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建筑设计规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13:41

消防建筑设计规范篇1

关键词:建筑消防;电气设计;防火规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对于现代建筑,消防是十分重要的,而建筑消防设计是建筑防火安全至关重要的一环,及时准确的火灾报警、正确无误的灭火联动、安全可靠的消防电源等项设计细节在电气消防设计中尤为重要。

1、消防用电采用专用供电回路的规范设计[1]

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或单独)的供电回路,这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都有明确的规定。然而,由于设计人员对其理解不同,有时为了追求系统接线的简便和节省投资而忽视了规范的要求,如图1接线。

图1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专用供电回路

火灾时,首先要保证消防用电不能中断,确保扑救用电。其次应切除起火部位的非消防用电,以防线路短路等故障造成的火灾蔓延,及消防队员在扑救时发生触电事故。即消防队员在进人火场之前要强行切断起火部位的非消防用电。按图l接线,欲达上述目的只能在1ap、2ap箱上进行操作。而火灾时能够进入火区火场的只有消防队员,由于动力配电箱分散在现场,也可能就是处在火场内,所有由消防队员进行上述操作是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显然,上述操作应在消防控制室或配电室才是合理的。也就是说,消防用电从配电室开始就应设专用的供电回路,因此图1接线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如高层住宅有两部以上电梯,是否因为其中有一部为消防电梯就必须由配电室各引两路电源分别供电,它不应该是唯一的方案,图2的接线也是比较经济可行的方案。

图2经济可行的专用供电回路

从形式上看,图2似乎不能满足“专用供电回路”的要求,但通常在火灾情况下,为保证人员向外疏散,不允许普通梯再向上运行,因此,高层住宅的非消防电梯均有强行停首层的设施,该设施一般都具备使双电源互投箱at中的分路空气断路器脱扣路闸的功能,所以不存在因为没采用专用回路供电而无法停非消防用电的问题。即使强行停首层出现故障,进入消防电梯机房操作at箱内的分路开关也不困难。

2、客梯电源设计[2]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条文,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故在一般的设计中,不论规模大小,常常将客梯与消防梯分开供电,笔者认为这不尽合理。从消防的角度考虑,在众多的用电设备中,客梯是非常特殊的。因为其既不是消防设备———火灾时必须确保供电;也不似普通空调通风设备———火灾时必须切除。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条文,在确认火灾发生后,客梯应先迫降至底层,然后再切断其电源。故客梯在确认火灾后的迫降运行过程中,其电源是应确保的。为此,笔者认为客梯应列为“准消防设备”。当楼内电梯不多且机房相邻时,客梯宜与消防梯合用一组双电源回路。若分开供电,则需二组双电源回路,由于电梯机房设于屋顶,供电距离较大,考虑电压降等因素,每一路的导线截面无法减小,二组双电源与合用一组双电源回路相比,这将造成配电竖井内导线排布较密,温升较大,从而使得供电的安全可靠性下降。另外,由于回路数的增加,变电所出线仓位也要增加,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

3、双电末端自切设计[2]

根据有关规范,消防用电设备之电源应专用,且为双电末端自切。但在实际的工程中,特别是楼层面积大,功能较多的,消防用电设备往往是数量多,分布广,单机容量较小。若在每台设备就地设置双电源自切配电箱,并由二路专线供电,则将造成变电所出线

仓位紧张,配电通道拥挤,较难满足规范的要求。为满足规范要求,上述双电源自切配电箱应相对集中设置,在消防用电设备就地设置按钮盒,接触器及热继电器均设于配电箱内,或在就地设置磁力起动器,配电箱内仅设置断路器。双电源自切配电箱的供电半径宜控制在30米内。对该类配电箱可采用链式供电,即由变电所引来一组双电源带若干台双电源自切配电箱,所链接的双电源自切配电箱不宜超过3台,总容量宜控制在50Kw以内。这样设计,既减轻了变电所及配电通道的压力,又完全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

4、火灾事故时切除非消防电源的有关措施[3]

如前所述,在火灾情况下,为防止可能发生的线路短路故障,防止由电气线路造成火势蔓延扩大,以及消防员扑救之前应切断起火部位的非消防用电。但如何正确实施,还有一些问题值得研究探讨。

4.1按防火分区切除非消防电源

很明显,火灾时需要切除的,仅仅是“起火部位”的非消防用

电,所以切除非消防用电应按防火分区实施分区控制,尽可能地缩小强切电源的范围,尽可能地减少因强切电源造成的意外损失。工程中曾见过不少强切非消防电源不进行分区设计,如20几层的高层住宅,当发生火灾时若毫无区别和毫无选择地一次切除电源,造成全楼人为断电。可想而知,如上述情况发生在夜间,除造成安全疏散的不便外,还可能造成其他的意外事故及不应有的损失。

为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火灾时切除非消防用电应按防火分区实施分区控制,对高层住宅宜按楼层分组,以24住宅为例,笔者认为每(3~4)层为一组为好。

4.2强切回路二次接线的形式

目前强切非消防用电基本都是采用配电空气断路器分励脱扣的方法来实现。其二次接线常有图3所示两种形式。

图3强切回路二次接线

图3(a)中按钮SB使用常开接点,继电器Ka平时不通电,如果SB回路发生断线故障:降导致强切失败。图3(b)中SB使用常闭接点,Ka平时通电,当发生SB回路断线故障时将自动完成胡里胡涂和电电源的切除。方案(a)发生断线时可以手动操作QF开关的手柄来完成强切,需要时还可增加试验装置。方案(b)如果发生SB回路断线而误动,将造成不应有的人为停电事故,而且在SB回睡断线故障没有查清并排队之前,误停的电源是无法恢复的,这是该方案明显的缺点,不宜采用。

4.3强切电源的防误操作

强切非消防电源是火灾时不得已而采取的一项非常措施,宜考虑防止误操作。图4即是考虑防误操作的改进线路,将消防泵的启动信号作为强切电源的条件,只有在消防泵启动后,也就是只有在火灾时才能切除非消防用电。

图4强切电源防误线路

图4接线既解决了强切的防误操作又解决了按钮回路断线故障的试验监视问题。SB兼作强切操作和试验按钮,火灾情况下(消防泵已启动)用经强切操作,平时用作检查回路完好的试验按钮。

结语

总之,对于建筑电气消防设计,首先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特别是强制性规范;又应根据消防机理及各设备在火灾时的运行情况,合理地选择设备,构成系统,以使各消防设备能准确、及时、安全地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新任.高层建筑电气防火设计探讨.《科技资讯》,2008年19期.

消防建筑设计规范篇2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消防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

“城市综合体”是近几年商业地产发展中最为热门的关键词和最主流的发展模式。由于城市综合体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生活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称为“5分钟生活圈”。在近年的《中国城市综合体专业研究报告》中,甚至有地产专家和业内巨头们提出“谁拥有城市综合体,谁就拥有城市的未来!其特点:体量大、功能组合复杂。

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城市综合体英文缩写为HopSCa.。是集酒店(Hotel)、写字楼(office)、公园(park)、购物中心(Shoppingmall)、会展中心(Convention)和公寓(apartment)等于一体的大型公共商业设施。

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办公、居住、商业、旅店、展览、餐饮娱乐、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助益的联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大型城市综合体适合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在功能选择上要根据城市经济特点有所侧重。通常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是城市综合体最基本的业态组合。

鉴于目前各个城市都有大量城市综合体的建设,综合体的消防成为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城市综合体区域消防设计的几个问题:

一、区域消防设计的必要性

区域消防给水的概念:所谓区域(建筑)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各类(几幢)建筑的组合,例如酒店、百货商场、住宅组团、写字楼等。区域消防给水设计,就是将区域内多幢建筑消防给水统一设计,集中设置消防水池、泵房、水箱、水泵接合器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3.5条:同一时间内只考虑一次火灾的高层建筑群,可共用消防水池、消防泵房、高位消防水箱。这其实就是区域消防的概念。

鉴于城市综合体这种集多种使用功能为一身的特大规模民用建筑联合体和高层建筑群的不断兴起。其特点建筑标准高、功能复杂,人员密集、火灾危险性大,扑救困难,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人员、财产的重大损失。消防给水系统设计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扑灭火灾的效果。而区域建筑消防给水系统正好具有安全、可靠、便于政府监管,又能降低造价,便于日常维护、管理的优点,有效防止开发商重报批,轻落实管理的现象,它与消防设计要求的经济性、安全性的原则相一致。因此我们在城市综合体消防设计时应尽量采用区域消防设计。

二、建筑群规模对区域消防设计的影响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8.2.2条:“工厂、仓库、堆场、储罐(区)和民用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应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和一次灭火用水量确定。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在99版的基础上加入了:“同一时间内只考虑一次火灾的高层建筑群,可共用消防水池、消防泵、高位水箱”的要求。“同一时间内只考虑一次火灾的高层建筑群”这句话也就是进一步限制了城市综合体按区域消防设计的适用范围。

目前一般参考上海市对建筑规模作出的要求:《民用建筑水灭火系统设计规程》DGJ08-94-2007第5.2.3条:“……但公共建筑物,联体建筑群共用一套消防供水系统时,其保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000。

