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十篇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十篇

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42:53

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篇1

在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最近相继召开了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以后,县委、政府今天召开这样一个规模大、规格高的全县性的大会,目的就是及时贯彻落实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和分析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部署今年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全面扎实地推进我县经济发展跨入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总结我们县域经济发展经验的大会,更是一个向县域经济更高发展目标发起冲刺的动员大会,是一次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的会议。上午,我们利用半天时间到两个乡镇去走了走,看了看,看了一些乡镇企业,看了一些项目,我想大家会得到一些启发。今天大会表彰了我县2005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个人和非公企业比贡献活动6家优胜企业,以及先进个体工商户,这些集体和个人为的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值得全县人民可敬、可佩,创造的业绩可喜、可贺。在此,我代表县委、政府感谢为我们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感谢为招商引资、为加快发展尽了最大努力的单位和个人。刚才,县长作了一个很好的讲话,总结和分析了去年的经济工作,对今年县域经济怎么抓作了全面的部署,讲得很具体、很实在,目的就是要大家齐心协力抓各项工作,全县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目标任务非常明确,我完全同意。我的讲话主要就如何贯彻落实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的会议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严肃认真地贯彻落实好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争创十佳县四连冠

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先后召开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对今后县域经济发展要抓什么,怎么抓,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刚才,县长传达了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这两个会议是“十一五”开始时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会议精神非常重要,对于指导全区、全市的县域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和交流经验,与会同志受到很大的启发,精神振奋,增强了信心,激发了斗志。

如何贯彻落实好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我想我们已经连续三年荣获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的殊荣,实现了“三连冠”,贯彻落实好全区、全市会议精神,归结起来就是要再创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力争实现十佳县“四连冠”、“五连冠”,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更是我们贯彻落实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参加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会时,市委梁书记提出要创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五连冠的要求。回来的第二天,我和县长把临桂会议精神和市委梁书记提出要创十佳县五连冠的要求向县委、政府班子作了传达,随后5月23日到26日,我们又组织县四家班子领导、县直部门和乡镇的主要领导到临桂、灵川等县参观学习,同志们看了以后,感觉我们的工作、思想观念和人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环境的改善方面差距更大。要创十佳县五连冠,我们的责任重大,压力很大,任务艰巨。同志们想一想,2003年和2004年的十佳县,我们都排在第一位,2005年我们排到了第七位,这说明我们的发展步伐比人家慢了,今年我们如果不加倍努力就有可能排不上号,进不了十佳县。这些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的实际情况,立足优势,突出特色,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落实新的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展的速度位于全区的前列。可以说,我们找准了平果发展的路子,思路对头,这几年全县上下齐心抓发展,所付出的努力有了收获,有了成果,为下一步加快发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我们的园区功能还比较薄弱,园区经济规模不大,我们去看了灵川,看了临桂,就看出了差距,灵川全县已建起了8个工业园区,在园区内投产运营的企业就有140多家;临桂有两个县级工业园和四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形成了县办企业、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我们来看,目前工业发展不平衡,工业化程度和水平还不高,因为乡镇工业这一块我们还是短腿,还很薄弱,大家想想,现在我们的乡镇企业、村办企业,有哪些亮点?有哪几个可拿到台面上的?说实在话,从规模也好,效益也好,我们没有几个拿得出手。又比如我们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发展的后劲不足;我们县域经济实力和财力还是很有限;我们的投资环境和人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们县域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需要我们各级领导班子、我们的部门和乡镇在今后的工作中实实在在地、认认真真地加以解决。我们要看到,当前在县域经济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激烈竞争中,我们前面有标兵,后边有追兵。不进则退,进得慢也是退。我们必须咬紧牙关,扎实工作,奋力前进,否则我们就会落伍,就会被淘汰。我们各级领导班子,我们各个乡镇、各个部门,务必要振作精神,正视困难和问题,增强慢进则退的危机感、抢抓机遇的紧迫感、争先发展的责任感,少说空话大话,真正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严肃认真地把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落实到我们争创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的各项工作中去,按照市委领导的要求努力实现十佳县五连冠的目标。

二、增强加快发展的意识,千方百计完成和超额完成市委、政府下达的经济指标任务,做到超常规发展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既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的要求,也是我们各级领导班子,我们各个部门、各个乡镇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同志们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意识,齐心协力推进我县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要实现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五连冠,今年是最关键的一年。今年我们创十佳县,必须千方百计完成和超额完成市委、政府下达给我们的经济指标任务。最近,市委、政府对今年经济发展的几项重要指标作了一些调整,根据上半年的情况,对进度快潜力大的县(区)加了码,以此来弥补其他一些有困难的县。从年初我们县和市委、政府签订的责任状来看,市委、政府给我们县加了些码,几项主要指标的总量和增幅都有所调高,生产总值增幅由18%调到20%,总量达到76.4亿元;财政收入增幅由20.3%调到25%,总量由132200元调到1373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由15.3%调到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由10.5%调到20%。这几项经济指标中,我们压力比较大的是财政收入,到5月底止,我们的财政总收入5.3403亿元,同比增长-1.13%,完成市里调整任务数的38.88%。上半年要完成6.9个亿,今年时间还有二十多天就过半了,要达到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双过半”的要求,6月份必须完成入库近1.6个亿,任务相当重,需要我们加倍努力。但是不管有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千方百计完成和超额完成任务。从目前全县经济运行的情况看,我们有决心、有把握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

为了贯彻落实好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市委、政府明确今年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发展速度不能慢于去年;重点县(区)要做到超常规发展;确保“保三争四稳五”(确保3个县、力争4个县进入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行列,稳住5个县获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为此提出抓园区产业、房地产业、二轻产业、物流产业、民营经济、旅游产业、劳务产业、特色农业等“产业”;下功夫培植和打造特色经济、非公经济、城镇经济、外资经济、劳务经济、园区经济、品牌经济、通道经济等“经济”的要求。我们要确保进入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创十佳县四连冠,必须全面贯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的各项要求,必须全面推进县域经济的各项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着眼于壮大经济实力,着眼于增加财政收入,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乘势而上,采取更有力的办法措施,推动我县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总的来说,发展的速度不能慢于去年,要做到超常规发展。

三、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紧紧围绕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的部署抓落实,务求抓出成效

今年创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关键在抓落实。可以说,创十佳县,成在抓落实,败也在抓落实。我们各级领导班子、各个部门、各个乡镇一定要坚定信心,下大力气抓落实。要紧紧围绕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的部署认认真真地、实实在在地抓好落实,务必抓出成效来。

1、抓落实,必须在重点和关键工作上有新突破。从抓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看,加快发展的希望和潜力都在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这次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都对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出了进一步的部署。今年创十佳县,我们要围绕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大推进“四化”的工作力度。

一是工业化。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服务中铝广西分公司,加快氧化铝三期工程建设进度,尽快建成投产,这是大头。地方这一块我们要抓紧抓好这么几个大项目:抓紧年产8万吨的铜板项目,确保6月底建成投产;抓好年产3.5万吨铝材扩建项目达产达标;抓紧已开工的年产5万吨铝板项目的施工进度。下半年,抓好年产15万吨铝箔项目的动工及轻工业园一些项目的动工,此外抓好酒精厂、氧化盐厂的配套项目,使其尽快投产达标。

二是城镇化。城镇化首先要抓城市化,县城这一块,主要是进下加大房地产开发的力度,今年要重点抓好兴平小区等六个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建设。同时,要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抓实一些,抓紧高速公路7公里的进城线、4公里多的铝城大道,还有跨右江大桥、百色港旺江作业区等一批市政项目的建设。乡镇这一块要重点抓等镇的小城镇建设以及乡镇所在地的新农村建设。

三是农业产业化。主要把南华糖业有限公司、酒精厂、食品厂三大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是市场化。今年我们要加大盘活资产的力度,首先要进一步盘活土地,为加快发展奠定基础;其次要把县府招待所、财政大厦、土地大厦推向市场;再次要退办公用地用房为商业用地用房。4月18日,我们把地块推向市场,公开拍卖,不到120亩地,卖了8400多万元,为我们下一步盘活资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2、抓落实,必须落实到项目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最终都要落实在项目上,体现在项目上。发展的突破,首先是项目的突破;创十佳县,项目是关键。今年我们的项目盘子比较大,年初我们已经把今年要抓的项目列出时间表和责任人,分解落实到县四家班子领导和有关部门、乡镇领导身上。任务分清楚了,责任明确了,现在就看我们怎么抓落实,看成效,看进度。请各位领导、各个有关的部门、乡镇务必要负起责任,对照时间表,一个一个去抓,抓开工,抓进度,抓投产,确保今年项目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3、抓落实,必须落实到招商引资上。今天县委、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会与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两个会合在一起开,说明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也说明县委、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全局,抓好招商引资,就赢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抓好招商引资已成为这几年创十佳县的一条成功经验。今年我们的招商引资怎么抓,县长已经作了很到位的部署和安排。我想抓招商引资工作,归根到底是多跑,今年我们要加大跑资金、跑项目的工作力度,这个月县委、政府打算组织向支队伍外出寻找合作伙伴。请同志们按照今天会议的部署去抓落实,力争今年招商引资工作有新的突破。在县长讲的基础上,在这里我再讲一讲环境的问题,讲一讲观念的问题。好的投资环境决定好的招商引资成效,而好的思想观念决定好的投资环境。改善投资环境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最根本的是观念。表面上看,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引进项目、利用外资以及区位优势等方面的差距,但从根本上是思想观念的差距,在于想不想干、敢不敢干、会不会干,在于气魄、胆量和办法。可以说,要做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首先思想观念必须做到跨越式转变。市政府刘市长提出这样一个理念:“我拿什么献给你,我的老板?”就是说我们在与投资商接触时,要进行换位思考,首先要考虑如何帮他们赚钱,而不只是怎么赚他们的钱,只有他们赚了钱,我们才赚得了他们的钱。要有这种理念和气魄。我想,我们今年的招商引资要有新成效和新突破,必须在思想观念转变上有新的突破。我们去看了临桂,临桂县利用桂林市区不宜搞大工业的情况主动承接工业项目,县、乡、村都办工业园,利用1.5万亩旧机场,把它置换成科技产业园区,并引进外商垫资6亿元搞整体规划开发,整地后再还,形成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势头。这就是思想观念转变。我们各级领导班子、各个部门、各个乡镇,务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共同营造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更宽松的环境来促进招商引资工作。要加大投资环境整治的力度,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铺平道路。

