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住宅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57:13

房屋建筑学住宅设计篇1

关键词:住宅建筑;建筑技术;抗震技术

对住宅室内的家具排列和材料的选择等方方面面都有了一定的考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障住宅建筑中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前,建筑施工的框架具有非常多的优势,例如,框架具有较强的抗震性,总体功能非常好等等。在目前的住宅建筑施工中,抗震施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形式。于是,技术工作人员一定要依据图纸的设计实行施工与操作,以保障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特别是要对抗震施工质量给予高度的关注,注重对抗震建筑的督查与专门的查看,对抗震设防进行规范化管理,住宅建筑的施工质量有了一定的保障以后,才能适应住宅结构对抗震设防的需求,才能将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掉。

一、影响住宅建筑抗震性能的要素

有很多要素影响到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而且这些影响要素间相互作用和联系。影响到抗震性的外部要素为,住宅建筑未依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施工,主要有施工的质量偏低,建筑结构设计不科学,建筑所选定的地址不合理等等;就住宅建筑自身来讲,主要包括房屋的结构和时间等层面上的问题。文中主要就建筑自身方面进行研究:

(一)房屋的结构。如果房屋的结构匀称,规则,则它的抗震性要比同条件下其他房屋的抗震性强。如果房屋的结构不规则,比如上大下小,一面偏重一面偏轻等。这样的房屋抗震性就不是很强。就跃层和复式以及错层户型的住宅房来讲,它的居住环境以及居住舒适度要比平层的房屋好很多,但是它的抗震效果却不如平层房屋的抗震效果好。

(二)房屋的居住时间。通常情况来讲,时间越早的房屋它的抗震设防标准越不强,由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以及人们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后来建筑的房屋的抗震性能要以前建造的房屋的抗震性强很多。通常情况下,抗震标准会依据具体状况每隔十年调整一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逐渐地提高抗震防设标准的要求。就这个层面来讲,居住时间越久的房屋抗震性就会偏低一些。

(三)住宅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以及施工的质量。建筑材料的质量会影响到住宅的抗震性能,住宅建筑施工时,所使用的混凝土的质量与规格是否满足要求,所使用的钢筋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存不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等,这些都会对住宅建筑的抗震性有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建筑施工技术也对住宅建筑的抗震性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施工时,所使用的施工技术比较到位,则住宅建筑的抗震性就比较好;否则即使建筑设计的再好,施工技术不到位也会对住宅建筑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四)房屋的后期改造。对建筑住宅进行设计时,大多数的房屋结构都是依照房屋的抗震要求进行建造的。房屋里有的地方是一定不能改变的,不然就会改变房屋抗震性的总体设防,在遇到地震时它的抗震效果就会降低。特别为当期有很多建筑住宅的一层变成商铺。通常状况下,假如一层的居民把承重墙拆除以后,就会造成这个楼的抗震性降低,它的承受能力就会降低,假如发生震级较强的地震,整个住宅楼就可能出现倒塌。除此之外,也不可以在承重墙上凿洞,屋内强上的门窗等不可以随意的改装,扩大门窗的比例等等,这些都有可能降低住宅建筑的抗震性。

二、住宅建筑抗震技术的应用及优化对策

近几年来,虽然抗震施工技术逐渐地有了一的发展与完善,但是在实际的运用里有一定的不足与弊端。于是,根据本人的积累的经验,就使用抗震施工技术提出几项粗略的意见。

(一)注重提高墙体砌筑的抗震功能。墙体的框架为维护构件,对于砖混结构来讲,它为承重构件。虽然砖的强度不如混凝土的强度的好,但是抗震性能的好坏是受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和承重结构的衔接方式,施工的质量等影响。就砖混结构的住宅建筑来讲,它是经过提高圈梁的数量来提升房屋的整体性。从中可以看出,建筑住宅的整体性与强度为墙体抗震设防的主要部分,要想使得墙体的强度与整体性有保障,就要做好组砌方式与泥浆强度等方面的工作。砌块一定要满足抗震设防的需求,除了使用高规格的水泥以外,也要处理好砂浆的配比,使得砂浆的强度满足需求。在施工时,有的湿砖不彻底,干砖的使用造成泥浆在墙体中不能满足设计的强度,水分就会砖吸收,导致泥浆的强度下降。

在框架结构施工时,事先在墙体里安装一些短小的钢筋,在进行砌筑之前再对其焊接,这种方法、连接的比较稳固,但是可能存在事先埋藏钢筋的位置与实际需要出现偏差,导致拉结筋在墙体里的摆放比较随性,可能会影响到结构的质量。因此,就要在施工时,就要从标高等多方面去埋置钢筋,以提高其位置的准确性,使得拉结的质量有保障。砖混结构里砖墙的转角处安装拉钢筋,有事在施工时,会出现拉筋被遗忘的问题;配筋的砖缝里没有足够的泥浆,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漏出来的钢筋生锈。于是,在施工时对全部砌地方的配筋一次性解决,并查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

(二)注重提高构架节点的抗震功能。住宅建筑的构架节点具有连接框架柱与梁间的作用,于是框架节点满足抗震标准的要求,才有可能提高住宅建筑的总体抗震功能。假如框架节点受到了损坏,就可能造成住宅的总体结构产生位移,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倾倒,从中能够看出,它的重要性。要提高框架节点和附近地区的混凝土的硬度,与之有关的装置也要采用高校地抗震性的手段。在进行抗震技术施工时,通常状况下要把混凝土浇到梁底的标高地方,再对框架节点的混凝土与梁板一起浇筑。就是施工人员而言,要提高他们运用抗震技术的意识,提高施工人员按照图纸进行施工的意识等,保障住宅建筑的框架节点的强度是最高的。在其附近地方,建筑框架柱的横断截面一般情况下含有梁的截面,这就需要在梁箍筋等方面上,一定要谨慎,禁止出现“形式箍筋”,一定要采用一定的手段,保障框节点的总体质量。

总结

依据人们的居住环境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在提高住宅建筑抵抗抗震能力的前提下,也要将抗震施工当成提高抗震措施一个重要手段。文章介绍了影响了住宅建筑抗震性的要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住宅建筑施工时的抗震技术的使用。在建筑设计规范里,即使住宅建筑楼盘的结构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抗震规格是相同的,工程师都会保障抗震功能。文中对和抗震功能有关的几项建筑结构进行了阐述 ,也阐述了影响住宅建筑抗震性能的要素。

参考文献

[1] 董胜华,胡海波,刘劲松.某小学砌体结构教学楼抗震加固技术及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1(08).

房屋建筑学住宅设计篇2

近年来,有关房屋用途认定的纠纷已发生多起,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了避免因用途而产生矛盾纠纷,就应该明确用什么标准确认房屋用途。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所谓房屋用途应是指其规划核准的用途,新版的房屋所有权证也佐证了这一点,将房屋信息中原“设计用途”一栏修改为“规划用途”。

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规划许可证和规划核准图上标注的房屋用途五花八门,有的是按照设想的经营种类标注,往往和实际经营状况不一致。为了避免矛盾和纠纷的产生,应规范“设计用途”的填写,有必要针对现实状况对房屋用途予以确认,并明确分类的依据,同时应分清房屋用途不等同于经营类别。

一、现有房屋用途分类的规范性文件

1.2000年8月1日实施的《房产测量规范》,针对城镇的所有房屋建筑,将房屋用途分为8个一级类别、28个二级类别,每种类别都有比较详细的内容说明,可以满足当时的房屋用途分类要求(见表1)。

2.1994年2月1日实施、2002年修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针对城市居住区的建筑将其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也称公建)两部分,其中公建部分又分为8个类别,基本覆盖了现有的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类型,住宅未有分类(见表2)。

二、两者对权属登记的适用性

由于两者在制定房屋用途分类标准时出发点不同、使用对象不同、时间不同,因此两“规范”中所涵盖的用途类别有较大区别。《房产测量规范》中房屋用途的类别比较齐全,但是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型社区的建设而出现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筑未能反映;《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用途类别只是针对城市居住区的房屋建筑,所以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内容比较齐全。从权属登记的角度来讲,采用其中任何一个“规范”的房屋用途类别都不够全面,难以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类房屋用途准确确认。

三、当前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为了保证房屋所有权证中用途填写的准确、规范,本人认为应加强和规划部门联系,从源头抓起,首先规范规划许可证和规划核准图的用途填写,明确房屋用途划分的类别,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住宅类别的划分

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将住宅分为成套住宅、一般住宅和别墅三种。但实际生活中还存在职工集体宿舍、学生宿舍、学生公寓、单身公寓、酒店式公寓、叠加别墅、联排别墅、双拼别墅等各类住宅。国土部已明确只有独门独户的独立别墅可称为“别墅”,那么根据叠加别墅、联排别墅、双拼别墅的套型设计及70年的土地使用年限,对比成套住宅的定义“指由若干卧室、起居室、厨房、卫生间、室内走道或客厅等组成的供一户使用的房屋”,把叠加别墅、联排别墅、双拼别墅纳入成套住宅的范畴,是比较恰当的;一般住宅通常的理解是指非成套住宅,但是按户使用,与成套住宅相对应,所以建议把一般住宅改称为非成套住宅;此外,将职工集体宿舍、学生宿舍、学生公寓作为住宅中一个单独的类别,归纳为集体宿舍。如此划分既符合《房产测量规范》中住宅的二级类别标准,同时也利于区分规划许可证上标注的“一般住宅”。除此以外,单身公寓、酒店式公寓目前归类在一般住宅中,但成套住宅和非成套住宅均具有公安部门编制到户的门牌,是可以迁入家庭户口的,而单身公寓、酒店式公寓没有该门牌,派出所不允许迁入户口,况且其土地使用年限与成套住宅也不一样,因此规划部门将其作为住宅中一个单独的类别。考虑到以上各种因素,为避免产生无法上报户口等矛盾,单身公寓、酒店式公寓不宜纳入一般住宅,应单独设立类别。

2.完善公建用房类别的划分

商品房是公众关注度最高的房屋种类,尤其是配套附属用房的使用、归属,一直是业主挥之不去的心结,也是业主和开发企业争执的焦点。2000年出台的《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中“配套使用的附属设施……属全体业主所有”这一条款,使得这种争执达到顶峰。业主、业委会纷纷前来咨询、了解,哪些部分是属于业主的,只要是会所无一例外被认为应归业主,甚至认为幼儿园也归业主所有。直到2004年《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这一条款修改后,争论才得以平息。

