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31:09

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篇1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社会中人们更多的目光放在了经济利益上,而过去的田径教学的制度,以及在经济社会中的影响力,已经很难为田径运动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其他运动都已经逐渐的走进职业化,给从事这个项目的人带来相当丰富的经济收入,在当今的商品经济社会中,不管是家长或是学生本人都会考虑到这一点。在青少年从事体育运动训练初期,家长就会帮其选择一个既有较好发展又能带来高收入的运动项目。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选择田径专项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又会出现很多问题,学校田径专项老师已经基本饱和,社会需求不对口,在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都基本上会选择一些好就业的专项。而田径专业,现在除了去学校,其他和这个专业相关的工作是非常的局限。田径运动是最古老的运动项目,它在体育运动发展的历长河中,有过的辉煌的历史和不可代替的地位。发展田径教学,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提高田径竞技是经济社会所必需的,但是,在当我国经济取得长足大发展的时候,我国田径运动已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分析产生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提高我国田径运动水平,促进田径教学的新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西南师范学院、万州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

2.研究方法。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个别访问等方法,对西南师范大学、万州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重庆市高校田径运动在竞技方面发展情况。由于受场地、器材、项目特点以及田径项目费用投入与支出比例失调等因素的影响,田径运动项目的开展逐渐减少,有些运动项目濒临“绝种”以重庆市第十届高校田径运动会为例,参加学校有37所之多,但开设的项目却不多,男子、女子甲组乙组丙组和高水平组(33项),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则达到了46项,相比之下我市高校田径运动会项目少了13项,而很多项目只是条件较好的几个高校报名参赛,如说撑杆跳。此外,我们通过调查和查阅文献发现。撑杆跳高、链球、障碍跑等项目,仅限于在为数不多的几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而且也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在地、市一级的体校,几乎是空白。我市竞技田径运动方面,也仅仅是在短跑项目上又一点优势,而在其他方面相对全国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这和我市田径运动项目开展很少有直接的联系。

2.重庆市高校田径运动课程设置现状。通过查阅和调查相关资料,发现田径运动项目在教学中的比重呈减少趋势。同时相对应所占课时比例也在逐渐的减少。为此,针对所占课时的多少做了个别访问,结果如下:

田径项目有42个正式项目,从表一得知,各大高校体育所开设的项目,所占的比例相对低较,就是最基础的几个项目,在以前,除了少数难度高、危险性大的项目外,多数田径运动项目,不仅出现在校运会上,而且都不同程度出现在教材内容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学校体育教学采用的田径运动项目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变得寥寥无几。田径课课程设置,也不利于推动田径运动的开展,已完全和社会需求脱节。也没能根据社会需求来培养田径运动方面的人才,让学生看不到学习田径专项的出路。

3.重庆市高校学生选课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见表二):田径在选课上所占比重较少,从另一面也反映出高校田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由于田径就其本身特点存在缺乏游戏性和趣味性和高难度等特点与其它项目相比对学生的吸引就更加的不够,由于大学不再实行工作分配制度,田径专项的毕业生和其他专项毕业生相比,在找工作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4.重庆高校田径运动赛事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从近几年在我市举行的各项大学生运动会来看,观众寥寥无几,而一般的足球赛事都有几千过万的观众。没有观众就没有市场。而对田径类的报道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比赛氛围还比不上中学,小学的学校校运会。

5.重庆高校田径运动财力和物质因素。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市所有高校的田径运动队组建的体育经费以学校拨款为主要来源,体育经费占学校教育经费开支是根据学校重视情况而定,没有专门的体育训练经费,而很多学校甚至连训练经费都没有。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经费不足是影响业余田径训练的一个重要因素。训练条件差,物质待遇低是高校田径训练长期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严重制约了高校课余体育训练规模和竞技水平的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给田径教学带来新的契机。在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我国竞技体育现行的“举国体制”具有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制。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进一步改革体育管理体制,有条件的运动项目要推行协会制的俱乐部制,形成国家和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事业的格局,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指明了竞技体育未来的主要任务和方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是以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以政府为主导,以体育系统为主体,以整合和优化体育资源配置为手段,目标一致,效率优先,利益兼顾,组织有序,形成中央和地方统筹,系统内和系统外协同的竞技体育组织管理方式。那么,任何体育运动要想参加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大循环中去,通过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循环,在市场竞争中增加自身价值,获得大量资金,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那么,田径教学是推动田径运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必然的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大环境。

2.田径运动经济化是推动田径教学改革的必然。田径教学必须与社会经济接轨,过去各业余体校以及中小学参加田径训练的苗子源源不断,为了让孩子能参加学校的田径队,家长主动到学校找教练。而今天,教练为了找到好苗子,或是想让有运动天赋和前途的苗子能进入到训练队参加训练或则是想把其送到体校参加训练,反而要三番五次的上门求助家长,家长的态度一样的是非常的冷漠。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选择田径为专项不能为学生带来更大的实惠,社会对于一个单纯的田径专业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少。而现在的大学培养模式不能让田径专业的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占到很大优势。为了使家长和学生看到希望,学校的教学和培养模式就必须要改革。

3.加强传播媒合作培养本土学生明星。现在的学生喜欢追星,我们可把高校的比赛赛事搬家到中、小学校去,也可以把大学生,中学生合在一起等等模式,来扩大影响。同时利用传播机构一起进行策划、宣传、等市场推广作用。田径竞赛在进行市场化运作时,应有一定的媒体参与组织和市场推广,广告、保险以及现场气氛的组织等,通过降低运作风险和成本,获得更多资金投入,实现利润最大化。媒体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和推广能力将有利于推动田径运动的经济化进程。只有将更多的传播的中心以及报道的重心放在田径运动推广上面,就会有更多人了解田径,喜欢田径,给田径运动注入的新鲜血液。

4.引用北京奥运场地修建模式,开发高校田径市

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承办,其中,几个大学都修建了好几个不错的场地,起到很好的社会和教学效果,也正复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优化体育资源。因此体育场管修建在高校,体育场管高校管理化,有助于高校田径走向市场化,培养出跟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段世杰:《雅典奥运会田径项目总结报告》,《田径》,2004.12。

[2]罗伯特・奎切塔尼:《国际田联发展史第四部分:高速度的变革》,《田径》,2000.9。

[3]鲍明晓:《体坛热点解读》,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篇2

【关键词】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特点探析

一、引言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疑为我国的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开展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探析,明确当下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特点,并且根据国内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更加周密的发展计划,可有效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在使得我国的企业获得更加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二、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探究

开展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探究,主要可以将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总结如下:

(一)当下的国际金融市场的总体形势相对较为平稳

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复苏,当下绝大部分的欧元区重债国所具有的债务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有效的解决,同时很多国家的高风险资本也逐渐的呈现出回调现象(以美国为主)。因此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变动也逐步的呈现出了缓和的状态,所处的环境和其总体的趋势也相对平稳。

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构的复杂性相对较高,因此很多具有经济问题的稳定趋势也容易被较小的经济变动因素打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长期的保持警惕性[1]。

(二)国际金融市场所具有的资本呈现出流向逆转的现象

当下的国际金融市场所具有的资本的结构分配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动现象,逐步的显现出了“南升北降”的发展特点。“南升北降”的经济资本特点的逐步呈现,使得新兴股市的发展速度十分的缓慢,进而出现了资本呈现出流向逆转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而导致经济发达的国家的发展速度的逐步提升造成的。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贷结构性分化

由于世界的经济体系的逐步复苏,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贷结构性也开始逐步的呈现出了分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发展中的经济与发达经济的结构分化问题日益凸显。同时由于发展中的经济受通货膨胀的整体趋势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需要加急改革自身的货币政策。

2.发达经济与短期利率的分化问题呈现出长期分化的趋势[2]。开展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探究可知,当下的国际金融市场的总体形势相对较为平稳,在其所具有的资本呈现出流向逆转的趋势的同时,其信贷结构性分化并且发达经济长期于短期利率分化。通过开展国际金融市场的形式的基本特点,可以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的思考和探究提供更加明确的探究思路,进而为我国的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中指出更加科学的发展方向。

三、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的因素探究

针对于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进行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的因素探究,主要可以将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的因素总结归纳如下:

(一)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美国的经济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所占有的主导地位无需质疑,因此美国的货币资金吸引能力、以及美元的资金的流动性都会影响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

(二)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的流动方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多元化趋势的逐步呈现,美国在国际上的经济主导地位也开始被逐步的削弱,国际上的金融资金也开始逐渐的呈现出由美国流向欧洲以及亚洲的趋势。但是由于国际的金融市场被全球的宏观经济所良好的调控,因此可以在这一背景下实现国际金融经济的稳定性的有效的保障[3]。

(三)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银行无疑是金融和经济的重要承载体之一,只有保障国际银行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平稳性,才能够真正实现国际金融市场的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因此国际金融银行的发展趋势,也是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开展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的因素探究可知,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的流动方向以及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企业在新时期进行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当密切的观察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因素以及因素的动态,进而才能够真正的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实现企业的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发展[4]。

四、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探究

开展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探究,主要可以将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总结如下:

(一)国际金融市场逐步呈显出资金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其所呈现的资金国际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可以有效的提升国际资金的利用率,实现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趋势的良好型的保障。

(二)国际融资畅通化成为了国际市场的发展主流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的逐步发展,国际融资畅通化成为了国际市场的发展主流,国际金融市场的畅通化的提升,也有效的提升了各个国家在利用资金投资时的宏观性[5]。

通过思考探究当下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可知,国际金融市场逐步呈显出资金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并且国际融资畅通化成为了国际市场的发展主流。当下国际金融市场的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为我国的企业的发展、改革和扩张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同时也对于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因此我国企业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当顺应市场趋势,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结束语

开展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探析,首先应当明确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进而针对于当下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进行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的因素探究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探究。开展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探析,明确当下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特点,根据我国的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有方向性的、科学的以及全面的提升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可以有效的实现我国的企业的良好发展,进而高速推动我国社会和经济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思豪.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研究[J].中国商贸,2015,04:79-81.

[2]玄立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22:61-62.

[3]张雪.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33:41.

[4]韩洋.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

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篇3

一、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

l.从科学管理向人本管理发展的趋势。科学管理克服了传统经验管理的非科学缺点,但随着环境的变化,科学管理中的非人性化矛盾变得非常突出,在实践中开发了诸如职务扩大化、全员参与、目标管理、组建工作团队等管理技术,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管理思想和框架,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理论,成为管理的发展趋势。人本管理理论,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主要内容是研究人的心理、生理、社会性环境影响为中心,激励员工的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人本原理,则是指管理者要达到组织目标,各项管理活动都应该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以人为本的思想被广泛地承认、应用和强化,直到人本管理理论成为管理思想的核心价值体系。人本管理强调的是组织内部的协调性,不建议通过严厉的规章来达到管理的目的,而是通过非正式组织的纽带将管理做到最好。

2.从生产者导向和技术导向向顾客导向发展的趋势。导致发展趋势产生的因素有:(1)其主要原因是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形成了由消费者主导的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了市场。(2)市场化进程对管理的要求。市场化进程对管理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的,更新观念,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刻不容缓。(3)经济全球化对管理的要求。经济全球化进程对经济管理提出的挑战是长期和深远的,如何应对全球化竞争,是经济管理考虑的首要问题。(4)环境对管理的影响。忽视环境的影响,或不能很好地预测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都会给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致命的危害。与此相反,重视环境的影响,准确把握环境的变化趋势,企业就能抓住许多环境带来的机遇,加速企业的发展。

3.管理重点从硬件向软件管理发展的趋势。管理柔性化的另一种重要表现是管理的内部对象从以人、财、物等硬件为重点,转变到以知识和学习等软件为重点。这是由于人们对知识的进一步的认识所致。影响管理的知识经济理论主要包括:知识成为重要的资源,正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管理的核心,是当前和今后管理的主旋律;企业再造是一场管理革命。学习型组织是未来企业模式。全球战略是企业决胜的关键。

二、管理组织发展的新趋势

1.组织结构扁平化趋势。在知识成为最重要资源的条件下,必须让员工参与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就会摧生出自我管理型的网络组织,即以激发员工中各种类型的并能自我控制的知识人才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为目的,在结构上分散而又被信息和技术紧密连结,有快速敏捷的应变能力,既有创造性又有团队合作精神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结构由于管理层次的减少而呈扁平状。在这种新型组织中,管理将不再是生产的基本动力,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将发生变化,管理层次逐渐减少将是一种趋势。

2.管理方式民主化和决策重心下移趋势。伴随组织扁平化的必然结果是决策重心的下移。在未来的管理中,如何实现组织核心价值观必将成为管理的首要职能。因为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速度要求组织做出迅速决策,而吸引大量基层员工参加决策是达到此目标的最有效方式。

3.团队合作精神激发的趋势。团队随着任务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任务的变化而进行任意组合。每位成员在团队中都能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随着团队协作的流行,僵硬的组织结构和固定的人员安排正在被打破。随着团队组合的变化,知识和技能也在组织中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共享。就目前情况来看,团队这种组织形式不再局限于生产部门,它正在逐渐应用于研发、营销以及其他工作领域。

4.网络式沟通方式发展的趋势。决策的分散和决策重心下移的前提是沟通方式多样、沟通渠道宽阔畅通、缩短沟通层次、信息传播途径多元、信息获得机会人人平等。这就需要实现网络式的沟通才能达到这个前提。

三、经济管理的科学化趋势

经济管理的科学化是指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水平。其前提就是管理方法手段实现现代化。也就是把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应用于经济管理,以保证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不断改善“软”手段的运用,不断更新“硬”手段的技术结构,在现代管理思想的指导下,更有效地对管理对象施加作用,达到当代的世界先进水平。目前西方比较先进的是美国,美国各个大学的行政部门通过采用各种先进、高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来促进管理的科学化,以便更好地服务学术,提升学校的竞争力。这种做法从学校开始,推广到整个国家,在美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改造中国企业的管理部门而言,加快经济管理的科学化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管理的量化和非量化指标的统一运用于各个部门的绩效考核,对业务部门进行流程再造软件运用的培训,并且在企业内部开设0a系统,这样的经济管理比较能够体现出当代电子计算机行业发展融合进行业内部的趋势。

四、经济管理者出现职业趋势

经济管理的科学化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人才。而经济管理者出现职业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管理阶层的兴起;管理者激励的长期化导向;企业家的精神越来越重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使用;形成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人才。经济管理培训几乎比比皆是,通过学习和再造营造了一大批的职业经理人,通过素质的提升来达到管理上的完美,这样的趋势这几年正在不断提升。

总之,经济管理发展趋势是一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只有深刻认识和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才能更好的对经济管理的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以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篇4

关键词:会计学经济环境演进

会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会计学,在会计作为一个简单的行为受到关注和研究以后而产生。换言之,在会计学已经发展到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时,这门社会科学才正式得到大家的认可进而得以发展。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早已不再局限于原始的基础会计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科学文明的不断涌现,会计学已经与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样,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会计学的发展除了受到相关学科的发展演进影响以外,更受到整个社会发展的速度进程、经济实力、科技革命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以发展的观点来审视会计学这门学科的理性发展。

一、国际化趋势:会计学的国际发展及其理性应对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我国作为世界重要经济组织之一,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更为明显。在这种国际环境下,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避免并且我们应该积极应对的重要问题。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他带来的冲击和带来的积极意义各自参半。如何抓住机遇顺利实现我国在世界经济结构里的稳步前进,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会计学作为世界商务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也必须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把握契机来加强学科内部的深化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使我国得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而作为世界经济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工具,会计学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制定通用的规则和语言,实现全球商务的无障碍沟通。因此,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已经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在认清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立足于国内,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国际化道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国家宏观调控为辅导的经济政策,因此,与资本主义市场相比,我们在重视市场经济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这种在社会转型期必须经历的特殊现状,也对我国会计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趋势,也同样不能失去自己的特色。在与世界上先进的会计学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接轨时,我们应该在尊重自身国情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学习,吸收有利于我国会计学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结合我国的自身特色来促进我国会计学的国际化发展。这是会计学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在国际化潮流中应当作出的必要选择。

