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十篇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十篇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33:47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篇1

关键词:采购;采购管理;采购流程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01

一、Q公司采购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Q公司目前的采购方案是零部件外购。这是由企业长期战略规划、预备供应源潜力、总成本、内部制造优势以及核心竞争力所决定的。

1.采购流程

通过对其采购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Q公司现有的一些问题:采购流程中具体操作规范不明晰;反应时间略长;采购流程有待进一步细化。

2.采购组织

此前,Q公司是按照地域区分公司,根据工厂,设置部门,制造、货物供应和货物调整部门等均为单独分散的部门,部分的分散造成了人员冗余,运营成本高。Q公司削减冗余,机构重组,简化运营势在必行。

3.采购管理信息系统

Q公司利用Sap软件进行订单的下达、处理。利用自行开发的SRm(供应链关系管理)系统进行订单的确认和管理,其订单管理内容包括新订单确认、订单查询、修改等。现有的系统并没有做到信息的无缝连接,而且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不能及时反映到系统中来,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二、Q公司采购管理对策建议

1.采购流程细化

针对Q公司现有的采购流程,对相关的实施细节进行规范,列出切实的操作细则。

(1)供货准备阶段

成为Q公司认可的合格供应商引入后,在开始批量供货之前,须与Q公司采购部门签订采购合同,协商关于价格、质量、服务等相关条款,确定采购价格标的等事务。具体流程细则和注意事项如下:

①签署协议

通过供应商引入,被纳入合格供方名单的供应商需由供方法定代表人或合法授权人与Q公司采购部授权人共同协商签订“采购协议”、“协议附件”、“相关协议”后方能进行正常合作。

②商定价格

供方应向Q公司采购部定期反馈即时市场价格、货期等真实的信息。供方的报价必须基于诚实原则,其对采购部门及其他部门的报价一致。同时,供应商应按Q公司要求提品分项报价表供其采购部作参考,并在报价发生变化时,将更新后的报价在3个工作日内通知Q公司采购部。

(2)正常供货流程

产品通过测试后即进入批量供货阶段,正常供货流程主要涉及到如下环节:

①订单确认

采购部根据物料使用计划和采购周期制定采购订单。订单需包含产品型号、数量、价格、交货期、交货地点等相关信息。供方在收到订单后,应在36小时内进行确认。确认后供应商须全面履行订单中所涵盖的全部要求。

②备货与交货

供方应按协议及其附件的要求提供订单中的产品和服务。供方不得擅自提前或延迟交货并于备妥待运后24小时内已书面形式通知Q公司,供应商根据指定的交货模式履行交货义务。

③收货及验收

供方或其指定的承运人应到交货现场同Q公司采购部一起清点产品,核对产品名称、数量、包装等,办理收货手续。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

④付款

产品检验合格后Q公司应向供应商支付相应货款,具体的支付办法以生效订单中规定的为准。供应商必须在付款日前10天内将正本发票送达Q公司。

⑤Doa索赔

在检验、测试、组装过程中发现的个别不良品,Q公司对供应商的不良品进行判定,必要时请供应商一起确认责任归属。Q公司提出索赔申请,供应商反馈索赔信息,核对审批内容与申请内容一致后,供应商必须根据物料特性的索赔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物料维修完好后全部返回或提供索赔款。

2.采购组织整合

针对目前Q公司各分公司分散管理采购的现状,应该将生产、供应链和采购部门合并为一个新的运营部门,集中负责Q公司的全国供应链和采购业务。采购中心的任务是管理和整合零配件供应商。

Q公司全国采购的资源被分成两类:一类是生产资料采购,直接用于生产;另外一类是通用型采购。在管理生产资料供应商方面,运营部门有三个战略性任务。一是保证供应商供应的连续性。二是保证供应商在生产成本方面有一定的领先性。三是要保证供应商产品的品质。

3.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升级

对现有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建立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应该包含以下模块:采购计划管理;采购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系统管理。该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了物资采购的效率,保证了对采购活动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通过对采购数据的高度共享,促进企业采购活动网络化趋势发展,为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平台支持。通过网络将企业和供应商联系在一起,使企业的各部门、各单位能够明确采购流程、减少中间环节,达到降低采购成本和提高采购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篇2

为进一步规范物资采购和煤炭销售管理,加强监督管控,提高效能监察工作水平,结合实际,矿纪委决定对2021年1月以来的物资采购和煤炭销售情况开展专项效能监察。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专项效能监察的目的

针对物资采购和煤炭销售管理现状,开展全面效能监察,完善规章制度,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物资采购和煤炭销售管理的高效有序进行。

二、专项效能监察的范围

2021年1月份以来,物资采购和煤炭销售情况。

三、成立专项效能监察工作小组

专项效能监察工作小组,组长由纪委书记和总会计师担任,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为组员。

工作小组及人员,主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检查物资采购和煤炭销售部门及人员的工作情况,分析、评估物资采购和煤炭销售工作的现状,提出相关建议并监督整改。

四、专项效能监察的重点内容

(一)物资采购

1.是否建立了物资采购管理制度;

2.物资采购是否有计划,计划审批程序是否规范;

3.物资采购是否签订合同,合同审批程序是否规范;

4.按规定应该进行招标采购的物资,是否进行了招标采购,程序是否规范;

5.物资采购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比质比价、货比三家的原则和相关程序进行采购;

6.是否建立了合格供应厂商名录,相关档案资料是否齐全;

7.库存物资是否账物相符,是否存在有账无物或者有物无账现象;

8.长期积压物资和废旧物资的处理是否履行了审批手序,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理等。

(二)煤炭销售

1.是否建立了煤炭销售管理制度;

2.计划与合同的执行情况;

3.计量的准确性;

4.样本采集、制作、化验及报表编制的准确性和煤质情况;

5.装车费用、服务态度等煤场管理情况。

五、专项效能监察的方法

严格按照国家、能源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和矿井相关规章制度,采取以重点检查为主,随机抽查为辅的方式进行。工作小组通过查看会议记录、计划、合同、审批手续、台账、财务凭证,与经济运行部、财务管理部、采购科、销售科、质量检验部门和生产单位(物资使用单位)的有关人员谈话了解情况,联系供应商和客户征求意见建议,实地检查库存物资和煤场管理情况等方式,对物资采购计划管理状况、执行物资采购审批制度、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和煤炭销售价格、煤质、计量、现场管理等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情况进行评价。

六、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8月开始,9月底结束,分为自查、检查(抽查)、整改总结三个阶段。

(一)自查阶段(8月10日-8月20日)。依据效能监察重点内容,经济运行部、财务管理部、采购科、销售科等部门和单位重点对2021年1月以来物资采购和煤炭销售管理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做到边自查、边总结、边整改、边提高。各部门于8月25日前分别将自查报告报送矿纪委。

(二)检查(抽查)阶段(8月25日-9月15日)。工作小组到物资采购和煤炭销售相关部门、单位现场对效能监察重点内容进行检查和抽查。

(三)整改总结阶段(9月16日-9月30日)。工作小组对物资采购和煤炭销售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对制度的建立、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认真进行整改。必要时,可下达《效能监察建议书》并督促整改、跟踪落实。