对此已在《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已确定为国家标准GB50974-2014,并计划于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以后这类建筑的设计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

在新规范实施前,城市综合体的规模控制在50万平米内按1次火灾考虑比较经济,如果大于50万平米就需按2次以上火灾考虑,区域消防设计也应作相应调整。

三、消防给水方式的选择

给水形式的选择,应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经济、合理的供水方式。

针对城市综合体的建筑特点宜采用并联分区与串联分区、高区水和低区水等方式。

如在综合体中相对独立的酒店、住宅、写字楼等业态设置独立的分区并与其他分区并联。各个分区互不干扰,自成体系,对系统更加安全可靠,缺点就是造价较高,但考虑以后这些业态可能由独立的物业管理,便于责任的划分、管理。这种分区是合适的。

在商场中百货、影院、KtV、餐饮等业态目前的主流设计基本在相连的建筑或同一建筑的不同楼层中。采用并联分区既困难也不经济,因此我们可以考虑设置串联的分区。

同时在综合体中可能存在楼层较高的建筑,可按高度来分:高区水和低区水。《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4.6.5条: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应大于1.00mpa,当大于1.00mpa时,应采取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0.50mpa时,应采取减压措施。

供水方式安全可靠是最重要的,但要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达到经济合理,尽量节省投资,使得维修管理方便,在设计当中认真考虑,细心比较,这样才能把工程做的更完善。

四、高位水箱

城市综合体有别于单一建筑消防给水设计,目前设计实践中多套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3.5指出:消防水池、高位消防水箱的容量应按消防用水量最大的一幢高层建筑计算。高位消防水箱应满足7.4.7条的相关规定且应设置在高层建筑群内最高的一幢高层建筑的屋顶最高处。

区域消防供水系统的设计日渐增多,效益明显,但区域消防系统所涉及到的高位水箱增压要求、容量等细节问题并没有特别说明。

高位水箱的容量,《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4.7.1条规定:高位消防水箱的消防储水量,一类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8m3;二类公共建筑和一类居住建筑不应小于12m3;二类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0m3。也就是说高位水箱做到最大的18m3肯定是满足规范要求的,但在实践中由于城市综合体建筑群的复杂性,在消防专家论证中往往提出特别的要求,例如常州新北万达广场消防专家评审会就提出:高位水箱应增大为60m3。

关于增压的要求,《高规》第7.4.7.2条规定: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应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当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07mpa;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15mpa。当高位消防水箱不能满足上述静压要求时,应设增压设施。这个在规模不大的项目中是没有问题的,但在现在城市综合体的规模越来越大,管道输送距离越来越远的情况下。管道的沿程水力损失也不断增大。在保证静水压力的条件下,未必能保证消防灭火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规范做进一步的修订、明确适用范围。

对城市综合体的消防系统设计,许多规范没有与时俱进的调整,导致许多设计细节无据可依。例如:水泡系统没有全国统一的规范一般参照广东的《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室内步行街的设计有的地方不允许全封闭式,有的地方要求做下沉式广场,有的要求增加机械排风、联动开启式顶棚等等。

因为没有依据导致设计人员为保险起见,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设计,影响了区域消防系统设计的经济性。故希望在日后规范修订时能对规范加已完善。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消防建筑设计规范篇3

关键词:性能化设计;处方式设计;消防设计;火灾模型

1前言

如果说纳米技术使新材料的研究起到了革命性飞跃,那么也可以说性能化设计方法将开创消防科技的新局面。

消防设计目前有两种设计思想,一种是传统的“处方式设计方法”,其基于场所类型进行设计考虑;另一种是“性能化设计方法”,它立足于危害分析及火灾假想,对于解决超越法规或现行法规无法解决的复杂建筑的消防设计具有很大意义。

由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所以很快成为建筑防火的一种新理念,并将发展成为建筑防火技术领域里一个全球性发展潮流,受到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概念

性能化消防设计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由设计者根据建筑的各个不同空间条件、功能条件及其它相关条件,自由选择为达到消防安全目的而应采取的各种防火措施,并将其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该建筑物的总体防火安全设计方案,然后用已开发出的工程学方法,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到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结构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

与“处方式”设计相比较,性能化设计方案更关注是否能够实现“保证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不受火灾烟气影响”这一“目的”,而不是拘泥于满足规范要求的最低排烟量。性能化的消防设计方案通过科学的论证,能够提供比之处方式的消防规范更为安全的设计表现效果,比较起来,性能化设计方案具有设计成本有效性,设计选择多样性及设计效果更为优化性的特点。

性能化消防设计的两个关键点,第一是确认危害,第二是明确设计目标。具体来说,它针对建筑物的特点,建筑物内人员特点,建筑物内部操作方式,建筑物外部特征,消防灭火组织特点等。从而针对每种危害或者每个设计区域选择设计方法及评估方法。这种设计方法突破了传统设计针对建筑物结构类型、相应的层高及面积的限制,同时提供了更加灵活而有效的设计选择性。

性能化消防设计包括确立消防安全目标,建立可量化的性能要求,分析建筑物及内部情况,设定性能设计指标,建立火灾场景和设计火灾,选择工程分析计算方法和工具,对设计方案进行安全评估,制定设计方案并编写设计报告等步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可能发生的火灾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典型火灾场景下火灾及烟气的发展蔓延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因此计算的工作量以及各类基础数据的需要量非常大,往往需要采用计算机火灾模拟软件等分析和计算工具。

3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流程

性能化设计利用火灾科学和消防安全工程建立设计指标,评估设计方案;并利用火灾危害分析和火灾风险评估建立从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到火灾场景等领域内所需要的参数。性能化的消防安全设计是一种可以对诸如非工程参数(如人在火灾中的行为和反应)进行定义的工程过程。

4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的内容

建筑物的性能化消防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设计内容:一是保证建筑内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二是保证建筑构件耐火的性能设计。

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是从建筑内人员安全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综合考虑各种火灾因素对人员逃生的影响,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的火灾安全性,从而防止人员伤亡。其性能化的设计准则是:烟层下降高度和烟气浓度达到人不能忍耐的时间大于人员安全疏散所需的时间。

构件耐火的性能化设计是从建筑物的稳定性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分析建筑构件在火灾中的反应,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结构的火灾稳定性,从而防止建筑物的倒塌。其性能化设计准则是:火灾持续时间小于构件的耐火时间。

5国内外性能化设计应用概况

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提出了“以性能为基础的消防安全设计方法”(performance——basedfiresafety

design

method,以下简称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概念以来,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北欧等发达国家政府先后投入大量研究经费积极开展了消防性能化设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南非、埃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都纷纷开展了这方面研究工作。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行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英国于1985年颁布了第一部性能化防火规范,包括防火规范的性能化修改,新规范规定“必须建造一座安全的建筑”,但不详细确定应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新西兰1991年的建筑法案对建筑监督立法体系进了彻底调整,于1992年了性能化的《新西兰建筑规范》,新规范中保留了处方式的要求,并作为可接受的设计方法,于1993年强制执行。1993~1998年,继续开展了“消防安全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制定了性能化建筑消防安全框架;其中功能要求包括防止火灾的发生、安全疏散措施、防止倒塌、消防基础设施和通道要求以及防止火灾相互蔓延五部分。

瑞典于1994年了新的包含有性能化设计内容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澳大利亚于1996年颁布了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的《澳大利亚建筑设计规范》(《BuildingCodeof

australia》,简称"BCa"),并自1997年7月1日起,在各州政府陆续推行。

巴西于1999年颁布了新的《钢结构防火设计》和《对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要求》两部标准。这是南美首次制定的建筑标准,由Saopaulo大学、mi—nasGerais大学和ouropreto大学编制。标准中引入了如时间计算方法与风险评估方法以及其他消防安全工程设计方法等性能化的新概念,允许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根据其火灾荷载、建筑物高度、建筑总面积以及灭火设备的安装与否等条件确定,而对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做要求。

日本政府于1998年6月对《建筑基准法》进行了修订,引入了一些有关性能化设计的内容,并于2000年6月施行;另外,还于2003年8月开始对《消防法》进行修订,计划于2005年施行。

加拿大于2001年了性能化的建筑规范和防火规范,其要求将以不同层次的目标形式表述。

美国也于2001年了《国际建筑性能规范》和《国际防火性能规范》。

目前,已有不少于13个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法国、英国、日本、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西班牙、瑞典和美国)采用或积极发展性能化规范和基于规范结构形式下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也正在加紧性能化设计方法的研究和性能化设计规范的制定。公安部所属消防研究所承担了几项有关性能化设计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如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承担的“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技术导则”的研究和制定,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承担的“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安全评估技术研究”等。

6推行性能化设计方法是一个逐步过程

尽管建筑物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法有很多优点,作为性能化设计技术的基础一“火灾模型”在性能化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们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不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部门的人员都不太了解这种新的设计方法。

有人曾对美国、中国香港和澳大利亚的建筑管理人员在对待性能化设计和处方式设计在能否保证建筑消防安全,以及火灾模型是否足以支持性能化设计的态度进行了一个调查,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半数以上的管理人员认为性能化设计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三分之二以上的管理人员认为处方式设计能保证建筑的安全,以及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认为火灾模型不足以支持性能化设计。调查结果参见表1。

