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27:04

精准农业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大数据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081-02

一、农业大数据的内涵

(一)农业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最早于1997年由michael和Davidellsworth提出,他们指出不能在内存处理的数据集问题为大数据问题。农业大数据概念则是由山东农业大学温孚江教授在2013年提出的,他认为农业大数据是指大数据理论、技术和方法在农业或涉农领域的应用实践。农业数据涉及的领域广、环节多,是跨行业、跨专业的数据集合。从农业专业性讲,应对农业数据进行专门的整理归类,如有序地针对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有量、土壤环境保护、市场供求信息等动态监测数据,指导育种、农业水利、农业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预警、农产品的流通、销售等方面的数据资源。从农业主体角度讲,农业数据不仅应包括国家及地方统计数据,还应包括涉农经济主体的供应信息、科技成果信息、股东信息、人才引进信息及GiS坐标信息等。

(二)农业大数据的应用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农业数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农业大数据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当前农业领域存在的如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土壤治理、病虫害防治、动植物育种、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价格、农副产品消费等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应用研究进行预测和干预。农业大数据可服务于农业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一是指导生产和经营,利用大数据资源为农业的生产过程提供服务,同时指导农业或涉农企业的经营;二是服务决策,为政府的决策咨询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参考,为企业生产、转型、市场营销提供咨询、指导;三是预测未来,如未来人口变化趋势和粮食供给能力、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市场对某产品需求变化趋势等。

二、国内外农业大数据的发展现状

农业大数据主要是在收集和存储大规模数据资源基础上,利用数据分析技术为农业发展和经济效益增加提供服务的产业。

(一)国外农业大数据发展情况

国外农业大数据的发展相对比较早,2009年,美国的土壤抽样分析服务商Solum,利用nowaitnitrate分析系统对耕地的土壤情况进行精确和科学的抽样分析,农民利用分析得到的数据,可以在合适的时间进行精准施肥;2011年,创建于克罗地亚农村的云端管理服务商Farmeron,在14个国家建立了农业管理平台,为农民提供农业数据跟踪和分析服务,该软件可以帮农场主将农场零碎的信息进行整理,用分析工具监测分析农场及生产情况,有利于农场主做出科学的农业生产计划。近几年,国外很多传统的it供应商开始重视农业设施和技术的开发,如世界500强企业甲骨文,十分重视和关注全球农业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开始和出售针对农业大数据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国外农业大数据产业已经处于蓬勃的发展阶段。

(二)我国农业大数据发展情况

我国农业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大数据的应用和研究正向农业产业链渗透,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大数据采集初具雏形。在农业数据收集和传输的基础上,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分析及可视化的数据展示技术体系也开始起步,大数据的思维、研究、分析和应用开始影响着整个农业的生产过程。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了我国农业大数据应用的先行者,如山东农业大学的农业大数据战略联盟,通过对农业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分析研究,为政府决策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服务和支持。

三、农业大数据的战略意义

当前,物联网、云计算等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地被应用于现代农业,农业管理、科研、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在源源不断地产生,传统的数据处理模式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取和处理海量的农业信息资源,农业大数据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农业大数据提高农业顶层设计能力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离不开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农业政策如何制定、农业产业如何布局、农业市场如何发展,都要依赖政府管理部门科学有效的管理。大数据为政府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升了政府的预测预警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同时,利用农业大数据技术,可以跨越农业管理部门内部和外部的条块分割限制,有利于政令更加畅通,执行更加有力,配合更加高效。

(二)农业大数据规范农业产业市场发展

农业产业市场布局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保证战略方向的正确性,同时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市场还不够完善,农产品经常出现较大的价格波动,大数据有助于及时披露农产品的价格,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交易中的信息透明度。如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将有效平抑农产品的剧烈波动,规避风险,减少滞销和脱销现象的频繁发生。同时,大数据还有助于对大宗农产品的价格预测,稳定市场预期,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大数据为农业大国提供战略决策支撑

近几年来,大数据已经从最先涉足的信息领域、经济领域逐步进军到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农业大数据的应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决策支撑。农业大数据从海量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和构建模型,从而指导农业生产,为涉农企业服务和协助政府决策。完善我国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推动政府部门农业管理方式变革,规范农业市场的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

四、农业数据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大多数涉农信息网站和农业数据库信息量大,种类繁多,数据质量却参差不齐。数据来源及表现形式多样,缺乏系统性,数据存储格式目前还没有一套统一的规范的标准,数据的获取具有一定的难度,给农业数据查询带来了很多不便。

(二)数据获取难

由于农业领域的数据不能通过互联网自然形成,需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取,数据获取来之不易,需要专业人员和仪器设备进行专门的观测、实验和挖掘,由于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手段滞后,在获取和挖掘数据上面临技术和管理的难题,缺乏深厚的数据分析手段支撑应用需求。

(三)数据分布分散

农业数据资源大部分都分散在中小规模的种植农户,这部分数据资源信息化程度低,收集难度大。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虽然掌握着大量的农业数据资源,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数据共享的国家法律,大多数数据还处于信息孤岛,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缺乏标准化的信息共享平台,严重影响了农业大数据的使用及功能的发挥。

五、大数据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一)大数据推动农业规模化

1.大数据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农业大数据将对农业产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给农业产业在各个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营销和管理方面的支撑。通过农业大数据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传感器和监测技术,可以准确、科学地获取实时的土地数据,实现对农作物的精确投入和作业,实现农业的高效优质生产;同时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所提供的农产品生产溯源系统,对农产品产业链质量安全进行全程的信息化管理,并对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及时的追踪处理,在源头上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2.大数据推动农业经营管理规模化。农业经营管理规模化主要指土地规模的扩大和集中管理,使得土地利用效率得以提高,农业生产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的规模化需要配套的技术管理体系,否则,由于土地面积的扩大,农户将难以实现土地的有效管理。基于农业大数据的监测系统将成为农业经营管理规模化的重要技术。农业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对规模化生产农田的作物生长的空间气象信息、土壤环境信息及地下水等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监测有助于农田的田间管理;无人机技术对旱涝排查、灾害定损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经营管理规模化。

3.大数据推动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化。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化是指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采取集体的营销方案,对农产品市场做出统一的价格和销售策略,形成大规模的交易群体。物联网、电子交易等公开透明的信息平台,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信息化程度,推动市场交易规模化发展。

(二)大数据推动农业标准化

1.大数据技术推动农业标准的制定。由于农业标准的制定过程需要复杂的统计及实验分析,需要通过检查、分析、抽样、统计等各种方法确定相应的标准,而原有的技术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检测和全面分析,农业大数据应用领域的精准农业是依靠信息技术的农业管理系统,利用传感器及监测技术对农业海量的、复杂的信息进行记录,再根据农业信息间的相互关系作出科学判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推动了农业标准的制定。

