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住宅设计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36:23

多层住宅设计论文篇1

身处室内空间,建筑室内环境由顶棚、地面、立面墙体,以及窗户构成,其中的顶棚、地面与立面墙体都属于可控空间环境,其色彩、材质都可以根据建筑空间使用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而窗户通透呈现的多为户外相邻建筑的立面,其色彩、材质都是不易根据个体需求更换的。在设计空间使用人员构成复杂的多层住宅时,环境色彩就需要考虑得更为周全。综合考虑色彩构成因素及建筑设计因素,多层住宅建筑立面色彩与室内色彩的关系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定位。

(1)建筑立面色彩对于室内空间的环境色影响。多层建筑群落有一定的楼间距设计规范要求,一般情况下,相近建筑之间会有一定的色彩环境因素影响。例如,室内空间的墙体、顶棚都是白色的,仔细观察会发现原本白色的墙壁会呈现一定的色彩倾向,那就是相邻建筑立面色彩的映射。建筑立面色彩的环境色构成在实际设计中有较强的视觉影响力。从色彩三要素来定位色彩的视觉效果,色彩纯度较高、明度较低的颜色不适用多层建筑立面,比如大红、熟褐、深蓝这类颜色,本身的视觉冲击力就很强,对于相邻建筑的室内会有较强的环境色影响,空间中会有较强的色彩映射,以及相关联的色彩混合。色彩纯度较低、明度较高的颜色在多层建筑设计中的适用性则更为广泛,比如米色、浅灰色这类颜色,属于空间意义上的背景颜色,对于相邻建筑的室内影响也较弱。

(2)建筑立面色彩与室内空间色彩的调和。作为住宅类别的多层建筑设计,室内空间的视觉感受是十分重要的,建筑立面色彩填窗而现,构成了室内空间色彩的一部分,由此,设计时需要考虑立面色彩的可调和性。在目前市场提供的商品房销售房源中,可分为精装房与清水房两部分,精装房的建筑立面色彩设计与室内色彩设计是施工的共同体,是可调可控的,设计时以建筑风格为统领,色彩基本是在同一色彩相貌,相近明度、纯度的区间内;清水房的建筑立面色彩要考虑对于各种室内装修风格的兼容性,设计时要从建筑风格出发选择色彩相貌,然后调试色彩的明度、纯度至中性色彩感受的范围内,这样的色彩可搭配的元素较多、适用性较强。

2多层建筑立面色彩设计与园区景观

置身室外,视觉上的建筑空间环境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建筑立面的整体色彩,另一部分是建筑相关的景观色彩。两者对比、调和,共同形成多层住宅的园区景观色彩氛围。以绿化较多的园区景观为参照。植被树木在春夏秋三季呈现绿色调,冬季落叶则呈现棕褐色调。在考虑建筑与景观主色调的搭配时,不宜选择互补色范畴内、色彩对比关系强烈的颜色来搭配。以绿化较少、人造小品较多的园区景观为参照。设计时要整合景观主色调,然后考虑建筑立面色彩与景观色彩的搭配关系。由于两大块的色彩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设计发挥的余地较大。多层住宅建筑色彩的设计要依托于其园区景观的风格定位,选择色彩相貌,在建筑与景观的色彩对比、色彩调和关系中选择色彩相貌,调适色彩明度,确定色彩纯度。

3多层建筑立面色彩设计与城市规划

3.1多层建筑立面色彩的群化

色彩的小面积与大面积的视觉冲击力是截然不同的,从城市地块规划及项目整体性考虑,多层建筑所构成的居住区一般占地面积是比较大的,其建筑立面的色彩延展、群化之后的可视面积也是较大的,这样就需要考虑其构成的心理影响力。每一种色系都具有独特的色彩表现力与影响力,在同一色系中色彩的明度与纯度的变化又是多元的。在建筑立面色彩设计中要遵循选定色彩、调试色彩、色彩搭配、群化扩大的步骤,循序渐进的推进色彩的选择定位。在初步选定建筑立面色彩后,再反之从空间体验者的角度感受群化后的色彩氛围,最终确定主色调及具体色彩构成元素。

3.2多层建筑立面色彩的群化与城市规划

(1)多层建筑立面色彩群化与城市规划的色彩关系。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工作。与之相对应,不同区域的建筑会有各自功能性的色彩表现。建筑的色彩总是要有其功能、风格、适用人群的定位表达,这样就要求在建筑立面色彩设计时要宏观考虑城市规划对于建筑所属区域、地块的功能形象定位,找到表达功能相呼应的色彩进行建筑立面设计。

(2)多层建筑立面色彩群化与城市规划的风格协调。不同的城市由于其所属国家、所处地域、居住人群、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会有独特的风格面貌,每个城市的独特性格可以由色彩来构建印、表达。在多层建筑立面色彩设计的前期,要综合考虑政策性、文化性的总体要求,在色彩定位中做到个体精彩服从整体风格。

4建筑立面色彩设计的心理影响力

建筑是抽象的艺术,建筑色彩更是抽象的视觉表现因素,建筑色彩由其广阔的空间面积、围合的空间氛围,以及与自然光线的复合变化决定,对于人们的居住感受有着潜移默化、印象深刻的覆盖性影响。色彩作为独立的符号因素,以视觉示人,形成氛围、给人感受。不同的色彩搭配又会产生新的视觉形象、衍生出丰富的表现可能性。我们认识到的色彩是剥离了形象、体积、空间、质感等因素而独立存在的视觉符号,有相当的影响力,同时也有很强的可塑性。

5结语

多层住宅设计论文篇2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层住宅的消防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着重讨论多层住宅消防设计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具体的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第四节,第8.4.1条的规定:"超过七层的单元式住宅,超过六层的塔式住宅。通廊式住宅。底层设有商业网点的单元式住宅;应设计室内消防给水"。从这条规范,很多设计人员得出"不超过六层的所有住宅(包括底层带商业网点),不超过七层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计室内消防给水系统"这一结论。另外,《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第一章,第1.02条规定:"本规范不适用于九层及九层以下的普通住宅"。从而使绝大部分的多层住宅楼(六层及六层以下)处于完全不设防状态,而我国的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是生活在这种不设防的六层及以下的住宅中的。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层住宅也应设计消防系统。

一、设计消防系统的必要性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中的电器用品越来越多;装修档次越来越高;气体能源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从而使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危险性也越来越大。

1.1家用电器越多,用电负荷越大,再加上大多数装修施工的并非是具有资质的家装公司,而是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个体水电工人。电气施工相当不规范,导致由于电路故障发生火灾的事件屡屡发生。

1.2装修档次越高,采用的可燃。易燃物品越来越多。家装物品火灾危险性大致如下:油漆(乙类),地板。天花衣柜书桌等木质家具(丙类),窗帘等纺织品(丙类)。这给火灾的发生、蔓延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1.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舍弃了木柴、煤等的能量来源,转而采用更为清洁。方便的能源例如煤气、天然气、液化气等。显然,气体能源比固体能源要易燃得多,而且,一旦发生火灾而不能及时被迅速扑灭,气体能源供应系统随时有发生爆炸的可能,使火灾变得更加难以控制,给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2.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中贵重物品越来越多,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据新闻报道,一般家装的花费在五万至十五万之间,高档的则花费更高。家庭中的奢侈品(摄像机、数码相机、家用电器)、工艺品、收藏品的价值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现今,一个中档住宅楼发生火灾所造成的损失是很惊人的。而且,发生火灾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人员伤亡,这部分的损失是无法用金钱进行评估的。

3.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难以及时到达和进行灭火扑救。

消防规范规定,消防车必须在接到火灾报警10分钟之内赶到现场。但正常情况下,人们发现火情并进行报警,是在火灾蔓延了相当长时间之后;再加上天气恶劣,交通拥挤,消防通道堵塞等不可预见因素,消防车很难及时到达火灾现场。另外,由于现在家庭的防盗措施严密,在房主不在现场的情况下,消防队员难以及时进入室内进行扑救。所以,学习高层建筑灭火经验,立足于自救,设计室内消防系统,是必要的。