世界各国几乎都存在着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人员对性能化设计技术还存在一个从初步认识、深入了解到最终肯定的意识转变过程。

另外,对于采用性能化方法设计的建筑,如何正确地评估其消防安全性方面也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有待解决。

7展望

性能化消防设计已成为世界性建筑消防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发展将大大促进消防安全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和成本效益的最优化,并将产生十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管目前还有许多人不太理解和排斥使用它,但我们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肯定性能化设计方法的行列中来。据日本方面的统计,采用性能化方法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正在逐年增加。

我国也应该加快性能化规范及配套技术的研究步伐,充分发挥性能设计的优越性。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促进性能化设计技术的发展:

(1)加强各种火灾预测模型和火灾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拓展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空间。

(2)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究,规范材料性能参数,建立和完善消防数据库,提供准确的性能化指标,为性能化应用积累基础性数据。

(3)深入研究火灾规律、火灾情况下建筑内人员逃生规律和构件变化规律,为各种火灾模型的建立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并拓展计算机技术在消防中的应用。

(4)积极向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人员介绍性能化设计方法,使他们从认识、理解并自觉接受性能化设计方法。

(5)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性能化设计指南,使建筑设计师能尽快地掌握性能化设计方法的使用。

(6)制定性能化消防设计规范,为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提供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田玉敏.论“性能化”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3,(7).

[2]肖学锋.发展性能化防火设计,迎接加入wto的挑战.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5).

[3]SFpe性能化消防分析和设计工程指南.

[4]倪照鹏.国外以性能为基础的建筑防火规范研究综述.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1,(10).

[5]国外建筑物性能化设计研究译文集.消防安全工程工作组编,2001.

[6]t.tanaka.性能化消防案例设计标准和用于评估的FSe工具.国外建筑物性能化设计研究译文集.消防安全工程工作组编.

[7]卢兆明.香港性能化消防规范的应用情况.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2002.

消防建筑设计规范篇4

【关键词】大型商业建筑;水消防设计;防火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商业建筑数量日益增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此类建筑体量大,火灾荷载大,对防火设计要求高,特别是安全疏散问题较难解决。大型商场通常指建筑面积超15000m2的综合类商场或建筑面积超过5000m2的专业商店。此类商场由于建筑面积较大,空间设计往往趋于复杂,可燃物多,人员密集,起火概率高,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重大的经济损失或政治影响。据近几年火灾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各地大型商场发生特大火灾的起数约占特大火灾总数的近30%,直接财产损失占特大火灾总数的60%以上。

一、前期的科学设计

1.1保证设计依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商业建筑必须迎合功能需求,大型化、多样化、趣味化等已成为商业建筑的基本要求。为达到既能最大限度满足商业建筑的使用要求外仍能保证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的目的,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制定了地方性商业建筑防火规范。如江苏省颁布的《江苏省商业建筑防规范》、上海市颁布的《大中型商场防火设计规定》以及重庆市颁布的《重庆市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这些专项规范补充完善了相关的国颁规范,对其他地区商业建筑的设计也起到了指导作用。

1.2商业建筑内消火栓系统的设计注意点

商业建筑层面积较大,防火分区较多,火灾时及时阻隔火灾蔓延、快速形成防火区域至关重要。消火栓的布置不能因为小面积防火区域的形成而造成使用障碍,无法满足任何一点有两支水枪同时到达的要求。商业建筑内有商铺分隔并且分隔位置经常变化,消火栓布置点位应适度增加,充分考虑商铺分隔、货架布置对消火栓水带铺设的影响。消火栓首先考虑布置在公共走廊区域,特别是消防施救人员进入火场的疏散楼梯间附近,为消防施救人员快速安全进入火场提供条件。商业建筑内装修材料、商品货物种类繁多,火灾时火场内烟雾笼罩可视度较差。设置带指示灯的消火栓箱或者设置消火栓标灯,有利于消防施救人员迅速找到室内消火栓箱。消火栓系统的消防环管建议每层设置而非规范一般要求中的仅首层和顶层成环。每层设置环管更便于商业建筑经营后能够经常装修变换商业布局的实际要求,并能保证部分楼层维修、改造时不影响整个建筑消防系统的安全运行。

屋顶消防水箱内消防储备水的重力出流特点成为初期火灾最安全、可靠的水源保证,因此大型商业建筑群和住宅小区设置互为备用的两座屋顶消防水箱,更有利于初期火灾的补救和初期供水的可靠性。

1.3商场建筑自喷系统设计注意点

商场建筑的使用功能分区往往需待招商完成才可明晰,因此在设计初期应充分考虑商业建筑的特点,如设置商品仓库区、高大空间的中庭、格栅式吊顶等等影响设计参数选定的因素。正确选定设计参数将直接影响后期较难修正的消防水池容量及消防泵房面积、消防泵参数和供水管径等的确定。

大型商业建筑每个报警阀同层服务面积应有所控制,避免同一层由一个报警阀控制的设计方案,否则会出现一个报警阀故障整层失控的危险状态。由条状多层商业建筑成组、成片布置的大规模中心市场的报警阀不宜集中设置,应就近分散设置在被保护区域的疏散走道附近,充分利用报警阀警铃报警功能及时警示人员疏散撤离。同时,应考虑报警阀实验排水的设计应同步考虑。

自喷管网应通过详细计算确定管径,不应简单依据规范中规定的配水管控制的标准喷头数来确定管径。偏小的管径形成过大的水损,最终无法保证作用面积内要求的喷水强度。而系统检测往往只是开启一层的末端试水装置,出流量远远达不到火灾时作用面积内要求的工作流量。因此,无法正确测试火灾发生时作用面积内喷水强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作用面积内喷水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最终的火灾控制效果,商业建筑内设置的水幕等开式自喷系统应充分注意避免误操做时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

二、中期的精心施工

施工安装前,具备消防安装资质的消防施工人员应仔细阅读设计图纸,深刻理解消防系统的设计意图,根据相关施工安装规范要求完成系统安装。安装中首先应注意选用的各种钢材、管材、管件、设备及附件等满足设计要求,并在进场安装前认真检查、检验,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范、部颁标准或消防监督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并有产品出厂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其次是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安装,如有疑义应与设计人员协商确定。最后,应严格按照验收规范要求完成系统清洗、试压及调试工作。

三、后期的维护管理

商业建筑的水消防设施是重要的自防自救基础设施。大量火灾案例说明,消防水系统维护管理得好,关键时刻就能发挥其效用,就能有效地把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相反,由于维护管理不当导致消防水设施存在故障或停用。一旦发生火灾,就会迅速蔓延扩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群死群伤的惨痛后果。商业建筑内各种消防设施是一个整体,互相依靠,互为条件,不能分离,一部分失去作用将影响到其他设施的作用和功能。

商业建筑的使用管理单位应建立专门的消防管理部门,培训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建立严格的监控体系。消防管理人员必须对建筑物内各消防系统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充分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实验方法。消防水池、水箱的储水量必须时刻处于监管之下,在保证储水量前提下还应保证水质,并应在策划预案指导下对水池、水箱进行放空清洗。消防主泵应定期启动运转防止锈蚀,日常状态下管网的准备压力也必须时刻处于监管之下。特别是各类管道阀门,必须有明显的启闭标示。在维修、更换后,应保证阀门处于设计的的启闭状态,以保证火灾初期时系统可迅速投入使用。

每个员工除具有消防安全意识外,还应具备对简单消防设备的使用能力。商业建筑的真正安全来自防火而非救火,灭火效果由初期火宅的扑救效果决定。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商业态的不断增加,大型商业建筑面积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必将给建筑设计提出更多的挑战。进行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要根据商业建筑的特点、内部功能要求采取更为适合的防火措施,相关部门也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商业建筑防火设计进行指导和规范,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郑雁秋.商业建筑防火分隔设计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01)

[2]付文.地下商业建筑消防问题浅析[J].建筑设计管理.2009(01)

[3]李奋华.金茂国际大厦给排水及消防设计[J].山西建筑.2007(04)

消防建筑设计规范篇5

关键词:性能化设计;处方式设计;消防设计;火灾模型

1前言

如果说纳米技术使新材料的研究起到了革命性飞跃,那么也可以说性能化设计方法将开创消防科技的新局面。

消防设计目前有两种设计思想,一种是传统的“处方式设计方法”,其基于场所类型进行设计考虑;另一种是“性能化设计方法”,它立足于危害分析及火灾假想,对于解决超越法规或现行法规无法解决的复杂建筑的消防设计具有很大意义。

由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所以很快成为建筑防火的一种新理念,并将发展成为建筑防火技术领域里一个全球性发展潮流,受到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概念

性能化消防设计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由设计者根据建筑的各个不同空间条件、功能条件及其它相关条件,自由选择为达到消防安全目的而应采取的各种防火措施,并将其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该建筑物的总体防火安全设计方案,然后用已开发出的工程学方法,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到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结构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

