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21:02

农业发展策略篇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我国具有比世界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尽管我国用不到世界7%的耕地.让占世界总数22%的人el丰衣足食。但人口规模迅速扩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使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多重危机。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生态农业产业化是遵循发展农村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增殖相协调的原则.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当地生态、区位优势及产品的比较优势,在农业生产与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开发优质、安全、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经济、环境效益高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它通过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网络化链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使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循环轨道。生态农业与产业化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对小农经济经营形式的革命。实行生态农业产业化.把千百万分散的小农户联结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大规模的产业群.延长产业链.实行产品的深度开发.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通过对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制度的创新和改造.可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促进农业与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生态农业产业化同农业产业化一样.均可突破所有制界限.把国营、集体、个体融合在一起,形成多组织、多方位、多层次的经营体制,可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形成跨乡、县、区、省甚至跨国的联合企业可突破行业部门隶属关系的界限,将农、工、商、贸、科教等诸行业部门连结起来。2011年,我国已有340个县(农场)创建了479个标准化基地.种植面积1.1亿多亩,生产总量6547万吨.对接龙头企业1256家.带动农户1686万个.每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8.4亿元以上,2010年基地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100%。七年来,全国绿色食品系统以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为抓手,走出了一条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效益的新路子:推行“以品牌为纽带、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农户为基础”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基地建设与产品认证、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实现了有效对接.强化了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改善和稳定了农企关系,成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举措。不仅有效地把“小生产”和“大市场”联接起来,把标准化与品牌化结合起来.把质量安全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发挥了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作用。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而且有效保护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较好地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走生态农业产业化之路,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二、农业龙头企业实施生态品牌化战略是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路径

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至少有两条路径。其一是依托生态农业资源发展相对独立的循环经济模式.其重点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兼顾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如赣南的“猪一沼一果”模式等。其二是在原有的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等健康农产品.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实施生态品牌带动生态产业的发展。显然.前一种模式的优点是立足特色资源、变废为宝,但产业化程度不高,类似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后一种模式的优点是容易产业化.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更为明显。而龙头企业是生态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角色,具有引领市场、带动农户生产的重要功效。农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其实施生态品牌的进程。从我国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现实操作层面来看.通常是政府管理机构鼓励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积极申报绿色农产品标志、有机农产品标志,申报企业也必须具备前期基础.即两年农业产品生产基础.有一定规模且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基地。因此.现有的农业企业实施生态品牌战略是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主要路径。2008年,江西省120家省级龙头企业实施生态品牌战略.即绿色食品认证.占比30%:15家部级龙头企业成为绿色食品企业.占比80%.“双十”食品企业实施生态品牌战略占比约39%。江西省绿色农产品产业随着龙头企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态势。截至2010年7月底.江西省绿色食品企业达218家:绿色食品产品总数达685个,居全国第十位;全省拥有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47个: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900多万亩,列全国第二位:绿色食品合格率达99%;绿色原料基地带动农户190.2万户,户均增收500多元。江西地处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大省。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种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涉及9市38个县,面积5.12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o%,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农业是该经济区重要的产业。长期以来.鄱阳湖是江西的“鱼米之乡”,是全国粮、棉、油优质产区,也是江西省水产品商品率最高、出口水产品和外销水产品最多的地区许多农业龙头企业开始大规模实施生态品牌战略。例如.南昌国鸿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无公害生猪.进贤县军山湖鱼蟹开发公司生产的绿色食品大闸蟹等。显然.江西省农业龙头企业实施生态品牌战略成为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从全国情况来看.自20世纪9o年代初期以来.伴随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兴起,我国开始出现农业龙头企业创业热潮.它们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等经营模式.连接农户走向市场,从而发展成为引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企业龙头。2009年初,全国农业龙头企业有8.15万家.其中.已经发展成熟的部级农业龙头企业有1222家。而与此同时.至2010年,在农业企业中.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2526家,产品6437个。分别比2009年同期增长6.4%和3.9%。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中一部分条件良好的企业快速实施生态品牌战略.2009年,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为6391家.产品总数为16748个.分别比2009年同期增长5.1%和4.4%。新认证有机食品企业372家,比2009年增长7.9%。全国有效使用有机产品标志企业1202家.产品5598个。分别比2009年增长19.8%和13.0%。

农业发展策略篇2

1.1发展观念落后

由于底子薄、人口多,信息闭塞,居住分散,大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一些人头脑中固有的传统方式和因循守旧的思想根基深厚,创新和竞争意识不强,缺乏进取精神,这与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新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不能积极而有效地借鉴和吸收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1.2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

农村经济农业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表现在:一是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林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三是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相联系,农业资源过分集中在产中领域,结构调整也在产中领域进行,原料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农产品加工增值转化率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订单农业不规范、约束力不强,农户与企业尚未建立起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从而制约了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1.3水土流失严重

随着人口的增加,非科学的人类活动,导致了森林枯竭,植被稀疏,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蓄水、保土功能减弱。沙漠边缘地区流沙以每年5-7米的速度侵移,严重威胁着平原的安全。

1.4农业投入相对不足

受自然条件差,农户经营规模小,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商品率低等因素制约,农业投入产出比只有1:2.5左右,农业经济效益欠佳;乡镇企业不发达,劳务输出困难,农民收入甚低,农民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负担加重,至使农业投入不足,部分群众甚至以减少投入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央的涉农优惠政策大打了折扣,延缓了农民致富进程。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策略

