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水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22:18

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篇1

王洪鹰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被更多地运用到具体的政府执政工作中。与此同时,由政府主导的公共事业管理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的进程相适应,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必须加快转型速度,充分发挥公共事业管理在政府工作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重要性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念

公共事业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尚短,很多理论还不是十分成熟。一般认为,公共事业管理就是由政府等社会公共组织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公共权力并履行自身的职能,全面促进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基本权力得到保障。简单来说,公共事业管理存在的目的就在于满足整个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需要,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通常是由政府主导的,因此具有很强的非营利性和公益性。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的社会公益事业不同,它通常具有较大的规模并且在操作流程中更加规范。

二、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的重要性

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发展水平可以从侧面烘托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依法治国理念的不断深化,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在世界新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国,原有的公共事业管理机制亟须调整适应我国当今的社会发展水平。

(一)促进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公共事业管理不仅是我国政府的重要工作,它也是一门具有独立体系的科学。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旨在培养大量专业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促进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新时期公共事业体制的转型,有利于这门学科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发展状况全面融合。学科的不断进步可以促使校方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此同时,管理体制的转型有利于促进现有的公共事业管理工作人员不断强化自身工作能力,提高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水平。

(二)保证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新时期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政府的工作能力,保证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权益。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成功转型,可以提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人民群众的需求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得以满足,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深化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转型仍然离不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与此同时,进行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工作时,政府部门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工作过程中和工作机制上存在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促进政府不断地进行自我转型,改革自身的管理体制。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四)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笔者在前文中已经说过,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发展水平是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转型工作可以促进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一系列社会组织或是公益组织的发展,这些组织结构的不断发展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之后,就会更愿意进行文化娱乐等消费活动,这会从很大程度上拉动内需,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权利的保障势必会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发展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之所以要进行转型,是因为目前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转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下面笔者介绍一下目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事业管理工作职责不明确

公共事业管理工作包括大量的工作内容,很多工作都可以被纳入公共事业管理的范畴。我国政府部门在开展工作时,经常会出现因为事先没有做好明确的分工而导致公共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会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致使社会矛盾激化。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制度发展不完善

制度的不完善是其他问题发生的导火索。政府部门在开展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工作中,有时会出现脱离理论独自开展工作的状况,这种行为会导致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方面的管理相互混淆,降低政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社会工作制度主要是为了促进政府部门的不断完善发展,而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全独立的公共事业管理制度,所以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进程中常常发生操作不规范、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人民群众满意度低等情况。

(三)国家对于公共事业管理的投入过低

公共事业管理主要是非营利性质的,为了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一定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然而由于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相对滞后,我国在该项工作方面的投入力度比较小。

例如某居民区在建设之初花费很多资金用于完善社区的基础公共设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设施出现了严重的老化和破损的问题。但是相关部门由于资金匮乏没有及时地对这些设施进行修理和维护,这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该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整体上拉低了当地社会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工作水平。

此外,国家对于诸如医疗、教育、社会福利机构、公共交通等方面的投入有时也会出现资金过少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国家在这些方面的关注度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资金投入过少,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水平。

(四)对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认识相对滞后

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政府部门等执行单位。我国大部分的人民群众也没有完全了解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具体工作范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出现了新的要求,然而很多相关的工作单位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在开展工作时,没有及时地转变思想,仍然按照之前的经验开展工作,这样的工作既没有实际效用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很多民众在遇到具体的问题时,不知道具体寻求哪个部门的帮助,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就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相关部门有时在完成了相关工作后,得不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例如,一些社区的公共设施在修葺完善后,还会遭到经常性的破坏,这无疑会给相关单位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促进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的必要条件

公共事业管理机制转型工作并不能一蹴而就,它的顺利进行需要一定的条件。

(一)创新公共事业管理理念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转型要求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打破旧的观念,不断创新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理念必须要与“中国梦”的理念相互契合,并且一定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

例如近年来,上海市不断进行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在一次次的探索中寻求最适合本市发展水平的公共事业管理机制。目前,上海的公共事业管理单位已经顺利实行包括人事改革在内的多项改革,人事改革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人员对公共事业的工作热情,确保了公共事业的顺利进行。

(二)聘用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发展较为完善的学科,我国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并且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在进行学科授课时更注重培养学生们实际工作的能力。

为了改善目前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进程中存在的工作不利的现象,笔者建议相关的政府部门,包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给更多的专业人才提供工作机会。

例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某高校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授课时,除了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理论,更是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民众的实际需要。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积累了工作经验。

(三)加强政府与其他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经济比较富裕的企业家或者明星自发地建立了一些公益组织,这些公益组织具有很强的社会号召能力,并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些组织的运行机制往往不是十分的完善,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

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可以积极地与这些民间的社会团体组织进行合作,这样既可以确保这些组织的规范运行,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组织所筹集的资金,真正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加强政府和社会群众之间的联系,打破政府垄断公共事业工作的模式,让更多人有机会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这样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对待公共事业管理工作,让人民群众的诉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运行机制中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成功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也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寻找加快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新途径,切实提高政府公共事业的工作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权益,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菲.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

[2]刘巧胜.我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

[3]赵立波.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初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4]林国银.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发展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7).

[5]杨鑫.浅析我国公共事业发展之前景[J].中国集体经济,2015(12).

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篇2

一、实施范围

(一)单位范围

由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按独立事业单位管理,经批准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包括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服务机构。

(二)人员范围

上述单位中,年10月1日及以后在编的正式工作人员(年9月30日及以前已达离退休年龄未按干部管理权限批准留任的人员除外)。

二、实施时间

我县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从年10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

三、清理核查津贴补贴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与规范津贴补贴结合进行。全面清理核查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之外发放的津贴补贴和奖金,摸清收入来源、支出去向、账户情况和津贴补贴实际发放水平,坚决取消资金来源不合法、不合规的项目。具体工作按照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纪委等单位<关于做好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清理核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渝委办﹝)30号)执行。

四、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核定

(一)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由相当于单位工作人员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构成。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水平,由县人力社保局、县财政局按照与我县事业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核定。

(二)县人力社保局、县财政局综合考虑单位类别、人员结构、岗位设置、事业发展、经费来源等因素,核定本级政府有关部门所属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在县人力社保局、县财政局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单位主管部门根据所属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绩效考核情况、综合考虑人员构成、事业发展、岗位设置等因素,核定所属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并报县人力社保局、县财政局备案。

(三)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核定绩效工资后,原则上当年不作调整。确因机构、人员和工作任务发生重大变化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单位主管部门须报县人力社保局、县财政局批准。

(四)县人力社保局、县财政局结合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状况、物价水平等情况,适时调整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

五、绩效工资的分配

(一)绩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构成

1.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我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60%,在考核的基础上按月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由县人力社保局、县财政局按照岗位层次分别确定标准,其中:体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和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四因素各占基础性绩效工资的25%。

单位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基础性绩效工资中,体现岗位职责和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部分应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其中,考核结果为称职及以上等次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全额兑现;考核结果为基本称职等次的,体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的部分全额兑现,体现岗位职责和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部分按50%扣减;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等次的,体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的部分全额兑现,体现岗位职责和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部分全部扣减。

2.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由各单位在考核的基础上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方式和办法。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设立综合目标考核奖励、特殊人才津贴等项目。其中,特殊人才津贴的设立应按照《县卫生局关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设立特殊人才津贴项目的管理办法》执行。

(二)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

1.县卫生局、县人口计生委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所属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内部考核的指导。绩效考核办法要符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突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质,既要体现基本公共服务或基本医疗服务任务的功能定位,又要体现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完成的质量与水平、患者满意度、居民健康改善状况等。县卫生局、县人口计生委在制定绩效考核办法时,应对工作人员事假、病假、延长产假、受处分、处罚等期间,以及年度考核确定为基本合格、不合格等次后如何发放绩效工资(含基础性绩效工资)等问题,作明确规定。

2.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其中,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应向承担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与救治、环境恶劣的现场(实验室)工作等任务的岗位倾斜;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的绩效工资分配,应向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临床一线工作任务的岗位倾斜。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制定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分配办法由事业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报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本单位公开。

(三)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我县统一规定的标准执行;奖励性绩效工资,由主管部门在县人力社保、财政部门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内,根据对主要领导的考核结果统筹确定,不再参加单位内部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考核与分配。单位主要领导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水平可高于本单位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平均水平,并保持适当差距。

六、相关政策

(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厅字〔2005〕10号)下发前,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发放的改革性补贴,符合规定标准和范围的暂时保留,不纳入绩效工资,另行规范。在规范办法出台前,一律不得出台新的改革性补贴项目、提高现有改革性补贴项目的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

(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按原市人事局《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渝人发〔〕144号)规定,暂按绝对额保留的原工资构成中津贴比例高出30%部分(不含特殊岗位原工资构成比例提高部分),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按本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执行,不再另行发放。

(三)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发放补贴,标准由县人力社保局、县财政局确定。绩效工资不作为计发退休费的基数。

(四)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和向离退休人员发放补贴后,不再执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关于对暂未实行绩效工资的事业单位中自荐津补贴水平较低人员实行过渡性不同的通知》(渝人社发〔〕46号)。

(五)实施绩效工资和向退休人员发放补贴后,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不得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和确定的补贴标准外自行发放任何津贴补贴或奖金,不得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分配。对违反政策规定的,坚决予以纠正,并进行严肃处理。

七、经费保障与财政管理

(一)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和向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发放补贴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额安排,由县财政全额负担。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按“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的办法由县级财政适当补助。

(二)要规范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专业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取得的收入,应上缴财政的要全部按照国库集中收缴制度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三)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应专款专用,分账核算。具体发放方式按照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经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根据绩效考核情况划入个人工资银行账户。

