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49:27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篇1

关键词:云计算;大数据;人才培养;课程设置;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3-0157-02

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广东省在“十三五”规划中,对广东地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题规划,提出了适合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设计,提出在十三五区间将广东建设成为全国的云计算大数据创业创新高低,成为世界领先全国一流的云基础设备和云终端核心制造基地。为此,广东制定了珠三角“联云计划”人才支撑计划,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人才和智力支持[1]。根据不完全的统计,2016年广东的云服务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云终端制造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整个广东云计算的产业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产业规模化。

图1珠三角地区云计算产业概况

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产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目前的培养供给无法很好满足产业需求。特别是对人才结构出现严重的倒挂现象,一方面产业所需要的大部分是属于产业下游的技能型的人才,人才的需求结构类似于“金字塔”结构,处于金字塔下方的技能人才占据六七成;另外一方面目前在培养人才上面主要是本科院校,其所培养主要是研究性信息技术人才,云计算人才的供给多集中于产业链的中上游,而下游产业链人才的供给相对偏弱。下游人才主要集中在操作类岗位,主要是技能型岗位,从事重复操作的维护、服务类工作,以虚拟化工程师为主[2]。珠三角地区产业概况如图1所示。

根据招聘网站2016年12月的统计,云计算领域人才需求量56%为大专以上,与金字塔结构对应。

1云计算应用型人才需求现状

云计算技术应用是研究描述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分布式应用、并行化应用、虚拟化应用的理论与技术,它把当前各行各业所产生的呈爆炸式增长的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并行分析和处理,发掘出海量信息中的数据价值。同时,云计算也具有虚拟化的特征,它把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等领域里面的一些基础设施、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等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给用户,就像用户使用电力设施或水资源一样,实行按需付费使用。根据云计算技术的特色及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目标要求。

从所需人才类型上划分,云计算产业所需人才结构主要呈现“金字塔”型。据监测结果显示,应用产业作为云计算发展的重点领域,面对未来云计算产业的飞速发展,企业人才急缺的问题日益显现。以云计算产业应用领域相关的it人才需求为例,截至2016年下半年,it人才的需求量已突破30万人,其中一线城市it人才需求最为明显,上海it人才缺口将近7万人,其次分别为北京、深圳和广州,分别突破6万人、3万人和2.5万人。目前云计算类岗位的薪酬已居行业前列。应届生工资在4500-5900之间,整体工资水平在10000-15000元,远胜行业类似岗位。

国家“十三五”规划将云计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云计算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云计算专业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为广东地区培养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人才[3]。

2人才培养定位

云计算的产业链是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软硬件与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云计算业务集成服务商、终端设备厂商等构成,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专业定位非常明确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和领域云计算建设的需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云计算核心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使用先进云计算技术和工具进行云计算应用等能力。

目前广东部分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设了云计算专业,培养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维护、运营的人才;外省的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成都学院、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等也开设了云计算专业;很多高职高专开设了云计算课程,20多所高职院校已开设云计算专业。以上可看出,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及教师都意识云计算技术的重要性和专业的必开性,但由于云计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云计算这门课程如何定位、如何讲、讲什么还不清楚,相关课程的教师迫切的需要有系统地讲述云计算专业基础知识的教材。市面上的云计算相关图书大多为店销书,偏重产业和技术介绍,没有适合高职高专作为教材的书籍,这一现状大大的制约了高职院校云计算专业的开设和发展,影响了高职层次云计算人才的培养。

因此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云计算专业的培养目标、核心课程体系应如何建设,经过深入的调研,在云计算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上需要非常明确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能力为目标,以平台产品为载体,项目化教学为模式,重点培养具有云计算平台搭建和云计算应用设计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云计算人才。

3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

3.1培养模式

按照基于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培养具有应用技能和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在专业课教学中培育职业素养的意识和手段。在培养模式上采取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作为引领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实现校内校外实训,通过与教学企业的合作,⑵笠嫡媸蛋咐引入到课堂中,完成实训内容后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企业化教学,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中重点培养具有熟练掌握至少一个国际知名云计算平台技术的云计算系统工程师及云计算系统运维人才,学生通过大量实践操作,熟练掌握设计、开发、规划、安装和管理云计算系统所需的专业知识,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对云计算平台进行配置、优化以及局部改进的能力,能够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引进云计算系统进行设计、规划、安装和管理。主要可从事云服务提供商、软件开发公司、互联网企业、学校、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云计算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搭建和运维。

3.2产业融合,就业导向

首先人才的培养是以就业为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规划需要体现紧跟市场、一线定位的原则,需要在国内的产业背景为依托,跟产业发展相配套,培养的人才需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和要求,因此,在专业规划、课程体系等各个环节需要做到“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此外,在专业校企合作方面,需要与真实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办学、构建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符合企业需求,打造“入学有就业保障、毕业即可就业”校企合作新格局。

校企合作,师资“互聘共培”。通过学校聘任企业工程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企业聘任教师参加项目研发,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3.3不同层次培养

坚持教学改革,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逐步改善教学条件;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具有不同特点进行结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分类培养,提高整体专业教学效果,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应用创新型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人才来说,其岗位包括了云计算维护工程师、云计算售后服务工程、云计算测试工程师,可以按照学生对于专业特长和兴趣,设计相应的专业能力,配套相应的教学知识,,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云计算核心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使用先进云计算技术和工具进行云计算应用等能力。

3.4引入工程项目

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就是把工程项目引入教学过程,以项目设计为主线完整地、有衔接地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目前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不是特别成熟。为此,根据本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能力实训、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训设备主要包括主流的pC机、服务器、网络互联设备和网络安全等设备等。根据本专业(方向)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以“教学企业”、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构成。其中“教学企业”主要承担综合实践和企业真实项目实训,校内实训室主要开展专业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训练、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开展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训练。其中“教学企业”按照企业应用实际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室按照校企共建模式建设专业技能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按照企业实际岗位要求建设。

3.5课程体系创新

高职院校云计算应用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上需要按照采用“平台+方向”的思路,这个思路是符合高职院校课程特点和要求的。“平台课”需要大部分的学生都具备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以后学生发展的后劲所在“专业课”。此外,在课程体系上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在课程的开发上,可以让企业参与进来,共同来开发课程,将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场景带入到课程中,更加符合一线定位的理念,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打造“校企双主体”的课程体系。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构建由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综合性实践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综合素质等六个模块构成的基于职业岗位(群)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实行工学结合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和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整理专业相关材料和成果,建精品课程建设团队。

3.6校内外一体的“云实训”

