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01:14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篇1

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镇位于遵义市东35km处。全镇国土面积165km2,耕地面积4000hm2(6万亩),辖12个村1个社区,2010年人口9.2万,是全国500个强镇之一。新舟地理环境独特,丘陵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4.54%。境内若干个产粮大坝,土地肥沃,素有“黔北粮仓”之美誉。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立足镇情,确定了以“加快农业产业化富镇,加快工业化进程强镇,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兴镇”的发展思路,确立了以“特色优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品味现代的农村城市化示范”为发展定位,全面推进小康建设进程。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建立了面积达1334hm2花椒、1600hm2辣椒、334hm2稻稻鱼连养、334hm2果蔬、8万头出栏生猪、30万羽出栏鹅等6个农业产业基地。乐耕“十里绿色水果长廊”、杨录生猪养殖基地、沙滩禹门西瓜蔬菜、新舟群乐生态养鹅、金钟绿塘花椒辣椒、乐耕杨录肉鸽产业等欣欣向荣,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

2农机推广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

新舟以“加快农业产业化富镇,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兴镇”的思路发展农业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对农业机械化的平衡发展规划、推广服务机制建立统筹与重视度不够,以致农机推广工作及农机化还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1)农机推广机构不健全。乡镇机构改革以来,乡镇农口五站合一,农机站合并于乡镇农林服务中心,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已名存实亡。推广人员纳入乡镇府统一调配,农机推广人员不能专职专用,不少农机员的主要精力没有真正集中到农机化工作上,使农机员本职工作淡化,久而久之,农机员在思想、观念、技术上已不能适应农机化发展形势,行动上跟不上发展步伐。同时,县及乡镇农机推广人员年龄逐渐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新老交替缓慢,大中专毕业生寥寥无几。农机推广技术力量弱化,使农机推广的专业性、技术性降低。

(2)农机化工作还未提到应有高度。乡镇政府及乡镇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着力点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及种养技术推广,推广农业机械几乎是农户自主自发的事。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农机化与农业产业发展配套布局研究不够。而且县级农机推广部门与基层联系松散甚至脱钩,农民对农业机械的真实需求情况不得而知,有些农机化基础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因此,依靠乡镇基层农业(农机)推广机构来发展农机化的可能性在淡化。

(3)农机装备结构及布局失衡。由于农机技术推广的政策引导与规划指导性不强,农户及产业基地对农机具购置缺乏长期规划,有时顾前不顾后、顾头不顾尾。一是低效率低价位的小型农业机械多,大型高性能高效率机械少,环保型机械及多功能机械少。二是自购自用的多,开展作业服务的少,致使部分农机具使用率低,造成资源的浪费及农机资产闲置。三是设施农业装备发展不够,养殖机械化技术及产后深加工机械化装备少。

3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的建议

(1)同步谋划农业产业与农机化发展规划。根据城乡一体发展要求和农业产业布局,统一规划农业机械化发展。以6个农业产业基地为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结合基地实际,重点发展机械化深耕和平整地技术及装备、节水灌溉装备、育苗及移载机械装备、大棚机电设备,养殖成套机械设备。

(2)改进推广服务方法。以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力,统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特别是要改进推广服务方法。一是创新服务模式。在推广方式上,应深入农户和生产基地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听取意见和要求,大力宣传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优惠,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二是因地制宜促推广。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并加大示范点的力度,大胆将新技术新机具在产业基地、示范点和农机大户中率先推广应用,不同产业推广不同新机具,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既要优先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著的新技术新机具,同时还应注意引进推广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的新技术新机具。三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镇政府及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强与农机生产企业和农机经销商的联系,搞好协调服务,督促企业做好农机产品售后的“三包”服务和技术培训,解决购机、用机及修机过程中的问题。

(3)建立大型综合性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利用现有各种惠农政策支持建立服务全镇的大型综合性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搞好农机作用服务社会化工作,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促进农机技术推广健康发展。一是组织形式可采用股份合作制,有农机具的农户及农机专业大户可以机具折价入股,还可吸收工商资本入服。二是服务形式以代耕代种服务为主,提供重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服务,提供农户或产业基地自已难以承担的机械化作业服务。三是承担农机维修养护服务和技术培训,解决农机维修难的问题,开展农机手互教互学,提高农机手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篇2

关键词:川东北丘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4-0038-02

川东北丘陵地区位于嘉陵江、渠江流域,四川盆地东北部,幅员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涉及二十余个县(市、区),该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区内多数县为国家粮油、经济作物、畜牧、水产生产基地县。近几年,为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各地紧紧围绕丘区经济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产业发展向规模经营集中,重点发展农业产业经营,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了丘陵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关照和支持下,笔者于2010年初对该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较深入地调查,现就该地区农业产业化的现状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川东北丘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格局