八、组织实施

(一)全县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由县政府统一领导,县财政局、县人力社保局、县卫生局、县人口计生委具体组织实施。

(二)县卫生局、县人口计生委根据本实施意见制定所属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报县人力社保局、县财政局批准后实施。

(三)隶属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生殖健康服务站实施绩效工资由县人口计生委负责。

九、工作要求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是党中央、国务院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经过反复研究作出的推动整个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配合医药卫生体制的重大决策,直接涉及到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实利益,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稳妥实施。

(一)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统筹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与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及时研究和妥善处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绩效工资平稳实施。

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篇3

(一)组织领导不断加强,条块结合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各地、各部门把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的指导意见》,建设部制定了《建设系统六项办事公开制度》,教育部、水利部、农业部等部门也分别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加强指导、努力推动本系统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北京、天津、重庆、湖北、四川、、宁夏等地专门制定了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实施意见及责任追究办法,并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实际,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多数地方已经把办事公开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行风评议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范围,明确了责任。大部分公共企事业单位把推行办事公开,作为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制定了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目前,全国已初步形成各级党委、政府组织领导,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指导,公共企事业单位狠抓落实、全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各地、各部门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不断拓宽办事公开领域。目前,全国公共服务行业的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办事公开,并逐步增加办事公开内容。湖北、江苏、四川等地将办事公开的范围,从医疗、教育、市政拓展到电信、金融、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办事公开工作领域不断拓宽的同时,办事公开的内容进一步规范,不少地方、部门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对公开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并在对服务项目进行规范清理的基础上,着手编制办事公开目录。其中,北京市已编制完成首批129个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目录,黑龙江省基本完成了全省的目录编制工作。

(三)针对性明显增强,工作重点进一步突出。各地、各部门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最容易引发矛盾或滋生腐败的问题作为公开的重要内容,明确措施,落实责任,进一步增强办事公开的针对性。卫生部、教育部、建设部、农业部等部门,紧紧围绕“上学难”、“看病贵”、“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供应不到位”,以及“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坑农害农”等问题,把学校、医院、市政、农资等单位列为推行办事公开的重点,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四川省把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过程作为办事公开的重点,要求各市(州)在对修编城市规划、推行公交iC卡和调整低保标准等60多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进行决策时,都要进行公示或听证。

(四)实效性明显提高,形式和载体进一步丰富。各地区、各部门和单位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办事公开形式,推出了许多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公开载体,多方位、多层次地及时信息。卫生部网站建立了执业医师注册信息查询系统和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部开通了“12319”建设事业服务热线。各地区借助信息化手段和电子政务平台,不断创新办事公开载体。吉林省各级政府及供热公司每年都在采暖期前,召开供热咨询会、供热价格调整听证会,公开承诺供暖温度、公示社区困难家庭、及时减免低保户采热费。苏州市整合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17个部门和行业的服务资源,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并开通“12345”便民服务热线。总的看,全国基本构建起信息共享、快捷服务和双向沟通的办事公开平台,初步实现了静态公开与动态公开的结合,提高了办事公开的实效性。

(五)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围绕办事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等,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相应的制度和配套措施,促进了办事公开的规范化发展。卫生系统普遍推行了医疗服务信息公布、医疗费用清单等制度;教育系统建立并完善了校务公开目标管理、考核评估等制度;建设部在全国市政公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了社会服务承诺、收费公示、价格听证、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农业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单位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和办事机构网上公开等制度;文化部在公益性文化设施单位建立了新闻、答复、首问负责、服务工作反馈回应和社会评价等制度;商务部要求所属事业单位参照执行该部关于政务公开的相关制度,提高了商务系统办事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天津、山东、湖北等地在公共企事业单位推行了听证论证、民主评议、督促检查、考核奖惩等制度;河北、浙江、江苏等地一些公共企事业单位制定了协调会议、专家咨询、效能评议等规定。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还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对办事公开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工作进展不平衡,部门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单位之间差异较大;公开的内容不够全面,形式不够规范;监督机制不够完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对于这些问题,务必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提高认识,明确责任,把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工作落实。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政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组织协调的工作机制。各地区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一要研究制定统一的规范性文件。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规范性文件,明确办事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制度和监督检查办法等,着力推进办事公开规范化进程。同时,要根据工作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二要完善办事公开的具体制度。各地区要重点建立听证论证、社会公示、社会评议、监督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明确各项制度的适用范围、内容要求、投诉渠道、奖惩措施等,逐步建立健全办事公开的制度体系,为办事公开提供制度保证。三要组织编制办事公开目录。这是做好办事公开工作的基础,也是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一次管理创新。前不久公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要按照《条例》规定,组织公共企事业单位将需公开的信息和办理反馈、投诉的步骤及要求,纳入办事公开目录范围。

(二)加强工作指导,确保规范推进。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指导,深入调查研究,找准切入点,积极推动本系统、本行业的办事公开工作。一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具体意见或实施方案,明确本系统、本行业办事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考评标准等具体要求,便于有关单位遵照执行。二要把办事公开的要求贯穿到行业服务标准和规范中,制定和完善适应形势发展、方便群众办事、利于群众知情的行业服务标准和规范,逐步实现公共企事业单位工作程序的科学化。三要加强监管,务求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要把办事公开纳入行业监管范围,并与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行风评议结合起来,提高群众参与程度,强化监督考核与责任追究,不断提高公共行业的服务水平。

(三)明确责任主体,不断提高办事公开水平。公共企事业单位是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的责任主体,要按照当地政府、政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及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扎扎实实地做好办事公开工作。一要将办事公开的要求贯穿于单位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使办事公开成为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把办事公开与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奖惩考核体系紧密结合起来。二要全面清理服务事项,摸清职能底数,编制公开目录,规范服务行为,把公共服务过程的动态公开与全程监督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三要从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服务管理入手,制定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服务要求、管理办法、运行程序、投诉反馈等工作制度,将办事项目、依据、条件、程序、时限、结果及服务承诺、岗位规范、纪律规定、监督渠道等公开内容融入服务规范,逐步建立起办事公开的长效机制。四要加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使广大职工牢固树立“以服务树形象、靠服务求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防范和抵制乱收费、收红包、吃回扣等不正之风。

三、抓好“三个结合”,使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推进办事公开的过程中健康发展

(一)要把办事公开与加强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推动公共企事业单位又好又快发展。公共企事业单位承担着大量公共服务职能,具有社会公益性。这决定了公共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服务必须向社会公开,通过社会评价机制来推动其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也只有这样,公共企事业单位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电信、计划生育、公共交通等行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各公共企事业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按照办事公开的要求,将产品成本、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办事过程等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总之,要通过办事公开,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经营管理,促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又好又快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篇4

论文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电子政务;服务型社会

转变政府的行政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改革一直努力的方向。作为行政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事业的管理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服务范围和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行政改革目标的实现,直接影响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进程的日益普及与提高,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企业的逐步信息化带动了政府行政部门的日益信息化,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各个领域的工作效率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公众对公共事业管理实现电子政务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概述

目前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主要包括科技事业管理、教育事业管理、文化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体育事业管理以及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等部分。这些领域直接关系着公众的日常生活,决定着我国行政管理的实施效果。

二、电子政务的优势

电子政务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应用同传统的服务方式相比,在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增强管理质量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极大地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节约行政管理成本

在电子政务办公模式下,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准确度都将得到极大地提高,这对实施公共事业管理的政府行政部门而言,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质量。同时,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的普及,还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减少实施公共事业管理的成本,降低我国行政管理的费用。

(二)提供公众更好的服务.使行政管理能真正体现以公众为中心的管理内涵

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能改变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制。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公众可以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和在一天中的任意时间享受到来自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提供的各种电子政务。这种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服务,真正体现了以公众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实现了无缝隙的公共事业管理,是构建服务型社会的途径之一。

(三)缩小公众与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距离,让管理更加贴近公众实际需要

通过各种电子政务,公众可以直接与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各级领导直接交流,改变了传统的层层上报的工作模式;同时,各级领导也能够通过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使管理更加人性化。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政府部门公共事业管理的效果,增强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与凝聚力。

(四)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性

由于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均衡,部分偏远地区还享受不到来自某些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相关服务,社会公平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随着网络化普及的范围日益扩大,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率不断提高,这一问题将得到不断缓解。通过各种先进的通信设备,这些公民在家中同样也能享受到同大中城市相同的来自公共管理部门的服务,例如远程教育、科技资讯等。这些电子化的服务将有利于缩小地区差异,促进社会的均衡发展。

三、电子化服务的主要手段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电子政务提供了多种途径,这些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将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网站服务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日益扩展,计算机已经成为广大公民查阅资料、接受各种网络服务的主要途径。借助于在intenet网上建立相应的服务网站,公共事业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这种手段来满足公众的服务需求。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建立的网站上,公众可以查询相关的政策法规,最新的新闻资讯等信息,还能通过网站提供的各种互动操作来享受比以往更方便更快捷的各种服务;同时,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站反馈信息了解公众的实际需求,及时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准。

(二)电子邮件(e-mail)服务

e-mail同传统的信件相比具有方便快捷、费用低廉等优点,因此,成为很多信息传递者的首选。美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就是通过e-mail向目标用户提供诸如缴税详情、环境质量等信息的。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部门也可通过e-mail方式向特定用户发送相关的信息,例如城市公用事业管理部门可以向用户发送当月的水费、电费通知单等,这可以弥补传统用纸张下通知单容易丢失的不足,节约纸张费用,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率。

四、电子政务对各领域的主要影响

电子政务将对改变传统的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并能弥补传统管理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下面将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几个主要领域中电子政务的内容加以说明。

