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产业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29:18

循环经济产业研究篇1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恩施州

该成果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族自治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绿色转型研究》(课题号:10BmZ045)的部分成果。

一、循环经济相关内容

(一)理论基础

循环经济的产生是在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循环经济的理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不单纯是增长经济,也要求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把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整合起来的发展理念。其发展是将自然发展,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相结合起来。现在,我们要改变经济单赢,转变破坏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实行一种更加健康的发展模式。

2.生态经济学理论

20世纪中后期,美国首次提出了“生态经济学”概念。生态经济学是将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其基础理论是生态学,指导理论是经济学,其主题是围绕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二者关系。生态经济学是循环经济最主要的理论基础,而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解决了现代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实现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内涵和三R原则

1.内涵

循环经济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答案。人们普遍认为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生态经济。但是深入研究会发现,二者无论是研究的对象、范围、还是建立的理论基础和学科的性质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不能将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相等价。

循环经济本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它是一种建立在“人―自然―社会”三维复合系统。在物质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将生产环节、资源利用效率、绿色生态和消费相结合,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自然资源消耗为核心和目标,以3R(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高效率、低排放。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环境效益,使经济系统、自然系统、生态系统三者有机的结合。是一种符合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为人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存在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2.三R原则

循环经济3R原则: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在这三个原则下,经济系统中产生了逆向物流,实现了物质流和经济产品流的闭合。

减量化原则----此原则要求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从经济活动一开始就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在生产全过程,都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尽可能开发利用替代性可再生资源。

再使用原则----此原则要求提高废弃物利用率。在使用方法和技术上尽可能延长资源的使用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

再循环原则----此原则要求对生产、消费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为使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作用之后再次变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再生的垃圾。

二、恩施州三大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一)恩施州农业循环经济

恩施州根据自身情况找到了适合山区特点的立体种养模式,在充分利用土壤,光照,水分的前提下,进一步模式优化,根据不同的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扬长避短,进行优化配置,达到不同物种间温光,养分交换和循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沼气池为核心的建设;另一种是立体农业建设。中央政治局委员,原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将“五改三建两提高”生态家园建设模式称为“现阶段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新模式。我州重点推广的模式有:林药种植模式、林间养殖模式、粮药间作模式、粮菜种植模式、粮油种植模式、种养结合模式、粮肥种植模式、稻鸭共育等模式。有效地实现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

1.“生态庭院经济”模式

恩施州属于典型的山地,而山区中的农业生产大部分都是以家庭为一个生产单位。其特点是规模小、投入少、生产粗放。基于恩施州的实际情况,“生态庭院经济”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以农产品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主,用沼气在农村的家庭里构建了物质能量的循环系统。把“种植作物―养殖畜禽―使用沼气――农户生活”想结合,充分利用了农户家里的畜禽粪便、农作物有机废弃物,实现了循环经济的“资源化”、“再循环”、和“减量化”的目的。

2.“种―养―加”模式

由于恩施州是山区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地势结构的利用。“种―养―加”模式就是一个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利用恩施州的山地资源而设计的模式。该模式倡导发展高山、富硒的农作物,综合利用科学技术,形成生态产业链,采用最合理的资源整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生态农业观光园”模式

恩施州的生态环境是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根据恩施州自身实际和农业生态学原理设计出了“生态农业观光园”模式。该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组织形态,是依托当地的自然生态风光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生态循环为桥梁,将“生态养殖―生态种植―生态观光”进行有机结合。将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内独有的特色农业用作另一种农业的原材料,在生产环节开始就注重清洁生产,使废弃物得到循环再利用,将生态农业观光园区打造成为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的恩施特色农业发展形式。

(二)恩施州工业循环经济

1.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富民强州离不开坚实的工业基础,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必须依托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的平台载体。在循环经济理论、工业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设计出新型工业组织形态---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是工业企业间的循环,是生态工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符合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尽可能的减少废物排放,使用清洁生产技术来加强废物间的循环和再利用,最终实现园区的“零排放”。

近年来,恩施州各个生态工业园区立足资源优势,坚持特色工业园,培育壮大了骨干龙头企业。发挥水力电力、医药化工、建筑材料和富硒绿色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支持卷烟工业适应结构调整,渐近培植烟草产业的替代产业。支持电力工业加快优质电源点和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扶持药化工业拓宽市场空间,做大做强中药材及成品药工业,实现稳步发展。培育壮大富硒绿色食品工业,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引导建材工业科技创新、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科学规划、开发和利用各种矿产资源,建成特色矿产工业基地。科学谋划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构建特色生态资源工业体系。

2.生态工业体系目标

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与新型工业化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在生产领域,以改造和整合涉及国民经济中的各产业,让他们朝生态化方向转变为主。其中改造现存的不够完善的工业体系,从以下四个目标来建设生态工业体系。

首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把生态系统保护建设作为基础建设,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循环经济认为生态系统建设也是基础设施建设,如狠抓“清江流域环境保护”,加强“鄂西林海”建设,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水能、风能和铁磷硒等资源,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来提高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环境四者间的和谐发展。

其次,优化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城乡、就业和所有制的结构,提高人均GDp和生产、再生产活动的生态效率;通过生态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生态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成“小康恩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低的污染排放,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最后,提高科技教育质量。循环经济和新型工业化的共用原则是合理的利用高科技。结合恩施州现有的科技专业人才,合理的引进紧缺型人才,科学利用人才,使人才结构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积极倡导与当地高校产学研建设,培养一批职业技术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和人们的综合素质。这也为我州实施科技强州、人才强州战略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恩施州服务业循环经济

恩施州铁路的开通,使恩施州的旅游业方兴未艾。与之相关的各行各业也一起带动发展起来。在循环经济系统中,服务业本身可以通过引导绿色文明消费的方式,促使因服务业产生的废弃物,加速进入循环经济系统中来,实现废弃物的再循环和再利用。

通过政策导向和法律法规,大力推广能型的设备、设施。恩施州政府加强对服务业的行政执法管理。对排污设施、污染治理及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和评估。同时还监督服务业所排的废水、废气、废油和噪声等设备、设施是否达到国家标准。通过效益成本的分析,建立利益引导机制,运用价格杠杆,大力推广环保新技术和清洁能源等措施。

“绿色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态需要,而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资源和服务消费,是遵循可持续性原则,履行社会责任为前提的一种现代新型消费模式。“大力提倡和推行文明用餐与按需消费,从源头上减少浪费,降低餐饮垃圾的产生,尽量减少废物末端的处理量。并尽量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循环使用整个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餐饮垃圾。

三、恩施州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对策

(一)恩施州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宏观层面

任何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都要经过长期的基础研究工作。目前,我们国家有关循环经济的基础研究工作存在着不足。在这个大背景下,短时间建立起我国循环经济体系还不太可能。

2.微观层面

绿色经济观念缺乏。近年来,我州环保意识虽有所提高,但整体来看,全州经济发展仍然停留在以消耗自然资源、牺牲环境质量的状态上。而传统的国民经济衡量指标中却没有反映自然资源、环境成本等信息。

法规不完善,执法不严格。我国初步构建了环境保护法体系,可是,国家和地方还没有关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出台。现行的会计规范准则也没有将环境资源纳入核算范围。因此,保护环境与破坏环境的现象同时存在。

(二)对策

发展恩施州产业经济循环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加强管理和建立法律法规、实行经济激励机制措施来推动其健康发展。

1.加强宣传和教育

政府作为行政主体,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积极引领公众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行动。引导公众消费绿色产品,鼓励消费那些不污染环境、不损害人体健康的产品,改变那些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破坏环境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树立绿色消费观,提倡绿色生活方式。以绿色需求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使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2.法律的保障

全国人大已颁布的《清洁生产促进法》,为我国推行循环经济发展在法律方面形成了一个良好保障和开端。但远不能满足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需要。国外已经有很多发展产业循环经济的经验,我州也应该根据州情,制定出必要的产业循环经济法规。将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与本州生态循环产业实践的基础相结合,通过法规对产业循环经济加以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产业循环经济得以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使企业尽快成为其技术创新的主体。依靠改革将传统的经济体制转向循环经济的体制。通过改革,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突破循环经济发展障碍。

4.绿色的技术支持

“绿色的技术”主要是用于消除污染物的环境工程技术、用以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生产过程中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而绿色的技术支持其关键在于采用无害或低害的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运用循环经济技术和管理,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传统的“忽视环境、单一追求经济效益”发展模式是不符合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追求“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有机的结合。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企业或产品,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以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依托,建立起产业循环经济的体制和系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新平.循环经济价值理论探索[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18.

[2](美)麦克唐纳、(德)布朗嘉特.从摇披到摇篮:循环经济设计之探索仁[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1.

[3]诸大建.可持续发展呼唤循环经济[J].科技导报.1998(9)

[4]陈德昌.生态经济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

[5]解振华.领导干部循环经济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9.

[6]诸大建,减漫丹等.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6):8-12.

[7](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循环经济产业研究篇2

【关键词】循环经济;住宅;产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宅建设发展迅速,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全国城乡住宅每年竣工面积达到12-14亿平方米,每年全国城乡住宅投资额约2万亿元左右,有效地拉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但在全球资源空前紧张,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的大环境下,我国住宅产业仍处于前工业化阶段,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住宅产业化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住宅建设和消费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住宅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住宅产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时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我国住宅产业仍处于前工业化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低、施工周期长;施工工艺落后、住宅部品的系列化产品不到20%;住宅产业化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5(我国为15%);建筑节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等。

上述问题中最为紧迫的是我国的建筑能耗问题。住宅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巨大,住宅建设耗用的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20%,水泥用量占全国总用量的17.6%,城市建成区用地的30%用于住宅建设,城市水资源的32%在住宅中消耗,住宅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0%左右。如果与当前国际先进水准看齐,在不降低文明生活水准的前提下,根据我国住宅的物耗水平,住宅建筑至少还有节能30%~50%、节水15%~20%的潜力。因此,住宅业及其相关产业能不能切实贯彻“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简称四节一环保)的要求,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环节。

2循环经济与住宅产业化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循环经济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行为原则(简称3R原则),其中又以“减量化”为首要原则。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见图1。

图1循环经济运行模式

住宅产业化是指通过利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住宅产业,实现以工业化的建造体系为基础,以建造体系和部品体系的标准化、通用化、模数化为依托,以节能、环保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特色,以科学的组织和现代化的管理为手段,通过将住宅生产全过程的开发、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从而实现住宅的生产、供给、销售和服务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住宅产业化的内涵有四个方面:一是住宅建筑标准化;二是住宅建筑工业化;三是住宅生产经营一体化;四是协作服务社会化。包括住宅基础技术体系、成套的住宅建筑体系技术、住宅部品集成化体系、住宅质量保障体系、住宅性能评价体系五项目标体系。联合国提出的“住宅产业化”的6条标准是: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物的标准化,生产过程的集成化,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化,生产的机械化,技术生产科研的一体化。

3发展住宅产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3.1住宅建设任务繁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和住房消费的上升阶段。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将大大加快,城镇人口的比重也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的需求将是巨大的,住宅建设任务将十分繁重。根据有关部门预测,2020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4.7亿,我国城市化将以每年1~1.5%的速率发展,城市人口会达到849亿。城乡人均住宅将达到38m2(城镇住宅的人均建筑面积达到35m2,农村住宅的人均建筑面积达到40m2)。照此推算,从现在到2020年,累计需要新建住宅130亿m2。3.2住宅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

住宅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近年来全国城乡住宅每年竣工面积达到12~14亿平方米,每年全国城乡住宅投资额约2万亿元左右,且这样的势头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住宅建设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是巨大的,住宅的使用对环境的负荷也是相当大的(相关数据见前文)。可我国现有资源不可能长期支撑粗放的住宅建设生产方式,如果按目前住宅建设的资源和材料消耗水平发展,势必对资源的利用产生影响,亦将成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障碍。面对巨大的住宅建设任务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途径,彻底改变目前的住宅建设落后的现状,走资源节约的道路,处理好我国人居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真正实现人类的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住宅产业是走资源循环型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的载体。通过住宅建设的资源节约必定会对我国的经济与社会、人居与环境协调发展做出积极的影响和贡献。

3.3住宅产业化是发展住宅产业循环经济的根本途径:发达国家住宅产业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业化形成的初期阶段,重点是建立工业化生产体系;第二阶段是推进产业化的发展期,重点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价格比;第三阶段是产业化发展的成熟期,重点是进一步降低住宅的物耗和对环境的负荷,发展资源循环型住宅。由此可见,利用住宅产业现代化的生产手段是实现住宅建设低消耗、低污染,达到资源节约目标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依靠住宅产业现代化,才能实现住宅建造达到资源节约,建立循环经济社会的总体要求。

4发展住宅产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4.1完善住宅产业发展政策,加强政府管理和扶持:首先应进一步明确住宅产业政策目标、发展规划、技术政策、经济政策、组织政策、市场政策等,建立必要的工作推进制度和激励机制;根据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要求,研究制定住宅产业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规划与技术发展纲要。同时,加强政府管理与扶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特别是要建立基于市场的财税、信贷、保险等经济政策保障;建立基于市场为主的推进机制。

