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法的融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46:20

如何合法的融资篇1

其实,采取众筹融资的公司在选择股权融资之初就应当充分地全盘系统考虑,而不应站在创业型小公司的角度,或急功近利地采取只顾眼前不计长远的做法。任何一个伟大的公司都是从小公司成长起来的,一个小公司也应当有大公司的治理思维,只有拥有大公司胸怀才可能最终造就一个伟大的公司;而所谓的大公司胸怀与思维,就是要在公司治理结构与规范性上,具有科学、严谨、系统的制度与架构。对于采取股权众筹的融资公司,在公司治理上应考虑如下五个方面。

众筹股东人数过多有哪些麻烦?

与传统股权融资相比,在股权众筹融资模式下,投资人数较多。如果投资人全部直接持有融资公司股权并登记为融资公司股东,会造成融资后的公司股东人数庞杂,由此导致一系列问题。

首先,众筹公司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签署极其麻烦。由于股东人数众多,在办理众筹股东入资并登记为融资公司股东的相关工商登记手续过程中,就需要众多股东签署相关文件,提交相关身份证件。若众筹股东分散在不同区域,无疑给上述工作造成极大的麻烦与不便――仅仅签署相关法律文件,就可能会拖延数月之久;也可能导致融资公司无法及时使用融资款项,从而导致大部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其次,股东人数众多,将给股东会决议造成极大的不便。根据公司法与公司章程,有关公司的重大管理经营决策需要召开股东会,由股东会进行决议。股东会召开必须合乎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规定,遵守事先通知及按期召开的程序。由于众筹股东人数庞杂,召开股东会的通知很难及时送达给每一个股东,直接影响了股东会的顺利召开,也可能影响股东会决议的形成。这将造成公司治理效率低下,甚至有可能引发大量的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效力的诉讼。尤其是在面对公司融资或未来上市的重大决策时,由于股东人数众多无法及时或有效形成股东会决议,从而给公司的进一步融资与上市造成障碍。

再者,给公司未来进一步融资可能会造成不便。随着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公司后期需要进一步融资,融资可能会伴随着公司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与关键时期。然而,由于股东人数过多,股权过于分散,投资机构出于公司治理困难的考虑,一般不愿意投资股权过于分散、股东人数过多的公司,这客观上给公司未来融资造成了麻烦。

针对上述问题,众筹融资公司该如何办呢?

首先,在设计股权众筹融资的交易结构与模式时,应当采取合理的法律结构,减少直接登记为融资公司股东的人数。可能的做法有三种。

第一、采取有限合伙模式。即由众筹投资人共同设立有限合伙企业,由合伙企业作为投资主体投资于融资公司,并登记为融资公司的股东。由该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Gp)代表合伙体参与融资公司的治理活动。但必须注意的是,根据我国的《合伙企业法》,有限合伙的合伙人人数不超过50人,因此如果众筹投资人过多,可以设立多个有限合伙企业。但根据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无论设立几个有限合伙体,融资公司的股东人数采取穿透原则进行计算(直接溯及自然人股东层面),总人数不超过200人。

第二、采用公司持股平台模式。即由众筹投资人共同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由该公司作为投资主体投资于融资公司,并登记为融资公司的股东。由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参与融资公司的治理活动。但必须注意的是,根据我国的《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不超过50人,因此如果众筹投资人过多,可以设立多个有限责任公司。但无论设立几个有限责任公司,融资公司的股东总人数也不能超过200人。

第三、代持模式。即由其中一个或多个众筹股东代表其他投资人直接投资于融资公司,由代持人代表投资人参与公司治理。代持人与其他投资人分别签署代持协议。该类模式的主要问题是,代持必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没有信任代持模式无法实施。此外,我国的新三板及a股均否定代持模式,要求在新三板挂牌前或ipo之前必须解除代持。

其次,对人数众多的众筹股东实行投票权等委托/机制,以提高决策及治理效率。对于众筹股东要求直接登记为融资公司股东的情形,为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及人数过多造成的效率低下,可采取将众筹股东的包括表决权等有关程序性事项委托给控股股东/创始股东,由创始股东予以代为行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股权分散难以形成有效决策怎么办?

股权众筹融资股东人数一般较多,如果都登记为股东就会造成股权过于分散,继而造成融资公司难以形成有效决策,影响融资公司的治理结构及运行效率。而公司治理实践中的大量案例告诉我们,创业公司因为股权结构问题使合伙人利益失衡而不欢而散,结果往往是好项目惨遭滑铁卢。而大量失败的并购项目也警示我们,因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导致新老股东难以融合,给公司管理造成僵局,其结果往往导致好公司被迫人为解散。由此可见,股权结构分散股东人数众多最容易导致公司治理失灵,出现公司僵局。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下面是几个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在设计股权众筹融资方案时,应根据融资公司的商业模式及发展要素来定向选择拥有资源的投资人,尽可能减少只有资金或小额资金的众筹股东,使众筹股东人数少而精,使得融资公司的股权结构不过于分散,尽可能将众筹融资给公司治理造成的影响降低到可控范围之内。

二、在设计股权众筹融资方案时不要设计等额的股权比例,如众多的众筹咖啡馆股东,这样会造成公司治理困境。融资公司的创始股东或控股股东应当保持高比例的股权,不宜出让过多的股权进行众筹融资,以保持大股东对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的把控。

三、如前所述,众筹融资公司的原来股东可以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保持对公司决策权的控制力。同时,可以通过投票权收集的方式,代众筹融资股东行使公司管理权。

如何保障创始人的控制权?

一个高效运作的公司必须有一个拥有决定权的大股东,也就是要有一个带头大哥,尤其在关键时刻,大部分人都是跟随者,如果人人决策就等于没有决策。因此,无论是新三板还是a股均要求拟上市公司拥有实际控股人或一致行动人(股权分散的公司)。大量痛失控制权的公司创始股东一次次警示我们,一旦失去公司控制权,公司将可能改变原有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造成公司发展失败。股权众筹融资的公司如何保障公司创始人的控制权呢?除了上文所述的方案之外,还可采取进一步的办法。

首先,在股权众筹融资中,创始股东也参与,并在设立的有限合伙等投资工具中担任Gp,从而确保控制权。

其次,采取法律特殊保障方案,确保创始人的控制权。

方案一,采取aB股模式。该模式也是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控制公司方案,在设定aB股时,可以将创始人拥有的股票表决权与其他股东拥有的表决权比例设定为1:20,这样可以确保创始人的控制权。理论上,创始人持有的股权在4%左右即可完成对公司的控制。例如,京东经过多轮融资(在美国上市之前就融资高达百亿),创始人刘强东的股权已被严重稀释,在上市后其持有的京东股份仅20%左右;但由于aB股的设定,使刘强东拥有的投票权远远超过其他股东合计持有的投票权,从而使刘强东牢牢控制了京东,也使得京东在投入巨资连续巨额亏损的情况下仍然不忘初心,建立了强大的物流体系。

方案二,采取有限合伙模式。该模式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设计的控制公司模式,由合伙人选派董事会,从而控制了公司。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玄妙之处在于其制度设计,正是这种合伙人选举董事会、董事会掌控阿里巴巴的做法,使历经数次融资股权被稀释不足8%的创始人马云却拥有永久的对阿里巴巴的控制权。该合伙人制度的设计从效果上比京东的aB股更有力度,更有利于创始人控制公司,创始人的控制权牢不可破。

方案三,采取交叉持股模式。该模式的极致玩家是韩国的三星公司,韩国三星的创始人通过交叉持股,用很少的股权控制了庞大的三星集团。其交叉持股的巧妙之处在于以小博大,通过编织出庞大的交叉持股网络,李氏家族以不到2%的总股本便掌控了三星集团的74家企业(李氏家族仅联合持有三星集团1.53%的股份,但李氏家族却持有该集团49.7%的控制权)。

必须说明的是,上述三种控制公司技术,其中aB股、合伙人控制模式在目前的中国公司法、证券法下还不被认可,唯有第三种方案目前没有法律障碍。但是,今年有关部门针对中概股回归提出了新的政策,即可以认可特殊公司治理结构,如京东aB股与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等。这为我国未来的公司治理创新埋下了伏笔。

如何保障众筹股东的知情权与参与权?

目前,我国火热的股权众筹仍然面临着盈利模式不清晰、交投不活跃、投资效率低、投后管理差、退出不畅,以及众筹股东知情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等问题,这些问题存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股权众筹的发展。其中,如何保障众筹股东的知情权与参与权的问题尤为突出。如果不能得以解决,则无法保障投资人的利益。那么,该如何保障众筹股东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呢?

首先,针对采取有限合伙或公司等投资工具投资于融资公司的股权众筹模式,应当促使投资人代表(有限合伙模式中的执行合伙人、公司模式中的法人代表等)积极履行管理和参与融资公司的义务。为了确保投资人代表能够将公司经营情况及时通报投资人,融资公司可以采取直接向投资人发送公司经营信息的方式直接通报,以保障每一个众筹融资投资人的知情权与参与权。

其次,针对直接登记为融资公司股东的股权众筹模式,融资公司应严格按照《公司法》及公司章程召开股东会、董事会及监事会,及时向股权众筹融资股东通报公司经营信息,以确保股权众筹融资股东的知情权与参与权。

众筹股东如何妥善退出?