(一)科技事业管理

当今一个国家发展的原动力在于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科技的竞争。利用前文中提及的各种信息手段,科技管理相关部门可以提供更好的科技信息服务,为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转贴于

首先,可以通过相关的网站向有需要的公民提供详细的科技政策和制度,为公民进行科技研究提供相关政策信息;其次,信息网站还可以提供交流平台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供求双方沟通的桥梁,帮助科技成果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转化为产品,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同时,针对信息反馈结果能够及时调整相关的制度为科技的不断提高提供保障;最后,信息化手段还将有利于科学技术市场的管理,保障整个科技市场的良性发展环境。特别是通过网站和手机短信等电子化方式,还可以向有需求的公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发送最新的科技信息,提高农业产品的产量的质量。

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还能及时地在科技工作者之间传递信息,对提高我国整体的科技水平,避免重复劳动,加强科技工作者间的不断交流和共同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事业管理

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教育就是科技的基础,只有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才能保证我国的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许多高科技领域,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要想缩小差距,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教育的作用举足轻重。

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在教育领域的电子化服务应首先可集中在大力发展远程化教育,这样即使是身处偏远的山区,学生也能够享受到来自大城市重点学校名师的授课和指点,享受到同他们相同的教育资源。同时,偏远地区的教师也可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和教学能力,缩小与城市教师的区别。

其次,公共管理部门通过相关信息手段可以及时各种教育政策和制度,为规范教育市场提供保障,促进国家的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卫生领域

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和大医院,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要缓解这种局面,电子化手段将是一种解决途径。通过公共管理部门的信息网络,公众可以方便地查询各个地方的卫生资源,并可通过网络预定诸如专家门诊等服务,缓解某些地区的看病难问题;同时,通过某些技术手段,实现网上看病等服务,弥补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相对不足;并且,通过网络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可以监管整个医疗市场,及时发现诸如假药、医生收红包等违法违规行为,并予以及时处理。

(四)城市公用事业管理

水、电、煤气等生活资源是与城市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些资源的管理将直接影响公民的日常生活。电子化的服务可以支持公民随时查询自己这些资源的适用情况,缴费记录等信息以及相关资源的额定价格及缴费方式;同时,电子化服务还将有利于政府部门监管这些资源的使用情况,合理调配资源,为构建节约型社会而努力。

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篇5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社会的组成分为政府、社会和市场,三个部分共同组成了现代社会的整体。这三个部分分别由各自的行政机制、社会机制、市场机制的共同运转才推动了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里要强调的是国家公共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职能的重要体现。在整个社会管理体制当中,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公共事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承载者,它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的分配,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及文化生活质量。社会公共事业是不断增长的社会公共需要的产物,公共事业的目标和本质是以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为目标,通过间接或直接的方式为公众的社会生活提供经济或者物质条件,并且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共社会活动。因此,要使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取得一定意义上的改革,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中的人力资源改革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居于中下水平,公共事业的业务效益令人堪忧,解决问题能力低下,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选拔机制不合理

我国大小公共事业数量惊人,比较专业的公共事业人才配备比较合理,但大部分单位的人员普遍学历低下,对与自己职位的认识和学习管理能力不言自明,更不用说业务了。就拿一项对某城市工商管理部门的人员调查来说吧,学习工商管理专业大专文凭以上的不到真个部门人员的3%,但是许多正规工商专业的学生却怎么也进不到工商系统工作,这样的原因就是进入这样的系统必须有很硬的社会背景,没有背景,即使北大毕业的,也和这样的国家部门无缘。因此,公共事业人才选拔的不合理甚至人才选拔的扭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事业整体的水平。

2、人才的开发培养机制不完善

公共事业人才选拔不合理是一个原因,但对与人才开发和培养也存在缺陷。一旦公共事业有新的人员进入时,单位安排的职位和实习岗位和个人的专业、要求、最终目标不协调甚至存在极大的偏差,所以人才自身的专业知识根本得不到应用的空间。例如,许多单位都有员工的外出培训计划,可实际上外出培养实际就是旅游,培训的目的就放空了,预期的培养目标根本就达不到。因此,人才开发培养和机制是背离的,不能有任何效果。

3、人才激励机制空乏其身

现在多数的公共事业都有人才激励机制,但没有人才淘汰机制,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低下的人进入这样的部门,终身任用,不用淘汰。这样一来整个部门的人员素质只能是走下坡路,更不用说业务和工作的质量了。因此,公共事业一定要在部门内部制定机理机制和淘汰机制,真正的要体现出按劳分配原则,才能增强竞争,如果没有竞争,公共事业哪里来的进步呢?

二、公共事业体制观众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及人员培训的对策

以上简单叙述了现在公共事业人才资源管理的现状,要提高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应该以科学的管理为依据,从现有管理体制的弊端出发,创造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走一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子,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正道。具体应该从以下着手:

1、改革人才选拔机制,竞争上岗、优胜劣汰

人才选拔要给于单位人事负责更多的自,根据单位自身建设特点选拔人才,基层人员选拔,要根据专业特点选取,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选拔标准。个人能力和自身的业务素质通过考试,竞争上岗,采用优胜劣汰法则,实行聘任制。同时要定期的对人员进行年度考核,考核要听取群众意见。公共事业干部选拔一定要体现公平机制,实行编制管理。对与高素质和专业擅长的人才,编制管理能稳定人才,创造更高的价值,对单位的发展能起到关键作用。但很多公共事业的管理却没有这样的机制,不重视重点人才的利用,这是个弊端,单位真正有困难时候,机制不健全,会在很大程度上流失关键人才。

2、合理化的薪酬分配制度是关键

公共事业的薪酬计算仍然是按职称、职务高低、学历、工龄长短来计算工资的,一个人的职称、职务、工龄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人的工程潜能,可实际的劳动成果往往是和这些不协调甚至是相反的。因此薪酬的分配很大程度上是不公平的,所以薪酬的分配制度因该重新考虑哪些有才能,能真正为单位做事的人才,对那些学历低资历浅的人员,应该在工作积极性上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在工作效率上制定适合他们的薪酬标准。

3、公共事业建立激励制度

公共事业的激励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空置的,所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根本调动不起来,工作效率低下也就很正常了。所以公共事业实行工作激励政策是很有必要的,实行激励政策能够积极引导员工的工作方向,对自身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同事对单位的业务也能有效的提高,激励制度要把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才能提到更明显的效果。公共事业要吧激励制度和自身单位文化结合提来,寻求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综合运用激励手段,充分考虑单位人员间的各种差异,根据差异来实现激励制度。行政公共事业要把激励机制中的激励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灵活的运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4、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

公共事业对人员的培养主要有新近员工培训、管理人员培训以及技术人员培训。人力资源部门对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应该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公共事业内部的管理模式一样,不断的提炼新的想法,调整旧观念,保证新员工的思想和单位的方向一致,在单位内部的培训中贯穿公共事业的文化性,是工作人员能从思想上统一起来,能起到有利于单位发展、团结的大好局面。

总结,公共事业体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相比是有着性质上的区别的,公共事业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是国家的形象象征。所以行政公共事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下面就具体分析我国公共事业认字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以上只是对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现状作简单探讨并给予简单对策,不足之处见谅,愿这些对策能解决一点实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改变我过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篇6

【关键词】新农村;公共管理;问题;对策;人才;政府

一、引言

这些年我国越来越重视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了经济支持的同时实行了诸多新型建设方案。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事业管理来说依旧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公共服务的落后是新农村发展过程中的软肋,农民们也都非常关心农村服务的问题。因此,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来加强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公共管理问题极为重要。

二、我国新农村公共管理中实际存在的几项问题

(一)农村基层政府的职位分配不合理。新农村的建设不仅是人民群众的奋斗目标,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条命脉,需要党和国家的大力引导和政府人员的支持。但现实中有些农村的基层政府在建设职位任务分配还是不够合理。很多农村干部人员不了解不关心当前农村市场经济管理的现状,政府也只是强制干部们完成不必要不合理的任务,在诸多关乎民生的建设工作中产生了不良循环。乡镇府作为农村经济建设的最基本单位,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其本身的职能要求和管理标准。政府人员只看重自身的官位而忽略了公共管理科事业中的法律和经济等问题,这导致农村社会经济运转的不平衡[1]。(二)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趋于城市化。公共事业管理支持生活水平低下,较为贫困的人民,具有扶贫性的特点。但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还是无法达到人民生存发展事业需求的,农民的生产生活还是缺乏基础的保障,公共设施的配置还不够完善。国家的资金被用在电路网络、水利工程、道路建造、农田山林开发等方面国家必须加强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分配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等。(三)我国公共管理方面的法律政策还不够完整。我国在经济建设的公共管理确实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通过多年的努力还是无法解绝公共管理利益和法律的矛盾冲突,一些政策还是不太符合法律的规定。许多未经认证的企业和人民加入公共管理生产中,这就容易产生诸多纷争和矛盾让公共管理的产品的生产缺乏信心[2]。(四)农村公共管理技术和人才的缺失。现在的农村发展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人才的缺乏。虽然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部分农村展现出新气象,各种公共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完善,但这些都是基于硬件设施而忽视了软件设施。这就代表大量管理人才的缺乏和制度的不严谨,导致农村人才的匮乏。根本上说就是务农人员缺乏实质性的管理技术,不能灵活应用集中化的农村管理模式。农村生活水平的落后使得人民群众产生了顽固的思想,大学生不愿意在农村发展,加上国家对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分配有限,大量高学位的人才引进显然不够现实,而且除了农业方面其他生产方面也同样缺乏人才。

