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建筑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59:02

后现代建筑设计篇1

一、功能之美

建筑是为人营造居住环境的建筑,是为了让人们居住的,后现代建筑发生在工业大发展的现代社会,更是要求人的居住环境的功能性,即实用性。让建筑不仅舒适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使后现代建筑,给人的感觉更加温馨,并且展现多姿多彩的功能之美。例如,后现代著名建筑——上海杨浦大桥,它是一条斜拉桥,该桥梁不仅实现了其实用的功能性,且在受力合理,节省耗材的情况下,使建筑轮廓流畅,形态优美。这座桥梁是功能美的代表之作。

二、结构之美

后现代建筑突破了现代建筑的几何图形结构,使建筑结构更加新颖,精致,美观。1967年,在蒙特利尔世博会上,一个圆形巨大的建筑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它就是巴克敏斯特·富勒(美国伟大的艺术家、发明家、设计科学家,1895-1983)设计的美国馆。美国馆圆球直径76米,三角形金属网状结构合理地组合成一个球体。整个设计简洁、新颖,没有任何多余的材料,建筑就像一个精致漂亮的水晶球。他把圆球建筑与哲学思想结合:世界上最小和最大的物质构造是圆形和球体。圆是可以无限扩大的基础型,它也是最小和最大物质运动轨迹的形体。建筑的美不仅体现在结构上,巴克敏斯特-富勒在其圆球建筑中也表述着:地球和人类应作为一个互为作用,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体现着其内在意蕴的美。圆球建筑便是以“无一定尺寸限制的结构”为概念,不连续的和连续的伸张力相结合,以最小的材料和最合理的结构、最小的投资创造出最大的内部空间。即以最大限度利用能源,以最少结构提供最大强度。展现了后现代建筑的结构之美。

三、韵律与节奏之美

韵律与节奏,是指同一个图案在一定的变化规律中,重复出现所产生的运用感。由于节奏和韵律有一定的秩序美感,所以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由于后现代建筑,多是高层建筑和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相互穿插和叠加。其中引起的渐变构成和发射构成的形式,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例如,日本现代建筑大师,矶崎新的设计作品水户艺术馆,值得一提的是艺术馆中央有一个很高、很怪的标志塔,其在多方面显得标新立异,这个塔同样是一件赋予韵律与节奏感的建筑,标志塔有无数个三角形组成,根据一定的组合形式,一直盘旋到高处,就像一首有节奏的音乐。

四、色彩之美

后现代建筑的美感,最值得称赞的是在色彩方面的创作,色彩本身就是具有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的,它是建筑最直接、明了的表现手段给人最强烈的视觉冲击。那些长期生活在一片灰色的城市中的男女们,走到大街上。到处都是一片混凝土的世界,他们被这种所谓的色彩厌恶了。他们需要发泄,为了迎合消费者,建筑也带着了丰富多样的色彩,色彩大胆、夸张,五颜六色的建筑到处可见,而且打破了传统的建筑用色大面积的使用艳丽纯色,直接明了,这样的建筑赢得了这个时代里生活的人。

例如,洛杉矶的太平洋设计中心,该建筑的设计仍然遵从密斯的玻璃外墙和钢结构思路,但融入了更多的技术。这座大厦被构思成为一个蓝色的独立的物体。它的外形就像一艘耸立于由小房子构成的海洋中的蓝色远洋巨轮,或一条海洋中的大鱼。其众所周知的绰号——蓝鲸,表明它在公众印象中占有不容置疑的一席之地,成为了一座纪念性的里程碑建筑。

五、奇异之美

当代西方建筑审美的变异,受到信息社会极其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运用各种手段来标新立异,以期造成“轰动效应”,于是,扭曲、畸变、残破、断裂、冲突乃至丑化对传统文化的新的理解和新的运用等非常规设计手法便应运而生。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与旧馆相连,墙面的颜色、图案与原有建筑有所呼应。在一处转角上,孤立地安置着一根木制的、变了形的爱奥尼式柱子,短粗矮胖,滑稽可笑,得到一个绰号叫“米老鼠爱奥尼”。这一处理体现着文丘里提倡的手法:它是一个片段、一种装饰、一个象征,也是通过非传统的方式组合传统部件表现后现代建筑奇异之美的例子。

六、和谐之美

和谐之美即是与周围环境的完美融合,后现代建筑中的地方性风格倾向,是将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发展的代表。芬兰天才阿尔瓦·阿尔托是人性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他终生倡导人性化建筑,主张一切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其次是建筑师的想法,其建筑作品融理性和浪漫为一体,亲切温馨,而非工业时代机器的产物。其中,他的代表作芬兰珊纳特赛罗镇中心建筑,可以说是阿尔托风格的代表,小镇中心坐落在一座小山上,用红砖和木结构建造而成,与当地的自然风光,传统建筑非常协调,人们在去往市镇中心的路上始终能感觉到主楼的存在,进入主楼却感觉不到主楼的存在,这就是其妙处。

七、材料之美

后现代建筑的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和金属玻璃。钢筋混凝土不仅强度大,而且自身重量相对较轻,这样,楼层就能做的薄一点,建筑物的跨度也可以很大,使建筑物看起来高大,美观,且节省地面空间。例如,跨度达218米的法国国家工业与技术中心陈列大厅,其混凝土壳层的厚度仅12厘米,1960年奥运会罗马小体育宫的壳层厚度仅1厘米左右。混凝土预制件的出现使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的现场一砖一石地盖房子的方式淘汰。英国的海德公寓因大量使用混凝土预制件而闻名。这也使得建筑物外观结实,牢固,体现出材料的美感。

后现代建筑设计篇2

高层建筑设计理念主要有两种: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和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主要表现为以适应大工生产为基本出发点,讲究建筑功能,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对材料和结构的率真表达。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是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的补充与完善,建筑形体在强调对材料和结构的率真表达的同时,也重视建筑的语义表达;不单单关注建筑本身的纯粹形式或理想的秩序,更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和城市文脉的整合。

从1853年到20世纪30年代,是高层建筑设计的曲折探索阶段,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虽处于支流地位,但对后来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最大。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现代主义风格的高层建筑风靡全球,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得到了完美诠释。从1909年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工业主义建筑设计人文化设计理念处于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深入人心,它丰富了高层建筑创作手段和方法,极大地促进了高层建筑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

从1853年到20世纪30年代,由于高层建筑刚刚出现,人们对高层建筑的理解和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入和完善,设计上也缺乏经验,因此,借鉴历史传统和美学理论成为当时时尚,以学院派为代表的复古主义占上风。但是,欧洲和美国的少数建筑师,坚决反对抄袭历史形式,坚信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认为一幢新建筑应符合新功能、新材料、新社会制度和新技术的要求,并对高层建筑设计进行了积极探索,奠定了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现代主义高层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形式基础。如由伯姆和鲁特设计的瑞莱斯大厦,其水平带几乎全是玻璃,强调围护结构的轻质透明,表达框架结构的美学特点,建筑的美学特色有别于官邸式三段式建筑的沉重感,影响了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格罗皮乌斯和伊里尔。沙利宁参加1922年举行的芝加哥《论坛报》大厦设计竞赛的设计方案对后来的高层建筑设计影响最大。格罗皮乌斯的设计方案形式简洁,没有多余的装饰,充分展现框架结构的美学品位,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功能上都是杰出的,极其适合办公楼要求,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的高层办公楼形式的早期萌芽。伊里尔。沙利宁的方案强调建筑建垂直上升的表现,顶部收缩、跌落,但形式同样地简洁和反对繁琐装饰,是体现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的成功作品。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高层建筑最完美地体现了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这一时期的建筑所关心的问题聚焦在如何开发材料、结构的表现力,如何单纯的抽象表达使用功能、表达空间组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湖滨路公寓、西格拉姆大厦都充分展现了钢框架结构和围护墙体玻璃材料的表现力;汉考克大厦着力挖掘了结构构件X型支撑的美学特色;利华大厦开创了灵活空间的模式;贝聿铭设计的约翰。汉考克大厦的艺术重点则转向追求由镜面玻璃反射所引起的感官愉悦。

从1909年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是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的高层建筑设计,由于建筑师们认识到高层建筑将成为城市天际线的主宰因素,而十分重视高层建筑冠部设计的标志性,如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这是建筑与城市文脉整合的早期表现。

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高层建筑设计中。20世纪6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对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进行反思,并意识到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以适应大工业生产为目标,强化“以物为中心”,缺乏对人性的关怀,因此,许多设计也暴露出严重的缺陷。如密斯式的方盒子建筑在世界范围流行,地方特色受到严重冲击;世界贸易中心大而失度的形体,导致曼哈顿繁华区的空间尺度失去平衡等等。正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反思,人们开始认识到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是为“人”服务。20世纪60年代以后,高层建筑设计理念发生了巨大转变,建筑形体在强调对材料和结构的率真表达的同时,也重视建筑的语义表达;同时注重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和与城市文脉的整合,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开始深入人心。高技派、后现代主义、晚期现代主义、生态建筑、可持续性建筑等各种建筑流派和思潮,都是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某些观念的具体体现。