2.1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

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前途所在。应该引导全民关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树立全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发展中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念。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强化领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各级各部门各行业的领导在生产决策和管理中才能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2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之一。“三农”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镇化为工业化载体,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一是要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大胆将一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推向市场,做到政府出政策,市场出资金,走综合开发、滚动发展之路。二是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搞活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搞好城镇定位,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广辟投资、融资渠道,集中建设一批工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型、资源加工型、商贸旅游型等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小城镇。吸引非公有制企业布局,使乡镇企业和城镇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集体作用和辐射作用,综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2.3推进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新农村的发展,离开农业的发展谈新农村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要把农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要充分利用当前土地流转制度和林权制度两项改革的契机,走活土地流转这盘棋,要让土地活起来,农民乐起来,鼓励企业、公司、种田大户承包经营农村土地,要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改变过去传统的小规模经营状况,发挥当地的优势,积极开发特色产品。政府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充分扮演好引导和服务的角色,减少行政干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要大力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发种植特色农业,推广使用新型农机机械,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本领,建设新农村。

2.4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

综合考虑地形、土壤以及水分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调整,最有效地利用气候变化后的新资源,如热量资源,Co2资源等。特别是光、热、水综合匹配优势资源的利用,以趋利避害,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持续发展。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重点保护耕地资源,严格控制非农用地的扩张,加强对林地和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重新审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和适度性,主动使人类活动适应气候变化,实行在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充实和完善乡村两级领导干部队伍,解决干部队伍中,部分同志为谁工作、怎样工作、工作为什么的模糊认识;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增强工作的责任心、使命感;着力解决要求不高、随意性大、党性不强、有意不循、执法不严的问题;树立党风廉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关键解决领导集体、干部队伍、上下级工作关系中的团结问题,克服有利益就上,遇困难就让,作风漂浮,推诿扯皮的缺点或错误;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有法必依,坚决纠正有令不到、有禁不止、政令不通的现象,提高执政水平和执行力。

农业发展策略篇3

1.1我国农业科技推厂发展现状分析

1.1.1我国农业科技推厂体制

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推厂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形成的以政府主体是的中央一省一地(市)一县一乡镇五级农业科技推厂组织体制政府主导其机构设置、运行万式。

1.1.2我国农业科技推厂的投资体制

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推厂经费来源主要分为三个万面一是来自政府财政一般性农业科技推厂事业费二是专项推厂项目经费三是非政府来源的推厂经费如农业科技推厂机构创收收入等[4j213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推厂模式随着体制变迁和买践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推厂模式内容和万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主要推厂万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项目推厂型(2)示范农场及科技园区型(3)技术承包型(4)技物结合型(别咨询服务型。

1.2我国农业科技推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1推厂体制问题

我国农业技术推厂体制问题主要表现在:陈旧的组织管理万式科研、教育、推厂与买际生产脱节各部分割据协调不利资金不足投资机制不健全市场化太低农业技术推厂人员分布不尽科学技术推厂队伍素质不够高现行农业技术推厂体制激励机制不健全相关政策不够完善等

1.2.2推厂经费不足

虽然农业技术推厂工作历来收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我国农业技术推厂投资占。尸的比例与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属于较低水平。

1.2.3人员素质问题

农业技术推厂队伍专业技术不过硬缺乏精兵强将从业人员不足平均每个农业技术推厂人员服务708名农业人口每个种植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2436公顷耕地说明我国专职农业技术推厂队伍由于人数不足而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

1.2.4农民的文化素质低

由于历史、体制、政策等种种原因我国农民素质在整体国民中一直处于偏低水平多数农民仍然没有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万法这其中主要原因与农民对于新技术新经验的接受能力太差有着直接关系现代科学技术不能为其所用。

二、完善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发展的建议与策略

2.1加大农业科技推厂经费投入力度

依法保障农业科技推厂工作的基本经费是各级政府应该首先做到的除此之外考虑到我国农业的生产现状多数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较为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厂大农民对农业科技推厂缺乏正确充分的认识以止匕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农技推厂经费投入以克服种种不足通过重大推厂项目以促进科研成果向经济价值的转化从而买现农业生产的较快发展帮助农民致富。

2.2健全农业科技推厂体系

在西万发达国家中由上到下的改革方式正逐渐被有下到上的推厂万式所取代并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其具体过程表现为由科技人员根据农民或者基层组织提出所需求来决定技术推厂项目的万式而不是依靠政府和科研单位来决定技术推厂项目的万式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厂模式应该着眼于这万面的改革与转变。

2.3加大培训提高全员科技文化素质

只有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的新知识与新技能的培训使得科技人员的专业结构得到调整厂大农业科技推厂人员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在培训农业科技人员时可以对我国现有的各级各类农业院校进行充分利用同时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也要不断提高从而使他们采纳、应用、并受益于先进科技成果。

2.4加强科学普及宣传力度和人才管理

农业发展策略篇4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物流;物流运输能力;电子商务;标准体系

一、引言

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产业,推动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综合发展,同时对于保障社会稳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业物流发展则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与市场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的服务功能、提高农业效率与农民收入,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相对较为落后,现代农业虽然已经发展起来,但是并不具有较大的规模,同时配套的现代农业物流也并没有趋于完善,从而导致现代农业的服务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1]。因此,从现代农业的角度出发对农业物流发展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对应的解决策略对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农业物流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现代化农业物流运输能力增长较为缓慢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的相关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运输总额已经达到了102.45万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工业生产原料以及工业商品的物流运输总额为89.23万亿元,同比增长9.8%,工业物流占物流运输总额的87.1%。同比增长了1.6%[2]。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发现目前阶段我国的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正处于不断增长的态势当中,但是主要是由于工业发展促进了物流运输产业发展,农业物流在整个物流体系中所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小,2015年只增长了3.2%,与工业物流增长速度相比根本无法同年而语。自从我国农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基本组成形式,在改革初期,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但是这种生产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在新常态下,单个农户家庭的发展已经无法跟上市场变化的脚步。在传统农业时期,市场总体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农民只需要关注生产问题,而并不需要对市场给与高度的关注。但是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断前进,传统农业已经逐渐转向现代农业,在现代农业中,农产品市场整体上呈现出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这就要求农民必须要直面市场变化。但是现阶段大多数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沟通机制还是以传统渠道为主,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以及农业科技人员的推广获取相关的农业市场资讯,这种信息渠道信息传播速度相对较为缓慢,同时也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信息反馈。因此,大部分的农民在进行生产的过程当中都是依赖于过去的市场价格以及之前的经验来确定商品价格,这必然会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如果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不仅会导致农产品的销售出现较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农产品的积压,这也对农业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使得许多企业也并不愿意投入到农产品物流运输中去,最终导致农业物流运输能力增长较为缓慢。

