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32:48

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篇1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对粮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滞后的趋势,受到了耕地资源及市场的影响;我国市场经济对农业发展提出了多功能的要求,这些都是影响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因素。而绿色农业的产生就是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基于此,主要针对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绿色农业发展展开研究。

关键词

现代农业建设;绿色农业;发展模式

绿色农业是指一种可持续发展农业模式,其对提高环境保护、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促进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不是指农业回归传统模式,也不是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模式的否定,其是基于现代农业模式的各种优势,扬长避短,促进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是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及思想观念发展的产物。

1绿色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在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其应用新型绿色农业技术,转而将现代农业向技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且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助于保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增长,保障我国人民对于粮食的需求。绿色农业的产生,标志着绿色技术及绿色食品生产模式在现代农业中的全面推广及重点示范发展。从根本上分析,绿色农业是一场产业与技术在农业中的革命,也是我国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1]。总体而言,绿色农业的特征主要为开放兼容性、持续安全性、全面高效性、标准规范性。开放兼容性是指绿色农业利用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技术成果,依托于现代技术、资金投入等方式,实现现代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升,同时也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及卫生安全,符合现代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持续安全性是指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对于工业投入品的合理应用,并注重现代生态技术、动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减少使用化学产品,将农业生产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保护自然环境的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农业的合理发展[2]。全面高效性是指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绿色农业注重合理应用生态资源,并重视农业绿色产品质量,有助于改善现代食品卫生现状,并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尤其对农村经济及地区经济起到了持续发展的效果。标准规范性是指绿色农业发展通过第三方认证及标注化管理,绿色农产品认证的相关标准与程序、绿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是绿色农业发展进行组织与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实现绿色农产品实现从生产到消费者食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

2.1生态安全问题

农业在西方国家被认为是一个污染较大的产业,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与加工中会应用到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产品,而这些产品中大多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及农业废弃物,其在应用过程中会经由雨水进入土壤、大气及地下水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空气污染、水污染可能诱发当地居民出现各种疾病,甚至是癌症。由于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出现水体富营养化、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尤其是在我国湖泊与河流中属于比较常见的污染,相关文献指出,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及洪湖等湖泊的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有学者指出,我国农业中化肥利用率较低,而农药使用的有效率仅达0.1%,剩余农药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3]。

2.2食品安全问题

20世纪末期,我国食品数量安全在农产品供给方面呈现比较满意的状态,仅存在产品结构的短缺或剩余。随着我国加入wto后,许多国家选择进入中国市场,丰富了我国农产品市场中的供应种类,我国食品数量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此时食品卫生安全问题被人们所重视。由于现代食品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商家选择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加入化学色素、添加剂等有害污染,造成我国食品卫生安全事件频发。自2005年后,我国每年的食品安全问题报告件数高达3万~5万件,而专家估计可能实际比报告数量要高出10倍,而其中并不包括长期食用可能造成的慢性疾病及隐性危害。

2.3贸易壁垒问题

近年来,我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美国对我国食品提出了许多的检验项目;欧盟对我国茶叶的检验项目由早期的6项农产品残留物增至62项;2006年,加拿大对我国食品的进入标准进行了调整,其中对于农业化学品的检测多达638种,限量标准为42684个,涉及食品285种。这些方面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贸易出口。据相关统计指出,我国每年有约120亿美元的农产品由于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而无法出口。而出现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建设比较滞后,标准较低且跟不上国际食品标准,其质量认证得不到国际认可,没有实现生产体系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受到了影响。

3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

3.1保障农产品安全

农产品安全主要包括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绿色农业的发展能够应用于我国农业发展中,主要是由于其能够有效缓解我国人口增长对粮食资源带来的压力,减小资源短缺问题,这就对绿色农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绿色农业立足于现代绿色技术,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提高农产品产量,满足现代人对食品数量及质量的要求。

3.2保障生态安全

生态环境一般是处于平衡状态的,能量流与物质循环维护着生态平衡,基于此,生态结构也能够以相对稳定的状态发展。生态平衡最主要的表现为生态环境中的物种数量及种群规模处于稳定状态。

3.3保障资源安全

农业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也就对农业生产提出满足人们生活所需一定数量与质量的农产品的要求。而农业生产需要有一定的耕地资源、水资源,因此需要保障农业生产的资源安全,以利于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3.4保障农业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低,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并且农业是社会发展及人类生存重要物质基础的来源,因此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也是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并且,绿色农业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促进农产品的出口,对于农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

4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的措施

4.1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减少化肥使用率,需要创新施肥技术,提高农作物养分供应管理;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利用生态技术进行施肥;通过测量土壤营养成分含量进行配方施肥,降低化学施肥的盲目性;合理使用农家肥与有机肥,提高绿色农业的生产效益。减少农药的使用,需要综合应用病虫害的生态防治、生物调控及非化学药剂的驱虫药等措施,降低农业生态系统中使用化学合成农药量,以利于促进生态平衡,保障农产品质量;同时,应重视残留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4.2提高农产品产量与效益

提高农产品产量就必须要应用现代新型技术,依托于现代科技进步、资金投入等措施提高农业综合能力,保障食品安全,重视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满足现代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农业生产效益是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绿色农业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合理开发,重视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重视农业发展及农村经济的提高,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4.3降低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及排放

降低农业生产所需能源的消耗与排放,首先需要重视清洁能源、新型能源的创新与推广,并推动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发展节能、环保的绿色农业,实现低碳农业的发展,加强对沼气、沼渣、沼液的利用。农业发展具有碳排放的特征,因此,需要降低农业的碳排放量,加强土壤固碳能力,减轻大气污染及环境污染。总的来说,绿色农业的发展,有助于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推动生态资源及环境的合理利用,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1]翁伯琦,徐晓俞,罗旭辉,等.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对绿色农业发展的启示.山地学报,2014,32(2):141-149.

[2]胡雪萍,董红涛.构建绿色农业投融资机制须破解的难题及路径选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6):152-158.

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篇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农业越来越无法满足经济转型的要求,它在经济贡献、生态影响上和绿色现代农业的标准还有较大的距离。在创建两型社会的历史机遇下,农业的发展也需要转型,需要以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的发展。以此为切入点,从这一转型的必要性、支撑条件和实现途径提出了看法,希望能够对相关的行业和领域有所帮助。

关键词:绿色经济;现代农业;转型

所谓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发展绿色经济有利于经济的转型、经济质量的提升,并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在创建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历史机遇下,我们需要利用绿色经济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绿色经济理念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1.以绿色经济理念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转型,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农业弱势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农民技术水平和知识结构相对简单,农民增收难度大,城乡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些都决定了以绿色经济理念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据统计,很多省市的农业产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正在逐年下降,非农产业对农民收入贡献越来越大,如果解决好农业发展的问题将有利于提升农业收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提升农民收入。

2.以绿色经济理念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环境的保护。20世纪后半世纪以来,农药的广泛使用,对产量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导致了对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污染。资源环境的约束较为明显,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而且随着工业污染和农业自身污染的加重,资源制约的影响将更加明显。而绿色农业是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的统一,绿色经济理念倡导理性行为,建立生态合理、效益良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将会促进农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以绿色经济理念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其对绿色产品和健康产品的关注越来越大,随着“瘦肉精”等事件的影响,健康和绿色的现代农业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另外,全国农业受到市场因素的制约也在加剧,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影响了农业的效益,要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绿色现代农业是必然的趋势。

