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发展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36:20

农业物联网发展前景篇1

关键词:设施农业;物联网;情景感知技术

如今计算机业已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得到了普及,随着计算机资源日益增多,情景感知技术也应运而生。情景感知技术是处理信息的一种技术,拥有丰富的信息是物联网的最显著特征,情景感知技术利用这种特征为广大用户提供相关服务。各地的农业科技园区、家庭农场与农业产业化综合体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物联网与情境感知技术会被更多地运用到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中,为农业增效增产、农民增收建设高水平、科技化、智能化的良好平台。

1农业物联网中情景感知技术的运用需求分析

近10年来,国内农业领域中越来越多地运用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在我国农业服务、营销、物流、生产等诸多等产业链与环节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它有效提升了国内农业服务的质量与生产效果。设施农业物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推动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升级,对国内整合与利用农业物联网的庞大信息量,完善服务模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应该积极地响应设施农业的此类需求,打造以设施农业物联网为基础的情景感知技术体系,为增强农业物联网领域的综合效能找出针对性的解决途径。联系情境感知技术与农业物联网的相关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农业物联网情景感知技术:面向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物流、智能管理与农业精准生产等,货物具有代表性的应用目标的相关情景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定制相关服务的一种信息服务体系与综合计算模式。

2情景感知技术在设施农业物联网中的应用分析

2.1设施农业科学计算与三维数据场可视化

如今,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过程中,科学研究日益凸显了信息化、数字化的特征,设施农业的相关科研部门业已建立了设施农业科学研究的总体发展环境。如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设施农业物联网为设施农业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和数据,基于数据中心地位的设施农业科研模式机制初步完善和发展,在数字化设施农业发展研究的过程中,设施农业科学计算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应该将其当作计算科学的关键性趋势。因此,设施农业计算科研与三维技术可视化,会变成我国重点发展设施农业物联网感知计算与情感的具体形式。作物与环境是三维数据场与科学计算的两大重点。首先,在采集设施农业物联网的相关信息过程中,应该采集气候、光照、土壤等诸多信息,通常情况下,传感器的具体设置形式非常独特。因此应该它的具体设置状况,密切结合相应的模型发展体系,以达成可视化的二维数据场。其次,就农作物的实际发展而言,不少技术措施为获取诸多微观组织与支持各种农作的具体物性状信息,为完善和丰富农作物领域的三维数据发展辅以必要信息保障。

2.2感知认知一体化

随着硬件、软件环境发展越来越快,设施农业物联网领域的情境感知技术也快速进步,以往的信息处理方法无法有效地满足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处理模式与采集信息面向感知环节而实施,在采集与处理这些数据的过程中,重点涵盖了遥感影像、气候环境、视频图像等诸多类型的信息感知。然而在确认与解析相关感知信息时,依旧处于一定范围中,设施农业物联网科技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促进情境感知技术的运用。从这个环节来看,情境感知技术的发展,重点涵盖了下列方面,如知识转型、数据分析、信息融合、理解语义、科学计算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数据与信息间的有效转换。在传输与采集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信息的过程中,应该让认知体系与感知体系密切结合起来;在设施农业的管理和生产环节中,构建起具有较高的数据准确性、信息反馈能力较强的机制。因此,必须立足于相关感知数据,紧紧依托数字化、可视化三维境模型,统一协调认知与感知的计算模式。

2.3网络三维交互式服务

就当代设施农业的实际发展而言,应该将其功能定位于设施农业会展、生产加工、设施农业园区、休闲娱乐、生态旅游与农产品电商等领域。特别是部分地区的些经济水平比较高,对这个层面出现了更大需求。网络访问量为有效运用设施农业的技术与产品服务,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体系。兴盛于网络的人际交互应用程序与界面,获得了迅猛发展。按照网络三维交互的整体性服务模式,仿佛变成了设施农业物联网情境的相关计算发展模式,事实上是统一运用前文论述的三维数据模型的有效融合,以植物数字为核心内容的综合计算。在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按照网络三维交互,提供仿真应用的管理与服务界面。这套系统立足于设施农业的相关物联网情境,将电脑技术当作切入点,将作物的实际环境的变化当作感知信息,进行网络三维的展示与互动。按照三维网络实景交互的实际情况,为消费者构建了不同程度的在线虚拟环境。它重点涵盖了农事体验、虚拟漫游等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服务,如此以来它可以强化设施农业的总体服务效能,增加了设施农业的经济价值,促使我国设施农业的不断升级与转型。

3设施农业物联网中运用情景感知技术的研究

此处将监测玉米的实际生长过程当作案例,重点采取情景感知计算,它涵盖了3个部分,依次是提供服务、数据处理与数据获取。一是数据获取,在该环节中,在田间安装各类光照、温度、湿度的视频监控设备与传感器。而且通过网络传输实施传输监测到的相关数据;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首先是识别与分析前面收集的各种信息,而且要提取有用信息,联系玉米生长的相关模型,分析这些信息实施适应性。通过此类方法收集相关信息,大部分属于图像信息与视频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图像处理方法,把各种图像信息与视频,转变成语义理解,在此基础上把握玉米的实际生长态势,涵盖整齐度、株高、株行距等多种参数。最终是对上述信息构建整体性计算模式,以有效分析相关信息,获得有关结论,为相关决策人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农业物联网发展前景篇2

关键词:互联网+;三农;农产品;营销模式

一、“互联网+三农”背景下农产品营销面临的新变化

1.市场需求新:高质量农产品受热捧我国是农业大国,河南省更是农业大省,粮食是国家的生命线,我国人口近16亿,如此庞大的群体需要依赖粮食的自给自足,目前我国粮食自给率可达到95%[1],坚守住粮食安全线是我国基本的国策。基于以上背景,我国提出了“互联网+农业”的战略,目的在于确保粮食的质量与数量,保障国家稳定。因此,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逐渐从重视数量转变为重视质量,高质量的农产品日益受到追捧。在“互联网+三农”的背景下,市场对河南农产品提出了绿色、安全、生态等要求,同时也成为现代化农业的特征。2.营销平台新:网络电商平台的引入“互联网+三农”的提出,促进了互联网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早在2008年,河南省农业厅就创建了河南农业信息商务平台——豫农网,旨在推进农村农业的科技创新、为农民提供科学性与即时性的指导、提高农产品经营水平等,随着“互联网+三农”的深化,豫农网也成为省内较具影响力的交易平台,大力推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商成为农产品的营销平台。“互联网+三农”模式在促进农产品销售的同时,还致力于农业大数据库的搭建与农业物联网的发展,以及城乡流通渠道变革等方面。“互联网+三农”背景下,河南农产品重新打造农业互联网生态圈,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信息的即时沟通,打通了农业生产营销的各个环节,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政策。3.生产方式新:农产品生产的智能化“互联网+三农”促进了河南农产品生产的只能化,“互联网+三农”模式借助了大数据信息技术,实现了互联网与农业生产过程的融合,彻底颠覆了原有的农产品生产营销方式,传统的农产品主要依靠农民个体分散售卖,或集中农产品收购平台,由第三方进行统一售卖,降低了农民的经济收入,阻碍了农民的信息获取。而“互联网+三农”则能够实现农产品生产信息化与机械化,有效提升农业产品生产效率并节省人力物力,与此同时,精准化与智能化的农产品生产营销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增强农产品抗击自然风险的能力。“互联网+三农”背景下,河南农产品实现了生产的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不足的问题。