三、强化农村公共管理的几点方法

(一)对农村基层政府治理结构进行改革。农村基层的干部要贴近群众,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农村干部的选举为以后的干部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所以应该更重视选举的公正公开同时给干部安排优质舒适轻松的工作氛围。此外还要注重管理经验的共享,老干部带动新干部共同将传统的管理机制转换成更现代化的管理机制。政府要分配权力到民众手上,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并积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二)实现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多向性。我国要积极加大公共事业的投入,将国家的建设重心转移到农村,让国家财政投入到更多的公共建设中,给广大人民带来更多利益。公共建设服务体系的投入和发展不容小觑,需要迫切解决农村教育卫生、公共人口管理、农村秩序中的矛盾问题。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通过细化和完善关于农产品投资发展的多向性政策,从而来保证政府外的投资方在发生纠纷和矛盾时可以有相应的维权措施。这必将促使投资方更加积极地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对农村发展更有信心和目标,也让人民群众更加安心[3]。在法律法规的引导下农村走向工业化,传统的农业发展链得到了更新化的发展,使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平衡性的发展。(三)加强农村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模式的转化。现在我国的农村干部群众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干部主体年纪偏高,文化水平也大都处于低级状态,缺乏有学历有知识的大学生和硕博生。当然对于现有的人才必须加强对人才领导团队的建设,对人才和普通农民进行集中培训,进行集约式的管理模式,比如请教授和专业人士对种植农作物的知识进行技术讲解,还可以让人才给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既省人力又省物力,这样可以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水平。还要大力发展农村的教育,卫生环境和科学水平等问题。扩大大学生在农村的任职途径和通道,给大学生多一点建设和发展农村的机会。引导人才进去农村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农村人员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发展链。(四)更加重视农村的教育工作。在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基础的前提下,还应合理地对农村学校结构布局进行调整,根据实际对农村师资进行合理分配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和巩固教育教学质量。在落实小学教学基础下再深入加强中学教育的管理质量,加大教学规模。城市学校应该合理分配农村地区的招生名额,给农村孩子更多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城镇可以建设教育质量比较高的中学,而乡村则把精力和资源用在建立小学上。对于一些教学效果不佳,人数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进行修整扩招或者直接拆除等。这样可以建立一个从城市到农村的双级教学体系,致力形成一种师资共享,环境优化的教学形式。对于老师的生活服务保障进行加强和改善,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更多的教学资源,让教师稳定教学,学生安心学习[4]。

四、结束语

这样看来,中国作为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在新农村经济管理建设中面对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对我国农业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国家政府和人民应该紧密联系共同提升新农村的公共管理水平,打造一个高管理水平的新农村建设工程,展现出一片国家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景。

作者:黄亚波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卫生和计划生育

参考文献

[1]王利民.公共管理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机制的构建[J].兰州学刊,2012(4):56.

[2]李良智.江西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管理优化研究———基于7县35村的实地调查[J].求实,2012(6):87.

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篇7

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健全民主制度,而制度的健全离不开制度创新。因此,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制度化必须加强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要贯穿于这一过程的始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保证实现依法治国、规范党政关系、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尤其是在反腐倡廉方面,要充分利用公共管理制度,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

二、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面临的困境

1.公共管理多元主体竞争不充分

由于历史因素影响,我国公共权力的配置表现出单极化、单向性的特点。公共权力多为国家垄断,国家与社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划分不清晰。改革开放后,社会阶层日益分化,社会组织逐渐兴起,但不管在运行机制还是组建模式方面,都是政府占主导地位,突出表现在政社界限模糊、运行模式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缺乏市场竞争的自主性。政府的行为模式是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并不是自下而上的公共抉择,加之法律制度与民主化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公共管理多元主体的竞争环境很不充分,多元利益与公共权力的分散不能很好地整合,一些社会组织的利益与公共事业的利益很可能发生矛盾,导致新的不稳定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数量庞大的职能性社会团体挤压了公共主体的竞争空间,也造成了主体竞争不充分。

2.政府与民众面临的困境

公共事业的决策者可能会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忽视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在公用事业的决策过程中,如果在决策中没有社会的监督,就有可能出现损害人民利益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存在行政效率低、执行力不强的问题。这些情况就要求公共事务的管理必须出现新思路、新方法。而民众的参与是现代社会治理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公共事务的管理有赖于民众的参与。但在公共事务的具体管理中,民众的参与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一些在经济上处于优势或者具有较强政治话语权的人或组织往往拒绝民众参与公共事业。

3.多元主体参与公共管理的措施

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篇8

物业前期服务合同范文

甲方:

法定代表人:

住所地:

邮编:

乙方:

法定代表人:

住所地:

邮编:

资质等级:

资质编号:

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甲乙双方在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甲方选聘乙方对(物业名称)提供前期物业管理服务事宜,订立本合同。

第一章物业基本情况

第一条物业基本情况

物业名称:

物业类型:

座落位置:

建筑面积:

物业管理区域四至:

东至:南至:

西至:北至:

(规划平面图见附件一,物业构成明细见附件二)

第二章服务内容与质量

第二条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乙方提供的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包括以下内容:

1、物业共用部位的维修、养护和管理(物业共用部位明细见附件三);

2、物业共用设施设备的运行、维修、养护和管理(物业共用设施设备明细见附件四);

3、物业共用部位和相关场地的清洁卫生,垃圾的收集、清运及雨、污水管道的疏通;

4、公共绿化的养护和管理;

5、车辆停放管理;

6、公共秩序维护、安全防范事项的协助管理;

7、装饰装修管理服务;

8、物业档案资料管理。

第三条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乙方提供的其他服务包括以下事项:

组织开展社区主题文化活动;日常业主会所文化娱乐活动。

第四条乙方提供的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应达到约定的质量标准(前期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标准见附件五)。

第五条单个业主可委托乙方对其物业的专有部分提供维修养护等服务,服务内容和费用由双方另行商定。

第三章服务费用

第六条本物业管理区域物业服务收费为包干制。

物业服务费用由业主按其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交纳,具体标准如下:

多层住宅:元/月·平方米;

商业网点:元/月·平方米;

地上车库:元/月·平方米;

半地下车库:

物业服务费用主要用于以下开支:

(1)管理服务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和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等;

(2)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费用;

(3)物业管理区域清洁卫生费用;

(4)物业管理区域绿化养护费用;

(5)物业管理区域秩序维护费用;

(6)办公费用;

(7)物业管理企业固定资产折旧;

(8)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公众责任保险费用;

(9)法定税费;

(10)物业管理企业的利润。

乙方按照上述标准收取物业服务费用,并按本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和质量标准提供服务。

第七条业主应于入住通知书确定的入住之日起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物业服务资金)。纳入物业管理范围的已竣工但尚未出售,或者因甲方原因未能按时交给物业买受人的物业,其物业服务费用由甲方全额交纳。

业主与物业使用人约定由物业使用人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的,从其约定,业主负连带交纳责任。业主与物业使用人之间的交费约定,业主应及时以书面告知乙方。

物业服务费用按年交纳,业主或物业使用人应在上次物业服务费到期之日起提前一个月履行交纳义务。业主和物业使用人逾期不交纳物业服务费的,从逾期之日起按每日3‰向乙方交纳滞纳金。

第八条乙方应定期向全体业主公布物业管理年度计划和物业服务资金年度预决算,并每年一次向全体业主公布物业服务资金的收支情况。

第四章物业的经营与管理

第九条停车场收费分别采取以下方式:

1、露天停车场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车位使用人应按露天车位元/个·月的标准向乙方交纳停车费。

2、地下车库所有权或使用权由业主购置的,使用人应按地下车库元/平方米·月的标准向乙方交纳停车管理服务费。

第十条乙方应与停车场车位使用人签订书面的停车管理服务协议,明确双方在车位使用及停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权利义务。

第十一条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会所属甲方所有。

会所委托乙方经营管理的,乙方按市场标准向使用会所的业主或物业使用人收取费用。第十二条本物业管理区域内属于全体业主所有的停车场、会所及其他物业共用部位、公用设备设施统一委托乙方经营,经营收入补充物业费的不足。

第五章物业的承接验收

第十三条乙方承接物业时,甲方应配合乙方对以下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查验:

第十四条屋顶、外墙、楼梯间、走廊通道、门厅、雨水管等;上水下水管道、化粪池、窨井、道路、停车场、绿化、水泵、水箱等;自维箱变、消防设施设备、智能设施设备、共用照明、排风设备、热风幕等。第十四条甲乙双方确认查验过的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如存在问题:甲方应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解决办法如下:

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负责协调施工单位、厂家积极解决;以事前交验事后复验,互签凭据为证。

第十五条对于本合同签订后承接的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甲乙双方应按照前条规定进行查验并签订确认书,作为界定各自在开发建设和物业管理方面承担责任的依据。

第十六条乙方承接物业时,甲方应向乙方移交下列资料:

1、物业规划图总平面图

住宅区整体移交验收表房屋公用设施等竣工和接管及产权移交验收交接表电路及消防工程竣工图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附属工程及地下管网竣工图工程预算报告工程合同

2、工程开工、竣工报告

3、工程竣工验收证明

4、隐蔽工程验收签证

5、原材料试验报告

6、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

7、消防系统验收证明书

8、公共设施检查验收证明

9、供水试压报告

10、绿化工程图及清单。

11、水电、卫生器具、节能设备

12、砂浆、混凝土试块试压报告

第十七条甲方保证交付使用的物业符合国家规定的验收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承担物业的保修责任。

第六章物业的使用与维护

第十八条业主大会成立前,乙方应配合甲方制定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乙方根据规章制度提供管理服务时,甲方、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应给予必要配合。

第十九条乙方可采取情理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必要措施,制止业主、物业使用人违反本临时规约和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管理规章制度的行为。