全面规划、合理设置和布局校内外实训基地,突出实训基

地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一批以专业群为基础的跨专业的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需要校内实习公司和校外真企业共同参与,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构建校内实习公司,通过企业真实的案例来让学生做项目,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将课堂搬到企业来利用项目作为载体实现实训目标。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利用一线企业市场、资金、场地、设备、项目、人员等的优势,充分利用企业方的资源,在教学中使得学生对实际工作任务、工作场景等有直接认知,实现基于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

同时,规范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总结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对高职院校来说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按照新型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理念培养产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喻晓,胡成松.面向云计算人才培养的应用技术型计算机专业课程群建设[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3).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篇2

关键词:云计算;实训室;iaaS模式

1云时代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新定位

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和经验积累,云计算已经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在过去,为了满足信息技术产业和企业的需求,国内众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但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却相对暗淡。据权威机构调查,国内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专业相关度仅为50%,并且毕业生就业三年后转换行业的现象普遍。究其原因,超过1/4的毕业生反馈在校学习的课程知识较为陈旧,面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型技术的兴起,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均无法满足行业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要洞悉企业人才需求,定位要体现云计算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目标,通过与云计算行业权威企业合作建立真实的云计算实训场景,设计适用高职院校学生的课程,选用与行业接轨的教材,以填补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在云计算教学的空白。

2高职院校云计算实训室建设的定位模式:iaaS模式

云计算的应用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pssS(platform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asaService)。从它们的定义可以看出,iaaS是最低级的服务,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是云主机;paaS模式对技术要求以及产业链的打造有较高要求,互联网企业为主要的服务提供者,Bae、Sae等都属于这一类服务;SaaS服务的技术门槛不高,涉及面广,是规模最大的服务模式。据iDC最新数据显示,云计算已成为影响整个it行业的关键性技术,在高职院校开展云计算应用人才培养可以从提供最低级服务的iaaS模式入门,该模式应用范围最广,技术标准化程度最高,受行业属性影响最弱。

iaaS应用模式是在服务器虚拟化的基础上,将已经计算、存储、网络资源以组织(或虚拟数据中心)的方式向最终用户提供。采用iaaS私有云方案,it部门可以将基础资源以“服务”的形式对外,最终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申请所需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如资源不足,还可以对资源进行热添加。

3云计算实训室环境部署

本方案采用H3C公司的H3Cloud(华三云)解决方案,该方案主要由基础设施层、虚拟化层和云管理层三个层次构成,涵盖了性能卓越的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以及功能强大的虚拟化软件和云管理软件。引入H3C的H3Cloud方案能够避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等实训室的重复建设,并能够整合现有不同类别且功能互相独立的“信息孤岛”――实训室,且无需改动现有实训室的布线等基础设施,是当前云时代下建设高职院校“私有云”实训室的首选方案。云管理层是由CVK(CloudVirtualizationKernel,虚拟化内核平台)、CVm(CloudVirtualizationmanager,虚拟化管理系统)、CiC(CloudintelligenceCenter,云业务管理中心)组成。其中,CVK指运行在基础设施层和上层客户操作系统之间的虚拟化内核软件。CVm主要实现对数据中心内的计算、网络和存储等硬件资源的软件虚拟化管理,对上层应用提供自动化服务。CiC由一系列云基础业务模块组成,通过将基础架构资源(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及其相关策略整合成虚拟数据中心资源池,并允许用户按需消费这些资源,从而构建安全的多租户混合云。基础设施层由云就绪网络CloudReadynetworkCloudReadynetwork、H3CFlexServer、H3CFlexStorage、vSwitch虚拟交换机、vSR虚拟路由器组成。

虚拟化层由基于iaaS云计算基础架构的H3CCaSCVm虚拟化管理系统提供最优化的虚拟化与云业务运营解决方案。能够实现数据中心虚拟化环境的中央管理控制,统一管理数据中心内所有的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

4云计算实训室产品清单

按照云计算iaaS模式下的云计算实训室部署方案要求,一个基本的iaaS模式云计算实训室的基本设备包括云服务平台,可选择型号H3CCaS-CaS云计算管理平台企业版;虚拟化平台可选择型号H3CCaS-CVm虚拟化管理系统企业版;云管理组件可选择H3CimC-VCm虚拟连接管理组件。没有列出可选配的机架服务器和交换机部分,这两部分可以用现有的服务器和交换机替代,节省资金投入。

5云计算实训室的建设总结

云计算分为iaaS、paaS、SaaS等多个层次,其相关技术涉及虚拟化、集群管理、分布式计算、weB服务和大数据处理等多个领域,高职院校建设云计算实训室如何实现教学与实验工作能涵盖众多层次与领域,成为云计算人才培养中的重要问题。高职院校要密切跟踪云计算的技术革新和人才需求动向,及时调整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建立配套的云计算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室,才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篇3

【关键词】云计算信息化课堂教学

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一支主要力量,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跟上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思维、新技术浪潮,培养符合市场发展潮流的新型技术人才?许多高职学科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市场定位,就业方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内容进行大幅调整,但现实情况却是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力距离企业用人要求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人才培养方案、计划、目标都很切合时展需要,另一方面,教师综合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课程教学内容、课堂评价考核目标、实习实训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强烈地不适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于新专业、新知识的兴趣和激情,也在这种“僵尸”课堂上被慢慢消耗殆尽。如何激活课堂学生的思维和动力,教师及时更新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通过最新的信息化手段引入新技术、新资讯、新理念、新市场、新变化打开封闭的课堂,很多实践的案例证明,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激活课堂是一条值得每一个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研究与实践的有效途径。

1“云”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搭建

初级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在过去的10年中,改变了传统教学环境,充分运用了视觉、听觉、感觉三位方式进行知识再包装。将枯燥的黑板、单调的教师灌输、笔上实验等传统的单向知识传递,丰富为视频、音频、实践操作指导等多样化教学方式。这需要对教学环境进行信息化改造,投影仪、电子教室、电脑、网络、实践教学软件等一些必备软件和硬件设备。

新的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和冲击,正悄然产生出全新的教育方式。当前,以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也对当代教育进行着冲击。计算机多媒体融图、文、声于一体的认知环境以及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得教育、教学的传统观念收到冲击。特别是进入21世纪,全球信息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云计算、大数据、数据挖掘等新技术新手段,为我们的时展开拓除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如阿里云、百度云、Google云、无线应用等一系列贴近生活和生产的应用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角落,也逐步浸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中,高职院校也直接感知到新技术、新信息的重要性,更加迫切的希望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能够为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效教学改革提高提供更强大的保障和动力。

许多高职院校加快了与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企业的合作与共建,以租借、合建、委托、共同开发等各种方式展开合作,参与到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中,已经开始瞄准了云服务相关人才培养的。