2.大数据技术推动农业标准化的应用与推广。农业标准化管理集中体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标准实施情况的统一及其监管,由于农业标准项目繁多复杂,在农业标准实施和管理过程中,依靠传统的人力物力难以实现具体的标准,而农业大数据所应用的物联网控制系统和遥感技术对农业标准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物联网控制系统充分利用现代智能传感技术、计算机智能控制及物联网和大数据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对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实现田间的统一管理;遥感技术可以提供作物生态环境和生长的各种信息,根据时空动态信息变化,精确判断作物田间生长发育情况,实现对作物生长过程的统计和测定,为生产标准的制定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

3.大数据技术推动农业溯源系统的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密切相关,它是一个通过相应的技术方法,对农产品产地、运输情况等各环节进行跟踪、溯源的制度和手段交互作用的动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有助于农产品质量的控制,通过溯源体系,可以对农产品的生产到终端消费的整个产业链过程进行监控,消费者可以在溯源系统上了解所购买的农产品的信息,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政府部门很容易就可以查到产生问题的环节,及时召回有问题的产品。

(三)大数据推动农业机械智能化

农业机械智能化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一环。智能化农业机械使用农用智能仪器和传感器武装农业机械。在农业机械装备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智能化的发展。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信息化的发展,对动植物育种以及栽培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大数据思维是农业组织协同性的创新,是在全程机械化的背景下设计农业规格和农机装备规格,把现代工程技术和现代农艺技术有效融合,统筹和优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促进了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四)大数据推动农业市场化

我国现行农产品和涉农产品的交易大多数是场外交易,这种交易存在着行为不规范和交易风险的弊端,缺少权威的、并具有信用约束功能的供需信息平台,因而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厉害,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借助大数据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使得农业整个产业链各个要素进行重组,线上线下的耦合度提高,大大拓展了农业经营模式。o2o电子商务模式就是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农产品场外交易模式的一种创新,它将线上订单和线下消费相结合,具有获取信息及时、购买方便、无缝对接等优势,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我国现在有很多电商企业已经加入到了o2o的模式,如沃尔玛、阿里巴巴、顺丰优选、沱沱工社、优菜网、菜管家等。除了农产品的场外交易,大数据也促进了农产品场内交易――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在播种期间,期货市场就通过自身价格发现的功能推算出粮食收获时的价格,到成熟期以后,期货市场最终与现货市场价格达成一致。农民可以在期货市场获得自己农产品未来的价格信息,有效避免了“谷贱伤农”这种现象的发生。

(五)大数据推动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3S等信息技术及职能农业装备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产生了来源多样、类型不一、用途各异的海量数据,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业管理过程的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对数据进行统一标准进行存储,建立庞大的数据库,进一步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温孚江.大数据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2]王超.农业大数据文献综述[J].信息传媒,2015(5)

[3]郭建华.我国农业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南方农机,2013(6)

[4]任明杰.生鲜电商引pe掘金万亿元市场[n].中国证券报,2014.10.11

[5]祝睿.用access制作高校教材信息管理系统[J].信息传媒(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3(3)

(作者单位:中共漳州市委党校福建漳州363000)

精准农业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精准农业管理技术应用研究

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采用了高耗能的管理方式,投入了过多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也投入了大量的机械动力。但是,这种高耗能的发展模式是不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土壤酸碱度失衡,致使农产品质量日益下降。在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增强的现代社会,这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农业战略的管理模式必将被先进的精准农业管理模式所取代。

一、农业精准化生产管理技术的现状分析

精准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管理思想,是在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精准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指明了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精准农业管理模式是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以及RS遥感系统等技术,及时了解农作物的生产环境、生长变化状况、病虫灾害情况等。为分析、模拟农作物灾害的发展趋势提供具体的作物信息、数据,作为进一步解决作物灾害问题提供参考标准。在此基础上,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利用各种智能系统,准确、细致地计算出精准治理措施。包括:喷洒农药、施肥灌溉、播种收获等生产管理方式。

精准农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先进管理模式对农作物进行管理,以最小的投入获得经济和环境的最大利润。目前,精准管理模式的主要技术支撑即以3S技术为基础的多种数据系统为技术支撑的管理模式。包括:变量控制技术、生物信息技术、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产量分布图生成系统等。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提高,可视化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还有网络数据库系统的开发,精准农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国际上农业领域的发展热点之一,大大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升级。

二、发展精准农业的必要性

发展精准农业是我国的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大量减少,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再加上病虫灾害,旱涝灾害等,农业生产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了在世界农作物市场上占据优势,只有提高农业生产领域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大限度的提高农产品的利润,扩大市场占有率。精准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精准化管理,解决上述各种问题。

发展精准农业是世界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精准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推广,成为了国际农业学、农业技术等高领域的研究对象,世界各国都在采用新型的精准农业管理模式。这符合国际农业发展的趋势。

发展精准农业管理模式是由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决定的。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各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能源资源供不应求的现代社会,发展精准农业更有利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体系,缓解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遇到的紧张局面。

三、精准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发展精准农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水资源利用不当、施肥结构不合理、信息体制不健全的问题。发展精准农业就要着重发展灌溉精准农业、节肥精准农业、精准设施农业。发展精准灌溉农业就要根据信息系统反馈的数据因地制宜地选择灌溉设施,开源节流,节约水源,解决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发展节肥精准农业需要系统分析、预算出恰当的施肥时间,施肥数量,以及肥料品种。发展精准设施农业就是利用机械设施改变或者提供农作物生长的小气候,从而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更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

更重要的是,要加大3S技术的应用范围,建立全面的农作物管理系统,在GpS和RS技术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准确分析数据信息,可以先建立实验基地对比分析。另外,建立肥料信息系统和土壤肥力系统,收集不同的土壤类型、作物类型、肥料的使用情况等做好统计分析,随时了解不同地区的土地肥力变化状况,以便进一步进行管理。

精准农业发展模式需要协调好人力与机械的关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减少生产成本投入,目的是为了增加我国的农业市场竞争力。

此外,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管理模式的创新,利用政府的力量大力支持信息技术的提高,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全方位的农业信息管理中心,及时引进新型农业发展技术,形成农业精准化的发展规模。

结束语:

信息采集技术、网络技术和专家决策系统共同构成了农业精准化生产管理模式。精准化生产模式可以弥补传统生产模式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节约人力。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可以对农作物信息进行智能采集、计算、判断、分析、预测与预警等,以达到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目的。由于精准化生产方式涉及到更多信息网络智能领域,因此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发展农业产业也要考虑地区差异,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状况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式。

精准化农业生产模式符合国际农业发展的趋势,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精准化农业的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引进先进技术,争取在精准化农业发展过程中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精准农业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农业4.0;精密农业;发展模式;发展趋势

2013年德国政府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它定义了信息技术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2年后,“农业4.0”概念于2015年提出,“农业4.0”可以概述为由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支持的现代农业形式。在1.0传统农业,2.0机械化农业,3.0信息农业之后,“农业4.0”模式将现代农业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精密农业是大数据与农业种植整合的农业应用与实践体系,代表了“农业4.0”模式下农业重要的发展方向。相关信息显示,全球精密农业市场将从2014年至2020年以12.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达到45.5亿美元。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如何应对人口、经济及环境的多重压力,实现有限资源条件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精密农业的发展模式不失为科学的发展方向。

