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发展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53:55

绿色农业发展趋势篇1

一、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我国的制造业一直是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但由干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落后,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其主要表现有:

1.设计方案及制造工业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完整经历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改革,传统制造工艺手法成熟,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时期也高于我国。相比工业强国的制造业技术,我国的制造业工艺粗糙,现在化水平较低,尖端技术仍在开发中。比如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普及纳米技术、微激光加工技术、复合型加工技术等,而我国大部分的制造业仍是农间作坊的模式,虽有一定的机械工艺雏形,但仍缺乏高新技术。

2.制造行业的落后。工业强国经过原始资本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行业制度,在体制内的所有制造业企业都具备相应的准则,而且企业的管理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生产系统运行精确高校,生产模式更新换代的周期短。二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大都还处在摸索阶段,只有少数的企业运用了计算机管理模式,而大部分小型企业仍然处于人工管理阶段。

3.自动化生产程度低。发达国家已经普及了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自动化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系统等全自动机械,实现了生产自动化、集成化以及智能化。而我国仅有极少的大型企业采用柔性制造系统,大部分民间的制造企业处在刚性自动化阶段,非常依赖人工管理。

4.企业管理方面。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发达国家将计算机运用制造业管理中。国外的企业更加重视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组织管理,提出了精益生产、准时生产、高效生产都全新的管理思想。而我国进入信息时代较晚。计算机管理模式运用并不广泛。

二、农业机械绿色制造的特点

我国对于农业发展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农业发展的进程,也同时为农业机械提供了强大的发展空间。农业机械绿色制造在传统机械生产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先进微电子、仪器等信息控制技术,综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基本环境,创造出的更适合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应用机械设备,对农业绿色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现代农业机械绿色制造涉及到电子信息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农业以及气象环境等多方面领域,整个生产制造是多领域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除了具备一般机械生产的共性特征与需求条件,农业机械绿色制造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现代农业机械绿色制造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作业速度快的优势

农业机械绿色制造的不断发展,为我国农业复式作业机具与专业化生产机械的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仅促进了机械制造技术的快速进步,提高自动化水平,也同时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质量等方面的提升。提高自动化程度,改善了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使用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为推广使用新技术、进一步降低作业成本创造了条件,顺应了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2.农业机械绿色制造具有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的优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消耗掉大量的自然能源,并造成一定的能源再利用不足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可持续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人们关注度的不足,大量的开发生产作业产生的废气物质对周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污染世界环境。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绿色制造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可以进一步收集和积累农业发展信息,对于肥料、农药、以及能源的使用上利用绿色环保的观念精确使用份量和时间,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在农业绿色可持续经济观念的正确引导下,更好地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

3.对于现阶段农业机械绿色制造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机械生产使用产生的原材料与能源的浪费

传统农业机械产品周期缺乏全局性与一致性,在使用年限后不能继续作业,废旧或者闲置设备的回收率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造成了每年均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废弃的农机产品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机械的绿色制造,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以上难题,节约人力、物质、能源和财力的投入,从而在全生命周期意义上实现资源利用率高和环境污染小的绿色设计制造,以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技术投入,在农业机械制造上产生明显的“绿色经济效应”,提高信息共享度。

三、农业机械绿色制造的发展趋势

对于现代农业机械绿色制造来说其是从社会、经济、环境3个主要因素的系统结构出发,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和方式,实现3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于农业机械绿色制造涉及科学、环境等多方领域的综合研究和发展,因此,目前还处于不断完善的情况中。在带动农业,甚至国家经济发展同时,还将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道路上具有非常好的前景,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更加完美的发展趋势。

另外,绿色设计与制造的决策目标体系是现有制造系统目标体系与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集成,农业机械绿色制造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参与,并且绿色设计与制造的实施将导致一批新?d产业的形成,包括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装备制造业、废弃物回收处理的服务产业、绿色产品设计与制造业以及实施绿色设计与制造的软件产业等。

绿色农业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涵义意义现状对策发展前景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农田被大量农用的化学物质渗透,例如农药、化肥等,并通过土壤、水质等侵害到农作物及畜禽,致使食品受到污染,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威胁。由于农业生产中对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被过度使用,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问题越来越关注,并开展了大量关于生态农业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安全性高、无污染的食品被开发出来,我国将这一类的产品命名为绿色食品。而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蔬菜在食品中的重要性位列第二,仅次于粮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饮食健康的认识不断提升,对蔬菜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因此,加大对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推动绿色食品蔬菜的更好、更快发展。

1绿色食品蔬菜的涵义

1.1绿色食品的概念

对于绿色食品的概念,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将其理解为具有绿色颜色的食品。绿色食品主要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根据绿色食品的标准来进行生产,并经过专门的机构进行认证,并批准其使用绿色食品标注的具有无污染、优质、安全的食品。在绿色食品中,其原料产地、生产操作的流程、包装储运、食品质量是检验的重点,只有这几个方面必须要符合绿色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的要求才能被称之为绿色食品。

在我国,根据产地环境、生产中化学合成物质的成分、生产加工的操作流程、产品的质量及其包装等标准,绿色食品主要分为a级、aa级两种,当前的绿色食品中a级所占的比重更多些,但将会逐渐向aa级过渡。

我国的绿色食品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注重对产品产地的监测,从产品最原始的生态环境中去判定其是否符合绿色产品的条件;二是注重产品质量的全程监控,对产品从其在土地开始到最终端上餐桌这一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进行控制,从而有效保证绿色产品的质量;三是注重对绿色食品的标志管理,将商标的管理和质量的认证挂钩,从而对生产者进行有效的约束,更好地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保障。

1.2绿色食品蔬菜的概念

绿色食品蔬菜是绿色食品中的一种,其评定的标准在绿色食品的总体标准下制定,并根据蔬菜的特点会有具体的要求,对绿色食品蔬菜的评定主要是要求蔬菜里的残留农药要比国家或者国家上所规定的标准要低。由此可以看出,绿色食品的概念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被严重污染的蔬菜来说的。

2促进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所具有的意义

2.1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及身体健康的需求

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肉可以不吃,但是肯定会吃蔬菜,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加注重均衡合理的饮食,对蔬菜的摄取量不断提高。而且由于各地农药蔬菜频现,使得人们对蔬菜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消费需求逐渐呈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相对安全、可靠的绿色食品蔬菜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促进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及身体健康的需求。