4.2加大科技投入,夯实技术基础:加强对基础性、关键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的研究,为实行住宅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一是做好“三个体系”工作,即完善住宅建筑标准体系、建立资源节约型住宅成套技术体系、推进以住宅性能认定为主的质量控制体系。二是研究开发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新一代资源节约、环保生态型住宅加大对资源节约、环保生态型住宅及其成套技术研究开发的科技投入,尽快使其科技成果产业化,逐步提高住宅建造的可再生循环利用的水平。

4.3开展住宅产业生态系统建设:住宅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将整个产业链建立成为一个生态系统,使资源在一个循环的系统里充分共享,相关产业间协调运作,将一个产业的废弃物用做另一个产业的原材料,从而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进而形成“最优生产、最优消费和最少废弃”的循环系统。

参考文献

[1]董秀英,韩仰君,赵燕.对推进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思考[J].城市,2005(3)

[2]赵金怀.基于循环经济的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3]张建利,谷岷.加快我国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06(2)

循环经济产业研究篇3

[关键词]产业集群;循环经济;生态化模式;政策产业集群

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增强区域竞争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产业集群虽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我国的产业集群在发展时很少考虑当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它们大多采用“资源-产品-废物”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为经济带来的高产出是以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为代价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集群的发展和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另外,传统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共生理念较差,竞争效益往往大于协同效益,再加上产业链比较单一,因而集群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产业集群的动态演进和可持续发展[1]。因此,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产业集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生态化道路,以保证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的耦合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生态经济,是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主要原因在于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耦合共生[2]。具体表现如下:一是两者都有地理位置上集中的趋势。相对来说,单个企业实施循环经济会花费巨大的成本,而多个企业联合实施的费用将会大大低于企业单独实施的总费用。因此,通过设施共享、资源共用的形式能够有效降低单个企业的投资,但是这需要共享资源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具有地理位置上集中的特点,所以两者结合,可有效降低副产品或废弃物的运输成本,进而降低交易费用,提高集群企业间的协同效应。二是两者都需要形成产业链网。循环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基于产业链的扩散效应和传导机制,当产业链上的某个企业率先掌握清洁生产或替代技术后,新技术便会通过产业链诱发上下游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再层层传导至整个产业链。因为循环经济发展对物质能量具有梯级利用要求,而产业集群中不同链级上的企业对于物质能量的需求有所不同,其链式效应也正好满足了循环经济对物质能量的要求,所以两者结合,能够很好地解决生产中的副产品或废弃物问题,从而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三是两者都具有外部经济性。循环经济要求利用更少的资源和更低的环境代价来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它将经营目标从单一产品过渡到社会服务,即既谋求产品的整体功能,又谋求资源环境的和谐度以及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实现了外部经济。同样的,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增强了谈判、议价能力,节约了运输成本,加大了资源信息共享,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提高了集群整体竞争力,提升了区域形象,具有显著的外部经济性。综上所述,产业集群网络能够为循环经济中物质能量的梯级利用提供良好的渠道,同时能够提升资源共享程度,降低交易费用;而循环经济在产业集群中的实施能够降低环境污染,优化资源配置[3]。两者结合对彼此优势的发挥具有促进作用,这对于产业集群生态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生态化模式

利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集群的生态化,除了要强化二者有机融合的理念之外,还要探讨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模式。本文提出的产业集群生态化是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以循环经济为手段,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通过源于核心企业的生态化拉动关联产业乃至整个集群实现生态化[4]。

(一)产业集群内部的生态化模式

产业集群内部的生态化模式有三个层级:一是核心企业层面的生态化,二是主导产业层面的生态化,三是网络支撑层面的生态化[5](见图1)。核心企业在市场机制和政策法规的驱动下,会率先利用循环经济在企业内部推进生态化生产,具体行为包括产品绿色设计、能源梯级利用、不合格产品的再加工、副产品及废弃物的再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理等。随着核心企业生态化进程的加快,周边企业势必会受到影响。在纵向上,与核心企业处于同一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会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分销等环节实行生态化生产,如生产环保节能原料、使用简易包装等;在横向上,竞争企业会以核心企业为标杆,进行绿色设计,研发清洁生产技术,实现生态化生产。这就形成了产业集群生态化中的核心企业层。由于产业集群网络中企业的密切相关性,随着集群企业自身生态化的逐步深入,其影响会逐渐蔓延到关联企业。首先,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会优先选择环保节能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生态化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企业为了自身生态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在选择供应商或经销商时,势必会设定生态准入规定,使供应商、核心企业、分销商之间形成生态企业联盟,从而生成产业集群生态化循环中的主导产业层;再次,由于集群中企业的相对集中,加上自身消化副产物或废弃物的能力有限,在进行生态化发展时,核心企业层和主导产业层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堆积,从而带动了产业集群中废弃物专业处理企业的崛起,这些企业不仅承担了产业集群中废弃物无害化、再资源化处理的责任,还为部分企业废旧产品再加工利用提供了原料;最后,循环经济在产业集群中的开展,离不开技术以及人才的支持,高校或科研机构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源源不断地为集群生态化建设输入技术及人才。这些共同构成了产业集群生态化中的网络支撑层。在产业集群生态化的三类层面中,核心企业层及主导产业层的生态化对集群生态化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些不同层次中的企业相互内嵌、耦合,使不同产业集群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循环经济,进而突破主导产业的限制,推动集群内外部的生态化发展。

(二)产业集群间的生态化模式

由于其扩散效应,产业集群的生态化必然会使三大产业中的企业发生紧密的联系,这样,就会形成以生态化产业集群为核心,三大产业经济实体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生态化局面。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种植业作为基础农业,规模大多不大,种类划分相对集中。为了节约成本,农户会主动采取周围可有效利用的原料来发展农业,形成循环,以实现交易的内部化,这种最基本的生态化模式有效解决了集群中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业产业集群是实行生态化、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它对新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的要求最高,生态化在工业产业集群中的应用能有效地减少资源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三产业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主要包括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信息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生态化的发展有利于其副产物的相互交换以及废旧产品的再次回收利用。产业集群生态化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跨越集群边界,在多个产业集群中产生影响。图2是以农业产业集群生态化延伸出的三产业集群联动的简单示意图。在图2中,主导产业集群是农业产业集群,在该产业集群中,有细分的种植业、养殖业。种植业包括花卉产业、蔬菜产业、农作物产业;养殖业包括畜禽养殖业及渔业。种植业产生的秸秆可以作为养殖业的养料,养殖业产生的动物粪便等既可以用作种植业的肥料,也可以用作沼气池生产沼气的原料,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以当作生产生活的能源。这种物质循环构成了整个农业产业集群的生态化。由于产业集群生态化的扩散,种植业及养殖业中的粮、菜、畜、禽等可以用作食品进一步深加工,加工产生的下脚料可以作为工业产业集群产生的废料输入农业产业集群的沼气池。这样农业产业集群及工业产业集群便通过循环联系了起来。农业产业集群中的花卉产业及蔬菜产业通过适当建设可以发展成为服务业中的生态观光产业集群,这样农业产业集群与服务业产业集群又联系了起来。这种上农下渔、工农服务业复合的生态化模式对于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集群整体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形成无废、高效的循环经济联合体,致使一二三产业在产业集群中联动发展,这就达到了产业集群生态化的最终目的。

三、产业集群生态化模式实施的保障政策

在实践中,产业集群生态化既要结合地区特点采取适合集群发展的生态化模式,又要制定有利于推进产业集群生态化顺利进行的配套政策。本文从政府引导、合法机制建设、生态化平台构建三个方面阐述推进产业集群生态化模式实施的配套政策的制订。

(一)基于集群发展阶段的政府引导

目前,我国多数产业集群处于“粗放型”生产阶段,“集而不群”的现象较为明显,生态化建设较难展开。因此,政府要进行适时的“补位”和“归位”。在产业集群生态化的开始阶段,要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核心企业进行生态化建设,并对产业集群中的生态化项目,尤其是企业生态化项目进行资金扶持、技术引进、人员培训等,以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产业集群生态化机制[6]。在产业集群生态化的成长阶段,要注意将重点从核心企业逐步过渡到主导产业,进而对已存在的传统产业集群进行“补链”,引进相关企业入驻,以促进集群副产物的吸收,不断降低产业集群生态化风险,引导其合理发展。在产业集群生态化的成熟阶段,政府要不断完善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电、物资采集,垃圾处理等。同时要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参与产业集群的生态化,开发循环经济技术,共同打造一个集技术、人才、信息共存的生态集聚体,推动产业集群生态化的有效发展,并在集群生态化建设步入正轨后逐渐退出,由市场来自动调节其发展。

(二)建立合法化机制

合法机制会迫使组织采纳外部环境中具有合法性的行为方式,其最终结果是通过模仿或学习,使环境中的组织采取了相似或一致的做法。产业集群生态化合法机制的制定可以使生态化成为一种发展理念或模式,进而使产业集群中的主体形成自发的生态化发展模式。为此,一方面要完善环保法规,设立行业标准,制定系统的企业绿色评价体系,采用绿色GDp对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评价,以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环境[7]。另一方面,要设立环保税,按照废弃物排放量的范围划定不同税率,对污染严重的企业采取高税率,征得的环保费用于对环保企业的奖励或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这样,不仅消除了环保的负外部性,也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合法机制能使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在外界的压力下,主动采取生态化发展方式,促进产业集群生态化的顺利进行[8]。

(三)构建生态化平台

要使生态化在产业集群中顺利进行,还要建立保障生态化持续进行的生态化平台。首先,要建立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以了解集群企业副产物的种类和数量,使集群生态化中的“补链”得到切实应用,节省交易费用,减少浪费;其次,要完善网络支撑层面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平台,改善废弃物的分类拆解以及再资源化的处理体系,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后,要建立循环技术交流平台,促进集群内部关于清洁能源生产、高效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等生态经济核心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四、结论

循环经济产业研究篇4

关键词:创意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互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0-0025-02

创意产业对于促进杭州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和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具有重要意义。正因如此,2008年1月杭州市作出要把杭州打造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重大决策,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杭州扬长避短的“杀手锏”、杭州发展的“新蓝海”、“和谐创业”的同义语、生活品质的代名词和提升杭州城市综合实力的“助推器”。

一、相关概念

创意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集群都是20世纪90年代由发达国家首先提出的新概念,而后逐渐演变成全新的发展理念。

从字面上理解,所谓的“创意产业”就是将人们平时常说的“点子”、“主意”或“想法”产业化形成价值,并带来就业的产业。1994年,澳大利亚以建立“创意国家”,率先提出了一份新的文化政策报告。英国立即派团前去考察交流,并在1997年布莱尔政府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1998年在《英国创意产业专题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自布莱尔政府首次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以后,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提出了相关概念。尽管目前对创意产业仍无规范的表述,但其核心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创意产业的灵魂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是科技;创意产业的属性是产业。有鉴于此,杭州市把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source)为原则(以下简称“3R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不过,有学者认为,循环经济的原则还应该包括再思考(Rethink)――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理论,不等于清洁生产,不等于环境保护,不仅要研究资本循环、劳动力循环,也要研究资源循环和再修复(Repair)――不断地修复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尽管集群的概念早就出现,但是真正引起政界和商界的关注,引起大范围的流行还是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产业集群概念以后。波特(1998)在《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中,解释了产业集群的含义:“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集群包括一连串上、中、下游产业以及其他企业或机构,这些产业、企业或是机构对于竞争都很重要,它们包括了零件、设备、服务等特殊原料品的供应商以及特殊基础建设的提供者。集群通常会向下延伸到下游的通路和顾客上,也会延伸到互补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和本产业有关的技能、科技或是共同原料等方面的公司上。最后,集群还包括了政府和其他机构――像大学、制定标准的机构、职业训练中心以及贸易组织等――以提供专业的训练、教育、资讯、研究以及技术支援。

二、创意产业与循环经济的互动关系

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1]。创意产业其核心和源头是创意,要点是“点亮创意智慧,融入科技力量,焕发文化魅力,创造财富价值。”创意产业有着重要的作用:(1)促进经济增长;(2)提升产业结构;(3)转变增长方式;(4)节约资源能源;(5)有利于保护环境;(6)促进对外贸易;(7)有效增加劳动就业。目前,全球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产值,并以5%的速度在高速递增。2008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出现了“纽伦港”这个新名词,并指出“纽伦港”已主导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纽约、伦敦、香港三地的创意产业高度发达是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纽约市艺术产业每支出1美元,就为城市经济增值77美分。2005年,艺术部门产生的经济效益达到212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逾16万、工资总额82亿美元,为纽约市创税约9亿美元。创意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旅游、营销、广告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吸引了大量人才前来工作。据统计,2005年慕名前往纽约观看文艺演出的游客数达750万人次,产生的经济效益高达54亿美元。纽约市的宾馆餐饮业、零售商店和交通运输业也由此受益。据2007年初统计,纽约创意产业从业人数已近30万人,与艺术相关的创意实体超过4.5万个。创意经济从业人员平均年薪也要比其他产业高出2万美元。伦敦是全球知名的“创意之都”,其创意产业产值超过210亿英镑,从业人数为50多万人。据伦敦发展局估计,到2012年创意产业将超过金融业而成为英国的第一产业部门。据香港贸易发展局统计,2000年香港创意产业的产值有250亿港元,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2%,出口为100亿港元,占香港服务出口额的3.1%;至2002年3月,香港创意产业的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3.7%。国内许多城市也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成(2007)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部分城市创意产业进行统计排名,认为北京、上海处于第一层次,而杭州处于第二层次,位于广州、深圳之后,排名第五。因此,创意产业可以实现“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愿景。我们可以借助于创意产业,加快循环经济的步伐,以创意产业带动知识经济与循环经济相结合的知识型循环经济[2]。