1精密农业的概念

精密农业是一个农业应用和实践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数据解码、数据优化和田间活动等环节[2](图1)。使用数据科学根据每个单位的农田的具体情况精确调节和优化农业投资和管理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时减少资源利用,保护农业生态。其中,数据信息的获取工作包括作物相关信息,包括作物外部信息与内部信息;数据解码则是通过一系列软件应用技术来分析信息,并将该信息通过网站或应用程序呈现给农业从业者,包括种植者和农业技术服务人员;田间工作主要用于指导现场工作,以实现精确种植、精确灌溉、精确喷洒,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2国外精密农业的发展概况

近年来,国外众多农业机构及跨国公司均已开始布局精密农业,从而能够应对未来农业发展的挑战。monsanto(孟山都)在数据科学和精密农业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在2012年花费2.5亿美元收购precisionplanting,2014年收购Solum的土壤分析业务部门,2015年整合气候合作平台并且将其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今,精密农业企业已经成为投资者眼中蓝筹股。monsanto的精密种植业务部门最近与aGCo就精确种植相关数据进行了合作,住友化学子公司瓦特美国与iteris就农业数据分析达成协议;Dupont(杜邦)与JohnDeere签署了数据共享协议,并与aGCo和Raven签署了无线数据传输解决方案合作协议。跨国公司和专业农业机构对精密农业的热情也吸引了大量风险投资和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多元化投资者的进入。据美国风险投资公司统计,2015年农业和食品行业的风险投资大幅增长达到4.86亿美元,增长54%。以Google风投为例,Google风险投资公司与其他投资者联手,于2016年5月份在农民商业网络中投资1500万美元,通过建立农场信息数据库,为管理者提供种子使用、施肥量、种植方法、环境因素等农场信息;Google风投与以色列GreenSoil投资公司合作,对智能灌溉公司CropX进行投资;Google风险投资公司与andreessenHorowitz等7家公司合作,在农业软件Granular上注资1870万美元;此外,Google风投正致力于开展气候分析和作物生产数据开拓的投资评估。不难发现,以Google风投为首的资本已经确立精密农业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并致力于打造以土壤物联网为基础的精密种植、智能灌溉与精准生产为一体的农业管理体系。

3我国精密农业的发展概况

在全球范围内,精密农业的发展仍不平衡。美国作为精密农业覆盖的市场主体,经长期探索和积累发展,精密农业已经发展出成熟的行业标准和商业模式。以monsanto为例,其下属的ClimateBasic平台在美国已经覆盖了3000万hm2的作物面积,意味着美国45%的玉米和大豆使用了该平台;同时,monsanto将1hm237美元的固定价格改为1hm27美元来鼓励农民使用Climatepro,该系统到目前为止覆盖了美国200万hm2的耕地。而在南美洲,亚太和欧洲,特别是在巴西、阿根廷、东欧和中国,精密农业仍处于早期阶段,但政府及民间资本对精密农业的关注度日趋提高。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精密农业,并在北京、上海、新疆和黑龙江等地开展了大规模应用试点。2005年我国开始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据我国农业部统计,配制施肥后,作物产量平均增长4%~7%,节省30%的应用成本。2014年底,我国农业部提出了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为零增长的计划,期望以精确施肥作为带动精密农业发展的突破口。随着我国土地转让政策的稳步推进,国家土地流转呈现加快趋势,2014年底我国实现土地流转总量2670万hm2,同比增长18.3%,转移土地占农民承包耕地的30.4%。根据发达国家农业发展进程,精密农业的发展需求将会随农业市场扩张和农业产业集约化的过程逐渐增加,日益增长的中国农业市场需求也催生了传统农业新理念产生的相关驱动因素。2015年,我国农业部启动了稻米、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蔬菜等8个品种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分析预警试点,并筹建了全产业链分析预警团队,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业信息平台及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从而能够科学地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分析和评价。我国农业部还了16种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期望利用物联网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从而实现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相结合、环保节能与生产效率提高相融合、生产环节与营销环节智能化的先进农业生产模式。

4我国精密农业的发展趋势

精准农业市场分析篇4

1.信息收集。为确保农业信息采集的广泛性。原始性、基层性、高效性和准确性,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收集农业信息:一是县(市)农业工作站利用县、乡、村已形成的信息报送体系获取本地农业动态、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品产销信息报送市农业信息中心。二是积极发展农业单位、农业企业、农业杂志、产销大户和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在襄樊农业信息网上安家落户,为他们免费或优惠制作主页,提供虚拟空间和二级子域名。这样既丰富了农业信息内容,同时了降低了信息采集成本,提高了采集效率;三是结合本地实际,从报刊和互联网上搜集有价值的农业信息;四是抓住农业时节,深入基层、深入农贸市场、农业企业实地调查采访,获取第一手的文字、音像资料;五是网上用户通过“供求信息”和“农业论坛”免费信息,通过农业电话咨询热线传递信息。

2.信息分析。农业信息化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为根本目的。要将农业行家组织起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重点收集全国、全球农产品生产、销售市场供求信息、价格信息、资源信息,悉心分析研究国内外农产品的市场前景。信息专家要密切结合本地实情,通过历史资料分析、市场调研,权威性高、准确性高、实用性强、经济性强的指志意见,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真正帮助农民解决“种什么?卖哪儿?卖啥价?”的问题。农业信息中心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加强市场分析研究,积极开展农产品风上贸易、中介服务等工作。

3.信息。农业信息中心以有用农业信息,并将之准确及时传递到用户手中为己任。农业信息用户由于层次不同,经济条件差异,我们必须因人因地而异,采用没的传递方式,一是在互联网上农业信息。农业信息网每天由专人及时更新农业新闻、农业气象、农产品价格、农产品行情,不断充实农业种养新品种、新技术等内容。二是与襄樊电视合开办《金以土地》农业专栏节目,拟每月单周三襄樊电视台23频道、8频道播放一期,每期15分钟,内容包括农业快讯、新技术、看市场、致富经、农闲事等版块,该套电视节目方圆300公里地域都可收看到,覆盖全市及外地20多个市县区。三是与省级农业刊物《农村经济与科技》(国内刊号公开发行)联动。襄樊农业信息网上开通其电子版杂志,《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自由转载农业信息网内容,该杂志覆盖全国十多个省市,发行量在2万份以上。四是在乡村一级使用公告牌、板报农业信息和交流农业技术。公告牌上的信息由襄樊农业信息网站和县、乡各级工作站精心筛选,通过计算机网络、电话、传真和信件向下传输,同时各点及时反馈基层农业农产品动态,这样能有效减少信息使用的盲目性。