2.2有利于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对农业生产产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蔬菜生产者为了促进蔬菜产量的提高,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这些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使得土壤受到毒害,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再加上工业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生态环境逐渐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危害的还是人类自己。而绿色食品蔬菜对蔬菜生产中的农药使用、农药残留等都有严格的监测标准,因此,促进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有利于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2.3可以进一步增强蔬菜行业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不断加强,我国蔬菜的进出口业务不断增多,这对蔬菜行业来说既是竞争,同时也是挑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蔬菜行业如果仍是只注重数量,而不控制好蔬菜的质量及其安全性,那么将无法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绿色食品蔬菜注重蔬菜品质的提升,促进其生产可以进一步增强蔬菜行业的竞争力,为其更好地开拓市场。

2.4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蔬菜在我国农产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产业的发展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来说,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人民对绿色食品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为农村经济开拓了另一条发展路径,这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河套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好其地理与环境的优势,积极促进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

3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3.1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现状

当前,随着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加大,我国绿色食品蔬菜的发展形势良好,生产面积、通过认证的品牌数量等都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产地达到标准,科技的推广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也在增强,绿色食品蔬菜的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在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很多农民对绿色食品蔬菜的认识还不够深,进行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意识还不够强。很多农民一听说绿色食品蔬菜的标准和要求,就放弃了。其次,虽然当前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蔬菜生产方面,土壤的肥力、病虫害的防治、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没有根本、妥善的解决办法,因此,绿色食品蔬菜发展所需要的配套技术还不够完备,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再次,当前由于监督力度和检测的手段都还不够强,市面上绿色食品蔬菜的假冒伪劣产品不断出现,这对绿色食品蔬菜的销售来说造成了影响。第四,绿色食品蔬菜有其优势所在,但由于其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的资源较多,耗费的成本更大,因此,其价格一般都会比较高,这使其在蔬菜市场上的优势并不明显。

3.2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发展对策

针对目前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当前,应该加大对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研究,寻找相应的发展对策。

(1)要加大对绿色食品蔬菜的宣传,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绿色食品蔬菜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绿色的健康观念。同时,也要转变农民的传统生产观念,增强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让他们可以自觉进行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加快绿色食品蔬菜产业的发展。(2)要进一步加快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加大科研及资金的投入,促进其技术和产品可以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还要组织好宣传队伍,深入农村去宣传和推广绿色食品蔬菜产业的技术与服务,为更好地提高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水平提供保障。(3)要增强监督力度,从绿色食品蔬菜商标申请到生产销售都要进行严格把关,同时,也要提高检测的技术,加大检查的频率和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的绿色食品蔬菜,从而提高绿色食品蔬菜的质量及信誉。(4)针对绿色食品蔬菜价格的问题,应该加强市场的调控,根据市场需求及规律,积极借鉴先进的经验,合理定价,促使绿色食品蔬菜可以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4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发展前景

虽然绿色食品蔬菜存在这一些问题,但是由于其生产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当前发展形势良好,前景广阔,并且其发展逐渐呈现几种趋势:

(1)产业化的趋势,虽然我国的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时间不长,但是推进产业化发展,是我国蔬菜产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最佳途径,对其发展来说是一大促进。(2)国际化的趋势,随着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绿色食品蔬菜走向国际成为必然,而且在市场竞争中,绿色食品蔬菜产业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也必须不断提升其品质,增强竞争力,不断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率。(3)科技化的生产趋势,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的研究将不断取得突破,不止在生产环节,其加工、运输、储藏等环节也将越来越现代化、科技化。(4)销售日益专业化的趋势,随着绿色食品蔬菜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其销售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建立专业化的销售网,通过连锁店、专卖店、销售专柜等形式进行集中销售的方式也将逐渐成为其发展的一大趋势,这对保证绿色食品蔬菜产品的质量及真实性,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都具有很大帮助。

5结语

总而言之,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可以为人们提供无污染、优质、安全、健康的蔬菜,有效保证人民的健康与安全,这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蔬菜产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当前的绿色食品蔬菜也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在良好发展前景的带动下,河套地区应该借助自身的良好条件及发展优势,积极促进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加快绿色食品蔬菜产业的发展速度,使其可以为河套地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运浩.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10-12.

[2]张萍.浅议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5S):25-26.

绿色农业发展趋势篇3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出口;出口促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23-1

0前言

农产品是吉林省外贸出口的重要商品之一,自2000年以来,农产品出口额在全省外贸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0%左右。但是,近几年吉林省农产品出口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改变这一趋势已成为吉林省农产品出口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加快农业公共服务建设

1.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实施农产品出口发展战略需要农业的大力发展。因此,要得到较高的农业产出就需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消除农业发展瓶颈。

1.2推广农业新技术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技术的推广举措主要从以下各方面进行:①调整资金用途,发挥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投入合力,提高农业整体科技水平。②调节农业科技支出方向。③对企业技术革新实行税收支持。④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1.3搭建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统一的农产品出口信息服务中心;发展各种优质农产品商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信息服务的功能,鼓励协会加强优势农产品原产地标记的注册、管理和保护。

2完善多层次农产品出口政策体系

2.1实施农产品出口促进政策进一步构建多层次的农产品出口政策体系,扩大农业优势产业规模,通过政策、资金定向集中扶持,加快发展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优势农产品,形成规模较大、优势明显、标准化生产的区域产业集群,将资源优势、产品优势转化为规模优势、市场优势。

2.2完善农产品深加工税收政策目前,农产品深加工税率设置不合理,不利于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一是提议统一农产品深加工增值税税率,缩小农产品深加工业与农产品初加工行业之间的税负差距,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发展。二是加大农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三是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进口设备和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给予优惠。

2.3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一种非营利、“准”公共服务性质的保险业务,对于增强农业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4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对农业龙头企业实行财税优惠政策扶持。

3扩大绿色农产品生产

3.1实施绿色品牌农业一是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农业的先进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从本质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二是适应国际市场要求,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安全检测和质量认证体系保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实行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执行严格的卫生安全标准,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体系以达到较高测试标准。四是运用税收杠杆引导绿色产品生产。

3.2加强绿色产品检验检疫控制检测检验能力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前提。而绿色农产品的检验检疫尤为关键,在检验检疫方面,一是改变绿色农产品企业内外检分开的传统检验检疫模式,改变以往只注重终端产品检验的模式,另外加强对加工型农产品的原料地的有效监控,从源头上杜绝一切不合格过程。二是推动区域性农产品检验、实验中心建设,减少企业检测成本,提升农产品出口质量。三是创建一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3.3制定适宜绿色食品国际营销模式可采取的具体分销模式有:①生产企业――国外零售商――国外消费者,这一分销模式最适合于绿色食品的出口,渠道短、成本低。②生产企业――国外商或国外批发商――国外零售商――国外消费者,这一模式适合大规模销售产品,有利于形成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对于出口量大的绿色食品企业较为适合。