“十一五”期间,川东北丘区各地政府按照连续五个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了科学的规划和实施,并收到良好实效。

1.实行标准化生产,优质粮油产业稳步推进。各地依托粮油、食品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优质粮油产业,在嘉陵江、渠江流域冲击坝区和浅丘宽谷地区建成200万亩无公害标准化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在浅丘地带建成150万亩优质小麦种植示范基地,在中丘及宽谷地区建成250万亩优质油菜种植示范基地和100多万亩优质专用花生种植示范基地。

2.建立精品示范区,优质果蔬产业提质增速。依托部级、省级果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嘉陵江、渠江沿江两岸建立无公害优质橘、橙、柑、柚精品生产示范区120余万亩;依托比邻的重庆及二线城市蔬菜大市场,在G42(沪蓉线)、G75(兰海线)高速公路沿线建立50万亩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和“春提早、秋延后”蔬菜产业带。

3.实施“蚕桑百万”工程,优质蚕桑产业长足发展。依托“中国绸都―南充”特色地域品牌、丝绸龙头企业和较完善的县乡蚕业协会等专合组织,南部、阆中、蓬安、营山等十余个县市大力实施蚕桑“百万工程”,年产茧1.2余万吨,省级蚕桑基地乡镇达到50多个。

4.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畜牧水产业助农增效。利用四川盆地深丘、低山及嘉陵江水系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各地着力发展“养殖―沼气―种植”等方式的循环农业,引进发展外血缘畜牧、水产种群,建立肉猪、山羊、黄羊、水獭兔、特色水产规模养殖基地,每年出栏肉猪、山(黄)羊1500万头,年产成鱼约20万吨,畜牧、水产业产值已占本地区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在区域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川东北丘区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近年来,该区域各地强化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科技支撑、示范带动和机制创新,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粮油、果蔬、畜牧、水产、蚕桑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初步建立,一批特色资源主导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现化设施支撑型等先进典型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农业建设的亮点。但调查中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该地区农业产化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及制约因素。

1.发展整体水平低,差距凸显。各地都有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典型,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不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该地区300余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有近一半从事农业产业开发。总体上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大气魄、大手笔推进的不多,大型龙头少,科技含量低,带动能力弱,档次不高,品牌不响,产业链条短,整体实力弱,川东北丘区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在全国叫得响的特色农业产业。与山东寿光的蔬菜产业、山西的苹果产业、福建的柑橘产业、贵州的辣椒产业、东北的粮油产业相比,该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差距日趋显现。

2.专业化步履缓慢,布局分散。经济效益高的蔬菜、水产、畜禽等产业,区域布局、品质结构虽趋于优化,但分散在各县各乡村,平坝、丘陵、山区重复建设,生产基地与加工龙头结合不紧,基地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低,品种结构和质量不适应加工需要,有规模化的生产没有规模化的精深加工,加工龙头入驻又没有原料保障。

3.从业人员技能偏低,支撑力弱。近年来,优质品种、蔬菜设施栽培、柑桔留树保鲜、病虫绿色防控等技术推广虽有成效,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0%,但是从业人员所具知识、技能、理念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集成度不高,生产、储藏、保鲜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及营销环节信息化程度低。农技服务体系推广手段落后、队伍不稳、人才断层、知识老化,科技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撑削弱。

4.软环境未根本改善,机制陈旧。目前,尽管各地土地流转面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订单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但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投融资环境、服务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多头管理,规划不合理,行政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各部门单兵突进的多,协调配合的少;保障机制未形成,既缺乏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财政投入,又缺乏引领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促进产业发展的信息服务体系、质量安全体系、市场营销体系断档,直接制约产业发展。

三、川东北丘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

川东北丘区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面向市场、发挥优势,整合资源、规模开发,依靠科技、提升档次,培育主体、打造品牌,发展产业、提高效益”产业化发展原则,从抓生产转向抓产业、从抓产品转向抓商品、从抓产量转向抓产值,科学规划,稳步实施,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1.发挥地方优势,形成区域特色。在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中,各地根据其自身的优势和传统的生产项目,应当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只有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才能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以不变应万变。本着“有市场,有龙头,有意愿,有收益”的原则,围绕主导产业,实行政策和资金扶持,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龙头企业为依托,业务部门为技术支撑,建立相应的产业基地,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效益化”发展。

