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的目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59:36

统计学的目的篇1

传统教学往往更重视传授知识和技能,而相对忽视知识的运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更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很难实现学生多元智能的构建与形成。而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核心追求不再是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寻找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其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共同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增强兴趣,调动积极性,提高能力。实施项目教学有助于学生熟悉统计工作过程,掌握用统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分析能力。为应对现代社会对多元智能人才的需求,高职统计学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有其必要性。

一、高职统计学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设计实用、紧扣专业的项目

教师应设计实用、紧扣专业的项目。项目应根据内容特点有所不同,小项目是单纯针对某一新知识的项目,以学生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内容则设计综合性的项目。设计项目首先考虑设计的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操作的可能性设计项目。最后,项目应为大多数学生喜爱、关注或与专业的学习紧密结合。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

在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可以贯穿课程教学过程的综合项目让学生选择: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大学生消费情况及房地产市场价格调查(结合专业)实践项目。项目的选取是基于这些是学生个体高度关注、兴趣度高或是与专业结合的问题,而且有很强的实施性、可操作性,实施贯穿统计学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内容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统计工作的四个工作过程内容教学实践,主题明确。

2.确立分组教学的单位组织学生实践

分组教学是项目教学法常用的模式。特别是综合性项目,项目涉及面广,难度较大,有一定的综合性,没有小组的合作难于开展教学,实施分组教学,学生们各有所长,知识的互补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有序组织活动,让学生学会分工,分工是成功合作的基础。

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根据班级情况以学生自愿的方式,让学生在考虑合作性、互补性等条件下组合小组。分组前我们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对象分析,要熟悉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分组时可以根据分组的数量和成员的人数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教师根据情况适当引导调整。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一般每组3~6人,使每组好、中、差,不同特点的学生搭配合理,构建互补型的团队,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3.重视教师的有效指导

在学生完成项目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即使学生有问题,也应该是启发性的,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在学生完成项目的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时,教师应加以点评。笔者在教学时,在学生互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评价结果进行总体评述,引导学生明确评价标准信息,评价过程也是,找出作品的差距,再与实际作品对照,发现具体问题,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利用评价信息,反思学习效果及本课程应该掌握的内容及技能。

4.教学考核评价

考核教学应主要包括: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反思修改,做到了阶段性评价与终极评价的结合,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的结合。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小组自评、互评让学生确定自己的成就,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特别是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同时,还要积极反思自己的思维方法与学习过程,以获得持续成长的技能。

三、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系统考虑准备工作

1.1整合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目前使用教材及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编排是按照学科体系安排的,比较注重知识的完整性、逻辑性,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使学习者具备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并顺利就业,教学模式改变,为便于项目教学的开展,需要对课程知识根据工作任务进行整合,才能更好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开展项目教学才能兼顾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

1.2系统设计教学项目内容、实施方案及成绩评定与考核量规等。笔者在课程中就设计了实施方案,在规定学时内进行总体规划,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进度、形式、操作程序、要求等。

2.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不忽略理论知识的掌握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学生既有熟练的技能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与理论讲授应同时展开,交叉进行。按统计工作开展程序,做到教学过程中,理论先行、实践验证、重点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即让学生掌握本步骤工作的指导知识要点,再在实践活动中加以运用,使之具体操作有依据,工作质量有标准,减少实践活动中的盲目性,真正达到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注重实践性,而实践性教学中则融会理论知识的运用,将理论讲授与知识运用有机结合起来的目的。

3.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统计学课程在理论讲授时仍以教师为主,但要注重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师引导性,在实践性教学中应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包括学习小组的组建,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的选定,调查、整理、分析工作的开展,以及调查分析报告的撰写,都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学生为主体,以求学生真正地投入实践教学活动。这样有利于活跃理论讲授时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客观、正确地进行评价

客观、正确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项目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恰当地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优缺点,让学生掌握评价标准,也是促进学生课程知识、技能的提高的方法。

统计学的目的篇2

关键词:统计学;工程项目;应用 

 

一、统计学概述 

统计学(statistics)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统计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和归纳推断法。 

统计学与工程项目相结合形成了工程统计学。工程统计学是结合工程问题,研究怎样去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带有随机性的数据,以对所考察的问题做出推断或预测,直至为采取一定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的学科。工程项目管理中搜集、汇总、计算等一系列工作是由统计学工作来完成的,是由统计数据全面反映的。数量性统计信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是最鲜明的体现和最普及的应用,即通过数字揭示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施工管理方案。另外,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结合其它信息对项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与工程项目管理有联系的劳动力资源、材料、机械设备等的供应来源、价格、条件以及市场预测等情况进行反映;还可以以统计数字、统计指标来核算银行贷款利率、担保收费、保险费率及投标报价等有关的因素;同时各项法规,如企业法、合同法、劳动法、税收、工程管理条例以及技术规范、竞争对手情况等也可以与统计学相融合,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很好体现。 

二、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在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要实施有效的管理,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的职能、组织、结构及制度一系列的选择、筹划和确定均需要统计信息上报的资源来完成,经过数量性和综合性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构,有准备的组织实施对工程项目的管理。 

在全面掌握工程项目情况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学普遍性原理为管理工作了解必要的足够的细节问题,从而把未知因素降到最低。在关键点设立检查点,使得管理人员能够随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能对出现的异常现象做出快速反应。即以统计信息为基础,建立项目工程管理基线,进一步分配给各级工作细目,最后建立项目工程的管理沟通网络。 

2.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更加要求统计信息及时、详实、完整,随时需要将系统的统计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决策、优化决策,优化决策实施过程又是统计信息反馈、调整、优化的过程,说明统计信息不是单纯地罗列数据,如同点连成线,要有机结合,否则只是满纸涂鸦,毫无意义。也不是单纯的技巧和手段,数学技巧往往容易使人们对精确性和可靠性产生错误印象。一切要以科学分析为基础,否则统计信息将失去光辉。 