效能监察中发现违法违纪行为或者案件线索的,应当移交案件检查部门立案查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应按规定提出经济赔偿的建议。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七、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物资采购和煤炭销售相关部门、单位要认真查找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及时认真进行整改,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堵塞管理漏洞。

(二)完善机制,接受监督。物资采购和煤炭销售相关部门、单位及人员要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主动接受职能部门、需求部门、广大员工、供应商和客户的监督,发现问题立即纠正。物资采购和煤炭销售过程中,确实存在违规违纪操作问题的人员,要主动向工作小组说明问题,接受处理。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篇3

一、企业物资采购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实践中的特性问题

根据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流程,在企业物资采购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实践中,有些环节容易被忽视,有些环节容易产生误区,有些环节有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较多。这些问题具有物资采购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的特殊性,在物资采购合同法律风险管理中需要特别予以重视。

1.合同谈判物资采购合同谈判重点关注的是合同的标的物、价款、交付以及质量条款。物资采购合同谈判容易出现问题的是涉外物资采购,涉外物资采购的特点是采购周期长、标的物金额多、运输风险大。例如,涉外仪表物资采购合同,要特别注意明确货币种类及外汇结算标准,标的物的交付即所谓的收货、送货,涉及到货物风险的承担、所有权的转移等诸多问题,谈判双方应对交货方式、运输方式、交货地点、交货时间、运输费用的承担等事项约定明确,防止出现分歧。

2.合同起草企业对于物资采购合同的起草权一般都比较重视,合同起草者法律知识水平和运用法律实践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合同起草与修改,影响合同履行法律风险的控制。因此合同起草是企业物资采购合同法律风险管理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物资采购合同起草前首先要界定好合同的性质。对于物资采购合同的性质问题,一般认为企业参与生产经营所涉及的物资采购合同属于有名合同中的买卖合同。但是在对物资采购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相关部门一般会先准备好技术资料和设计图纸,并与拟选供应商签好技术协议,这种情况下笔者建议选择承揽合同。例如涉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大型专用设备采购合同,其设备的生产周期较长,可能含有大量的技术资料及图纸,需要后期的操作培训及生产调试,并且签署了保密协议,可以参考承揽合同,将各项权利义务详细描述,规避法律风险,为后续阶段合同信息的补充完善、责任义务的合理划分、标的物的跟踪检验以及纠纷的解决提供依据,确保采购物资及时安全保供。起草物资采购合同时,对在合同谈判中约定的标的物、价款、交付以及质量条款要分别描述清楚。关于采购合同的质量条款,笔者建议在合同中写上具体应当符合的质量标准。例如,采购合同的质量条款中有六种情况可供选择,1.国家标准、2.行业标准、3.企业标准、4.封存样品质量标准、5.其他标准、6.按双方商定的技术条件、技术协议或技术要求执行。备品备件物资采购有图纸的,可以选择第6条,并注明“按6执行,标准代号、编号和标准名称见图纸”;单机设备或者是化工三剂采购等等有技术协议的,注明“按6执行,标准代号、编号和标准名称见技术协议”。

3.合同审批物资采购合同的审批程序应严格置于签约之前。合同管理员负责合同的初步审查,主要是审查文本前后的逻辑性、连贯性、统一性、准确性以及通俗性、可读性、实用性。企业的物资采购合同评审委员会负责专业性审查,由供应、技术、生产、财务、审计、质量等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就合同草案的商务要件、技术要件、文字表述等进行评判和审查。企业的法律事务部门负责物资采购合同的文本形式和内容的合法性及合规性审查,流程一般设在专业审查之后和决策层审批之前,主要是评估合同可能隐藏的法律风险,给审批合同的企业领导提供决策的参考依据。在这一环节中容易产生误区,出现合同管理员定位模糊的问题。例如,某些合同管理员在实际工作中职责权限不够清晰,既不参与物资采购专业工作,又没有直接负责合同起草,还缺乏与合同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在物资采购合同审核中分不清自己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往往使合同的审查工作没有得到较好的执行,产生了阻拦商品交易、耽误生产保供、频现合同纠纷等负面影响。

4.合同签署签订物资采购合同时要注意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及住址—定要清楚,企业或单位应当使用全称,保证与营业执照上的名称—致,签字盖章应当与签约单位及负责人或授权人相符。例如存在三方关系的物资采购合同是需要“买方”、“买方代表”、及“卖方”分别签字盖章的,要特别注意合同内容前后称呼、企业(或单位)名称与合同章、合同与营业执照上的名称是否一致。一旦出错,可能造成三方关系混乱,权利义务分不清,甚至和其他企业(或单位)重名的现象。

5.合同归档物资采购合同的档案主要包括:合同正本、副本及附件、审查审批表、合同谈判记录、分项报价表、过程控制记录、监造报告、交往信函、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等资料。另外,在物资采购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合同文本签收记录、台账、报表、领导批示、设备材料不合格评定和处置表、工作联络单、发生问题的处理情况及结果等资料也应归类建档。企业合同管理部门应当妥善保管好物资采购合同档案,建立详细的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台账,待合同终止并完成所有流程后统一交给档案管理部门保存。例如,询比价采购合同中的定向询价报价书、询价方案明细、价格会审表、采购方案审批单、订货委托书等等,这些属于各专业物资采购共有的资料档案,应当完整,不能因为电子商务网站上有资料可查的就认为可要可不要,造成合同档案各式各样,管理混乱。大多数企业一般都会将合同的基本附件模块也集成到合同系统上,比如《廉洁从业责任书》、《技术附件》、《保密协议》和《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对物资采购合同附件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及合同本身,其合同管理制度中并没有对合同附件的签订作详细的要求和考核,很容易产生法律风险隐患。例如煤炭采购合同,如果是采用招标采购形式的需要将招标的相关资料一并作为合同附件进行保存,如中标通知书、开标结果确认承诺书、评标报告、投标文件以及评标委员会决议等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这些都是重要的法律依据。

二、企业物资采购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实践中的共性问题

物资采购合同法律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在实践中也会出现与其他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相同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会直接影响到物资采购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也是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的难点和重点。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企业打造长效合同法律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保障。

1.合同法律风险管理意识有待提升企业员工风险意识不高、管理惰性、经验主义甚至抗拒心理等,重商机、轻风险,对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支持力度不够,这些现象是目前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有的合同管理人员所学专业是理工类,没有法律专业的学习经历,法律专业水平不高,把合同管理工作简单等同于一般的档案管理,不重视合同条款的法律性审查,更谈不上资信调查、合同谈判以及后评估等管理内容。树立正确的法律思维,强化企业员工的合同法律风险管理意识,是识别合同风险、防范合同风险的前提,也是建立健全合同法律风险管理机制的思想基础。企业可以通过专题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各种形式定期了解和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员工的工作偏差,帮助员工较好地理解领导的指令和企业的目标,避免进入“非黑即白”的思维误区,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具体问题,做好合同的法律风险预测和评估,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供领导决策。