事实上,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用途类别和项目内容中,没有提及会所。在规划许可证上有关房屋信息的栏目有两条分别是项目名称和建筑用途,会所基本都被标注在项目名称栏中,建筑用途栏则是以规划的用途类别标注。而规划核准图上会所部位的标注有多项内容,各个楼盘不尽相同:活动中心、社区服务、小商店、乒乓球室、阅览室、健身房、美容中心等不一而足。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会所只是项目名称,而非用途,它可以包含多种不同的用途,这就需要我们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从工作实际出发,尽快制定适合自己的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分类标准,避免矛盾的再次发生。

3.明确各类储藏室的归类

目前,储藏室的设计越来越多,从住宅楼地下室里为住宅配建的储藏室,到办公、商业用房区域里为其配建的储藏室,它们不能够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主体房屋。因此,储藏室应视为一种使用功能,类似于住宅中的厨房或卫生间等,将储藏室作为一个单独用途似乎并不合适。具体操作时可以把为办公使用的储藏室归为办公用途,在附记中加以说明。

4.私人自建自用住房的类别确认

房屋建筑学住宅设计篇3

民用住宅建筑的适应性

1)地域性。民用住宅建筑的地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温度、湿度、城乡差别、风俗民情等等。在进行民用住宅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与建筑的适应性。例如,对于空气湿度较大的地区,正确地把握室内实际的热湿环境状况,对于完善设计方法和标准,营造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2)多样性。不同的人群对于住宅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民用住宅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于是就出现了别墅、小高层住宅、高层住宅和复式住宅等不同的住宅形式,以满足不同住宅人群的需求。这也是民用住宅建筑设计多样性的一种体现。

3)抗震性。房屋的耐久性长并不等同于房屋的抗震性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非常迅速,人们经常能听到全球各地关于地震的报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也要考虑到抗震性技术的应用,才能真正适应人们的需求,建造出真正舒适高质量的房屋。

民用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不分场合的采用错层

错层是指一套住宅内的各种功能用房在不同的平面上,用30cm~60cm的高度差进行空间隔断,但未分成两层。目的是为了营造出层次分明,立体性强的感觉。但不是所有的住宅都适合采用错层设计。错层设计一般只适用于100m2以上大面积住宅装修。在小面积的住宅中如果采用了错层设计,就必须增加踏步设置,这样就会占用一定的面积,使得房间显得更加狭小;另外,在地震区也要避免采用错层,否则为了美观而忽视了抗震的规范要求造成损失就得不偿失了。

2小面积选用跃层

现在很多人为了追求室内空间的变化和气派,都喜欢在住宅内增加上跃层的设计。所谓的跃层就是将房间内的各个用房分层布置,上下层之间不再使用公共楼梯作为交通通道,而是采用户内独用的小楼梯进行连接,有一种别墅式的感觉。跃层的设计虽然样式新颖,但是并不适用于小面积的住宅设计。户内楼梯不仅会占去一定的面积,而且也不利于家里老人和儿童的上下使用。另外,由于二层只有一个出口,如果发生火灾,人员不易疏散,也不利于消防救援的进入。

3厨房和卫生间的不足

目前,在国内的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对厨卫的设计没有严格的标准规范,因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特色”,给居民的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例如,卫生间地面的排水坡度不足,造成地面积水或积水倒流;厨房和卫生间的插座布局不合理,造成住户无法方便使用插座等等。正规的厨房设计布局,应该满足“洗—切—炒”的流程,各功能区合理布局。各器具的给水、排水功能、插座的安装也要符合正规的要求。卫生间的设计不仅要明确干湿分区,还要加大排气,以免空气不流通产生异味。

4住宅外观“欧式”成风

我们经常在很多住宅外部都可以看到繁琐的欧式装饰,或是在顶部做几层穹顶,看似宏伟大气,其实没什么实际用途,而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就是所谓的“欧式”成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1)崇洋的心理作祟;在许多人心里,外国人的东西都是好的,所以就连建筑设计的风格也开始模仿起欧洲的风格。不可否认,外国的确有很多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一味的崇洋,盲目跟风,不考虑实际情况,这样的房屋设计不一定符合居民的需求。2)过度重视住宅的外观,而忽视了住户的实际需求。

建筑细部设计

细节决定成败,在建筑设计中这句话也同样适用。建筑细部的设计也就是建筑细节的设计。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不仅外观要美观,功能要齐全,而且在细节的处理上也要独具匠心,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设计。一个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细部,而一个完整的建筑设计,又是由无数个细部设计组成的,所以我们不可以忽视每一个细部的作用。它代表的不仅仅是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而且体现了整个建筑设计甚至是一个城市所特有的文化和特征。这就是细部的意义所在。

住宅建筑设计的建议

1套型的功能空间分离

套型的功能空间分离指的是食寝分离,起居与主卧室分离,工作区同学习区分离,洗浴区和洗漱区分离。套型功能空间划分的越细,功能空间的专用程度就越高。食寝分离,就是把用餐功能从卧室分离出来,设置专门的就餐区,也就是客厅。起居和主卧分离就是将起居室从卧室分离出来,设置专门的客厅,保护了家庭卧室的私密性。工作区和学习区分离,就是将学习区从工作区分离出来,设置专门的学习区或者是将其附带在儿童房内。这样的好处是保证家长在工作和孩子在学习时互不干扰。洗浴区和洗漱区分离就是将洗漱区从洗浴区分离出来,设置专门的洗漱区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干湿分离。

2平面布局面的多元性、变异性和差异性

不同的居住者对住宅的要求肯定也是不同的,这是由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审美观或者是收入水平所决定的。因而,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就要根据住宅的实际情况,在平面布局面上注重多元性、变异性和差异性,以满足不同居住人群的需求。

3厨、卫布局完善合理

厨房和卫生间的设计也是设计师所要着重关注的地方。对于厨房的设计,一定要事先考虑好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预留以及天然气管道和电线线路的设计。现在很多设计一味的追求增加卫生间的面积和数量,而不考虑房屋的面积和实际情况,这是不合理的。另外,卫生间的设计一定要做到干湿分区。厨卫布局合理完善的住宅设计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建筑设计。

房屋建筑学住宅设计篇4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对于现代的住宅建筑设计来说,最为重要的便是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研究和剖析人们的居住生活模式以及人类自身的居住习惯,只有了解了每一个人的需求,才能在住宅设计的同时将所谓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设备充分的与人性化相融合,让建筑设计的观念不断的更新,和时代接轨,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多的先进实用以及物美价廉的经济型住宅建筑。因此,对于当代的住宅建筑的设计规划来说,想要让住宅中充满现代气息,房间原有的面积通过设计后也要变大,刻意的去追求几室几厅是完全不必要的建筑设计中没有房间越大越时尚这一定论,这个理念无疑是十分错误的。住宅建筑的设计,需要对于不同的环境、建筑面积以及居住的人群进行分析,同时注意房屋的使用者处于什么样的消费阶层,这样才能更加合理的分配房屋各个空间的面积,同时根据这些结论去设计房屋的核心。总之,在进行住宅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不能千人一面的设计,需要将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作为创作核心,这样才能更加完善的设计出优秀的住宅。

1当前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社会,为了追求更加舒适高档的住宅,这种需求让住宅建筑逐渐的出现商品化以及市场化的特点,虽然这种潮流可以让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更加迅速,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更加纷乱的住宅建筑设计,凌乱毫无规律的住宅纷纷涌现,也让住宅建筑中的问题频繁出现,对于住宅市场产生消极的影响,当前为止,住宅建筑设计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建筑基础选型不够合理

地基是整个建筑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承载了整个建筑的重力,所以地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质量,在基础的选型方面一定要确保建筑的质量和安全。但是在基础的设计中,由于选型不够合理,导致地基的承载能力与建筑的实际需求不符,在后期使用中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和侧移的现象,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系数有很大的影响,缩短了建筑的使用寿命,所以要高度重视建筑基础结构选型的合理性。

1.2在使用错层式设计时无法因地制宜

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错层式可以作为一种十分优秀的设计处理手法,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设计方案,都需要做到因地制宜,而错误的使用方案,没有根据现场的环境以及数据进行分析,反而悠然的盲目使用,这便会产生巨大的问题,例如在小面积户型设计中使用错层式,例如在小面积房屋设计中采用跃层式,都会对于人们的居住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一些面积不大的住宅中,如果采用错层式设计方法,不但会让房间的幅度减少,更是会让房间显得十分拥挤,充满了小气。另外,如果错层式错用在了地震区域,更是会由于建筑的形体上不对称,导致平面和立面上出现突然的变化而降低房屋的抗震强度,在地震发生时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同理,在跃层设计的使用过程中,尽量不要再面积较小的住宅中使用这种处理方式,对于普通的小面积多层或者高层住宅来说,由于房间面积较小,普通的一户一层的设计可以完全满足居民对于房屋居住的需要,而跃层设计往往是为了让房间内更加的气派,面积更加宽广,室内设计更加别具一格罢了,并没有实际的功能,另外,如果跃层设计使用在面积较小的建筑中,往往会由于层与层之间的距离加大,老人及儿童等腿脚不方便的居民在上楼和下楼的过程中无法方便的行走,另外占地面积增大也会给居民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1.3厨房与卫生间存在不足

在现代的大多数住宅中,厨房以及卫生间的管线设计完全不符合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各个专业为了强调自身的特点,完全没有协调性,让使用水平大幅度下降,另外,由于煤气等管线穿行在厨房中,导致厨房中一些橱柜,碗架等家具的放置产生了巨大的问题。厨房较小,卫生间偏大,更是当今社会中住宅的通病,在大部分经济适用房中,过大的卫生间往往不会为住宅的居住带来舒适,反而会因为卫生间的过大导致房间面积缩小,这样一来卫生间的设计弊病便凸现出来,同时管线的铺设,电源的位置及架构,都需要按照人性化标准来设计,在国内大部分建筑都缺乏这种设计理念。

2当前住宅建筑设计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保障建筑基础选型的合理性

在建筑结构选型过程当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包括两点:建筑外形设计情况;建筑项目所处区域地质情况。因此,在工作人员拿到设计图后,决不能盲目的开展建模计算工作,而应当在建模计算作业之前,对建筑项目的外形设计特征,以及建筑项目所处区域的地质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分析。同时,在建筑基础选型中,还需要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与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在充分协调的基础之上,得出最为合理与可行的设计方案。只有保障了设计方案的科学与合理,才能够保障建筑结构设计效果的优质与可靠。