4、抓落实,必须落实到责任上。全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都强调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当中,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全区会议要求要加快建立健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和支撑体系,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经济,分管领导具体抓、全面抓,县四家班子领导要共同抓、合力抓,形成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市会议要求要把县域经济的目标分解到分管领导、部门、基层,随时加强监测和调控,定期督促和检查,年末总结、评比、表彰,实行一定的奖励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我们各级各部门要上级会议精神,分解和落实责任,使各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确保取得实效。乡镇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乡镇这一块发展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我们各个乡镇的班子都要动动脑筋想办法,加快本乡镇的发展。今年开始市委、政府开展创“十佳”乡镇活动;县委、政府也要开展创“三佳”乡镇活动,具体办法已经发到大家手中征求意见。今年我们要力争2个以上乡镇入围全市“十佳”乡镇。希望通过评比活动,推动县域经济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上协调发展。

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篇2

关键词:县域经济现状问题建议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也是推动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县域经济总量不断扩张,财政实力迅速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但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因素仍然存在,并阻碍了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加速

进入新世纪以来,荥阳结合独特的区位优势,主动接受郑州的辐射和带动,通过城镇化打造工业发展平台,通过工业化夯实城镇化基础,通过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反哺农业,县域经济发展明显提速。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8.8亿元,年均增长11.9%。全市12个乡镇有10个跨入河南省百强乡镇行列,成为全省百强乡镇最多的县(市)。综合实力跃居河南省第2位,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

(二)工业发力

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壮大工业经济作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全市在不断扩大工业经济存量的同时,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工业名牌竞争力不断增强。少林汽车、博大挂面先后荣获中国名牌,高山阀门、三一面粉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另外还有5个省级名牌、6个省级免检、8个省级优质产品,拥有名牌名优的总数位居全省各县(市)前列。

(三)收入增长

2010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92元,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5547元,年均分别增长12.6%、13.4%和14.5%。2010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0%和29.4%,居民生活水平已从过去的温饱型上升到现在的小康型,并逐渐向富裕型转变。

二、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一)“瓶颈”制约仍然突出

资金、土地仍是当前发展县域经济面临的两道难题、两大“瓶颈”。大量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深受“失血”之痛、征地之苦、发展之难,致使一批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一批项目不能及时上马或按时投产,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扩张效应。

(二)部门权利交叉、政策不协调,导致县级政府执行难

国家各部门、各行业出台的所有法律、法规、制度、政策最终都要由县里来具体落实。但一方面,现实中各部门、各行业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出台的法规或政策时有矛盾或冲突,没有很好地协调起来,到县里具体执行时则无法操作。例如,《土地法》与《森林法》之间有很多不协调的地方,工商、食品卫生监督与技术监督的职能都有很多界定不清的地方等。另一方面,当各部门给县里布置的任务发生冲突时,没有一个权威机构进行协调,从而影响工作开展。

(三)对县域投入不足,县、乡基础设施落后

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很少直接投资,主要靠县、乡政府多方拼凑和农民集资来解决,乡村道路、用电、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欠帐太多,农民享受不到起码的国民待遇。农村税费改革后,原由乡统筹、村提留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断了来源,加上县乡财力有限,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越发突出。一些原来建好的乡、村道路和农村小学的维修也难以为继

三、建议

(一)建议以新的视野发展县域经济

就是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看待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体,城镇是中心,农村是基础。县域经济大发展,离不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也离不开“三农”的发展和农业基础的稳固。从荥阳的实践看,这几年我们以新农村建设、农村创建等工作为抓手,努力构建“城乡互动、比翼齐飞”的发展格局,但具体以工促农怎么促,以城带乡怎么带,我们还在摸索中,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相比县城仍然比较薄弱。因此,希望上级党委、政府能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给予我们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指导。

(二)建议以新的导向发展县域经济

就是在县域经济指标评价体系中,要更加鲜明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重城镇更重农村。县域经济指标评价要把反映农村发展水平的比重放大,着眼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解决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难题,更好体现关注民生。要重速度更重效益。确保一定的发展速度是必要的,但要坚决摒弃唯速度论,更加重视对经济发展质量指标的考核,引导GDp科学增长,避免盲目投资上项目,超越承受能力强行发展等,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相应满足。

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县域经济;结构调整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城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小城镇建设中,县域经济发展是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经济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县域经济结合了城市建设与农业生产,将工农业交汇在一起,以农业为基础,城镇环境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水平与现代化生活为中心,缩小城镇生活差距,提高农村人民医疗、教育、养老、业余文化等整体水平。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一、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县域经济同城市经济之间发展不协调

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在:(1)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城市经济,且距离在越拉越大。(2)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两层皮”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城市对县城的带动能力不强,辐射的传导机制尚未形成;另一方面,客观上仍存在着城市与县城争资源、争资金等问题,城市与县城相互独立;第三,城市与县域在产业整合、分工协作等方面还没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和紧密的产业链配套关系。

2.县域经济同城市经济相比高等资源要素缺乏

县域经济同城市经济相比所拥有的先天条件较为匮乏。其中包括:地理位置的差距、生产资源的差距、交通环境的差距、人才培养机构的差距、医疗环境的差距、现代化程度的差距等。由于改革开放大量的内地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他们为我国沿海城市的建设贡献了全部的青春。相反,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给农村的发展造成了重要的影响,这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很多村落由于人口的转移变得荒废甚至消失。

3.县域工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

从目前来看,多数地区县域工业的发展速度慢、总量过、档次低。主要表现在:一是深加工能力不强,多数产品只是经过简单的初加工就直接流向市场,真正能够发挥带动作用的深加工企业寥寥无几;二是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县域工业的发展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

4.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主要表现为: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多数集中在第三产业中的餐饮服务业;以家族式管理为主,管理上非规范和非科学性问题较为明显;自身发展潜力有限,大部分民营企业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污染严重,市场前景不广阔;自有资金有限,偿债能力低,部分民营企业家甚至缺乏还贷意识,信誉度低。

二、县域经济发展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人口数量,发展好县域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经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心,东南部沿海城市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优势已经发展出了多个国家化、现代化的大都市,其生活水平好、劳动收入高,促使大量内地农村劳动力涌向东南部,这拉大了内地农村与沿海城市生活质量的差距。为此,发展县域经济成为我们当下解决城乡差距,均衡发展的关键。要想使县域经济具有跨越性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1.县域经济发展要从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出发,农业产业化与规模化发展

县域经济要充分发挥地区农业优势,将农业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发展大农业,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区域整体农业特色,通过引进先进农业设备和先进农业经验,丰富产品类型,不断创新,发展农业产业链,形成县域整体农业品牌,提高产品价值,培养本土企业快速成长壮大。

2.发挥中小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中的重要支柱,其企业经营结构清晰,企业经营体制灵活,在市场的经济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目前,在县域经济中,中小企业是其发展的主体,对于中小企业的扶大做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吸引外资,引进人才,将县域经济引入快速发展的道路上。

3.利用本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培育县域整体经济

通过对发展较为发达的县域经济实例分析,县域经济成功之道是要利用本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特色经济可以从县域的地理位置、产品的竞争实力出发,通过优势放大,扶强做大,突出县域经济的整体特色,以品牌树县域,以特色发展县域,打造一体化经济体系。

4.城镇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重要载体

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镇化建设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沿海城镇发展的调研分析,由城镇工业组建而成的实体经济是城镇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城镇发展形成了密集型劳动产业结构,由此带动了城镇现代化建设、城镇医疗体制的完善、城镇教育的发展,这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的目的,提成了城镇知名度,带动了整个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5.突出县域经济优势,抓住经济第一竞争点

县域经济发展要具有实际性和可发展性。每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经济优势,如何抓住经济第一竞争点和突出县域经济整体优势是我们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环节之一。首先要找到县域经济的重点优势项目,再通过市场调研分析,找到项目发展的切入点,利用资源优势、人力优势、市场优势等脚踏实地稳步发展,促使县域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压倒性竞争优势,根据市场规律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完成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秀峰.浅议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2010(8):78-79.

[2]王龙军.搞活县属中小企业增强县域经济活力[J].经济管理,2009(2):38-39.

[3]李丰.贫困县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王生铁.中小企业:县域经济的活力之源[J].调查报告,2011(9):4-6.

[5]陈莉.壮大县域经济,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J].经济纵横,2007(8):53-55.

[6]齐力然.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J].中国中小企业,2006(1):8-10.

[7]吕永斌,蔡根女.论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J].商业时代,2009(9):30-31.