(二)现代农业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现代农业物流的市场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首先,目前对农业物流发展的资金投入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不论是设施设备还是技术都无法为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例如,在我国现阶段生鲜农产品运输当中,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物流运输几乎每年都以15%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由于冷链运输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大量的蔬菜水果在运输过程当中腐烂,每年造成的损失达到了900亿元[3]。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在冷链运输方面则较为规范,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当中所造成的损失只占到5%以内。从软件方面来看,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大部分的农产品电子商务都是搭载在大型C2C、B2C以及o2o网站当中,例如天猫生鲜、顺风优选等电子商务平台,但是这些综合类的电子商务网站对于农产品销售的态度并不是十分热情,只是将其作为业务发展中的一个补充,并不是其核心业务,因此,在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当中,并不会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发展相对较为缓慢。目前国内最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是新农村电商网,但是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并不大,用户体验不高,用户数量也不多[4]。此外还存在着其他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但是这些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信息更新滞后、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等。因此,从总体上来讲,现阶段我国农业物流的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薄弱,也严重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

(三)农业物流配送标准化程度较低

大部分的西方国家对于农产品的物流运输都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标准,不仅针对不同的农产品规定了对应的运输设备与操作规范,同时还将物流运输的标准融入到政府的各个监督部门当中,要求有关部门结合在一起加大对农产品物流运输的监管力度。而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物流配送状况来看,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首先政府部门并没有制定严格的农产品物流运输标准体系,物流企业在进行农产品运输的过程当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因此,许多物流企业的农产品物流运输根本无法达标[5]。此外,目前农产品物流市场运行机制也并不标准,由于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统一性,农产品物流在运输衔接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例如多式联运根本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同时物流运输与设施标准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不一致,农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相对较为落后。

三、基于现代农业的农业物流发展提升策略

(一)政府部门需要重视农业物流发展,多渠道入手,拓展农业物流发展渠道

随着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农业物流在产业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基于此种情况,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农业物流的重视程度,为农业物流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现代农业物流的全面发展。首先,政府部门必须从政策上引导社会资金向农业物流的流入,吸引有实力的物流企业投入到农村物流的建设与发展当中,从而构建起多元化的现代农业物流发展机制。例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工业物流企业从事农业物流运输。其次,政府部门还需要为农业物流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完善现代农业物流运输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例如,完善农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网络信息技术设施建设。

(二)发展第三方现代农业物流

根据工业物流的发展经验,第三方物流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从而有效实现物流配送的规划,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由于部分农产品对于运输的时效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发展第三方现代农业物流是提高农业物流发展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发展第三方物流首先需要培养一批专门以农产品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为现代农业提供专业化的农产品运输服务,并促使其成为现代农业运输的示范者。其次,在第三方物流运输企业成立之初,物流企业可以通过让利降费等方式让更多的农业生产用户选择第三方物流作为农产品物流运输的主要渠道。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要对新成立的农产品物流运输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帮助其渡过发展前期的难关。最后,促进传统的农业系统向第三方物流的转变,或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深度合作,壮大第三方农业物流的实力与规模,例如,传统的农村供销社、粮食部门等都可以参与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建设过程当中。

(三)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物流中的应用力度,提高农业物流的信息化水平

提高农业物流信息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物流最重要的任务。首先,必须要建立统一的农业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信息共享。其次,鼓励农业物流运输企业实施信息引导以及技术创新策略,建立符合现代农业的信息资源整合体系、电子商务体系以及农产品消费服务体系[6]。充分利用现代农业逐渐成型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市场信息与销售信息的有效反馈,从而为现代农业物流企业与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实现物流运力的有效规划,同时也允许农民根据市场变化对自己的种植计划进行动态调整,提高经济效益。最后,引导信息技术企业投入到农业物流信息化发展当中,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农业物流信息体系中的应用,在农业物流运输信息系统当中为消费者提供物流信息、商品信息等内容,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产品消费信息以及物流配送信息进行有效搜集与分析。

(四)加强现代农业物流运输标准体系建构

农产品物流运输是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内容,只有提高农产品物流运输的速度与质量才能促进现代农业不断向前推进,而农产品物流运输标准体系的建构则是提供农产品物流运输的重要途径。首先,需要成立全国性的农产品物流运输标准化管理组织,从体制上确保物流标准化运行得到有效的保证,同时从整个现代农业物流系统的宏观角度出发对现代农业物流运输体系的不同环节进行组织协调与标准化对接,从而确保所有环节的畅通运行[7]。其次,还需要加强对物流信息标准化的研究,明确现代农业物流标准化发展的基本方向,避免整体计划的盲目性与重复性。最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标准化建设对于我国现阶段农业物流标准化工作推广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我国在进行现代农业物流运输标准体系的建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借鉴国际社会经验,在建构国内现代农业物流运输体系的过程当中,同时实现与国际物流运输体系标准的有效接轨,为跨境农业物流运输与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四、结语

农业发展策略篇5

一、河北省赞皇大枣产业的发展现状

第一,赞皇大枣的发展优势。

自然区位优势。赞皇县雨量集中,有良好的光照条件,有助于大枣的规律性生产。赞皇县培育大枣的土质是沙土,并且土地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有助于枣树的成长。

地理位置优势。赞皇县临近北京、天津这两个直辖市,拥有较好的交通运输条件,赞皇县境内有京赞公路穿过。依靠河北省境内的多条铁路干线,可以将枣产品运到全国各地,区位优势明显。