2.2坚持功能空间的分离

在住宅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将住宅中不同的功能空间进行分离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设计方法,这样的设计方法可以让空间内的专业使用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功能空间的额专用成都越高,更是会对使用质量产生影响,一般来讲需要做到公私分离,食寝分离,也就是说将房屋内部的空间分为起居室等私密地区以及办公区,客厅卫生间等地点为公共区,按照公共与私用的方式进行设计分离,另外,厨房与卧室也需要合理的设计分离,两者决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大幅度降低房屋的居住舒适性。

2.3保证平面布局的多元化

在房屋的选择过程中,居住者往往会根据自身不同的社会层次,审美方式等方面的要求进行选择,因此在进行房屋的设计是,需要对于不同居住者的不同性格差异进行配置,也可以在建筑的设计时开设不同的套型平面,让每一个套型之间都产生差异,用以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

2.4厨房与卫生间分布协调,管线架设人性化

作为家务劳动的核心空间,厨房需要对于形状和尺寸进行把握之后才能完善的设计,厨房内的空间需要根据不同的劳动进行分配,例如厨房内需要保证烹饪时的各种需求,还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放置电饭煲等家电。同需求,提高住宅的适用性和舒适度。

卫生间则需要保证和整个房屋的面积相协调,保持着一定的比例随着房屋的增大而增加,这样才是最完备的设计思路,另外,在卫生间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增加上部分空间的吊柜一遍存放物品,同时管线的假设根据人体的平均身高来铺设,这样可以保证居住的舒适。

3结束语

在现代的住宅建筑设计中,和时代接轨,顺应时展才能让住宅更加舒适,具有时代特色,作为当代建筑设计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设计中,一心一意的坚持安全经济美观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让建筑的质量不断提高,让建筑技术不断完善,让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便捷。

参考文献

[1]林宇晗.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1).

[2]周学堂,朱红青,陈春.防排烟系统与通风空调系统的兼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安防科技.2006(03).

房屋建筑学住宅设计篇5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趋向

abstract:thedesignphilosophyofthefutureofurbanresidentialbuildings,whetherthefloorofaunitorabuilding,ortoacommunity,health,environmentalprotection,ecologicalconceptwillbetheinevitabledevelopmentofideas.witheconomicdevelopment,scienceandtechnologycontinuestoimprove,theuseofresidentialspaceaswellasintelligenthouseisundoubtedlythetrendoftoday'ssociety.thispaperexploresthetrendofresidentialbuildingdesign.

Keywords:housing;construction;design;tendto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经济水平大大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城市的住宅建筑设计发展方向越发的重要。不管是在新的设计、新材料、新技术还是新思想在住宅的设计中得以体现,未来城市住宅建筑的设计理念,不管是一层楼、一个单元还是一栋楼,还是到一个小区,健康、环保、生态的理念定会是必然的发展思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住宅空间利用以及智能住宅无疑是当今社会的潮流。

一、住宅建筑设计要考虑的元素

1、住宅设计要考虑居住功能的适用性

适用是住宅的根本要求,住宅性能应能适合居住者的需求和其形体功能学的需要。在实际设计中,作为设计师首先要从使用功能出发,根据居住生活的性质对住宅内部功能进行分区,起居厅、餐厅、厨房形成公共活动区;而卧室与卫生间形成私用活动区,公用区靠近入口,私用区设在住宅内部,公私、动静分区明确,使用顺当。其次,房间的面积和尺度要适当,避免住宅套型仅仅是小面积平面布置的简单扩大成为大而不当的住宅的现象。对于市场需要的大面积套型,不仅是各房间面积的适度扩大,而应是增加不同功能的空间数量,如设置学习室、独立餐厅、多个卫生间、工人用房、家务间、可入贮藏间等,从而使住宅套型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再次,住宅内部各房间的布置和相互联系要恰当。只有合理的房间布局与配置,才能使家居舒适。

2、住宅设计要考虑室内空间的可改性

家庭规模和结构是变化的,因此住宅具有可改性是客观的需要,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改性首先应该提供一个大的空间,这样就需要合理的结构体系来保证。常采用的有大柱网的框架结构,大开间的剪力墙结构,其次应有可拆装的分隔体和可灵活布置的设备系统,如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改体系。厨房、卫生间是设备众多和管线集中的地方,可采用管束和设备管道墙,使之能达到灵活性和可改性的要求。

3、住宅设计要考虑家居科技的智能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住宅建设水平,提高了住宅功能质量,也满足了居民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住宅技术的科学性反映在推广应用"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并不断配套完善;小区管理形成智能化系统,以适应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在推进智能化技术时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密切与开发项目的经济性接轨,达到实用、先进、经济、综合的效果。

4、住宅设计要考虑环境景观的均好性

环境均好性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市场需要每套住房都能获得良好的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与共享,对于基地上清澈的水景、层叠的树景等在规划设计时要尽可能让所有住户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的自然资源环境,当处于不能均享的限制条件下,则应做出弥补的措施,创造人工景观环境,使住户在自然资源环境有所失的情况下,在人工景观环境方面能有所得。其次,要强调的是居住物理环境的均好,使每个家庭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和朝向,在规划时要保证有效的日照间距,引导夏季主导风向的流通和冬季主导风向的阻挡,隔绝外来噪声的干扰以及创造具有温馨、朴素和亲切的视觉环境。

5、住宅设计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当前住宅供需体制已从福利分配转向商品行为。商品住宅应对经济收入、结构类型、生活模式、职业、文化层次、社会地位不同的家庭提供相应面积、设施、装修标准以及平面布置和空间布局的住宅套型。同时还应考虑因生活习俗和气候条件的差异,提供多样的户型组合以供市场选择。

二、我国住宅建筑设计的趋向

当前虽然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住宅的要求虽然越来越多的体现到更多的方面,但是在环境污染愈加严重,能源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在未来最为普遍的应该还是要求住宅的设计在节能环保和环境优化这方面。这就要求设计要围绕着保护自然而进行,不单单是追求房屋的美观和功能。

1、建造耐久性的房屋住宅

目前,住宅的使用寿命按其设计图纸来说一般是在50年左右,人们用几十年以至终身的积蓄来购买一栋房屋,在使用之后就要报废,这不仅大大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环境也相应得到破坏,实在是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发展。所以人们迫切的要求提高房屋的耐久性,在不远的将来可以采用超耐久型混凝土搭建的框架结构,实现拥有超耐久型住宅的梦想,使之既环保又经济。

2、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

住宅建筑不仅要节约环境资源,也要适合人类健康,在占地高效的使用空间时,也要与自然更加和谐。建筑物的单体设计应控制其体型系数,将体型系数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以减少其护结构的传热损失,降低建筑能耗。众所周知,各地的自然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如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使用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和有机废弃物等再生资源,利用建筑物遮阳,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冷风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方向,减少太阳的热辐射,且与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

房屋建筑学住宅设计篇6

层次的要求,更加关注住宅建筑物的设计方式和美观程度。住宅设计必须跟上时

代的步伐,从设计理念、设计技术等多方面进行改进,适应商品经济的竞争需要。

民用建筑设计对居民而言,它的设计水平、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性和

安全性。人们希望过程舒适的生活,民用建筑设计满足人们需求,设计出耐久性、

经济性的房屋。随着生活提高,人们对建筑需求也渐渐提高。人们希望房屋设计

能够满足使用,也需要体现出经济实用性。

关键词:民用建筑设计;经济实用性;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前言民用建筑设计注重“以人为本”设计理念,设计中体现出人的主置。

该设计满足综合治理需求,满足环境相关标准要求。房屋确保居民居住安全时,

提高民用建筑设计设备使用水平。民用建筑工程的功能和技术,需要紧紧同经济

实用性相连接,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耗能,满足用户需求。

1、民用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

民用建筑设计设计理念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设计中体现出设计理念和设计

原则。影响设计因素的方面也比较多,设计民用建筑时需要仔细分析这些影响因

素,制定出应对因素出现方案。主要影响因素有:地质条件、人体尺度、气象条

件、家具设备尺寸这四种影响因素。首先,房屋建筑主体是人,建筑目的也是人。

因此,首要考虑人的根本需求,设计的民用建筑要符合人体尺度、活动空间,从

各个环节中,满足人根本需求。众所周知,民用建筑设计的将满足人的需求作为

设计根本目的,方面人们生活。设计人员在进行房屋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人对空

间需求,虽然的经济房,但是合适的居住环境依旧不能减少。设计时时常考虑到

空间问题。一般而言,空间大将会造成浪费,空间小使得居住舒适度下降。因此,

要将空间大小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居民才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舒适,也才更能体