2.夯实产业基础,促进规模发展。第一,要突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着眼于根本性的土地改良,实行水、田、林、路集中连片综合治理,提高农田可持续生产能力,为效益农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第二,要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以农业综合开发、育土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为载体,项目与产业互动,资金向项目集中,以项目带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农业基础设施。积极鼓励外资、公益企业、民营企业、私人企业和农户介入基础设施建设,明晰产权,高效维护,高效运行。第三,要建立耕地质量监测预警系统。设立区域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点,构建各地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为现代农业产业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第四,要依法明晰土地产权,创新流转机制,搭建流转服务平台,建立流转价格评估机制,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提高从业技能,创新运行机制。依托国家科教支持项目,通过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村“百万中专生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提高农业产业化从业人员的实用技能和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全面运用现代市场理念、先进生产技术、信息技术支撑农业产业化,创新机制,兴办与农业产业相关的专业合作组织,即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各类中介组织,提高供销一体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农民收益。首先,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充分借鉴山东寿光经验,积极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采取合同契约、订单收购、一次返利等方式与基地、合作组织、农户、技术服务机构等建立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权利义务明确对等的利益联结机制。其次,加强对企业和农户的宏观指导,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订单的管理,规范订单运作,强化诚信意识,提高订单履约率,确保企业、基地、农户等各方面利益的有效实现。

4.狠抓质量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引导和帮助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扩大优质果品、粮油、畜禽标准化生产规模,创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争取获得部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积极开展丝绸、山羊原产地保护认证。加大政府、业主、信贷、社会投入,培育龙头,加快农业品牌建设,积极支持“名、特、优、新”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产品认证,打造成为国家驰名或省著名品牌。逐步扩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形成一体化的产业群、产业链。

5.着眼丘区资源,发展区域支柱产业。根据丘区区位和地理资源优势,实施生态绿化惠民行动,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速林业产业化建设,大力发展丘区生态农业。一是突出抓好区养殖、中药材、马铃薯等传统产业。二是重点打造丘区辣椒、茶叶、猕猴桃、速丰林、蘑菇、木耳、银耳、干果等特色产业,增强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后劲。三是推进食品加工、保鲜储藏等应用农业的发展,深化对丘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领产业和经济发展,构建区域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经济持续增长。

theStatusof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inHillyareasofnortheastSichuan

andproposalsforFutureDevelopment

wanGGuo-yu1,FanGming2

(1.LawCollegeinHongjialouCampusofShandongUniversity,Jinan250100,China;

2.VegetableStationofYingshanCounty,Yingshan637700,China)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篇3

【关键词】农业经济;产业发展;建议

1.当前我国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状况分析

实际上,我国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还有较大的不足之处。通过开展调研即可发现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是中国农业产业的总体竞争实力还不够强。农业产业在市场竞争之中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加工与营销企业间。尽管农产品加工行业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之中具有十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和我国的总体农业产值比较起来还处在相当低的水平上,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具有非常大的差异。这和我国的农产品加工机制和质量控制机制不够完善、农业工艺技术和设备发展滞后、农业企业总体规模不大等具有非常大的关系。

二是尽管我国广大的基层农业种植户具备了参与到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进程之中的良好愿望以及热情,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广大农户的参与度还相当低下。农民群众渴望通过参与到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体系之中以提升个人经济收入,并且得到实际帮助,例如,法律、技术以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然而,到现在为止,我国诸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所提供服务被限制在信息层面之中,组织运作的规范性不够强,难以较好地适应于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农户的参与度不高。

2.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化的几点建议

2.1强化领导实施宏观调控

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是关系到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大事,这一系统化工程一定要在党和政府的全面指导之下来加以实施,尤其是当地领导一定要将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组织有关部门快速解决与农业经济产业化相关的各类问题,健全完善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化的重点发展项目。要通过完善领导激励制度,让各单位、各环节均能参与到分工之中,而且还能进行合理地配合,产生出合力,一起推动农业经济实现产业化发展。依据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之所需,还应发掘出农业经济之巨大潜力,依靠宏观调控的重点作用,不断改进现代农业经济的整体结构。要强化现代农业经济区域性重点产业开发以改进管理能力,注重发掘出推动现代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新资源,有效规范现代农业经济实现产业化发展的途径,进而促进农业产业经济实现更好地发展。