首先,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由于掌握的资料很少,如何应用手中有限的资料客观地评价这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指标和财务指标,以避免投标不当而造成的损失,就需要用统计学的知识搜集类似工程项目的资料,对所要投标的工程项目进行客观分析,进而做出决定。 

其次,在施工过程的控制质量中,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临时抽查,把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预计的目标相比较,是否发生偏差,偏差是否在合理范围之中,是否需要整改,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统计数据,没有了统计数据就谈不上质量控制。 

再次,在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中,由于工程项目的时间期限长,这就很容易造成因工、料、机上涨或各种不定因素而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因此,控制工程成本是非常必要的。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过程,是衡量企业生产耗费和供给的尺度,是决定价格的基础;工程成本体现了企业管理的综合水平,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开拓能力的关键。首先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以往工程的统计资料做出计划,其次完成当期的施工任务后要及时统计当期发生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数量与工程完工数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由于分析数量庞大,一定要用到一些统计方法与统计手段。 

3.统计学图表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工程项目中我们可以利用统计学理论生成图表,清晰明了的进行管理。例如,控制表是根据时间推移对工程项目管理程序运行结果的一种图表展示,常用于判断管理程序是否“在控制中”进行。当一个程序在控制之中时,不应对它进行调整。管理控制表可以用来监控工程施工中的变量的输出,尽管控制表常被用于跟踪重复性的活动,诸如生产事务,它还可以用于监控成本和进度的变动、容量和范围变化的频率,项目文件中的错误,或者其他管理结果,以便判断“项目管理程序”是否在控制之中。再如,流程图。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统计流程图应用很广泛,有助于分析问题是如何发生的。 

三、统计应用于工程项目中时应注意的问题 

将统计学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增强领导对工程统计工作的认识,增强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加强员工统计知识培训,以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将统计技术应进一步网络化、现代化。 

1.提高领导的认识 

统计工作是工程项目是否正常运行的监督员,对于保证正常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领导是项目决策的制定者,作为一个项目的领导者,一定要对统计工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它的分析纠偏功能,发挥好统计学的作用。 

2.增强企业统计工作独立性 

在统计工作中,如果要更好的履行统计的职能,发挥统计的作用,必须有独立地组织保障。首先,企业应赋予统计以否决权,凡有弄虚作假者,统计部门应有权否决。其次,企业应赋予统计以报告权。统计部门应有权对整个企业的各方面经济指标进行全面核算,并将考核结果层层上报,为领导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有效地进行统计监管提供可靠的信息。再次,企业应斌予统计以处理权。对遵纪守法、实事求是及违法乱纪、弄虚作假的人和事,应施行奖惩严明的正确处理。 

3.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及科学的指标体系 

为了解决工程统计中的问题,施工企业需要建立起对原始记录资料的质量检查制度,出现问题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校正,把统计工作看作是指示器和校正器,发现矛盾,提出建议,以便使统计工作在工程管理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再者,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使各项统计资料具有充分的科学性合理性,能正确全面反映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真实情况,并能保持连续性、系统性。 

4.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及在工程管理中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工程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因此,企业必须大力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术教育,联系本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每隔一定阶段,组织统计人员的培训,以更新知识和概念,提高业务素质,这对于提高施工企业的统计水平,强化统计的职能有着深远的意义。 

5.统计技术的现代化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最好途径 

要进一步搞好工程统计工作,必须健全统计网络作为保证,并使之程序化,这将会使数据统计工作的速度、准确性有较大提高,避免统计数据的滞后和手工操作的误差,使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同时,企业可以积极开发工程统计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工程统计管理的自动化、快速化和决策科学化,弥补单一学科知识和单一功能部门的缺陷,从而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和综合优势,这也将会为如何管理工程项目,如何更有效地节约成本,创造优质工程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伟英,《浅析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9.2. 

【2】谢鸿煌,《电站工程项目数据方差分析和计算机处理》,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3. 

【3】李胡生,《地基土工实验数据的随机模糊统计原理及方法》,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5. 

【4】李宏超,《深基坑周边建筑物及地面垂直变形数据分析》,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2007. 

统计学的目的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统计;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233-02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得实施及最终得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的教学方法。

《统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因其较为抽象,与数学知识联系较大,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学习效果不理想。但这门课程的社会应用性日益广泛,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统计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高职《统计学原理》教学中,如何选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以达到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统计工作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统计工作过程.初步掌握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定量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是职业院校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一改往日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将其中一部分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以探索该课程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及方法。以下是进行“项目教学法”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项目教学法”在《统计学》中的具体应用

1.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项目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方法论学科,统计教育的重点不在于理论与方法的讲解,而在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其目标应向应用能力方向发展,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的讲解,更应注重学生数据资料收集能力、高效处理问题能力、准确地预测决策分析能力的培养。应用项目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在教学项目设置上,笔者除了在第一章介绍统计基本理论外,在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及综合统计指标计算及分析过程中,不是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而是采用设置教学“项目”教学方式。如统计调查中布置统计调查任务(项目1)、然后将调查到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项目2)、然后进行统计分析(项目3、项目4……),将统计原理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既有“子”项目,又有总项目,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统计学知识体系的整体理解及掌握.