2加强加深校企合作,依托“云”整合教学资源

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平台作为目前最流行的信息技术,其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对许多高校来说都相当高昂,特别是教学信息化应用与开发和教学资源与社会资源整合两个方面都缺乏足够的人才储备。

要解决这些难题,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建设、运用、培育信息技术的必须途径。目前,国内大型从事信息技术相关企业都扎堆到了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国内提供云服务的知名企业如阿里、百度、腾讯、华为、中兴、浪潮、浙大网新、用友、数字政通等等。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如服务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云存储、云桌面等等。2014年,健康、教育、旅游、医疗等民生服务创新成为云服务的热点。个人领域的SaaS服务成为云计算创新的热点,大型互联网企业在健康、教育、交通等领域不断创新,推出个人服务产品。电信运营商基于数据优势,在全国各城市布局教育、健康等领域的信息服务。云计算中小创业公司则将教育作为创业首选领域,51talk、91外教、云校等一批创业公司也陆续进入教育云领域。众多企业积极建设这些重点行业的公共云平台并提供衍生服务。

无论主动参与,还是被动接受,高职教育已经身处“云”的时代。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在生活中都悄悄成为云技术的体验者与参与者。虽然许多的教学资源如学习文档、教学视频、录音、学习软件等在各种云平台上可以实时获取,但是针对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还处于一种非常分散和凌乱的状态,并且与每个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师资、学生素养存在很大差异。

如果仅仅是靠学校的师资力量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那将是一个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的低效工作,如何有效借助企业的力量,快速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打造生产性教学云平台?加强、加深校企合作的必然途径。一方面教育是云服务市场的一块大蛋糕,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忽视这个重要的阵地,从人才培养、市场份额、技术推广、就业与创业各个层面都存在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学校也急需借助新的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这给校企合作的强化提供了原动力和催化剂,同时,经过整合的教学资源平台的整体性与开放性,也会成为学校与企业扩大社会影响力和提升社会贡献力的新方向,其深远作用是不容忽视和小觑的。

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云计算专业为例。学校已与中兴通讯联合开展一期建设云平台实验室36台卡位,二期将完成90台的卡位建设。其中课程建设方面将与阿里云全面合作,引入阿里云教育的系列专业课程,并进行校企教师互换计划,企业技术专家与专职教师进行角色互换,通过各种中长期合作,逐步提升教师对云平台及云平台应用的掌握。同时,也与深圳深信服信息技术公司开展教师培训和超融合技术的合作,暑假已经组织了4名软件专业教师远赴深圳开展了为期5天的超融合技术培训,并准备在9月份派遣2名教师到南京深入学习阿里云的系列云课程。

这些校企合作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云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所做的努力,更是为了将来维护云平台,使用云平台,高效运营云平台所做的技术人才储备工程。只有做好人才与技术的储备,学校才能依托云平台贴近企业和市场,为服务地方经济发挥出辐射和推广作用,更有针对性地培养高质量、高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3教师对新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与应用

新技术带来新发展和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和新困难。

教师作为教学实施的第一人,面对新技术的大发展态势,如何掌握新信息化技术并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思考怎么高效地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教学直接生产力与推动力,这将是高职教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技术培训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充分运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项目优势和设备优势,采取短中长期方式相结合,循环、梯次对专业教师从概念阐述、应用手段、市场分析、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培训,并将培训过程逐步转化为校企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其实,一般在学校资金充足情况下,云平台设备的引进、云技术平台的搭建等投入是可以快速完成的,企业在这方面也是能够积极满足要求的,但关键问题还是教师对新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跟不上发展的步伐。这也侧面反映出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许多高职教师的思维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定式上,简单认为运用投影幻灯片、播放一些短片、演示下工具操作就是信息化教学。错误理解信息化就是将教学内容用设备方便地展示出来,教育教学仍然以教师、教室、教材、考试为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的巨大优势和真正效率。

4思维转变,激活课堂

任何技术都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使用技能和运用思维,教学信息化更是如此。

教学云平台的建设覆盖了云资源库、云教学环境、云实训环境等各个教学环节,充分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将课堂教学通过云平台进行了拓展到了校园各个角落、拓展到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实际上将课堂学习延伸到了课堂之外、延伸到企业生产领域、延伸到社会活动。教师更多将扮演一个导师角色,引导学生主动了解课程、了解专业、了解市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热情,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明确行业职业定位和市场发展方向。

依托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支撑,高职课堂教学将会发生巨大、深刻的变化,这是新信息技术带给高职教育的机遇和挑战。高职教师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亲身去学习“云”,了解“云”,使用“云”,并将所学所见所解结合自身专业理论实践才能更好激活课堂。

参考文献

[1]兰先芳.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转向:信息化的视角[J].职业与成人教育,2014(12).

[2]阮亮.高职课堂教学策略创新问题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1).

[3]黎加厚.走向教育技术“云”服务[J].远程教育杂志,2008(03).

作者简介

李文杰(1978-),男,湖北省云梦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软件开发项目管理。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篇4

一、认识云计算

“云计算”最早被大范围传播是在2006年。2006年8月,在圣何塞举办的SeS(搜索引擎战略)大会上,谷歌Ceo施密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出了“云计算”,自此之后各种有关云计算的概念层出不穷,在媒体长篇累牍的报道下一夜成名。而实际上云计算本身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技术都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并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演进。

随着互联网、移动应用的普及,以及各种智能终端的使用,互联网服务面对的客户越来越多,后台程序开始难以承载激增的大规模计算和存储需求,所以需要一种技术来解决各种系统压力,云计算就是用来解决互联网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大用户”“大数据”“大系统”的问题。

云计算服务模式为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软件即服务(SaaS)就是在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平台即服务(paaS)就是通过互联网提供程序运行平台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就是通过互联网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二、云计算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

1.云计算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对云计算非常重视,作为未来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2010年10月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列入我国今后大力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定为未来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云计算已经被纳入其中,《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再一次明确中国政府对云计算产业的肯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发展云计算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布局。随着国家对云计算的大力投入与发展,云计算预计在未来10年以内都会成为中国it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与内容,并且持续处于稳定发展的趋势。随着国家对云计算的大力投入与发展,云计算预计在未来10年以内都会成为中国it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与内容,并且持续处于稳定发展的趋势。

2.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各国对云计算的大力投入,以及it行业内技术的快速发展,现阶段整个it产业公司均在进行云计算的产业整合,云计算产业在全世界范围迅猛发展。