如菲利浦约翰逊设计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矶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与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都十分重视建筑的语义表达,但建筑风格迥异,实现的手段也不同。电话电报公司总部、日本筑波中心都是借用历史符号,而香港中国银行“芝麻开花节节高”的隐寓则是通过有意识地强化结构支撑构件而实现的。o.m.翁格尔斯设计的德国托豪斯大厦隐寓的“大门”形象,同样没有借鉴历史符号,而是通过建筑的虚实对比实现的。

诺曼。福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表现了“材料—结构—设备”的高技风格,同时,采用悬挂结构体系实现大楼底层完全敞开,与楼前的皇后广场连成一片,充分体现了建筑与城市文脉的整合意识。

理查德迈耶设计的美国步里奇波特中心,极力追寻建筑的尺度与形态同城市的整体结构相适应。为表示对相邻的巴纳姆博物馆的尊重,其体量打散处理,形成一个轮廓线丰富、由低矮和中等高度体量组成的连续体。这与世界贸易中心大而失度的体量形成鲜明的对比,探究其深层次原因是设计理念的差异所致。

后现代建筑设计篇3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对现代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浅论现代主义设计对设计的影响浅述现代主义对当代中国设计的影响探讨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对现代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试论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对现代大型团体操设计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校园建设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及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西方现代艺术运动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浅析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对现代主义景观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对服装设计的影响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中德国包豪斯对版式设计的影响简述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对室内设计的影响浅谈“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对设计创新的启示正确看待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浅析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试论约瑟夫.海勒对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论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浅析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对中国当代建筑的影响和启示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观念还原”和抽象艺术对建筑的影响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②详见柯伟林著的《德国与中华民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第20―22页。

③详见柯伟林著的《德国与中华民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第105―112页。

④详见柯伟林著的《德国与中华民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第283―290页

⑤相关信息请查看中国江苏网2012年5月14日报道《志愿军用的报话机产自南京无线电厂》,网址:。

后现代建筑设计篇4

关键词: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现状与应用

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主要是通过运用现代色彩的美学设计方法,对建筑外部环境比如墙面、门窗、突出装饰物、屋顶、台基等进行色彩搭配与设计。随着人们对建筑艺术中色彩设计的日益追求,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已经成为现代建筑外部环境造型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建筑外部环境的色彩设计体系比较庞大。色彩在建筑外部环境的设计及运用过程中,一定要依从于建筑的整体特点,让色彩设计能够为建筑外部环境的整体造型加分,色彩设计要和建筑外部环境融为一体,和谐统一。本文就从建筑环境色彩设计发展及影响因素、色彩设计的现状和问题、环境色彩设计的具体应用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建筑环境色彩设计发展及影响因素

众所周知,建筑外部环境的色彩设计可以很好地增强建筑外部环境造型的表现能力,并且丰富建筑外部的空间造型设计。因此,色彩在建筑外部环境色彩的艺术设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建筑环境色彩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不断地完善和美化生存的环境空间,以及提高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会召唤更加丰富多彩的建筑环境色彩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建筑环境色彩设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多建筑艺术设计师们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我国也出现了一大批非常成功的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作品。比如,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国家炎黄艺术馆、燕莎中心、上海商城、深圳华夏艺术中心等等。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及规划主管部门的重视,城市建筑外部环境的色彩设计将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发展。

从建筑环境色彩设计发展的总进程中可以看出:建筑环境色彩设计的发展经历了从纯朴走向丰富、从单一走向多样化、从崇尚自然走向独创匠心,并一步步地继续向着人性化发展,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

随着人们对现代建筑环境色彩意识的提高和对自身生活环境的关心,建筑师们逐步地探讨在建筑环境色彩设计的发展过程中,究竟是哪些主要因素影响了建筑的外部色彩设计。色彩是建筑外部环境造型设计中最重要的视觉美感因素,对于建筑外部的色彩设计来说,建筑物的形态造型、盲目跟风流行元素、建筑的本身功能是影响建筑外部环境造型设计的主要因素。

首先,在影响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建筑的形态造型。在实际的建筑外部设计中,人们往往关心建筑的形态及造型,忽视对其外部的色彩设计。因此,就容易忽视了色彩设计对于建筑外部环境的特殊功能。人们一般认为色彩只是颜色的一种表现,是依附在建筑形态造型中,是建筑设计的次要因素。实际上,建筑外部的色彩设计并不只是一种装饰形式,更是辅助建筑形成独特风格的主要元素。因此,也就出现了个别建筑设计师不重视对专业色彩设计的系统化学习及运用,出现了盲目跟风流行元素,即建筑外部环境的色彩设计跟随当下的流行趋势,不具有个性及独特性、缺乏地域和文化性,出现“千城一面”等效果,因此,建筑设计的总体效果难免差强人意。

另外,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另一影响因素就是建筑本身的功能性。建筑是供人们使用的,必须要符合其基本的功能性。建筑设计不同于其他的设计,可以任意地通过对色彩的运用,来完成设计的效果。设计师们对于色彩的运用必须要和建筑空间的设计及其功能的发挥有机结合,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同时建筑的外部色彩设计还应该充分的体现人性化,满足建筑使用者的心理,考虑建筑的特点、地域、文化、宗教、具体使用者等诸多因素,通过色彩的美学来做出最好的建筑色彩设计。

2、建筑环境色彩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筑越来越趋向现代化,中国的大中城市中,各类现代化的高楼耸立,不管是城市的造型还是色彩的设计都与西方现代都市呈现出同一化的现象。比如,北京CBD与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现代建筑的冷灰色外观、跟风涂鸦而流行的五颜六色的建筑外部色彩效果都反映出现代建筑环境外部色彩设计严重缺乏个性的现状。其实,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中外观的基调色彩设计,主要是通过现代的色彩科学及美学的运用,对建筑外部的墙面、门窗及其突出物、细部、屋顶和台基等周围环境进行色彩的处理与设计。

目前,建筑环境色彩设计的问题主要是怎样和谐地处理建筑外部环境的色彩与整体现代环境建筑的和谐。精心的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能让建筑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效果,使人们身心愉悦地生活在现代建筑环境中,丰富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另外,现代建筑环境色彩设计严重缺乏独特性,现代建筑应该通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通过建筑外部独特的环境色彩来展现独特的建筑景观效果,带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及美感。

3、环境色彩设计应用的个案分析

建筑外部环境的色彩设计主要包括了建筑外部的墙面、门窗及其突出物、细部和建筑的周围环境部分。具体要做好的部位是建筑外部的墙面(除建筑物的外部开口及突出部分以外的四面墙面)、建筑门窗(门框、窗框、玻璃、雨篷及遮阳板、空调的窗口)、建筑外部的突出物(阳台和花台、屋顶水箱、天面楼梯间及外置的楼梯、门廊和花架、招牌)、建筑细部(线脚、转角及突出的梁柱、栏杆、排水管和排烟管、暖气管)、建筑的屋顶(平屋顶或斜屋顶、异彩屋顶、屋顶花园)、建筑的台基(台座和栏杆)、建筑的周边环境(建筑小品、绿化植物、山石、水池和叠泉),这些具体的外部环境都是构成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的重要部位,也是色彩在建筑的外部环境进行艺术设计及运用的空间。

以下,我们就对幼儿园的外部建筑环境色彩设计的应用进行分析:

首先,对于环境色彩设计应用来说,要确定好色彩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整体出发,突出局部及细部,满足建筑使用者对于建筑整体色彩效果的需求。针对幼儿园的外部建筑的色彩设计来说,要突出明亮、丰富、卡通的特色。要分析幼儿园的外部建筑环境,突出色彩设计的整体,然后再深入到建筑物的其它部分,审视整体色彩设计是否和谐。

为了做好幼儿园的外部建筑的色彩设计,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建筑的周围环境、建筑的装饰效果、大众的审美特点及情趣。在设计中突出幼儿元素、符合幼儿园的特点,并在色彩的设计中传达出鲜明的时代性、独特性、文化性,通过对色彩设计基本原则的应用,选用与幼儿园建筑的外部环境设计相匹配的材料进行设计,使设计更具实用性及可行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色彩设计原则确定设计中的目标,才能成功地创造出建筑外部的环境色彩。

其次,制定好计划和进行基地调查。通过确定幼儿园建筑的外部环境色彩设计遵循的原则之后,我们要对建筑物外部环境色彩设计的实施制定出一套计划方案,方便展开随后的工作并做好外观色彩设计的准备工作。同时,进行基地调查,一般来说,基地调查需要对建筑外部进行调查,查看建筑周围的环境中是否有其它物体受到建筑外部色彩的影响。在幼儿园外部环境色彩设计中,可以通过拍摄周围环境的彩色照片来记录周围的环境的平面,并用色卡详细进行标注。