目前股权众筹还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即众筹融资股东退出不畅。因为绝大多数的股权众筹均采用有限合伙模式(“领投+跟投”的合投机制),致使股权众筹的投资人不能直接登记为股东,只能通过有限合伙体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但这种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安排,使股权众筹融资股东无法独立地处置自己的投资权益;受制于有限合伙协议的限制,只能被动等待有限合伙的Gp决定处置投资权益时,才有享受投资权益的机会。这种安排使股权众筹投资人无法保障自己的投资权益,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收益回报,一个不能决定自己投资命运的投资安排,如何让股权众筹投资人愿意参与投资呢?如果没有投资人参与,股权众筹融资就缺少了重要的一方,股权众筹就无法进行。

为了化解这一困境,即便是采取有限合伙持股的股权众筹融资模式,融资公司也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保障每一个众筹股东的退出权益。

第一、通过转让有限合伙份额方式退出。融资公司在设计有限合伙众筹模式时,应事先帮助每个投资人设定好有限合伙的特殊制度安排,不能将作为投资工具的有限合伙等同于其他有限合伙体,要充分考虑投资人的终极目标,该有限合伙体的设立目的是为了解决投资效率及融资公司治理问题,而并非经营所需或有限合伙私募基金模式。因此,可以在有限合伙协议中安排一种特殊的制度,即保障每一个合伙人的退出安排。

如何合法的融资篇2

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书范文1甲方:

代表人:

乙方:

负责人:

为建立长期、良好的金融合作关系,缓解乙方会员企业融资难的矛盾,提高为企业融资服务的能力,甲乙双方本着“合作、发展、共赢”的原则,决定建立“金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经充分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旨在于为乙方会员企业搭建融资平台,促进企业、金融机构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为有效执行本协议,甲方、乙方同意建立定期或不期协调例会制度,以保持联系,沟通信息,解决在执行本协议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第三条甲、乙双方将积极探索并推动金融服务的新途径,充分利用现代化金融产品,运用全方位银行技术,扩大金融服务功能。

第四条甲方愿意将乙方推荐的企业作为重要的基本客户,在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优先为推荐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第五条乙方向甲方推荐资信良好、履约能力较强的会员企业,甲方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金融政策以及内部信贷审批制度的规定,对乙方推荐的会员企业进行审查,并对审查合格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具体融资方式包括:流动资金贷款、具体授信手续按下款额的XX收取。

第六条乙方在推荐时,应向甲方提供推荐企业的联系方式、基本资料,并为银企之间的合作努力进行牵线搭桥,尽量发现并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甲方为乙方会员企业提供授信后,乙方应尽可能及时地向甲方提供该企业经营稳定性和成长性方面的动态信息。

第七条为保证甲、乙双方更稳定的合作关系,将风险降低,乙方需向甲方提交XXX保证金,待继有秩序性合作关系后半年退还所有保证金,具体时间定以签约日.收款人为甲方主要负责人账号:(XXX).

第八条甲、乙双方对在本协议签订及履行过程中所获得的对方的商业信息负有保密义务。

第九条甲方所有事务委托XXX面签,对接,收款,乃此协议唯一主事人。

第十条本协议一式贰份,经双方有权签字人签字或加盖印章,并加盖公章后生效。未经双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更改、撤消或终止协议。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书范文2甲方:

乙方:

为了推动伊犁州地区互联网金融、信贷事业的发展,促进合作双方企业的转型升级,更好地为广大客户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经过双方多次交流和互访,鉴于双方在投资理念、项目筛选标准、投资决策机制、增值服务等方面有极强的一致性和互补性,为切实加强沟通和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双方决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谋发展。

经友好协商达成本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书框架协议条款:

第一条合作事项

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拟在信息服务、财务顾问、资产托管、产权交易、担保租赁、股权投资、搭建中小微企业及商户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注册成立“富利源”品牌的伊犁州信息服务公司,实现资源共享、共赢未来。

第二条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

甲乙双方经协商,决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通过业务合作与创新,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共同做大做强,精诚团结,目标一致,实现跨越式发展。

1.甲乙双方一致同意,本协议签订之日,为战略合作关系确立之日。

2.甲乙双方信息资源互享,各自保证其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时效性。并对各自提供的信息、资源以及公司运营过程中的服务内容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享有收益。

3.甲乙双方在市场推广、宣传和企业运营过程中共勉互助、一路同行、紧密合作。

4.甲方及其所属的运营团队拥有共同注册成立企业的70%股权,乙方及其所属的运营团队拥有共同注册成立企业的30%股权。

第三条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负责相关经营手续的正常办理,如共同注册成立公司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对公账户等,以及合作单位的业务授权、资源授权和相关协议等。

2.甲方负责公司运营过程中各部门及负责人工作职责的协调和监督事宜。

3.甲方负责资料审核及风险控制,如资产评估,文件审阅,催收、回款。

4.甲方负责项目资金储备,保证公司运营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有足够的资金储备量,并且保证其来源符合相关法律及政策规定。

5.甲方负责公司启动资金储备,正式运营前的成本核算及正式运营前的费用支出。如办公场地租赁费用、装修费用、办公设备采购费用、注册资金等。

6.甲方负责公司股东章程、协议的制定,负责公司规章,员工职责等规范性制度的制定。

第四条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负责双方共同注册成立公司的产品类型、业务知识的培训及宣传。

2.乙方负责行业信息汇总跟新,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营销策划,营销话术标准等文案。

3.乙方负责公司经营项目、全线业务的营销推广,以及业绩指标的达成。

4.乙方负责业务部门的人员组建、筛选、培训、考核。

5乙方需配合甲方完成公司自组建到正式运营期间的任何需求服务。如装修跟进,办公场地及设备的日常维护等。

6.乙方需服从并执行股东会的决议。

第五条申明

甲乙双方根据市场调研、资源储备等因素综合考量,共同协商拟定公司经营目标,运营项目,产品类型,业绩指标。最终由甲方负责决策。

甲乙双方参考行业标准及公司经营理念等因素协商拟定公司组织架构,员工薪资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最终由甲方负责决策。

公司的运营项目、业务体系、产品的最终解释权及法律效应归属于甲方。科技金融,共赢未来。

第六条保密条款

1.本协议所指之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知悉、能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对方采取保密措施的一切技术经营信息。

2.甲乙双方对其所知悉的商业秘密,只能用于共同注册成立公司的发展之唯一目的。

3.甲乙双方应对其通过工作接触和通过其他渠道得知的有关商业秘密严格保密,未经股东会书面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或其他人披露。

4.如发生与本协议有关的分歧或争议,均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本协议或任何条款被判定为无效,本协议保密条款继续有效。

第七条违约责任

1协议一经签署,甲乙双方均应全面、适当履行本协议的全部义务。任何不履行本协议或该履约行为不符合本协议约定条件的一方,均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本协议的任一缔约方严重违反本协议之规定,致使本协议无法履行或履行本协议已成为不必要时,相对方有权终止履行本协议,并可要求解除本协议,但该解除协议的意思表示应书面通知相对方。

第八条适用法律与争议的解决

1本协议的订立、履行、终止与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2如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争议,应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经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被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本协议任何条款被判定为无效,不影响本协议其他条款的持续有效和履行。

第九条协议之终止

1.本协议的有效期限为年,

2.本协议有效期届满后,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续签本协议;

3.不可抗力,如遇战争、停电、罢工等国家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或地震、火灾、海啸等自然灾害造成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影响本协议执行情况,本协议双方以书面形式决定协议的暂缓或终止。

第十条其他事项

1.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并以书面形式形成补充协议或相关协议,补充协议或相关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协议经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双方单位公章后生效;

3.本协议正本一式6份,甲乙双方各执三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书范文3甲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乙方:珠海市江西商会地址:珠海市香洲区紫荆路189号6楼负责人:吴金龙

为建立长期、良好的金融合作关系,缓解乙方会员企业融资难的矛盾,协助甲方开拓本地业务,提高为企业融资服务的能力,甲乙双方本着“合作、发展、共赢”的原则,决定建立“金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经充分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旨在于为乙方会员企业搭建融资平台,促进企业、金融机构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为有效执行本协议,甲方、乙方同意建立定期或不定期协调例会制度,以保持联系,沟通信息,解决在执行本协议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第三条甲、乙双方将积极探索并推动金融服务的新途径,充分利用现代化金融产品,运用网上银行技术,扩大金融服务功能。

第四条甲方愿意将乙方推荐的企业作为重要的基本客户,在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优先为推荐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第五条乙方向甲方推荐资信良好、履约能力较强的会员企业,甲方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金融政策以及内部信贷审批制度的规定,对乙方推荐的会员企业进行审查,并对审查合格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具体融资方式包括: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票据贴现等,具体授信手续按有关法律、法规和甲方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条乙方在推荐时,应向甲方提供推荐企业的联系方式、基本资料,并为银企之间的合作努力进行牵线搭桥,尽量发现并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甲方为乙方会员企业提供授信后,乙方应尽可能及时地向甲方提供该企业经营稳定性和成长性方面的动态信息。

第七条甲方可根据乙方会员企业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业务交流和培训,甲方也可在乙方办公场所进行市场宣传、推广和商务公关活动,对此,乙方应给予理解,并提供便利。

第八条甲、乙双方对在本协议签订及履行过程中所获得的对方的商业信息负有保密义务。该义务不因本协议的解除或终止而无效。

第九条本协议一式贰份,经双方有权签字人签字或加盖印章,并加盖公章后生效。未经双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更改、撤消或终止协议。

第十条本协议无意为双方设置任何权利和义务(但双方在本协议第八条项下的保密义务除外),因此,各方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在本协议任何条款下对另一方承担任何责任,无论本协议或其任何条款是否得以实施或执行。双方仅在签订了其他明确协议,且该等协议内容清楚地规定了各方的权利义务的情况下,双方之间方存在具有约束力的合同。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如何合法的融资篇3