2.具体实施过程

(1)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确定“教学项目”,打破原来的章节体系,而根据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来确定“教学项目”。这里,教学项目的设计是根据统计实际工作过程及步骤来设置的,教学项目的多少是依据统计工作要求及知识内容多少而设计的,如统计调查工作环节设置一个“教学项目”,而统计指标分析内容设置项目较多。

(2)对学生实行分组教学,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组成小组,各组成员有明确分工,内部设置互相监督机制,力求让小组成员每名同学都能参与“项目”。在学生完成过程项目过程中,老师要协调监督。

(3)由老师来布置教学项目,各个小组编制项目完成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完善。如进行统计项目调查中,老师布置教学项目任务,具体调查方式及方法由每组成员自己来制定,并确定统计调查方案。这个过程由老师进行适当地指导与监督,以防止学生确定的统计调查目标太小或过大,达不到教学要求。

(4)确定好项目完成时间,以确保教学任务完成,老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时时予以监督。

(5)最后,课程完成后,要求各个小组对收集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撰写统计报告,要求统计报告中用统计图表来显示。

(6)在进行学生考核过程中,改变以往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及教学项目完成的情况,以老师评定及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法评定,注重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及学习状态来给成绩。

二、应用项目教学法的优点

通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体会到在高职《统计学原理》的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有以下优点。

1.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技能的培养。在《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参与的缺陷,按教学大纲要求,以统计实际工作过程为教学“主线”,以教学项目设置及完成为目标。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统计知识,体会到统计工作在今后工作及生活中重要性,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为学生今后工作打下良好职业基础。

2.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对统计学知识从感性到理性两个方面形成有机的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每个教学项目时,学生有很强的参与感,会将自己想法融入项目完成过程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一代学生中,大多数同学是独生子女,学生个性较强,平时很少有机会走向社会,也很难与社会融合,以致与不少大学生刚入社会很难适应,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要求。在本门课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让同学到社会中进行统计调研,使学生学会与社会上不同类型人打交道,提高学生融入社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及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及职业能力。

(三)应用项目教学法应把握的重点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对达到高职《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非常有益。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1.充分做好应用前的准备

在授课前的教学计划中.要对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在规定学时内进行总体规划.既从学习时间上对其开展和实施提供保障,又具体规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标、任务,并按实践项目分层次地规定出教学内容、形式、操作程序、要求及考核办法等。由于《统计学原理》课程特点,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与理论讲授应同时展开,交叉进行。按统计工作开展程序,做到教学过程中,理论先行、实践验证、重点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即首先让学生掌握本步骤工作的指导知识要点,再在实践活动中加以运用,使之具体操作有依据,工作质量有标准,减少实践活动中的盲目性,真正达到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注重实践性,而实践性教学中则融会理论知识的运用,将理论讲授与知识运用有机结合起来的目的.使项目教学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

2.项目教学法应用中注重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师引导性

在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虽在理论讲授时仍以教师为主,但要注重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师引导性,在实践性教学中却应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包括调查小组的组建,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的选定,调查、整理、分析工作的开展,以及调查分析报告的撰写,都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求学生真正地投入实践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活跃理论讲授时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对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老师要及时给予帮助讲解。

3.项目教学法选题应注重实际可行

统计学原理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时,关键点是调查选题。在题目的选定上,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题目的选定切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调查题目最好是与大学生相关及感兴趣的话题,确保调查内容健康向上。具体题目一般由学生提出,教师进行分析筛选后,引导学生选定。这样,在设定题目时,教师即对调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调查所能取得的数据以及调查分析所产生的后果有一定的预见性,便于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发挥好引导作用。

4.项目教学过程中应多组织学生讨论

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各调查小组的实作进度,适时组织全班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对具体工作畅所欲言,发表自己观点看法,共同解决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和分歧。在讨论中,教师应充分去发现、肯定学生的正确观点,对不正确的,不能简单否定,应给予详细的分析解释。对于较突出的问题和分歧,可以组织全班进行专题讨论、辩论,让学生自己去说服自己,营造一个轻松、团结、友善的学习氛围,以保证项目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

5.改革课程考试办法

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考核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主要通过试卷考试来完成。在加入项目教学内容后,考核办法也应随之改变,不仅看重理论考试成绩,更应看重实践考评成绩。实践考评成绩中,也不应只注重统计调查分析报告的优劣,还应加上项目活动中的积极因素。这样,学生参加项目教学活动,前有引力,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有压力,教师对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考评,自然会有动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用项目教学法是高职教育中《统计学原理》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还需要我们去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李维安.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3).

统计学的目的篇4

关键词:统计分析;工程项目;成本;运用

abstract:thispaperfirstanalyzesthestatisticalanalysisofthedefinitionandcharacteristics,andthenstatisticalanalysisoftheproblemsthatexistintheroleandisdiscussed,finallythestatisticalanalysistolearninprojectmanagementcostcontrolstudiestheapplicationandthinking.

Keywords:statisticalanalysis;engineeringproject;Cost;use

中图分类号:F40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统计分析的定义及特性

从微观上说,统计分析工作是一个工程项目各分项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综合性的工作。平时点点滴滴的统计数据是反映平时工作成效、结算支付以及未来工作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从宏观上说,统计分析工作是一个工程项目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项目实施的重要手段,是工程项目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同时,统计的各项数据及指标也是反映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重要参考依据,就好像照片一样能够直观的反映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统计有两个鲜明的特性: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统计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二、目前统计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

统计工作虽然十分重要,但是统计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领导重视,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二是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

统计工作之所以难以发挥作用,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认为统计是为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只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工作越多负担越重;二是认为统计对项目而言,主要是在总结工作时充实一下工作报告,对经营决策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四是认为统计仅反映生产经营的规模,而当前企业经营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这只有依赖于财务与会计的工作,统计无能为力。

三、统计分析工作在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管理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项目管理者仅凭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已经难以掌握瞬息万变的信息,更难以正确分析问题和做出科学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统计分析的作用越来越大,管理者不应只是要求通过各个层次的统计工作提供数据,而应要求统计工作者加强分析研究、提供建议,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统计分析是以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科学的方法,从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上对客观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的活动,通过分析,揭示出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或规律性,正确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有力的措施,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科学的预测与展望。相对于其他阶段的统计活动,统计分析具有自身的创造性、灵活性、相对的独立性特点,因此,它在项目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统计分析在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中实际中的运用