2.2打造农业经济主导产业

我国农业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应要以名、优、新以及特等为特点来实施产品开发,从推动本地资源以及开发名优产品抓起,对于农业资源优势最为显著、发展优势最为突出的开发项目,着重进行培养。要运用良种扩繁等形式来推动发展,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建立农业支柱性产业,全面围绕主导性产业来建设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快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进程一定要实施好农业规模化发展模式,创建农业经济生产性基地,利用基地所具有的带动作用,不断推动当地农民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进而产生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行的新格局。在深化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中一定要始终坚持市场化原则,持续完善农业经济生产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分布、农产品销售以及农业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要运用农业经济优势资源的转移以及农产品品种结构的改进,塑造一流品牌、打造鲜明特色、形成一流精品、提升经济效益,真正让自身农产品具备极强的市场化竞争实力。

2.3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随着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开办,积极探究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的多元道路显得愈加重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以农户主体加以组建,在这类合作社当中,农户的人数最少要占总人数的80%。如此一来,即可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较为详尽地掌握农业作物在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诸多环节的信息,对于政策的了解也会更加齐全,从而为农民群众争得合理利益。在管理手段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民主制管理,入社者完全自愿,退社也完全自由,使用民主决策的办法来开展生产经营,更有创新活力。和别的股份制、公司制企业所具有的差别是,合作社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推邮迪掷润最大化,而是要为全体社员也就是农户们提供农业交易需要的各类服务,而交易之后所形成的盈余只留下一点属于公共积累,而绝大多数均依据交易额以及股份制形式分配至入股者。各地政府应当在今后办好具备示范性特点的专业合作社,其后再引导别的合作社从下而上和循序渐进地发展。在合作社发展中一定要做到始终坚持以广大农户为主体,展现出专业性;始终坚持自愿管理的原则,落实民主管理措施;始终坚持明晰产权关系,确保成员们的切实利益。

2.4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为了推动科技成果实现新的转化,从而为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往深度与广度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应当采取以下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措施:

一是要完善农业科技转化网络建设,建立起科技转化的成果推广工作,这也是科技进入到农业领域结合部,推动农业科技加快创新步伐的重点。要积极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机制改革,不断加快农业科技教育、产学研的一体化进程,落实基层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促进现有的成熟农业科研成果加以推广运用,强化农民群体接受与运用农业技术成果方面的能力。要积极鼓励以各家科研院所为基本依托,建立起科贸农相互结合的科技型企业,不断强化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彼此促进的关系,完成科技成果往现实生产力所进行的转化。

二是要不断提升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之投入。不管是农业科技创造,还是通过科技手段把潜在生产力切切实实地转化成现实之中的生产力;不管是农民群众的知识创新,还是农业龙头企业中各类设施设备之改造和更新,均需极大的投入。所以,要强化科技和经营企业之间的联合,真正让农业龙头企业成为技术研发以及对外推广运用之主体。要健全完善各种形式、多个途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并且明确农业技术活动是属于公益性事业的范畴,需要如同国家办国防事业与教育事业一样,明确国家对于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重要地位,并且明确农业技术投资以及推广投入的最低额度。

三是倡导农业科技采用各类方式切入到农业产业化研究之中。要从农业经济产业化趋势以及农业科技之特点抓起,要么由农科院所自身科研成果来办科技类企业,从而扎扎实实地带动农户。当然,农业科研院所还可利用自身特长为各家产业化组织提前、户中以及产后的全过程服务。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农业科研院所还可将自身科研成果视为资产加以入股,推动农业经济产业化组织建设。

2.5培育农业产业化专业人才

我国的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进程十分注重于培养,形成鼓励农业类专业人才不断脱颖而出的局面,其所培养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开看,那些不仅具备市场意识,而且懂得经营管理、技术指导的农业经济产业化专门人才。要依据公开、公平、竞争之原则,积极改进高层次人才资源的配置工作,健全人才柔性流动体系,推动我国农业类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实现市场化与职业化,让高素质的人才能够进入到农业企业之中,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诸多过程。农业经济产业化一般都伴着科技的极大进步,而实现农业科技进步的发展最后还是由农民们加以完成。所以说,唯有在农民群众进行了实践之后,各类农业科技成果才可以转换成生产力,从而推动农业经济新技术与新成果能够得到极大地推广。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时间需要用好懂得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等部门所缺乏的精神愉悦,促进我国农业经济产业从比较低的效益往比较高的效益中转变,持续延伸农产品的附加值来满足当前市场之需求。所以,强化农民职业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政府要针对农民群体的职业培训不断提升投资之力度,力求举办各类农民技术培训,从而产生以政府化办学为主要方式,以社会办学进行辅助的现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机制,让农村从业者均可及时地得到农业科技新成果的应用步伐。农民群体的职业教育要将知识教育、素质提升等加以结合,建立规模化的经营管理布局,落实农业经济产业化对于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之所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中国特色社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的产业化运转就成为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开发一定要以科技实力为基础,以宏观调控政策为主要支撑,运用主导产业的积极带动以及农民经济组织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集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为一体的综合化经营管理体系。我国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应当在党和政府的统一指导之下,积极运用科技手段与农业经济主导产业等管理措施,大力培养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创建起多层次、多元化、社会化服务机制,推动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化实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篇4

