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农业发展思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00:22

健康农业发展思路篇1

关键词: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路径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为此,中共中央提出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受到许多因素影响,涉农高职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这决定了这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与普通高校的共性,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解和把握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从而为研究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及有效路径提供第一手材料,深化和推动涉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农、爱农、乐农,愿意献身农业的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规律及路径研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组对省内外十一所涉农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抽样专题调查。依据调查结果,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五种载体,以期对高职教育理论发展和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相关问题作探讨。

1.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1.1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的培养目标不同。

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点围绕学生如何成为农业技术应用型人才进行。人才应当是具有一定的涉农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作出积极贡献的人。涉农高职和一般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尺度是不同的,是理论型和实践型的区别,是一个层次的两个不同分支,即普通高校培养理论型人才,而涉农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为“三农”服务的实践型人才。因此,涉农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是使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成才,怎样才能做到对社会更有用,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需要科研设计方面人才,更需要为城乡一体化提供服务的技能操作方面的人才,且需要量更大,人格并不比科研型人才低,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确立学好农业职业技术、岗位成才的价值取向。

1.2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社会认可度不同。

目前高职尤其是涉农高职发展不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偏见严重,关键是人们对其性质认识不清,将职业教育当做二流教育,将职校学生定位为二流学生。这种认识是极其有害的。实际上高职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让学生知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非常重视发展高职教育,包括涉农高职教育。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专业技能型人才有很大的缺口,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正确指导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涉农高职,坚定自己的选择。

1.3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不同。

涉农高职院校的教育对象不同于普通高校,也不同于一般高职院校。涉农高职学生既有当代高职学生的一般特点,又有农村青年的特殊印记。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经济条件困难的非独生子女家庭,显得朴实、勤奋,积极进取;他们多数是普通高中生,尽管文化基础差,但经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跨过高考分数线,进入涉农高职院校学习深造,他们是农村青年群体中文化素质较高的一部分。但是,伴随对外开放的扩大,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涉农高职学生面临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他们的意识形态还没有定型,“三观”尚未完全形成,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在思想意识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和非理性化趋势;价值取向更加自我;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存在严重的分离现象和相悖特征;政治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上出现矛盾状况;心理上存有自卑感,学农并非学生自觉自愿,不少学生认为上涉农高职实属无奈选择,感到前途无望、低人一等。

2.涉农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

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呼唤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内容、方式方法和路径上的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当前教育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面临理念、内容的创新,而且面临载体创新的选择,笔者所在的课题组结合本学院实际,并在调研基础上,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就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构建五个载体的思路,不断创新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2.1构建“思政课堂”载体,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强固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针对涉农学生当中存在的价值多元化、非理性化,理想信念模糊、急功近利倾向严重、知行不一等问题,涉农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旗帜鲜明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主导价值观念教育学生,强固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加工、整合、滤清多元的价值观念,树立新的主导价值观。主导价值观不是一个孤立的价值单元,而是一个囊括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及个人精神生活层面在内的价值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要增强自身的时效性和生动性。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中有关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多联系涉农学生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充分调动涉农学生为我国农业作贡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成为与学生沟通、交流、讨论的重要平台。通过课堂讨论、专题演讲、案例讨论等教学方式,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帮助学生构建起自己的“价值轴心”,树立学农、爱农、乐农、服务农业的职业理想,端正人生态度,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将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贡献青春年华。

2.2构建校园文化载体,以重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强化涉农高职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活动生机勃勃、迅速发展,已成为高校以育人为目的、独具特色的活动体系。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品质的形成具有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充分发挥涉农高职院校传统资源,并结合涉农院校发展规划和办学理念,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涉农特色文化和校园风气,笔者所在课题组紧紧围绕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将课题研究与学院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参与组织开展了以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强化涉农高职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的特色校园主题教育文化活动,不断创新主题教育活动载体,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包括:“新年之约”、“清明之思”、“劳动之荣”、“五四之魂”、“爱党之情”、“中秋之韵”、“感念之恩”、“重阳之孝”、“爱国之怀”等十项内容,重点突出“劳动之荣”涉农活动特色。首先,以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及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扶农政策、国家城乡建设一体化战略目标和科学技术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等为主要内容,开展涉农主题专项教育活动,以活动引导学生增强献身农业、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信心。其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设施和景观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规划,出谋划策,优化学生学习生活环境,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亲身体验选择涉农高职的路子是对的。最后,组织好学生课外涉农科技文化竞技比舞活动,重视校园新媒体涉农宣传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和网络媒体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网络载体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涉农高职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

2.3构建社会实践载体,以社会实践为纽带,架起涉农高职院校与“三农”的桥梁。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高校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途径。为了切实保证涉农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充分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本课题组所在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坚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节假日与日常相结合,学生社团与志愿者相结合,勤工俭学与公益劳动相结合,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渠道,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以社会实践为纽带架起高职院校与“三农”的桥梁,强化学生学农、爱农、乐农及现身农业的责任意识。涉农类高职院校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行知互动,已经是一条成功的经验。涉农高职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可以利用家住农村的方便条件,以农村和其他生产、服务一线作为主要活动场所,在寒暑假期间组织他们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社会调查和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国情、乡情、民情,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刻认识党的“三农”政策的正确;了解科学技术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农村的市场行情和农民的需求,消除对“三农”的偏见,增强感性认识,从而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坚定为农业发展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2.4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发挥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作用,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即“以管理为载体”之意,是指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管理活动之中并与管理手段相配合,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人们的行为、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的目的。为发挥涉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作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必须做到:一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三系统配合、三方互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以学院党委为中心,负责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学生管理、教学、后勤三系统,相互配合、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家庭、学校、社会三方互补,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管理。二是涉农二级学院或涉农专业必须立足实际,优化德育载体,打造自身德育特色。以专业课程、专业内容和专业发展动向介绍为契机,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科技园、实验场和一些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和农业实验基地,以体验室活动强化学生学农的热情和责任意识;聘请一些有建树的涉农教师和涉农专家现身说法,使学生了解我国还是发展中农业大国,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学农大有作为。三是强化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让管理人员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师,在管理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问题,使思政课实践教师同思政课理论教师共同承担德育职能。

2.5构建三级网络载体,搭建四个平台,狠抓五项制度,开拓涉农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渠道。

社会环境等因素使得涉农高职学生心理比较脆弱,自卑、自暴自弃时有发生,如若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带来很大的心理隐患。针对涉农学生的心理特点,创新符合其心理需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心理教育形式,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把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是解决涉农学生心理问题的一条有效路径。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就是依据一定的政治原则,针对人的思想、心理状况进行调适的工作。这就决定了对心理的调适与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心理问题必须用心理方法解决。为此,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构建三级网络载体,搭建四个平台,狠抓五项制度,开拓涉农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渠道。构建三级网络:建立了由院级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约谈室和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保健网络。在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搭建四个平台:搭建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航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和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四个平台,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帮助涉农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狠抓五项制度:心理普查制度、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报告制度、心理咨询工作制度、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培训制度。通过面向全体学生的预防心理健康教育与个别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使涉农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和积极、健康、稳定的心理品质,在社会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耐挫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湛红艳.“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4).

[2]张涛.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职业教育,2012,(1).