现出建筑设计理念正确性。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到设备尺寸大小,家具和房屋空间

成正比关系。房屋空间小时,家具的购置也相对受到影响,家具不宜过大,这样

显得空间合适。设计过程要空出一些空间,提供给家具摆放使用。这样设计方式

使得房屋整体规划得到合理布局,提高空间合理利用率。

图示的海拉尔铁路经济适用房就充分体现了该原则。

2、住宅楼层设计要点

房屋的设计经济因素和实用性因素备受关注。一般而言,住宅平面应该紧密

连接在一起,减少通道和过厅,这样能够节约更多的空间。客厅、厨房、卧室都

要提高采光度,根据《住宅建筑规范》要求,设计出空间距离适合,采光效果良

好的民用房。房屋的过厅最注重采光,室内总是阴深深,缺乏采光,居住的人们

心情也受到影响。家本来是温暖地方,夏季应该达到通风、冬季达到保暖功能需

要。因此,房屋过厅在采光上,尽量做到高效采光。

平面设计体现出城市房屋建设规划总方案,施工中严格的按照标准进行施

工,这将保障了施工安全和提高施工质量。总工程的特点为:节能、节地、节水,

该房屋设计方案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屋面设计首要关键点是材料的使用,房

屋的材料需要满足一级和二级建筑物材料要求,房子表面的材料使用非燃烧体,

这样能够提高防火能力。这些虽然是硬性要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房

屋的层面需要表现出非燃烧性,有的房屋面可以使用柔性防水材料。设计中为了

节省材料,通常的情况不会使用木板作为房子的基层。

3、房屋排水设计

房屋排水最常用的排水方式是“组织排水”,三层或者三层以下的槽度要控

制在10m范围内,小型的民用房可以使用“无组织排水”,它的槽度控制在0.6尺

寸之内。不论是哪一种排水方式,它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根据不同的排水方式,

使用合适的方法。这将提高房屋排水力度,提高房屋的使用寿命。有的房屋建筑,

在进行排水时要结合这两种排水方式。而有的房屋也可以采用内外排水的方式,

提高了房屋排水力度。一座房屋它需要具备两个排水口或者一条天沟。两个排水

口之间的距离要控制在15~20m之间,天沟距离控制在20~30m之间。水流的方向

会随着低处方向流去,减少房屋沉水面积。使用的雨水管材料要符合规定要求,

雨水管的要求为:排水管应该选择pVC管或者是镀锌钢管。排水管它的功能主要

的负责雨天的排水,这一功能要求使得排水管要具有抗腐蚀性。因此,材料的化

学性质需要满足这一需求,在使用中延长寿命,更好的保护房屋。内排水管也可

以使用镀锌的排水管,室内温度比较潮湿,常年得不到光照,使用镀锌的排水管,

能够提高抗腐蚀性,促进排水工作顺利进行。

3.1屋面构造

屋面构造需要在科学的要求进行设计,屋面构造要满足防水层和保护层需

要。防水层材料使用要满足GB502207―2002要求,根据当地图纸情况和气候因素,

选择合适屋面构建材料。这样材料一定符合防水等级要求。在一些干燥的地区,

适当的降低防水材料使用。在一些雨期多且长的地区,适当提高防水材料使用。

不同的房屋,房面对卷材厚度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一般的房屋常常使用砌体结构,该结构能够提高抗震水平。使得墙体硬度提

升,在出现坍塌危险时,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房屋受损度。该结构组建时,

应该优先考虑混合纵横墙承载力或者考虑横墙承重力,这两个承重力对房屋的稳

定性有影响,设计考虑到该墙体性质,能够提高房屋使用寿命,体现房屋设计理

念正确性。

3.2平面设计要点

建筑选择平面设计最适合,避免一些凹凸的平面,这样的考虑方式主要体现

抗震水平。实践中发现,当楼板平面设计出现不规则时,相邻的设计也将受到影

响,容易形成不规则的平面出现。设计中如果不可避免的出现凹凸楼板,在考虑

节约用地的同时,配筋趋化周边平面平稳性。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铭记节约用

电理念。因此,设计时要将经济原则体现出来,节约用地在工程设计中占主导位

置,施工造价居于中位,这两项影响因素要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方可实现民用

房屋建设经济原则。虽然说房屋建设经济性原则至关重要,但是放房屋的安全性

也需要得到保障。

平面房屋设计造价比较低,而且施工技术要求不高,容易将达到施工质量要

求,同时也体现出了节约经济理念。房屋设计要严格的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要求进行施工,砌体的结构使用普通的红砖进行修建,该层建筑高度一般不宜超

过22m。砌体的外形结构应该为造柱型,外墙最好设计为四角,设计出外墙与内

墙错综交接的视觉感受。一般而言,抗震的墙体高度不宜超过22m,层数不能超

过7层,而且多孔砖建筑高度控制为21m。墙体的间距不大于7m,楼盖距离保证不

大于15m。这些数据要求体现出,房屋设计合理性,也体现出房屋设计的科学性。

从而保障了住宅经济实用性,实现经济设计房屋目的。民用房关系民生问题,可

以这么说人的一辈子都在为一套房做努力。人们希望获得质量优的,设计结构合

理的房屋,人们希望获得价格低的房屋。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房屋设计时,要

从人们的需求出发,设计出人们买得起的房子,设计出人们满意的房子。

3.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遵循的原则

(1).适用性原则

建筑的电气设计必须是以满足为建筑物内的良好的人工环境提供必要的能

源为基础,给建筑物提供必须的动力,不能因为节能而停止某些电气的运转,导

致建筑物整体功能受到影响。可以在不影响电气使用的前提下,优化电气使用,

促进电能的合理化运用。例如:有三部电梯正常运转,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正常的

上下楼,不能因为节能,而关掉一部或者两部电梯,虽然节能了,但是影响电梯

的使用。完全可以根据白天和黑夜电梯使用频率来进行分时段的停运,可以在深

夜的时候关闭一到两部电梯,既不影响使用,又达到节能的目的。

(2).节约性原则

我们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电气节能技术越来越先进,但

是一些技术虽然很先进,但是投资较大,电气节能的部分远低于节能的投资,这

样就得不偿失了。我们虽然以节能为目的,但是也要综合考虑到成本,需要在电

气节能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实际的经济效益,不能以牺牲投资为代价换取节能,这

不是节能的真正目的。节能的真正目的是,电气设计中遵循节约原则,科学合理

的选择节能设备和材料,能实现以最低的投资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样既能实

现节能,而且投资的部分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节能减少的费用得到收回,达到利

益和节能双赢。

(3).节能性原则

节能性原则还是建立在不影响建筑功能使用的前提下,找出不必要的电量消

耗的地方,节能设计应该把握“满足功能、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例如,

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重点考虑到电气设备的电能消耗,电线的电能消耗,通过

合理设计,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耗能。

4、结束语

当今时代,住宅建筑物设计的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设计方案并存。这种现

象在促进住宅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同时,也给建筑物自身的质量安全带来了一定

的影响。住宅方案的设计者需要提升责任意识,认真设计住宅建筑方案,不要因

为片面追求住宅的美观和新颖,而忽视了住宅作为建筑物最基本的性能。在决定

设计计划时,要严格遵循住宅的经济实用、节能环保、安全美观设计原则,避免

出现住宅基本性能上的问题,确保建筑物质量符合标准。

参考文献

[1]柏海军.对民用建筑设计的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3(35).

[2]郭洪林.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部分条文的几点商榷[J].科技

房屋建筑学住宅设计篇7

1.谈中国民居建筑的现状及意义

当今建筑材料的迅猛发展,传统建筑材料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各种各样的结构框架材料,都影响到了远离城市的乡村,在新建农宅中,已很少见到传统形式的住房,能见到的只是些“古宅”。这些年,由于建筑业的发展,农村与城市的联系也极为密切,城市的建筑发展改变了多年遗留下来的传统建筑风格,取而代之的是砖混结构的“方盒子”组合的“新宅”,这样的民居失去了建筑的精神和文化性。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随之也带来了外来文化,在西方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为主流的形式下,为形式而形式的思想潮流下,给中国的传统建筑的形式带来了毁灭性破坏,这些虽然符合当今建筑的步伐,但是在文化方面并无创新,传统民居在高度发达的建筑技术的冲击下,已渐渐被遗忘。

住宅类设计模式的存在意义在于使传统的居住模式,能适应新时代的居民生活,它的作用不仅仅丰富了当前颇为雷同的居民模式传统居民模式,推陈出新的结果,为住宅设计增加了新品类,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现存民居是我国的丰厚的文化财富,它们的衰危与消失,将是一笔不可估量的损失,住宅的类型设计模式的出现,给民居保护与更新以启迪,给民居在新的时代下开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传统民居模式,常受地域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的限定,而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属性,住宅类设计,易于表达住宅地域特征,而这种设计模式也最易体现建筑师们追求的人文主义精神。

就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而言,继承地方建筑的传统文脉是住宅设计创新的一条有效的途径,这是从过去到现在的持续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民居都是这种发展前景,有的悄然退出历史舞台,有的幸存至今或成为文物,或继承为人们提供一个“勉强”空间。因此,在继承优秀建筑文化传统的时候必须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使幸存的“勉强”空间得到根本的改善,使历史的文脉得以继续发展。

2.吉林概况及民居建筑的演变

吉林全境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心,东半部山岳起伏,长白山山脉屏障其东,地势甚为高耸。西半部分平原坦荡,是松辽大平原的一部分,松花江北流纵贯其间,构成肥沃富庶的地区。吉林境内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全境居民汉族、满族最多,朝鲜族和蒙古族次之。汉族大部分是清中叶以后由河北、河南、山西、山东一带居民来吉林开垦的农民,散居本省各乡镇,构成本省主要居民。

吉林地方寒冷,除在房屋构造上采取保温构造外,并在室内装设取暖设备,使之发散热量以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当地居民创造了火炕、火墙、火炉、火地以及火盒等等的防寒设备,增加室内的温度抵抗冷空气袭人。

吉林广大地区处于东北中部,在那里很早就有人居住,据考古发掘得知全境存在大量的石器时代文化,它属于北方的细石器文化。吉林顾乡屯何家沟,曾发现人类用火的残迹。当时,吉林地区居住房屋主要都是深穴(竖穴),后来又发展半穴居。以后的各时代由前期的小聚落,渐渐结成大部落,也都以穴居为主要居住方式。

蒙古族建立元王朝后,在居住建筑方面都利用当地材料建筑土屋,构造不坚固,因此今天的实例很少。17世纪中叶明朝兴起后,吉林是女真人所居住的地区,他们居住情况应该和清初吉林民居一样,不过不如清代完备而已。明代中叶以后,女真的后裔,在东北地方扩大势力,至努尔哈赤于建州建立政权,向四面发展,征服少数部落,领土日广,形成后来的清代封建王朝。吉林地区正是清朝的发源地,300年来,住宅建筑不断发展,并且由于汉、蒙、朝鲜等民族的杂居,在建筑上互相影响,又增添了许多内容。清时吉林设有将军,为最高统治人物。与京师之间,各有营运。所以因为政治上的原因,而增长经济上之繁荣,给吉林的建筑上带来了京师的风格。