二、设计消防系统的可行性

消防规范之所以未要求所有住宅都应设计消防给水系统和灭火器系统,主要有两条原因,a:相对于其他建筑,住宅遭受火灾时所造成的损失较小;B:住宅楼的投资相对较小,如果增加消防系统,势必增加投资,进而增加开发成本。对于第一条,已在必要性中作了详细地说明。至于增加投资成本,随着住宅小区化的实施,人们对于住房本身之外的投资越来越认同,如小区绿化,保安措施,电子监控等。为了维护生命财产的安全,增加部分消防投资,住户是会认同的。另外,随着消防器材的进步发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消防投入成本也在逐渐地降低。消防投资只占整个投资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它能够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三、具体设计方法的讨论

在国外,有在多层住宅中设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例子(主要用于高档公寓和别墅),而我国的《消办字(1996)108号文》规定,别墅宜设计消防卷盘,别墅宜设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这种做法造价太高,仅适用于部分高档住宅,不适合于大面积的推广,也不适合我国的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在我国,应考虑灭火效果与经济条件相结合的最佳方法。

方法一:按目前七层带商业网点单元式住宅楼的做法,在屋顶设置消防水箱储存十分钟的消火栓用水量,另每层设置室内消火栓,层层设置灭火器。这种做法对于消防安全固然是很好的,但增加水箱容易影响建筑物的美观,水箱也难以管理。而且此方法对于投资的增加是相当大的,除非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一般情况下不是很适用。

方法二:层层设置灭火器,不设计室内消火栓系统。此方法投资很小,但灭火器的灭火能力有限,难以保持持久的灭火能力,故此方法不适用。

方法三:仅在一、二层设室内消火栓,水源由市政管网提供,楼顶不设消防水箱,另外,层层设置灭火器。设计参数:消火栓用水量5l/s,单枪流量2.5l/s,同时使用2支水枪,水带长度25米。根据建筑设计规范,六层楼的地面的高度一般距室外地平15米左右(层高2.8米左右),利用25米水带的长度加上充实水柱的长度,能保证设于一、二层的室内消火栓对所有楼层(七层及七层以下)进行灭火。现今,各大中城市的市政管网压力保持在0.25-0.30mpa之间,基本能够保证所到达楼层消火栓的充实水柱。在市政压力不够的地方,可以在管道上设计管道泵进行加压,以达到压力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设计时必须保证来自不同立管的两股水柱同时到达同一单元内的任何部位。而市政管网完全能够保证灭火时间内的用水流量。其实,仅在一层设置室内消火栓已能达到消防要求,之所以一、二层都设,是考虑到万一失火,两层消火栓可以在短时期内达到灭火效果,进而降低损失。再加上灭火器的使用,完全能达到扑灭火灾的要求。此方法相对于方法一,可以节约很大的投资,但从灭火效果上来说,并不比方法一逊色。

方法四:仅在一、二层设室内消火栓,水源由市政管网提供,楼顶不设消防水箱,不设置灭火器,此方法就是方法三不设置灭火器,可以节省下灭火器的投资。但室内消火栓的使用要经过一定的培训,而且使用的人员需要一定的体力保证。所以,笔者认为,在住宅消防系统中,灭火器的使用还是很有必要的。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自身生存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所有多层住宅中设计消防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文章方法三所提供的设以室内消火栓和灭火器的消防系统,是能够满足人们这一需求的。

参考文献

多层住宅设计论文篇3

关键词:住宅设计;个性;简约;品质

第1章绪论

现代住宅不单有居住和休憩的功能,而且具有学习、工作和娱乐交往等功能。它的功能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那么,现代住宅设计的理念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如果能将理念和设计语言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设计语言,这将有利于现代住宅设计中独创性和品味性的发展。

第2章住宅设计概述

现在,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居住概念,而更重视在住宅中注入人性关怀的内容。无论是住宅楼的外观还是内部格局,都呈现出新的趋势。由此才产生了住宅设计。然而在现实的居家空间里,没有一种风格可以一成不变,同时又永远流行。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审美眼光也在随着流行趋势的转变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状态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动,住宅设计就是这样一门不断发展的艺术语言。

第3章住宅设计转变

在建国以来至80年代末这个住宅发展的初期,这时期的住宅规划布局主要是以行列式为主,模式平均、单一。80年代的经典的类型主要是:一梯三户五开间和一梯二户四开间。在当时由于它结构规整、分户灵活、经济实用、符合国情。这是它能长期占据中国大量性住宅主流地位的重要原因。随着住宅面积标准逐步提高,继五开间平面而起的是四开间平面。四开间平面在1979年的全国城市住宅设计竞赛中集中亮相。它平面紧凑、户间干扰少,也不存在五开间平面中单元通风不良的问题。一梯两户的公摊面积略有增加,但也标志着面积标准提高后户型平面的改善。

90年代住宅设计

90年代的住宅设计主要是大厅小卧式和蛙式。由于面积标准进一步放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1990年前后,集中出现了一大批大厅小卧式住宅。这一时期运用较广的平面,在北方主要是穿厅入卧四进深方案。它进深较大,面宽较小,节地优势明显,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主要厅室的采光通风。90年代前期此类方案一度成为北京等城市新建住宅的主流。而蛙式广泛运用于西南地区,美中不足的是,该型住宅平立面一直没有多大变化。

2000的住宅设计

90年代末开始,这时期主要的特征是产品素质得到了提高,出现了大批的优秀住区,而市场也逐步走向了成熟。所以呢现在的住宅设计已经更加的个性化,品位化。住宅设计已经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品位化。所以各种形形的古怪的住宅都已经产生。这不仅是住宅居住的舒适问题,而且还有外形美观和满足人们追求独特的功能。

第4章千奇百怪的住宅建筑

世界之大,可谓是无奇不有。现在,住宅建筑也越来越千奇百怪了:1.没有钉子的楼房:这座13层高的木质楼房坐落在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市。虽然是13层高的楼房,但是13层楼,没有一个钉子。这样奇特的建筑工艺,令人惊叹。①2.仅一根悬臂支撑的可移动住宅:这座仅有一根悬臂支撑的可以移动的房屋建在乌克兰,旷野中的这一奇特建筑,让人眼前一亮。②3.转了45°的立方块体住宅:这个立方体房屋建于荷兰,设计师把传统的房子转了45度,架在一个六边形的柱子上,这样三个面朝上,三个面朝下。每个房子有三层,底层包括厨房、书房和浴室,中层是卧室,顶层则是一个金字塔式的阁楼。

第5章未来住宅设计的发展趋势

住宅设计走向独创化

信息时代的一个最主要特征是创新。“创新是住宅设计的灵魂”。当前出现的住宅设计活跃期,明显特征就是创新,一些新设计理论和理念的形成,一些新型住宅的出现,一些新技术的推广,都说明创新的活力和对住宅建设的贡献。

住宅设计走向精品化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外开放的扩大,人们开始向往和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陈旧的设计观念相手法将被逐一摒弃,新的设计观念和手法应建立在“质量”的基础上。创造精品应成为设计者的神圣追求。

住宅设计走向品位化

现代人已经不太懂得欣赏古典华丽的东西,他们喜欢很简约的设计,但我对典雅的风格很有感觉,觉得很有味道。尤其住宅设计往往是炫耀自己身份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个时候,设计师步入住宅设计行列,从而带来了一种新的住宅设计理念“品味设计”。我们从居住形态、居住建筑设计方面加以反思,提出我们在追求量的同时,也开始重视质的飞跃,使得我们的住宅设计向深层次走进。设计师当然应该把设计感与市场需求融入自己的作品,使建筑思想、设计理念、个人品位有机融合,设计师的力量就是改变生活,引领、改变社会。用本土的设计语言去丰富这个城市,增大住宅设计对城市文化的辐射效应”。

总结

住宅外形构成的灵活化。住宅中的组团由以往的“行列式”变为“半合围式”,这对设计构思比较有利,各种不同的组团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设计,形成独立的个性与特点,从而达到意境。住宅设计已经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品位化。所以各种形形的古怪的住宅都已经产生。这不仅是住宅居住的舒适问题,而且还有外形美观和满足人们追求独特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沈福照.《建筑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梁思成.《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3]李有芳.当代中国建筑美学思潮[J].建筑周刊2006.(46).