二、发展“互联网+三农”营销的意义

1.河南同步战略的需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我国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不断推动信息与农业领域的深度结合,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然而,基于城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差距,河南城乡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城乡不协调依旧是河南省最大的社会结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推动“互联网+三农”战略,充分发挥信息化与科学化的带动作用,加快形成网络带动农业的发展机制,尽快补齐农业现代化发展短板。一直以来,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只有推动“互联网+三农”,才能发展农业现代化,2015年河南全省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24391.45元,其中,农民人口的净收入为9416.10元,较2014年增长了11.1%,可见“互联网+三农”的实践显著缩小了城乡差距[2]。2.“互联网+”计划的需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所谓民以食为天,农产品对人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矛盾的是,农民往往是收入较低的群体,究其原因在于农产品利润空间太小,经过经销商的层层加价,消费者以高于农产品本身价值几倍的价格购买,而农民的收入却依旧微薄。推动“互联网+三农”有利于农民与消费者直接交易,抛却中间经销商与加价,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例如河南商丘的黑芝麻远近闻名,商丘本土乡镇企业乡味浓食品有限公司以黑芝麻为原材料开发出黑芝麻酱、芝麻油等农副产品,并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零售与批发,增加其附加值,创造丰厚利润。3.农产品营销转型的需要:突破传统营销模式众所周知,河南省农产品的营销模式较为单调,基本上由大型采买方进行低价格、大批量的收购,再转手售卖给生鲜超市或菜市场,从中赚取差价,农民基本上不直接与消费者接触。“互联网+三农”的提出,符合了农产品营销转型的需要,首先,互联网平台的开发使得农产品“上线”销售成为现实,其次,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促进了农业信息的即时性,为农民销售农产品提供了大量直销机会,不再经由经销商进行销售,最后,“互联网+三农”拓展了营销主体,由单一的农户转变为农民合作社、农民自销、企业自营与外部供应商等不同销售终端(见图1)。

三、“互联网+三农”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面临的营销瓶颈

1.物流难度大,农户产品如何运河南省的主要农产品品种有水稻、蔬菜、水产、水果、畜牧以及粮食等,纵然河南省农产品品种多、生产量大,“互联网+三农”模式也为其营销开发了新渠道,但河南省农产品的营销还处于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大户为生产单位的传统小农经济状态,根源在于该地物流难度较大。具体来说,面粉、玉米等粮食易于运输,便于网络销售,而一些易于破损、对保鲜要求较高的水果、蔬菜、水产,例如葡萄、虾蟹等产品,则面临着运输困境[4]。2.信息不完善,供应商后知后觉河南农产品的信息构建包括物流信息和农业资讯两大方面,从物流信息上看,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流程不够科学,易造成途中损伤率较高的问题,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保值度也受到了较大影响。从农业资讯上看,河南省农业专业大户和家庭牧场更多是依靠相互之间的关系提供需求信息,对互联网的应用不够充分,往往造成农户不能准确把握市场方向,只凭借自身经验或他人指导进行耕种选择,缺乏有效的信息导向,易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农产品质量差、市场需求不吻合、过量生产等问题。3.有米无巧妇,营销难过技术关“互联网+三农”模式对农产品营销技术要求较高,农产品电商运营更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和软件的操作应用。目前,河南省的农业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大多缺乏相应的电子商务知识,许多家庭农场观念滞后、电子商务意识淡薄,他们对互联网抱着一种跃跃欲试又不敢放手去做的态度,既被网络销售的便利性和高额利润吸引,又怕收不到应得的货款。因此,河南农产品营销领域迫切需要熟悉农产品电商营销流程的高科技人才。4.食安重于天,监督机制不健全“互联网+三农”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面临的最后一个营销瓶颈是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市场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例如关于制定互联网农产品商品质量标准的提议就正在讨论中,至于如何认定不合格网络农产品、如何引导消费者合理退换等买卖环节,都尚未构建成完整有序的体系。食品安全问题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健康,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不利于保障买卖双方的根本利益、不利于解决网络交易出现的纠纷[5]。因此,要想促使“互联网+三农”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的生产营销,就必须解决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四、“互联网+三农”为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提供新机遇

1.1C2B+o2o,打通线上线下的桎梏河南省农业建立起大量的生产营销基地,以推动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C2B+o2o是农产品基地化操作与线上销售相结合的简称,首先,消费者可以到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线下体验,再利用o2o网络平台进行线上交易。其中,河南农产品生产基地还可以建立和签约第三方平台,实现产品的预定与本地化线上线下配送相结合,这样可以去除一些繁琐的中间环节,使农产品生产基地直接面向客户,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其中,整个C2B+o2o营销过程都伴随着质量监管,保障了食品安全的问题。2.微平台卖菜,农产品变身“网红”受欢迎在“互联网+三农”模式的推动下,越来越多农民采用QQ、博客、微信、微博等虚拟平台获取农业资讯与物流信息,并农产品的介绍,通过微平台进行农产品生产与加工过程的图片展示,从而吸引消费者。利用微平台卖菜,农产品从无人问津的“土特产”一跃成为人尽皆知的网红,例如2014年湖南柑橘滞销,当地农民通过在微博上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柑橘很快被抢购一空。这种将网络平台作为卖菜虚拟平台的做法,有利于增进农民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建立起企业和产品的形象。目前,这种营销模式增长的速度非常之快。为农产品营销、农超对接搭起了“鹊桥”,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逐渐成为市场新宠。3.发展农户品牌,相信宣传的力量“互联网+三农”模式倡导河南省农户创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当地品牌,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资源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谁的产品知名度高、认可度高,谁的营销就更加有效。“互联网+三农”就为河南农产品提供了自我宣传的机会与平台,河南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繁多,更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建立农产品生产营销基地,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农产品发展,树立自身农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农民电商大多植根于乡土,深谙客户的期盼和市场需求,用农民特有的信誉推广新的农产品,带动了大棚蔬菜、优质水果、规模养殖、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捷径。目前,天和农业、巨龙淀粉实业公司等本土品牌,借助自身资源优势与互联网发展机遇,成为当地龙头企业,不仅建立了当地农产品生产营销基地,还形成了企业“互联网+”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打造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品牌形象,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五、“互联网+三农”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发展途径

1.借助互联网便利性,对农产品追头溯源2015年,我国工商局了《关于加强网络市场监管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规范网络交易商品质量的要求,针对农产品方面,则注重农产品源头的追溯[7]。消费者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便利性,对所购买的农产品进行生产源头查询,保证食品的安全性问题。2013年,三门峡市农业局建立起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该平台不仅囊括了河南省大多数农产品企业,如卢氏县西南山区特产、农桑蚕业、三门峡好山水特产等,还涵盖了周边省市的企业,消费者可登陆网站主页,输入购买农产品的追溯号码,即可查询其种植面积、生长环境等信息、生产操作过程以及用药用料情况[8]。只有对农产品追头溯源,才能建立起买卖双方的信任度,才能更好地促进互联网线上线下的互动,才能提升农产品电商的信誉,也才能不断完善“互联网+三农”模式的发展。2.依托“互联网+”环境,完善农产品电商销售流程“互联网+三农”背景下,对河南省农产品营销质量管理要求很高,农户必须借助电商平台,运用相应的科学信息技术设计营销流程,例如河南淡水鱼养殖的产品要依据生鲜与大众需求为特性,在营销过程中采取点对点的销售模式,优化互联网在线销售流程。笔者认为,河南省淡水鱼养殖户可采取养殖户——网络平台——零售商——消费者的销售流程,一方面控制物流成本,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环境,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网络,也能够完善农产品电商销售流程。3.政府做后盾,建设智能物流联网“互联网+三农”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营销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有效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吸引更多消费者。例如河南省安阳市,当地政府为了刺激消费者对农产品产生更多的兴趣和积极参与体验,在农产品生产区安装的摄像头,让消费者在手机或电脑等设备上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培养情况,让消费者了解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农事操作,调动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此外,当地政府还可以借助政府的威信,为农户搭建销售平台,如开通微信公众服务账号,随时向消费者传达农业信息、不断农业产品等等,形成线上线下的双向即时互动,以达到扩大销售量的目的。4.重视人才,加强农产品营销团队的建设要想促进河南省“互联网+三农”的农产品营销发展,就必须抓紧人才培养,重视营销团队建设。笔者认为,农民可自行组织学习“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知识,提升自身农产品电子商务水平,积极转变观念、开放心态,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并激发当地农民的电商热情,此外,还可以定期举办营销培训,不断引进有经验的电商人才,构建一支专业的农产品营销团队,带领当地农民走出传统营销方式,开拓更加广阔、更加精彩的互联网营销渠道。农村要不断学习先进的互联网信息知识,要重视农业与现代科技的接轨,要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六、结语

新时代对农业营销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互联网+三农”的提出和农村网络环境的改善,互联网与农业深入融合,“互联网+”为农产品生产营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电子商务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壮大,农业的生产和农民的生活也因此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拿起鼠标、端起手机在网上当起了老板,让众多优质特色农产品搭上网络快车,销售到全国各地。河南省广大农户要转变传统观念,接受互联网的洗礼,学会利用网络信息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互联网+三农”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电商营销,是新时代河南农产品销售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刘永伟.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农产品的营销模式探讨[J].品牌,2015(10):52-54.

