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发展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26:20

集体经济发展建议篇1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17-1

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1村级班子建设滞后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基层组织只重视经济建设,忽视了团队的建设,没有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仅对现有班子成员建设不重视,更缺乏对后备力量的储备,目前基层班子普遍存在年龄高、文化程度低的情况,严重制约了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基层班子培养、选拔、任用制度有待完善。目前,很多地区存在拉票选村干部的情况,例如:通过在村中家族庞大、帮派结伙等方式进行拉票从而当选村长,而不是通过能力的考核,致使很多会经营懂管理的优秀人才被埋没。三是基层班子的团队精神不足。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两个原因:班子成员的待遇较低;班子成员的关系不协调,喜欢单打独斗,就很难形成合力,也就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2村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多

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要发展村级经济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也较难弥补。一是自然条件差。大部分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不少山区村,虽然发展林果、高山蔬菜等农产品的立地条件较好,但受交通等因素制约,增产不增收;二是人才、资金、信息匮乏。多数村有头脑、有技术、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创业,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集体贷款控制过严,很难贷到必需的资金,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又难以集中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一些村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难以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

1.3村级集体以土地为主的资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没有真正体现

农村目前实行双层经营责任制,村级统一经营项目少,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尤其是国家在征用土地时低价征用,垄断经营,高价销售,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成为空谈。

1.4政策导向偏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村级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一方面要承担各项社会职能,如计划生育、五保户抚养、征兵优抚、水库维护、山林抚育、电力通信、道路、医疗、村庄整治等生活保障功能和公益事业都需要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近几年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宣传导向偏差和资金扶持不足,加上村级事权过多,造成支出项目多,资金缺口大。

2建议与对策

2.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村级集体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和意义

实践证明,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起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作用。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物质基础,是增强服务功能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之一。

2.2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出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设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村“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奖补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专项资金。优惠政策要体现村级集体以土地为主资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鼓励村集体将合法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合作,依法兴办二、三产业,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要加强支农资金整合,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公共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行政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一村一策;充分发挥各地的山林资源、农业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采取集体投资、农民入股和吸引工商资本投资等方式,科学开发优势产业,着力培育高效生态农业块状经济,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旅游,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要综合利用区位经济和产业人口集聚优势,鼓励兴建标准厂房、民工公寓、商贸、酒店、商铺等物业经济,通过物业出租等方法,获取稳定收入。结合县域产业发展,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仓储场地等服务,开辟集体经济新的增收渠道。要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技组织等合作,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的延伸和扩张。要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有条件的村要实施资本经营,努力从单一资本增值转向多种资本增值,提高集体资金利用率。

2.3强化管理,不断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的运行机制

一是扎实抓好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有计划地把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人作为后备干部来培养;二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全面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审计制度。完善村会计委托制,推行农村会计核算电算化,加快村账乡(镇)会计委托机构建设;三是加强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四是推进新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加大改革力度,重点推进土地征用较多且农民已基本农转非村及集体资产较多、集体经济实力较强村的社区股份制改革。

2.4加强领导,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集体经济发展建议篇2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对策;大营街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018-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农民收入也得到了巨大改善,制度变迁的边际效益得到了充分彰显。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迈入小康的同时,城市和农村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拉大,制度变迁的边际绩效已然不再明显。如何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寻求农业和农村“第二次飞跃”的制度动力,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的更大发展,被誉为“云南第一村”玉溪大营街镇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为我们提供了启示。

一、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集体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集体经济实践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统分结合重“分”轻“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标是打破以“一大二公”、“大锅饭”为主要特征的制度,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实现家庭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有机发展。但长期以来,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实践中,“分”的彻底,“统”的无力。发展中过多地注重个体的发展,而忽视了集体的积累,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农经济的回归,造成了土地细碎化分割、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集体资产流失,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农民一盘散沙等问题。

2.发展资金不足,后劲乏力。由于长期过分强调“分”的成分,造成农村集体经济积累不足,使很多村镇成为了“空壳村”、“空架子”。加上集体经济往往承担过多的公共服务职能,如养老、医疗和幼儿园等公益建设,集体经济难以为继。加上近年来银行信贷部门风险意识的不断增强,贷款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农村靠贷款创办集体项目的难度加大。此外,部分村级债务沉重,给发展集体经济背上了包袱。面对发展资金严重不足,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乏力。

3.集体积累缺乏有效保障机制。农村集体积累缺乏有效保障机制,导致集体积累严重不足。一是对村集体资源缺乏有效开发手段,致使许多村庄守着资源却受穷。二是集体收益没有保障。根据宪法规定,农村土地等资源归集体所有,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体现。如在土地征占用补偿费问题上,“分光用光”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集体资金管理混乱。有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健全,实行“家长制”管理,集体土地、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管理权集中在村主要干部手中,群众无法真正监督。少数村干部贪占挪用公款,或用公款请客送礼,或盲目投资搞项目,结果“富了和尚穷了庙”。

4.农村集体经济缺乏带头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一定要有好的带头人。但从全国多数农村来看,大多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带头人。一是不少村干部思想僵化,观念守旧,跟不上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没有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他们往往过多强调客观原因,“等靠要”思想严重,存在着“小富即安”的想法,集体资产管理的目标仅限于“守住家业”,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信心和办法。二是农村的很多能人也不愿意搞集体经济。要干出事情来,需要担风险,而且总会有人说三道四,不如自己干痛快。三是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农村能人外流。很多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人往往选择外出打工,一般很少愿意留在本村。

5.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化。农民是一个集劳动者和小私有者于一身的社会基层。既有要求走集体致富的要求,又有个人发家致富的强烈愿望。体制解体后,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集体主义意识有所弱化,认为“搞集体经济赚了是自己的,亏了是大家的,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有人在,因而参与集体经济的热情不高。只顾眼前利益与自身利益,经常为土地、邻里界限闹矛盾、引争议,阻碍了国家建设和集体事业发展。

二、大营街镇集体经济发展经验考察

大营街是云南玉溪市下属的一个集镇,位于它位于玉溪市西南部,距中心城区4.5公里,距省城昆明90公里,全街道辖10个社区居委会,50个自然村,106个居民小组。改革开放以来,大营街依靠发展集体经济,在任新民等带头人的带领下,从开始的村办建筑队起步,抓住机遇,统一土地经营权,先后建成和发展了滤嘴棒分厂、水松纸厂等卷烟辅料加工厂和云南玉溪隆恒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等乡镇企业;依靠大营街自身资源发展旅游业,建成了汇溪宾馆、汇龙生态园、玉泉寺、玉泉湖、映月潭休闲文化中心等旅游休闲景点,形成了集工业、休闲、娱乐、旅游、商住为一体,各种生产要素聚集的现代城镇体系。从1995年大营街居委会经济总收入超过10亿元,到2012全街道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81.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800元,大营街人过上了“老有所养,壮有所为,幼有所教”的幸福生活。这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启示。