二、信息化趋势:会计学的现代化发展及其体现

信息高速公路作为信息革命的重要产物,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改变。信息资源在社会各个层面的传播,对传统的信息资源传播方式带来了极大地改变,这种新型传播方式的出现,也是会计学的发展比在之前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迅速。会计学的现代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体现在会计工作者的办公设备上面。对于会计工作者而言,当前的信息化设备不仅能完成原始的数据录入、数据存储、数据计算等简单的功能要求,更是能够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自动筛选、自动成图,使会计的相关结果更直观的表现出来。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者所需要的时间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会计学的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体现在会计学的理论知识现代化上,包括会计理论、会计观念、会计思想、会计意识等理论范畴的现代化。会计学作为一个社会学科形成以来,人们更多地关注的是会计技巧、会计实际工作的进步,忽视了会计学的相关理论对会计学发展进步的重要影响。在会计学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会计学理念已经不足以支持会计学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在意识领域里有更多的创新,以此来推进会计学全方位的真正进步。

三、多样性趋势:会计学科的具体化与细分化

在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型产业出现并发展壮大,在市场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会计学,也因此被运用到各个不同的行业中,在新世纪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下,扩大会计领域的同时,也细化了会计学内容。最重要的表现在会计学研究对象的细化,传统的会计学注重的是简单的会计活动,如公司企业的账目活动等。会计学科细化以后,研究对象呈现出了多样性。例如针对资产管理的《无形资产会计》,针对企业破产重整程序的《破产会计》,针对证券基金期货的《期货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等。会计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多重影响,经济环境的开放性和经济模式的多样化,也就必然带来会计学的不断具体化、细分化发展。

四、融合性趋势:会计交叉理论与会计交叉学科

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必然带来社会学的不断吸收与融合。会计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种,也不可避免的接受着其他学科的入侵和影响。在会计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着各种会计交叉理论和会计交叉学科的发展,只是在不同时期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各有其特点,在新时期,会计学的发展趋缓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性发展。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之下,各学科的交叉影响与融合是必然的趋势,自然学科的先进技术为社会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更优越的物质条件,同时各社会科学的不断演进,理论知识的不断丰富也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博的理论支持。这种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会计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会计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种,与自然科学地融合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表现为与以计算机科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的融合。计算机科学已经成为无论是会计学的理论工作者抑或是实际操作者所必须学习并接受的一门自然科学,由此便产生了适合于特定人群的《计算机会计学》。其次,会计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相互融合。会计学不仅与社会学科以外的科学相互融合,在内部,也在相互影响。例如会计学与社会科学中的哲学、伦理学相融合,形成了《会计伦理学》、《会计哲学》。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也在不断进步,人类社会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各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趋势早已不再新鲜。作为生存在社会环境之下的会计学,自然也是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对于会计学与其他学的交叉融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绝不是简单学科的重复叠加,而是在吸收各自精华基础上的深度融合发展。

结语: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也必定会带来会计学的不断演进发展。会计学作为与国家的各项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学科,我们在接受外来挑战的同时,也应该勇于抓住机遇,不断吸收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经验,实现会计学横向的扩张和纵向的深入,以此来实现我国会计学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篇5

国内经济发展很快,市场经济的发展势头同样迅猛,经济管理的现代化是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环节,作为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的经济管理现代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决定市场经济的改革走向。

关键词:

经济管理;现代化;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经济管理现代化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为了维持国家经济的良性发展和企业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内经济管理现代化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紧跟时展的新趋势。经济管理现代化内容答题包括: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组织的现代化和管理文化的现代化。

一、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现状

世界经济发展势头整体向好,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我国在这样的大潮中市场经济结构也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变化。由于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越来越多,我国企业获得的商业机会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在未来发展中寻找自己的经济增长点,我国企业要对企业的经济管理策略做合理调整。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对经济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同时也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传输技术,西方先进的企业经济管理经验就可为我所用,企业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于已经生成的现代经济管理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在后续的经营中完善这些理念,为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效率做保障。

二、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随着历史发展的不断推进,现代化在不同的时期代表这不同的内容,然而作为经济管理现代化核心的管理思想的现代化是在管理中不断渗透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管理组织的现代化和管理文化的现代化都是在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的基础上建立的。

1.管理思想的以人为本

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大多被刚性管理模式的思维占据着,企业员工被严密的制度和纪律约束着,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容易强调企业的纪律而忽略了员工积极性和能动性的调动,员工的创新行为无法很好的进行,这样对企业未来发展极其不利。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要摒弃传统管理方式,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企业日常管理中,为员工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采取人性化的管理和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2.管理思想的和谐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企业还应该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在市场竞争中要以和谐发展为企业管理的精髓,因为和谐发展不仅是衡量企业整体价值的尺度更是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宝。和谐发展的理念突出“和”的实质,“和气生财”“以和为贵”的管理思想贯彻始终,这样可以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柔性的化解。日本公司就非常注重“和”在企业内部的运用,他们非常注重员工团队精神的培养同时多采用终身雇佣体制,这样员工对企业的情感中就多了归属感,让员工明白他们和企业是一个共同体,这样极大的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三、管理组织的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管理组织的现代化就是调动组织的积极性从而增加管理的效率,进而达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管理组织的现代化是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组织保证。

1.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发展新趋势

金字塔型的管理组织模式在传统的企业中非常常见,在这种模式的组织结构中往往强调维持权威的管理原则,高层将决策以命令的方式传达到基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有明确的界限,下级需要服从上级,这样一来,基层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极大的限制,高层决策者也会因为受一家之言的影响而难以有所发展。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减少了管理的中间层次,使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发挥,同时发展中的企业组织应变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将是一种趋势。

2.管理组织的民主化方式

传统企业中民主化的概念运用极少,员工的意见无法被有效采纳,他们的聪明才智无法发挥。民主化的管理可以将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变的和谐起来,企业凝聚力也将得到加强,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极其重要。在未来的管理中,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复杂多变企业组织的核心不会变,积极主动的采纳员工决策建议,将会为企业注入更多的新鲜思想。

四、管理文化的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企业管理文化的现代化在企业的发展道路上意义重大,一个企业想要做强做大,高科技可以引进,好的制度可以制定,但是企业员工的内在追求却是难以复制的,但它却是企业最终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

1.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

人性化的管理文化是将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主人翁”的心态的投身到企业的发展中来,将企业的目标变为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这样企业管理文化的方式才能让员工真正拥有发奋的动力。首先,要做到支持和发展员工,一个上进的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还应该为员工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做好引导员工发展方向的支撑,从资源和信息上提供帮助同时还要努力为员工解决困难,排除员工心中的困惑,最后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其次,要尊重每一名员工,将他们视为合伙人。

2.管理文化的创新突破

面对日趋激烈竞争形势,要想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创新。一个企业要寻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管理文化。第一,要打造独特的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质,通过树立自身独特的企业形象。让自己与别人显著区分开来并且赢得难以超越的竞争优势。第二,企业知识价值观的核心要树立,将知识作为巩固和树立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管理现代化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因为现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我们要紧跟经济发展的趋势,正视自身经济状况,企业经济管理的策略要不断优化,促使企业持续健康的向前发展。

作者:姜秀英单位:内蒙广电网络公司呼伦贝尔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秦东,刘富荣,王柳.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现代经济信息,2012(4).