3.1原始数据的采集

统计分析必须从原始数据的收集抓起,严格控制数据的准确性。将数据分为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一手数据是统计人员从现场采集的数据,例如施工现场地质情况、材料使用情况等等。二手数据是从业主、设计院及当地群众处采集的数据,例如施工图纸、地质勘探报告、当地群众对施工环境的描述等等。无论一手数据还是二手数据都对项目管理起着重要作用,二者的收集是统计分析的基础。

为了采集到的数据能够准确及时有效,某项目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设立统计组织机构并明确其职责。项目部设立了统计组织机构,由项目总工管理统计分析工作,并设置专职工作人员。在充分考虑项目生产与管理的同时,把业主、监理的要求同本项目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部门并制定了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及报送或提供的时间、内容、方式。

二是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在项目部中,对项目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办公室掌握机构人员数字,财务部掌握成本数字,工程部掌握计量数字,设物部掌握材料、机械设备消耗情况,试验室掌握材料试验情况、调度掌握施工进度情况等。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

三是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这种信息运行方式应该包括三个层次:

①各种基础信息由基层单位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②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③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项目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3.2统计内容的整理分析

(1)计划分析。结合业主及监理要求统计进度分析人员设计了固定的统计报表格式。根据统计指标与计划指标相对应的原则,统计报表主要有旬度、月度、季度和年度统计报表。统计报表主要包括工程量完成情况、计划完成情况、完成比率、劳动力使用情况、材料机械使用情况等,计划执行结束后,对计划的执行结果做出的数据统计,形成反映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资料。在分析进度完成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统计预测方法,对下部施工进度做出的科学推理判断和定量预测。

(2)质量控制。一直以来统计分析主要在计划分析上得到了重视,质量作为施工的根本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如何将统计分析应用到质量控制上也被某项目部所重视。统计分析在质量控制的主要应用是预测决策性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统计预测方法,对下部施工进度做出的科学推理判断和定量预侧。预侧的目的是为增强预见性,对下部施工的质量问题进行预测分析。预测分析的要求是赖以预测的基础数据要准确,进行预测计算上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紧密结合,提出预测的分析结果具有可信度,在进行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决策分析,为实施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收集到质量信息后,统计工作者将上述信息分别按照施工项目进行分类整理,路基、桥涵、隧道均建立质量信息档案,及时对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对项目的质量控制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3)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是提高项目效益的关键,如何将统计分析应用到成本控制上是提高项目效益的重要手段,某项目部将成本分析细化到项目的每个角落,成本控制从点滴做起。

将成本分析任务细化落实到每个部门,工程部负责分析每月的工程进度、质最情况,计划出下月的进度情况,为其他部门提供数据基础。设物部负责分析每月的材料、机械购人及消耗情况,制定下部材料设备使用计划,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办公室负责分析人工、工资发放及办公用品的使用情况。财务部门负责每月的财务收入支出情况,并结合其他部门分析结果对项目部资金使用进行预测。

每次成本分析会各部门对所负贵方面进行分析,各部门综合交流、讨论,为项目管理层如何控制项目成本提供依据。

四、对统计分析在项目管理成本控制中实际应用的思考

4.1.项目领导从思想上重视统计分析的作用

管理阶层应认识到统计分析在当前信息社会的作用,能为项目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而从各个方面加大对统计的投人并杜绝重统计轻分析的心理。

.4.2采用先进的统计分析手段。当前社会是信息社会,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统计工作的工具,投资建立电子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实现原始数据采集、资料储存加工信息传递利用的现代化,以保证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3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运用一批高素质、分析能力强的统计人员,为项目提高管理效率提供更快、更有效、更有价值的统计资料和信息,并对专业统计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培养他们一种超前、开发、自觉的意识,开辟统计的新局面。

4.4.不拘一格将统计分析应用到实际。时刻认识到统计分析在项目作用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增加项目效益,不拘泥于形式,切忌为了统计而统计,集思广益,将统计分析简单化更贴近于实际生产,为项目服务。

结语

随着建筑工程的规模和投资日益扩大,仅仅靠经验是不够的。必须加大项目的统计分析,依据科学的方法和步骤,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取得企业的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屈静艳.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统计工作的探讨分析[J].中国外资,2011(15)

统计学的目的篇5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教学研究;模式设计

一、项目化教学模式

项目化教学强调在“做中学”,边做边学,通过完成一个或几个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为财经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注重学生学以致用和实践操作的能力。结合该课程的学科特点,项目化教学模式为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平台。项目化教学法在挖掘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教学地位,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便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教学是老师呈现资源、学生获得资源,而在进行项目化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需要的资源、遇到的问题,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收集所需要的资源,解决遇到的难题,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项目化教学模式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相关的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对会计软件的运用和掌握能力。本文依托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对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探析。

二、项目化教学研究综述

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综合型人才为目的的现代教育模式,它源于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漫长的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指导思想。“项目化教学”是由加拿大教育家查德以及美国教育家凯兹正式提出来的,并陆续被引入其他国家。与此同时,国外教育工作组织和教育学者对项目化教学进行了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例如,德国引进项目化教学后,于2003年7月拟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法规。目前,国外很多职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德国职业教育以“双元制”模式著称于世,不同行业的职业学校教学,在就业导向理念的指导下,都十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教学以项目为纽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精神。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mBa)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项目教学模式的前提是“项目”。美国项目管理专家约翰・宾认为:“项目是要在一定时间里,在预算规定范围内需达到预定质量水平的一项一次性任务。”项目具有确定的目标,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要完成的是以前从未做过的工作。项目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完成教学任务。mBa主要采取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实际,在完成指定项目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真刀实枪”的演练。在丹麦,项目教学模式(projectwork)是教育部规定的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不可缺少的部分。