1.权威的领导班子。大营街群众认为,他们的成功靠的是领导班子,是因为班子有感召力,群众拥戴,大家团结一心抓产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党总支书记任新民更是堪称群众心里的一面旗帜。他始终与村民劳作在一起,与大营街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表现出较强的领导能力、无私的献身精神和敏锐的政治远见。大营街发展中建设了一个团结协作的领导集体,他们有一套清晰的发展思路:大营街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自觉融入到城市中,必须大力发展集体工业经济,以产业为支撑,实现共同富裕。

2.以土地集中经营为基础。土地集体所有制是集体经济生存与发展的制度基础和保障。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绝大多数农村土地分到了农户手中,实质上成为一种“有分无统”的“农民小规模经营”。土地分散经营,细碎耕作,既无法保障农民的收益也无法形成规模经济,集体的作为也没有依托。大营街带头人在全国热火朝天包产到户的形势下,审时度势,结合居委会发展实际,顶住压力,留足耕地,实行土地集中经营,为二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解决了用地问题,居民基本脱离农地关系,到企业上班拿工资。同时,大营街居委会把原来的1000亩土地投入资金改造成可以机耕机耙的高产田,将耕地集中向农业经营大户手中,全居委会只有6户农民管理经营全部耕地,发展了花卉、水果等特色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高。大营街还对集镇建设统一规划,建设的住宅楼由集体和个人共同投资,使全体居民全部住进了楼房。

3.以工业经济为动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经济复苏带动了卷烟行业的快速发展。任新民等大营街的带头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全国卷烟行业都要高价进口辅料滤嘴棒、水松纸的信息。经过艰苦的谈判,1988年,在玉溪卷烟厂的鼎力帮助下,大营街贷款4000多万元,与玉溪卷烟厂合作,先后建起了玉溪卷烟厂滤嘴棒厂和玉溪市水松纸厂,进行科学管理并大搞技术攻关,提高产品质量,当年建厂当年就见效。到1990年,水松纸厂和滤嘴棒厂就实现总产值1640万元,利税达150万元;1992年,大营街农村经济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成为玉溪市的第一个“亿元村”。为大营街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积累了雄厚的实力。

4.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大营街依靠村办企业富起来以后,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扩大再生产,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1997年,大营街在工业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资源,开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成了占地1000多亩的汇溪公园、汇龙生态公园和玉泉湖公园以及玉泉寺、映月潭、老年文体活动中心等观光、娱乐、休闲、健身的景点,塑造了一个“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是乐园”的大营街,成了“农村里的城市”,不但满足了大营街人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也促进了大营街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农村集体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加快新农村建设,就要发展好农村集体经济,解决好双层经营的依存关系,进一步探索农村多种所有制及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创新集体经济组织的体制和经营机制。笔者在考察玉溪大营街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中国当前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实现土地适当规模经营。土地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更多的农民已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土地撂荒的状况为土地合理流转提供了可能。但在以往的流转实践来看,虽然2002年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解决了农地投入不足和掠夺式开发的问题,但由于土地使用产权在法律上界定模糊,往往造成农户在土地处置权上的所有者缺位,使农户在土地发包、征用、流转等环节的权利受到侵害,也为今后的土地兼并埋下了隐患。因此,改革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明晰土地产权,颁发土地使用产权证,使农民逐步获得具有法律保障的各种公民权利,解决农户在土地流转的产权担心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农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适度集中,有居委会或农村经济组织统一经营,使土地这一稀缺资源能够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重新配置,并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收益。

2.坚持走现代农业道路,实现产业协调发展。“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大营街通过走农工商一体化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实现了共同富裕是最鲜活的例子。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农村集体经济积累发展的前提。坚持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积极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路子,是实现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必要途径。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的价值链,可以使土地资本化收益留在农村,为实现以工补农、以工带农提供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大营街街道抓住机遇,坚定不移地走“农业稳处、工业强处、商贸旅游活处”的发展路子,使全街道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作为主要经济支柱的乡镇企业,多年来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推动全街道农村经济发展和培植地方财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坚持合作经济多样化发展,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是一个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分散的产权为基础,以互助经营为特征,以社会化服务为内容,是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在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要通过发展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农民合作组织,提升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内涵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的比较效益,提高抗拒市场风险和农民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引导农民互助合作,促进集体经济和个体农民的共同发展。

4.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带头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关键要看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强不强,关键看是否能被群众信任,是否有创新意识、是否懂管理、善经营。因此,发展集体经济,要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一是要选好一把手,要选拔群众信得过,觉悟高,有开拓精神,懂管理、善经营的优秀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要选好配强村干部,充实村级领导班子。二是要加强培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管理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热心于集体事业的经营技术人才队伍,为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要建立村干部的激励机制,把村干部的报酬与集体经济的发展、积累的增加、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结合起来,并解决好村干部养老保险等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

5.加强集体经济资产管理,促进良性发展。一是要建立健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收支审批,努力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完善财务委托制度。二是要加强集体民主管理,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确保重大建设项目和投资决策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保障好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让村民对集体经济发展有一本明白账。要提高村务公开的质量,加村务大公开的真实性,杜绝假公开或半公开的现象;特别是必须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对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进行表决通过,全面提高村务公开的透明度。四是要完善资产清查手续,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坚决清理集体资产,采取多种手段,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增加集体经济积累,壮大集体经济。

参考文献:

[1]杨旭东.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3,(16):13.

[2]段绪恒.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J].东方企业文化,2013,(20):178.

[3]程鸿飞,彭丹梅.大力发展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访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J].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3,(7):34-37.

[4]兰常花.关于村组织壮大集体经济的对策分析[J].中国投资,2013,(S1):16.

[5]张琴.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J].农村财务会计,2013,(9):60-61.

[6]刘宗衍.发展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访江西省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处处长罗青平[J].江西农业,2013,(3):10-11.

[7]周俊.发展多种形式集体经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82-83.

[8]吴志雄,毕美家.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几点认识[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3):50-52.

[9]涂胜华.多途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J].政策,2002,(4):37-38.

