中职课堂,不经意间造成了教学的重复。

例如,在初中《音乐》教材14册第一单元里有《保卫黄河》的大合唱以及钢琴协奏的欣赏,高中《音乐鉴赏》第29节“冼星海”中安排了《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一些高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中总是将《保卫黄河》作为重点进行展开,还拓展到钢琴协奏《保卫黄河》的表现形式。短短一节课中本来就难以完成八个乐章的欣赏,必须有取舍、有轻重,而中职音乐教师重点听赏《保卫黄河》,不仅造成其他几个乐章的忽略,还造成了教学内容的重复。

3.因教学方法差异凸显学法被动

从初中进入中职,因为课程内容标准的不同,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了相应的改变。具体表现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有歌唱教学、欣赏教学、音乐知识教学等。音乐教师在课堂中经常组织互动,学生常参加表演,乐意举手抢答,音乐课堂活泼、多动、热烈,学生显性活动参与较多。而高中音乐课程上,教师更多地要求学生通过体验、对比、探究、合作等方法学习音乐文化,对显性活动的要求明显减少。学生从初中音乐课堂步入中职音乐课堂,由动态变成静态,由听唱、演奏、实践创作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变成以鉴赏为主的学习方式,容易出现学习习惯的不适应。

二、音乐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笔者根据对课程的理解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四点解决音乐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1.提高音乐教师的课程衔接意识

初中音乐教师应当了解初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本着为了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加强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从而正确运用音乐教材,贯彻教学目标。音乐教师还需端正态度,不应该在有限的课时中加入太多的自主命题课,不应该因没有考试压力而有所松懈,不应该过分听从学生的主观喜好,从而保证义务教育学段音乐课程良好的实施。中职音乐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初高中音乐课程是一种衔接和递进的关系,研究两个学段对学生能力的不同要求,梳理教材的教学内容,增强衔接意识,有区别地对待学习内容的传授深度、广度,做好必要的教学过渡。

2.做好初高中音乐教材的研究

音乐教师应当研究初高中音乐教材,探明两套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存在的联系和差异,对两套教材的知识序列进行纵向梳理,理清同一领域内容之间的异同,避免产生教学内容的重复,有利于初高中音乐教学的衔接。

通过分析两套教材得出,有关中国民间音乐文化、创作音乐文化的内容,初高中教材都有涉及,只是深浅不同。而在外国民间音乐文化内容方面,中职音乐课程涉及了亚非拉欧四大洲的音乐文化,初中音乐教材中涉及相对比较少。西方音乐创作体系中,中职音乐教材对西方音乐史进行了几个单元的设计,比较系列,而初中教材中涉及这部分内容的就相对散乱,且内容不多。此外,中职音乐还增加了爵士乐和流行乐的赏析等。音乐教师需充分掌握这些内容的分布结构,知识梯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高中音乐的教学。

3.设计音乐教学的衔接点

中职音乐教师应寻找教学内容在初中的生长点,分析两者的不同要求,对比两者的深度和广度,制定有效衔接点。

我们发现中职《音乐鉴赏》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七节“丝竹相和”,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六节“舒伯特的歌曲”,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四节“文人情致”,第二十八节“冼星海”中,都能找到初中音乐教材内容的生长点。教师应当将找到的生长点转化为课堂中的衔接点,用做课堂的导入。就如“保卫黄河”,既然初中教学中就已然欣赏过、拓展过,就可以将其作为中职《冼星海》课程的导入。衔接点也可以运用在课堂练习上,例如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初中阶段也欣赏过并通过习题找到了青海花儿的特征,在中职教材中对待这首民歌的时候,就可以先复习初中阶段的习题,得出它的体裁,再深入研究以提升出西北民歌的特点。衔接点也可以在拓展与探究中作比较,例如初中内容中海顿的《惊愕》、莫扎特之《四十二交响曲》在《贝多芬》章节中作为音乐风格的比较,使得学生更深一步感受贝多芬音乐的风格,使得音乐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体现音乐课程的一体性。

4.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因为初中音乐课标有四个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而中职《音乐鉴赏》课程标准仅为“欣赏”一个领域,所以在学习方式上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从歌唱、参与、聆听等多种活动的学习方式,转变成以鉴赏为主的学习方式。

同为鉴赏领域,中职《音乐鉴赏》除了要“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外,还强调“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指定专题或自选专题,主动收集文字、乐谱、图片、音响、音像等资料进行交流”,“用口头描述、撰写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鉴赏心得,交流鉴赏体验”等。也就是说,中职阶段的音乐鉴赏教学比起初中时期的鉴赏,在体验的基础上,多了比较、探究、合作等方法。所以,中职音乐教师需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使其更好的完成中职音乐鉴赏的学习。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互动性;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46-02