第三,进行模拟分析与色彩设计。通过基地调查,对建筑周围环境的色彩有了详细的了解之后,找出现有建筑外部环境的色彩构成,为新的色彩设计做基础,

以便于通过建筑外部内现有的各种物体及设施的色彩进行设计,通过归纳探索出最适宜的色彩的配制比,并进一步设定出建筑外部环境进行色彩设计所需的组配依据。通过模拟分析之后,便可以开展幼儿园外部环境的色彩设计了。根据对幼儿园外部环境的现状分析,在色彩设计的过程中,为了突出建筑整体效果,要注意使用多少种颜色、同一颜色是否要重复使用。另外,要对幼儿园的外观进行色彩配色,突出整体的协调统一。在实际的色彩设计过程中对于同一色彩及色调要注意形成对应一致性,同一色系的色彩设计要注意相近色调的相关,对于不同色系撞色之后能形成互补的色彩要突出其形成的和谐对比的效果。

综合以上色彩设计及配色方案的要求,对于幼儿园建筑外部环境的外观进行色彩设计,并提出适宜的几套色彩设计及配色方案,为下一步的现场测试做准备。

第四、现场进行测试。通过色彩设计出的几套配色方案,我们把相应的色标放大到幼儿园外部建筑色彩设计的基地现场,通过光照条件,确定以现场为背景,在不同的几种视线距离下用相机拍摄出彩色照片,观察照片中的色彩效果,通过设计师的对比分析,选择最佳的色彩设计方案供客户进行选用并申请管理部门进行审批。

最后,审批及实施。完成对建筑物的外部环境进行色彩设计并形成色彩配色的具体方案之后,应该把方案及说明报请有关的管理部门进行论证审批,批准之后便可交给施工方进行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现场的监督指导工作,确保建筑物外观色彩设计的施工质量,达到建筑外观色彩设计的最佳效果,与建筑的周边环境形成和谐的效果。

因此,通过对幼儿园这一建筑环境色彩设计应用的具体分析,说明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的步骤及方法,通过现场测试建筑外部环境,合理选用建筑外部色彩设计的材料、在适宜的色彩的范围内进行面积比率的设计,提出一个科学、合理、个性独特的色彩设计方案。

4、结束语

21世纪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也是一个色彩丰富的时代。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需要并日益重视周围建筑的色彩。通过居住环境外观色彩的人性化设计及个性化设计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物质文化生活,愉悦人们的心情,更好地促进时代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重视建筑外部色彩的设计,让色彩设计从建筑的形态造型设计中的从属地位中摆脱出来,正视色彩对于建筑外部环境造型设计的重要性。通过恰当合理的色彩设计为建筑外部环境营造出和谐的气氛,传达出现代人生活的情感。虽然,我国的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还在初级发展阶段,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以及国民审美艺术水平的提升,我国城市建筑的外部环境色彩设计一定会迅速发展,涌现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参考文献:

[1]严峰.试论色彩在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长江建设.1997(05).

后现代建筑设计篇5

一般来说,除建筑自身外,对建筑所在环境进行的装饰设计大部分都是在建筑自身装饰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衍生出来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外在环境的装饰设计也不断成为独立个体而发展,并且还体现出了审美的滞后性。将建筑装饰设计与建筑自身设计进行比较,虽然建筑环境的装饰设计是独立的个体存在,但是极其容易受到审美趋势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同时,在特殊的情况下还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含义。

二、建筑装饰的重要作用

(一)实用性

建筑装饰设计是建筑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建筑装饰设计的主要目的也并非是仅仅为了对建筑物进行美化。建筑装饰设计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都是来自生活,同时也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求而存在。也就是说,建筑装饰设计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实用性与功能性,所以,建筑装饰必须具有实用性与功能性才可以算是具有美学的价值。若建筑装饰只为美化建筑,那么其自身也不存在实际的使用价值,这种装饰设计也只是浪费材料,没有任何的美学价值。

(二)审美性

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人们对于建筑装饰设计的审美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装饰设计不仅可以以单独个体的形式附加于建筑物上,还可以融入到建筑物中。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建筑装饰设计主要是使建筑和环境实现统一与和谐。这种要求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物自身的逻辑性,同时也能够使建筑充分体现出力与美的结合,进而彰显出建筑整体的灵魂所在。除此之外,建筑装饰设计可以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充分的利用,也能够体现出建筑的美学价值以及审美的重要作用。

(三)表意性

装饰材料与装饰工艺的不同,对于建筑物自身显现的意境以及艺术氛围具有一定的影响。建筑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与符号进行融合,同时对建筑物中的砖瓦草木进行合理的运用,进而使得建筑的意境美更加明显,进而使人们感受到建筑装饰设计的强大文化魅力以及整体性的特点。就像我国古代的园林,其意境的美除了建筑本身之外,周围环境的美更加突出。在园林的装饰艺术设计中,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进行完美的融合与统一,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充分展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三、建筑装饰设计的审美表达与表意体现

(一)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审美表达与表意体现

在对现代建筑进行装饰设计的过程中,表意与审美主要是处于动态的发展中,同时,也与当下的潮流紧密相连,针对时代的变化而进行设计,不仅能够使建筑的功能性完整的保留,而且还可以充分的表现出当下审美理念与潮流。就像对流水别墅的设计,因为大多数的流水别墅都位于山林中,并且与河溪相邻。所以,建筑周围的草木以及溪水就可以为建筑提供动态的美感。从审美角度看,流水别墅使人们感受装饰设计审美的同时,还可以使其身临其境的感受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与统一的美。从表意角度看,流水别墅的装饰设计充分彰显了当下主流的哲学理念,并且对建筑自身的文化内涵也有所增加。在西方的思想理念中,会受“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影响,所以,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就会体现出重视建筑审美,忽略建筑表意的现象。在建筑设计师的角度来说,事物只有有用才是真诚的,因此,这种理念与传统的价值观念截然相反。然而,在现代的建筑装饰设计中,装饰只是一种产品,受到技术的影响而显示出自身的价值与物质化,实际的作用只是对建筑物进行美化,并没有更多的内在品质。在经济角度看,装饰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所以,对于现代的建筑设计工作,设计师果断的放弃装饰设计的表意功能,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建筑物自身的功能方面。但是,这种方式使得现代建筑的装饰设计忽视了表意的功能,而导致表意功能的名存实亡。

(二)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审美表达与表意体现

后现代建筑的装饰设计与现代的装饰设计进行比较,如果现代建筑的装饰设计重视表现建筑设计,则后现代的建筑装饰设计就是重视建筑意义的设计。根据后现代的建筑装饰理念,是可以通过建筑装饰品设计来充分表现个人以及历史传统和社会地位的。这种建筑装饰的设计与文字以及绘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且可以利用特定的符号来明确的表现出建筑自身的含义。后现代建筑的装饰设计,设计师主要是设计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装饰,同时,基于传统的建筑装饰设计理念,针对部分的古典符号进行再创造与加工,使其具有时代的特点,进而保证建筑体现出后现代的特征。与此同时,也同样能够使建筑与外在的环境进行完美的结合。

四、结束语

后现代建筑设计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发展理念

引言

建筑被认为是一种凝固的空间构筑体艺术[1],给予人类丰富的物质实体的形态,它通过独特的语言形式表达着人们的文化、情感和价值等各种元素而有别于诸多门类的艺术[2]。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的上升伴随了居住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对建筑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3]。基于此,建筑设计界的学者们对建筑创新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4],建筑设计创新的相关研究也已经从零星的研究走向体系化,迄今已涉及建筑理论创新[5]、地域建筑创新[6]、建筑技术创新[7,8]、建筑创新教育[9]等方面。因此,本文通过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述[1-7,9],旨在探究建筑设计行业的诞生、演化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1建筑设计行业的由来

尽管人类建筑已经诞生了很长时间,但建筑设计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并以建筑设计行业协会的出现为形成标志[3]: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导致了建筑规模日益扩大且工艺越加复杂,这就要求“主要建设者”既需要具有丰富的设计知识和高超的技巧还需要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3]。另一方面,以medici家族为代表的新兴的城市贵族和富有的商人阶层将资本转向土地和房屋。基于对优秀工匠(能够表达主人意愿、受过设计培训、兼具管理大型作坊经验的人才)的需求,建筑设计逐渐从匠师的手中分化出来表现为由具备文化艺术素养的人专门承担相关工作并被称为“建筑师”。建筑设计职业的出现后,建筑师们一方面总结古代工匠的建造经验,并将科学技术上的成果运用到建筑创作实践中,使得建筑类型、形式都大为丰富。