健康农业发展思路篇2

2006年是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示范镇十分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镇党委、政府将按照党的十六届三、四中全会和省、市丘区经济工作会精神,克服困难,振奋精神,齐心协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示范,强力推进全镇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2006年工作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四中全会和全市丘区经济工作发展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全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围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示范村建设为重点,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三个转变”为抓手,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全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二、基本思路强力实施“调优结构、创新机制、开放带动、城镇拉动”战略,在产业结构上,做到“调优种植业,做大畜牧业,做强工商业,扩大劳务业,提升服务业”。突出“工业立镇、科技强镇、增收富民、确保稳定”四项重点。继续坚持“农业抓调整,农村抓新村,城市抓扩张,产业抓融入,发展抓民营,财税抓增收,管理抓联动,文化抓品味,教育抓素质,党建抓班子”。把体制、观念、科技创新作为动力,把加强“六通三化”作为战略重点,用与时俱进的要求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强力推进太和的新跨越。三、奋斗目标(含10件实事)2006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12.03亿元,年均增长12%,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4.31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GDp达5674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50元。全镇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在完成上述目标的同时,2006年,我们将首力实施好十大工程1、切实抓好农民、居民素质教育工程;2、切实抓好4个村小康示范建设和启动2个扶贫村工程;3、切实抓好800口“红层找水”和1000口沼气池建设工程;4、切实抓好20公里通村道社水泥路建设工程;5、切实抓好1000户小区安置建设工程;6、切实抓好4万头优质肉猪和百万只小家禽饲养工程;7、切实抓好新建1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工程;8、切实抓好城管创卫、创建文明社区工程;9、切实抓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程;10、切实抓好低保、农保、社保、农民工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等社会保障工程。四、主要任务及措施(一)以“六通三化”为手段,精心打造绵渝路现代农业示范带,促进全面小康建设大力实施“六通战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一是路通,在王爷庙、佛南村、磨咀、大堰等村实施水泥路硬化20公里。二是水通,努力争取省上立项,实施武安水库及自流渠整治;实施红层找水工程,打人畜饮用水井800口。三是电通,巩固农网改造成果,农户以电代柴达20%以上,继续实施城网改造,确保电力畅通。四气通,新建沼气池1000口,开通武安集镇天然气。五光纤电视通,狠抓光纤电视安装入户,力争入户率达到90%以上,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等。六电话通,新增加电话(含座机、小灵通、手机)1000部,确保信息畅通。同时,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紫云办事处建立速生杨基地,加强涪江沿岸森林资源保护,建设绿色生态走廊。狠抓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立足镇情,遵循传统和习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气优势,坚持高起点谋划农业结构调整,扩大规模专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国家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品牌优势,继续实施6000亩无公害蔬菜;改造原有3500亩果园,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和管护,提升果农的效益;同时,通过引进名优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提供市场信息、加大扶持力度,继续实施2000亩观光农业、1000亩花卉、4万头优质生猪以及定单优质粮油六大基地,逐步扩大规模,不断提升档次和效益。积极发展农业大户,实现生产规模化。坚持镇、处、委党委成员联系大户制度,帮助解决1~2件具体问题,并建立健全对大户的考核体系。在巩固原有大户的基础上,今年力争新发展各类大户1110户,其中县级大户10户,镇处(委)级大户10户,村级大户1000户。要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到具有经营能力的大户手中,通过大户的能人带动,推动我镇土地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使农民在土地资源转化为土地资本过程中实现增值和增收。同时,要大力发展一批狠抓支部带协会,实现生产组织化。各村党支部要充分利用我镇现有的蔬菜、水果、生猪、花卉、肉牛、水产、蚕桑以及“农家乐”和小家禽孵抱等优势产业和专业村社,在巩固好现有的专业协会的同时,努力发展新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村应通过观念、体制和环境的创新,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打破镇、村区域,突破城乡分割,促进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根据市场需求,依托现有优势,哪里有协会,就依托那里的协会,就支持那里的协会,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广新村建设,促进农村城镇化。全面推进以“五改两建四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民新村建设。在凉帽山、佛南、黄磉浩等城区或者城郊村,依托城市扩张和拆迁,实施“城区型”新村建设,在王爷庙、太空等坝地村和武安香樟村,实施“街村型”新村建设,在磨嘴等山地村,实施“庭院型”新村建设。全镇新建农房均由政府负责提供设计图纸,严格按新村建设要求,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继续实施风貌工程,加大农房改造包装力度,逐步把农业行政村建设成环境整洁、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全面小康新农村。加快推进武安集镇建设,建成县级卫星小集镇,实现农村城镇化。培育壮大劳务产业,促进农民生活小康化。要树立劳务开发是实现农民增加收入最快、最便捷的第一大来源的思想,树立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观念,要把劳务开发作为农民增收的第一要务来抓。通过抓引导,旗帜宣明地宣传“外出务工不仅能挣钱,而且能带回新观念、新技术和现代文明”,营造劳务开发氛围;加强镇、处、委、村、社区劳务开发组织机构建设,开展劳动力普查,随时跟踪掌握富余劳动力的年龄、学历、技术等情况,建立劳务开发信息网络;开展外出人员调查摸底,同劳务输出中界机构和用工企业加强联系,积极开拓劳务市场;扎实开展劳务职业技术培训,加强对外出劳务工的教育和管理,提高输出者的素质和竞争力,增加就业渠道和劳务收入,树立优良的劳务形象,打造劳务品牌;创新思路抓服务,继续开展好帮户助耕、法律援助,解决外出人员的后顾之忧。(二)继续提升和扩大全面小康示范点建设,推动全镇奔小康在绵渝路和县道公路沿线集中打造全面小康示范带,坚持分类指导,抓点连线,以线促面的原则。通过抓先进村、示范村,带动全镇工作,抓贫困村、落后村,促进平衡发展。按照以特色农业为支撑,以“六通工程”为基础,以新村建设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进行总体规划、重点突破、上下联动、梯次推进,实行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集中领导、财力、物力,重点培植特色产业带动型、基础建设带动型、新村建设带动型、人力开发带动型、农业大户带动型、科技致富带动型等全面小康示范点,加快全面小康建设。在继续抓好磨嘴村11社、王爷庙1社两个示范点的提升基础上,抓好两个村示范的扩面,启动佛南村的全面小康示范建设。各处、委应该重点抓好一个小康示范社,各村重点抓好10—15户示范户,推动全镇全面小康建设。(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镇域经济民营化充分肯定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富民强镇、推进太和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努力营造适应民营经济投资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尽可能为其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努力推出和打造太和镇“旅游休闲的胜地、投资兴业的宝地、商贾云集的福地”的招商引资、开放和开发牌。继续实行镇党委成员联系民营企业制度,落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国民待遇和有关的发展政策。通过抓招商引资,鼓励社会自然人投资,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办理《再就业优惠证》等措施,扩张民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四)高举社区建设大旗,全面启动文明社区建设要切实加强党委、政府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街道社区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要高举社区建设这面大旗,紧紧抓住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这两个重点,努力开启政府自上而下和社区自下而上两个发展动力,切实做好社区建设与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民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四个结合,全方位抓好以“我为社区办实事”为主的为民工程、以壮大和增强社区经济实力为主的富民工程、以关心弱势群体生活为主的爱民工程、以促进再就业为主的安民工程、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主的乐民工程等五个工程。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增强深入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大胆实践,努力把我县城市社区建设不断推向深入。要把社区建设和创建文明社区两大目标合二为一,达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通过教育引导社区居民,争当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小区等不同层面的创建活动,由点到面,连成一片,滚动发展,加快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促进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的创建,推动文明社区同创共建,真正实现“使身心更健康,让生活更快乐”的“康乐社区”的内涵。不断研究社区工作的新方法,千方百计让陌生的人熟悉起来;让劳累的人轻松起来;让疏远的人亲近起来;让困难的人得到关爱;让奉献的人受到尊敬。让社区真正成为社区居民温暖的家。(五)加强城市管理,积极开展部级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活动要积极开展文明卫生县城的创建活动,以街道、社区为阵地建立起城市管理良性机制,继续加强市民的文明教育、健康教育,增强文明、卫生意识,提高市民维护城镇卫生、秩序的自觉性。要继续落实“门前三包,门内达标”和“共驻共建”责任制,要充分调动机关单位和居民参与意识,拓展社区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增强社区的造血功能,巩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成果,积极开展创建部级文明卫生县城活动。通过创建工作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书,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落实到基层。认真抓好镇市容监督大队的管理,提高队员的综合素质,严格工作业绩的考核。(六)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加强教育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进中小学布局的结构调整,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提高教学硬件装备水平,推进现代远程教育,打造川中教育名镇。健全卫生保障加快与全面小康相适应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和健康保障体系的建立,年内启动新型农村合作保健医疗制度。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预防保健。继续实施“卫生扶贫”项目,逐步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加强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城乡居民自我保健意识、防病能力和健康水平,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繁荣先进文化优先发展群众体育,深入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场镇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加强社会保障继续做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完善低保管理体系,建立退管服务功能,加快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加快建立农村大病统筹和医疗保险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吃药难、因病返贫问题。抓好五保供养,确保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确保广大人民不因灾返贫。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行政务、财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深入开展“四五”普法,严格执行执法责任制,坚持行政执法程序,提高政府工作的法制化水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形成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切实做好“双拥”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抓好安全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争创“三个一流”,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根本学习内容,在求深求新求实上下功夫,不断改进理论学习方法,努力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干部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坚持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的活动,深入开展“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思路,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以“三村建设”活动载体,深化“三级联创”、“先锋工程”等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优良作风。发展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第一要务。希望全镇各办事处、工委、各部门、村、社区要以党的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进一步更新思想,创新观念,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迎难而进,真抓实干搞落实,为太和镇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作出更大的努力。