美国国会1999年底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2000年初,中国国内一些人士包括一些较高级别的领导干部,曾积极呼吁中国的金融机构应混业经营,针对此,本人2000年4月、7月和8月间分别在《中国证券报》、《人民日报》和《财经》杂志几次撰文严肃指出:“从发展方向看,我同意并相信中国的金融业必然要走上混业经营、统一监管的道路。但是,至少在目前,我们实施的分业经营的原则不会变,也不应该变……在目前坚持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下,有必要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这不失为我国从分业经营逐步走向混业经营的一个现实选择”(见夏斌等著《金融控股公司研究》中“代序”)。即在坚持分业经营的原则下,通过母公司投资控股,设立具有独立法律实体资格的子公司从事不同的金融业务,以间接实现混业经营。

两年后的今天,尽管国内媒体又开始纷纷讨论金融控股公司问题,一些企业和金融机构正在运筹帷幄,研究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然而准确地说,迄今国内现行的任何一部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的规章,都从未提及“金融控股公司”、“金融集团”的字眼,也从未对“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集团”下过严格的定义。只是我国的《公司法》第12条在讲到一公司向其他公司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50%时提到,“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时用了控股公司字眼,但并未明确是指“金融性”控股公司。

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国际证券联合会、国际保险监管协会三大国际监管组织支持设立的金融集团联合论坛,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1999年了《对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原则》。根据该“原则”定义,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

如果根据此定义来观察、研究国内目前未被正式承认、未直接注册、称谓金融控股公司或金融集团,但实际上已控股国内银行、证券、保险、信托、金融租赁、集团财务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七类金融机构中两个以上金融机构(未含城乡信用社)的控股企业,目前全国有多少,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就其公司组织形态分析,主要有两种:

一是事业型控股公司或称经营型控股公司,即控股公司作为母公司,其本身有其主营业务,同时控股两个以上从事不同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这类公司具体可分两种:(1)工商企业控股了金融机构,如首创集团、东方集团、海尔集团等企业。当然这类集团有的正在通过股权整合,将母公司逐渐演变成下属纯粹型控股公司。进一步说,如果包括工商企业已控股一个金融企业,正准备控股更多金融机构的这类集团公司,估计全国不下二三百个。(2)由金融企业控股其他金融机构而形成的控股公司。如一些信托公司控股、参股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利用我国现行法规和境内外法规的不同,中国银行通过香港的中银国际,工商银行通过香港的工商东亚分别控股了其他金融机构,建设银行在境内控股了中金公司等。

二是纯粹的控股公司,即母公司作为控股公司,其本身不从事任何具体业务的经营,公司主要业务是投资管理。这类控股机构从投资主体看目前有三类,一是政府的,如部级的国家投资开发公司,地方性的如上海、深圳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他们分别参股、控股了不少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二是纯工商企业出资成立的或者通过对原有股权整合演变的,如山东电力集团对若干金融机构的控股已整合为山东电力集团下属的山东鑫源控股公司对金融机构实行控股。三是原金融企业根据分业经营原则通过对原有股权整合演变形成的,如平安保险集团等。

这里需特别指出的,因多方面的原因,中国还存在一种管理性控股公司,其基本特征是控股公司与被控股公司之间不存在严格的资本纽带,即母公司在投资设立金融控股公司这一子公司的同时,又投资设立了若干个金融机构,并把母公司对金融机构子公司的投资控股管理业务集中委托于金融性控股公司这一子公司进行管理,但金融性控股公司和下属若干个金融机构之间没有直接的股权关系,严格意义上它们都是母公司并列投资的两类公司。此种模式的典型如重组后的中信集团公司。由于国家对此没有明确的监管制度安排,出于公司运作中的现实方便,国内其他一些集团公司也有仿照之趋势。

二、控股公司设立可能性的法律认定

依据中国现行的《公司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以及国务院的法规、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章,尽管均不承认金融控股公司或金融集团,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按照国家和政府部门已颁布的法规,目前实际能够形成金融控股公司的企业集团其可能性如下表所示:

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可能性的法律认定?

注:表内∨表示现行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允许,实际经济生活中也存在;表内表示现行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允许,但实际经济生活中确不常见。

按照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实际可能性,从制度限制由松到紧的程序进行分析:

(一)普通的工商企业、信托投资公司属于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明确允许运用自有资本可以向任何金融机构投资的法人机构。

(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从人民银行的有关规章看,在运用自有资本向其他金融机构投资方面几乎没有限制,但从中国证监会的规章看有些模糊不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规定,申请设立基金,主要发起人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但《关于申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又明确,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发起人应当是依法设立的证券公司或信托投资公司,其他市场信誉良好,运作规范的机构也可以作为发起人参与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目前实际经济生活中尚未出现集团财务公司(据说正在筹划)、金融租赁公司特别是后者成为基金管理公司发起人的事例。

(三)按照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应是不可能成为金融控股公司。〖Ht〗从法规上看,《证券公司管理办法》没有限制证券公司的股东为证券公司,但《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公司监管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证券公司不得相互参股。近日,媒体却又披露银河证券公司参股了亚洲证券公司。

这里还需补充三点:一是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是意味对下属子公司有实际控股的可能性,但由于我国目前的一些法规和规章对投资比例的限制,所以实际有的金融控股公司是参股而不是控股子公司。例如,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明确,基金管理公司发起人最高持股限额为20%;证券公司的股东出资比例,除国有资产代表单位、综合类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之外,直接或间接的投资总金额不得超过该证券公司注册资本的20%。但尽管如此,在实际生活中又难以排除一些机构投资者在直接参股证券公司20%股份的同时,曲折注册一工商企业,通过工商企业参股证券公司而达到实际控股证券公司的目的。另外,《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规定,企业集团外企业投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比例最高不得超过40%,意味企业集团外企业不管采取什么措施,实际是不可能控股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二是不排除得到有关监管部门的同意,如保险、证券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成为金融控股公司控股股东的可能性,即通过股权的调整,将对保险、证券公司的投资调整为投资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由金融控股公司投资保险、证券公司,同时又投资控股其他金融机构。平安保险公司拟重组、调整为平安保险集团是个典型案例。三是利用境内外法规的差异达到实际金融控股的目的,如中国银行的中银国际控股公司,工商银行的工商东亚控股公司等。

三、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动因分析

目前尽管中国的法律、法规或任何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部门规章未对金融控股公司作过严格的定义界定,为什么一些企业集团纷纷研究、抓紧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分析其动因,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种:

(一)明显地想获得稀缺的金融资源的利润。在中国目前金融机构的市场进入仍采取审批制,且国民经济进入产品相对过剩,经济结构大调整阶段,实体经济的投资收益增长缓慢,稀缺的金融资源的收益诱惑,引导有实力的工商企业集团纷纷寻求投资控股金融机构的机会。

(二)利用金融机构筹资功能,大量筹集资金,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具体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通过设立事业型金融控股公司,控制金融企业,尽可能地扩大筹资、融资功能,为其主营业务服务,扩大主营产品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当主营业务是生产、流通的领域。二是尽快地把集团母公司的整体经营规模做大,尽快地扩大集团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市场份额(这里不排除有的集团公司控股了某类金融机构,但不知某类金融机构为何物,如何经营,有盲目倾向)。

(三)贯彻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原则的需要。如原有的平安保险公司投资信托公司、招商银行投资招商证券等,这一切与现行法规相悖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为此,通过股权调整,自然形成金融型控股公司。

(四)为了全面提升企业集团的管理水平和内部风险控制水平。当一个企业集团已分别控制着不同的工商企业领域和金融业领域,并且又分别控制着受不同监管当局监管、监管政策不一的金融机构时,为了有效防范集团内企业风险的传播,提高专业管理水平,有必要统一整合信息资源、电脑资源、内部审计稽核资源,构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五)最大限度地发挥集团协同效应,提高集团业务和产品的竞争力。协同效应即经济学意义上说的范围经济,包括集团内金融与非金融企业业务自身的协同、集团内各公司间人才的协同,产品研究和开发的协同,客户资源的协同服务等等。例如集团内生产企业生产某产品,利用集团内的金融机构同时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对客户服务得好,肥水不外流。集团内有保险、基金、证券、财务公司的情况下也同理,业务协同得好,可达到肥水尽可能不流外人田的目的。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金融控股公司股东投资的目的,是看好资本回报的予期,俟时机成熟,则择价出售。

总体上说,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健全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在分业经营的框架下,为了尽快提高整个企业集团竞争力,设立金融控股公司更凸现其必要性。

四、当今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

由于中国缺乏对金融控股公司相关的法律法规安排,银行、证券、保险三个监督部门对事实上已存在的金融控股公司又缺乏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安排,即对分别监管的机构当其母公司为同一资本控股情况下,监管信息的沟通和不正当内部交易防范措施的考虑欠周到,往往产生以下五大风险:

(一)资本不充足的风险

建立资本充足率制度是监管金融机构制度中一项基本又重要的内容。如果母公司资本投资一金融性子公司,子公司注册投资一个不受监管的工商企业,该企业又持有母公司股份。母公司与子公司间的资本就有重复计算之嫌,如果母公司股份扩大后进而可进一步投资一子公司,子公司再注册另一工商企业,该企业又可持有母公司股份或者该企业又可持有母公司下属另一金融性子公司。这样同样一笔资金被同时用于两个或更多的法人实体投资,资本不断被重复计算。当前由于我国三个监管部门之间在机构市场准入时的股权资金监管上缺乏协调,有些母公司、子公司、孙子公司之间互相持股,股权结构混乱,因此在金融机构资本充足问题上隐藏着很大风险。

(二)高财务杠杆风险

例如从母公司层面看有三种形式:一是母公司通过举债等负债形式筹集资金,投资控股子公司;二是母公司以其优质资产向银行抵押套取现金,投资控股子公司;三是母公司为下属子公司(甲)作担保向银行套取资金,投资控股另一子公司(乙)等。上述一系列复杂的投资、借款、担保等资金链中,只要有一个子公司经营稍有不慎,其风险即刻传播到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