二、以绿色经济理念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条件

1.资源和地域条件是绿色现代农业发展的硬件支撑条件。发展绿色现代农业要有相应的空气湿度、水土资源等。我国地域广阔,各个区域有自己的特色且互补性较强,各个区域在发展的时候需要掌握区位条件、地域特点、生态环境等,让农业生产者可以在生产中进行扬长避短,确定绿色现代农业的发展不超过环境承载力,达到生态环境体系的良性循环。

2.绿色生产力是绿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条件。绿色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绿色农业生产力的支持,这种支持主要体现在人力素质、技术情况。绿色现代农业生产力是一种综合生产能力,它需要不同要素之间的组合,需要它们进行有机结合。绿色现代农业需要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素质的现代农业生产者,并需要配备相应的现代设备,以做好生产力这一动力支撑条件,达到提升效益的目的。

3.政府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支持是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保障。我国农业的发展受限于资源、人力、环境等的制约,其发展一直不能实现现代化的普及,而现代农业则是用现代科技武装,以现论和方法经营的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投入,需要资金支持。要达到农业和市场需求的匹配,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果,就必须有必要的政府支持和金融支持。

三、以绿色经济理念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

1.培育优势产品,加强区域布局,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建设。发展绿色现代农业需要因势利导,根据各地的不同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结构变化进行着重发展各地的一些优势农产品,培育当地的新型农产品产业,促进区域农业的发展。例如,在一些东部地区,可以积极发展外向型的农业,提升农业的附加值和科技水平,促进绿色农产品得以顺利出口,避开绿色壁垒的影响;对于一些中部地区可以优化其粮食的品种和品质,建立大型商品粮、饲料粮的生产基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在西部则可以重点扶持发展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在推动农产品特色化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农业的标准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加强加工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同时建立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在重点生产基地、市场、企业等建立监测点,降低农药的残留等,保证农产品品质。

2.以现代工业带动绿色农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绿色现代农业需要依靠科技实现生产质量的提升,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高产出、高回报。在绿色农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继续深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转变,农业生产也要实现由“低端”转向“高端”变化,要积极探求合适的方法占领农业产业链条的高附加值的内容。在这种过程中,工业要带动农业的发展,运用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农业,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的收入。各地要培育一些龙头加工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采用“期货+订单”的采购模式,围绕农业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业,提升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在工业带动农业过程中,政府要重点培养一些有规模、有技术、辐射能力强的企业,引导企业和合作社、农户的对接,并让这些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园区建设,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在全国均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3.加强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技水平,促进农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相关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实现绿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绿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广需要相应的人力支撑。首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主动承担起责任,将农业技术人员组织调动起来,分期分批进行前沿和实用性强的理论及技术培训,推广以这些技术骨干带动农业整体技术提升的模式,让农业技术人员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选择一些在当地推广意义大且效益高的项目,做出典型,进行试点观摩,让群众真正能够愿意使用新的技术。其次,在农户的技术培养上,要根据不同地区特色,结合与合作社、农村活动中心等的合作,由专业的技术队伍进行进驻培训,并对目前市场需求、产品要求、设备标准等进行疑难解答,为农业生产的有效性进行必要的技术支持,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同时也可以根据“送进来、派出去”的模式提供场所让农户可以主动过来接受培训。对于技术人员和农户的教育培训需要在原有的技术培训体系上增加绿色技术的应用,采用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模式让农户了解到绿色农业生产相关的技术、法律和政策等。

4.提供财政支持,完善小额贷款,为绿色现代农业提供金融支持。国家要结合各地的特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出台相应的支持绿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等,在税收、财政投入等方面加强对绿色现代农业的支持。通过这些财政手段,政府要积极引导农业的产业转移,探索建立绿色农业发展基金,对在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经营、绿色产品销售等组织和个人给予重点的财政扶持,对于绿色现代农业的发展给予税收优惠,各级政府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现实进行适当的调整。另外,要完善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各级政府可以从信贷政策入手,制定一些专项的信贷扶持政策,对积极从事绿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个人及组织以低息贷款、无息贷款、优先贷款等方式加以支持,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绿色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完善小额贷款组织的建立,引导其资金投向从事绿色现代农业的组织和农户中。

5.完善法律环境,引导绿色消费,提升社会对现代农业的认识。国家要根据已有的环境和经济发展法律法规,出台相应的绿色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法律规定,以此为准绳,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完善相应的配套细则,各地政府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地方性的法规和条例,树立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政府也要积极推动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通过提高资源税,加强对环境破坏的惩罚等约束盲目推动经济增长的行为,强化农业资源综合管理的意识。各级政府也要充分认识推动绿色现代农业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工作力度,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产业开发和资源利用的关系。另外,政府和企业也要积极引导社会的消费观,并加强自身“绿色+特色”的发展,建立有特色、有品牌的地区产品,为农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刘云波,陈继慧.绿色食品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1,(8):192.

[2]黄秉杰,刘东斌.绿色农业――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希望[J].农村经济,2002,(4):1-2.

[3]廖森泰.绿色经济理念指导广东农业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2009,(3):52-55.

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篇3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绿色物流;绿色金融;物流金融;制约因素

   一引言

   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指金融机构(银行业)在面向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业的运营过程中,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绿色金融产品,为抑制现代农产品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实现对现代农产品物流环境净化及其物流资源最充分利用,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运动。21世纪是个“绿色”世纪,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开发农村品绿色物流金融产品,不仅提高了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发展的经济效益,而且提高了其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它符合我国政府宏观产业政策,有利于我国农产品绿色化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进一步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两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是时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加快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是时展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公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以来,经济、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各国追求的目标。1994年我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贯彻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于1995年《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各级金融部门对环境有影响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发放固定资产贷款时,必须从信贷发放和管理上配合环保部门严格把关。“'97亚太国际物流会议”指出了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是各行各业在21世纪需要加以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使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是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需要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农产品经常遭遇绿色壁垒的限制。近年来,日本以我国蔬菜有28%抽检不合格为由,开展了对我国农产品检查强化月活动,过去只抽查6种农药,现在要查40多种,造成了我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的大幅度下降。据统计,2001年年底到2002年2月底,从大连海关出口的农产品遭退运达159万美元,2002年1至3月,青岛海关被退运的冻鸡产品为505.4吨;2002年一季度,天津海关被退回的农副产品清单共80票,总价值134万美元;内地水果在香港市场上的份额也由以前的占主导地位降至目前的10%。显而易见,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环境十分严峻,尤其农产品在绿色物流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为缩小并消除这些差距,其首要问题是农产品全面实施绿色物流战略,其战略实施有赖于金融支持。

   (三)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是绿色农产品市场发展的需要

   绿色农产品是21世纪人类的主导食品。大多城市居民和有文化的知识界人士,十分希望能吃到安全、无污染食品。据报道,98%的德国人、89%的美国人、84%的荷兰人在购物时,会考虑产品的环境标准和质量标准;85%的瑞典消费者愿意为环境清洁而支付较高的价格;80%的加拿大消费者宁愿多付10%的钱购买对环境有益的商品;77%的日本消费者只挑选符合环境要求的商品。据京津沪市场调查显示,79%~84%的消费者希望购买绿色食品。由此可见,绿色农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开发潜力巨大,为金融机构投资开发绿色农产品提供了获利契机。