2.合同信息化管理任重道远目前许多企业都建立了基于计算机网络应用于整个企业集团范围的合同及法律事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合同资料快速提取、合同执行情况跟踪、合同变更、合同解除以及纠纷处理等提供信息支持。加强合同信息化管理应当是先进企业的必然追求。但是合同管理系统建立时间不长,仍然处在摸索阶段,部分功能模块与企业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加之企业对于员工掌握系统操作、运行和维护的专业知识培训投入不够,员工对新系统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参差不齐,系统运营管理问题重重。企业合同信息化管理的经验不足、效果不显著。合同信息化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业务人员、管理人员除具备业务知识外,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以及合同系统管理知识,增加上岗培训和业务培训是加强合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在上岗资格考试中设置司法培训、合同系统运维培训以及合同管理员培训等课程,同时对在岗人员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持续培训,打造一支素质和技术都过硬的合同管理队伍。

3.合同法律风险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当中还未完全构建,以简单的合同谈判、合同签订为主,对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却很少,可操作性不强,不能经常性地监督、检查和考核,或者考核没有与薪金报酬等挂钩,缺乏必要的威慑力;或者制定了较为完备的合同管理规章制度,但却没有做到制度的严格落实,合同管理工作不能渗透到企业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中去,无法形成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全员式管理。要将合同法律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建立系统的合同管理规章制度。比如《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工作细则》、《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权限交接制度》、《合同专用章管理规定》、《授权委托书证管理规定》、《物资采购合同审查、会签、审批管理规定》、《合同纠纷调处管理规定》、《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后评估制度》等,通过制度来规范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同时把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到物资采购单位的其他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之中,通过物资采购流程的运作、企业各相关业务部门的相互配合,反复检验合同法律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不断完善合同法律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

三、结束语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篇4

[关键词]中原油田;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4)04-0011-04

当前,随着石油行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石油企业面临着国外石油公司的巨大竞争和挑战;同时,国内一些石油企业近年来勘探开发难度增大,企业资金严重不足,采油采气成本大幅上升,投资规模难以控制,成本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例如,中原油田现已进入了高含水中后期开发阶段,原油后备储量不足,吨油成本居高不下,降本增效便成为中原油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在降本增效活动中,石油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就成为石油企业降本增效潜力最大、最有效果的着力点。[1]因此,一些专家、学者以及一些石油企业物资供应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对石油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对策和建议。笔者在认真吸取上述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的工作实践,以及目前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上出现的新问题,拟对如何进一步提高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问题进行再探索,祈望对提高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能够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目前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就是对石油企业在生产运作过程中所需的物品从供应、生产、销售以及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等方面所发生的运输、储存、装卸、流通、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的管理。石油企业的油气生产作业区域比较大,并且又处于复杂多变的野外环境中,这就增加了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难度。例如,中原油田的开发项目遍布四川、东北、新疆、广东等地,物资供应品种包括原材料、专用设备、专用仪器等56个大类,92000多个供应品种,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保供难度大。油田物资供应处为了保证供应,一般都在物资管理方面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水平。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石油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一)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石化系统在物资采购方面大都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储备、统一结算的办法,但是,从新形势下的石油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来看,这种做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第30卷第4期强蔚民:提高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的再思考一是中石化集团公司在物资集中采购方面缺乏灵活性,对各油田的生产实际情况考虑不周。例如,中石化集团公司在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上要求实施集中采购,但是,集团公司的集中采购容易造成集团公司与油田企业间的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利于及时变更物资采购和供应计划。集团公司集中采购,中间环节多,手续复杂,更改计划非常困难,不能很好地适应油田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同时,集团公司集中采购在实际运作中也容易产生盲目采购、重复采购、价格偏高等现象。

二是在油田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由于受石油企业的生产特点的制约,石油企业的物资需求计划按实际生产情况更改的可能性比较大,物资供应采购计划的预测难度也就比较大。在此状态下,一些物资采购部门与物资需求计划提报部门以及物资需求计划管理部门等常常出现比较难协作的现象,如果物资需求计划编制部门的人员缺乏对石油物资需求规律的研究,就会在油田物资需求计划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上产生问题。

三是油田物资供应处在采购行为的管理中,在物资采购计划、质量管理与物资采购执行部门之间存在着职能不分、职责不明,各部门间缺乏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现象,由此增加了内部腐败的风险;而一旦出现问题时,这些部门之间就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

四是采购来的物资在入库前都必须进行质量检验,但由于油田物资供应处各部门之间在物资质量管理、检验、监督方面缺乏有效机制,致使采购来的一些有质量问题的物资入库前不能及时发现,从而给石油企业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甚至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二)物资库存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石油企业的库存物资极易积压

由于油气生产中具有较大的不可预测性,因而,石油企业的库存物资极易积压,例如,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的石油专用管材库存的问题就十分突出。石油专用管材是油田生产的重要物资,中原油田每年消耗10万吨左右,石油专用管材具有消耗量大、价值高、易损坏等特点,因而,石油专用管材等极易成为库存积压的物资[2]23,成为库存控制的难点之一。再加上由于受传统油田物资供应管理模式的影响,油田物资供应处习惯沿用物资供应管理的计划、采购、库存、供应使用流程,设置多个大大小小的供应站,这种物资库存模式,必然导致库存储备规模比较大,在有些仓库中,甚至有几年都没有动用过的物资。储备物资占用资金过多、资金周转缓慢,必然产生经济效益低下的现象。

2.对物资需求预测、库存量、库存结构等方面的决策缺乏相应的科学性

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管理部门只有在物资需求预测、库存量、库存结构管理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才能为油田生产建设单位及时、保质、保量地供应所需的生产物资,才能降低物资成本,提高油田的整体效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按照中石化集团公司的统一安排,eRp系统已在中原油田成功上线,但由于该系统是按集团公司推广模板实施的,加之上线的时间紧,致使有些流程、功能不能满足物资供应部门的要求,其准确性差、过期数据清理困难、工作效率低。在此形势下,现在很多物资库存管理的控制仍主要靠个人经验来完成。在个人主观随意性的影响下,就会出现不该储备的物资库存量较大,而急需的物资却没有储备,由此出现了供需脱节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田企业的正常生产。

3.对库存中的物资缺乏妥善管理

石油企业在生产中由于物资需求计划不准确、不及时,以及井下地质情况复杂等原因,极易造成一些物资在库存中形成积压。例如石油专用管材在库存中大量积压,石油专用管材一般都采取露天存放的方式,其经风吹日晒后,就容易产生锈蚀,时间一长,表面的麻坑就会逐渐加深,管材的强度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存在着报废的风险。[2]24除此之外,如果对库存中的物资缺乏妥善管理,不及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计划,也会导致库存物资短缺,影响石油企业的正常生产。

(三)物资供应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石油企业的物资供应点多、面广、战线长的难题,有些石油企业只得多地区、多区域设立物资供应库和站。例如,中原油田随着外部石油工程市场的开拓与发展,物资供应便出现了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的现状。其原因是施工项目的物资需求随项目内容、设计、地点、甲方的变化而变化;施工现场远离本埠,远离城市,自然条件恶劣,社会保障能力极为有限;施工地点流动性大,外部集中供应点随施工地点的流动而流动。在此形势下,物资供应部门只得多地设物资供应库和站。由于供应处和站点、站点和站点之间、站点和库房之间信息交流比较困难,就必然使物资供应和使用情况的数据不能实现及时共享。物资供应处在深入调查、了解物资使用单位对油田物资供应的质量和需求的意见与建议方面也比较困难,因而,这就必然给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计划的审批带来较大的盲目性。