另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3]。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将催生七大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产业,其中之一就有创意产业。当资源、能源的约束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后,人们将寻求新的出路,以创意创造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需求,通过创意策划和市场运作将各种资源转化为资本,从而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通道和空间。杭州是经济大市,资源小市,缺地矿资源、缺港口资源、缺政策资源,没有大规模发展重化工业的条件和优势,而且杭州城市的环境容量和城市定位,也决定了杭州不可能大规模发展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重化工业。

三、创意产业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

近几年来,创意产业已经从一种理念转化成为众多创意产品、创意服务、创意营销和创意产业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并产生巨大的市场经济价值。而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依赖并服务于相似市场、具有主导产业的众多企业及相关产业企业和支撑服务机构间通过分工合作于特定区域内结网而成的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提升国家或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战略[4]。创意产业与产业集群两者之间也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创意产业和产业集群相互融合,使产业集群进入高级发展形态即创意产业集群[5],这是继外向出口型集群、智力密集型集群、乡镇企业集聚型集群、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集群的产业集群之后,产业集群“家族”的新成员。与传统产业集群的先企业集群、后企业吸引人才的发展模式不同,创意产业集群首先是创意人才的集群,而后才是创意人才吸引企业的入驻。创意产业是文化、科技和经济交融的产物,是内容密集型产业。传统产业集群主要包括企业园区以及紧邻的一个拥有技术的校园,而创意产业集群的组织具有多样性,在艺术场所、科学园或媒体中心附近,文化企业、非营利机构和个体艺术家进行集聚和互动。创意产业集聚区既是工作地点也是生活地点,既进行文化产品生产也进行文化产品消费结合,既有独特的本地特征,也与世界各地有密切的联系,使不同区域文化特色的思想碰撞而产生创意。

另一方面,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不仅是个人和单个企业的行为,而是需要集体的互动和企业的地理集聚。集群化是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众多企业集聚在一起,能共享多种要素,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一般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便于开展企业间的合作,产生协同效应;同类产业集群也有利于形成激励企业持续创新的发展环境,促进区域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有人对创意产业集聚永续发展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园区与集群互动发展[6]。以园区为节点,以形成产业集群为打造创意产业价值链之手段,在园区内建立企业之间的互通网络,并打造园区品牌;再通过园区的集聚扩散,建立园区与园区、园区与周边的网络关系;政府在营造产业环境的同时,积极塑造社会大环境,从扶持创意产业的发展过渡到培育创意经济、创意社会的大时代。目前杭州市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正努力打造西湖创意谷等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预计到2010年初步建成25个以上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或基地,建筑面积总量超过100万平方米,集聚文化创意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更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在全国各中心城市出现。

参考文献:

[1]季昆森.循环经济与生态型城镇建设[J].乡镇经济,2003,(11).

[2]任绍敏,胥会云,柯卉.上海循环经济四条路径[n].第一财经日报,2005-06-13.

[3]季昆森.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将催生七个新产业[C].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及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2007.

[4][美]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循环经济产业研究篇5

关键词:甘蔗;蔗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326.1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5-1199-03

StudyontheDevelopmentofCaneSugarCirculareconomyBasedon

theViewofindustrialChain

wanHuan

(CollegeofFinancialandeconomics,GuangxiUniversityoftechnology,Liuzhou545006,Guangxi,China)

abstract:weproceedfromtheperspectiveofindustrychain,analysisthedrawbacksofcanesugarindustryinthetraditionaldevelopmentmode,exploretheideaofbuildingacanesugarindustrycirculareconomyindustrialchain,andprovidereferencetofurtherpromotethecanesugarindustrycirculareconomydevelopmentandtheformationofindustrialchain.

Keywords:sugarcane;canesugarindustry;circulareconomy;industrychain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蔗糖业主要包括甘蔗种植和蔗糖生产两大部分,涉及糖料基地建设、良种培育、原料蔗生产、制糖、蔗渣和糖蜜的综合利用等环节。甘蔗是中国主要的糖料作物,种植面积占中国常年糖料作物面积的85%以上,产糖量占食糖总产量的90%以上。蔗糖业已成为主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蔗糖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然而,中国蔗糖业发展过分依赖资源消耗的增长方式仍然没有改变,产业链也较短。目前,部分蔗区仍然存在着甘蔗种植分散、蔗地单产偏低、蔗农和制糖企业收益不高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根源于蔗糖业传统发展模式的种种弊端。

1蔗糖业发展概况

2011年中国糖料作物播种面积181万hm2,同比增长7.28%。其中主产区广西糖料作物播种面积104万hm2,同比增长2.63%;云南糖料作物播种面积33万hm2,同比增长13.86%。2011/2012榨季全国收购糖料量将达到10008万t,产糖1200万t。其中广西预计产糖量为700万t,云南预计产糖量为210万t以上。2011/2012榨季国内食糖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国内糖价在一定时间段内将持续高位运行。蔗糖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产糖量、消费量均占世界食糖总产和总消费量的7%左右[1]。

2蔗糖业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

2.1蔗农分散种植甘蔗,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目前,国内不少蔗区甘蔗的种植仍然以“单家独户”的模式为主,处于零星生产状态,而世界主要产糖大国蔗区规模较大,多以农场或糖厂自办基地为主。如美国糖厂的甘蔗原料大部分由自己的农场供给,很少部分靠农场主供给,其拥有的蔗地规模一般有近千英亩,植蔗的单位生产率比中国高4~8倍[2]。相对封闭的种植模式使得甘蔗种植成本居高不下,并且割裂了与其他蔗农的沟通联系;原料蔗的出售也只能被动地等待制糖企业与之联系,对于原料蔗价格的波动不敏感。与此同时,这种封闭的模式无法真正改进甘蔗的良种培育技术,原料蔗产量和质量无法提高,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2.2产品单一,产业化经营模式相对落后

我国主要蔗区的产品比较单一,集中于白砂糖和绵白糖两种产品,无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而在国外蔗糖业发达地区,制糖企业正在大力发展以甘蔗为原料的综合产品,有些糖厂的蔗叶、蔗渣利用率甚至达到100%。同时,中国蔗糖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相对落后,基本上都是属于简单的“企业+蔗农”模式,缺乏制糖企业和蔗农之间有效沟通的平台,往往造成信息传递不及时、双方难以达成互利双赢的协议、双方的利益也缺乏保障的局面。一旦遇到糖价剧烈波动、市场不稳定的时期,制糖企业和蔗农都只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履行协议,违约风险大幅度增加。

2.3制糖企业分工不合理,产业链较短

目前世界主要产糖大国大多数都实行原糖、精炼糖“两步法”生产模式,食糖生产特点是“季节性生产,全年加工”。但中国某些地区的制糖企业基本上只能在甘蔗收获期进行生产,尚未按分工协作的方式实现长年均衡生产,是“两糖合一”(原糖和精炼糖)的“一步法”生产体系。这种生产模式不但使得人员在甘蔗非收获期大量闲置,而且不利于糖价的稳定。此外,传统发展模式的产业链较短,它只是延伸到蔗糖的生产环节而已。制糖过程中的副产物如糖蜜和滤泥,制糖企业或是直接遗弃或是简单利用,没有挖掘这些副产物的经济价值,没有建立和相关产业的密切联系,当然也就无法提高制糖企业的经济效益了。

3构建蔗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思路

3.1产业链的上游――甘蔗种植和糖料基地紧密结合,提高蔗地产出效率

我国各蔗区甘蔗种植规模和产出差异较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落后蔗区没有建立起良种培育和种植的基地,蔗农分散种植,各自为政,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而像广西、云南等主要蔗区通过建立糖料基地这个平台,很好地将良种培育和甘蔗种植结合起来,大大提升了种植效率,获得了较高的收益,提高了蔗农的生产积极性。

甘蔗种植基地的建设不仅包含良种培育和种植,还应该为此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首先,可以在基地发展畜牧业养殖,用蔗梢、蔗叶作为牲畜的食物,而牲畜的排泄物又可以作为甘蔗种植的肥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其次,蔗叶可以直接还田循环利用。云南蔗区已经采取这种方式,实现了蔗田有效保水,使甘蔗单产平均增加7500kg/hm2;再次,要在甘蔗种植基地实现收割机械化。目前国内部分蔗区甘蔗种植机械化程度较低,人工成本几乎占了生产成本的一半,大部分甘蔗都是人工砍收的,效率较低。因此,实现机械化收割是降低种植成本的关键环节之一。

3.2产业链的中游――提高蔗糖质量,发展蔗糖深加工业

蔗糖是食品的调味品,人们在食用蔗糖以后,经过消化、分解为单糖(葡萄糖和果糖)而被人体吸收利用,产生热能,维护生理机能,可以恢复体力、解除疲劳。并且,蔗糖产量较大,供给比较充足,是一种既安全又经济的能量来源。因此,蔗糖的生产和加工是蔗区制糖企业打通上游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具体的思路为:首先,采取许多经济作物产区常用的做法,即建立蔗农―种植基地―制糖企业的联结互动模式,制糖企业应该选址在种植基地周边,一方面使得企业收购原料蔗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种植基地牲畜的排泄物生产沼气,作为工业生产的能源动力之一;其次,可以对质量较高的蔗糖进行技术处理,用于不同食品的增色、防腐,提高食品的附加值,对于质量和纯度较一般的蔗糖用于生产食糖,供老百姓日常调味所用,提高蔗糖的利用效益。在食品调味加工方面,许多制糖企业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将蔗糖用于生产低聚果糖、山梨醇等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大大拓展了制糖企业的经营业务范围,并使得蔗糖产业链得到了延伸。如果这些技术在国内进行推广的话,将大幅度提高制糖企业的经营效益。

3.3产业链的下游――实现制糖副产物的资源再利用

在蔗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副产物,这些副产物表面上看起来并无利用价值,其实它们蕴涵着巨大的经济价值。首先,对原料蔗进行加工生产蔗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蔗渣,在大部分蔗区,蔗渣仅仅作为动物的一种饲料,用途比较单一。然而,蔗渣的用途非常广泛,蔗渣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用于蔗区种植基地和制糖企业发电的需要,实现跟上中游产业链的沟通互动,大大节约用电成本。蔗渣还可以作为造纸、一次性筷子、纸碟的生产,大大减少林木资源的耗费,既经济又环保,不会造成任何污染。因此,制糖企业可以和这些关联产业进行密切合作,使产业链纵向延伸,带动关联产业的健康发展;其次,制糖过程中产生的糖蜜和滤泥同样可以实现资源再利用。糖蜜是工业制糖过程中产生的,蔗糖结晶后,剩余的是一些不能结晶但仍含有较多糖分的液体残留物。它是很好的发酵原料,可以用作制造酵母、味精、有机酸等的原料。在部分蔗区,许多企业将糖蜜作为生产酒精的重要原材料。滤泥是在制糖过程中,由于混合汁所含的有机物质对蔗糖结晶不利,通过向混合汁加入氢氧化钙、二氧化硫等使有机物沉淀下来,沉淀物通过压滤机等设备而得到的滤渣,它是甘蔗制糖的重要副产品之一。由于它富含氮、磷、钾等养分和微量元素,可以作为良好的有机肥料,将它循环利用对甘蔗地进行施肥,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壤的肥力,提高甘蔗的产量。

4加快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和产业链形成的建议

4.1甘蔗种植方面

1)加快蔗区基础设施建设。广大蔗区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完善蔗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加快蔗区各类灌区节水改造、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各种方式的灌溉,不断扩大蔗区的有效灌溉面积,解决蔗区干旱和抗旱水源问题,提高蔗区农业抵御各种灾害风险的能力,夯实甘蔗增产增收的基础。其次,优先进行蔗区道路建设,将制糖企业投入蔗区道路建设及维护的资金统筹管理。

2)丰富甘蔗品种,促进甘蔗品种更新换代。可以从蔗糖业发达的其他地区引进甘蔗的优良品种,同时也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培育适合不同蔗区栽种的优良品种,做好品种的更替和后备良种的储备工作,以加快甘蔗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实现甘蔗种植品种的多样化。

3)提高甘蔗种植机械化程度,注重加强机械化配套农艺技术的试验与示范工作[3]。实现高度机械化种植是提高甘蔗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的有效途径。因此,蔗区首先要推广和普及甘蔗种植机械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其次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优惠政策补贴蔗农购买机械设备,加快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步伐。

4.2蔗糖加工方面

1)对现有糖厂进行改造升级,提高生产效率。目前,部分蔗区的许多制糖企业仍然没有进行合理的产业链分工,一家企业同时兼顾原糖和精炼糖的生产,无法实现专业化规模生产和经营。因此,建议将规模较小的制糖企业改造为原糖生产企业,不用改造现有的设备和工艺就可维持原有生产规模。而将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制糖企业改造为专业精炼糖生产企业,生产处于产业链高端、附加值较高的精炼糖产品,使其逐渐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糖企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培养新糖料品种、新包装研发和甘蔗综合利用的大型基地。