[4]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姚美康.《建筑艺术概论及鉴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多层住宅设计论文篇4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平面设计面临问题及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055-01

1高层住宅建筑平面设计的原则

通常情况下,在对高层住宅建筑进行平面设计的过程时我们应主要遵循四大设计原则:首先是建筑的布局必须合理,功能应较为齐全;其次是房间的类型要齐全并且各尺寸应适中;然后是为了充分的保证使用用户的经济效益,应充分的利用有效的面积,即设计时要尽量保证有较少的交通面积,较多的使用面积;最后则是要保证平面的规整性,这样也更有利于后续的结构设计工作,降低了工程的整体成本。由于住宅建筑平面设计的质量对于建筑整体的体形、体量以及其他很多特性都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的认识到平面设计工作的重要性。

2高层住宅建筑平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一个高层住宅建筑工程的所有设计工作中,平面设计工作应是最基础的工作。由于我国不同地方区域的天气条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条件都是存在了较大的差异的,因此不同区域住宅建筑平面设计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有着显著的不同的,南方区域为了保证更好的散热和通风,设计时通常都是采取十字型、双十字型或是井字型的;而北方区域则要保证向阳和保温的需求,因此其设计时就采取蝶式平面或是蛙式平面。在此基础上,高层住宅建筑又多了一个“高”的特点,因此其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垂直上下的电梯。另外与多层建筑相比,高层住宅建筑在供电、供水、供气等方面的要求都是更高的,并且其平面布局的规划工作也更为复杂,因此其设计时也更容易出现问题。与多层住宅建筑相比,高层住宅建筑每个单元需要服务的户数肯定是要更多的,因此高层住宅建筑在散热、采光以及通风等方面的效果就要差一些,而噪音污染以及视线干扰也是高层住宅建筑平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高层住宅建筑平面设计的方法

3.1私人区域的平面设计工作

在对私人区域进行平面设计时,要充分的保证使用用户的生活质量,所以需要对功能进行合理的分区,合理的划分睡眠、餐饮以及活动等区域,防止它们出现互相干扰的现象,同时还必须重视私人区域中卫生间的干湿功能分区的设计工作,充分的保证其使用性能。(1)卧室的设计。对此区域的设计就是要充分的保证住户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所以设计时就要防止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对屋内造成干扰,而在位置上卧室应尽量选择在平面的深处。另外,如果卧室空间面积是足够的话,还是留有衣柜以及更衣室的空间。(2)厨房的设计。对厨房进行平面设计时,应将其设计在入户门附近的位置处,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不必要的人力浪费,同时也缩短了日常用品以及食物的运输时间。厨房平面设计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应是油烟的处理问题,因此我们建议应选择质量优异的排烟设备,并科学的铺设排烟管道。最后就是平面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厨具以及厨电设备的摆放问题,应以使用方面和安全可靠为设计原则。(3)卫生间的设计。对卫生间进行平面设计时,我们应知道其是由明厕和暗厕的分别的,顾名思义两者的区别就是前者是直接采光的。在我国的南方区域,本身的天气条件就是湿热的,如果再加上暗厕的效果就会给人带来不好影响,从而引起一定的问题。所以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我们应尽量避免设计暗厕,而对于一些确实没有外窗的暗厕,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串味和通风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设计时就要铺设变压式排气管道,并且在其入口处还应加装一个防火止回阀。

3.2公共区域的平面设计工作

(1)垃圾收集空间的设计。在高层住宅建筑的每一层楼的公共空间内,都是要有一个特定的区域作为垃圾收集空间的。这个区域的面积要求不需要很大,还是应能够放下一个中型的垃圾桶,而在选择垃圾桶摆放的位置时应尽量选择在货梯附近,这样在运输垃圾以及清理垃圾时,就能省下很多的人力和物力。(2)一楼大堂的设计。在大堂的入口处应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即设计时要考虑到居住用户的行为需求,如为了保证残疾人以及婴儿车的顺利通行,并且方便局面搬运物品,就可以在入口处设置坡道。在对大堂的内部进行设计时,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采暖的设计,因为北方冬天的气温很低,所以在北方尤其需要;其次是电梯厅的通风设计和采光设计;最后则是信报箱的设计工作。(3)电梯的设计。高层住宅建筑公共区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电梯的部分,因为为其直接关系着居住用户的日常生活,因此平面设计时也应对其进行重点的研究。在高层的公共建筑中,电梯时最主要的垂直交通工具,因此每栋楼的设置都应至少两台电梯。在对电梯进行平面设计时,应排紧并紧凑布置,因此这样居民在等电梯时,观察和操作就都更为方便了。电梯是一类整个建筑用户都能共享使用的交通工具,是绝不允许单独霸占使用的。对电梯进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出现居住用户房间的大门直接面对电梯大门的情况。另外从消防的角度考虑,不应将两台电梯远离设置,这样人们在选择电梯时就会很容易忽略远离的那一台电梯。同时设计电梯时还应保证消防电梯和客梯的组合模式,从而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如一个30多层的住宅建筑类型,通常情况下每台电梯都只为30户左右服务,这类电梯的服务水平已经是很高的了。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高层住宅建筑平面设计的原则、高层住宅建筑平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层住宅建筑平面设计的方法3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在对高层住宅建筑进行平面设计时,我们应认真的分析并研究其平面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将其分为公共区域以及平面区域两个部分进行设计和研究,研究出科学合理并且实用有效的设计建议和改善对策,从而真正的提高我国高层住宅建筑平面设计的水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华.浅析高层住宅建筑的平面设计[J].中国房地产业,2012(8).

[2]徐建品.浅析高层住宅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作家,2010(8).

[3]于春杰.高层住宅建筑平面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6).

多层住宅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教学改革;居住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项目来源:浙江省2012年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项目编号:Fw2012013)

作者简介:李兴举(1977—)男,安徽砀山人,建筑学硕士,讲师。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人居环境设计研究。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浙江华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引言

居住建筑(Residentialbuilding)是指提供人们日常居住生活使用的建筑物。包括:住宅、别墅、宿舍、公寓。同时不仅意味着住房和住区本身,还几乎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关联。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二年级分别安排了住宅设计和居住区规划设计这两门居住类建筑设计课程,是整个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居住建筑教育也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

近几年来,本人与其他教师一起共同承担了住宅设计和居住区规划设计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2.课程特点与实施存在的问题

居住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讲求理论与实践并重。该课程教学要求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结合市场需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居住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工作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实现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是,该课程以往的课堂教学基本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学生缺少主动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能力。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原理部分内容的陈旧。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建筑学科得到了迅猛发展,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层出不穷,在学科研究和设计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课程在讲授居住建筑设计的相关原理时,许多书本知识明显滞后。教材上实例虽然经典,但较为陈旧,与现代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参照教材所做的户型被老师给否定的现象,产生负面效果。

(2)课题追求广度但忽视细致。本课程在设计课题的选取上往往奢望涵盖工作中所遇到的大部分住宅类型,比如别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及住宅区等。但常常会在实践中遇到很大问题,即在有限的教学实践内追求“大而全”从而忽视每个课题的“精耕细作”。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往往造成每个课题的完成度过于肤浅。事实上,我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是无法也不可能做到使同学们掌握全部居住类型的。因为市场在飞速进步,居住模式也日新月异。

(5)评价体系有改进空间。在考核中往往较注重课程设计最后所完成的图纸质量情况,及平时及出勤情况,忽略了学生在个阶段的努力及进步状况,学生往往更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