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素质教育被提上日程,对初中音乐教学也相应的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提倡师生互动教学。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教学关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增强对音乐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师生互动教学,是一种促进师生间互相学习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初中音乐教学中互动的意义

1.1提升学习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素质教育被不断提上日程,当前教育形势要求不断提高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整体素养,而音乐是美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是怀着应付了事的心态来上音乐课的,音乐课也相应的沦为其他主要考试科目的额外课时。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对音乐课提不起兴趣,或是感到上音乐课是浪费时间。在新课程下,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师生认可。如何促进音乐课堂的生动高效,成为目前初中音乐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推动力,组建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动模式的提出,为初中音乐教学指明了方向。互动性教学模式的科学使用,有利于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性,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2进学生价值体系的建立。初中生正处于价值体系的建立初期,音乐教育对于学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中融汇着创作者的真实情感,包括人生观念和生活态度,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容易与创作者。

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受到音乐情感的熏陶,被音乐中蕴含的价值观念感染。新课程选入的初中音乐教材,是经过教育部门严格把关的,音乐作品大都是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互动模式教学,有利于学生与音乐创作者的情感交流,体会音乐中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推动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1]。

2.初中音乐教学互动的方法

2.1应用教学资源,组织教学互动。音乐教学的互动性模式,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互动教学,需要教师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应用多媒体等资源,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尽快投入音乐学习中。初中生大多活泼、好奇,音乐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创设吸引力强的教学情境,努力集中学生注意力,进而实现教学互动。

例如:在学习《渴望春天》这首歌曲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出"春天是什么样子?"之类的问题,让学生描述自己对春天的印象。实现教学中首次互动。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春季到来的相关视频,创设春天的情境,在视频播放的同时,将《渴望春天》这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感受春天的美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会音乐蕴含的情感。在视频和音乐播放完毕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渴望春天》这首歌曲给自己带来的触动、启迪,以及自己对春天认知的变化等。在学生的发言中,充分实现互动性模式的作用,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对音乐情感的充分体验[2]。

巧设音乐情景,是实现互动性教学的重要途径。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从教学目标出发,合理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音乐,促进师生的教学互动。

2.2重视学生发言,促进师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师生关系处于良好的状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互动交流的前提。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发言,主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学生间互动学习。另外,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或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互动。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要耐心解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肯定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为学生创造更多表现机会。在新课程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要想在互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让他们更好的表现自己。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音乐属于表演艺术,是要让学生唱出来的。学生是否进步要看他的表现,在表现中,教师才能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例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要让学生多多的演唱,让学生在演唱时,找到音乐的乐趣,体会音乐中的情感。教师可以先讲解这首歌的演唱技巧,为学生示范唱一遍。然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联唱或合唱,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展现自己[3]。学生演唱时,教师要注意聆听;学生演唱完后,教师要适时给予鼓励,并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学生在演唱中,可以更好地培养乐感,激发对音乐的兴趣,更主动的在课堂上表现自己。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互动性模式应用于初中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价值体系的形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情境的创设,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促进教学目的的达成。互动性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很好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提高音乐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徐金金.新课程背景下互动性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6(9):133-134.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篇9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体验路径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24-071

情感体验是学生感知音乐作品的重要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音乐作品的滋养和浸润,从而感受音乐作品之美。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音乐作品情感元素的开掘,让学生在审美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

一、教学手段的多维运用,提供学生情感体验的路径

1.在情境的创设中引导情感投入

学生情感的迸发不会无故凸显,需要借助一定的情境才能有感而发。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对音乐作品呈现出来的情感特质、艺术风格进行深入准确的定位,营造学生情感介入的环境氛围。

如在教学歌曲《捉泥鳅》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趣味。学生的心灵在交流中逐渐被打开,在歌曲练唱中得到充分的感受,提升了对歌曲意境的把握。

2.在语言的描述中激感

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凭借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课堂教学气氛,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走进音乐意境之中。

如在教学《红蜻蜓》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之前,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渲染,将学生的心灵裹挟进情境之中,并将这首歌的歌词以小诗的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在歌词语言所营造的意境中徜徉,使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

3.在教师范唱中形成情感共鸣

歌曲中的情感通过歌词和旋律的双重作用集中展示,学生对歌曲情感的体悟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充分展现自身的示范作用,将歌曲的意蕴通过示范演唱传递给学生。