   (四)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是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两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把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作为当前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重点。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城市农贸市场改建成超市,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尤其是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了我们不但要建设生态文明,而且循环经济要形成规模,在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进一步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两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作为带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只有通过各种金融手段,才能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严重缺失分析

   (一)目前农产品物流运营中的负面效应严重

   现代农产品物流过程存在着巨大的“外部负效应”(spillovers)。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如废气污染、噪音污染、资源浪费、交通堵塞、废弃物增加等等,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1)农产品运输方面。农产品汽车运输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汽车的长途运输,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以及汽车噪音等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2)农产品加工方面。对蔬菜缺乏必要的加工过程,大量毛菜直接进城销售。据资料显示,100吨毛菜可以产生20吨垃圾,毛菜进城到农贸市场上销售时,相关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方面的费用,则存在着一个数量惊人的无效物流成本。(3)农产品流通方面。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损耗大。一些容易腐烂变质的食品(如奶制品、海鲜等),70%的销售价格被用来补贴物流货损支出。农产品批发、贸易市场的卫生条件差,污染严重,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运营中存在着严重的负面效应。

   (二)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组织缺失

   尽管我国早就实施了“物资银行”、“物流银行”、“供应链金融”等战略,但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组织存在着严重缺失。

   (1)独立性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组织空缺。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商业银行为了抓住发展的商机,不断推出一系列物流金融产品,附带开设了物流金融服务业务,但这些业务都是面向大型的物流企业,而对中小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视而不顾,即使受理中小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的相关业务,也是附带的,难以满足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业发展的需求。(2)专业化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组织欠缺。虽然2003年广发行在全国最早推出了“物流银行”,为部分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解决物流企业融资与发展的渠道;2005年深发行实行了“供应链金融”战略,把客户、物流企业和银行融为一体,使数百家企业分享到了物流金融平台的融资便利与物流增值,但由于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等因素的限制,供应链金融仅能为大型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业务,随着现代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业务,随着现代物流企业规模的扩张,难以满足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的“融资、结算、风险分散”的需求,更难以满足我国规模甚大的中小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绿色物流金融业务。(3)农村金融机构目前也难以开展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业务。目前我国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如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以及非正规金融机构,因组织和制度的缺陷,已不能适应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的信贷,更不能满足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的金融需求。

   (三)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供给短缺

   在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供给存在着严重短缺。(1)农产品绿色运输方面。在农产品绿色物流选择汽车运输时,需要采用符合国家尾气排放标准和噪声排放标准的车辆,减少大气及交通噪声污染,还需尽量采用适宜绿色农产品保鲜运输的车辆,如密封保温车、密封冷冻车,保持车体内外清洁卫生、无污斑、无破损、无锈蚀,表面光滑易清洗,车内设有消毒设施,并有消毒记录。然而,在实现及时、安全、准确农产品绿色运输时,目前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支持系统却不能提供巨额资金。(2)农产品绿色仓储方面。绿色农产品为保证储藏质量,实现冷库储藏,进行气温和湿度控制,以保持其新鲜度,并加强绿色仓储期间的日常检查与防护措施,杜绝一切损害农产品质量的行为,同时要求绿色仓库布局合理,保证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农产品绿色物流消耗。然而,目前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支持系统也缺乏巨额资金支持。(3)农产品绿色装卸搬运方面。农产品绿色装卸搬运是采取现代化的装卸搬运手段及措施,尽可能减少装卸搬运环节,消除无效搬运。作业次数增多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还增加了绿色农产品的损坏几率,难以消除搬运途中对绿色农产品的品质污染。然而,目前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支持系统却缺乏巨额资金支持。(4)农产品绿色包装方面。农产品绿色包装要轻量化,可回收、重复使用,可循环再生,低能耗、低成本。对农产品绿色包装材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包装材料中不应含有毒性的元素、病菌、重金属,还要考虑选用的材料易于加工,在加工中无污染或少污染,采用可完全降解的绿色包装制品等。可是,在避免农产品绿色包装污染,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目前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支持系统不能提供巨额资金。(5)农产品绿色流通加工方面。绿色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为控制绿色加工场地、加工机械的卫生安全,在生产方式上,改农产品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集中处理绿色农产品加工中产生的各种废料,并考虑加工副产品的可回收性和利用性,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料。但在这些方面,目前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支持系统却缺乏提供巨额资金支持。(6)农产品风险分散方面。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农产品分布面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农产品的季节性,以及市场供求信息不畅,都给农产品绿色物流带来很大的风险。在竞争加剧的绿色农产品市场下,农产品绿色物流风险除自然风险之外,还包括绿色农副产品的市场风险、农资质量风险和供应延误风险,储运公司绿色储藏风险、绿色运输风险等。然而目前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支持系统更缺乏巨额资金支持。

   四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供给短缺成因分析

   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存在着严重供给短缺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金融抑制,致使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供给短缺,具体原因可集中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国有商业银行支农弱化及农村金融组织制度欠全

   为了防范风险和提高经营效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中国银行等四大国有银行机构撤并,大部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日趋单一化。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流出资金估计达3000亿元,农业贷款仅占农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10%,致使国有商业金融支农弱化。农村信用社呆账包袱沉重,商业化经营倾向严重,大量资金流向收益率较高的城市或非农部门,真正需要贷款的农户和农业企业难以得到贷款。作为承担政策性任务的农发行,由于业务范围太窄,粮棉企业贷款没有还贷的激励和压力,容易产生较高比例的不良贷款,加上历年财政承担其资金负担,拨补资金不能按时到位,向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借款筹资成本上升,亏损十分严重,难以承担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政策性金融重任。

   (二)新生的“邮政储蓄银行”和“村镇银行”金融组织制度缺失

   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领域存贷业务网点收缩后,邮政储蓄分流只储不贷,2007年以来,部分省市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为解决农村小额信贷问题谱写了新的篇章。“邮政储蓄银行”由于其自身组织制度的缺陷,还不能满足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的金融需求。我国政府调低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全面开放农村金融市场,重视“乡村银行”、“村镇银行”建设,由于粗具规模的民间金融组织制度缺失,筹资和用资成本高,加之缺乏规范的运作机制,导致高利贷在农村盛行,引发局部金融风险。由此可见,新生的“邮政储蓄银行”和“村镇银行”金融组织制度缺失,难以满足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的需求。

   (三)专项的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产品“土地银行”尚未开发和运用

   “土地金融”制度是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供应链金融新范式,农村“土地银行”欠开发和运用,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支持的“瓶颈”。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目前农户和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贷款抵押难、担保难,分散风险机制不健全,且缺乏专门的担保基金或机构提供担保,致使农村大面积不动产的“僵土”没有盘活成为动产质押的“活土”,农户或农民“弃金为荒”,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加之农业保险萎缩,一遇到自然灾害,无力归还贷款,这就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创新,努力开发和运用“土地银行”金融产品,实现现代农村土地资金流与农产品绿色物流的高效融合,不断拓展新型的农村“土地银行”为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供应链金融新模式。

