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合同样本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04:00

民间借贷合同样本篇1

借款方:

保证方:

第二条借款金额

借款方向贷款方借款人民币万元。于年月日前交付甲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开户银行/账号.

第三条借款利率

在合同规定的借款期内,月利率为3%.利息每月结算一次,每月利息并入下月本金并计算利息(即计算复利)

第四条借款和还款期限

借款方保证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按本合同规定的利息偿还借款。借款方如果不按期归还款,逾期部分按月利率6%计算利息。

第五条借款担保

借款方以抵押,抵押担保债券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借款方到期不能归还贷款,贷款方有权就抵押物优先受偿。

第六条保证条款

1、借款方必须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借款进行违法活动。

2、借款方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期限还本付息。

3、借款方有义务接受贷款方的检查、监督贷款的使用情况,了解借款方的计划执行、经营管理、财务活动、物资库存等情况。借款方应提供有关的计划、统计、财务会计报表及资料。

4、需要有保证人担保时,保证人履行连带责任后,有向借贷方追偿的权利,借贷方有义务对保证人进行偿还。

第七条违约责任

1、借款方不按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贷款方有权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对违约使用的部分,按每月6%利率收取利息。

2、借款方如逾期不还借款,贷款方有权追回借款,并按每月6%利率收取利息。

第八条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执行本合同发生争议,由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提交贷款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裁决。

第九条其他

本合同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依照《合同法》规定要求变更或解除本借款合同时,应及时采用书面形式通知其他当事人,并达成书面协议。本合同变更或解除之后,借款方已占用的借款和应付的利息,仍应按本合同的规定偿付。

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须经合同双方当事人共同协商,作出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本合同正本一式三份(或两份),贷款方、借款方、保证方各执一份。

贷款方:(签字)

地址:

电话号码:

借款方:(签字)

地址:

电话号码:

保证方:(签字)

地址:

民间借贷合同样本篇2

[关键词]民间借贷中介合法性法律模糊空间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企业(包括其他组织)之间,一方将一定数量的金钱转移给另一方,另一方到期返还借款并按约定支付利息的民事行为。它是一种古老的借贷方式。近几年,随着银行储蓄利率的下调,不少人在为手中的闲散资金找收益高的理财途径,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因准入门槛提高而丧失融资功能,因此在理论上可以提供双赢的民间借贷在全国各地又活跃起来。而民间借贷中介,一种专为民间借贷的借、贷双方提供“搭桥”服务的职业中介组织,应运而生并日趋活跃,它使传统分散的、不透明的民间借贷行为出现了组织化、公开运行的特征。

一、民间借贷中介的生存空间

民间借贷中介是伴随着民间借贷的活跃而应运而生的。一方面,民间借贷的出借方即资金供给方日趋活跃,成为民间借贷中介的催生剂。从2003年末起,我国重新步入负利率时代,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过低,必然要流出银行体系寻找新的投资途径,民间借贷中介的出现,使投资人很容易地找到借款人,并获得高收益。据徐州市某民间借贷中介公司在网上的信息披露:2003年该公司为某投资者投资100万元(放贷),年收益12万元,2004年收益20.16万元,2005年收益48万元。银行存款的低收益与民间借贷的超过10%的高回报形成巨大落差,使民间借贷成为一般资金持有者的理想投资方式之一。

另一方面,民间借贷的借款人即需求方也日趋庞大。他们也需要民间借贷中介。两个层次的原因造成了民间借贷的需求市场。一是从银行方面看,自2004年起,国家针对投资增长过快、能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等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不稳定因素,加强了宏观调控,银行信贷资金紧缩,使大部分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困难。另外,中小企业贷款具有小、急、频、险的特点,户均贷款额只有大企业的1%左右,贷款频率是大企业的3~5倍,对于银行来说,中小企业贷款管理成本高,风险高,而收益率并不高。这就直接造成了银行不愿意将过多资金投入到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同时,随着各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权限上收,基层信贷权限十分有限,减弱了基层信贷发放的积极性。二是从借款人方面看,民间借贷可以跨越程序障碍。中小企业周转金贷款、个人消费类贷款、助学金贷款等银行贷款手续繁杂,审批时间较长,为节约时间成本,为应急而转向容易借到的民间借贷中介求助的情况越来越多见,民间借贷中介成为短期紧急借款人无奈而又实用的选择。

总之,民间借贷承担着国家银行借贷之外的辅助融资功能,对刚性的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形成有效的补充,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我国金融资源配置,其自发性和互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民间借贷中介作为民间借贷的桥梁,可以方便出借人和借款人建立较规范的借贷关系,具有灵活性和互的本质特征,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具有较大的生存空间和盈利空间。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都出现了民间借贷中介,其中,山东省青岛市是民间借贷中介较早出现并发展较完备的。据青岛民间借贷网数据显示,从2003年,青岛市成立第一家民间借贷中介公司成立开始,经过短短的三四年时间,民间借贷中介业便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发展起来,目前登记的民间借贷中介公司已经超过了60家。青岛模式――以房产抵押来抵御借款风险的模式,也作为成功的典范被业内广泛效仿。

二、目前民间借贷中介的运营模式

目前,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民间借贷中介的名称主要有:民间借贷公司、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民间抵押贷款中介公司、投资管理公司、投资咨询公司、投资担保公司等。这些公司在从事民间借贷中介业务时,主要的经营方式有:

1.桥梁型

撮合借贷双方成交,收取服务费。由中介机构介绍借贷双方会面,共同磋商借贷数额、利率、借期、担保形式等,促使双方签订借款合同、进行公证并履行,并作为见证人签章。中介机构以借款数额为基数从借款人处收取服务费。服务费的数额为借款数额的2%~6%不等。

2.担保型

中介机构直接以本公司名义为借款人提供保证担保,当借款人不按期还款时,放款人可以要求中介机构承担保证责任。以北京为总部的宜信公司为例,在还款出现问题时候,宜信从保证金里支付给放款人本金和利息,保证放款人不受损失。

3.受托放款型

放款人将款项存于中介机构,委托中介机构寻找合适的借款人并对外放款。中介机构如果发现合适借款人即通知放款人前往订立合同。

4.吸款放贷型

中介机构与放款人之间订立借款合同,中介机构支付一定的利息从放款人处收取款项后对外放贷。在此类模式中,借款人与放款人之间没有联络,放款人将款项交与中介机构,从中介机构获取利息,中介机构选择并确定借款人,从中获取利息差额。

三、目前民间借贷中介的法律模糊空间

由于民间借贷的资金多数属于民间个人自有的闲散资金,由此决定了民间借贷具有自由性和广泛性的特征,也正因为如此,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的规定并不十分严格,而是让当事人拥有较多的自利。而目前我国有关民间借贷中介的法律法规仍是空白,对民间借贷中介合法性仍然没有确认,因此,民间借贷中介的活动始终处于法律的边缘。

本着“法无禁止皆自由”的原则,民间借贷中介开展业务时,只要坚守最高法院于1991年8月颁布《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的“不复利、不四倍、不集资”就是合法的。

那么,民间借贷中介做到“三不”了吗?笔者认为并没有。

首先,民间借贷中介拥有“集资”与“不集资”的模糊空间

从目前借贷中介的运营模式来看,第一、二、种运营形式,理论上应该是比较纯粹的借贷平台。其所提供的合法服务有:信息平台服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借、贷信息的收集、筛选,一般还会建立网站等借贷信息平台。有效的符合借贷要求的信息平台会提高民间借贷的成功率和借贷效率,使得出借人和借贷人的愿望可以快速达成。审查服务,对借贷人及提供材料进行初步审查,主要审查其身份情况、抵押财产、商业信誉、还款能力、贷款来源、借款用途、提交材料等,确定其是否符合借贷条件,是否符合公证条件等。法律服务,民间借贷中介会提供比较完善的服务协议、借贷合同;并根据公证或律师见证的需要,提供配套的法律文书、文件。程序操作服务,全程协助借贷主体办理签约、抵押、公证(或律师见证)等借贷事宜。协助借贷人签订借贷合同,并协助其办理抵押、公证(或律师见证)的材料准备、业务办理等,以协助借贷主体安全、高效地进行民间借贷。

通过民间借贷中介在民间借贷中所提供的服务,可以使民间借贷主体更加安全地进行民间借贷,并通过民间借贷的全程服务,更加优质、高效地进行民间借贷,更好地保障民间借贷的合法权益。而民间借贷中介提供这些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是完全合法的。

即便中介服务就是局限在上述合法范围内,其非法集资的实质还是会隐蔽在其服务过程中。判断中介的行为是否属于上述合法服务范围的标准,就是要判断其订立的借贷合同是否是三方合同,即放款人、借贷人和中介(担保人),而不是两方合同,即中介公司和贷款人作为甲方乙方或者是中介公司和放款人作为甲方乙方的两方合同。在后面的情况中,中介公司已经脱离了中介的范围而成为了放款方或者是借款方,这样它就不再是作为中介人、见证人或担保人的中介角色存在,而直接成为资金运营主体,具备了“准银行”的性质,通过吸款和放款取得利息差而盈利,成为违法的“私募资金”,从而超越了合法空间。