据iDC预测,2014年之后,未来4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平均每年将增长26%。著名计算机工程专家李德毅院士认为,云计算产业的未来发展速度将是目前it产业的7倍,将达到接近1万亿的市场规模。信息领域几乎所有知名跨国公司竞相推出自己的云计算产品和服务。特别是谷歌、微软、iBm、雅虎和亚马逊五大公司,把“云计算”作为自己未来发展的战略核心,并投巨资建设大规模“云计算”中心,以建设服务于全球信息存储与计算服务市场。

近年来,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不断深化,已经从概念探讨逐步向更为务实的云服务落地阶段发展,并且呈现出新的特点。2015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102.5亿元。同时,云计算的发展也带动和促进了上下游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15年,我国云计算上下游产业规模超过3500亿元。

作为整个云计算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公有云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未来伴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公有云安全性、可靠性将进一步为企业所认可;同时其特有的灵活配置、低成本、无需一次性大额投资等优势将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采用公有云,这都将使得其渗透率的不断提高,预计到2021年,我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570.3亿元。

据《网络世界》权威调查数据,2014年度中国企业云计算技术应用现状及需求调查中,有20%的企业已经完成了云计算系统建设,45%左右已经正在进行云计算系统的规划,正准备建设。国内的各it企业中,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公司首先推出了云计算服务平台,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it运营商也在2012年~2014推出了通讯服务云平台。在传统it生产厂商中,华为于2013年推出了FusionCloud云计算平台,H3C公司也于2014推出了H3Cloud云管理平台系统,浪潮公司推出了云海oS系统,中科曙光推出Sugon云计算构架。其它各it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己的云计算平台产品或者服务。

在广东省市场中,近两年也相继建成了广州市政务云平台、深圳超算中心、广东省政务云平台、东莞市政务云平台等。在教育行业的华商职业技术学院、白云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财经大学等教育单位也已建设了属于自己的混合云计算平台。整体上而言,国内和广东省整个it产业链,均在进行云计算的建设和规划,整体上处于快速发展的前期,预计5年以内会有持续性的高速发展与建设。

3.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

根据目前信息技术行业情况,在信息产业及信息技术服务业中,云计算技术人员属于比较“前沿”的行业,未来会逐步成为“密集”型行业,因此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专门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很高。根据第三方机构分析,2014年珠三角在相关技术方面的人员年需求约为2000人左右,到2016年相关需求量将达万人左右/年。在国内各大招聘网站上,也可以反映市场对云计算和虚拟化人才的需求与缺口。

现阶段云计算和虚拟化人才处于极度紧缺的状态,但由于云计算技术属于前沿信息技术,技术较为复杂,学校现有专业无法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市场供需存在根本性矛盾,云计算技术专业的开设,可进一步填补中职学校云计算实践教学的空白,实现“产学对接”。

三、中职学校开设云计算专业的现有基础

中职学校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设云计算专业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办学优势。

1.有一定的经费保障

在云计算产业方面国家有明确的政策支持,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需求量也是直线上升,快速有效地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云计算人才,是教育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此类高新专业比较容易申请相应的专业建设经费。

2.丰富的办学经验和专业优势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建立了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的课程体系、成熟的教学实训模式,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网络技术人才,这一切都为中职学校开设云计算技术专业、培养云计算技能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师资保障

中职学校网络技术专业教师普遍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双师型教师比例非常高,接受过系统的计算机技术教育,经常参加各种新技术培训和企业实践,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有丰富的专业实践和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

4.成熟的实训室建设方案

随着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巨大的人才缺口成了一种商机,所以很多针对教育产业的企业都开发了云计算实训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并且不少方案都已经在高校实施,经过不断的调试和优化,已经趋于成熟。中职学校只需要对这些方案进行小幅调整就可以完全满足需求。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篇5

关键词:大智移云;管理会计;教学体系;实践课程

“大智移云”即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统称。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冲击与挑战。目前企业不仅需要具备熟练专业知识的管理会计人员,更需要具备数据整合、处理以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从而为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进行预测、分析、控制、决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价值增值奠定基础。为了培养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高校会计专业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并付诸于实践,及时反馈实践效果,不断完善,从而满足大智移云时代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加强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教学

体系顶层设计加强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教学体系顶层设计是优化管理会计教学体系的第一步,也是站在战略的高度,重新确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以及具体实现的过程,是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顶层设计是从一定的高度进行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其考虑了培养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的各个影响因素与环节,将“大智移云”的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技术贯穿始终,无论是在教学实施环境、教学模式及手段、教学实施设备等方面都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数据处理能力,并且能够运用有用的数据信息,为企业的财务策略提供基础信息,进一步帮助经营管理者做出正确的预测、决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教学体系顶层设计在大智移云背景下,必须以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为指引,进一步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理论、实践等教学体系,从宏观到微观,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复合能力的培养。高校会计专业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首先应该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引进先进的教学软件及硬件,满足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的实施与运用。并且应该改进教学内容,增加预算管理、资金内部控制管理。财务预测与决策等专业管理会计课程比例,并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进行成本管理、财务分析、预测及决策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样的信息共享平台,实施校企远程合作,在嵌入式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眼界,了解各行各业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环境以及典型企业的财务数据的处理流程,将所学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培养学生收集数据信息,处理数据信息以及利用信息数据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决策的能力。具体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教学体系顶层设计如图1所示:

二、加快构建体现信息化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教学理论体系

在大智移云背景下,信息化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教学理论体系是实现顶层设计的关键,是顶层设计实施的具体构建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理论体系应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教学体系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建立以成本管理、战略管理、资金内部控制管理、风险管理、预测与决策、全面预算管理等基本理论为核心,以平衡计分卡、本量利分析等方法为手段,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载体的信息化理论课程体系。信息化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为满足社会需求的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优化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教学理论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分析、整合及判断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了学生毕业即就业的竞争力,真正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完美链接。

三、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模块化、循环式”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全方位、全过程、模块化、循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嵌入式为主导,以“VBSe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为指引,以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手段,在管理会计理论教授期间,配有与理论知识相一致的课内管理会计实训教学,以保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内容、时间上的衔接与配合,满足能力素质培养的需要,并在大三、大四开设集中管理会计实训,使学生在毕业前进一步掌握企业实际管理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以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该实践教学体系开创了会计学科教学中课程内部有章节实训,课程间有整合实训,毕业前有综合实训,实训教学活动贯穿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全程的系统性实践教学,并与相关企业进行链接。该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在教学的内容上、教学的形式和环境上实现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全面对接,克服传统教学体系专注理论教学、缺乏能力培养的弊端,融入执业能力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体现出该方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张宝贤,唐建荣.互联网+下会计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财会月刊,2017,12(110).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篇6