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篇4

传统的农业机械产品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缺乏全局性和一致性,一旦达到使用年限后,由于部分构件损坏,购买不到合适的配件,没有做好废旧和闲置农业机械设备的回收工作,造成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浪费,同时加大了农业机械的环境处置压力。现代农业机械的绿色制造有效改善了这一问题,不仅在农业机械生产制造方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能够站在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农业机械生产进行规划,提高农业机械生产的高资源利用率,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上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现代农业机械生产的绿色经济效应,加强了资源共享,促进了现代农业绿色制造的不断优化。

2绿色制造在现代农业机械中的发展趋势

2.1现代农业机械绿色制造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绿色制造在现代农业机械中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主要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和绿色制造设计将从多个层面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全球化、社会化、集成化、智能化和产业化等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业机械制造的主要特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关于农业机械产品的生产环境指标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加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业机械绿色制造涉及的各个方面都要进一步完善。另外,绿色集成制造技术和绿色集成制造系统将成为未来农业机械绿色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2.2农业机械绿色制造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绿色制造在现代农业机械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制造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农业机械的绿色设计和制造方式方法都应当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农业机械绿色制造,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大力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另外,为了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制造的资源环境功能,还应当将绿色制造设计和实施与新兴产业紧密的结合起来,例如农业机械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服务业、绿色制造软件产业等等,在丰富和扩展农业机械制造的延伸领域之外,还应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制造的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

3结语

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篇5

关键词:绿色农业;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0932010

解决“三农”问题是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从2004~2015年,连续12a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以“三农”为主题。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和发展绿色农业,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国内专家学者对绿色农业的相关研究,系统分析绿色农业发展相关文献,对绿色农业发展基本要求、绩效评价以及发展路径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对未来绿色农业的发展有所借鉴与帮助。

1绿色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绿色农业发展是建立在资源环境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上的,依托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综合协调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国内专家学者围绕资源环境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绿色农业发展阐述。刘鳎2013)提出绿色农业发展是依靠科技环保技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融二者为一体的经济模式。[1]孙一鸣(2012)阐述绿色农业是以生态农业为出发点,利用高新“绿色技术”生产无毒无害绿色农产品,有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且在生产过程中避免对自然造成伤害,以便树立民族绿色意识,开辟国内外绿色农产品市场,最终保障食品安全的一种体系。[2]张海翔(2011)提到绿色农业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将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管理理念运用到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确保产品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最终实现生产、生态和经济三者协调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3]

根据绿色农业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满足综合协调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要求,其主要特征表现在持续性、开放性、高效性、标准化4个方面。持续性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以超越环境的有限承载能力和牺牲未来资源为目标的综合协调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开放性是以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为目标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发展;高效性是以采用集约型增长为目标的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发展;标准化是以农产品实行“从田间道餐桌”的标准化全程质量控制为目标的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发展。党银侠(2008)围绕现代科学技术基础,提出绿色农业发展中构建新型农业生产体系、综合效益、区域发展基本路径。[4]晁团光(2009)围绕依靠科技、资源环境、农产品标准化,提出发展的基本特征。孙一鸣(2012)围绕公平性,阐述了绿色农业发展是在满足代际公平基本要求下的发展。[2]刘雁(2014)围绕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问题,提出了绿色农业专注于农业经济发展,注重推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5]

2绿色农业发展绩效评价

对绿色农业发展绩效评价,可以有效地衡量绿色农业发展程度和判定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绿色农业发展绩效评价是在建立绿色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之后,运用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化评价,对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纵横比较,寻求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明确绿色农业发展方向。

国内专家学者在研究中,较多地围绕资源节约和综合效益构建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任运河(2006)围绕绿色农资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加工、绿色营销和绿色文化五个方面,从理论上构建了山东省绿色农业发展绩效四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取脂定价、渗透定价、组合定价方法来进行绿色营销产品定价,以期分析山东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6]张新营、佟连军(2006)围绕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支持四个方面,构建吉林省绿色农业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吉林省绿色农业发展建设初期(1999~2003年)的发展水平。[7]崔元锋、严立冬等(2009)在对我国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中,通过研究和总结国内外绿色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绿色农业效益,从生态效益水平、经济效益水平和社会效益水平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在专家打分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2006~2007年样本点环境质量状况和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水平[8]。李静静(2011)在对四川省生态农业建设的绩效评价研究中,采用理论分析法和频度统计分析法相融合,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个方面筛选指标,建立含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的生态农业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嫡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四川省9个省级生态县2007~2009年间的生态农业建设进行绩效综合评价,寻求四川省生态绿色农业发展中的阻碍因素。[9]谢沂希(2013)在研究江油市生态农业综合评价及发展模式中,运用综合集成赋权法,从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三方面构建三个准则层,建立了一套能够综合反映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江油市2001~2010年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10]。王俊杰、王娟娥、方金(2014)在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以资源节约型农业内涵为出发点,运用层次分析和专家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水、土地等各类资源的丰度与利用两个方面建立了一套资源节约型农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山东省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出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类农业资源的利用水平及趋势和对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支撑度,对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进行评估[11]。

3绿色农业发展路径

围绕绿色农业发展的持续性、开放性、高效性、标准化主要特征,根据绿色农业发展实际,需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绿色农业发展路径。

为体现绿色农业发展的持续性特征,需要增强绿色意识,加强绿色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的普及力度,促使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江治贤、康超勇、陈波(2014)围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广元市绿色农业发展路径为依靠广元山区的自然禀赋和生态优势,寻求具有生态优势和低碳路径的特色品牌;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12]。陈淑艳(2013)结合吉林省舒兰市实际状况,制定绿色农业统筹发展规划,依据资源优势,由东向西分区分片建立农业优势产业生产基地,综合协调资源、环境、经济发展[13]。

为体现绿色农业发展的开放性特征,需要加强绿色农业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任洪伟(2014)以东北省大石桥市为研究对象,明确提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运用生物、信息等农业高新科技,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推广及运用,提高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高附加值低污染,增强绿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绿色发展路径[14]。赵硕(2013)围绕技术支撑,从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技术推广方面,提出提升绿色农业发展路径[15]。

为体现绿色农业发展的高效性特征,需要寻求集约高效的发展路径。胡鹏辉、田牧野(2014)围绕从事农业生产者、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对象三个方面,提出绿色农业发展的农业经营主体必须向职业农民和专业化的现代市场主体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增长动力必须向投入现代化农机设备装置转变;农业生产对象必须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以便实施集约化规模经营,实现人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农业绿色转型发展路径[16]。曹艳双(2014)围绕加强绿色农业经济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要加强农业技术研究,提高农民组织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来提高绿色农业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17]。

为体现绿色农业发展的标准化特征,需要严把质量标准制定与实施关卡。王慧娟(2013)在分析沈阳市发展绿色农业保障食品安全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和产品认证,建设标准化农业生产体系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18]。刘琴(2014)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绿色农业科技含量的基础上,围绕农产品国内外市场需求,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绿色农产品质量控制监管体系,各环节各部门实行标准化管理,充分利用舆论力量来监督体系运行,引导绿色农业参与者共同创建和维系绿色市场[19]。

4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农业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在绿色农业发展中,需要满足绿色农业发展基本要求,有效地体现持续性、开放性、高效性和标准化的特征。根据绿色农业发展基本要求,进行绿色农业发展绩效评价可以有效地衡量绿色农业发展程度和判定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围绕持续性、开放性、高效性和标准化的特征,寻求适应其研究地区绿色农业发展路径,以明确绿色农业发展方向。国内专家学者对绿色农业发展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内涵功能、必要性、现状问题、模式与路径等方面的宏观层面,对其发展中的绩效评价研究较少,有待更多的学者进行进一步总结和研究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国外绿色农业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3(1).