(三)不正当的内部交易或关联交易隐蔽着更大的风险

由于金融机构分业监管,监管部门间监管信息缺乏沟通,当母公司以其优质资产作抵押取得银行贷款后,贷款(法规不允许,实际生活中变相操作又何其多)给公司管理层中不守法者注册的私人公司,私人公司又投资控股与母公司毫无关系的证券公司。证券公司赚取利润,利润归个人,证券公司亏本,则银行贷款或母公司资产受损。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控股公司下股权和资金运作的复杂性(有些是故意复杂操作,反复转账,为避开监管者视线),往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形成的风险,不仅仅是资金链中断引起的公司间财务风险的暴露,而且往往形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的风险,形成大批国有资产流入个人的腰包。

(四)金融控股公司“掌门人”的管理风险

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尚未有正式的法律地位,进而也未列入监管当局的视野,其负责人又往往是下属被控股金融子公司的实际掌门人,掌握了资金的调度权和日常经营决策权,但监管部门对其缺乏任职资格的监管。这些“掌门人”或许由于金融知识的缺乏,或许由于故意违规操作、恶意经营,往往会产生重大的经营风险。而且可怕的是,这些风险不到危机爆发之时往往不易被人察觉,但一旦暴露已难以收拾。

(五)大量资金违规进入股市的风险

由于对金融控股公司缺乏正式监管,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三个监管部门在对金融控股集团以上列举的四大风险防范,缺乏监管制度的默契,因此,我国经济生活中实际已存在的不少金融控股公司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以负债资金进行投资子公司,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以被银行审查合格的公司为载体从银行融通大量的资金,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以金融性公司和非金融性公司炒作股票,最终极易引发股市泡沫风险。此种风险当从微观主体的具体经营操作的每个环节上看,往往都是合法合规,分别符合三个监管部门制定的游戏规则。但其实质后果往往是产生不堪设想的、宏观意义上的风险。这也许又是大量违规资金入股市屡查不禁的主要原因。

五、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的安排已刻不容缓

金融控股公司的存在已是中国经济社会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在2000年6月曾说过,现实经济生活中资本增殖的本性,已在驱使更多的企业不断寻找机会,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跨行业投资。实业资本控制金融机构以及金融资本控制金融资本的现象正趋于逐步放大的趋势。如果长期缺乏对名称上不为金融控股公司实为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宏观管理,银行、证券、保险三个监管部门又不能在监管信息上形成沟通,监管制度上达成有效的配合,名义上我们坚持了分业经营,实际长期以往,必然会埋下新的、巨大的金融风险。我们不能再亡羊补牢,再一次交“学费”了。在此,再一次呼吁:当前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最主要的是制度风险,即三个监管部门缺乏有效配合的监管制度的风险。抓紧时机,研究、确立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制度安排,把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研究摆到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三个监管部门共同的议事日程上已是当务之急。其宏观层面的意义有三条:

一是有利于防范和化解事实上存在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已有风险。上述分析的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由于缺乏对其正式的监管,自然缺乏全国性的统计与度量分析。目前的风险暴露与解决,往往是分别对单个公司出问题后,通过运用公共资金或人民银行再贷款孤立地解决。因此,一般不表现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

二是面临金融业入世承诺仅剩4年多的时间,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壮大民族金融业。在国家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本投资金融企业,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情况下,金融企业又缺乏迅速自我积累能力,在这种别无他路的大背景下,向民间资本、向私营资本、向产业资本寻求金融资本,是必然的趋势。与其放任自流逐步集聚风险,不如明令引导,加强监管,在加快提高金融机构全行业资本充足率的同时,把事实上已存在的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如何合法的融资篇4

1、进行融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

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之前,先不要把目光直接对着各式各样令人心动的融资方式,更不要草率地作出融资决策。首先应该考虑企业是不是必须融资、融资后的收益如何等问题。因为融资则意味着需要成本,融资成本既有资金的利息成本,还有可能是昂贵的融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因此,只有经过深入分析,对融资的收益与成本进行仔细地比较,确信利用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才有必要考虑如何融资。这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

2、选择适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

在对融资收益与成本进行比较之后,认为确有必要融资时,就需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融资方式。这里以美国这个成熟市场来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这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从下页的表1中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融资中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几乎各占一半。在中小企业创业初期,其融资方式基本上选择的都是股权融资,因为创业初期,风险很大,很少有金融机构等债权人来为你融资。而在股权融资中,企业主与其朋友和家庭成员的资金占了绝大多数。这部分融资实际上是属于“内部人融资”或“内部融资”,也叫企业“自己投资”。但是,内部人融资是企业吸引外部人融资的关键,只有具有相当的内部人资金,外部人才愿意进行投资。真正获得第一笔外部股权融资的可能是出于战略发展目的又非常熟悉该投资行业的个人或企业的“天使”资金——风险投资的早期资金。在此基础上,可以寻求其他创业投资公司等机构的股权融资。到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和规模以后,就可以选择债权融资。债权融资主要来自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等。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商业银行不是大的商业银行,而主要是一些社区银行或地方性银行,大的银行只有在信用评级制度发展之后(或者说中小企业具备了信用等级之后)才开始介入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财务公司提供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形式是汽车贷款、设备贷款与资本性租赁。它们的抵押品就是有关汽车与设备。在非金融机构的债务性融资中,最重要的是贸易信贷,占美国中小企业债务性融资的30%左右。贸易信贷是指产品的销售方在出售产品后,并不要求买立即支付款项,而对买方形成资金融通。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借鉴发达成熟的美国中小企业是如何融资的,进而根据企业自己的实际情况、企业发展阶段和资金需求的性质来选择自己需要的并适合企业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这样,才是需要与可能相结合,才能作出切实可行的融资计划。

3、合理确定融资规模

中小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关键是要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筹资过多,或者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或者可能导致企业负债过多,使其无法承受,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而筹资不足,又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它业务的正常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企业所需要的融资规模可以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来预测或测算。定性预测法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材料,依靠个人经验的主观判断和分析能力,对融资的需要量做出预测。这种方法一般是在企业缺乏完备、准确的历史资料的情况下采用的。其预测过程是:首先由熟悉财务情况和生产经营情况的专家,根据过去所积累的经验,进行分析判断,提出预测的初步意见;然后再通过召开座谈会或发表格等形式,对上述预测的初步意见进行修正补充。这样经过一次或几次后,得出预测的最终结果。

定性预测法虽然十分有用,但它不能揭示资金需求量与有关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一般企业都用定量测算法,即销售百分比法。财务预测销售百分比法是首先假设收入、费用、资产、负债与销售收入存在稳定的百分比关系,根据预计销售额和相应的百分比预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然后利用会计等式确定融资需要量。具体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根据销售总额预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总额,然后确定融资需求;另一种是根据销售的增加额预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然后确定融资需求。虽然一个是根据总量来预测,一个是根据增量来预测,但两者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这里介绍第一种计算外部融资需求的会计等式:

外部融资需求量=预计总资产—预计总负债—预计股东权益

4、制定最佳融资期限

企业融资按照期限来划分,可分为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中小企业作融资决策,要充分考虑融资期限,要在短期融资与长期融资之间进行权衡比较,以制定最佳融资期限结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资金的成本,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当然,这主要取决于融资的用途和融资人的风险性偏好。

从资金用途上来看,如果融资是用于企业流动资产,则根据流动资产具有周转快、易于变现、经营中所需补充数额较小及占用时间短等特点,宜于选择各种短期融资方式,如商业信用、金融机构短期贷款等。如果融资是用于长期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则由于这类用途要求资金数额大、占用时间长,因而适宜选择各种长期融资方式,如长期贷款、企业内部积累、租赁融资、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

从风险性偏好角度来看,在作融资期限决策时,可以根据融资人风险性偏好的不同,采取配合型、激进型、稳健型等不同的融资策略。配合型融资策略是,对于临时性流动资产,运用临时性负债融资满足其资金需要;对于永久性资产,运用长期负债、自发性负债和权益资本融资满足其资金需要。激进型融资策略是,用临时性负债不仅满足于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还解决部分永久性资产的资金需要。稳健型融资策略是,企业不仅用长期资金满足永久性资产,还用于解决一部分甚至全部流动性资产。在这三种融资策略中,配合型风险与成本、收益适中,激进型风险大、成本小、收益大,稳健型风险小、成本大、收益小。

如何合法的融资篇5

融资中介合同范文一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企业因公司业务发展需要融资XXXXXXXXX

(具体金额以实际借款合同为准)。该笔融资以甲方拥有的XXXXXXX抵押,并负责办理他项权证。如因甲方原因导致他项权证无法办理,则甲方应支付XXXXXX违约金给乙方。鉴于乙方拥有良好的融资渠道,能够为甲方的融资提供服务,甲方委托乙方提供融资中介服务。甲方同意给乙方出具融资授权委托书。

二、融资活动成功后,甲方一次性支付乙方中介费。无论融资款是否分期到账或一次性到账,甲方收到首笔融资款后,应在两个工作日内向乙方一次性支付中介费用。(具体贷款额度以融资计划为准。)

三、中介费用按以下公式计算:

中介费用=贷款总额百分之X

四、甲方与资金方正式签定借款合同(或其他性质融资合同),视同乙方的义务已经完成,融资活动获得成功。甲方有义务提供一份加盖公章的融资合同复印件给乙方。作为中介人,乙方有权要求参与整个融资活动全部过程,甲方不得回避﹑阻扰﹑或拒绝;否则甲方违约,应支付XXXX违约金给乙方。甲方与资金方进行接触,乙方必须在场,甲方不得与资金方私下接触;否则甲方违约,应支付XXXXX违约金给乙方。