集体经济发展建议篇3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出现于二战之后。战后成立的联合国成为协调国际事务的常设机构,而经济领域的协调则主要体现在布雷顿森林协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的签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的建立上。

二战结束前夕,一些国家深切感受到:国际经济的动荡乃至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存在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除了重建各国国内经济,修复和重建国际经济秩序也是重建战后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当时,因为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仍然以商品交易为主,所以世界贸易的恢复必须排除制度方面的两个障碍:一是各国间的贸易壁垒,二是以邻为壑的汇率制度。与此相适应,当时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政策以及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国际货币体系上。

1944年7月,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讨论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结构和运行等问题。会议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确立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其实质是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1946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成立,它是关于各国汇率制度安排和调整的国际协调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于1946年开始办理业务,其主要任务是对成员组织提供长期贷款和投资,以满足它们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求。主要贷款对象最初是受战争创伤较大的欧洲国家,后来贷款重点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1948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关于降低关税壁垒、商定国际贸易政策的共同准则以及调整各国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多边协定。关贸总协定的签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建立,在战后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有严格的组织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宗旨,因而能保证世界经济在这一协调体系下正常运行;二是协调范围明确,可以在具体领域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调节;三是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合作与协调的规则,使成员能在世界范围内更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以解决国际收支方面出现的暂时的或非根本性的不平衡。

战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框架下运行的,尽管该体系是以美国为中心、更多地代表了发达国家的利益,但它毕竟是多个国家共同协商产生的新型国际经济制度,在战后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在此期间,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水平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发达国家再也没有出现像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样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以七国集团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1973年,美国向全世界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及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的霸权相对削弱。在此背景下产生了七国集团:一是七国首脑会议。1975年11月,在法国总统德斯坦的倡议下,法国、英国、德国(西德)、意大利、美国和日本六国首脑在巴黎郊外朗布依埃召开第一次首脑会议,加拿大与欧共体相继于1976、1977年出席。70年代中期以来,七国首脑会议每年举行一次,讨论世界经济政治的协调问题。二是七国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该部长级会议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在首脑会议以外对国际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协调,是七国集团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重要决策者。很多重要议题都是由七国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通过后,再提交首脑会议签字对外的。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七国集团在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

财政政策协调。在每年一度的七国集团首脑会议和财长会议上,七国首脑和财长就各国的政府预算、税收政策的协调等进行讨论协商并达成一定的协议,以促进各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解决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1978年举行的七国集团波恩会议提出“护舰队计划”,共同实行适度扩张性财政政策等措施,标志着七国集团经济政策协调取得首次成功。在此后20多年中,财政政策协调一直是七国集团促进各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平衡的主要手段。美国一向把财政政策作为反周期工具,特别支持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推动经济增长。因此,往往是美国频繁地推动其他六国实行“协同增长计划”,而德国、日本对财政政策的协调则显得比较被动。

货币政策协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一国货币政策产生的“溢出效应”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为避免出现以邻为壑的政策,七国集团对各国货币政策进行协调,主要是协调利率政策,即通过各国央行行长和财长会议来协商并确定政策方向,通过各国国内的宏观政策加以实施。如80年代初,七国协调降低利率,以促进经济回升与发展;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通货膨胀率有所上升,又调高利率;而在股市危机和经济不景气时又调低利率。虽然各国从各自利益出发,有时意见不尽一致,但总的说来通过协调,大都能在短期内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

汇率政策协调。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主要工业国家实行的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外汇市场干预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特别是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进行汇率调节的主要手段。从70年代末至今,西方国家在外汇市场干预方面的最重要特征是联合干预。80年代以来,七国集团为影响汇率的走势曾多次达成协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985年的广场协议、1987年的卢浮宫协议等。进入90年代以后,西方七国特别是美日德三个最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仍然对外汇市场多次进行联合干预。贸易政策协调。从第一次首脑会议开始,七国集团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对历次多边贸易谈判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世界贸易体制的发展方向。东京回合谈判期间的四届七国集团首脑会议,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关贸总协定管理下的多边贸易谈判,对达成东京回合谈判的多边贸易协议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后期,几乎每届七国首脑会议都发表宣言,敦促乌拉圭回合取得进展。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接替关贸总协定管理世界贸易体系后,七国集团对自由的多边贸易体制的支持仍未改变,并积极倡导多哈回合的谈判。但是,近年来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七国集团贸易摩擦不断,在促进多边贸易谈判方面所起的作用也随之减弱。

金融危机救助贷款。在历次经济危机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期限太短,注资太慢,提供的国际贷款往往难以满足危机国的需要,而且其贷款往往附加一些宏观经济约束,经常受到国际舆论的批评。作为世界主要工业大国,七国集团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要形成有效的危机反应机制,面对金融危机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以抑制金融及经济恐慌。1987年10月爆发股市危机,七国集团即向世界展示出它有能力担当这一角色。90年生的历次金融危机中,七国集团也都发挥了一定的最后贷款人的功能。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新进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作用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等的协调作用,主要体现为机构协调。但是,由于它们在运行过程中的缺陷,其协调作用已受到很大影响。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处理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受到了许多经济学家和政治家的批评,面临着多方面改革的压力。再如,世界贸易组织也存在着各种制度缺陷,如谈判交易费用因其成员数量增多而不断增加,谈判耗时长、灵活性差,协议生效后的执行成本高、执行难等。近年来,要求世贸组织进行改革的呼声也不断出现,特别是2003年坎昆会议失败后,这种呼声更加高涨。

第二,七国集团的协调效力趋衰。80年代中后期,七国集团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曾经达到高潮,但是收益不大,没有达到政策制定者预期的效果,甚至还给某些国家的宏观经济带来负面影响。1998年俄罗斯被正式接纳为会员,七国集团更名为八国集团,但俄罗斯只参加政治议题的讨论,在经济问题上仍保持七国体制。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这些国家之间在某些重大问题上的协调性降低,近年来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更加剧了这种趋势。美国推动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动因往往是为了解决国内经济问题,但它不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将本国的经济问题归咎于外国的经济政策,要求别国进行经济政策的调整。美国的这种做法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抵制。

第三,区域经济政策协调及双边经济政策协调不断发展,区域自由贸易成为新潮流。在不违背世贸组织原则的前提下,区域合作是对多边合作的补充。相对于多边合作,区域或双边合作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往往可以避开世贸组织谈判中无法回避的难题。世贸组织成员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促使一些地域邻近、经济互补的国家考虑优先采取区域合作的方法。坎昆会议的失败使得区域合作掀起热潮。目前,世界上已经签订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达179个,内部货物贸易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50%以上。

在亚洲,除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外,近年来一些次区域性的国际合作也获得了发展。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地区成立了由东盟10国加上中、日、韩三国的次区域性合作组织,即“10+3”,确立了首脑定期会晤、财长定期会商和政策对话等机制。目前,东盟10国已着手建立自由贸易区,并计划到2020年底之前创建一个类似欧盟的经济共同体。东盟已与中国确定于2010年建成自由贸易区,同时也积极同日本、韩国、印度和欧美国家商讨建立自由贸易区。

欧盟各成员国的政策协调是目前较高级别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近年来,欧盟致力于促进欧盟各国向更加健全、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盟过渡。在实施“东扩”计划的同时,欧盟也积极开展跨区域的双边合作,先后与墨西哥、智利、南方共同市场、中东与地中海沿岸国家以及海湾国家协商建立自由贸易区,其中与南非、墨西哥的自由贸易协议已经生效。

美洲经济贸易合作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向南延伸。美国与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四个中美洲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二是拉美自由贸易区取得实质进展。南方共同市场和安第斯共同体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为南美国家建立统一大市场奠定了基础。三是推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将由北美自由贸易区、安第斯共同体、南方共同市场等联合组成,涵盖除古巴之外的所有34个美洲国家,从而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南北区域经贸集团,但这一进程并不顺利。

集体经济发展建议篇4

当前南南合作的特点

南南合作在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进入21世纪后,南南合作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并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全球性南南合作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