目前不少民间借贷中介表面上服务范围没有超越“中介”的范畴,但是,考察其真实的合约和运行流程,会发现它们吸引投资人进入后先签订一个投资合同,并让投资人将款项打入中介账户,之后会通过信件告知投资人其款项的去向。或者,中介提供借款人资料征得放款人同意后将款项放出,但是这些借款人信息是中介掌握的,放款人并没有考察能力,而由于时间因素等,同意或者不同意放款,也基本通过电话等口头协商决定,所以,事实上还是没有放款人和贷款人的合同,而只有投资人和中介的合同。而放款人对款项的真正流向也并不会真切了解。再或者,虽然签订的是三方合同,但是放款人和借贷人是不见面也不认识的。借款和放款还是只和中介公司商定完成,实际上还是放款人人和借贷人只和中介单线联系。这样,比起放款人或者是借款人来说,中介是掌握全面信息的惟一一方。所以事实上募集资金如何处置还是由中介决定。构成”集资“的几个要素:没有特定募款对象,募集到的资金流向由集资人决定等,在中介借贷业务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笔者在青岛一家著名借贷中介和北京宜信公司实证调查结果,都证实了这一点。可以说,中介是在打着“平台”之名,行“私募”之实。而非法集资的高欺诈性对公众财产的高危害性是众所周知的。

即便中介严格控制服务在合法范围内,其服务本身也存在很多法律隐患:对于这类公司从事民间借贷中介业务所需要的资质、人员、技术等要求,国家没有规定,并且在其从业期间,缺乏有效的动态检查和跟踪措施,对其收取中介费的收费标准、收费方式、中介行为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对其中介行为的事后监管等均没有规定,金融监管机构更没有任何管理权限和措施。各中介各自为政,缺少诚信,诸如在借贷合同生效前先行从借贷人处收取中介费,不按合同约定期限、约定数额提供借款,在促成借贷合同订立后,收取中介费和放贷者先行扣息行为相混淆、不向借贷人明确说明其所扣款项的用途等等现象不一而足,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借贷人的利益。

再来看第三和第四种运营方式。委托放款和吸款放款本身,就是基金公司和银行的主营业务,一家基金公司需要至少上亿元的资金才能成立,商业银行的注册资金则需要10亿以上。而民间借贷中介的注册资金基本都不超过1000万元。所以,委托放款和吸款放款根本就是超出法律规定的中介公司的经营范围,本质上完全是“私募资金”的性质,是违法的。民间借贷中介公司的监管主要由工商局管理,其营业范围由工商局确定,这使得它们可以游离在金融监管之外,即便有私募资金行为,也比较难确认和跟踪监管。

总之,从“不集资”这一点上看,中介并不能真的做到。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跟踪监管不力,法律模糊空间较大,使得不少表面上是撮合型担保型的民间借贷中介走上了以平台做伪装的”私募资金“之路。

其次,民间借贷中介拥有“复利”与“不复利”、“四倍”与“不四倍”的模糊空间。

1991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第6条对民间借款利息做出了如下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但是在笔者随机调查的2009年7月13日民间借贷网的133例借贷需求客户样本中,执行的月利率从1%到5%不等,如果一年到期,按照月利率计息就是复利。相当于年利率12%~60%。目前的银行基准利率一年期按照5%来计算,那么民间借贷中介的利率不应当超过20%。但是在133例样本中,一年期限的有64例,年利率从10%~30不等,超过20%(含20%)的有20例,占一年期贷款客户的三分之一。

不复利不四倍的规定,实际是控制高利贷的产生。但是事实上,民间借贷中介并没有严格执行,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超出了4倍的最高限制。

究其原因,“不四倍”的规定,只是1991年最高法院的审案意见,它并不是利率主管机构的明确规定,而且对违反“不四倍”的行为也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所以民间借贷中介在自行商定利率的借贷基础上,把不复利不四倍的限定也当成了一个可守可越的模糊空间。

民间借贷过高的利率会破坏正常的金融秩序。据湖南省人民银行分支机构2008年问卷调查显示,2006年民间借贷中介样本从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渠道获取资金分别增长51%和48%,几乎是自有资金的2.5倍。这说明民间借贷中介开始更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长期低息贷款,然后转手将资金高息借出,从中获得利差回报。而这种转借行为,使低息的银行贷款变相成为高息民间借贷,使本来可以正常的资源配置变为不正常的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是有害的。同时高利率还会诱发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现象频发。

四、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民间借贷中介具有较大的法律模糊空间,对这一行业进行规范迫在眉睫。笔者的建议是规范和打击要并重。

一是需要明确相应的监管职能部门,作为借贷中介应该受金融监管部门的管理。

民间借贷合同样本篇3

(一)规模总量不断增长

据对湖南省益阳市50家企业、120户城镇居民和120户农村居民问卷抽样调查测算,至2008年末,全市民间借贷总量约为54亿元,比2004年增加9.52亿元,增幅为21.4%,分别占全市人民币存、贷款总额的8.6%、9.7%。样本企业民间借入资金余额户均规模122.4万元,比2004年增加38万元,年均增长11.25%;样本城镇居民2008年末通过民间借入资金余额户均3.94万元,比2004年增加1.33万元,年均增长9.8%;样本农村居民2008年末通过民间借入资金余额户均3.42万元,比2004年增加1.06万元,年均增长7.4%。根据相关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全市中小企业民间借贷34.29亿元,约占民间借贷总额的63.5%,城乡居民约占36.5%;二是城市居民参与民间借贷的比例略高于农村居民;三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参与民间借贷的比例远高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二)融资范围不断扩大

抽样调查显示: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约77%是用于解决生产经营流动资金不足,约23%用于固定资产投产;农户得到民间借贷在生产及生活中的分配比例是58∶42;城镇居民民间借贷资金约74%用于投资经商。从益阳市民间借贷投向看,主要集中体现在三大领域。一是农业产业化领域的需求。据调查的100家龙头企业资金需求达83亿元,较上年增加24亿元,增长13%,银行贷款满足率仅为50%,有三成的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资金缺口约38亿元。二是房地产开发领域的需求。据调查,在自筹资金中房地产开发商向民间借贷的资金所占比重下降了约12%。2008年农民住房支出较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别增长了20%、18%和22%,使民间借贷由过去的生活急用转为居住借贷。三是新型工业领域的需求。

(三)交易活动由暗转向公开或半公开化

民间借贷虽不具有合法地位,但民间借贷对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逐步演变成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缓解资金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逐渐由“地下交易”变为半公开或公开化。

(四)借贷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

随着民间资本规模扩大,专业放债人和中介人应运而生。有的为借贷双方牵线搭桥,从中收取中介费;有的担保公司为民间借贷者提供担保,从中收取担保费;有的企业或个人一方面借入资金,另一方面从事放款活动,从中赚取利差,成为名副其实的民间借贷中介机构或专业放债人。此外,随着人们市场意识的不断增强,相继出现了白条转借贷的形式。与此同时,在社会上涌现了一批食利群体。其中:包括在职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

二、当前民间融资动向及发展趋势

近几年,随着民营经济体不同形式的蓬勃兴起,人们市场意识的不断提高,民间借贷出现了新的动向。

(一)民间融资替代化

据样本点监测显示:民间融资与正规金融互为替代的特征较明显。据监测的10户企业(主要是当地重点企业)数据显示,在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今年1-6月获得银行贷款7345万元,同比增加1350万元,企业民间融资总额2532万元,同比减少了560万元。

(二)融资性质股权化

据样本监测点显示,近几年,股权性融资在企业筹集资金的过程中被广泛的运用,在民间融资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006-2008年分别上升了7.3%、10.2%、13.6%。如南县鑫欣渔业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入股会员2358人,企业融资规模达680万元,比2006年增长26%,入股者不仅能保利分红,还得到了企业饲养技术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带来的实惠。

(三)农村融资趋于产业化

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载体,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据统计,益阳市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56个,拥有资产39亿元,民间融资规模5.8亿元,入社会员26.5万人,带动农户39万户,占到了全市农户总数的39%。问卷调查显示,农信社基本上满足了农户小额信贷需求,资金供需矛盾主要集中于企业和专业大户的大额资金需求,有80%的企业和专业大户都有民间借贷,一些龙头企业或协会通过合股、入股和民间借贷的方式筹措资金,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紧密地连在一起,缓解了企业大额的相对稳定的长期性资金需求。

(四)借贷行为趋于理性化

随着民间融资市场逐渐趋于成熟,辖区民间融资行为更具市场性和公开性,理性化特征也愈加明显。首先是融资价格随行就市,并依据信用、风险、期限等进行定价。二是融资方式更趋规范。据监测数据显示,以书面协议方式发生的融资额占86%,以担保或抵押方式发生的融资额占14%,同比分别增加了7%和4%。三是付息基本上参照银行的结息方式来执行。

三、区域比较民间借贷风险分析

(一)部分资金流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益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长期以来,工业基础较薄弱,原计划经济下的许多小水泥、小钢铁、小纸厂以及高污染、高能耗企业,通过改制转为民营企业后,因长期得不到正规金融的支持,积累了大量的风险。以桃江县为例:全县16家立窖水泥生产企业,年产量普遍为8.8-16万吨,因不符合国家信贷政策而长期依赖于民间借贷维持经营;同样的情况还有桃江县金沙钢铁厂,长期在市场与国家宏观调控的狭缝中求生存,企业发展由小做大完全依赖于民间借贷,2008年末民间借贷余额达到5000多万元。