健康农业发展思路篇3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存在问题;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S274文献标识码:a

农田水利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效节水灌溉则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目前,节水灌溉工程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效节水灌溉的有效开展。因此,要理清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1节水灌溉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设计人员在设计节水灌溉工程时,没有对工程项目内的土壤、种植结构、水质情况等进行认真的勘察,主要是依赖以往的资料和自己的经验进行设计,导致设计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而节水灌溉工程一旦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相关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以至于很多节水灌溉工程不能正常使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主要原因是节水灌溉工程没有明确的产权归属,缺乏足够的配套资金和有效的管理方法。节水灌溉工程内的种植结构也存在着严重不合理现象,主要还是以春种玉米秋种小麦的传统种植方式为主,缺乏相应的高效农业,即使有,覆盖面积也比较少,使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利于促进农业的增长和农民的增收,进而影响了整个灌溉区的经济收入。

2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具体发展思路

2.1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我国水资源相对来说比较贫乏,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时,要了解当地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树立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建设思路,促使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这样才能得到合理、科学地统筹,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要积极进行有效的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估。在水资源的具体分配上,要始终坚持对总量进行有效控制,对配额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原则,使每一个用水单位的农田灌溉用水量和每一个灌区的农田灌溉用水量非常明确和具体。并努力让各用水单位和各灌溉区进行有效的管理,让他们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将有限的水资源科学地运用到每一个最需要利用的地方,实现高效用水的最终目的,促进农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2.2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有利于带动整体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要特别突出高效节水灌溉的主要特点,对各项主要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实行农业连片或分区,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成为现代化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这就需要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时,要进行合理、科学地选址,主要遵循以下比较重要的原则:对不能进行自流灌溉的地面高低不平并且严重缺水的地区,对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并且种植的农作物一般是经济作物的地区,对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相对来说比较先进、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积极支持的地区,对社会治安整体状况较好的地区等有优势的地对进行优先选择。在这些地区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能够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建设的整体效果,对周边地区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2.3积极引进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关键。因此,要积极引进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效提高高效节水灌溉效率。要努力加强节约用水的灌溉工程技术、灌溉用水资源的优化调配技术等传统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还要积极引入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新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2.3.1根据生物技术研究而成的比较方便的调控灌溉技术

这个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农作物生理特征的认真研究,发现农作物的主要生理周期,让农作物逐步适应在特定的生理期内进行亏水生长,进而控制农作物的疯涨,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同时实现高效节水和增加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2.3.2利用3S技术研究而成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遥感技术,简称RS,也就是通常所说的3S技术,利用这些现代技术研究而成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利用3S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进行准确的掌握,并利用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农作物在某个阶段最适合进行灌溉,从而实现高效节水的目的。

2.3.3结合微电子及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和生物学

将微电子及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和生物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建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全程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实时监测农作物内的水分,以及土壤水分,然后经过计算机的精密分析,实施变量灌溉,实现高效节水的目的。

2.3.4重视并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这就要求建立健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制度,村组和乡镇协助进行管理,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切实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相关的责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并促使其长期发挥积极作用。

3结语

总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有利于节约有效的水资源,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征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娟,吴欢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发展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09).

[2]滕金福.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2).

[3]谢崇宝.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之哲学思考[J].中国水利,2012(09).

健康农业发展思路篇4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跨越发展、振兴XX”的工作思路,深化农村改革,把发展作为执政兴镇的第一要务,维护农村稳定,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一起抓,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让农民群众永远得实惠”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全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强化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整体素质,为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要求

1、班子自身建设好。

党政班子能够自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正确的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党在农村的备项方针政策,坚持学习制度,团结一致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带领干部党员和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备项工作任务,具有与时促进,求真务实,廉洁自律,艰苦创业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

2、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好。

建立和实施一套适合我村基层特点、规范的培养教育,继续抓好村级干部“素质工程”,使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强,作风过硬,同时做好选拔培养后备干部工作,村干部能够自觉做到“五带头十不准”;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措施切实有效,发展优秀农民、优秀致富能手入党,增加党的阶段基础,党员带头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各项工作中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

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抓好村级组织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完善各项制度,严格落实“一制三化”工作机制和“四项四制”要求,健全配套组织,不断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两室”和村务、党务公开阵地,做到“五规范一满意”,企业和其它基层组织健全,工作机制完善,设置合理,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好。

4、努力建设好小康业绩。

按照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探索适应我镇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建立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提供致富信息,帮助发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富镇、富村、富民的特色经济发展,使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健康农业发展思路篇5

关键词:以人为本;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088-03

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要求全党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1]。其中,民生话题备受关注。特别是报告中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指导思想,让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期盼之情更为高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个涵盖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的系统性工程,也是涉及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等多方面发展的综合性工程,要有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才能够高效快速的进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价值主体,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脚步。

“以人为本”思想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与特殊的国际环境下提出的治国理念和发展战略,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借鉴了西方社会“人本主义”思潮中某些有益的东西,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群众观点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

一、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人的生活世界包含三个层面,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它们都是人类实践和创造的结果[3]。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标志着人对世界的实际把握,也是人的存在方式,它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使人们之间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实践是人的实践,正是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类世界的基础,人也是实践的主体,没有现实中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而作为生命个体和生命需求而存在的人,就不会有人的实践。

从哲学上看,生产力是标志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对于劳动力与劳动资料结合的方式具有重大影响。同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主体和决定性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4]

从这些意义上来讲,“以人为本”是对世界本质的正确反映与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首肯和认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项实践活动中,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广大的新型农民,这一主体地位既不能被取代也不能缺位。农民素质的高低和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新农村的兴衰,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如果忽略了农民这个主体,再完美的硬件条件,再优美的优良环境,也会使新农村建设失去最终意义。

二、实现新型农民自身价值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以人为本”除了是对世界本质的正确反映与认识外,还要求对人的尊严和价值予以尊重,本着人的价值和需求来决策与行事[3]。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就应该把农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尊重农民的生命、情感、意志、本能的意义和价值。当农民的需求得到满足、自身得到尊重、个人价值得到体现,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才能达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才能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主体地位,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实现新型农民自身价值,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

从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9年将一号文件落脚点锁定在“三农”领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对“三农”问题最长的关注周期[5]。可以说,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党的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离不开新农村建设,其重点、难点仍在农村。即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而农村生产力是制约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对此,最根本的方法与措施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积极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