2001年4月,查德博士来我国讲授“项目教学法”,这一人才培养方法开始在国内得到认可,并得到快速推广。对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我国很多相关单位做了大胆的尝试,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项目的实施,在“学教并重”的同时,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西北政法学院是国内首家自发启动诊所式法律教育的高等院校,在实践中,创立了国内首家“立法诊所”,探索了一条以立法项目援助为特色的新的“项目课程”,为推动法学素质教育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有益尝试。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中推出了“项目教学法”,就是把农业部门、科研单位和农民发明创造的先进生产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引入实践教学中,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基地中加以应用。我国近几年来也有一些别的职业院校,如信阳技工学校、湖南省望城县雷峰职业中学、常州轻工业学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株洲职业技术学院等对项目教学法进了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

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是项目化教学模式日益流行的主要原因。项目学习创造着新的教学实践,它能够反映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但项目化教学模式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项目化教学模式大多应用于职业院校,用于高校的项目化教学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还只是作为一种课程教学的辅助和补充手段;其次,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对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还比较少,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流程。本文试图通过点、线、面的方式充实项目化教学,扩大其应用范围,推进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发展。

三、会计信息系统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设计

本文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借鉴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以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1.会计信息系统项目化教学的总体设计。项目化模式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通过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让学生以项目的形式将会计的相关理论应用于实践操作中,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的学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同时培养学生根据工作背景进行分工合作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提高。

2.任务分工、分组讨论、案例选择和具体操作,在会计信息系统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会计工作能力。首先,教师提供企业的实际案例,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其次,学生根据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对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分工并分组;最后,每组成员按照各自的角色对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处理。

3.教学效果的反馈和评价。会计信息系统的项目化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任务完成后对学生进行跟踪访谈,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的反映,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得出会计信息系统项目化教学的相应结论,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项目化教学模式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应用遵循“理论依托―应用设计―实施过程―结果评价―结论建议”的逻辑思路,依托项目化教学理论分析项目化教学模式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进行应用流程设计;制定项目化教学模式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应用的实施方案,并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找出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并进行深入剖析;根据上述分析,对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教学应该摄取企业项目化培训的成功案例,结合学校特色,分学科、有选择地进行项目化教学。通过在某一门课程中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可以系统地建立一套项目化教学模式设计方案、实施流程,为其他课程提供借鉴。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对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和高校教学规律来看,项目化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新途径和新领域,符合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其次,项目化教学相比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更容易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最后,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发掘自身的潜在特长,并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大学生社会化、个性化的基础,在项目的成功与失败中锻炼自身的意志控制力。项目化教学是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方法,在项目化教学中所锻炼的综合能力将在今后的职场上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颖青.项目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和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

[2]郑惠虹.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23).

统计学的目的篇6

《统计学》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培养学生日常企业管理中的基本统计技能,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处理数据。基于执业能力的应用性教育,《统计学》课程必须打破旧的学科体系和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构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具体的单元项目化实践性教学为基本点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高职管理类学生的特点

(一)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偏低,起点不一,差别较大。

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类型较杂,包括三校生、普通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绝大多数是来自普通高中。这三类学生入学起点不同,文化、专业素质不同,甚至生理、心理素质也有差别,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素质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教育难度较大。

(二)高职管理本文由收集整理类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高职管理类学生都是文科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习惯较差,对《统计学》、《经济学》等与数学关联性较强的课程兴趣不大,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三、《统计学》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思路与实践

(一)项目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坚持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按照企业管理中统计工作过程编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1.以企业管理中的统计工作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2.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内容;3.以典型任务为载体,围绕任务的解决设计教学活动;4.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5.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职场岗位的要求设计课程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

(二)项目教学的设计步骤

1.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形成若干教学项目。

《统计学》主要培养学生四大基本能力:调查方案设计能力、调查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报告撰写能力和创造性运用资料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本课程的教学总体目标是:①知识目标: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方法、统计调查的方法、统计整理的方法以及统计分析的常用方法和常用指标的计算。②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问卷的设计;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调查方法进行统计调查;能够运用计算机手段进行统计资料的整理;能够正确运用excel软件编制统计表和绘制统计图;能够运用静态分析指标和动态分析指标进行统计资料的分析。③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诚信、公平、敬业、服务、团队协作精神。

根据以上学习目标,以统计工作任务为线索将课程内容设计为三个项目:①统计调查;②统计整理;③统计分析。

2.基于工作过程,将各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单元,在任务驱动下,运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实际操作等方法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

3.在任务驱动下,实施教学。

以上只是对项目教学的典型“任务”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设计,接下来要以典型任务为载体,围绕任务的解决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三)项目教学法实施举例

以下以“统计调查”项目为例说明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

1.项目教学目标。本项目的教学目标主要是:①技能目标:掌握问卷设计技能,调查方案设计技能,调查技巧运用的技能;②知识目标:了解统计调查的作用和要求,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和格式;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特点和运用;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和运用;掌握问卷设计的基本知识。③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敬业意识、应变能力及沟通能力。

2.项目教学活动设计。首先,教师根据本项目的教学目标设计、布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帮助学生理解任务。因为统计调查在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市场调查,所以本项目设计的任务可以是以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在学校范围内模拟一次市场调查。其次,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调查方案、调查问卷,明确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方式。最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实施小范围的初步调查(调查对象大约10人左右),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对自己所制定的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是否有缺陷进行检验,并对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进行修正。调查方案和问卷定稿后,学生再开始正式的大规模调查。在完成调查后,学生对本项目的成果——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进行展示与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及纠正。