[2]河南工会新闻•2015年河南农业发展喜人.[eB/oL].[2016-07-19].

[3]归秀娥.“互联网+”给农产品电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新西部:理论版,2015(23):62-63.

[4]胡开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

[5]王林杰.河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

[6]章力建.“互联网+”助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J].农业科技管理,2015(5):6-7,11.

[7]郑亦麒.“互联网+农产品”型网络营销效果提升策略[J].农业经济,2016(4):138-139.

农业物联网发展前景篇3

1互联网+、农村电商物流的概念

1.1互联网+的概念

在国内,互联网+的概念最早是在2012年易观国际董事长在易观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提出。而后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中国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提升到国家战略范畴,一时间互联网+成为各个领域研究的热点。所谓互联网+,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尝试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将深深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1.2农村电商物流的概念

农村电商物流指为农村居民在网购生产、生活用品以及农产品网上销售等经济活动中提供商品的包装、加工、运输、装卸、仓储等一切活动的总称。目前农村电商物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流人物流,是农村居民在网上为生产、生活购买一些消费品、工业品,需要物流公司将商品配送上门;另一种是流出物流,是农民将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进城,需要物流公司提供上门揽货服务。我国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对农村物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困境

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网民规模不断增大,从而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电商的物流服务水平低下,发展还存在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技术水平低

我国农村在交通运输、车辆配置、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不完善,与城市相比差距大,严重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开展了村村通公路建设,改善了农村的道路现状,但是这仅仅是对农村主干道进行了铺设和拓宽,各分岔小道,依然狭小不平,物流车辆行驶在其中依然困难重重。而且,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地和货源都相对分散,运输线路长,加上农村道路等级低,车辆配置滞后,导致配送的商品经常不能及时送达。此外,由于在仓储建设上投入资金不足,仓储、冷链设施不完善,冷藏技术缺乏,导致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很难做到保鲜,大大降低了农民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2.2农村电商物流成本高,网点少

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各收货点距离较远,且农村道路交通设施落后,通常快递员在商品配送上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由于农村居民对电子商务意识不强,所以在网上购物以及进行农产品销售的人群还不多,商品配送的业务量少且分散,导致物流成本过高,所以国内很多物流企业如顺丰、申通、天天快递等开展农村电商物流业务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在我国物流公司中,除中国邮政能提供商品配送至自然村服务,其他物流公司只提供县或者镇一级的配送服务。物流公司的网点少,加上配送设施不完善,所以农村地区很多商品配送需要顾客自提,不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导致商品配送的及时性和便利性大打折扣。同时,农村居民通过电商将农产品向外销售时,物流企业也极少提供上门揽货服务,大多需要农民自己将货物运到县或者镇的快递点进行配送,这些都会大大挫伤农村居民进行网上交易的积极性,影响农村电商业务的发展。

2.3物流信息化水平低,无法实现对货物的全程跟踪

电商物流的发展,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条码技术、GpS、供应链管理等信息技术对商品

配送全过程的物流信息进行管理,实现对货物的全程跟踪和信息的实时传递。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还没有全面普及,构建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缺乏,网络信号也不稳定,物流信息化水平低,导致商品经第三方物流配送后,商家和消费者无法通过网络及时地获得物流信息,无法实现对货物的实时监控,导致送货延迟、货物丢失、损坏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样不仅使商家无法得知商品是否被准确签收,而且使农村消费者无法像城市消费者一样及时准确地获知商品配送信息,大大影响了购物体验。

2.4农村电商物流专业化人才缺乏,服务水平低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对物流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很多高校也慢慢重视对电商物流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但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尤其是农村电商物流人才缺乏严重。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等各方面的原因,与城市相比在农村从事电商物流配送工作会更加辛苦,工资也更低,导致农村电商物流很难吸引到以及留住物流专业化人才。目前我国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人员大多是当地农民,他们大部分知识水平低、没有经过物流专业技能的培训,不懂得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等方面的知识,缺乏服务理念,服务水平低,难以跟上农村电商市场的发展。物流专业化人才的缺口成为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短板。

2.5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意识不强,物流业务量低

在我国农村,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相对城市居民较低,对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购物和销售农产品的意识不强。虽然近年来农村电脑、手机逐渐普及,很多农村也开通了宽带,但是大多农民不懂得如何使用网络,手机的基本功能也只是用来接打电话。而且由于农民对网络这种新的事物比较陌生,操作不熟练,从而在思想上对进行网上交易、网上支付这种虚拟的东西不信任,担心网上交易资金的不安全性和物流配送的不及时性,在网上交易面前畏手畏脚,更愿意选择实体店这种传统交易方式,所以有些人宁愿在实体店买贵的也不愿贪便宜在网上进行交易。农民电商意识的薄弱会造成农村电子商务的业务量低,导致物流成本高,不利于该地区电商物流的有效开展。

3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对策

3.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网络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电商物流的健康发展。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包装、流通加工、运输、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每一项物流功能的具体实现,都有赖于物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物流技术的投入。因此,政府应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并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各大物流、电子商务企业参与到当地的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改善农村的道路交通状况,配置一些先进的运输设备,并加大对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的建设,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建立大型的物流仓储设施,保证物流配送快速、高效,降低物流成本。同时,要完善农村的网络、通信基础设置建设,提升农村网络的普及率,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喜欢上网络购物,并把自己收获的农副产品在网上进行交易,真正体会到农村电子商务所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此外,政府和物流企业还需要加大对物流技术的革新,加强冷库、冷藏车等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保证蔬菜、水果、水产等农副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保鲜。

3.2各物流公司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共同配送模式

在我国农村,居民居住比较分散,物流配送业务量低。当有配送需求时,如果各个物流公司像城市那样提供上门揽货、送货服务,这样会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使物流成本过高。因此,各物流公司可以进行合作,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共同配送联盟。在乡镇建立统一的配送点,对农村的物流订单进行统一、集中配送。各物流公司在县及以上的区域独立进行物流配送,在货物到达乡镇区域时,物流公司进行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配送点,由配送点的快递人员统一、集中地将货物到村进行配送或者进行农产品的上门揽货。此外,中国邮政集团拥有我国最大的投递服务网络,初步构建了完善的邮政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物流配送可以直接送至村乡。各物流公司可以加强与中国邮政的合作,只需将所需配送的货物送达至乡镇配送点或者是从配送点进行揽货,而将货物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和对农产品的上门揽货交由邮政快递来完成,并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公司和邮政物流信息的共享,这样既发挥了中国邮政快递的优势,增加了业务量,也降低了各物流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

3.3建立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共享

物流信息传递的顺畅与否关系到物流成本和配送效率。为了保证物流信息在商品配送过程中能实时地供商家和消费者查询,政府和物流企业应加强农村物流的信息化设计,针对农村网络普及率低和信号差的现状,加强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更多的信号基站,布局覆盖面更广的网络线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及时传递以及共享。并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利用先进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进行物流信息的采集、存储、传递,提高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安全性,使电商物流信息传递更顺畅,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同时,物流公司应加强与移动通信公司的合作,在农村某些地区因网络信号不稳定造成物流信息无法及时传递时,可以委托移动通信公司采取发送短信的形式将信息实时地传递给消费者,提高物流配送的服务水平。