[8]鞠正江.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05(3):69-71.

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篇4

摘要:本文立足于本溪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通过调查与分析,提出了推动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并从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园区化产业集群县域经济支柱

2011年,本溪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92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64%和84%,其中重点工业园区新增基础设施投资13.6亿元,园区达到了“五通一平”要求,园区销售收入实现125亿元;产业集群新增投资148亿元,实现产值151亿元;这两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4.5%。预计2012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6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

1.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1.1园区建设方面:特色产业集群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本溪县传动产业集群目前已落户企业26家,2011年实现产值31.3亿元,玻璃制品产业集群引进了总投资27亿元玉晶玻璃投资项目,已完成投资3.8亿元,桓仁县葡萄酒产业集群落户企业10个,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包装印刷产业集群引进了沈煤龙盟新型环保材料公司,沈煤方解石粉加工、鑫汇方解石粉加工、仁信来方解石加工三个配套项目正在建设中。

1.2招商引资方面:项目建设实现了新突破。2011年,完成招商引资234亿元,新引进落地项目235个,完成投资27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2个,完成投资148亿元。本溪县重点投资建设、改造项目49个。桓仁县重点实施了116个项目。

1.3特色产业方面:“一县一业”不断壮大。目前本溪县平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万亩。桓仁县大力实施葡萄酒产业“123”工程,规划了“一带一园一镇”的产业布局。开工建设了省级葡萄酒研发中心,扩建了酿酒葡萄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从欧洲引种了雷司令、西拉等10个新品种,基地总面积达到1.68万亩。

1.4新兴产业方面: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迅猛。本溪县重点打造了水洞温泉旅游度假区、汤沟温泉旅游度假区和关门山、铁刹山、老边沟等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桓仁县重点打造了桓龙湖酒庄带、大川温泉度假区和五女山、大雅河等一批特色旅游景区。2011年,重点推进了铁刹山、大石湖、万乐岛等29个旅游项目,签约引进了投资40亿元的汤沟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投资30亿元的汤沟公共艺术小镇、投资10亿元的汤沟温泉谷度假酒店等重大投资项目,总投资102亿元。两县全年接待游客1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亿元。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与兄弟市相比,本溪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算高,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差距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总量不大,产业集群还未真正形成,规模优势和聚集效应尚未显现;二是本溪县和桓仁县是辽宁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水源地,已被省政府确定为“限制工业发展区”,制约了两县工业的发展。三是土地、资金等要素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阻碍项目落地和实施;工业园区建设和项目建设与资金短缺的矛盾依然存在,地方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差,贷款门槛过高,企业贷款仍然较难。

完善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园区对产业的承载力和集聚力。全面推进两县各2个工业产业集群建设,今年每个产业集群都要着手建设5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建设,每个产业集群力争100个项目落地。

2.2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紧紧抓住各种要素北上的难得机遇,充分做好借力发展的文章,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突出主攻方向,围绕两县重点产业集群,大力开展主题招商、产业链招商和派驻招商。狠抓招商责任制落实,加快专业化、知识化招商队伍建设,设立招商引资专项资金,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加快项目的引进和落地。

2.3大力推进以农产品加工和“一县一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发展。全力抓好“一县一业”建设,做大做强本溪县中药材产业链和桓仁县葡萄酒产业链。以专业化基地建设为载体,抓好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引进培育一批投资5000万元以上,有规模、有档次、带动能力强的农事龙头企业。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滴灌节水任务。

2.4加快建设以旅游业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充分发挥两县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以打造本溪县“山水休闲旅游城”和桓仁县“中国休闲度假城”为载体,积极培育旅游主导产业。加快各景点的整合开发,规划建设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现代物流总部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为加大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从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角度,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健全完善水源地保护区扶持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建议省政府加大对重要水源涵养区建设的政策性支持,建立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重要水源涵养地的省级财政支持力度。

(2)开展下放省级经济管理权限试点工作。支持本溪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将本溪作为下放省级经济管理权限试点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3)将桓仁县纳入省“扩权强县”试点。省委、省政府在辽西和辽北分别确定了绥中县和昌图县作为“扩权强县”试点,在辽东尚未确立。桓仁县位于辽东地区边缘,西临新宾,南通宽甸,北接通化、集安等市县,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同时还是辽宁省重要的水源地,目前正在打造世界级的“冰酒之都”。为此,建议考虑将桓仁县纳入省“扩权强县”试点,这将有利于桓仁对周边县市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篇5

关键词:金融服务;县域经济;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97(2012)08-0270-01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问题研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长期以来,我国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虽然我国已连续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却相对呈现出“弱势经济”的趋势,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步伐。就其原因主要是县域金融服务功能弱化,信贷资金供需矛盾突出,中小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为此,笔者拟从金融服务的角度探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金融服务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作用减弱

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主要集中投放于大城市、大企业、重点项目,并且具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和严密的放贷手续。同时,有些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战略,在县域经济实施了分支机构的市场退出,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网点大幅减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此外,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实行了比较集中的管理模式,对基层很少或根本不予授权授信,保留下来的机构网点所吸纳的资金大部分或全部上存,实际上已成为上级行的一线“储蓄所”。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严重失衡,导致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乏力,是县域经济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的金融内部体制原因。

2.金融中介机构发展不足

县域中介组织不全,信用担保公司实力不强,创业基金规模小,融资担保能力未能充分发挥;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不真实,大部分金融机构为了获取手续费,采取银行内部评定,没有让企业交给真正的中介机构去做;资产验资、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缺乏行业约束,报告失真,少有问责,没有形成应有的市场淘汰机制与行业品牌,公信度不高。

3.农村信用社融资能力差,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心有余而力不足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与“三农”有着天然的联系,近几年随着创建农村信用工程、发放农户小额支农贷款等活动,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实施利率改革(试点)、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专项票据资金支持等办法以后,使得信用社在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支持“三农”的主力军地位凸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多年积累的历史问题较多,资金短缺,包袱沉重,肩负的职责与自身的能力不相匹配。致使农信社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过程中力不从心。原因:一是现有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不够,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的发挥。农村信用社承担了支持高风险、低收益的县域经济发展的繁重任务。但在政策安排上,没有享受到等同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待遇,最明显的是不良资产的剥离或核销。二是历史遗留问题严重。计划经济时期的“扶贫贷款”、“稳定贷款”的发放,基金会巨额不良贷款的接收,使农村信用社在为社会稳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巨额的不良贷款和大面积的亏损,严重削弱了农村信用的社支农实力。

4.企业信用观念淡薄,逃废债现象严重,达不到银行贷款条件

县域企业普遍存在信用观念淡薄,还贷意识差的现象,部分企业借改制之机,大量逃废、悬空银行债务,而且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中小企业设立、兼并、重组过程中打球,钻政策空子,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后管理难,债权无保证,出现风险即使通过法律手段收贷,也是胜诉容易执行难,贷款收不回,还得增加诉讼费用,严重制约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和贷款投放信心,出现了中小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的两难局面。为防范信贷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普遍实行了抵押担保制度,而对信贷人员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事实上县域中小企业往往内部管理水平低,长期经营亏损,资产负债率高,信用等级差,个别企业还出现不良记录,多数或全部资产早已被债权银行办理了抵押,可用于抵押融资的资产所剩无几或根本不存在,寥寥几户好企业又不肯为其担保,信贷部门心存余悸,致使贷款难以放出。

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对策

1.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联动,畅通县域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要正确认识金融和县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强,金融强;金融强,经济强。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可以说是风雨同舟、互荣共进、相得益彰、水涨船高的关系。二是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县域经济建设。金融部门应审时度势,积极行动,摒弃“善小而不为”的思想,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投入力度,为县域经济建设做出贡献。要主动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对金融需求的研究,在适度控制信贷规模的同时,着力点是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建设,支持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县域中小企业,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三是地方政府要积极支持金融部门的工作。经常研究和帮助金融部门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地为金融部门排忧解难。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定期向金融部门通报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战略,促进金融和县域经济共同发展。

2.重新构建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

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上级行要适当下放给分支机构一定的贷款权限,摒弃“贷款零风险”的不实际想法,充分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县支行要善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主动培养和支持符合借款条件的客户,对于中小企业这一庞大的客户群,要分类指导,改善服务质量,加大贷款营销力度。首先,要树立长远发展的观点,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合理的资金需求;建立健全贷款风险约束机制与创造优质信贷资产激励机制相统一的信贷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新增贷款与经济增长点的有效结合。其次,要加大商业银行的支农力度。建议各商业银行从农村网点吸纳的资金要“取之于农,用之于农”,即从县域农村筹来的资金,要大部分或全部投回到农村经济发展中去,以保证县域资金良性循环。

3.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县域内的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紧张、融资困难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作为县域金融机构首先要更新思想观念,善于为中小企业营造平等的融资环境。同时,面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结构调整对信贷需求增大与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之间的矛盾,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制度安排、财政扶持等,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一批专业性的信用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大额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可以尝试由地方和企业出资,地方财政提供启动资金,收取企业会员费、准备金和担保机构的经营收入作为担保公司的资金来源,同时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实行市场化运作。要建立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机制,吸收社会资本进入,鼓励大企业、大公司参股,壮大担保公司实力,提高担保公司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能力。

4.增强农村信用社综合实力,逐步发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主渠道作用

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要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改进金融服务,尤其是要强化存款组织和信贷营销工作,加快业务创新步伐,以更好地发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建议国家尽快把资金支持、保值贴息、减税让利、核销“双呆”等优惠政策落实到位,逐步消化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使其轻装上阵,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地方政府部门要主动为信用社排忧解难,为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化解信贷风险提供便利,对信用社的筹资工作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其壮大资金实力,为信用社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从而进一步调动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扬,王国刚,刘玉辉.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m].人民出版社,2005