4促进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

4.1巩固原有市场开发新市场①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亚太市场,如韩国、日本、美国等市场。②积极开拓欧盟市场。③开发独联体、东欧、中东及拉美等潜在市场。

4.2强化信息管理稳定销售渠道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通过信息管理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4.3开发农产品出口贸易新模式吉林省农产品市场贸易以出口模式为主,其他贸易模式基本没有。因此,吉林省农产品对外贸易有必要在出口模式以外寻找新的贸易模式。

5加强农产品出口标准化管理

5.1吸收借鉴国外标准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优势农产品扩大出口的主要障碍。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是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对已有国际标准、规则的农产品,应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各省各市的认证也应该按统一标准进行,积极申请国际支援和优惠贷款。支持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国际认证。

5.2自主创新国内标准在参考国外农产品一系列标准制度的条件下,针对自己的优势农产品也要进行相应农产品的标准制定和创新。

5.3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标准的推广和实施,要围绕调整农业结构和产业优化,设立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农业标准推广体系,保证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并不断健全完善。建立健全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加强政府检测机构的建设,加大力度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检验机构和检测手段,强化对检测机构的管理工作,最后还要加大对名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力度,把农业标准化与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张灵光.标准化是促进农产品扩大出口的战略选择.国家标准化管理委会员:48-53.

[2]单宝.以农业标准化战略提升我国出口农产品竞争力.科技管理研究,2007,(12):21-26.

绿色农业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影响应对措施

近年来,一些国家特别是某些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名,制定了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或禁止外国产品进口,我们称这种技术性贸易障碍为“绿色贸易壁垒”或“绿色壁垒”。“绿色壁垒”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加入世贸组织后,“绿色壁垒”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近几年,“绿色壁垒”日益全球化,并有加快发展的趋势,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2]。

一、“绿色壁垒”的特点

与关税壁垒和其他非关税壁垒相比,“绿色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提法上的巧妙性、形式上的复杂性、内涵上的歧视性、手段上的隐蔽性和发展上的动态性等特点。因此“绿色壁垒”一旦生效,其效应较之关税壁垒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这种措施容易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多个国家,产生扩散和连锁反应。如2002年欧盟以我国动物源性产品抗生素残留超标为由,全面禁止我国蜂蜜进入欧盟市场后,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也加强了对我国蜂蜜的检验。尽管2004年7月欧盟解除了这一禁令[3],但进口蜂蜜氯霉素残留标准变得十分苛刻:1万吨蜂蜜中含有的氯霉素不得超过1克,比原有标准提高了10倍,其他检验项目也增加了不少,加重了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负担,导致了很多企业不敢轻易接出口订单。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近几年,“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日趋加重:(1)从受阻的产品来看,受影响的农产品范围越来越大。从水产品、畜产品、禽肉等动物源性农产品到茶叶、花生、蔬菜、水果等产品,从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到工业制成品均面临技术壁垒的限制,而且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平越高,所受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显著。(2)从对我国实施技术壁垒的贸易伙伴国来看,对我国农产品实施“绿色壁垒”的国家从发达国家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延伸到部分发展中国家阿尔及利亚、墨西哥、西班牙等。我国已成为美国“绿色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3)从受阻程度看,进口国对进口农产品检验项目明显增多,标准更加苛刻。各国不仅对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检验项目趋增、限量趋严,而且对畜产品提出检验兽药残留量的要求,对罐头、肉类、蔬菜、水产品等加工食品提出微生物限量标准的检验要求,并要求在进口合同中作出最大允许限量或禁止使用的明确规定等。以日本为例,日本农林水产省已对农产品颁布了7类、351种品质规格标准;厚生劳动省对2000种农产品颁布了1000多个残留限量标准,其中对进口肉鸡和蔬菜的检测有40多项,对大米的检测从1993年的49项指标增加到目前的123项。日本对主要依赖进口的菠菜毒死蜱残留限量规定为0.01ppm,而国际食品法典和欧美的标准是0.05ppm。欧盟对我国茶叶的检验项目已从过去的6种农药残留的检验增加到62种,对梨果的各项农残检测数量增加至124种,部分农药标准甚至比原标准提高100倍以上[4]。韩国也对大蒜制定了53个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另外,有的进口国当局还通过提高检验费用、延长检验时间,拖延商品滞留港口时间,造成蔬菜等新鲜农产品质量下降、成本增加,迫使进口商停止进货,间接地限制进口[5]。许多进口国还有严格的质量认证制度,规定进口农产品必须获得该国的有关认证,我国企业为了获得国外认证机构认证,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仪器设备等费用,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年费等。除此之外,国外还出现了把生产规程和动物福利作为贸易壁垒的情况,这些都加大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

三、“绿色壁垒”应对措施

不可否认,我国在农产品生产方面本身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一些农产品出口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种养基地规模小,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低,环保安全意识淡薄,大量农产品存在着化肥、农药残留量超标等问题。这是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受“绿色壁垒”阻碍的主要原因。从世界范围来看,“绿色农业”是大势所趋,作为一个世界农业大国,我国应切实采取措施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1.熟悉国际规范,建立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

我国应加强对世界贸易组织及其框架下的多边协议的研究,熟悉国际贸易规范,收集、跟踪最新的国外“绿色壁垒”措施,尽快建立国外技术性壁垒的预警机制。研究我国主要农产品贸易对象国的“绿色壁垒”,以及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根据市场特点和产品特点寻求突破口,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做好防范工作,采取积极措施,突破国外的“绿色壁垒”。

2.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全面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扶持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有竞争优势的出口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经营机制,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并应尽快把单一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相互结合的发展模式。企业要健全和完善贯穿于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种植、养殖履历和质量可追溯体系,使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标准可遵循,都具备可追溯性。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国外向型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3.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规范质检认证工作。

我国正在构建以农业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建设为核心的农业标准化体系。但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完备的农产品标准和认证程序,我国农产品的标准化工作还严重滞后。(1)建立高标准的农业标准体系。应加强国外标准的收集和研究工作,参照国际标准和世界发达国家标准,制定相应的出口标准和生产标准。(2)健全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应加强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加强检验检测技术手段研发,提高检验检疫能力,建立一套从产地到加工、运输、出口等各个环节的全方位监督检测体系,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3)形成统一的农产品认证体系。我国认证机构数量繁多,且各自执行不同的认证标准。有些农产品认证没有达到国际间的认可,有些虽已经取得了国内“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但仍遭遇国外“绿色壁垒”的阻碍。应建立健全我国农产品的质量管理和认证体系,努力实现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获得国际社会和其他国家对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体系的认可,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加出口。

4.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我国的出口企业不应只把目光集中在单一市场,还应积极调整出口农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加工档次和安全质量水平,加大贮运、包装技术攻关,扩大产品的运销距离和范围,在稳定和扩大日、韩、美、东盟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欧洲、中东、独联体等新兴市场,努力发展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市场。

参考文献:

[1]屈国强,黄书凡,翟亚琦.绿色壁垒及其突破分析.经济师[J].2004,1:66-68.