[2]水.管理心理学(修订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

[3]仇鸿伟,张冬梅,韩淑伟.第二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述评[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篇6

关键词:国家;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分析

现今我国首要的目的,就是要将传统的经济管理转变为现代化的经济管理,这样才能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脚步。这种转变,不仅是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呼应,更能够增强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体现竞争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这也是今后经济管理的一种趋势。

一、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就是经济管理的现代化,若想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不管是经济管理的观念、模式、方法等层面上,都需要做出改变。与此同时还要依随国民经济的发展脚步,完善经济管理的各种措施。在此之上更是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且还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主,进行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二、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表现形式

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相较于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表现形式更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其部分的表现形式是直接与当今科技接轨的。经济管理现代化主要的表现形式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其包括了经济管理着重点的改变、科学自动性、专业民主性、自由创造性。

(一)经济管理的着重点发生改变

经济管理的着重点,从之前的重“管”轻“理”,转变为轻“管”重“理”。现在的经济管理核心之所以发生转变,是因为现代经济的发展已经不要求掌控者的掌控力度有多强,而是要求掌控者的掌控方法优良。重“理”能够有效的分清经济发展的规律,更能够容易发现管理中不和谐的地方,并且能够提高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稳定程度。只有从“理”出发,才能够更好的去改变现今的经济格局,为今后的经济发展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科学自动性

经济管理的科学自动性,其代表着两个方面,一个是科学性方面,另一个是自动性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现代化的一种体现形式。在平时的经济管理中,强调科学性运转,以科学的角度去审视管理方式的完整度。自动性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主要表现的是,借助现今网络信息时代的技术与手段,实现经济管理的高度自动化,这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的效率与利益。

(三)专业民主性

经济管理现代化着重突出的就是专业民主性。由于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以及各类经济管理高等院校的建立,为国家与社会输送了不少的专业型人才,这就让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从整体上得到提高。同时,在国家推行社会民主主义的政策下,经济管理的决定也不再单单由一个或是几个人决定,而是由社会大众的集思广益,不但为经济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也是体现了民主管理的重要特质。经济管理的专业性与民主性,是经济管理现代化标志性的产物。

(四)自由创造性

在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中,是对人们自由创造的体现。这是由于在经济管理的发展初期,人们对于经济发展观念认识过浅,但随着国家经济进步,人们的文化水平提高,这使得现今的人们对于经济发展的观念有了从新的认识,并且还对传统的经济管理提出了质疑。人们在质疑的同时,也开始着手于经济管理的创造性改变,不再单纯的依靠固有的管理观念,而是穿插着自己对于经济管理的独特见解。许多对经济影响巨大的管理理念,都是人们不经意间创造出来的,这也体现了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自由性。

三、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的探究

对于经济管理来说,我们不但要吸取以往的经验与教训,还要明确未来的发展路线,这有利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人性化趋势

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也是仍然离不开以人为本的基础理念。纵观国家经济的复苏到现今的繁盛,国家对于经济体系的宏观操控,大多都是以广大群众的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方向。在此之上,强调以人为本作为经济管理发展方向,能够有效的引导人民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在促进社会和谐、增加人们幸福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民主化趋势

民主化的经济管理模式,能够让整个经济体系具有高度的自由性。其管理优势是从两方面体现的。一是管理方面,对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能够集思广益,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避免了闭门造车。二是发展方面,使用民主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加深人们对于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明确其发展与自己生活能够产生的联系,从而使经济管理能够有效的进行。

(三)网络信息化趋势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其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经济管理中,也越来越多的依赖着这项技术进行,其具有特有的高速性、准确性、及时性特点,是在今后经济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之一。现今我们已经看到不少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经济管理中,比如在管理中运用职工管理软件、在通讯软件上进行实时视频进行开会等。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的收发、共享等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管理效率。

(四)管理结构扁平化趋势

在以往的管理机构中,会呈现一种金字塔结构。通常一切决定都是以最高管理者为基准,一旦最高管理者对于整个经济结构中底层的基础结构不了解,则直接会导致整个结构系统的运转不灵。管理结构的扁平化是指最高管理者可以直接获取底层基础结构的信息,这样不但能够对接下来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还能够从多角度印证策略是否合理、有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在今后的经济管理上要围绕其人性化、民主化、网络信息化、扁平化特点进行管理,才能更好地矗立在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市场。

参考文献:

[1]郑本祥.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3(05).

[2]杨晓冬.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J].青年文学家,2012(17).

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篇7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108-02

一、问题的提出

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两大支点,其在制造业方面的发展更是成为这两大经济区发展的重点产业。成渝、关中-天水两大经济区制造业结构的趋同或趋异一直是其竞争关系与合作关系的分水岭。在两大经济区制造业的发展中,存在很多相同或重复的产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使得两大经济区在制造业的结构上表现出趋同;但从其重点发展的具体产业上,两大经济区又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优势和劣势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方向,这又使得两大经济区表现为趋异。若两大经济区在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趋同,则在西部的发展中将会形成经济区之间的竞争,这就会阻碍双方的发展;若两大经济区在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趋异,则在西部的发展中将会形成经济区之间的互补,会促进双方的发展。所以,两大经济区制造业的趋同或趋异是分析两大经济区在西部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的重要部分。

二、趋同抑或趋异:特有资源视点

成渝经济区工业基础较好、科技实力雄厚、资源匹配较好,拥有丰富的水能、天然气和生物矿藏资源。因此重点发展的制造业有:以发电设备、石油钻采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水电、天然气和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核技术和航空航天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了发展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高地,成渝经济区重点发展能源及化学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努力改变工业支撑比较单一的局面。引导加工业与农业、制造业与生产业、能源工业与矿产资源加工业的紧密联结,形成相互支撑和促进的跨领域链条式发展模式,构筑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高地。

而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西部智力资源最密集地区。仅关中地区就有4个部级开发区和2个省级开发区,集中了3个部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13个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因此,产业发展方向是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先进制造业基地[1]。首先,关中-天水经济区围绕集约化农业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和生物医药技术等重点领域,建立一批相关的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开发一批附加值高和市场容量大的战略产品。其次,关中-天水经济区有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以及以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为特色的产业体系,拥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医药、纺织、果业以及畜牧等优势产业,成为陕西省乃至西北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2]。在制造业重点产业中,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有着明显的差异。

两大经济区的制造业发展依赖于其特有资源,使其在重点发展产业上的趋异现象成为必然。两大经济区依托不同的资源和技术发展制造业,使得两大经济区的制造业共同发展的同时也相互区别,避开产业竞争,形成产业结构趋异。

三、趋同抑或趋异:空间结构视点

成渝经济区具有较大的区位优势。其中,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拥有我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和第一个“水港+空港”双功能的保税港区;而成都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是西部各种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是云贵藏青甘等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3]。在我国实施的沿海、沿江的“t”字形国土开发战略中,成渝经济区与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遥相呼应[4],在我国东中西互动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着承接传递的作用,这就奠定了成渝经济区承接东西的基础。