2)提高蔗糖加工的附加值,拉动关联产业发展。甘蔗除大部分蔗糖分被提取出来制备成品糖外,有机非糖分大都被转移到糖厂副产品中,主要包括蔗渣、糖蜜和滤泥等。由于含有多种有机成分,且产量巨大,因而具有很高利用价值。因此,要加大蔗糖副产品的开发利用,提高蔗糖加工的附加值。同时,蔗糖业和酒精、生物能源、食品、有机复合肥等产业关系密切,要促进蔗糖业向生物化工等相关产业延伸,提高综合生产效益,构建“甘蔗―制糖―糖蜜―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还田种蔗”的产业集群[4],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3政府层面

1)政府要重视蔗糖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是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而像蔗糖业这样的产业就比较适合于循环经济模式。因此,政府部门应该首先接受和认同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将其作为蔗糖业发展的指导模式,并在产业规划报告中予以体现。其次,政府应该集合农业经济部门、大学和专业科研机构加强对循环经济模式的理论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运用于蔗糖业的发展。只有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加快蔗糖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2)政府要引导蔗区实现蔗农―种植基地―制糖企业模式的形成,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订单农业+价格联动”[5]。实现蔗农―种植基地―制糖企业联结互动模式仅仅依靠市场自发形成是不现实的。因为不同的市场主体往往会由于短视行为,只关注自己的工作和自身的发展,忽视产业链形成带来的巨大潜力。此时,地方政府农业管理部门应该引导蔗农和制糖企业加强联系,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尤其是对于原料蔗价格和蔗糖价格等信息要及时传递,以便各方主体及时进行生产决策。种植基地的建设需要政府财政投入资金,或者是政府和制糖企业共同投入资金来完成,而这些投入都可以通过相关产品的出售,制糖企业能够获得相应的收益作为回报,政府也能得到相应的税收收入。对于种植基地的日常管理应该由蔗农和制糖企业共同参与,相互监督和制衡,并定期向地方政府农业管理部门汇报工作。

3)政府要促进蔗糖业产业链向关联产业延伸。政府作为整个产业布局的规划者和指挥者,不能够仅仅关注到蔗糖业自身的发展,应该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大力支持蔗糖业的关联产业发展。如前面所提到的食品加工行业、化工行业、造纸行业等都应该纳入蔗糖业发展的大格局当中,统筹发展,打通蔗糖业内部产业链,并向外部产业延伸。

参考文献:

[1]国家种植业管理司农情处.我国甘蔗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R].云南糖网,2008-01-27.

[2]王红英,欧阳玉萍.优化产业生态做大做强我国蔗糖业――广西蔗糖产业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n].期货日报,2010-02-08(3).

[3]贺贵柏.试论广西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J].甘蔗糖业,2012(2):56-57.

循环经济产业研究篇6

[关键词]电子废弃物、循环经济、绿色产业

吉林市发展电子废弃物绿色产业的研究,即如何发展电子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模式的研究(资源再次深加工过程)。

一般认为,循环经济是指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规律重构经济系统,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最小化,将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处理电子废弃物,实现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可最大程度上避免环境污染,提高物资资源的可重复使用效率,因而成为一种极为有效的处理方式。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世界性资源危机的出现,电子废弃物作为一种不断增长的潜在性资源的特征也逐渐得到认同。对电子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后可再次利用,从而实现电产品所需原材料的循环利用。

下面我们从吉林市电子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想和循环经济产业的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来说明其存在的价值。

第一,前面我们论证了在有效回收、分类、拆解处理电子废弃物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可利用物质资源的再利用,基于此,可以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构想:

“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消费者(使用)――废物回收、分类、拆解――有效资源再利用――再进行深加工、生产――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经济循环产业体系。

基于上面设想的电子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体系,我们根据吉林市电子废弃物发展现状及其循环利用产业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建议:推行“电子产品企业责任制”下的生产者无偿义务回收模式,即谁生产谁负责监管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等问题,如果生产者没有能力回收、处理,可以联合吉林市内各大电子产品经销、生产企业共同回收、处理,也可指派专门部门或某企业单独负责此事,这样既可以减少重复建设,也可以达到电子废弃物能够被有效处理的问题,为电子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完善电子废弃物处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鼓励政策,促进消费团体、个人对电子废弃物有效回收、处理的认识,从而更加广泛地收集闲散、搁置的电子废弃物,为电子废弃物有效回收、分类、拆解处理产业提供必要资源;经过处理后,企业间可以进行有效资源再利用,即对大量的拆卸物进行深加工、生产,为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提供必要的电子产品生产所必须的原材料,这样就基本完成了电子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构想。可见,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将有效解决电子废弃物难处理的问题,对资源短缺问题也有着极大的缓解和补充作用。

第二,建立电子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的经济效益。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化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经济产业模式,有助于改变“低技术、高污染”的传统处理方式,为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产业积累资金和技术,并可产生电子废弃物小规模处理所不能达到的规模效益,因而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子废弃物处理与回收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而把电子废弃物处理过程纳入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不仅是对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补充,也使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循环利用过程能够与其他产业相衔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回收和循环利用。同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推广也要求电子产品经销、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妥善处理电子废弃物,推进电子废弃物产业化,把电子废弃物产业纳入地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领域,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依靠企业行为促进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产业化。在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中引入市场机制,对于与环卫部门联系密切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企分开”的政策,引导企业与环卫部门脱离隶属关系,把企业完全推向市场,从而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在市场条件下实现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与循环利用;在提高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企业的准入“门槛”的同时,以优惠政策引导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进入吉林市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领域,促进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和资产重组,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规模效益。

综上所述,吉林市发展电子废弃物绿色循环经济产业,是新兴的电子废弃物绿色产业的发展,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也可以减少由于采用传统处理技术所造成的“二次资源浪费”的现象。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而主要靠、也必须靠国家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采取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和教育的手段来引导和规范所有社会成员的生产和生活,吉林市电子废弃物绿色循环经济才能得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查建宁:电子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02.9:35~37

循环经济产业研究篇7

【论文摘要】本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河北省临港产业区域循环经济现状的分析,构建了一套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定量评价和描述产业区发展状况,为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依据。【论文关键词】河北省临港产业区区域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临港产业是依托港口资源发展的产业集群,包括港口装卸业、海运业、服务业。河北省有唐山、秦皇岛、沧州等优良港址。本课题重在建立一套科学的、可操作性的临港产业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定量评价和描述产业区内发展状况,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指导。一、循环经济内涵循环经济以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遵循3R原则(即reduce,reuse,recycle):减量化指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再利用指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翻新或再制造,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再生利用指废弃物最大限度转化为资源。循环经济将经济活动的“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开环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资源再生”的闭环模式。二、河北省临港产业区域循环经济现状1.秦皇岛市。秦皇岛市通过改造和淘汰能耗高、技术落后的生产设备,优化工艺流程,进行能源重复利用。2.唐山市。唐山市初步形成了以钢铁一煤炭一建材一化工等产业为中心的废渣、中水、热能的循环利用模式和企业内部循环模式。但是经济增长方式仍处于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阶段。3.沧州市。沧州市依据产品项目上下游一体化的开发理念,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形成区内互为原料、互为市场的发展格局。但是仍存在着循环产业链条的建设方面薄弱,临港工业区内企业关联度差的问题。三、河北省临港产业区域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框架根据3R原则,本文从管理、经济、产业关联度、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入手,制定出河北省临港产业区域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1.管理指标。(1)促进临港产业建设的地方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地方政府应在财政、金融、税收、投资、人才、知识产权、排污收费、土地使用等要素管理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保证园区健康持续发展。(2)临港产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坚持按照“环评”和“三同时”的要求,严格把好“环评和验收”关。(3)制定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所占比例。本指标要求初步实现60%以上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4)确定规模以上企业iSo14001认证率。本指标指年产品销售收入大于500万元的工业企业实现60%以上通过iSo14001认证。(5)信息系统建设覆盖率。通过相互信息交流,实现各单元资源相互利用的最优化。覆盖率要达到100%。2.经济指标。(1)资源产出指标。主要是指消耗一次资源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①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②土地产出率:③能源产出率:④水资源产出率:(2)资源消耗指标。主要描述单位产品或创造单位GDp所消耗的资源,该项指标反映节约降耗,推进“减量化”,从源头上降低资源消耗的情况。①单位生产总值能耗:②重点产品单位能耗:指生产每吨产品(铜、铝、水泥、化肥等)所消耗的能源。③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④单位生产总值取水量:⑤重点产品单位水耗:⑥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工业每生产万元增加值所消耗的水资源。(3)资源综合利用指标。主要反映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程度以及反映六大类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状况。①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②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③工业废水再生率:(4)高新技术产业在第二产业中所占比重。指一定时期内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在工业中的比重,其数值等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除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科技投入比重越大反映发展临港产业区域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能力越强。(6)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以ea作为科技进步对GDp贡献率,则:,其中:是GDp的年增长率,是劳动产出弹性系数,是劳动的年增长率,是资金产出弹性系数,是资本的年增长率3.产业关联度指标。进行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研究时,主要是利用投入产出法中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反映产业关联强度。指标侧重反映物质集约利用和基础设施共享的效果。(1)物质集约利用。①能源集约利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及下降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能源消费量/工业增加值。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工业能源消费量增长指数/工业增加值增长指数-1)×10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及下降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能源消费量/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能源消费量增长指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指数-1)×100%。②水资源集约利用: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工业取水量/工业增加值。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重复利用水量/(取水量+重复利用水量)×100%。③土地集约利用。工业用地产出率,即工业增加值与工业用地的比值。土地产出率,即当年地区生产总值与土地面积的比值。④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100%4.基础设施建设指标。(1)基础设施,如污水集中处理厂、废物回收和再生中心、消防设施、绿地等;(2)交通工具,如班车、其他运输和交通设备;(3)仓储设施,如入园成员间闲置的仓库等;(4)闲置的其他维护设备、施工设备等;(5)培训设施等。5.生态环境指标。(1)环境保护。①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指报告期内企业将工业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处置场的总量。②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含处置)降低率:③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生活垃圾产生量x100%④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x100%⑤工业废水排放量:指报告期内工业废水的最终排放量。⑥工业废水排放降低率:⑦二氧化硫排放量:指报告期内二氧化硫的最终排放量。⑧二氧化硫排放降低率:二氧化硫排放降低率=(本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上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上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前年二氧化硫排放量)×100%⑨CoD排放量:指报告期内CoD的最终排放量。⑩CoD排放降低率:CoD排放降低率=(本年CoD排放量-上年CoD排放量)/(上年CoD排放量-前年CoD排放量)×10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量(吨)/危险废物产生量(吨)x100%(2)生态建设。①清洁能源所占比例,②临港产业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③临港产业区绿地覆盖率。(3)生态环境改善潜力。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鉴于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实践,更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快该领域的研究力度。参考文献:才利民:强力推进环渤海开放型经济隆起带快速崛起[J].经济论坛,2004,(15

循环经济产业研究篇8

北京龙源一手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目    录

1、项目概述………………………………………………………………3

2、公司基本情况………………………………………………………4-5

3、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6-8

4、技术性分析…………………………………………………………9-10

5、市场预测及产品选型……………………………………………11-15

6、生产可行性分析…………………………………………………16-19

7、劳动安全卫生……………………………………………………20-21

8、消防…………………………………………………………………22

9、工厂方案……………………………………………………………22

10、生产大纲指标………………………………………………………22

11、生产成本情况和材料来源……………………………………23-25

12、项目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26-31

13、效益及预期效果分析…………………………………………32-33

14、进度安排……………………………………………………………34

15、附件:

生态新材专项技术入股明细表

 

 

 

1、项目概述

该项目是以“生态新材”为基础而生产系列的环保建筑板材和工厂化生产系列房屋产品。

该项目是针对联合国环境规划暑所指出的目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中“土壤破坏”、“能源浪费”、“森林面积大规模减少”、“没有不受化学污染的区域”四项重大问题而进行的革命性技术创新。

“生态新材”是以植物纤维(农作物下脚料及森林三废所制造)为主要原料,加入资源广泛的轻质矿石粉和特效改性剂经混料搅拌、入模固化等工艺生产各类产品。产品具有防火、防水、防蛀、防腐、保温隔热、抗冻、耐老化、抗压、抗折、强度高等优异物理性能和无毒、无味、无辐射,恒久释放负氧离子的保健作用。并且具有可锯、可钉、可刨等加工性能。该新材以其优异物理机械性能可广泛的替代木、钢、石、塑、铝、陶、砖等制品,其产品应用范围涉及建材、整体房屋、包装、家具、工艺品等诸多行业领域。

该项目技术通过了国家权威机构和专家的技术检测和技术鉴定,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权保护。列入了国家五部委联合审定的“重点新产品”推广计划、国家星火计划、北京市火炬计划,并获得多项绿色产品证书。