3.吉林民居建筑的布局

中国传统民居有着明确的流线,完整的格局,明显的主体建筑,简直组合体和渐进的层次的布局特点。明确的流线好似画在人们心间的一幅导游画,自然而然地引导人们到要去的地方。例如北京这样的历史名城,城市分为几个主要区域,如东四牌楼,西四牌楼,东单和西单,每个区又有大街p中街p小街,街道再通过胡同小巷,胡同中才是住家门户,有明确的流线层次;格局是组织建筑群体构图的关系,中国民居的三合院、四合院形式正是以庭院为公共中心的向内的家庭组合体,建筑的组成有严谨方整的格局,因此一座完整的民居不论规模大小都组成严谨清晰的格局;主体建筑在城市中控制着道路网和其他从属建筑,居民都希望自己居住的街坊有个明显的标志。把一组建筑或一座建筑中的一部分作为主体处理时,就形成了村镇、建筑群或家庭住宅中的核心部分。例如在福建土楼中,正房堂屋的部位有显眼的层层下跌式重檐房顶,主体建筑是非常明确突出的;中国传统民居不仅注重组合体自身的布局变化,更注重街、坊、院落相互之间的划分与联系,呈组成区地布置具有社会生活内容的建筑社区组合。这些组合可以表现出组织邻里生活社会化的思想;建筑的安排要其使用的公共性的程度,形成一个有层次的布局,按人们的亲疏关系布置宅院。在住宅中需要这种由公共性逐渐过渡到私人性的渐进的层次布局。如果不考虑渐进的层次,把许多房间混杂地罗列再一起,就不能反映社会与家庭生活中的交往关系。因此在规划布置一幢宅院时要创造一个这样的渐进层次,从入口公共性的部分引进至半公共性的部分,最后达到最私人性质的部分。

中国古代民居的类型,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的不同,材料的差别,民族习惯的因素,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影响,而产生各类的形状和式样。式样之多,不胜枚举。在广大的住宅房屋中,吉林地区民间居住建筑具有独特风格。因为地区情况复杂,虽然类型变化简单,但是,材料的运用、建筑设计手法,局部处理,却是很丰富的。特别是由于各民族长期居住所积累的经验,具体的处理和变化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些建筑手法今天仍可适用。

吉林满族民居建筑分为居民街坊、城镇大型住宅、乡村居住房屋三种类型。其中以“城镇大型住宅”最具有代表性:住宅的总平面大部分是前后长两端窄的矩形,也可以说是纵长方形,一般的面积在1500平方米左右。宅和宅分隔均用大墙(宅墙)相隔,大墙每面都和房屋建筑有较宽的距离,房屋在园子中间布置松散。厢房布置躲开正房,而不遮挡正房的光线,一旦正房间数多,则院子更空旷,因而普遍来看院子较为宽大。它采取这样松散的布置,一是因为东北地区土地广大人烟稀少,建宅时可以多占土地,另外也是因为冬季寒冷,厢房躲开正房可以使正房多接纳阳光,如果厢房挡住正房则室内无光而阴暗寒冷。同时它布局松散还可以起到防火的作用。

根据当地住宅现存的情况来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三合院和四合院两种类型。以三合院为例:三合房是以正房为中心,由两组厢房来组成。两厢房的距离是根据正房的长度为标准,形成中间的院子,称之为前院或内院。在内院,正、厢房之交接处用拐角墙相连,即构成完整的内院了。三合房式住宅布置,因前端无房,开单间屋宇型大门,或者是四脚落地大门,面对宅的正房。四周用大墙(宅墙)围绕。这类布局的优点是:院子的前方开敞,采纳阳光,院子内部又可以通风,而使院子成为主要的活动中心。内院的三合房各做五间,称为五正五厢,构成完整的内院。外院两厢惧为三间,为佣人居住,院子成横方形。

吉林地区的汉族居民绝大部分是来自山东、河北、山西等省,多半从事工商业或农业生产,分散居住在城镇和乡村。同当地的满族人民杂居在一起,修建了许多与满族民居相似的住宅建筑。在很大部分有与满族住宅相似的地方,所以在本文中就不再多加以研究。

朝鲜族是吉林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我国各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在吉林省居住的约有70于万人。朝鲜族盖房子曾受到汉族影响,首先看房场,看方向是否符合风水之说,后来一部分人反对迷信不相信风水,就开始任意布置了。每户人口一般在3至6口,平均每家人口约在5人左右,房屋的建筑面积根据人口数目作为依据,以一幢房屋为一户。在城镇住宅有间有简单院墙,而农村则全部不设门墙也没有院子,也不设厢房,为单幢独立式房,这是朝鲜族住宅的特点之一。他们的生活方式,不以院子为活动中心,而是以房屋内部为中心。因此对于朝鲜族的布置就着重对其房屋内部平面布置进行深入探讨:居室是住人的房间,昼间用做居室,夜间则作为寝室。朝鲜族房屋居人房间的面积大,间数多,一房之内除掉厨房、牛房、草房、壁橱等房间外,全部为居住的房间。这些房间多半偏在左端。居室房屋有大间9平方米~13平方米,也有小间4平方米~7平方米,大小不等。各室用拉门相隔,前后门和拉门较多,出入甚方便,这样的设计富于变化,比较灵活。例如需要大房间时,室内就不必做间隔墙;需要小房间时,可以用轻体间壁墙分开。草房是朝鲜房屋内的一个房间,它往往是和厨房相连接,尺寸和房屋单间相等,实质上就是一间空屋当作储藏室使用;草房这一间屋的设置很有必要,在住宅中有实用的意义。例如汉族一般人家总有些杂物无处可放,都有仓房一间,用这个房间来安放。朝鲜族住宅在设计时,也考虑到了这样的房间。

但朝鲜族的房屋内部布置在有些地方也有不足之处。例如牛棚的布置多半设在草房的旁侧,如无草房则将牛棚设在厨房的近旁,或者是将牛棚设在草房的前端成为拐角形的房屋。牛槽设置在草房和牛棚之交,这样布置牛棚和居住房屋连接一起不甚合理。这些也正是朝鲜族居民在其室内设计的布置当中需要改变的问题。

在吉林地区居住的蒙古族历史悠久,他们向以游牧生活为主,经过长年的游牧而逐步走上定居。又因人口稀少,地域广大,散居较多,集居的村镇比较少,一村有几户至数十户人家。在蒙古游牧的地方没有房屋,他们都居住蒙古包,后来逐渐学习汉族,建设固定房屋。

蒙古族居住建筑分为旗王住宅、民间居住房屋两种,现以旗王住宅为例:旗王住宅的总平面布置采用汉族房屋的式样,根据地方习惯沿用农村地主大院的传统布局方式,在房屋构造上则吸取北京王府等四合院建筑式样。房屋在院子内布置松散,院子广大,房屋由各花墙接连组织在一起。院内以正房五间、厢房各六间、门房三间组成,并以垂花门和墙分隔成为前院和后院(内院)。前院较小,没有什么特殊的布置,后院作为住宅内的重心,四周做走廊和房屋前廊相接,包围成完整方形的院心。在大门以内二门以外栽植树木和花草,使得进入院中的人对宅院有深广的感觉。

4.总结

从吉林民居建筑布局的研究中可以窥见吉林民居建筑的民俗文化特色。吉林民居建筑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结合,但仍以汉文化为主体,以汉文化为主吸收了多民族文化的成分。大家知道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而吉林民居却发展了自己的建筑布局特点,其最具自己特色的代表是满族的“城镇大型住宅”;族建筑平面布置是前后长两端窄的矩形;蒙古族则采用农村地主大院的传统方式,其境内众多的建筑布局的形成和发展与吉林当时的人文、经济状况是相契合的。

吉林民居作为中国古代东北地区最具特色与影响的建筑,尤其是民居的平面布局形式为吉林古城传统民居的保护和继承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房屋建筑学住宅设计篇8

商品房住宅小区停车位的产权归属是各种纷争和矛盾的核心所在。商品房住宅小区停车位产权归属不明,将令房地产开发商和置业者的合法利益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严重地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妨碍着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地发展,给社会经济生活和公共管理带来诸多的难题。

商品房住宅小区停车位的产权,是指其房地产权。房地产权包含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附着物所有权两方面的财产权利。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物权立法的缺位,社会忽视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共有财产的确定和权利边界经常处于含糊不清的尴尬状态。商品房住宅小区停车位的产权归到底属于谁?在现有的法律条文中,人们似乎无法直接找到答案,其产权归属似乎仍处于混沌状态。

对于商品房住宅小区停车位产权归属的认识,现行有以下几种通说:一是合同确定论。住宅小区停车位的产权由房地产开发商与买方置业者在房地产买卖合同中约定,依合同约定确定其产权归属。二是推定归属论。当房地产开发商与买方置业者在房地产买卖合同中对小区停车位产权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时,推定小区停车位的产权属于买方置业者共有,或由房地产开发商所有。三是销售成本收益归属论。当房地产开发商未将小区停车位建设成本及利润计入其计划的房屋销售收益时,小区停车位的产权属于房地产开发商,反之,其产权属于买方置业者共有。四是登记凭证确权论。商品房住宅小区停车位的产权依买卖合同约定,经房地产登记机关登记确权,由房地产权证持有者所有;否则,其产权处于不明状态。本人认为,上述的登记凭证确权论相对恰当,登记凭证确权论中的“商品房住宅小区停车位的产权,依买卖合同约定,经房地产权登记机关登记确权,由房地产权证持者所有”的认识是正确的。但是,登记凭证确权论中“否则,其产权处于不明状态”的认识有失偏颇,其忽视了我国现行房地产登记制度的现实和缺陷,以致认识上出现以偏概全的状况。

以上所述的四种不同认识均不能全面、恰当、准确地解答有关商品房住宅小区停车位产权归属的问题。

本人试图在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之下,分析和研究有关房地产权法律制度的特征、商品房住宅小区停车位的存在形式、商品房住宅小区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与房地产权的产权登记等过程,从所有权(物权)法和债权法两个角度,分析土地使用权与上盖建筑物、附属物之间的法律关系,计入建筑容积率的建筑面积和不计入建筑容积率的建筑面积与土地使用权之间的法律关系,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探讨和研究商品房住宅小区停车位房地产权的归属。

一、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下,房地产法律制度的形式、房地产权的内涵和特征。

1、房地产法律制度的形式。

在目前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有关房地产行业的法律规范构成了现行的房地产法律制度。房地产的法律制度涵盖了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房地产开发和转让、房地产行业行政管理五大方面的内容,其各方面的内容都有可能涉及到房地产权这个重要问题。