[2]徐海波,舒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措施探讨.现代商贸工业[J].2010.1:57-59.

[3]沈芜.我国蜂蜜重返欧盟市场.农产品市场周刊[J].2005.5:33.

绿色农业发展趋势篇5

关键词:蔬菜绿色营销策略

我国是一个蔬菜大国,蔬菜人均消费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0%,是世界第一大蔬菜生产及消费国。蔬菜也是我国除粮食以外的第一大作物,极具活力,是我国极其重要的一个经济增长点。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蔬菜产业已经颇具规模,成为一项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但在质量上和总体效益上,仍旧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面对着全球范围兴起的环保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生态农业发展趋势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蔬菜产业将何以应对?从市场营销学角度来讲,全面推行绿色营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绿色营销的内涵

随着全世界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人类生存健康的高度重视,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也由传统营销转向绿色营销。绿色营销必将成为本世纪的市场营销主流。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为中心,为实现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以环境保护观念为其经营指导思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目标市场内进行的包括产品开发、产品定价、渠道选择、促销推广、服务提供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对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产生不良的影响,于是要求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及经营活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这种绿色消费需求促成了绿色营销的产生。

绿色营销主要有以下特点:

综合性。绿色营销着眼于考察企业营销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突破国家与地区的界限,重视社会可持续发展,追求实现自身利益与满足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综合了传统市场营销、生态营销、社会营销和大市场营销等多种营销观念。

统一性、多向性。绿色营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它的良好推行有赖于国际社会、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而且,企业自身的行动和国际合作、国家政策、消费者行为以及自然条件紧密关联,相互影响。正因为如此,才使得绿色营销复杂而艰巨。

标准明确一致性。绿色营销有一套具体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可以遵循,绿色标准及绿色标志认证的技术参数尽管世界各国不尽相同,但其内核和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要求产品质量、产品生产、使用消费及处置等方面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损害。

由于其内容和特性,绿色营销在农产品营销领域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象本文所涉及的蔬菜绿色营销便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我国蔬菜绿色营销市场环境

蔬菜市场总体行情。我国蔬菜产量连年高速递增,而消费总量却增势平缓,国内市场总体上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买方市场已然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蔬菜价格逐年下调。2003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约2.7亿亩,比上年增长2.4%,总产量约为5.4亿吨,比2001年增长12.5%(比2002年略增);近几年家庭居民蔬菜消费总量稳定在14000万吨(数据不包括餐饮及食品服务业中的蔬菜消费量)水平左右。然而,虽然大路菜需求缩减,但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的市场潜力巨大。由于蔬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蔬菜产量高、品种多、成本低,具有绝对的国际比较优势,出口量增长迅速。截止2003年11月底,海关统计我国累计出口蔬菜493万吨,同比增长16.96%,出口创汇金额27.13亿美元,同比增长14.51%,出口量约占世界蔬菜贸易量的4%。但近年来,国际绿色壁垒的强化对我国的蔬菜出口带来较大影响。

蔬菜消费需求特点。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消费趋向绿色化、多元化。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安全卫生性,讲究营养健康,人们口味向绿色自然化回归,也追求多样性。因此,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保健型蔬菜、特色蔬菜、野生天然型蔬菜日益流行。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蔬菜消费方式上也趋向高效便捷,超市净菜走俏。在消费倾向上,品牌消费方兴未艾。但是,由于我国总体经济水平,广大传统消费阶层的观念转变,及蔬菜产业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旺盛的成熟的绿色蔬菜消费需求还有待培育。

蔬菜产业状况。我国蔬菜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成为一项支柱产业,但是仍属于数量型增长,在质量和效益上却跟不上,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低,总体处于较低层次,不符合发展生态型大农业要求。由于引导不力、技术支持不到位及菜农素质不高等原因,我国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少,产量低,品种单一,质量上也不高;而且,蔬菜生产分散,加工处理和流通环节跟不上,市场组织化弱,产业化不高,不能创造高附加值。

政策环境。加入wto以后,我国加大政策调整力度,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不断进行相关制度改革。2002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使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农业部随后出台《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确定包括蔬菜在内的几种鲜活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质量安全水平,5年后均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抽检合格率要达到95%以上,从根本上解决食用农产品急性中毒问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要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并与贸易国实现对接。相关的环保法规也正在不断健全。此外,还专门成立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绿色食品的标志管理办法》,并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绿色食品标志,确定了具体的绿色食品标准,从事绿色食品的认证和质量管理工作。

总之,我国蔬菜绿色营销的市场环境已经比较成熟,但机遇和挑战并存。

蔬菜绿色营销的具体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几条我国蔬菜绿色营销的具体策略:

绿色产品策略

首先,在蔬菜种植上坚持绿色环保型、科技型,努力提高绿色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扩大品种。一定要禁止使用剧毒农药,而代之以生物农药、高效无残留或低残留农药;化肥要尽量少施,提倡施有机肥料。另外要大力推广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如无土栽培、集约化栽培、反季栽培以及喷灌、滴灌节水技术等,提高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其次,积极发展蔬菜净菜加工、冷冻保鲜,创造高附加值。原始的蔬菜初级产品是不适应现代大市场要求的,绿色蔬菜要提高竞争力,实现高效益,关键就在这里。第三,积极实施品牌开发战略,实行商标和包装绿色化。强化蔬菜产品的品牌观念,运用各种手段树立品牌,而且要突出绿色环保。在商标设计时,品牌命名、商标设计要突显出绿色标志,注重激发消费者对绿色环保的联想,使其对产品产生信赖和向往,树立起绿色蔬菜的良好信誉和形象。例如,在冬瓜、南瓜、西葫芦等瓜型蔬菜上把商标图案刻在幼果上,或用纸塑贴皮,形成天然图案,或者贴可食商标、生物商标。在包装上要重视包装及其残留物对环境的影响,使用可生物分降解、可再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使之无污染。

绿色价格策略

有人曾经提出“环境有偿使用”、“污染者付费”的观念,我觉得这在绿色营销定价上面具有积极意义。蔬菜供应商用于环保上的支出应该计入成本,根据成本定价理论,绿色蔬菜的价格必然要高于普通蔬菜;普通蔬菜对环境资源占用、损害的多,当然应该在价格上予以更多的扣除,这是说的通的。所以,绿色蔬菜价格应高于普通蔬菜,才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根据成本控制理论,绿色蔬菜也应该在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水平范围内,控制好成本,以千方百计的降低成本来追求更大的利润,并将成本降低带来的利益适度让渡给消费者以获取其更多的支持。