(一)199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大力发展市场需要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继续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在农业连续丰收的好形势下,一定要保持更加清醒的头脑。对农业,在思想上必须始终重视而不可有任何麻痹,在工作上必须切实加强而不可有半点放松,在投入上必须不断增加而不可有丝毫减少。当前,顺利实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做好各项经济工作,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自觉地重视农业。要着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主要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继续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和粮棉收购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粮棉购销体制改革,尽快建立有利于粮棉产销协调发展的新的流通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搞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强化农业的科技基础,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市场需要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继续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促进农业增值增效。

(二)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稳定。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稳定和加强农业。1999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的部署,稳定农村基本政策,下大力气抓好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稳定这两个突出问题。要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广泛开辟农村就业空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减轻农民负担,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同时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促进农村社会安定团结。

(三)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西部开发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科技教育。

会议要求,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抓紧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要注意运用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会议还要求,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调整优化结构、增加农业投入、扩大以工代赈、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

(四)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注意安排—些有利于农民直接增收,有利于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和改善农村市场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建设项目。认真搞好乡镇机构改革。

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九五”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件大事来抓。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紧紧依靠科技,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要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农业产业化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应当大力推进和扶持。要正确处理调整农业结构与稳定粮食生产的关系,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继续贯彻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要保持相对稳定。要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态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注意安排—些有利于农民直接增收,有利于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和改善农村市场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建设项目。要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认真搞好乡镇机构改革,下决心精简财政供养人员,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还提出,加强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农业,需要继续增加投入。

(五)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

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调整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开发优质专用农产品,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要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大事来抓: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进一步扩大退耕规模,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步伐,要继续抓好水利、公路、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没,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多搞一些小型基础设施。今年出台的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对于健全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扎扎实实向前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2002年要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加强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向粮棉主产区和贫困地区倾斜,保证农村教育和基层政权运转的必要开支。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土地流转必须坚持“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不能刮风,不能下指标,不能强制推行。继续抓好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六)200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国债资金使用要向农村倾斜,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要切实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城镇化进程。

200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调整和优化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着力提高使用效益。其中要求: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加快实施退耕还林,促进可持续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农业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围绕发展优势农产品,调整区域布局,切实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城镇化进程,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增收渠道。

(七)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会议亮点:必须坚持“四个始终重视”。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的现象。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重视严格保护耕地和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始终重视维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始终重视增加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收入。要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的现象,继续调整农业结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优势农产品合理布局。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强农业科技储备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做好农村扶贫工作。

(八)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篇5

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了会议文件,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马凯主持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12年,全国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圆满完成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民生有大改善,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快速推进喜人态势的承接和延续。10年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克服多种困难和风险挑战,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1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开辟了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新纪元,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会议指出,要准确把握党的十关于“三农”发展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经济社会体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会议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对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高风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阶段,要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不断理顺农产品价格,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要不断增加农业补贴,使之成为发展农业的有效政策工具。

会议强调,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的十要求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守住一条底线”,即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要“抓住两个关键”,即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既注重引导一般农户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又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会议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关系。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

会议强调,要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今后一段时间,农民收入至少应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并力争超过。要从战略上研究采取综合措施,营造有利环境条件,不断开辟就业门路、拓宽增收渠道。

会议指出,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继续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就是要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再获丰收,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势头不减弱,继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消除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会议提出,明年要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抓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发挥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带动作用。

(二)继续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三)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其他各项改革。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篇6

会议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2016年农业农村发展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农村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的良好态势,农业结构调整稳健起步,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业农村改革继续深化,为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发展改革系统坚持从全局和政治高度把握“三农”工作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坚持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坚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纵向联动和横向联合,综合施策调结构,多轮驱动促增收,退治结合转方式,加大投入补短板,攻坚克难推改革,为稳住农业农村这个“基本盘”作出了积极贡献。

会议强调,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也是党的召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发展改革系统要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主线,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其内涵要义,全面把握其主要任务,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结合农村l展实际和农业产业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把改革引向深入。