五、基于乙方为甲方提供的融资服务,甲方承诺并同意若甲方的亲属人授权人未经透露之受托人或其他有亲密联系的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甲方担任法人﹑股东﹑或从事工作的公司)与乙方所提供的资金方(包括资金方关联主体或个人)签订相关借款合同,甲方将按照本合同内容如约支付乙方中介费。

六、甲方应在获得借款的两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以转账方式支付乙方中介费。逾期付款,每日按照中介费金额的3%支付违约金。甲方支付给乙方中介费而产生的税费,乙方概不承担。乙方不提供发票。如甲方坚持要发票,则自行承担占发票金额8%的税费。

七、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或调解不成的,依法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八、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可以另行签订补充协议进行约定,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自合同约定各项义务履行完毕始失效。

九、甲方必须根据乙方融资工作的需要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和有关资料,并对所提供有关资料的真实合法性承担责任。

十、甲乙双方对于本合同有保密义务。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对外泄露。否则,泄露方应支付违约金XXXX元。

十一、其他约定事项:乙方承诺融资贷款的年综合成本为XX%;借款合同签订后,如

甲方未经乙方同意,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拖延或不再实际使用借款,则甲方应支付乙方违约金元。甲方法定代表人对于本合同约定的甲方义务条款的履行承担连带责任。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法定代表人:

融资中介合同范文二

甲方:

法定代表人:

地址:

联系电话:

乙方:

法定代表人:

地址:

联系电话:

鉴于:甲方希望通过乙方推荐投资人,使甲方获得融资(包括但不限于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可转债等)机会,乙方愿为甲方提供相关服务。经双方商定,就甲方委托乙方提供融资服务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合同:

一、融资服务事项

(一)甲乙双方同意,由乙方按照本合同的约定,为甲方推荐投资人,并提供相关融资服务。

(二)甲方同意,甲方确认乙方所推荐的投资人后,甲方或其股东或其他关联机构或人员与该投资人达成各种投融资合同(包括但不限于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可转债融资等)并获得融资的,均视为甲方在乙方服务下融资成功。甲方应按照本合同的约定,向乙方支付融资服务费。

二、融资服务费及支付方式

(一)甲方自乙方所推荐的投资人处获得融资的,应按本合同的约定向乙方支付融资服务费。

(二)甲乙双方确认,甲方自乙方所推荐的投资人处获得的每笔融资款项到账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甲方应将到账金额的%作为融资服务费支付给乙方。如甲方逾期支付融资服务费,每逾期一日应按照应付融资服务费总额的%向乙方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

(三)双方约定上述融资服务费全部付至乙方银行帐户:

户名:

乙方帐号:;

开户银行:。

三、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权利和义务

1.甲方须按照乙方的要求提供对外融资所需的详细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乙方的基本资料(营业执照、企业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商业计划书、身份证等资料,并如实填报有关表格内容等。

2.在本合同执行过程中,甲方须就融资事宜为乙方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便利。

3.甲方应当按照乙方的要求,向乙方出具经有效签章的确认函,确认乙方对投资人的推荐。甲方出具确认函后,方可与乙方推荐的投资人进行接触。

4.甲方应当向乙方及时通报投资接洽、谈判及合作情况,特别是重要合同的签署、投资款项的到位情况等。

5.按照本合同约定保守商业秘密。

6.甲方应按本合同约定向乙方支付各项费用。

(二)乙方权利和义务

1.就甲方融资事宜提供咨询服务并提出初步建议和指导。

2.协助甲方对融资所需资料进行整理,协助甲方制作融资所用的商业计划书(如有必要)。

3.根据甲方融资项目信息对照投资人资料信息进行投资人筛选。

4.向国内外投资人定向推荐甲方项目。

5.在甲方向乙方出具对乙方所推荐投资人的确认函后,向甲方提供投资人信息,协助甲方与投资人取得联系。

6.协助甲方与投资人签订借款合同、投(融)资合同等合同,相关合同签署后,尽乙方所能,协助甲方督促投资人资金到位。

7.按照本合同的约定保守商业秘密。

四、项目联系人

甲、乙双方各派一名代表作为本次合作的联系人,联系人以书面形式表达的观点视为甲、乙各方的观点、意见。联系人有权代为接受双方互发的文件、信函,有权在相关文件、信函上签字。

甲方联系人信息如下:

联系人姓名:

地址:

邮编:

电话号码: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乙方联系人信息如下:

联系人姓名:

地址:

邮编:

电话号码: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五、声明与保证

(一)甲方的声明与保证

1.甲方具备合法的资格和权利签署本合同,并已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以获得授权,接受本合同的条款和条件,签署及履行本合同。

2.甲方向乙方提供的所有信息、资料等均真实、准确、完整。

(二)乙方的声明与保证

1.乙方具备合法的资格和权利签署本合同,并已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以获得授权,接受本合同的条款和条件,签署及履行本合同。

六、保密条款

甲、乙双方及其顾问应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所获得的对方的保密信息等保密,除非(a)根据本合同包含的交易的合理需要披露给其顾问;(b)为了完成本合同所预期的交易所必需的完成和提交任何档案或其他提交物所必需的披露;和(c)法院或政府部门强制的披露;(d)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披露。

七、其他约定

(一)乙方仅负责向甲方推荐投资人。甲方与乙方推荐的投资人接洽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产生的纠纷以及责任等,均由甲方与投资人自行承担,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二)双方办理乙方所推荐投资人确认函手续时发生异地差旅费由甲方承担。

(三)如甲方要求乙方提供制作商业计划书、参加谈判、进行调查等的,由双方另行协商,相关费用由甲方承担。

(四)应甲方的要求,乙方可向其推荐与融资活动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甲方与乙方推荐的中介机构接触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产生的纠纷以及责任等,均由甲方与中介机构自行承担,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八、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一)非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并签署书面合同,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本合同及其附件的任何内容。

(二)本合同生效后,甲乙双方不得以其他任何理由单方面解除合同。

(三)本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双方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义务。本合同的保密条款在合同终止后仍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九、争议的解决

(一)本合同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管辖。

(二)凡因执行本合同所发生的或者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首先应争取各方之间友好协商解决。如果未能协商解决,双方选择以下第()种方式解决双方争议。

(1)由法院诉讼解决;

(2)由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

十、通知和送达

(一)与本合同有关的通知、函件、文件等资料,应按照本合同第四条所载明的联系人、地址、传真等送达,当面递交的,签收日为送达日;以传真方式送达的,发出传真日的下一个工作日为送达日;以邮寄方式送达的,邮件回执上记载的收件日或拒收日为送达日,电子邮件送达的,电子邮件发送日为送达日。

(二)一方如果迁址或者变更联系人、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的,应提前2个工作日书面通知对方,否则向以上述载明地址和方式送达的仍为有效送达。

十一、合同生效

(一)本合同不得口头修改或补充,只有经合同各方签署书面文件后方可修改或补充。本合同的任何补充文件应视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本合同书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三)本合同于年月日在签订。甲方:乙方: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或授权人)(或授权人)

日期:日期:

融资中介合同范文三

甲方:法人代表:

电话:传真:

邮编:

联系人:地址:

乙方:山西省产权交易中心总裁:蔡海燕电话:0351-30311043031633传真:0351-3031633邮编:030002

联系人:王素珍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222号

上述双方经协商,甲方委托乙方作为其独家,并就以下合作达成共识,共同遵照履行。

第一条:甲方就以下项目委托乙方融资人民币万元,并按合同要求支付乙方融资总额的%作为中介服务费。(融资总额是指企业与投资方达成的交易合同和/或转让书和/或协议中约定的全部但不限于以货币资产价值折算的交易金额总和)。

1、项目名称:

2、项目批准主管部门:

3、项目的融资渠道:引进外资

第二条:乙方主要责任是:为甲方寻找、介绍符合甲方要求的资方;真实反映资方的履约能力和资信情况,力争促成甲方与资方成交;诚实守信,

保守甲方和资方的商业秘密;为甲方和资方订立、履行合同提供约定的服务。

第三条:甲方应按乙方的具体要求,准备相关资料,做好配合工作,资料备三份。

第四条:甲方不得任意变更主张,致使乙方徒劳和丧失信誉。若有此情发生,甲方须消除影响,恢复信誉,支付违约金或者赔偿损失。

第五条:甲方支付乙方中介服务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甲方将资料按乙方要求备齐,并经乙方审查合格后,将甲方资料完善建档、立项,并针对性的与有意投资方进行洽谈,取得投资商初审,符合投资意向,需甲方和投资商面谈时。此阶段费用元,此费收取后不予退还。

第二阶段:乙方为甲方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后,与投资方接洽谈判时,甲方应负责乙方在实地考察中相关费用。若因甲方和投资方的各种原因,未能合作成功,乙方发生的费用不予退还。

第三阶段:甲方与投资方谈判成功,签订协议,并得到投资五日内,甲方应向乙方交纳中介服务费。若投资系分期到位,应根据比例按时支付。甲方每延期交纳一天应向乙方加付1的违约金。

第六条:对前期财务审计、评估、可行性方案的咨询服务,根据具体服务项目,费用另议。

第七条:乙方不得擅自转让甲方和资方的经济成果,不得隐瞒资方真实情况,否则应支付违约金或者赔偿损失费。

第八条:双方均须遵守职业道德,乙方履约落实合作后,甲方无履约能力,给乙方和资方造成经济、信誉损失的,应由甲方赔偿一切损失。

第九条:如果出现不可抗力,双方在本协议中的义务在不可抗力影响

范围及其持续期间内将终止履行。合作期限可根据中止的期限而作相应延长,但须双方协商一致,任何一方均不会因此而承担责任。

第十条:任何一方违反有关条款,违约方应赔偿遵约方损失。

第十一条: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持一份。未尽事宜,双方应协商解决,补充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条

如何合法的融资篇6

专家:

2009年众筹在国外兴起,2011年众筹开始进入中国,2013年国内正式诞生第一例股权众筹案例,2014年国内出现第一个有担保的股权众筹项目。2014年5月份,明确了证监会对于众筹的监管,并出台监管意见稿。

股权众筹是指,公司出让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资者,投资者通过出资入股公司,获得未来收益。这种基于互联网渠道而进行融资的模式被称作股权众筹。

基本模式为:①融资方融资需求,包括融资金额和出让股权比例;②由具备一定条件的专业投资者率先认缴一定的金额,充当“领投人”角色;③其他投资者为“跟投人”,认缴各自的金额;④“领投人”与“跟投人”在规定期限内合计认缴金额达到或超过融资额后即停止认缴,并在认缴金额实际出资后成立有限合伙企业;⑤该有限合伙企业出资到目标公司并取得股东地位,众筹股权融资宣告完成。

关于股权众筹的风险,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

一、投资活动的固有风险

1.公司持续亏损

由于目标公司大多处于初创期,其发展前景不明朗、盈利能力无保障,所以投资者是否有回报就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

2.公司大股东利用控股地位侵害小股东权益

这一类风险或许是大多数缺少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容易忽视的。公司有盈利并不一定就会分配利润,公司是否分配利润、分配多少是由公司股东会所决定的,而股东会的运行机制实行资本多数决,换言之大股东在股东会上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而言,股权众筹的投资者在公司中所占的股份比例都不高,创业团队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类似于公司发展、利润分配、收购合并等这类重大的议题几乎都由实际控制人决定,小股东如果与大股东意见相左,是很难实现自己的主张的。如果目标公司运营顺利实现盈利,而控制人没有分红意愿,小股东又如何能保证收益呢?当然,法律制度上有小股东退出的机制安排,但这是一种救济手段。

3.股东退出机制不畅

如果是上市公司,股东的退出机制比较顺畅,而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由于其闭合性的特点,股东要退出公司甚为不易。

二、众筹融资的自有风险

1.公司估值不易确定

一家公司在初始成立时,各股东依出资比例享有公司相应的股权,股权比例清晰,一般不会存在争议。然而在公司成立后面向投资者进行融资,融资金额占公司股权多大比例,这并非是一个容易确定的问题。比如某公司融资需求100万元,出让股权比例10%,按此计算可知公司估值为1000万元。摆在投资者面前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公司估值。在公司估值的背后,实质上反映的是新增股东所占公司股权比例的问题,这是涉及股东权益的最根本所在。

进行融资新增股东时,必须要对公司资产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估以确定新增股东所占股权的比例。在目前所看到的众筹融资中,融资额几十、上百甚至几百万的案例比比皆是,然而所占股权比例往往不会很高。融资方如何确定公司估值?如何保证新增股东所占股权的合理性?在此种情况下,融资金额已经超出注册金额或公司资产但出让股权只占很小比例,这违背了公平原则,甚至可能会出现公司大股东“花别人钱、办自己事”的情况。

2.众筹平台如何管理融资款项

目前的众筹平台一般都把自己定义为中介平台,不参与实际的投融资活动。然而由于融资不确定性和时间差等原因,融资款总是汇集到平台并且沉淀下来,平台实际上发挥了管理人的作用去管理、划拨相应的款项,这都有赖于平台的业务水平、管理能力、风险控制等因素。平台风险不容忽视。

3.融资结束后没有监管

通过股权众筹进行融资的公司并非上市公司,故不能适用《证券法》关于上市公司融资及监管的规定,另一方面作为融资中介的平台对融资公司进行后续监管也于法无据。当然,成为公司股东后的投资者可依《公司法》行使相关股东权利对公司进行监督,但是鉴于众筹面向公众融资的开放属性,此种监督力度相比而言实属偏弱,不足全面保护投资者。在相应法律出台以前,已经完成的众筹融资项目无不暴露在此风险之中。

三、操作模式的特定风险

1.持股方式

目前众筹最具特点的环节是,投资者并不直接成为公司股东,而是协议成立有限合伙企业,对内将众多投资者集合在一起,对外以单一意思表示主体身份加入目标公司,目前几乎所有的股权众筹平台都采用了合伙企业的模式。

合伙企业具有明显的人合性,在股权众筹中,投资者订立合伙协议组成有限合伙企业成为有限合伙人,不仅彼此间无信任基础,更因有限合伙人的地位而对外没有执行合伙事务的权利,而必须由特定的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这样的合伙企业对内缺少信任基础、对外难以主张权利。当然,有人认为有限合伙的普通合伙人会忠实履行义务,保障全体合伙人的利益,其在公司行使股东权利就是代表合伙人行使权利。这种主张乃是建立在全体合伙人意思高度一致前提下的理想状态,稍有商业经验的就知道全体合伙人和全体股东意思一致的局面几乎不可能出现。

2.领投“陷阱”

如何合法的融资篇7

[关键词]适当性;认知能力适当性;风险适当性;报酬适当性

[作者简介]凌文君,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2011级商法硕士研究生,重庆,401120

[中图分类号]DF4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13)05-0010-0003

适当性义务,是指金融机构负有的将适当的金融商品和服务提供给适当的投资者的义务。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证监会组织、国际保险监管协会2008年联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零售领域的客户适当性》指出,适当性就是指“金融中介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或服务与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目标、风险承受水平、财务需求、知识和经验之间的契合程度”①。有关适当性义务的最大难题,在于如何区别“适当”及“不适当”的金融商品或服务,如何衡量金融商品的风险及报酬与投资者本身的知识和经验、风险承受水平等个人属性的契合度,并衡平金融机构的义务以及投资者自身的责任,不仅一直都是立法上的难题②,也是适当性诉讼中法官裁判案件的难点。

一、投资者的知识、经验认定——认知能力适当性

对于投资者的知识、经验判定,因人因事而异尚难一概而论,只能由法官在具体个案中结合金融商品的特征来衡量。对投资者知识、经验的认定目的是为了判断其是否有能力理解交易的风险及自身所作的投资决定可能带来的后果。各个国家及地区的司法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的素材及思考的方向。

以投资者先前相同或类似的金融商品交易经历作为其在之后的交易中具有投资经验的认定依据,是司法实践中的通行做法。我国的钟某诉南航权证创设案中③,法院经过审查发现钟某“曾进行的权证交易涉及证券市场发行的各种权证”,因而认定其“是一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权证投资者”。日本的投资者选择权交易败诉的案例中,法院认为投资者为从事出版业,有10年以上股市投资经验,且就关于本案中的选择权交易经验,第一年交易次数达47次获利430万日元,第二年交易39次获利250万日元,故依照此情形看来投资者本身具有投资之财力与经验,故对其之劝诱并不违反适合性原则④。

若再进一步思考,是否能以投资者的其他交易经验来判断该投资者对此次交易具有足够经验?若某投资者全无金融衍生品交易之经验,能否以其之前普通股票投资的经验来认定其对于金融衍生品交易也有足够的经验?我国台湾地区曾有法院在判决中认为,“若投资人已有相当投资于基金与股票的经验,就连动债投资人而言,则可谓具有足够的投资经验”⑤。对于上述法院判决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共同基金与连动债之性质与风险有相当差异,径将其他投资经验纳入投资连动债之适当性考量之中,恐亦有未洽之处”⑥。不同类型金融商品之间,特别是高风险、复杂的金融衍生商品与基础性金融商品的性质与风险差异巨大,一般投资者对于a股市场具有的丰富投资经验并不代表其对创业板市场或股指期货交易有清楚的认识,因此对投资者投资经验的过度延伸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但是凡事总有第一次,若金融机构无法以投资者的其他交易经验作为索引,则许多投资者将完全被阻隔于新型的金融商品之外,也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发展。如何在投资者保护与金融革新中进行利益平衡,适当地控制金融机构所能借用投资者的其他交易经验,须由司法实践累积经验或由监管机关制定明确的规则以供遵循。我国的股指期货市场对于投资者的交易经历,就要求其具备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经历或者商品期货交易经历①。而在中金所提供的“股指期货自然人投资者适当性综合评估表”的模板中,“相关投资经历”这项指标不仅包括商品期货交易经历,投资者的证券交易经历也作为评分依据②。

投资者对其进行的金融商品交易所具备的知识,也能体现其对交易风险的认识。在我国,投资者要进行股指期货交易,期货公司就必须测试投资者是否具备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必备的知识水平③。而在没有要求专业知识测试的交易领域,就要结合投资者的教育经历、从事的职业等认定投资者的知识水平。已退休的七旬老太发生“存款变保单”的事例中,显而易见老太不具备区分储蓄与投资保险二者差别的知识水平。在美国的platsisvs.e.F.Hutton&Co.一案中,原告作为一名律师,主张经纪商对其投资石油和天然气有限合伙的适当性进行了口头的误导,但是法院认为基于原告的教育程度、成熟度,以及其逐字逐句的阅读过提供的交易契约书事实,认定其对经纪商不构成依赖。同样在Xaphesv.merrillLynch,pierce,Fenner&Smith,inc.一案中,原告律师以及前城市财政部长的身份,也被法院认定其具有足够理解风险以及所作投资决定的能力④。

投资者的知识及经验之间也存在一些非必然的联系,即使不具备专业教育背景,但是多次的交易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其对交易方面的知识水平。根据投资者的知识、经验来认定其理解风险的能力也许并不绝对符合实际情况,法律真实的现实性与绝对真实的理想性无法调和。在适当性诉讼中,法官作出自由心证的依据是理性经济人假设,即每位投资者必然会运用其所有的能力来为自己谋取最大化之利益。比如上述platsisvs.e.F.Hutton&Co.案例中的原告律师,基于律师的职业活动中就包括风险防范和权利维护,在其购买金融商品时,也必然会注意到风险及经纪商对自身权利的保护问题。既然投资者自身应尽或能尽之注意较多,自然可以适当减轻金融机构义务的负担。