目前,本项目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公司除在北京建立生产基地外,同时在山东、云南、浙江等地建立了实验分厂,并在北京、天津、新疆、内蒙、云南先后组装了大量的示范样板房,得到了客户和专家及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认购。所生产负氧离子装饰板及房屋得到瑞士、德国、俄罗斯、南韩等先进国家的认可和求购。产品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亟待实施产业化规模,以创造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公司基本情况

2.1、本项目承担公司为民营合资企业,于2004年7月29日建立,注册资本100万元。

2.2、股权结构

公司由“北京龙源绿镁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一手东北菜餐饮有限公司”两家民营公司合资组建。

其中龙源绿镁公司以专有技术、专利技术等工业知识产权入股,占总股本的25%。北京一手餐饮有限公司以人民币现金入股,占总股本的75%。

2.3、企业管理组织机构

 

2.4、公司主导产品及经营范围

公司主要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复合材料生产制造高性能负氧离子建筑装饰板材和组装式生态板式住宅房屋。

3、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3.1、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

   “负离子生态板材”以其独特的木质特性可代替传统的木制品(可锯、可刨、可钉而且握钉力超过木材)。在建筑、家具、包装、地板四大行业中推广应用,可将目前国内木材年均消耗3—3.3亿立方米降低至1—1.5亿立方米。每年可为国家节省成材林600万亩。

3.2、节省能源消耗

   推广应用生态板式住宅房屋,可节省能源消耗较高的传统建材(如黏土砖、木材、瓷砖、水泥、钢材等),如全面替代使用可为国家节省黏土砖34.5亿块,节省标煤345万吨。且因该房屋保温、隔热水平较高,可节省取暖降温的能源消耗。

3.3、节约土地

   “生态板式房屋”广泛应用于民居住宅、旅游别墅、商业门店、厂房仓库、救灾房屋及校舍等建筑。因其整体重量仅为传统建筑的六分之一,故对地基要求不高,非常适合用于沙地、湿地、坡地,可减少耕地的占用和基础工程费用。并且该房屋的实际使用面积比传统建筑扩大了百分之十五,提高了土地使用率。

3.4、变废为宝

   “生态新材”大量使用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使这些难处理废弃物通过高技术工艺转变为高性能的环保建材,对减少环境污染和减少政府经济负担起到很大作用。

3.5、防火灾

   连年来火灾频繁,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量的木质品及塑料制品的易燃和助燃性。本公司“生态建材”为a级防火材料,且无烟、无味、无毒,推广应用可有效的防止火灾。

3.6、防虫灾

   “生态新材”由无机胶凝料合成,其有机纤维成分被包裹起来,经实验证明能防止蚁害、鼠害及各类菌害,克服了木制品的缺陷。

3.7、无毒、无害、无污染、无辐射

  “生态新材”经国家权威机构测试证明其无毒、无害、无辐射。其生产过程中没有污水、废渣等产生。被确定为“建筑施工首选环保优质建材”。

3.8、恒久释放“负离子”,创造健康人居环境

   “生态新材”经“国家环境监测中心”和“韩国建材实验研究院”进行的科学鉴定清晰的发现本公司新材具备恒久释放负离子和放射远红外线功能。

   目前,空气负离子是衡量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被称为“空气维生素”。自1889年德国科学家埃尔斯特等人首次发现,1902年认定了空气负离子的生物学意义,1932年世界上第一台医用空气负离子发生器诞生,100多年来,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开发应用的历程。对其环保保健功能,消除空气中正离子对人体的危害,改变人体微循环系统基本取得了一致的科学看法。而“远红外线”主要是杀菌消毒,是清道夫。用“负离子板”所建造和装饰的人居住宅、办公空间将会达到身处森林、公园的空气质量。将会极大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4、技术可行性分析

“生态板式房屋”是利用性能优秀的“生态板材”进行了力学及美学设计并采用现代化生产工艺制造而成。其房屋技术性能主要利用板材的物理性能结合科学的结构力学所组成。

?

4.1、“生态板材”是以农作物秸杆及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加入“轻烧镁粉、氯化镁和少量特效改性剂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产品具有高强的物理性能。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

 

 

 

? 4.2、“生态房屋”是我公司经过多年探索和反复试验研制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技术证书和荣誉证书。通过了各项技术性能检测和技术鉴定。目前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

 4.3、所开发轻体板式住宅近年来先后在内蒙、新疆、云南、山东、天津、北京及台湾组装了示范样板房,通过样板房的组装和使用集累了大量的实际应用经验。已具备了批量生产的成熟性。

4.4、本项目所研制的板式住宅充分考察了其技术经济性,经过反复设计和试验。克服了性能与造价之间的矛盾。产品通过了云南省科技厅主持的板式住宅技术鉴定会及立项评审会。会后“省发改委”要求迅速组建生产基地,并计划分批解决云南省贫困地区异地搬迁住宅的建议(统计为十万人搬迁)。“省教委”计划利用该房实施每村建一个普及性教育的校舍。“省卫生厅”计划实施每村建一个村卫生所。云南抗震研究所提出准备一批救灾房屋。

由此可见该项目的成功对建筑人居工程,救灾工程提供了一条新路。目前该项目工厂正在筹建中。该技术的成熟性和可靠性已具备稳定的规模化生产基础。

?

5、市场预测及产品选型

5.1、产品选型

5.1.1、“新型建筑材料”的界定

“新型建筑材料”所包含的内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个名词要反映符合时代要求的鲜明特性。“新型建筑材料”实际上就是新的建筑材料、即包括新出现的原材料和制品,也包括原有的材料制品。

5.1.2、产品选型

本项目拟定以生态新型材料生产建筑、装饰用板材、型材。以板材、型材之独特功能开发系列“集装模板式生态房屋”项目。

5.1.3、板材与型材

本项目生产的板材与型材产品主要有:外墙装饰板、内墙板、包角板、游廊总成、天花板、户外地板、檐口板、素板、栏杆总成、及栅栏……

5.1.4、欧式轻体住宅房屋

本新型住宅采用欧美国家优秀的设计典范、遵循木结构的成熟方案,实现本土化结合本项目材料特性进行设计生产、从而建立国际水准的建筑体系。

5.2、市场预测

5.2.1、产业产品结构和发展方向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  备注

1 外墙材料 1995年~2010年(15年)中,住宅外墙材料的发展分二阶段;(前五年)以砌块为主,包括不砼心砌块,加气砼砌块,黏土空心砖等为改革做准备,2010年(后10年)城填复合墙体在外墙中逐年增加。 不论住宅还是工业建筑。如果采用非承重品复合墙体,较优的技术经济体系是框架结构,使内外墙均免去承重功能。

2 住宅 复合墙体可以使外墙所需要的坚固耐久,保温隔热及装饰功能一起完成,而且施工简便,减少湿作业,易于机械化,预计2010年应达到10%左右。 

3 工业建筑 下大力量研究和推广外层、芯层为高效保温材料的复合墙体。特点是:建设速度快、投资省,美观适用。欧、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新建工业厂房,仓库等使用这种墙体,龙源新型板材将在工业建筑大市场占一席之地。 

4 内墙材料 今后15年,住宅结构、应加速推广框架轻板结和大开间的做法,则除分户墙外,轻质板做内墙最为合理。工业发达国家做为内隔墙的首选材料,龙源新材和系列板材将大有市 场 

5.2.2、预测(1995年~2010年)新型建材产值概况,根据《新型建材跨世纪发展与应用》一书介绍:

5.2.3、国民经济增长率:8%~9%

5.2.4、建筑业经济增长率:11%~12%

5.2.5、新型建材业经济增长率:20%~25%(即每隔五年产值增长2.5~3倍)

据此,经测算新型建材的产值如图所示:

其中

1995年建材年产值为:400亿元

2000年建材年产值为:1000~1200亿元

2010年建材年产值为:6250亿元(按10%低计)

                                                               6250亿元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200亿元

1000

400

                                                                         年      

         1995              2000            2005             2010         

5.2.6、新型建材业的发展趋势

依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和预测,新型建材以墙体材料为例:我国新型墙体材料占有的份额:2000年为全国总量的20%,城镇新型墙体材料占40%,2010年应占全国总量40%。

依据国内建材行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交涌现出一批集团公司,2010年应有15个左右年销售额达100亿元人民币的相当于国际上中型集团的企业,其销售额约占新型建材总销售额的25%,因此新型建材行业是大力发展,大有作为良好机遇的行业。

近几年来,由于国际卫生组织宣布石棉为1类名列榜首的致癌物质,不少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含石棉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生态新型材料,无毒无味、无放射性,不仅解决了上述难题,同时解决了握钉力等难关,并具轻质高强,防火隔热、保温、耐磨、可锯可刨,生产工艺简单等优越性。

21世纪初期是中国建材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建材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总体分析“十五”建材工业的发展,有比较有利的外部经济环境:

1、国民经济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我国国民经济经过5年的调整,今年有望进入一个新的上升期,“十五”期间,GDp年增长率预计在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保持10%~12%。

西部实施大开发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投资规模、提高城市建设和农村住房建设水平,会对建材产品的需求产生拉动作用。

2、城市化进程加快:“十五”期间加快城市化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2005年城市化比例计划提高到35%。城市化进程加快将大大提高对投资的需求,投资重点用于市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及住宅建设等,这将对建筑材料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3、信贷和装修将成为21世纪初城镇居民的三大消费热点之一:我国住宅及房屋建设将保持一个稳定增长的需求,预计“十五”期间全社会房屋竣工将保持在18亿平方米以上,住宅竣工面积将保持在13.5亿平方米以上,住房和装修将成为21世纪初城镇居民的三大消费热点。

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八部委局《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建材局又联合颁布了《关于住宅产品中淘汰落后产品的通知》;去年建设部又颁布了76部长令《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这些文件对改善房屋建筑功能,提高住宅质量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并对艰制和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大力采用新型墙材都做了明确规定,《通知》还提出了大力开发与框轻结构体系相配套的装配式内外墙体材料。同时国内外许多建筑学者,像中国建筑材料学研究院副院长徐永模博士,提出的“发展大幅度减少建筑耗能的建材制品,如具有高强、防水、保温、隔热、隔音等优异功能的新型复合墙体和材料”;“开发具有高性能长寿命的建筑材料,大幅度降低建筑工程的材料消耗和服务寿命,如保温隔热、装饰装修材料等”,都对新型建材、饰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仅从中国建材市场来看,每年需求价值将达到200亿~300亿元人民币,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我国新型建材、饰材将占到全国总需求量的40%以上。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成功,我国建材出口前景喜人,年均以1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尤其是世界诸多国家对木材、石材等资源性原料的限制使用,使得新型建筑材料进军国际市场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说,新型建材行业是大有可为并有良好发展机遇的行业。因此,生态新材制品必将在国内、外市场竟争中称雄。

5.2.6、国内市场相关产品需用量统计

1、合成类板材

2004年全国约为2110.82万立方米

2、住宅房屋

2004年全国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建筑平方米

3、地板

2004年全国需求面积约为11亿平方米

4、房面瓦

2004年全国需求近3.3亿平方米

5、外墙装饰材料

2004年全国需求近30亿平方米

6、内隔墙

2004年全国需求近40亿平方米

7、住宅门

2004年约为4000万樘

8、货运流通托盘

2004年约为8000万只其中港口用2000

万只(出口)

9、家具

2004年国内民用家具销售额为1200亿元,出口额超过100亿美元

6、生产可行性分析

? 6.1、生产方案论述

? 本项目产品执行标准为Q/CYLYL306-2003《建筑装饰板材》(注:该标准为我公司的企业标准,已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见工艺流程图。

? 6.2、生产工艺叙述如下

? 6.2.1、原料准备工段

原料准备工段的任务是按工艺要求准备各种原料,按工艺规定配比进行混合,并送往板材成型线供使用。

? 原料准备工段与板材成型线垂直布置,并靠近原料仓库,以缩短运输路线。

? 6.3、准备原料

? 6.3.1、称量和混料

? 混料过程是要求按规定的配比进行均匀混合,混料的质量取决于称量的准确和混合的均匀性。

? 6.3.2、称量

? 改性剂、矿石份由日耗库通过皮带机送至中间斗进行电脑计量控制称量后送混料机。

? 植物秸杆粉碎后经筛分由气流输送至中间斗称量后送混料机。

? 氯化镁溶液直接采用定量泵直接送混料机。

? 6.3.3、混料

? 混料用10m3/h的混料机进行混料。

? 6.3.4、混合料的输送

? 混料机混合完的原料经螺旋输送机送往各板材生产线供使用。

? 6.3.5、下脚料回收

? 下脚料包括两类,一类为成型过程中散落的湿料;另一类为板材成型加工成各种墙板及构件的过程中的料头,其回收的方案为:

? a?散落湿料的回收

? 板材成型过程中散落的湿料通过成型线回收皮带机收集,然后送往混料机与新料混合供制板使用。

? b?下脚料料头的回收

? 板材切边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料头其大小及形状均不规则,可采用一台锤式破碎机进行破碎后再送往球磨机进行球磨成粉料供混料时与新料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

? 6.4、板材成型

? a?板材成型工段

? 本工段的任务是进行板材的成型(包括原料铺装、压型等)。

? b?板材固化部分(温控养护)