会议提出,2017年发展改革系统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工作主线,找准定位,抓住关键,切实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迈出新的步伐。重点要推进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着力调整产品结构,以玉米结构调整作为突破口,促进粮经饲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推动制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种植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二是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开创新局面。按照“大动作、硬措施、破瓶颈、见实效”的要求,建机制,搭平台,找抓手,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农民工等返乡创业结合起来,确保工作抓出成效。三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呈现新风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启动实施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加大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力度,推动开展农业节水体制机制创新和示范。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继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重点区域生态屏障建设,研究启动永定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是推进农业农村补短板再创新成效。进一步创新机制,保障农业农村投入,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在优化存量上做文章,进一步明确投资重点,集中资金用于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今年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5项,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农村水电路气房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支持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在加强投资管理上下功夫,积极推进投资精细化管理,改进投资项目稽察方式和手段,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上想办法,通过基金、贴息、担保等途径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深入推进水利、农业、林业引入社会资本试点工作,撬动社会和金融资本。五是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实现新突破。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高度重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进展,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项改革。

会议要求,发展改革农经系统要强化责任担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和管理作风,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更好地为全局服务。一是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持续提升业务能力。二是要进一步简政放权,精心设计好平台、载体、抓手和路径,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三是要加强与农口部门的协调配合,强化农经系统的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四是防微杜渐,筑牢防线,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篇7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实行了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我省农业就总体而言仍然严重滞后,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效益低、竞争力弱,根本原因是分散经营,规模小,户均耕地不到半公顷,相当于美国、加拿大每个农场的耕地经营规模几百、上千公顷是极其微小的。现代农业是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的农业,关键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要提高一国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推进大批量生产、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创产品品牌,就必须发展规模经营。要发展规模经营,首先必须适当集中土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鉴于我省国情,不能搞土地私有化,通过土地买卖向大户集中,发展私人农场;也不能通过租赁向大户集中,发展欧美流行的租赁经营农场,因农户只能得到微薄的租金,会严重损害农民的权益,也不能发展产、加、销某一环节的合作性组织,因这种组织难以改制提升为现代农业企业,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因此只能立足我国国情,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引导农民联合自主办企业,农户以承包土地使用权租金入股,建立农业生产股份有限公司,长期集体租赁经营,根据不同地形和资源情况发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实行农民办企业,管企业,当老板,维护农民权益,建立新型集体农庄,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农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改革开放以来对我省农村、农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我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必由之路,抓紧由点到面全面实施,具有战略意义。

二、具体实施办法及有关政策、规定和建议

1、设立股份公司的程序、操作办法。总的应按公司法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建议省县(市)抽调有关部门人员建立农业改革发展辅导小组和农业资产评估小组。辅导农民学习科学发展观以及有关文件,宣讲有关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辅导同一地点农民自愿联合建立股份公司,以5人以上做为公司发起人,并承担公司筹办事务,制订公司章程,公司与农户签订租约,经省县资产评估小组评估资产,确定股权,发起人认购其法定应认购的最低股份额,原法定最低股份额为500万元,建议经济条件较差的山区、丘陵区降低为200万元,包括土地作价折股在内,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召开股东大会,依法选举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公司法人代表,董事会聘任公司经理,召开成立大会。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还须具备法定相关条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才能发行股票,建议农业企业改由省核准。

2、企业模式、生产经营模式的选择。农业企业是科学、技术、管理的载体,农业产业化、现代化,首先必须企业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等特点,当是农业企业制度的最佳选择。

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选择也是农业改革发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省人多地少,山地、丘陵多,平原少,因此生产经营模式选择必须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基础不同有所区别:在平原地区,企业规模可以大一点,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发展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机械化生产,也要提高产品质量,创产品品牌;在山区、丘陵区,通过土地流转,适当集中土地后,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为主要目标,实行规模经营、集约经营,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平整土地,采取增加肥料和农药使用等措施,根据市场需要,定单生产名、优、特农产品,发展各种专业场、园、大棚生产,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3、建立农业股份公司有关政策、规定。农户除以承包土地租金入股外,也可以用货币、实物以及工业非专利技术作价入股,建议可以吸收城乡投资大户、科技、管理人才用货币、以及实物、工业非专利技术作价以自然人身份入股。农户承包土地入股后,不得改变农业用途。

建议股票中的土地股与非土地股分开,土地股需注明土地股字样,股票可以转让,但土地股只能依法在公司内部转让,也可以遗赠后代。建议新吸收的农户可以接收依法转让的土地股。