品种资源优势。赞皇大枣是我国现有的枣品种中唯一的自然三倍体,抗虫抗旱能力较强。2011年11月1日,赞皇大枣和核桃的种子随着神州八号飞船飞向太空。11月21日赞皇大枣、核桃种子被取出,并送回赞皇县进行培育。赞皇大枣的优良品种的资源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第二,赞皇大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栽培技术落后。赞皇县的枣农缺乏相关的枣树栽培管理技术,对现代的枣树培育技术知之甚少。栽培技术的落后导致赞皇大枣的质量有待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赞皇县大枣的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设施简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枣的质量和产量,造成产量和质量的不稳定。同时,贮藏保鲜能力不足,赞皇大枣多为10月份上市,应市期短。如果大枣采摘后能冷藏保鲜,延长果品上市时间,与大枣的销售旺季错开,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枣农的收入。

产品附加值较低。目前,赞皇大枣加工仍然处于初级加工阶段,仅仅是将赞皇大枣加工成为蜜枣进行销售。蜜枣是所有深加工方式中最简单的一种,而且是家庭作坊式完成的。因此,蜜枣的附加价值也不是特别大,同时由于是家庭作坊式加工,产品的质量没有保证。赞皇枣农多种植用来制造蜜枣的青枣,而红枣的种植就相对下降,种植结构的不合理阻碍了赞皇大枣产业化的进程。

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赞皇大枣的生产方式主要是个体生产,生产和经营都比较分散。无法与大的市场环境相匹配,获取相关的市场信息的能力有限。由于是个体经营,所以议价能力较低,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赞皇大枣产业的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不利于整个大枣产业的发展。

赞皇县大枣生产经营的规模性龙头企业很少,对大枣产业的牵动能力不足。使得赞皇大枣受外在影响较大,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大枣的品牌效应不强。

二、赞皇大枣产业的发展对策

第一,加强对枣农的技术培训。

赞皇县政府应该加强对枣农的技术培训,定期邀请农业方面的专家根据生产培育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并且进行管理栽培技术的讲解。这为培育出优质的枣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持。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赞皇县是部级贫困县,但是县政府对于大枣产业还是有一定的重视程度的。县政府应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以保证大枣的生产质量。在大枣的冷藏保鲜方面,保鲜厂房的建设和相应的技术支持是不可缺少的。

第三,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大枣的生产不能仅仅限于枣果的销售,而是要对枣果进行深加工,提高枣产品的附加价值。对于赞皇大枣而言,枣农不能仅限于开发低端的蜜枣,而要充分利用资源,对赞皇大枣进行更高层次的加工。

第四,提高规模效应。

赞皇县政府和各个企业应该共同谋发展,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火车头”,它的牵动力决定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速度。赞皇县可以采用“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使枣农的生产更加标准化和专业化。

第五,加强宣传,建立品牌。

在赞皇县建立相应的专业枣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

对于赞皇大枣的宣传,不仅要利用传统的媒介进行宣传,更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赞皇大枣可以通过《舌尖上的中国》等美食节目或者美食杂志以大枣的营养价值以及美好口感为宣传点进行宣传。

龙头企业要开拓网络销售渠道,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店,线上线下同时进行销售,双管齐下。县政府要支持赞皇大枣产业的发展,建立公共官网,对赞皇大枣进行宣传。

三、结束语

通过对赞皇大枣产业的优势、问题等方面的分析,了解到赞皇大枣产业化发展的问题所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赞皇大枣产业化发展的策略。加快赞皇大枣产业化进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枣苗培育技术培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建立龙头企业、实行规模经济、建立品牌效应等。

农业发展策略篇6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作用;发展策略

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其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在现阶段,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因而要想能够更好的促进农业的发展,相关部门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

1农业水利工程的作用

1.1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农业水利工程,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而农业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有很多方面,如节水、灌溉以及防涝防旱等。农业水利工程在实际应用中,不仅进一步的提升我国农业生产力,还使得农业生产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1.2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进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农业水利工程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不仅是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还是提升农业经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有效手段。不仅如此,当地政府在农村地区修建农业水利工程,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中避免出现旱灾、涝灾等状况;另一方面能够较好的保证农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进而改善农民饮水情况,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1.3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之所以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是促进生态文明现代社会建设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水利工程的建设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不可或缺的保障系统;相关部门加快对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为农村防洪、供水、生态等提供了安全保障,因此,相关部门要不断的加强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2当前我国在农业水利工程上存在的问题

对于现阶段,农业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当前的农业水利工程方面的专业人员,其不仅综合素质较低,在技术上也没有足够的成熟,这是不符合水利工程的相关技术和要求。与此同时,由于农业水利工程的工作环境基本上处于农村地位,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艰苦,福利待遇也不够高,因而大多数专业的人才都不愿意留在这里工作。在近几年,根据相关数据研究得出,我国水利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占总职工的概率非常低,由此可知,我国严重缺乏农业水利工程方面的高技术型的人才。(2)我国农业水利设施不够完善。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在当前的水利设施上,大多都是采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修补的;另外,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小的水利工程来说,由于设施年限过于久远,并且没有得到相应的维护,使得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影响。(3)农业水利规范不够完善。对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其本身就属于一项比较艰苦复杂的工作,并且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当地政府在对水利工程建设上虽然大力支持,但是在资金上严重匮乏。对于这种情况,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农业水利工程的特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保障水利工程正常的投入使用。

3农业水利工程发展策略

3.1进一步的加强整治

对于上述农业水利工程存在设施问题,相关施工单位要加强对其进行整治,同时还要对一些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进行更新和改造。在改造的实际过程中,施工单位要能够结合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完善农田中的灌排体系。