(二)进入成熟期后的民营企业仍达不到正规金融所需的信贷条件

据了解,为了适应民营企业贷款小、频、急的特点,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近几年工总行、农总行都制定了一些政策措施,但基层行具体执行起来却十分困难。以益阳市为例:全市工业企业198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64家,规模以下小企业2566家,个体经营户16811家。调查显示:目前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满足率度不到40%,通过民间融资方式筹资的企业高达77.3%,占到了企业融资规模的50%左右。

(三)规范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定义模糊

目前,在我国《刑法》、《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法律法规中,对合法的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定义模糊。《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有期徒刑或罚金。1998年7月国务院第247号令颁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取缔办法》中有关规定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该办法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1999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规定,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但上述法律对合法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存款行为的定义并不明确,也没有相应的司法解释。

(四)民间借贷趋利性极易导致经济结构性风险

民间借贷具有隐匿性,使得地方政府对本地资本市场供求状况和资金投向难以把握,使民间借贷往往集中于热点行业。微观经济实体投资的非理性极易导致热点行业内部企业林立,难以形成适度竞争和合理联合,导致行业生产规模过剩,造成社会整体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当社会投资边际效益为负时,民间借贷的风险就会加大。

四、防范和化解民间借贷风险的有效途径

(一)制定相关法律,在法律上明确区别民间借贷行为的合法性和非法性

目前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等几条司法解释虽在某种程序上承认民间借贷行为的合法性,但都是从民法的角度出发为官司纠纷而做的解释,仅有几条“判案解释”已难以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因此,国家有必要制定一部适合国情的《民间借贷法》和《民间融资中介机构和中介业务管理办法》,从法律上明确界定民间借贷的形式、运行方式,在制度设计上为民间借贷双方构建法律保障。

(二)加强政策舆论导向,规范民间融资行为

各级政府应尽快明确相应的管理部门,通过行政手段来规范民间融资行为,改变目前民间借贷放任自流的状况。一是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和风险教育,提高广大群众风险防范意识;二是根据民间借贷的性质,区别对待,加强管理。对于数额小、参与人员少、不跨地区、用于互助解困等合法用途的,应允许其存在,并加以引导和规范。三是严厉打击民间高利贷行为。对于脱离实体经济的各类非法集资和民间高利贷行为要严厉打击;对于擅自设立非法金融机构和违法从事银行存贷款业务的要坚决取缔。

(三)建立科学监测体系,跟踪民间借贷变化

一是建立民间借贷业务登记备案制度。民间借贷主管部门要以民间借贷借款方为监管对象,建立民间借贷交易行为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特别是对融资规模较大企业要实行强制性登记备案,未经登记的可视同为非法行为。二是建立科学的民间借贷监测指标体系。监测内容应包括民间借贷规模、融资方式、用途、期限、利率和借款偿还情况等。对融资规模较大的企业或个体经营户,主管部门应时实定期跟踪调查,及时掌握其动态变化,并实施有效地风险控制和管理。三是依托各级民间借贷监测登记部门建立全国性民间借贷监测体系。区(县、市)一级负责收集辖内民间借贷信息,定期汇总上报省(市)有关部门,全国、省(市)监测部门通过整理分析,为相关部门加强民间借贷管理和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信息支持。

(四)加强产业引导,优化民间投资结构

各级政府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加强民间借贷的引导和服务,选择具有市场前景、成长性好的项目为依托,优化民间投资结构。严禁民间资本投向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鼓励中小企业以入股方式吸收民间闲散资金,加大对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有关部门要创造政策条件,帮助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直接进入资本市场,逐步减少民间借贷比重。

(五)培育征信市场,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一般具有先民间资本、再银行贷款的顺序。进入成熟期后的企业要得到银行信贷支持,首先,要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的“瓶颈”。因此,各级政府要积极培育征信市场,规范中小企业经营行为,引导中小企业转变信用观念,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提升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为银行信用评级创造条件。

民间借贷合同样本篇4

关键词:民间金融;正规金融;博弈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177-02

1农村民间金融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的资金来源于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其中正规金融指农村中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直接融资。它包括农村合作金融农村信用合作社、商业性金融中国农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现如今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是信用社了。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非正规金融是相对正规金融机构而言,民间经济主体之间的一种资金融通形式,通常称为民间金融。其借贷双方一般为民间经济主体,包括农户、私人钱庄、合会、私营企业等,即所有非公有经济成分之间的资金运动。民间金融按规范化和组织化程度的高低,依次为,农户借贷、民间合会、企业社会集资、银背或钱中、私人钱庄、私募基金。民间借贷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民、居民与经济组织的积累或临时性富余资金。民间借贷的资金用途主要包括生产性和消费性两部分。目前,农村金融的现状是正规农村金融支持“三农”不力,而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的民间金融在农村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而农村对资金需求又很大,这就给农村民间金融以生存空间。从1986年开始农村民间借贷规模就已经超过了正规借贷的规模,且据统计每年以19%速度增长(和安耐,胡必亮,2008)。2003年全国农户户均借贷来源中来自银行信用社的贷款只占20%,而来自私人的借贷则占80%。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缓解了农村的资金紧张情况,它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农村民间金融各利益方之间的博弈

2.1正规金融与农民的博弈

下面通过使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来分析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中正规金融对于农民贷款供给不足的原因。

在我国农村主要的正规金融组织为农村信用社,且其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假定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的博弈参与者只有两个,即农村信用社与农民,它们的战略选择分别有两个,其中农村信用社的战略为贷款和不贷款。农民的战略选择为借款和不借款。

我们假设农村信用社选择发放贷款的金额为a,贷款利率为r,贷款期限为t(年),则到期后农户需偿还的金额为(按单利率计算)a(1+r*t),信用社的贷款成本为C。另外,农户借得贷款后可获得收益为B,农户的借款成本D。因此农民借款后且还贷款的收益为B-a(1+r*t),此时信用社的收益为a(1+r*t);农民不还贷款的收益为B,此时信用社的收益为-a。在此我们假设农民还贷款的概率为p,其博弈矩阵为

农民

借不借

信用社

贷p{B-a(1+r*t)}+(1-p)B-D;p*a(1+r*t)+(1-p)*(-a)-C-C;0

不贷0;-D0;0

由于农村信用社与农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小额贷款的农户地域又很分散,农户的逆向选择问题突出,道德信用风险大,农户不遵守贷款合同还不起贷款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p值较低,而信用社的贷款成本主要是交易成本包括签约前的搜寻成本即农村信用社再发房贷款前会获取大量的关于农户的信息,由于农村交通情况差,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高,信用社获取信息的费用高,签约中的谈判成本即农村信用社在签订借贷合同时往往会设置严格的贷款标准和繁琐的抵押担保手续,增加了谈判成本。使得最终C值很高。且农户向信用社贷款手续繁杂,程序较多,等待的时间很长因此D较大。这样信用社贷款给农民的期望收益为p{B-a(1+r*t)}+(1-p)B-D

2.2民间金融与农民的博弈

在此我们同样的假设民间金融的战略选择为贷款和不贷款,农户的战略选择为借款和不借款我们假设民间金融选择发放贷款的金额为e,贷款利率为r,贷款期限为t(年),则到期后农户需偿还的金额为(简单计算)e(1+r*t),民间金融贷款成本为m。另外,农户借得贷款后可获得收益为F,农户的借款成本n。因此农民借款后且还贷款的收益为F-e(1+r*t),此时信用社的收益为e(1+r*t);农民不还贷款的收益为F,此时信用社的收益为-e。在此我们假设农民还贷款的概率为q,其博弈矩阵为

农民

借不借

民间金融

贷q{F-e(1+r*t)}+(1-q)F-m;q*e(1+r*t)+(1-q)*(-e)-n-m;0

不贷0;-n0;0

由于农村民间金融放贷人往往和借款人生活在同一地域,一般存在着许多其他联系如生产、贸易、信息及亲缘联系,具有明显的社会舆论监督作用。这样他们往往具有较充分的信息,道德信用风险低,而且即使农户的还贷刚刚出现问题时民间放贷者会通过社会舆论、威胁或将来不再放贷等方式给予农户压力,这样农户不遵守贷款合同还不起贷款的情况很少发生。因此q值较高,而由于民间金融的信息优势主要是交易成本包括签约前的搜寻成本,民间金融获取信息的费用低,签约中的谈判成本,农村地区存在着愿意接受农民特定抵押物的放贷者,农民可将土地、劳动力或者房屋作为抵押物,且手续简便,农村民间金融在签订借贷谈判成本也较低。因此m值较低。且农户向信用社贷款手续简单,程序较少,等待的时间短因此n也较低。因此q{F-e(1+r*t)}+(1-q)F-n>0;q*e(1+r*t)+(1-q)*(-e)-m>0。这样本博弈的均衡解为(贷,借)。即农户选择借款,信用社选择贷款。