1834年首个行业协会(英国建造者协会(theBuildersSociety))的出现标志着建筑设计专业的形成[3],建筑师至此与建筑业中的其他从业人员得以了较好的区分。通过行业协会,建筑师的独特地位得以确立,并且进一步完善了学院教育体制。随着建筑设计职业化的加强,以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为代表的行业协会对建筑师的职业地位明确限定为“设计、监督设计是否得到实施”。至此,建筑师与建筑物发生了脱离,仅对业主负有设计和监督建设过程的职责,这也标志了建筑设计行业的进一步成熟。19世纪晚期,各行业垄断程度的提升促进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建筑师事务所也开始扩充并集中、组织了与建筑业所有相关专业的人员。

2我国建筑设计的创新思想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学者对建筑设计予以了极大的关注[4]。我国建筑设计创新的研究也从早期的零星研究走向体系化,涉及建筑理论创新[5]、地域建筑创新[6]、建筑技术创新[7]、建筑创新教育[9]及某类特殊建筑的设计创新[10]等。哈工大邹广天教授带领的团队开展的研究最为全面形成了建筑创新学的基本框架[4],该团队认为:建筑设计创新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需要,建筑设计的发展离不开建筑设计创新,从创新学的角度对建筑创新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建筑设计创新系统内,主要由主体、对象、目标以及手段构成;建筑设计创新决非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包括建筑形态创新、建筑功能创新与建筑技术创新等一系列内容;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前行,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建筑设计创新的基本方法的应用原则,有助于人们对建筑设计创新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推动建筑设计创新实践的发展。

3我国当代建筑设计的理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环境发生了质变,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革,我国的建筑领域在短暂的3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对现代主义建筑批判、后现代主义建筑尝试到新现代主义建筑探寻等过程。研究表明,我国当代建筑创作的特征所展现的相关理念总体如下[1]:

(1)建筑创作既不拘泥于传统的创新,又不凌驾于历史的超越。作为文明容器的建筑往往承载着地域文明所积淀的精髓,建筑设计重视地域文脉既不是对古典文化的回归或是乡土设计,也不会对全球化趋势的对抗或外来文化的排斥。广义的文脉不仅要作为记忆符号去承载历史,更应该通过对其传承实现人们的群体认同与情感归属,因此应建立在民众精神诉求与社会现实经济基础之上并视建筑为地域文明现代化进程的物质基础进而实现修补城市断裂的历史。

(2)建筑创作的既属于此时此地的建造,更是此情此景的抒发。建筑历史是流逝的时间在永恒存在中的演化,因而建筑应该为人提供原真性的日常生活体验,即:建筑应该在现实生活基础上体现建筑的生命力和在时间的绵延中获得建筑创作的自由。建筑师作为个体的人一定要有自由的意志,有了主体性,才能决定自己的价值选择与行为选择,而不必依附于他者,这也是一切有生命力建筑的灵魂所在,不能因为技术的进步与工具的革新所取代。因此,优秀的的建筑设计要充分理解建筑背后所蕴涵的地缘、人缘、血缘与情缘。

(3)建筑创作既要实现表达理性简约,更要体现精致细节。建筑既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又具有“内外兼修”的内涵。建筑创作既不能脱离现实生搬硬套,也不能超越现实任思维任意游走,故高效、合理的方式整合资源是建筑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建筑的适度性在于客观理性地分析与评价现实条件,将技术与艺术以恰到好处的方式进行结合,这样的建筑语言对于弥补中国城市短裂的现代性是一个极好的手段。

4结语

建筑是一种凝固的空间构筑体艺术,它会因时期和流派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外在的三维空间存在形态与内部的结构逻辑。尽管人类建筑已经诞生了很长时间,但建筑设计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并以建筑设计行业协会的出现为形成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领域在短暂的3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对现代主义建筑批判、后现代主义建筑尝试到新现代主义建筑探寻等过程。虽然我国建筑设计创新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但也不乏大量照搬外来的风格和潮流的案例放弃了建筑的本质。相信随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建筑设计会逐渐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向宁.当代复杂性建筑形态设计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导师:梅洪元)[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2]李金红.城市住毛建筑设计改进和创新[J].吉林建筑设计.2004(3):20-22.

[3]李湘桔.基于知识管理的建筑设计企业项目管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尹贻林教授)[D].天津大学,2009.

后现代建筑设计篇7

关键词:工业建筑;差距;发展举措

abstract:theindustrialarchitectureisoneofthecarriersofhumancivilization,thedirectimpactontheenvironmentofthecityandlandscape.thispaperfirstanalyzesthemodernindustrialbuildingsinChinawithforeigngap,andthenourmoderndesignoftheindustrialarchitecturedevelopmentmeasuresarestudied,hasstrongtheoreticalandinnovative,forreference.

Keywords:industrialarchitecture;Gap;Developing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我国现代工业建筑与国外的差距

1.1观念上的差距

工业建筑属于建筑范畴。工业建筑虽然有它自身的特点,但建筑设计中的一般规律,工业建筑都遵循。对建筑师来说,工业建筑与博物馆、体育馆、医院、住宅一样,都是不同功能、不同工艺类型的建筑。在国外,只要业主委托,建筑师能设计民用建筑,一定也能设计工业建筑。工业建筑要讲美学,称之为工厂美学(Factoryaesthetic),工业建筑也要讲环境设计,这绝对不是工业建筑民用化。在我国,对于建筑师统领工业建筑设计的重视性不足,工业建筑适用、经济就可以了,美不美观无所谓。即使部分建筑师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起到作用,一般还只限于“涂脂抹粉、穿衣戴帽”。

1.2体制上的差距

从整体而言,我国工业建筑甲级设计院在整个甲级设计院的比例中约达40%,工业设计院注册建筑师的人数约占注册建筑师总数的35%。这是一支不小的设计队伍。目前,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各工业设计院或多或少承担了民用建筑设计任务,有的设计院民用建筑占总收入的75%以上。今后各大设计院都要走企业化、社会化的道路。按系统条块分割成民用设计院和工业设计院已不能适应形势要求。

在设计院内部,分工过细而且呆板僵硬。在我国注册师制度中规定,工业建筑必须由注册结构工程师主持设计。在设计院实际运作中,由工艺专业决定平面,总图专业决定总体布置,结构专业决定剖面形式。建筑师对前面这些内容没有发言权,剩下的工作仅仅是确定开间尺寸,画个平、立、剖面图,画画楼梯、厕所详图。对于工业建筑造型设计,仅仅是推敲是横线条还是竖线条,是后现代式还是欧陆式。

而在国外,大型工业建筑项目多由小型建筑事务所承担、组织、协调。最后由注册建筑师主持设计,工艺设计有各独立的设备、结构事务所(公司)配合,建筑师直接面对业主,并处于监理公司的监督下。这样的工种配合和设计程序十分灵活,即能满足基本的工艺要求,而且能较好满足企业精神方面的要求,建筑师的意图也能顺利实现。因此,随着国有大型设计院改制的深入,未来我国的设计制度,也应向此方向发展,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灵活性,适应市场的需求。

1.3技术上的差距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企业受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逐步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这样也对工业建筑提出了技术上的新要求,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我国工业建筑技术在工业园、科技园、无污染工业园区的规划;工业建筑建设过程中的通用性、标准性和灵活性;新型建筑结构、材料的运用;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建造、运行,全面实行清洁化生产;对于人类工程学在工业建筑上的使用;旧工业建筑的技术改造、更新利用、改建和迁建技术等方面与国外有着不小的差距。

1.4教育的差距

我国对工业建筑设计的教育,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工业建筑设计的水平,与学校教育、培训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在我国的建筑学本科教育中,全国的建筑院校在上世纪90年代来,基本取消了工业建筑原理的讲授和相关课程设计,造成了工业建筑设计在人才培养上的中断,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我国工业建筑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对工业建筑的全面认识,通过建筑历史、设计原理、材料构造、工程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工业建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通过对工业建筑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新知识解决工业建筑的整体性、综合性、灵活性等问题,并学会运用“工厂美学”“机械美学”的观念来处理好工业建筑大尺度、大比例、大空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训练其发展思维,鼓励其独创性,以弥补传统建筑教育中的不足。

2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举措

2.1运用城市设计原理处理城市与工业建筑之间的关系

2.1.1运用城市设计原理解决城市中工厂对城市造成的干扰

在现代城市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中,存在于城市中心的工厂或工业生产项目的影响最大,而且范围最广。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危害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城市中的工厂不仅带来直接的环境污染,存在其他的问题,干扰着城市的运转。主要表现在1)占据城市中心用地,影响城市机能。2)影响城市交通的顺畅。3)损害城市文化品质。

鉴于工厂在城市中存在的问题暴露越来越多,并且严重危害了城市发展,在今后的工业建筑设计中必须结合城市设计理论,合理解决工业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对于新上马的项目,特别是重、大型工业项目,厂址的选择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论证,一般性的项目应集中于城市工业区中,这样有助于建设配套设施、资源共享。对于城市中原有的工业厂房,要分别对待,逐步解决其对城市的影响。对于生产规模大、污染干扰大的重型企业,要逐步外迁,搬迁后的用地可恢复城市应有的功能。对于影响较小的小型企业,应限制其发展,敦促其技术改进,将其对城市的影响减到最小。

