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经济责任审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04:24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篇1

一、摸清“两个家底”,即乡镇财政家底和资产家底

乡镇家底的审计包括:核实预算内收支和预算外收支以及乡镇自有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注意检查财政收支中有无不真实、不规范、不合法以及严重损失浪费和腐败舞弊行为;对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内、预算外和乡镇自有资金支出的效益性进行必要的延伸审计,检查有无决策失误导致的盲目投资、投资失败等问题。所谓资产家底,是指乡镇资产、负债以及净资产至截止日的时点数。对“家底”的审计,必须查清领导干部接任时的财政家底及资产、负债、净资产情况,这样便于截止日和任职时进行对比,看财政收支的增长变化及国有资产的增减、保值增值情况,以实际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业绩。

二、核实指标

财政、财务收支指标,应相应包括宏观经济指标,如工农业生产总值、农民人均收入、经济增长速度等。审计中可以采用由乡镇自查自报、审计组抽查验证的方法。对于工农业生产总值、农民人均收入,经济增长速度等宏观经济指标,必须从统计、经管等有关主管部门的汇兑资料入手,按照报表的层层隶属关系,选择最基础单位进行逆向延伸审查,并结合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核实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客观性。

三、查清违纪问题

这包括隐瞒截留或虚报财政收入、挪用专项资金、挪用公款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发奖金补贴、私设“小金库”、贪污私分等违纪违法问题。审查的方式方法与正常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一样,重在证实领导干部执行财经纪律,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的情况。

四、搞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进行审计评价,是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所在。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中,如何划分乡镇领导干部的责任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根据审计查实的情况,应注意以下七个问题:

1、要紧扣“经济责任”的主题,评价的范围,只限于经济责任;评价的依据,必须是通过审计取得的真实材料;评价的角度,必须既能体现领导干部的经营业绩、管理水平,又能反映执行财经纪律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要分清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其任期内的以下行为应当负责: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失职渎职的行为;其他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例如:某单位被审计查出小金库达70多万元,该单位领导对小金库的收入了如指掌,由其指定一人专门负责,且支出由该领导一人签字审批。这位领导己构成指使、纵容、包庇下属人员私设小金库的严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且知情不报,对该项违纪问题应负直接责任。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应负有的直接责任以外的领导和管理责任。它包括对经所在单位班子或党委集体研究决定的事项所承担的责任、对所在单位的管理责任以及对其下属单位应负的监督管理责任。

3、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由于领导个人主观决策、决定所引起的不良结果,应由领导负直接责任,有些问题不是领导主观因素造成的,应认真说明形成违纪行为的客观原因并区分责任。例如:某局由于财政核定经常性支出经费不足,导致正常经费超支挤占专项经费,这就是形成经费超支的一个客观因素。

4、前任责任和现任责任。在现任领导任职期间发生的决策失误、违纪违规问题及其他问题产生不良结果,所负的责任是现任。因上任领导任职期间的决策失误、经营亏损或其他问题在现任期间体现不良结果的是上任责任。例如:由于前任领导对外担保贷款,在现任期间负连带责任被法院强行扣款,此项责任应由前任领导负责。

5、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一事项由主要领导个人作出决定的,其产生的后果所当然由领导个人承担,是属于个人责任。另一事项经单位党政领导或班子集体研究通过,那么,其产生的后果应由集体承担。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篇2

关键词:乡镇领导班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策

一、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作用

根据1999年中办、国办《关于印发〈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通知》规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的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就是对领导干部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和党委、人民政府的意见,由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向审计机关提出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建议,由审计机关依法实施审计”。因此,乡镇经济责任审计应包括任期期间审计和任职终结审计两种方式。任职期间审计是指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的阶段性审计监督;任期终结审计是指对领导干部整个任职期间所承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和总体评价。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预防职务犯罪,减少决策失误,规避损失浪费的重要举措。尤其在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权力制约和促进依法行政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权力监督方式所无法替代的,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1.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决策的化和民主化。我们知道,在所有的失误中,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在近年来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领导干部在决策时,不搞调查,“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现象时有发生,有些本来可以办好的事情,往往在没有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就由领导干部个人拍板定案,导致决策失误,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及时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决策中存在的一些失误,为其以后克服不足、完善措施,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最终确保决策程序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在审计的过程中,还可以及时地制止错误决策的执行,使其将会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2.有利于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维护国家财经法纪的严肃性。有的领导干部法纪观念淡薄,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及突出自己的“政绩”,时常采取诸如支出不入账,做假账、报假数字等方式,造成部分经济指标严重失真;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不顾中央三令五申和的明文规定,乱设基金、乱集资、乱摊派、大量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有的领导干部为谋取个人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私设“小金库”等。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及时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地区、部门和个人是否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及时发现和查处挤占、挪用、损失浪费、贪污等违纪违法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提出改进的意见,促使被审计领导干部和所在的单位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3.有利于完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为正确提拔、使用干部提供翔实的依据。对领导干部考核,包括、经济、行政能力等方面。而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期内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检查,为评价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提供具体的、客观的、有说服力的数据。从财务角度透视领导干部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和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所取得的业绩,为组织人事部门正确、科学地考核作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干部监管手段的延伸。

4.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廉政意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经济责任审计立足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落脚点在于查明个人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而且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较长,往往能够发现年度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隐藏较深,不易发现的问题,进而查出违纪犯罪问题的现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查处,惩治腐败分子。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可以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赢得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信任,同时,也能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各级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增强纪律观念,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仅局限于财务收支。有的审计不查乡镇领导干部决策及决策失误导致国家财产损失浪费,不查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不查领导干部个人使用国有资产和报销个人费用情况,不将单位违纪问题分清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落实到领导者个人,而是以财务收支审计报告形式完成任务了事,致使当地党政领导和组织部门不重视审计结果,进而也不重视这项工作。

2.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范围和标准不一。首先,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范围不一。由于我国现阶段在体制和机制上不完善,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复杂,给审计评价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在我国还缺乏一套统一的、具体的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其二、评价标准不一。对乡镇领导干部的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他的政治素质、文化水平、领导能力、驾驭经济的能力、决策水平、廉政建设、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而经济责任只是诸多内容中的一个方面,因而评价不能以偏盖全。其三、使用评价结论用语不恰当。由于审计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即审计的法律依据不足,审计的时间、力量等的限制存在未审事项,对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总体评价潜在风险很大,目前在实际中有的做鉴定式的抽象评价,有的采用写实叙述,口径不一。

3.“审”与“用”脱节。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为县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正确使用干部提供的重要依据,但是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方面是审计机关辛辛苦苦查出大量的违纪问题,另一方面是干部管理部门无视审计结论,依然故我地使用干部,或者是被审计对象已经提拔重用而后进行审计,形成审计结论与干部使用两脱节。

4.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高。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审计人员本身的失误或其他客观原因,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结论不实,对被审责任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做出不恰当评价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除具有一般审计风险外,还具有审计风险成因的独特性。这是由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首先,经济责任审计“审事议人”,既要审查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又要评价责任人的经济责任,把对“人”的监督与对“事”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审计的内容更多,范围更广,难度更大,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其次,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是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者,审计对象与审计内容的复杂化,需要大量采用专业判断和分析性技术,如果审计人员的素质,特别是知识面与审计技能不适应上述要求,就会从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产生风险;第三,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覆盖期较长,审计的时间跨度大,一般一个任期以上,审计评价的事项多,审计的依据尚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完善之中,因此,有可能因所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当而产生审计风险;第四,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不仅要审计本级单位,还需延伸其下属单位及重要关联单位,所有这些都有可能产生审计风险。