尽管民间金融在农村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民间金融也存在许多缺陷。如操作不规范,且其借贷基础主要为个人信用、熟悉、亲密程度,且担保违约责任等没有详细规定,容易引发道德风险,滋生不稳定因素。由于民间金融管理的不完善农村经常出现非法集资、高息揽存、金融诈骗等事件,2009年1月13日的“小姑娘”非法集资诈骗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缺少监督,民间金融不受任何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约束,其经营活动很随意,因此会带给一些高耗能高污染或技术水平低的行业,又存在高额的回报因此很多人不愿将钱存入银行而是冒险借贷出去,这不可避免的会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和资金市场,有可能会干扰金融秩序,影响国家金融调控的政策效果;贷款周期短,利率高,有些农村的放贷者有时在借款者的急迫心情下,会提高贷款利率,又民间金融的利率普遍不受约束,大部分都高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有时甚至高出好几倍;融资能力有限,民间金融资金规模普遍较小。

2.3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间的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是指参与人从自己的利益(短期利益、长期利益)出发与其他参与者谈判达成协议或形成联盟,使博弈结果对所有参与人均有利的博弈。在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的合作博弈模型中我们仍以信用社作为正规金融的代表。我们假设合作后信用社从民间金融借贷收益的分成为S且S可以在信用社与民间金融之间协议。合作后信用社的成本主要是监督民间金融的成本C1。民间金融的贷款成本为C2。由于合作减少了正规金融的交易成本即C1p{B-a(1+r*t)}+(1-p)B-D;a*r*t*(1-S)-C2>p*e(1+r*t)+(1-p)*(-e)-n,大于合作前的收益。这样信用社和民间金融都会选择合作。

3民间金融发展方向的政策建议

从以上的博弈分析中可知民间金融存在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存在合理性不一定就是高效率的,民间金融业存在其缺陷。合理的金融结构能最大限度的吸收农民存款并最大限度的转化为投资,我们必须建立一套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农村金融体系,即建立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一体化,实现其相互合作提高各自的效率。早在1989年世界发展报告就指出,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的合作是金融体系发展的一个有前途的战略。且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让民间借贷走向正规金融,让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发展,这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资金困难。目前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从博弈的角度出发解释了民间金融存在的合理性及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合作所带来的好处,通过对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的优缺点的分析后同时考虑我国农村的借贷需求特点,其合作方式可采用垂直一体化的合作方向,将民间金融纳入到正规金融的体系中,将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专门的负责发放贷款和收回贷款的部门,借贷资金由正规金融提供,这样双方有独立变成了统一。通过此种方式实现合作后,正规金融可以监督改正民间金融操作上的不规范,逐步实现民间金融操作的规范化,减少民间金融的投机行为和欺诈行为;正规金融可以向民间金融提供稳定的较大规模的资金,弥补了民间金融融资能力差、贷款金额小的缺点;由于比起合作前民间金融的贷款来源稳定风险减少收益增加,这样民间金融也会相应的降低贷款利率;合作后正规金融贷款给农民的交易成本已不存在,只增加了管理民间金融的内部管理成本,总起来说其运营成本会有所降低,弥补了一部分风险;合作后不仅民众看到了正规金融对农村借贷的支持,农民会重新多存款于正规金融,这有利于正规金融的持续发展,也解决了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的低效率问题;对于农户来说,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合作后,不仅有了稳定的贷款来源,较低的贷款利率和借款成本,而且可以凭借自己的良好的信贷记录增加自己的贷款限额。这是一种共赢的局面。

本文提出的关于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的合作方式的建议,是理论上的一种新的思路,但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也许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有待进一步的实证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2]朱•弗登博格,让•梯若尔.博弈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翟小丽.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的合理性探讨――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现代商业,2008,(11).

[4]蒲祖河.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合作性制度安排――解决三农融资困境的现实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08,(5).

民间借贷合同样本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民间借贷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2

一、民间融资的定义及研究现状

所谓民间融资也称非正规金融(informalfinance),是相对于正规金融(formalfinance)而言的,即处于监管当局正式监管之外的、非正式组织的民间金融活动。由于非正规金融,通常不受政府金融制度的制约,因此,又被称为非制度金融、地下金融、草根金融等等。

目前,对于民间融资的认识,国外的学术界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法律控制说。Kropp(1999)认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是同时并存着的两个相互割裂的金融市场。正规金融市场是指处于国家信用和相关金融法律控制之下的金融市场。政府或者国家通常建立一家中央银行作为集中控制正规金融机构的工具。

2.私人关系说。michaclalibcr(2002)为了揭示非正规金融的运作方式,便从运作机制的角度将非正规金融定义为依赖于私人之间的(信用)关系(personalrelationships)而建立的,而非依赖官方的规定与程序(formalrulesandprocedures)而建立的融资方式。

3.非正式规范说。代表人物是Krahnen和Schmidt(2008)他们认为,正规金融活动依靠的是社会法律体系。而非正规金融依赖于法律体系之外的体系,所以说这种体系不具备国家强制力后盾。

二、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

1.民间借贷的多样化

(1)借贷方式的灵活性。为了缩短资金到位的时间,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民间借贷以现金交易为主,而且交易方式灵活,一般没有抵押物,有的是口头协定,有的是打欠条。

(2)借款形式的多样性。传统的民间借贷形式,主要有互助会、合会、民间放贷、银背、企业集资、私人钱庄、当铺等,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模式、消费方式的不断变化,民间借贷在形式上“与时俱进”,出现了一些新的、颇具时代特点的形式,比如浙江一些以汽车俱乐部为代表的会所兼有民间借贷行为,又比如有些民间借贷活动是在互联网上,通过聊天室完成的。

2.民间借贷的规模日益扩大

目前,民间借贷的规模越来越大,不容忽视。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2011的上半年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其他类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规模为2033亿元,同比增长67.7%模的冰山一角,传统的统计口径已经很难覆盖那些新近出现的民间放贷主体。那么,民间借贷市场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呢?据中金公司测算,剔除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典当行等准金融部门的放贷金额,目前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包括居民之间,非金融法人之间,居民与非金融法人之间)的民间借贷余额达3.8万亿元,占影子银行贷款总规模约33%总贷款的7%。

3.民间借贷双方频繁产生矛盾

随着民间借贷规模的不断扩大,已发生不少的民事纠纷,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民间借贷案件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占年度民商案件总数的23.6%、32%、21%,几乎占据了民商案件的三分之一。可见,我国民间借贷的数额总量是巨大的,交易活动频繁,并且经常产生纠纷。

(二)民间借贷的现存问题

1.中小企业信用体制不完善

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营稳定性较差,没有形成合理的公司治理框架,而且往往结构简单,没有形成董事,经理管理层合理的制约关系。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不健全直接导致公司信用体制的不完善。而信用体制不完善很有可能会造成财务信息失真,很难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经营效益,再加之中小企业逃避金融债务的情况屡有发生,使得企业融资困难。这个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中小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经刻不容缓。

2.中介机构担保体系不完善

由于民间借贷规模的扩大,一些商业嗅觉敏锐的人看到了商机,通过开办民间借贷的中介机构来赚取利润。

对于这些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信贷担保中介机构来说,他们必须比银行更了解企业情况。但是,真正做到这点的中介机构是很少见的。中介机构往往为了实现更多的业务量、赚取更多的利益而忽略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偿债能力等。这种缺乏一定信用担保的做法导致很多纠纷的出现。

3.民间借贷利息高

因为法律对民间借贷的利息并无强制要求,有偿或无偿由双方约定,所以对于民间借贷的利息就有了不同的高低。而中小企业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对资金的需求程度不同,但是为了更方便、更快捷的获取资金,很多企业会选择提高获取资金的利息。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往往都会很容易的完成自己的融资过程。

这样的过程在不断的循环过程中,经过竞争和市场压力,民间借贷的利息会一点点提高,最终造成市场上民间借贷利息普遍提高的现象,增加企业融资成本,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良的影响。

4.企业信用缺失严重

(1)民间借贷的资金用途不明确。按照正常的贷款通则,贷款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用途去使用。有的机构对有资质并且抵押物足值的企业资金监控并不严格。认为只要有抵押条,就可以不管企业如何运用这笔资金。这一点使企业逃避了贷后监管。对于提现,如果贷款企业供应商较多,会给企业一定的灵活度,100万以下企业可以提现支配。这个额度没有统一标准,往往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定。在北京、上海可能提个几百万很困难,但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并非难事。每个中介机构都会预留很多现金,每天发生很多现金业务,对现金进行逐笔监管几乎不可能。

企业提现的容易使企业对民间借贷融资获得的资金的支配权具有更加灵活的空间,企业可能不按照合同规定的用途去使用这些资金,或转而再向外转贷,或进行一些非法投机投资。

(2)国家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不久前,二中院的《2009至2011年民间借贷审判白皮书》中披露,近年来,民间借贷的组织化程度较高,资金供给能力强,成为难以监管的“影子银行”。“影子银行”的资金往往通过亲缘、地缘、网络有组织的聚集而来,容易引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问题。