从根本上解放生产力,就要以农村体制改革为重点,消除影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体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国家客观经济政策的战略性转变。继续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改善农民生活。支持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来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使城乡两大单元在利益分配上机会均等。同时,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共给。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6]。努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1],积极探索与开创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1]根据我国当前农村发展的实际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以及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着重应该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改善农村公路,基本实现农村主干道路硬化,彻底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方便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和农副产品销售的交通运输。改善住房条件,政府应对农民建新房给予贷款,支援农民改善居住条件与环境,提高农民居住水平,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实施电网建设,由政府补助一部分,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进行农村电网建设,让农户都用上电灯,使农村家电得到普及[7]。新兴能源建设方面,以节约资源、改善环境为目的,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推广实施沼气、太阳灶等能源建设,提高农村清洁能源使用率。医疗卫生方面,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农民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社会保障方面,完善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此外,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在进行硬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软环境,为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打好基础。

(三)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度,保证农民的基本民利

同志在党的十政治报告中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1]这段讲话强调了现阶段既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又要不断发展人民民主。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需更加注重政治体制改革,要不断完善与发展基层民主,保障农民完整的民利,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积极鼓励农民广泛参与,提高农民代表在基层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其主体作用,依靠农民的广泛参与和亲自劳动来推进农村建设。

加强基层民主政权建设,强化村民自治组织,使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强化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

真正实现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制度,及时调整完善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创新公开方式,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农民的满意度。

(四)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报告再次提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要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大力推行生态农业,以实现循环经济。努力将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努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体系,实现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的目标。同时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坚定不移地保护好生态环境,建立科学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并通过生态移民、生态补偿、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手段,推进生态文明;坚决杜绝在生态脆弱区进行开发经营性活动,绝不以牺牲现有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暂时的发展。此外,要高度重视农村生活环境,帮助农民解决好人畜粪尿、乡镇企业生产环境污染等问题,处理好农村污水与生活垃圾[8],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注重新型农民全面发展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点

在社会主义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即每一个人的各个方面的本质(即人的潜能、人的活动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自由、人的道德等各个方面)都应不受阻碍的得到全面发展。对于个人而言,就应该有健康的体魄、专业的技能、优良品格和高尚的道德。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新世纪的农民不再是落后愚昧的代名词,而应该是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懂科学、善管理、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一)重视农村教育,培养农业技术人才

新时代要要重视农村教育,要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努力增强农民技能,不断更新农民观念,同时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动员全社会力量同时完成。

继续加强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强与义务教育法相匹配的其他法律制度建设,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杜绝新文盲、半文盲的产生。

大力发展技能教育,重视科技培训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关键。围绕当地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搞好技能教育与科技培训,大力实施青年农民示范性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和农业生产技能。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宣传农村形势和改革成就,大力倡导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使农民树立科学观念,养成规范的道德行为,抛弃封建道德思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形成良好的新风尚。

(二)推进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1]。农村的和谐稳定需要健康文化的领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免费开放,丰富农民精神世界,增强农民精神力量。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农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继续深化发展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中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传播现代文明信息和思想观念,使农民在满足物质生活后,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能够在休闲娱乐活动中获得知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三)发展农村体育,塑造体魄健康的新型农民

如今,我国农村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时期,这不仅需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还要有一个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其中体育健身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农村体育是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和主要载体,是新型农民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9]。广泛开展农民健身运动,通过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减少农村居民的发病率,减少医疗开支,减少因病致贫现象,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发展新农村体育,还可以与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转变农村落后的不健康生活观念,排斥黄、赌、毒等不良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优化农村社会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认真领悟党的十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明确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通过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民自身价值、注重新型农民全面发展等措施,引导亿万农民投身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伟大事业上来,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

〔2〕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65.

〔3〕张奎良.“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J].哲学研究,2004,(5):11~1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19.

〔5〕张新华,杨静美.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J].求知,2011,(5):9.

〔6〕罗涛.从农村生产力的角度求索城乡二元结构的破解之路[J].理论月刊,2008,(2):165.

〔7〕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6,(50):6.

健康农业发展思路篇6

中医中药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原创性优势,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的中医中药,是我国祖先遵循天地之道,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之植物、动物、矿物加上人工炮制而成的自然生态卫生体系,其追求生命自然健康,讲求实际疗效,已在几千年中华民族繁衍生息过程中得到充分验证。同时,中医中药是中华文明、东方智慧、东方文化中最生生不息和最具活力的部分,中华文明得以发展、弘扬、灿烂,无不饱含着中医中药的不朽贡献。

中医中药创造了历史奇迹,现在和将来也必将继续为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中华民族历来是创造人类历史奇迹的民族。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一直维系到今天;在中国这样一个生态复杂、多民族的土地上,几千年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中国人用占全球耕地7%土地养活了占世界1/5的人口;中华民族不仅得以生存而且繁衍生息几千年,成为人类数量最多的族群,维系她健康延续的是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第四大人类奇迹。中医药还必将作为中国的民族符号,成为继丝绸、陶瓷和茶叶之后,第四个泽被四海、影响世界文明的重大历史贡献。同时,中医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积淀的最为核心和博大精深的部分,是文明传承、文化复兴和文明升华的重要源泉。

中医具有先天的人文哲学特质,它既是经验的又是先验的科学,具有形而上的特征,可以作为国家治理和国家管理的意识形态。中医参详宇宙万物之生长消灭,并将此规律对应于人身,它以阴阳为纲、以五行为象,追求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使各要素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以此反观社会和国家,中医的精神内核与生态文明理念完全契合,是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医天然具有的信仰特征,则可直接作为一种哲学的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为推行中医崇拜在内的传统文化的自我认同、乃至为中华文化复兴提供内在动力。此外,中医哲学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重在促进人的生命全程自主实现,而不是干扰替代、人为增减生理功能的平衡过程。比如,现代西医注重将人体肿瘤切除,形成没有疾患的身体状态,但不等同于完全赋予人的正常生命状态。而中医允许、并可做到让患者持癌长寿,将癌细胞这种最有活力但是对人体有害的细胞,转化为对人体生命力有益的方向上去。这种不断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必将成为推进中华民族不断强盛的思想武器。

以中医药为基础的第二国防,是共产党带领的、全民组织起来的、由国家行政权力主导的预防人类病患、捍卫生命健康、保卫民族生存、抵御外来疾患侵入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制度。党的十提出就业、医疗、养老、教育、住房“五大战略目标”,医疗和养老直接关乎着全民的健康,其他方面也与人民群众的身心生活健康密切相关。这在建党和建国史上是第一次。面对当今发展的战略环境和我国历史及经济社会现状,需要像建设国防和国防保家卫国的使命职能那样,将全民健康保障问题摆到国家与国策的层面上进行思考和决策。即,由共产党带领、全民组织起来、国家权力主导。这种全民健康保障体系和社会管理模式,能够将国家制度与社会职能紧密结合,对全民健康实行积极防御并不断衍生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新型工业化,带动扩大再生产的生产力条件和不断创造新兴的生产资料,不断给国家发展的各个领域增加正能量和新财富,是增殖型的国家卫生发展模式。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人类发展的资源、生态环境,特别是谋划和践行中国梦与发展大战略,思考中医的振兴,已经成为摆在执政党和全体国民面前的历史命题。中华民族复兴的前奏,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前提和核心,是中医的复兴。建立以中医药为基础的增殖型第二国防,既是新时期践行中华民族复兴、民族文化复兴的伟业,更是人类发展文明的呼呼和历史的呼唤,是执政党面对文明转型的历史拐点,站在历史拐点的潮头,站在执政为民的立场上,对全民健康保障体系建设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