? 固化为温控过程(即控制温度和湿度)。

? c?板材与托盘分离与托盘返回部分

? 当板材固化完成,需要将板材与托盘分离,并将托盘送回到生产线的起始端供生产之用。

? 6.5、板材养护

? 板材养护的目的在于保证板材的强度和质量的稳定。养护车间采用温控及控湿装置以保证养护车间的温度及湿度。

6.6、板材加工

? 板材加工主要是将基材板进行切割,铣槽,钻孔。其设备主要是利用通用的木材加工设备以保证其装配精度。

? 6.7、组装总成构件

? 组装主要是将板材最大限度的组成总成如屋面瓦总成,墙体总成,隔墙总成等。其中包括线路、开关、上、下水管道等设施。

? 6.8、现场组装

? 将建房现场地基竣工后,将各总成部件进行总装。组装后的房屋即可以投入使用。

6.9、环境保护

6.9.1、设计依据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6297-199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13271-91〉

6.9.2、设计范围

主要产品为人造板材及型材。本项目需建模具车间、制作车间、养护车间、加工车间、涂层车间、原材料库房、成品库房及办公室、餐厅、浴室、职工宿舍等。

本次设计将对上述车间、部门制定环保方案。

6.9.3主要污物的初步治理方案

a、废水处理

本厂生产过程中不产生生产废水,外排的仅为生活污水,其中厕所污水经化粪池、食堂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浴室污水一起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b、废气粉尘治理

车间内加工、工艺采用的切割机、铣平机设置的局部抽风装置和布袋除尘器,可满足环保要求。

c、噪声控制

产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切割设备采用低噪声的切割锯,其产生的噪声经建筑物隔声并经距离衰减,在厂界外一米处达到国家环保要求。

6.9.4、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处置

本厂的生产废料可作为生产原料重新使用。

6.9.5、绿化设计

本厂总面积为52800m²,绿化系数为14.2%。

6.9.6、环境保护机构、人员

本厂设专门负责劳动安全卫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的部门,各车间设兼职安全员负责本部门的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并接收当地有关部门的监督与检测。

7、劳动安全卫生

7.1、设计依据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第3号令〉;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工业企业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

7.2、劳动安全措施

7.2.1、电气安全

a.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三相五线制系统,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pe线可靠连接,电缆金属外皮,电缆桥架,配电金属管线均与pe线连接。

b.插座及插座箱回路设漏电保护开关。

c.各车间部门的照明应符合国家要求,车间内设值班兼事故照明。

a. 厂房按三类防雷工业建筑物进行防雷设防,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7.2.2、防火防爆

a. 锅炉设水位计、压力表及安全阀等安全设施。

b. 本厂选用的采暖设备及排风设备均系非燃烧材料制作。

7.2.3、防机械伤害

a. 生产线设紧急停车按钮,以防突发伤人事故。

b. 机械设备的2.5米以下的转动、移动部分设防护罩。

c. 特种设备(如起重设备、厂内运输车辆叉车等)应符合〈GB6067-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标准。

7.3、工业卫生

7.3.1、防尘防毒

   车间内加工工艺采用的切割机、铣平机设局部抽风装置和布袋除尘器;喷漆车间设封闭的抽排风系统,以满足室内空气的卫生要求。

7.3.2、降噪

操作间内的噪声满足工业卫生要求。

7.3.3、防暑降温

车间夏季降温主要利用自然通风,对车间工作担任工位设置壁式工业风扇,以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

7.3.4、辅助卫生设施

厂区设食堂、浴室等辅助卫生设施。

7.3.5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

本厂设专门负责劳动安全卫生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部门,各车间设兼职安全员负责本部门的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并接受当地有关部门的监督与检测。

8、消防

8.1、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8.2、概况

本公司主要生产装饰板材、特型材等。厂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包括原料准备车间、配料准备车间、板材成型车间、板材温控养护车间、板材切割车间、板材加工车间、特型材成型车间、特型材加工车间、原料仓库、自然养护库、涂层车间、包装车间;办公楼、宿舍、食堂、浴室、传达、警卫、收发室、水泵房、变配电所、车库等。

9、工厂方案:

? 我公司生产基地选址在北京怀柔区金宇瑞科技开发区进行建设,占地43亩,厂房及办公建筑面积2万平米,交通方便,生产、生活设施及加工设备正在筹建之中。

10、工厂人员组成(226人):

技术人员:22人、生产线工人:86人、房屋组装人工人:82人、管理人员:36人。

11、生产大纲指标:年产负氧离子板材:200万平方米,年产板式房屋10万建筑平方米。

  

11.产品成本分析及原材料来源(见表)

      

每平方米板材成本表(表11-1)

一、直接材料

序号 材料名称 消耗(公斤/平方米) 单价(元/公斤) 金 额(元) 产 地 备    注

1 轻烧镁粉           9.23      0.50    4.62 东北 储量占世1/3

2 氯化镁粉           7.85     0.70    5.50 青海山东 

3 特效改性剂           1.66      4.20    6.97 自制 

4 植物纤维           2.79      1.50    4.19 当地收购 农林物下脚料

5 增强纤维           2.00 2.70    5.40 山东河北 

6 粉煤灰           1.20      0.20    0.24 当地 工业废弃物

7 涂层           0.20    100.00   20.00   

8 其它材料        8.70   

 合 计     55.62   

二、燃料动力  3.32   水电气煤

三、直接人工费  2.19   

1 工资        1.51   

2 三险        0.47   养老失业医疗

3 福利费        0.21   

四、制造费用  6.67   

1 折旧        3.67   

2 修理费        1.00   

3 物料消耗        1.20   

4 劳保        0.05   

5 其它        0.75   

五、管理费用  9.47   

1 折旧        0.16   

2 工资        0.87   

3 三险        0.27   

4 福利费        0.12   

5 招待费        1.30   

6 无形资产摊销        1.25   

7 科技开发费        2.00   

8 财产保险        0.20   

9 差旅费        1.20   

10 办公费        0.35   

11 通信费        0.50   

12 工会经费        0.03   

13 教育经费        0.02   

14 税金        0.20   

15 其它        1.00   

六、销售费用  4.30   

1 广告费        1.30   

2 运输包装装卸        2.60   

3 其它        0.40   

七、财务费用  0.90   

单位成本合计(元/每平方米) 82.47   

注:此成本是按20mm厚度的板材平均计算

生态房屋成本表

(表11-2)

序号 名称 平均建筑平米金额 构成 备注

1 地板总成 320元 钢架、板材 

2 墙体总成 260元 板材、型材 

3 内饰总成 30元 板材 

4 屋面总成 360元 板材 

5 楃架总成 60元/米² 型材 购置

6 卫生洁具总成 60元/米² 型材 购置

7 电器、灯具、线路 60元/米² 型材 购置

8 门总成 40元/米² 板材 

9 窗总成 50元/米² 铝、塑 双层保温

10 安装工程费用 50元/米²  

11 包装费用 10元/米²  

12 合计 1300元/建筑平方米

产品出厂价

(表11-3)

序号 名称 平均出厂价格 备注

1 负离子建筑装饰板材 100元/平方米 包括地板内外墙板

2 生态板式组装房屋 1600元/平方米 不含基础工程费用

  12、项目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

      

      

      

      

固定资产投资表(人民币:万元)

      

      

序号 名    称 规 格 单位 数量 金额 备注

1 土地   亩 43 688 16万/亩

2 厂房库房办公房       1050 

3 木片制备设备   套 1 309 

4 纤维制备设备   套 1 1579 

5 铺装热压设备   套 1 2649.2 

6 成品制备设备   套 1 170.6 

7 砂光设备   套 1 563.2 

8 电控系统   套 1 380 

9 安装设计费       90 

10 涂层流水线   套 1 161.45 

11 机械加工设备   套 1 123.1 

12 其他设备及模具       438 

13 现场安装费及未预见费用       308.45 按设备价值5%预计

 总     计       8510 

固定资产投资明细表

一 日产285立方米无机胶凝植物纤维板生产线设备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或代号 单位 数量 价格(万元) 备  注

100 木片制备工段         

101 上料皮带运输机 按工艺参数设计 台 4 18 

102 鼓式削片机 BX218 台 2 44 

103 鼓式削片机 BX2113a 台 2 112 

104 下料斗 按工艺参数设计 台 4   非标自制

105 出料皮带运输机 按工艺参数设计 台 2 9 

106 皮带运输机 按工艺参数设计 台 2 6 

107 滚筒式木片转筛 X828a 台 2 14 

108 皮带运输机 按工艺参数设计 台 2 8 

109 斗式提升机 D600 台 2 22 

110 皮带运输机 按工艺参数设计 台 2 5.4 

111 分配器 按工艺参数设计 台 2   非标自制

112 木片料仓 X503(200m3) 台 2 6 仓体非标自制

113 振动下料器 X504 台 4 6 

114 皮带运输机 按工艺参数设计 台 2 9 

115 斗式提升机 D600 台 2 25 

116 皮带运输机 按工艺参数设计 台 2 7 

117 正反转皮带运输机 按工艺参数设计 台 2 11 

118 油冷式电磁除铁器 RCDe-8 台 2 6.6 

 工段价格合计       309 

200 纤维制备工段         

201 热磨预热料仓仓体   台 2   非标自制

201 热磨预热料仓底部 mF503 台 2 22 40立方米

202 50英寸热磨机 Bm1112/15(m401-409) 台 2 1260 主电机3500Kw/10KV

203 排料三通阀(分流阀)   台 2 6 

204 废料分离系统 按工艺参数设计 台 2   非标自制

205 石蜡熔化及施加设备 X614F 套 2 4.2 

206 胶料调配设备 X615DL 套 2 10 

207 胶料喷施设备 X616F 套 2 2 

208 施胶管组 X535a 套 2 0.8 

209 纤维干燥机(主机) X860 台 2 164 不含保温

210 纤维干燥机(风管) 按工艺参数设计 套 2   非标自制

211 纤维干燥机(分离器)   台 2   非标自制

212 纤维干燥机(转阀) ZRC-13 台 2 8 

213 灭火系统 四测点 套 2 50 进口

214 增压水装置 X690B 套 2 10 

215 防火螺旋运输机 X625a 台 2 6 

216 纤维分选机 X839a 台 2 36 可选择项

217 纤维气力输送系统 按工艺参数设计 台 2   非标自制

 工段价格合计       1579 

300 铺装热压工段         

301 纤维铺装成型机 X829a 台 2 270 

302 称重装置 LC-3101 台 2 6 

303 含水率测定仪 Ca62 台 2 7.4 国产

304 连续式预压机 X830 台 2 241 

305 板坯齐边锯 SC15 台 2 9 

306 板坯横截锯 SJ21 台 2 11 

307 同步运输机 SB16 台 2 10 

308 一号加速皮带运输机 SL834 台 2 6.6 

309 金属探测器 Jt3 台 2 8 

310 废板坯回收装置 X637a 台 2 10.4 

311 二号加速皮带运输机 SL835 台 2 7.2 

312 三号加速皮带运输机 SL836 台 2 6.6 

313 装板运输机 X888 台 2 13.8 

314 板坯预装机 X832 台 2 18 

315 双层驱动装置 X833 台 2 13.2 

316 无垫板装板机 X853aBZX114X16/15 台 2 350 

317 热压机(汽/油加热) X854/X854aBY124X16/28 台 2 1204 15层2800t

318 热压机组液压系统 X855LC 套 2 330 

319 卸板机 X856BZX124X16/15 台 2 127 

320 铺装废料除尘系统 按工艺参数设计 套 2   非标自制

321 二次除尘系统 按工艺参数设计 套 2   非标自制

322 粉尘气力输送系统 按工艺参数设计 套 2   非标自制

323 废板坯回收系统 按工艺参数设计 套 2   非标自制

 工段价格合计       2649.2 

400 成品制备工段         

401 毛板运输机 X571C 台 2 9.8 

402 冷却进板运输机 X846B 台 2 9 

403 翻板冷却机 X224 台 2 34 64格

404 冷却出板运输机 X848D 台 2 9.6 

405 纵向锯边机 X565D 台 2 24 

406 横向进板运输机 X575 台 2 10.4 

407 横向锯边机 X576D 台 2 28.2 

408 横向出板运输机 X577 台 2 9 

409 板垛对中机 X227 台 2 12.6 

410 液压升降台 X228 台 4 12 

411 板垛辊台 X229 台 4 5.2 

412 叉车辊台 X230 台 4 6.8 

413 锯边机除尘系统 按工艺参数设计 套 2   非标自制

 工段价格合计       170.6 

500 砂光工段         

501 叉车辊台   台 2 2.8 

502 横向辊式液压升降台   台 2 8.2 

503 推板机   台 2 3.4 

504 进板辊筒运输机   台 2 7.8 

505 4砂架砂光机   台 2 242 

506 过渡辊台   台 2 5 

507 4砂架砂光机   台 2 250 

508 出板辊筒运输机   台 2 7.8 

509 堆垛机(2垛位)   台 2 14.2 

510 横向辊式液压升降台   台 4 16.4 

511 叉车辊台   台 4 5.6 

512 砂光工段电控 500 套 2   价格含在砂光主机内

513 砂光机组除尘系统 根据工艺要求设计 套 2   非标自制

 工段价格合计       563.2 

600 电气控制系统         

601 主生产线电控系统 100-400 套 2 380 pLC控制

 工段价格合计       380 

 设备价格总计       5651 

700 其它费用         

701 工艺设计费       30 

702 指导安装调试费       60 

 一项工程总计       5741 

二 溢邦喷涂滚涂水性加色设备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型   号 单位 数量 价格(万元) 备   注