三、乡镇领导干部责任审计评价应注意的

1.评价要客观公正,力求具体。由于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好坏事关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生命,因而被审计者十分关注审计的评价,会提出一些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决不能一味地满足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要求或以感情论功过,作出不符合实际的评价而增大审计风险。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以审计的事实为依据,不受外界的任何,不附加任何主观成分,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作出公正的评价。切忌大话、套话、空话,连篇鉴定式的评语,如出色完成了经济指标,建立了内控制度,加强了管理,有开拓精神等等,这种没有任何说服力的评价是没有多大的价值的。要坚持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依据可靠数据和客观事实,采用写实、量化的给予评价,力求做到具体可信,文中见人。

2.评价要实事求是,是非分明。审计评价不能违背客观事实,笼统地进行评价。必须限定在乡镇领导干部任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切忌不可增大时间跨度和本任领导工作的范围,把所有成绩归功于一届领导的政绩来评价,或把单位存在的所有问题都归责于一任领导而作出不切实际的评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划清前任后任的责任、前任后任的政绩,客观真实,实事求是地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的经济责任。在审计评价中由于缺乏经验或审计人员怕得罪人等原因,往往存在指出了被审计单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突出问题,但没有分清这些问题应由谁负责,负什么样的责任?因此在评价中必须旗帜鲜明分清责任。既要划清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又要弄清是主观责任还是客观责任,还要分清是客观失误还是主观故意,真正客观地明确领导应负的责任。

3.评价要恰如其分,慎重结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必须注意用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切忌不可言过其实作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也不得为照顾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情绪和要求,对查出的问题避重就轻,如把“小金库”写成资金账外循环,把有意做假账说成账务处理不规范等。对查出的严重违规违纪问题应作出准确的定性和正确的处理。审计评价中还要充分听取被审计对象的陈述和申辩,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作出客观的评价,切忌作出不切实际的审计评价。如某某同志一贯清政廉明或某某同志没有经济问题等武断的结论。而要坚持慎重、稳妥的原则,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准确的判断,作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对一时搞不清楚的问题,应当发表保留意见,以保证审计评价的正确性和稳妥性。在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往往会遇到一些被审计领导干部总认为自己在一个单位工作多年,离任时总希望审计机关给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给给组织一个好的交代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往往会超越权限范围来评价经济责任以外的事项。如政治坚定、作风民主、政绩突出等等。这样虽然被审计领导满意,但这是不合规、不合适的。

四、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

为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分别做好以下工作:

1.被审计单位。第一,建立承诺制度,明确责任。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及相关负责人对其提供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并在承诺书中作出陈述。承诺书应尽可能详细,以充当对被审计单位的法人代表和财务人员的提醒者,也为明确被审计单位的责任提供了依据,有利于保护审计人员,使审计工作建立在客观、真实、可靠的基础上,达到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目的。第二,主动配合审计工作。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除如实向审计人员提供有关资料外,还应积极向审计人员反映情况、提供线索,帮助审计人员了解事实真相,作出正确判断。

2.审计单位。第一,完善审计立法体系,制定统一的审计标准。针对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较完善的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明确审计的范围、时限与方法,明确经济责任界定、评价的标准,明确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在审计中的行为准则以及违反准则的处理处罚办法等。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作业标准,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降低和减少审计风险。第二,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机关应建立健全全面质量控制制度,强化对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程控制,以降低其审计风险。特别是要认真做好审计计划的审批以及对取证材料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确保审计结果严肃可信。第三,加强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应积极向社会宣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负的责任,使社会各界对审计有正确理解和认识。认识到审计人员不是万能的,不能期望审计能发现所有的问题,尤其是在被审责任人与有关人员共同串谋,且手法高明的情况。应该让社会各界理解,审计人员只能严格按应有的审计程序进行审查取证,经济责任审计必须要有被审单位和有关人员的积极配合才能有效执行。

3.审计人员。第一,努力提高自身的审计风险意识和素质。审计风险随时存在,要求审计人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这样才能在实际中采取措施去发现风险,预防风险,降低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应加强自身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各部门单位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的运用各种审计方法,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手段,具体问题具体,既要提高审计效率,又能保证审计质量,做到审计要透彻,结论要准确,评价要全面。同时,审计机关要适时的加强审计人员的后续,通过派出学习、举办培训班、组织论坛等方法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高水平和专业知识,以适应日益的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第二,明确审计范围、严格审计程序。在对内部控制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考虑审计的重点,确定审计范围。同时要遵循国家审计署制定的有关审计程序的基本原则,考虑审计类型和内部控制的测试对本次审计程序的影响。要能为被审单位所接受,程序的实施也要与审计权力相适应。第三,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是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范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关键点之一。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内部控制不存在、不健全或执行乏力的审计对象作为重点或实施详细审计。同时考虑把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引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账目基础审计方式、制度基础审计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审计效率与降低审计风险的双重目的。第四,恪守审计权限,排除审计评价上的随意性。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应承担的责任可能是多方面的,而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仅限于经济活动,评价内容也仅限于其经济活动中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要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以审计查明的事实为依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照搬照抄被审计对象的述职报告和工作,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第五,审计报告要写实、写深、写透,经得起各方面的检验。审计报告所反映的情况必须有足够的数据和事例作说明,明确经济责任,使审计报告真实可靠。审计报告不仅要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还要征求审计责任人的意见,采纳合理意见,对于不合理的意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中办发[1999]第20号)。

[2]中纪委中组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2001年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审办发[2001]7号)。

[3]戴静春、周毅。如何防范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J].审计,2003,(11)。

[4]林丽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J].中国审计,2003,(8)。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篇3

关键词:国家审计;监督;全覆盖;路径

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新时期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此项工作已经开展了十几年,但是正式纳入制度化轨道的时间不长,一些基础工作有待于规范和完善,比如目前尚未建立科学、统一、明确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各地审计机构确立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依据标准各不相同,随意性大。乡镇长担负着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责,如何科学的鉴定与评价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关系到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全局。全国各地基层审计机关不断在实践和探索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如何规范乡(镇)长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笔者结合多年从审计工作的实践有如下的研究和思考。

一、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等,结合《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和本地的实际进行。目的是为了规范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行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审计评价应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评价乡镇长经济责任的根本标准,从乡镇长管理经济的能力入手,以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审计结果为基础,以经济发展的绩效为核心,以制度建设和重大经济决策为重点,紧紧围绕乡镇长经济责任,责权相当地进行审计评价。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坚持依法评价、科学发展、客观公正、权责一致、分清责任、用语规范、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二、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标准

(一)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

1.经济政策执行权。主要评价乡镇长任期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国家和地方重大方针政策及重要决策部署情况,以及结合本乡镇实际,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制定情况、执行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所管辖的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总收入、政府负债、农民人均纯收入、乡镇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及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当期考核事项等重要经济指标的真实性及其变化情况。