3.2进行总体的规划

要想能够更好的保证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中发挥出其具有的作用,相关部门则需要根据当前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来制定科学合理以及可行的规划。具体来说就是先由市、县组织,在让各乡镇负责实施,编制灌溉区总体规划,来增加灌溉渠道和配套设施等。在此基础上,要保证不打乱自然排水流势以及能够科学合理布置灌溉区,如:在资源充足的地区,施工单位要科学选择沟、渠,然后新建一些灌区,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农田灌溉面积,还为农民灌溉农田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通过总体的规划,使得相关部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农民灌溉农田投入的成本。

3.3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农业水利新机制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善农业水利工程新机制,我国相关部门要为其建设提供相应的财力支持,同时还要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要能够做好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宣传工作,通过这种宣传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农民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热情,进而解决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要的人力问题。

3.4实施水利惠农政策

在实施水利惠农政策上,我国政府部门可以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区域来制定相应的惠农政策,比如,适当的增加农民的水费和电费的补贴,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农民在经济上的负担;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增加对水库管护财政的补贴,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更好的保证水库正常运转,还能够防止水库出现无水可用的情况。

3.5健全水利工程的管理体系

在健全水利工程体系上,相关施工单位要坚持规划顺应民意,进而能够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由面上建设,分散投入到集投、由单项逐渐突破到整体推进。力另外,政府要对农业水利工程不断完善进行改革制度,并会给与指导和意见,这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工程上遇到的各类问题只有建全并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才能提高工程的质量。

4结语

综合上述,农业水利工程具有的作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民生活的水平,还为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作用。对于当前农业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相关施工单位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只有将存在的问题解决好,才能更好的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在农业发展策略上,主要有四个方面,即进一步的加强整治、进行总体的规划、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农业水利新机制以及实施水利惠农政策。通过这四个发展策略,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我国在农业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琳.农业水利工程的作用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智能城市,2017(02):246~247.

[2]张启明.对于农业水利工程作用及其发展对策的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5(03):113.

[3]吴德刚.浅析农田水利工程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209.

[4]黄立武.对乡镇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3):209.

农业发展策略篇7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问题;策略

1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信息利用能力薄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成果越来越多,每天有上万的农业信息化成果。但是,这些农业信息化成果只有不到百分之十倍农业企业及农户采用。这是因为我国农业信息的利用率较低。首先,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用户较少,并且,大多数是年轻人用于网络交际、玩游戏等,很少用于农业发展;其次,我国农村地区极少农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农业信息利用能力薄弱。

1.2农业信息网络效应较低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生产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加强当地国内外农业市场及农业发展政策的认识。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农户采取小型生产经营规模的发展方式,导致农户的农业收入较少,不愿投入较大资金引入人农业信息技术,导致农业信息网络效应较低。

1.3农业信息使用成本较高

首先,农业信息使用的硬件成本较高。农业信息化发展要求农合购买计算机设备、开办互联网。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买不起计算机,支付不起昂贵的互联网费用。高昂的农业信息花费使农民望而却步;其次,计算机软件和服务费用更高。农民使用网络的培养相当于一年农业收入的百分之是,大多数农民不会使用信息技术,被信息技术排斥在外。农业信息使用成本较重阻碍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2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2.1提高农民信息使用能力在农业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农业信息的使用者是农民。而农民的素质及信息使用能力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信息使用能力。首先,要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的宣传,使农民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意义,加强农民对信息技术的额重视;其次,要培养农民的信息技能。

2.2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去。为此,相关部门应结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例如,相关部门开展电子农业、农家乐等农业发展项目,为农民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

2.3加强农业信息基础建设

农业信息基础建设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农业信息基础建设。首先,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电视、电脑、电话等传播媒介的合作,为农民提供完善的信息;其次,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农业信息基础建设,开展资金补贴,鼓励农民购买计算机设备,开办互联网服务,使农民能够及了解网络上的农业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贸易;最后,相关部门应积极构建农业综合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丰富的农业发展信息,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2.4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视,树立信息化发展的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其次,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引导,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扶持和投入力度,设立专项基金为农业信息化提供资金支持;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加入农业信息系化发展中,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投资,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结束语:

农业发展策略篇8

关键词: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

最早的网代表的蜘蛛吐丝织出来的蛛网,后来人们将人与人之间的看不见的联系成为网。网的种类十分的多种多样,有关系网,互联网等等。但是这些网都是指人类内部之间的,并没有人与物或者,物与物之间的网络,于是物联网应运而生。

一、物联网的概念

交际网主要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正如同它的名字所说的一样,物联网着重强调的物与物之间的交流。当代社会的科技发展很快,新的科技产品琳琅满目,新的科技理念目不暇接。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也产生了新的具有推进作用的新科技,物联网。物联网主要是运用现代高科技的互联网等技术,将传统的农业生产变得规范而且有序,同时将传统农业置于监控管制之中,将农作物的状态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中。给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互联网的重要任务是信息的交换,而物联网的作用则主要集中在信息方面的收集。任何事物经过物联网的录入,都能够准确它的定位,使人感觉清楚和明白。不同于文字或者画像中的苍白无力的单方面的表现,物联网中的事物给人更多的是更加具体,更加细节的认识。物联网通过对事物具体数值的监控,和对相关数值的分析研究,达到了精确测量的目的。科学是推动生产的重要动力,物联网更是推动生产的重要动力。物联网的发展展现着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促进着物联网的发展。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就一直采用重农抑商的策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农业是中国立足的根本。在中国相比于传统的农业来说,物联网支持下的农业显得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也使得农业产生了新的发展的道路。

二、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一)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

如果说农业是中国立足的根本的话,种子的质量就是农作物立足的根本。物联网技术下,所有种子的品种,信息,数据被记录了下来。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观测哪种种子才能成长为更优秀的农作物。在现实生活的育种运用中,物联网还有许多其他的用处,通过有效的观察,可以人工培养,甚至于可以人工完成某些新型种子的培育。优胜劣汰,在种子阶段就做到选取最有的种子进行农业生产,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二)在设施园艺生产中的应用