第二十条乙方应及时向全体业主通告本物业管理区域内有关物业管理的重大事项,及时处理业主和物业使用人的投诉,接受甲方、业主和物业使用人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因维护物业或者公共利益,甲方确需临时占用、挖掘本物业管理区域内道路、场地的,应征得相关业主和乙方的同意;乙方确需临时占用、挖掘本物业管理区域内道路、场地的,应征得相关业主和甲方的同意。临时占用、挖掘本物业管理区域内道路、场地的,应在约定期限内恢复原状。

第二十二条乙方与装饰装修房屋的业主或物业使用人及装修施工单位应签订三方书面《房屋装修管理服务合同》,对允许施工的时间、废弃物的清运与处置等事项进行约定,并事先告知业主或物业使用人及装修施工单位在装修施工中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

第二十三条甲方应于业主入住前三个月按有关规定向乙方提供能够直接投入使用的物业管理用房。物业管理用房建筑面积按政府相关规定为平方米,位于。

第二十四条物业管理用房属全体业主所有,乙方在本合同期限内无偿使用,但不得改变其用途。

第七章专项维修资金

第二十五条专项维修资金的缴存由物业公司负责。

第二十六条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由市、区小区办管理。

第二十七条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应在房屋超过保修期后由业主大会决定。

第二十八条专项维修资金的续筹由业主大会决定。

第八章违约责任

第二十九条甲方违反本合同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约定,致使乙方的管理服务无法达到本合同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约定的服务内容和质量标准的,由甲方赔偿由此给业主和物业使用人造成的损失。

第三十条甲方、业主或物业使用人违反本合同第六条、第七条的约定,未能按时足额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的,应按3‰的标准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第三十一条乙方违反本合同第六条、第七条的约定,擅自提高物业服务费用标准的,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就超额部分有权拒绝交纳;乙方已经收取的,业主和物业使用人有权要求乙方双倍返还。

第三十二条甲方违反本合同第十七条的约定,拒绝或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业主、物业使用人可以自行或委托乙方修复,修复费用及造成的其他损失由甲方承担。

第三十三条以下情况乙方不承担责任:

1、不可抗力导致物业管理服务中断的;

2、方已履行本合同约定义务,但因物业本身固有瑕疵造成损失的;

3、因维修养护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需要且事先已告知业主和物业使用人,暂时停水、停电、停止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等造成损失的;

4、因非乙方责任出现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及其他共用设施设备运行障碍造成损失的;

5、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

第九章其他事项

第三十四条本合同期限自年月日起,至业主委员会代表全体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签订新的物业服务合同生效时,本合同自动终止。

第三十五条本合同终止时,乙方应将物业管理用房、物业管理相关资料等属于全体业主所有的财产及时完整地移交给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尚未成立的,移交给甲方代管。

第三十六条甲方与物业买受人签订的物业买卖合同,应当包含本合同约定的内容;物业买受人签订物业买卖合同,即为对接受本合同内容的承诺。

第三十七条业主可与物业使用人就本合同的权利义务进行约定,但物业使用人违反本合同约定的,业主应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十八条本合同的附件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十九条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以书面形式签订补充合同,补充合同与本合同存在冲突的,以本合同为准。

第四十条本合同在履行中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双方可选择以下两种方式处理:

向新郑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一条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备案一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有关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协议

本协议当事人

甲方: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

甲方是指:1.房地产开发单位或其委托的物业管理企业;2.公房出售单位或其委托的物业管理企业。

乙方是指:购房人(业主)。

前期物业管理是指:自房屋出售之日起至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企业签定的《物业管理合同》生效时止的物业管理。

本物业名称:______________

乙方所购房屋销售(预售)合同编号:____________

乙方所购房屋基本情况:

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坐落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面积________________平方米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在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在乙方签订《房屋买卖(预售)合同》时,甲乙双方就前期物业管理服务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义务

1.对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绿化、环境卫生、保安、交通等项目进行维护、修缮、服务与管理;

2.根据有关法规和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物业的物业管理制度和《物业使用守则》并书面告知乙方;

3.建立健全本物业的物业管理档案资料;

4.制止违反本物业的物业管理制度和《物业使用守则》的行为;

5.物业管理企业可委托专业公司承担本物业的专项管理与服务业务,但不得将本物业的整体管理责任转让给第三方;

6.依据本协议向乙方收取物业管理费用;

7.编制物业管理服务及财务年度计划;

8.每___个月向乙方公布物业管理费用收支帐目;

9.提前将装饰装修房屋的注意事项和限制条件书面告知乙方,并与乙方订立《房屋装饰装修管理协议》;

10.不得占用本物业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或改变其使用功能;

11.向乙方提供房屋自用部位、自用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等有偿服务;

12.自本协议终止时起5日内,与业主委员会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办理本物业的物业管理移交手续,物业管理移交手续须经业主委员会确认;

13.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乙方的权利义务

1.参加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

2.监督甲方的物业管理服务行为,就物业管理的有关问题向甲方提出意见和建议;

3.遵守本物业的物业管理制度和《物业使用守则》;

4.依据本协议向甲方交纳物业管理费用;

5.装饰装修房屋时,遵守《房屋装饰装修管理协议》;

6.不得占用、损坏本物业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或改变其使用功能。因搬迁、装饰装修等原因确需合理使用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应事先通知甲方,并在约定的期限内恢复原状,造成损失的,给予赔偿;

7.转让房屋时,事先通知甲方,告知受让方与甲方签订本协议;

8.对承租人、使用人及访客等违反本物业的物业管理制度和《物业使用守则》等造成的损失、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9.按照安全、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物业的给排水、通风、采光、维修、通行、卫生、环保等方面的相邻关系,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 物业管理服务内容

一、房屋共用部位的维护和管理

共用部位是指房屋主体承重结构部位(包括基础、内外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等)、户外墙面、门厅、楼梯间、走廊通道、_____等。

二、房屋共用设施设备及其运行的维护和管理

共用设施设备是指共用的上下水管道、落水管、水箱、加压水泵、电梯、天线、供电线路、通讯线路、照明、锅炉、供热线路、供气线路、消防设施、绿地、道路、路灯、沟渠,池、井、非经营性车场车库、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_____等。

三、环境卫生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四、保安

1.内容

(1)协助公安部门维护本物业区域内的公共秩序;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2.责任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交通秩序与车辆停放

1.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责任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房屋装饰装修管理

见附件:《房屋装饰装修管理协议》。

第三条 物业管理服务质量

一、房屋外观: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备运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环境卫生: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绿化: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交通秩序与车辆停放: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保安: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消防: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小修和急修:

小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条 物业管理服务费用(不包括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大中修、更新、改造的费用)

一、乙方交纳费用时间:_____________;

二、住宅按建筑面积每月每平方米_________________元;

三、非住宅按建筑面积每月每平方米________________元;

四、因乙方原因空置房屋按建筑面积每月每平方米_________元;

五、乙方出租物业的,物业管理服务费用由乙方交纳;

六、乙方转让物业时,须交清转让之前的物业管理服务费用;

七、物业管理服务费用标准按__________调整;

八、每次交纳费用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条 其他有偿服务费用

一、车位及其使用管理服务费用:

机动车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机动车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有线电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条 代收代缴收费服务

受有关部门或单位的委托,甲方可提供水费、电费、燃(煤)气费、热费、房租等代收代缴收费服务(代收代缴费用不属于物业管理服务费用),收费标准执行政府规定。

第七条 维修基金的管理与使用

一、根据__________规定,本物业建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大中修、更新、改造的维修基金。乙方在购房时已向________交纳维修基金______元。

二、维修基金的使用由甲方提出年度使用计划,经当地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划拨。

三、维修基金不敷使用时,经当地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按乙方占有的房屋建筑面积比例续筹。

四、乙方转让房屋所有权时,结余维修基金不予退还,随房屋所有权同时过户。

五、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条 保险

一、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保险由甲方代行办理,保险费用由全体业主按各自所占有的房屋建筑面积比例分摊。

二、乙方的家庭财产与人身安全的保险由乙方自行办理;

三、________________。

第九条 广告牌设置及权益

一、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

第十条 其它约定事项

一、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条 违约责任

一、甲方违反协议,未达到管理服务质量约定目标的,乙方有权要求甲方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给乙方造成损失的,甲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乙方违反协议,使甲方未达到管理服务质量约定目标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甲方违反协议,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乱收费的,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清退所收费用,退还利息并支付违约金;

四、乙方违反协议,不按本协议约定的收费标准和时间交纳有关费用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补交并从逾期之日起按每天______交纳违约金,或_______;

五、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二条 为维护公众、业主、使用人的切身利益,在不可预见情况下,如发生煤气泄漏、漏电、火灾、水管破裂、救助人命、协助公安机关执行任务等突发事件,甲方因采取紧急措施造成乙方必要的财产损失的,双方按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在本协议执行期间,如遇不可抗力,致使协议无法履行,双方按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本协议内空格部分填写的文字与印刷文字具有同等效力。

本协议中未规定的事宜,均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

第十五条 本协议在履行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协商解决或向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调解;协商或调解无效的,可向_______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六条 本协议正本连同附件共_____页,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七条 在签订本协议前,甲方已将协议样本送______(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_________乙方签章:_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代表人:__________

年月日

关于前期的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合同备案号:()

一、合同双方当事人:

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

(签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受托方(以下简称乙方):

(签章)

物业管理负责人:

联系电话:

二、物业基本状况:

物业名称:

物业类型:

物业座落:

物业总建筑面积:______方米,其中:已竣工建筑面积______平方米,尚在建的______平方米;按物业类型划分,具体是:①住宅建筑面积,总计______平方米;独立式住宅______幢______套,计______平方米;多层住宅______幢______单元______套,计______平方米;8~9层住宅______幢______套,计______平方米;10~20层住宅______幢______套,计______平方米;21~30层住宅______幢______套,计______平方米;31层以上住宅______幢______套,计______平方米;②商务办公用房______幢,层数______,套(间)数______,建筑面积总计______平方米;③商业用房______幢,层数______,套(间)数______,建筑面积总计______平方米;④工业用房______幢,建筑面积总计______平方米;⑤机动车场(库)建筑面积总计______平方米,停车位______个;地面停车库______个,建筑面积______平方米,地面停车位______个;⑥其他用房______处,建筑面积计______平方米。

三、物业管理公共服务费标准(请分类填写):

四、物业管理期限: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时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时

五、乙方向甲方出示的证件:

1、企业的营业执照,编号:

2、企业的物业管理资质证书,编号:

3、其他有关业绩证明文件:

六、备案时间与备案机关:

备案机关:

(盖章)

备案时间: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说明:

1、乙方持本合同备案表和合同原件及相关证件到物业所在地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进行合同备案。

2、经备案机关备案的本合同备案表由乙方收执,在进行企业资质年审、企业资质换级时,应连同合同正式文本一并(均为复印件)向物业管理主管部门提交。

3、本合同备案表与合同文本的相关内容应保持一致。

4、业主可向物业管理主管部门查询合同备案信息。

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合同当事人

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

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

注册地址:

联系电话:

受托方(以下简称乙方):

企业名称:

法定代表人:

注册地址:

联系电话:

前期物业管理是指:自房屋出售之日起至业主委员会与业主大会选定的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的《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生效时止的物业管理。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在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甲方将______(物业名称)委托于乙方实行物业管理,订立本合同。

第二条物业基本状况

物业名称:

物业类型:

座落位置:______区(市)县______路(街道)______号

四至:东______南______西______北______

占地面积:______平方米

建筑面积:______平方米

委托管理的物业构成细目见附件一。

第三条乙方提供服务的受益人为本物业的全体业主和物业使用人;乙方参与本物业的竣工验收,并在物业移交接管时,与甲方办理物业管理书面交接手续;本物业交付使用后的质量责任,按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等规定承担。

第二章委托管理服务事项

第四条房屋建筑本体共用部位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包括:楼盖、屋顶、外墙面、承重结构、楼梯间、走廊通道、门厅、______。

第五条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运行和管理,包括:共用的上下水管道、落水管、垃圾道、烟囱、共用照明、天线、中央空调、暖气干线、供暖锅炉房、高压泵房、楼内消防设施设备、电梯、中央监控设备、建筑物防雷设施、______。

第六条附属建筑物、构筑物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包括道路、室外上下水管道、化粪池、沟渠、池、井、自行车棚、停车场、______。

第七条共用绿地、花木、建筑小品等的养护与管理、______。

第八条附属配套建筑和设施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包括商业网点、文化体育娱乐场所、______。

第九条公共环境卫生,包括公共场所、房屋共用部位的清洁卫生、垃圾的收集、清运、______。

第十条交通与车辆停放秩序的管理、______。

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物业使用人在本物业管理区域的公共场地停放车辆,停放人应与乙方签订专项合同。

第十一条维护公共秩序,包括安全监控、巡视、门岗执勤、______。

前款约定的事项不含业主、使用人的人身与财产保险和财产保管责任,乙方与业主、使用人另行签订合同的除外。

第十二条管理与物业相关的工程图纸、住用户档案与竣工验收资料、______。

第十三条协助组织开展社区文化娱乐活动。

第十四条业主和物业使用人房屋自用部位、自用设施及设备的维修、养护,在当事人提出委托时,乙方原则上应接受委托,但收费由当事人双方协商。

第十五条对业主和物业使用人违反业主临时公约或物业使用守则的行为,针对具体行为并根据情节轻重采取报告、规劝、制止、______等措施。

第十六条其它委托事项:

1、在本物业保修期内代为保修的,费用由保修责任人承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委托管理服务期限

第十七条委托管理期限暂定为________年(不超过3年)。自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起至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止。合同期满或业主委员会成立与业主大会所聘的物业管理公司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生效时,本合同自然终止。

第四章双方权利义务

第十八条甲方权利义务

1、在业主委员会成立之前,负责制定《业主临时公约》,让购房人订立物业买卖合同时,对业主临时公约予以书面承诺,并在与购房人订立的买卖合同中有包含本合同的内容;或负责让购房人与乙方签订《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协议》及其附件《物业使用守则》和《房屋装饰装修管理协议》,并将其作为房屋租售合同的附件;物业竣工交付使用时,负责向购房人提供房屋质量保证书和房屋使用说明书;

2、审定乙方拟定的物业管理方案;

3、检查监督乙方管理工作的实施及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评定;并将管理情况报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备案;

4、审定乙方提出的物业管理服务年度计划、财务预算及决算报告;

5、委托乙方管理的房屋、设施、设备应达到国家验收标准要求;

在保修责任内,如存在质量问题,按以下第________种方式处理:

[1]甲方负责返修;

[2]委托乙方返修,支出全部费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合同生效之日起________日内向乙方提供________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经营性商业用房,由乙方按每月每平方米________元租用,其租用收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合同生效之日起________日内向乙方提供________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管理用房(产权属甲方),由乙方按下列第________项执行;

[1]无偿使用;

[2]按建筑面积每月每平方米________元租用,其租金收入用于________;

8、在物业管理交接验收时,负责向乙方移交下列资料:

(一)竣工总平面图,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附属配套设施、地下管网工程竣工图等竣工验收资料;

(二)设备设施的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技术资料;

(三)物业质量保修文件和物业使用说明文件;

(四)物业管理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9、为实现本合同约定的物业管理服务要求而发生的物业管理服务费用,除由业主、使用人按规定缴纳外,不足部分由甲方承担。

10、协调、处理本合同生效前发生的管理遗留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协助乙方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和宣传教育、文化活动;

12、及时缴纳空置房的物业管理公共服务费;依法提供物业维修专项资金;

13、甲方有权指定专业审计机构,对本合同约定的物业管理公共服务费收支状况进行审计;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九条乙方权利义务

1、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合同的约定,制定物业管理方案;自主开展物业经营管理服务活动;

2、制定年度开支预算,测算物业管理公共服务收费标准;

3、对项目设计和施工提供管理方面的整改和完善建议;

4、配备工作人员参与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调试、验收和交接,并制定合理的工程保修、维养计划;

5、对业主和物业使用人违反法规、规章的行为,提请有关部门处理;

6、按本合同第十五条的约定,对业主和物业使用人违反业主临时公约或物业使用守则及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制止和处理;

7、可选聘专营公司承担本物业的专项管理业务,但不得将本物业的管理责任转让给第三方;

8、负责编制房屋及其附属建筑物、构筑物、设施、设备、绿化等的年度维修养护计划和保修期满后的大修、中修、更新、改造方案,经双方议定后由乙方组织实施;

9、向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告知物业使用的有关规定,当业主和物业使用人装修物业时,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和禁止行为,订立书面约定,并负责监督;

10、负责编制物业管理年度管理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及决算报告,并于每年________月以________方式向甲方提出这些计划和报告;经甲方审定后组织实施;

11、每________月向全体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公布一次物业管理公共服务费用收支帐目;并将物业管理服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在本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示;

12、对本物业的公共设施不得擅自占用和改变使用功能,如需在本物业内改、扩建或改善配套项目,须与甲方协商经甲方同意后报有关部门批准方可实施;不得擅自改变房屋共用部位的用途;

13、建立、妥善保管和正确使用本物业的管理档案,并负责及时记载有关变更情况。

14、本合同终止时,乙方必须向甲方移交甲方提供的全部经营性商业用房、管理用房及物业管理全部档案资料;

15、接受业主、使用人、甲方和物业管理主管部门等的监督,不断完善管理服务,定期向甲方报告本合同履行情况;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物业管理服务质量

第二十条乙方须按下列约定,实现目标管理:

1、房屋外观;2、设备运行;3、房屋及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4、公共环境;5、绿化;6、交通秩序;7、公共秩序维护与协助消防;8、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急修、小修;9、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对乙方的满意率达到:________。

上述1~8项物业管理服务质量不低于物业管理服务的行业指导标准,具体见附件二。

第六章物业管理服务费用

第二十一条物业管理服务费

1、本物业的管理服务费用执行国家、省、市有关物业管理服务费用的相关规定;

2、本物业管理公共服务费,住宅由业主按其拥有建筑面积每月每平方米________元向乙方交纳;非住宅由业主按其拥有建筑面积每月每平方米________元向乙方交纳,具体是________。

3、本物业管理公共服务费每________[月]/[季]/[半年])交纳一次,每次交纳费用时间为________。

4、空置、空关房屋的物业管理公共服务费,分别由________按其拥有建筑面积每月每平方米________元向乙方交纳。

5、本物业管理公共服务费标准的调整,按________调整。

6、业主出租其拥有的物业,其应承担的物业管理公共服务费由业主交纳,业主与承租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业主应将此约定送乙方备案并负连带缴纳责任。

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篇9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出路

1998年教育部调整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目录,增加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近年来该专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已有三百多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化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社区管理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取向要求该专业教育特别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由于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发展不到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缺乏一个成熟的外部环境,这严重制约了该专业的发展。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普遍较为薄弱。以最早开设该专业的东北大学为例,该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仅包括入学时的认识教育和毕业实习两个环节,毕业实习提前到第7学期下半期开始,学生结合就业选岗,从第7学期起就去相关事业单位实习,相对其他专业,这样的实习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通过国内调研及各种文献资料,可发现该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共性问题,如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内容设置过于狭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滞后、教师实践能力低下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在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拓宽实践教学内容、打造实践教学平台、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等方面寻求出路。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经验表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明确教学目标是完善公共事业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首要问题。目前,很多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由于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困扰着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和有效运作,致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遵循实践教学规律并结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需对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进行科学设定。