统计学的目的篇7

摘要:项目化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般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文章阐述项目化教学法的内涵并在此指导下对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包括课程的总体设计、单元设计等。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法;信息系统;教学设计

0引言

我军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技指合一的军事人才培养不仅仅是过硬的政治素养、先进的作战理念和全面的指挥素质,更要有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及开拓创新等能力。根据以往的教学效果,我们发现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抽象描述较多、具体动手实现较少、学员感觉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理论与实际有些脱节、认识难以深化等问题。为改善教学效果,我们跳出传统的以教员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化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1项目化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化教学即把项目作为学习任务,让学生真实地参与指定项目的分析、设计、实施及管理,是一种典型的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1],它把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调动学生认知钻研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素质[2]。项目化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有着显著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以项目为依托。

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活动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协作,最终形成产品或解决问题,通过发表或展示项目来验证知识和技能。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应围绕着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的重要学习目的,由课程框架问题来推动。

2)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项目化教学法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在项目的驱动下,合作学习,主动学习,公开展示,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完成一个项目,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但项目的完成是对其学习工作的肯定,学生在此过程中亦能收获自信与快乐。

3)学习成果多样化。

传统意义上的评价只重视结果,关注的只是考试分数的高低,这种方式必定是片面的。在项目教学中,每个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经验,给出不同的解决任务的方案与策略,因此学习成果不是唯一的,而是多踊的,评价的标准不再是“对”或“错”,而是“好”或“更好”。另外,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老师,还有学生的参与,因此更加客观和合理。

2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2.1课程教学目标

信息系统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军事和技术交叉结合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员可以明确从信息系统的需求开始,到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维护与管理的全过程,知道如何构建一个信息系统;同时需掌握信息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数据库的设计方法,能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要设计。

2.2课程总体设计

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员可以以装备维护与考核系统作为项目目标,将信息系统开发、windows窗体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数据的组织与存储、数据安全与数据恢复、关系数据库标准查询语言SQL、数据访问技术等章节的知识点和内容,设计和编排在这个综合项目中。学员在课前进行预习,分析难点和重点;教员在课堂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精讲引导;学员在课后动手实践,从而引导学员通过完成项目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做”中“学”,让学员不仅学到理论知识,还提高动手能力,构建知识体系[3-4]。项目化教学设计应用如图1所示。

在分组分工环节,教员可以根据各个学员的特长,每组设置3~5人,将逻辑思维较强和编程能力较强的学员分摊至各个小组,保证每个小组的实力大致均等。这样,小组内学员可以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也可保证项目顺利完成。以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为例,图1所示各个流程阶段的具体工作如下。

在分析问题环节(也可称之为课前预习环节),教员课前通知各小组设计装备维护与考核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各小组根据该系统的功能需求,自行预习涉及的理论知识,通过各种渠道(上网、图书馆查阅等)收集有助于回答或解决该问题的信息并进行整理,重点记录下难点问题。

各小组通过分析,在课堂上以电子文档、多媒体等方式汇报本组最终确定的数据库结构;在此阶段,学员经过汇报本组策略、听取他组方案和共同讨论这样的方式,能够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找到各种解决方法。教员进一步引导学员通过对比,探讨究竟怎样的关系数据模式是“好”的,从而引出第4个环节――精讲引导:如何评判和设计一个“好”的关系模式。在精讲环节,教员重点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精讲和细讲,对于学员已经掌握的内容可忽略,重在启发和点拨。

确定思路后,各小组进入项目制作环节,即运用在前面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完成系统的数据库结构设计,从而进入下一个任务(子项目)的分析问题――讨论策略――精讲引导――制作项目环节。当所有功能模块完成后,进入第6个环节――汇报演示。各小组通过展示最终完成的装备维护与考核系统,表达他们在项目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当然,汇报不仅仅是演示系统程序,还需汇报总体设计思路、模块划分、数据库设计、问题不足等。演示汇报后,小组间对汇报进行自评和互评,同时可对其成果进行讨论、提出问题或是修改建议,小组对所做项目进行总结反思。教员在点评时避免“对错”的评价,主要引导学员认识到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能够得到全面的认识。

2.3课程单元设计

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员可将项目分解成若干小的项目(或称任务),对于每个小项目大都经图1所示的分析问题――讨论策略――精讲引导――制作项目环节,以“学生自主、自由学习”为原则,有效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表1为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各个小项目一览表。

上述子项目的设定基本涵盖主要的理论课程内容。通过一个个子项目的实施,学员能够了解和把握项目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重、难点,循序渐进完成最终项目。

2.4考核评判

教员可采用多因子加权综合测评法的课程考核方式,既考虑结果,又注重过程;加大实践部分的分值,包括阶段性项目完成结果及最终项目完成情况、创新性、团结协作情况等;将项目完成内容也分为必做和选做部分,完成必做内容可得基础分,根据选做部分的完成情况酌情加分;重点鼓励学员创新,允许创新过程中有错误或失败,而不是一味强调完成结果。

3结语

通过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学员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对于课前积累的问题,在课堂中能更加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并且在项目的实现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大大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无论是理论考核,还是实验结果,都得到比较优秀的成绩,同时我们的教学改革也得到认可,课程被评定为优质课。可见,对于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课实行这种项目化教学是可行并且有效的。当然,这种模式增加了学员的学习任务以及教员的工作负担,也存在着知识点不够成系统、讲解不够透彻等问题,仍还有许多需要探索和完善的地方,我们将结合学科和军校学员的特点,继续努力探讨实践。

第一作者简介:廖湘琳,女,讲师,研究方向为军事仿真,。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李华,吴昌雨,邹军国.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研究――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荷泽学院学报,2013(2):105-109.