与“处方式”设计相比较,性能化设计方案更关注是否能够实现“保证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不受火灾烟气影响”这一“目的”,而不是拘泥于满足规范要求的最低排烟量。性能化的消防设计方案通过科学的论证,能够提供比之处方式的消防规范更为安全的设计表现效果,比较起来,性能化设计方案具有设计成本有效性,设计选择多样性及设计效果更为优化性的特点。

性能化消防设计的两个关键点,第一是确认危害,第二是明确设计目标。具体来说,它针对建筑物的特点,建筑物内人员特点,建筑物内部操作方式,建筑物外部特征,消防灭火组织特点等。从而针对每种危害或者每个设计区域选择设计方法及评估方法。这种设计方法突破了传统设计针对建筑物结构类型、相应的层高及面积的限制,同时提供了更加灵活而有效的设计选择性。

性能化消防设计包括确立消防安全目标,建立可量化的性能要求,分析建筑物及内部情况,设定性能设计指标,建立火灾场景和设计火灾,选择工程分析计算方法和工具,对设计方案进行安全评估,制定设计方案并编写设计报告等步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可能发生的火灾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典型火灾场景下火灾及烟气的发展蔓延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因此计算的工作量以及各类基础数据的需要量非常大,往往需要采用计算机火灾模拟软件等分析和计算工具。

3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流程

性能化设计利用火灾科学和消防安全工程建立设计指标,评估设计方案;并利用火灾危害分析和火灾风险评估建立从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到火灾场景等领域内所需要的参数。性能化的消防安全设计是一种可以对诸如非工程参数(如人在火灾中的行为和反应)进行定义的工程过程。

4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的内容

建筑物的性能化消防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设计内容:一是保证建筑内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二是保证建筑构件耐火的性能设计。

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是从建筑内人员安全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综合考虑各种火灾因素对人员逃生的影响,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的火灾安全性,从而防止人员伤亡。其性能化的设计准则是:烟层下降高度和烟气浓度达到人不能忍耐的时间大于人员安全疏散所需的时间。

构件耐火的性能化设计是从建筑物的稳定性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分析建筑构件在火灾中的反应,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结构的火灾稳定性,从而防止建筑物的倒塌。其性能化设计准则是:火灾持续时间小于构件的耐火时间。

5国内外性能化设计应用概况

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提出了“以性能为基础的消防安全设计方法”(performance——basedfiresafety

design

method,以下简称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概念以来,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北欧等发达国家政府先后投入大量研究经费积极开展了消防性能化设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南非、埃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都纷纷开展了这方面研究工作。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行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英国于1985年颁布了第一部性能化防火规范,包括防火规范的性能化修改,新规范规定“必须建造一座安全的建筑”,但不详细确定应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新西兰1991年的建筑法案对建筑监督立法体系进了彻底调整,于1992年了性能化的《新西兰建筑规范》,新规范中保留了处方式的要求,并作为可接受的设计方法,于1993年强制执行。1993~1998年,继续开展了“消防安全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制定了性能化建筑消防安全框架;其中功能要求包括防止火灾的发生、安全疏散措施、防止倒塌、消防基础设施和通道要求以及防止火灾相互蔓延五部分。

瑞典于1994年了新的包含有性能化设计内容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澳大利亚于1996年颁布了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的《澳大利亚建筑设计规范》(《BuildingCodeof

australia》,简称"BCa"),并自1997年7月1日起,在各州政府陆续推行。

巴西于1999年颁布了新的《钢结构防火设计》和《对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要求》两部标准。这是南美首次制定的建筑标准,由Saopaulo大学、mi—nasGerais大学和ouropreto大学编制。标准中引入了如时间计算方法与风险评估方法以及其他消防安全工程设计方法等性能化的新概念,允许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根据其火灾荷载、建筑物高度、建筑总面积以及灭火设备的安装与否等条件确定,而对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做要求。

日本政府于1998年6月对《建筑基准法》进行了修订,引入了一些有关性能化设计的内容,并于2000年6月施行;另外,还于2003年8月开始对《消防法》进行修订,计划于2005年施行。

加拿大于2001年了性能化的建筑规范和防火规范,其要求将以不同层次的目标形式表述。

美国也于2001年了《国际建筑性能规范》和《国际防火性能规范》。

目前,已有不少于13个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法国、英国、日本、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西班牙、瑞典和美国)采用或积极发展性能化规范和基于规范结构形式下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也正在加紧性能化设计方法的研究和性能化设计规范的制定。公安部所属消防研究所承担了几项有关性能化设计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如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承担的“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技术导则”的研究和制定,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承担的“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安全评估技术研究”等。

6推行性能化设计方法是一个逐步过程

尽管建筑物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法有很多优点,作为性能化设计技术的基础一“火灾模型”在性能化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们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不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部门的人员都不太了解这种新的设计方法。

有人曾对美国、中国香港和澳大利亚的建筑管理人员在对待性能化设计和处方式设计在能否保证建筑消防安全,以及火灾模型是否足以支持性能化设计的态度进行了一个调查,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半数以上的管理人员认为性能化设计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三分之二以上的管理人员认为处方式设计能保证建筑的安全,以及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认为火灾模型不足以支持性能化设计。调查结果参见表1。

世界各国几乎都存在着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人员对性能化设计技术还存在一个从初步认识、深入了解到最终肯定的意识转变过程。

另外,对于采用性能化方法设计的建筑,如何正确地评估其消防安全性方面也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有待解决。

7展望

性能化消防设计已成为世界性建筑消防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发展将大大促进消防安全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和成本效益的最优化,并将产生十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管目前还有许多人不太理解和排斥使用它,但我们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肯定性能化设计方法的行列中来。据日本方面的统计,采用性能化方法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正在逐年增加。

我国也应该加快性能化规范及配套技术的研究步伐,充分发挥性能设计的优越性。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促进性能化设计技术的发展:

(1)加强各种火灾预测模型和火灾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拓展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空间。

(2)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究,规范材料性能参数,建立和完善消防数据库,提供准确的性能化指标,为性能化应用积累基础性数据。

(3)深入研究火灾规律、火灾情况下建筑内人员逃生规律和构件变化规律,为各种火灾模型的建立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并拓展计算机技术在消防中的应用。

(4)积极向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人员介绍性能化设计方法,使他们从认识、理解并自觉接受性能化设计方法。

(5)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性能化设计指南,使建筑设计师能尽快地掌握性能化设计方法的使用。

(6)制定性能化消防设计规范,为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提供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田玉敏.论“性能化”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3,(7).

消防建筑设计规范篇6

【关键词】高层住宅;消防车道;问题;探讨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尽可能多建设绿地、要有足够的娱乐设施等。但是这种要求往往是以牺牲住宅必要的功能为前提,这一问题在高层住宅中非常明显。因为高层住宅本身的占地面积相对小,人们更渴望有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这样在基础设施简之后,往往忽略了对消防车通道的建设。接下来,笔者就高层住宅消防车通道设置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现行高层住宅消防车通道设置现状

近些年来,很多的高层住宅设计人员已经开始重视对消防车通道设置的设计,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大多数高层住宅建设现状来说,消防车通道设置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给高层住宅以后的使用埋下了很多隐患。接下来,笔者就总结一下高层住宅消防车通道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的设计人员在设计高层住宅时,只考虑到在高层住宅建筑的一面设置消防车通道,而其他的地方都设计成自然景观或者娱乐设施,这样的设计虽然得到了很多开发商和居民的喜爱,但是却存在很多的隐患。其实设计人员这样设计也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依据,主要是指《住宅建筑规范》,但是我国已经出台的符合现代高层住宅建筑的法律规范,比如《高层民用建筑没计防火规范》,这里有明确的规定,高层住宅周围必须设置环形的消防车通道,如果设计环形消防车通道存在困难,也要在高层住宅建筑两面设计消防车通道。因此在这里出现了矛盾,设计人员前者遵循《住宅建筑规范》与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着不同的规定,这给设计人员也带来了困扰,但是这两种规范都具有法律效力,因此这是目前我国现行高层住宅消防车通道设置遇到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二、针对高层住宅消防车通道设置问题的探讨

上文中笔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高层住宅消防车通道在设置时存在的最大问题,两种不同的法律规范有着不一样的规定,接下来,笔者就这问题进行探讨。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住宅建筑规范》的消防要求比较

通过笔者对这两种规范的仔细研究比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主要强调的是高层公共建筑,也没有具体的说明高层住宅这一建筑类型,而《住宅建筑规范》则强调了住宅的消防车通道设置的具体要求,因此通过笔者的研究认为《住宅建筑规范》更适合我国建设高层住宅消防车通道设置时使用。

2、高层住宅与公共建筑部分消防条件比较

上文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两种规范,一种针对的是高层公共建筑,而另一种主要针对的是高层住宅,那么高层住宅与公共建筑的消防条件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2.1高层住宅在设计时都一般每户每层都在50-150m2之间,每户之间都有防火墙,户门也要求是甲级最少是乙级防火门,这样的设计最大的优势就是即使一户发生火灾,也不容易发生蔓延,直接将火情控制在一户之内,而且对每户内的任意一点到户门的距离也有规定,即一般为20米,这样可以保证发生火灾时人员能够尽快的被疏散。