(四)物资供应考核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

在物资供应中应建立科学有效的约束考核机制,明确划分供应处相关科室和责任人的职责,并将具体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这样,物资采购和供应管理水平才能得到提升。但是,在一些油田物资供应管理部门,这种考核约束机制还存在职责划分不清、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的问题。如集团公司和中原油田分公司为提升经济效益,都要求物资管理部门要尽力降低库存成本,但是在实际工作运行中,物资供应管理部门内的计划、采购、库存和供应部门都可能站在本部门利益的立场上,各自为政,出现相互不配合的问题:物资供应等相关部门认为自己仓库中的物资品种和数量越多越好,可以在供应时方便、快捷,为此,这些部门为保证库存的品种和数量,往往会虚报需求量;而计划部门为减少库存成本,认为库存越少越好。这种现象对提高油田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水平极为不利,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需要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和约束机制。

二、对提升油田物资供应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解决当前油田物资供应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水平

1.加强对物资采购计划编报的管理

对物资采购计划编报的管理是提高油田物资供应管理水平的基础。笔者认为,物资采购计划的编报应以满足油田企业生产需要、尽量减少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提高物资采购计划的准确性等为原则,立足于对外部资源环境和内部需求特点的客观分析,以及对企业内外部管理资源的有机整合和综合运用,如此才能提高物资采购计划编报的准确性。为提高物资采购计划的权威性、有效性、实用性,还应强化对物资采购计划及参与计划编报人员的监督和考核,以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

2.加强对物资采购过程的管理

物资采购过程主要包括物资采购决策、采购行为的实施、物资价格的控制、对采购合同的监督和采购资金结算等。加强物资采购过程的管理是提高油田物资供应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对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两项措施:(1)按照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要求,实行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的业务管理运行模式,组建采购管理工作评价组,随机抽取已执行的采购计划,从采购计划的编制质量、执行过程、执行效果等方面进行采购后评价、管理诊断和效益评估。(2)每月对业务部门采购计划的编制质量和变更情况进行通报排名,并在物资管理例会上进行讲评,将其纳入季度绩效考核,要奖惩兑现,以保证采购计划编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执行。

(二)加强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公开透明、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的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解决合同审批、价格调整、质量信息传递、物资统计、供应商主数据维护、招标采购等关键问题,形成采购业务与投资计划、财务与成本、库存等信息的集成,实现计划、采购、检验、配送、结算的供应链全过程的动态管理。目前,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面临着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多、接口多、集成度低、系统间数据传输难、用户操作繁琐等问题,因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1.统筹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系统的集成度

目前,中原油田物资采购供应管理业务中有eRp、eC、Bw、CmiS、供应商、编码、mDm、化工系统,不同系统间接口传输问题多、数据同步性差。其中供应商管理系统、标准代码网站、mDm主数据平台3个系统都属于主数据管理,功能相互重合。因此,建议在现有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大力进行系统改造,减少系统接口,使业务人员用一个帐号登陆即可完成所有工作,以确保系统间数据的同步和一致性。

2.加强系统功能流程的设计与改进

建议在今后信息系统功能流程的建设中,一要重视功能流程的精细化、人性化设计,加强需求调研,降低操作难度,提高用户满意度。二要收集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创新做法,做好甄别推广工作。如中原油田针对eRp系统统计分析和展示功能相对薄弱的问题,自主开发了物资计划管理、价格分析、物资核算、供应商考核、合同管理5个辅助管理信息系统,弥补了eRp系统功能的短板,较好满足了业务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需求。三要针对集团公司采购计划等重点工作开发系统流程、物资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开发灵活查询预警功能,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3.建立统一、高效的物资供应管理信息应用系统

为缩短有关问题解决的时间,建议集团公司建立所有信息系统问题总支持协调部门,对各企业提出的具体问题,由该支持部门安排相关部门落实解决。开发中国石化信息系统运维支持平台,在现有信息部eRp系统支持平台的基础上,增加eC、Bw、CmiS、供应商等系统问题支持功能,并把平台用户权限由企业支持中心进一步延伸下放到企业业务单位,以加快问题解决的速度。除此之外,要尽快升级、更新CmiS系统服务器,解决系统运行速度慢、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加强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需要大批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的专门人才,物资供应部门可通过培训、技术交流等方式,培养一定数量的具有经济分析、经营和管理能力,熟悉油田企业生产过程,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和技能,具有信息系统规划管理、信息资源获取和利用能力的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推动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

(三)提高物资仓储管理工作水平

物资仓储的控制和管理水平能够从一个侧面体现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总体水平。对库存物资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降低库存成本,为油气生产提供的物资质量好、数量准,这是物资仓储管理的主要目标。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以控制总量、盘活存量、防范积压为目标,积极推进合理储备保供应的长效机制建设,特别在库存资金占用管理方面,各单位的“谁提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的责任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大家积极承担库存控制责任,通过全面强化消耗分析,提前介入需求形成过程,有效提高了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形成了全员重视储备管理、防范库存积压的工作合力。笔者认为,为提高物资仓储管理工作的水平,还应采取以下措施:(1)必须严把入库物资质量验收关,认真检查入库物资的数量、技术指标、货号、规格、品质、标识等,对达不到生产使用要求或不合格的物资要拒绝入库;(2)尽量减少物资在仓储环节中的损耗,并按物资的不同用途、型号等,对其进行分级、分类管理;(3)严把物资出库关,防止有质量问题的物资进入生产领域;(4)物资在装卸过程中要按操作规范进行,避免在此环节对物资造成不必要的损坏。[4]

(四)对物资供应使用信息加强跟踪与反馈

为进一步提高油田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水平,要加强对物资供应质量信息的跟踪、反馈。物资使用单位是物资供应管理水平真正的检验者,因此,应当让油田物资使用单位参与到物资供应管理工作中来。同时,应实施出库物资质量信息跟踪卡制度,加强物资供应处与物资使用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以便使物资供应处迅速掌握物资供应质量的第一手信息。此外,要建立和完善物资供应质量问题报告制度,当物资使用单位对所使用物资的质量存在异议或物资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时,物资供应处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解释或派专业人员进行处理,要及时查找物资供应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物资供应部门还应主动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以便掌握企业对物资使用需求等方面的信息,提高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高效性。

由于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水平对石油企业的生产影响巨大,因而,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在此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还需要每个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不断根据变化了的形势,探寻进一步提高油田物资供应管理工作水平的方法,努力为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常三霞.油田物资配送管理研究――以中原油田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6):11.