1.全球性南南合作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冷战后,由于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分化、国际地位下降,全球性的发展中国家组织(如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等)的影响力也一度有所下降,在南北对话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尽管如此,发展中国家作为旧国际秩序的“反叛者”,从来没有停止过要求建立公正、合理、平等的国际新秩序的斗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发展中国家的边缘化地位使得它们反对旧国际秩序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标准的要求更加迫切。

近几年来,发展中国家加强了在全球范围内的团结,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15国集团等又重新趋于活跃。2000年4月,77国集团在古巴召开了自1964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首脑会议,会议发表的《南方首脑会议宣言》和《哈瓦那行动纲领》指明了发展中国家今后发展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5国集团近年来基本保持了每年一届的首脑会议,成为一支推动南南合作的重要力量。www.133229.com不结盟运动是最早成立的全球性南南合作组织,近期遇到的困难较多,不少人尤其是西方一些人认为不结盟运动已经过时,不结盟运动应该消亡。尽管如此,不结盟运动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注:“backgroundinformationonⅹⅲnamsummit,”kualalumpur,20—25february2003,不结盟运动英文网址,.za,2002年8月5日。)

2.发展中大国在南南合作中的作用继续增强

近年来,南非、马来西亚、伊朗、古巴、委内瑞拉、哥伦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发展中大国在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方面的作用明显增强。南非自1998年担任不结盟运动主席国后,不仅积极协调和推动不结盟运动事务,而且还主持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如世界种族主义大会、亚洲和非洲论坛会议、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等。伊朗于2000年正式加入15国集团后,2001年当选为77国集团主席国,除积极协调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外,还积极推进“文明对话”,在南南合作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设在马来西亚的“第三世界网络”(thethirdworldnetwork)在动员发展中国家舆论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马来西亚将接替南非成为不结盟运动的主席国。在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中,发展中大国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巴西在南方共同市场、南非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埃及在东南非共同市场中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联合国推动南南合作的作用明显增强

近年来,联合国加大了推动南南合作的力度。在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通过的关于南南经济和技术合作的重要决议就有:1991年12月19日通过的《关于发展中国家间技术合作》的第46/159号决议、1994年12月19日通过的《关于联合国南南合作会议》的第49/96号决议、1995年12月20日通过的《关于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和技术合作及联合国南南合作会议》的第50/119号决议等。1995年6月,联合国确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技术合作的9项新方针也对南南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联合国不仅推动建立各种南南合作网,而且还竭力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间的合作,资助发展中国家召开了亚非合作论坛等不少强化南南合作的会议。

4.南南合作更加灵活多样

(1)以专题为主的南南或泛南南合作势头加强。目前,发展中国家在人权、环境、限制小武器销售等方面采取合作措施,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南北合作组织或南北对话会议成为南南合作的重要场所。随着欧非首脑会议、美国与非洲面向21世纪伙伴关系会议等南北性合作会议的召开,发展中国家在会议召开前往往首先协调立场,以便争取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条件。

(二)区域性南南合作步伐明显加快

在全球化挑战面前,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在广度、深度和多样性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新的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出现,原有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推出新的合作领域。目前,地区一体化组织遍布亚非拉各洲。

在亚洲,东南亚的经济一体化进展较快。东盟除三年一次的首脑会议外,自1996年起还多次举行非正式首脑会议,除就加快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东盟投资区进程做出一系列决议外,东盟还在加强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建设“电子东盟”等方面加强了合作,是发展中国家中经济一体化进展最快的地区。2001年底东盟又与中国共同商定了在10年内成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注:《中国东盟贸易区仍障碍重重》,bbc中文网,.cn,2002年1月1日。)尽管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冲突不断,但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仍在重重困难中寻求加强经济合作的方法,2002年1月联盟首脑会议后发表的《加德满都宣言》决定在2002年底前制定出有关在该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为建立南亚自由贸易区创造条件。(注:《南盟首脑会议综述:加强合作 共同发展》,,2002年1月6日。)

在拉美,目前已形成以南方共同市场、安第斯共同体、加勒比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等为核心的地区集团化结构,并在各地区集团之间表现出互动和互融的势头。作为整个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协调、指导机构,拉美一体化协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拉美一体化组织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南方共同市场(简称南共市),该组织自组建以来表现出强大的活力,成员间贸易额从1990年的41.3亿美元猛增到1998年的203.5亿美元。(注:本文拉美、非洲和中东地区集团间贸易统计数字均来源于:worldbank: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2000,washington,d.c.,december1999。)近期,受阿根廷经济危机的影响,南共市的这一发展势头受到一定阻碍,南共市相互出口额从2000年的177.11亿美元降到2001年的160.43亿美元,降幅达9.4%。尽管如此,2001年12月举行的南方共同市场首脑会议仍表示要积极推进南共市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此外,2001年南共市还与南美洲另一经济集团安第斯国家共同体(简称安共体)就建立两大地区自由贸易区问题进行了磋商,2001年南共市与安共体之间的相互出口上升了4.3%。(注:《拉美国家出口下降外贸赤字扩大》,新华网,,2001年12月18日。)

在非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势头也方兴未艾,目前已形成东南非共同市场、东非共同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中部非洲经济和货币共同体、马格里布联盟等重要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些组织在削减贸易关税、建立自由贸易区、推动成员国扩大贸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2002年7月非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非洲联合自强又步入新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非洲还正式出台了“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决心进一步加快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在非洲次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

南南合作新领域

与早期南南合作相比,全球化条件下南南合作具有更加广阔的领域。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的上升和50多年南南合作的经验,也为发展中国家在更广阔领域进行合作提供了条件。

(一)经济领域

发展中国家自独立以来,就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经济合作的决议》在南南经济合作史上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后,南南经济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并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和计划:1972年在圭亚那乔治敦召开的不结盟运动外长会议通过的《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的不结盟行动计划》、1978年联合国发展中国家技术合作会议通过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行动计划》、1981年77国集团通过的《加拉加斯行动计划》、1990年南方委员会发表的《对南方的挑战》的报告、1997年1月77国集团在哥斯达黎加圣何塞举行的南南贸易、投资和金融会议通过的《圣何塞宣言和行动计划》及2000年77国集团召开的首次南方首脑会议发表的《南方首脑会议宣言》和《哈瓦那行动纲领》。

1.21世纪南南工农业及其他经济领域的合作有更广阔的前景

独立以来,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南南合作是从农牧业、采掘业、手工业、轻工业、加工业等经济领域的合作开始的。在全球化条件下,南南合作的领域将更加广阔。在第一产业,除传统合作项目(如热带水果、花卉、蔬菜、食用菌、渔业养殖的开发与推广)外,以资源综合利用、物质多级循环、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为目标的生态农牧渔业合作方面大有可为,生物工程新技术在农牧渔业中的开发和应用合作也将在今后南南合作中占有一席之地。在第二产业,随着一些发展中国家相对完备工业体系的建成,发展中国家在轻工、纺织、家电、化工等加工业都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实力,中间技术制造业也表现出比较优势。1960年制造业只占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5.6%,到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达到25%,(注:畅征、陈峰君:《第三世界的变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10页。)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合作将会有较大的增强。在第三产业,发展中国家在金融、保险、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也在不断增加。东亚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在金融、保险方面的合作出现较快的发展势头。