2.经济管理权。任期内本级财政收支计划编报的真实性、完整性,预算和决算执行情况,主要评价乡镇长任期内本级预算编报的真实完整、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财政资金的效益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乡镇本级财政性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管理情况,主要评价乡镇长任期内本级财政性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制度执行的有效情况。

3.经济决策权。主要评价乡镇长任期内本级重大经济决策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重大经济决策程序的规范性,重大经济决策内容的合法合规性,以及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执行的效率性和效果性。

4.经济监督权。主要评价乡镇长任期内对直接分管站(所)和直接分管工作的监督情况、实际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5.个人廉洁自律情况。主要评价乡镇长任期内遵守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中有关廉洁自律规定情况和国家法律法规情况。

(二)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方法

审计评价可以采用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及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定量评价,以审计查证和取得的可靠数据与任期责任目标或计划指标、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对比分析,客观反映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定性评价,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地区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评价。综合评价,综合运用上述两种评价方法,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收支、重大经济决策等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既有定性评价、又有定量结果的综合评价意见,客观反映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从经济政策执行权、经济管理权、经济决策权、经济监督权、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和内部管理情况五个模块设计指标,并分配指标的权重。选择恰当的评价标准值。计算审计评价期间的指标年度平均值。将平均值与标准值比较,进行评分。无法计算数值的非财务类的审计事项,由评价小组成员运用其学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根据审计取证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分。填写评分表,计算出综合得分。综合得分=∑各模块一级指标得分小计×权重。

根据评分表计算的综合得分,将乡镇长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综合评价为四个等次:a、综合评分大于等于90分,评价为很好地履行经济责任;B、综合评分大于等于75分小于90分,评价为较好地履行经济责任;C、综合评分大于等于60分小于75分,评价为基本履行经济责任;D、综合得分在60分以下,评价为没有有效履行经济责任。

(三)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

审计指标的评价标准,可以采用责任目标法、历史参照法和地区平均水平法。责任目标法,以任期经济责任目标为标准,将指标计算结果与其比较来评价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历史参照法,以前任水平或者是评价期的前一年度水平值为标准,将指标计算结果与其比较后进行评价;地区平均水平法,以所在地区各乡镇的平均水平为标准,将指标计算结果与地区平均水平比较后进行评价。

三、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和指标解释

(一)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是以领导干部个人履行经济责任为主线,服务于党管干部,是干部监督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体现这个目的性。审计评价要围绕乡镇长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用一系列指标来刻画经济责任的本质,设立评价指标和评议指标。在评价指标方面,根据评价内容设置了三个层次的指标体系,其中:一级评价指标5个,二级评价指标12个,三级评价指标19个,第三级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公式进行定量计算。评议指标主要是从非数字经济责任角度来考察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的群众效果,主要通过群众民主评议的方式反映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权力控制、管理职责控制、勤政廉洁印象等方面的情况。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审计评议指标体系可以考虑以下指标:(见表1、表2)

(二)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权数构成

乡(镇)长经济责任评价工作,围绕领导干部“四权一廉”的审计内容开展,并将五方面的内容按照权重比例量化打分。按照“书记决策、行政首长执行”的现行党委和政府分工的原则,根据“四权一廉”五方面内容通过分值量化的方式以百分制对各个指标进行量化打分。

(三)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解释

1.经济政策执行权。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以乡镇统计站提供的统计数据为准,计算乡镇长任期内的年均增长率,上级政府下达考核指标的,与考核指标相比较。

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以乡镇统计站提供的统计数据为准,计算乡镇长任期内的年均增长率,上级政府下达考核指标的,与考核指标相比较。

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率,以乡镇经营管理站提供的统计数据为准,计算乡镇长任期内的年均增长率,上级政府下达考核指标的,与考核指标相比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以乡镇统计站提供的统计数据为准,计算乡镇长任期内的年均增长率,上级政府下达考核指标的,与考核指标相比较。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以乡镇经营管理站提供的统计数据为准,计算乡镇长任期内的年均增长率,上级政府下达考核指标的,与考核指标相比较。

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率,以乡镇财政所、乡镇政府提供的数据为准,评价乡镇长任期内完成上级下达考核指标情况。

政府负债增减率,以县市财政局或者乡镇财政所提供的数据为准,计算乡镇长任期内负债增减率,上级政府下达考核指标的,与考核指标相比较。

负债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以县市财政局或者乡镇财政所提供的数据为准,上级政府下达考核指标的,与考核指标相比较。

乡镇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以乡镇财政所提供的数据为准。

通过审查任期内乡镇及镇属各单位占有、使用的各种国有资产,评价乡镇长任期内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执行国家和地方重大方针政策情况,评价乡镇执行国家和地方重大方针政策情况;审计决定执行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评价是否执行审计决定,审计查出的问题是否已整改。

2.经济管理权。财政收支计划编报的真实完整性,评价乡镇上报县级财政部门的本级财政收支计划是否真实完整;预算和决算执行情况,评价乡镇预算和决算执行是否规范;财政收支的合法合规性,评价乡镇财政收支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的情况;财政资金的效益性。评价乡镇财政资金是否存在损失浪费的情况;财政性资金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评价乡镇财政性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财政性资金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评价乡镇财政性资金管理制度是否有效,执行是否到位。

3.经济决策权。经济决策制度的完整性,评价乡镇是否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决策制度措施;经济决策程序规范性,评价决策程序是否清晰透明,决策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经济决策执行的有效性,评价任期内乡镇经济决策事项是否执行以及执行的效率性和效果性。

4.经济监督权。监管职责履行情况,评价乡镇长是否按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认真履行分工范围内的监管职责;实际监管效果,评价乡镇长对分管工作的有关经济活动做出的授意、指使、认可等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其安排进行工作所产生的效果如何。

5.个人廉洁自律情况。个人收入违纪违规情况,主要审计乡镇长任期内收入的合法性;乡镇长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情况,通过审计乡镇长任期内个人待遇、享受单位福利、职务消费和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中有关廉洁自律规定情况,评价乡镇长任期内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情况;审计核实的领导个人收入与向组织、纪检部门申报的个人收入差额情况。

四、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界定和审计评价结果运用

(一)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界定

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任务是界定乡镇长个人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界定乡镇长的任期经济责任要注意区分工作失职与工作失误的界限,主观故意与客观制约的界限,现任领导责任与前任领导责任的界限,集体决策与个人主张的界限,决策失误与管理不力的界限,决策责任和执行责任的界限,直接责任与其他责任的界限。

(二)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运用

乡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为党管干部服务,所以审计结果应用是关键。审计机关根据审计结果,对领导干部提出综合评价等次。综合评价为“很好地履行经济责任”等次的,应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综合评价为“较好地履行经济责任”等次的,正常使用;综合评价为“基本履行经济责任”等次的,不影响任用,建议组织、纪检部门诫勉谈话;综合评价为“没有有效履行经济责任”等次的,不得提拔重用,并根据问题严重程度,建议给予诫勉谈话、降免职等组织处理。组织部门结合综合评价等次,研究提出干部任用建议,向常委会汇报,并将综合评价等次写入干部考察材料,存入干部档案。纪检监察机关将综合评价等次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存入干部廉政档案。针对审计发现的严重违纪违规问题,研究处理意见。审计发现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的,移交司法机关立案查处。审计发现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审计机关写出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的综合报告,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各有关单位运用审计结果情况,及时向审计机关反馈,存入审计档案。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篇4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在机关作风建设年,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怎样才能达到优秀标准?笔者认为:经过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洗礼,在牢固树立党的信仰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廉洁勤政意识的基础上,主要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思想上,要勇于改革创新