[2]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研究,2005

[3]周小川.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路[J].经济学动态,2004

[4]雷和平,林之诠.对陕西部分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调查[n].金融时报,2005

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篇6

去年8月份我们在接到市政府办公室转来的(政发[]31号)文件和领导批示后,落实了一名同志专门做前期准备工作,于年9月初向市政府上报了关于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的请示报告。(市统发[]34号)。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批复。我们提出了具体贯彻意见(市统发[]39号),另外及时向财政局上报了市本级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所需经费的预算报告。经局领导多次与财政局联系,市财政局及时将县域经济考核经费列入市本级年财政预算计划。(财政预算5万元)。在做前期准备工作阶段,我们还深入县区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对考核资料搜集渠道进行了调研。与此同时,各县区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由于我市前期准备工作行动早,为全面开展考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进入实战阶段

全省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考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市的各项考核工作步入了紧锣密鼓的实战阶段,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领导重视,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考核工作。市政府对考核工作非常重视,于年召开第一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县域经济考核工作,市局局长到会对县域经济考核工作进行了汇报。为了保证我局上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关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工作所列各项议题都能顺利通过,会前,我们就县域经济考核工作的要求、步骤、方法等向主管市长进行了详细汇报,对上会研究的各项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形成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汇报材料。从而引起了市政府领导对考核工作的高度重视。会议决定1、成立以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市长助理玉,市统计局长为副组长,计发委、经贸委、卫生、教育、科技、民政、公安、财政、人事、社保、城建、农业、林业、水利、外经、交通、广电、统计、乡企等20个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中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统计局,办公室主任由杨建林局长兼任。2、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我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工作的通知》(政发[]5号),对考核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范围、指标、时间按排,工作开展等提出了明确要求。3、市政府决定召开一次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工作会议。由于市政府对考核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扎实有序的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周密部署,市政府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工作要取得圆满成功,必须取得县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工作会议,是对考核工作的支持和重视,是搞好考核工作的关键,是落实县区政府和市直主管部门的责任,夯实考核基础工作的重要措施。市局要求大家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定要抓住全市县域经济考核工作会议的时机,让市政府领导把问题讲透,把要求讲明,把工作讲细,把责任夯实。为了开展会议,市局先后召开了多次局务会议对会议的筹备工作进行具体细致的部署,成立了材料组、会务组,落实了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市局杨建林局长要求,这次会议的材料质量要高,会务组织要严密,各项工作要细致。按照局领导的要求,考核办几名同志分工协作,积极筹备会议材料,在筹备材料过程中,局领导和同志们一起加班加点,对每一份材料都认真进行推敲。由于会议材料的高质量和准备工作的周密细致,从而保证了市政府2月1日召开的全市县域经济考核工作会议的高质量。这次会议各县区分管统计工作的县区长;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和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领导,各县区统计局长和市统计局、考核办、普查办的科级干部共60余人参加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文正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市政府市长助理李宝玉同志主持,市局杨局长代表市县域经济考核领导小组对全市县域经济考核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会议主题突出,任务明确,市政府领导重视,会议对全面完成全市县域经济考核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对会议的意义和重要性做了及时的报道,中日报也刊发了会议召开的消息和主要内容。从会后各县区反馈给市局的信息看,各县区都及时召开了县长办公室会议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没有成立机构的县区尽快成立了考核机构,落实了工作人员,夯实了工作责任。另外按照会议要求,各县区政府解决了考核工作中的困难,疏通了部门资料搜集渠道,落实了考核经费。据统计全市落实财政预算经费27万元,目前已落实到位11万元,从而保证了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明确分工,建立考核工作责任制。为了使县域经济考核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尽快制定了中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制定了分县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统计表,在考核工作中要求各县区上报的《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表中的数据必须与中市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表中的数据一致,相关部门的数据必须与上报给市政府主管部门的数据一致,涉及考核指标的数据必须与上报给市局年报数据一致。严防同一指标几套数据的问题出现。为了落实各项数据审核把关责任,市政府要求各县区政府、市直部门分管考核工作的领导,要对考核工作负总责,实行报表上报审签制,各县区统计局长是考核数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涉及部门的数据,由各部门及时提供分县区2003、两年的数字;部门领导必须对数字质量负责。为了把部门责任落到实处,县域经济考核领导小组成立后及时召开了第一次成员单位会议,要求各成员单位领导要把考核工作列入部门重要议事日程,考核工作不但要有领导亲自抓,还要落实一名工作人员具体从事考核工作,认真填写考核表,并于2月20日前上报市考核办。市考核办人员根据考核任务进行了具体分工,明确了工作职责。正是由于分工明确,建立了考核工作责任制,形成了上下,部门之间齐抓共管的好局面,保证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四)认真审核,严把数字质量关,考核表中的数据质量是县域经济考核工作关键,数据真实可靠,考核工作才能发挥作用,才能考核出水平。市政府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各级考核办要确保考核数据的真实性。市、县考核部门要根据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统一数据来源、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规范考核数据采集,汇总、审核上报办法。目前,按照市考核办的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已将县域经济考核报表上报市考核办。市考核办正在认真进行审核。在审核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方法:一是涉及统计部门的数字将各县区上报的县域经济考核表中的数字与统计局2003年年鉴资料进行核对。年数字与各县区目标责任考核表中的数字进行核对。二是涉及各部门的数字,各县区上报县域经济考核表中的数字与市考核办搜集各部门的数字进行审核。三是对考核表中出现的红色数字认真进行审查,弄清原因,做到心中有数。对审核出的问题,工作人员进行了认真记录。针对存在的问题,市考核办将于25日、28日分两批召集各县区考核工作人员集中进行讲解,按照市考核办会议要求各县区考核工作人员立即进行复查核实,并将核查情况电话报告市考核办。市考核办认为考核表没有问题后,各县区方可填写正式报表,由县区长签字后上报市考核办。在整个考核工作过程中,审核是重要环节。市县考核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恪守职业道德,说实话、报实数、确保数出有据、真实可信,严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数据质量关。

三、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篇7

《支点》记者蒋李实习生李思琪

“县域强,则区域强”,县域经济决定着一个地区未来在全国的经济地位。

梳理近年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的百强县名单可以发现,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异军突起”,数量从2006年的1个逐步增长到2012年的5个,去年达到了7个。

“照这个趋势,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板块,会涌现出更多的百强县。”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发展规划部主任文辉对本刊记者说。

中部县域崛起

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上空尘土飞扬,无关雾霾,这是一个新项目的萌生。

1月20日,湖南省未来最大的会展平台――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现场,拆迁任务已经完成87%,春节后正式进场施工,计划于明年开馆。

“该项目为省市共建,市会展办具体操作,黄兴镇则协助长沙县征地办开展征地拆迁工作。”黄兴镇党政办主任叶凯对本刊记者说。

在市民看来,这只是一个在建中的可用于各类展览、演出的场馆,但在会展业人士看来,水泥钢筋的背后是当地的产业底气。

曾任成都博览局局长的陈琳告诉本刊记者:“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一定的产业聚集度,很难支撑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正因如此,一般情况下,一个省最大的会展中心都设在省会的市辖区,如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位于金牛区,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位于荔湾区,上海国际会展中心位于长宁区,而湖南省却罕见地将这个区域设立在县域中。

“没有金刚钻,就不敢揽瓷器活”。采访中,记者获悉,长沙县发展会展经济的信心,源自重大项目和优势资源的聚集。

这块总面积不到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仅有三一重工、这对明星企业最重要的制造基地,还吸引了29家世界500强企业直接投资、设立分公司或办事机构,仅常驻的港澳台及外企技术管理人员就近万人。

“去年,湖南省历史上最大的实业项目――上海大众也落户长沙县。”长沙县县委宣传部外宣办人员鞠文霞的语气中,透露出几分自豪感。

郡县治,天下安。如果将眼光再放开些,就会发现在中国中部的几个省份,像长沙县这样具有雄厚经济聚集力的县级城市正逐渐增多。

2013年12月,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公布十三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单,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百强县数量增长显著,分别为湖南省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醴陵市,江西省南昌县、丰城市以及湖北省大冶市。

中郡研究所的数据还显示,这7个百强县2012年GDp平均增速高于湘鄂赣三省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GDp增速6.2%个百分点。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中部县域经济有了这样的飞跃?