3.课程改革的思考及探索

鉴于居住建筑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并希望通过教研组的教学实践能够建立起一套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居住建筑设计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1)更新丰富教学内容。中国近十年的持续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和居住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带来了居住建筑以及人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在新时期的居住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我们教研组以现在正在销售、建设的一些商品住宅为范例,弥补教材的滞后性。内容采集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去参观一些已建、新建、在建的居住建筑实例,亲身体验与感受这些真实的建筑、空间,再由老师加以启发,学生自己从中归纳出特点,总结理解书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户型设计、建筑尺度、细部构造以及人居环境等有直接认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工程实例,应当典型生动,既能反映当代建筑的新科技、新工艺等,又充满时代气息,以激起学生强烈共鸣,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2)深耕细作设计选题。针对本课程以往选题存在“大而全”而忽视“细致性”的现象,本课题组经过多方研究摈弃了原来的做法而在设计课题“深耕细作”上下文章。我们在12级住宅设计课程上设置了低层住宅设计与多层居住组团及多层户型设计。第一,在低层住宅设计上,我们侧重于住宅的平面功能、常用空间尺度、建筑造型、环境营造等较为全面细致的建筑设计与表达。使同学们对住宅建筑有个较为深入细致的理解。第二,在低层住宅设计与多层居住组团课题设计中,我们较为侧重于多层住宅组团的空间设计,包含建筑与周边环境、住宅间日照及间距、住宅户型设计等与工程实际密切衔接的内容。同时保证做到教学时间充足。总之,我们在新课程的设置上注重设计的细致性,“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3)完善考核体系,注重过程化考核。在考核方式上也做了相应调整,将平时成绩比例提高,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注重提出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沟通表达能力。另外,学生图纸等作品的成绩评定也由老师及学生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仔细观察别人的作品,通过对比给出评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更使得学生因为能参与考核评价,提高对成绩的认同感。反观自身的设计作品,对自己更是一种学习和提高。通过教学验证,调整考核方案的做法,确实促使同学们更加重视平时学习,积极性也更高。

4.教改效果与结论

本论文针对我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进行详尽的总结分析,思考及探索了一些教学改革方法,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实践,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存在需要继续改革的方面,如学时问题、调查的针对性问题、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衔接问题等,这还需要从专业层面进行调整。当然,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并在学生的反馈中继续完善,这样,才能达到这门课改革的预期目标,即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学生能够掌握居住类建筑设计方法及技巧。

参考文献:

龚恺.东南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建筑学报,2005(12):24—26.

王雪英,曹犇,许东,丁波.锦州市三室两厅住宅套型原型设计的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吴晓,覃永晖.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住宅建筑设计》课程改革.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年02期

多层住宅设计论文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10-0118-03

1前言

高层住宅无论从平面形式还是从外部形态上,都有别于高层公共建筑,这是受到内在功能特性限定的。在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中,住宅建筑始终是与实用经济原则紧密相联的,平面和外观都不能脱离功能而独立存在。

当今住宅平面的功能组织原则是将不同性质的用房划分为或私密或开放的区域,私密的区域是指个人的居住区域,包括每个家庭成员的卧室;开放的公共居住区域包括起居、餐厅、进厅、工作或娱乐区域,以及单元所属的室外空间如阳台等。

2高层建筑概述

2.1高层建筑定义

高层住宅属于高层建筑范畴,但是,由于居住建筑的特殊性,高层住宅并没有严格采用高层建筑广义上的定义标准,而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其相应的标准。我国根据先行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七层及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实际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建筑必须设置电梯。各类建筑按层数划分如下:1至3层的住宅为低层住宅、4至6层的住宅为多层住宅、7至9层的住宅为中高层住宅、10层以上的住宅为高层住宅。从2002年4月起,全国部分地区调整地方住宅设计规范,修改了中高层住宅的范围,把7到12层的住宅定义为中高层住宅,把12层以上的住宅定义为高层住宅。

2.2高层建筑平面分类

2.2.1高层住宅的上部住户。日常出入完全要依赖电梯,根据电梯的位置、消防楼梯的位置和形式,以及水平交通走廊的有无和形式,住宅被分为单元式、独立式、走廊式和组合式。

对于一般的家庭型住宅,不论采用何种形式都可以满足要求:超高层住宅由于在结构上追求合理性和确保容积率的必要性,所以寻求简洁紧凑的平面。在交通方面,中央核心筒式、面对中庭的廊式比较多。

2.2.2根据平面的形状,不同的住宅平面布局可以归结于以下的基本形式:板式住宅一同进深相比开间较长的住宅、点式住宅一同平面规模相比高度较高的住宅。

2.2.3根据住户形式,不同的住宅平面布局可以归结于以下的基本形式:面层住宅,是指所有的住宅功能位于同一平面层上:双平面层或多平面层住宅,是指所有的住宅功能位于不同平面层上。

3 高层住宅平面布局与功能设计探讨

3.1卧室区域设计

3.1.1设计基本原则

卧室区域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卧室及附属的浴厕区域,需要考虑的一是房间的安静,二是好的朝向,三是浴厕的管道设备单元。若希望保持卧室的好朝向,我们所以必须要有取舍。将辅助房间放到北面,包括书房,必要的时候也需要牺牲一间卧室的南朝向换取起居室的日照。

卧室与浴厕区域连接的紧密程度,主要取决于家庭单位的大小和平面条件。在供1―2人小家庭居住的平面布局中,浴室和厕所通常可由公共活动区域直接通达:在面积较大的住宅平面中,单独的卧室区域与浴室联系越紧密,浴厕就越远离入口区域,势必造成独立的管道设备单元。

3.1.2设计手法

两间以上的卧室相互连接,形成较为独立的区域,通常位于起居区的后部,远离人口,这是住宅平面设计中常用的手段,有利于动静分离,并自然形成白天与夜间活动的分隔。卧室可以一宇排开、房门直接开向公共区域,也可以相对设置、房门通过共用前区联系公共区域,或是所有房门开向一条内走道。以此联系私密区与公共区。

由于不同家庭成员的卧室总是采取就近原则布置,反而提供了另一种灵活性,即与人口区域相联的独立卧室犹如一套附加的单元,与其他卧室隔着起居区域相对而立。这个卧室可以被用作儿童房、客房、工作室等,无论喧哗或是夜间使用,都不会对主卧室造成太大影响。这问卧室还可以结合入口的洗手区及卫生间布置,有三间卧室以上的住宅平面尤其适台卧室区域的再分隔。

3.2起居区域设计

开放的起居区域主要包括起居室、餐厅、进厅、工作或娱乐区域,空间如阳台等。起居区域的组织方式主要考虑的是房间的进深、朝向以及使用功能便利等。贯穿式起居的好处在于不仅使起居区域有均匀的日照,而且便利了组团转角处平面的布局。

一般情况下,人们并不愿意展示未经整理的厨房,开放式的厨房仅在没有工作压力的情况下才受人欢迎:同时由于中餐的烹饪方式带来大量的油烟,直接对外的开窗以及与其他功能区域的分隔门受到使用者的欢迎,这种平面多用于面积较大的户型。

就餐区域功能退化,缩小至厨房的一个区域,而起居室则拥有了更为完整和开阔的视觉空间。此种布局多用于2人家庭住宅中,居住者有职业无小孩,做饭只是出于兴趣爱好偶尔为之,对起居区需求更大:还有一种情况是高层住宅结构造成了厨房面积过大,结合就餐区可以达到更高的面积利用率。

这种组合形式在满足中式厨房对油烟隔离的要求的同时,厨房后部的就餐区设置在平面中自然采光最弱的区域,借助客厅及厨房两个方向的间接采光达到照明目的。在高层住宅中,有限的外墙势必造成内部采光的匾乏,此种平面以其采光及封闭厨房特有的优势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3.3交通区域设计

高层住宅平面的交通联系包括两部分,一是联系高层内部住户与室外空间以及各住户之间的交通形式,户内交通与住宅单元的平面布局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流线组织方面。高层住宅相对于多层住宅而言,交通区域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设计师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住宅的使用功能上,而对它们之间的流线组织轻描淡写,以至于交通面积过大造成浪费,或是穿越式交通破坏房间完整形态等。户间交通主要指住户从室外到进入户门前这段流线,它包含有室内外空间过渡、垂直交通联系、水平交通联系等部分。

3.3.1户内交通

3.3.1.1内走道式

内走道式一交通空间脱离房间独立存在的平面形式,早期的内走道为所有房间的连系通道,起居室、餐厅均为独立封闭房间。现在起居区域开放,使得内走道更多的应用于卧室区,因此此种布局主要适用于双朝向开间多的板式高层。

3.3.1.2包厢式

包厢式一公共性的生活区域同时也是内部交通的结合区域,由此通达各个独立的房间的平面形式。

3.3.1.3入口分流式

入口分流式―通过入口区将主要居室分离,一部分朝南,一部分朝北,所有用水房间都集中在居住性能最差的中央区段,从而使各居室都有与户外的接触面。

3.3.2户间交通

在高层住宅中,可使用的户间交通联系方式有单元式、独立点式、廊式、组合式等。我

们需要以基础调查的资料为依据,明晰居住者的生活意象,并根据高层住宅的高度、结构性能、经济性等条件来选择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