绿色渠道策略

蔬菜绿色营销要求物流渠道高效环保。绿色蔬菜要及时与市场接轨,减少不必要的聚散,以保证生鲜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减少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破坏。蔬菜的流通渠道要尽量集中统一,减少中间环节,及时有效沟通产销,而且要有利于环境保护。首先,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冷链储运以保质保鲜。其次,构建发达的营销中介力量,及时有效组织产销。传统的蔬菜流通三级市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是不尽符合绿色营销功能要求和环保要求的。可以仿照发达国家建立专业营销协会,使产销高度组织化。另外,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在营销渠道上的特殊优势,例如现在有的地方开发的农业信息网、蔬菜网就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营销渠道的网络化、信息化是时代潮流。再次,加快推动农贸市场超市化,使生鲜超市承担更多的渠道任务。生鲜超市较之传统农贸市场,在集中统一蔬菜流通渠道,组织产销,促进蔬菜产业化,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符合绿色营销的要求。

绿色促销策略

即在传递产品信息、刺激消费的同时,对公众进行绿色环保教育,使二者相辅相成。采用各种促销手段,一方面宣传绿色蔬菜的无污染、无公害、健康营养,使之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对公众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教育,使人们树立主动关心爱护环境的意识,消费者也会因此主动接受绿色蔬菜。这样,有利于实现商家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社会利益的统一,这正是绿色营销的宗旨。

绿色服务策略

商家不仅仅向消费者提供绿色蔬菜,还要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例如包装物的回收处理,绿色蔬菜的消费方式指导以及各种便利服务等。在传统蔬菜营销里,各项配套服务是很不到位的,这一点上,绿色营销应该树立比较优势。在服务策略上,“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想”永远是真理。

以上是从微观角度,即从商家的角度,提出的蔬菜绿色营销策略,而实际上绿色营销还包括宏观的因素,即从国家、社会的角度来考虑,何况蔬菜还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在蔬菜出口方面国家仍扮演着重要的营销角色。国家要为蔬菜的绿色营销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时候还要直接参与营销。对蔬菜绿色营销产生重要影响的国民综合素质、社会绿色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培养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国家的工作。如前所述,我们国家在这一点上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具体规范绿色农产品的法规还很不健全;虽然确定了有关绿色食品标准及“绿色标志”,但都侧重于产品自身的检验,缺乏有关生产、加工处理、流通过程的具体标准;税收优惠政策不能得到切实落实,发挥足够的作用。

参考资料:

1.甘碧群,《关于绿色营销问题的探究》,中国营销传播网,2000.7.24

绿色农业发展趋势篇6

关键词绿色食品产业;客观优势;现实差距;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9-0310-01

1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的客观优势

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是充分发挥农业比较优势的客观要求。其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

1.1自然优势

由于望奎县开发建设时间较晚,生态环境较好,资源的破坏程度较轻,开发绿色食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望奎县是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县,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地域仍然处于良好的自然状态,寒地黑土的地理位置及光、热、水同季的自然条件,适于自然植物和农作物生长。

1.2市场优势

随着工业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和食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与健康。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由温饱型向以无污染、健康、安全为内涵的营养型转变,为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据专家预测,未来10年全世界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将增加10倍。

1.3效益优势

绿色食品产业是“一箭三雕”的效益型产业,不仅可以创造客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是绿色食品价位普遍高于一般食品,丰厚的利润回报必然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企业增利、财力增强的“四增”目标。二是绿色食品开发必将带动加工业、运输业、包装业、营销业和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进而产生“一业兴、百业旺”的牵动效应。三是绿色食品产业开发,必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力度,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良性循环[1]。

2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的现实差距

2.1组织体制不顺畅

望奎县“绿办”虽设在农委,但具体职责却由农技推广中心环保站承担,无固定编制和专项经费,导致工作难开展、作用难发挥。乡村两级基本上没有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的承办机构。

2.2政策扶持不到位

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政策不具体,不系统,不完善。侧重于产业布局,在企业立项、技术改造、资金投入、运营销售、利益分配、基地环境保护等方面还没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导致绿色食品产业生产者、投资者得不到应有的政策支持。

2.3管理服务跟不上

虽然下发了一些绿色玉米、大豆、马铃薯等生产操作规程,但疏于管理,没有完全按规程操作,生产出的部分绿色食品名不副实。社会化服务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产前规划落实不到位,产中技术指导不到位,产后市场营销不到位[2]。

3绿色食品产业开发对策

必须认真落实“高、深、细、严、真”五字方针,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开发工作。“高”即站在人类文明进步和健康幸福的高度;“深”即深入研究市场发展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细”即制定详细的规划、措施和政策;“严”即对绿色食品生产全过程严格监管;“真”即追求生产出无污染、无毒、无残留、天然纯真的绿色食品。

3.1坚持布局科学化

坚持从实际出发,搞好绿色食品产业开发规划,全力提升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层次。尽快形成以种养业为主的“三区六带”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格局。东部丘陵漫岗区,建设绿色高油高蛋白的大豆生产专业带和无公害白芸豆生产专业带;中部漫川漫岗区,建设绥安路绿色瓜菜生产专业带和绿色马铃薯生产专业带;西部低洼平原易涝区,建设绿色水稻生产专业带和绿色生猪、大鹅、蛋鸭养殖专业带。

3.2坚持开发产业化,生产标准化

产业化开发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应聚精会神建基地,本着市场牵动、科技先行、区域发展、规模推进的原则,建设高标准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3]。按照各乡镇生态资源条件和区域性特色经济发展现状,因地制宜,重点建设绿色大豆、绿色玉米、绿色马铃薯、绿色瓜菜、绿色水稻和绿色白芸豆六大生产基地以及绿色生猪、绿色大鹅、绿色蛋鸭三大养殖基地。同时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一是加强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培训。多组织绿色食品标准化典型现场拉链和田间博览活动,让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知识深入人心,提高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对标准化生产的认知度,进而使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稳步推进标准化生产。本着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绿色食品标准的推广和普及,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普及率。

3.3坚持生态良性化,推进组织化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的母本。一是必须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建设为主线,以旱作农业为重点,当前与长远结合、治标与治本并举,在水利、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机械方面加大投资力度,综合运用工程措施、耕作措施和生态措施,全面改善绿色食品生产条件,继续增加发展后劲。二是切实加强对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的组织领导。建立直属县政府的全县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组织机构,设立专项编制、专项经费。乡村也要建立起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组织推进网络。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尽快出台全县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带效应。四是加大服务扶持力度。真正为农民搞好绿色食品产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五是加大责任推进力度。各级党政组织一把手要肩负起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的第一职责,根据工作成果,奖惩分明[4-5]。

4参考文献

[1]杜以鑫.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机遇优势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75.