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既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的组织实施者,又是本乡镇重大工作的决策者。所以,一个乡镇的工作搞得怎样,关键取决于党委书记有没有改革创新意识和超前的工作,这就要求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责任感。一个优秀的党委书记应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对本乡镇的工作不断提出新目标,以此促进自己不断的追求。要想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有怕干不好工作的危机感;二是要有应该做的工作没有做的欠债感;三是要有自身应当具备的某些知识和能力而没有具备的不足感。有了这些,才有与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准备;才有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励精图治、坚定开创工作新局面、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信心和决心,才能不断激励自己奋勇进取,攀登新的高峰。凡有“怕苦怕累怕困难,庸庸碌碌守摊摊,熬过几年进县城,舒舒服服度晚年”的思想,不可能有所作为,也难以胜任乡镇党委书记职务。正是基于这一点,党委书记应该经常围绕着在新形势下,是创业,还是守摊,是开拓进取,还是抱残守缺的问题,查思想,查工作干劲,查创业精神,使改革不断赋予新意。

(二)紧迫感。乡镇工作的客观条件,需要党委书记具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这一特点决定乡镇党委书记的最佳任期不会太长。这就要求党委书记应具有时效观念,有雷厉风行的紧迫感。能今天办的事不拖到明天,能马上办的事不等一会儿办,问题看准了就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干部群众把任期目标变为现实。在工作上要分清轻重缓急,讲究方法,提高效率,善于找准对本乡镇经济发展带有突破性的战略重点,全力靠上去抓出成效。真正把多数人受益,群众急需,长期起作用又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办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新精神。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后,党中央又提出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到了一个乡镇,如何去贯彻执行呢?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必须要有改革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具体讲就是要体现出“快”、“新”。“快”就是中央方针、政策一经传达下来,就要立即组织实施,“敢为天下先”,敢于进行别人没有进行的试验,不能片面地强调所谓“绝对保险”,搞“一看二慢三通过”那一套。“新”就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如果只会照搬照转,事事都向上级要办法,没有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就不能做开拓性工作,不可能适应改革的新形势,在事业上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二、在工作方法上,要发挥集体力量

乡镇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光靠哪一个人去干是不行的。作为党委书记要学会“弹钢琴”的方法,当好指挥员,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力量,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形成“书记掌舵,委员划船”的新格局。要实现这一点,党委书记必须做到:

(一)充分发扬民主。民主意识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素质。特别是当前,增强民主意识,显得更为重要。现在,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要求日益强烈,要求政治民主的意识大大增强,只有顺应这一形势,改变和克服过去那种高高在上、行政命令的领导方式和方法,才会充分发挥好、调动好、保护好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点燃建设家园这颗“火种”,让农民建设新农村的激情涌动,纵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扬民主呢?首先,要树立强烈的民主意识,重大的问题集体讨论决定,不搞“家长制”、“一言堂”。坚持做到:研究工作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不独断专行,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布置工作,注意尊重接受任务者的意愿;做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疏导的方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党委成员和下级干部工作中出了问题,上不推下卸,横加指责,自己要勇于承担责任;对犯错误的同志,要进行推心置腹、肝胆相照地谈心,帮助他们认识错误,使其幡然醒悟。其次,要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当前主要应建立和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党委民主决策程序》等,使党内民主规范化、制度化。

(二)大胆用人放权。一个班子能否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关键还在于党委书记是否能够做到大胆用人放权。在用人上,党委书记对委员要有信任感,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放权上,对委员要责权相称,委员分管什么工作,就应该给予什么权力。书记不能大小事一把抓,大小事一手揽。要做到“定其职、给其权、信其人、夸其绩”,让其他领导同志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这样,既发挥了班子群体内每个成员和各个部门的整体效能,又相应地减轻了主要领导的工作压力,以便集中精力抓好面上的工作。

(三)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就是要解决各种矛盾,消除各种摩擦。作为一个基层党委书记,就应该具有平衡、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及人际之间关系的本领。千方百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委员开展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主要应协调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处理好党委和政府的关系,一方面要支持党政分开的原则,不以党代政,不包揽政府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对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本乡镇经济活动上的重大事宜,要敢于抓、善于管,不能光喊不干,当“甩手掌柜”。二是处理好党委书记与乡镇长的关系,这是两套班子团结合作的关键所在。要经常和乡镇长沟通思想,做到知其所愿、晓其所难,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做好工作。三是处理好党委和各部门、各村的关系。只有这些关系理顺了,领导同志才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全面工作才能在困难多、压力大的情况下打开局面。

三、在作风上,要当好表率

乡镇党委书记的行为、作风如何,代表着一级党委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基层,影响着统管的对象。这就要求党委书记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严于律已,加强作风修养,为全乡镇的干部作出表率。

一是要有廉洁的品格。乡镇党委书记手里掌握着一定的人权、财权、物权,如何正确处理这些权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注重的问题。特别在党风和社会风气还没有根本好转的情况下,一旦放松要求,就会步入歧途,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乡镇党委书记必须加强党性锻炼。当前,主要应过好六关,即“金钱关、名利关、人情关、色情关、廉洁关”。要顶住五风,即“特殊风、说情风、送礼风、裙带风、吃喝风”。党委书记做到了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记廉政之责,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抵得住诱惑和腐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勤政高效、清正廉洁,才能抓好机关的廉政工作,才能建立起一个党风端正的乡镇机关。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篇5

乡镇党委政府作为我国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基层的代言人,也是党的路线方针在农村的执行者。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在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作为县级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各地县级审计机关对这种类型经济责任审计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也总结了一定的工作经验。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对乡镇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对建立健全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及评价指标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建立健全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及指标的必要性

自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否则就不能完整的、客观的评价其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一)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起初,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侧重于所在地区经济总体状况和有关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有关重大经济决策的合法性以及决策程序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管理的状况。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不断发展,乡镇领导干部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逐步纳入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的内涵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上述新增发展考核指标也必须及时纳入到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中来。通过强化对此方面考核指标的检查、评价,更好地促使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履行好工作职责,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的需要。县级审计机关一线审计业务人员相对偏紧,而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又比较多,尤其是遇到党委政府换届选举时,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相对集中,审计力量就更加显得力不从心。通过建立健全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及指标,审计机关可以将相对集中的工作任务与日常审计工作有机结合,在开展乡镇财政决算、涉农资金等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相关的评价指标,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前做好准备,这样,在日后党委政府换届选举时,也不会因为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时间紧而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是防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风险的需要。在实践中,由于审计人员职业判断不同,导致评价不一致、评价内容和评价范围差别较大,不同的审计人员面对同样的问题或同样的审计人员面对不同单位的相近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审计评价,甚至出现言过其实或不正确的评价,存在较大的经济责任评价风险,影响了审计的客观公正和审计的权威性。建立健全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进而形成统一、规范、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标准,就有利于审计人员把握好审计评价尺度,防范和化解审计评价风险。