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可设定为:整合课堂所学知识与实务工作,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我国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功能、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工作程序,了解我国公共事业的有关政策;将公共事业管理的知识、方法与态度运用于实务工作中,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技巧,体验公共事业管理者的角色、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培养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精神、态度、价值与职业伦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总体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具体的课程实践教学和实习教学来实现的。所以,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围绕总体目标,制定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各主干课程实践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目标。首先,要明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即通过课程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其专业素养。其次,要明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教学的目标。实习教学的目标在于为学生提供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工作实务训练机会,使学生在实习中尝试扮演公共事务者的角色,检验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和原则,深人体会并通过专、兼职教师协助学生整合各种专业工作技巧和知识及理论,培养学生适当的专业价值观和思考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服务打下扎实的基础。具体要求是:一是使学生掌握公共事业管理基础知识和一般知识,价值观和技巧;二是帮助学生发展对公共事业管理和相关课程领域的分析技能;三是通过实习过程中的反思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有所提升。

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明确目标到底“是什么”,同时更涉及达成目标的基本要求和所需条件等方面。总之,设定公共事业管理实践教学目标,应力求做到简洁、明确、具体,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二、拓宽实践教学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结构性教学过程。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办较晚。现行的实践教学内容只包括集中教学环节,这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管理类专业的基本特征实践性很强,很多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要求很高的技术性和操作性。为了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积极拓宽实践教学内容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具体来说。可从三个层面进行拓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一是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和实践活动三大块。前两块均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以实验教学大纲为指导,教师根据每门课程的要求,制定出具体实验方案,课程结束后有反思、有考核、有成绩。实验教学可开设公共事业案例、管理信息系统、社会调查统计、心理咨询等课程,而实习教学则可开设社区管理、教育事业管理、医疗事业管理等课程。第三块实践活动是指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没有教学实验、实习要求的课程,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自主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公共事业管理主干专业课程均可安排实践活动,由于这些课程理论性较强,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点采取影视教学、校外参观、机构探访、社会调查、学生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工作。二是专业实习教学体系。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应安排二次专业实习教学,包括专业技能实习和毕业实习。专业技能实习安排在第67学期,为期6周,毕业实习安排在第8学期,为期12周。在专业实习教学中,应制定专业实习教学大纲,采取集中实习的方式,由系部具体组织实施,从机构的选择、实习内容的确定、实习过程的指导,都要有具体的规定与计划,每6―8名学生配备1名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全程指导,并制定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督导的考核方案和办法。构建实习指导与督导的工作模式,从而保证专业实习的教学效果。三是自主实践教学活动体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期间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的相关专业实践活动,包括专业认知实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志愿者实践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集中实习实践和分散实习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基地实习实践组织性与非组织性实习相结合,充分体现出该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拓宽实践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获取实务能力与技巧,形成“专业自我”即专业工作者应有的价值观、素质和工作态度,学习专业工作不同介入方法应有的步骤与方法,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价值观的指引下开展社会管理服务。

三、打造实践教学平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可从两方面进行打造:一是在校内构建节约型、集成式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二是在校外建设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教学实验室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为学生提供基础实践训练的有效平台,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基础上,借助模拟、仿真手段和虚拟环境。应用广泛的信息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教学的综合性场所。近年来。围绕建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引入实验教学和科学试验方法,一些高校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机会和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需要构建节约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实验室及其集成式运行模式。实验室按相关课程群进行建设。使一个实验室具备承担多门课程的功能并且全天候开放。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制定出一整套适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互动的弹性运行管理制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可根据课程安排并结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网上预约相关课程的实验项目。

校内外实习基地是提供学生工程性实践训练的模块。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最有效的形式,是整个实验教学体系的核心。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缺乏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实习多是自己联系。这种分散实习的形式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考核难度较大。因此,高校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首先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其次是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的特点,发挥不同实习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准确选择教学实习基地,以建立健全多功能的实习基地为理念;再次是对整个教学实习基地进行全面、整体规划,建构完整的教学实习基地体系。与具有良好行为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双赢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有效的程序和监督机制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视野、亲身体验的场所,使学生能感受现实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初步认识社会需求、提升对服务社会的认知,从而更加明确学习的目的,了解自身的不足,激发学习的动力。

四、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必须拥有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师不仅应具备较高的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践能力。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多是过去从事行政管理或其它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因工作需要才转型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或者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基本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实践锻炼,大都缺乏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严重影响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

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具有公共事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复合知识结构,较为娴熟地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认真负责,善于组织和思考问题。因此,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关键是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总的来说,可聘请一批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公共政策娴熟、理论基础扎实的领导和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担任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去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为教师创造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机会,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采取多种激励手段促进教师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建立适应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的能力结构。要努力减少单一型教师的比例,从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着手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增加双师型教师和复合型教师的比例,使师资队伍尽快从整体上实现结构性和功能性的转变。其二,建立教师实践教学水平评价制度。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水平评价制度,不仅可使教师形成外在压力,促使教师个体总结经验教训,并积极改进实践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通过先进典型的树立,还能带动能力低下的教师向先进看齐,促进实践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从而取得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永红,刘洋等.建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08,(3):68-70.

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篇10

[关键词]市政公用事业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市政公用事业是指由政府管理,为城镇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共卫生以及园林绿化等。北京市同全国一样,城乡差距不仅仅反映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差距等方面,也反映在城乡公用事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差距极大。除中心城区外,北京广大乡村地区(包括城乡结合部地区、城南地区、重点镇、新城等)市政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村(居)民在饮用水、供热服务、燃气服务、公共交通、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方面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现代物质文明生活,乡村地区公用事业基础差,承载和保障能力非常薄弱,严重地制约了首都经济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北京市政公用事业城乡发展水平差距过大

1.差距之一:公用事业投资城乡差距大,对农村地区投入明显不足

城乡公用事业投资差距大,对农村地区投入明显不足,这是长期以来“二元”分割的经济体制所造成的。由于城市财政与乡村财政的分离,用于城乡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以城市中心区为主,而农村地区投资严重不足(参见表1)。

从表1可见,北京市城乡固定资产投资长期偏重于城镇,占比高达91%以上;而对农村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不超过9%,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十倍以上的差距。

2.差距之二:城乡市政公用设施现代化程度和发展水平差距过大

北京城乡市政公用事业设施的现代化程度和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地区的集中供水率(安全饮用水普及率)、集中供热面积、洁静能源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人均拥有绿地面积、公路里程等主要指标大幅度低于城市中心区。二是农村地区市政公用事业设施的现代化、配套化、系统集成率以及市政公用事业领域中现代科技的运用范围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与城市中心区存在巨大的落差。三是农村地区对市政设施管理方式相对落后,管理方式粗放,难以发挥市政设施的综合效益。

3.差距之三:城乡市政公用设施的承载和保障能力、服务水平差距巨大

城乡市政公用事业设施的承载、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差距主要表现在乡村地区市政公用设施少而简陋,设施现代化程度低,服务能力和质量不能满足群众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延缓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制约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扩大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不利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目标的实现。

二、城乡不同区域市政公用事业发展水平概况

1.新城:市政公用事业尚处于打基础阶段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11个新城,其中顺义新城、通州新城、亦庄新城为重点新城。2009年6月,北京市发改委出台了《关于推进新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新城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具体规划。提出要按照供应能力和技术水平适度超前的原则,集中投入建设一批水、电、气、热、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并给未来发展留有余地。目前,新城公用事业设施建设才刚刚起步,确立的步骤是“五年打基础、十年成系统、十五年见水平”,目前尚处于打基础阶段,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2.城南地区:市政公用事业基础差、结构不合理

城南地区包括原崇文、宣武和大兴、丰台和房山等区。2009年9月,市政府制定了《2010-2012年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提出未来三年,在城南地区将有步骤、分时序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配置一批重大项目,集成一批资金政策,着力打基础、调结构、上水平,为城市南部地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并力争使城市南部地区相对滞后的发展面貌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城南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主要表现是基础差、结构不合理、水平低等方面。

3.城乡结合部地区:市政公用设施设计标准低、重复建设严重

城乡结合部地区是随着城市中心区向外扩张,在城市建成周边形成的一个城乡地域交叉、农民居民交叉、街乡行政管理交叉的过渡区域,城乡结合部地区具有界限的动态性、不稳定性和模糊性等特点。目前,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大致包括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丰台部分区域以及昌平、大兴、门头沟、顺义、通州等部分地区。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面积约753平方公里,有行政村约227个,自然村落约450处,涉及户籍人口约62万人,流动人口约280万人。城乡结合部地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情况复杂,基础条件差;城市快速扩张发展导致市政规划变化快;一些市政设施原设计能力低很快暴露出来,更新换代快导致重复建设比较严重。

4.重点镇:市政公用设施老化严重

北京已经确定将10个郊区县的42个镇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发展的镇(参见表2)。目前,半数以上的重点镇镇区主干路已建成或改造,垃圾密闭化收集运转系统初步建成,重点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覆盖。2009年,市政府投资重点镇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34亿元。但重点镇公用事业建设欠帐多、基础条件差,供水、供电、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天然气配套等市政公用事业建设严重滞后。既有的公用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不堪重负。