而且,据白皮书显示,再涉及借款案件中,中小企业作为借款人的比例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常态。很多案件中,借贷双方相互之间并不熟悉,甚至没有见过面,而借款资金较大,借贷法律文件较不规范。对于这种有组织的“影子银行”等资金出借人的滋长,国家相关的监管力度还远远不够。

(3)企业利用民间资金投机投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黄言芬认为,目前中国相当比例的民间借贷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逐步转向房地产、煤炭等高利润行业以及投机性领域,流入“钱生钱”的投机性利益链条中。这样单纯追求高额利润的行为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测的强大危机,可能导致企业资金被套牢,无法承担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导致企业资金链的断裂,是企业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并且无力偿还借款。

5.提供民间借贷的中介机构不完善

(1)中介机构进入市场的门槛低。正规的办理民间借贷的公司,没有任何手续却在大肆开展业务的放贷人,很长时间以来,民间借贷在以一种缺少制约的畸高速度发展。调查过程中发现,从官方到民间,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回答出民间借贷的机构和个人到底有多少,哪怕是一个大约数字也很难得到。同时,调查了解到,进入民间借贷的门坎其实很低,只要在当地的工商部门完成注册即可。并且只要不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国家对民间借贷的态度就是允许和保护。公司从事的中介业务,无论是放款还是借款,起步点都是5万元,这个数字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也是可以轻易达到的。因为进来容易,所以民间借贷市场从来不缺少资金;因为市场上有资金,所以借款者也络绎不绝。两者互相促进,造就了民间借贷市场一直十分活跃。

(2)中介机构本身信用缺失。中介机构进入市场的低门槛决定了中介机构本身实力的良莠不齐。《合同法》第三百九十六条明确规定,“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这一点来看,民间借贷中介并不是单纯地处理委托人的事务,不同于商标、税务等,民间借贷中介是给借贷双方提供签订借款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签订借款合同的媒介服务。并且只参与合约过程,并不接触资金。然后,有的中介公司对于合约过程并不看重,甚至是伙同借款人骗取资金,中介机构本身的信用遭到严重质疑。

6.民间借贷的利率制度不规范

(1)个别企业为筹集资金提高利率。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在资金市场紧张的状况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大于资金的供给,没有足够的民间资金流入市场。此时,个别企业为了获得资金,不惜提高利率,用可观的利润来吸引资金的流入。然而,往往这样的做法会使企业忽略掉贷款利率增加所导致的企业筹资的资金成本的增加,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也同样跟着提高,这样企业就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另一方面,个别企业提高借款利率的行为,将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原本不算高的市场利率可能由此水涨船高,进而带来整个信贷市场的混乱。

(2)中介机构赚取利息差价。在诸多授信活动中利息的差别,为资本在信用过程中开展新型的投机活动提供了可能,在信用领域的资本积累,以获得货币利息差别的投机就会发生,中介机构一方面作为受信者,接受较低利息的货币授信,收集贮藏的货币,同时将之资本化,另一方面作为授信者,提供较高利息的信用货币,面对接受较高利息的受信者,将收集来的原本贮藏的货币贷放出去,从而赚取利息的差额。虽然我国法律已经明确规定了中介机构除了收取手续费不得接触借贷资金,依然有不少的中介机构在国家监管力度不全面的情形下高调的赚取利息差价。

参考文献:

[1]秦唏.中小企业融资难与民间借贷合法化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31).

民间借贷合同样本篇6

关键词民间借贷;融资;法律规制

作者简介董文晶(1978―),女,法学硕士,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法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民商法、金融法;宋志文(1991―),女,山东农业大学,法学学士。(山东泰安271018)

一、借贷的困境

黑格尔说“世间万物,存在即合理。”民间借贷的出现和繁盛必有其背后的社会原因,而其逐渐走向困境也有着其先天的因素,导致其产生并走向极度的繁荣,继而落入困境。

一民间借贷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

民间借贷的产生终究要归于生产力的发展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进一步出现贫富分化的现象。假如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财富相同,就没有必要产生借贷关系,正是因为社会财富的不平均才会使缺乏钱财的人向有钱财的人借贷。但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如果社会生产力足够发达,以至于满足每个人的物质需要那么民间借贷便不会产生。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生产力发展不够充分也为民间借贷带来了“可乘之机”。

从更为直观的角度看,现阶段的民间借贷主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金融制度管制性、融资需求性与民间借贷收益性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我国金融体制管制“严”与融资需求“大”之间存在矛盾。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商事主体经营活动的宗旨,其必然要筹集更多的资金以获取更大的收益。然而,当下对民间借贷活动的规范却采取“以行政管制为主、刑罚为辅”的简单管理方式,使得民间借贷主体应有的权利无法得以保障,不得不在法律与现实之间徘徊,时常游走于合法与非法的边缘。1其次,民间借贷的高收益性与融资需求之间存在契合性。有需求就有市场。民间借贷这种古老的、自发形成的民间信用,在《周礼》中就早有记载,2并一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绵延存续着,与正规金融共同构筑了一国的金融体系。民间借贷一直存在于广泛的商业活动交往中,并且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不可否认、不可或缺的资金来源。

“相对来说,民间借贷来得容易些。其实在我们义乌这样的借贷很简单的,只要你让人看上去很有钱,然后开始的时候还本付息及时点。”从吴英的这段话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对民间借贷的需求性与民间借贷自身的优异性。从现实的角度上看,民间借贷对于其他融资方式而言,具有融资效率较高,形式内容比较自由,利率弹性较大等优点。商事性民间借贷能够有效地克服国家信用的诸多弊端,其合理性与合法性应当获得法律的肯定。3

二民间借贷的潜在风险性

一方面,民间借贷本身所具有的“意思自治”的特点会被滥用加重借款人负担,从而引发资金分配更加不均,甚至贫富差距恶化。一般情况下,民间借贷利率为银行贷款利率的3~5倍。吴英介绍,一般借贷1万元,每天要支付35元、45元、50元的利息费用。4因此通常还在起步阶段,就会因为融资成本太高而导致每个项目都是亏的。民间借贷因其本身贷款利率相对银行贷款而言更具弹性的特点,反而也会成某些人牟取暴利的工具和手段。

另一方面,所借之债不能按约定的内容和方式兑现容易引发侵权甚至刑法上的责任。民间借贷建立的基础是信用,一旦借贷人信用丧失将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社会上存在以追讨债务为目的的所谓的“要账公司”,这些公司往往具有黑社会的性质。所以在借贷人不能还款的情况下,要债公司即通过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帮助放贷人追索债务。这样便会引起新的民事侵权纠纷,甚至刑事上的责任承担问题。

此外,由于民间借贷利率高于银行贷款利率,高额利率的诱惑,容易引发某些行为风险,促使某些投机者冒险挪用金融机构贷款来偿还或参与民间高息融资,导致潜在的风险扩大,而民间借款的资金来源和去向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正规金融机构难以标准化地评估资金的流向,不利于银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影响了正常的金融秩序。5

二、民间借贷立法规制的框架性结构

规制民间借贷的立法不宜选择全面规制的路径,而应当采取重点规制的路径,即只需要在多样的民间借贷中确定某些重要的方面加以规制即可。根据这样的思路,规范民间借贷的立法体系应当是一般性规制与专门性规制相结合的多层次立法体系。6

既然民间借贷是特殊的具有商事行为的借贷,那么其必然包含法律关系的三个方面――主体、客体以及内容。如果将构成民间借贷行为比作飞机,那么主体是机头,客体是机翼,内容即机身。首先,作为民间借贷的主体,这一法律行为的发出者,需要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肯定,使得其具有作为民间借贷这一行为的资格。从目前的法律状况来看,我国法律对民间借贷主体具有模糊性以及限制性。《民法通则》对主体的规定并不明确,而有明文规定的法律《合同法》限于自然人之间,显然这仅仅针对的是普通的民事借贷。没有对于主体的允许与准入,相当于没有飞行员驾驶飞机完成飞行,对应民间借贷的行为终究无法完成。其次,对于民间借贷的客体即借贷行为,也当然地需要通过法律形式加以确认和规范。正如机翼确保飞行平稳,行为在整个法律关系中相应地发挥着保障借贷完成的作用。只有这样,主体的权益才能得以保障,才能促使商事行为给行为人带去尽量大的利益,从而实现资金成功融通与利用。最后,作为民间借贷行为的内容,也就是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这是法律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民间借贷的内容以合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关于从贷款利率到违约责任的规定决定该合同是否合法有效,也会涉及纠纷的解决问题。

三、规制重点:民间借贷载体――合同

针对合同的个别内容需要以立法的形式加以重点规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借贷利率

人们自古对诸如羊羔息、印子钱、驴打滚等高利贷示以否定与批判的态度,认为高利贷是一种掠夺与剥削。马克思认为“高利贷不改变生产方式,而且像寄生虫那样紧紧地吸在它身上,使它虚弱不堪。高利贷吮吸着它的脂膏,使它精疲力竭,并迫使再生产在每况愈下的条件下进行”。7据调查,吴英借贷利息多为每万元每天40-50元,最高年利率超过180%。