二、设置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需遵循的原则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在对被审计对象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后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最终可能对县级党委政府选拔任用干部及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个人的“政治前途”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除了应遵循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在设置具体审计评价指标时,还须注意把握好以下几项原则:

(一)重要性原则。要围绕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对重要的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开展,侧重于对重要的财政、财务收支工作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惠民政策落实情况、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廉洁规定情况等设置评价指标。

(二)客观性原则。要明确界定每个指标的内涵、外延,对评价标准进行量化,尽可能做到量化分析为主,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以统一评价口径和考核标准。

(三)谨慎性原则。根据乡镇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要在审计职能和手段所涵盖的范围内设定评价指标,做到既实事求是,又客观可行。要利于审计评价过程中的运用,保证审计评价的客观公正。

(四)准确性原则。设定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指标尽量与上级对乡镇考核的经济发展等指标和财政收支指标衔接,要综合考虑当时的政策、法规及经济运行环境,力求评价指标准确。

(五)可操作性原则。在设置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时要考虑到可操作性。一方面考虑到审计人员获取数据的渠道和计算的可行性,减少审计人员操作难度,以便获得可靠的数据;另一方面要使选择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比性,尽可能剔除不相关因素的影响,以便在评价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时更加客观,更有说服力。

三、建立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及评价指标要注重科学性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落脚点,是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现出审事评人。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着重围绕“四责一廉”来设定评价指标体系,即围绕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发展责任、经济管理责任、经济执行责任、经济决策责任和廉洁守纪情况”,设定可量化的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方法和相应分值,并根据所在地区乡镇经济发展的特点,适时调整评价指标和相关评价方法及分值。有关评价数据和资料可以通过有关渠道获取,从统计部门获取被审计对象所在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以及其他方面全市的平均水平指标等;从财政部门获取如全市财政收入平均水平等指标;从纪检部门获取如被审计对象个人廉洁自律及所在镇廉洁遵纪情况;从被审计对象所在镇获取部分数据、资料,通过对有关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获取财务数据和有关非财务数据,如经济发展责任、经济执行责任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指标、镇党委政府出台的内部管理文件、制度、党委政府有关重大事项决策的会议纪要等。具体例举审计评价指标和方法:

(一)经济发展责任及主要评价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税收收入增长率、公益事业财政投入增长率、社会保障投入增长率,上述指标的内涵、数据来源及计分要求均作出了具体规定。通过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镇的相关指标完成情况,与全市平均水平的相比,来测算出某项具体指标的得分,当增长率高于或等于平均数时得全分,低于全市平均数的,以该镇的增长率除以全市平均数(对于经济欠发达的镇,可以将全市平均水平适当下降,如将全市平均水平乘以0.8作为被除数)的得数,乘以权重分值的积分为其最终得分。

(二)经济管理责任及主要评价指标:

1.内控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一是制度建立情况。检查所在镇内控制度建立情况,以已建立的内控制度数量占应建立数量(须明确一般情况下镇需要建立的内控制度)的比例,乘以权重分值的积数为其最终得分,高于权重分值按权重分值进行计,低于权重分值的按实际分值计分。二是制度执行情况。采取扣分法打分,直至扣完为止。即某一项资金审计中发现违反制度金额占该项资金总额的比例,该比例乘以权重分值的积数来进行扣分。(对发生以下情况的,采取一票否决,即一次性扣完该项分值。如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私分、截留、挪用社会保障、救济资金,社会捐赠资金、救灾、扶贫、移民等专项资金的。)

2.国有(集体)资产管理情况。一是国有(集体)资产价值增值率=任期末所有者权益数/任期初所有者权益数,相比得数大于或等于1的得权重分值,小于1的则乘以权重分值的积数进行计分。二是国有(集体)资产处置情况,以发现资产处置不规范的金额占整个资产总额的比重,乘以权重分值的积数来进行扣分。(注:对资产的购置是否通过政府采购、日常管理是否到位方面可以通过检查内控制度执行情况来反映)

3.政府性负债情况。一是任期末财政负债率=任期末财政负债余额/任期最后完整年度的gdp,与任期初的该比率相比,相比得数小于或等于1的得权重分值,大于1的,按得数减去1后的余额乘以权重分值的积数来进行扣分。二是任期内债务增加情况与债务化解情况相比较,相比得数小于或等于1的得权重分值;大于1的,按得数减去1后的余额乘以权重分值的积数来进行扣分。

(三)经济执行责任及主要评价指标:

1.财政收支综合平衡情况。任期内财政预算内、外收支是否平衡。如实现了财政预算内外综合平衡,该项评价得权重分值。如通过空调资金等手段虚假平衡的,则按违规资金占整个预算内外财政资金的比例,乘以权重分值的积数进行扣分。

2.规范津贴、补贴发放情况。任期内违反财政、人事部门规定,超范围发放各种津贴、补贴,以违规金额占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总额的比重,乘以权重分值的积数进行扣分。

3.招待费支出情况。任期内招待费支出占整个公务费支出的比重(不得超过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每超出标准一个百分点即扣减0.2分,直至扣完为止。

4.招商引资费用情况。一是实际利用外资平均增长率=任期内各个年度利用外资增长率之和/任期年度数,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以得数乘权重分值的积数进行计分。二是对利用外资过程中发生的汇兑损失,实行扣分制,即审计每查实汇兑损失x万元,则扣0.5分,直至扣完为止。

(四)经济决策责任及主要评价指标:

1.重大经济决策制度建立情况。主要针对镇级的重大决策议事规则或制度的建立,主要指镇公益设施及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国有和集体土地转让、农业专项资金使用等较大经济事项决策制度(注:可以用经济数量来衡量,即财政性资金投入的公益事业或镇村基础设施建设达到x万元起,国有、集体土地出让x亩起,农业专项资金使用达到x万元起,就必须提交集体讨论决策)。实行扣分制,发现核实每缺少一项制度的扣减0.2分,直至扣完为止。

2.检查经济决策执行情况。收集领导干部任期内的重大经济事项,通过审计核实是否存在未经集体民主决策的情况发生,每发生一起采取扣0.2分,直至扣完为止。由于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该项指标不得分。

(五)廉洁守纪情况及主要评价指标:

1.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对任期内违纪金额领导干部应负直接责任的每5万元扣1分,应负主管责任的每10万元扣1分,直至扣完为止。

2.个人廉洁自律情况。任期内有无用公款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金额每3000元扣1分,超过一定时间(x个月)借用公款(x万元)或借用公物金额达(x万元),每查实一起扣1分。

3.所在镇干部职工廉政建设情况。任期内所在镇干部职工有无因违反财经法规,被镇纪委查处的每一起扣0.2分,被市纪委查处每一起0.5分,被法院判刑的每一起扣1分,直至扣完为止。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篇6