建立以中医药为基础的“第二国防”是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战略必须兼顾的重大使命。我国对外开放三十年多年,两头在外、依托外部国际市场、过分依赖国内紧缺而不可再生资源发展,以致形成如今的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等结构性矛盾和教育、医疗、住房等重大民生难题。在国家财政勉力难为,工业化发展尚可利用的今天,通过扶持与复兴中医,发展利用可再生资源的中医药新型产业群,可以破解工业化困境,缓解我国人口总量庞大与医疗健康投入不足的矛盾,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和在护卫全民健康中的基础主力军作用,对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化的健康、养生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重新构建和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以促进人类自然健康为核心的中医伟业,是切实维护十四亿人民生命健康现实和可行的选择。绵延至今并不断裂变的全球金融危机揭示了一个历史命题,就是以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为特征的工业化、工业文明发展道路,到了历史的拐点。以石油为基础原料的现代医学发展面临着不可持续的黯淡前景。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对原油的利用几乎涵盖到国计民生的所有领域,且利用率很高,日本达到87%,美国达到94%,相当的部分是用于包括以无机化学为核心的药物基料、辅料和各类医疗器械。同时,研发一种西药,大都需要十多年的周期和数亿乃至数十亿美元的巨额斥资。建立完善的现代西医医疗保障体系则往往需要投入一个国家数年GDp的总和并需要长年累积。可见,现代医学对资源消耗及资本集约的需求之巨大。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和资源稀有、成本日高、基本资源主要依赖国外的情形下,对拥有相当于23个发达国家人口总量的14亿人口的我国而言,要达到欧美国家那种全民健康和保健水平,除去资本缺口巨大之外,还将消耗极其巨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这是不能想象、不可持续、也不可能实现和完成的。显然,在我国完全按照工业化现代医学的体制和规模,并将全体人民健康服务的前景寄望于此是很不切实际也行不通的。

因此,将中医中药这个由数千年延绵不息的实践和劳动人民智慧汇聚的民族精粹,通过国家行政手段进行全面规划、系统提振和发扬光大,建立起以中医药为基础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完全能够担纲起为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服务的职能。

复兴中医伟业,发展全民中医药健康保障体系,既是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出路,更应是新时期执政党摆脱困境、突出重围、开拓战略新局面的迫切需要。当前,国家发展面临进入后工业化新的发展道路选择和文明转型的选择。建设中医药全民健康保障体系,能够在应对工业化发展困境、创立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新兴工业体系、创新资本社会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比如:

以中医中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与新型的工业化,它的经济含义是显而易见的。全球文明转型必将倒逼出全新领域的产业革命。在此历史性机遇和时代背景下,发展中医中药将衍生出世界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群。包括中医医疗、中医文化、中医药科研教育产业为主体的生态健康产业群,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领域宽广、产业链长、蕴藏着超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明显的比较优势,包括中药种植生产、健康餐饮、中医药文化以及由此在农业、林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多元复合发展,经济与社会效益前景将十分广阔,可以为国家新时期的战略发展聚集起巨大的财富和良好的社会资源。

再以农村为例,当农村与农村的农业现代化走上新兴工业化的道路,将有大量以中医中药的新兴产业为基础而形成的新型工业化,会将数以百亿计的农民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本化,为人民币的发行提供充裕的资产保障,为人民币提供冲兑支付的全新资产价格体系。国家通过控制土地和可再生资源,决定关联新兴产业的资产和商品价格,实现资本化中医、资本化中药、资本化新兴的产业体系,进而保证货币安全。在当今国际日益惨烈的货币战争中,要保证人民币坚挺,就必须有对应的坚挺的资产。培育中国所特有的中医中药这种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材料的新兴产业,就完全有足够多的优质资产使人民币坚挺。政府以土地和可再生资源为基础,通过对中医药新兴工业的制度和政策安排及系统管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质资产,进而成为可大规模持有全球优质资产的富强国家。这个优质资产就是来自创新的、最富有活力、最有战略价值的以中医中药为核心的新兴健康产业和衍生的其他新兴的民族工业。

建立中医医疗保障体系并实行城乡一体的医保、社保、人保“联勤共治”,可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强化基层社会组织化程度、实现医疗为大众服务的宗旨。我们认为,进入新历史发展时期的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和农村城市化是国家应着力从全局上统筹的战略性问题。中国农业的工业化,应该是新型或称新兴工业化,它要求走以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发展道路。首先要求农民自发地组织起来走集体化、走有组织发展的道路。在原有农副产品品种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全面发展中医中药药材的种植,不断地提升级别,不断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之成为现代新型农业的经典范式。农民的市民化,就是要向农民提供无差别的社会保障,取消一切歧视农民的不合理的制度和政策安排。农村的城市化,绝对不是人口学意义上的城镇化比率,而是农民和农村的生活水平的稳定提高,达到甚至超过城市市民的生活水平,并进而建立起全民同一的增殖的“联勤共治”模式。

此外,依靠共产党作为民族觉醒的领军者、先锋队,来领导与推动中医复兴,弘扬中医文化,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集聚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元素,以及强化执政统治的基础意义非凡,可以提振执政的合法性,重塑新时期的公信力。所以,在政治上它也是不可多得的、新兴的、极富生命力的文化产业。

党的十在执政转折的紧要关头提出的民族复兴百年追求目标,为复兴中医伟业、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创建一个主导未来全民生命健康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如何破解长期阻碍中医药振兴发展的系统性、制度性和政策性难题,迫切需要战略的思考和进行国家层面的制度创新、理论创新。

(一)建议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总局或国家中医药发展委员会。可以现在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基础,不是简单地升格机构等级,而是根据建立中医药为基础的增殖型第二国防的需要,调整职能,赋予使命,主要负责中医中药的统一管理和中医药可再生资源新型工业体系的规划、建设,从根本上履行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计划、组织、协调,承担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战略落实情况的监事职责。比如:

在基础管理方面:从行政上保证中医中药实行医药合拢,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从行政上保证中药材原产地和无农药无化肥无转基因及药源性;从行政上保证医流服务患流的正常运行,推进成药简便入市,推行基础医疗保健机构的自律自管等等。

在宏观推进上:重点围绕理论创新、制度设计、政策协调,提升中医战略地位、系统解决中医药发展的制度和群众基础缺失等突出问题。

(二)实行税政改革和金融创新,突出抓好以农村为主战场的中医药体系建设。作为对发展中医药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的配套支持,必须对国家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进行改革与创新,解决分配和财力支持问题,解决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新问题。

一是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全新的针对中医药发展的税政。主要是将国家资本以财政转移支付的模式,投向中医药相关领域,保障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平稳发展。对中医药人才实行税收优惠,包括医术传承、科技发明、在农村行医收入等实行免税减税;对关系中医发展的支撑性产业、药物原生态地域保护及原始种植的药农实行免税。同时,要从立法上明确,中药原料的有机种植,坚决拒绝转基因技术。

二是要强化金融对中医药以及相关领域的支持,包括创办“中医药发展银行”、发起以国家或央企资本主导的中医药发展引导基金(产业、文化教育、科研、海外等基金),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专项金融支持。同时,利用外汇储备收购海外优质中医药资产等。

三是确立农村为重点和主战场。从一开始就要明确和疏导中医药不在城市与西医拼,应将资金、人才、技术和传承等稀缺资源投向农村,走一条中医药健康保障从农村开始兴起,从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受益开始的路子。

此外,对发展中医药医保模式,在纳入国家战略转型发展的总体框架的同时,应在有条件的地方,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进行试点先行。

(三)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打造中医药最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国人民从来就有全民动员办成大事的传统。复兴中医伟业的关键在于,把全体人民切实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只有人民群众相信中医、使用中医,成为中医药的自觉参与者、受益人和传播者,才能谈得上中医药的长远健康发展。

首先,是创新中医药的普及宣传和不间断地组织多种形式的国民健康教育,在人民人民群众中提升中医地位,重塑受众信任,提振国医雄风。

其次,要充分发挥中医自身高效、成本低廉的特点,依托既有的村庄、社区、机关、厂矿,建立点面结合、无缝衔接的中医药垂直医疗与传播路径,在实现全民覆盖的同时,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中医药的愉悦、便捷和实效。利用这些渠道及网点体系,还可以担负起监管基层疫情、统计通报区域性疾患情报信息的职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同时,要组织群众开展积极健康的体育锻炼,并将中医药文化、中医健康理念和基本养疗方法与之结合起来,在强身健体的过程中感悟生命、领略中医,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对健康文化的需求,形成全民信中医、爱中医、离不开中医的良性互动局面。