在大街的街边,有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有些草坪上有一个小小的洒水器,它的身边并没有其他人的操控,但是它却能够自动洒水,可谓是十分神奇。这个就是物联网在园艺设施上的应用。在物联网的控制下,并不需要人力来完成这个工作,只需要在物联网的系统中输入一定的数值,然后通过机械的操控,就可以达到精确把控的目的。这样做,既节省了人工费用,又防止出现了数据失误。

(三)在禽畜养殖化管理中的应用

除了农业种植业以外,农业另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就是畜牧业。那些整天嘈嘈杂杂的小动物,虽然每天都在说话,但我们并不能了解它们说的意思。它们身体出现什么状况,或者突发什么疾病,我们也不能做到很好的发现工作。这时候就是物联网大展神威的时候了,物联网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将这些小动物的参数都记录下来,一旦参数发生意外,在参数范围之外变化,我们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信息,这些小动物就可以得到及时的帮助。

(四)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由于在养育,培育过程中,农产品的数据都在物联网上有相应的记载。这相当于每一个农产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从它的出生到死亡都有严格的记录。这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我们可以随时查看这些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是否出现了其他不良情况,真正做到了从源头处把控农产品的质量。

(五)在资源调控中的应用

任何科学养殖,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撑。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也是用数据证明了自己的优势。在物联网技术下,所有的农产品数据都集中显示在物联网信息网中,物联网拥有最多的信息量。信息量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决策的正确性。有足够多的信息支撑才能够得到比较正确的决策,所以物联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极大程度地帮助了管理者做出正确的资源配置决策。

三、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提高信息感知与识别技术

对于信息的收集来说,信息的获得是十分重要的。而信息的收集,主要依靠物联网的感知和识别技术,在这种技术的支持下,物联网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信息的收集工作。在当下,由于物联网该方面并未完全成熟,所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加强信息传输和自组网络技术

由于物联网还属于一个较为新型的事物,所以的使用受众较小,网络的覆盖率也较小,这就使得物联网的网络版图较小。只有庞大的网络才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内容支撑,才能使决策更加的正确。

(三)提升云端计算技术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中,云的概念被广泛地提了出来,各种网络云盘占据了原本移动硬盘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云端计算技术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支持者,主要是因为它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云端技术使得一份资料变得移动起来,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能查看有关的资料,而不局限于某台电脑。物联网的属性要求它必须在云端技术上下一定的功夫。

四、结语

无论是互联网技术,还是物联网技术,说到底都是为了我国的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在各项技术中,创新求变永远是不变的必胜的法宝。物联网是我们科技技术上的一大步,但是如何将步伐迈的又大又稳,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和进步了。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为科技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秦怀斌,李道亮,郭理.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及关键技术应用进展[J].农机化研究,2014(4).

[2]彭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2).

[3]戴起伟,曹静凡.燕面向现代设施农业应用的物联网技术模式设计[J].江苏农业学报,2012(05).

农业发展策略篇9

关键词:近郊农业型城镇农业产业化旅游地产

中图分类号:DF4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郊农业型城镇是指位于城市边缘,大多数居民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小城镇。近些年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很多小城镇被划入城市规划区范围,成为了城市发展和扩张的备用地,农业日渐萎缩,大量农民失地失业,城镇变成了城郊的居住区。

一、存在问题

伴随着各地城市化的进程,这种近郊农业型城镇小城镇数量越来越多,并且大都规模较小,发展模式雷同,初期基本靠房地产起步,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缺乏后续发展动力,便逐渐萧条。

另外,大量农民失业,也带来很多隐患和社会问题。

二、发展策略

1、保留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对近郊农业型城镇发展,应积极探索以农业产业化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村城市化的路径,全域统筹,全盘考虑,研究城乡公共资源的配置。并融入旅游规划、生态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内容,丰富发展理念和策略。

2、深度挖掘近郊农业型小城镇资源、历史和优势,开发相关产业

深度挖掘近郊农工型城镇的历史、名人、特色等内容,开发相关的旅游、参观等。结合农业产业化的旅游开发,丰富旅游线路的内容,吸引更多游客,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3、寻找地产开发新模式

除开发传统意义的房地产外,应考虑旅游地产、养老地产、度假地产等多种模式,先期投资相关设施,带动相关地产开发,是地产开发具有持久的竞争力。

三、以大连市金州新区向应街道发展规划为例

1、向应街道现状及背景

向应街道位于大连市金州新区北部,东与华家国家农业科技园接壤,南毗保税区的亮甲店街道,西与普湾新区的三十里堡、石河为邻。向应街道距金州新区中心时空距离为25分钟,距离大连城市核心区50分钟,在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方面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把向应街道定位为大连市生态保育区,以发展现代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为主。因此,在大连全域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在农业地区探索一条特色道路成为本规划的关键。

新时期,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农村地区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出路,但是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如何统筹安排农民的就业、农村居民点整合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沿着主要道路建设是很多小城镇发展的传统模式,向应街道原本也是沿着主要道路建设发展的,但是这种发展模式显然不适合新时期的开发理念的定位,要求未来发展过境交通不能穿越中心区,对交通的重新梳理,及与周边地区的关系,也是需要认真梳理和研究的问题。

另外,同大多数农业乡镇一样,向应原有基础设施不成体系,但随着城市化的带动和开发建设,其设施配套需要尽快改善并与周边地区统筹考虑、共建共享。

2.指导思想

做足农业产业化文章,以农业产业化促进三农问题解决和农村城市化。向应街道不适合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模式,而是要仅仅把握近郊农业地区的特点,以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配送、物流为主导的企业化农业生产基地模式和以都市休闲农业旅游为主导的模式,探索农村地区的全域城市化的发展路径。