[2]梅洪常,邓莉.绿色食品产业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1-3.

[3]李国强.河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6):56-58.

绿色农业发展趋势篇7

1正确理解“绿色植保”理念

“绿色植保”是科学发展观催生的植保新理念,即通过使用各种绿色植保技术,包括农业、生态、物理等非化学防控技术,以及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和农药增效剂等应用技术,控制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污染,确保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热点。农药残留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障碍。一方面是农业有害生物数量增加、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另一方面是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居高不下,病虫抗药性增加,农药残留以及病虫再猖獗现象日趋严重。诸多现象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关注,由此呼吁,病虫害防治要大力推广以物理诱控、生物防控等为主的绿色植保技术控害降残,力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植保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一方面要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低毒、高效、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另一方面要回归自然,营造农田多样性,避免大面积地种植同一品种农作物,比如种植抗虫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或者在水稻田里再养鸭养鱼,它们不仅可以吃掉害虫,还能肥田,农民为了保护鱼鸭也不会滥打农药,可谓一举多得,实现“绿色家园”。现代社会生活呼唤生态农产品,呼唤绿色植保,绿色植保是现代农业的必然之义,推行绿色植保将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

2绿色植保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性

以绿色植保为理念的植保工作是生态农业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随着农业发展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变化,绿色植保在生态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2.1绿色植保是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环节

建设“生态农业”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市”目标的重要内容,生态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产业,有利于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利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利用,是参与国内外竞争,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生产有害生物不可能消失,化学农药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化学农药不合理使用等因素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单位面积农药的使用量仍居高不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务十分艰巨。从建设绿色农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来看,绿色植保是如何降低农药使用量,严格控制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的关键环节,是从根本上减轻农药等化学投入品对作物、环境和人类的污染,从而为生产绿色农产品,营造绿色家园创造有利条件。毫无疑问,绿色植保今天是,今后仍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是打造生态农业的关键。

2.2绿色植保是生态农业生产安全的有力保障

据统计,在全国发生的1648种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中,大多有发生危害,仅水稻上发生的病害、虫害就达十几种,对农业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受种植业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改变和异常天气影响,农作物病虫灾害呈多发趋势,威胁着农业生产。绿色植保根据综合防治的原则和农业生态的特点,以作物及新的防治技术进行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科学用药控为害的作用。化学农药使用有效低剂量,挑治、兼治相结合,不但能够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有效地控制病虫草鼠害发生,而且极大地稳定了粮食等作物产量,生态农业生产安全得到有利保障,也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必然要求。

2.3绿色植保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支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优质、安全、营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在生产环节。近年来,由于气候原因、老基地重茬种植以及复种指数的提高,致使农作物病虫害呈混合、交替、频繁、复杂、趋多、趋重发生,频繁超剂量使用农药是一个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因素。面临着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加快提高农产品质量卫生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农业植保工作者与农户形成合力,牢固树立生态意识,坚定不移地贯彻“绿色植保”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宣传和应用科学的绿色植保技术,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综合运用农业的、物理的、生物的手段,不仅可以极大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减少环境污染,达到无害化生产,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构筑了坚固防线,而且还可大大地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给农产品质量安全以支撑。

2.4绿色植保是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措施

绿色农业发展趋势篇8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贸易自由化在全球的扩展,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提高。绿色消费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绿色贸易壁垒也应运而生。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绿色壁垒。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1.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单一: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来看,出口结构单一,出口的农产品附加值低,主要以初级的加工为主,这种结构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很容易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另外从出口的市场结构来看,我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到亚洲,市场的结构也单一化,于是很容易受到限制。从2012年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数据来看,我国出口到亚洲的农产品占到整个农产品出口的总额的额69.62%,在亚洲主要出口到韩国和日本,另外主要出口到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这些发达国家对于农产品一般要求都比较高,也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的发源地。

2.我国农产品在技术上相对落后: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与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有很大的关系,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技术一般比较发达,于是利用技术优势制定了更有利于自己的农业政策,形成了绿色贸易壁垒。我国的农业生产由于在技术上相对比较落后,也就非常容易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营销,提升我国农产品的技术能力是发展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自己国内追求绿色环保,但是把很多有害污染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不仅遭受壁垒,而且发展中国家国内的环境还被恶化。

3.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信用的危机:我国在过去的30几年中,只注重发展的速度,忽略了发展的质量,虽然我国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但是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形成了低价劣质的名声,加上我国由于有少数企业为了经济利益,造成食品等领域的事故,导致我国企业面临国际信用危机,特别是在食品安全上,这也导致了我国农产品出口更容易被绿色贸易壁垒所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企业面临着普遍的国际信用危机。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1.绿色壁垒降低了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削弱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使出口商品的研制开发成本、生产成本、包装成本、流通成本、认证检验成本等开支提高,改变了以往的贸易条件和比较竞争优势,影响了外贸出口的经济效益。入世以来,我国从水产品、禽肉等动物源性农产品到茶叶、花生、蔬菜等植物产品、加工产品,几乎所有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都面临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从而使得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丧失。

2.绿色壁垒制约农产品出口增长,降低了农产品出口绩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大约每年增长5%左右。但近几年来,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扩大和强化,农产品出口呈下降趋势,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份额减少,有逐渐被具有农产品出口相似性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挤占的危险。根据商务部调查显示,2012年受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最严重的是农产品和食品类,其中41%的出口企业受到影响。2012年农食产品是受影响的第二大行业,占我国因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的直接损失总额的23.77%。

3.加剧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及多边贸易摩擦:农产品出口前经我国产品质量检验检疫机构检测合格的产品因为没有达到其他国家规定的标准,被禁止出口、退货和索赔事件屡屡发生,这对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国内标准与其他国家标准的差异就会引发贸易摩擦,影响到双方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

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而又繁琐的卫生检疫制度,防止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而且利用wto协议中关于环境问题规定的漏洞打球,实行贸易歧视,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三、我国应对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1.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引导企业发展高新科技下的绿色农业:我国农产品屡屡遭遇绿色壁垒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农产品在技术上相对落后,与国外企业有较大差距,导致很容易遭遇绿色壁垒。要大力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引导企业发展高新科技下的绿色农业,只有练好内功,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足。

2.改变单一的农产品出口结构,让出口产品的结构和市场多元化: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来看,出口结构单一,出口的农产品附加值低,主要以初级的加工为主,这种结构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很容易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要努力改变单一的农产品出口结构,让出口产品的结构和市场多元化,才能更好的抵御农产品的绿色贸易壁垒。

3.通过立法构建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的构建不但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是政府对国民健康负责体现。一方面,这也是今后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绿色产业的发展也需要这样的环境,能够促进我国与国际标准接轨。另一方面,在他国使用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进行限制和阻碍的时候,能够考虑到我国也会使用同样的对策对待该国,从而使我国不致于在这项博弈中处于劣势。

4.加强监管体制的建设:建立对农产品的全程质量监管和控制,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从根本上解决动植物产品的农兽药残留和质量问题,以适应出口市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云.丽江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6.