[2]孙一鸣.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3]张海翔.迈向生态文明的思考与绿色农业的升华[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5(2):1-4.

[4]党银侠.我国绿色农业制约因素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5]晁团光.陕北绿色农业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6]刘雁.山西省广灵县绿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

[6]任运河.山东省绿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4).

[7]张新营,佟连军.吉林生态省建设中的生态农业综合评价[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22(1).

[8]崔元锋,严立冬,陆金铸,屈志光.我国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6).

[9]李静静.四川省生态农业建设的绩效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

[10]谢沂希.江油市生态农业综合评价及发展模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

[11]王俊杰,王娟娥,方金.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4).

[12]江治贤,康超勇,陈波.广元市发展绿色农业的实践与思考[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

[13]陈淑艳.关于发展绿色农业的对策及建议[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3):12-13.

[14]任洪伟.大石桥市绿色农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4.

[15]赵硕.吉林省绿色农业发展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3.

[16]胡鹏辉,田牧野.农业绿色转型:意义与道路[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46C49.

[17]曹艳双.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4,34(11).

[18]王慧娟.关于进一步深入发展绿色农业保障食品安全的对策建议.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

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篇6

关键词: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标准化生产;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0-2682-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0.057

abstract:thispapersummarizedthesituationofHubei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greenagriculture,analyzedtheexistingproblems,discussedth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topromotethegreendevelopmentofagricultureinHubei.

Keywords:modernagriculture;greendevelopment;standardizedproduction;ecologicalcivilization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并将其列入我国“十三五”期间的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首次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遵循和有机组成部分,绿色发展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新目标。湖北是农业大省,如何实现湖北省农业绿色发展,既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又是一个伟大的实践。

1分析发展态势:湖北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方兴未艾

近年来,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农业强省建设为目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1.1产业结构调整成果显著

湖北省坚持在挖潜、提质、加工增值、品牌增效上求发展,大力支持培育品牌农业、特色农业、加工农业、休闲农业、循环农业、“互联网+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推进产业深度融合[1]。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为抓手,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湖北省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2]。2015年,湖北省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596个,全省“三品一标”企业1988家,品牌总数4386个,总产量1945万t,总产值达670亿元,出口创汇2.9亿美元。湖北省“三品一标”品牌数量位居全国前五,武当道茶、宜昌白山羊、随州泡泡青、秭归脐橙等“三品一标”品牌入选中国著名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在当地一定区域内形成了在国际国内市场都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1.2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全省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3]。一是扎实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湖北省农业厅以“三品一标”的相关标准为基础,于2009年启动了全省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全省30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按计划顺利实施。示范规模达22.8万hm2、6万头(只),辐射带动32万hm2。示范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198家,覆盖乡镇200个,带动农户230万人。二是积极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已创建省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641家,其中部级408家、省级233家。全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达609家,规模33.1万hm2,产品1154个,产量超100万t。三是积极开展畜牧产品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已建成万头猪场691个(全国第一),十万只蛋鸡场107个,百万只肉禽场55个,千头牛场86个,千只羊场214个。生猪、家禽、牛羊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76%、85%和44%。总结推广了生猪“150”、蛋鸡“153”、肉羊“1235”、肉牛“165”等标准化养殖模式,引导农户建立各类标准化养殖场77257栋,畜禽标准化养殖比率达到45%。通过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2011年以来,农业部对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均达到98.5%以上,位居全国前列。

1.3农业资源利用水平逐渐提高

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政策,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省农业资源利用水平日益提升。严格控制耕地占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推广实施了一批资源保护及高效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大型灌区、中型灌区和小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由2012年的0.4768、0.4813、0.5203提升至2015年的0.4811、0.4916、0.5302,粮食产量有所提升。

1.4绿色农业科学技术快速推广

近年来,湖北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创新集成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全省应用10大类120项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面积累计达1万hm2,依靠科技实现增收达160多亿元,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4.80%。大力推广的“农作物轻型简化栽培技术”“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高效种养模式”等高效、低碳、循环种养技术,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

1.5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不断加大农业生态保护力度,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4]。以林业生态示范县、绿色生态示范乡建设为重要抓手,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公园建设、三峡库区防护林工程、鄂北岗地防护林带建设工程、江汉平原湖区、丘陵地区农田防护林带、天然林保护工程、矿区植被恢复工程、沙化荒漠化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和补助政策,加强农田、森林、草原、湖泊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截至2014年,森林面积736.27万hm2,占林地面积的84.04%,森林覆盖率达到39.61%。推进“一建三改”,畜(禽)-沼(气)-农(粮、果、茶、鱼)循环利用模式被广泛接受;实施稻-虾、藕-虾套养;利用蜂传媒,发展蜂产业;利用农林剩余物栽培食用菌;对庭院实行多种经营,建立种养结合、互为依存、形式多样的庭院经济模式。

1.6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标准化规模养殖、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沼气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生态村镇、美丽乡村创建和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发展休闲农业,开展“两清”、“两减”、“两治”、“两创”环保示范工程建设,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5]。“十二五”以来,全省创建部级生态乡镇45个,生态村22个;省级生态乡镇136个,生态村897个。截至2014年,实施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工46.89万套,基本建成26.49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渔民上岸安居工程7.37万套。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武汉黄陂区张家榨村、襄阳谷城县堰河村、宜昌夷陵区青龙村、利川市主坝村、襄阳保康县格栏坪村等5个乡村入选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2透析突出问题: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湖北农业绿色发展势在必行

湖北省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有:农业资源约束不断加剧;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农业生态环境形势堪忧;气候变化引致灾害频繁。深刻说明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湖北农业绿色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2.1农业资源约束不断加剧

资源和基础设施不足严重制约了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6]。一是湖北省人均耕地资源和水资源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人地矛盾和人水争地矛盾愈来愈突出,成为制约湖北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二是农村水利设施普遍老化。现有农田水利工程中,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占51%,70年代占35%,80年代以后仅占14%,且大多标准不高,渠道建筑物配套率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脆弱。三是可开发的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全省253.3万hm2的未利用土地,可开发为农用地的为12.87万hm2,可开发为耕地的仅为9.87万hm2,并多为边缘、缺水、裸土等,可利用条件差。

2.2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湖北省的农业发展仍然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阶段[7]。近年来,随着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农业生产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是农业环境污染仍然是制约其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8]。2014年,全省化肥年用量357.66万t(折纯),当季利用率34%左右;农药使用量13.59万t,农药利用率28%左右;工业污水影响排灌面积33.3万hm2,大气污染影响农田面积26.7万hm2;全省农用地膜用量6.98万t,农膜残留已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发展。