(四)在全社会推崇“上医治未病”的生命自然健康观。上医治未病是中医的崇高境界和活的灵魂,是建立全民健康保障体系的基础性纲领和建设中需要把握的指导思想。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是中医基本的优长,也是发展中医的本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在全体国民中普及“治未病”自然健康行为知识,进行中医“正本清源、返朴归真”教育,树立“多关心健康,胜过关心疾病”的理念。使每个人都明白,人道必须合于天道,在全社会倡导主动管理生命健康过程的生活方式,在强力推行和潜移默化的双重作用下,经过制度化、法律化、习惯化与风俗化的教养过程,逐步成为人们共同的健康观和普遍行为。

(五)倡导医流服务患流的风尚。中国每个朝代都有神医圣手,以最人文最生态悬壶济世的方式服务大众。中医人群是具有高尚人格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素质的。要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医疗机构集聚城市人满为患的模式,建立让医务人员“行走”起来的新机制,实现患者不用再追随医生的医流替代患流模式。恢复简便有效的巡回医疗和村庄、街区“请医栏”模式,建立起中医药特有的和谐友好人文的医患关系。

(六)开放传统成药入市限制和加强药材原产地生产监管。全国民间、官方留存下来的中药药方总数有60万左右,几十年来,拿到国准字号的总共12780个,按照每年审批150个左右的周期(包括重复的),将人为地把已处于衰退的中医药推向濒危。从遵循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拯救中医药传统方剂于濒危的两方面考虑,应当尽快改革这种审批制度,对传统经典医药、民族医药、民间医药应精简审批流程、在控制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审批速度,使之尽快成药,为患者使用。还要打破既得利益集团对方剂、对中成药传统中药种植的垄断,使存留在全社会的名药名方能够无障碍地进入市场并为人民服务。

要重视和解决好中医衰退反映在中药方面的问题,如中药品质降低、非原产地生产情况泛滥、药性减小和异变等问题,深刻认识到“传统中药不存在,医也完了”的道理,采取措施,切实解决“中药病了”和防止“中医亡于药”等问题。

(七)完善中医药研究体系和大力发展队伍。科学是探索规律破解问题的学问,中医更是在一般的科学基础上追求艺术化的过程。要针对中医药自身特点、规律,建立不同层次、分门别类的产学研体系,大力发展有助于中医“望闻问切”的新技术、新装备和信息化。在摸清中医药家底的基础上,大力建设人才队伍,充实和完善国家中医科学院职能,增加中医药人员的院士比重。特别是要尽早启动以名老专家和新的精英组合为核心、遍布全国、覆盖全民的中医药骨干队伍的建设,恢复中医全科医生的认定、培养和行医模式。

要着手规划建设中医医疗集团,解决中医药人才培养实践场所少、培养周期长、成才率较低的实际问题,还要通过增加办学、办培训班等办法,多种手段解决队伍建设问题。

(八)大力弘扬中医文化。当今中医处于危亡之境,说到底是文化的危机。中医文化传播的最佳途径是通过中医药的实践行为。古代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各个阶层或多或少都能知医识药。他们就是通过诊疗行为,传送出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诉求和人生主张。可见,复兴中医伟业与振兴中医文化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因此,应坚持两手并举、两手都要硬,运用好中医药医疗健康这个载体,来弘扬中医文化,发展中医文化事业,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潮流中,充分展现中华国粹的魅力和光彩。

(九)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当前,医药健康产业仍是主导全球经济格局的战略性产业。以中医药为特色的新兴产业在全球发展迅猛,前景广阔。作为中医药的发祥地,中国理应掌握其绝对的主导权,利用自己独特的比较优势,成为这一成本最低、市场最大的新型支柱产业的领跑者。比如,开发“中药汉方”的现代制作、保健和保健养生食品、中药材生态种植、中医师国际培训和人才输出以及中医医疗养生跨国服务的产业化等。

(十)规划建设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健康管理体系。现代计算机智能化越来越发达,与人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必然对中医药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对中医现代化质量起到显著提升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医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更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模拟、智能可视、远程整合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包括全国性的医疗、药材、方剂、病患资料库,云计算、云会诊、云交易、云监控体系,区域性的骨干诊疗健康中心,逐步实现中医药全程健康管理、专家资源管理、重点药材和疾病防控的智能化体系,提高诊疗时效、水平和实现全民共享。

体系的规划及建设应由国家统筹,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计划,按计划分步骤加紧推进。

健康农业发展思路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点,以“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突破口,点线连接,齐抓共管,综合整治,推动“示范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奋斗目标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完善措施,力争使“示范线”沿线公路在“十一五”末绿化率达到100%,乡镇所在地绿化率达到40%以上,机关单位和学校绿化率达到30%以上;4个乡镇全部建成“五好乡镇党委”;4乡镇都有宣传文化站,80%的村实现“四村”,30%的农户达到“十星级文明农户”标准,和盛镇达到部级文明乡镇标准,长庆桥镇、焦村乡达到省级文明乡镇标准,30%的村达到市级文明村标准,文明村镇所辖60%的农户达到“十星级文明农户”标准;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80%以上的村卫生所建成标准化卫生所;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有50%的村实现小康。沿线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市场秩序和交通秩序管理规范,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公益事业体系得到完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通过五年努力,全力把长庆桥至焦村段建设成产业带动、全面发展的产业线;群众安居乐业、生活富裕的小康线;融洽相处、团结互助的和谐线;科学发展、环境优美的生态线;治安稳定、秩序良好的平安线;文化生活丰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的文明线。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治理环境卫生面貌。重点清理沿线卫生死角,清除垃圾、废弃物和雨雪天的积水、积雪;清除沿线公路两侧垃圾填埋场,对农户柴草垛、厕所、禽畜圈舍等进行规划调整,达到布局合理、整洁卫生,彻底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强乡镇街道、重点路口和个体工商户管理,彻底根治乱泼乱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的问题。改善卫生基础设施,完善乡镇街道的排水、排污工程,硬化人行道,做到有固定垃圾场、有公厕、有卫生设施、有环卫队。

(二)整治市场经营秩序。主要整顿集镇和长官路口、青牛路口等各类市场经营秩序和环境,禁止沿路乱设乱摆摊点、堵道占道经营的现象。加强商店经营户和零散摊点的管理,划行归市,固定街道零散经营摆放地点。建立市场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制,对违规违法经营者进行严厉查处。规范市场交易和管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欺行霸市、缺斤短两等不良经营行为。

(三)整治道路交通秩序。重点整治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在公路、街道乱停乱放,堵塞交通的突出问题。制止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横穿马路、随意调头等不遵守交通规则行为。建立完善道路交通管理制度和措施,严厉查处机动车辆无牌无证上路行驶、车辆违规超载等突出问题。大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公路沿线重点路段及城区街道增设交通规则、交通安全警示宣传牌。

(四)规范广告宣传标准。整治沿线公路、集镇的宣传广告牌,切实解决宣传广告方面存在的内容陈旧过时、制作简陋、乱贴乱挂、管理不善等问题。以醒目、健康、美观、适宜为原则,突出“黑绿文”三大产业开发,制作具有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广告牌匾。

(五)绿化公路沿线风景。按照“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总体思路和“城镇园林化、街道园艺化、单位庭院化”的总体目标,精心规划,分项实施,做好街区、人行道、公路两侧绿化美化工作。沿线4乡镇街道两旁栽植风景树或种植观赏花草,建起绿篱带,有条件的兴建花园、花坛和草坪。加强单位绿化美化工作。乡镇所在地、机关院落、学校内外、商店及市场前后等地段植树种草,兴建花园花坛,落实绿化美化任务。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乡镇党委、政府要坚定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健全各项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做到有安排、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有落实。乡镇党政机关、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利益,无违纪违法行为,无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等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乡村工作关系协调。