由于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以电梯为主、楼梯为辅,在建筑高度为24m的范围内,消防云梯可以起到第二条逃生通道的作用;超过24m并且低于32m的时候,可利用安全楼梯间进行疏散:超过这个建筑高度则必须安装第二座电梯。在小高层住宅中,单元式住宅形式较为普遍,住宅平面的设计很大程度上继续沿用多层住宅的设计手法;12层以上的住宅则更多的选用独立点式或廊式等连接方式;超高层住宅为了追求结构合理性和确保容积率,以独立点式及面向中庭的廊式较多。

4 高层住宅平面布局与户型设计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住宅平面发展至今历经了很多次变革,一方面居住模式在改变,另一方面家庭成员结构也在改变。住宅对社会的发展是极为敏感的,但是由于住宅的高度耐用性(住宅结构、材料寿命50~100年),也最容易落后干社会发展的步伐。落后于居住模式的发展更新。

4.1一室户户型

一室户通常是指65m2以下,具有一间卧室的户型。由于高层住宅电梯井及设备问分摊面积较大,一室户的建筑面积相对多层住宅而言略高,可以达到70m2。由于一室户住宅仅供单身汉或年轻夫妻居住,起居室与卧室的私密性在程度上相当,所以不需要象其他户型一样加以分隔。各区域紧密结合成一个宽敞的空间整体,可以大大改善小住宅的空间质量。

一室户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食寝分离。通常情况下,起居与就餐结合成起居就餐区,而当面积低于40m2时,多采取将起居与睡卧结合、餐桌并八厨房、厨房简化为开放式烹调台等方式,达到面积的紧缩化。

4.2二室户户型

二室户通常是70-90m2的,具有两间卧室的户型。二室户较一室户而言,是面积紧缩型家庭住宅的代表,它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居住形式,满足了2-4人居住的可能性由于居住人数的增多,各自需要独立的私密空间,分户门成为必须。卫生间视需求可与厨房分离,服务于卧室区域。在面积较为宽裕的情况下,餐厅从起居室中脱离出来,靠近厨房,形成餐厨区域。两室套由于面积紧凑,多用于塔式高层住宅中,仅有个别高标准住宅使用单元式交通联系。

4.3三室户户型

三室户通常是指90-160m2、具有三间卧室的户型。三室户是当今国内家庭住宅的主流户型,满足了最广泛的3口之家居住需求。

在功能方面,除主卧、次卧外增加了书房(客房),根据需要还可增设主卫,餐厅的地位有所上升,一般与客厅有明确的空间分隔。卧室数量增多,可进行卧室区域再划分等。

对于面宽小于进深长度的实例,通常情况下正面仅有二开间宽度,进深可达15m,用于双侧采光或三侧采光的单元式条形住宅中。

4.4四室户及以上户型

本文主要介绍160m2以上的,具有四间卧室以上的超大户型。若是所有房间置于同一平面层,过大的单元面积势必影响到标准层的布置,将二者合并考虑是比较理想的解决办法,如果所有房间分布在不同平面层,则可大大缩减单元占地面积以及室内流线,较中小户型而言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多层住宅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住宅产业化钢结构

一、引言

1994年,时任建设部部长的侯捷对住宅产业化如是定义:住宅产业化,即让住宅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范畴,以住宅建筑为最终产品,做到住宅开发定型化、标准化、建筑施工部件化、集约化,以及住宅投资专业化、系列化,以大规模的成型住宅开发来解决城市居民的住宅问题。这一论述关于产业化的概念与联合国经济委员会之定义想吻合,即产业化包括: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物的标准化;生产过程各阶段的集成化;工程高度组织化;尽可能用机械化作业代替人的手工劳动;生产与组织一体化的研究与开发。推进住宅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探索出适合住宅产业化的住宅建筑体系及其发展策略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主要的住宅建筑体系有砖混结构住宅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体系及钢结构住宅体系等。其中,钢结构住宅体系具有便于实现标准化、部品化,组织进行工业化生产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符合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等特点。这些特点与住宅产业化的内涵相一致,是我国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较理想的住宅建筑体系。

从1994年第一栋钢结构住宅诞生于上海浦东的北蔡开始,社会各方面以产业化为战略致力于钢结构住宅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形成了以企业开发为核心,科研机构攻克核心技术为支撑,通过大量的示范工程来推动的发展模式。但是,无论是系统的开发或是单个工程的零星试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企业无一例外的遇到继续大规模发展的瓶颈。咎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对产业化概念理解的教条化,这种理解上的偏差会造成在很多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和产品集成上效率低下,方向偏离。从试点工程和国外的经验看,要发展钢结构住宅,需要以大型企业尤其是钢铁企业为龙头,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施工维修、管理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二、研究开发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途径

当前,钢结构住宅研发过程中存在较为突出的主要问题有:(1)研发课题以点为中心,过分突出关键技术本身,而忽略其在产业化系统中实际的应用效果,由于很多关键技术完成的主体是高校等科研机构,其主要关注技术本身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可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企业却是应用的主体,两者之间发生了较多的矛盾。(2)产业化集成过程中,企业内部由于研发人力和物力的局限性,很难提炼出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课题。(3)从现有的建筑、结构专业的规范来分,钢结构住宅分为低层(1-3层)、多层(4-6层)、小高层(7-11层)、高层(12层以上)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技术参数要求不同,我们应该从这四大产品系列的集成角度出发来进行研究,而不仅关注以点为中心的关键技术。4)系统研发的企业已较少,后续科研和工程相互滚动进一步研发的企业几乎没有,这将使得已取得的研发成果没有传承性。

解决上述问题较好的途径主要依靠企业对研发的长期投入,并成立相应的企业内部的科研机构,集合各方面的专业人才,负责部分自主研发工作,同时控制好高校等研究机构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的应用。宝钢集团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途径

研发的关键技术必须落实到相关的工程设计中去,这是企业核心技术的应用体现。产业化要求钢结构住宅设计模数化。要以建筑设计为主导,其他专业紧密互动配合。改变目前仅有结构工程师的积极性,而没有建筑师的声音。钢结构住宅建筑除要遵循住宅建筑设计一般原则外,还要注重解决:如何发挥钢结构的优势?梁跨度可增大、开间更灵活、为住户创造更大的空间和面积;如何避免钢结构带来的建筑平、立面单调呆板的问题。目前在钢结构住宅设计中建筑师的智慧和积极性发挥不够。要发挥建筑师与结构、水、电、设备等专业协调能力,如解决钢结构住宅建筑防火、防腐蚀问题,做到成本增加不多而效果较好。结构设计可以大胆的突破规范要求,以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途径

这里主要讨论制作、安装、以及现场施工中的主要问题。产业化要求现场尽量装配化、湿作业少。目前主要问题有:(1)楼板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工厂预制、现场安装,这将影响施工速度,经研究解决的主要途径为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模板升降技术),同样可以达到产业化提出的工程高度组织化和尽可能用机械化作业代替人的手工劳动的概念。(2)钢结构构件可以完全做到工厂化,但是当前梁柱节点区为了满足力学的刚性节点要求,不得不施工焊接,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少,已经开发出全螺栓连接的刚性节点。(3)由于钢结构和墙体以及其他建筑材料性能不同,热膨胀系数差异较大,容易在两种材料的交接面上产生裂缝而影响用户的使用,施工过程中通过相关构造细节的处理能够避免。

五、住宅产业化需要以住宅产业集团集成的产业链来支撑

住宅产业集团是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实施主体,是钢结构住宅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钢结构住宅属技术密集型产品,要实施产业化发展,需有一批具有投融资、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部品开发生产等综合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参与。也只有大型住宅产业集团才能担负起使住宅产业从当前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走向技术密集型,从分布式、外延型发展走向集成式、内涵型发展,从而完成系列化开发、集成化生产、配套化供应的目标。大型住宅产业集团的参与是钢结构住宅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目前,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的模式可能有三种:(1)由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主构建的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2)由工程总承包企业为主构建的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3)以工业化住宅或部品生产商为龙头的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我们认为未来将以第三种为主流,特别是钢铁行业相关的企业最有条件集成相关资源率先实现产业化。