[2]曹青山.石油企业降低库存提高效益的探索――以中原油田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3).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篇5

关键词:高校家具管理,问题,对策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随着高校扩招事业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对家具类物资种类和数量的需求也随之迅速增加。当前,高校家具的管理已成为高校资产管理部门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从我国现有的高校家具以及家具管理的基本特点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家具管理的一些常见问题,并为改善高校家具的管理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

2.我国高校家具以及家具管理的基本特点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家具类物资的投资费用也在逐年增长。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家具以及家具管理有如下基本特点:

2.1高校家具的基本特点

高校办公家具主要包括一般办公用桌椅、电脑台组合桌、文件柜、图书和档案家具、各种会议家具、大型会议厅座椅、课桌椅、学生公寓家具、食堂用家具、公共场所活动家具等。另外还有大量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设施家具。不同的使用对象,对功能、材料和质量的需求有很大不同。行政办公桌要求一般木制,与电脑等办公设备组合使用;学生用床、课桌椅等家具则要求坚实耐用,易清洁、维修方便、易更新换代(规格统一);会议室要求耐用、美观大方;会议室和接待室要求较大气高档的沙发,易清洁。论文参考。各种需求多以实用功能需求为主,装饰性要求高或有特点的家具较少,主要在博物馆、图书馆和接待室有少量需求。

2.2高校家具管理的基本特点

高校家具的管理可系统地分为家具的采购、管理以及维护三大环节。各环节紧紧相扣,相互影响,任何环节都不容偏废。

2.2.1家具的采购

高校家具采购基本上是单位成批购置长期使用的设备,所以家具的采购招标首先要保证家具质量,结实耐用,尽量要符合环保要求,这样才能更好的延长使用寿命。实际采购阶段,根据情况和有关规定进行采购,分为询价采购和招标采购。但由于询价采购的后续工作比较薄弱,因此我国高校更倾向于招标采购。招标采购不仅更加透明化、公开化,而且能够更客观、更直观、跟具体地反映各投标人和投标货物的真实情况,因此采购方多倾向选择招标采购。

2.2.2家具的管理

一般来说,高校家具的管理由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后勤部门负责。在家具采购部门的工作完成后,家具的各项管理工作如:家具的查询、统计、报表、清查等各项工作应陆续开展起来,确保学校各类家具的正常使用。

2.2.3家具的维护

由于家具的特殊性,在实际使用中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磨损和消耗。因此,各高校每年还需通过新增、批量更新、零星补充和维修等保证家具的良好状况。

3.当前高校家具管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高校家具的投入费用正逐年增加。在此基础上,我国高校家具管理中也涌现了一些问题,

3.1高校家具管理的常见问题

3.1.1高校家具采购人员专业素质尚需进一步进高

高校采购是近年来刚刚起步的工作.它是一项面向市场.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专业化水平要求高的工作.客观上要求高校采购工作人员既要懂得财务方面的知识.还应掌握和具备市场操作的技能。

3.1.2高校家具管理部门以及程序等存在的问题

由于有些高校的采购和管理家具的部门不唯一,甚至没有统一的家具采购和管理部门,这样就给家具的查询、统计、报表、清查等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导致不能给领导提供较为准确地参考数据,从而造成重复购置、有物无帐、有帐无物等诸多问题。此外,许多高校缺乏严格的家具购置程序和各类家具配备标准及管理制度,容易造成在实际采购中意见不一等问题。

3.1.3高校家具维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教育部、各省教育厅的各类评估各种检查、各类报表,只关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及其使用情况和变动情况,家具的更新维护往往被忽视。

3.2提高高校家具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3.2.1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加强高校采购队伍的建设

针对采购合招标工作的复杂性.高校一方面应当聘用一些素质高、熟悉业务的专职采购人员;另一方面,学校应定期对采购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鼓励他们学习相关知识。这样才有助于保证高校家具采购和招标工作的顺利开展。

3.2.2建立完善的建立家具管理制度,提升高校家具管理水平

针对目前管理意识、管理手段都相对落后的高校采购和管理家具部门不唯一的现状,高校应该加大对家具的采购和管理的力度,把家具的采购、管理、维修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科学的家具管理办法和制度,完善家具购置、使用、管理、维修的程序,并逐步实现高校家具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3.2.3加强高校家具维护工作

定时对高校家具进行清查,及时进行新增、更新以及维修等各项工作。并加大高校家具维护的宣传工作,通过学习宣传,积极倡导各教职工、各学生加强对高校文件的重视和维护,努力保证更好的延长家具的使用寿命。

3.2.4使用先进的家具管理软件对家具进行管理

现在很多高校的管理部门已经开始使用较为先进的家具管理软件对家具进行管理。论文参考。对每次购置的新家具都在家具管理软件中进行录入,增加新纪录,并且打印家具卡片,同时把卡片分发给使用单位或者使用人妥善保管。论文参考。每隔一段时间家具管理部门进行一次家具清查,打印出各个单位的家具明细帐,确保帐、物、卡片保持一致。

完善高校家具的采购、管理、维护的制度,有利于提高高校物资管理和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高校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此,每一位高校家具采购和管理者都应该提升对家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扎实的工作开创高校家具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画宇、邱灼雄、梁勇梅:高校办公家具购置预算与决策管理[J].广东: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

[2]牟瀚洲:浅议高校家具采购与管理[J].观察管理,2009-9.

[3]方彬繁、季金花:浅淡高校家具实行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篇6

据财政部相关人士表示,政府采购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都与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密切相关。

今年1月份,国务院公布了《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征求意见稿,至今已过10个多月,仍未见《条例》踪影。消息人士透露,马上公布《条例》的可能性并不大,业内专家也认为政府采购“两法”冲突等问题的悬而未决是无法及早出台的主要原因。

《政府采购法》确立了完整的政府采购定义,并将工程采购纳入其中,但随后又在《条例》中表明: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确定了招投标活动适用于本法,并规定工程建设项目及有关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曹富国告诉记者:“两部法律围绕了政府工程采购在政府采购法上的地位问题进行展开。一种观点认为,应该赋予政府采购法完整的政府采购概念,将工程采购纳入政府采购法的调整范围;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政府采购法的调整范围应不包括工程采购,采购对象是政府用于公共管理和为公共服务所需的货物及其相关服务等消费性项目,不包括用于投资目的的货物、工程及相关服务的购买。”

在工程采购的争论上,采购方式及程序构造也存在争论。以前,议标也被认为是招标的一种方式,有的国际组织规定的招标规则也把议标作为招标方式。但议标实际上就是竞争性谈判,不具有招标的性质和特点。据悉,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的招投标活动,很大比例都是议标,在实践中暴露了诸多严重问题,容易产生不正当竞争和不正当交易行为。因此,《招标投标法》否定了议标方式。而《政府采购法》中却肯定了议标方式,其中规定:货物、工程和服务除了公开招标,还有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非公开招标方式。但政府采购有其范围限制,房屋建筑工程如属于《招标投标法》及其配套规定中“强制招标”范围,是特别法的规定,不能采用议标。

对此,曹富国认为,议标被招投标草案中排除,从表面上看是源于对议标性质的认识,讨论它本质上是否属于招标方式,但从根本上看,这是对“两法”冲突进行立法折中的结果。这种影响在《政府采购法》上也有重要体现。《政府采购法》虽然规定了以招标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一揽子采购方式,但是它的适用被限定于货物或服务采购。采购方式和程序的不当规制已经对法律适用和采购实务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缺乏谈判性程序的招标投标法已经在适用复杂招标采购项目上显得捉襟见肘,而《政府采购法》在法律上缺乏工程采购方式和程序。

“‘两法’在适用范围上的矛盾与法律实施的监管权本属于不同的概念范畴,但从政府采购立法史或法律关于监管权的分配上,适用范围上的冲突与部门之间监管权的分配紧密相关。一定程度上,范围冲突由监管权冲突造成的。因此,一种协调‘两法’关系的思路是协调部门之间关于监管权之间的冲突,从而对法律的解释和适用达到统一与和谐。”曹富国说。