2.1.2运用城市设计原理处理工业园区与城市的关系

许多城市也积极创办各种类型的地方性高科技工业园区。在这些开发区中,大部分对城市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正是这些城市发展的“基石”,正对城市的未来带来了隐患。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工业园区与城市的关系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经过对我国现有的工业园区的分析,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与城市中心的脱离。2)占地过大,数量过多。3)趋同性。4)布局仍受功能分区的过分影响。

因此,我们急需在以后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划设计中,必须吸取经验教训,将城市规划原理贯穿整个规划设计过程,最终“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融和”。通过对我国新型的高科技工业园区的分析、总结,结合城市设计一般性原则和手法,可以总结出下列原则,对新的园区选址、规划、建设工作起指导和帮助作用。1)建设必须依托智力密集区。2)城市开发区集中建立。3)建立卫星城。

2.2强调工业建筑的个性特征,丰富厂房造型

工业建筑因为其特殊的功能要求而需要不同的空间,这就可能形成特殊的建筑造型,如高大或超长的体量、高耸的构筑物、高架的管线或长廊、洁净车间无窗的立面、外露的结构和管线等,对这些进行整体考虑、全面安排、统一处理,与城市建设和周围环境配合协调,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一排高大的厂房与高耸的水塔,前后呼应,相映于水面,可以组成一幅淡雅、宁静的构图;突出屋顶的网架涂上鲜艳的色彩,配以周围的绿野,显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当然,在同样的生产要求下,不同的设计人,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处理手法,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2.3重视对工业建筑技术的研究

尽管高技术建筑建筑在我国已经有较大的发展,并建起不少实际工程,但是,高技术工业建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工作也处在初级阶段。我国的高技术建筑乃至高技术工业建筑设计上都存在着相似的问题。

首先是在结构上存在滥用结构表现手法的现象。其结构表现不是建立在创新结构形式,以创造新的空间造型,而是将一些结构形式作为建筑符号运用于建筑中起到装饰效果,这种将结构形式转换为立面符号的做法并不是结构艺术。其次是在建造中没有合理运用材料,建造方式落后。我国的施工方法仍是手工作业为主,湿作业大,尚未实现工业化、现代化。

2.4重视人性化设计

在工业建筑中建立人类工程学的概念,可使工程设计中注意“人的因素第一”,避免在先进科技面前发生“见物不见人”的弊病。我国工业建筑已自成体系,人类工程学的应用已成为顺理成章的趋势。对于我国现代工业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大致可以从两方面出发:首先是人与内环境的关系,即作为工业建筑使用主体的生产者与生产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指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其次是人与外环境的关系,即生产者与工厂外部环境、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现代工业建筑中人与内外环境间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何在工业建筑设计中树立人性化设计思想的方法和策略

2.5可持续性策略

①加强建筑的热工性能,发展被动式能源利用技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现代工业企业不管是产品设计,还是工艺设计,都力求以低能耗换取高收益。作为生产空间的工业建筑,因其投资大,容量大,使用周期长,对企业的节能增效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国内外新建工厂因产品精度要求和工艺水平提高、大都采用人工空调来调节室内温湿度,这样使得能源的耗费大大增加。因此建筑师在进行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时,从平面设计、空间设计到细部装饰处理,都尽量从节能考虑。

②将工业建筑与人类、环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世界各国在工业建筑中,从规划到单体,从工艺到设备都特别注意工业生产可能造成的污染,如烟、尘、渣、毒、热、湿、噪声、腐蚀等。人们都希望工厂企业的建筑,既能适应生产工艺的需要,又为劳动者创造符合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环境,还不会使自然环境遭受侵害。即使是以前建成的工业企业也要通过合理改造减少生产所造成的污染。这些发展趋势对建筑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熟练运用建筑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工艺及各辅助专业知识,掌握工程心理学、社会学、环境工程学等新兴学科,并有统筹各专业的能力,使工业建筑作品能把人类、环境、发展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③重视对落后、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建筑并不是一次性的易耗品,某些建筑往往因为经济进步、技术更新等原因,落后于时代需求,成为“旧工业建筑”,但一些“旧工业建筑”的建筑质量还能满足其他用途。建筑材料的生产耗费了大量能源,这些能源大部分以另一种形式转移到建筑材料中去,所以说建筑材料蕴含能量且应当得到再利用,使其真正达到实际使用周期。因此,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对待因时代变迁而出现的众多旧工业建筑,重视对其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已成为现代建筑师的一个基本观点。

2.6强调工业建筑的文化功能

作为人类文明组成的工业及工业建筑,同样也承担着继承和发扬的责任。现代社会的工业建筑不再仅仅是生产活动的场所,也应作为传播文化的场所。现代工业建筑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文化的引入。具体表现于在工业建筑中加入面向公众的历史展览、爱国教育、技能培训等社会功能。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旧的工业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需要,因而要求工业建筑的形式随之而变化。建筑师们必须面对工业建筑创作的新的挑战,设计理论、设计方法、设计程序、设计深度,促进工业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后现代建筑设计篇8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贯穿整个论文的内容是20世纪中国室内设计的演变。首先得出中国室内设计专业由依附于建筑到独立分出,由国家政治主题装饰到全民关注装修的发展变化;然后分析了20世纪末中国室内设计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对20世纪末中国室内设计理论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室内设计的基本评价体系;最后论文提出了21世纪室内设计的发展是强调无污染、有利生态平衡的“绿色设计”和关注节约资源、节省能源的“适度设计”的方向。

关键词:中国;20世纪;室内设计;装饰;建筑设计;历史;发展;解读

中图分类号:J509文献标识码:a

“对一切现代功能的建筑来说,当它们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之日起,中国几千年的建筑传统就中断了。这个中断标志着中国新建筑的开始,中国建筑新生命的开始。”①20世纪的一百年,尽管中国是动乱无数,尽管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发展是反反复复,潮涨潮落,但毕竟总是沿着“现代”这一条曲曲折折的道路前进着,并在世纪末达到了一种空前的辉煌。

一、20世纪中国室内设计发展的分期

研究历史,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对它进行必要的断代。断代的现实意义在于梳理出研究对象现代及以前发展的大体脉络,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基本时代坐标。我们知道通史对人类发展具有普遍意义,但它的断代却不能简单的推广到任何其他学科中去,因为通史的断代常常是依据政治或经济大事而确定的,虽然,这些大事可能也对该学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这绝对不可能是完全同步展开的。因此,根据自身内在因素并结合通史状况对本学科进行断代才是科学的态度,其所得到的结论才是相对正确、具有说服力的。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有着相当密切的渊源。不论早期由建筑师完成,还是由后来分支出来的专业室内设计师完成,室内设计的发展和建筑设计的发展基本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参考建筑设计史的状况对室内设计史进行断代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国内外研究建筑史的学者们,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或者1919年格罗皮乌斯开办包豪斯之际,当作现代建筑运动的起点,这已经成为共识”②。对于现代设计之前的作品,西方则都以传统设计而称之。也就是说,西方建筑史的断代被高度概括为传统时期和现代时期两大部分,其分界的时间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或者1919年。但对中国建筑史的断代,大多数学者则否定了这种两分的做法。他们认为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这一时期走着一条与西方不同的道路。1840年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建筑设计的传统时期也宣告结束。这是非常正确的,也已成为学界的共识。同时,他们还认为中国现代建筑的产生应该在时间上落后于西方。因此,中国建筑现代时期的开始点也必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或者1919年之后。目前较为学界认同的这一开始时间是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也就是说,1949年以后中国建筑步入了现代时期。1840年中国建筑的传统时期结束,1949年中国建筑的现代时期开始,那么1840年至1949年的这段时间又该怎样描述呢?这就成为研究中国建筑史时必须进行特殊的处理问题。学者们参考了中国通史的断代方法,用近代时期来表述这段中国建筑从传统时期之后到现代时期之前(即1840年至1949年)的历史。目前,这一断代的结论已被建筑史学界广泛的接受及采用。“中国通史的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写到1919年的。通史近代史的下限定在1919年的还是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史学界争论的问题。不过,现行的中国近代建筑史,是从1840年写到1949年,这一点却没有什么争议。”③《中国建筑史》④、《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⑤等著作都列出了中国近代建筑部分,时间为1840年至1949年。

根据笔者个人观点,把中国建筑的发展加入一个近代时期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太合适的,有值得我们进一步商榷的地方。