2.2高层公共建筑防火分区可达2000m2、3000m2与5000m2,而且平面布置、使用功能复杂,高层公共建筑疏散距离达50m疏散距离远远超过住宅建筑,往往需要设置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灯来辅助人们对建筑平面及安全疏散、逃生路线的感知。

2.3高层住宅与公共建筑的用户人员情况比较

一方面,高层住宅每套用户一般以家庭为单位,使用人员相对较为固定,住户对自家住宅的平面布置及物品放置情况相对熟悉,安全疏散路线等更为清晰;另一方面,高层公共建筑活动人员相对住宅来说,明显复杂,有的人员甚至只来过一次,对建筑平面布置甚感陌生与神秘,这种情况极不利于应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逃生。通过上述高层住宅与公共建筑的用户人员情况比较,可以认为高层住宅用户人员比较高层公共建筑相对固定,使用功能相对单一。

因此,我们认为高层住宅与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条件有诸多区别,而采用高层公共建筑的消防车通道设置条件来要求高层住宅,显然不太符合实际生活需求及防火灭火工作情况。

所以根据上述讨论可知,对于10层及10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建筑,火灾危险性相对其他高层公共建筑来说较小,结合实际,可建议按规定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至少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要强调的是,该长边不应仅仅为一般的消防车道,应为消防登高车操作面,并满足消防登高车操作面的相关要求。比如,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进深大于4m的裙房,该范围内应确定一块或若干块符合消防登高车操作要求的场地。该场地可结合消防车道布置,宽度不应小于8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坡度不大于3%场地靠建筑外墙一侧至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m,且不应大于15m;登高车操作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15m和8m;登高车操作场地与场地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0m-9;建筑物的外墙与消防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的范围内,每层均应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人的窗口,窗口的净尺寸不得小于0.8mx1.0m,窗口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m。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对高层住宅消防车通道进行有效的设置十分必要,能够防患于未然,虽然关于高层建筑防火规范,两种规范有矛盾之处,在经过笔者的比较分析,我们对其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的选择合适的规范。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高层住宅消防车通道设置经验总结出来的,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为更好的建设高层住宅的消防车通道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白洁.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登高面和消防登高作业场地的消防设计[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09)

消防建筑设计规范篇7

关键词:民用建筑;总平面布局;地下室;消防设计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民用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趋复杂,尤其是在民用建筑中电气设备的广泛运用,都给民用建筑带来了极大的火灾威胁。而且当前民用建筑中的人流量普遍较大,尤其是一些大型商场。一旦这些区域发生火灾,所引起的事故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当前做好民用建筑消防设计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消防设计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系统性工程,这对设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关人员必须要重视这一点,结合工程实际以及相关规范做好消防设计工作,力求为民用建筑提供一个完美的消防设计,提供建筑使用功能,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民用建筑内部消防系统设计

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在民用建筑中,火灾报警系统一般由火灾探测器、区域报警器及集中报警器二大部分构成。其中,火灾探测器安装在可能发生火灾的场所,将火灾信号通报给区域报警器,随时随地监视火情状况;区域报警器的主要功能在于接受来自各个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对探测器进行统一控制;集中报警器则安装在民用建筑的消防控制室中,接受区域报警器发出的信号,最终形成声音或光报警,自动启动消防设备。

当前民用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各设计要点如下:在区域报警系统中,使用不超过3台的区域报警控制器,不需要额外设置集中报警控制器,适合在规模较小的场合使用。在集中报警系统中,应至少设置2台区域报警控制器,并设置1台集中报警控制器,用来接收来自各区域的故障报警或者火灾报警信号,同时对各区域的探测器、报警器进行巡检,适合在规模较大的组群建筑中使用。中心报警系统中,至少设置若干台区域报警控制器以及1台集中报警控制器,同时采取消防设备联动设施,通过自动启动控制信号,实行自动灭火。

1.2消防联动系统设计

第一,消防泵起动控制。通过自动发出消防泵动作控制信号,可以直接启动消火栓泵。在消防控制室中,可显示建筑中的电源状况,通过手动或者自动两种形式,启动消火栓泵,同时接收反馈信号。当火灾发生之后,喷淋系统喷头自动喷水,水流指示器发生动作,向消防控制室发出报警信号、启动报警阀、水力警铃击响。另外,通过压力开关动作,可将喷洒泵启动,在消防控制室中接收反馈信号即可。第二,防火卷帘控制。在防火卷帘的两侧,需要分别设置两组感烟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其中任何一个感烟探测器发生动作之后,报警总线中控制的防火卷帘就会下降,直到距离地而约1.8m位置;当感温探测器发生动作之后,防火卷帘完全落下。防火卷帘作为分隔防火区的重要工具,任何一侧火灾探测器发生动作,防火卷帘都会直接降到底。另外,防火卷帘的两侧还应设置手动按钮,如果探测器发生误动作,则可手动开启防火卷帘。

2民用建筑布局消防设计

民用建筑平面布局消防设计是民用建筑消防设计的要点,主要包括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登高扑救面及作业场地等方面的设计。

2.1防火间距设计

建筑的间距是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及建筑安全的保证措施,每个建筑物都应满足规范对建筑的间距要求,尤其是高层建筑物的间距设计很重要。下面将介绍几种特殊建筑布局的防火间距设计。

第一,裙房相连的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设计。在街道两侧的商业服务区,通常有小型超市及餐饮等规模较小的经营性用房,但其建筑物的主体仍是民用住宅。在此类建筑物的消防设计中,应重点关注建筑物高出裙房的主体部位,将该部分视为相对独立的建筑主体,主楼间的间距应满足防火规范对防火间距的要求,以满足火灾发生后进行扑火救灾的需要,避免因火势较大造成的向附近建筑物蔓延的事故发生,减小“热对流”、“飞火”及“热辐射”出现的可能。另外,在进行建筑层数的计算时,可将一、二层的商业服务网点计算在内,且遇到建筑层数未达到10层的建筑物时,应根据相关建筑规范进行计算;建筑层数达到10层或超过10层时,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计算。裙房相连的建筑物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第二,中空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设计。所谓的中空建筑是指,在建筑物的中间部位由于存在挖空,使得在该中间部位形成“空洞”。虽说被空洞隔开的部分合起来仍是一个建筑物,但当发生火灾时“空洞”两侧将相互影响,所以人们应重视位于“空洞”两侧的部分间的防火间距设计。为减小火灾过程中热辐射所造成的危害,应留设一定的安全间距,如在内转角防火墙两侧的门、窗及洞口的最小的防火间距应大于等于4m,并且应保证“空洞”两侧的建筑物的间距也应大于等于4m。

第三,主体建筑利用连廊相连的建筑。主体建筑利用连廊进行连接的建筑物常见于大型商场区、医院及学校等建筑中,采用这种建筑物连接形式,可有效地改善建筑物的通风及采光效果,并能方便人们在两个建筑物间的转移及流动。在进行这类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分为敞开式及封闭式。主体建筑利用连廊相连的建筑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关于敞开式连接方式的防火间距设计。由于敞开式连廊通常只被用作通道使用,其走廊内部通常不存在可燃物,被敞开式走廊连接的两个建筑单体通过敞开式的连廊引发对侧建筑物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很小,且该连廊的自然通风条件较好,所以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很小,在进行防火间距设计时,不应将该类建筑看作整体建筑来设计,而应保证各建筑单体满足相关建筑防火设计间距的要求。关于,封闭式连廊的防火间距设计。在封闭式连廊里,通常会设置一些经营性的商铺或摊位及供人们休息的固定座位。这样一来,封闭式连廊的自然通风条件较差。为减小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在进行此类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时,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在合适位置加设防火墙等分隔设施,而不会涉及防火间距设计的问题。

2.2消防车道设计

我国的消防规范中对车道的转弯半径并未进行详细规定,结合大量成功的消防设计实例,可在进行消防车道设计时,参照规范中有关消防车转弯半径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如普通消防车、登高车及特种车辆的转弯半径分别为10米、12米及16米—20米,并结合实际将消防车道进行调整。在进行公共建筑的消防车道设计时,应按照规范规定在建筑物的四周布置环形的消防车道,或沿长边布置消防车道;在进行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设计时,应相应提高设计标准,保证消防车能够顺利完成停靠、扑火及救助等工作,一般要严格控制消防车道与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并保证建筑物的长边能满足消防车登高作业的需求。

2.3建筑扑救立面及登高车操作场地的设计

建筑物扑救立面与登高操作场地的概念是不同的,扑救立面是指从建筑物本身的角度出发,保证建筑物的底边尺寸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而登高车操作场地是指在建筑物的空间留设一定的空间来为登高车提供操作场地。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人口密集、疏散难度大的公共场所的消防设计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进行消防车道同步设计消防扑救面及消防灭火救援操作场地。

3民用建筑地下室消防设计

近些年来,在民用建筑中地下室工程越来越多。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地下室被用作娱乐场所,由于地下室属于无窗建筑,当地下室不慎发生火灾时,大火引起的烟火很难消散,人们逃生困难。因此,地下室消防设计也是民用建筑消防设计的要点,各方面设计要点如下。