六、结论

随着以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带动下的钢结构住宅的研发、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等相关产业链连接、滚动发展,必将促进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多层住宅设计论文篇8

关键词:抗震性能;钢结构;住宅;建筑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6-0156-02

1引言

近几年,我国的住宅建筑产业化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发展方向突破传统的户型、材料和结构体系呈多元化趋势,关于住宅建筑行业发展的讨论也是百家争鸣、各具特色。作为住宅建筑领域的新兴力量,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和讨论也越来越被业界和学界所重视[1]。而我国属于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建筑灾害成为地震灾害中最具破坏和杀伤力的灾害,这更加强了全国从事钢结构设计和研究的同仁们对于普通住宅建筑抗震的思考。本文针对住宅建筑的钢结构,探讨其抗震性能。

2住宅建筑钢结构的抗震结构

住宅抗震性能研究以居民钢结构住宅楼为研究工程案例,该住宅楼轴线长482m,宽137m,共6层,主体结构高201m,总高246m,局部凹进48m,建筑高宽比176小于九度抗震限制55,建筑总面积479759m2。

2.1墙体材料的选择

由于居民钢结构住宅楼钢结构体系的框架重的特性,故考虑选用轻质块材墙体比较适合,通常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混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普通型和轻集料)、粉煤灰砌块墙体等。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以水泥、石灰、矿渣、砂、粉煤灰、铝粉等为原料经细、计量配料、搅拌浇注、发气膨胀、静停切割、蒸压养护、成品加工、包装工序制造而成的多孔混凝土。它具有质轻、保温、防火、可锯、可加工等特点,选用尺寸规格为(600mm×100mm)-(300mm×20mm~300mm)。加气混凝土表面强度低、空隙率大、吸水性高,用于外墙勒脚处应砌筑200mm高混凝土,以防止潮气渗入。

2.2纯钢框架结构的布置

受梁柱体系高跨比的限制,随着跨度的增加,结构钢梁的高度也随之增加,通常结构钢梁高跨比1∶15~20[2]。从结构受力分析的合理性和经济性两方面考虑,居民钢结构住宅楼大跨度钢结构柱网以6~7.2m为宜。此时结构梁高约300mm~500mm,按建筑层高2.8m考虑,立面开窗高度能达1.4m以上。

此外在实际住宅建筑过程中,居民钢结构住宅楼将梁柱连接中在梁翼缘部位采取有可靠连接且刚度较大的连接形式,当作刚接,否则,当作铰接。当梁柱连接按刚接或铰接进行框架计算与设计时,其构造应尽量符合刚接或铰接的假定,以使结构内力分析准确,设计安全。

3住宅建筑钢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

3.1抗震设计思想

针对该居民钢结构住宅楼,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多水准设计方法,并参考国外抗震设计思想来研究其抗震设计,具体设计思想如下描述。

(l)当遭遇第一设防烈度地震即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结构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建筑物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因此,要求居民钢结构住宅楼结构满足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要求居民钢结构住宅楼的弹性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性变形限值。

(2)当遭遇第二设防烈度地震即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基本烈度地震时,结构屈服进入非弹性变形阶段,居民钢结构住宅楼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因此,要求居民钢结构住宅楼结构具有相当的延性能力(变形能力),不发生不可修复的脆性破坏。

(3)当遭遇第三设防烈度地震即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居民钢结构住宅楼结构虽然破坏较重,但结构的非弹性变形离结构的倒塌尚有一段距离。不致倒塌或者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从而保障了人员的安全。因此,要求居民钢结构住宅楼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其弹塑性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塑性变形限值。

3.2抗震反应谱分析

按照《建筑规范抗震设计的要求》,多遇地震下地震影响系数取0.16,结构阻尼比取0.035,场地特征周期取0.455[3]。居民钢结构住宅楼地震反应谱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普通住宅建筑地震反应谱计算结果

结构形式KJKJ-ZCKJ-JLQ

顶点位移102.226838

出现位置第二层第二层顶层

柱端底部剪力1609956200

柱端底部剪力占底部总剪力百分比100%55.4%7.4%

剪重比4%4.7%6.7%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8度地震作用下,柱底剪力明显减小,支撑和剪墙对于分担柱底剪力的效果非常明显,纯框架结构在该烈度下抵抗侧移的能力显不足,在X和Y方向均没能控制柱层间位移角超限。由于支撑的分散布置,度增加对于周围柱子的承载力没有带来太大的压力,剪重比数值都很下,说明罕遇地震非线性的分析中考虑重力二阶效应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很有可能成为控制因素。而且柱子采用箱型柱也免去了强弱轴差异带来的结构,使某个单一方向的刚度不足,随着抗侧力刚度的增加,最大层间位移角有向上发展的趋势。

在居民钢结构住宅楼中,钢框架结构和钢框架支撑结构柱子的作用有很大程度的浪费,为了降低用钢量,可采用变截面设计,随着楼层的增加对柱子截面进行折减。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层间位移图形比较平滑,楼层间的侧移变化不是很大,且最大层间位移有向顶层发展的趋势,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但不能采用变截面折减,相反需要考虑顶层位移的控制。

4结语

住宅建筑纯钢框架结构在8度区的抗震表现虽然不是很理想,在侧移方面不能达到规范的要求,但是由于调整的幅度不是很大,可以尝试增大构件截面的方式来控制位移超限,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居民钢结构住宅楼钢结构中使用了箱型截面的框架柱,其在控制两个方向侧移、和承载力方面的效果比较显著,在实际的设计中是一个重点可以考虑的柱形方案。

参考文献:

[1]张涛,王元清,石永久,等.钢筋混凝土框架顶部钢结构加层的抗震性能反应谱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3):95~100.

[2]张保,聂子云.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与设计[J].硅谷,2009(17):19.

多层住宅设计论文篇9

【关键词】建筑;建筑设计:细部设计

一、当前住宅建筑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不分场合地采用错层式。错层在一些情况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手法,但是错层住宅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果不分对象不分场合地滥用,那就欠妥当,以下两种情况就不适合采用错层。(l)小面积户型不应采用错层式。有的住宅,面积不大,为了做出错层,免不了踏步的设置,而踏步却占了一定的面积,这不但减少了使用面积,而且由于踏步的空间分界作用使房屋空间显得小气。(2)在地震区避免采用错层式。根据抗震规范要求,在建筑物的整体布置上,应尽量保持体形上的对称和简单,质量和刚度的对称和均匀分布,避免平面上和立面上的突然变化和不规则的形状。

2、小面积选用跃层不科学。在多层、高层住宅中,国内近几年比较喜欢设计跃层式住宅,跃层式住宅一般是在独户式一层住宅中采用,在户内设置楼梯为垂直交通。一般每户在同层内布置房间,完全可以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目前在多层、高层住宅的中间层大量出现的跃层式住宅,主要是为追求变化和气派的室内空间,并无其他功能的要求。在户内设楼梯的跃层不利于老弱及儿童上下使用,且楼梯要占用一定的房间面积,对于面积不太大的套型更不适用。为追求形式,在多层、高层住宅中间层且每户面积不大的套型做跃层式是不可取的。另外,不少住宅户内楼梯坡度设计太陡,步宽尺寸不足,存在很大居住隐患。

3、厨房和卫生间的不足。厨卫管线布置缺乏协调。由于目前国家在厨、卫管线布局等方面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造成各各种各自为政,各种管道的配置任意性大,各专业过分强调本身的特点,而不是服从使用功能,考虑放置设备及装修的要求。特别是煤气管任意穿行厨房,造成厨房布置橱柜困难。

小面积住宅卫生间比例偏大。目前中国的卫生间设计中存在着盲目追求增加卫生间个数的倾向,在小面积住宅及经济适用住宅中设多个卫生间既不经济也无必要。卫生间干湿不分,设计不细。目前中国大部分住宅的卫生间中坐便器和淋浴器共处一室,甚至“三大件”加洗衣机共处一室,造成淋浴后,坐便器、洗衣机及地面全被打湿,使洗衣机的使用年限降低,带来很多不便。