二、投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水平认定——风险适当性

投资者的风险承受水平应有别于对实际损失的承受能力,后者指因投资造成损失时对本人财务状况的影响,而前者还包括金融商品的风险是否超过投资者承担风险的意愿范围⑤。投资者愿意承担风险的范围体现其投资风险偏好,若金融机构所售金融商品的风险层次高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则该销售行为不适当,此为所谓的“风险适当性”(risksuitability)。美国早期的学者倾向于把风险(risk)作为认定适当性的主要标准⑥,而司法实践中的诸多裁判也以不符合“风险适当性”为由认定金融机构违反适当性义务。英国的Seymourv.Carolineockwell&Co一案中,原告有一笔现金可投资,但为了避免缴纳英国的资本利得税(capitalgaintax)并希望取得稳定之固定收入,依被告的推荐,原告投资于一境外投资基金(该基金保证每年15%的获利)。然而,该基金的运作并不透明,最后亦因故倒闭,原告随即以违反过失侵权法下之注意义务(tortiousdutyofcare)以及违反自律机构之适当性规则为由主张损害赔偿。本案法官则认为,由于原告已明确指出其所欲承担的风险为相当于银行定期存款的风险,而本案的境外基金,其风险程度显然高于定期存款的风险,因此,判决被告败诉⑦。

多数学者认为适当性之判断是建立在某个证券购买行为所涉之风险是否符合投资者的财务需求和目标的假设之上,但是多数时候却并未提出具体的标准来判断特定推荐行为中的风险适当性①。因此,对于风险适当性,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判断并分类某种金融商品的风险等级以及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偏好,并提出具体的标准予以评价。

在我国商业银行销售自行开发的理财产品时,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办法》提出的“风险匹配原则”,必须要先对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评级和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且商业银行只能向客户销售风险评级等于或低于其风险承受能力评级的理财产品②。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根据其产品评级说明,将产品的风险等级分为pR1~pR5,风险水平排列依次为:很低、较低、适中、较高、高。而对于客户的风险评定有保守型、稳健型、平衡型、成长型、进取型。对于每一个风险等级的产品,均标示了适合购买这类产品的目标客户。比如对于风险等级为pR4的产品,由于此类产品不保障本金,风险因素可能对本金产生较大影响,产品结构存在一定复杂性,故适合经银行评估为成长性、进取型的有投资经验的客户③。对理财产品、基金等金融商品进行风险等级评定,并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匹配是我国商业银行、基金公司的通行操作模式。

金融机构对金融商品的风险等级评定以及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在适当性诉讼中该如何适用,其分类标准的有效性如何考量,能否进一步上升到规范意义的层面,均关系到适当性义务的落实及成效和对投资者的真正保护。

首先,从金融商品自身的风险而言,一般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运营风险几类,同时也可能受到不可抗力的影响。然而,如何以单一的形容词来结合各种风险因素并标明某种商品的风险等级,是法律及现实的共同难题。而在金融学上,有一些用来衡量风险报酬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比如我国对于基金风险评价指标有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晨星风险系数(morningstarrisk)和夏普比率(sharperatio)。诚然,这些财务上的方法有助于投资者及金融机构了解其投资的价值以及财务的策略是否妥当。但是这些财务上的模型及评价指标如何转化为具有规范意义的具体标准,有待考验;而在适当性诉讼中法官是否可以不考量其有效性而直接适用,笔者持怀疑态度。次贷危机后,专业信用评级机构提供的信用评级是否可靠已广受质疑。而我国商业银行对于自己所作的风险评级,定性为“内部结论仅供参考”、“本公司不对本问卷结论的准确性负责”④。笔者认为上述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风险评级之准确性确实无法保证,二是此种表述为银行惯用的免责方式。适当性义务要求金融机构进行适当性评估,允许金融机构对评估结果免责无异于免除适当性义务,因此银行“仅供参考”的风险评级结论是法官在判定风险适当性时应当考虑的因素。而鉴于风险评级结论的准确性无法保证,即允许当事人以证据。

其次,对于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实务中都是由投资者自己为自己分类。然而,此种做法问题在于投资者未必真的自己知悉自己真正的风险偏好或承担损失的能力,可能夸大或者漠视自己真的风险偏好,或甚至做出不理性的决定。那么投资者可否之前自己所作的风险偏好的分类来主张金融机构销售之不适当?实务上依赖投资者自行填写问卷后根据一定的公式计算的得分来判断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本就属于较为主观的评价模式,而由于投资者对自身风险偏好可能有偏见或无解,再加上问卷本身亦未必具有足够的鉴别度。因此,对于投资者自身风险偏好分类的有效性,站在法律的立场,应予以合理的质疑。因此,允许投资者在具有足够证据时此前自己所作之风险偏好的分类。

如何合法的融资篇8

   但是,第39号国际会计准则还只是一项暂时的(inteRim)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距离iaSC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终级目标(核心是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还有一段路要走。本文首先介绍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背景;然后简要地分析了金融工具会计要解决的问题和已有的金触工具会计准则又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最后,分析了金融工具国际准则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主要方面和建议。

   —、金融工具国际准则的制定背景

   iaSC之所以要立项制定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其原因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第一,以往的会计实务使许多衍生金融工具无法得到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一项重要特征就是其不要求初始净投资,即使有要求也相对少,比如,金融远期合同和利率互换这项衍生金融工具在获得时井不需要初始净投资,换句话说,没有初始成本。而没有成本又如何入帐呢?问题还在于,如果某衍生金融工具不入帐,其后的公允价值变动又不予确认,留给企业的很可能就是重大风险了。从会计核算的角度讲,对多数衍生金融工具不予确认的后果不仅没有充分地量化企业存在的风险,没有估计这些风险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还使企业的财务报表不完整,从而损害地有用性。

   第二,投资是一项重要金融工具,而《国际会计准则第25号—--投资会计》却允许企业对其拥有的债务和证券投资选择以成本或成本与市价孰低进行计量,这种选择的广泛使用,对不同企业之间财务报表信息的可比性无疑是有损害的。

   第三,缺乏合理、统一的套期会计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其规避风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进行“套期保值”或“套期”。对套期如何核算,国际会计准则缺乏指南。结果是,有些企业可能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独自地设计某种套期关系,以达到自己追求的核算效果,有时,企业整个地不对用于套期的衍生金融工具(俗称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予以确认;而另一些企业则将这些公允价值变动作为资产或负债予以递延,或在权益中确认,这显然有悖于财务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原则,此外,将公允价值变化作为资产或负债予以递延也不可取,公允价值变动即利得或损失,如何符合负债或资产的定义呢?面对层出不穷的风险,面对为规避这些风险而不断创新的金融工具,面对残缺不全的套期会计,国际会计准则确实需要关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第四,资产证券化是近年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但会计核算如何应对,国际会计准则却少有规范。此外,纵然有国际会计准则涉及减值问题,但对某些金融资产减值问题如何处理,国际会计准则尚未作出规定,

   总之,在国际金融市场向纵深方向发展、衍生金融工具日益推陈出新的情况下,尽早地从概念框架的角反建立.一个(套)综合性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是必要的。

   二、金融工具会计要解决的问题

   泛泛地讲,金融工具会计应解决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问题。金融工具独立的性质和复杂性使这些问题趋于复杂,具体地说,金融工具会计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

   1.如何定义金融工具?包括如何定义衍生工具?

   2.是否所有金融工具均能在表内确认?如果是,企业又应在何时对其予以确认?

   3.在初次计量时,金融工具应以何种计量属性进行计量?在后续计量时,又应以何种计量属性进行计量?如果不能完全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又如何界定何时以历史成本计量、何时以公允价值计量、何时以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或其他计量属性进行计量?

   4.对于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历史成本又如何调整(如是否采用摊销的方法)?减值问题又如何考虑?

   5.对于不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比如说以公允价值计量,那么价值本身如何确定,有市场标价的金融工具如何定价?没有市场标价的金融工具又如何定价?价值变动又如何确认和计量?

   6.在什么情况下,企业可以认定某项金融资产(负债)已出售(结算),因而应在资产负债表上终止确认?(对于金融资产而言,这里较难处理的问题是资产证券化问题)

   7.对于那些具有权益和负债双重特征的金融工具(如可转换债券,法定可赎回优先股,发行方应如何进行核算?

   8.在什么情况下,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可以相互抵销?

   9.何为套期?是不是所有的金融工具均可用于套期?用什么标准评判企业进行的套期是有效的?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如何对套期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套期又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10.对于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应披露哪些内容?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变动是在变化的当期计入净利润还是先通过其他报表(如综合收益表)反映?如何先在共他报表中反映,是否需要在随后特定事项发生时转入收益表?