全域统筹、全盘考虑。把向应街道作为整体一盘棋统筹考虑,全域土地使用、居民点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落实到每个屯、每个居民点。

注重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站在金州区甚至大连市的高度考虑,实现与周边区域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规划策略

挖掘农业产业化及相关产业链条,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大连别具一格,具有独特风情的小镇,周边建设现代化都市农庄,建设特色鲜明的民居,高标准的服务社会基础设施,开发绿色农副产品生产、深加工、物流,结合旅游开发现代都市休闲农业旅游、教育基地等。

挖掘地方特色。向应街道具有红色爱国文化的特色和历史,现已有关向应纪念馆和故居等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策划建设关向应故居、关向应纪念馆、红色讲堂、红色文化展览馆、红色文化广场、红色纪念品、红色酒店等项目,将向应街道打造成富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小镇。

向应街道很多居民保留有大量传统的农业劳作工具和具有满族文化的构件,利用这些资源,并深入挖掘包括满族文化在内东北文化,开发东北娱乐体验、东北餐饮品尝、东北民居参观等相关旅游产业,策划建设满族婚礼体验、剪纸展览、满汉全席、秧歌表演、高跷表演、皮影戏舞台、东北民居酒店等项目

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利用小黑山风景区资源,进一步提炼田园特色,吸引城市游客,体验农家生活,感受绿色生态。建设生态农庄、市民农园、山体公园、阳光牧场、珍贵花卉和新奇农作物基地等项目。

开发新型产业,引进建设高标准医疗和养老设施,开发养生、疗养、体检等产业,策划建设高端体检中心、银发农园、养老社区、养生会所、中医理疗、温泉理疗、老年公寓、康体公园、医疗康复中心等项目,打造银色产业示范基地。

此外打造具有视觉冲击的大地花田、农田、林田、滨路花带等视觉景观,带动向应旅游业发展。

4.规划定位

将向应建设成为集现代化都市农业、度假旅游业、休闲养老业为一体的现代化精品田园小镇;以都市农业休闲、爱国教育、满族文化为主题的高品质休闲度假社区。

5.发展规划

向应街道规划建设“一心两轴三区”的空间结构。一心为综合服务中心,两轴为沿盖亮线的主要发展轴和沿华北线的次要发展轴,三区为休闲旅游区、红色旅游区和产业集聚区。

规划对现状村庄进行统筹,合村并屯,置换出用地用于中心区建设,同时便于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配置。

规划建设四大社区:城西社区,以休闲农业旅游和农业产业化为动力带动村庄集中安置;图门子社区,以都市休闲农业旅游为动力,建设特色农庄和发展部分地产;望海社区,受保税区辐射带动,发展地产;大石棚社区,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带动村庄集中安置。

向应街道发展规模2020年,人口2.5万人,建设用地6.6平方公里;远景,人口4万人,建设用地8.6平方公里。

另外,规划还考虑公共资源低碳化,交通方面,提倡节能公共交通;资源方面,提倡利用和研发新能源;生态方面,提倡分散的绿地网络确保生物多样性。

此外,规划还对建筑开发强度、高度、风貌进行指引,以指导下一步建设,保证规划策略的有效实施。

6.后记

这种农业型城镇开发和转型,如何寻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找到属于自己的魅力,是规划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次规划对向应进行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目前向应街道已经建成紫云花溪等旅游观光项目,受到一致好评。向应的农业产业化道路虽然刚刚起步,但是也已初见成效。辽宁省乡村旅游现场会议在向开。樱桃节期间,向应接待海内外游客4万多人次,各种收入总计1300万,带动农民收入增长50%。

此外,小黑山风景区投资3000万进行建设,关向应衣冠冢建设也已启动。虽然目前向应的建设刚刚起步,可是带来的效益已清晰可见。向应的都市休闲农业旅游道路还很漫长,但是向应所选择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已经得到领导及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并且已经带动向应走向致富道路。

参考文献:张丽梅,许倩瑛,高相铎.对农业型城镇城镇化发展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7(08):46-47.

吴秀英,刘海燕.生态农业型小城镇规划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1(09):10-11

作者简介:

农业发展策略篇10

关键词:创意农业;发展思路;策略研究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国农业的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脚步。国家农业政府部分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创意农业的重要性,要不断加大对创意农业发展的投资力度,有效将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与农村农业生态资源结合在一起,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创新设计,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新业态。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文化资源以及旅游资源,政府相关部门要全面发挥出资源的优势,加强与市场企业的合作联系,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1.我国创意农业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当前我国创意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产品的创新。传统的农业发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于创意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企业要想提高自身在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对产品的创新,最大化满足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当前市场对于农产品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产品外观、用途以及生活艺术等方面。例]如在农产品外观上,农民户通过利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可以种植出迷你南瓜、贴字苹果以及五彩辣椒等,这样能够有效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自身的经济收入。在农产品用途创新上,农业企业通过创新设计出两用的盆景蔬菜或盆景水果等,这样既能够满足人们的艺术观赏性,又能够当做食物;2)农业文化的创意旅游。农业经营者通过将农村的农业特色资源与城市现代要素成功结合在一起,打造出完善的旅游观光项目,让游客既能欣赏到美丽的生态风景,又能够在农业生态园区任意的进行采摘水果、蔬菜等。与此同时,经营者也可以适当的划分出一部分耕种土地,让市民进行租种,感受到农耕过程的乐趣和收获时的喜悦,经营者也能够获取一定的租金报酬。农村可以通过自身的特点,将各种文化创意融入到新农村规划建设当中,从而有效打造出具有文化特色的创意乡镇,吸引到更多游客,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3)农业营造模式的创新。农业市场通过以节庆会展为平台开展创意营销活动,这样能够打破传统农业营销模式的弊端,组织更多的农户参加创业农业大赛,充分展示自身种植的创新产品,将创意农业与消费市场有效结合在一起,培养农业爱好者的创新理念,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农业品牌,让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我国的农业文化。例如浙江余姚每年的杨梅节、上海南汇桃子节以及南京农业嘉年华等。