3.4加强农村电商物流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农村由于它的经济条件以及环境的制约,很难吸引到专业性的物流人才留在农村从事物流工作,這也成为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短板。因此,政府部门和物流、电商企业应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农村电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政府部门应采取一些激励的政策,如就业补贴、金融支持等吸引优秀的物流人才来农村,并利用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在城市打拼的青年农民工返乡从事电商物流行业,物流企业也可以对从事农村物流的企业员工在工资、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他们扎根农村,专注于农村电商物流,从而加强农村的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其次,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加强对农村电商物流人才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专业的物流配送知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如采用政府培训、物流企业培训、校企合作、自我学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培养既懂得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并加强物流从业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经验交流,提高农村物流人员的整体水平。

3.5提高农村群众电商交易意识,增强交易能力

在互联网+背景下,改变农村群众传统观念,提高他们的电商交易意识,增加电商交易的知识和能力是发展农村电商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农村电商发展起来了,才能改变原来物流业务量小、成本高的局面,农村电商物流才能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村群众对网上交易的信任度以及电商操作能力。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对农村电商的宣传推广。在当前的互联网+社会,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虚拟技术、新兴媒体与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相结合,对农民群众进行电子商务知识及基本操作步骤的宣传教育,传播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优越性,提高农村群众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切实感受电商所带来的益处,提高电商交易意识。二是引导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对农村群众进行技术扶贫,使农村群众快速掌握基本的电子商务操作步骤,提高他们进行网上交易的能力。三是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电商交易的监管,基于互联网+信用+大数据模式,构建农村电商交易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对交易中的失信行为进行曝光,并进行相应的惩罚,为农村电商交易构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从而使农民安心地进行网上交易。

农业物联网发展前景篇4

关键词:一带一路;农产品;互联网;网络营销

1引言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不同地域的农产品交易主体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农产品贸易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最终完成物流送达农产品的一种新兴商业活动。农产品网络营销在利用网络平台为农产品的营销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同时,实现了不同地域的农产品买卖双方互动式双向交流,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大力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是促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有利手段。当前,在世界经济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后正在缓慢复苏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战略部署,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倡议,将充分依靠与相关国家的双多边机制,借助区域合作的平台,促进我国包括农业在内的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为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空间,如何互联网优势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打造双多向共赢的跨境农业电商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2“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的凝炼,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1]“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农业来说,重点是加大农业对外合作。而农产品网络营销正是我国农业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产业对外合作的重点。首先,众所周知,农产品有着季节性的特征,一旦滞销,农民将面临重大损失。农产品网络营销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信息进行跨境传递,并最终完成农产品销售。“一带一路”区域辐射国家的农民和消费者都可以便捷查询农产品实时信息,有利于安排农业生产。可以说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我国农业“走出去”,打通销路,繁荣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手段。第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相较传统农产品销售,各国农民通过农产品网络营销方式,与消费者直接联系沟通,减少销售流程中间环节,缩减物流交易成本。第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产品网络营销可以发挥沿途各国农业资源优势,实现农业互补发展,带来更广泛需求和商机,推动沿途各国农业发展。最后,“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依托互联网平台,而网络平台传播的快捷性、覆盖面大,能加快带来品牌效应,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总而言之,农产品网络营销让我国农产品直接与沿途众多国家农产品竞争,对增强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已经获得战略沿线各国和地区的认同。农业“一带一路”的战略核心是建中国粮仓,保当地民生,实现我国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全球化发展战略。2013年起中国原产地农产品直销项目在国内遍地开花。农产品的跨境网络营销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传播和”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加强,正成为近年来农业发展的新热点。2015年,以农产品网络营销为核心内容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已经被农业部立为重点工作之一。我国参与经营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两超-多强-小众”的寡头竞争格局。“两超”是两个超级垄断网站,如阿里系网站、京东系网站,加起来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多强”是“我买网”等许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网站;“小众”是指具有特色的网站,如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商城、龙宝溯源商城。[2]虽然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势头迅猛,但在我国农产品销售份额中比例仍较低,其发展也遇到一系列问题。

3.1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不平衡

“一带一路”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开放,依托“一带一路”实现亚、非、欧经济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在我国辐射区域广泛,涵盖了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就实体农业经济和营销情况而言,“一带一路”圈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东强西弱,存在巨大差距。这种实体差距也延伸到农产品网络营销领域。我国西部地区受到传统地域和交通物流限制,农村互联网硬件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东部发达经济地区,网络营销起步也就晚于东部。我国比较成熟的农业网络营销平台基本建立在东部地区,西部农产品网络营销基本依靠东部平台。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在互联网上无论展示还是宣传,以及消费者接受度上都明显滞后,区域特色没能完全体现。而西部地区不仅是我国农产品的重要产地,更是在地理位置上直接与中亚、中东、东北亚毗邻的。西部地区农产品网络营销与周边国家关联性更强,也更能了解毗邻国家的市场需求。西部地区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是我国农业能否缩小区域差异,推动农业“走出去”的关键。

3.2农产品质量标准化认证不完善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消费者都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是较高的。现阶段,消费者对网上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存在疑虑。只有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标准化认证管理,消费者才能信赖并选购。国外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经验告诉我们,有质量统一认证的农产品,即使是价格比无保障的农产品价格更高,也会被消费者所接受认可。质量统一认证的农产品在网上销售和宣传,效果也更好,更容易树立农产品品牌。我国农产品的分散性和差异性,再加上农业生产规模较小,都不利于农产品质量标准化认证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化认证制度的不完善,成为了阻碍国内外消费者对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接受度。制定和完善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才能更好地在互联网平台上宣传和销售农产品。

3.3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发展滞后

“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依托互联网技术将更加快捷、广泛地传播。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消费群体将从我国国内向亚、欧、非国家扩散。农产品网络营销效果最终需要物流配送送达到消费群体手中。而农产品本身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这对农产品物流配送等环节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主要成本在物流、供应链建设以及缴税。“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产品物流配送需要拥有先进的低温保鲜设备和技术,高效的运输和通关结算效率,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农产品损失率,保证我国农产品第一时间送到沿途相关国家消费者手里。现在我国农产品物流正在快速发展,但专业化的配送体系尚未建立。现有的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中,轻”物“重”流“,难以保障农产品的有质送达。

3.4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缺乏

虽然随着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我国农村网民数量成几何倍增长;但农村网民综合素质较低,使用网络只要是以娱乐为目的。农民缺乏主动利用信息技术了解农业供销信息,展开农产品销售,以及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合作的思想意识。要保障我国农业通过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良好效果,需要优秀的网络营销人才。这种人才既要精通农业、商业、以及信息技术等等专业知识,还要精通“一带一路”战略沿途国家语言。很显然,我国缺乏优秀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业国际化。

4“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几点建议

4.1把握机遇,缩小区域化差异

在互联网时代中,农产品网络营销是重要的新型农产品营销手段。我国各地区应从思想上认识到农产品网络营销对于农业“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加大农村网络体系建设和农业信息化技术宣传,做好硬件保障。加大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建设,特别是鼓励资源丰富的西部落后地区建设展示自己特色的网络平台。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能充分展示自身农产品特色的网络运营平台,缩小与东西部差距。通过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可以帮助西部地区以较低成本在网络平台上树立特色农产品品牌,开拓市场,这是时展的契机。此外,国家层面上还需从法律、政策、税收层面,加强扶持,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大力发展。