首先,不容置疑,现代建筑运动及其所倡导与推崇的现代建筑最先发端于西方。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各地对现代建筑的探索就一定要比西方在时间上有所滞后。因为决定各地走向现代建筑之路的直接动力是当地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改变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内容的变化,是该地区建筑发展本身的必然规律,而不是西方的现代建筑运动。一旦这些动力形成以后,对现代建筑的探索就会随之展开,时间上并不需要受到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限制,西方现代建筑运动对于它的发展来说只是一个好的催化剂。被公认为现代建筑发展奠基人的四位建筑大师之一的莱特,在对现代建筑的探索就沿着了一条和其他三位欧洲大师不同的道路,最后取得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其次,笔者认为对于什么是现代建筑的标准也应该有一个更科学的评价。虽然,现代建筑运动所倡导与推崇的现代建筑1919年后很快就蔓延到全世界并长时间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但以此作为衡量世界各地建筑传统与现代性的唯一尺子是不公正的,也是不应该的。那些试图摆脱当地传统建筑形式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建筑,都应该具有现代建筑的意味,尽管它和现代建筑运动所倡导的可能存在差别。其实这些非主流的东西更珍贵、更有意义。1840年以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强大的动力下,对现代建筑探索就应该或多或少的表现出来,只是这时可能是较本土化的,至迟到20世纪20年代这种探索已溶入到国际现代建筑运动之中,并最终诞生了被广泛认同的现代建筑。

再次,现代建筑的产生需要一定的过程。过程与结果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应该安排在同一时期。如果说把过程放在上个时期是勉强的,那么为其单设一个时期就更是不可取了。1840年后,帝国主义不仅在我国输入了他们本国的传统建筑,也还包括一些对现代建筑具有探索意义的建筑。同时,中国第一代们也创作了大量此类作品。鉴于以上三点理由,笔者认为中国建筑史可以取消近代时期,同西方一样,只分传统时期与现代时期两部分,1840年是它们之间的分水岭。

从1840年开始到现在,中国建筑史进入了现代时期。在这短短的160多年里,它的发展又经历了萌芽、停滞、追赶三个不同阶段。萌芽阶段从1840年到1953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外建筑师们总体来说溶入了现代建筑运动的大潮中,并最终在中国的土地上创造出了既符合现代建筑运动评价标准又颇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停滞阶段从1953年到1977年,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建筑与国际上正在蓬勃兴旺发展的现代建筑间产生了隔绝,使刚刚起步的中国现代建筑进程出现了主体停滞状况。“发生社会变革而后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949年,就成为中国现代建筑历史中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如果没有来自意识形态的主观干预,会自发地沿着现代建筑运动道路自然发展。”⑥明确地说明了其时中国现代建筑没能按照本身的规律向前发展,出现了停滞。我个人认为这段话是基本正确的,但在时间确定上有点疑问。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最先进入了一个三年的恢复期,其时政治统帅一切的现象刚有抬头,并没彻底形成。建筑创造环境较为宽松,基本上还保持着沿现代建筑运动的大道稳固发展。所以,上面那段话的开始时间改为1953年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追赶阶段从1977年到现在,在这段时间里,国家完成了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并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现代建筑其时在很多方面完成了与国际的接轨,完全摆脱了所谓政治的、革命的束缚,按自身规律大步向前,呈现出高速追赶的景象,时至21世纪的今天,许多方面已达到争创国际一流的水准。

对应中国建筑史,我们对20世纪中国室内设计史可做出以下的断代:20世纪中国室内都处在现代时期,其发展主要经历了1900-1953年的萌芽阶段,1953-1977年的停滞阶段,1977-1999年的追赶阶段。这里有必要再对这三个阶段中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做一些说明:第一阶段,室内设计完全依托于建筑设计。第二阶段,室内设计开始分离于建筑设计。第三阶段,室内设计彻底独立于建筑设计。曾坚先生就说过:“我国室内设计,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专业与学科,登上建设的舞台,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⑦。

1.1900-1953新形式的涌入与现代建筑的萌芽

这一时期的建筑和室内设计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过程:①西方古典建筑及室内设计的作品的大量涌入;②中、外建筑师们对中国现代建筑及室内设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创作出许多富有影响的作品;③现代建筑及室内设计作品在中国诞生。

这一时期建筑与室内设计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①区别于中国传统建筑及室内的营造方式,大量地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②建筑及室内在迈向现代主义的过程中,展现了极为丰富的形式;③建筑师担负着从室外到室内的整体设计工作,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还没有分开。

我们通过对这一时期建筑及室内设计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基本经验:①现代建筑与室内设计的产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唯一的前提;②优秀建筑作品的创作对现代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③文化的交流能促进现代建筑与室内设计的进步;④战乱的局面不利于现代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发展。

2.1953-1977整体发展的停滞与局部工程的闪光

这一时期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过程:①由于政治的干预,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发展和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相脱离,希望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但结果并不成功;②“十大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创造了中国营造史上的一个辉煌;③期间,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发展基本停滞,但一些地方建筑及功能性强的建筑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这一时期建筑与室内设计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①建筑与室内设计强烈地打上了政治的烙印;②室内设计仍然以装饰为主,空间设计手法没有突破,较之西方同期明显落后;③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开始分离;④一些地方建筑及功能性强的建筑的设计表达了中国建筑师对现代建筑及室内思想的自我探索。

我们通过对这一时期建筑及室内设计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基本经验:①政治动荡不利于现代建筑与室内设计及建设的发展;②要使建筑和装饰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按其自身的规律办事;③闭关自守对建筑与室内设计发展有害;④经济发展是促进现代建筑与室内设计提高的重要保证。

3.1977-1999超出寻常的追赶与不求甚解的盲目

这一时期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改革开放开始,深圳地区的迅速发展,带动室内设计队伍的迅速膨胀;②大量旅馆、酒店类建筑的建设使全国的室内设计行业逐步发展壮大;③传统文化与现代形式设计结合成为中国室内设计师呼吁和研究的主要课题;④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住宅装饰热、商业建筑装饰热、办公空间装饰热的三热现象,其中有很多盲目追求所谓时髦的作品产生;⑤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相关组织的出现和各相关杂志媒体的运作促进了室内设计业不断朝健康的方向发展;⑥香港的回归和国外设计师的参与,对中国本土设计起了“催化”作用,同时涌现出一批人数可观的水平较高的中青年设计人才。

这一时期建筑与室内设计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①室内设计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景象;②走现代之路是建筑发展的必然选择,室内设计真正做到了从空间、界面、陈设的三位一体;③设计创新已成为优秀设计师的主要追求;④集体创作的方法有失有得,政治稳定是发展室内设计的重要前提。

室内设计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通过对这一时期建筑及室内设计的发展过程的梳理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经验:①改革开放是促进室内设计发展的重要保证;②市场经济是加快室内设计发展的催化剂;③全民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室内设计发展走上新的台阶;④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室内设计发展的步伐;⑤盲目的追求高速度对室内设计的进步是有害的。

二、20世纪中国室内设计发展总结

回顾中国室内设计专业20世纪的历程,应该是一件使人兴奋、倍受鼓舞的事。中国室内设计专业在20世纪短短的一百年中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壮大到至今较为庞大的专业规模,通过设计所转化成的物质产品成为几乎所有城市居民感兴趣的、渴望得到的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广大群众所带动的社会需求成为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现代科技又成为专业发展的基础,促使了最终以满足人类需求为终止目标的设计专业的发展壮大。

室内设计为人服务,在满足人的生存居住和各类使用要求的同时,又规定并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活动行为,以及启发人的思维方式,调剂人的情绪和心态,它已经成为人类在改善生存条件的同时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发展中的中国,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国范围的室内装饰热潮涌动向前,人们对居住需求及爱好的不同要求又形成了专业发展的多样性特点,以及具有区别于大工业产品生产的艺术特定要求,促使了现代室内设计专业必将较快地发展成一门介于科学和艺术之间的综合性新兴专业。其专业内容涉及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许多方面,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密切关系,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创造理想的社会环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应当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室内设计的质量不高,这部分设计一直被三个怪现象纠缠着:一是盲目崇洋思想。明明是中国餐厅,室内却是全盘西化;一个风景区的旅馆,室内居然装饰成“欧洲古典风”;一些文化素养不高的设计者,借不伦不类的“罗马风”、“路易十”也占领了不小的室内设计空间。崇洋思想在甲方也有严重的表现,某些资金富足的甲方甚至说“我这项工程重要,所以必须外国人来设计,至少也要香港人设计”。

室内设计面临的第二个怪现象是庸俗腐朽。为了迎合某些文化素养低下的甲方要求,有些设计人员将一些庸俗、腐朽的东西搬上室内设计的舞台。例如为了招揽顾客竟将西方浴女雕像作为餐厅装饰,帝王神怪在某些项目中也成为室内设计的主角。这些现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批评,有越演越烈的倾向。

室内设计面临的第三个怪现象是豪华浪费。为了摆阔气、争气派,可以在室内设计中不顾实用、不讲功能互相攀比。他们视节约勤俭为寒酸,以浪费豪华为光荣。一些公共建筑动辄花岗岩、水晶灯、全实木装修、进口家具。更使人难以理解的是,把住宅装修成星级旅馆的客房,甚至总统套房。这种作风己经迷失了室内设计的基本目标。