[2]许海清,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绿色贸易壁垒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周曙东.吴方卫,国际贸易中战略性贸易保护的博变分析――兼谈反倾销、特点保障措施和绿色壁垒,农业经济问题,2010(10):20-26

绿色农业发展趋势篇9

论文摘要阐述了当前村镇绿化必须重视的问题,针对村镇绿化的发展趋势,总结出村镇绿化的发展模式。

村镇绿化是村镇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是村镇外在形象的体现,而且可以反映出村镇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园林绿化在保护村镇环境、调节村镇气候、提供文化教育和游憩场所、美化村镇景观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1村镇绿化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1.1村镇绿化的义务责任制问题

村镇绿化不仅是政府的事情,更应当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每个人有权利、有义务绿化好自己周围的每一寸土地。不仅有义务绿化好自家的房前屋后,而且有义务绿化周围的道路和其他空闲地方。不仅有绿化义务,还有管理责任。我县一直在倡导义务绿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投入相比较,收效甚微。这不仅与我县广大农民的道德修养和认识水平不高有关,更重要的是在义务绿化问题上,只讲义务、责任,而没有提出相应的利益,大大挫伤了人们义务绿化的积极性。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就要有所收获,这是普遍的道理,也符合市场运行的规律,在绿化方面也是如此。在村镇绿化方面应倡导谁劳动、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政府负担,而且可以提高全民绿化的积极性。

1.2村镇绿化的全面覆盖问题

绿化应该全面,不应留有死角。有人认为,村镇处于广阔的原野,到处郁郁葱葱,既有农作物,又有树木,没有必要再搞什么绿化。其实不然,在我县,水土流失不仅仅是在农田,村镇内部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只要存在的土地,暴雨过后,随处可见雨水涌漫的泥泞,水土必然流失。由此可见,村镇绿化并不全面,还存在着大量的的疏松的土地,应该坚持全面覆盖的原则。所谓全面覆盖,就是没有的土地,凡是空闲的的土地都应该绿化。

1.3村镇绿化的科学问题

北方的村镇羡慕南方的秀美,梦想常年绿林成荫,于是大量移栽南方树种,但很快就枯萎,没有任何绿化效果。因此,绿化要讲科学,并以此指导具体的行动。绿化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因地制宜。村镇绿化一定要根据本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合理选择适宜本地区的树木花卉。②错落有致。绿化在空间布局上要有层次,错落有致,不应只栽树木或只种花草。在绿化上要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视觉的美感。③内外结合。室外绿化固然重要,但室内绿化更是自然宜人,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消除疲劳,使人更接近自然。④文化艺术。通过绿化把文化艺术的感染、陶冶、净化等作用有机地溶于自然之中,花草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观念、心态和情绪,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1.4村镇绿化的管理问题

绿化的管理应随着村镇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采用现代管理方式、方法,从植物品种的选择、种植栽培、浇水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日常修剪等各项工作都应当专业化、合同化。绿化可委托绿化公司进行管理,淡化政府职能,减轻政府负担。

1.5村镇绿化的经济效益问题

绿化不讲效益或效益不高是阜宁县义务绿化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应把绿化同科研结合起来,同产业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适合阜宁县实际情况的村镇绿化发展道路。

2村镇绿化的发展趋势

2.1城乡绿化一体化趋势

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在走城乡一体化道路的同时,城乡绿化一体化是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必要环节,是村镇绿化的一种趋势。所谓城乡绿化一体化是指在着力抓好城区绿化的同时,大力向农村辐射,加大郊区、农村、小城镇的绿化力度。通过道路绿化建设将城乡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村镇的绿化水平和面积,缩小城乡差别。

2.2乡村景观化趋势

景观规划不仅要提供一个健康的城市环境,同时也要提供一个受保护的乡村环境。乡村景观规划不仅突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而且提出了对环境的创造性保护。人居环境的改善,成为乡村景观规划追求的境界。我县未来村镇绿化将与乡村景观规划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对乡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乡村建设的合理规划,走村镇绿化的景观化道路,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成为人类未来最适宜的居住空间,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2.3乡村园林化趋势

由于我县村镇自身的环境特点,使其朝着园林化方向发展。我县广大的农村有着广阔的土地、美丽的田野、稀落分散的农舍,但是随着农村各个产业的蓬勃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乡村原有的景观格局正在不断地改变或被破坏。因此,在村镇发展中,保持和发展乡村环境成为村镇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村镇绿化将沿着乡村园林化方向发展,对农村绿化进行合理规划,突出绿化的环境美、艺术美,与乡村的景观结合起来,与发展乡村的旅游业结合起来。

3村镇绿化的发展模式

3.1村镇绿化与景观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村镇绿化不再是简单的植树种草,农民也不是只为了经济效益而绿化自己的家园。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全社会所共同面临的危害。因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村镇绿化进行整体性规划显得日益迫切。生态绿化是绿化发展的一个主流,也是人们环境意识增强的体现。在村镇绿化中,注意乔、灌、草三者的结合,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结合,观花与观叶植物的搭配,使其在绿化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做到层次有变化、色彩丰富、四季有绿。还可充分利用村镇原有的自然景观(河、湖、林等)为背景,创造出更为丰富的乡村园林景观。此外,在村民庭院绿化中,提倡垂直绿化。垂直绿化是园林绿化的新形式,是利用攀缘植物在建筑上攀附,它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节省土地。

3.2村镇绿化与发展农村旅游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绿色农业发展趋势篇10

2007,是“后wto时代”的第一年,商品交易市场将会进一步开放,“调整创新”仍是主题。

2006年新变化

(一)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11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法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抽查制度,明确将虫多、药多的5类农产品堵在市场大门外,这标志着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对我国40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具有直接影响。

(二)启动了一系列“工程”政策

1、“双百市场工程”

商务部出台了“双百市场工程”,扶持100家农产品流通企业,培育100个部级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这是直接涉及商品交易市场的政策。