二、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扩大支持。

精准农业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长安移动渠道片区区域营销

一、分析市场特征,掌控需求

通过深入调查看到:由于青壮年多外出谋生,所以农村通信市场目标用户以老人、妇女、孩子为主,服务内容也以基础通话为主,消费水平比较低;另外,虽然目前农村通信市场的购买力规模很大,但平均到每一居民的购买力水平则很低。农村居住群落广杂零散,难以形成像城市那样的人口和需求集中,这种分散性,决定了运营商在营销网络的建设上,要在深度和广度上大大加强。消费差异性是农村市场最突出的特点。经济发达农村地区已经具备开发价值,语音业务使用率和附近城市相差不大,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通话量不高。这种差异决定了产品的多元化寻求。

二、“渠道片区”策略,抓住先机

通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长安移动通信公司通信公司决定将原有各单位经营区域再次划分,将各类资源集中到区域平台上,实行“区域化营销”。采用这种营销方式,一方面做到快速反应、深入拓展、贴近客户;另一方面,解决了长安移动通信公司通信由于规模迅速扩大带来的市场决策反应不灵活的问题。

区域化营销的实现主要依托于区域渠道的建立。一方面,长安移动通信公司通过自有渠道终端实现社区营销、使品牌和市场份额得以巩固和扩大,强化了渠道的控制力。由于农村市场地域广阔,只依靠自有渠道无法完全满足对渠道覆盖的需求,因此,充分利用社会渠道的力量,特别是专业化的社会渠道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长安移动通信公司一方面,鼓励专业化的社会渠道深入农村开设连锁店。在自有渠道尚未能覆盖到的乡镇,以店面形式的专业社会渠道网点覆盖,确保乡镇有专业的终端销售和维修网点,确实解决客户手机维修难问题。在村一级,充分利用农村如邮政网点、信用社、报刊亭、公话点、便利店、农村关键人物等各种社会渠道,发挥这些渠道的渗透性、在农村影响力大的社会渠道提高产品销售渗透率。

电子化渠道也是长安移动通信公司解决农村客户业务受理和服务受地域空间限制的重要途径。长安移动通信公司重点推广短信类和语音iVR类业务与服务受理通道,同时将网络类电子化渠道作为辅助手段,发展农村空中充值业务和短信查费服务,解决了农村客户重点关注的缴费查费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带动了农村电子化渠道使用的推广。

三、片区精细管理具体实施步骤

为进一步在农村渠道开展“繁星计划”,实现“一镇一店,一村一点”区域化营销格局,巩固现有农村渠道,达到农村渠道的全面覆盖,长安移动通信公司区域化营销具体实施步骤

1.设立营销分部

长安分公司设立下辖区域营销分部,根据区域市场格局分为城区营销分部和乡镇营销分部两大类型,各营销分部由原片区更名组建,撤销原片区建制称谓,营销分部经理由原片区经理担任,业务辖区维持原片区体系,同时,原渠道中心、营业中心和数据中心维持现行部门建制。

2.营销分部人员配置

(1)城区营销分部

按照“2+n”标准原则进行分配,其中2为营销分部经理1人和业务内勤1人,n为分部集团客户经理数量。

(2)乡镇营销分部

分为营销人员+营业人员两类进行配置。

营销人员:按照“2+n+m”标准原则进行配置,其中2为营销分部经理1人和业务内勤1人,n为分部渠道经理数量,按照“一镇一人”配置,m为村级代办点数量。

营业人员:各营销分部成立营业班,营业班归属营销分部管理,营业人员按照2人/厅编制,岗位设立为营业员岗,营业班长原则上不脱岗设立,由分部经理指定本分部内优秀营业员兼任。

3.薪酬结构及酬金标准

(1)城区营销分部

集团客户经理:现行薪酬体系执行。

业务内勤:现行后台人员薪酬体系执行

(2)乡镇营销分部

乡镇渠道客户经理:

薪酬结构:基本酬金+发展奖励酬金+充值奖励酬金+渠道建设奖励酬金

酬金标准:基本酬金按月计酬。

发展奖励酬金:渠道经理服务管理的村级代办点网络,每月通过空中营业厅选号选发展有效客户总量,奖励渠道经理按户计酬。

充值奖励酬金:渠道经理服务管理的村级代办点网络,每月空中营业厅充值总金额的相对比例计酬。

渠道建设奖励酬金:新建村级代办点,在协议期内,被公司评定为有效代办点,给予一次性奖励。

4.区域市场划分及归口管理

区域市场分为三大市场:城区市场、动感店市场、农村乡镇、村、队市场。

城区市场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集团单位,、门店、农村,营业服务。其中集体单位的管理部门是城区营销分部,配备业务内勤1人,集团客户经理原则上是10个集团单位1人。、门店、农村的管理部门是渠道中心,渠道经理的人数配置原则上是15家门店1人,配备业务内勤2人。营业服务是由营销中心两厅管理,主要负责业务支撑和业务服务工作。

动感店市场的主要业务范围是负责动感地带体验店的营销、营业、服务工作。主要由校园分部管理,每店营业员数量3~5人,集团客户经理每校配置1人。

农村乡镇、村、队市场主要业务范围是乡镇合作厅、、服务厅、门店、农村代办点、校园、集团单位的营业服务。主要由农村营销分部管理,渠道经理每镇(乡)配置1人,营业员数量每厅配置1~3人,业务内勤配置1人,集团客户经理每10个点配置1人。

5.村级代办点建设设备配置

统一标准:村级代办点配置“六件套”:门头一个,标识牌一个,对联一幅,资料架一个,农村信息机一台,业务宣传栏(1米*1.5米)一个。

统一形象:严格按照“六件套”标准配置到位,落实“一村一人”村级经办人向“一村一点”村级代办点转型。

统一宣传:要求对业务宣传栏每月度定期更换,由各郊县统一宣传内容。门头、标识牌、对联、资料架、业务宣传栏,由渠道中心统一安排制作,各营销分部选点后与渠道中心联系,农村信息机由集团客户中心配发。

四、应用片区支撑平台,真正实现精准营销

市场营销模式的改变对长安移动通信公司经营分析系统的支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安移动通信公司经营分析系统目前已建立了面向企业运营的统一数据信息平台,专题分析,在长安移动通信公司的业务运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片区营销,长安移动通信公司整合了渠道管理功能,将渠道管理与片区划分结合,有效调整渠道划分、整合渠道资源,进一步满足片区营销工作的分析需要;并建立起全面覆盖片区经理的工作指标体系,片区营销的Kpi覆盖到卡销售量、业务办理量、用户质量等多个方面。Kpi监控指标能够分解到片区、乡镇,以及代办点,及时反映出移动营销体系最末端的市场变化情况,为市场营销活动的精细化开展,对各片区、乡镇、营业点工作的监管考核,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分析功能支撑。

针对用户流动性大的特点,长安移动通信公司对全体用户按照用户的通话来源,将用户归属锁定到用户通话最多的分部,以及分部下通话次数最多的乡镇。这种分级计算、锁定用户的准确率达到95%以上,完全能够满足业务部门考核、营销工作的开展。