从中国经济整体格局着眼,亚欧大陆桥是横贯我国北方东、中、西部最重要的一条经济带,而关中-天水经济区就处于这条经济带的中心,是我国西部地区连通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5]。西北地区之所以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也得益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密集的智力资源和较好工业基础,所以加快经济区的建设,不仅可以带动小区域范围的发展,还将带动包括内蒙古和新疆在内的大西北发展,实现核心经济带的辐射作用[6]aVioaenGQCag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Dm85bu25a6J5pe25pyf6ams5YwL5oCd5Li75LmJ5aSn5LyX5Yyw55qe5Lyg5pKt6YCU5b6e5Y+K5ZCv56S6pow7tuwuieaXtuacn+mprowFi+aaneS4u+S5iewkp+S8l+wmlueahoS8ooaSremalow+howpiuwQr+ekumQCaw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DQ85paw5rCR5Li75Li75LmJ6Z2p5ZG95pe25pyf5q+b5ro95Lic5a+55Yac5rCR6Zi257qn55qe6K6k6K+GpoawsoawkeS4u+S4u+S5iemdqewRveaXtuacn+avm+azveS4nowvuewGnoawkemYtue6p+eahoiupoivhmQCBa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DUq5rwF5p6Q5Yyw6Kej5omn5pS/5Ywa55qe4oCc5Zub5aSn5Y2x6Zmp4oCdKua1heaekowmluino+aJp+aUv+wFmueahoKanowbm+wkp+wnsemZqeKanwQCBQ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DYb5Yqg5by6566h55CG5Lio5pS55Zae5rCR55SfG+wKoow8uueuoeeQhuS4juaUuewwhoawkeeUn2QCBg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Dc25paw5pe25pyf5by65Yyw5p2D5Yqb6L+Q6KGm5Yi257qm5Lio55uR552j5a6e6Le15Yid5o6inuawsoaXtuacn+w8uuwmluadg+wKm+i/koihjowitue6puS4juebkeedo+wunui3tewineaoomQCBw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Dg5572R57uc5Y+n6iwQ5roV5Yi25Yyw5Lio55uR552j5aSn5LyX5Yyw57Sn5a+G57ut5ZCi56CU56m2oee9kee7nowpjeiFkoazlewituwmluS4juebkeedo+wkp+S8l+wmlue0p+wvhue7k+wQioegloeptmQCCa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Dkz5aSn6L+e5biC5pS/5Yqh5Yws5bya55qe5pyn5Yqh5Z6L5pS/5bqc5bu66K6+56CU56m2m+wkp+i/nuw4guaUv+wKoewFrow8goeahoacjewKoewei+aUv+w6now7uuiuvuegloeptmQCCQ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tan566a6L+w6aKG5a+86iCF5bqU5a+55Yws5Ywx5Y2x5py6562w55wlJ+eugoi/somihuwvvoiahew6lowvuewFrowFsewnseacuuetlueVpwQCCg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tet5paw5Lit5Zu95oiQ56uL5Lul5p2l55+l6K+G5YiG5a2Q5Zyw5L2n56CU56m2LeawsoS4rewbveaikoeri+S7peadpeefpeivhuwihuwtkowcsoS9jeegloeptmQCCw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ti55paw5pe25pyf54ix5Zu957uf5Lia5oiY57q/5YaF4oCc5Zub6iCF4oCd55qe5YaF5ra156CU56m2oeawsoaXtuacn+eisewbvee7n+S4goaimoe6v+wGheKanowbm+iaheKaneeahowGhea2teegloeptmQCDa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tmq5a6m5Zae5Yws5Yqh5ZGY6YCJ5ouU5b2V55So5Yi25bqm55qe5oCd6iCDKuwujowwhowFrowKoewRmomaieaLlow9leeUqowituw6pueahoaaneiag2QCDQ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tQ85Luo4oCc6Jma5a6e4oCd5Yiw4oCc55yf5a6e4oCd77ya5Yac5p2R56S+5Lya55qe5rCR5Li76ieq5rK7poS7juKanoiZmuwunuKanewisoKanoecn+wunuKane+8muwGnoadkeekvuS8mueahoawkeS4u+iHquayu2QCDg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tU85Yws5Ywx6Yoo6Zeo5Lq65Yqb6Lwe5rqQ566h55CG5Lit55qe5b285b6X5Y6f55CG546w6LGh5YiG5p6QpowFrowFsemDqomXqoS6uuwKm+i1hoa6koeuoeeQhuS4reeahow9vow+l+won+eQhueosoixoewihuaekGQCDw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tY26aKG5a+85Lq64oCc56eB5Lq65Y+L6LCK4oCd5Zyo5Zyw5Yy65Ywz57o75Lit55qe5L2c55SonumihuwvvoS6uuKanoengeS6uuwpi+iwiuKanewcqowcsowmuuwFs+ezu+S4reeahoS9noeUqGQCea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tcn5Lit6Kw/5pa55bmz562J5oCd5ooz5Y+K5Yw25b2x5Zon5Yid5o6iJ+S4reilv+awuew5s+etieaaneaDs+wpiuwFtuw9sewtjewineaoomQCeQ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tge5rwF6K6u6bqm6YeR5aSq5bCU55qe5p2D5Yip6KeCHua1heiurum6pumHkewkquwwloeahoadg+wiqeingmQCeg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tkw5Ywo55CD5Yyw44CB5Zu95a625Li75p2D55CG6K6677ya5ryU6L+b5Lio5oyR5oiYmowFqoeQg+wmluoagewbvewutuS4u+adg+eQhuiuuu+8mua8loi/m+S4juamkeaimGQCaQ9kFgRmDxUBDowtsuwtpuegloeptmQCaQ8wah8BagowFGYpZBYCZg8VBaameGxsejiwmtmwoDiwJomprowFi+aanewohuwpsuS4u+S5ieawueazleiuuuegloeptitpqazlhYvmgJ3ljoblj7LkuLvkuYnmlrnms5XorrrnoJtnqbZkagepZBYCZg8VBaameGxsejiwmtmwoDixLemprowFi+aaneS4u+S5ieS4juwUr+aej+w/l+S4u+S5iewtsuwtpuaanea9ri3pqazlhYvmgJ3kuLvkuYnkui7llK/mhi/lv5fkuLvkuYnlk7LlrabmgJ3mva5kagipZBYCZg8VBaameGxsejiwmtmwoDiyLemprowFi+aaneS4u+S5iewtsuwtpuS4reeahoS6uuawh+eyvuelnuegloepti3pqazlhYvmgJ3kuLvkuYnlk7LlrabkuK3nmotkurrmlofnsr7npZ7noJtnqbZkagmpZBYCZg8VBaameGxsejiwmtmwoDizFemZhuixoewxsew/g+wtpuamguiuuhXpmYbosaHlsbHlv4plrabmpoLorrpkagQpZBYCZg8VBaameGxsejiwmtmwoDi0KuiuuuwekuwutuKanowtneKaneeahowGhea2teS4jueosowunuaaneiagyrorrrlhJLlrrbigJzlrZ3igJ3nmotlhoXmtrXkui7njrDlrp7mgJ3oginkagUpZBYCZg8VBaameGxsejiwmtmwoDi1m+wHgowcn+wul+KanoensowQjew/teS9m+KaneazlemXqowvhuwSkueJuei0qoa1heaekDplh4DlnJ/lrpfigJznp7Dlki3lv7XkvZvigJ3ms5Xpl6jlr4blkpLnibnotKjmtYXmnpBkagYpZBYCZg8VBaameGxsejiwmtmwoDi2Kua1heiuruiDoemagueahooaiuS4rewbvewtsuwtpuwpsuwkp+e6suoaiyrmtYXorq7og6HpgiLnmotjgirkuK3lm73lk7Llrablj7LlpKfnurLjgitkagcpZBYCZg8VBaameGxsejiwmtmwoDi3JoivleaekoacrombheaYjuesloS4i+eahoeLroeJueaej+ixoStor5XmnpDmnKzpm4Xmmi7nrJtkuivnmotni6znibnmhi/osaFkaggpZBYCZg8VBaameGxsejiwmtmwoDi4JoS7t+wavowksew6j+S4juS7t+wavoenqew6j+eahomHjew7uitku7flgLzlpLHluo/kui7ku7flgLznp6nluo/nmotph43lu7pkagkpZBYCZg8VBaameGxsejiwmtmwoDi5G+aikewbvew/g+eQhuwtpuwpkewxleeosoeKthvmiJHlm73lv4pnkiblrablj5HlsZXnjrDnirZkagipZBYeZg8VaQznpL7kvJrnoJtnqbZkagepFgifaQitFiZmD2QwamYpFQQaDHhsbHoymDezmDgzmC。在这个空间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关中-天水经济区就享有了贯通中东地区的最佳的地理优势。

在空间结构的视点下,两大经济区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不同的重点优势,成渝经济区可以通过与长江三角的联系来促进发展,从而带动周边经济;而关中-天水经济区可以以西北、华北和中部地区作为主要方向来促进经济繁荣,这也是形成两大经济区制造业结构趋异的重要原因。

四、趋同抑或趋异:重点开发区视点

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篇8

关键词:经济服务化商业银行业务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06)10-025-03

一、世界经济的服务化趋势及其特征

(一)经济服务化: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

如果说十八世纪起于英国、十九世纪席卷全球的工业化浪潮标志了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转变,那么在先进国家工业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从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的时代早已悄悄地来临。

早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经济学家就已经认识到人类经济活动重心渐次从农业向工业并进而向服务业(第三产业)转移的规律性。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指出了美国经济从产品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特征,其标志是美国服务业的劳动力与GDp比重(1969年分别达到60.4%与61.1%)已经超过工业与农业之和(Bell,1973)。同一时期,未来学家托夫勒・奈斯比特等也相继提出类似概念与理论。

贝尔等人的理论引起世界性的广泛关注,而国际经济发展的现实则为其提供有力的验证: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一个显著现象就是,服务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年提高,无论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还是从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看,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世界范围内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球GDp的比例已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50%上升到64%。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70%。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这一比例分别为55%和44%。在一些主要城市,这一数字达到了70-80%。与此同时,服务业吸纳的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发达国家为60-70%,中等收入国家在45-60%,低收入国家也达到30-40%。