事实上,民间借贷的利率问题的矛盾在于民法中自愿原则与公平原则在民间借贷方面的协调与平衡。一方面如果借贷利率超过常理数额,但是并非放贷者趁人之危在借贷者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同意签订合同,笔者认为此时应当更多地留给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余地;另一方面,如果民间借贷的利率超过了合理的范围,由此而给借贷人造成山穷水尽、迫不得已的境地,那就成为有违合理公平、诚实守信的高利贷行为。因此,所确定的利率应当既不破坏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自治又能保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急需资金的借贷者之权益。

利率上限的确定在立法上有很强的技术性,不仅需要考虑生产性资本和消费性资金的收益率,还需要考虑包括投资回报本身的风险性、契约执行的情况等因素,因此,有学者不赞成规定一个确定的利率限制。8根据人民银行确定的一年期利率,四倍限额大约在21-25%之间。

在利率的设置上可以借鉴类似香港等与我国相关地区的相关法律。香港地区认为以超过年息60%放贷即构成犯罪,实际订立的利率超过年息48%推定交易具敲诈性。弹性的利率与商业活动复杂多变的特性比较适应,可以设定一个区别性的利率标准,而该标准的区分性是由贷款用途、贷款的种类、放贷人的性质、涉及的数额等因素所决定的。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现状,立法时可以参考香港的做法考虑将利率的最高限制提高到45%左右,超过该限度2倍以上即构成金融领域的相关犯罪。

(二)借贷主体

1.国家机关、公益性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据媒体调查,甚至有近6成公务员为民间借贷的隐形债权人,在民间借贷危机爆发后,众多的债权人纷纷被套牢;中富房地产公司法定代表人、原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法院院长王福金自杀,身后是2.63亿元民间借款和每月789万元利息。公务员等国家工作人员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事关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在民间借贷中应予以相应的限制。我国担保法第九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因此,不论是国家工作人员,还是国家机关、具有公益性质的机构,对于其参与民间借贷的活动都宜加以限制。

2.民间放贷机构

此外,对于“地下钱庄”、“影子银行”这类民间放贷机构,法律应尽快完成包括两个方面的完善,一方面是关于注册资金的“硬件”规制,另一方面是身份资格的“软件”规制。

对注册资金的硬件条件要求高是必要的,这是民间放贷机构必备的首要条件,也是由金融活动的风险性决定的。我国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类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类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0万元。通过对注册资本的限制,有利于防止不合资格的放贷人进入,保障金融体系安全与稳定发展。尽管美国一些州对金融公司的准入资本门槛并不高,如美国加州成立一般的金融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2.5万美元,但毕竟美国的市场体制和市场约束机制都比较成熟。

为防止放贷机构的经营管理人员从事不法活动,法律也有必要对其消极资格进行规定和审查。美国纽约州对放贷人进行严格而复杂的“背景”审查,包括信贷历史记录、过去十年的民事诉讼和破产诉讼记录、犯罪记录包括重罪、轻罪和违规、教育经历、从业经历等十一项内容。由此看来,这种对于“软件信息”的审查对于从事金融工作领域的人员是非常必要。因此,对于设立发放民间贷款的金融机构的管理及工作人员的“背景”,相关立法条文需要对其消极资格进行具体而明确的规制,以免不法分子利用立法空隙从事洗钱、诈骗等违法活动。

(三)担保

民间借贷主体应多尝试对自身更有针对性的保证方式。除了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等常见的担保方式,浮动抵押、财团抵押以及联户联保贷款等特殊抵押制度不乏成为当事人的选择。特别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没有现成资金的情况下,运用此类担保方式具有扩大用以担保的财产范围、保证企业在抵押实现之前自由处分财产、充分发挥企业资产的价值以及方便快捷的优点。

在责任承担方面,具备商事性的民间借贷应要求当事人提供连带性的担保。一般的民间借款由于数额相对较小、不具商事性,可以按照担保法所做的相关规定处理,即以要求其提供一般担保为最低要求。但是,民间借贷因具有商事的特点,不宜采取一般性的标准。可因此在立法之时可以考虑以下做法:民间借贷的担保须为连带责任保证;数额较大时需要两个以上的保证人或者担保主体须为两个以上的法人机构;需要另行签订书面担保合同并进行公正、登记等。

(四)资金来源与用途

1.放贷人“资金”的限制

法律对于借贷人的资金来源需要给与高度关注。据鄂尔多斯的一位放贷人介绍,债权人以2-2.5分的月息将钱借给亲友,这些亲友再以3-3.5分的月息转手再将钱借出去,从中赚取利息差。有部分债权人以房产作为抵押,从银行以低息获得贷款再高息转出。几经周转,这些民间资金多数流向房地产开发商,有的月息高达8分。鄂尔多斯《规范民间借贷暂行办法》法强调放贷人必须用自有资金提拱贷款,不得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试想放贷人如果所发放的贷款源于另外一个主体,风险一旦发生将会波及更多的人,风险的厉害程度也随之增加与扩大。从上文的例子不难看出放贷人方面可能涉及银行、房地产等多个领域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多与国家经融体系密切关联的,因此对放贷人资金来源的规制与审查不能大意。

2.借贷人“资金”的限制

对于借贷人的资金限制主要体现在其如何运用借来的资金上。鄂尔多斯推行的办法也强调了借款人必须是经营状况良好、暂时出现资金短缺的企业或个体组织,所贷资金必须用于合法生产经营活动,严禁再贷款或其他非法活动。防止借贷人成为新的“放贷人”,并保障资金的合理、合法应用到由于借贷人暂时性资金紧张而出现的资金周转困难上而非风险过高的领域,这样做一方面是维护放贷人对其放贷出去的资金将来享有的权益,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国家宏观调控职能,防止借贷人将资金的使用扎堆,使得某些行业过热导致产业结构发展失衡,这也是实现民间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书清.民间借贷制度性压制及解决途径J.法学20089.

2《周礼・天官冢宰上》小宰之职中有“听称责债以傅别”,指小宰审理民间的借贷纠纷要以傅别为依据。洪葭管.中国金融史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王曙光.经济转型中的金融制度演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百度百科.吴英eB/oLhttp?押///subview/606422/5544760.htm2013-11-02.

5秦玉洁.民间借贷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金融与法201010.

6岳彩申.民间借贷规制的重点及立法建议J.中国法学20115.

民间借贷合同样本篇7

论文关键词民间借贷诚实信用金融

究其本质而言,民间借贷与自然规律发展相适应,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民间借贷的规模逐渐发展起来。随着民间借贷规模的扩大,由民间借贷引发纠纷的案件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案件纠纷数量的增加给社会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在此种社会环境下,关于民间借贷的研究活动逐渐深入,在研究人员不断深入研究与调查的过程中,民间借贷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变得明亮化。虽然国内外学者都对此展开了相应的研究,但是民间借贷中的民法问题研究非常少。在此种情况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民间借贷产生的民法问题在司法实践中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僵化性,使得民间借贷案件出现了较多的同案不同判的现象。针对此,就民间借贷中的民法问题展开研究非常具有必要性。

一、民间借贷的概述

从理论的角度上而言,民间借贷的这个名词是对金融的有效补充。在我国经济发展与运行的过程中,民间借贷也体现出了重要的作用。在研究民间借贷的过程中,首先就应明确民间借贷的定义。关于民间借贷的具体含义,不同的学者在这方面持有不同的观点。但万变不离其宗,即使不同的民间借贷在不同的学者看来具有不同的定义,其中的宗旨始终不会变化。在笔者看来,民间借贷的行为主体主要是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也就是在这几类人之间产生一种借贷性质的行为。民间借贷产生在民间,因而从根本上可以说其属于民间自发性的一种金融融资渠道,也是民间组织、自然人以及其他组织实行投资的一种途径。虽然民间借贷存在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是不同的区域在经济发展特色方面又具有不同的借贷方式。民间借贷方式主要依赖于借贷双方之间的借贷性质来决定。在各种借贷形式中,民间信用借贷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融资方式。

从这就可以看出,民间借贷这一行为不仅具有自己含义,同时还具有自己的形式。由此可以看出民间借贷在民间金融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从民间借贷发展的历程就可系统的了解到,民间借贷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这么几种。首先。民间借贷是一种自由行为。民间借贷没有固定的借贷模式,利率约定与否主要由双方关系人协商而成,他人无权干涉。其次,借贷的标的物主要为货币。民间借贷产生主要缘由是缓解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在资金周转方面的问题。因而借贷的标的物主要以货币为主,但是也可以存在其他的形式。再次,借贷主体非银行机构与自然人。民间借贷的参与主体并不是银行机构组织,在借贷关系产生的过程中并没有金融机构参与其中。最后,以民间自有资金来借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手中的自有资金会持续增加。在此种情况下,民众愿意将自有资金转向低风险、高回报的民间借贷活动中。另外民间借贷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将个人信用为借贷行为产生的基础。也就是说,民间借贷产生的关系主要是在“熟人”之间发生。

二、民间借贷中的民法问题

无论是从性质还是从行为根本性来看,民间借贷受到我国民法的调整与约束。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民间借贷属于典型的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事立法的缺失与冲突