2.3农业生态环境形势堪忧

长期以来,湖北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保障省内较高水平的粮食自给率,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存在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资源严重透支的问题,农业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这对该省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是耕地质量下降、黑土层变薄、土壤酸化、耕作层变浅等问题早已呈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中耕地遭受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农药化肥的污染,质量严重下降,氮磷比例失调,造成土壤板结,酸性严重。二是节水灌溉面积所占比例很低,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全省水利设施总蓄水能力、灌排效率衰减率达40%以上,有40%的农田不能保收,60%的农田只能抗御五年一遇的旱灾。

3把握发展机遇:扎实推进湖北省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绿色发展是推进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强省跨越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程[9]。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确保农业绿色发展工作取得实效。

3.1加大资金投入

1)加大财政投入。各级政府应设立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资金,并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对于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等社会公益型项目,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实施多元化投资。重大的绿色农业建设项目应优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0]。

2)设立引导资金。各级财政应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项目建设的支持,发挥示范和牵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扶持农业绿色重点建设项目,并使社会资本对农业绿色发展项目建设投入能取得合理回报,推动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社会化运作。

3)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农业资源利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领域,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支持绿色农业重大项目进行设备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上市融资,调动全社会资金投入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金融工具,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上为绿色农业发展项目融资[11]。

3.2提供政策保障

1)金融税收政策。出台绿色农业信贷支持政策,加大对绿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的信贷支持,发展农村微型金融机构,建立银企对接平台,建立农业信贷风险基金。扶持绿色农业保险,建立绿色农业风险基金,为保险公司和农户提供一定保障。推行农业绿色债券支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来解决融资问题。制定绿色农业基金支持政策,引入风险投资基金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12]。

2)土地经营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绿色农业龙头企业用地支持力度,优先使用年度用地指标,在土地审批、各项地方收费、工商注册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于采用了绿色农业发展技术的龙头企业新办畜禽饲养场的畜禽舍、水产养殖场等生产设施用地给予政策扶持[13]。

3)产业投资政策。增加中央和省级预算内资金投入,向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环境污染、有利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绿色农业发展项目倾斜。提高对高标准农田、农业污染治理、循环农业等项目建设投资补助标准和建设标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专项对绿色农业的支持力度。

3.3强化科技支撑

1)加强机制创新。创新农业科研组织方式,建立湖北绿色农业科技科研小组,进一步整合湖北农业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资源和力量。建立按技术属性和专利保护程度分类的绿色农业成果转化机制[14]。培育农业企业成为经营性农业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激励研究机构成为面向农业一线的成果转化主体,鼓励各类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2)强化人才培养。一是大力发展农业高等教育,培养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方面的技能型人才。二是重点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着力打造和培养绿色农业实用人才队伍。三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发展绿色农业的水平和能力。

3.4完善法律保障

1)建立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重点制修订《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条例》《湖北省农村能源管理条例》《湖北省实施〈动物防疫法〉办法》《湖北省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湖北省耕地质量和肥料管理条例》《湖北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湖北省农业机械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湖北省农民教育培训条例》等法规,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建立健全农业执法监督体系。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力争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全省农业系统基本形成对违法行为的快速反应和打击能力。坚持开展农资执法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强化对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农机具等农资产品的市场监管和依法查处各类农业违法案件的力度[1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净化农产品质量市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靳明.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刘连馥.绿色农业初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实现绿色的经济转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樊凯.生态农业――农业发展的绿色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5]都时昆,陈天乐.论绿色农业特征与市场定位[J].商业时代,2008(1):27-33.

[6]王雅鹏.推进湖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5.

[7]中共湖北省委财经办公室.“十二五”时期湖北区域发展战略若干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0(8):59-64.

[8]胡久生,邢晓燕,汪权方,等.湖北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资源与环境科学,2010(4):278-286.

[9]翁伯琦,张伟利.试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农业发展[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4.

[10]刘.国外绿色农业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3(1):95-101.

[11]胡雪萍,董红涛.构建绿色农业投融资机制须破解的难题及路径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6):152-158.

[12]严立冬,邓远建,屈志光.绿色农业生态资本积累机制与政策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1(5):1046-1055.

[13]严立冬,屈志光,邓远建.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4):12-17.

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篇7

1正确理解“绿色植保”理念

“绿色植保”是科学发展观催生的植保新理念,即通过使用各种绿色植保技术,包括农业、生态、物理等非化学防控技术,以及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和农药增效剂等应用技术,控制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污染,确保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热点。农药残留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障碍。一方面是农业有害生物数量增加、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另一方面是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居高不下,病虫抗药性增加,农药残留以及病虫再猖獗现象日趋严重。诸多现象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关注,由此呼吁,病虫害防治要大力推广以物理诱控、生物防控等为主的绿色植保技术控害降残,力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植保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一方面要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低毒、高效、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另一方面要回归自然,营造农田多样性,避免大面积地种植同一品种农作物,比如种植抗虫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或者在水稻田里再养鸭养鱼,它们不仅可以吃掉害虫,还能肥田,农民为了保护鱼鸭也不会滥打农药,可谓一举多得,实现“绿色家园”。现代社会生活呼唤生态农产品,呼唤绿色植保,绿色植保是现代农业的必然之义,推行绿色植保将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

2绿色植保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性

以绿色植保为理念的植保工作是生态农业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随着农业发展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变化,绿色植保在生态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2.1绿色植保是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环节

建设“生态农业”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市”目标的重要内容,生态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产业,有利于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利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利用,是参与国内外竞争,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生产有害生物不可能消失,化学农药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化学农药不合理使用等因素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单位面积农药的使用量仍居高不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务十分艰巨。从建设绿色农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来看,绿色植保是如何降低农药使用量,严格控制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的关键环节,是从根本上减轻农药等化学投入品对作物、环境和人类的污染,从而为生产绿色农产品,营造绿色家园创造有利条件。毫无疑问,绿色植保今天是,今后仍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是打造生态农业的关键。

2.2绿色植保是生态农业生产安全的有力保障

据统计,在全国发生的1648种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中,大多有发生危害,仅水稻上发生的病害、虫害就达十几种,对农业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受种植业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改变和异常天气影响,农作物病虫灾害呈多发趋势,威胁着农业生产。绿色植保根据综合防治的原则和农业生态的特点,以作物及新的防治技术进行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科学用药控为害的作用。化学农药使用有效低剂量,挑治、兼治相结合,不但能够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有效地控制病虫草鼠害发生,而且极大地稳定了粮食等作物产量,生态农业生产安全得到有利保障,也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必然要求。

2.3绿色植保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支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优质、安全、营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在生产环节。近年来,由于气候原因、老基地重茬种植以及复种指数的提高,致使农作物病虫害呈混合、交替、频繁、复杂、趋多、趋重发生,频繁超剂量使用农药是一个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因素。面临着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加快提高农产品质量卫生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农业植保工作者与农户形成合力,牢固树立生态意识,坚定不移地贯彻“绿色植保”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宣传和应用科学的绿色植保技术,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综合运用农业的、物理的、生物的手段,不仅可以极大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减少环境污染,达到无害化生产,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构筑了坚固防线,而且还可大大地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给农产品质量安全以支撑。

2.4绿色植保是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措施

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篇8

关键词:广电;手机app;助力;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1-0105-0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手机app应用呈现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适应新的需求,适时地开发出隶属于旗下的新媒体平台手机app,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盐城作为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市,“三农”报道一贯都是当地媒体宣传的重要内容。笔者所在的盐城广播电视台,在做好传统的“三农”报道的基础上,运用所开发的新型民生信息平台――智慧盐城手机app,成功助力本地现代农业发展。