统计学的目的篇8

关键词: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式教学

作者简介:杨明(1986-),女,黑龙江双鸭山人,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助教;李文进(1983-),男,湖南汨罗人,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助教。(湖南长沙41013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052-02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系统化设计,是对职业教育多年来基本沿用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的一种否定。学科体系的课程开发,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线,按照知识本身的内存逻辑结构(相关性)或认知规律而展开的“平行”体系;是以老师的“教”为中心的。

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整合的“串行”体系;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使学生循序渐进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的过程。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思路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建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即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每个学习任务都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实现知识的选取和重构,进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要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具体建设思路

1.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是以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和能力素质要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是电力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及工程应用研究之间的纽带,是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方向课程模块的核心课程。在专业教学和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计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职业岗位典型工作分析如表1所示。

2.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是以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开发课程。本课程的设计以训练学生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为核心,并注重将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融合在专业训练的培养过程中,以epRi7节点电力系统为载体,构建课程的项目训练体系见图1。

3.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要符合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要求。首先通过调研,从分析该课程所涉及的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需求出发,将其所需要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的五个项目单元。每个项目之间以递进的知识点贯穿,完成该课程在所对应岗位上要求掌握知识内容。其中第二个项目,分析计算epRi7节点系统的潮流,基于其分析计算过程进行整合序化,共序化为5个子项目,见下页表2。

4.载体选择

选择以epRi7节点电力系统为项目载体,该节点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制定的标准节点系统。由于此系统数据完整,节点数目适中,所含电力元件全面,能够满足完成教学内容的要求(针对不同的项目,会将其系统做适当地改动,使其更适合教学实施),且此系统可利用仿真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实际的地区电力系统由于数据不准确,仿真时可能会出现发散状况),满足教学要求,故选择epRi7节点电力系统作为该课程的项目载体。

5.教学实施

项目实施过程中,以项目的难易程度,知识结构递进的关系完成教学,每个项目的实施,分别以布置任务、知识储备、小组方案制定、项目实施、绩效评价和总结六部完成。具体的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如表3所示。

6.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

(1)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设计。依据电力系统运行,设计、调度员的工作过程及典型的工作任务,将本课程设计了5个学习项目。在教学中,用项目引领,以电力系统常规计算为主线,以理论与实践并重、教与学并行的递进,课程设计与电力系统仿真相结合、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来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发展综合能力。即“一条主线、两并重、两结合”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原则,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根据每个项目特点,设计了兴趣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提问法。

(3)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软件仿真实验相结合,加强对工作过程的指导等手段。

7.考核与评价

该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每个项目教学结束后均进行考核与评价,考核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分析计算技能、职业素质。从过程到结果,从理论到实践,全面考核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三、结束语

在“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这门课程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式教学,目的是要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将教学融入工作过程当中。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职业工作领域项目的开发过程,随着项目的逐步展开、推进,最终实现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时雨,秦传江,姜秀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27):79-81.

统计学的目的篇9

【关键词】纲举目张;医药数理统计;教学方法

一、教情与学情分析

医药数理统计是在保持数理统计学科系统性前提下,强调统计理论与医药实际的结合,是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医药、生物等领域中的随机现象的一门学科.其作为一门常见课程在医学类专科院校几乎都有开设.但大学扩招以及高考人数的下降,给专科层面的教学带来了很多问题.首先就学生层面而言,一方面上专科越来越容易.例如2016年湖北省专科最低控制线仅为150分.另一方面专科学校为了保证生源,很多专业实行文理兼招,而文科生学习数理统计这门课程有着先天不足.其次就教师层面而言,担任此门课程的老师一般均为数学系毕业,其讲授时常陷入数学教学模式常态,特别是一些教龄稍长的老师故步自封,更是加剧了学习难度.最后就是该课程固有的特质,此门课程初看是药学类课程,但追根溯源其本质却是数学类课程,充其量也是数学应用到药学数据分析上.所以不难理解,很多担任此门课程教学的老师多为数学教师,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某种程度的畏惧也就不足为奇.为此,考虑到学生情况及该课程的数学特性,作为一线教师探索一种适合的教学方法很有必要.

二、“纲举目张”式讲授方法说明

“纲举目张”本义是比喻做事抓住主要的环节,带动次要环节,也形容文章条理分明.而本文将“纲举目张”式讲授方法定义为:教师将条理分明的、采用先抓主干后旁支的、进行提炼、总结、归纳的方法用于讲解,同时配合通俗说明、学生练习、师生互动等授课技巧.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提炼与总结,这需要教师从全局出发进行梳理与归纳总结,例如一节课内容可概括为“一原理、二理解、二计算、三注意”等.其次是讲解技巧,“纲举目张”其实是勾勒了知识的轮廓,而其后对细节的讲解尤为重要,这里的技巧诸如通俗说明、计算机模拟计算、师生互动等.最后是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由于该方法具有总结性质讲解,所以与教材的平铺直叙式说明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顺序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知识体系的重构,所以一定要在逻辑上、条理上井然有序,否则会适得其反、学生会更加迷茫.

三、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为例

(一)轮廓构造

此节可归纳为“一原理、三数据、二计算、两注意”.一原理即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三数据是指总变差、误差平方和、因素平方和;二计算为方差分析表计算和excel计算;两注意一是单侧检验而非双侧检验,二是原假设为不完全相等而非不相等.通过此归纳总结,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清晰明了,可有的放矢听课与做笔记.