长安移动通信公司以片区管理为主的“区域化营销”策略显示了充分的前瞻性,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营分析系统对片区渠道管理支撑发挥了重要作用,使长安移动通信公司公司能够胸有成竹地大力开展农村市场营销活动。例如,根据片区分析结果,业务部门开发了针对长安农村用户的“神州行村村通”等资费产品。“村村通”采用分区计费制与被叫免费结合的方式。由于营销目标明确、资费适当,目前该产品已成为长安移动通信公司公司农村发展的主打产品,占到部分农业大县的新增用户80%以上。

参考文献:

[1]胡智海:电信行业的电子渠道发展探讨[J].《现代通信》,2005年第10期,19页

[2]孙华梅齐中英:21世纪中国电信营销新渠道:网络营销[J].《商业研究》,2005年第11期,25页

精准农业市场分析篇6

1.1树立市场营销观念,走品牌营销的路子

要从传统观念转变为以市场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上来,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生产、加工、包装,以求获得市场认可;当今的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品牌之争时代,专业合作社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占领市场,长盛不衰。合作社要结合当地特色和实际,充分挖掘有利资源,打造能够叫得响的自有品牌,并对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实行商标注册和品牌维护;加大创牌农产品的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合作社的营销主体作用,促进农产品销售。

1.2加强信息搜集分析,提高应对市场变化能力

在市场经济时代,信息就是财富,而农民获取市场信息能力不足,跟不上快速变化的行情。合作社可以安排专人负责进行市场调研,搜集信息,决策时群策群力,以便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政府要搞好服务和引导,建立专门的农产品信息系统,运用现代技术,加强信息统计、分类、预测、分析,定期向合作社提供市场各种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引导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参与市场营销,增强销售的主动性。

1.3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安全水平,是增强合作社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合作社组织带领农民开展生产经营,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执行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产品;对基地和产品进行认证,打造农产品品牌,向市场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产品,提升合作社产品竞争力。

1.4做大做强合作社,延伸产业链

引导合作社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不断实现数量、规模和质量的全面提升,尽快完善功能并提高服务能力;完善农户与合作社的利益分配关系,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要努力向上下游拓展,把农产品营销延伸至生产、加工包装、运输仓储、销售渠道各个环节,打造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供应链系统,形成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农产品销售定价权;应当通过专项资金,支持合作社建设仓储设施、购置运输工具,建立必要的物流基础设施;要鼓励和引导合作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都能有利润分享。

1.5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和渠道,强化营销手段

一是建立产地批发市场,实现产品直销;二是设立城市销售网点或者建立城市销售网络;三是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四是开展农超对接和农社对接;五是实施订单农业;六是积极参加展销会、农交会、团购会等各类推介促销活动;七是建立各类合作社联合社,从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引导农民、引导合作社参与市场竞争;八是对合作社管理和销售人员进行营销理论培训,建立一支合作社专业市场营销队伍。组织合作社相互参观和交流活动,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

2结论

精准农业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民收入;实证分析

一、引言

精准扶贫脱贫作为具有我国特色扶贫方略,成为当前政府工作重中之重,也是作为贫困村整体摘帽、贫困户精准脱贫重要途径。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其实质就是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而“人”的素质成为其发展的重中之重。但盼致富无思路,想致富无技术,求致富无门路,是农民生产与生活真实写照。职业教育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培训和非农生产的教育培训的培养方式,以及它的公益性特征,决定了它对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技能知识,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职业教育发展停滞不前,规模萎缩,已经走下坡路。特别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更是滑坡严重。因此,通过实证分析职业教育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二、职业教育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数据来源

1.影响因素

农民收入受国内外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本文仅以农民自身、耕地、农村总动力和教育投入4个方面因素来分析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概括起来,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4个方面:农村劳动力总量、职业教育投入(把农民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技术和新品种采用等投入都纳入职业教育投入范畴)、农业机械总动力投资、耕地面积。

2.数据来源

本文以湘西州统计年鉴和湘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统计得出2006-2015年相关数据作为基础。见表1。

三、模型设定

假设影响农民收入的四个因素(农村劳动力总量、职业教育投入、农业机械总动力投资、耕地面积)为一般变量,农民人均收入为随机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建立农民人均收入的计量经济模型。

Y=b0+b1X1+b2X2+b3X3+b4X4+ε公式(1)

式中:X1代表农村劳动力总量;X2代表职业教育投资投入,X3代表农业机械总动力投资;X4代表耕地面积。b0为回归常数,b1、b2、b3、b4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对随机误差假定e(ε)=0。

四、测算与分析

1.测算出结果

由表1相关数据,创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借助统计软件malta完成本文数据处理与检验,得出结果,如表2。

2.分析

从上述结果得出,可决系数r2=0.9801,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是拟合的。4个变量因子对农民人均收入呈显著影响,即农民人均收入随各项变量因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影响大小顺序是b4>b3>b1>b2,即X4(耕地面积)>X3(农业机械总动力)>X1(农村劳动力人数)>X2(职业教育投资)。同时,从4个影响因子可以看出,X1与X4两因子增量变化是有限的,而X2与X3受外部条件或环境影响比较明显,投入越大增量越大,可以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水平。职业教育服务于“三农”,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越多,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程度和水平越高,农民教育收益率越大。从回归计算结果看,职业教育投入增加一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能提高6.53个百分点。由此得出,发达国家与地区普遍经历共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越多,农民素质越高,对农民收入增加起到作用越大。从而印证了贫困地区穷,主要是经济穷,其根源是教育穷的事实。

五、建议

1.拓展筹资渠道,破除发展职业教育瓶颈

(1)坚持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就是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职业教育紧贴行业发展,成为农民摆脱贫困的重要利器。它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发展的民生工程。政府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统一思想,转变思维观念,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重视发展与创新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型改革,把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紧密联系,研究制定区域内科学合理的“一盘棋”职业教育发展规划,逐步实施并落实到实处,切实落实科教兴国兴农战略。

(2)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贫困地区需要精准扶贫,职业教育更需要精准扶贫。因为其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难以成为市场投资热点。离开政府扶持,职业教育就无法发挥整体和长远社会经济效益。民族地区之所以贫困,是因为职业教育薄弱、落后,教学能力和基础能力建设与肩负的重任还不相匹配。当地政府除了提高职业教育财政支出比例和农民培训项目单列外,还需要向上级部门提出设置专项投资资金,帮助夯实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和示范培训基地建设,这样才利于民族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3)社会参与职业教育。国家利用税收、信贷等杠杆,引入社会资本市场进入“三农”。人多力量大,调动社会各要素参与,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拓展融资渠道与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协调统一机制,形成百花齐放的产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形式共存的相互联合、优势互补的职业教育体系,使社会参与职业教育成为有力补充。

2.创新职业教育体制

(1)坚持学历职业培训教育。专业设置必须满足区域内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完善“立德树人、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不仅满足农民学有所长,而且提升农民文化知识和学历层次。

(2)坚持常态化劳动技能培训。发挥职业培训“短、快、活、精”特点,根据市场和岗位需求,尽量让农民学得一技之长。同时,把劳动技能培训课程纳入到九年制义务教育体系,即满足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又提高学生学会劳动技能。

(3)鼓励农民创新与创业

在“三农”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努力培育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字上作文章,拓宽农业空间,形成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与专业大户为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民非农创业。政府通过政策、税收、信贷、技术支持等方式,鼓励农民走出去或引进来创新、创业。发展非农产业,不仅开拓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使职业教育服务“三农”非农化有了用武之地,而且对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从而加快了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才生,肖昌斌.发展职业教育须坚持职业教育的公益性――访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金元[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1(3):7-9.