如在欣赏萨克斯独奏《月亮河》时,学生难以领略萨克斯的独有魅力,教师可根据其旋律并配上自己创作的歌词为学生演唱。学生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中深受感动,在交流中,有的学生说:“我仿佛感受到静谧的河边上初升的月亮。”有的学生说:“听到老师的歌声,我好像感受到如水一般的月光就在我的眼前。”

二、作品内涵的充分开掘,充实学生情感体验的资源

音乐作品在没有演奏和歌唱之前,是以纯粹的符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其中内含的情感元素,学生难以开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入手,帮助学生从作品中展现出来的节奏、旋律以及曲式结构等内容,感受音乐中的情愫,让学生在对音乐的体验中懂得情感的表现就是通过声音的长短变化、高低起伏、快慢节奏以及强弱的区分展现的。这与人情感的波动有着许多共通之处,能为学生迅疾感受音乐作品内在的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在教唱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注意到这是由大调主三和旋形成的号角式音调,呈现出起始恢弘的场景以及激昂的斗志。教学中,教师首先播放了歌曲制作的mtV,让学生感受军人浴血奋战的场景,并通过北京资料的介入让学生体验这个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从而让学生感受乐曲旋律有的表现效果,特别是乐曲中附点节奏、力度变化等相关因素,从而帮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韵。

三、生活资源的有效介入,拓展学生情感体验的渠道

音乐是一门生活的艺术,其艺术归旨源于生活。这也就决定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入细致地研读教材,尤其是要从教学内容中探寻出与生活相关的要素,在作品中感受生活中的元素,为学生情感的体验拓宽渠道。教学思路的拟定、教学方式的策略、教学流程的设计,都可以依循这样的生活积累进行,帮助学生依据生活的经验进行体验。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篇10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学生;高效课堂;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音乐作为一种精神文化需求在人民生活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家长和学校普遍开始重视音乐在孩子整个学习生涯中的重要位置,这充分说明音乐的发展和进步与当代社会价值观念是相一致的。初中音乐教育作为学生整个音乐学习的过度阶段,做好音乐启蒙和成长教育工作是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打造高效音乐课堂,一定要对音乐教学工作有明确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与其说音乐是一门课程还不如说音乐是对艺术的审美愉悦过程,教师在打造高效音乐课堂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素质的提升。

一、新形势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传统填鸭式的音乐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充满着灵动的个性色彩,而不应该是单一、死板的,音乐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世界的升华,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满足学生音乐学习发展需要。

(二)互动教学发展方向

新时期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也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师传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开始向师生交流互动的的方向发展。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输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输对象,师生之间是相互交流、沟通,促进知识共享的伙伴。初中音乐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兴趣倾向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音乐教学知识来一步步展开。

(三)更加注重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不是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加强对人格的塑造和培养才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最重要的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艺术进行欣赏和再创造。如果缺少了人格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发展是一定是不健全不完善。因此,初中音乐教育要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影响,加强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与塑造。

二、新形势下打造高效音乐课堂的方法和策略

(一)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选择授课的音乐题材和类型;教师还应该努力创造活泼、有趣、轻松的课堂氛围,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比较好的建议要积极采纳,对于比较片面的观点要给予理解,对于错误的看法要给予纠正。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对音乐课堂教育的见解,取得学生的信任,综合考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殊性,有针对性、有计划的设计课堂目标;教师在课堂中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积极发现学生音乐学习的天赋,对于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并且积极的投入到学生的表演活动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音乐教学活动的展开、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二)充分考虑学生个性,注意因材施教

受家庭环境、遗传基因、接受能力、性格、性别、学习方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学习习惯也是千差万别。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个体,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详细情况,在充分掌握学生知识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满足每一位学生音乐学习的需求和愿望。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断研究分析,找出产生这些差异性因素的具体原因,并根据教学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修改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加强学生对于音乐产生的背景文化知识的理解。针对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地域环境对音乐语调等内容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对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的选择,同时在音乐类型上,不管是美声、古典、流行还是通俗,都要注重对音乐资源的整合重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取全新的教学体验。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也要不断的更新和发展适应时展需求。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传统音乐教学只是注重对于听觉审美的把握,毫无疑问加强对学生听觉鉴赏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然而如果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通过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可以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印象。比方说,在欣赏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时,教师可以先播放音乐,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抒发自己的听后感。随后教师再配以图像和文字资料播放一遍,让学生感受辽阔的草原、干净的天空以及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观赏结束后,再次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一门审美教育学科,需要教师在掌握音乐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新形势下打造初中高效音乐课堂,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提升学生音乐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打造高效初中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杜鸿.浅谈如何打造高效音乐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版),2012(12)

[2]孙圆.如何打造高效音乐课堂[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13)

[3]王宏.高效音乐课堂创新教育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版),20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