2.当前创意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规划明确社会发展目标,要始终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以及共享”的理念,在创意农业发展工作中也不例外,农业发展要依靠人民,成果要让人民共享,使每一位农业从业者都能够在创意农业共享发展中获得成就感,然而在实际创意农业发展中,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2.1创新程度不够,同质化严重

现代化创意农业的重点工作内容就是要充分发挥出我国农业资源、文化的优势,要合理应用创意元素,实现对各种农产品、营销模式以及发展理念的创新。然而,当前我国创意农业的发展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上存在的创意农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无法充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存在各种相互模仿或者照搬的现象,整体产品设计上缺乏特色和信息。与此同时,农业部门未能充分了解掌握市场的发展需求,创意农业在市场的定位不够清晰,无法最大限度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各项农产品过于单一,缺乏进一步对传统农业文化和资源的挖掘开发工作,未能围绕县、乡镇区域打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链文化,经营理念缺乏创新,未能引进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和农业管理理念,农产品有待进一步的创新开发。

2.2创意农产品品牌运作意识薄弱

由于农业产品自身特性的限制,导致创意农业产业难以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市场上的各种创意农产品在短时间内就会被竞相模仿、抄袭,农产品品牌保护起来具有很大的困难。然而,品牌运作作为创意农业稳定发展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关键环节。相关农业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要呼吁市场农业企业和个体培养良好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整个市场对创意农业产品和服务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成功打造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品牌价值,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创意农业和谐持续的发展。

2.3缺乏专业化的创意农业团队

我国当前创意农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极其需要高素质、高层次的农业人才,他们既要掌握丰富的专业农业知识和技能,又必须拥有先进的创新理念和市场运作方法,致使创意农业变得更加规范化、产业化。在创意农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上面我国还很缺乏,未能有效建立起专业化的创意农业团队,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创意农业质量的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出自身在市场中的作用,要积极组织农民参与各种专业化的文化教育培训,培养农民先进的创新理念和良好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农产品开拓能力,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2.4政府引导工作有待加强

农业政府部门未能实现创意农业的共享发展,经济市场的创意农业还处于分散的经营状态,未能够有效形成集群,政府部门过于追求农业发展的实际效益,而忽视了创意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创新才是一个行业稳定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十三五”规划就明确强调各个行业的发展都要注重创新和共享,政府部门必须不断优化调整创意农业的结构规划设计。当前创意农业严重缺乏长远的战略部署以及科学的产业规划,整个市场的产业化水平较低,未能够吸引到更多的资金,政府引导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意农业的各项配套设施较为落后,难以有效形成市场的口碑效应和品牌效应。

3.创意农业发展的相关策略

3.1消除同质化,提高创新度

要想保障创意农业得到和谐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实现其差异化,这样能够打破传统农业的发展格局,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最大化满足市场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创意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从业者必须合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农业文化与创意农业产品结合在一起,实现产品的多样性,吸引到不同阶层的消费者。通过展开创意农业的差异化战略,能够充分挖掘出农业的特色资源和潜力,运用创新理念附加产品的特色化,有效将科技、文化和农业资源融合起来,促进创意农业的高层次发展,带动县区域经济的发展,建立起完善创新的创意农业新模式。

3.2实现创意农业的品牌化建设战略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要想实现创意农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就必须高度重视创意农业品牌的运作。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出自身在市场中的引导作用,要加大对市场农业品牌的推广和宣传力度。市场农业企业必须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不断提高创意团队的品牌意识,要加强农业品牌的运作水平,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要组织员工积极参与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品牌意识,能够充分掌握了解品牌文化知识。与此同时,政府农业部门必须积极完善创意农业的品牌保护制度,要指导各个农业个体户去注册使用地理标志,建立起个人或者企业品牌,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保护意识,让整个农业市场形成健全的法律保护机制。政府要注重社会各个宣传渠道的运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创意农业企业品牌得到有效的推广,不断提升品牌的整体现象,明确企业在市场中的具体定位。

3.3加强创意农业专业人才团队的建设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团队,创意农业发展也不例外。要想促进创意农业的发展,就必须积极培养创意人才,充分挖掘出有文化、有技术的现代农民,有关部门要组织这部分农民去参与各种专业化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掌握到更多的先进农业文化知识和技能,成为复合型的创新农业人才。政府部门要做好中间人的角色,引导当地各大农业高校与创意农业团队进行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农业创意项目,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培养发现更多的人才,实现创意人才的立体化培养。此外,政府部门要合理制定创意农业的奖励制度,建立健全的农业创新鼓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农民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能够推动创意农业更快的发展,政府部门要注重县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引进城市工业的投资,实现工业、农业以及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意农业的发展要注重共享创新理念的树立,政府部门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颁布激励政策,不断完善各项保护制度,充分调动社会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直观能动性为着力点和出发点,不断加大对创意农业发展的投资力度,将科学技术、文化以及农业资源有效结合在一起,推进农村创意农业的发展,改善新农村的建设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厉无畏,王慧敏.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02):45-48.

[2]秦向阳,王爱玲,张一帆等.创意农业的概念、特征及类型[J].中国农学通报,2014(03):36-38.

[3]张俊.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初始条件与动力支撑[J].技术经济,2013(06):75-78.

[4]厉无畏,王慧敏.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02):65-69.

[5]张雷,何云峰,赵文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试点太谷县创意农业发展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6(06):114-126.

[6]厉无畏,顾丽英.创意产业价值创造机制与产业组织模式[J].学术月刊,2014(03):32-35.

[7]吕庆华.管委会对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142-145.

[8]王爱玲,刘军萍,秦向阳.创意农业的概念与创意途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08):42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