一、运用新闻资讯类app,宣传推介现代绿色农业品牌

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从传统媒体行业中加快实现新媒体的融合和发展,大量推出了移动智能终端app,为移动用户提供了更广泛的服务空间。“智慧盐城”手机app从2014年创建以来,它以融合本台、本地资源为依托,立足于打造盐城掌上“智慧城市”,同时,肩负着大力宣传“创新驱动”,推介盐城现代绿色农业品牌的责任和使命。目前,智慧盐城手机app已被批准为盐城智慧城市民生信息的门户,下载用户10多万人,实际注册用户9万余人。

智慧盐城app作为一个融媒体平台,一方面它为盐城广电的节目提供了手机端的“新闻”、“直播”、“点播”等呈现方式;另一方面,它在“新闻”、“专题”及“政务”等版块中有效聚合了广电门户新闻和“今日头条”新闻,并逐步成为向客户集中传递盐城现代绿色农业品牌新闻讯息的主要途径和载体。近年来,在智慧盐城app平台上的盐城广电自采新闻资讯有:《我市14个农产品入选省消费者最喜爱绿色食品》(2015-02-0515∶46∶20),《盐城建湖争创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15-02-1209∶53∶08),《盐城农产品网络销售火爆农村小伙年卖火鸡40多万只》(2015-02-0416∶47∶28),《大纵湖大闸蟹与苏宁易购联手开启农产品电商发展新模式》(2015-07-2417∶12∶04),《红的紫的绿的美味的水果等你来摘》(2015-07-0917∶01∶00),《盐城绿色农产品走俏上海占沪上“菜篮子”十分之一》(2015-07-0222∶18∶59),《盐都着力打造农产品流通便民通道》(2015-05-0710∶36∶31)等。其中,《农洽会掀面纱各类农产品等你来挑》(2015-09-1209∶38∶27盐城网)等多篇报道,系统宣传了在盐召开的第17届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盛况,重点推介了盐城绿色农业品牌,155个企业196种系列产品,以及盐城在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新业态、新机制、新成果。聚合国内权威媒体的新闻资讯有:《盐城:绿色发展催生新活力》(2014年12月26日07∶20新华日报)――绿色增长力促经济提质增效,绿色转型助推结构调整升级,以清洁循环为方向,聚焦发展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的“盐城崛起”》(2015-09-0809∶30∶04农民日报)――“要把绿色发展鲜明地写在‘建设新盐城’的旗帜上,通过绿色发展撬动增长、引领转型、惠及民生、优化环境。”等。此外,智慧盐城app还依靠本台电视新闻频道开设了《创业盐城人精彩好故事》新闻专栏,通过“绿色报道”,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助力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其中,如《黄海进:返乡创业闯出新天地》《赵兴峰:品牌创业显身手》《咸正华:花甲老人的“电商人生”》《吉根林:逐梦“菊海”带民富》等,他们是各类创业人群的代表,同时也是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带头人,他们创建的自有品牌就是当地有影响的现代绿色农业品牌。在他们的故事背后,都有一个用绿色发展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实现创业梦想的共同人生追求。这些新闻以体验式报道、现场式访谈、走基层采访、平民化纪录等“绿色报道”的方式和手段,展示了创业者在各地发展现代绿色农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并且,通过智慧盐城app平台在传播中实现了新媒体综合运营:盐城网、智慧盐城、栏目微信公众号、移动数字电视等多个媒体平台中分享。

二、在生活服务类app中,搭建绿色农业品牌销售平台

智慧盐城生活服务类app通过手机用户注册,可及时看到本地各类绿色农产品的销售信息,实时进行在线购买服务,通过支付宝、手机网银支付,操作简单快捷。由于用户多数以本城大市区客户为主,遇到销售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或销售产品的质量问题,可直接联系智慧盐城app在线服务人员,第一时间为客户解决问题。智慧盐城生活服务类app借助广电媒体品牌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其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2015年6月,智慧盐城手机app首次推出了本市东台“特小凤”西瓜“惠购”直销第一季,在客户们疯抢脱货的情况下完美落下帷幕。活动从接受订货到报名截止,5天时间销售300多箱。智慧盐城app积极打造本市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和交易电商平台,直接服务全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品牌,扶持绿色特色养殖、种植业,方便市民生活,助推创新、创业、成业。盐城广电在整个农业品牌营销活动中,从市场调研,联系农村贸易公司,到组织物流派送,开展客户销售情况回访,在销售的每个环节中,坚持全程跟踪,全程服务,细节到位,以良好的信誉和质量赢得客户的满意。

盐城有独特的现代绿色农业品牌资源:粳稻、蔬菜、生猪、家禽、林桑果等都是“双百亿”优势主导产业,东台西瓜、大丰乳业、射阳、阜宁生态猪等都是县域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能源植物、海水蔬菜、耐盐粮棉、沿海畜禽养殖则都是沿海绿色农业战略新兴产业,它为app销售平台的搭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盐城广电智慧盐城app借助2015年第十七届江苏省农洽会,重点对中国盐城现代农业名特优农产品,盐城休闲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品牌,盐城现代农业装备等现代绿色农业品牌进行电子商务平台的整合和创新,搭建专门的销售与服务电子平台,打造地域性电子商圈联盟,助力地方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和提升。如,在盐城现代农业名特优农产品方面,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重点搭建大纵湖大闸蟹、滨海何首乌、射阳天马,还有江台三仓润丰现代农业产业园秋葵酱、盐城市聚贤食品蟹黄油、盐都秦南水牛肉等智慧盐城app电商平台,进一步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同时,在app搭建盐城休闲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品牌服务平台。

三、借助娱乐休闲类app,策划现代生态农业品牌营销

在2015年第十七届江苏省农洽会上,盐城市首次将现代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暨乡村旅游现场考察与推介作为本届农洽会的一个创新亮点,娱乐休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的重要位置越来越明显。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名片,已成为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盐城拥有大丰荷兰花海、阜宁马家荡风景区、大纵湖风景区、杨侍生态园等十多个农村娱乐休闲旅游观光目的地资源,借助智慧盐城娱乐休闲app平台,依托本土生态农业资源,策划系列主题活动,将有助于媒体自身品牌的打造,进一步推动农村旅游品牌的营销,获得更广泛的用户支持和肯定,从而实现新媒体与现代绿色农业实体经济的共赢。

2015年7月,盐城广播电视台与江苏杨侍农业生态园联合打造了盐城首档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幸福向前冲》,依托杨侍欢乐水世界进行竞技项目闯关,刺激的竞技设施、惊险的挑战项目、参与者的精彩表现,展现了全民健身运动带来的活力和朝气,也展现了杨侍欢乐水世界独特的魅力,活动现场还吸引了许多外国朋友的热情参与,形成了一道新的风景,其视频在智慧盐城app上激情推出,点击量暴增,此项活动的成功策划,不仅吸引了盐城市区市民到杨侍生态园欢乐水世界、美食园、温泉馆、开心农场游玩,而且还带动了上海、南京、无锡等周边地区游客到杨侍娱乐休闲,游客量比平时多了一倍多,使这个“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最美乡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村”、“盐城市最美乡村”在客户心目中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实现了节目品牌和生态农业品牌的双赢。