根据多年的高校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教学中把就业岗位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作为依据,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为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整合,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职业竞争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计算机仿真教学模式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构建更灵活、更深层次的知识结构体系。有试验结果表明:仿真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比较,多数学生在仿真教学环境中学习可以记忆整个课程多于2/3的内容,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只能记忆不到1/3的内容。凭借云技术的强大存储功能等,使用计算机仿真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学并反复试验,提高学习能动性,增强创新意识。基于云技术的计算机仿真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真正相结合,将为高校教学发展带来新的方向。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带动了仿真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已经能够使用科学方法建构复杂的物理模型提示真实世界的变化规律,在许多领域进行应用。仿真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许多知名高校的研究等领域中应用;计算机仿真教学在国内外的许多课程中进行过使用;在我国高校中,应用基于云技术的计算机仿真教学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各高校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2014年4月22日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京城高校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研讨会,提出成立首都高校虚拟仿真联盟,建立推进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和首都高校间资源和经验分享的平台。在我省高校中,计算机仿真教学还处于比较落后的起步阶段,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及专业教师提供了教学和研究的新平台,延展了创新的想象空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很好的发展前景。

2基于云技术的高校计算机仿真教学应用

以电子商务课程为例(theapplicationofcomputersimulationinteachingofcloudtechnology—acasestudyofeCcourses)

2.1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虽然已经出现多年,但国内高校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体系。当前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中然而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课程设置方面。因为缺乏对电子商务相关实际应用的理解,在许多高校中相关课程设置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多数只是把相关商务、管理和电子技术方面的课程进行简单的罗列堆砌,不能适合电子商务专业实际需求。专业师资队伍方面。国内高校中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大多是抽调出来的经管或计算机类教师,知识不够系统专业,缺乏电子商务专业实践经验,很少参与实际电商企业的项目运作,讲授专业课程时不能达到专业知识的外延和拓展。专业实践方面。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新型的跨学科的综合专业;培养的是能系统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并能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虽然许多高校正在加强实训教学,但多数缺乏针对专业就业的连贯性,不能很好的达到针对专业就业的实训目的。

2.2电子商务课程中基于云技术的计算机仿真教学模式的构建

使用基于云技术的计算机仿真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虚拟的仿真模拟环境,模拟电子商务的各项活动,具有仿真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学生借助于云端存储的相关软件环境模拟实际电子商务项目环境,模拟参与电子商务实务活动;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便捷人性化;仿真教学环境能够作为与专业相关课程的实训环境,提高实践技能。根据岗位群开发仿真教学课件,根据专业实训的培养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基于云技术开发仿真岗位模拟场景和符合教学需求的互动式教学应用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更理想更完善的方案。从就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出发,以项目教学为主线进行课程实训内容的整合,采用情景模拟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要手段。借助于云的强大存储功能平台,针对专业课程内容和特点遵循专业方向和教学内容。计算机仿真和真实装置相结合创建教学的仿真物理场所和软件环境(存储于云空间即用即取),以就业为导向,用实验、见习、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模拟,注重安全要求,集中管理,联合开发,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考核上,仿真模拟教学完成整体项目的过程中,专业技能鉴定与考核等领域以学生的表现为主,附带平时成绩,最终作为评定等级的依据。基于云技术的高校计算机仿真教学可以解决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教学系统平台存储于云端,使用三维建模方式模拟电子商务实践环境,数据量小、速度快、精度高、互动性强。平台提供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中真实模拟互动性的教学和实践环境,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知并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岗位角色扮演来体验相关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凭借管理模块任课教师可以掌控教学过程和学生操作情况,进行必要的控制和引导。通过教学系统平台的考核模块教师可以对每个学生进行跟踪及考核评价。

2.3电子商务课程中基于云技术的计算机仿真教学的具体应用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使用基于云技术的计算机仿真教学,常见的方法包括:课堂演示,情景模拟,认识实践等。以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为对象,针对专业性质和教学特点进行具体的规划。凭借云技术的基于网络的仿真教学系统平台、课件、资料库、仿真实训的教学软件(包括教学过程的多媒体课件;操作仿真技能的训练;模拟实际专业岗位的各种学习和工作环境等);教师和学生在网络pC终端登录使用云空间里存储的相关教学资源;在同一个网络多媒体机房,合法用户可以进行不同的实训练习;集中管理各种资源更安全,添加、修改、上传、下载等使用更方便。构建电子商务交易的真实过程和相应的计算机仿真教学系统,多媒体网络机房能满足现有各种仿真培训系统的要求(电商方、客户方、物流配送方、第三方等)。实现仿真系统与真实电商系统在线连接,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系统中,将系统中的数据信息与真实数据信息进行比较,指导学生的操作。软件技术和internet支持平台运行,教师与平台中学生实时沟通,实现电子商务完整交易过程的各环节的实时动态信息和数据的交互。采用局域网和internet结合使用的模式可以方便的对仿真平台系统进行扩充和统一维护管理。包括进行用户注册、远程登录、调试等,所有资源以云技术在“云端”共享。以淘宝、天猫商城等作为实践平台进行仿真教学的案例,如以现有的已经开设的淘宝商铺作为仿真系统中的模拟电商方,学生分组形式进行仿真系统的岗位模拟:部分学生注册淘宝会员并用账户和密码登录作为仿真系统中客户方,部分学生登录商铺作为仿真系统中电商方的客服,部分学生作为仿真系统中电商方的库存管理员,部分学生作为仿真系统中下订单后的在线支付(经过支付宝作)或者电子银行系统(快捷支付)为第三方,部分学生作为模拟的仿真系统中的物流配送方,部分学生作为仿真系统中电商方的售后服务客服方等,模拟各个环节的进程,最终完成项目形式的电子商务完整交易。具体包括: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生分组;申请并注册开设电商方(如淘宝)店铺,注册客户端用户、注册支付宝账户等;制定仿真电商交易完整方案;进行仿真系统进程,学生按部就班地进入岗位角色,展开电子商务过程;教师的总结点评,教学内容的延伸等。

3结论(Conclusion)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篇7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对策建议

一、引言

2010年7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北京在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动员全党全社会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如何贯彻党中央关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精神,认清我省人力资本投资中面临的现状、特点及问题,对于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云南省人力资本投资现状

(一)教育投资现状

近些年云南省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预算内教育经费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从1998年的59.1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69.88亿元,增长了6倍多,但是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比较大。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2009年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比例比其他省份要高,但是总额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广东和江苏2省的预算内教育经费分别为797.98亿元、618.94亿元对策建议,是云南省的2.9倍和2.2倍。同属于西部的四川省预算内教育经费也大大高于云南省。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是衡量政府的教育财政努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2000年以来一直在20%左右,2004年在全国排在第六位。2009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上年下降了0.07个百分点。