土地承包到期,可以依法自动延伸,须重新签订租约。在后续期不愿意以土地继续入股的,只能依法转让。

4、改革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农业改革发展要完成二个战略性、历史性转变,一是彻底改造传统农业,二是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自然会遇到困难和问题。

(1)组织、管理、技术人才问题。我省具有数千年农耕文明,农民老一辈有丰富的农耕技能,新一代有较高的文化,又有多年闯荡市场的经历,学习了新的知识和技能,回乡创业,自主办企业,管企业,当老板,一定能办好、管好,但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在组织、管理、技术人才方面还存在一亏、二低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帮助解决,建议:一是奖励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二是大专院校举办农业急需人才的培训班。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篇8

会议采取参观典型、专家辅导、集中开会、经验交流的方式进行。10月12日,在郑文芝副书记、陈巳副市长的带领下,利用一天的时间,全体参会人员参观了双阳、莲花山、九台、德惠、农安和绿园6个县(市、区)的11个新农村建设典型。10月13日上午,邀请省财经办郭庆海主任做了《关于农村发展形势与任务》的专题辅导报告;市委副书记郑文芝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重要讲话。同时,会议总结交流了德惠市和双阳区整体推进经验,学习推广了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土地整理推进新村建设模式、九台市龙嘉镇红光村村企联姻建新村模式、莲花山开发区景观带建设模式、绿园区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模式等新农村建设模式。会议还就当前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印发了《长春市城乡双向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会议对过去几年长春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会议指出,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全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长春实际,突出抓好167个省级示范村建设,创新开展市级领导联乡包村活动,深入开展乡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长春市农村呈现了令人欣喜的显著变化。

会议认为,长春市新农村建设经验可以概括为:一是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机制;二是建立了领导、部门和社会力量帮扶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三是推广了旧村整治、新村建设、迁村并点等分类改造建设模式;四是丰富了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等发展形态;五是探索了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这些思路、经验和模式也是下一步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法。

会议对全市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和“三化”统筹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要突出示范村功能建设,科学谋划村镇布局,构筑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构筑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突出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突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构筑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创新思维,抓住工作重点,用现代意识教育农民,用现代装备武装农村,用现代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农业。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篇9

省农垦局宿录瑞局长主持了会议。

省农委副主任陈巳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全面回顾了我省农垦2009年工作,全省农垦完成国民生产总值9.7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7.0亿元,二产增加值1.8亿元,三产增加值0.9亿元。大牲畜存栏3.5万头,肉类总产量2.8万吨。工业总产值2.6亿元,农业总产值17亿元,粮食总产54万吨。全年享受各项惠农补贴和转移支付资金1.5亿元,垦区人均纯收入4300元,垦区经济稳步发展。同时,通过抓好项目实施;落实惠农政策;抓好全省农垦系统管理指导;加强调查调研等工作,有力促进了垦区农牧业生产发展。

在谈到2010年我省农垦工作的主要思路和任务时,他指出:2010年,农垦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垦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农垦改革,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农垦实际的体制机制;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中心任务,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做大做强农垦经济;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积极推进完善农垦社会保障体制,加快垦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农垦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确保垦区和谐稳定。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篇10

今天召开的农机专业会,是一次团结的会议、鼓劲的会议、成功的会议。

首先,这是一次团结的会议。参加今天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各市、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市农垦总局农机管理局的主要负责同志,还有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农机推广总站和农机监理总站的领导班子成员,部农垦局、中国农机安全报社、农业部某农机化研究所、中国农机化科学研究院、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总后勤部等有关单位的代表,以及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农机化导报、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机化信息网等有关新闻单位的记者。农机化管理部门和农机科研、制造、流通、鉴定、推广、监理、教育、宣传等系统的代表欢聚一堂,相互交流工作,共商发展大计。同唱一首歌,共促农机化。农机化系统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增强,形成了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其次,这是一次鼓劲的会议。这两天,列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的代表都很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为什么呢?是因为中央领导在会议中多次强调要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还因为在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讨论稿中,把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1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了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提出了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目标。回良玉强调,着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要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上下功夫,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具的示范推广,提高主要作物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努力发展高效、适用、价廉的设施农业装备,积极培育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有条件的地区和农垦企业要在推进农业机械化方面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中,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明确提出,要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还强调了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支撑。要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走符合国情、符合各地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加快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因地制宜地拓展农业机械化的作业和服务领域,在重点农时季节组织开展跨区域的机耕、机播、机收作业服务。建设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水稻插秧、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秆粉碎还田等农机化技术。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有的同志在座谈讨论中说,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文件中讲农机化工作最全面、最到位的一次,把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下午大家的讨论中,我们也能明显地感觉到,同志们对加快农机化发展充满了信心,对做好农机化工作的劲头很足。心顺、气顺、事业顺。上个世纪50年代,主席作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论断。现在看来,这句话并没有过时。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时机已经到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