   三、第32号和第39号国际准则解决了什么问题

   基于金融工具本身的复杂性、会计国际协调客观难度以及金融工具会计概念框架的不成熟等原因,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制定采取“两步走”的策略,1995年5月公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下称第32号国际准则)是第—步努力的成果;第二步的工作正在进行当中,第39号国际准则是第二步工作的中间成果。

   第二号国际准则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明确了金融工具的发行方对发行的金融工具如何分类,其中还明确了相关利息、股利、利得和损失的分类,第二,明确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相互抵销的条件,第三,明确了企业对金融工具应披露的信息。

   第39外国际准则触及金融工具会计的核心和难点问题,即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概括起来,第39号国际准则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基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本质特征对其进行了定义;第二,明确了当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条款的一方时,应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第三,明确了企业失去了对金融资产内含的权利时应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明确了企业的金融负债只有在消除(即合同中规定的义务解除、取消或逾期)时才能从资产负债表上剔除;第四,明确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应以成本计量。而在后续计量时,对于金融资产(不包括指定为被套期工具的金融资产),则应依据金融资产所属的类别不同、采取不同的计量属性,或者是公允价值,或者是摊余成本;对于金融负债(不包括指定为被套期工具的金融负债),也应分别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计量属性。第五,给出了确定公允价值的指南;第六,明确了金融资产减值的处理原则;第七,将套期分为三类,即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国外主体净投资的套期,并就不同类型的套期活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如何处理规定了具体原则;第八,进一步修正和补充了第39号国际准则要求的金融工具信息披露。

   总体上讲,第32号国际准则和第39号国际准则初步解决了当前金融工具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基本满足了当前国际金融创新活动对国际会计准则的需要。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两项金融工具国际准则无论在概念的科学性,还是内容的完整性方面均还有“潜力”可挖,距离最终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单一的计量属性的目标距离还更远。另外,从横向看,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同样还须“努力”。iaSC这两项金融工具准则,与美国FaSB第133号公告为代表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以及英国aSB《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一--衍生和其他金融工具:披露》之间协调的空间依然存在。

如何合法的融资篇9

借款融资居间合同模板

甲方:

乙方:

双方代表经协商后,一致同意订立本合同书。

一、甲方委托乙方向金融机构或个人联系和安排约万元人民币的借款(具体借贷金额由出借方评估审批后确定),用于经营周转及消费或装修,乙方接受委托。

二、甲方职责:1.提供借贷所需的真实性材料;2.积极配合办理相关手续;3.维护乙方权益。

三、乙方职责: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认真负责加速办理所有借款手续,在金融机构或个人审批同意后,借款全额汇入甲方指定的帐号即视为成功;2.全面协调甲方与金融机构的关系;3.维护甲方权益。

四、甲方须承担的费用:1.利息(详见甲方与出借方问签订的相关合同、协议约定);2.评估费、公证费、融资费、监管费及担保费(详见甲方与评估公司、公证处、出借方、担保公司问签订的相关合同、协议约定);3.定金元;4.居间服务费元,甲方须在出借方审批成功,在房管局或其他相关部门办砰相关手续后一次性将贷款总额的居问费支付到乙方(定金冲抵居间费用)。

五、违约责任:1.本合同生效后任何一方擅自撤销委托则视为违约;违约方即须支付人民币元给守约方作为违约金;2.出借方贷款审批完毕后在房管局办理他项权证后,甲方保证支付全部居间服务费到乙方指定的帐号,每延误一天甲方按申请贷款总额千分之五向乙方支付滞纳金;3.如因国家政策调整及甲方未能达到担保或金融机构及个人贷款条件造成无法贷款的,乙方对此不承担违约责任。

六、其他:1.本合同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即生效,在履约完毕后自行终止;2.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3.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解决;4.本合同内容双方均有义务保守机密,不得擅自对外泄露;5.每笔贷款因不可抗力因素未能办成收取元劳务费,每份评估报告收取二百元手续费(由计估公司收取),其余额费用全部退还。

贷款合同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民间借款融资居间合同范本

委托人:(以下简称甲方)

居间人:(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诚实信用、互利互惠的原则,经友好协商一致,就乙方为甲方提供融资咨询服务居间事宜,达成如下合同内容,供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委托内容

甲方就向投资方:融资万元(大写:整)的相关事宜,委托乙方提供居间服务,并按合同要求支付乙方融资总额10%作为居间服务费,乙方不提供税票,相关税金由甲方承担。

第二条委托期限

自本委托合同签订之日起至融资成功之日止。

第三条甲方权利与义务

1、甲方委托乙方提供居间服务,甲方对乙方的居间服务提供必要的协助、配合,并按照要求提供必要的文件资料;

2、甲方具有选择合作伙伴的最终决定权;

3、甲方保证对从乙方处获得的有关合作伙伴相关资料,及其涉及的商业秘密保密,并保证该材料不得被用于除本协议规定项目以外的其他用途。

4、在委托期间内和委托期终止或在撤销委托后三年内,甲方或其关联公司、关联人如与投资方或其关联公司、关联人签订股权投资或债权投资等任何方式的融资合作协议的,甲方承诺按本委托合同中

第五条的规定向乙方支付全额佣金。

5、若乙方按照本合同约定为甲方提供的上述融资服务与投资方

达成投资意向后,甲方拒绝与投资方签订融资合同(或股权投资合同、借款合同等任何方式的投资合同),视为乙方履行了居间义务,甲方应当按照投标总额于七个工作日内一次性足额支付居间报酬。

第四条乙方权利与义务

1、乙方在规定范围内,寻找合适的投资合作伙伴,同投资方积极沟通,以达成甲方或其关联公司项目合作之目的;

2、根据甲方与投资方的洽谈情况,安排有关的谈判会议,合理地推进甲方与投资方的谈判进程,并努力达成合作的目标;

3、对甲方因履行本合同而提供的相关资料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对外泄露。

第五条佣金支付

乙方促成投资方或其关联公司、关联人与甲方或其关联公司、关联人成功签订融资合同(或股权投资合同、借款合同等任何方式的投资合同)后,在投资方或其关联公司、关联人将融资款项(或借款款项)划拨到甲方账户的3个工作日之内,甲方须将本协议第一条约定的居间服务费(计算公式:融资总额(或借款总额)10)支付给乙方;若甲方延期支付该笔服务费,须在总服务费之外另向乙方按日加付服务分总额千分之一的违约金。

第六条、合同终止

本合同到期时自然终止。若需要续约,则应提前七个工作日提出,由双方协商确定续约合同的内容并签署。

第七条、违约责任

任何一方未履行本协议项下的任何一项或多项条款的,均被视为违约,违约方须赔偿由此给守约方造成的全部损失。

第八条、争议的解决

双方对本协议的理解或履行如发生任何歧义或争议,双方应互谅

互让,友好协商解决;双方如经协商解决不成,本协议任何一方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规定向乙方住所地(湖北省荆门市九渊路六号)的人民法院提讼。

第九条、合同效力

1、本合同所称居间合同的含义:根据《合同法》第424条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2、本协议书一式二份,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乙方捺手印)生效,各执一份存查。

甲方(签字、盖章):

年月日

如何合法的融资篇10

地址: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甲方接受乙方委托,为乙方项目进行融资与引进风险投资操作的过程中提供顾问服务,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签订本协议,具体条款如下:

一、甲方顾问服务内容

1.为乙方寻找对乙方项目有融资与风险投资意向的投资方;

2.对乙方项目进行初步论证,并从专业角度进行完善,使之更具有专业性;

3.对乙方项目进行整理、包装,使之更符合投资方的要求;

4.针对乙方项目与投资方进行前期的沟通与交流;

5.根据乙方项目具体情况,为乙方制定详细的融资方案与谈判方案;

6.陪同乙方与投资方进行谈判,协助乙方回答投资方的问题,满足投资方的要求,同时维护乙方的相关权益,促使投资方与乙方尽快达成合作意向;

7.为乙方准备融资过程中必要的相关文件材料(需另外收费的除外)。

二、乙方项目相关内容

1.乙方的项目内容为:_________

2.乙方的项目总融资为:_________

3.乙方的项目负责人为:_________

三、甲方责任

1.站在乙方的立场,为乙方解决在项目融资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

2.积极的对乙方项目进行运作,以尽快获得投资方的认可;

3.保证按照顾问服务相关内容向乙方提供优质服务;

4.保证对所有知晓的涉及乙方自身商业机密的文件、资料、数据、计划、商业意向等不得向第三方公开(乙方有要求的除外);

5.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或国家相关政府部门需要甲方提供乙方或乙方项目相关内容的情况下,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四、乙方责任

1.向甲方提供项目相关文件材料(具体内容见材料清单);

2.保证向甲方所提供的相关文件材料真实、合法及有效,并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关责任;

3.在甲方对乙方的项目进行前期运作的过程中,应给予甲方积极的配合;

4.对项目的真实性与可行性负责,并确保项目所需相关手续完全合法;

5.不得在甲方不知情的情况下与甲方所推荐的投资方进行任何形式的协调与谈判;

6.在甲方工作完成,并促使乙方与投资方达成合作意向的情况下,乙方应积极履行本协议中的相关条款。

五、融资与引进风险投资顾问费用

1.甲方为乙方提供融资与引进风险投资顾问服务,乙方应向甲方支付的融资与引进风险投资顾问费用为融资总额的3%;

2.乙方应在对投资方达成合作意向后的三个银行工作日内向甲方支付此融资费用;

3.乙方支付给甲方相关顾问费用的方式为:现金、支票、汇款、转帐。

六、协议的解除与终止

1.如乙方未能按照本协议内容支付相关顾问费用,甲方有权利单方面终止本协议,对此所造成的任何结果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

2.如果乙方与投资方谈判破裂,而未能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协议关系结束,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3.乙方与投资方达成合作意向,并向甲方履行完毕相关顾问费用的支付,本协议终止。

七、不可抗力

1.在协议履行期间,一方或双方由于不可抗力原因导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本合同的,不承担责任,但遇到不可抗力的一方或双方应于不可抗力发生后7个银行工作日内,以书面的形式或法律规定的方式将情况告知对方,并提供有关证明。

2.不可抗力原因消失后,一方或双方应当继续旅行本合同。

八、争议解决与适用法律

1.凡因履行本合同所发生的一切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应提交_________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

2.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国法律。

九、其他

1.本协议的补充协议、附件、说明、解释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协议本身及其附件的修改、补充等未尽事宜,必须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并签署书面协议。

2.如果本协议中的任何条款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或违反任何相关的法律,则该条款被视为删除,但本协议的其余条款仍应有效并且有约束力。

3.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4.补充内容_________。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