2.加大贸易往来还有很大的空间

从某种意义讲,发展中国家间贸易量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的晴雨表,也反映了南南经济合作的总体水平。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呈快速增长状态(见表1)。

表1 发展中国家出口情况

单位:10亿美元,离岸价格

1985

1990

1995

2000

发展中国家

490.3

831.3

1435.0

2073.0

世界

1874.5

3381.7

5070.8

6341.2

资料来源:unitednations:worldeconomicandsocialsurvey2001,trendsandpoliciesinthe

worldeconomy,newyork:2001,pp.258—259。

与此同时,发展

3.扩大相互间的投资大有可为

与贸易相比,推动发展中国家间的相互投资,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相互投资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经济和管理人才,而且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走联合发展之路,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出现了迅速增长势头。据统计,发展中国家1998~1993年的年均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35.09亿美元,1999年已增加到656.38亿美元(见表2)。在联合国统计的世界63459个大型公司中,发展中经济体(developingeconomies)已占12518个,占世界总数的19.7%,其中非洲167个,拉美2019个,南亚、东亚和东南亚9883个,西亚449个。(注:unitednations:worldinvestmentreport2000,cross-bordermergersandacquisitionsanddevelopment,newyorkandgeneva:2000,pp.11—13.)应该说,在21世纪发展中国家不仅需要,而且也有能力扩大相互间的投资。

表2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状况

单位:百万美元

1988~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发展中国家

23509

42124

50259

57763 64335

33045 65638

世界

221357

282902 357537 390776 471906 687111 799928

发展中国家

所占比例(%)

10.6%

14.9%

14.1%

14.8% 13.6%

4.8%

8.2%

(二)科技、教育领域

集体经济发展建议篇5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政策性强、关联度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____县基于五个方面考虑遴选乡镇先行试点。

1.中央1号文件给予强大政策支持。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政策的出台,为推进土地流转、实施集约经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政策依据。

2.新一轮城镇化带动大量人员外出。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土地闲置化趋势日益凸现。采取自愿、依法、有偿方式,引导农民将弃耕、撂荒土地流转,既可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主体地位不变,又可解决因农民外出造成的土地荒芜现象。

3.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迫切集约发展。家庭承包激发调动了农民自主生产的积极性,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推进,山旱区土地细碎化经营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迫切需要走先行试点、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全面推广的路子,构建集约化、组织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4.贫困地区亟需壮大村级集体经济。____是一个国扶贫困县,全县333个行政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33个,且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集体房屋租赁、集体土地承包等,90%的村为“空壳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发展村级公益事业、改善村级办公条件、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解决村级无钱办事问题的尝试与探索。

5.加强和创新农村党建模式的需要。作为农业大县的____,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人数多,全面提高农村党建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既需要持续巩固党建工作成果,又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寻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坚持既符合上级政策规定,又符合基层群众意愿原则,以曹务乡张屲村推行“1+3”产业党建模式发展生态育苗为例,实施过程中探索推行“四步连环”工作法:

1.“一征双摸法”调研摸底。年初,曹务乡党委结合全乡整体工作部署,筛选确定张屲村为试点村,组织村“两委”班子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摸清弃耕撂荒土地面积,摸清适宜发展产业,为乡镇党委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解决“能否建”的问题。

2.“一提两会法”议事定事。由村党支部提议,召开全村党员群众大会,公布归纳梳理的意见建议,并以户为单位推选代表表决,经60%以上代表举手表决同意后,由村党支部上报乡镇党委审议,研究敲定实施地域、发展产业和运行模式等事项,解决“怎么建”的问题。

3.“一带三联法”具体实施。推行村党支部加协会联企业带农户的“1+3”产业党建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协调流转土地,组建育苗协会;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共同参与,构建统分结合、权责明晰、分类实施的工作机制,解决“由谁建”的问题。

4.“一点四制法”保障运行。注重在一个试点村配套建立完善党建牵头、企业运作、协会管理和群众监督“四套”制度体系,引导村级党组织发挥牵头抓总、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协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基层群众发挥全程监督“四大”作用,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党建与产业融合,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

“1+3”产业党建模式的试点推行,有效发挥了能人致富带富的新作用,开辟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创新培育了农村产业党建的新模式。在村党组织的有力带动下,全村集中连片建成生态育苗基地1070亩,其中村集体育苗83亩,企业集中育苗917亩,农户自发育苗70亩,实现了贫困村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新突破。同时,通过参与组织产业开发和提供服务,为增加村级集体收入、提高村干部待遇报酬奠定了坚实基础。有以下几点启示:

1.强化政策支撑是前提。只有紧扣中央1号文件精神,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找准发展农村经济与推进基层党建的结合点,才能确保产业结构更优化、村级基础更牢固。

2.紧扣群众意愿是基础。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中,只有认真实施“四议两公开”、“双议双评”等农村基层民主议事制度,紧贴基层群众意愿,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最大限度地吸收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才能促进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面貌大改善、农民收入大提升。

3.创新组织模式是途径。创新是时展的主旋律。只有以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主体地位不变为前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才能将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与推进农村基层党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载体创新和制度机制创新统筹结合起来。

集体经济发展建议篇6

一个地区强大的现代经济体系,离不开强大的金融体系做支撑。小编整理了在全市重点项目推介暨市产业投资集团战略合作集中签约仪式上的讲话,欢迎查阅。

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奋力开启“十四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时刻,我们迎来了市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一周年的喜庆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邀请省、市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各位领导、金融家、企业家,在这里汇聚一堂,共同举办驻马店市重点项目推介暨市产业投资集团战略合作集中签约仪式,共叙友谊、共话合作、共谋发展,对于驻马店金融工作特别是市产业投资集团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市产业投资集团与省、市各大金融机构的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开启了新的阶段。

市产业投资集团与12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金额高达120亿元,这是各金融机构对驻马店“实打实”的支持和帮助,彰显了大家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对驻马店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对于“双方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意义重大,对我市实体经济、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必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驻马店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增速连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预计“十三五”末,全市经济总量2950亿元以上,比2015年增加1140亿元,年均增长7.1%。

市产业投资集团是我市整合成立的四大国有投融资平台之一,资产总额近500亿元,主体信用等级为aa+,业务涵盖“金融、科技、产业、建设、水利、文旅”6大板块,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7家、参股子公司10家,涉及银行融资、基金、证券、融资租赁等领域,具有较高的信誉度、项目投资和运作能力,是我市投融资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全省也具有较大影响力。公司成立一年来,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成绩可圈可点,有力地支持和服务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大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2021年,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迈出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我们将更多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畅通经济循环、提升竞争实力,抓好金融工作至关重要。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充分释放了强烈的、积极的信号,相信明年及今后几年的金融工作、经济发展将大有可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二者的融合发展将更加紧密、高效。