1 2米输送带   台 1 1.65 

2 3带砂光机   台 1 18 

3 双辊底漆机   台 1 9.8 

4 作色均匀机   台 1 7.2 

5 6米流平机   台 1 5.3 

6 二灯UV干燥机   台 1 7.5 

7 自动喷漆机(3枪)   台 1 21 6枪

8 6米流平机   台 1 5.3 

9 二灯UV干燥机   台 1 7.5 

10 三带砂光机   台 1 18 

11 粉尘清除机   台 1 6.2 

12 双辊面漆机   台 1 9.8 

13 二灯UV机   台 1 7.5 

14 自动喷漆机(3枪)   台 1 21 6枪

15 6米流平机   台 1 5.3 

16 三灯UV干燥机   台 1 8.5 

17 3米输送带   台 1 1.9 

 二项工程总计       161.45 

三 溢邦机械设备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型   号 单位 数量 价格(万元) 备注

1 6轴4面刨300mm宽   台 1 28 

2 8轴1200mm可调四面刨   台 1 38 

3 6轴双端铣   台 1 15.5 

4 8轴双端铣   台 1 21 

5 单所3米推台锯   台 2 5.6 

6 多锯开料机   台 2 15 

 三项工程总计       123.1 

四 其它设备及模具

序号 设备名称 型   号 单位 数量 价格(万元) 备    注

1 运输叉车   台 4 64 

2 包装设备       8 

3 打码设备       6 

4 工装模具       360 

 其它设备及模具总计       438 

五 现场安装费

序号 名     称 型   号 单位 数量 价格(万元) 备 注

 设备现场安装费总计       308.45 按设备价值的5%计算

六 设备类固定资产总计       6772 

七 基本建设投资

序号 名    称 单位成本 单位 数量 金额(万元) 备 注

1 厂房 600元/平米 平米 8000 480 已建成

2 库房 500元/平米 平米 3000 150 

3 行政办公宿舍区 1200元/平米 平米 3000 360 

4 土地使用权 160000元/亩 亩 43 688 

5 变电所(变压器)       60 

 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总计 1738 

八 全部固定资产总计 8510 

12.2、流动资金测算

   根据年生产规模指标,板材200万平方米,板式房屋10万建筑平米测算如下:

    板材:月产20万平方米*60元=1200万元/月

房屋:月产1万平方米*1000元=1000万元/月

铺底流动资金按45天周转期计算,为3300万元

   12.3、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         11810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8510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       3300万元

   12.4、资金来源:

   公司已投入:1200万元。境外融资:10610万元

 

 

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资金)                   单位:万元                   

序号

 

年 份

建设期 投产期 达到设计能力生产期

  项

目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第8年 第9年 第10年 第11年

 生产负荷( %)   56 82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 现金流入   20160 29520 36000 36000 36000 36000 36000 36000 36000 40151

1.1 销售收入   20160 29520 36000 36000 36000 36000 36000 36000 36000 36000

1.2 回收固定资产余值                     851

1.3 回收流动资金                     3300

2 现金流出 8510 18862 26127 31578 30984 30984 30984 30984 30984 30984 30984

2.1 项目投资(不含利息) 8510                   

2.2 流动资金   1848 858 594             

2.3 经营成本   17360 25420 31000 31000 31000 31000 31000 31000 31000 31000

2.4 所得税   420 615 750 750 750 750 750 750 750 750

2.5 净利润   2380 3485 4250 4250 4250 4250 4250 4250 4250 4250

2.6 累计净利润   2380 5865 10115 14365 18615 22865 27115 31365 35615 39865

2.7 折旧   766 766 766 766 766 766 766 766 766 766

3 净现金流量 -8510 1298 3393 4422 5016 5016 5016 5016 5016 5016 9167

指标计算:1.投资回收期=3+3819/4422=3.86年 (含建设期一年)

2.投资利润率=39865/10/8510*100%=46.84%   (不考虑时间价值)               

         3.净现值(ic=12%)=1298*0.7972+3393*0.7118+4422*0.6355+5016*0.5674+5016*0.5066+5016*0.4532+5016*0.4039

                                              +5016*0.3606+5016*0.3220+9167*0.2875-8510=13495.92(万元)

 

13、经济效益分析

改造项目达产后,其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经济评价指标表   

       

序 号 

名 称  单 位  指 标 

备 注   

1 总投资  万元 11810     

1.1 建设投资  万元 1738     

1.2 生产线设备  万元 6772     

1.3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3300     

2 年销售收入  万元 36000 板材:20000万元   

    房屋:16000万元   

    正常年份   

3 年总成本费用  万元 31000 正常年份平均   

4 利润总额  万元 5000 正常年份   

5 所得税  万元 750 正常年份   

6 净利润  万元 4250 正常年份平均   

7 投资利润率(税后)  % 46.8 正常年份平均   

8 投资回收期  年 3.8 包括建设期一年   

9 项目投资净现值  万元 13495 按ic=12% 计算   

 

14、项目进度安排

2005年 2006年

1—3月 2006年4—6月 2006年7—9月 2006年

10—12月 2007年1—3月 2007年4—6月

项目论证、立项 

     

项目融资  

   

厂房、设备落实   

  

试生产     

正常生产      

进入市场     

生态新材专项技术入股明细表

一、专有技术部分

序号 名    称 内    容 技术持有人 备  注

1 改性剂配方 天然材料组合配制加工 纪勇

 独家专有技术

2 生产配方

 多种性能、材料的生产配方

 纪勇

 独家专有技术

3 模具设计技术 生态新材专项生产模具设计 纪勇

 专有技术

4 生产工艺方案 生态新材专项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纪勇

 专有技术

5 生产设备、

工艺装备主要技术参数 生产线设备的设计依据

 纪勇

 专有技术

6 产品结构设计方案 不同类产品的技术经济结构设计

 纪勇

 专有技术

7 产品材质、

艺术图案设计 各类仿真质感和文化图案设计

 纪勇

 专有技术

8 产品质量标准

 符合国际、国家产品标准的企业标准设计 纪勇

 专有技术

二、国家专利技术部分

序号 名      称 专利权号码 发明人 备    注

1 保温互锁式建筑砌块 022085661               纪勇 已转入龙源一手公司

2 复合瓦楞板 200420118699 纪勇 已转入龙源一手公司

3 仿木代木中空保温组装房屋 200420112272 纪勇 已转入龙源一手公司

4 无框架薄壳快速拼装组合建筑物 200420112275 纪勇 已转入龙源一手公司

5 新型活动房屋 98208289 纪勇 

6 可旋转楼梯 00201048.8 纪勇 

7 新型保温屋面瓦 00201045.3 纪勇 

8 植物纤维复合放火板 03276317.4 纪勇 

循环经济产业研究篇9

论文摘要:本文从国内外对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入手,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相关启示,并给出相关建议。

一、国外循环经济研究状况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众多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循环经济相关理论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论体系。

一些发达国家成功地进行了循环经济的实践,包括企业层面的降耗、减污减排,区域层次的废弃物交换和传递,社会层次的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从企业层次来看,最典型的循环经济实例是杜邦化学公司采用的“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3R制造法。从区域层次来看,通过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形成生态工业园区。最为典型的是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

德国的循环经济立法走在世界前列,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最全面的国家,已经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等一系列具体法律;美国没有全国性循环经济法规,但半数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

针对不同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方面,SujitDas(1995),HirohisoKishin(1998),YasuoKondol(2001),Johne.tilton(2002),S.Spatari(2002),StuartKoss(2003)分别对电冰箱、汽车、塑料包装材料、废金属、纸张等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策略进行了研究;物质减量化及物质减量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方面,Cleveland和Ruth指出,特定企业或工业的原材料使用范围、运行机制、使用模式、物质减量化等对经济层面产生的影响以及物质替代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问题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HondF,2000);在原料与能量流动(工业代谢)的研究方面,ayres等人(2002)对经济运行中原料与能量流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在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的研究方面,多年来LCa理论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在产品生态设计的研究方面,allenbyB.R.(1991a;199lb)对有关企业产品为环境而设计(Dfe)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生态工业园与工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方面,Frosch和Gallopulos(1989)对工业生态学的理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提出了工业生态学的概念;在技术变革和环境的研究方面,S.erkman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环境系统分析是技术研究方法的基础,并诠释了工业生态技术;在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手段、立法等研究方面,wulf-peterSchmit(2001)提出了推行生态型经济。

纵观国外循环经济的相关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侧重于具体领域循环经济的应用和实现手段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对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且这些研究大多是基于国外实际情况进行的。(2)对于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涉及面非常广泛,从原始资源到家用电器无所不包;对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手段的研究比较多,如经济手段、命令控制手段等。对于工业代谢的研究只是停留在概念层次,在理论与实际操作上仍有待深入。

二、国内循环经济研究状况

20世纪九十年代初,循环经济的概念在国际上已经逐步传播,九十年代后期这一概念被引入我国并很快得到国内的重视。近几年,循环经济在国内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1、关于循环经济的内涵、原则、特征等基础理论的探讨。段宁(2005)、吴季松(2005)、曲格平(2001)、解振华(2003)、钱易(2005)、汤天兹(2005)、冯之浚(2004)、王益恒(2005)、齐建国(2005)、徐崇龄(2004)等对循环经济内涵展开了讨论,归纳为三种:(1)段宁等从循环经济的特殊属性考虑所给的理解;(2)吴季松等从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关系角度对循环经济的理解,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一种新的技术范式或是科技、经济和社会三者整合的经济;(3)徐崇龄等认为循环经济是以循环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季昆森(2004)、王钦敏(2003)等在“3R”原则的基础上,对循环经济的原则作了一些扩展,提出了“4R”原则。后来,又相继提出了“5R”和“6R”原则。解振华(2003)、吴季松(2003)、曲格平(2001)、陆钟武(2003)等对循环经济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2、关于循环经济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的研究。诸大建(1998)就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诸大建(2004)、马凯(2004)、冯之浚(2003)、牛文元(2003,2004)、王成新(2003)、李金恺(2005)等研究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提出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汤慧兰(2003)等对工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的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胡山鹰(2003)等提出了工业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等集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吴伟等(2002)探讨了工业生态系统的运行和控制机制。王兆华等(2002)运用经济学交易理论分析了工业生态系统,揭示了系统共生的机理。耿勇(2000)、陈定江(2002)、刘力(2001)等学者在实践基础上对生态工业园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此同时,肖松文(2001)、吴云波(2003)、王灵梅(2004)等探索了生态工业园区及园区内企业规划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3、对发展循环经济措施和建议的研究。曲格平(2001)、陈之泉(2001)、冯之浚(2003)、解振华(2003)、马凯(2004,2005)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发展循环经济要明确指导思想,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

三、评述

从国外循环经济实践来看,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第一,思想要转变。我们必须转变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第二,法律要先行。即发展循环经济必须用法律来明确和规范政府、社会、企业以及国民的社会责任和相应的义务;第三,政府要主导。政府甚至可以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等行为,来影响、支持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第四,企业为主体。通过企业内部改进工艺和生产流程,企业间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实践主体功能;第五,建立相关社会机构。建立相关的非政府社会机构,发挥其协调作用,打造社会静脉产业链;第六,舆论支持、全民参与。不断加强舆论宣传工作,提高国民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提高国民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国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刚刚起步,尤其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少有关产品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和清洁生产等循环经济实现手段的系统研究。

综合国内循环经济研究状况可以看出,在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方面,国内清洁生产、垃圾处理、环境无害化、生态经济等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研究虽然较多,但应用循环经济基本思想解决煤炭企业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未形成规模,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制定,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发展模式的系统研究在我国更少见。我们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根据我国循环经济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更系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循环经济产业研究篇10

【关键词】循环经济会计;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以“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为原则的循环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进入了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全面推进阶段[1],我国会计的宏观环境开始逐步发生变化。会计环境的变迁是推动会计理论演进的主要力量,面对新兴的经济增长模式,传统会计不能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特色需要,不能准确有效地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循环资源的取得和发出情况,也不能对企业生产消耗的环境资源做出确实有效的披露[2],这对于会计实践工作是一大挑战,基于此,循环经济会计应运而生。本文基于国内研究的视角,对循环经济会计研究的情况作一简要的述评。

一、循环经济会计的基础研究

我国关于循环经济会计的研究从整体来说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其研究的内容还主要在循环经济会计的基础研究,包括循环经济的概念、目标、对象、基本前提、基本原则、理论基础等内容。

关于循环经济会计的概念。殷勤凡[3]提出循环经济会计,既是传统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又是循环经济制度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在循环经济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以自然资源效率、生态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三者的最大化为目标,以企业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为对象,有选择地运用会计学基本原理及方法,对其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反映和管理的系统。张彩平等[4]提出,循环经济会计是通过探求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价值运动的规律,总结形成系统化的循环经济会计理论,然后结合会计特有的方法将这些规律性的总结应用于循环经济实践活动中,实现循环经济与会计的结合。任英阔等[5]认为循环经济会计是指以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最大化为目标,以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企业与循环资源有关的经济活动为对象,有选择地运用会计学基本原理及方法,对其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反映和管理的系统。