《政府采购法》中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部门,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履行与政府采购活动有关的监督管理职责。针对这项条款,曹富国解释说:“这意味着政府采购法将财政部门确立为政府采购的监管部门,但同时也没有剥夺其他部门对政府采购的监管职能,包括对政府招标采购的监管职能。”不过可喜的是,《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两部法律都授予国务院进行规制的权力。“法律的实施运行还取决于部门之间的协调。这一问题也在国务院的规范性文件以及部门之间达成协调性文件中,从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200034号)文件表明,采购招标方式采购的,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由有关部门分工负责。《政府采购法》第四条规定: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投标法》。

“由此可见,上述规范性文件对招标投标监管权的分配倾向于维持招标投标法所确立的现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政府采购中‘采用招标方式采购的’,该规范性文件要求适用根据招标投标法所确立的监管体制。”曹富国还分析:“除了国务院的协调努力外,11部委组成的招标投标部际协调机制以及部门规章也在有关监管权方面进行协调。这一协调机制的规章也反映了部委之间就政府采购的货物、服务招标的监管权所达成的一个重要共识,即工程建设领域的招标不属于财政部门的监管职权,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属于财政部门监管职权。同时,财政部门制定的招标投标规章也排除了对政府采购货物中的进口机电产品招标投标的监管权。”

在政府采购“两法”问题上,采用协调监管能否强有力地解决矛盾我们不敢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协调监管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化解“两法”矛盾,曹富国教授感慨地说:“法律实施部门就‘两法’关系所做出的协调努力和达成共识对法律政策的统一和协调运行至关重要。同时,这种协调和共识也是当前我们制定国务院条例和未来进行法律改革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处理‘两法’问题上,至少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应该主张协调监管论。”

相关链接

烟台模式介绍

在十多年的采购实践中,山东省烟台市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政府采购运行模式。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篇7

[关键词]存货控制;存货管理;内部控制;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132-02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是指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是指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不仅是国有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流动资金运作的晴雨表,也往往成为少数人用来调节利润,偷逃国家税费基金的调节器。因此,存货管理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针对存货管理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国有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有企业存货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存货的验收保管储存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存货实物控制存在严重缺陷,大多数中小企业既无规范的存货管理规则,也没有相应的存货盘点制度,岗位职责分工不明,只注重存货的购买环节控制,而忽视存货的仓储与保管,领用与报废环节控制,造成大量的浪费。很多企业在采购材料环节,往往由一个人完成。采购入库价格,一般只能以采购员口说为凭,使采购工作无章可依,会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

国有企业中存货的验收是存货入库前的重要环节,一些企业对存货的验收警惕性不高,对一些特殊存货的质量问题疏忽,给企业造成损失。国有企业的存货即使已做财务入库,但由于财务部门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权,不能对仓储企业中的自有存货进行有效控制,很少通过实地盘点来核对账实,所以入库只是账面行为,存货只是以数据形式存在,极有可能造成账实不符。

1.2采购批量不合理

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存货管理既要保证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又要保证尽可能地少用资金。一般情况下,在企业生产和销售预算已确定的情况下,存货量的大小取决于采购。采购量太少,一方面,会使存货不足,影响生产和经营的正常进行,无法完成预算,另一方面,因为采购未形成批量采购,导致采购价格高。而存货采购量过多则会占用较多的资金,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致使企业的资金成本会上升,效益会下降。一般来讲,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在竭力避免因缺货而错过交货期,造成顾客满意度下降,所以存货库存普遍存在积压过大的现象。这种现象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会造成资金的浪费。

1.3采购的材料尺寸、规格等不符合工艺要求

在申购环节上,一般由使用者提出,报经批准后,采购员采购。操作程序上,有时不是根据实际需要来申报采购计划,而是觉得原材料不够就去买一批回来放着,有时则是在需要存货时发现没有,才马上通知采购去买,在买回之后再补填申购单报批。在这种存货申购条件下,没有恰当的采购计划,经常会出现采购的材料不符合工艺的要求的状况,还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利用率低,边角废料多,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辅耗成本增加。

1.4部分库存物资使用效率不高,库龄过长

许多企业把存货管理的重点放在原材料的采购和成品的销售上,忽视了存货的成本和资金占用,没有采用存货的限额责任管理。部分库存物资使用效率不高,库龄过长。还有部分材料因为工艺变更,采购回来的原材料利用不上,不常用物资长期滞压,容易发生贬值、毁损、失窃,从而直接形成损失。

2国有企业加强存货控制的对策

2.1完善国有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保障制度

国有企业为规范经营管理,控制风险,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如实行严格的内部牵制、职务分离控制制度、储存保管制度、盘存控制制度、计价方法控制制度等。为了保证存货业务控制目标的实现,企业重点应加强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得到贯彻执行的保障监督制度,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在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中实现法治,而不是人治。

2.2提升基层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实行全面预算

国有企业的机构较多,部门之间的协作及实行全面预算就显得尤为重要。国有企业的各基层单位是主要耗用存货部门,对这些基层单位和部门应采用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进行指标日常控制。管理部门参照历史数据与同行业先进数据制定各基层单位采购指标,分解存货资金计划指标给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这些基层的部门与单位必须根据客户的订单、存货需求预测、生产过程中的用料控制标准、存货保管的要求等,制定存货的品种、数量决策并考虑是否有相应的替代品。只有各个基层单位懂得经营管理,精打细算,把每道工序、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纳入预算管理中,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2.3设立财务监控管理模式

针对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采购管理的政策修改或更新、重大的采购事项等,突发事件的采购,财务部定期或不定期主持召开采购管理会议,采购管理会议可以固定在每个月月末举行,也可以根据需要临时性地召开,一般由财务经理主持,采购部门参加,有必要时请总经理及相关主管人员参加。各部门可以在会议上提出在采购工作中遇到的自己无法解决或决定的问题,大家通过相互协调相互理解,在达成公司利益目标的轨道上研究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会议上通过的事项或决定各部门必须切实执行,不得形式化和两面化,对不切实执行的部门,在责令改正的同时,不排除以行政手段追究相应人员责任。作为工作执行和纠正措施的追溯依据,采购管理会议必须有会议记录存档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各相关部门。在财务监控的模式下,一步步培养各采购部门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工作意识和工作风格,是达到公司管理最佳效果的目标之一,也是财务管理希望达到的理想目标之一,而要达到这个层面,良好的公司文化、健全而严密的管理制度和高层管理的全力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保证。

2.4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存货管理系统

由于存货种类繁多,人工核算的工作量比较大,工作效率较低。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对存货的核算应及时、准确和完整。借助计算机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存货核算、管理可以保证存货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可以随时编制存货相关报表,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存货运营效率;存货管理电算化可以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以便于与实物核对清查,存货减少或发生偷盗等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利于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存货核算的质量。

加强存货管理,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率,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存货管理,达到降低国有企业综合成本的目标,有效地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正常进行,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篇8

政府采购是规范财政支出、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自《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政府采购得到长足发展,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最近,我们围绕“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和问责制度建设”这一课题开展了调研,对当前政府采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近年来**省政府采购监管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省政府采购规模逐年扩大,政府采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20xx年,全省政府采购仅45.53亿元,20xx年达到133.44亿元。20xx年底,全省政府采购规模实际完成190亿元,节约率7.9%。与此同时,各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强化制度建设,规范运作程序,推动政府采购有序进行。