4.2加强标准化建设,创中国特色农产品品牌

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和食品安全是农产品品质的保障。“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要科学合理发展,需要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和监管。首先,我们应当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标准体系,规范不同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和操作规范。其次,通过相关立法和政策实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和农产品污染监管工作。最后,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三品一标”既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3]“三品一标”农产品可以说在政府主导下的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下,所产生的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品牌,应当让其成为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主打产品。加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才能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创立中国特色品牌,是保障农产品网络营销持续发展的基础。

4.3发展云物流,提升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质量

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主要成本和损失率都在物流配送上。物流配送是否快捷、安全关系着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成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农产品网络营销还面临者进出口环节,高质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更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知名度和销量的关键。对此,笔者主张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云物流,激发和促进农产品物流配送的良性竞争。利用云平台,将所有农产品物流公司、物流枢纽中心和农产品企业物流部门等机构集中在互联网资源池中,充分交流互动,从而减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发展云物流建设,依靠大规模的云计算处理能力、标准的作业流程、灵活的业务覆盖、精确的环节控制、智能的决策支持及深入的信息共享来完成物流行业的各环节所需要的信息化要求。

4.4培养专业化人才,组建专业营销团队

专业化的人才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农产品网络营销起着重要作用。对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应以高素质的现代农民为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对“新生代”农民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营销技能培养。政府应帮助“新生代”农民进入职业院校继续学习。而职业院校也应把为“新生代”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培训服务做为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第二,对已经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营销技能的大学毕业生,开展宣传,让他们意识到我国农业”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机遇。鼓励大学生组建创业团队,投身到”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活动中。第三,组织专业技术团队,深入农村,开展对广大农村居民的网络宣传、网络技术学习教育,提高大众对网络营销的认知度和普及度。

作者:邓满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全毅文.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国际农产品流通中心建设构想[J].商业经济研究,2015(28)

农业物联网发展前景篇5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

引言

我国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农业大国,但是目前在我国所有产业结构中,农业却最为薄弱。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从现有情况来看,若保持原有经营模式,农业经济发展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很难得到突破。互联网的崛起和发展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发展机遇,将农业与互联网有机结合,优化原有生产模式,充实和更新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市场信息,形成更加广阔的新型销售渠道,从而优化整合社会资源,让农业经济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1“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1.1背景

2015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开起了“互联网+”产业的新发展模式。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3月15日的记者会、3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走“互联网+”的发展路线,这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成熟、电商平台发展迅猛、经济新常态下信息化发展的共同结果。传统产业通过内部转化,在电商平台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农业的互联网营销也是如此,农业经济搭乘电商平台的“互联网+”模式是新型需求下,农业将会实现大的突破。

1.2农业经济遇上“互联网+”大机遇

自古以来,我国的农业都是支柱性产业,对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从1990年开始,我国农业的年度生产总值都在持续上涨,虽然每年的增长幅度有所波动,但是总体趋势上升。互联网目前已进入产业互联网发展阶段,传统产业实现互联网化将是大势所趋,“互联网+传统产业”需要经过互联网的引导向高端化、专业化发展,并推动传统企业进行模式创新,带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在农业、家装、服装、汽车、餐饮等传统行业中。农业经济在“互联网+”的带动下将会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发展,不仅能够扩大农业的市场空间,将分散的农户产品集中起来销售,还能够减少农产品的交易环节,降低各项交易成本。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生产模式过于单一

时隔至今,我国很多地区仍在使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由于信息落后,技术跟不上时代,造成大量劳动力的浪费,产出率不尽如人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急剧增长,我们对农业产出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近年来机械农具慢慢引入农业生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农业生产模式依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2农产品不够标准化

由于农产品种类复杂多样,人们对农产品具体标准不明确,造成下单困难。例如,买三斤牛肉,但是,牛肉的部位、肥瘦比例都没有明确标准,容易造成买卖双方认知差异。另外,由于许多进口农产品流入市场,造成农产品质量规格价钱不统一,许多消费者在选择同款产品时,更偏向于进口产品。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3农村缺乏互联网人才,互联网基础较差

由于农村文化水平限制,目前农村互联网基础普遍较差,互联网人才极度缺乏。加上设施不完善,没有专业化电商平台,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互联网的结合受到极大程度阻碍。

2.4没有完善的冷链,物流配送成本高

因农产品大多需要时鲜,配送时间不能太长,导致冷链物流成为农产品销售者的首选,物流配送成本随之增加。而目前我国尚未完善冷链物流渠道,导致很多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上时,已经腐烂变质,这些因素对发展农业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

2.5消费者与销售者之间存在信任问题

由于现在电商平台数量增多,彼此之间的评价机制良莠不齐,同种农产品众多商家同时销售,造成消费者对货品品质好坏很难鉴别。加上这段时间频频有假货事件曝光,消费者与销售者之间的信任危机悄然而生,从而阻碍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发展。

3“互联网+”时代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

3.1促进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互联网+农业”的模式的出现,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具有以下几种特点:①开放性:也就是互联网中的许多信息内容都是对外开放的,用户只需要一网的电脑,就能够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查询。那么农户就可以根据互联网中的信息资料,来及时了解当前农产品的价格、了解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用户可以通过上网及时的了解政府的最新政策,以便他们及时作出产业调整。②综合性:是指互联网包罗万象,不仅仅是能够提供农业发展方面的信息,还可以提供与农业有关的农产品的相关信息,可以提供工业、信息技术产业等信息,可谓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用户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综合性这一特点,及时了解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③创新性:是指互联网会将最新的技术、最新的技艺展现出来,通过这些新技术与新工艺,农户可以找到发展农业经济的新方法,可以通过利用最新的技术、最新的机械设备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总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可以将农业经济的发展与互联网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对于新兴农产品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逐渐形成农产品产业化模式。这种产业发展结构主要是以市场发展为基本导向,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非常的重视,通过市场,农民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且能够对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实时的调整,这就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变得更加的灵活。

3.2实现了向技术型农业转变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将信息网络融入到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促使农业的跨越式发展,能够突破传统的资源型农业发展模式,逐渐的转变为技术型农业发展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以及核心技术成为其中的重要衡量指标。现如今,我国的农业发展主要还是以资源型为主,信息化建设程度较低,这就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实行“互联网+农业”的这一发展模式,能够促使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

3.3有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运用“互联网+农业”的这一发展模式,能够促使农业的发展成本的节约,能够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①互联网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2],高效化、实时化、畅通化,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其中,能够促使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及时的获得最新的市场信息动态,现如今,市场环境可谓是瞬息万变,只有及时的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动态,才能够去应对这些市场的变化。②有助于农业流通成本的节约,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通过建立网络为主的交易平台,能够使交易的程序得到了较大的简化,这对于加快农产品的流通速度有着重要的作用。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企业提高农业技术提供了便捷,使农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的加快,这对于提升农产品的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4互联网结合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战略措施

4.1运用互联网改善农业生产模式

互联网拥有广泛性和创新性,具有极大信息量,能够极大程度地帮助农户及时掌握最新消息,了解最新策略,学习最新农业知识,从而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互联网与农业的有机结合,能够将农业生产模式智能化,有效化,让农业生产更加适应时展,同时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4.2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农业发展资源进行高效整合

我国农业经济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那么就需要紧紧的抓住“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对农业发展资源进行整合。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这些理念作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此外,还需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互联网农业发展策略。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来对农业地区的以下几方面资源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土壤、水文、肥力等,通过大数据来对当地农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并为之提供解决对策。除此之外,还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加强对市场信息的速度的获取,对农产品的价格以及行情等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对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走势进行评估,以便对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展,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去获取数据的。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让农户及时了解我国各地的农业资源状况,进而可以让农户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或与其他地区的用户合作,或将自己的农产品销往其他地区,并在其他地区引入其他的农产品,以促使双方能够各取所需。

4.3农产品企业联合搭建电商平台

从对农产品企业搭建互联网电商平台来销售农产品的模式而言,成本耗费大、影响力难以打开、销路问题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建议有能力的农产品企业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搭建起同类别农产品的电商平台,一方面能够减少农产品企业的成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产品种植经营上,另一方面可以以多企业的共同努力,打开影响力,吸引到更多的客户,并且能够共享物流。

5结束语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是其中的基础性产业,对保证社会的稳定,对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在这个背景环境下,我国农业发展一定要与时俱进,一定要紧紧抓住互联网的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王蕊.农业经济发展实施“互联网+”战略途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6,03:26~27.