2、房地产权法律制度的具体内涵与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房地产转让、抵押时,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抵押。第四十一条规定:房地产转让时,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载明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第四十八条规定:房地产抵押,应当凭土地使用权证书、房屋所有权证书办理。第五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第六十条规定:以出让或者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核实,由同级人民政府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在依法取得的房地产开发用地上建成房屋的,应当凭土地使用权证书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核实并颁发房屋所有权证书。房地产转让或者变更时,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房地产变更登记,并凭变更后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向同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经同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核实,由同级人民政府更换或者更改土地使用权证书。第六十二条规定: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由一个部门负责房产管理和土地管理工作的,可以制作、颁发统一的房地产权证书,依照本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将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的确认和变更,分别载入房地产权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土地上盖的建筑物、附属物同时转让。第二十四条规定: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所有权或者共有人,享有该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者转让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时,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转移,但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作为动产转让的除外。第二十五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转让,应当按规定办理过户登记。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分割转让的,应当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并依规定办理过户登记。

2003年9月1日实施的《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业主依法享有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处分。

建设部的《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房屋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并对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的唯一合法凭证。第六条规定:房屋权属登记应当遵循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权利主体一致的原则。第三十一条规定:房屋权属证书包括《房屋所有权证》、《房屋共有权证》、《房屋他项权证》或者《房地产权证》、《房地产共有权证》、《房地产他项权证》。

《广东省城镇房地产权登记条例》第四条规定:依法核准登记的房地产受法律保护。房地产证是房地产权利人依法经营、使用或者处分该房地产的凭证。

《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转让条例》第五条规定:房地产建筑物、附属物转让时,该建筑物、附属物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移,不得分割。

《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登记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房地产,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建筑物和附着物。本条例所称的权利人,是指权利人对土地的使用权和土地上建筑物、附着物的所有人,以及由上述权利产生的他项权利。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依法登记的房地产权受法律保护。第五条规定:房地产权利证书是权利人依法管理、经营、使用和处分房地产的凭证。

1994年9月实施的《深圳市房屋建筑面积计算细则

》第一条第(二)款第2项规定:公用面积分为应分摊公用面积和不能分摊公用面积两部份。应分摊的公用面积包括室外楼梯、楼梯悬挑平台、内外平台、门厅、电梯房、多层建筑中突出屋面结构的楼梯间等。不能分摊的公用面积除前款所列之外,建筑报建时未计入容积率的公共面积和在关文件规定不进行分割的公共面积,包括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消防避难层、地下室、半地下室、设备用房、梁底标高不高于2米的架空结构转换层和架空作为公众休憩或交通的场所等。第一条第(五)款规定:“公共面积(包括应分摊公用的和不应分摊的)应由物业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其产权属应属于建筑物内参与分摊该公共面积的所有业主共同拥有,物业管理部门不得改变其使用功能或有偿出租(售)”。

1999年7月1日实施的《深圳市建筑设计技术经济指标计算规定》第2.1.8条规定:建筑物内可供公用使用的面积,包括应分摊公用建筑面积和和不分摊公用建筑面积。第3.5条规定:公用建筑面积分为应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和不分摊公用建筑面积。第3.5.2条、第3.5.2.1条规定:不分摊公用建筑面积包括地下室用于人防、设备用房、车库的建筑面积。

3、房地产权法律制度的特征。

从上述的相关规定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我国现行的房地产法律制度具有以下的特征:(1)在规范土地使用权与土地上盖建筑物之间的关系时,采用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上盖建筑物所有权的法律概念和法律规范。

(2)只有具备土地使用权的当事人才有可能取得房屋的所有权,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的权利主体一致,权利归属合一①。

(3)土地使用权与土地上盖建筑物不可分离的法律规范是强制性的。

(4)房地产权是土地使用权与土地上盖建筑物所有权合二为一的法律权利。

(5)在二级房地产市场中,不允许将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分离、分割。

这意味着,只有土地使用权份额的建筑物才可能取得有房屋所有权,没有土地使用权份额的建筑物的法律权利只能依附于具有土地使用权份额的建筑物,而且是一种从权利。

(6)在二级房地产市场中,房地产的共用部位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由买方依法所有,房地产开发商不得擅自处分。

(7)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或房地产权经国家机关法定登记后,其财产所有权(物权)的法律权利才得于确认和保护。

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或房地产权并非由合同约定而确权,其须经法定登记才得于确权和保护。

(8)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可以分别登记,亦可合二为一登记。分别登记时,财产权利人分别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房屋共有权证》、《房屋他项权证》;合二为一登记时,财产权利人取得《房地产证》、《房地产共有权证》、《房地产他项权证》。

(9)《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地产证》是当事人房地产财产权利的法律凭证。

上述我国房地产法律制度特征,表明作为财产法律权利的房地产权,其形式和内容都较为特别,房依地存,地为房载,地转房随,房转地随②,法定登记,确权保护。房地产权是土地使用权与上盖建筑物、附着物的所有权合二为一的财产权利,房地产权经法定登记而确权,只有国家确认和保护的房地产权才能取得《房地产证》等房地产权证。

4、商品房住宅小区建筑物的房地产权表现形式与特点。

上述房地产权的法律制度和特征,表明住宅小区建筑物的房地产权具有以下特点:(1)在形式要件上,只有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地产证》的建筑物才具有房地产权。

(2)在实质要件上,只有取得有相应土地使用权面积份额的建筑物才具有房地产权。

(3)在现行的房地产行政管理制度下,只有计算建筑容积率(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土地使用权面积)的建筑物才可以取得相应宗地号的土地使用权面积份额。

计算建筑容积率的建筑物权利人要依法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费,并可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地产证》。

(4)对于不计算建筑容积率的建筑物(面积),由于其没有相应宗地号的土地使用权面积份额,因此,其权利人无须向国家交纳土地使用费,其初始登记时的法律权利依附于具有房地产权的建筑物(面积),不能单独取得《房地产证》。

(5)不计算建筑容积率的建筑物的房地产权利完全依附于计算建筑容积率的建筑物,其不能单独地从计算建筑容积率的建筑物中分离或分割。否则,将违反房地产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6)依据经典的“物权法”理论,计算建筑容积率的建筑物(面积)是主物,不计算建筑容积率的建筑物(面积)是从物。从物的法律权利依附于主物。主物转移,从物随之转移,主物与从物不可分割。

从物的法律权利依附于主物,但从物依然享有与主物相互联系的、可分离的使用、占有、收益的三项法律权利。

(7)在二级市场的房地产首次转让时,如果房地产开发商不违反与政府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和相关法律规定,房地产开发商与买方双方当然可以在《房地产买卖合同》中作出如下的约定:主物和从物所有权转移给业主后,从物的占有、使用、收益的三项法律权利由房地产发展商享有。

但是,必须指出,上述的约定只是一项债权约定,而非是一项财产所有权转移的确认,从物的所有权仍然依附于主物而属于买方(8)房地产共用部位建筑物的所有权及使用权由业主依法享有,房地产开发商不得擅自处分。

二、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有关建筑物转让的约定。

政府通过拍卖、协议买卖方式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给房地产开发商,土地的用途是建设商品房住宅,在付清地价,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转移登记后,房地产开发商取得宗地号土地使用权证书,宗地号的土地使用权属房地产开发商。

政府与房地产发展商订立《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约定了出让宗地号的土地面积、用途、地价、建筑容积率、开发建设完工期限等规定。同时,《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通常还有如下的约定:(1)房地产开发商除向政府给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外,每年还必须按规定缴付土地使用权费。(2)房地产开发商在土地使用年限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以及合同的约定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3)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包括土地使用权连同地上建筑物的转让。(4)建筑物必须连同土地使用权一起转让,转让双方签订转让合同并到产权登记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按政府有关规定缴纳税费。(5)建筑物连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后,新的土地使用者仍应遵守《土地使用规则》。

由此可见,依《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房地产开发商在二级市场首次转让建筑物时,必须连同土地使用权一起转让。

在商品房住宅小区建筑物时首次转让时,

当房地产开发商将不计算容积率的建筑物(面积)以买卖合同方式来约定不转移,为房地产开发商所有时,房地产开发商将违反《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规定,买卖合同将违反房地产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三、商品房住宅小区建筑物的房屋单元房地产初始登记和转移登记。

1、初始登记。商品房住宅小区的建设工程取得法定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证书等法律文件后,房地产开发商将向房地产权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商品房住宅小区建筑物的房地产初始登记。理论上,房地产权登记机关应按如下原则办理房地产权的初始登记:(1)明确计算容积率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与宗地号的土地使用权面积的除商关系,以确定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每平方米摊分的土地使用权面积份额。(2)明确每一房屋单元的建筑面积(含应直接分摊到每一房屋单元的公用面积)的土地使用权面积份额,以确定每一房屋单元的房地产权。(3)将不计算容积率的建筑物(面积)的法律权利确立并归属于计算容积率建筑物(面积)。

由此可见,在初始登记中,由于不计算容积率建筑物(面积)不能取得其所在地块的土地使用权面积份额,不能取得完整、独立的房地产权利,不能取得《房地产证》,其法律权利只能依附并归于计算容积率建筑物(面积)。

目前,在房地产初始登记的实务中,房地产权登记机关除办理《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地产证》外,对于共有、他项的房地产权证,房地产登记机关并不办理,停车位的法律权利归属亦不记载于房地产权证。

2、转移登记。在房地产二级市场,房地产开发商与买方签订《买卖合同》,买方依约付清购房款后,双方共同向房地产权登记机关申请办理首次房地产转移登记。

在二级市场首次房地产转移登记中,房地产登记机关将按《房地产买卖合同》的约定办理转移登记,将房屋单元的房地产权转移登记给买方,确认买方的房地产权。

在首次转移登记实务中,停车位的法律权利归属的转移亦不记载于房地产证权。

由于不计算容积率建筑物(面积)的法律权利只能依附在计算容积率建筑物(面积),当房地产开发商将商品住宅小区的房屋单元全部出售完后,不计算容积率建筑物(面积)的法律权利将全部转移并归属于小区房屋的所有权人,由小区全部房屋的所有权人共同共有。

四、商品房住宅小区停车位的形式和房地产权归属。

1、商品房住宅小区停车位的形式。

目前商品房住宅小区停车位存在可以分成二类四种形式:第一类是城市区域或商品房住宅小区里,独立建设的多层经营性停车位(场);第二类是商品房住宅小区内的地面停车位、楼房首层架空层停车位、楼房地下停车位(场)。

2、多层经营性停车位(场)的房地产权归属。

在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订立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政府发出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法律文件中,均明确规定多层经营性停车位的土地使用权面积,该类停车位建筑物(面积)是计算建筑容积率的。因此,多层经营性停车位可以依法独立办理房地产权的初始登记和转移登记,该类停车场的房地产权利人为持有《房地产证》的当事人。