可见,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普遍经济特征并进一步成为国际性的发展趋向,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居于首屈一指的地位的这一现象,被称为“经济服务化”(杨治,1985)。

(二)经济服务化的特征

一般认为,经济服务化是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以后产业结构的一种转变过程,表现为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超过工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因此经济服务化又称为第三产业化(tertiarization)。这一经济服务化趋势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首先是产业结构服务化,表现为服务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引致三次产业结构的转变,服务产业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并成为产业结构的主体。从世界银行的统计来看,无论是GDp的产业构成还是各国的就业构成,服务业在发达国家都已普遍成为第一位的经济部门,而且这一经济服务化的潮流已开始向工业化水平较高的中等发达国家与地区扩散,在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产业结构中,服务业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其次是生产型产业的服务化,表现为工业等生产型产业(非服务性产业)内部服务性活动的发展与重要性增加,从而改变了这些产业的单纯生产特点,形成生产―服务型体系,反映了服务活动在经济领域的广泛渗透。这种趋向在工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如早在1980年美国工业增加值就已经有75%以上由工业内部的服务性活动所创造(Britton,1990)。

第三是服务型经济的形成。经济服务化发展的结果,是形成以服务活动为主导经济活动类型的服务型经济。服务型经济与产品型经济的区别在于:服务型经济的主要经济部门是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而非制造和加工产品的部门;服务型经济的主要产品是大规模的服务,而非大规模的商品;服务型经济中大部分劳动力集中在服务部门,而非制造和加工的经济部门;服务型经济的大部分产值由服务性行业而非商品生产部门创造。这四个方面揭示了服务活动在服务型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事实上,服务活动在服务型经济中更具有主导性的广泛的经济社会功能,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成为推动传统产业的新发展并引致产业体系的整体升级的重要动力。

二、中国的经济服务化趋势:以上海为例

(一)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经济服务化趋势开始显现

经济服务化是国际上已经出现的发展现实,并有其历史必然性。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在整体上处于工业化阶段,80年代以来服务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有较大上升,由80年代初的20%左右上升至2004年的34%,劳动力占比也由13%上升至31%。然而总体来看,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仍低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较低。从整个上看,我国尚处于工业化阶段,工业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

然而在中国整体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同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服务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服务化趋势已经开始显现并进一步扩散。在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其中的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开始出现从工业中心向服务业中心的转变。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的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都已接近或超过50%,经济活动中心正在从以工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变。而且从长远看,这种趋向正在进一步扩散。

(二)上海的经济服务化趋势

以上海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在经济服务化方面走在了前列,并且代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不失一般性,我们以上海为例对这一趋势进行分析。

1、历史:过去15年中上海服务业保持了高速增长

上海服务业在过去15年中的发展已经充分展示了上海的经济服务化趋势。自进入1990年代以来上海第三产业的发展开始加速,特别是90年代后半期其增速更是远远高出其它产业的增长。其结果是服务业增加值在上海GDp中的比重,由90年代初的30%最高增至2002年的51%,并且一直维持在50%左右的水平。

2、现在:上海服务业站上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从产业发展规律、城市发展经验和上海所处的阶段来看,上海即将进入服务业加速发展期。国际经验表明: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等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今后15-20年,上海经济发展正处于类似的阶段。

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面临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浪潮的有利机遇。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第三次产业转移浪潮正在进行中,第三次产业转移浪潮同时也是发达国家服务业转移的过程。近几年来,经济全球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知识型服务产业(包括技术、软件开发、芯片设计、建筑设计、数据录入、金融分析及各类研发性工作等)开始出现成规模地向具有智力人才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新浪潮。这一产业转移浪潮为上海服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上海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确立为上海服务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上海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目标。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增强上海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上海的重要任务,明确写入了《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

3、未来: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将逐步确立

结合发达国家城市的先行经验,从城市发展与服务业的发展关系,以及前述我们对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分析来看,上海现代服务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而目前正处于新一轮加速发展的起步阶段。上海“经济服务化”特征将日益突出,2010年上海中心城区80%以上的增加值将由服务业所创造;与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思路一致,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结合的生产业将取得突破性发展;金融、物流、航运、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等将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市区三带十九区2将形成鲜明的服务业聚集区并形成强有力的集聚效应,而大浦东地区3无疑将构建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制高点。种种迹象表明,上海将迎来新一轮的服务业大发展时期,接下来若干年上海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可能会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上海经济发展所显示的服务化趋势,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经济服务化趋势对银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一)经济服务化趋势下商业银行的业务机会

现代服务业发展从而经济服务化趋势的演进将使银行业面临难得的业务机会。从浅层次上看,服务行业涉及业务链长,为银行挖掘、培育潜在客户提供了机会,为银行拓展新的业务空间,推进中间业务发展、促进产品创新和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动力。把握经济服务化趋势的银行无疑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得业务先机。

从深层次分析,上海经济服务化趋势对商业银行可能具有战略意义。制造业和服务业产值在上海GDp中的比重,15年前是7:3,现在是5:5,而15年或更短时间后,这一比例可能将完全颠倒而成为3:7(上海中心城区目前这一比例已经实现)。在这之前,国内银行业的业务重心一直在生产性企业上,那么,当经济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时,商业银行的战略方向和业务重心是不是也应作相应调整呢?服务经济的发展无疑为国内银行的业务转型提供了战略机会。

(二)服务经济的金融需求特征及其挑战

经济服务化趋势对国内银行业的金融服务同时也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缘自服务经济的金融需求特征对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方式、服务领域和经营理念构成了挑战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种挑战体现在:①产品和服务的无形性加大了商业银行风险评估和控制的难度。这种无形既体现在其产品、服务,也体现在其利润来源:作为高附加值产业其利润来源更多地来自其知识性、技术性,更多地体现在信息、渠道、技术、知识等无形的东西上。②服务业的新兴性为银行提供切合客户需要的金融服务方案提出了挑战。原因在于,作为新兴产业,商业银行对服务经济的主体-现代服务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包括其运行模式、流程、金融需求、风险点及其相应的风险把握。③融资需求的弱化、金融需求的多样化为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出了挑战。需求多样化大大削弱了国内商业银行的传统强项:信贷业务优势,使得银行传统的产品和服务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其需求。④服务业需求个性化和服务专业化为银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服务业需求的个性化要求银行提供更多度身定制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它对于银行服务的质量要求更高,如结算的速度、便利程度等,还可能涉及全国及至全球的结算网络,对于网络化、电子化要求极大提高。此时满足服务业的金融需求不仅涉及一家分行,还需要遍布全国甚至全球的网络支持,对银行一体化、网络化、电子化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

服务经济对国内商业银行的上述挑战揭示了一个核心问题:国内银行尚未建立与服务经济相配套的产品与服务体系。目前国内银行的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主要还是以生产性企业为对象的。对于生产性企业,我国银行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服务与支撑体系,包括提供的产品、对企业的风险评价与控制等。而相比对生产性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我们对于服务业的配套服务要弱得多。我们对于服务业的配套产品和服务,目前尚停留在零星的、自发的阶段,只是根据既有的对生产性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补。具体体现在我们目前尚存在很多与经济服务化趋势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对于服务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具体行业的运作模式、金融需求尚缺乏了解,从而对新兴服务业缺乏风险评估与控制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评价体系、风险控制体系等。简言之,我们尚没有建立与服务经济相配套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

四、经济服务化趋势下的商业银行业务策略

(一)充分认识经济服务化趋势下的银行战略机会

种种迹象表明,上海将迎来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时期,服务经济的发展可能是商业银行的战略性机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代表了上海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暗示了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转型的一个方向,即银行重心由融资功能转向更多的服务功能,由主要针对生产性企业以信贷支持为主的服务模式向面向生产性企业和服务型企业提供包括信贷支持的更多的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模式转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影响我们现有的服务模式,并将全面影响我们的经营理念。另外,银行本身就是现代服务业的一员。未来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表示银行业也面临较好的发展机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经济服务化趋势对商业银行的启示在于:银行的战略方向和业务重心必须适应经济服务化的趋势和方向。

(二)探索建立与服务经济相配套的产品与服务体系

经济服务化趋势下商业银行的核心问题是建立与服务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

1、与服务经济相配套的产品与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立与服务经济配套的产品与服务体系要回答的三个问题是:一是哪些是我们所应重点关注的潜力行业?如何把握其中的业务机会?二是如何深入了解服务经济的主体-现代服务业及企业的运行模式、财务运营特点、资金流动规律和金融需求?三是对于现代服务业,我们能够提供哪些适合服务业金融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如何提供?如何控制其风险?