(七)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拥军优属等群众性创建活动,组织开展“文明农户”、“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在参与中得实惠、受教育、促提高。大力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八荣八耻”荣辱观,积极开展20字基本道德规范、诚信建设、“三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革除陈规陋习,推行婚丧嫁娶新办简办。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四村”创建活动,力争沿线区域内的所有村镇在“十一五”末基本实现:村村通车、通电、通邮、通水、通电话;村村道路硬化、四旁绿化、村容美化、环境净化;村村有体育场地、有农民夜校、有广播电视室、有文化图书室;村村改院、改厨、改厕、改圈、改水。

(八)完善公益事业体系。重视乡村科技、教育、文化、广电、体育、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各类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达到规定标准,队伍健全稳定,制度规范落实。坚持开展科普活动,大力推广致富实用科技,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等手段,拓展致富信息渠道。尊师重教,积极发展教育事业,4乡镇标准化学校达到80%以上。坚持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文化设施齐全,专人管理,按时开放。乡村文化、社区文化、庙会文化等节会方向正确,健康向上,富有特色。健全卫生保健网络,落实卫生防疫措施,乡镇卫生院建成标准化卫生院。

(九)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坚持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努力提高干部群众法纪观念,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完成县上下达的目标任务。村镇治安防范网络健全,治安形势平稳,群众有安全感。有效遏制各类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违法犯罪率控制在规定的标准之内。无恶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拐卖妇女儿童现象,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丑恶现象,无非法宗教和活动。健全民调组织,及时调解民事纠纷,化解各种矛盾,来信来访处理及时有效,无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现象。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居全县领先地位,逐步建成小康乡镇。突出草畜、果品、瓜菜三大主导产业,建成长庆桥千亩九龙金枣基地、太昌千亩优质苹果基地;加快长庆桥经济开发区、和盛乡镇企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壮大和盛兴旺牧业公司、润玉食品公司等一批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大力开发香包、刺绣、戏剧头帽为主的民俗文化产业,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健康、科学发展。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沿线各乡镇要把精神文明“示范线”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建设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主要领导要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督查指导,狠抓落实。县文明办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指导工作;县委政法委负责牵头抓好平安线、和谐线建设活动;县农牧局负责牵头抓好产业线建设活动;县扶贫办负责牵头抓好小康线建设活动;县林业局负责牵头抓好生态线建设活动;县工商局负责沿线乡镇市场环境整治工作;县公安局、交通局、公路段负责沿线机动车辆乱停乱放及占道经营整治工作;县卫生局、城建局、环保局负责沿线卫生、环境、污染等整治工作。各牵头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长远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明确任务,完善措施,强化督促,真正做到实施有方案,落实有措施,督查有依据,考核有标准。文明委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长甜精神文明“示范线”**段建设活动各项工作步调一致,全面推进。

健康农业发展思路篇8

xx乡卫生院年度工作思路

xx卫生局:

XX年,我院将以预防保健为中心,创建一流卫生院;以改革为动力,倡导竞争、敬业、进取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提高全员素质;以质量治理为核心,不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安全治理为重点,切实保障医疗安全,全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我院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将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村所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村级卫生所是农村卫生三级网络的基石,没有基础,哪来的大厦。近年来,我乡以健全农村卫生三级网络为目标,依托国债项目建设,完善医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强化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了以乡镇卫生院为骨干、以农村卫生所为基点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全乡农村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兄弟乡镇相比,与群众就医需求相比,我乡村级卫生所建设还比较薄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特别是部分村所无有所址及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较为严重,因此我们要以“新农合”为契机,大力破解资金难题,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标准化建设,坚持规范化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村级卫生所建设,与广大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工作落实的好坏,对于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对于加快全乡整体发展步伐,对于国家惠民工程在广大群众生活中的体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都饱含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我们将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着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认真负责的态度,确保~完成村级卫生所建设及全面管理任务。

二、加强产科建设,力求妇幼工作有新进展

妇幼保健是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产科建设是妇幼工作的有力保证。产科建设完善了,妇幼保健工作就如虎添翼,不会滞后。~年我院将整体推进妇幼保健工作,强化业务培训,推行住院分娩,切实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提高妇幼卫生健康指标,逐步健全我乡妇幼保健网络体系,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我们将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将产科建设这件实事办好,将这件好事办实。

总之,,我们决心在市卫生局、市中医院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明确工作目标,扎扎实实工作,把我镇卫生工作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实现农民小康、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将把为广大农民办实事、谋利益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切实帮助农民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就医难、看病难问题。为推进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健康农业发展思路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目标,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为核心,以构建集镇社会和谐为基础,以集镇文明生态为主题,以整治集镇镇容镇貌为重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坚持以人文本,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集镇文明程度,以文明生态集镇创建来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工作目标

按照《创建文明生态集镇测评细则》的要求,夯实基础、典型示范、梯次推进、全面提高。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宣传督查,建设管理机制,倡导道德风尚,增强服务功能,稳定治安秩序,美化集镇环境,彻底解决集镇“脏、乱、差、杂、散”问题,使全县集镇居民文明意识明显增强,集镇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集镇规划建设品味明显变化,集镇整体面貌明显改观,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集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集镇经济繁荣发展,达到全县新型城镇化水平全面提高的目标。

三、创建标准及责任分工

1、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增强创建意识,做到创建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组织、制度、活动、经费“四落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依法行政,无违纪案件,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实行政务村务公开,建立健全制度,全面推进村级民主先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责任单位:各村、各单位。

2、社会道德风尚良好。思想舆论工作有力,宣传教育阵地健全,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公民意识、民主法制观念和市场经济意识大为增强。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修订完善镇规民约,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组织并充分发挥作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等文明创评活动,群众性文明创建工作有年度计划。责任领导:谢金山、卢义、张波。责任单位:综治办、文化站、各单位、各村。

3、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群防群治组织健全,专职治安巡防队伍稳定,人员配备适应形势需要;无影响大、危害严重的刑事治安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健全,民事纠纷调解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有力,帮教率、培训率达100%,无重新犯罪;流动、暂住人口的管理、教育服务到位,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出租房屋管理规范,登记率、函查率高,做到底细清、情况明,发现得了,控制得住;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无非法宗教及活动;层层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所辖村居的平安创建达标率达85%以上;集镇主要路口装有视频监控装置。责任领导:焦征明、卢义、朱必龙。责任单位:综治办、派出所、各村。

4、经常开展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卫生知识宣传、健康教育活动;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医疗单位开展医疗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有宣传栏,发放各种宣传单;镇文化站宣传卫生健康知识,主要街道和活动区有卫生宣传栏;开展控烟宣传活动,辖区内无烟草广告;计划免疫工作落实,儿童“四苗”接种率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责任领导:张波。责任单位:各学校、医院、文化站。

5、镇容整洁卫生。集镇建设有长远规划,公共卫生、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作为重要内容列入规划分类实施;有专业保洁队伍和垃圾处理场,垃圾日产日清,定点焚烧、填埋处理;实行“门前五包、门内达标”责任制;街道整洁,路面平整,硬化率达65%以上,人行道铺装率50%,排水畅通,无污水溢流,无暴露垃圾,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单位庭院有一定数量的绿化面积,有人行道村,有果壳箱;市容美观有序,主街道路灯亮灯率100%,无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现象,外墙面门面整洁,广告安装规范,摊点进市入店,无占道经营现象;有集贸市场,管理有序,分摊经营,清洁卫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车辆定点有序停放,交通秩序良好;单位居民住宅区室内卫生和外环境卫生良好,水冲式公厕普及率达80%,家禽、家畜圈养。责任领导:谢金山。责任单位:工商分局、供电所、土管所及其他各单位。

6、注重环保,珍惜资源。有效控制废水排放,环境噪声、饮用水源水质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无滥垦、滥伐、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无破坏生态事件。责任领导:朱必龙。责任单位:林管站、林业派出所、土管所、各村。