[2]刘晓巍,张诗亚.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民族地区整体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2012(3):5-8.

[3]张术,关江华.国外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综述[J].吉林农业.2010(06):208-209.

[4]申家龙.农村职业教育的个人教育成本及其影响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4(28).500-505.

精准农业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发展不足;规划建议

农业发展规划,是指各个地区根据当前的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状况与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而制定的具有综合性、长期的一种计划形式。本研究以简阳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纲要,分析简阳市的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规划存在的不足与短板、并提出对规划的优化建议。2020年是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简阳市的现代农业规划成效初显,但是在规划的执行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与短板,研究分析这些规划实施中的不足与短板,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关优化建。一方面可以为简阳市制定后续的农业规划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能将相关的不足纳入后续规划中,完善后续规划。

1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综合生产能力

简阳市粮油播种面积239.93万亩,粮油总产量72.4万t;发展特色水果30万亩,总产量10.95万t;发展蔬菜29.9万亩,总产量47.68万t。全市已建成万头规模猪场28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36个,成功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3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5个;生猪出栏125.10万头,羊出栏92.70万只,家禽出栏928.45万只,肉类总产量12.13万t。发展核桃14.4万亩,花卉苗木2万亩,香椿3万亩,林下经济19.6万亩。实现水产品总量3.1万吨[1]。

1.2产业化发展

简阳市着力规范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实现耕地流转66.7万亩。推进7个乡村振兴连片发展示范区建设,整合项目资金2.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7.8亿元,发展特色产业1.5万亩,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50.24%,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87.56%,累计创建“三品一标”产品124个[2]。培育部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5家。培育农业合作社1406个,其中部级示范社12个,省级示范社27个;培育壮大集体经济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40个村、集体经营开发公司24个村、土地股份合作社114个。登记注册家庭农场137个,培育种养大户4000余户。

1.3农业品牌创建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完成投资6.28亿元,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8.52万亩,新增产业3.18万亩。重点打造“简阳晚白桃”、“简阳羊肉”和“简州大耳羊”3个区域品牌,注册了“力盛”、“福海源”、“蜀娇”、“天宫山”、“土荡荡”、“如林”、“蜀台红香椿”和“新星红山鸡”等农产品商标40余个。简州大耳羊获部级新品种审定命名,简阳晚白桃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并进入2015年全国互联网地标产品(果品)50强;“蜀新1号”核桃获通过四川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6年9月获第13届全国林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蜀台红香椿”椿芽获四川省森林食品“天府七珍”称号;注册农产品商标40余项,其中驰名商标3个、著名商标10个。

2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存在的不足

2.1规划作用不够充分

简阳市制定了《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但是在实际操作的层面,规划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产业准入条件与项目准入条件、园区建设方面的标准不够完善。简阳市纳入到成都市的代管区域的过程中,各方面的环境都在不断的变化与变革,许多在规划中制定的标准与成都市的一些上位规划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农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大并且不够精准,一方面在规划中相关农业政策的设计的扶持力度不足。另一方面就是在实施过程中,没有精准的定位,对于相关涉农政策没有精确实施。第三是规划中关于涉农的相关项目的整合度不够高,各个涉农项目之间联系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每个涉农项目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进行项目建设,整合度不够高。第四是在项目和业主引进方面存在随意性和不可控性,规划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强。

2.2“农商文旅”融合不足

现代农业是一种多功能农业,应该强调现代农业的生态、观赏、休闲、文化等多个方面。简阳市的现代农业规划在设计过程中,对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构建、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发展、农业品牌建设等各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划安排。但是,对现代农业“农商文旅”融合发展规划不足,所以导致了现代农业的各个方面发展各成体系,没有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融合优势,没有充分激发现代化农村的发展优势。导致简阳市的农业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融合度不高,产业链条延伸不够长,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低,农民的收入水平增长受限。

2.3对农村生产能力与生产技术现代化保障不足

简阳市2019年GDp超过500亿,农业对简阳市的GDp贡献超过百分之二十五,在简阳市的现代农业规划中,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方式能够充分的增强农业的发展能力。提升农村生产能力与生产技术现代化水平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生产能力现代化与生产技术现代化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但在简阳市的现代农业规划中没有提出如何提升农村生产能力与生产技术现代化水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则体现为大多数的丘陵地区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传统的种养技术、经营模式占比依旧较大土地规模化开发程度不高,农业科技程度不够高、产业链条不够长、市场竞争力不够强,农业和农村资源碎片化现象严重。农村的生产能力依旧落后,生产技术依旧没有实现现代化。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从而导致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不仅效率低,而且产量低、质量低且产量不稳定,没有经济效益。

2.4对农产品深加工比较薄弱

简阳市规模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仅26家、总产值约25亿元,其中精深加工率仅为34.2%,产值仅占全省的0.15%、成都市的1.23%,且加工产品主要为泡菜、调味品、粮油深加工,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品牌影响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在简阳市现代农业规划中,对农产品加工的相关规划中,建设重点是建设农业生产园区,巩固现有老字号品牌生产规模。对果蔬的加工仅处于初加工的状态,但是这一类农产品可以进行精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而更多的农产品又处于未加工状态,在前期生产结束后就直接进入市场,价格与质量都不具备优势。完善规划中对农产品初加工,精加工的规划,有助于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增加农民收入。

3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优化建议

3.1坚持规划先行

首先,针对原有产业准入与项目准入条件、园区建设在规划中不够完善的问题,要充分的设计产业准入条件、项目准入条件、园区建设标准等各方面。其次,充分考虑简阳市融入成都市的政策机遇与挑战,以及“空港新城”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加强简阳市涉农规划与成都市的各项规划的衔接。第三,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加大农业政策的支持力度与精准性,按照规划的农业政策精准落实在相关的农业项目中。第四,在规划中加强各项涉农项目的整合度,统筹规划涉农项目建设,做到系统性与特殊性兼顾。最后,在规划中要注重项目和业主引入方面的随意性和不可控性,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3.2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农商文旅体”融合是一个系统构造,其中的五个维度相互作用、彼此关联。“农商文旅体”融合是包括空间融合、业态融合、功能融合等多元融合,有助于形成新的及公共、生态、生活、生产于一体的城市发展模式,有利于更好服务城乡广大居民[3]。在规划中充分将“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可以借助农村特有的自然文化遗产、优美自然环境,培育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康养农业等各个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农业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科学把握城乡统筹和三产融合发展大势,以农业为本构建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拓展现代农业生态圈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4]。第一,实施“农业+旅游”、“农业+文创”、“农业+互联网”、“农业+品牌”等一系列计划,促进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坚持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鼓励各类主体将创意运用在各个涉农规划中去。积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应用,以“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以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等契机,着力构建品牌运营体系,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以田园综合体促进“农商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多功能、多业态搭建业务结构的综合运营,跨产业、多功能,就超于了原来的综合运营。综合体突破了原有的惯性用途,从而在思想上打破惯性思维。激发原来收到局限的资产和资源效能,形成乡村社会发展到广阔产业空间[5]。