“总理曾表示,过去是沿海发展,现在该轮到中部发力了。”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向本刊记者表示,在中部崛起的大形势下,中部县域经济也自然处于高速发展之中。

文辉也表达了相似观点。“中部百强县崛起,是东部沿海一些外向型百强县和西部一些资源型百强县发展速度放缓下出现的结果。”他表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是中部县域经济崛起的核心因素。

区划调整催生两种“百强”

以往,每年9月底到10月底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总会有一个牵动全国2800多个县域的排名榜,这就是每年一届的全国百强县。

百强县是中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的简称,从1991年开始,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两千多个县域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从发展水平、活力、潜力三方面测算经济发展水平并进行排名。

从2000年开始,民间研究机构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也开展“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工作。直到2007年,国家统计局停止百强县评比,而中郡却坚持至今。

尽管百强县排行榜制定者从官方机构变为民间组织,但它对各地政府的重要性并未明显降低。安徽省巢湖市、肥东县,山东省广饶县,四川省什邡市均提出要冲刺百强。而已有的百强县,俨然已成为企业入驻的福地及其他县域学习的标杆。

然而,多位区域经济专家向记者表示,如果从区域分类角度来看,部分县市将学习标杆定为长沙县或者南昌县,也许是选错了对象。

翻开地图就能发现答案――长沙县离长沙市人民政府13公里,南昌县距南昌市人民政府则仅有8公里。两县距离省会如此之近,其经济依存程度可见一斑。

秦尊文表示,现在很多百强县,本质上都不是独立发展的县市。“如果按照美国城市的分区概念,它已经是省会的一部分了。由于中国是按照行政区划来算的,因此这些地区尽管已与城市融为一体,但还是一个县。”

他去美国考察时就发现,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由300多个市镇构成。“美国总统奥巴马籍贯为芝加哥,但我去之后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奥巴马老家就是芝加哥西部极偏远的一个地方。”

文辉表示,除开经济规律,中部百强县崛起还有一个因素――“行政区划调整”。

近年来,东部“撤县设区”等行政区划调整较为频繁,一些经济实力较强,在中心城区周围的县级市、县被改为区,不再纳入到县域经济的统计范围。

比如,曾经耳熟能详的百强县顺德,南海,萧山等早已被纳入所在地市的主城区范围,近年来又有苏州的吴江市改为吴江区,绍兴的绍兴县改为柯桥区等。

秦尊文表示,如果按地理位置来看,长沙县、南昌县之于长沙市、南昌市,就类似于武汉的黄陂区、蔡甸区。只是武汉市已“撤县设区”,而在长沙市、南昌市,这一过程还在进行中。

这也使得中部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两种县域经济类型:一类是中心城市周边的“卫星县市”,如长沙县、南昌县;另一类则是相对独立发展的县市,如大冶市。

中部县域在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产业结构方面均有相似之处,但因区划差异,如何对标将是一件颇为费神的事。

“都市圈”与“强县”

已到隆冬,长沙县干杉镇的上海大众汽车一期项目建设工地仍热火朝天,几十台挖掘机紧张作业,数百名建设者挥汗如雨。

自2013年5月开工以来,短短5个月,核心场区已整体交付。完成项目办公楼临时板房建设,项目周边的基础配套道路改建都已动工。两年后,一座全新的大众“汽车城”将在长沙城东拔地而起。

随着这一项目的落地,长沙县汽车产业园区已布局完善,全县形成七家整车企业为龙头,配套住友轮胎、德国博世等100多家企业的完整产业链。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介绍,未来两三年,这些园区项目将释放至少4000亿元的工业产能。

事实上,长沙县早已尝到园区建设的甜头。

本世纪初,之前农业经济一枝独秀的长沙县发挥临近省会的优势,实施“兴工强县”战略,引进了LG、HeG、光南等韩国电器、摩托车产业巨头,挖到了资本积累的“第一桶金”。

从“引进一个LG,带来一个韩资工业园”的经历中,长沙县悟出只有利用区域优势建立园区,才能带来集群效应。并先后将三大本土工程机械巨头引入当地经济开发区,确立了“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地位。

借工业园区模式,长沙县启动了以黄花镇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区、以黄兴镇为核心的武广新区、以北部12个乡镇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与已有的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起,形成“四区”并驾的格局。

“长沙县的发展模式与杭州市萧山区极其类似,均是依托中心城市,提高自身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高端生产要素的能力。”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史晋川告诉记者,这种发展模式可以命名为“都市经济圈战略”。

而百强县中没有靠近中心城市区位优势的县市,又是怎样一种发展战略呢?

大冶市便是另一种代表,它与武汉相距100公里左右,与中心城市的经济依存度不高。在秦尊文看来,大冶市比很多省会周边的发达县市更值得肯定。

丰富的矿业资源是大冶市最大的特色,这座城市因“大兴炉冶”而得名,有着三千多年的采冶史,被誉为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

发达的矿脉为这座铜都带来了充足财富,大冶围绕矿产资源,发展无缝钢管、大型铸件锻件、板材加工等深加工产业。而工业园区建设,也成为大冶市发展重点。2012年,“大冶高新技术产业园”入选湖北省首批县级高新园区。

对此,大冶市市委书记傅继成表示,近年,大冶持续抓县域经济,已经结出了果实。现在,要把抓“百强”的劲头用来抓生态建设,补齐产业短板。

傅继成口中的产业短板,指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大冶已有精心规划:做特现代农业,做强生态工业。同时,发展以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电商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目前,大冶是从地下矿产向地上产业发展,已经取得成效,比如劲酒就很成功,去年纳税达18亿元。”秦尊文说。

与“都市经济圈战略”相对应,史晋川将大冶发展模式称为“强县战略”:这些地区远离中心城市,其战略核心以自身资源禀赋为基础,形成多元化产业链条,而非美国底特律那样的单一产业链。

史晋川建议,在武汉市这样的区域中心大城市周边地区,应大力实施“都市经济圈战略”。在相对远离中心城市的地区则实施“强县战略”,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其实学习‘强县战略’也没必要局限中部,东部的义乌既缺乏自然资源,又缺乏交通优势,却把全世界都吸引到这里购买轻工业产品,其市场开拓思维也值得学习。”秦尊文表示,中部县市大可根据自己特点,开发属于自己的强县战略。

持续发展更重要

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是否能真正用排行榜去衡量呢?

文辉表示,尽管中部县域经济崛起是不争的事实,但由于各地区域规划不一,这类排名并不能完全代表全国县域经济的排序。“我个人认为排名有一定价值,但发展质量、产业结构、可持续等问题对中部县域经济而言更为重要。”

由中国汽车报社、中国汽车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百强县市汽车巡展活动,便未完全参考排名。

全国百强县市汽车巡展组委会副秘书长谷国全向本刊记者表示,他们会参考机构排行,“但主要还是基于对县市经济和汽车市场的了解和判断。”

对于中部的发展,文辉从工业园区经济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是学习东部沿海地区已经推行的产业园区与行政区的融合,如佛山南海区提出的“园镇融合”;二是在产业选择上,要制定负面清单;三是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管理;四是探索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发展园区的形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由于过去的中部经济强县往往以工业发展为主,环境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一位在三一重工工作了两年的员工向本刊记者表示,由于长沙县齐聚了众多工厂,当地环境有些糟糕。

“空气中的粉尘很多,每次我停车几个小时之后,车身上就会积累一层带金属粉末的灰尘。”这位员工对本刊记者说。

在这方面,湖北省大冶市早已走在前列。“大冶我去过多次,以前当地产业主要是炼铜、冶钢,规模很大却乌烟瘴气。现在进行产业转型,环境有所好转。”秦尊文夸赞大冶市如今的转型成果。

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篇8

我们召开这次座谈会主要是为了及时总结交流贯彻落实省政府冀政(2005)8号文件的情况和经验做法,研究解决在扩权强县工作中的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刚才听取了省发展改革委汇报和10个扩权县(市)的发言,对工作中的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在这里也进行了沟通。总体上讲扩权强县工作已经在我省全面展开,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会议开的很成功,下一步主要任务就是抓落实。下面我根据前一阶段扩权强县工作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我省扩权强县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全省扩权强县工作会议后,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和扩权县(市)积极贯彻落实允石省长、庚茂常务副省长讲话和冀政[2005]8号文件精神,及时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扩权强县工作,统一认识,制订措施,加强培训,上下衔接,谋划发展,形成了全面启动的态势。特别是11个设区市和22扩权县(市)都召开了扩权强县工作动员会议,成立了扩权强县工作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各扩权县(市)和部门行动迅速,热情高涨,主动与省、市有关部门进行工作衔接。从前一阶段的情况看,扩权强县工作呈现以下五个突出特点:

1、领导认识充分,组织机构到位。各设区市、各扩权县(市)领导高度重视扩权强县工作,认真学习领会了两位省长的讲话和冀政[2005]8号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措施。通过会议、文件等形式部署具体工作,建立了领导机构,加强对工作进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如保定市组织召开了有25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3个扩权县(市)市长参加的政府常务会议,传达贯彻全省会议精神,进行学习讨论,统一了思想,充分认识到这次扩权强县是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为促进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虽然扩权后保定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减少5250万元收,两税返还减少500万元,对计划指标的考核上有一定影响,但要求各部门要站位全省经济发展的大局,严格按照省有关部门的各项细则,认真落实。坚持做到“三个不折不扣”和“两个一如既往”,即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允石省长、庚茂常务副省长讲话精神,把扩权强县工作落到实处;不折不扣的落实省政府意见,确保扩权到位;不折不扣的按照省直各部门的实施细则,抓好各项工作的衔接。一如既往地支持扩权市的发展;一如既往地做好政策、技术解答和服务。秦皇岛市政府在贯彻冀政[2005]8号文件时提出,这次扩大行政管理权限,不是行政区域的再次分割,更不是县、市分家,扩权县所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是市里的一部分,要继续对昌黎县给予大力支持不厚此薄彼。做到该下放的权限坚决下放,该支持的财力不缩减,该支持的措施不消弱。邯郸市召开了发改委、财政局、交通局、物价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认真学习冀政[2005]8号文件,吃透政策精神,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制定本部门放权的具体方案,坚决把该放的权放下去。该市发改委主动带领2个扩权县(市)的有关部门到省发改委进行工作沟通,及时了解省直部门放权的要求和操作办法,确保上下工作尽快衔接,并组织2个扩权县(市)到省直部门接受培训,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行政能力。张家口市要求市直有关部门主动与扩权县联系,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对口部门的业务工作水平。不仅作好放权工作,而且要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全力做好省与县的工作衔接,确保工作不断档、不缺位。衡水市把支持冀州、安平两个扩权县(市)发展当做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和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动力,提出要对两个扩权县(市)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在支农专项资金、以工代赈、村村通公路建设、扶贫救灾资金和人畜饮水配套资金,公共卫生疾病控制体系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小学困难学生救助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良种体系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上,继续加大对扩权县(市)的支持力度。承德市要求市直有关部门都要结合本部门实际提出具体落实意见,并明确在具体操作中,对上级有明确规定的事项,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对没有明确规定的事项,不等不靠,积极协调,以保证各项扩权措施落实到位。石家庄、邢台、唐山、廊坊、沧州等市也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扩权强县工作。