3、住宅小区地面停车位的房地产权归属。

地面停车位是经政府发出的《建设工程规划许证》批准同意,在商品房住宅小区地面上直接设置的停车设施。

房地产开发商预售或现售商品房住宅小区建筑房屋单元后,房屋单元办理初始登记及转移登记,房屋单元所有人按份共同拥有该小区宗地号的全部土地使用权。

由于地面停车位是直接设置在土地表面的停车设施,即是直接设置在房屋单元所有人按份共同拥有使用权的土地表面上,地面停车位的房地产权,实际上是土地使用权。鉴于房屋单元所有人按份共同拥有住宅小区宗地号的土地使用权,因此,地面停车位的房地产权由住宅小区房屋单元的所有人共同拥有。

4、住宅小区楼房首层架空层停车位的房地产权归属。

在现行的房地产行政管理法律制度下,首层楼房架空层停车位的建筑面积是不计算建筑容积率的,不能获得相应的土地使用权面积份额,其法律权利依附于计算建筑容积率的房屋建筑物(面积),是住宅房屋单元的从物。

首层楼房架空层停车位的房地产权,实际上是依附于房屋单元的占有、使用、收益的不完全物权。初始登记时,楼房架空层停车位依法不能取得独立的房地产权,其法律权利依附于计算容积率的房屋建筑物。在转移登记时,其不能取得房地产权证,其房地产权依附于取得《房地产证》的房屋单元。

根据本文以上阐述的房地产法律制度,房地产开发商在转移房地产时,首层楼房架空层停车位不能从计算建筑容积率的房屋单元中分离或分割,不能将首当其首层楼房架空层停车位的产权约定为房地产开发商所有。否则,将违反相关房地产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房地产开发商预售或现售小区房屋单元后,房屋单元办理初始登记和转移登记,首层楼房架空层停车位的房地产权应依法随房屋单元的转移而转移。

可见,首层楼房架空层停车位的房地产权依附并归属于该幢楼房的全体房屋单元所有人。

5、小区楼房地下停车位(场)的房地产权归属。

在现行的房地产行政管理法律制度下,楼房地下停车位的建筑面积亦是不计算建筑容积率的,因此,楼房地下停车位的产权状况与首层楼房架空层停车位的产权状况如出一辙,楼房地下停车位的房地产权依附并归属于该幢楼房的全体房屋单元所有人。

五、商品房住宅小区的停车位不计算建筑容积率的建筑物(面积)时,房地产开发商与买方在《买卖合同》中约定“停车位的产权属于房地产开发商”的条款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该类条款无效。

在二级市场的房地产买卖实务中,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在《房地产买卖合同》约定小区不计算建筑容积率停车位的产权归所有。政府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或房地产开发商往往在格式合同文本约定:“小区停车位的产权属于卖方”、“停车位的法律权利属于卖方”。

从本文上述的阐述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该约定违反了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所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的有关约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一条有关不允许二级市场将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分离、分割的强制性规定,违反《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的强制性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款规定,该类约定条款无效。

此外,政府房地产行政管理机关应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约定和法律规定,追究房地产开发商的违约责任;买方可提起民事诉讼或申请仲裁,请求人民法院判决或仲裁机构裁决确认该类条款无效。

当然,对上述房地权利发生分离时、交易无效的法律观点,有学者认为值得商榷,认为“对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在交易过程中是否只能作为一项交易的财产对待,应当根据各类交易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③。

六、买卖不计算建筑容积率停车位的行为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买卖该类停车位的合同无效。

在目前的房地产法律制度之下,不计算建筑容积率停车位依法不能取得《预售许可证》或《房地产证》。

在房地产买卖实务中,房地产开发商往往在《房地产买卖合同》中约定,不计算建筑容积率停车位产权为其所有,然后再出售停车位,或以出租为名,行买卖之实。房地产开发商在没有取得政府房地产管理机关发出的《预售许可证》或《房地产证》的情况下,售卖小区不计算建筑容积率停车位,或将停车位与住宅房屋单元捆绑售卖的现象司空见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四)项和第六十七条、《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四)项和第三十九条、《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转让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三十条和第五十九条、《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一款和第三十八条等规定,房地产开发商预售或现售房地产的,法律强制规定房地产开发商应取得《预售许可证》或《房地产证》后,才能进行房地产买卖活动,否则,房地产管理机关将依法给予查处。

由此可见,房地产开发商在未取得小区停车位的《预售许可证》或《房地产证》的情况下,售卖不计算容积率停车位的行为,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此外,售卖不计算建筑容积率的停车位,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一条有关不允许二级市场将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分离、分割的强制性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款规定,房地产开发商与买方签订的买卖停车位合同应依法定程序确认为无效合同。

七、应进一步完善房地产的法律度,明确商品房住宅小区中不计算建筑容积率停车位的法律权利归属。

目前,对商品房住宅小区不计算容积率停车位可否买卖、应否买卖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房地产开发商群体和消费者群体的意见泾渭分明。房地产开发商大多主张不计算容积率的停车位可以买卖,其主要理由在于充分调动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停车位的积极性,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消费置业者则大多主张不计算容积率的停车位作为住宅小区的公用设施,不宜由少数人或强势集团独占,以避免有限的不计算容积率停车位的共用资源被少数人垄断使用,损害住宅小区的普通市民的整体利益,而且住宅小区的不计算容积率的停车位已计入房地产开发的建设成本之中,房地产开发商不应利用不计算容积率的停车位谋取非法的商业利益。

据媒体报道,深圳市目前平均每3.3部车辆才有一个停车位④,全国各地均存在停车位的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的状况。如何有效地调动房地产开发商投入更多的资源建设停车位?怎样才能合理地、有效率地利用停车位资源,并在二者之中取得平衡?如何才能有效地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这值得人们的关注与思索。

1、加强对房地产财产权利的法律保护。现行的房地产法律制度存在诸多的缺陷,如:对土地使用权与上盖建筑物所权之间的关系,不计算建筑容积率的建筑物所有权或他项权利的归属关系,主物与从物之间的关系,建筑物共用部位的范围界定等等,缺乏明确全面而又清晰的规定,对房地产财产权利的来源、确权、保护产生不同的认知与解读,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诸多的问题。小区停车位产权归属的争议,源于现行房地产法律制度的缺陷,源于政府房地产行政管理机关对房地产市场行政管理的缺位和错位。应尽快完善我国的房地产法律制度,强化法律对房地产财产权利的保护。

2、提高有关房地产制度的法律位阶。现行房地产制度的法律位阶大多处于较低的层次,许多事关房地产财产权利起源产生于地方性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对房地产财产权利的保护缺乏力度。应进行一步提升房地产财产权利制度的法律位阶,将具有前瞻性、公平性、合理性的具体规定上升为法律或行政法规。

3、完善房地产财产权利的登记确权保护措施。房地产作为要式登记、确权保护的不动产,登记确权保护的具体措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房地产财产权利的保护能否真正落实这一重大问题。登记机关现行发放的《房地产证》,对建筑物共用部位、他项权利不予记载的登记方式,无意中给政府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房地产开发商拟定的,有违法律规定的格式合同条款大开方便之门。房地产财产权利人无法借助所持有的《房地产证》,以完全物权的绝对权直接对抗该类违法的合同条款,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尽快完善房地产财产权利的登记确权保护措施,提升登记确权制度的法律位阶,对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遏制违法行为,将会起到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

我国房地产法律制度的完善,不能离开法律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国情下,科学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尤显重要,立法机关和房地产行政管理机关对城市房地产公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有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住宅小区内共用的停车位资源有限,不应买卖。住宅小区内不计算容积率停车位的法律权利应进一步明确定位归属于小区的全体房屋所有人,由全体房屋所有人共同拥有。同时,要采取优惠和鼓励的政策措施,调动和刺激房地产开发商建设各类经营性的停车位(场),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社会需要。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房地产法律制度下,商品房住宅小区计算容积率停车位的产权由取得停车位《房地产证》的权利人拥有,不计算容积率停车位的建筑物或其法律权利归属于住宅小区的全体房地产权人。房屋买卖合同约定不计算容积率停车位产权归属于某一当事人的条款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该类条款无效。买卖不计算容积率停车位的行为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其买卖停车位的合同无效。只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房地产法律制度,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注释:

①王利明著:《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第319页

②王利明著:《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第317页

③王利明著:《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第319页

④罗艾文:《深圳停车到底有多难》、《深圳法制报》2002年8月19日第13版

参考文献:

①王利明著:《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②深圳市规划国土局编:《深圳市规划国土房地产规范性文件汇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房屋建筑学住宅设计篇9

河内民居多姿多彩,形态丰富,是各民族文化的展示,散发的独特的魅力。河内地理是属于平地型。平地地质平坦、土层深厚、自然肥力高、水源充足、光照条件好。独特的地理成就了独特的文化区域,自古以来社会历史不同形成了民族文化不断发展也造成了不同形态的民居,因此,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各族民居。河内民居最早的建筑风被中华建筑文化影响(1000年被中国都护的历史)然而,伴随着历史河内民居也被深刻地影响法国建筑的风格(1887-1945是法国的殖民地)。本文章只集中分析最特色的河内民居是河内管式住宅——从历史到现在。

“河内管式住宅“的历史

自从李陈朝代形成河内的老城区或通用的名称是“36河内坊市”。河内的老城区是住在升龙皇城外、是一个小手工业与贸易交商的城市、是一个独特传统的城市。由于老城区的生活特征,以满足基本生活、居住要求的民居也与时改变,逐步改形,“老管式住宅”应运而生。管式住宅是一种窄开间、大进深、多层联排式住宅,因其形似钢管而得名。最开始管式住宅只有1~2层楼(图1)、“前店后宅”是那时期的建筑形式,大多数房子是茅草房子只有富家和华侨的房子才是屋瓦房。后来到法国殖民地的时期,法国人再一次规划了河内老城区为了给法国人、印度人顺便交商。从此老城区住宅向“下店上宅”的方向转型,管式住宅也开始有2~3层楼,建筑立面有浓厚的法式造型平面分前中后三部,以1~2个内天井间隔。前部为店铺,中部为过厅、楼梯、厨房、厕所,后部为卧室。楼上前部为客厅,中部过厅、楼梯,后部卧室。老管式住宅的布局形态完全能适应亚热带气候、减少太阳辐射、通风,也答应好当贸易之地方的作用。