健全规章制度。先后研究出台了《**省政府采购评审委员会工作规程(暂行)》、《**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抽取暂行办法》、《**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采购供应商质疑处理暂行办法》等20多个规范性文件。各市州结合实际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如《成都市市级协议供货管理办法(试行)》、《广元市市级政府采购工作规程》、《巴中市市级政府采购询价采购工作规程》等。

完善监管体系。省、市、县三级普遍建立了政府采购中心,在采购管理机构统一监督管理下具体实施政府采购事项,基本形成了“管采分离、机构分设、政事分开、相互制约”的监管体系。全省建立了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联合协调监督机制,通过专项检查、举报受理等方式加强了日常监管。一些地区还通过在采购过程中推行电子化监控摄像技术手段,报送《政府采购项目信息记录表》,对采购过程实行全程动态监管。

规范采购运行。20xx年正式启用“**政府采购网”作为全省政府采购信息平台,承担全省政府采购信息的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专家管理系统”和“机构管理系统”,研发了“政府采购电子评标系统”,建立了全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目前全省入库专家共2200余名,基本实现了省内跨地区、跨部门政府采购资源共享。

当前政府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由于相应法规缺少实施细则和相关配套制度,执行中还存在一些政策的空白点。比如现有法规对政府采购各参与主体的职能定位比较原则,政府采购审批管理的权限和职责不明确,容易导致多头管理、各行其是等现象发生。对于委托采购、部门集中采购等也是有原则性的规定,但对什么是部门集中采购、部门集中采购是否需要委托集中采购机构采购,缺乏明确规定,给实际监管带来难度。

采购运作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集中采购中心作为一个事业单位由谁管理,对谁负责,缺乏明确规定,一定程度存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现象。二是由于政府采购预算约束刚性不足,预算编制支出项目细化不够,通用性的办公用品没有集中统一配置标准,容易造成政府采购随意性较大,每次采购规模小、效率低,节约财政资金的潜力有待深化。三是评审专家库虽已初步建立,但数量少、门类不齐、总体资质水平偏低。尤其市州一级评审专家较为缺乏,有的市州进入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的仅20余人。大多数专家为兼职,一些还兼任了企业顾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标的科学、合理、权威,容易导致专家倾向性评标以及专家评审采购的物品“质次价高”等现象。

监督管理不够严密。目前对政府采购的监督比较偏重于事后监督,如何及时有效地发现并解决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部分供应商采取陪标串标等各种手段影响评审结果,甚至与采购人串通进行“幕后交易”等。采购单位在编制采购技术参数时故意设置不合理条件限制竞争,招标文件明显倾向特定供应商,存在指定性和排他性倾向。

相关信息透明度不够高。目前政府采购中还存在信息公开不够,透明度不高,社会公众不知晓,相关当事人不明了等问题,这就可能导致采购人指定品牌、机构干预评审、评标专家受利益驱动、供应商相互勾结搞串标陪标、政府官员与企业搞权钱交易等问题的发生。

责任追究不够到位。虽然相关的法规规章明确了政府采购中的各种违法行为,但对违法行为的认定、违法的责任、处分的档次等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依据现有的相关规定,问责对象主要是针对直接责任人,对主要负责人决策失误,领导不力,管理不到位,不正确履行职责等问题,由于缺乏相应的问责规定,因此较难实施问责。在问责方式方面,对政府采购相关机构中属于公务员的问责方式主要限于行政处分或刑事处罚,很少运用组织处理等措施。

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监管与问责的对策思考

从根本上解决政府采购中的问题,必须坚持制度规范与监管问责并重,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和问责机制。

建立信息化运行机制。搭建以采购管理、电子采购、决策支持三大模块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基本框架,采购程序、采购过程、采购结果都通过信息化平台向全社会公开,确保政府采购在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前提下实现竞争,真正做到以公开促公正、以阳光防腐败。一是推行电子化采购。建立供应商名录库和政府采购商品价格信息库,商品价格全部上网公开,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一律实行网上竞价。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专家库。整合全国范围内的专家资源,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随机抽取,管用分离,资源共享,网络互通。建立专家工作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清除不合格专家。三是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信息平台。规范采购信息的程序、格式和范围,依托采购网站,在网上专家管理和抽取基础上,实现网上询价,网上招投标和网上评标。

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逐步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模式,减少人为操作的空间。一是严格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实行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的编制与部门预算“统一编制,统一汇总,统一审查,统一批复”,由采购中心根据预算和计划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分期分批集中统一采购,以形成政府采购规模效益。二是严格实行部门采购资金集中直接支付。在支付中心设立政府采购专户,根据采购结果通过专户将资金直接支付给供应商。三是推行技术参数格式化。在充分市场调研基础上,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和功能要求建立较为完善的设备采购参数数据库,杜绝指定性和倾向性。在规范技术参数的基础上推行统一的招标文件范本。四是推行部门办公用房装修、办公设备等公用设施标准化配置。积极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通用设备建立一套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采购指标体系,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增设协议和定点供货渠道,由全省统一组织实施,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动态化监控机制。切实强化对政府采购的全程监督和动态监督。一是建立政府采购的预算———预审———执行———考评———检查的全过程管理制度。监管部门要提前介入,关口前移,对政府采购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二是建立评标结果后续审查机制。不仅要监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质量,还要把商品的售后服务和合同履行情况等纳入监督视野。三是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从自身职能出发找准监督着力点。财政部门主要着眼于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审计部门重在采购资金的使用,纪检监察部门主要从工作人员执行相关工作纪律条规的角度开展监督。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篇9

关键词:企业;物资;库存控制;优化

中图分类号:F25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拥有一定库存对于各个企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帮助企业正常的运行,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物资库存控制不当那么必然会对企业的经营、收益造成影响,库存物资过少会造成物资周转方面的问题,企业在物资上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很有可能造成合同失效,企业信用程度降低等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库存物资过多会造成物资积压,如果无法及时的解决会浪费企业的人力与资金,同样不利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物资库存控制水平代表了企业物流管理的水平,合理的物资库存控制能够帮助企业降低自身经营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这一点,解决物资库存控制的相关问题,优化企业物资库存控制方式。

一、企业物资库存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物资决策人员能力不足

企业物资库存是各个企业的流动资产,对企业的正常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保持一定量的物资库存,物资库存的保有量由物资决策人员决定,但是在我国众多企业中,领导层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大量囤积物资,造成大量资金的消耗,企业物资决策人员没有与其工作相匹配的能力,不了解当前的市场情况,在物资库存控制上无法对企业领导层提出合理建议,一昧听从领导的指令,造成企业物资无法得到及时的应用,企业自身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很多企业物资决策人员在发现问题后没有及时作出反应,对企业物资库存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调整,让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储存物资,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正常收益。

(二)物资库存管理混乱

物资库存管理是物资库存控制的重要环节,企业自身应该重视物资库存管理对企业的作用,使用合理的方式管理相关物资,保证这些物资能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作用,很多企业对待物资库存的管理方式属于“粗放型”管理,这样无疑会给企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每一项物资都有一定保质期,企业在管理物资库存时如果不注意物资的保质期就无法对物资进行及时的运用,造成资源浪费,很多利用率较低的物资会因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而大量购买。企业在物资库存管理上存在问题,没有对库存物资进行正确的分类,导致各类物资堆放混杂,企业无法分清楚各种物资的类型,充分了解各类物资,对物资库存也就无法进行合理的应用,影响企业正常经营运作。