表12008—2009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情况比较

地区

预算内教育经费(亿元)

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

2008年

2009年

增长比例(%)

2008年

2009年

增减百分点

全国

10212.97

11974.98

17.25

16.32

15.69

-0.63

云南省

279.70

369.88

32.24

19.02

18.95

-0.07

广东省

797.98

903.57

13.23

21.12

20.85

-0.27

江苏省

618.94

710.05

14.72

19.06

17.67

-1.39

四川省

476.75

601.40

26.23

16.16

16.75

0.59

贵州省

226.29

265.26

17.27

21.46

19.33

-2.13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9

2008年云南省的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比广东、江苏、四川等都高(见表2)。但由于云南省经济落后,GDp产值低,人均教育经费只有621元左右,远远低于广东和江苏。随着近几年各种办学形式的不断发展,2008年云南省总的教育经费投入量达到了282多亿元,但仍然只有广东的约1/3、江苏的1/2。在总的教育经费投入量中,人均教育经费也低于广东和江苏。从这一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云南省政府对教育投资很重视,但由于GDp产值低,尽管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较高,然而教育经费总量却很低,尤其是人均教育经费投入量更低。我省的教育经费投入还远远不够,无论是学校数,在校学生数都较少,难于大规模培养急需人才。因此,教育规模小,对教育投入仍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培养人才的需求。

表22008年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及人均教育投入量

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

教育经费投入(万元)

教育经费占GDp比重(%)

人均教育投入量(元)

总教育经费投入量(万元)

总教育经费投入量中人均教育经费投入量(元)

全国

314045.4

104496296

3.3

786.86

145007374

1091.91

云南省

5692.12

2823329

4.98

621.47

3422932

753.45

广东省

36796.71

8013744

2.18

839.66

11991554

1256.45

江苏省

30981.98

6484818

2.1

844.71

9964272

1297.94

四川省

12601.23

4894707

3.88

601.46

6578338

808.35

贵州省

3561.56

2300188

6.46

606.43

2709138

719.94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9

(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现状[①]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即在职培训,是正规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但在我国在职培训的重要性仍然未被许多企业所认识。

在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方面。根据2007年云南省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总报告,在调查人员中大部分职工无技术等级(66.5%),工人技师比例仅占1.7%,初级技工占13.4%,中级技工占13.5%,高级技工占4.9%;在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管理人员中,无职称的比例达47.6%,初级职称23.5%,中级职称23.9%,高级职称5.0%。反映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综合技能素质较低,掌握复合技能和核心技能的人才缺乏。说明职工的技术技能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还很不相适应。在职工的技能培训方面,大部分职工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68.5%),只有31.5%的职工没有参加任何培训。没有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是单位没有提供培训机会(49.5%)、没有时间参加(16%)、培训费用太高(9.0%)、其他方面的原因(23.9%),有1.8%的职工本身不想参加培训。在培训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接受培训的机会比普通职工要多得多,普通职工大多是参加岗位适应性培训和技能培训,且频率较低,范围较窄。

在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培训方面。2009年云南省利用视频会议、现场交流会、情况分析会等方式,对省、州(市)、县(市、区)三级行政机关的有关负责人、联络员、信息员、接线员等进行10余次专题业务和技术培训,参加人员5万余人(次);编印《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学习材料汇编》、《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知识问答》等学习手册。

(三)创新型人力资本现状[②]

近些年来,云南科技事业和科技创新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云南科技发展的总体水平和科技实力还比较低,差距较大。

1、企业竞争力

2004―2006年全省有36.3%的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比全国高出7.5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分别占其企业总数的93.5%、55%、47.6%;2010年度,云南共有82户企业(单位)的82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支持,立项率达75%,获国家资助经费5380万元,立项增长率排全国第8位,创下该省10年来争取国家创新基金历史新高。[③]

2、创新基础条件

2009年全省有各类研究开发机构576个。2003年来,云南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承担国家973、国家863、国家攻关等示范工程项目60多项对策建议,省部级科研项目310多项。2009年全省科技活动人员达到67164人,比上年增加4670人,增长7.5%;其中,科学家(含工程师)43741人,比上年增加4233人2009年全省R&D人员3.7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2.1万人,占57.8%;2009年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2.1万人年,其中研究人员1.2万人年,占57.8%。R&D人员全时当量是2000年的1.9倍。

3、科研活动经费

2009年全省R&D总经费37.2亿元,是2000年的5.5倍,年平均增长20.8%。R&D经费与全省生产总值(GDp)之比为0.6%,比2000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

全省各类单位共开展R&D项目1.3万项,参加项目人员全时当量1.9万人年,项目经费23.9亿元。

4、科技产出成果

2009年全省各类单位共发表科技论文24907篇,出版著作1058种,分别是2000年的2.1倍和3.2倍。此外,全省各类单位共申请专利2299件,其中发明专利1164件,分别是2000年的7.6倍和6.8倍;发明专利申请占全部专利申请的50.6%。2009年全省各类单位获得专利授权479件,其中发明专利147件,占30.7%。清查结果表明,与2000年相比,云南省科技实力明显增强。

(四)人力资本的迁移

根据第五次普查资料,云南发生人口迁移(主要指省际迁移)的人数共116.44万人对策建议,迁出34.35万人,净迁入约82.o9万人,占全国所有发生省际人口迁移(包括迁入和迁出)的1.78%,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发生迁移的人口(包括迁入和迁出)仅占云南省总人口的2.75%;在全国省际净迁入排位中,发生正净迁入的16个省份(北京、广东、江苏、福建、浙江、上海、辽宁、天津、云南、山西、海南、山东、新疆、宁夏、西藏),云南净迁出人口量排名第8位。[④]

人力资本外流一方面对流出地来说,不利于人力资本的存量的积累,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起到了激励人力投资的作用,从而又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并盘活人力资本存量,促进人力资本合理流动和配置是云南省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医疗卫生保健

医疗卫生惠及千家万户,是民心工程,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云南现有医疗机构9275所,民营医院7362所,占全省医疗机构的79.4%,民营医疗机构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批准立项的省级医疗卫生机构批有12个医疗卫生机构11个项目。项目建设总规模995818平方米,总投资414821万元。其中,新征地院外建设项目4个,院内改扩建项目7个,股份制方式建设项目2个,社会引资建设项目1个。

云南省近年逐步加大社区卫生工作投入力度,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2003年的273个发展到2007年底的444个,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便捷、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策建议,云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紧缺、设备简陋、租赁房屋现象较普遍,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薄弱亟须加强。