在民事立法方面,民间借贷关系适用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借贷意见》。从我国民事立法的层面就可以看出,这几个法律就民间借贷问题产生与解决措施方面的规定层次较低,并且分布于不同的部门法中。民间借贷一旦出现了问题,能够查询到的法律依据多为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实施细则。同时,利息、高利贷等相关问题方面的法律体系严重落后,没有统一、详尽的法律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从这就可以看出,民间借贷在立法方面由于制定部门以及效力之间的关系,使得民间借贷案件在审理的过程中,适用法律范围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就不同。较为严重的情况就是《合同法》中关于民间借贷行为之间的适用的规定与《借贷意见》中的内容具有冲突性。虽然有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指导原则,但是在实践中《借贷意见》更体现出民间借贷行为的客观规律。

(二)利率问题

在民间借贷行为产生的过程中,利率是民间借贷关系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关于民间借贷的利率问题,主要体现在这么几方面。首先,利率确定问题。民间借贷利率的产生主要是由借贷双方自由约定,以现有的借贷事实作为利率产生的前提条件。在利率确定问题上,国家对借贷利息的最高数额有相关的规定。在《合同法》与《借贷意见》上,都明确民间借贷利息限制在一个规定最高数额的限度内。虽然国家在这方面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从市场经济运作的自然性而言,这种规定干涉了民间借贷市场化运行。与此同时,民间借贷属于自然人、法人以及组织之间的自由行为,国家的这种规定违背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公平原则与意思自治原则。其次,高利贷问题。在民间借贷行为运行的过程中,不能杜绝有部分的民间借贷行为存在“合法借资”行“高利贷”之实的行为性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规避某种风险或者是相关部门的监管,为追求高额利息,借贷双方以某种名义将实施将资金出借给借款人,而实际上却是高利贷放贷行为。

(三)借贷合同问题

借贷合同中存在问题。民间借贷合同其实就是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之间,贷款人将手头资金出借给借款人,在合同到期归还本金的合同。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要想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必须符合订立合同关系的条件。在合同有效的基础上,才能够确认双方之间的债权关系。但是从现今的民间借贷合同就可以看出,借贷合同问题主要有债权金额的认定、借贷合同担保效力以及诉讼时效等。这是民间借贷合同中主要问题的表现。如诉讼时效问题方面。借贷双方之间诉讼行为是否正确将直接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自身利益具有紧密的联系。如果诉讼行为时效确定,还能节约成本和司法资源,提高洗发司法行政行为的效率。但是在一些民间借贷案中,借款人并没有事先申明存在诉讼时效已过的事由,贷款人却主张自己的债权已经过了诉讼时效的期间,这就会在此问题上产生分歧。从这就可以看出,民间借贷诉讼时效确定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完善民间借贷民法制度的措施

从前文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民间借贷存在的民法关系不仅影响民间经济市场的自行运转,同时还会对借贷双方产生较为严重的法律纠纷。在经济市场提逐渐完善的过程中,民间借贷中存在民法问题应从制度方面着手,尽快完善民法中民间借贷制度。

(一)从法律角度明确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

如果民间借贷的定义模糊不清,就难以从制度方面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依据制度来保护民间借贷行为,就可以促使民间借贷认识方面的宽泛性或者是狭窄性。首先,加快民法典的颁布行程。民法对保障民权、经济运行以及人民利益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已经颁布民法典的国家来看,通过民法典更能保证秘法作用的发挥。其次,通过立法直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民间借贷从行为本质就可以看出,从立法层面来规范借贷双方之间的行为,促使民间借贷行为步入金融监管的范围中。同时,通过立法能够更好地维护借贷人员的合法权益,制约民间借贷的发展。最后,有效防范因民间借贷引发的经济犯罪行为。要防范因民间借贷产生的经济类犯罪行为,就应当对过去强制性的刑事处罚做出相应的调整,将民事法律规范应用于民间借贷行为中。针对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的民间借贷行为,但依赖于刑事处罚并不能防范经济类犯罪行为的产生。将民事调解作用应用到民间借贷中,就能够打破过去对金融犯罪以刑法为主的防控体制。同时,针对由于民间借贷产生的经济类犯罪,可以从多角度多领域完善经济类犯罪处罚的相关规定。

(二)区别对待利息,制定灵活的利率政策

在民间借贷利息这一方面,可以根据借贷人员对本金的适用途径不同,将利息划分为生活消费型借贷与生产性借贷,也就是针对具体用途来制定不同的法律政策。在此方面,可以针对生产借贷利息调整为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的6倍。生产借贷利息高于同期银行利息,就能够促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经济环境中,更合理的配置市场资源。但是生活消费性质的利息不能设置过高。这样可以帮助生活困难的人顺利度过困难时期,同时还能限制贷款人不正当的谋求利益。由此可见,这样区别对待利息,制定灵活的利息政策,就能够维护借款人的争取当权益。当然,在民间借贷中,利率的计算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利息计算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实际情况、生活条件以及当地的发展水平,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在具体实施操作的过程中,应当明确规定,防止出现计算方法不一致使得合法利益受到损害。

(三)防范民间借贷合同风险

当前,我国在个人信用体制建设方面还不是非常的完善,法律法规也不是很健全,因而民间借贷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针对民间借贷中风险,可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首先,实行公证制度。公证制度的实行对民间借贷后续风险的防范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公证的民间借贷合同,不仅能够说民合同的真实性,还可以帮助当时完善相关的合同条款,避免风险的出现。其次,规范书写合同,明确还款期限。民间借贷合同是借贷行为的凭据。因而在书写的过程中应当使用规范性的语言文字,不用或者少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随后双方当事人应当妥善保管合同,在欠款结清后销毁合同。最后,规范借贷双方之间的权益义务关系。在民间借贷行为成立的过程中,也就是合同签订的时候,应当在合同中载明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证双方当事人都能够依照合同的规定行使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民间借贷合同样本篇8

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受法律保护。

二、非金融企业以合法借贷掩盖的非法金融活动。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无效:

(一)非金融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

(二)非金融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社会集资;

(三)非金融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

(四)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三、非法金融业务活动。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非法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外汇买卖等;按照国务院《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的规定,因参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所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

四、企业之间的借贷合同。

《贷款通则》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企业之间的借贷合同违反国家金融法规,属于无效合同。

五、违背真实意图的借贷关系。

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图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借贷合同。

六、高利贷利息。

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个人借款合同(民间借贷)

个人借贷款合同范本

简单民间借贷合同范本

固定资产外汇借贷合同样本

金钱消费借贷合同范本

民间个人借贷合同范本

简易民间借贷合同

关于民间借贷合同范本

融资合同:专项资金借贷合同

流动资金借贷合同范本

私人借贷合同范本

借贷合同受法律保护的条件有什么?

外币资金借贷合同范本

民间借贷合同样本篇9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津特征;法律类型;完善立法

一、民间借贷的定义

关于民间借贷我国立法到目前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不同的法律文件对民间借贷也都存在着不同的阐述,其中《民法通则》第一条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合同法》第一条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显而易见,上述两部法律都未对民间借贷的概念做出明确具体的界定,也未曾规定何种民间借贷模式应予禁止。

二、民间借贷的法津基本类型

(一)一般性私人无营利目的民间借贷

一般性私人无营利目的民间借贷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民事性借贷。这种借贷关系是建立在血缘关系、朋友或者同乡等较为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的关系的连接点往往是时空上的联系点,并具有很强的信任意味。一般来说,亲戚朋友、或者邻居在生活遇见短暂的困难,基于一种道德感相互帮助。由于这种短暂的困难具有短时性、紧迫性和偶然性,借贷双方基于相互的帮助的群体感意识,借贷方即使规定利息,但是往往一般较低,更多的是无息的借贷。这种借贷关系的形成,贷方往往不以营利为目的,并往往处于私人借贷的关系当中。随着经济的房展,部分行业内出现互助等行为,也是基于相互信任的关系。

(二)具有营利目的特殊性民间借贷

具有营利目的的特殊性民间借贷,主要是指商业性民间借贷。这种商业性借贷是经济逐步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民间借贷。商业性民间借贷容易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如:金融市场的成熟度、市场经济的孕育度。借贷双方作为一个平等的主体,将国家承认的金融机构排除在外。出借方往往会像银行一样,以营利为目的进行重复放贷,会对金融机构造成不小的冲击。

三、加强《民间借贷法》立法的完善建议

(一)坚持民、商分离

在我国的现今传统的中,坚持民、商分立的思路,将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整合,并制定一部单行的法律,对专门性从事放贷业务的行为进行规范,并与其他法律进行有效地进行衔接,发挥其他部门法律的调整作用,规范个人的小额借贷活动。对相应的配套制度进行修订,废除部分不符合现今要求的制度,建立担保、健全征信体系、建立个人破产等商事制度。

(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民间借贷法》

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民间借贷法》。出台本部法律方面需征求多方意见,并发挥相关部门专家与学者的智囊团的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避免了层级上的混乱,可以有效地协调政府、检察、法院部门的各自主张,也有效地避免了行业监管、银监会、商务部等规范性文件冲突的弊端。建立一部统一的《民间借贷法》,废除相关的部门条例、规范性文件和冲突的司法解释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规范民间借贷的首要选择。