2、工作部署迅速,制定措施得力。各设区市和扩权县(市)按照全省工作会和冀政[2005]8号文件要求,认真研究扩权强县工作,采取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措施。迁安市通过调查摸底,认真梳理扩权事项。他们按照省政府文件赋予的11个方面62项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初步梳理出全市共有21个部门100项权限可以直接享有,有22个部门102个事项可以直接审核,汇总列表发到各个部门。冀州市组织有关人员,分成项目土地、财政税务和社会管理三个组,分头负责研究课题,对各项管理权限权限逐条研究分析各部门的职权范围、实力效应、对该市的影响程度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掌握扩权条款的内涵,逐条拉出祥解,做到心中有数。

3、部门协调联动,上下衔接积极。各设区市把落实全市经济发展的重大举策,按照“能放的都放、放彻底、放到位”原则,加快放权的速度。邯郸市迅速召开了发改委、财政局、交通局、物价局等有关部门主任(局长)办公会,认真学习冀政[2005]8号文件,吃透政策精神,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制定本部门放权的具体方案,坚决把该放的权放下去。该市发改委主动带领2个扩权县(市)的有关部门到省发改委进行工作沟通,及时了解省直部门放权的要求和操作办法,确保上下工作尽快衔接,并组织2个扩权县(市)到省直部门接受培训,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行政能力。张家口市要求市直有关部门主动与扩权试点县联系,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对口部门的业务工作水平。不仅作好放权工作,而且要坚持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全力做好省与县的工作衔接,确保工作不断挡、不缺位。各扩权县(市)不等、不靠、不拖,在省各部门具体办法还没全部下发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认门、认人、认事”,与设区市和省直有关部门的衔接。目前,22个扩权县(市)都已和省、设区市部门进行了衔接。霸州市在先后从发展计划局、经贸局等涉项单位派出40余人到省直机关进行接洽和业务学习,涉项的28个单位都制定了规范明晰的工作流程图。平山县为了适应扩权强县的工作要求,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体制、工作机制、人员组织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理顺,对内设机构该增的增、该减的减、该并的并,人员不足的提出增人计划,在全县范围内择优选配。目前,34个部门新增和调整机构23个,涉及人员89名。如该县的发展计划局对原有股室的职能实行剥离和重组,新增社会事业发展股、农业经济发展股、工业经济发展股三个股室,调整工作人员12名。税务局按照新的职能划分,调整了3个股室,新增加了一个股室,调整人员10名,初步实现了与省直部门在工作机制和工作机构上的对接。

4、修订规划谋划思路,加速发展欲望高涨。扩权的县(市)表示将以此次扩权强县试点为契机,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增强发展动力,把扩权转化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进县域经济再上新台阶。

一是修订规划,重新谋划发展思路。张北县瞄准建成“坝上中心城市”这一目标,重新修编县城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步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逐步提高县城对生产要素和人口的吸纳能力,加速城镇化进程。怀来县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重新定位,充分利用扩权县的优势,进一步谋划和明确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构想和发展举措。近期,他们将聘请国家、省的专家学者,结合“十一五”规划编制,就县域经济布局和建设中等城市的定位进行综合研究。二是谋化大项目,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承德、丰宁两县也都在认真谋划一批大项目,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三是积极推进政府职能和工作方式的转变,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清河、辛集、扩权县(市)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试服务,目前清河已有30个、辛集22个、武安市19个单位第一批进驻服务中心,涉及业务180多项。武安市通过建立“五公开”(即服务事项、办理程序、政策依据、申报材料、收费标准公开)“三监督”(接受社会、新闻、纪检监察监督)制度,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增加工作透明度,优化发展环境。

5、省、市各部门鼎立支持,积极主动自觉放权。

全省扩权强县工作会议后,省直各部门抓紧制定涉及本部门的具体措施。省发改委春节刚过即召集有关处室研究贯彻落实扩权强县工作,要求发改委作为该项工作的牵头单位要率先行动,抓紧作好扩权强县工作。一是对照冀政[2005]8号文件汇总出了6项28条扩权事项,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下发全省执行,二是举办了2期扩权县(市)发改人员培训班,培训240余人。三是在衔接阶段按照文件要求开始办理扩权县(市)事项,避免产生工作脱节。四是督导各省直部门于3月底前将实施意见下发各设区市和扩权县(市)。目前,已有省财政厅等32个厅局的实施办法已进行核评,各部门陆续以正式文件下发。我委也已编辑成册下发全省。省交通厅在抓紧研究本部门《实施意见》的同时,对交通规费征收、公路建设养护、道路运输等各方面计划的报送和下达已按新的规定运行,同时做好了与原计划的衔接;交通规费解缴、资金拨付、票据的领取已按新规定渠道执行。省地税局对全省11个设区市地税局、22个扩权县(市)的500名税政干部进行培训,使扩权县(市)全面掌握了税收优惠政策审批的各项要求。扩权县(市)地税局,已全部与涉及扩权政策的省税务局所得税管理处、流转税管理处、财产行为税管理处进行工作衔接,扩权政策在地税系统已经顺利实施。省卫生厅及时与22个扩权县(市)卫生行政部门取得了联系,就有关工作进行沟通,目前该厅在传达上级有关政策、制发文件、编发信息方面都已主送22个扩权县(市)。省财政厅、建设厅、工商局等有关厅局采取以会代训形式等进行了初步培训和业务衔接。目前,全省32个省直部门都已将实施意见下发各设区市、扩权县(市)。石家庄和保定等市起草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全省扩权强县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关于做好扩权强县工作的实施意见》。衡水市把支持冀州、安平两个扩权县(市)发展当做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和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动力,提出要一如既往地对两个扩权县(市)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在支农专项资金、以工代赈、村村通公路建设、扶贫救灾资金和人畜饮水配套资金,公共卫生疾病控制体系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小学困难学生救助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良种体系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上,继续加大对扩权县(市)的支持力度。

从省扩权强县工作会议到省直个部门开始组织人员培训和实施意见的出台,从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省政府8号文件到建立健全了各级领导组织机构,从设区市和各扩权县(市)研究制定落实办法到与省直各部门业务工作对接,可以充分的看出我省扩权强县工作正在健康有序的向前推进,并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与各级、各部门领导重视及省、设区市扩权县(市)和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与在座的各位同志们付出了辛勤工作分不开,在此,我代表省发改委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认真应对扩权强县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从第一阶段工作总的来看我省扩权强县工作的发展是健康有序的,进展比较顺利,产生的效果是明显的,不断向深入发展。但在运行中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一是发展进度不平衡。有的扩权县(市)工作衔接的积极性较高、较快,特别是在县(市)机构改革还没启动的情况下不等、不靠,主动调整部门人员设置,先期开展工作。反之,有的扩权县(市)和设区市部门在推动该项工作上有等靠思想。二是扩权县获取信息的渠道还不十分及时畅通,急需完善建立信息平台。扩权县信息共享后信息渠道制约了信息量和传递速度,直接影响了办事效率。特别是远离省城和设区市的边远地区的扩权县获取信息不如设区市快。如张北、承德等扩权县,经济实力较弱,距省会较远,过去只是到设区市里办事,将来要参加省及有关部门召开的会议,行政成本会大大增加。三是扩权县普遍担心财政等权力上划后失去设区市的支持。特别是经济实力较弱的扩权县(市),如张北、承德等四个扩权县(市),担心将来张家口和承德市会减少对他们的支持。目前对与设区市各部门的关系处理上持谨慎态度,不敢放手工作。四是一些扩权县(市)反应市里部门部分管理权限下放不彻底。如涿州市反映在价格管理权限下放方面,扩权县(市)在天然气销售价、公益性公墓收费、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以及高中学费等几项没有享受与设区市同等管理权。迁安市反映还有部分权限没有明确意见,主要集中在工商、民政、经贸和劳动保障方面。造成了一部分项目向省里申报,其余的还需向设区市部门申报的现象,给工作造成诸多不便。五是扩权县(市)机构需要进一步理顺。扩权县(市)的机构改革还没到位,一个部门要对口省直多个部门和处室,也有多个部门对口省直一个部门的,使得工作不顺畅;县级部门科室和人员较少,还不能适应扩权后的工作机制要求。六是扩权县(市)各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与扩权强县的要求还有差距。各扩权县(市)普遍认识到,在取得省政府扩大的管理权限同时,相应的也承担与管理权限对等的责任。这就对县级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压力。迅速提高扩权县(市)各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是关系到扩权强县工作能否落实的关键。