一、乡镇审计形成的原因和现状

研究乡镇审计的存在与发展,首先要讨论一下乡镇审计的成因与现状。

(一)乡镇审计形成的原因

无庸置疑,乡镇审计是自发形成的。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在经济工作中所发挥重要作用的启示。国家审计机关成立后不久,根据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从扩大审计监督面出发,提出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1985年内部审计开始起步,1986年,已经有一部分部门和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后,在促进财经纪律、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打击经济犯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乡镇的一些领导面对市场经济发展而日益增多的经济问题,从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中受到启发,开始借助审计的形式,加强本地区的经济监督;3、加强监督和规范行政村(包括组)经济管理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村、组的集体积累也在增多,管好、用好集体积累成为村民的一致要求,由于村级财务管理一直比较薄弱,部分村、组干部趁机营私舞弊、损公肥私,影响了干群关系,乡镇政府从加强村、组管理,稳定干群关系出发,也希望通过审计的监督作用,来促进行政村、组的财务管理规范,减少违法违纪行为。因此,乡镇审计作为促进行政村、组财务透明度,查处行政村、组违纪行为的一种手段得到乡镇政府重视和村民的欢迎。

(二)乡镇审计的现状

由乡镇审计的成因,我们可以看出它的自发形成有着必然性。但是,当成因部份消失后,其存在就立即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状态。世纪之交,乡镇审计的机构状况和工作开展的力度不仅使原来的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大,还进入了一种不稳定状态。一些原来搞得很有成效的乡镇,现在已难觅审计的踪影。其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二个方面:

1、乡镇审计的建立无制度保证,带有先天不稳定因素。乡镇审计的建立与否,并没有制度的约束与保证,完全依靠当地政府领导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而定。重视经济管理的乡镇领导一般会重视审计监督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就有可能考虑解决审计机构、人员编制等问题,当地的乡镇审计工作就能正常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如我市的丹徒县的一些乡镇;反之,就会不太重视发挥乡镇审计的作用,在这些地区,乡镇审计机构常常不能得到落实,人员往往不够稳定,工作时起时伏。有时领导班子一调整,审计工作就无声无息了,如我市的扬中市的某些乡镇。

2、乡镇企业改制,原来的审计的范围缩小。1999年以来,乡镇企业改制,原归乡镇集体所有的企业被股份制、租赁制以及私营等形式替代。就乡镇政府而言,改制后,不再直接管理乡镇企业,原来一些因乡镇企业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乡镇审计一下子失去了用武之地,审计监督如当初自发形成一样,开始自发衰弱,我市的丹阳市、扬中市的部分乡镇就是如此。

由乡镇审计发展的成因和现状看,乡镇审计发展的部分成因已消失,部分成因则依然存在,也就是说发展的基础和弱化的因素共存,要继续发展需要新的推动力。

二、以经济责任审计为契机,重树乡镇审计旗帜,推动乡镇审计工作的开展。

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领导干部加强任期内责任意识、遵法意识和廉政意识。中办、国办文件下发后,今年中纪委、组织部等五部委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上述文件虽然没有直接涉及乡镇,但在乡镇推行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在乡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1、对乡镇各部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其廉政建设的需要。乡镇设有七站八所,长期以来,其负责人常常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对这些单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加强这些单位的廉政建设,减少向下收费的随意性和开支的随意性。

2、对行政村、组负责人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行政村、组财务公开、密切干群关系需要。近几年来,乡镇审计反映出来的村级负责人以权谋私、非法侵占集体财物的事例不在少数,影响了乡村基层组织的稳定,开展对行政村、组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助于促进这些负责人学法、懂法、执法,加强工作责任心,减少违法乱纪行为,促进农村的社会稳定。

3、对从事财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财务监督的需要。在农村,财务管理普遍不够规范,这几年,乡镇审计也揭露了一些主办会计、出纳贪污的案例,有的已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对这些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村级财务工作的规范性,保护集体资财的安全。

(二)在乡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可行的。

1、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自"两办"规范下发以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乡镇政府做为一级基层组织,也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当前,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大环境非常有利,这是在乡镇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保证。

2、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在乡镇已开展多年,为进一步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奠定了基础。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在乡镇已开展10多年,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为进一步拓展和规范基层领导干部和从事经济工作的责任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受到农民的拥护,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我国农村民主意识的提高,村民们要求民主理财、公开理财的呼声很高,如丹阳市高桥镇有16个行政村,就有11个要求进行审计,审计办公室也常常接到上访的村民。因此,在乡镇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很有必要,也是切实可行的。

(三)建立稳定乡镇审计机构的设想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篇7

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村级财务行为,严肃财经法纪,切实保护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除集体经济发达的村外,村级财务实行乡镇“双代管”。区、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分别负责全区各乡镇村级财务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区区域内按行政村设置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包括村民委员会代行其职能的。(下同)

第四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坚持下列基本原则:一是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二是要适应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特点;三是实行计划管理和民主管理;四是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办事业的原则。

第五条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建立健全以下八项财务管理制度。一是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二是产品物资管理制度;三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四是有价证券管理制度;五是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六是财务报表和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七是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八是财会人员管理制度。

第六条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要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各项收支活动要做到手续齐全、内容合理;平时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年度终了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财产清查。

第二章民主理财

第七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坚持民主理财的原则,以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财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第八条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以其成员代表为主,有村干部共同参加的民主理财组织。民主理财组织应定期召开理财会议,认真听取和反映全体成员对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九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大财务事项,应先报乡镇农经站审查,并经乡镇人民政府复核,经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主要包括:1.村集体经济组织筹集的资本在特殊情况下需要抽走的;2.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大额借债;3.由于债务单位撤消,依照民事诉讼法确定无法追还,或由于债务人死亡,既无遗产可以清偿,又无义务承担人,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的核销;4.大、中型固定资产的购置、变卖和报废处理;5.大额对外投资项目;6.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会人员的任免和调换;7.计划外较大的财务开支项目;8.主要生产项目的承包办法及承包指标;9.其它重大财务事项。

第三章财务公开

第十条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和健全财务公开制度,按月进行财务公开,业务量少的村也可按季度进行财务公开。

第十一条进行财务公开前,应对全部财产、债权、债务和有关帐目进行一次全面核实,对收支凭证进行认真核对。核实、核对工作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主持,由村主管会计负责具体业务。同时要认真研究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公开重点。

第十二条公开的内容应经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民主理财小组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共同审核并签字后,提交乡镇农经站审核,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审定。

第十三条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既要详细全面,又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便于群众了解。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各项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农户承担的农业税及附加以及筹资筹劳、集资款、水费、电费等。

第十四条村级在财务帐目张榜公布后,村主要负责人应安排专门时间,接待群众来访,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做出解释。

第四章乡镇代管村级财务

第十五条村级财务实行乡镇“双代管”是指村集体的帐薄、凭证和现金、存款由乡镇农经站代记、代管,所有权仍属村集体经济组织。

第十六条村级财务实行乡镇代管后,村级应保留现金日记帐、财产物资登记薄、债权债务登记薄、内部往来登记薄等财务会计帐薄,乡镇农经站应设置总帐、明细分类帐、现金帐和存款帐。

第十七条村级财务实行乡镇代管后,村级只设置一名财会人员,负责办理村级的财务事项、登记有关帐薄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安排的其它相关工作,并按区、乡镇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向乡镇农经站按时报帐。

第十八条乡镇政府要配备具有一定财务会计知识的业务骨干从事代管工作。人员设置包括总会计一人、记帐员一至二人、专职出纳员一人。人员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度,各乡镇要制定工作人员的具体岗位责任,明确分工,具体工作由乡镇农经站站长主持负责。