对于收贷的行为,禁止采用恐吓、威胁或其他暴力方式讨债,禁止采用软暴力等非法拘禁手段讨债。资金来源上,禁止非法吸收非法融资、吸收公众存款,但是可以允许商业银行贷款和私募资金。借贷合同采用规范的书面格式合同,对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人的权利义务进行设定,强化对借款人的利益进行保护。监督管理上,可以采用政府部门成立专门的金融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管,部分职权可以成立协会进行管理。在法律责任的承担上,对于高利贷款行为、非法讨债等违法行为与刑法进行有效的衔接。

(三)建立与《民间借贷法》相配套制度

首先,由银监会成立民间借贷监测制度,并确定相应的监测范围,以防止民间借贷对宏观的金融市场进行冲击,并损害正常的金融秩序。可以利用人民银行已经建立的民间定点监测的平台,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建立协调的监测信息共享,并可以提高监测的准确度。通过对民间借贷的预判,来调整我国经济的宏观政策,以保护金融的安全。

其次,完善征信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出台《民间借贷征信条例》,将民间借贷的个人或者企业作为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归为征信系统,并可以由其进行开放性登记,并将出借人、借款人的信息进行采集。允许同城的民间借贷行业管理者也可以自行建立相应的征信的子系统,并通过行业自律来淘汰部分不合格的放贷企业或者放贷人。这样不但可以较好地防范了民间借贷的风险,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了管理的成本。

最后,民间借贷问题的有效解决,还需要配套的相关市场退出制度。这样的配套措施完全可以使民间借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权可维,既能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打击、遏制“高利贷”和非法集资行为的发生,又能合理引导社会资金的有序流动,有利于经济金融的稳健运符。在立法完善的过程中,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发展中国家的可行做法可以给我们以启示,条件成熟时也可以考虑因地制宜的移植和借鉴。

四、结论

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会减少社会上许多民事纠纷,有助于社会的安宁与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二是通过对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研究能够准确地对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予以承认,发挥民间借贷的机动、快速、便捷等优势,进一步打破金融的国家垄断,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培育,并带动经济增长,促使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因此,民间借贷问题的解决不仅涉及到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还涉及到提高司法实务中审判工作效率,能够更能保护好借贷方与出借方的合法利益与期待利益。

参考文献

[1]陈蓉.中国民间融资法律规制理念的反思与改进[J].西南金融,2011(08).

民间借贷合同样本篇10

民间借贷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社会上个人与企业财富不断积累,自发产生的金融活动。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不仅受到因市场行情和国家政策的变动而发生的商业风险的影响,债权人也会因债务人舍义取利、恶意负债而无法达成交易目的。民间借贷作为一种新生的金融活动,普遍表现为形式多样,监管主体不明等特点。近年来,国家认可了一些民间借贷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合法性,对其设立的条件以及监管也有较详细的规定,然而国家立法仍是在宏观层面规范民间借贷公司行为,在微观上,民间借债公司在现实的公司运营中纠纷的法律适用,只能遵循一般的民法商法等部门的法律规范。就目前的民间借贷担保机制而言,一方面,因担保物范围没有严格的限制,使得民间金融交易双方避开正规金融机构的小额贷款法律限制将不能进行担保的物品进行物上担保,导致担保物丧失或减弱其担保效力;另一方面由于小额贷款未有明确的数额标准,空谈信誉而避谈担保。

民间借贷关系行为人总处于借款人和出借人的位置,有的民间借贷存在着借贷中间人。随着民间借贷的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促进了贷款人和中间人的机构化,风险承担能力显著增强。但是自然人的权益如何保障?民间借贷机构和民间借贷中介机构担保混乱,是否限制其自身发展?

一、民间借贷机构存在的担保问题

我国近年持续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正规的银行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进行较严格的限制,为了融资需要,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以求出路。中小企业对资金数额需求较大,特定的自然人借款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然而我国出于维护金融秩序的需要,明文禁止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但是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允许中小企业通过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借贷公司进行融资。民间借贷公司是贷款人机构化的结果,相比其他的民间借贷形式而言更为正规,但是其担保制度处于两难状态。

债的担保是指借贷双方当事人为了保证债券的实现、债务的履行,债务人向债权人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保证措施。债的担保包括物权性的担保和债权性的担保,物权性担保是通过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或财产权利上设立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等物上担保方式进行担保,而债权上的担保是通过订立保证合同或定金合同达到担保的目的,下面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例试说明民间借贷机构存在的担保问题。

(一)担保方式存在的问题

1.占主导地位的信用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在贷款方式上多采取信用贷款,也可以采取担保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信用贷款是贷款人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借款人无需提供抵押品和第三人的担保。信用贷款方式的出现无疑对急需用钱的中小企业来说是最为理想的贷款方式,但就目前来看,小额贷款公司尚未获得央行征信数据库支持。当借款人申请无抵押贷款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等性使其不能正确判断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经济水平。再者,我国缺乏相应的民间信用机制,小额贷款公司决定是否借贷,只有根据可信度难以确定的纸面申请表,且决定借贷的主体是公司内部股东。信用借贷的款额没有一定限制,高额贷款没有相应担保,为取高利,有些民间借贷公司甘于冒险。

2.人情担保的连锁效应。人情担保是借贷关系以外的第三人,因血缘关系、姻亲关系或者是熟人关系,好意或者为其面子而对借款人提供债的担保或者物上担保。我国《担保法》明确规定,担保有五种方式,即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人情担保往往以合法的担保方式存在,在现实生活中甚至存在连保贷款,即你保我,我保你。人情担保无疑减弱了对担保机制的有效性。在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借贷机构,人情担保同样存在。交错复杂的担保关系网,在表面上似乎为民间借贷机构降低了风险,但实际上却是无法收回借款。

(二)可担保物范围模糊

我国《物权法》第180条及第184条分别以列举和禁止性规定的方式界定了可抵押财产的范围,但仅针对于借款人与银行之间的借贷关系,换句话说,民间借贷的兴起就是因为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开某些的法律规定,接受本不能成为可担保物的抵押物为借款人提供贷款。小额贷款公司其自身最大的优点便是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贷款形式,通过分析贷款申请人现有的所有财产,在不移转其占有的情况下,以期待财产的交换价值为目的,控制其自身风险。就小额借贷公司而言,其抵押物的范围相比银行所接受的抵押物更为宽广,如以农户经营权、股权、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抵押贷款,微小企业流动资产抵押贷款、有固定收入职工工资性担保贷款,以及贵金属、有价票证为质押的贷款和小组担保、家庭式担保贷款等。故,民间借贷机构的发展,需要依靠金融创新,即应该寻求有价值且在借款人承受范围内的的担保标的物,而不是绕开法律法规,模糊担保物的范围。

(三)民间借贷公司扩张中的矛盾

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民间借贷机构的发展,仍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例,其扩张最大的障碍在于小额和分散的贷款原则与规章制度难以与其不断壮大的公司规模和公司资本相适应。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贷款申请的额度也会随之上升,风险必然接踵而至,最为重要的是,较大额的贷款无法适用曾经小额资金的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形式,当小额贷款公司较大额贷款业务增多逐渐成为其重要业务,小额贷款公司自身的优势意味着散失,无法扩大的贷款业务最终会成为其扩张发展的阻碍。我们暂且不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出路最终会是村镇银行还是金融公司,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借贷需要完整的担保机制相配合才能有效控制其内部风险。

二、民间借贷中间人的担保责任

(一)民间借贷中间人主体风险之产生

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借贷,相较于企业与非金融企的借贷而言,借贷关系更为简单。并且公民作为出借方,其不能像非金融企业那样在公司设立之时通过公开募集的方式获得来自社会其他自然人的资金,故其交付的借款来源的主体特定,且数额较小。通常而言,公民之间的民间借贷更多是熟人之间的小额借款,风险程度低,多表现为借款纠纷,出借人往往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等法律手段确保其债权的实现。然而,随着民间借贷中间人的机构化和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公民与公民之间的贷款模式从熟人之间向陌生人之间转换,因而面临着新型的风险挑战。

(二)民间借贷中间人的保证责任

1.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定位。民间借贷中介机构与网络借贷公司在借贷关系中处于相似的地位,它们为有意放贷投资人提供信息服务,推荐经调研、评估、筛选的借款人并期待双方产生借贷关系,而本身不以借贷主体的身份出现于借贷合同之中,仅收取合理的居间费用。它们是借贷主体双方的居间人。

民间借贷中介机构作为居间人,针对借款人资信能力的审查多出状况,这对投资人而言增加了投资风险。虽然民间中介机构作为居间人因故意或重大失误而损害委托人利益时,不得要求报酬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投资人更希望有第三人为其主债权提供保证。保证合同是要式合同,主债权人与保证人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如今多数民间借贷中介机构在形成借贷关系的过程中即使承诺承担保证责任,然而实际上仅作为见证人在合同上签字,致使保证缺乏要式性而失效。民间借贷中介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要吸引更多的业务,也需要其转变角色,为投资人提供双重保障。

2.网络借贷公司的保证责任。保证关系是民间借贷中间人与借款人之间的可期待的信用关系,债权人只能请求保证人履行保证义务,而不能直接支配保证人财产,如果保证人不能履行保证义务,债权人应当诉请法院强制保证人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