7、公共场所饮食、卫生达标。公共场所及食品、饮用水卫生管理有计划、有检查、卫生监督、监测资料齐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学校食堂、饮食服务业等单位均有有效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持有有效健康证;各类饮食店、食堂有专用餐具消毒、保洁设施,防蝇、防尘、防鼠设施齐全;镇企业劳动卫生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有除“四害”活动;全年无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自来水普及率达60%,符合卫生标准。责任领导:张波。责任单位:各学校、医院、工商分局。

8、科教文卫稳步发展。尊师重教,办好所属学校、幼儿园和托儿所;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肓工作和成人教育达到上级要求;对农民有计划开展科普教育,积极推广农民致富实用技术;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图书馆(室)、文化站等文化阵地健全;计划生育工作达标;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达到有关部门规定要求。责任领导:张波。责任单位:学校、文化站、农技站。

9、农村经济不断壮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调整产业结构,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大科学投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社会服务水平,形成稳定持续增长的主导产业或优质产品,农业增效明显。集体经济有固定收入来源,集体资产稳定增长,农民收入逐步增加。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农民负担控制在政策规定范围之内。责任领导:柯美兰。责任单位:财政所、农技站、各村。

四、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镇里面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村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关机构。

健康农业发展思路篇10

刚才,*同志的工作报告,总结回顾了去年全县的卫生工作,对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今年全县卫生工作作了周密地安排部署,我完全赞同。下面,我提四点意见:

一、以发展为主题,深化卫生改革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的发展观就是站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握各项事业发展方向的思想方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总结过去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和必然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必将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卫生事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党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在抗击“非典”以及对重大传染病的防治方面,政府“一掷千金”,投入巨资,迅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加快建设公共卫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开展西部地区,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开始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一些长期困扰卫生事业发展的难题和矛盾正在逐步解决。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党和政府正以科学的发展观,引领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第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卫生事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卫生工作要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二是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三是积极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可以说这三项任务,无不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无不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我们要努力改变卫生资源总量不足、水平不高、效率低下的问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全县人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扎实做好疾病防治工作,防控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协调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缩小需求与服务的差距,要切实改变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状况。

第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我们政府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全县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中,一定要充分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胡锦铸总书记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卫生工作事关群众的生、老、病、死,我们务必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对待,不能含糊。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作为我们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有悖于此的,一定要采取坚决措施加以遏制。

第三,科学的发展观内容非常丰富,涵义非常深刻,正确认识把握其中的辩证关系,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对于加快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各乡镇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全县卫生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视问题,克服困难,积极投身农村卫生事业改革,全力推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二)用科学的发展观审视我们的卫生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的几年,我县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用科学的发展观审视我县卫生工作,就会发现,我们的卫生工作还存在着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全县人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二是公共卫生体系不够健全,特别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还存在诸多缺陷,一些传染病、地方病仍是威胁我县人民健康的危险因素。三是城乡之间、南北两岸之间、沿江沿线与边远山区之间,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卫生资源分布不够合理,城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很突出,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依然存在。四是中医、西医发展严重失衡,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可说是严重滞后,没有充分的发挥出中医中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特色优势。五是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尚有差距,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用科学的发展观审视这些矛盾与问题,都能从我们的发展观念上找到原因。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思考我们卫生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我们的视角一定会更加开阔;以科学的发展观探讨我们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方向,我们的思路将会更加活跃。要切实解决我县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矛盾,迎接挑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这是我们必须跃上的思想高度。

(三)加大改革步伐,促进协调发展

近几年来,我县在农村卫生改革方面迈出了新步伐,也闯出了一些新路子,但改革步伐不够大。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左顾右盼,瞻前顾后的意识,胆子不够大,步子迈不开。从目前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形势来看,我们应当放开手脚,在积极探索农村医疗机构产权制度、营行形式改革,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公共卫生体系有效运行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改革尝试,破解农村卫生改革难题,走出新路。这里,只是要强调,农村卫生改革的措施,必须要遵循科学的发展观,要密切联系实际,从丰都的县情出发,要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要通过改革,促进医疗卫生与公共卫生事业、城镇与农村、区域之间的卫生事业协调发展,中医、西医协调发展。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以公共卫生为重点,强化政府职能

(一)提高认识,务必将公共卫生作为重中之重,狠抓落实

医疗卫生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密切,公共卫生工作与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健康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所谓的“公共”,其涵义不仅它涉及全民、全社会共同的利益,更有全民、全社会的利益,更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公共卫生事业绝不是卫生部门一家之事,它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全民的广泛参与,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否则,我们的公共卫生工作将一筹莫展,我们的公共卫生事业也将一事无成。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有系统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健康第一”的观念,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充分认识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的领导,通力合作抓紧抓好抓落实。

(二)突出重点,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今年我县公共卫生工作要重点突出地抓好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执法监督三大体系的建设。在这个问题上,我只想着重强调一点,既要实际,又要实用。“实际”,就是这三个体系的建设,要切合我们的县情,不能搞贪大求洋,要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所谓“实用”,就是要加强“三大体系”的内涵建设,要以实战性和真正的应急能力作为标准。总之,我们要通过“三大体系”的建设,要为全县人民健康安全构建一个对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系统、疾病控制预警系统和医疗救治系统,以切切实实地保障全县人民的公共卫生安全。

各乡镇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卫生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和健康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的防范工作。要强化公共卫生安全的监测、预测,努力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控制在萌发状态,一旦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三)加强协作,确保公共卫生落到实处

前面讲过,公共卫生是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各界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我认为,有必要再作强调:各乡镇政府要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这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有关的部门一定要将公共卫生工作视为己任,明确职责,各司其职,要与卫生部门紧密联系,通力合作,把公共卫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教育部门要配合卫生部门搞好学校卫生工作,支持卫生部门搞好儿童预防接种和应急免疫工作,防止传染病在学校暴发流行,防止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盐业部门要加强食盐市场监管,防止非碘食盐进入市场,提高碘盐普服率,推进消除碘缺乏病的工作步伐;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经营健康相关产品执照的,一定要继续坚持先有《卫生许可证》,才能办理工商执照的制度;妇联要一如既往支持妇女儿童的保健工作;水电部门要切实加强乡镇场镇生活饮用水的改造,不断提高生活饮用水的质量,防止水源性传染病流行;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确保公共卫生工作、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抓住薄弱环节,加快农村卫生发展

(一)加大投入。我县农村卫生底子薄,发展后劲不足,各乡镇财政要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卫生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乡镇(中心)卫生院环境,解决好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

(二)强化村卫生站建设。村卫生站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的网底,是解决农民群众就近医疗,实施农村预防保健、社会卫生工作的载体。它应当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村卫生站的建设必须切实加强。今年要花大力气新完成100个村卫生站的建设任务,与此同时要全力推进村卫生站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力争年内标准、规范化村卫生站达80%以上。

(三)强化农村卫生网络的服务功能

要进一步发挥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的技术指导、技术服务中心的作用,强化几个中心卫生院的片区指导、带动作用。要切实抓好卫生扶贫工作,积极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就近医疗和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同时要加强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

四、以纠风为热点,加强行风建设

卫生部门的行风问题,一直是全社会最为敏感的问题。卫生行业作风的症结就是群众和社会普遍观注的两大焦点、热点问题。一是看病贵,二是服务态度不好。只要抓住这两点,下猛药,问题就好办。对于卫生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可说都是对路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我们还应当在教育、查处两个方面狠下功夫。首先我们对医务人员的行风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一般意义的说教,要从培育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医院文化入手,用积极健康文化净化医务人员的心灵,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升华。其次是要狠抓查处。就是一切措施、一切措施一定要敢于碰硬。只要违章,不管是谁,就要一查到底,处理要严,制度要兑现,绝不放过,绝不手软,不留情面。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教育、震慑的作用,才能使卫生行风得到实实在在的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