4、住宅外观“欧式”成风。一些地区住宅外观欧式成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抄袭成风。住宅设计存在“克隆”,当前的住宅设计是“大城市克隆外国、小城市克隆大城市,村镇克隆城市”,不考虑“因地制宜”,不讲是否适用,不顾及经济条件,不追求个性特色。

(2)包装重于功能,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追求造型的时髦、新潮上,而忽视住宅使用功能的完善和提高。

二、解决措施

1、加强建筑细部设计。在对住宅建筑整个设计方案进行布局时,也要对建筑的细部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设计的建筑才更适合于居住。细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建筑是城市的细部,而细部则是建筑的细部。建筑应该反映它与城市或环境的关系,而细部则应反映它与建筑的关系。细部与建筑的关系体现在三方面:

(1)细部与建筑整体之间,由于建筑物是由部件构成的,部件的尺寸对于整体的关系就能构成一种尺度。

(2)细部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体量的比较,无论其实际尺寸如何都会产生一种尺度。

(3)与常规尺寸相对比,同样的体量,尺度比常规尺寸大的细部处理会使整体显得矮小一些,而尺度比常规尺寸小的细部处理会使整体显得大一些。建筑的细部构件除了具有自身的功能作用以外,在现代建筑中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给人们感知建筑的功效,这种功效主要体现在细部为建筑整体所提供的尺度感方面。城市中的主要的建筑上应该具有能够反映城市尺度的构件;同时,由于人们的美感判断是以自己身体大小为基础的,所以建筑还应该为人们提供近距离观看的小尺度构件来把握建筑物的大小感。建筑本体所处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导致不同样式的细部出现,反过来细部形体自身所具有的历史特征与几何特性,也同时赋予细部以象征性,这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它们更好地理解建筑及其环境。就建筑整体而言,它需要有一个特定的秩序来形成一个体系,从上至下来组织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而细部既体现着建筑的秩序,又反映出表达建筑师设计意图与视觉美感的意愿,它是秩序与意愿的统一体,同时又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就是细部的意义所在。

2、住宅建筑设计的建议。针对住宅建筑存在的问题,结合细部的设计原则,根据实践经验住宅建筑设计采用如下的方法,可使住宅建筑更适合于居住。

(1)套型的功能空间分离。居住水平的提高,反映在居民功能上的一大特征,就是功能空间专用程度的提高,功能空间的专用程度越高,功能的使用质量也就越高。文明的分室标准要求是食寝分离,起居与主卧室分开、工作与学习空间独立、公私分离。就是把家庭生活空问分为私密区和公共区,把卧室、工作室、专用卫生间等私密性要求高的房间划分为私区,把起居室、餐厅、厨房、公用卫生间、门厅等划分为公区,按公私分离原则进行生活行为单元组合设计。

餐寝分离、居寝分离。将用餐功能从卧室分离出来,同时又将起居功能从卧室分离出来。,起居、进餐、就寝分离,在面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设置专用的餐厅。也可将用餐空间附带在起居空间内,或附带在厨房内形成餐室厨房,也可附带在门厅内。

(2)平面布局的多元性、变异性和差异性。居住者层次不同,审美意向和价值取向不同,家庭结构各异,对住宅要求就不同;同一居住者不同时期对空间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要求与选择,因此,在住宅建筑设计时,除了提供丰富多样的套型平面外,同时也要求住宅的平面布局能适应这种变异性和差异性。“部分灵活”的单元大开间,虽有固定的厨房、卫生问、入口和单元的形状,但可划分成不同的平面布局,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3)厨、卫布局完善合拍。厨房是家务劳动集中的地方,是否适用不仅取决于有一定的使用面积,而且也取决于形状和尺寸是否适合布置设备及操作。根据洗、切、烧的操作过程,厨房的台面呈L型及H型柜式布置较合理,并要求有足够长的台面能置放电饭煲、微波炉等家电。卫生间应随套型面积的扩大也相应增加,一般卫生间有浴缸、坐便器、洗脸盆(池)等。盥洗室分设后,上部空间可设吊柜,也可与厨房人口结合,留出一个完整的墙面作为用餐空间。

三、结论

以上论述,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方面,构思要全局,头脑清醒,不乱出风头,走时尚,就会设计出,经济,实惠,美观的,富有情感的适用住房。

多层住宅设计论文篇10

关键词:山地住宅;营销战略;营销策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城市建设的时间、空间和布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选择自然环境优美、靠近都市的山地进行住宅建设,将成为城市住宅开发的一条重要出路。如今,山居已经不再仅是一种文人偏爱的文化,作为一种住宅发展的趋势,正引起国内专家学者和房地产开发商的重视。本文基于对山地住宅的重视,在其营销战略与策略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做一些尝试性的研究。

1山地住宅的定义

山地住宅:我们一般定义为依山地而建,供人们居住的建筑物为山地住宅。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依山而居历史悠久,大量的山庄、别墅、书院、学舍、庵观、寺院等建筑,都蕴涵着深远的山居文化。这些建筑不仅依地而建,更注意与自然环境的嵌合和诗情画意的融人。我国传统的古村落大多依山傍水,是山地住宅的典型。本文研究在现代房地产企业运作下的城市山地住宅项目,农村村民居住的山地住宅以及书院、学舍、庵观、寺院等建筑项目暂不在研究之列。

2我国山地住宅开发的可行性

1)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和发展,人口增长,资源消耗增大,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的数量与规模不断的扩大,一系列的矛盾和环境问题集中在城市里表现出来,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宅紧张导致生存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希望能在城市近郊或城市外找到适合自己居住的地方。

2)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导致高收入阶层人群出现,他们已不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而开始逃避城内不良生存环境,寻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人居环境和生活理念。

3)居住环境是一种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消费品,这样就使有较好自然环境条件的城市近郊山地成为稀缺的公共物品,某些居民愿意出更多的钱而居住在更理想的环境中,这是一种合理的消费行为。

4)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的“回归自然”人居理念驱动下,使房地产开发商依据这种消费心理会选择这种自然环境优美的区域进行开发来构建市场,这样促使位于城市内部及近郊自然环境优越的山地成为现代都市居住楼盘开发的首选。

5)我国大多数城市距山地较近的空间选址为山地住宅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交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必要的辅助条件。

3我国山地住宅市场营销与发展现状

1)我国山地住宅现阶段主要作为一个概念在积极推广,但是业界仍然有很多山地住宅的表现形式。如别墅、山地排屋等。山地住宅这种概念正在为人们所接受。

2)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居住观念的改变,城郊房产迅速发展,适合中高收入阶层购买的别墅、排屋更是遍地开花。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附近的山区开发建设了不少山地别墅式住宅,购房者多为城市中较高收入阶层成员,购房目的多为购置满足度假、休闲等需要的第二套住宅。

3)作为山地住宅项目,国内房地产企业重点停留在开发别墅等高级住宅项目上。很多项目都是超级豪华的别墅住宅。山地住宅巨大的市场总量正在逐渐为市场所激活。

4)山地住宅项目开发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不够清晰,营销策略也是停留在普通房地产项目的营销手段的组合,同时强调高容积率,对原有生态破坏严重。这与山地住宅作为住宅发展的趋势是相违背的。

4山地住宅的营销战略

4.1swot分析

1)发展山地住宅,与平地住宅相比其至少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居住优势:①环境优美的山地住宅,能最好地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灵追求;②山地住宅完全符合中国五千年来对住宅科学选址的居住总结;③山地住宅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④山地住宅的适应性广,可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作灵活调节,这便确定了自身发展的潜质。山地住宅有着丰富的绿色资源,其拥有的优势将是其他住宅远不能比拟的。绿色的山地住宅势必成为时代居住发展的趋势之一。

2)发展山地住宅,有其固有的劣势:①住宅的开发与环境的保护协调困难,景观设计有一定难度;②山上建筑的工程技术局限。

3)发展山地住宅,存在很多机会:①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山居文化。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所以依山而居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②事实上,在国内许多城市近郊荒山已成为开发热点。近郊山地开发的条件已经成熟;③汽车的普及以及道路的畅通,缩短了山地住宅与城市中心区的交通距离,为城市居民迁出城市中心地区、到城市周边的山地住宅居住创造了先决条件;④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遍使用,使居家办公成为可能,人们即使远离主城区,工作和生活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⑤科技的发展为山地住宅带来灾害防范