第一,地下室的防火防烟分区。在地下室的防火及防烟设计中,应采取设置防火墙的方法来进行消防安全设计,并且地下室的建筑面积控制应较地上建筑部分更加严格,确保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将火灾控制在规范要求的小范围内,进而减小救助工作量,对火灾所产生的热量、烟雾及火势进行有效控制,从各方面减少火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第二,内部装修。为全面降低地下室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应在进行地下室工程的修建之时,对可燃装修材料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如控制地下娱乐场所软包装修中的可燃材料使用量。第三,安全疏散。由于地下室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其安全出口被同时用作消防扑救口、疏散口及排烟口。往往在火灾的扑救时,该部位人员混乱,疏散效率低下,人员死亡率较高。为保证安全出口的疏散效果,应在每个防火分区内设置两个以上(包括两个)的直通向室外的安全出口。第四,设置自动消防措施。由于地下室发生较大火灾后的扑救难度较大,所以应在地下室内设置较完善的自动消防措施,以控制火灾早期的火势,为火灾救助赢得足够的时间。

结束语

总之,民用建筑消防设计的质量直接关乎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其是建筑整体设计的一个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关人员必须重视这一点,严格按照规范,同时结合建筑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建筑消防设计,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降低火灾影响,保障群众人身与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古丽尼沙·依沙克,哈丽旦木·艾尼瓦尔.淡谈建筑消防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

[2]卢怡.浅析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1(06)

[3]赵青华.关于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与实践问题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05)

消防建筑设计规范篇8

【摘要】在现代多、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的情况下,特别要提高建筑防火设计的水平。

建筑防火设计问题一直是建筑总体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建筑防火设计的特点,探讨了建筑防火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建筑防火设计的策略,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建筑物;防火设计;探讨

前言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日益增多的各种复杂的建筑在城市空间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主导作用,随着建筑业此起彼伏的蓬勃发展,许多建筑物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威胁着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减少和防止建筑物火灾的发生,把火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成为建筑消防设计的主要内容,下文简要论述了当前建筑防火设计的若干问题,希望对我们形成更切合实际的消防理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建筑防火设计的主要内容

建筑防火设计是要在建筑设计时就考虑好建筑物防火的工作,要做好建筑防火设计,首先就要了解建筑防火设计的主要内容,建筑防火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

1.1防火设计

建筑防火设计是建筑防火的基础工作,在建筑防火设计过程的最初阶段,一定要明确防火安全的设计目标,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使火灾的危害降到最低点,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尽可能降低火灾带来的损失。建筑防火设计中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应当符合耐火等级要求,建筑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应考虑设计建筑图纸和选择具有防火性能的建筑材料,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重视建筑材料的选择和防火设施的配置。

1.2防火隔离

防火隔离是指为阻止火灾大面积延烧,保护生命与财产安全,采取隔离空间的相关设施,适用于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施工及使用。在建筑物中采用耐火性较好的分隔构件将建筑物空间分隔成若干区域,在发生火灾后尽可能将火灾局限在火源处,防止火灾扩大蔓延。建筑消防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需要重视在建筑内部设置防火分区、防火墙、防火门和防火卷帘的作用,确保在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有足够的紧急疏散和救援时间。

1.3防烟分区

众所周知,火灾中的烟雾对人具有极大的危害。防烟分区是指在发生火灾时,使烟气集于设定空间,通过排烟设施将烟气排至室外。为有利于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与有组织排烟,而采取的技术措施,有效避免多楼层通过排风道引起火灾串联的事故发生,有利于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疏散,便于消防扑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1.4安全疏散

安全疏散是使建筑物内的人员,在发生火灾应急的情况下,安全疏散到无危险的安全地带的逃生措施。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必须要设计好安全疏散系统,为安全疏散创造良好的条件。安全疏散设计主要包括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适当限定安全疏散距离和合理采用楼梯间三个方面。完善的安全疏散措施可以保护人身安全,以减少火灾的损失,因此,巧妙选择合理的疏散方法对建筑防火设计来说是很重要的。

2建筑防火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城市规模的扩大,现代建筑与现代消防的高度结合,使建筑防火工作面临着更为艰难复杂的考验,建筑防火设计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建筑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强

我国建筑设计中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建筑防火设计专业知识培训,消防安全潜意识不强,对消防法规和设计消防技术标准掌握不熟练,使得在建筑设计中,不能严格执行设计标准,加之建设单位以减少消防工程投资为牺牲来减少整个建筑工程中投资,要求其在设计中减少消防设施,导致建筑防火设计的技术规范落实不力,使建筑物防火能力存在先天不足。建筑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直接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留下了诸多火灾隐患,给社会消防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2.2建筑防火设计标准执行不力

建筑防火设计标准执行不力,表现在擅自调整防火设计规定的内容上。由于建设者讲究快投资,快见效,使得设计人员在做这方面工作时,未考虑消防安全,以致消防审核和验收未合格,就盲目施工和投入使用,加之部分企业决策者对建筑消防安全观念淡薄,只是单纯地考虑建筑布局和建筑设想,这些行为,均与建筑防火技术规范是格格不入的,直接影响了建筑防火设计质量。

1.3建筑防火设计审核工作疲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物按使用性质、结构类型、承重方式、耐火等级分为多类,致使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日趋复杂。目前许多地方的消防部门缺乏相关素质的建审人员,部分消防监督人员不严格按程序、规范等把好建审关,未能及时地发现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不能全面、准确地提出审核意见,有的消防监督人员对消防产品、消防设施不熟悉,不会使用。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建筑消防监督的力度和作用。

3优化建筑防火设计的策略

建筑消防的工作需要加强人为因素的管理,鉴于建筑防火设计存在的这些薄弱环节,给建筑防火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加强防火设计,保障建筑消防安全这一目的出发,必须采取以下相关措施和方法:

1.培养建筑防火设计人员的责任感

建筑防火设计人员的责任感,表现在设计人员自身履职方面。因此,加强建筑设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责任心,是抓好建筑防火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建筑设计单位要重视对建筑设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学习教育工作,对于建筑设计人员防火意识培训工作的开展,应采取多种形式交流活动,使参训人员加深了对消防安全管理、火灾预防和扑救、安全疏散等消防知识的了解,以提高建筑设计人员的防火意识。

3.2加强建筑防火设计新规范新标准的学习

建筑设计人员是建筑安全的设计先驱者,同时也是技术规范的执行者,加强建筑防火设计新规范新标准的学习,可以提高建筑防火设计的科学性。建筑防火设计的新规范、新标准的颁布是随着我国建筑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现代建筑的防火设计日趋复杂,为了加强建筑防火设计的的规范化,需要设计人员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与分析建筑防火设计,综合考虑消防设施中建筑和设备的安全度,合理地降低消防投资,认真贯彻执行新规范、新标准,从而达到建筑防火设计的目的。

3.3消防机构应依法监督严把审核关

建筑防火设计的消防审核是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源头,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火灾隐患的发生。消防监督人员必须加强有关消防的法律法规学习,提高自身应用有关消防法律法规的综合能力,确保能及时发现和提出设计不合理、不完善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消防中介机构的管理,完善立法、规范行为,充分发挥消防中介组织的作用。要明确消防中介组织和具体人员的相应责任和违规的处罚措施。要积极指导其中介组织建立自律机制。使该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化、具体化、标准化,确保消防中介组织工作的有效性、权威性、公正性。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为了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的危害,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各种防火措施,同时,更应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学习,另外,建设单位更应积极协助设计单位和消防部门搞好防火设计图纸和资料的报审备案工作,认真落实消防技术规范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先天性火灾隐患的形成,保证建筑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朱军.浅析建筑防火设计的重点和关键[J].科技信息.2011,(9).

[2]卿婉丽.建筑防火设计的探讨[J].中华建设.2011,(12).

[3]翟耀耀.浅析建筑防火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1).

[4]刘永杰.浅谈现代建筑防火设计发展动态.[J]中国科技信息.2011,(7).