[2]李丙金.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6:134~135.

[3]欧阳韬.如何利用“互联网+”加速农业经济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6:107~108.

[4]刘艳军.“互联网+”战略下我国农业经济效益提升战略研究[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6,03:54~56.

农业物联网发展前景篇6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城镇化建设

一、互联网建设推动农村电商大环境的形成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今年九月十六日的《2016年(上)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达23141.94亿元,相比于2015年上半年的16140亿元,同比增长43.4%,其中农村电商成为拉动网络零售业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而互联网的发展是推动农村电商必不可少的因素,城镇互联网从07年的7.4%到14年的28.8%,增长了四倍。

互联网的发展有效的拓宽了农村电商的销售渠道,充分的发挥出了B2B,o2o,C2C的商业模式。全国人大代表、小米董事长雷军就表示,“十三五”时期他最看好农村和互联网的结合,而这也是互联网下一步发展的关键点;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今年带来的5份提案中,就有一份题为《推行农村电商教育孵化计划加快推进农村电商扶贫》的提案,对互联网和农村市场的融合,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热情。京东就是看准了农村电商,并利用“互联网+”进行了四大探索:互联网+实体旗舰店、互联网+传统物流、互联网+万村千乡、互联网+传统商贸企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宿迁沭阳一村631户其中560家开网店,淘宝五分之一的花木出于沭阳,用数据诠释了“互联网+”,对于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性。

二、物流产业发展“迈开”农村电商的脚步

电子商务发展势如破竹,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农村网民数量多,网购规模巨大,潜力无穷。物流产业的发展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保障,在电子商务强大的竞争压力下,速度上升为重要的竞争手段,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加快了运输的速度,缩短了运输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农村电商的竞争力,推动着农村电商的脚步。

相较与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村电商的劣势十分明显,物流,信息的不通达,然而现在物流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经济的发展刺激着物流的成长,推动着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的发展壮大同样增长了消费的渠道,拓宽了消费面,推动着产品的更新,带来一系列发展前景,对农村电商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物流产业的发展打破了农村信息不畅通,交通堵塞的劣势,对农村电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物流可提高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并能够拓展农村电商的经营范围,带来新的市场机会。拓宽了电商的版图,并且将“快递到家”,由口号变为现实,促进经济发展,带来就业机会,实现双赢的目标。

三、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的建设

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本质上是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城镇化建设可以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同时农村电商的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推动农村的城镇化建设,二者是促进与反促进的关系。农村城镇化建设带动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营造大众创业的氛围,随着农村电商的发展,对交通,物流,管理,设计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地区的硬件设施,发展环境,政策力度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从而很好的完成城镇化建设,打造优质的乃至于富有特色的城镇化的农村,进而将农村电商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另外城镇化建设可以吸引优质人才回乡创业,弥补农村人才匮乏的现象,也缓解了城市的就业压力。阿里研究院的数据表明,未来两年农村电商存在200万左右的人才缺口,但就在整个电商市场人才普遍缺乏的情况下,教育部的2014年最难就业排行中,电子商务赫然入列,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缺乏人才,而城镇化建设可以缓解这一弊端,将优质的人才纳入农村电商的版图建设中,从而更为立体的发展农村电商。

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会产生连锁反应,举例来说,在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白牛村,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更新,村内还设置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网点,以方便村民代购、代缴水电费,代售农产品等。临安市还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将多个与村民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部门整合系统中,实现了村民网上办事。从当地村民对信息化社会的接受过程看,农村电子商务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而农村信息化的关键,就在于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例如:道路,医院,市政设施。设施的完善推动着服务体系的完善。

四、总结

在国家的政策扶持和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电商将呈现出繁荣现象是一种社会趋势,农村电商的商业模式也逐渐增多,电商的企业化,企业的品牌化,品牌的专业化,将为农村电商产业化打下夯实的基础。从国家的新政策来看,农村电商、农产品电商、农特微商以及农村物流的兴起将掀起一股创业热潮,在电商发展的热潮中,想要合理的整合资源,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则是能够快速提升消费者体验,增强渠道粘性的关键所在。农村电商作为国家战略,确实是势在必行,而互联网作为一个重要载体,与传统产品融合,最终各个厂家联合实现产品和服务,同时通过平台落地。同时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密切配合乡村连锁网点,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通过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成体系的跨区域联合,构筑紧凑而有效地商业联合体,降低农村商业成本,扩大农村商业领域,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获利者,使商家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物流产业的发展,城镇化的建设推动着农村电商的全面综合发展,从而成为一个全面立体的电商系统。农村电商的发展带动着经济的发展并且带动农村建设,促进就业,带动人才交流,减小地区经济差距。

参考文献

[1]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2015(05):110-115.

[2]易义斌,苏宏振,汪燕.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模式初探――基于揭阳市军埔村电商扶贫的调查[J].中国商论,2015(21):73-75.

[3]李瑾,崔利国.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20):227-232.

[4]谢惠芬.信息化背景下的农业:加快杭州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J].杭州科技,2014(05):47-49.

农业物联网发展前景篇7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农村物流;发展

在“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时,许多行业都在思考如何在企业腾飞的时代的实现创新。“互联网+”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互联网模式共同形成的,但这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相互叠加,而是利用通信技术和信息在互联网平台实现深度的融合,并创建出一个新的发展模式。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这是一个在其认识上的一种作用的加法,可能也属于“×”,但也可能属于“÷”,甚至一些其他的计算方法,但只要能与其他行业完美地融合,不管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都是可能的。

1农村物流的发展趋势

首先,农村物流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物流建设也逐步完善,装备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而物流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且相关政策也指出应支持农村物流业务的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而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农村物流行业必然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其次,农产品的流通趋于现代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农村物流体系与互联网形成了全面有机整体,加速了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发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以及配送技术等在物流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加速了物流的现代化发展步伐。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对农产品的配送产生了新的认识,物流企业亟需提升农产品的配送效率,而这些均表明农村物流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最后,物流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农村物流的发展可以优化农业结构,加速农产品的流通速率,确保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互联网+”时代农村物流面临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的物流发展较为迅速,且建立了各种物流专业园区。但受基础设施、区位等因素的限制,部分偏远的农村地区除了邮政物流外,几乎不存在其他物流网点,这也表明城市与农村的物流存在较大差异。2.1农村居民“互联网+”观念滞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均获得了较多的发展机遇,且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等方式,为创新企业经营模式提供了可能。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与商业机构的完美融合,实现了购物、支付以及医疗等服务的全天候化。但农村居民获得信息的渠道较少,没有正确全面的认识互联网应用,认为互联网不会应用至农业方面,创新观念较为滞后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物流的健康持续发展。2.2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地区远离交通干线,且其通信、互联网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以致影响了物流的正常配送。部分物流企业为了节省经营成本,甚至放弃了偏远的农村地区。同时,农村居民较为分散,居住点之间的距离较大,且村名并不规范,而这些均增大了物流难度,导致农村物流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同时,农村物流的涵盖范围较为特别,主要集中于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产品以及乡镇工业等方面,在消费品与工业方面,其与城市物流相差不大,但农产品却具备一定的生命周期,因此对运输存在较高要求,而这也增大了农村物流的难度。2.3农业特点决定农村物流薄弱。农业生产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与季节性,且其最为重要的内容便是生产资料与农产品,而这些均导致农村物流受季节影响较大。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对生产物资的需求各不相同,比如在春季时,农村需要较多的农业生产物资,而秋季收获季节则一直很多瓜果、谷物等需要运输至城市。而其他季节则对物流的需求较小,且供需也存在较大差异性。同时,不同地区农村的物流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也进一步增大了农村物流体系的复杂程度。除此之外,我国农村农业的生产条件十分落后,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低,而这也影响了农村物流市场的需求,降低了物流企业的积极性。且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充分意识到物流的重要性,缺乏资金政策支持,以致发展较为缓慢。