可以看出,与传统会计相比,循环经济会计强调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结合,将循环经济思想贯穿于会计理论的全过程。

关于循环经济会计目标。目前国内学者对循环经济会计目标的论述,大都围绕殷勤凡的观点:循环经济会计的基本目标应是,从自然资源效率、生态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的综合角度出发,在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它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目标:一是科学核算企业自然资源使用减量化方面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引发的财务会计事项,合理反映和控制相关的支出;二是向企业循环经济会计信息外部需求方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信息;三是向企业内部有关部门提供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财务信息,支持企业追求自然资源效率、生态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三者的最大化。

关于循环经济会计的对象。殷勤凡、任英阔等认为是生产过程中与确保自然资源减量、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和谐相关(循环资源)的资金运动,包括需要保护并有能力保护的,与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可耗竭可补充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及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相关的资金运动。具体如森林资源、渔业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纸张、玻璃、水资源等。

关于循环经济会计的基本前提和基本原则。殷勤凡在传统会计基本前提的基础上,考虑循环经济会计的独特性,提出循环经济会计的六个假设:主体假设、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与其他计量并以假设、可界定性与可复原性假设、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稀缺假设、和谐发展与科学发展假设。张倩[6]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会计实体联盟假设。殷勤凡、张彩平、阳秋林等在继承传统会计原则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原则:环境资本原则、代际和区域公平原则、依法调整原则、良性循环原则。

关于循环经济会计的学科基础。任英阔认为可持续发展理论、自然资本理论是循环经济会计的学科基础;殷勤凡认为生态经济学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资源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谐发展理论、社会成本与交易费用理论、绿色GDp理论是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潘自强等[7]认为循环经济会计是诸多理论融合形成的边缘性学科,除殷勤凡所提出的学科外,还涉及哲学、逻辑学、经济学、管理学、数学中的部分相关理论。

关于循环经济会计的研究方法。由于环境资源中没有凝结人类劳动,无法按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方法确定其价值,若仅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环境状况。因此殷勤凡、李长青等多为学者都提出了多元计量方法,即在循环经济条件下,可以将生物量度、物理量度、化学量度、实物量度等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结合起来反映资源和环境的信息。

二、关于循环经济会计核算

关于循环经济会计的核算主要涉及核算范围、核算方法、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等。

殷勤凡在构建了循环经济会计基本理论后,探讨了循环经济会计核算的范围:企业自然资源使用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的财务影响;对企业执行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绩效的反映;企业生态环境活动的财务影响;企业的生态环境绩效。对于会计要素的分类,殷勤凡在传统会计要素的基础上增设了循环经济资产、循环经济负债、循环经济权益和循环经济变动4个要素,从而构建循环经济会计的基本会计等式,即“循环经济资产(期末)=循环经济权益(期初)+循环经济变动(当期)”,实现点数据与期间数据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循环经济固定资产、循环经济无形资产、循环经济递延资产、循环经济长期投资、循环经济存货、循环经济负债、循环经济实收资本、循环经济销售商品收入、循环经济让渡资产使用权、循环经济成本与费用等10个会计科目,并对这些科目的核算进行论述,通过实例进行账务处理。

近年来,敬采云及其带领的团队对循环经济会计的核算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程静等[8]认为循环经济会计的目标关注了企业经济活动产生的外部性问题,要求进行环境成本内化核算,将企业的成本控制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以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寻求企业可持续发展之策。熊运莲等[9]对体现循环经济会计核算思想的物料流转成本核算会计(mFCa)进行了研究述评。敬采云等[10]对废弃物再利用的会计核算具体范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和流程图的方式,探讨了废弃物在企业内部及不同企业间的成本归集和核算方法。敬采云等[11]认为,为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企业应专门建立资源成本控制系统,通过制定资源价格、节能标准,开展节能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任英阔围绕循环资源交易将循环经济会计要素分为循环经济资产、循环经济负债、循环经济收入、循环经济成本、循环经济收益等5大要素,并对其的确认(概念、特征、分类)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刘晓东[12]认为可以把循环资源确认为循环资产,可以专门设置“循环资产”账户,反映循环资源的取得与发出情况,在进行核算时可以冲减成本。李长青[13]提出设立投入核算账户、资源利用核算账户、能源循环利用核算账户、能源循环效益核算账户、宏观效益核算账户、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账户。潘自强等提出在支出方面的核算上,除反映列支环境实际发生的费用外,还需考虑计提“循环负债”,形成类似于预提费用的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专用基金。为避免计提循环负债而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或给企业提供隐瞒利润的机会,计提循环负债的费用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纳入会计利润核算。对企业所取得的利润则进行“利润分割”,即按比例分割为企业利润和资源环境收益,后者直接进入国家设立的专门基金统一管理,以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会计。周艳[14]通过改进现行的会计核算流程,计算出每个工序所产生的合格品的价值、不合格品(废弃物)的价值和废弃物外部损害价值。

三、关于循环经济会计信息披露

相比而言,关于循环经济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是比较多的。但大多集中在“应当披露”和“披露内容”上。殷勤凡、李恩柱、胡桂兰[15]、敬采云等的观点,可以将有关循环经济会计信息披露总结为提出两种披露模式:

一是在现行企业财务报告框架中增加信息的披露模式,把循环经济会计信息按其内容特征,分别纳入我国企业财务报告框架的不同部分后加以披露,即借助企业现行财务报告,提供循环经济会计信息。通过对美国财务报告框架的借鉴,殷勤凡认为,如果有必要,我国的“会计报表全部内容”可以由现行两个部分(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扩展为三个部分(加补充信息)。另外,循环经济会计信息不仅可在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中披露,还可以在企业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中披露。殷勤凡指出这种披露模式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操作成本低、面对的理论和实践的难题少。但缺点也明显:循环经济会计的独特性被掩盖而无法显现出来;对循环经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较为困难;不利于循环经济会计的长远发展。

二是独立报告模式,即企业向循环经济会计信息使用方,提供单独编制的财务报告。胡桂兰认为应当由企业编制独立的循环经济会计报表和独立的报告来披露企业循环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敬采云提出对于循环资源,可以设置单独的“环境资源循环利用效率表”来进行专门披露,可以明确地披露出企业利用循环资源的情况以及由此给企业以及社会增加的“名誉”价值,以便于准确地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表明企业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贡献。李恩柱认为独立的资源环境责任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循环经济法规执行情况,资源耗费与再生利用情况,环境治理情况,并对每种情况列出了细则。任英阔在借鉴环境报告书及相关信息披露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循环资源活动报告书的具体内容。

四、关于循环经济会计绩效评价研究

张蕊[16]在分析循环经济对企业经营环境影响的基础上,讨论了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和战略经营管理,进而通过对传统的战略绩效评价原则进行扩展,提出了企业循环战略业绩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徐利飞等[17]从“企业环境活动总体情况、企业资源利用减量化、企业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三个维度设计了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邢蓉等[18]以北京市2000—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从“经济发展、资源发展、环境发展、社会发展”4个维度设计了北京市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共分三个层次18个明细指标,并通过熵权法为各指标确定权重。许乃中等[19]构建了基于生态效率——物质流分析的循环经济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模糊数学和灰色聚类方法分别建立了循环经济绩效评估模型,并以上海化工园区和南通农药化学工业园为案例,对其循环经济绩效进行评估。进而以上海化工园区作为标杆,针对南通农药化学工业园存在的资源效率偏低等问题,提出若干循环经济绩效改进措施。

五、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相比国外循环经济会计的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目前我国的情况尚存很大的差距。仅就循环经济会计实务看,国际上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循环经济会计的发展就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首先,从实务层面看,循环经济会计的应用指南逐步完善。例如,日本发行了关于循环经济会计的三本指南和官方指导,为循环经济会计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20];英国的《环境会计:实务指南》则对企业外部成本的估算提供指引,更好的贯彻了循环经济会计成本观念[21];德国颁布的《环境成本计算手册》从企业的物质、能源运输与企业向环境输出产品与废弃物的流转平衡原理出发,以物理化学量单位计量各种环境负荷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核算环境成本,分析投入产出效果。其次,从操作层面看,许多国家都践行了循环经济会计理念并提出了相应的循环经济会计处理方法或准则。例如,美国就环境会计事项的处理提出了“eitF89-13石棉消除成本会计”和“eitF90-8污染处理费用的资本化”;加拿大通过完全成本会计理念的贯彻,充分考虑了循环经济下环境成本、资源耗费成本的影响。再次,从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来说,联合国国际会计推荐的环境会计负债与财务报告模式下,在财务报表中单独设立披露项目:环境准备、退废准备、预期准备、环境效益、环境费用、或有事项评估中的污染等,在管理层的分析报告中也要充分反映企业的中长期环境问题。

我国目前的循环经济会计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会计实务方面都需要做扎实深入的工作。现阶段尤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和提高:

一是循环经济会计的发展对循环经济财务的呼唤。会计与财务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是财务的基础,为财务提供信息保障,财务以资金和价值实体的运动为会计的确认、计量、核算和报告等活动提供依据。因此循环经济会计的发展需要循环经济财务与之相呼应。

二是循环经济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需要“比翼双飞”。现有的研究大多是对循环经济会计的框架性研究,虽然涉及到循环经济会计的基础理论、会计核算、信息披露等内容,但以介绍和借鉴国际的经验为主,很少针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可操作性的研究,因此理论研究迫切需要结合企业实践,研究针对某一行业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方面相关成本的核算问题,以及披露循环经济相关信息,所取得的收益与负担的成本、面临的风险之间的权衡。

三是要建立循环经济会计制度,以法律规范的形式,从上到下明确循环经济会计的法律地位和核算与计量的标准、内容、方法,明确对循环经济会计审计的办法和标准,强制性地规定企业必须实行循环经济会计核算和计量。构建循环经济会计发展的法律和政府行政保障体系,制订循环经济会计准则、循环经济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循环经济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标准或准则,并促进循环经济会计的国际交流与协调。在企业融资和科技革新方面,政府应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与优惠,比如优先发行循环经济债券、股票,政府给予财政绿色补贴,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增值税、所得税减免等;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商品化;研究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分离、回收和再循环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四是企业应树立环保责任和社会责任意识,建立绿色企业文化以推动循环经济会计的实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连同企业文化并行发展。企业要配备具备专门财会人员,抓好在职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会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门槛,使会计能够适应循环经济核算和计量的工作需要。潘自强等提出企业自身要进行会计创新,以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

五是从人才培养层面来说,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企业会计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满足循环经济会计对相关人员素质的要求,并提出,从长远发展来讲,应该调整和充实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增设自然资源和环境方面的课程。培养一批具有新观念、新专业知识的核算人才是循环经济会计顺利推进的支撑要素。

参考文献

[1]陈璐,张孝友.循环经济会计问题初探[J].财会研究,2010(23):26-27.

[2]李恩柱.循环经济会计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07(2):72-75.

[3]殷勤凡.循环经济会计研究[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11).

[4]张彩平,阳秋林.循环经济会计基本理论构建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2009(6):23-25.

[5]任英阔.循环经济会计的确认与披露研究[D].天津:天际商业大学,2010(5).

[6]张倩,孙乐.循环经济模式下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框架构想[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5):

355-358.

[7]潘自强,阮婷婷.发展循环经济会计的相关探讨[J].财会月刊,2011(3):8-9.

[8]程静,敬采云.企业“双重”受托责任视角下循环经济会计理论研究[J].财会月刊,2010(4):5-7.

[9]熊运莲,敬采云.我国物料流转成本会计研究述评及其启示[J].会计之友,2011(3):92-94.

[10]敬采云,张廷婷,胡杰.循环经济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初探——以废弃物再利用为例[J].财会月刊,2010(36):10-12.

[11]CaiyunJing,JingGe.theadjustmentandmainpointofwasteReuseaccountingBasedonCirculareconomy[J].2011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wasteRecycling,ecologyandenvironment,2011(11).

[12]刘晓东.浅议循环经济的会计问题[J].北方经贸,2008(7):8-9.

[13]李长青.循环经济会计基本理论研究[J].财会通讯,2010(8):22-24.

[14]周艳.循环经济会计核算问题浅析[J].财会通讯,2011(11):63-64.

[15]胡桂兰.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财务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6]张蕊.循环经济下的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7(10):62-66.

[17]徐利飞,安明莹.基于循环经济的环境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07(9).

[18]刑蓉,刘云.北京市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评价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12):53-56.

[19]许乃中,曾维华,薛鹏丽,东方,周国梅.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3):44-49.

[20]Japaneseenvironmentagency.Q&aForUnderstandingenvironmentalaccountingGuidelines,2002(5).

[21]林军,王世安.循环经济新发展对财务会计的挑战和应对措施[J].财政监督,2011(9):45-46.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理论研究和核算构建”(09XJa630003)和四川省社科“十二五”规划项目“低碳会计理论创新研究”(SC11XK01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