消防建筑设计规范篇9

关键词:设计消防建筑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昆明高新区梁家河村城中村改造a、C地块。

2、建筑地点:昆明市高新区南部。

3、建筑概况:总建筑面积为:407767.15.其中:地上:320375.45;地下:87391.70;aS1栋商业裙楼及a1栋住宅为一类高层商住楼,总建筑面积为17840.79,其中:商业面积为9975.12,住宅面积为7865.67,住宅户数为67户,建筑总高度54.95m;aS2栋商业裙楼及a2、a3栋住宅为一类高层商住楼,总建筑面积为44975.79,其中商业面积为12162.38,住宅面积为32813.41,住宅户数为248户,建筑总高度99.75m;aS3栋商业裙楼及a4栋住宅为一类高层商住楼,总建筑面积为19141.91,其中:商业面积为2230.62,住宅面积为16911.29,住宅户数为128户,建筑总高度98.50m;aS4栋商业裙楼及a6栋住宅为一类高层商住楼,总建筑面积为37643.52,其中:商业面积为2874.34,社区及管理用房面积为949.83,住宅面积为33819.35,住宅户数为384户,建筑总高度98.55m;aS5栋商业裙楼及a7、a8栋住宅为一类高层商住楼,总建筑面积为73138.59,其中商业面积为5529.61,住宅面积为67608.98,住宅户数为768户,建筑总高度98.55m;aS6栋商业裙楼及a9、a10栋住宅为一类高层商住楼,总建筑面积为73498.94,其中商业面积为5889.96,住宅面积为67608.98,住宅户数为768户,建筑总高度98.55m;aS7栋商业裙楼及a11栋住宅为一类高层商住楼,总建筑面积为18649.19,其中:商业面积为2251.93,住宅面积为16397.26,住宅户数为140户,建筑总高度98.50m;a5、a12栋为一类高层住宅,建筑面积各为17743.36,户数各为136户,建筑总高度均为95.35m;地下室为地下车库,面积为87391.70,总停车位:2364个,其中机械停车位1438个,自然停车位926个。

4、结构形式:住宅及其地下室部分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裙房和地下室住宅下部以外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二、高层建筑中消防体系设计的重要性

1、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主要内容有:高层建筑的位置设计,建筑物防火间距的设计,消防车道消防水源的设计,建筑物耐火等级的设计,以及建筑物内部的防火防烟分区、防火墙、隔墙和楼板、防火窗、防火卷帘、电梯井和管道井、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消防电梯、防排烟和通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其他灭火设施、消防电源和配电、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装置的设计等。

2、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的几个问题探讨

2.1建筑消防设计先天不足

国家出台的《高规》,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提供了规范保证。但此前一些老式的高层建筑在消防设施设计上存在先天缺陷,不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高规》的要求。

2.2消防设施缺乏有效管理

在高层建筑的长期使用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对消防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现代高层建筑一般都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自动防排烟系统等。发生火灾时,上述系统均应做到联合动作。然而,由于管理人员重视不够,没有坚持对消防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致使前期大力投资的消防设施老化、损坏,形同虚设,等到发生火灾时,消防系统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按国家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应设有防烟楼梯或封闭楼梯,疏散通道上的防火门上装有闭门器,靠闭门器的作用防火门平时关闭,火灾时既方便逃生,又能有效地阻断烟气。有些高层建筑中的住户为了方便,将疏散通道上的防火门人为地敞开或是堆上物品,一旦发生火灾,大量的有毒浓烟就会沿楼梯间扩散到上层,使人员无法通过楼梯疏散到地面。

2.3高层住宅存在避难层“空白”

有关专家指出,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若超过消防云梯车能够达到的高度,从大楼外面施救的可能性很小,一般要依靠自救。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旅馆、办公楼和综合楼等公共建筑,由于楼层很高,人员很多,尽管已设有防烟楼梯等安全疏散设施,火灾时其内人员仍很难迅速地疏散到地面。因此,对超高层公共建筑在其适当楼层设置供疏散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和喘息的一块安全区即避难层或避难间,是极为重要的。《高规》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有关部门曾经做过一个试验,让一名身强力壮的消防员从第33层跑到第1层,用35分钟。如果是一名身体素质一般的人员或老人、小孩,所需时间肯定会更多。这样算来,在高于50m的建筑中,遇到火险,人们能跑到楼外逃生的可能性很小。

2.4柴油发电机房及高、低压变配电室的消防问题

《高规》第7.6.6.1条规定:燃油、燃气的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宜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结合条文说明,应是宜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许多设计同行包括比较权威的审图中心都按规范的字面意思,理解成了普通的水喷淋,这是不对的,柴油发电机房不应用普通的水喷淋系统来灭火。《高规》7.6.6.2条规定了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多油开关室宜设水喷雾或气体灭火系统,而现实高层民用建筑中大多数高、低压变配电室是采用无油干式变压器及开关,是否也应该采用水喷雾或气体灭火系统呢?这要根据工程造价综合考虑,采用水喷雾或气体灭火系统是高标准要求,许多工程的高、低压变配电室是采用气体灭火系统也是可以的。

2.5消防水池是否需设取水口

《高规》7.3.4条规定: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取水口或取水井。规范没有规定什么样的消防水池才供消防车取水,使许多设计者把握不准。笔者认为,应该分以下三种情况考虑:①如果消防水池在消防车的吸水高度(6m)内,不管消防水池是否储存了室外消防用水量,都应设置取水口。因为设置水泵接合器的目的之一就是以备消防泵无法启动时使用。如果消防泵出现故障,消防储备水因无取水口而无法取出,不合理。设消防取水口工程造价增加不多,但完善了消防设施;②如果消防水池不在消防车的吸水高度(6m)内,如设在地下3层的消防水池,而水池又没有储存室外消防用水量,无需设置消防取水口;③如果水池不在消防车的吸水高度(6m)内,而水池又储存了室外消防用水量,则应设置专用消防取水加压泵,从消防水池内直接取水,向室外专用消防管网供水,取水口可做成室外消火栓的形式,要求取水加压泵1用1备,双电源供电,流量按设计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计,扬程应至少满足室外消火栓栓口处10m水柱的压力。

三、防火设计

1、建筑平面及竖向布置

本工程设置了自动灭火喷淋系统,建筑防火分区的原则为地下设备及服务用房􀀁1000m2;地上首层商业部分按每区􀀁10000m2划分;地上二层以上商业部分按每区􀀁5000m2划分;防火分区垂直方向划分时,有局部跨越二、三层;中区各层连通的中庭中,不包含商业活动,作为一个防火分区考虑。消防控制室设在地下一层,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并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每个防火分区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含通向地下专用安全疏散通道的疏散口)。疏散口的位置、数量、宽度、疏散距离和设施均符合规范要求。除北区多层裙房两部楼梯间地面以上部分采用封闭楼梯间自然排烟外,其他楼梯间均为防烟楼梯间。建筑疏散走廊宽度及疏散楼梯之间距离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大型建筑消防设计中安全疏散问题往往较难解决,该工程在消防设计中提出了在地下设置专用疏散通道以及疏散楼梯通向屋顶等建筑‘地上地下立体安全疏散’的措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值得其他大型建筑借鉴。

按照计算结果,三层疏散宽度最大,选取最大宽度层的疏散宽度作为其以下各层的疏散楼梯宽度,各层走廊、疏散口宽度以本层疏散宽度需要设置。因此三层以下疏散楼梯总宽度按照三层宽度计算,四层则按实际计算结果设置。

2、安全疏散设计难点

因该工程建筑体量庞大,系特大型建筑综合体,在建筑消防设计中存在以下方面难以满足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1)首层楼梯间直通室外安全出口的距离超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13条第4项规定;

(2)首层中庭部分防火分区疏散距离超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13条第3项规定。

3、特殊的加强性消防技术措施

该工程在满足上层疏散要求均布消防楼梯间的情况下,造成楼梯在首层位置不能全部靠近建筑周边布置,其距离超出了规范的有关规定,另外,首层中庭部分防火分区疏散距离也超出规范规定,在防火设计上,采取了以下加强性消防技术建筑首层楼梯间出口至建筑对外出口之间疏散距离过长的现象,在大型商业建筑中是比较常见的,传统的设计方式是调整楼梯间的位置,以满足疏散距离的最大限制。而设置地下避难通道的形式则较为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不影响建筑平面设计的情况下满足了消防疏散要求。地下通道按地下避难通道设计,按相关国家规范及标准在各使用空间配置火灾探测及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与防排烟系统,通道内不允许设置或摆放任何可燃物品,确保火灾情况下的疏散安全。

上述设计方法也仅仅处于尝试阶段,本文涉及的商业建筑经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后,批准了该设计方案,这也是履行安全设计规范的一个创新性举措,对同种建筑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4、管理保障措施

地下疏散通道在技术设计上基本具备了早期发现火灾、措施:

(1)中庭上空的钢屋架除按照规范进行防火保护外,同时布置冷却喷头。中庭不作为商业或其他功能使用,严格控制设置临时可燃物。中庭部位装修采用a级不燃材料。

(2)疏散楼梯通向屋顶,并利用屋顶停车场作为临时避难场所。

(3)设置地下安全疏散通道,将首层楼梯间与地下疏散通道连通,解决了首层消防楼梯出口处安全疏散距离存在的问题。

四、地下疏散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1、技术保障措施

首层不能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均通向地下专用通道,将在建筑首层的疏散转为在地下专用疏散通道内的疏散过程。地下专用安全疏散通道相互连通,并按照避难走道的要求进行设计。根据疏散宽度要求,均匀分布地下疏散通道,达到合理疏散人流的目的。楼梯间与地下专用通道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

阻止火灾进入疏散通道、早期自救的设防能力,但是要在火灾中确实起到人员通道的作用,仅有硬件上的巨大投入还远远不够,很多消防设施并不落后的商场,在火灾中仍然造成重大损失,究其主要原因,日常消防管理的缺位是非常突出的问题。该项设计对建筑投入使用后的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型地下避难通道消防设施的定期维护检修,以及通道内不允许设置任何可燃摊位或柜台等要求是日常消

消防建筑设计规范篇10

针对高层民用建筑扑救登高面设计存在缺陷问题,就实践中改进和补救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设计等问题作探讨。以期待设计过程中完美解决消防扑救登高问题。