2、5520工程和“百百万万”工程

农业部启动了5520工程――即农业部升级拓展5520工程,在5年内重点扶持建设50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进市场改造升级和拓展业务功能,具体内容有20项;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启动了“百百万万”工程――即在2006-2007年,将100种重点产品纳入监管网,在100个重点城市区域进行重点推广,在10000个商场设立信息查询终端,在每个省设立10000台方便消费者的查询终端等。

3、出台了一些相应政策

间接涉及商品交易市场的政策有《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国内贸易的“十一五”规划》、《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利用外资的“十一五”规划》、《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管理办法》、《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原油市场管理办法》等。国家粮食局出台了《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等。

4、出台了一系列标准

2006年出台了许多标准,如《摊位制建材市场标准》,《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实施细则》,《品牌市场等级评定》,《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标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安全监控中心建设标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标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废弃物处理中心建设标准》、《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项目建设标准》等。北京市“十一五”期间实行建材质量登录制度等,为商品交易市场规范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等。

5、国家发改委再次组织国债项目

国家发改委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采集网络和检验检测网络,提高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规模和档次,再次组织申报2007年农产品批发市场国债项目工作。

6、财政部支持物流信息平台、配送和交易平台

财政部2006年下拨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专项资金,以支持农村支持物流信息平台、配送和交易平台建设,对促进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具有推动和示范作用。

2006年新趋势

2006年是我国入世5周年,也是商业对外全面开放两周年,也是商品交易市场结构性调整、升级的一年,其特点可以归纳为11个方面:

(一)大型化趋势――我国年交易额达百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已经有数十个,上海物贸中心有色金属交易市场交易额预计超过600亿元,中国小商品城交易额预计接近达到700亿元。

(二)专业化趋势――出现了一批专业化、批发为主的商品交易市场,在商品交易市场总数中,专业市场所占比例增大,批发经营的商品交易市场所占比例增大。

(三)国际化趋势――出现了一批国际化的商品交易市场,以外向型为主要特征,

(四)品牌化趋势――许多市场大力推进品牌化建设。2006年11月8日,中国商业联合会了协会标准――《品牌市场等级评定》(CGCC/t0001―2006),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许多商品交易市场探索了品牌建设的途径。

(五)多功能趋势――商品交易市场的多种功能展现出来。

(六)交易所趋势――三大石化商品交易市场建立。

(七)网络化趋势――各种模式网络交易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

(八)改造升级化趋势――城乡商品交易市场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改造升级加快。

(九)开放化趋势――体制改革和市场开放促进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

(十)制度化趋势――重点联系制度引导商品交易市场发展

(十一)创新化趋势――建材装饰市场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十二)新期货品种出台趋势――2006年商品期货市场也十分活跃

2007年新主题

2007年是我国完成入世过渡期后的第一年,2006年11月,我国成品油、原油批发经营权放开,化肥分销权也放开,我国的商品交易市场进一步开放,“调整创新”是商品交易市场的主题。

(一)从蓝海战略到长尾理论――调整的理论

长尾理论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大规模定制。定制的优点很明显:第一,物以稀为贵,定制产品经济具有较高的价值;第二,由于价值中包含的个性化成分较高,是不可替代的,定制产品往往处于价值链的高端;第三,由于定制产品具有异质性,与其他产品不具可比性,是回避竞争、比较“蓝海”的。定制的缺点集中在一点,就是规模不经济。

如何降低“规模不经济”产品的成本,使之成为“经济的”,是大规模定制的难点所在。由于信息化改变了生产条件,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知识的共同消费性加上网络的边际成本递减特性,使小规模生产和销售可以取得原来只有靠大规模制造才能达到的低成本水平,甚至还可能实现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利润。这就是长尾理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加快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在结构性调整

2000年以来,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在结构调整中发展,以消费品商品交易市场为例,总体市场规模趋于减小,而城市商品交易市场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农村商品交易市场呈现减少趋势。

(三)针对区域性商铺过剩的矛盾,加强市场规划与管理

据统计,中国商业地产进入高速发展期,2008年前后商业地产的开发将达到高峰,闲置率扩大,矛盾更加突出,不少城市趋于饱和状态。

北京商铺供过于求,京城商业地产“井喷”高端物业仍存缺口。其中,单纯优质零售物业(包含高档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和著名商业街)供应量达到95万平方米。与供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10年前,北京对于零售物业的需求也会增长,但相比较地产供应,增幅小得多,由此2006年北京零售地产供需将面临新的博弈。

(四)加快商品交易市场改造提升

抓住机遇加快进行商品交易市场改造提升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重点建设市场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包括以助农增收为重点的农产品、农资等重要涉农物资的市场价格、供求状况以及科技等信息服务;第二,物流配送中心升级改造,包括市场的配送中心本身功能改造及配套的冷链储运系统等;第三,建立和完善电子交易平台,包括农资及农副产品集散地、主销区大型市场以及产区能够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专业市场的电子交易平台的建设。生产资料市场的电子交易、日用工业品市场的电子化管理、农产品市场的改造提升(如农贸市场的改造、标准化菜市场建设)。

(五)特色、绿色、和谐、品牌市场建设成为主流

许多地方将建设特色市场,如北京2008年前计划培育一些具有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的特色市场,如潘家园旧货市场、红桥市场、古玩城等。

特色市场是指具有一定传统文化特色的市场,是指其他市场没有不可模拟的市场;绿色市场是指符合《农副产品绿色批发市场》(GB/t19220-2003)和《农副产品绿色零售市场》(GB/t19221-2003)标准的批发市场或零售市场,今后绿色市场可以放大到日用工业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领域;和谐市场是指市场内部的各交易当事人规范运作,共同实现商品流通渠道转的市场;品牌市场是指市场规模、市场辐射面、市场环境、市场安全、市场管理、品牌市场、守信等方面具有良好社会形象的市场。商务部“十一五”规划计划培育500家绿色农副产品市场。

(六)加快市场服务中心的再转型

自2007年1月1日起,天津市将全面停止收取集贸市场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所需相关经费将由财政资金给予保障。今后各地市场服务中心将迎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费取消的趋势,通过提供多种服务,获取相应的物业费和服务费收入。

(七)加强商品交易市场的管理创新

我国商品交易市场正从规模经营向管理创新发展,为商品交易提供增值服务,创新消费形式,提升商品交易信用水平、打造品牌市场已成为当前商品交易市场竞争的核心。中国商品交易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在寻求管理创新,一些大型的商品交易市场已创新出连锁经营、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国际代销等新的业务模式。为商品交易提供增值服务,引导消费者创新消费,打造信用良好的品牌市场已经成为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方向。

(八)创造条件推出新的期货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