从这次会上汇报的情况看,有些问题有些已逐步得到化解,特别是省直部门实施意见的全部出台,进一步明确《文件》具体事项和程序,扩权县(市)提出的一些在文件里没有明确的事项也在实施意见中加以明确了,各扩权县(市)的机构正在做相应调整等。但是透过一些问题可以看出,各级、各部门对扩权强县工作的不适应,即对有些政策不熟系,有些方法还不掌握。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对省领导讲话和8号文件的学习还不够深、不透,致使在有些工作衔接上还不顺畅,政策落实上还不坚决,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把扩权强县工作继续往深里做、实里做,努力把我省的扩权强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第一,要进一步增强对扩权强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实施扩权强县,是加快我省县域经济的重要举措。县域经济是县(市)行政区划范围内的经济总和,是我国区域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县(市)一级行政区上承省、市,下启乡、村,处于强国、强省、强市和为民、安民、富民的第一线,是统筹城乡发展、维系群众生活和巩固基层政权的关键点。因此,要加快发展,就必须把县(市)一级的发展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要壮大经济,就必须把发展县域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全局的战略部署看,要增强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意识和观念。全国县域人口占总人口的80%,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会落空。

同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仍有很大差距,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河北县域经济发展落后原因很多,存在许多矛盾,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旧思想观念、旧体制的束缚,以及旧经济结构和新增长因素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解决与否以及解决程度将直接影响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省委、省政府实施扩权强县,是在全省进行观念革新和体制创新,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是力求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速我省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推动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二是实施扩权强县,为加快我省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一些省将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称为“强县扩权”,我省将其发展为“扩权强县”。就是考虑到了城市化问题,与城市化布局结合,一方面考虑了有实力的县(市),另一方面也考虑了城市化布局。主要是通过扩权刺激经济发展,扩大中心城市。培育多个中心城市,为今后行政体制改革打基础。这就为我们这些县(市)提供了优先负责的机遇,扩权强县有利于我们试点县(市)抓住地区优势,形成了特色经济,有利于推动县域经济的工业化进程,我们必须树立为全省县域经济加速发展,这也是各个扩权县(市)第一批列入试点后为之振奋的原因。我们必须增强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的责任感,尽心尽责推动我省的扩权强县工作。要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扩权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抓住机遇,谋划长远,以更高的目标、更高的要求,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实现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实施扩权强县,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一项长期重要的艰巨任务扩权强县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去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我省提出要抓住一条主线,两个支撑,其中一大支撑是县域经济发展。这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政策。我们必须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省委、省政府对22个县(市)下放部分管理权限,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率先使一部分县(市)发展起来,进而加快全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扩权强县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探求加速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生事物,任何新生事物的推开都需要我们更新观念,更新思路,只有创新思路才能使我们省的扩权强县扎扎实实向前推进。由于各地区的情况不同,发展速度和起点存在差异,这些情况决定了扩权强县工作的实施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平衡的过程。这就给我们从事这项改革工作的同志提出更高的要求,任务是艰巨的,但也是崇高和付与挑战和光荣的。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扩权强县工作会议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意见》精神,我们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前一阶段重点抓了省直部门的贯彻落实冀政(2005)8号文的实施意见制定工作,核查督导了实施意见的下发;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我委牵头组织省财政厅、建设厅、地税局、国土资源厅5部门组成5个省政府扩权强县工作督察组,于2005年3月22日—31日,分赴11个设区市和22个扩权县(市)进行督导检查;起草专题报告,向省政府报告了扩权强县工作的进展情况,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该项工作,克明书记为此专门批示要直接听取扩权强县(市)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措施,下决心抓好落实。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做好该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勇于开拓,不断探索寻求新放方法、新思路。

第二,各级和各部门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冀政[2005]8号文件,准确把握文件政策要点精神实质。扎实抓好扩权政策落实工作,只有深刻理解和领会了省委、省政府决策的意义的精神实质,才能把扩权强县工作落到实处。在这次扩权强县(市)工作中听到一些扩权县(市)反映在一些财税返还与设区市算帐上产生一些想法,这也是一种认识不到位的表现。首先,要准确把握省领导讲话的精神实质。省委、省政府这次扩权强县是一项加速县域经济发展,培育中心城市长久政策,是把发展县城经济的发展作为突破口,着眼于建立带动整个区城经济的发展为目标。做为设区市应该考虑到扶植扩权强县(市)发展对于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要坚决彻底的放权给县(市)。做为扩权县(市)应把考虑如何发展,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增加发展动力,谋划新的增长点,增长点多了,财税收入扩大了,今后留的也就多了,享受财政直接结算的县(市)在河南的35个扩权县中只有4个,其他省的力度一开始也没有我们省这样大,我们这次一下将22扩权县全部做到了扩权强县(市)财政由省直接结算,也是在外省的经验基础上迈了很大一步,这对于经济实力强的扩权县(市)是一个很好发展动力,所以,扩权县(市)一定要将眼光放远一点,找准自己的特色经济,谋划新的经济增长点,谋划划大发展。

第三,要狠抓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省政府冀政[2005]8号文件将下放的管理权限归结为11个方面62项,经过省直部门在学习贯彻中认真的梳理,这次有33省直部门又形成34个文件(财政厅2个文件),整理下发了共400余条具体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的制定执行,使得扩权政策更具体化,更具有操作性,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内容和学习任务。这次制定具体实施意见的33个省直部门中,有22个省直部门是8号文件的62项中直接涉及到的,有5个省直部门(省民政厅、省农业厅、省药监局、省卫生厅、省体育局)是在第7项证照直接发放的第36条中提及到的部门,另有6个省直部门(省民族宗教事务厅、省新闻出版局、省公安厅、省信息产业厅、省文物局、省畜牧局)是在学习贯彻《文件》后主动要求制定实施意见的。要认真展开新的一轮衔接活动,实施意见给扩权工作带来新的内容,一是62项条文内容的细化。如省发展改革委62中涉及8项,在实施意见中体现为28条,这就大大提高了可操作性,这就需要我们要加深理解,掌握方法,掀起新一轮的学习阶段。二是提及到和主动要求制定实施意见的10个部门增加了《文件》新的内容和设项,如文物管理的审批事项在实施细则中就有26项,这就更需要我们重新学习和部署落实。三是《文件》提及的部门原没有具体设项,这次在实施意见中把要实施的事项都加以明确,如民政厅将民政事业经费、救灾款划拨,军休、军退干部人员、车辆、医疗等补助费的下达,烈士、红军身份、经营性公墓的申报,福利中心的单列等18项下放内容,其中不少解决了前段各扩权县(市)对《文件》内容的疑惑。这些新内容的明确和增加,需要各设区市部门和扩权强县(市)认真学习,逐条理解,弄懂贯通,逐条去落实。为了便于大家学习贯彻,省发改委将省领导的讲话和冀政[2005]8号文件及32个省直部门的实施意见编辑成册,发到各设区市、扩权县(市),希望大家认真组织学习。

第四,各级政府部门要加速职转变职能,为扩权强县(市)搞好服务。一是省有关部门要加快转变职能,尽快搭建省与扩权县(市)的信息平台。省政府办公厅、省直有关部门要尽快搭建与设区市同等的信息平台,支持扩权县(市)的信息网络建设,保证政府信息畅通。进一步充实完善扩权政策。要继续搞好跟踪调研,在广泛征求省、扩权县(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扩权强县政策内容,以确保扩权强县健康有序进行。二是各设区市要真正放手放权,大力支持扩权县(市)发展;各级发改部门要主动担负起督导协调该项工作的责任,及时协调市直部门把该下放的权力彻底放下去,将下面出现的问题、意见和好的做法及时反映上来,适时组织部门和扩权县(市)到外省学习;三是加快推进扩权县(市)机构改革。扩权县(市)要尽快理顺机构设置,以适应扩权工作要求。在机构改革未启动前,要推广平山县等扩权县(市)先行调整和理顺工作机制的做法,调整和理顺扩权县(市)相关部门的工作体制、工作机制、人员组织等内部机构,实现与省直部门的对接;四是扩权县(市)要抓住机遇,更新观念,通过开展“一站式”服务等集中办公方式,提高行权能力,加快发展步伐。

第五,要认真抓好人员培训,确保扩权政策的落实。

加强扩权强县(市)的人员培训,既是省直各部门在具体落实扩权政策中担心及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各扩权强县(市)急需要求解决的问题,同时是保证具体实施意见实施的关键。前一阶段省直部门动作快的下发实施意见后组织了一批或多批培训,慢一点的实施意见刚刚下发,正在组织和准备组织培训,进度不一。但是我们扩权县(市)仍感到不解渴,当然单靠一两天或一次培训不解决问题,要扩展培训的层次,一是要抓紧督查省直各部门在实施意见出台后的培训工作进度,那个省直各部门是否组织了培训,培训了几批几次,采用何种方式,下一步要做为各级扩权强县领导小组协调部门的重点工作。二是各设区市部门也应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各设区市部门都有专门处室和人员对口省直各部门,业务熟系、程序清楚,对于扩权县(市)部门的工作要给于帮助指导,要将扩权县(市)的部门带出来再放手,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三是省直部门要组织骨干力量对扩权县(市)部门人员做好经常性的培训,特别是在具体实施意见出台后,省直有关部门要抓紧组织扩权县(市)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尽快提高扩权县(市)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总之,已经搞过培训的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指导,没有搞过培训的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赶上进度,该项工作要在5月底前完成。四是各扩权县(市)要主动与省直部门联系,请他们来讲解业务操作事项,完善办事程序。

第六,要加强对全省扩权强县工作的督导检查

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篇9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丘陵县域经济;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084-02