三、北京城乡市政公用事业分类比较

分析北京城乡市政公用事业各类别,可以观察到城乡各类公用事业本身发展也是不平衡的,特别是乡村地区公用事业发展极不平衡,这与政府对各类公用事业的投资政策和投资水平相关联(见表3)。从政府对城乡公用事业分类投资看,总体上对城乡公用事业投资总额在增长,对城镇的投资高于农村地区投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但乡村地区不同公用事业类投资和建设有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一是乡村地区公用事业投资偏重于公路、供水、供热、园林绿化等方面,对供气服务、市政工程管理、电信、邮政等项目的投资不足且处于连年下降状态。二是重建设、轻管理和维护的现象比较严重,乡村地区许多公用设施建成后无法正常运转。三是重物质形态的“硬”件设施建设,忽视环境秩序、公共卫生、污水处理等提升生活品质的“软”件建设。四是与市政公用事业设施建设相配套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用事业设施的综合效益发挥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农村地区的实现。

1.供水服务

北京市自来水供水管线随着城市道路的建设快速延伸,市区配水管线从2001年的5270余公里,发展到现在的6600余公里,平均每年以260余公里的速度发展。但市自来水集团公司供水范围目前仅限于五环和六环路以内的城区。远郊区(县)城镇由当地自来水厂或自备井供水;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生活用水主要靠自备井水,甚至还有一部分饮用自然水。总体而言,城市中心区集中供水基本解决,但远郊城镇和广大乡村地区自来水供应范围非常有限。如,房山区共有16座自来水厂,良乡城区和城关地区由市政供水,其它乡镇由本地水厂供水,乡镇自来水厂供水范围一般只有80%左右,最低的只能覆盖20%的区域范围。延庆县城区自来水厂只有1座,采用市政供水方式,供水能力500万立方米/日,供应覆盖范围11平方公里,只覆盖延庆镇331户居民。

从表4可见,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广大农村地区,使用净化处理过的饮用水农村住户只占52.73%、70.98%和56.8%,使用井水住户比例相当高,村民饮用水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

2.燃气服务

“十一五”时期,北京市燃气发展的中心在市区,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在城市中心区管网建设上,对郊区的燃气发展投资严重不足。在郊区不但燃气管道密度低、覆盖用户少,而且至今还有密云、怀柔、延庆、平谷、门头沟等区县没有用上市区管网供应的管道天然气,延庆和密云两县目前靠每天汽车运输解决气源问题。随着北京市城市建设向的新城和中心城镇发展,其对天然气的需求迅速增长,但目前气源和现状输配管网均不能满足这种迅速增长的需要。

更严重的是,远郊区县燃气事业基础差、底子薄,气源结构复杂(天然气、液化气、沼气、秸秆气等),供气方式多样(市政供气、社会供气、自供等),再加上居(农)民居住分散,客观上也给燃气一体化建设增加了一定的困难。

现代燃气产业具有高度的自然垄断性和网络依赖性,管道是燃气输送的唯一途径和最佳途径,纵向一体化的垂直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供应效率和使用的安全性。这种情况客观上也制约了乡村地区燃气事业的发展。

从表5可见,在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农村,使用天然气和煤气用户不足50%。在生态涵养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使用柴草作为炊事能源的住户仍高达42.8%和8.44%。

3.供热服务

北京市城市中心区基本实现了大市政集中统一供热,市政热力管网基本覆盖城市中心区域,城市中心区集中供热和燃气清洁能源供热比例分别达到21.7%和41.3%,燃煤供热比例下降到37%。但是,郊区(县)供热呈现“散、小、乱”的格局,供热类型复杂多样(有燃煤、燃油、燃气、用电、农民土暖气等多种供热方式),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市区两级政府投资、企业自筹资金等),管理体制多样(有国有企业管理、企业自管、社会单位管理等),供暖费收缴困难等等。据统计,截止2007-2008年采暖季,全市供热总面积5.76亿平方米。其中,城区供热面积4.33亿平方米,远郊区供热面积1.43平方米。远郊区供热主要以燃煤锅炉房为主,对生态环境形成较大的压力。如,房山区共有锅炉房201座,其中燃煤198座,燃气只有3座。门头区供热共有锅炉房79座,其中燃煤锅炉房75座,燃油锅炉房2座,电锅炉房2座。在通州区供热总面积中,燃煤锅炉房供热为1823万平米,占68%;燃气供热面积为856万平米,占31%;用电面积为12.8万平米,占0.4%。

4.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

目前,北京市郊区(县)城镇地区及部分镇,一般由区环卫服务中心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清运;农村地区,一般实行“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办法。农村地区现有垃圾填埋场1000多个。但垃圾处理技术单一,大多采取就近简单填埋方式,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率偏低(如,密云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78%,房山为73%,延庆为84%,大兴为90%,顺义为91%);资源再利用率低;回收体系不健全,回收率低;垃圾处理不到位、垃圾分类处于空白状态;垃圾填埋场紧张等问题较为严重。

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少且处理能力落后,污水处理率较低,违规排放较为严重,再生水利用率低。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污水没有进行处理就对外排放,严重污染环境;一些地区雨污管网未彻底分流,雨水对污水厂运行有一定的冲击,影响处理效果,需要完善污水、雨水管网;还有一些污处理厂由于缺乏运营资金,运营时间少;一些污水处理厂原设计标准过低,不能满足污水处理日益增长的要求。从表6可见,在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和完成改厕的村镇最多只三分之一。这使得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

表6有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的村镇(单位:%)

北京市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

有垃圾处理站的镇46.8185.7152.1136.51

生活污水经过处理的村镇29.7957.1425.3531.75

实施垃圾集中处理的村89.1799.0491.9182.87

有沼气池的村3.5602.865.39

完成改厕的村35.1870.0628.637.64

资料来源:《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汇编》,2008年4月

5.交通设施

目前,北京“村村通”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仍然存在道路等级低、数量少、联络线少、公路交通设施维护管理困难、人为破坏严重、维护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市政道路工程是线性工程,涉及区县、乡镇、村较多,多方建设、多头管理现象较为普遍,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受到人员及设备不足等多种因素制约,目前未能实现远程监控管理,道路照明设施人为破坏较严重,照明设施管理水平较落后。从表7可见,进村公路等级不高,以柏油路面为主。

表7有交通设施的村比重(单位:%)

北京市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

通公路的村100100100100

通公路的自然村100100100100

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的乡镇83.6187.588.6176.39

按进村公路路面类型划分水泥路面30.917.5125.4442.13

柏油路面68.6481.8574.4256.97

砂石路面0000

砖、石板路面0.450.640.140.90

按村内主要道路路面类型划分水泥路面59.4539.8151.8475.28

柏油路面33.1056.0542.7113.53

砂石路面3.7103.235.25

砖、石板路面1.921.590.863.59

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87.5394.5989.3783.22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汇编》(2008年4月)整理

6.环境卫生

北京农村地区环境卫生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公厕少、建筑质量差、卫生标准低等问题比较突出。从表8可见,北京市农村地区使用冲水式厕所的住户有35.3万户,占24.58%;使用旱厕的住户有75.09万户,占52.28%;使用简易厕所或无厕所的住户有33.23万户,占23.14%。

表8环境卫生处理设施(单位:%)

北京市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

有沼气池的村3.560.002.865.39

完成改厕的村35.1870.0628.637.64

水冲式厕所24.5821.5324.4328.01

旱厕52.2829.0364.2652.49

简易厕所或无厕所23.1449.4411.3119.5

资料来源:《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汇编》,2008年4月

四、制度缺陷、机制失效、结构失调是北京市政公用事业发展城乡失衡的深层次原因

1.制度缺陷:城乡差别化的市政公用事业供给体制

北京与我国大多数地区一样,长期以来实行二元化发展模式,即实行以工补农、重城轻农、优先发展城市的倾斜型发展战略和政策,因而形成了城乡发展不均衡,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城乡差异化的市政公用事业产品的供给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城镇市政公用事业产品由政府生产和供给,城镇居民支付较低的费用享受市政公用事业产品(服务);而在农村,公用事业产品主要由农村基层来负责生产和提供,由于财力不够,导致市政公用事业产品在农村供给严重不足,这是城乡市政公用事业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此外,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村集体经济空壳化的趋势,村级组织难以投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差、经济发展缓慢、投资收益率低等,也导致农村地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落后。

2.机制失效:自上而下的市政公用事业产品供给的决策机制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北京也与全国一样,农村地区的市政公用事业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往往来自于外部即上级行政部门,并由行政部门以政策的形式下达,带有很大的强制性。乡村内部没有建立起让农民充分表达对公用事业产品需求的合理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满足农民对公用事业产品需求的制度安排。在农村,生产和供给什么样的市政公用事业产品,往往取决于上级行政机关的愿意和决策。

3.结构失衡:农村市政公用事业产品供需结构失调

由于不当的政绩观和利益驱动,往往导致农村地区市政公用事业产品供给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1)热衷于投资一些见效快短期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如各类达标升级活动等等,而不愿意投资一些见效慢、期限长但具有长远效益的公用事业项目,如垃圾处理站、污水处理厂等;(2)热衷于投资看得见、摸得着的“硬”公共项目,如修路、建电站等,而不愿意投资于环境卫生、信息化建设等“软”项目建设;(3)热衷于新增项目、新建工程,而不愿意投资维修存量市政公用事业设施,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五、结论

解决北京城乡公用事业发展失衡,根本的办法就是统筹城乡公用事业发展,实现市政公用事业城乡一体化。即在坚持城乡均衡的基础上,根据乡村经济和产业特点,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建立满足乡村居民生产和生活需求的、与城市中心区大体相当的现代供水、供气、供热、垃圾回收处理、污水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北京城乡市政公用事业一体化的目标,就是在北京市行政范围内,努力消除城乡公用事业不平衡状况,基本实现公用事业城乡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提升乡村地区公用事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参考文献:

[1]李永进张士运主编:《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评价研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2]侯军歧刘天军:《北京市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