关键词:消防扑救登高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但就其高层民用建筑扑救登高面的设计来说,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切实解决好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问题,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实际,就实践中如何改进和补救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设计等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在火灾中的作用

高层民用建筑,一般功能复杂,体量较大,但由于高层建筑使用功能、城市规划、街景及建筑学的需要,往往在高层民用建筑主体附建与高层建筑相连的裙房,用作商场、餐厅、营业厅、会议厅等。这无疑满足了城市规划和使用者的要求,但同时也增加了消防工作的难度。尤其对高层建筑的裙房,登高面等诸多问题设计时稍有忽视,及易导致一旦高层建筑火灾对人员的抢救,扑灭火灾带来严重的影响。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现有的电梯往往由于停电,不能正常使用,即便是设计有消防电梯或者是消防客运合用电梯,但在实际现实中供电多是来自一个区域变电站,达不到双电源供电要求,有的由于施工,敷设电缆等满足不了防火要求,火灾时往往也会导致断电。而多数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或剪刀梯都布置设计在建筑的筒体中部,火灾停电时往往无照明,消防电梯、疏散楼梯不能正常使用,给迎救人员、疏散人员带来困难。二是消防人员难以接近着火层扑救,由于人员在火灾时惊慌外逃,顺楼梯或下或上,与消防人员逆向行走。极大的导致人员阻设等因素,给抢救和人员疏散带来混乱。三是火灾时往往是烟气顺其楼梯间、电梯间、竖向的管导井、电缆井等上下漫延,由于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烟气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迷漫疏散楼梯间、电梯间、烟气的毒性导致人员难以疏散。许多高层建筑火灾事例证明,一旦火灾时由于人员的求生欲望,往往会接近建筑的外窗部位以求得新鲜空气和寻求一线得救的希望。在这时唯一补救的措施就是科学的设计一个让消防员能扑救火灾的登高面。国内外,众多的火灾案例证明,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在实施救人员和灭火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能够靠近高层主体建筑,迅速抢救人员和扑救火灾,设计合理的消防登高立面,确定可靠的登高消防车操作场地,保证在空间有效的操作范围和核实登高车的最小轻弯半径是保证消防人员到达目的地救人、灭火的关键。因此,高层民用建筑登高面的设计是保障火灾时抢救人员生命、逃生和扑灭火灾的重要保证。

二、现有标准和实际存在的设计缺陷问题

(一)现有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自1995年颁布实施以来,历经了1997年、1999年、20xx年几次局部修订,对于及时总结防火设计的实践经验和火灾的经验教训,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和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危害、减少人员伤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扑救、涉及民生至上的内容上得到充分体现。现有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该条明确了高层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的基本要求。同时为保证消防车在扑救上能充分发挥作用。规范4.3.1条、4.3.4条、4.3.5条、4.3.6条、4.3.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距建筑外墙宜大于5米,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穿越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均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以上条款,对消防车道要求作了进一步明确,无凝更好地保障了消防车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基本设计要求。

(二)存在问题。随城市化建设加快,中心城市土地使用率的不断提高,给高层民用建筑扑救面设计带来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裙房的设计问题。在城市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多为追求商业价值,建筑裙房设计多在四层左右,由于裙房作商业用途,每层层高净空多为4-4.5米以上,往往裙房高度超过防火规范5米要求,多数裙房的进深也大于4米。二是幕墙问题。城区内的多数高层建筑,为达到设计美观,协调繁荣城市的效果,许多高层建筑均设计有幕墙,尤其是设计玻璃幕墙且作为消防登高面考虑。三是登高面一侧、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设计问题。临街高层建筑底层均设计为商铺。当考虑作为登高面时,而多数设计为追求商业价值而规避设计布置直通室外疏散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往往将疏散楼梯或出口布置在非登高面的另一侧。四是消防车道的设计问题。城区内的高层建筑为充分利用当街的立面效果和商铺的价值,许多建筑将消防登高扑救面布置在建筑的背街一侧。然而,对环形消防车道和回车场的设计更多的是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不能满足消防车辆的使用要求。五是地下车库出入口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叉处的设计问题。城区内多数高屋建筑均设计地下车库,而地下车库的出入道又多为利用高屋建筑的环形消防车道引入地下,在设计时往使得消防车道与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车道连接交叉外出现坡度及倾斜面。许多建筑由于用地的限制,引入车道较短时,在环形消防车道上形成的坡度倾斜面更大,影响或无法满足消防车辆的行驶。六是幕墙下设计室外消火栓等问题。高层建筑临街面往往设计有装饰幕墙,而室外消火栓,水泵结合器及消防水池等也宜临沿街设置。稍有忽视,很容易将室外消火栓等布置在幕墙之下,一旦火灾幕墙坍塌,严重影响消防车吸水、供水等扑救。七是登高消防车场地的设计问题。许多高层建筑对登高消防车辆的操作场地考虑不周,多数仅以环形消防车道宽度来考虑。以此宽度作为登高消防车的场地,将远远不能满足登高消防车的操作空间要求。

三、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

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观念,以保障民生、保障公共消防安全为发展,以创新思想、合理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登高扑救面的问题非常重要。以下为作者结合现有的规范、标准在工作实践中针对存在问题与读者作共同探讨。

(一)临街登高面外墙设计。建在市区或商业街的高层建筑,当确定其临街一面作为消防扑救登高面时,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临街一侧的道路保障登高消防车的场地需要,但特别要注意,设计时要避免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外墙设置玻璃幕墙。由于幕墙的设置增加了建筑外观美的效果,对装点城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设计思路上考虑采用较多,但往往一旦火灾,会给消防扑救带来极为不便的后果。火灾证实,玻璃幕墙在火的作用下会炸裂和塌落,导致消防人员扑救火灾时无法靠近建筑。同时、一旦幕墙下设计有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火灾时由于幕墙的塌落下掉。这些灭火设施将无法使用,也容易导致扑救人员的伤亡。在临街登高面乃至最高顶层还应避免设计霓虹灯之类的大型商业广告和其它影响消防登高扑救的景观设计。登高面一侧还应避免过多的凹凸造型,影响登高消防车登高平台靠近各层门窗、洞口。

(二)登高边长、裙房、疏散楼梯与出口设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明确规定:“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我们在进行消防设计时要尽力考虑规范的强制规定。其意义是登高边不应小于1/4周边长度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尤其是一些矩形建筑、多边形平面的建筑应考虑满足一个长边的长度作登高扑救边;其二是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必须设置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这一规定是确保一旦建筑火灾时能保证人员及时逃生和便利消防登高车扑救的需要,在实际设计中,城区的高层建筑为节约用地,往往将登高面和登高场地的布置多与商业街、步行街等主要街面一侧一同考虑。但是,许多处于繁华的商业区、商业街、步行街的临街面的商场、门面商业价值又使得房开商或设计时规避在这一侧面布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笔者认为,如果设计直通室外的楼梯确有困难,在考虑消防安全经济价值的综合因素上,每栋建筑最基本的设计要满足有一个直通楼梯间的出口于登高面一侧、且设防火挑檐,同时各层宜设外挑阳台,否则无法满足规范要求;其三,是对裙房高度和进深的要求,其目的是保证登高消防车曲背靠近高层建筑施救的需要。城区内多数高层建筑裙房都为商业使用。设计都在二到三层不等,有的大型商场一层高度即达5米,因此要求裙房高度小于5米,确有不少困难,因而在登高扑救一面的设计时要尽量满足规范要求,在高不超过5米的裙房时,可考虑进深在四米范围内的裙房设计,一旦裙防高度超过5米时,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可不设计凸出裙房,以达到规范要求。

(三)环形消防车道设计。“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在设计环形消防车道时应注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消防车道的净宽不应小于4米,同时,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可能地考虑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距离大于5米,以保证消防车的顺利通畅。二是在消防车道上尽量避免设计地下暗沟、化类池、燃气管道、电缆沟等,确有困难时,在结构设计上应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荷载通行。三是消防车由于运载的多为水,在运行时由于贯性作用,车辆的控制难度较大。因此,在山地或有坡的消防车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0%。防止车辆打滑。四是设计消防车道时应重点考虑消防车的最小通行转弯半径要求,在城市密集区的建筑往往容易忽视该问题。所谓消防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指消防车回转时消防车的前轮外侧循园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目前,因内轻系列消防车一般≥7米、中型系列消防车≥9米、重型系列消防车≥12米。因此,要根据城市消防装备的不同情况设计环形消防车道,最小轻弯半径不应低于上述标准,高层建筑扑救登高车道应按重型消防车转弯半径考虑。五是当设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如遇有尽头路,应考虑设计回车场,一般为1.5米×15米,大型消防车回车场不宜小于18×18米。六是由于城市用地的紧缺,许多高层建筑为满足日益增多的车辆需求,均设计了地下停车库,而地下停车库出入口的车道往往也借助于高层建筑的环形消防车道而出入。因此,在设计地下车库出入车道与地面环形消防车道接壤处必须考虑保证4米宽的消防车道平整性,即地下车库出入车道的降坡起点不应设在环形消防车道上,保证消防车行驶的4米有效宽度路面不倾斜和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