初步分析造成某些室内设计质量低落的原因大体上有如下几点。

①设计人员自身的修养与素质

应该说当前国内经过正规专业训练的室内设计人员素质是比较高的,创作了不少有分量的室内设计作品。可是在改革开放的急流中,受过正规专业训练的室内设计人员,在数量上满足不了任务的要求,于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相关专业人员,甚至无关专业人员,都想方设法挤进室内设计队伍。加之国家没有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于是从整体来说我们的室内设计水平就有不少跌落。为淘金而来的设计人员,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随波逐流。拿到任务后,任凭文化水准低下的甲方喜好,找一些外国资料东抄西凑,以交差拿到设计费为惟一目的。这种拼凑抄袭之风的盛行,是室内设计质量低落、水平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原因。

②不正当竞争的压力

目前我国虽然有了投标的竞争机制,一些工程项目也都经过公开设计竞赛,但在具体的操作中有许多漏洞,形成了不正当竞争的温床。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往往设计得好与坏并不是竞赛中标的真正因素,而凭良好的关系特别是金钱的关系才是中标的惟一因素。不正当竞争的另一种表现是,不在创作上狠下功夫,而是着力于表现图。在这种情况下,任务来得急,一二天透视图已送到甲方面前,其实这个透视图与建筑和空间平面风马牛不相及。由于透视图画得花花绿绿,加上与甲方私人关系良好,这个透视图就算通过。至于将来施工出来是什么样,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样的“设计方法”在一部分室内设计单位非常流行。

③没有适当的创作周期

室内设计作为一种创作、一种创新,需要研究、推敲,这都需要时间,没有适当的周期保证,出现优秀的创作是不可能的。可是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甲方希望设计时间缩短再缩短,如果做不到,甲方可以请到时间再短也能完成设计任务的人,于是,即使很有造诣的设计人员,也只能放弃认真创作而就“快速设计”了。

书店里铺天盖地的“世界”室内设计“精华”,助长和推动了这类“快速设计”。这些“精华”既无工程名称、又无出设计条件与意图,一个照片任你抄袭。更有甚者,直接拿了这些“精华”让甲方选样子,摈弃了室内设计创新的职业特点,这是一种十分不利的创作环境。

④业主的不合理干预

律师、医师、建筑师及室内设计师都是所谓“自由职业”者。业主与自由职业者的关系不是雇佣关系,自由职业者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造性的劳动为业主服务,这种劳动理应受到尊重。业主一般不会指挥律师为自己打官司,也不敢指挥医生给自己开刀用药,惟独对建筑师、特别是室内设计师的专业知识有所藐视,凭着个人口味,随心所欲、指手划脚地拼筑方案,于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变成了雇佣关系,一个出钱一个出力,一个出主意一个画图。这样室内设计师还有什么创作可言。当然业主的意见也不全是不合理的,他也有自身合理的需求与商业目的,但当雇佣关系十分明显时,确实对室内设计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害。

2.室内设计评价体系

为了促进21世纪中国室内设计更加健康地发展,研究一个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本论文写作的目的之一。

评价设计是很复杂的,因为首先室内设计师通常面对的是建筑师设计过的空间,而这些空间又常令室内设计师不满意,难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其次设计师面对的客户可能是业主、开发商或公司,而与实际使用者却没有直接的联系;再者,组织室内的元素――材料、家具、细部等常常又是由其他人设计的。

为了分析和评价设计,我们要弄清其相关的设计的目标、设计的作用和设计的责任:

①设计的目标

任何设计都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复的图形制作劳动,它必须建立在新思维的基础之上,其最大目标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这种改善活动室内设计也不例外,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a.提升人类的能力

人类的许多能力像思考、认知能力,是可以加以开发提升的。而设计即可帮助人类发展此类的能力,例如人们想提升室内空间灵活分隔的能力,设计的发展即出现将框架结构替代传统的墙体承重结构的形式,使人们可以获得开敞的、流动的室内空间,室内装饰的创造也就由此变得丰富多彩。

B.克服人类的极限

人类的生理机能均有其极限,若单纯以人的生理机能来工作,有许多的工作是无法独自完成的。经过设计制造不同的工具及机构便可帮助人类解决此类的问题。例如电梯与自动扶梯可以帮助人们登高,减轻人的体能负荷,无障碍设计可以解决残疾人的生理机能不足等等。

C.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除了物理的要求外,人类还有其他欲望和需求,室内设计亦可创造出能满足使用者在审美、方便、安全等方面需求的空间产品。

②设计的作用

设计师从事设计工作必须关切的几项要点:功能(Functionality)、美学(aesthetics)、生态(ecology)、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等。在这几项要点中,设计扮演一个转化的媒介,例如在功能的要项中,空间合理分配的问题可以通过设计而得到圆满解决,技术的问题通过设计可以获得创新,家具尺度的确定通过设计以人体工程的科学方式将问题解Q。同样的在美学、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也可通过设计而得到其结果。笔者经分析研究得出室内设计的作用表(参见表1)。

③设计的责任

室内设计所牵涉到的对象主要有三个:使用者、投资者、环境及社会。设计可以说是此三者之间的沟通者,而室内设计师对每一对象均有其必需担负的任。当然有的时候使用者与投资者是一体,如针对住宅、办公类等建筑,但大部分情况下使用者与投资者是两个主体,如针对商场、餐厅等商业类建筑。

对使用者的责任:使用者是设计的主要对象之一,设计必需要能满足其需求,不只是基本的生理功能需求,还包含了心理、精神方面的需求等。

对投资者的责任:投资者是设计必需负责的另一个对象,投资者的主要目的是要创造利润,因此室内设计师必需考虑所有可行的方法以满足其需求。

对环境及社会的责任:除了对消费使用者及投资者的责任外,设计所创造出来的建筑与室内,影响了整个的环境及社会,为了让人类能长久的生存在良好的环境中,设计也必需考虑其创造的室内空间对环境及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④室内设计的评价方法

从上述的内容来看,室内设计所牵涉的科目非常多,包含了艺术、科学、美学、社会、文化、环境等,要想定出一个全面的评价标准实在不容易。设计的评价问题,也一直是极具争议性的问题,究竟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称为是一件好的设计?这在不同的国家及不同的设计竞赛上,均有不同的说法。室内设计也时时刻刻受使用者注意和评估,但是评估的标准却很难去界定,在这些纷争中,通常是由功能性、创新性、环保性等方面对设计作价判断,但这并不表示个人的判断是有根据且完全正确的。

本文在分析与研究了20世纪中国室内设计发展的背景下从设计的三大对象即使用者、投资者、环境与社会来探讨一个所谓“好”的室内设计,究竟应具备哪些条件。笔者经分析研究得出室内设计的评价方法表(参见表2),这种评价的方法虽简单,但应该是较前人有创新的、较全面的,也是能适应中国室内设计发展需求的。

好的设计是整体性的设计,是对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它的人,提升了包含所有功能、文化、社会和经济等的利益,K且竭尽人类的创造力来使其达到最佳的状况。

⑤设计的历史观、时代观和动态发展观

从宏观整体看,建筑和室内环境,总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代社会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特征,铭刻着时代的印记,但是现代室内设计需要强调自觉地在设计中体现时代模式的需要,分析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积极采用当代物质技术手段。

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物质技术文化方面都具有延续性。追踪时代和尊重历史,就其社会发展的本质讲是有机统一的。在室内设计中,特别是在生活居住、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类型的室内环境里,采取具有民族特点、乡土风格,充分考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设计手法是可取的,当然这里的历史文脉并不能简单地只从形式、符号来理解,而是广义地涉及规划思想、平面布局和空间组织特征,甚至设计中的哲学思想和观点。

另外,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件的更新也日新月异,而且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气氛的欣赏与追求,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这些都将促使现代室内设计在空间组织、平面布局、装修构造和设施安装等方面都留有更新改造的余地,把室内设计的依据因素、使用功能、审美要求等,都不应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以动态发展的过程来认识和对待。

3.面对未来

21世纪的百年我们已走过了四年,中国在这四年中又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这一百多年中室内设计专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来看,21世纪必将成为中国环境设计的新世纪。“尊重自然”、“改善环境”也必将成为21世纪全球人类文化活动的重点。

我们正在进行着一场接力赛,我们的祖先把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到我们,这里当然也包含了室内设计文化,我们有责任将这份优秀的遗产加以发扬传给后代。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拿什么室内文化传给后代?当然不是什么西洋浴女、欧洲古典或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们必须建立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室内设计的路子,既是中华民族的,又是现代的,这样我们才不会愧对炎黄、也不会愧对子孙。但是有资料说“由于电子技术的普及和信息的迅速传播和交换,设计必然出现国际化、同一化的倾向,与此同时引起了传统性、地域性和个性差异将不断丧失”,又说“由于社会追求物质与功能价值的同时造成对精神和文化价值的忽视”。⑧不管此言确否,但坚持在设计中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室内设计的道路,将是摆在室内设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涉及到中国的室内设计传统是否会丧失殆尽,有没有继承可言的大问题。