三、加强和改善云南人力资本投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认识,充分重视人力资本投资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云南省要重视对人力资本投资,把它放在优先的地位。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云南省必须首先转变观念,确立重视人力资本发展的现代思想。牢固确立教育是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应该使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科技发展和经济腾飞都需要数量众多的高素质人才,而人才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培养的。因此,要把教育发展放到首要位置,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尤其是对于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应该树立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观念。

(二)加大教育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投资的多少直接影响国民素质的高低和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少。因此,我省要加大教育投资,保持对教育投资的持续、较快增长。调整教育投资结构布局,全面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协调、梯度发展。由于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因此要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资力度。云南省教育厅关于《云南少数民族教育条例(草案)》现已出炉,计划于2011年12月正式颁布实施。这将会把云南民族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三)加强在职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素质

一个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根本力量在于企业能力对策建议,而人力资本是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家作为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战略性决策者,其人力资本的结构特征必然制约着他们所作出的战略选择的方向性。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他是一个企业取得长足快速发展的关键。因此,云南应该大力地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提高他们人力资本的存量,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其人力资本存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发展状况。企业要转变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在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中要适应培训市场,深化内部教学改革,建立适合现代企业制度所需要的培训、考核、使用的职工培训管理体系。具体的方法可以有:建立企业内训师队伍和聘请外部专家培训;不断改革创新培训方法;做好培训后员工能力的考查和晋升等。

(四)做好人口管理工作,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首先,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根据云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普查登记总人口为4596.6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的4287.9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08.7万人,增长7.20%。[⑤]人口众多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云南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相关配套法规、规章,依法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坚决贯彻行之有效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积极做好农村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人口控制工作。

其次,推进人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着力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云南人均自然资源短缺,人口总体素质偏低,有效解决素质问题,不仅能把人口数量劣势转化成积极的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动力,而且可以通过改善云南人口总体上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和贫困面大的现状。

最后,积极优化人口布局和结构。合理的人口布局和结构对策建议,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和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云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适当地进行人口异地开发式迁移,优化云南省农村人口的地区分布结构。

5.加强医疗保健建设

第一,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力度,扶持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领域和导向作用,因此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应适当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

第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键还是人才。因此要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与学科带头人的建设,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统筹考虑自身培养和引进人才等方式,培养和建设好一批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十二五”期间将投资100多亿元,启动以昆明为中心的医疗对外合作平台建设,实施云南卫生桥头堡专项建设。云南省卫生厅出台了《云南省卫生桥头堡建设专项规划》,提出“设窗口、筑前沿、建基地、搭平台”的卫生桥头堡建设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大建设工程项目。[⑥]

参考文献

[1]白亚鹏.云南省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及战略选择[J].学术探索.2003(03)

[2]包广静.云南迁移与流动人口特征及趋势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7.(06)

[3]张少红.山东省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与对策[J].理论学刊.2007(08)

[4]曾健,卢宁,党亚峰.对黑龙江省人力资本状况的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18)

[5]刘军,刘璇.我国各省人力资本的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10(04)

[6]张文君.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J].现代商业.2010(18)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篇8

(一)专业设置pC时代特征明显

2010年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目录修订版,在此修订版中,信息技术类专业主要有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站建设与管理等,体现了典型的pC时代特征。2013年行业指导委员会受教育部委托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方案中虽然对一些现在非常流行的技术有所涉及,但从整体方案上看,仍属于蜻蜓点水。以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专业为例:专业方向分为计算机维护维修、计算机外设和数码产品维护维修两个方向,专业核心课程10门、专业方向课程6门,与移动终端有关联的课程只有“常用平台操作系统使用与管理”和“笔记本与平板电脑的维修”两门,总课时192课时。专业实训室建议配置部分平板电脑,其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对移动终端、智能终端以及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硬件配置、机器架构几乎没有考虑,体现显著的pC时代特征。

(二)专业师资严重匮乏

经过多年的专业培训以及从国家到地方的专业技能大赛的洗礼,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类专业师资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基本上能满足pC时代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需求,某些专业师资的专业水平达到甚至超过企业工程师的水平。但是面对后pC时代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技能,很多教师可以用一无所知来形容。iphoneos・android系统这些新型的平板电脑操作系统是怎么回事,怎么对其进行维护?SSD固态硬盘怎样工作,其与传统硬盘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平板电脑的aRm架构是怎么一回事?这些后pC时代的知识对于现在的计算机教师来说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相关计算机的教材也不能有所体现。

(三)专业实训空间几乎为空白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实训空间最多的设备就是计算机、网络设备和数码设备,平板电脑未能在专业实训空间中出现,与之配套的实训室构建方案以及实训项目还是一片空白,实训空间怎么建,建好后怎么用,均没有建设性意见。

二、后pC时代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办学的思考

据Gartner报告,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为9.68亿台,同比增长了42.3%;平板电脑总销量为1.95亿台,同比增长了69.8%;pC机总销量为3.16亿台,同比下降10%,智能移动终端的销量远远超过pC。这些销售数据显示:智能终端的销售量在稳步上升,而pC机的销售量呈下降趋势。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平板电脑将会大踏步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挤占传统pC的生存空间。

思考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需要慢慢改变

权威数据已经表明:虽然平板电脑的进入在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但pC仍然是人们工作场所最方便的工具,平板电脑的优势更体现在其移动与娱乐特性上。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而言,很多的专业方向并不需要立马进行调整与改造,如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网站设计与管理、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等。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需要进行市场论证后的调整,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新的平板电脑操作系统、移动通信技术、虚拟技术以及电脑架构和新的硬件知识等。

思考二:启动师资培训与教材修订

新的知识、新的技术需要通过教师才能转化成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教育主管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选择地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认知度、专业认同度以及前端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学校专业教材由于知识的时效性,需要不定期地进行修订,使最新的知识与前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及时体现,才能使学生紧跟前沿技术,掌握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思考三:构建专业实训空间

专业教学的支撑是专业师资与专业实训空间。由于学校对专业的认识度以及前瞻性的理解不够,专业的平板电脑和移动终端的实训空间在职业学校尚未出现,甚至都没有专业的公司能拿出实训空间的构建方案。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与专业公司进行专业调研、专业分析,共同拿出专业实训空间方案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思考四:应考虑到可能消亡的行业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篇9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4-0032-01通过云计算技术构建数字图书馆,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解决传统图书馆纸质书籍服务模式下的众多问题,同时还能全面的提升图书馆知识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在使用图书馆的过程当中,用户可以在数字图书馆平台输入与资料相关的关键字,数字图书馆会按照读者的需求完成检索,为读者提供与关键字相关的信息资源阅读。在数字图书馆的构建过程当中,云计算技术的成功使用不仅有效地提升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能力,还能随时随地的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个性化阅读服务。