(二)讲授技巧

轮廓构造完成后,就是围绕该轮廓进行讲解.这里就要涉及一些技巧,对于原理应采用打比的方法进行通俗说明,方差分析法原理的核心就是一个字“拆”,即SSt=SSe+SSa,也就是数据可分为因素带来的影响和随机带来的影响.接下来的理解如同股份公司样,谁的股份大谁就有话语权.这里哪个数据相对更大,哪个就占据主导地位.而对数据的说明不能简单地给出数学定义,因为其数学定义较为复杂,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功底,大部分大专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只需要从表面上说明其为什么代表因素影响和随机影响,而将计算交于excel去自动完成,例如为什么∑∑(Xij-Xj)代表随机影响,从定义看上去就是每组之间在做差,至于怎么算应该交给excel软件.对于方差分析表则应该重点强调其格式与步骤,因为其相当于对整个方差分析法的一个综合解决方案.第一个注意是单侧检验而非双侧检验,这里必须要了解性地指出原因,以防止学生按照前面章节的知识而造成误判.至于第二个注意主要是辨明不相等与不完全相等的差别,这里可以采用设定疑问的方法与学生互动.总而言之,讲解技巧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知识点的不同而设定的,同时其技巧的使用也要置于“纲举目张”式方法的轮廓下.

(三)条理分明

“纲举目张”的讲授方法是带有一定程度的总结性质教学,所以其讲授顺序与课本编排顺序以及一般的讲授顺序均不完全相同.基于轮廓构造模式下的条理分明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一定要有先后顺序.再则知识点衔接也十分重要,否则只有“骨架”而没有“筋腱”的教学也会杂乱无序.

四、特别说明

对于“纲举目张”式讲授方法有两点要特别说明下:第一是该方法是为了顺应当今学生情况以及将来学生工作需要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法.首先其具有一定的适用群体,这里主要是针对大专层面的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再则其讲授的课程也主要是指理科,特别是带有数学背景的课程.第二是该方法如能长久使用,特别是学生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对培养其自我学习、归纳总结及做事条理分明的能力有着莫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统计学的目的篇10

关键词:高职;统计学;案例引导式教学

1概述

统计学是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统计中所涉及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等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统计学中涉及大量的公式及烦琐的计算使得统计学被认为是一门枯燥、复杂的数学学科,学生们失去了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和动力。这和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在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统计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针对统计学教学现状,本文提出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可以实施案例教学模式。

2高职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统计学教学缺乏实践性

统计学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根据定量来认识问题的对象,是解决现实社会中各种问题的必要工具,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目前的教学重点还是集中在介绍统计学的概念及公式计算统计上,至于统计方法的使用范围及如何使用,提得很少。教学的目的仍旧以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为主,对运用基本的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活动如何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资料收集、整理,统计资料的分析、预测等都只是教材和教案中的空话。

2.2教材内容陈旧,教材缺乏创新

统计学的教学离不开教材,通过对比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高职高专统计学教材基本体系都是大同小异,内容普遍滞后,没有融合进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并不能跟上现在统计发展的步伐;教材中的实训内容实际就是习题练习,对于结合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应用与讲解少之又少。课堂教学又受课时所限,不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传达更多的信息,把规定在有限时空的教学扩展到无时空限制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必须要不断完善统计学教材的内容,特别是实训部分内容。

2.3教学方法滞后,实训课时不足

统计学一般被设置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大多数学校的授课方式还是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实训课时占总课时比例一般在20%左右。教师在讲授统计学这门课时,突出理论教学以及习题讲解的方式,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的统计学教学应当把现代教育与技术引入教学中,以此为工具,把采集到统计数据,充分利用SpSS软件、excel等工具,将实际数据转化为反映事实的重要信息,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统计学中涉及的实际经济应用性问题进行探索。

3案例引导式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对目前高职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将案例引导式教学模式引入到统计学教学中,不仅能够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价值。案例引导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知的主体是学生,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构建。学生通过协作学习以实现知识迁移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以以项目开发作为教学的总目标,将整体的一个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每个各子项目有相应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项目任务中所需知识点。实现了高职教学中强调的“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最终通过“案例模仿―案例实践”来参与完成项目实践。整个项目的实施中,学生为主体,教师要随时要补充知识点,学与教交互贯穿整个流程,学生在对案例的学习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根据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设计要求,在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的统计学教学中运用了该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学生自主组成案例分析团队,每组成员5-8人左右。设置“汉中职院学生消费行为研究”为教学总项目,分为5个子项目:调研方案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报告。通过项目分解,使统计教学过程流程化;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设计15个典型案例引导项目学习,分阶段实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首先,统计工作流程将项目分解为以下五个子项目:①高职学生消费行为调研方案设计,②高职学生消费行为调查,③高职学生消费行为资料整理,④高职学生消费行为统计分析,⑤高职学生消费行为统计分析报告。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分项目学习,我们选取具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案例课堂教学,努力架构各种统计情景,使学生通过课堂案例建立统计学知识框架。最后,项目学习完成后,学生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对项目开发过程中运用到的统计调查与分析方法进行总结,达到知识的巩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案例引导式教学方法实施效果总结

①高职统计学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引导式教学法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之前被动的统计知识灌输,以及大量的数学公式计算使得学生们对统计学学习兴趣较低。在案例引导教学中,主要选取真实典型的案例,案例都来源于现实的生活,将统计学中抽象的概念公式原理具体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容易地分析和研究其中的规律,同时也加深了理解和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②案例引导式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案例引导模式中需要学生自己进行调研方案的设计、调查、整理以及分析,最后形成分析报告,学生在进行统计工作作业的工程中不仅掌握了统计学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总结归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都是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步骤。

③案例引导式教学法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案例引导教学将抽象的统计知识形象化,学生在学习案例的同时也在进行场景的体验和模拟,这也是交互式教学的一种方式。教师不再在教学中占绝对的领导作用,而是一个引导者,指导学生自主地发挥自身的积极能动性和主体价值。这样既形成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锻炼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