一个地区强大的现代经济体系,离不开强大的金融体系做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驻马店面临着强弱补短、转型发展的“双重挑战”,对金融的依赖会越来越强,需求会越来越大,这既是发展的希望和潜力所在,也是银行和平台公司的商机所在,衷心希望省、市各大银行特别是12家金融机构,以这次签约仪式为契机,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按照协议的约定,与驻马店市产业投资集团互信往来、精诚合作,推动双方的融资尽快实质性到位;合作项目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并一如既往地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给予驻马店最大的支持和帮助。也希望通过大家,推介和吸引更多的银行、金融机构考察驻马店、投资驻马店,在这片发展热土上跃马驰骋、逐鹿中原,共享发展成果。

驻马店市产业投资集团要持续加强与各大银行的对接合作,抓紧明确每一个项目的具体合作方式、融资渠道,认真履行协议内容,兑现庄严承诺,确保协议确定的项目、投资额度不折不扣落地见效。同时,市产业投资集团要以公司成立一周年为新的起点,以“优化金融配置、助推产业发展、服务本地经济”为使命,聚焦产业发展,奋发作为,提高业绩,抓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企业发展高质量,赢得银行更多融资支持,开创更好的发展局面。市财政局要学会“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本”,定期对全市产业类有效资产进行评估,以合法的方式装入产业投资集团,迅速壮大产业投资集团的资产和实力,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资本运作效益最大化”。市金融工作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要搭建好银企、政企对接平台,完善合作和沟通机制,不断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集体经济发展建议篇7

【关键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菲集团

2012年,我国非公企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由非公企业提供[1]。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是保证党和国家政策方针、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党同非公有制企业广大职工的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也是提升党的自身能力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2]。本文以西安中菲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菲集团)为例,对党建工作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开展现状提出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建议。

1.中菲集团及其党建工作概况

1.1中菲集团概况

西安中菲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以新型城镇化建设、现代农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为主,以教育产业、老龄产业、医药化工、电线电缆、建材加工等为辅的综合性集团公司,现有在职员工1200余人,中共党员309人,是陕西省内为数不多的设有党委的非公有制企业之一。

1.2中菲集团党委概况

中菲集团党委成立于2002年,现有党总支3个,党支部15个。中菲集团党委始终坚持“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实现企业发展和党建工作互利双赢为目标,狠抓阵地建设、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把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增强企业凝聚力与竞争力,推动企业经济快速稳健发展。集团先后获得“陕西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部级农业产业链推广企业”、“陕西省文化特别贡献奖企业”等荣誉称号。2012年,中组部领导3次到中菲集团视察调研党建工作;2013年6月,国家工商总局个体司领导到集团调研,给予中菲集团一致好评评。

2.中菲集团党建工作的经验

2.1法人高度重视,确立党建工作地位

中菲集团的企业法人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坚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企业才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才能永葆发展活力;只有跟着党的政策方针走,企业才能永不偏航,才能做大做强”,及时成立党委,亲自担任党委书记,并聘用业务熟练的老党员担任专职党委副书记主抓党建工作,设立党委办公室及专职党务人员具体执行,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工作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来对待。

2.2抓组织建设,确保党的组织全覆盖

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以及“有三名以上党员就成立支部”的原则,在下属企业、直属部门及时成立党支部,配备思想素质过硬且担任行政要职的党员,组成支委成员,主持开展支部工作。组织的全覆盖,确保每一位党员都有组织,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安排与落实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2.3抓队伍建设,确保队伍的先进性

一是大力实行“双推双培”机制。着力把生产经营管理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骨干;把表现优秀的党员推选为党务干部,把优秀的党务干部推选进公司管理层,调动广大党员员工积极性,也保证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近年来中菲集团的中层干部有60%是通过基层培养从党员骨干中提拔上来的。二是注重高层干部的学习再深造,将其送到清华、北大、西安交大去进修,提升领导班子的政治觉悟、领导力、决策力。三是大胆采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办法,将优秀党支部书记同企业副董事长、总经理等要职进行交叉任职。据2012年5月统计,中菲集团党委70%的党支部书记担任着所在单位或部门的高层管理职务。经实践证明,此举不仅提高工作执行力,还提升和巩固党委的领导地位,让非公企业的党组织成为企业决策人,为党组织更好地引导企业规范经营、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奠定基础。

2.4抓思想建设,提高素质统一思想

将“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引导树立“只有学得好,工作才能干得好;只有学得透,工作才有新思路;只有学得深,工作才能路子准”的正确学习观,转变“工作忙没时间”的错误观念,提高干部素质,统一员工思想。通过每月中心组学习会,学习党的会议文件精神,提升领导干部政治觉悟,明确党的指导思想,引导支部开展学习教育工作。对于党和国家召开的重大会议或活动,如十七大、十,及时邀请党校专家,召开专题教育辅导会,要求全体党员、积极分子、企业骨干参会,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第一时间让党员干部了解掌握会议活动的精神实质。

2.5抓阵地建设,确保党员活动有场所

按照“有组织、有队伍、有阵地、有制度、有载体、有经费”的“六有标准”,中菲集团在开发的商业楼盘中划拨1000平米作为集团党委党建活动阵地,并装修划分为党建展厅、党员活动室、妇女之家、职工之家等板块。在各党支部也都设有党员活动室,包含阅览区、区、运动区、荣誉墙及党务宣传栏等,确保所有党员都有“党员之家”。

2.6抓制度建设,保证党建工作有章可循

除了《制度》、《党员发展制度》、《党费收缴管理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等常规制度外,中菲集团党委还制订了《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党员干部廉政建设制度》等,并统一制作装裱上墙。多年来,中菲集团党委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党员评议会”,认真剖析、总结、解决问题;召开“专题研讨会”、“高层决策会”研究制定、完善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管理。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菲集团党委组织下发并收回意见征集表150份,召开规范管理专题会3次,研究完善了《中菲集团社保管理办法》、《中菲集团考勤管理办法》、《中菲集团女职工专项合同》等,将群众路线精神落到实处。

2.7抓活动载体创新,提升组织工作活力

一是坚持创建学习型组织,认真设计学习主题,做到“一次学习、突出一个主题;一次学习、解决一个问题”。如:组织“科学发展观知识问答赛”,强化科学发展观知识;组织“我是中菲人我自豪”主题演讲赛,增强企业凝聚力;开展“青年领导干部修养漫谈”读书月活动,并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提升领导干部修养与素质。二是开展节日主题实践活动。妇女节、青年节、国庆节,通过组织参观学习、篮球赛、运动会、文艺汇演、技术大比武等丰富职工生活,强化团队精神。三是树立表彰先进典型。每年七一和年终时都会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四是开展党建共建、结对帮扶。中菲集团党委与西安市工商局双生分局和洛川县旧县镇党委签订了党建共建协议,与西安市灞桥区栗沟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共同探索党建工作新方法。五是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体组织作用,提升组织活力,促进企业和谐。