因此,与服务经济相配套的银行产品、服务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加强对服务业重点行业和区域的关注和研究,动态了解、跟踪服务业重点行业与新兴服务行业运行模式、业务流程、金融需求的机制。

二是针对服务业的运行模式和业务流程,建立对其进行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的机制。

三是针对服务业的运行模式、业务流程、金融需求,对现有金融产品与服务进行整合或创新,提供适应行业特点与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机制。

2、建立配套产品与服务体系的有效突破口

(1)关注重点行业与区域。对服务业的研究与推进不可能全线挺进,而应选择重点行业与区域。以上海为例,应重点关注在未来若干年有可能大发展、蕴涵较大业务机会的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进行重点研究,包括:未来几年可能爆发性发展的物流行业、金融同业及金融市场业务、具有较大增值链的总部经济等。而重点区域则是包括浦东新区和南汇临港的大浦东地区,以及市区“二横一纵”集聚带和聚集区。

(2)通过试点增进了解。对于服务业企业,重点研究其运行模式、业务流程、财务运营特点及资金流动规律、金融服务的个性化专业化要求等。为了实现对重点潜在行业的突破,建议:①可以在若干各分行层面(如上海、北京)上尝试选择重点行业的典型企业进行试点,通过试点加深对新兴行业运行模式、金融需求的了解,积累服务经验。②学习与借鉴国外银行的成功做法。对我们来说是新兴事物的服务经济,国外银行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和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采取“拿来”的策略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③在分行层面上建立与服务业重点行业的稳定联系制度,定期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经营状况、设立重点行业企业档案,建立项目储备。通过加强研究,试点了解,制订符合行业个性化要求的产品和服务方案,完善对重点行业的信贷评估、信贷制度,风险控制方法,建立适应其个性化要求的其他银行产品和服务。对于服务业一般行业企业,通过研究,制订适合服务业行业一般性的产品和服务方案。

(3)制订重点行业配套金融服务方案。在加强研究和了解的基础上,分别为各个重点行业(如包括物流、金融、总部经济等)设计整套的金融服务方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产品和服务设计、风险评估和控制等方面,生产性企业和服务业性企业有一些共通点,但存在更多明显的差异。在产品/服务设计以及风险评估中,必须体现这种差异性。这就是建立适应服务业企业特点、个性化要求的服务体系和风险评估与控制体系。如果将制造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混为一谈,套用现行统一的标准,其结果不是无法有效拓展业务,就是无法有效控制风险。

3、建立配套产品与服务体系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除了上述内容外,建立现代服务业配套服务体系还需重点解决几个问题,包括新产品创新机制、电子化建设、总分行沟通与协调机制等。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服务更凸显了银行产品创新机制的重要性,建立和完善银行业的创新管理机制刻不容缓。它同时要求银行业的电子化系统除了具体快捷方便、功能完备等特征外,还必须适应现代服务业多样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要求,甚至与企业的财务系统实现“无缝”衔接。另外,建立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体系,必须进一步加强总行与分行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特别是在大集中系统上线后,涉及系统开发与完善、新产品开发等,将更多依赖总行层面。上述三点中,电子化建设和产品创新机制是核心和关键。

注:

1三大集聚带构成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金三角”,包括黄浦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带、苏州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带、以延安路-世纪大道为轴线的上海商务走廊。聚集区则包括市区12个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郊区7个以生产型服务业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2“大浦东地区”泛指由浦东新区和南汇临港地区构成的地区。

参考文献:

1.Bell,D.,theComingofpostindustrialSociety,HeinemanneducationalBooks,London,1973

2.冉斌、刘东昌:经济服务化趋势下发展我国服务业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5,(12)

3.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4.[日]公文俊平主编,雨谷译:日本进入服务产业新时代[m],新华出版社,1987

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篇9

关键词:建筑经济;建筑企业;私营建筑企业;公有制建筑企业

一、引言

当前建筑经济受建筑企业经营模式、改制合理性以及法制环境等问题的影响,使得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进程受到了阻碍。基于此,相关建设者应根据建筑经济的发展情况谋求新的趋势方向,即绿色化、全球化以及工业化。这样一来,建筑企业就能针对运营问题,以优化建筑行业法制环境、加大公有制建筑企业改革管理力度以及提高材料设备应用科学性等作为未来发展方向。这是推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内容,建设人员应在其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途径道路,以缩短其目标达成时间。

二、建筑经济发展现状

在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单就青海省建筑业的总产值就达到将近20亿元。据相关统计证实,该省建筑业产值是以每年增长10%的状态向前发展的,这就使得建筑经济在全省范围内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比重。从可观的建筑经济发展成果来看,地区私营建筑经济以及公有制建筑经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建设发展过程中,这两者建筑经济体制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其中私营建筑经济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即法制环境的局限性和企业经营规模的局限性。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得私营建筑企业因缺乏法律保护而受到部门机构乱收费乱罚款的影响。私营建筑规模偏小,使得其防范风险的手段和经营模式较为单一。此情况,使得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拓宽受到阻碍。另一方面,公有制建筑企业的运营管理存在贪污和经济改制不合理的现象,这就导致建筑经济资金大量流失,从而使建筑工程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目标。上述几种情况,均阻碍了当前建筑经济的发展进程。因此,相关人员应谋求新方向,以实现发展局限性的突破。

三、建筑经济发展趋势

1.建筑经济发展趋势--绿色化。“十二五”期间,发展建筑经济的建设者开始认识到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因此,在未来绿色建筑的作用目标可从应用环保节能型施工材料设备以及注重资源利用效率两方面入手来进行实现。在应用环保节能型施工材料设备时,其不仅要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要求,还要具备无污染、低能耗的作用效果。对于绿色建筑对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建设者可通过优化节能型、环保型的建筑结构设计,来提高水、土地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利用效率。此过程,建筑结构设计者要遵循“开源节流”的原则。在进行实际建设的过程中,人员还要注重周边环境的保护,即通过尽可能的减少施工噪音,来降低周边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此外,还要在设计中加入人性化设计因素,以满足当前建筑用户不断增加的舒适度需求。绿色建筑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实现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方向,建设人员应加大科研力度,以增强新兴建筑材料技术的作用稳定性。2.建筑经济发展趋势--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建筑经济也应跟上其进程。就我国目前的全球化发展环境,自加入wto以来建筑行业经济建设市场就得到了极大拓宽。因此,建筑经济发展人员应在明确自身不足基础上,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不断完善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稳定性、耐久性。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科学技术的优化应用在世界民族之林找到发展建设的一席之地。2013年,同志提出了“一带一路”经济建设带,也证实了这一发展趋势方向。建筑经济建设者应积极参加国外经营文化论坛,进而在交流学习中细化全球化建设方向的实践道路,从而从多元化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找出符合本土化建设的措施方法。3.建筑经济发展趋势--工业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建筑行业经济也应根据自身建设情况,找到跳出瓶颈的发展方向。工业化是建筑业实践科学技术应用效果的重要内容趋势,相关建设者要改变自身的思维意识,从而从深化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升建筑业进行工业制造的水平。其作用方向主要集中在运输水平、科学技术应用水平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这种发展趋势将大幅度提升建筑产品质量。即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水平、建筑基础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均能在工业化建筑经济发展趋势下得到实现。工业化建筑经济发展趋势目标的实现,需要建设者把眼光从先进的技术内容应用转移到自身发展条件上来。即按照国内建筑市场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普及科学技术;改良建筑管理制度,从而适应全球化、绿色化的市场经营现状。此实践过程,建筑经济发展建设人员需将创新技术应用作为基本原则,这是转换到工业化发展方向上的重要依据。