3“互联网+”时代下农村物流的发展策略

3.1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相关部门应在遵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基础上,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物流体系,依托城市物流系统拓展农村物流体系,强化其与城市物流的对接,从而实现顺畅流通。同时,还应重点做好农村物流体系的对接工作,建立支撑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的平台机构,重点做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等工作,为农村物流建造信息与物流平台。除此之外,还应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以及配送中心为节点,建造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将建设内容拓展至生产资料、日常消费品以及农产品等方面,确保农村物流向城市物流渗透,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3.2支持各方参与农村物流平台建设。物流体系较为复杂,需要各方机构的全力配合与支持,期间政府机构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工作,着重解决农村物流资金短缺问题,提升农村的技术及管理水平。同时,还应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农村物流实现与种植、养殖大户的对接。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农村物流体系的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农产品加工贸易等平台,加大农村优势农产品的推介力度,从而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投资农村的物流工作。期间还应加大对用户电子商务以及物流知识的培训力度,为农民普及电子商务及物流知识,为全面推进物流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农户参与物流构建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3提升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当前我国农村物流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且相关设施也并不配套,对此,应在按照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标准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应在遵照农业部以及运输部等相关文件要求下,坚持推进市场化运作模式,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更多的资本投入,完善农村物流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县级农村的物流服务网点,从而形成货源集中、信息互通的农村物流体系,促进农村物流事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快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3.4推动“互联网+”时代下消费渠道下沉。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商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尤其以三四级县以及乡镇最为突出,农村对电子商务以及物流行业的需求空间正在逐步增大。对此,各级政府机构应加大对大型物流以及电气商务企业消费渠道下沉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以及资金方面给予其足够的支持,从而打通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实现商家与农村消费者的无缝隙对接。同时,电商以及物流企业还应不断拓展农村地区的布点,提高农村市场的占有份额,将更多的农产品带入城市,建立高效的农业生产以及定点采集基地,从而实现农产品与大型超市的无缝对接,将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带入互联网层面,通过电商加快销售效率。这样不但可以占据份额较大的农村市场,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化了农村物流的成本结构,实现了互联网、零售商以及用户的协同发展,最终帮助农民增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4结语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物流现状及特点,指出了农村物流的发展趋势,指出了“互联网+”时代下,农村物流的发展策略,以期提升我国整体物流行业的水平。

作者:单位:

[参考文献]

[1]王鲁欣,李少军.“互联网+”时代农村快递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6(10).

[2]柏冬梅,邵万清,周依琳等.“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2016(06).

农业物联网发展前景篇8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商务;西部农业;农业贸易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225-01

一.历史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步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本身的功能也在朝着各个领域不断拓展着,比如近几年出现的电子商务,便被广泛的运用在全球各地的商业贸易中。在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时期,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便利、快捷、安全、高效等优点也更加广泛地被大家接受并认可。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促进相关产品销售额的增加,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一并发展,这样良好的发展前景,使我们将其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进行了一些思考。

二.发展现状

(一)国家政策

1.电子商务政策

2013年起,国家便相继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电子商务作为一个重要的新型经济增长点,政府对其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发展电子商务的支持政策,国家将会随着其发展而去逐渐补充和完善。在不远的将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会拥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2.农村电子商务政策

以电子商务的发展来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也是一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上,国家给予了较多的政策支持,农产品电商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曾明确提出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二)地区推行

2016年七月一日至七月十一日,我们走访了陕西省农业厅、咸阳市曹家村、天水市甘江村、天水市扶贫站、嘉峪关市泥沟村以及敦煌市农产品店铺,通过采访与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到农村电子商务在当地的推行情况。

1.陕西省

农村电子商务在陕西省的推广情况还是较好的。农村电商发展速度较快,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较大,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大的电商都积极投入到农村电子商务运营网络的建设中,有近一半的农民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得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少部分农民已经能够成功地通过网络来销售农产品。

2.咸阳市曹家村

曹家村位于陕西省泾阳县三渠镇,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政府的电商政策在这里的成效并不显著。曹家村的村民主要种植桃子,而农民们销售桃子的主要方式即为出售给桃子收购商或自己拉到市场上去进行销售。尽管桃子会有滞销的情况、村里已覆盖了网络,但利用电商平台来销售桃子的农民还是少之又少。

4.天水市甘江村

甘江村位于天水市甘泉镇,甘江村是电子商务试点村,在地理位置上有着优势,物品运输较为方便;该村严格按照省市要求,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甘江村时常组织村民向村干部学习电商技术。

5.嘉峪关市泥沟村

位于嘉峪关市新城镇的泥沟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胡萝卜、苞谷和麦子。农作物的销售渠道是采购商上门采购和农民们简单加工后拉到市场上卖这两种。村里已普及网络但有电脑的家庭还不多。部分农民已经开始了解和使用网络购物,可是在互联网上进行农产品贸易仍然显得较为陌生。

三.遇到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1.网络覆盖不全面

互联网的覆盖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互联网的良好覆盖,农业电子商务是无法发展壮大的。由于部分山村地区较为偏远,且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地区的网络覆盖并不全面,这成为了阻碍西部地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因素。

2.物流不便成本高

通过此次深入农村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我们得知许多偏远地区的物流站并没有建立起来,加上地势不平、路途崎岖,物流运输成为阻碍农村电商发展的大问题。

(二)农民文化水平较低

1.接受新观念困难

大部分农民观念仍然非常传统,他们更加青睐于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方式,对于不了解且并未接触过的互联网出售农产品的新方式,他们更多则怀着一种不敢尝试甚至有所排斥的态度。

2.缺乏相应的网络操作技术

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接触网络知识较少,对于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网络操作方法并不熟悉,不具备通过电商来出售农产品的自身条件。

(三)农产品的自身限制

蔬果类的农产品作物保鲜期较短,具有运输时间不宜过长、不易颠簸等特性,导致一些农产品无法满足长途运输的要求,从而限制了部分农村地区电商的发展。

(四)品牌化程度低

农民自家生产的农产品无法面对相关部门的检验,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因此导致农产品生产产量较小并且相对较为分散,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规范化仍亟待提高。

四.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大力发展地区经济

深入落实国家对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并结合本地区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同时促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修缮农村道路,完善当地互联网网络,促进基础设施与物流站的建设,从而为电子商务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以推进西部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定时开展有益于村民身心的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农民的互联网意识。可以组织开设互联网学习班,组织农民参加,普及互联网知识,并帮助农民学习如何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并提供相应的指导。

(三)贯彻“一村一品”1的实施方案

村干部讨论后,拟定和挑选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并逐渐将其培育为一个品牌。同时加大对农产品的扶持力度,促使其生产走向专业化、机械化,实现高质高产的农产品生产目标。

参考文献:

[1]宋洁.陕西农村电商发展报告[n].西安晚报,2016-07-06

[2]李苏锦.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n].前瞻网,2016-06-01

[3]杨永亮.提升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应紧跟实践[J].教育界,2014,(27)

农业物联网发展前景篇9

【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

一、农产品B2B平台交易研究背景

2015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中的“+”不仅仅在于简单地将互联网应用与各个传统行业,更在于未来“连接一切”的想象空间。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创新机遇,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产、工作及生活方式,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并带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无限的机遇。

而中国农业又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进程之中,再加之“互联网+”如火如荼地迅猛发展。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农业产业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整合,产业化程度提升,物流及信息化加速、渠道发展多样化等的巨大机遇。