这几年中,人民对生活的需求己从基本的生存、居住等生理层面,提升到养生与体验生活的精神界面。室内装饰风格也从照抄照搬国外、港台,逐步形成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设计出发点,人这一主体成为引导室内装饰设计观念的主要主题,不过与此同时我们又应该提倡不过分强调“以人为本”,假如以牺牲和破坏自然为代价达到“以人为本”,这样的设计做法是有害于社会的,要注重强调无污染、有利生态平衡的“绿色设计”,关注节约资源、节省能源的“适度设计”。室内装饰必须改变过去盲目追求时髦的材料堆砌,而更加注重安全(Security)、健康(Health)、功能(Function)、舒适(Comfort),即所谓的“SHFC原则”。⑨

中国古典哲学历来主张“天人合一”,中国传统的建筑历来注重与自然的交融。因此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实际上就是哲学理论与建筑实践的结合,虽然这里面不乏迷信的成分,但它却蕴含了尊重自然、设计环境的理念。它注重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人文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环境心理学”中有着同样的论述。体现于21世纪的绿色设计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本质上有着完全相融的理念。今天我们正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世界在新世纪面对的重大课题,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绿色设计已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虽然绿色设计必须靠高新技术的支持,实现生态建筑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至少可以先改变室内设计行业的从业观念,首先确立节能环保的设计概念,做到不滥用材料过度装修。尽可能采用环保装饰材料,优化施工程序最大限度避免资源的浪费。然后再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所提供的条件,逐步达到理想中的绿色设计。(责任编辑:楚小庆)

①陈志华《中国大陆当代建筑史纲》,《城市与建筑》,1989年第2期,第76页。

②L.本奈沃洛著,邹德侬等译《西方现代建筑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序言部分。

③邹德侬著《中国现代建筑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④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229-232页。

⑤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569-570页。

⑥邹德侬著《中国现代建筑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⑦曾坚《从室内杂志100期看我国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室内设计与装修》,2002年第12期。

⑧邹德侬《中国现代建筑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697页。

⑨张青萍《室内环境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StudyontheDevelopmentofinteriorDesigninChinaduring20thCentury

ZHanGQing-ping

(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artacademy,Jiangsunanjing,210037)

后现代建筑设计篇9

 

关键词:现代主义 建筑理论 建筑形式

1现代建筑的思想源起及因素

   总体来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其中第一个影响是因为战后欧洲各国的经济拮据,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这点在建筑的发展上则抑制了建筑师追求复古主义做法。第二个影响是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进而带来了更多新的建筑类型,也使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等方面有了显著的进展。第三个影响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引起了社会大众心理上强烈的震憾。采用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整体而言19世纪中晚期时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启发传播。

2现代建筑的理论观点及设计手法

   西欧有一批青年建筑师提出了比较系统及激进用于建筑创作改革的主张,因而大大的推动了建筑改革。对于这些年青建筑师所提出的观点,当时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诸如功能主义、客观主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以及国际式建筑等等。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则有更多人称之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现在则称之为现代主义。这种强调实用性结构以及采用新材料的建筑论点,用以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精神。现代建筑基本精神因素为:1)对于传统的否定态度。2)认为建筑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3)建筑设计对象的思维改为普罗大众。建筑必须通过形式及特殊功能的语汇来表达。

   现代建筑设计采用的是新的建筑材料,以较现代化的材质,突显与旧建筑不同隐喻或意象。比如说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钢构件、平板玻璃材质等。建筑师或先进的知识分子企图利用建筑设计改造,来达到影响社会现状的目的,所以新建筑的形式及功能中最能引起大众讨论及在理论上可辩证的,则需要实际理论作基础,这其中包括建筑如何满足现代生产及生活功能需求;如何与工业、科学技术互相配合,刺激了建筑师在设计上有了极大的主张和改革。

3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现代建筑在新的技术、功能需求衍生出新形式造型的基本条件下,用了大量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建筑师设计简单的造型丰富了普罗大众的需求,使得建筑之形式及功能,变得可亲近及人性化。因工业革命的技术突破,刺激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飞。

4建筑的设计形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观感,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的便是各国的经济拮据,因此有着务实的想法;也因建筑设计是针对大多数人不再有阶级之分,所以建筑师的设计便走向简单、实用的造型。大量的制作出来先有实用的功能再来想外形,由功能性引导形式。当然工业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许多建筑类型,并且使得建筑材料及结构和设备都有着显著的进展。虽然说钢材料仍然是当时主要的结构材料,但是钢的强度却比以往要来的好,结构自身重量也有所降低;另外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朝向轻质高强度来发展,预铸的技术开发越来越成熟使得铝材大量的引用在建筑中,所以建筑师可用的元素大大的增加,建筑的形式也变的多样化,建筑的功能也更贴近生活需求。

5建筑的技术与特性

   在材料本身的质感、结构所创造出具有形体感和空间意识表现的技术上,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很注重的方向。艺术表现注重于建筑造型的面和体的表现,这一部分崇尚形式及结构的美是跳出简化建筑外观造型。因此可以说现代主义建筑是根据技术、材料与艺术相结合的精神产生。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与技术包含应同工业化时代条件相互的配合应用,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的革新,摆脱历史建筑样式的紧箍咒放手创造新形式。

  6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

   首先现代主义自欧洲开始迅速的向世界各地引导潮流,因社会文化及经济条件的因素产生了建筑创作向美洲迁移而在美国发扬光大。这些都是因为欧洲现代主义的建筑师先后到达美国,如其中著名的有葛罗毕斯、柯布、密斯、莱特等,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一60年代,现代主义在美国极度的蓬勃发展。就针对以下两位建筑大师设计精神来简单探讨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

[1] [2] 

主义建筑师(一)。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

   柯布的形式法则从设计作品来看显然受了几何形体的影响,在各向立面的诊释,运用了许多立方体及圆柱体形;他说现代建筑构造应由几何精神去解决。例如他在年设计的萨伏依别墅,从这里可以看到现代主义建筑精髓的表现,就是简单的外部装饰和对使用功能的重视,更由于他喜爱面之几何处理。他说:“现代建筑师都害怕各种立面的几何成分。现代建筑构造上的笪侍猓?匦刖?杉负涡稳ソ饩觥!?/p> 

   现代主义建筑师(二)。

   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年一年)。

   密斯·凡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年提出的“少就是多”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代表作品有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这座建筑也是代表建筑最初的作品突破了传统砖石结构封闭形式,采用开放式的空间使用大量钢柱承重,使得室内空间得以大量变化较为活泼,给人有简洁明快的感觉。充分显示密斯·凡德罗说的“少即是多”,以及藉由新材料、新工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结语

后现代建筑设计篇10

关键词:建筑设计经济倾向

1、民族形式的设计不是新生事物,它是历史上传统复兴思想的延续,由于建造的不经济性和施工的不合理性,以及新建筑规模的扩大,建筑体量的巨增等因素,“民族形式”的设计显现出不适应性。

2、改革开放,打开国门,“现代主义”设计像开闸的洪水,迅猛发展,遍地生根,许多建筑几乎都按“形式服从功能”的思想设计,这一实用经济的设计思想仍将作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大量建筑设计的基础。

3、受西方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以及建筑符号学、建筑类型学、建筑心理行为科学等交叉科学理论的影响,建筑设计表现一种“前卫设计”倾向。这一倾向的特点表现为形式构成模仿西方设计,追求奇特与动感,具有广告性及标志性,建筑类型集中于娱乐、商业及服务业建筑,具有商业化表现。

4、新西洋建筑开始出现,运用西洋古典建筑片段形式作为建筑的造型手段,这些局部西洋古典形式就像商品包装,或是一种商业标志,若去掉这些附着物,完全是一副现代建筑的面目,出现这一设计倾向的社会根源或许在于人们的崇洋心理。

5、“乡土设计”指在中国特定的地域文化圈中,运用自然生长的乡土建筑的形式、空间,建造满足现代生活功能的新建筑,这一倾向试图留住地域文化的根,但在追寻地方性的同时逐渐失去地方性。

6、智能化设计己有萌芽。随着高科技成果的不断出现,人们将完全进入全信息社会,高科技智能化设计将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流。

20世纪末的建筑界表现出浓重的怀旧情绪,被普遍认为影响美国设计领域的四大设计思潮,包括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过程设计及智能化设计,其中前三者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怀旧倾向。中国建筑尽管处在方兴未艾向成熟阶段发展时期,但20世纪末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建筑设计同样较大程度表现出对历史传统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