3.3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与生产技术现代化水平

在规划中加大对农业生产能力与生产技术现代化水平给提升计划,第一需要确立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重点研究降低成本与节约资源,建立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技术体系,不断的提高常规农业技术的科技内涵和组装配套程度,大力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设施农业等为主体的农业高新技术,合理开发和保护农业资源,形成高效利用的农村能源与环境保护技术体系[6]。第二,需要全面拓展和延伸农业科技领域。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体系的配套和产业化开发[7]。促进农业各个科技领域相互衔接、紧密结合、协同发展。充分利用多方力量完成对农业生产能力与生产技术现代化,例如,农业科研院所、技术市场、电视大学、技术讲座等一系列的力量和活动。在简阳市的涉农规划中,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与生产现代化水平。在后续涉农规划设计与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对农村农业生产者的技术培训与农村生产设施的完善。促进传统农业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并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

3.4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

第一,简阳市的樱桃、晚白桃等果蔬具有易腐败,保鲜难度大的特点,在采摘下树后,能够销售的时间便迅速的变短,所以在简阳市现代农业规划中应该注重对这一类易腐果实的保存。第二,就是演唱这一类农产品的产业链条,为其增加附加价值。第三,完善农产品的挑拣分级,做好差别化分类,细分市场消费类型,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在简阳的现代农业规划中应该注重农产品产后粗加工与精加工的品类与种类,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增强简阳市农产品加工业的产能。做好简阳市的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一方面,对于传统的以泡菜、调味品、粮油、面食加工等老牌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提升这些企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程度,加强品牌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简阳的樱桃、晚白桃与猕猴桃等果蔬类农产品,要逐渐完成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的转化,充分利用粗加工与精加工这两种加工模式,衍生农产品的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参考文献

[1]简阳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乡村发展服务中心2019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安排

[3]叶国伟,杨坤,李玲玲等.成都市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2):199-201.

[4]李燎.推进融合发展筑牢乡村振兴产业――大邑县推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探索与实践[J].先锋,2018(9):35-36.

[5]杨海峰.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对策[J].文化产业,2018(16):1-2.

精准农业市场分析篇9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009-03

1887年,美国的统计学家为了解决人口普查的复杂统计难题,首次运用了数据处理的方法,随后数据在计算机网络得到快速发展,并在教育科学、新闻媒体、制造业、旅游业等行业得到广泛运用。大数据加速了信息技术产品的创新发展,为各行业带来商机,成为了新的生产资源,同时数据驱动决策工作机制的形成也使其成为各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新的方式。作为农业生产贸易大国,我国的农业中存在着大量的数据,近些年来,随着农业农村信息技术化水平的提高,这些数据被应用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装备,当现代计算机、全球化定位系统和测量技术用于农业时,通常被称为“精准农业”,[1]现今农业实时性数据的指数性增长为农业跨步进入精准的大数据时代提供了可能。

一、农业大数据与农业预警

农业大数据使农产品监测预警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随之也引起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现今农业数据海量爆发,大数据作为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将为农产品监测预警工作带来新的机会和发展空间。通过分析农产品生产、产品结构、市场运行的数据,使得全面、多方位感知农业成为可能,大数据使得农业进入感知时代,用总体替代样本的方法得到了广泛运用。传统农业调查中往往是根据土地情况、作物品种选择合理的抽样方法去无限接近总体,用样本去估计总体具有的特征,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使得全面了解农业全部数据成为可能。不仅如此,大数据还改变了认识事物的角度。每一种数据因为来源渠道、获取角度不同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融合、集合、分析多种原始数据,才能对事物的各个方面加以反映,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往往就隐藏在原始数据的相互关联之中。[2]数据量的膨胀凸显了相关关系的重要性,有时在分析事物之间相关关系的过程中,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大数据的运行机制下,农业监测预警工作在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上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农产品监测预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内容更加细化,获取数据的技术更加前沿,信息处理的技术更加智能,信息表达和处理更加准确。伴随大数据技术在农产品监测预警领域的广泛运用,构建农业数据分析模型,建立复杂应用处理系统,实施农产品信息实时化收集技术管理,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预警服务平台等将成为未来农产品监测预警发展的新趋势。在大数据时代,农产品监测预警工作将形成大思维,迎接大挑战。

二、农业大数据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我国传统农业正在经受互联网、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冲击,这对传统农业生产者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机遇。大数据的发展使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的一系列数据都将被各种设备记录下来,这些信息背后隐含着一定时期内的气候信息、农药用量、病虫害、劳动力投入、市场需求等信息。[3]例如,通过地上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能够精确了解哪些作物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养料,需要的量是多少,这就保证了在施肥过程中不会造成供给过多或是补充太少的局面,这在节约开支的同时,也增加了农作物的产出。为了更多地了解土地状况,选择恰当的方式增加产出,农业生产者可以将传感器安装在地面上,通过计算机精准算法了解什么时候该种植哪种农作物,算法还能在最佳耕作时间和收获时间方面给予农业生产者建议,以此获得最大的产出。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数据信息资源已成为农业生产中高质量的生产要素,将农业数据信息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应用于农业实际生产中,可以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未来的农民接触更多的是各种现代仪器和设备,生产方式的改变将实现粮食的增产和农民的增收。此外,对灌溉系统农业的研发投入也将成为新时期农业改革的方向。把零散农户的土地进行集中从而引入较大规模的现代农业,必定形成先进高效的现代农业模式,科技研发会带来前沿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形成现代农业的示范效应,逐步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运用大数据发掘我国农业竞争力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农产品贸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仅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出现短暂的下跌,2002-2014年间,农产品出口额从181.5亿美元上升到719.6亿美元,进口额从124.5亿美元上升到1225.4亿美元。根据统计局2014年的数据可知,在进出口数量上,美国是我国农产品的最大进口国,进口额216.39亿美元;日本是我国农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国,出口额98.73亿美元。在结构上,相对于出口市场,进口市场具有较高的集中度,前三大进口市场美国、巴西和东盟合计占到总量的56.7%。但是,日益增长的发展势头并不能说明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农业国际竞争力是产业实力的向外延伸,通过统计数据发现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处于下降的趋势。自1978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由1978年的0.015上升为2014年的0.042。但是,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专业化指数都在波动中下降,且农产品贸易专业化指数波动较为频繁,先波动上升后波动下降,表现为近似倒U型的曲线。在1980-2000年间贸易专业化指数波动经历了两个周期的上升和下降,其间最大值为1993年的0.311;[4]在2001-2014年间,由2001年-0.0952波动下降到2014年的-0.26。相对来说,我国农业竞争力特别是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处于相对弱势。通过对农产品数据的分析发现随着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和出口数量增多,贸易磨擦日益增多。在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上持续的逆差现象也表明我国的农产品贸易结构需要进一步改善,国家应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不断扩展农产品的品类,根据市场需求及环境因素发展特色农产品。通过大数据分析,我国主要农产品,即谷物、豆类、薯类、棉花、油料、麻类、甘蔗等的产量中,谷物中的稻谷产量最高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稻谷产量由1991年的18381.3万吨增长到2013年的20361.2万吨,是棉花产量的45倍、油料产量的15倍。在稻谷产量中,湖南2013年产量以2561.5万吨居于第一位、黑龙江产量2220.6万吨居次位、江西产量2004.0万吨排名第三。根据大数据分析,我国可以适时调整比较优势结构,加大对稻谷生产的科技投入和扶持力度,特别应加大对稻谷产量大省的支持力度。此外,当某一产地的农产品在国际上获得知名度后,就可以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申请地理标记保护,将产品的产地名称作为知识产权加以保护,这也是该产品在其历史过程中积累的宝贵无形资产。[5]