、公共卫生等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山地、丘陵占三分之二,平地只有13%,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

4)发展山地住宅必须注意潜在的威胁:①城市人们回归自然后,又想回归城市的心态难以把握。叶公好龙的本性又使现代人不能离开城市太远;②风水学是一把双刃剑,风水说甚至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成败。

图1中不同的因素不同的组合就成为不同的细分市场。在现阶段的中国具体市场环境下山地住宅有其特有的目标市场。经济收入状况是住房购买中的决定性因素。而职业构成不同所带来的收入差异在社会区域形成中将会起重要作用,并由此导致购买住房档次的差异。

我国现行住房改革相关政策中,将商品房大致分为高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价出租房三种针对不同收入阶层所提供的选择。山地高级住宅区的开发正是上述机制在当前的城市住宅扩散中有很好的验证,考虑其特有的稀缺环境成本内部化所带来的经济成本的增加,导致其房价必然要高于普通住房,要求购房者必须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较高的收入来源。

4.3目标市场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选择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中产阶层”作为山地住宅的目标市场。在现代社会中“中产阶层”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细分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基本分属五大类型:

1)白领阶层。包括经理,外资企业白领雇员,国有和其他形式企业的中下层管理人员,特殊垄断行业(金融保险、电信等)的中下层管理人员和雇员。

2)中、小规模企业的商业精英阶层(企业家)是经济资本相对雄厚的群体。包括中、小型私营企业主,国有、合资等企业的承包经营者。

3)一定层次的政府官员(政治精英),行政职位大概是分属于局级、处级、科级。政治资本相对雄厚的群体。据中国社科院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官员已成为中产阶层。

4)专业人士(智力精英)。文化资本相对雄厚的群体。这部分群体涉及的领域很杂,包括教授、研究员等高级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大、中学教师,建筑师,律师,会计师,精算师,科技人才。

5)新型文化人。影视制作人、编辑、记者、专业撰稿人等。大都工作在朝阳型的文化产业,并能从资讯中接触到大量的消费品位、潮流等信息,被称之为提供符号产品与服务的新型小资者的文化媒介人。

4.4品牌战略

中国目前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呈现这样一些倾向:时尚消费、品牌消费、文化消费、品位消费、休闲消费与享受型消费。品牌是一个复合概念,它由品牌名称、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品牌标志、品牌色彩、品牌包装以及商标等要素组成。如果用最简单的概括来表述:品牌就是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结合,又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内心认同度。品牌战略的本质就是创造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山地住宅与平地住宅比较本身就具有天然的差异,山地住宅实施品牌就是在自然差异的基础之上再进一步的实现品牌文化、居住文化差异化。山地住宅如何在差异的基础之上实现更进一步的差异化,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是选择绿色营销和文化营销来构建山地住宅的品牌。

1)重视“生态”概念,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房地产企业的卖点正向“生态”、“健康”转变。这其实反映了消费者心理的变化——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人居环境“生态化”的根本即是对自然环境的关心,也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对山地富有特色的自然因素要尽可能的尊重、利用,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筑设计要树立整体观念,注重整体建筑风格的统一,充分考虑周围环境气氛,处理好单体建筑与环境及背景建筑群在风格、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和谐统一。绿化也是实现生态住区的重要途径,又是评价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2)提升文化品位,塑造品牌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的文化品味是超越产品实体层的抽象观念形态,它构成了品牌的灵魂。人居精品不仅给消费者物质上的满足,而且更多地是带来文化色彩和精神享受,其魅力正是植根于消费者对这种文化的认同和崇拜,而使品牌经久不衰的秘密是隐含在品牌之中的文化力.文化并不虚无,要真正将文化融人到社区环境中,融人到建筑作品中,融人到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中,融人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成功地运用文化所特有的沟通能力,聚集具有类似文化素养的人群,通过项目的开发与之取得价值观方面的认同,建立起较为密切的关系,从而使该人群成为公司忠实的潜在消费群。

5山地住宅的营销策略(4p&4c)

4p4c都是营销组合理论,4p即产品、价格、销售渠道和促销。4c即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消费者获取满足的成本、消费者购买的方便性、有效沟通。许多学者认为4p理论的思维基础偏重于企业,它比较适合产品供不应求或竞争不够激烈的市场环境。4c理论的思维基础偏重于消费者,它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竞争空

前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从4c理论并结合4p理论中的分析角度来探讨山地住宅的营销策略。

5.1产品与顾客

山地住宅项目不仅通过建筑要素为顾客提供核心利益,还通过环境要素、基础设施要素、人文要素、形象要素为顾客提供附加利益。在统一品牌运作下的山地住宅项目以绿色营销、文化营销为主要营销手段,坚持以顾客为中心,遵循自然改造自然。按照一定的规划原则和特有的产品设计原则倾心为“中产阶层”打造山地住宅精心之作。

1)山地住宅的规划原则。山地住宅的规划原则应是生态先行、景观先行。山地住宅的规划要充分考虑保护原生态及生态景观。山地的原生态及生态景观,大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有的还涉及水域生态系统。首先要求保护原生态系统,使地形、溪流、植被,鸟类与其他野生生物的活动路径及栖息地等都有其连续性。其次,好的土地规划要尽量地减少现存格局对各种“流”(气流、水流……)的干扰。

2)山地住宅的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山地住宅的生态景观设计原则是应该做到景观先行、人工与自然和谐。“先造景观,后盖房子”。“中产阶级”物质生活水平比较高,他们对景观的要求已不是建筑单体中插入绿化,而是对成片规划的景观有着强烈的诉求。

3)山地住宅的建筑设计原则。建筑应是景观中景点的主题,故建筑纳入景观中。建筑设计要照顾其形体、色调、环境等要素(即处理好微尺度的景观),同时要注意住宅区的总体布局(即处理好小尺度到中尺度的景观)。住宅如果是联体,则需考虑风格统一的问题;住宅是各自独立、分散的,则可以林木和围墙隔离各座建筑,使其自成系统,其建筑风格可各异、各具特色。总而言之,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要同步进行,使其风格一致、协调。山地住宅的建筑设计要通过对地块山形地貌的理解,找到最有效的构思方案。如建筑沿等高线随山体布局,形成了收放自如、起伏跌宕的局面;再如根据不同坡向和地形高差及台基面积建造不同类型的建筑,使每幢建筑顺应山势,与坡地交错,这样一方面丰富了住宅的场所,同时也避免了对自然山体的破坏。坚决避免简单地把平地住宅搬到山上,楼型呆板,色彩单调,不能充分利用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使建筑与山体有机地融为一体;坚决避免片面追求容积率,在山上建造高密度的小区,使山景住宅的舒适度大打折扣。

5.2价格与成本

“中产阶层”有强烈的品牌情结。品牌竞争是高层次的竞争,增强企业形象的定价目标应该与企业的长期战略相一致。因此山地住宅定价应该考虑品牌形象与品牌溢价、消费者物有所值的消费心理、与竞争者的差异化优势以及竞争者价格与企业成本。

5.3分销与便利

消费者的购房行为是一个程序相当复杂涉及面较广、跨度时间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投入的不仅是数额巨大的资金,而且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山地住宅项目的销售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售楼部。售楼部的设置一般有现场售楼处、市中心售楼处、集团公司总售楼处三种方式,山地住宅可根据具体情况单独使用或并用。售楼部是实现销售的重要战场,也是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必须重视现场形象的包装,使之符合公司的统一形象;必须增加对现场人员的培训,提高销售执行力度;必须加强与客户的沟通,真正把握客户的心理和需求;必须详细记录各种信息,定期分析整理,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现场售楼处便于客户现场参观考察,眼见为实,给客户非常直观的感觉;因为山地住宅离市中心有一定距离,市中心售楼处很有必要,便于促进成交、便于为客户服务;集团公司总售楼处则把公司所有在售项目统一展示,整合营销资源,整体上给客户良好印象。

2)网络。选购房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慎之又慎,反复衡量比较的结果。“中产阶层”经常与网络打交道。选择网络销售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建设一个房地产企业网站,不过网络重点在于展示,让购房者能够在互联网上全面了解开发商背景和楼盘产品特色,增强购房者的信心,这对于房产开发商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5.4促销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