3.抓好非公党建的几点建议

3.1增强企业法人对党建工作的认识

前些年,关于非公有制企业要不要搞党建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是随着一批批企业的大胆实践,证明非公企业搞党建不仅是必要,还是必须。党建工作可以统一员工思想、凝聚企业人心,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核心、提升层次,一旦把党建工作开展好,企业的经济建设就有了方向,企业就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越是在企业经济困难时期,越需要党的思想精神指导,越需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企业法人,即使企业成立了党组织,也是党组织形同摆设、党建工作流于形式,更谈不上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此,建议上级党组织要多去指导教育;对于没有成立党组织的企业,要多去了解情况,查看是否有成立党支部的条件,帮助成立党组织;并实时组织企业法人到非公党建优秀企业去学习交流,帮助其正确定位党建工作的作用。

3.2加大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力度

由于企业法人对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的不到位,在多数非公企业中的党务工作者不是专业的政工人才,而是由行政工作人员兼任。一方面由于行政人员的本职工作较为繁琐,根本没时间去思考如何做好党建,另一方面也由于党建知识的匮乏而不知如何去做。在西安市,像中菲集团党委这样,聘请专职党委副书记、设党委办公室并配专业党务人才的非公企业仍然是少数。2012年3月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以后,非公党建被纳入组织部的指导工作范围,非公党务工作者也可以参加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专业职称评定。这对于进一步规范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更多更好地发挥党组织作用,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变革,能督促提升非公企业政工队伍的专业素质。参照目前的参评条件,多数非公企业的党务工作者还不具备资格,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大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并引导企业增加政工职称工资,或者由国家财政部门划拨专款,给政工人才发放津贴。

3.3创新工作思路,提升组织活力

在一些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思路单一,学习教育方法落后,党的会议就是念报纸、收党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行为、价值观等都呈现出多样性,尤其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非公有制经济体中。如何创新思路,提升组织活力,是党务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难题。从中菲集团党委的实践来看,要求党务工作者要提升自我素质,严格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坚持“”制度,创新活动载体;宣传教育方式不仅有读书念报、会议交流,还有视频学习、实地考察;活动形式不仅有知识问答、演讲赛等传统形式,还有篮球赛、运动会、技能大比武等竞技活动。建议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围绕企业经济建设重点,将党建工作与人力资源工作相结合,将党建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相结合,将党建会议与行政会议相结合,统一思想、规范行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为企业经济建设提供源动力。

参考文献:

[1]盛若蔚.书写“非公党建”新篇章——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综述【n】.人民日报,2012-03-20

[2]龙斯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支部建设【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1

作者简介:

王仙君(1982—),女,汉族,重庆万州人,经济学硕士,就职于西安中菲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担任党委办公室主任;

集体经济发展建议篇8

政协一号提案:加快发展我省内河水运经济

记者从省政协获悉,今年的一号提案是农工党四川省委提交的集体提案,题目为《加快综合交通配套体系建设,强力助推内河水运经济快速发展》。

提案提出,发展内河水运经济对培育四川沿江产业集群,催生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等产业发展,提升成都经济区、形成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新的增长极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建议省政府尽快研究并出台有关《加快四川省内河水运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该提案建议,可以从大西部、大交通、大通道战略高度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把航道和港口集群打造成西部优质价廉大动脉和中心枢纽,形成向南打通连接云南、贵州铁路公路通道,向北吸引陕、甘、青南部货物,向西辐射,向东则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打通江海直达集装箱运输快速通道。

此外,省政府还可统筹协调交通、航务水运、公路交警等执法部门,建立科学、有效、相互衔接的综合执法和协调服务体系,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执法的优质环境。

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变“蜀道难”为“蜀道通”

参加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表示,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是四川必然且必需的选择。

省政协委员陈懿说:“把中国地图拿过来一看就能明白,四川就处在中国的中心腹地。”陈懿说,过去由于四川特殊的地理条件,因此有“蜀道难”的说法,但如今蜀道已经不再难。从地理布局上来讲,四川是中国交通天然的中心节点:连通西南华北,可说是承上启下,又沟通了内陆进入青藏高原,还是西北地区最近的出海通道。“四川选择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可说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成都作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中心主枢纽,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对于新动工的成昆新线,陈懿认为,这不仅是一条南向出川的通道,更重要的是通向东盟,建立国际通道。“作为内陆城市,成都很早就称机场是国际机场,青白江还将建成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庞大格局正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希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案多达60多份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起委员们普遍关注,已提交的提案中大约有60多份与此相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分重要。“我省产业园区总体情况是数量多、布局散、规模小、层次低,高品质的园区少。”对此,农工党四川省委在集体提案《科技引擎、环保同行,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中呼吁,加快产业园区培育升级,坚持产业互补、错位竞争,积极探索企业办园、飞地园区、股份合作、各方共建等办园新模式。

集体经济发展建议篇9

一、存在的问题

(一)、村集体经济监管缺位。在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村集体经济监督不严,管理不善。在我村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管理层缺少专业的培训,在管理的专业化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同时,监管方式还是老方式、老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监管频率低、次数少、不严格。监管缺位意味着村集体经济得不到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村集体经济的壮大。

(二)、村干部兼任合作社法人或成员导致职责难以区分。我村由于工作环境较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吸引到大量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来,导致人才不够用,出现村干部兼任合作社法人情况。我村的合作社法人由村党总支书记华红林兼任,由于村党总支日常工作繁重,同时还要顾及自家的生产和生活,很难有精力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上。同时,由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是脱贫攻坚的部分工作,还要与集体经济的发展“两头兼顾”,职责难以区分。

(三)、合作社章程不够规范难以监管。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是阻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完善的制度可以有效的规范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工作的规范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完善的制度,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将受到阻碍。我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不够完善,不够规范,合作社的作用得不到凸显。章程不够规范,合作社运行不按章程走,导致监管困难,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明显。

二、改进措施及建议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有利于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村农业生产走向都市型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趋势。因此,针对我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加强村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管。建议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健全化的监管方法,是村集体经济健康蓬勃发展的保障。村监会及村干部应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日常工作和取得成绩的监管力度,对发展的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并加以整改,促进我村经济全面发展。