四、农业大数据与农产品金融化

农产品金融化是指农产品成为资本市场上各种金融产品的挂钩商品,从单一的消费品转为兼具金融属性和消费属性的商品,其价格形成机制发生变化不仅受自身供给和需求因素的影响,而且更多地受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由于生产供给周期较长,消费需求弹性较低,客观上容易被资本运作。[6]1990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最先引入期货交易,在随后的几年里交易量飞速上升,由1993年的774万笔到1995年的20449.1万笔,两年间增长了25.4倍。目前,中国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日益增多,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有小麦、玉米、大豆、稻米、棉花、白糖、油菜籽、菜籽粕、豆粕、棕榈油、豆油、天然橡胶等共20种大宗农产品,占已上市期货品种种数近一半。在2014年的期货交易中,菜粕成交量最多,达到3亿笔,豆粕随其后,成交量2.04亿笔,白糖0.97亿笔,这三种作物构成了我国农产品期货交易的主要力量。

农产品金融化改变了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其传导机制也由传统的递进式传导转变为迅速反应,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都能立即引起期货市场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现货市场价格。这种传统机制导致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明显增多,波动周期明显缩短,波动幅度不断加大,农产品市场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大大增加。农业大数据的出现减缓了农产品的金融化趋势,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各地农产品市场的相互连通,形成全国乃至国际性的网上大市场。[7]大数据能够对经济增长、产品价格、金融衍生品的稳定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和系统,使价格的波动范围处在合理的区间之内。数据量大和广泛的特点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使其能最大程度地反映价格波动状况。通过大数据比较,各国家、地区在每个年度的产品价格信息能够被真实地反映出来,结合经济政策和汇率利率等因素,农业大数据为农产品的金融化提供了更为稳妥的发展空间。

五、运用农业大数据制定农业政策

精准农业市场分析篇10

一、引言

21世纪是人类经济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更加迅猛发展的世纪,工业的全球扩散、市场经济的全球推进、科学技术的全球合作、信息化的全球影响势不可挡。但同时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生态危机的普遍化、自然资源争夺的白热化,人地矛盾的尖锐化,亦将更为突出。为了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化解危机,把握住人类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率力,但也出现了大量的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及相关技术,机械化,农业信息化水平是能够上升,尽管如此,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应用软件相对较少,设计,应用软件开发,可以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水平和效果,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同一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了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机械化,

计算机生产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其最终成为专家系统。迄今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将计算机应用于作物的生产管理系统,特别是在精准农业的应用。精准农业技术是一种把客观、科学的精确引进农业生产的方式。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全球定位卫星,这种定位技术用于农业生产主要是针对农业生产因土壤结构、肥力状况、作物生产情况等因素的差异。而对种子、化肥、除草剂和杀虫剂施用提出的不同要求(近年来美国、德国等国家已建立了大型的农业资源数据库、优化模拟模型、客观决策系统,已应用遥感技术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预报、诊断和作物的估产)。

二、计算机在农业机械的应用

(一)农业资源信息管理。农业资源信息量大。建立各类数据库系统是过去十多年我国农业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迄今已开发成功并投入运行的有:农业生产经济资料数据库、农业科技情报信息库、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畜禽种质资源数据库、海洋捕捞渔船数据库和淡水鱼类种质资源数据库等。

(二)农业规划与决策分析。无论在种植业还是养殖业生产管理业务中,计算机应用面不断拓宽。小麦、水稻、棉花、大豆和油菜等优化栽培技术推广了近千万亩。主要作物病虫害预报系统、饲料配方技术已成功地投入应用。以施肥咨询、栽培调控、良种选育、虫害预报以及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为目标的专家系统研究,也取得了一批有实用前景的成果,并进入试验推广阶段。由于数据库、模型和专家系统这样一些单项技术有了一定的基础,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正在着手进行。

(三)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是20世纪中叶从农业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随着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及化学计量学理论和方法的不断进步,使得近红外光谱(niR)分析技术的准确性迅速提高,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应用日益普及,其非接触、自动与快速多组分测定的优点不断为人们所认识。根据我

国现代农业领域十二五规划的科学发展观,农业生产将从资源消耗型和粗放管理型向节约型和优化精确控制型转化,土壤、作物、粮食和食品等养分与产品质量分析管理占据重要的地位。近红外分析技术将成为现代农业领域不同对象成分分析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目前在现代农业领域农业生产、产品贸易和流通过程中,快速品质检测手段日益丰富,许多地区产品收购部门质量检测方法由人工感官手摸、鼻嗅、嘴咬、眼看等方式判定已转变为自动快速检测,不但可以检测产品各种内部品质参数,而且极大的改善了质量检测的客观误差,近红外分析技术在我国的市场已初步形成,应用前景乐观。

(四)农业科研。我国的计算机农业应用从这里起步。经过农业战线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计算机已普遍进入农业科学实验室,使用手摇计算机的时代基本结束。计算机已发展成为农学研究基础技术,相应的专业人材队伍已逾千人,分布在全国农业各条战线。同样在灌溉机械上安有自动灌溉的红外温度计,根据计算读取的有关数据处理,最终通过计算机发出灌溉指令。

三、存在问题

农业的产品,已建成的数据库系统,首先都应先促使个人对将做出买卖决策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这种方式很适合于作为分析问题的第一步骤。而对包括买方决策在内的交易发生的整个市场环境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总体看来,我国农业计算机应用水平亟待提高。应当认真总结经验,减少盲目性,切实研究如何使计算机这一日新月异的技术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