四、未来建筑企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1.优化建筑行业法制环境。当前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相关法律法规或是其他监督管理制度跟不上节奏。此情况,使得建筑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巨额利益,这就导致建筑经济环境存在一定局限性。为此,建筑业建设人员应根据建筑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和相关监督管理制度。这一趋势,是使建筑企业朝着健康稳定的状态方向向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建设者应将其重视起来。2.加大公有制建筑企业的改革管理力度。公有制建筑企业的改革,管理人员首先要明确产权制度的作用对象,从而找出责任单位,这就能有效避免建筑企业因而导致国有资本流失问题的出现。其次,企业管理者还要加大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从而实现提升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目标。最后,政府部门应将经营管理方向等方面的职权下放,从而使公有制建筑企业摆脱以往经营过程的束缚。3.提高建筑材料设备应用科学性。随着建筑行业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的需求与消耗成为了阻碍建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问题。因此,建设人员可通过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合理性,从而使其作用于能源使用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当中。例如,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时,方案内容的确定既要满足当前人们对其应用的舒适度需求,还要提高材料设备使用的效率。由此可见,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是实现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趋势目标的关键。4.改进私营建筑企业发展模式。私营建筑企业是我国建筑行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当前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设人员可将改进企业发展模式作为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为私营建筑企业提供保护,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模式改革的有效性。

五、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经济与建筑企业发展趋势的实践需根据建筑行业当前的发展建设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具有针对性的改良当前经营建设模式的弊端。此过程,建筑经济发展建设者应明确绿色化、全球化以及工业化,已经成为未来行业建设的必然方向,并将其体现在政策制度条例中。这样一来,建筑企业就能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具体的调整内容包括:优化建筑行业法制环境、加大公有制建筑企业的改革管理力度、提高建筑材料设备应用科学性以及改进私营建筑企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陈伟.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102-104.

[2]毕天平,杨雪梅,高东燕.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建筑企业发展形势分析[J].建筑经济,2016,04:5-7.

[3]王晓虹.中国当代建筑经济及建筑企业发展的趋势[J].财经界(学术版),2016,12:15.

[4]王洪波.建筑企业发展趋势及对其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和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19:143.

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篇10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经济管理趋势

现阶段企业的经济发展中,要想获得更高效的经济效益,就要使企业逐渐步入经济管理现代化进程。但是在我国的企业发展中,大多数企业没有将经济发展现代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还在原地踏步,故步自封,这不利于企业良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要想企业更具社会竞争力,就要把经济管理现代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使企业发展更加全面,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获得发展的新机遇,逐渐缩小与国外企业的差距,使企业变得强大。

1经济管理现代化概念

什么是经济管理现代化?经济管理现代化就是满足现阶段经济社会的要求,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经济管理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经济管理也应满足社会的更高的需求,对企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竞争力增强都有显著的提升。另外,不同的时代背景有不同的思想理念,不同的思想观念有不同的经济管理方式,企业应及时更新思想理念,以制定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方式来应对新时期的挑战,从而对企业进行强化管理,不断优化经济管理体系,增强企业整体实力,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特点

2.1思想现代化

社会经济在迅速地发展,要想早日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就要在采取有效的措施之前对思想理念进行现代化更新,让企业在先进现代化思想理念的支撑下正确有序高效地朝着目标发展。首先在发展理念上,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符合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使企业的资源可以循环利用,注重长远利益的发展,从而实现成本的节约和经济效益的提升[1]。另外,在管理过程中,要进行团队统一协调管理,避免个人主义精神,要使管理思想理念和管理方式有效统一,使管理思想对应管理方式,管理方式响应管理思想,科学有序地进行经济管理。除此之外,对企业中整体与局部的经济管理,宏观与微观的经济管理都要有不同的管理思想观念,注重企业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让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更加深入且更具现实意义。

2.2管理信息化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变革,社会也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要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来推进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目标。将互联网、数据库、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上,不仅能节省人力资源,还能使企业整体组织体系高效运作,节省时间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信息技术的优势便在于,只需要计算机通过其自动化、智能化的特点,就能对整个企业的成品生产、技术研发、市场宣传、销售渠道、员工考核等这些独立个体的组织体系进行有效统一科学的管理,不仅节约了企业人工成本,还能使经济管理高效发展。并且企业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之间通过高科技的网络交流方式,不仅使信息传达更加迅速,还能使沟通更加平等,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交流,工作过程中更具团队精神,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3手段科学化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形势瞬息万变,企业在此时代背景下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发现更多的机遇。因此,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经济管理方式和手段也不是单纯不变的,要有更多灵活的经济管理措施来应对突发状况。在此过程中,制定合理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设计和制定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对社会发展需求做出及时的改变,从而使企业生产符合社会趋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社会竞争力。另外,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经济管理制度中合理运用科学信息技术也可以保证管理方式的科学性[2]。总之,在实际的经济管理过程中,管理方式、方法、手段的科学化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因此,企业要重视经济管理方式的创新和改进,使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二者相互依存,让企业发展朝着现代化方向有序正确科学地推进。

3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

3.1面向人性化的管理趋势发展

现阶段的经济管理体系上虽然单一,但是经济管理方式上比较有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都更新了现有的思想观念,这种单一有序的经济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目前先进企业的发展了,企业基于这种现状更需要制定人性化的经济管理方式来面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因此,为了能够早日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的企业目标,及时有效地解决当前企业中的人性化问题,应该对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建立足够重视。人性化的经济管理模式中,最重要的就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者会最大程度地听取基层员工的需求,在两者平等的沟通交流后,满足基层员工的需求,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经济效益增长。所以,不管企业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经济管理,都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管理方法之中,这是企业早日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必要途径之一。

3.2面向团队化的合作趋势发展

要想有效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推进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进程,就要对员工工作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一个团队是否能够有效进行工作,是否能将工作完成得快速且质量高,就要看团队之间是否有坚不可摧的凝聚力和万众一心的合作精神。企业中单单只靠一个人是完成不了庞大的工作量的,是需要团队之间互相帮助、及时沟通去完成的。所以,企业要重视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和合作精神的培养,要意识到合作精神和团队凝聚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建立团结合作的员工团队,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另外,在企业推进经济管理现代化进程中,是否拥有良好的团结合作的员工团队,对企业重要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和进行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在经济管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培养团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凝聚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3.3面向网络化的沟通趋势发展

伴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效先进的信息交流沟通平台和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企业也要抓住机遇,将高科技的信息技术运用到经济管理方式之中,实现更高效快速的企业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另外,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也方便了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借助各种软件或平台进行信息的传输和言语的交流,比如qq、微信、微博等,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信息的沟通,在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有效的传达问题并制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另外,这种新型的沟通方式,可以方便管理者对员工下达任务要求和指标,也方便员工对管理者提出工作上的建议和意见,使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关系更加密切和谐,工作开展更加顺利,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早日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目标。

3.4面向以客户为主的趋势发展

产品生产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提升产品的销售量就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产品销售的多少直接来说就是客户量的多少,所以,企业要如何拉拢客户,成为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首先要对生产技术进行革新,企业应顺应时展,采用高科技高效率的生产设备进行产品生产,保证产品的数量;其次,要保证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质量好,设计新颖,才会受到客户的青睐;再次,企业要时刻掌握社会需求,以便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最后,企业还要做好售后服务,尽可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做好宣传工作,推广产品形象。企业要以“客户为上帝”作为销售原则,在接纳新客户的同时保证老客户的利益,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提高企业经济收益,为企业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4]。

3.5面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趋势发展

要想使企业经济管理方式先进和工作效率提高,就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所以企业要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现阶段社会发展不断深入,企业间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大,要想与其他企业之间拉开差距,企业就必须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企业要实行优胜劣汰的制度,引进高素质人才,淘汰不愿进取、原地发展的员工,及时对员工结构进行调整;要对引进的高素质人才分配合适的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完善和健全薪酬机制,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定期组织和开展学习工作,学习新的思想理念和生产技能技巧,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企业要向员工灌输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保证员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企业还要完善员工考核机制,通过对平时的观察和业绩的多少,员工之间平等竞争,企业对优秀员工要进行及时的职位调整和采取奖励措施,提高员工之间的和谐竞争欲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5]。高素质人才作为企业之间进行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企业是否能早日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起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