集体经济发展建议篇10

一、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演化和发展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一项计划,(称舒曼计划)将欧洲几国煤钢生产联合起来,置于一个超越国家的机构统一领导。根据“舒曼计划”欧洲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其目的是建立六国煤钢市场。这个始于以煤钢领域合作的经济集团,自1957年3月25日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两个条约(称罗马条约)以后,开始制订以统一调整共同体内部运行和统一对外的法律机制。其合作项目逐步扩展到建立关税同盟、贸易、货币、农业、运输、劳务、服务等方面。1965年欧洲六国在布鲁塞尔签署了关于建立三个共同体委员会及理事会的条约(称合并条约)。该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后,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已形成一个整体在该区域建立了经济共同市场。同时,欧洲体要求各成员国有责认,为实现欧洲统一大市场目标而努力。1992年欧洲共同体统一大市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项目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延伸到科技、环保等非经济领域方面。欧洲共同体在统一大市场的进程中,又产生了一个独特国际组织称欧洲联盟(eu),欧洲联盟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扩展形成的。成员国之间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该统一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1994年12月欧洲联盟接纳了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盟。目前欧洲成员国已扩大为15个国家,建立了一个拥有3.8亿人口,国民经济总值7万亿美元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1995年1月1日欧洲联盟正式开始运作。欧洲联盟是以《巴黎条约》、《罗马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宗旨为原则来指导和规范联盟组织机构和对内、外的方针政策。欧洲联盟的立法主要形式是以规则(regulation)、指令(directive)和决定(decision)颁布。各成员国通过主权让渡赋予欧洲联盟广泛的权利。但是为了使联盟国家更好地处理各自的事务,成员国在制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时,提出一个“辅从原则”来作为调整联盟与成员国之间活动准则。欧洲联盟在本区域间的活动中,不但向发达国家扩展,而且也积极地向中、东欧国家发展。目前,已有东欧数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欧盟。如: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和捷克共和国。这些国家如能加盟,体现了该地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区域性经贸合作中向前迈出了一步。

二、    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

1、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建立

   美国和加拿大是一个一衣带水邻邦,两国在经济和贸易交往中有着长期密切的关系。1980年里根政府提出建立美加自由贸易区的设想,该设想成为现实的进展较缓慢。1985年欧洲共同体加快了一体化的进程,美加自由贸易的设想才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美加两国认为,他们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才是抗衡欧洲统一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1988年1月1日两国首脑正式签订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经两国国会审议批准,1989年1月1日协议正式生效。美加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双边自由贸易区。美加自由贸易协定主要包括:关税、政府采购、投资、服务、农产品贸易、能源和争议解决等方面的合作。

2、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美加贸易协定签署以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根据各自的经济现状,以及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趋势,商讨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1991年6月三国部长第一次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会议。1992年8月12日三国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于1994年1月1日生效。美、加、墨三国认为,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不仅能促进内部的各国经济发展,而且也能携手起来应付来自外部的欧洲和亚洲市场的经济集团的挑战。北美自由贸易区三均为wto的成员国他们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后,无疑会对该地区的经济和贸易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会抑制由贸易壁垒、非关税壁垒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宗旨是以逐步消除货物、服务和投资流动的障碍;对知识产权提供保护;建立公平、解决纠纷的机制等方面为目的的合作。

3、美州国家酝酿建立自由贸易区

   1994年12月初,美州国家在美国迈阿密召开美州国家高峰会议,与会的34个美洲的自由贸易区,会议通过了《原则宣言》,确定了一体化和自由贸易促进社会发展,繁荣解决及伙伴关系。预定在2005年达成协议并执行,也要求该地区撤销一切贸易和投资障碍。“美洲自由贸易协定”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相同该协定宗旨,要求把区域的关税与贸易壁垒降低到比任何其它国际贸易协定更低的地步,计划在2005年完成减少贸易壁垒的谈判并付诸实施。这项谈判从1995年开始,对16点议程拟定谈判程序。谈判的内容主要是协调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农业、保护知识产权和争议解决等方面的合作。由此可见,美洲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西半球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贸易市场。其消费者超过8.5亿,每年购买商品和服务性行业总价为13万亿美元。

美洲各区域经济组织成员由下列经济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加勒比海共同体:安地瓜、巴哈马、巴布达、巴巴多斯、多米尼加、格林那达、牙买加、圣卢西亚、圣文森特。

安地斯集团: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委内瑞拉。

中美州共同体: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

三、    亚太经济合作区域

   从60年代,日本就提出建立亚太自由经济圈的构想。80年代,在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和澳大利亚前总理佛士的倡导下,成立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1989年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召开首次部长会议。1992年9月在泰国曼谷召开部长级会议并决定设立常设性秘书处。从此拉开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的序幕。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召开会议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已达15个。1994年11月11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18个国家首脑在印尼茂物举行会议,并通过了《茂物宣言》制订了今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方向。其主要内容是:

1、协调本区域与外界的经济关系,强化开放多边贸易体制,降低贸易和投资障碍;

2、加强自由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缩小经济差距,互惠互利,促进本区域的经济繁荣;

3、简化贸易、投资和海关程序,消除障碍;

4、加强人才资源开发、科学技术和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5、建立仲裁机构。

为了实现茂物会议的目标,与会代表一致同意亚太经济组织发达经济体不迟于2010年,发展中经济体不迟于202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四、    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崛起,重建国际经济新程序

   20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贸易起了重大的变化、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都纷纷成立区域性经济集团。随各区域性经济集团崛起,国际经济贸易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区域性经济集团都建立了一套制度性规范机制,为实现关税同盟、贸易和投资自由、统一共同市场等方面而努力。区域性经济集团各成员国除进行经济合作外,还把合作项目扩展到环保、科技、知识产权等非经济领域方面,甚至延伸到减少贪渎、制止毒品交易、反对恐怖主义、制定教育和保健等方面的合作。

当前,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各区域性经济组织的经济实力及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经济水平的差异很可能会导致世界经济贸易由强大的经济区域集团主宰,各自割据地区性的经济自由形势。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忧虑,象美洲这样大的自由贸易区建立,如与欧洲发展协同贸易关系,可能会成为“超级集团”,对其他国家会构成贸易区威胁。笔者认为,未来世界经济贸易的交往是否会被经济实力强势的区域的区域集团所支配,或者发展成为不论大小国都享有平等贸易地位的多边体系,这两种可能并不一定彼此互斥。因为区域性经济集团是建立在自由贸易的基础上,彼此之间都通过他们自己制订而被认可的协议来履行贸易交往手续的,各自交往的目的是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生活提高。当然,也不能把日益发展的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变成“欧洲壁垒”、“美洲壁垒”、“apec壁垒”之间的疏离,而建成一个排他性的区域经济集团。这种做法在当今经济发展模式中行不通的。只有建立类似世界贸易组织之类的国际多边贸易组织的框架,才能更积极地和确保各国经贸交往的公平性。在当前的国际经济活动中,大多数经济实力优势的国家均为wto的成员国,他们在国际在国际交往中应遵守wto基本准则。同时,通过国际经济交往也能使wto的非成员国缩小与这些国际组织的差距或加入这些国际组织。另外,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调查认为,没有迹象显示,自二次打战以来成立的108个关税同盟或自由没有区对国际贸易体系与规范造成威胁。wto的成员国从未组成壁垒式的区域合作协定。由此可见,在全球性协调经济贸易关系的主干,“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组织的指导下,其他性双边的贸易方式,是追求开放贸易的补充手段,而不是要舍弃开放贸易。1995年1月1日开始运行的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世界经济合作和多边贸易抵免新纪元来到,它见会健康地指导各国、各区域性贸易集团发展国际经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