第十九条区业务主管部门要定期对代管业务人员进行培训,每年至少一次,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区业务主管部门可根据业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定期进行工作考核和业务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乡镇政府不得再任用其从事此项工作。

第二十条乡镇代管村级财务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度。主要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财务报表和财务档案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等。

第二十一条乡镇代管村级财务要按照规定设置财务帐薄、记载财务事项、管理现金收支和保管有关档案资料,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报送财务报表。乡镇代管村级帐目、资金,要手续清楚、会计核算及时、帐目清晰、责任明确。乡镇农经站每月末(业务量少的村,可每季度一次)都要与村财会人员核对有关帐目和盘点库存现金,做到乡镇、村两级帐帐、帐证、帐款、帐物、帐榜五相符,如实反映村级财务状况,保护集体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第二十二条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村级各项收入的管理。村级各项收入统一由村财会人员凭乡镇农经站统一发放的专用收款票据收取,不得使用其它票据。收取的大额现金(一千元以上)应在当日内送交乡镇农经站,收取的小额现金可在3日内上交,村集体的资金收入不得坐支。乡镇政府要针对坐支和村干部直接经手现金收支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按时报帐等问题,建立约束机制。

第二十三条乡镇代管村级财务要严格有关财务手续。乡镇农经站站长和总会计要认真审核村级的各项支出凭证,不符合规定的票据严禁入帐。对违反财经法纪、法规及区、乡镇有关规定的支出,应查明情况,提请乡镇政府或有关部门处置。大额支出(一千元以上)与“三费”支出,须经乡镇政府主管领导审核后,才能入帐,其中大额工程支出还要有招标承包合同、工程预算等必备的附件。同时,要严格支取代管资金的审批手续,支取小额代管资金由乡镇农经站站长负责审批,支取大额代管资金由乡镇政府主管领导负责审批。不论是报销开支,还是支取各种款项,都要严格手续,手续不完备,出纳员不准付款,严禁白条抵库、公款私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挪用集体资金。

第五章审计监督

第二十四条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领导全区村级财务的审计工作。乡镇农经站负责本乡镇村级财务的审计工作。

第二十五条区、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可根据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派,开展专项、专题审计;可根据乡镇、村等有关单位的委托和要求,开展委托审计;可根据审计计划和工作方案,开展常规审计。

第二十六条区、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应根据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审计项目、计划和工作方案。

第二十七条审计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审计工作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打击报复。

第二十八条区、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在审计过程中有下列职权:

(一)要求被审计单位报送和提供财务计划、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

(二)检查被审计单位的有关帐目、资产,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参加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会议;

(三)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调查,被调查的单位和人员应当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及证明材料;

(四)对正在进行的损害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和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有权制止;

(五)对阻挠、破坏审计工作的被审计单位,有权采取封存有关帐册、资产等临时措施。

第二十九条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后,应向其委派或委托的单位提出书面审计报告。重大审计事项和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的审计报告,应分别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

第三十条审计部门审定审计报告,作出审计结论和决定,通知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执行,并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民群众公布。

第三十一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如有异议,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审。复审期间,不停止原审计结论和决定的执行。

第六章财会人员

第三十二条农村财会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无正当理由,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调换。农村财会人员的任免和调换,必须按财务制度的规定,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并报区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三条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领导不得兼任财会人员;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领导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财会人员。

第三十四条对村级财会人员,实行凭证上岗制度。凡是从事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证),凭证上岗。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要通过区主管部门的培训、考核,取得会计证后,方能上岗,否则,不得任用其从事财务会计工作。

第三十五条农村财会人员有权参与本单位各项财务计划的编制和参加有关生产、经营管理的会议;有权对本单位有关资金的筹集、使用和财产保管等方面的工作提出建议和进行检查监督;有权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财务收支情况,反映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有权不办理违反财务制度的收支;对认为是违反财务制度的收支,应立即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向乡镇业务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要求处理,否则,追究财会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六条乡镇党委政府、乡镇农经站和村干部要支持财会人员履行工作职责,保证财会人员行使其工作权利,任何人不得打击报复财会人员。

第七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七条对遵守和维护财经法纪成绩显着的单位和个人,由乡镇人民政府或村党支部、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

第三十八条对违反财经法纪的单位和个人,由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违反规定的收支、用工和非法所得的收入,应根据审计机关的结论和决定,分别上缴国家或退还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

第三十九条对处罚不服的单位和个人,可向作出处罚决定机构的上一级机构提出申诉。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及其它有关人员,由乡镇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一)村干部不经财会人员,直接办理财务收支业务,坐支村集体收入的;

(二)村干部及村财会人员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三)拒绝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提供帐薄、凭证、会计报表、资料和证明材料的;

(四)阻挠审计工作人员依法行使审计职权的;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篇8

关键词:审计;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乡镇审计积极开展审计监督,为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开展村级财务收支审计。众所周知,农村工作和农村稳定是乡镇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乡镇审计紧紧围绕政府工作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村级财务收支审计,为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突出作用。定期开展村级财务收支审计,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对村组各项收支活动,特别是某些政策性收费积极开展审计监督,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确保减轻农民负担落到实处;村级各项往来款采取承诺和实地取证方法进行调查,避免村会计人员从长期挂账的应收、应付款中做手脚,确保村级债权债务的准确;定期不定期对村级固定资产、材料物资进行实地盘点,账实核对,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针对个别村组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不真实,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等现象,在审计过程中经常给予帮助和指导,逐步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

(二)强化乡镇企业审计。一是审计中力求抓好对企业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查,善于抓住重点,强调工作质量和审计深度。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抓好三个环节:一是以反映资金筹集为主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规模和结构;二是以反映资金耗费为主的成本费用结构对损益的影响;三是以反映资金收回为主的损益形成及收益分配。此外,乡镇审计工作不能局限于就账查账,就事论事,应努力分析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改革思路,从重建新机制的高度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这是提高企业审计地位的关键所在。二是乡镇审计加强对集体企业改制的审计监督。严格审查和纠正一些企业记假账、算假账、报假账的问题,对企业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作出了公正评价;积极协助企业摸清家底,分清产权,明确责任处理好债权债务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破产、改组、改制建议,使审计结果迅速转化为政府决策。