围绕现代生态农业品牌营销,2015年9月,智慧盐城app首次推出了“中国大纵湖首届户外露营节”暨大纵湖“绿丘”露营地开营活动,活动邀请了江苏广电、盐城广电十二位知名主持人全程参与,粉丝点击“这里”选择自己喜欢的主持人,每位主持人免费为15位粉丝吃喝玩乐买单。主持人带领粉丝玩转露营节:听音乐、看电影、喝啤酒、烤全羊;拼歌跳舞、游戏角逐、房车帐篷快乐露营;飞机、皮划艇、水上表演,共享开营仪式、狂欢音乐节、篝火晚会、营地表演、趣味竞技活动。活动报名,在不到20个小时,180位幸运粉丝名额就已满员,尽管通过新的抢位通道参加露营节的小伙伴需要自费参加活动,但app平台报名依然十分火爆。这是一次通过智慧盐城app为移动客户提供的极具吸引力的市场营销,也是一次对盐城大纵湖风景区的一次成功营销。

广电进军app已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必然选择,它为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诚然,广电融媒体智能客户端app,也不能一味只做“app+”法,更不能一味地求多、求全、求大;有时同样也需要做“app-”法。那些真正能够满足广大客户个性化消费需求,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app平台,才有生命力,才能实现双赢甚至于多赢。广电媒体也只有紧紧抓住市场、客户和价值三个要素,开辟富有本地特色、实用的、精准定位的app,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服务功能,才能为现代绿色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平台支撑。

参考文献:

[1]陶甚健.城市台手机新闻客户端运营初探――以“绍兴广电”手机app为例[J].当代电视,2015(7).

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篇9

关键词:三色农业绿色农业蓝色农业白色农业现代农业

农业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间最为密切的连接交汇因子,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对接口,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广阔平台。一提到“农业”,也许不少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景。其实,这只是传统农业的一种现象,传统农业以小生产为特征,规模小、商品率低、科技含量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农经济”。而现代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1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和农业技术的发展,三色农业是今后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方向。绿色农业、蓝色农业和白色农业统称为三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是指传统的种植业,以水土为基础,并且具有充分的热量条件。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利用农业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技术发展生产,实现高效的物质能量循环和生产资料的加工和转换,保持环境、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绿色农业的根本任务是,在提供营养安全的农产品的同时,还肩负着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首先,绿色农业必须确保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安全主要包括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数量安全就是有效解决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的矛盾,绿色农业的发展之所以适合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国情,重要原因是它能够有效解决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的矛盾。质量安全就是要求提高农产品品质以及农残达标。其次,绿色农业必须确保生态安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通常情况下总是基本平稳地进行着,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称为生态环境平衡,通常叫生态平衡。绿色农业必须要使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平衡,使农业生产能够永续发展。

二、蓝色农业

蓝色农业是以海洋为基础,是对海洋和浮游生物等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的特色农业,重点是海洋和海水的养殖业。海洋资源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资源,积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保护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蓝色农业以国家的发展需求为牵引,以高科技为依托,将粗放的消耗资源的传统产业转变为可持续的、高科技的现代产业。蓝色农业最终目的就是开发食用蛋白质。据有关专家提出的主要对策是,抓好资源开发利用,加强海水和内陆河湖的养殖业以及滩涂、湿地、沼泽的开发,还要抓好渔港、良种、原种场和病虫害防治,并开发外向型渔业,增加水产品科技含量更是实现水产品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蓝色农业应认识到控制环境、保护资源和控制人口一样重要。淡水渔业发展,特别是淡水养鱼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渔业结构,精养优质鱼类,采用集约化的养殖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农业以酶工程等等。是以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发展微生物的资源工程农业。它是通过优化配置微生物资源,利用微生物坚韧的繁殖生产能力,在工厂化条件下生产植物、动物所必须的营养品和保健品。因为生产过程非常严格,而且穿着白色工作服,所以形象地称之为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由中国农科院研究员、“三色农业”的倡导者包建中首先提出。包氏理论认为,传统农业是“绿色农业”,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海上牧场”可称为“蓝色农业”,而利用微生物资源的农业开发,则可称为“白色农业”。由于这三种农业模式都可以提供食物、饲料和工业原料,因此又被统称为“三色农业”。

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发酵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传统农业的资源结构历来由植物和动物这“二维”构成,在生物圈中,这是不平衡的消耗性结构。在自然生物圈中植物是供给者,动物是消耗者,微生物是还原者,三者并存,构成稳固的自然循环链。由此而言,21世纪的农业资源结构应当从植物、动物的“二维”向植物、动物、微生物的“三维”转变,微生物对资源循环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不仅微生物的资源特点已逐步被人们认识,利用微生物的方法和手段也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发展“白色农业”的条件已经具备。因此,大力发展“白色农业”,实现农业微生物产业化,成为当前“三色农业”中重要的发展目标。

白色农业依靠人工能源,不受气候限制,可常年在工厂大规模生产,节土、节水、不污染环境,资源可循环利用,是目前我国农业改革中比较切实可行的路子。

“白色农业”是缓解耕地水资源紧张以及环境污染的跨世纪新型农业。微生物肥料和农药,能解决现在日益让人紧张的植物农药化肥残留问题,能够改变单靠耕作土地生产的农业模式,创建以微生物资源工厂化的低耗、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

四、面对现代农业,展望未来

我国的国情,人多地少,利用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进行粗放型农业生产的模式,已不适合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发展三色生态农业才是我国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我们要抓住机遇、抢占先机,大力发展三色农业,实施绿、白、蓝“三色农业”,这将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变革。21世纪中国新农业将会呈现出绿色“露天农业”与白色“工厂农业”并存;绿色、白色“陆地农业”与蓝色“水生农业”共兴的“多相形态”的农业生产新局面。到那时,湛湛蓝天下,山青水秀,江河壮丽,神州大地万象更新,草木如茵,花果成林,一个繁荣、富强、文明、美丽的中国将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参考文献:

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篇10

吉林省展团由省农委副主任包维国带队,委办公室、监管处、绿办负责人,相关市(州)农委及绿办负责人,参展企业及媒体记者参加了展会。展会上,我省设产品特装展位32个、原料基地标准展位10个,组织29家企业、10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到会参展。参展产品涵盖粮油、果蔬、饮品、畜禽、林特产品等7大类上百种。此次吉林省参展的特点是规模大、展位多、装潢精、产品特、质量优。本届展会我省实现现场交易额32万元,意向协议金额1.2亿元,拟合作项目154个,项目金额6.2亿元。吉林省展团荣获绿博会产品金奖20个,优秀商务奖2个,最佳组织奖第一名,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绿博会会旗交接仪式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王运浩将绿博会会旗转交给长春市副市长陈巳,这标志第十七届绿博会明年将在长春市举办。仪式上,省农委副主任包维国发表了讲话。随后,播放了《生态吉林绿色发展》宣传片。

包维国指出,吉林省是全国商品粮大省,发展“三品一标”条件独特、优势突出。经过25年的发展,吉林省“三品一标”实现了质量、速度、效益的协调发展,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抓手,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目前,吉林省“三品一标”总量累计达到3963个,其中:绿色食品918个,有机食品374个,无公害农产品264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4个,创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