第三,这是一次成功的会议。今天上午,孙政才书记、张宝文副部长出席了农机专业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内蒙古、江苏、浙江、河南、贵州、新疆等6个市(自治区)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大家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日程紧凑,内容丰富,效率高,达到了预期目的,开得很成功。一是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孙政才书记和张宝文副部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农机化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阐述了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的战略意义,明确提出了我国农机化面临重要机遇期,正处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跨跃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判断。通过这次会议,大家对农机化发展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历史方位、基本方向、主要措施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二是总结了成绩、交流了经验。会议全面回顾了2006年农机化重点工作,总结了农机化系统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机化发展中取得的新体会和新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做好今后的农机化工作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内蒙古等市的典型经验交流,为各地进一步做好农机化工作、拓展农机服务领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三是认清了形势,明确了思路。会议对当前农机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既分析了面临的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也客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深化了对农机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了在发展方向上要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化工作全局,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发展原则,坚持重点突破、协调推进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在工作方法上要做到“四个并举”,即,速度、质量、安全、效益并举,农机化发展与农艺制度改进并举,落实政策与争取支持并举,市场引导与宏观调控并举。张宝文副部长还对2007年农机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明确了提高“三个水平”:农机装备水平、农机作业水平、农机安全水平,发展“三大市场”:农机销售市场、农机作业市场、农机维修市场,推进农机服务“三化”: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工作思路,提出了2007年农机化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需要抓好的五项重点工作。

孙政才书记和张宝文副部长今天在农机专业会上的讲话很重要,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机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会议结束后,请各市(区、市)农机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尽快向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领导汇报会议精神,认真组织好系统内的学习传达和贯彻落实工作。贯彻这次会议精神,总的要求是四句话:统一思想认识,把握精神实质,突出重点任务,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做好明年的农机化工作再强调几点,概括起来就是:明确出发点,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突出着力点。

明确出发点。就是要以服务“三农”和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宗旨,将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农机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化工作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开拓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新局面。

找准切入点。就是深入研究本地区农机化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抓住影响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矛盾,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环节入手,确定我们的工作方向和切入点。一要加强农机化的法制建设。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必须始终不渝地抓住不放。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配套法规规章。2006年安徽、山西、某、内蒙古、吉林、浙江等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政府先后制定了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进一步明确了对农机化的扶持政策和管理措施,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希望各有关市(区、市)继续做好立法、普法工作,深入实施农机化的各项法律法规,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要不断努力,将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2007年我司将积极协助国务院有关部门做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并以此作为农机化安全监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协调,争取条例早日公布实施。二要精心组织实施购机补贴政策。购机补贴是《农机化促进法》的法定措施,是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实施好购置补贴政策,是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的一项重要职责。要结合当地农机化发展的实际,科学制定购机补贴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补贴机型和补贴额度,解决农业生产的急需,满足农民的迫切要求,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要把购机补贴作为农机化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提高农机装备总量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的使用效益,将农机化发展真正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要加强对购机补贴资金的监管,阳光操作,做到“三个决不能”和“三个严禁”,严格按制度办事。三要做好节本增效农机化技术的示范推广。2007年我司将继续在北方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南方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各地要重点做好这两项农机化技术的培训和示范,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机大户作为技术推广的主体,探索建立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通过加强户上的培训、点上的示范、面上的推广,加快节本增效农机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四要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当前,各方面都很关注新农村建设,各部门也在集中力量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主动参与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去,充分展现农机化的作用,赢得工作的主动。

把握关键点。就是要牢牢抓住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抓住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薯类等重要作物,抓住机耕、机播、机收等重点生产环节,抓住粮食主产区及优势农产品重点生产区域,组织好机械化生产,搞好农机社会化服务,满足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促进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这些关键点领导关心、社会关注,是农机化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最重要的战场,我们务必高度重视、扎实推进,让领导放心、农民满意、社会肯定。

突出着力点。就是要按照张宝文副部长讲话精神和《全市农业机械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把实施购机补贴政策、组织关键时节机械化生产、加强农机质量和农机生产安全监督管理、促进农机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作为今后我们开展农机化工作的着力点。同时要切实加强农机化系统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和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农机化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职能作用,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把农机服务延伸到更多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