一、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优势

1.有效降低图书馆管理成本

在实际的数字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充分的利用云计算当中的软件服务、平台服务、基础服务等技术有效的增加图书馆的馆藏。通过云计算系统来对大量的图书馆数据及网络数据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储存于图书馆的网络系统当中,更利于图书馆进行统一的管理。云图书馆的出现最大限度的打破了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提升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云计算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来完成一系列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操作,并为读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传统图书馆服务当中增加硬件设施和终端设备维修的费用。另外,云图书馆可以利用互联网络对员工进行统一的培训,这种排序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在参与工作的同时利用空余时间来完成相关的培训。这有效地减少了工作人员参与培训的时间,有效地降低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培训的成本,更全面地提升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才能更好地向读者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2.优化整合图书馆信息资源

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使用云计算进行管理,不仅能够快速高效地将所有的信息资源云储存,同时还能够对互联网络中的异构、多元、离散的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规范的、海量的、有序的云图书馆系统。这样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查阅,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孤岛对图书馆管理造成的不利影响。整合后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统一的平台进行云搜索,用户进入云数口之后,就可以体验一站式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并及时地获得各种更新信息。当然,图书馆还可以利用云端有效的整合互联网络上的相关知识,不断拓展图书馆的知识储备量和知识领域,以便为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图书馆内部和外部信息资讯。此外,各个不同的图书馆可以构建起信息共享空间,从而形成全面庞大的云图书馆信息资源库。只要用户获得相应的权限,就可以查阅其他图书馆的资源。如此一来,图书馆之间的馆际界限被打破,云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也更有保障。

二、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措施

1.加大云图书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由图书管理员对图书馆中的所有书籍和文献进行统一的归类管理,然后由面对面的借阅或者咨询方式为读者提供相关的图书馆服务。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需要耗m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图书馆的管理,同时降低了读者借阅资料的效率。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使用云计算全面的创建数字图书馆,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同时还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因此,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地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全面提升自身云计算水平,积极的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来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加良好的一站式服务体验。当然,图书馆还可以定期地举办云计算数字图书馆的宣传活动,为年纪稍长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普及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此外,加强对云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云图书馆的总体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2.利用网络构建图书馆学习平台

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借、读、还的服务模式,利用先进的云计算为读者创造快速便捷的一站式个性化服务。这样才能确保图书馆在获得与时俱进的发展同时,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可以借助互联网络构建起专业的图书馆网络学习平台,读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完成资料的阅读和学习,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社会大众。读者在云图书馆平台中不仅能够获得打破传统沟通界限的信息资源,还能够根据自身的特长、专业、爱好、兴趣及时地选择各种服务获取途径。读者只需要一台电脑就能够获得庞大的信息资源,随时随地的获得云图书馆当中的各种音频、视频、电子数据等资源,从而享受到更加专业的图书馆个性化定制服务。如此一来,不仅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对于引导读者树立终身阅读观也十分有益。

结束语

互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云计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当中。在数字图书馆构建中使用云计算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加快图书馆的检索效率,同时还能有效的提升数字化图书馆提供个的准确率,帮助图书馆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加快图书馆资源的共享率。不仅保证了图书馆的与时俱进的发展,还为计算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当中的可持续利用夯实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刚.基于语义网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情报探索,2014,09:103-105.

[2]臧会珍.数字图书馆中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分析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05):145-146.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篇10

物联网和云计算作为“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辽宁快速发展,全省从事物联网和云计算相关业务的企业已达几百家,对于移动互联技术的人才需求迅速增长,辽宁地区2013年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已超过5000人,2015年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将超过万人,人才缺口十分突出。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要迅速培养出大量的移动互联应用人才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高职院校的移动互联应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应用型、工程型和创新型的移动互联应用开发人才,建设移动互联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结合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建立移动互联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角度出发,透过新的视角,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建设思路、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初步的研究。

1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与目标

1.1建设思路

以辽宁信息技术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迅猛发展为契机,以培养移动互联网应用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线,实施“区校一体化建设”战略,继续与区域内多家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建设一个集生产、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研多种功能于一体,国内领先的示范性、开放型、共享型实训基地。

1.2建设目标

依托辽宁信息技术职业教育集团,以服务区域经济特色发展、服务移动互联技术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采用“校、政、企”多方合作模式,经过努力,建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从而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我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2]。

1.3基地发展思路

基地依托信息技术职教集团、谷歌安卓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辽宁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而建,为实现其“生产性、开放性、共享性”三大特色,基地将部署集“高技能人才培育、软件服务外包、产品设计研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等多项职能为一体的“职教云平台”。

2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2.1体制机制建设

基地采用政府主导,行业支持,学校为载体的三方互动、资源共享的共建模式,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共同开发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训室按企业标准管理;形成学校与企业(行业)“双主体”育人的长效运行机制;实施“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建立共享实训基地建设监控与评估体系[3]。

2.2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管理机制:制订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专职教师、兼职教师(行业和企业)、工程研发人员的管理制度,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和发展机制,强化对师资的管理[4]。

师资队伍结构:到2016年,“双师”素质的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的95%以上,同时,培养25名骨干教师,从行业企业聘任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35%左右,建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力较强,水平较高,专兼结合的在本地有一定影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水平:通过学习、交流、培训、项目开发等形式,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培养2名以上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名师,2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同时培养多名骨干教师成为技术工程人员,参加和指导学生参与工程项目设计、开发、推广等工作,提升整体队伍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

2.3实训中心建设

移动互联实训中心是在现有的软件技术专业群的实训室基础上建设起来的,软件技术专业群是以软件技术移动互联方向为核心,辐射带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电气自动化、楼宇智能、物联网等专业的专业集群。为辽宁中部各中、职院校培养移动互联网应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实训室建设内容及功能见表1。

2.4培训中心建设

移动互联培训中心按照“校企共享、技能就业、公共服务”的工作思路,突出网络安全、网络工程、数据存储、移动互联应用四大模块的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职业标准研发、培训模式创新、职业能力展示六大核心功能,面向区域内企业、院校和社会各界提供公共实训和技能鉴定服务以及承接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使之成为辽宁移动互联技术人才的培训、认证的职业教育品牌实训基地。各中心认证培训情况介绍见表2。

2.5研发中心建设

移动互联研发中心,具有面向电子商务、数据库管理、服务器管理、weB开发、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技术领域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研发中心将建成一支由系统分析师、网络工程师、项目经理、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组成的技术研发队伍,拥有优秀的设计、开发、测试、部署、管理和维护技术服务能力,帮助客户实现在主要智能手机平台上设计和开发移动应用程序以满足特定业务的需求。

表2移动互联培训中心认证培训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