(三)物资采购与物资库存缺乏联系

物资采购是物资库存的基础,不同的企业对物资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需要采购不同类型的物资,目前,很多企业自身管理较为混乱,很多问题无法及时向物资采购人员进行反馈,物资采购人无法及时知晓企业对物资的需求,他们同样与物资库存人员之间缺乏联系与沟通,不了解企业自身的需求以及企业物资库存的情况,只知道按照常规对各类物资进行采购,在大多数情况下,物资采购人员购买的物资已经在企业中拥有大量库存,但是企业真正需要的物资他们却没有进行购买,在造成企业资金浪费的同时对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产生不良影响。

二、企业物资库存控制的优化方式

(一)培养物资决策人员

企业需要对负责物资决策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自身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提升物资决策人t的能力,让他们能够为企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同时要求物资决策人员深入了解市场,为企业作出相关的物资采购计划,允许物资决策人员参与采购物资方面的会议,物资决策人员在会议上要指出企业物资采购计划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保证企业在物资采购上作出正确的决策,遇到突发事件应该及时作出反应,调整企业物资库存,控制企业内部储存的物资,减少企业遭受的损失,让企业能够正常的经营。

(二)合理管理物资库存

应该针对物资库存控制管理制定相关管理条例,建设管理机制。企业领导应该注重与物资管理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企业物资库存的具体情况,建立物资库存管理机制,由他们对物资库存控制进行管理,在管理的同时要注重各类物资的具体含量以及物资的保质期,优先使用保质期较短的物资,变质的物资要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对物资进行分类,方便管理人员的工作,保证企业的运行。企业需要制定管理条例,将物资库存控制列入企业规定之中,引起相关管理人员以及企业员工的重视,对违反规定的管理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减少企业内部物资库存控制问题的出现。

(三)加强物资采购与物资库存的联系

企业应该让物资管理采购人员了解企业真实的需求,在制定采购计划时为企业购买真正需要的物资,让企业的资金能够合理的进行利用,同时,加强物资采购人员与物资库存人员之间的联系,要求物资采购人员了解企业物资库存控制情况,知晓哪一类物资企业已经有大量库存,哪些物资的储存量较少,根据企业对各类物资的需求制定采购计划,避免出现物资重复采购的现象,优化企业的物资配置,保证采购的物资符合企业的要求,减少企业负担,降低企业亏损,让企业能够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参考文献:

[1]汪文生,郭佳,黄绍东.基于Jit-Vmi的煤炭企业物资库存控制策略及其评价[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3-24.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篇10

一、建筑企业物资库存管理中采购特征分析 

物资采购以保障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质量和进度为主要目标,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具体来说,建筑企业物资采购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一)工程管理性 

物资采购管理总的来说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而工程项目管理是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工作,除了物资采购管理还包括合同、造价、进度、安全、质量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它们存在区别的同时也相互联系和影响。物资采购管理是其他各项管理的基础,物资采购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造价等。 

(二)多样性 

建筑工程项目是整体项目又可划分为多个分部项目,例如地基基础工程、混凝土工程、机电安装工程、暖通工程等众多专业工程,各个单项工程又会涉及不同的工种、不同的部位,这个单项工程所使用的材料、设备等都会存在差异,造成物资采购种类的多样化。同时加上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层出不穷,使物资的种类变得更加繁多。 

(三)多变性 

物资的采购通常是根据工程项目的计划进行的,加上施工现场的一些临时因素综合决定物资的采购时间、数量等。物资采购必须做好时间的衔接,但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整体,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计划的改变,例如设计方案的变更,就会造成施工材料、设備的数量甚至类型的改变再如施工工序出现质量问题、返工之类的问题,在延误工期的同时也会影响物资采购供应计划。还有就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例如暴风雨雪、地震、泥石流等,不确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物资采购供应的难度。 

(四)复杂性 

物资采购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客观方面,主要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复杂性、物资采购类型的多样性、项目计划客观不确定性因素众多等,都导致物资采购管理的复杂性:二是主观方面,指的是采购人员及管理等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视程度及管理理念、方法,甚至企业不同项目部间的采购管理方法、流程等存在差异,增加了物资采购管理的复杂性。 

二、建筑企业物资库存管理模式及实施策略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一体化的线性管理模式,它集制造商与供应商、仓库与配送中心于一体,形成运输、存储、生产、零售和配送五个重要环节。此种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使企业经营成本得以节约,各环节联结效率得以提升,企业的产品生产周期和交货率得以优化,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供应链库存管理体系的管理目的是提升客户满意度、优化生产和流程品质,以打造准确的成本、正确的时间、地点和优良的品质为核心思想,努力在市场中获取整体竞争优势。 

(一)Vmi库存管理模式的实施策略 

1.Vmi库存管理模式的实施内容 

Vmi是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简称,建筑企业实施Vmi库存管理模式时要准确把握Vmi的本质,从整个供应链角度出发,以企业间的共赢为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决策。首先,制定合作协议。实施Vmi策略前要根据供应商与建筑企业的库存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双方的实施目标,例如降低供应链上产品库存双方的利润目标是多少等。在此基础上共同参与和制定合作协议,条款的内容应详实完整,可具体到各个施工工序。其次,设计工作流程。实施Vmi策略后,建筑企业与供应商必须在合作框架协议下设计Vmi工作流程,包括双方的具体工作流程和程序,并不断调整优化。再次,调整组织结构。实施Vmi策略后,应设立专门的供应商库存管控部门,以促进双方的交流和合作。该部门负责制定相关的工作标准,来协调和解决双方合作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 

2.Vmi库存管理模式的工作流程 

本文站在施工企业的角度分析了Vmi库存管理模式在供应商与施工企业间的运行特点及影响,施工企业是物资需求方,供应商是供应方,需求方将某些物资库存管理权委托给供应方,建立Vmi库存管理模式。 

(二)建筑企业Jmi库存管理模式的实施策略 

1.Jmi库存管理模式的实施内容 

首先,建立合作关系和协调机制。建筑工程项目具有不可逆性、建设周期长、资源消耗量大等特征,必须选择信誉好、资质好的供应商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间的协作直接决定着Jmi能否顺利实施,所以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应建立协调管理机制。其次,完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Jmi的本质就是供需双方的交流合作过程,在这其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双方利益的分配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合理分配获取的利益,在此基础上实施激励惩罚机制,提高Jmi实施的效果。再次,建立信息技术和交流平台。信息传递的准确及时性是Jmi高效运行的基础,施工企业、供应商、业主方及设计方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实现信息交流的有效性、便捷性。最后,库存设立和模式选择。Jmi要求供应商将施工企业所需的材料直接存入核心材料库,需设立集中化仓库,新建仓库或重新整合利用原有的。同时,也要选择货存供方、货存需方,或货存第三方的库存管理模式。 

2.Jmi库存管理模式的工作流程 

通过分析Jmi实施的条件和策略,为了确保Jmi的顺利实施,需要对Jmi的具体工作流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