根据《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5)》1数据显示,淘宝网(含天猫)截止2015年,经营农产品类目的卖家数量为76.21万个,同口径较2014年增长60.57%,同时阿里平台上注册地址在乡镇的农村卖家有76.98万个,涉及农产品商品数量1004.12万个。2015年阿里平台上共完成农产品交易额(GmV)约500亿元,与2014年同口径相比增长69.83%。

二、我国农产品B2B平台交易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我国的经济虽然经历了长达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相当的差距,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而“三农问题”更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加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问题的制约、农民自身文化素质有待提高的局限性,导致了我国广大农民缺乏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和学习,与此同时,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在逐年加大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财政、物力、人力的投入,但在人口多、底子薄的现实面前还是显得有相当的不足。目前我国农村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仍然远远落后与全国城镇地区,更无论与全世界相比。

(二)交易主体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认识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的文化水平、素质偏低,对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由于自身传统观念的局限性,和网络虚拟性的特征,使得农民对于虚拟的产品缺乏足够的信心。再次,有些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民甚至是没有条件通过互联网获得或是农产品的相关信息。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人才供应不足

关于人才建设方面,我国无论是从思想重视程度上还是资金的投入上都是比较薄弱的,没有精通网络的专门专业人才维护,造成了农业信息网络数据收集、数据库建设以及更新进度缓慢。另外,售后服务方面由于缺乏专人维护,造成客户的问题不能够及时的给予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求我们在人才方面应该增加既精通计算机领域、又精通熟悉农产品经济规律的专门人才,这对于我国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三、建立完善的农产品B2B平台交易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为了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体系,首先要加大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的引导和推广。国家及地方政府要在有机农产品产业布局与发展规划基础上,制定有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明确有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目标、战略重点、任务、发展模式、战略步骤;制定有机农产品信息化体系框架、技术标准和市场的规范准则,为有机农产品发展电子商务奠定政策环境;加强宣传和信息服务,积极引导农民和涉农企业进入市场,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电子商务。其次要加大对各类涉农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扶持。鼓励农民个人、各类生产组织和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支持。搭建综合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优先扶持一批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全面发展。

(二)加快我国特色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我国特色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首选就是要完善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地理区位的原因,农村地区的物流也长期滞后于城市。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力度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破交通不便造成的经济发展瓶颈。新建、扩建物流园区,大力建设配货中心和物流仓库等基础设施,让分散生产的农产品都能够在集中的地区等待配送。另外,还要结合农产品自身独有的特点,培训专业人员分装、搬运。其次,积极吸引第三方物流的进入。好的设施条件不是一朝一夕间可以改善,但好的政策则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引导第三方物流公司进入。物流公司进入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开展农产品配送,短期来看是一种盈利上的损失,但从长远来看确实盈利上的获得。这就要求政府采取补贴和减免税费,提供信贷支持等措施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快可追溯体系建设

可追溯体系必须具有识别产品、记录产品现状、必要时记录产品属性和加工特点、并整理和分析录入信息的能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量数据为建设可追溯体系起到了极大大帮助,特别是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建设可追溯体系显得更为重要。

若能建设一套完整、完善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那么对于事前事后两方面多有极大的帮助:事前,产品质量的把控更为严格;事后,对质量危机的处理又将更为及时、有效。

参考文献:

农业物联网发展前景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网络营销

1电子商务经济的特点

1.1普遍性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近年来刚刚兴起的前所未有的商品交易方式,将商品生产者、流通者和购买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创造出了网络经济、数字化生存的新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极具规模,几乎家家都用,人人皆知,变得十分普遍。

1.2方便性

电子商务背景下,人们的商品交换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无论商品在什么地方,下单以后通过快递运送都能很快送达。另外,交换也变得十分简单,只要有网络设备,足不出户就能够下单购买。网银、支付宝等产品的使用使得商品支付、信息查询等变得十分简单,极大提高了企业和商家的服务质量。

1.3整体性

电子商务经济已经发展成为较为规范的商品交易模式,已经把人工操作和电子信息处理结合成一个整体,极大提高了经济社会的运转效率,也提高了系统运行的严密性。

1.4安全性

安全性是任何商品交易的前提条件,也是商品交换各方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现如今,各大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网银、支付宝等支付产品给用户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加密、安全管理、控制、防火墙、签名等保障机制,极大提高了电子商务经济的安全性。

1.5协调性

商品交换本身就是一种交易各方协调的过程,电子商务经济的银行、配送中心、通信部门、技术服务等各方的协调运作模式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

1.6集成性

电子商务依托于计算机和手机网络,对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各种软件和硬件功能实现了高度的集成,高度的集成性更是进一步加快了商品流通的速度,提高了社会运转效率。

2电子商务经济下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的互联网设施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但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4G网络还没有完全覆盖,这些地区一般集中在我国的中西部。其次,我国各地的农业信息资源并不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农民互联网知识相对来说较为落后,各类农产品信息收集难度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是比较高的,农村信息相对于城市较为滞后。再次,各个地方的农业信息网站数量较少,农民信息平台的数量和质量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发展需求。最后,目前我国农民很多还处于低收入水平,生活拮据,有些农民不舍得做出网络支出。

2.2农村电子商务经济欠发达

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朋友文化水平和程度都不深,对互联网经济的认识和应用有限,农村中的网民和网购者多是学生或有文化的年轻人群,这部分人通常又不从事农业活动,造成农村电子商务经济的欠发达。来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城镇线上购物占比为31.7%,而农村这一数字仅为17.6%。农村电子商务经济欠发达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

2.3农产品自身制约性

首先,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产业分散,且个体规模不大,即使总量很大,但仍难以产生规模化效应,因此农产品生产很难规范化,也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其次,一些农产品对保鲜和运输条件要求较高,要求把控好流通时间,比如草莓等新鲜水果。

2.4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较为落后

农产品网络营销活动主要通过互联网实现,客户在网上下单并付款以后需要供应商或企业进行物流配送,需要配送队伍把握好送货时间和运输方式,保证产品质量。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并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化,大多数都没有完善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缺乏完善的物流配送机制,专业水平落后,大型车辆数量较少,不利于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

2.5农产品缺乏标准化体系

农产品要想提高价格,要想能够畅销,必须走品牌化战略或者说标准化战略,使用统一的包装和标准生产。但由于我国大多数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经营者大多数是个体经营,缺少标准化体系,难以做到标准化生产。

2.6网络营销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电子商务经济下的网络营销主要在虚拟环境下进行,交易过程中需要足够的安全保障,光交易规则和机制还不够,还需要有一定的法律作为保障。但是放眼全局来看,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数量十分有限,监管体系也不够健全。并且网络营销也没有足够的优惠政策,企业和农户从事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积极性明显不足。

3电子商务经济背景下农产品网络营销对策

3.1给国家的建议

首先,建立健全农产品网络营销法律体系,使农产品网络交易有“法”可依,保障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健康发展。其次,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监督和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部门处理农产品网络营销问题和事件。最后,加大对农村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鼓励力度,实施农产品网络营销补贴优惠政策,为农村发展和农产品网络营销提供政策支持。

3.2给地方政府的建议

首先,鼓励农村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大力推广先进的网络知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鼓励和补助政策。其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修建公路,帮助建立合作社办公室等帮助农业发展,为农产品网络营销等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服务。最后,帮助农村健全网络设施,加大互联网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民朋友对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经济、网络营销等的认识。

3.3给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议

首先,平台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价值,给予农产品网络营销有力的支持。其次,要充分考虑农民朋友对互联网经济知识的匮乏和认识的不足,降低准入门槛,建立有利于农产品网络营销运行的规则和机制。最后,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专门为这部分人员提供帮助,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3.4给农产品供应商(农民)的建议

首先,广大农民朋友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读书,接触新鲜信息,不断丰富自身的互联网营销知识水平。其次,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和统一种植作物等形式建立农村农产品生产营销合作社,形成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物流配送的农村集成化产业集群。最后,走标准化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使用统一的包装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