“河内管式住宅“的现状

1.现状

河内老管式住宅可以说是城市化的产物,它的存在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1986年~1992年),城市主张给公务员分土地和解决迁移居民(成功地区,和木地区等等)或农村周边的地区。在新的地区,有背面相接的两排房子,每排有十栋,每个房子仅仅有30m2-50m2,所以房屋通常是三面关闭。为了节省土地和路线,房屋的尺寸的宽度为3-5m,长度10-18m。再说河内人口不停增加,河内土地价值越来越高。为了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同时解决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居住问题,新管式住宅大量出现(图3)。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大多管式住宅显出自发和低水平特征:

长座地的房子,深度比宽度长得多,根据深度而分部成1、2或3间,以无论如何房子的屋顶必须是斜顶不影响到对面的房子的风水。

前部还是店铺,中部和后部也还是生活的空间。到改造工商业的时期、包供时期,很多新的家庭搬到旧的家庭一起生活形成了一个集体区但卫生间依然是共用的。

为了增加使用面积,那时很少有一层的房子,大多数是两层楼的房子,偶尔出现三层楼的房子,与开始出现没有阳台的房子。

在中国也有跟河内管式住宅相同的建筑类型比如是在北海的“骑楼”、在广西广州的“竹筒房”。竹筒房是广西平地型民居的一种建筑类型。它是近代沿海商业城市(如北海、防城等)的一种很经济的民居形式,也是商业的普遍形式。一些广西近代商业较发达的地区(如梧州、贺州等)竹筒房也普遍存在。

从2000年以来,这时期,关于管式住宅的形态建筑也要说到突变地增加的房子高度。四五楼高的房子如雨后春笋般紧靠紧连着代替旧的底层房屋。也许呆在拥挤的房子太久所以养成了可盖多少房间就盖多少房间的习惯。这个习惯好像是为了解决心理的问题因为有很多不使用到的空间。面向大街或者窄巷,正面形式可以说就是“回归”的旧法式建筑或说得准确一点就是“怀旧”。不仅在建筑方面或在室内方面也是儿,都是“怀旧”的。遗憾,不好的问题是全部都是“假”的。房屋正面的设计是一种混杂的各种各样的柱子(把柱子作装饰而不是把它当支柱)和雕花、线条,制作工艺精细等,建筑造型上多采用对称式的造型,屋顶上一般都会有精致的老虎窗,外立面色彩典雅清新。

不幸的事就是在大多数房子里面的通风院子被拆掉为了增加面积的房子。正面是唯一能接受自然光的地方就经常因为房灰尘和噪音被关闭。此外,它们被过大的广告牌覆盖。人工照明和空调的滥用对健康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它们直接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我们必须知道,空调给我们凉快的房子,但同时也把热气淘汰到了街上。跟着交通工具,我们已经创建了一个污染的城市也造给自己一个“冰箱”的房子。这儿就是建筑的结尾。

2.现存问题与不足

老河内管式住宅隔热通风性能十分适应但是现在的河内管式住宅随着生活而变形变相给居民造成一些不好的方面:

狭窄的面积容纳了4、5人居住,人均居住用地过低。

室内自然采光分布不足。

通风效果不好。

河内管式住宅的发展趋势

河内管式住宅本来是一个很生态的建筑设计为了随着河内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往往只注意到硬件部分的设计(面积、墙体等等)而忽视弹性部分(眼光、空气、水、绿化等等)的破坏、恶化和减少,更忽视软件(隐形)部分,忘记了建筑的目的和建筑中生态的平衡,忘记了建筑领域内的生态平衡就是建筑与生命圈的平衡,因此,在建筑设计造成了许多历史的失误。所以河内管式住宅的未来趋势就是回归生态建筑的道路,再一次适应河内的环境解决人口过密、拥挤问题、改善生活环境。

从当地的具体生态环境出发,做到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共同点。但在基本原则的具体实践中,又存在三大类型:

从建筑所在地域出发,提倡利用本地材料和传统技术的乡土地方设计手法。

既重视地方性,又适当地引入较新技术的折中主义设计手法。

结合当地自然生态条件与最新生态理论,充分利用高技术和新材料来解决生态问题的高技术设计手法。

生态高技术建筑是同周围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特点的高技术建筑,是对当今生态危机的一种积极、主动并且有效的解决之道,因而是高技术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

结语

房屋建筑学住宅设计篇10

关键词:农村住宅;特点;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农村住宅特点

新农村住宅是以农村家庭为单位,聚居住生活和生产活动于一体,并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住宅。农村住宅除了具有居住功能以外,还兼有一定的生产功能,它需要在住宅空间以外保留一部分生产空间。对于新农村住宅的设计,绝不能照搬城市的别墅和多层住宅,而是应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反映农民家庭生产的实际需求。

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必须考虑庭院和生产用房。庭院是农村住宅的典型空间,可以说是农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核心场所,其功能包括种植蔬菜瓜果、饲养家禽家畜、手工生产、农机具存放、晾晒农产品等,同时,庭院还担当着联系各房间的交通功能。生产用房用于家庭生产、农具存放或粮食存放等,是家庭生产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新农村住宅设计原则

1、经济性

在农村,住宅并不只是农民生活的场所,同时兼有一定的生产功能。所以如何能以更加实惠的价格提供住房给农民和如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和仓储空间让他们用以生产和生活。成为了新农村住宅建设的首要原则。对农村住宅,我们更强调的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体现节约材料,节约用地,节约能源的“三节”原则。

2、适用性

农村住宅与城市住宅相比,农村住宅功能要求更多。如有些家庭人口众多需要更多房间;与他们的日常劳动息息相关的农具与其他器具的存放;收获的农产品存放;甚至有些家庭有个小作坊等。这些对新农村住宅设计是个很大但必须面对的考验。所以应以满足农村不同层次农家生活和生产需要为依据,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美观性

我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在平面布局、结构构造,还是造型艺术方面,都凝聚着我国历代先民的聪明才智和光辉业绩,形成了各种风格特异的文化特征。但千百年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使我国农村居民的居住形态极其复杂。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夹杂使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差。脏,乱,差成了现如今农村的形容词。所以如何改变农村现有面貌和对风格各异的文化特征的保护,美观又不失个性是个不能忽视原则。

三、新农村住宅设计要点

1、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

对于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制定好规划,农民自建住宅的科学合理规划设计,是构建和谐的、节约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科学规划既能使农民住宅美观便捷和生活环境美化,又能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和减轻农民对附属设施的投资彻底改变农村布局混乱、建房不建村、建村不建路的恶劣环境。同时,对环境的改造也应加大力度鼓励农民积极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中,合理利用荒废的土地,种植绿化林,改善环境。还要树立以节约为先的理念,科学设计新型农宅,确保农民住房建设选址与设计安全。严格执行选址意见书制度,加强对农民住房建设选址的安全把关,防止农民在地震断裂带及滑坡、泥石流易发地段建房。以抗震规范与节能标准为基准,合理解决好农宅抗震设防、隔热保温等比较现实的问题,落实节能节地节材的要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防止重复浪费。

2、住宅功能设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在新农村住宅的单体设计中,要根据农村住宅的特点和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合理进行功能设计。农村住宅设计要在保护耕地、节约耕地的前提下做到以实用为主,采取多种单元类型,系列化拼接,将住宅设计成大面宽、小进深的体型。由于冬天太阳有效辐射以南墙面最大,所以合理延长建筑物的南立面;而夏天太阳有效辐射东西向墙面远远大于南墙,为使建筑物尽量少吸收太阳能,要缩短东西向进深,也有利于自然通风的组织和采光。

新农村住宅功能布局一定要做到生活功能与生产功能分区。生活用房主要包括堂屋、卧室、厕所、厨房等。堂屋不仅是客厅,也是起居、生活的地方,甚至是办红白喜事摆流水席的一个待客场所。堂屋多为一进深,考虑夏季引入穿堂风,南面开大门大窗,而北面开窗较小。卧室设计尽量向阳。

厨房和卫生间能够自然排风。农宅中厨房面积一般比较大,由于燃料的多样性,导致其灶具通常是柴灶、煤炉和液化气灶并存。卫生间做得较好的是在屋顶设一个水箱,用水泵注水,洁具用节水型,基本可以做到水冲式厕所,贮粪坑移至室外靠院墙处通过管道连接。

考虑生产功能还应有菜园、晒粮、农业加工、圈舍、粮仓、杂物间和车棚等附属用房。

建筑布局在满足实用功能、降低造价的基础上,还应充分考虑抗震因素,上下墙体生根,保证平面和空间都紧凑。

2.3节能、家庭种植业、养殖业三位一体的生态住宅是新农村建设的特色

农村住宅占我国建筑总量60%,而且多数属于能耗较高的建筑。适逢国家对节能减排的倡导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新建建筑增加抗震、节能、环保等先进技术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特色,它将对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采用绿色环保建材。围护结构必须平衡通风和日光的播求,并提供适合于建筑地点的气候条件的热湿保护,围护结构的设计对于建筑在运行中的耗能是一个主要因素。新型墙体材料具有质量轻、力学性能好、保温隔热性能优的特点,同时用于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原材料大部分是工业废料或其他非粘土资源,在建筑使用中的功效也基本接近粘土实心砖。新型墙体材料的保温热性能基本上都能满足目前节能标准要求。而坡屋顶的采用,使屋顶部分的保温隔热性能优于平屋顶。

2)利用太阳能。在建筑设计中增加对太阳能的利用,其目的是为了使能源得到有效地利用并且增加人们的舒适感。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可提供日常生活热水及冬季采暖,且所有的用水房间与太阳能集热板在竖向上对应,减少热能损耗。在院落集水坑收集地面以及屋顶落下的雨水,通过过滤净化,用于冲洗车辆、卫生间的冲厕、草木灌溉等,节约水资源等等。

3)修建沼气池。在以务农为主家庭中,大多设有猪栏禽舍,与粪池靠近,其下做沼气池,应努力实现“一池带三改”,即以沼气池带动农村住宅的改厕、改圈和改厨。在有条件的地方,应该统一把禽畜的饲养集中在新农村住宅的下风区,并与住宅区有防护隔离的地段。沼气池容积可根据每户人数决定,其位置靠近厕所或牲畜圈,使粪便自动流入池内,方便管理,有利于保持池温,提高产气率,改善环境卫生。沼气池废渣又是花木的优质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