(三)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完善干部监管体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而产生的。目前,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乡镇审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领导干部加强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领导的功与过,群众自有杆秤,审计就是那定盘星”。实践证明,全面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加强新时期干部管理和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有效遏制腐败现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为反腐倡廉提供了重要手段,既可以查出问题,挖出“蛀虫”,也能够为少数遭受非议干部澄清事实,恢复名誉,支持他们的工作,保护其工作积极性。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存在时间跨度长、审计时间短、审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在审计方法上,乡镇审计应坚持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做法的基础上,需重点把握:一、被审计责任人,任期末相应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资产是否真实,有无账外资产,资产处理是否合规,有无流失现象;负债是否全额入账,构成单位净资产的各项目是否真实,收益的分配留成是否准确。二、被审计单位责任人任职期间财务报告反映的企业经营成果是否真实,有无重大的多计或少计收入,多列或少列成本费用现象。三、任期内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四)全面加强乡镇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一是强化预算外资金审计,配合财政搞好预算外资金管理。①加强现有收费项目全面清理、整顿、摸清单位的收入和资金情况;②监督所有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③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支出监督力度,对于单位变相转移本单位的费用支出,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助长奢侈浪费之风,滋长腐败现象的一经查出,严加处理;④乡镇定期地开展事业单位财务会审,注重从相关单位日常业务往来中搜集可疑线索,并将财务会审结果向各单位进行通报。二是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切实搞好专项资金审计。扶贫救灾、社会保障、国家政策性补贴、农业税减免等各项政府性资金能否及时足额发放,能否做到专款专用,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查深查透,从银行账户和领款人情况入手,监督其是否真正做到了专款专用,有无巧立名目,截留克扣转移挪用专项资金,有无“上下串通”将资金游离账外等问题,一旦发现存在上述问题,应严肃查处,确保各项专用资金专款专用。

二、要不断提高乡镇审计人员执法水平和综合素质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篇9

关键词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成效;问题;对策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健全和完善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配合做好南涧县2010年度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对全县8个乡镇、80个村委会、1591个村民小组及296个村干部进行了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1基本情况

南涧县辖8个乡镇,80个村(居)民委员会,农业人口20.66万人。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4193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2502元,比上年增长11.6%。现全县已完成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8个乡镇,80个村(居)委会,审计了包括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书记、副主任(兼文书)、大学生村官在内的村“两委”成员296人,审计完成率100%。审计时间为2007年至2010年12月,审计金额299.31万元,落实审计工作经费1.1万元。

2主要成效

一是加强了村级财务管理和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规范农村干部和财务人员行为,消除干群之间的误解。二是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提高了村干部的财经法纪观念。这次审计的目的在于让广大基层干部明确其财物使用范围和权限,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农村的长治久安。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此次审计增加了农村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得到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减少了社会难、热点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此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表明,全县自2007年换届选举以来,在南涧县委、县政府和乡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大多数村“两委”班子及村干部能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认真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根据县委、政府和乡镇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团结务实,集中力量,理清各村经济发展思路,大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此届村干部已为当地百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审计中也发现部分村及村干部财经纪律松懈、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一是不按时报帐。部分村不按时或者推迟到村级会计中心报帐核算。二是自收自支。部分村出现自收自支现象,主要原因是财经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村委会可以不通过乡代管中心调拨资金[1]。三是遗留债权追偿难。很多村委会有遗留的债权,很难追偿[2]。究其原因,主要是追偿责任不明确。四是财务公开难,其原因如下:一是职责不明,对提供公开的材料实施公开,督查的人员不明确。二是公开的费用没有保障[3]。

4改进对策

4.1不按时报帐问题的改进

建立报帐员月例会制度。例会由镇代管中心主任每月定期召集1次。一般由村委会报帐员和镇代管中心工作人员参加,遇特殊问题需要解决,可邀请乡镇相关领导参加。召开例会可解决不按时报帐及各村委会执行财经纪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宣传学习培训财会业务[4]。

4.2自收自支问题的改进

一是村委会现金收入必须在3日内缴存镇代管中心帐户。未经镇代管中心帐户拨付的现金,一律不得使用。二是严禁自收自支。三是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对自收自支行为给予相应处罚。四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对现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4.3遗留债权追偿难问题的改进

一是发限期偿还通知书,明确指出过期不偿还借款的应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二是严禁公款外借。

4.4财务公开难问题的改进

第一,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具体的财务公开制度。各级要高度重视乡镇代管中心建设:一是配备精良设备,改善办公条件;二是保障工作经费,确保工作正常运转;三是提高乡镇代管中心工作人员素质,建设一支为人民利益负责、为干部负责、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的专业队伍。第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情况。继续加强财务公开制度,各村委会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自觉地对村级财务进行公开。采用便于群众理解和接受形式,定期如实地向群众公布有关账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县委、政府牵头,农业局及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相关部门要与代管中心联系,适时做好督查工作。

5参考文献

[1]丁虹,张劲松.新时期内部审计职能的变化[j].河南农业科学,2001(3):33.

[2]陈琛凝.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审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1):132-133.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篇10

一、不断规范农村财务管理

根据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做好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根据运农发[2010]96号文件《关于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做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和市监委两家联合,从3月份开始对全市第七届村民委员会离任经济责任进行了专项审计。目前已完成赵家庄乡、僧楼镇、柴家乡、樊村镇、城区办5个乡(镇、街道)95个行政村的审计任务。下化乡、小梁乡、阳村乡、清涧办4个乡(镇、街道)的审计工作已接近尾声。

此次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对象为行使村集体及村级组织财务审批权和参与村级经济活动决策的村级组织成员;审计重点为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我们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审计组对每个村都下发审计通知书,审计结束后出具审计报告,根据审计情况对10个村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经济处罚,对7个村进行了黄牌警告,对8个村进行了通报批评。

二、不断加强农民负担管理

为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管理和使用到位,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确保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落实,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根据运城市纪委统一要求,我中心与市农廉办联合于4月14日至4月24日,通过听、看、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全面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对全市9个乡(镇、街道)的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进行了专项检查。

此次检查对象和内容为:2010年度市财政拨付的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资金,包括:乡村两级办学经费、计划生育经费、优抚经费、乡村道路建勤费、村级管理费,以及转移支付资金的规范、安全和有效使用情况。

通过检查,我们发现了资金管理及使用中存在的以下问题:1、专项资金少转拨情况,其中3个乡(镇、街道)乡村两级办学经费,计生经费少转拨47082元;2、优抚经费结余情况,检查中有6个乡(镇、街道)都存在结余,共计46064元保管在民政办、乡政府,未予开支;3、计划生育经费情况,有3个乡(镇、街道)存在结余,共计56482元均在各计生服务所保管未予开支;4、乡村道路建勤费情况,有5个乡(镇、街道)存在结余,共计161953元均在各乡(镇、街道)核算帐户保管。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整改意见及建议:

1、乡(镇、街道)转移支付资金,应由财政直接拨付到各相关职能站、所,不应由乡(镇、街道)政府转拨。

2、对结余的优抚经费,各民政办应尽快确定优抚对象,按优抚规定发放到位。

3、对结余的计生经费、乡村道路建勤费应专项保留在各自的核算帐户,做到专款专用。

4、村级管理费应由市财政局直接拨付到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各村级帐户。

5、全市各级会计核算中心及农村服务中心等记帐机构,应统一专项资金核算管理办法,做到专项资金专项核算,专项管理。

6、凡涉及转移支付资金的各单位,对此次检查中反馈的意见,要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堵塞漏洞,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和有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和监督制约机制,逐步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

三、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为了使广大农民认识了解专业合作组织,我们深入基层,通过多渠道宣传,组织学习,鼓励帮助各村的生产小农户联合起来,走合作道路。经过市、乡两级的共同努力,截止目前,我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5家(其中今年发展31家),入社农民800余户,带动当地农户3000多户,涉及养殖、种植、加工等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形成,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了生产效益,有效的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经过努力,今年我市有5家专业合作社已申报了省级、市级财政支持项目。

下半年工作打算

1、全面完成第七届村民委员会离任审计工作;

2、做好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