成渝经济区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该区域范围中,覆盖了几乎全部的四川盆地丘陵地区。丘陵区域在成渝经济区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丘陵县域经济状况,对全区经济有重大影响。

一、成渝经济区丘陵地区县域经济现状

目前成渝经济区丘陵地区县域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区域内丘陵县域人均经济水平偏低。虽然丘陵县域经济总量大,但人口数亦大,使得丘陵县域人均经济水平偏低。二是居民收入偏少,消费结构失衡,基尼系数太高。在丘陵县域特别是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主要是食品支出,人均衣着消费、人均教育和娱乐消费等方面所占比重比较小。三是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不协调。产业间结构的失调,各次产业内部结构亦不合理。四是农业资源缺乏,人地矛盾激烈。丘陵地区是成渝经济区内农业资源特别稀缺的地区。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水力资源短缺、可开采的矿产资源很少。

二、成渝经济区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区域内丘陵县域经济构成要素的制约因素

1.资源匮乏。区域内丘陵县域人口密度大,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人均耕地少,矿产资源缺乏。社会经济资源也相对不足。

2.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域内丘陵县域基础设施发展有待完善,农田水利设施、道路、通讯设施、电力电网建设等都处于低水平状态。

3.劳动力素质比较低。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缓慢。而文化水平和能力相对有优势的劳动力,往往外出务工谋生。

(二)区域内丘陵县域产业结构不合理

区域内丘陵地区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失衡,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间结构的失调、各次产业内部结构的落后是其产业结构发展的低水平的明显表征。

1.丘陵县域产业结构失衡,产业间关联度低。农产品基本上都没经加工直接出售,没有与加工业有效衔接。第二产业中纺织、酿酒等与农业相关的企业分布散、生产能力小,缺乏市场竞争力。第三产业中市场、金融等服务业与一、二产业的配套性差。

2.丘陵县域第一产业中的制约因素。丘陵县域第一产业中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一是产业内部结构简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缓慢。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三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3.丘陵县域二次产业的制约因素。丘陵县域二次产业的制约因素有:一是工业企业技术档次低、综合实力弱。二是企业规模偏小,效益水平偏低。三是工业布局分散,集中度和集聚效益低。四是科技投入不足。

4.丘陵县域三次产业的制约因素。丘陵县域第三产业相关的基础条件薄弱,其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邮政业务总量、住宿餐饮业设施、医疗卫生设备的人均拥有量都不高。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不平衡,仍然是以商贸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行业为主。

(三)区域内丘陵县域城镇化受阻

在区域内丘陵县域的城镇化进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制约因素:一是城镇规模小,基础设施配条件差,小城镇建设进程缓慢,无法发挥县城的积聚效应。二是大多数城镇没有形成支柱性产业。多数城镇没有强的产业经济的支撑,区域经济中心尚未形成。城乡之间没能有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城乡之间经济交流偏少。三是劳动力流动存在制度障碍。城乡户籍制度的客观存在,对城乡人员流动形成障碍。

三、成渝经济区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一)丘陵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当前,区域内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的机遇主要有:丘陵县域经济进入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深化区,提高内需成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结构转型进入关键时期。各级政府重视县域发展。“郡县治、天下安”,治理县政从古到今都是国家建设的基石。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

(二)区域内丘陵县域经济发展面对的挑战

当然,区域内丘陵县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源制约。目前,丘陵县域经济整体发展尚处于外延扩张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对发展的制约明显。区域竞争激烈。全国各个区域间的竞相发展态势,使成渝经济区面临更广领域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区域内各县域间对发展要素和市场空间的竞争也会加剧。二元结构性矛盾突出,基尼系数偏大。

四、成渝经济区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建议及对策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

区域内丘陵县域应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注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1.促进第一产业科学发展。丘陵县域应立足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努力把一般农产品做好,优质农产品做大。

2.加快工业化进程。一方面继续扶持做大龙头企业,另一方面注重工业产业的结构优化。

3.培育特色第三产业。应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现代观光农业,开发丘陵地区自然景观,发掘旅游价值。

(二)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民营经济

区域内丘陵县域深化国企改革,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第一,对符合国家政策的国有企业坚定地进行所有制改革,让企业走向市场,激发企业活力。第二,要引导大的民营企业进行结构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提高。第三,要加快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融资模式的建设,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三)提高丘陵县域城镇化水平

根据区域内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在其城镇化过程中的特点,应从优化相应的制度入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推进丘陵地区城镇化建设。第一,强化县城经济中心地位、发挥县城聚集作用。加快完善丘陵县域城镇体系。第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用产业支撑城镇化。引导企业向城镇集聚,形成强有力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城乡服务业。第三,破除城镇发展的制度。现行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以二元结构为基础的制度都是城镇化的严重制约。

(四)加强丘陵县域基础设施建设

丘陵县域要努力提高硬件设施水平、改善经济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重点建设改善水利、交通、生态和能源等县域基础设施条件。水利设施要各种规模合理搭配,以适应生活生产的需要;交通建设应使出口路、经济路、资源路、扶贫路合理搭配,以适应丘陵地区县域资源的分布状况;生态建设要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新增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从而提高森林覆盖率、有效治理水土流失;能源建设应以缓解丘陵地区能源的紧张为当前最迫切的目标,并坚持新建能源设施与改造原有设施相结合的方式。

(五)重视人力资本培育,提高人口素质

区域内丘陵地区人口密集,农村劳动力人口数量庞大。应大力培训农业劳动者,提高其职业技能。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向城乡青年推广适应现代农业和现代工商业发展的技术知识。搞好提高人力资本的相关服务。一是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二是疏通劳务输出渠道。三是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强化劳动力市场规范,建立健全民工维权体系,依法保护务工者的合法权益。培养支持农村实用人才。丘陵县域要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帮助更多的农民掌握一技之长。

五、结语

在当前新形势下,区域内丘陵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要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才资本培育。这样,才能发展丘陵地区县域经济,从而支撑整个区域内经济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2]周起业.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3]张秀生.区域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王青云.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朱厚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6]陈晓华,张红宇.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7]熊小刚.翁贞林“环鄱阳湖经济圈”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及评估[J].商业研究,2008,(6).

[8]林皆敏.山区县域城镇体系结构的实证研究——以闽北松溪县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1).

[9]郝国彩.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城市开发,2004,(7).

[10]罗崇.开放型经济县域经济新的经济增长极[J].求实,2004,(1).

[11]刘世庆.川渝毗邻地区:四川的差距与思考[J].西南金融,2008,(1).

[12]胡新艳,罗必良,罗明忠.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差距及其结构演化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6,(6).

[13]Feeney]FeeneyL,nilssonm.investigatingtheenergyConsumptionofawirelessnetworkinterfaceinanadHocnetworkingenvironment[eB/oL]..

[14]Clementia,Crescenzip,pennap,RossiG,Voccap.ontheComplexityofComputingminimumenergyConsumptionBroadcastSubgraphs[J].LeCtURenoteSinCompUteR

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篇10

一、黄河明清故道基本情况

苏皖鲁豫黄河故道又称黄河明清故道,是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黄河南泛侵泗夺淮入海,1855年(清成丰五年)北徙山东利津入海,727年间河道摇摆泛流、泥沙沉积形成的以故道大堤为分水岭,岗、丘、垄、洼相间,地处华北平原南端、独特且相对独立的“地上悬河”。

故道主体西起河南省兰考县三义寨和东坝头,向东偏南经河南省兰考县、民权县、宁陵县、梁园区、睢阳区、虞城县,山东省东明县、曹县、单县,安徽省砀山县、萧县,江苏省丰县、沛县、铜山区、邳州市、睢宁县、宿豫区、宿城区、泗阳县、淮阴区、淮安区、涟水县、阜宁县、响水县和滨海县等,于滨海县大淤尖入黄海,全长730多公里,堤距平均宽3公里,最处11公里,大多高出附近地面3.8米,形似一条巨大垄岗。

故道横贯苏皖鲁豫四省,涉及8个大市25个县(区)444个乡(镇),总人口26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2万人,各县(区)土地总面积约540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约3100万亩,区域内各县(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大多比所在省平均水平低10%―40%。这一区域既是革命老区、粮棉油主产区,也是土地沙化严重的贫困地区。

河南省境内黄河明清故道西起兰考县三义寨和东坝头,东至安徽省界,中泓全长约201公里,流经开封、商丘市的6个县(区),故道流经县域的土地面积963万亩,耕地面积600万亩、人口500万人。

山东省境内黄河明清故道西起河南省界,东至江苏省界,中泓全长约129公里,流经荷泽市的3个县,故道流经县域的土地面积750万亩,耕地面积520万亩、人口363万人。

安徽省境内黄河明清故道西起河南省界,东至江苏省界,中泓全长约94公里,流经宿州市的2个县,故道流经县域的土地面积457万亩,耕地面积250万亩、人口243万人。

江苏省境内黄河明清故道西起徐州市丰县大沙河镇二坝村,东至盐城市滨海县滨海港镇大淤尖村入海口,中泓全长496公里。大体呈扁平的“V”形走势,流经徐州、宿迁、淮安、盐城4市14个县(市、区),流经县域的土地面积3227万亩,耕地面积1715万亩、人口1538万人。其中,徐州境内河道总长度234公里,占全部黄河故道总长度的32%,占江苏省的47%,共涉及5个县(市、区)、43个镇,沿线区域土地总面积405万亩,总人口154万余人。

二、黄河明清故道现状评价

由于历史、区位、交通等因素制约,黄河明清故道流域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村庄面貌落后、土地利用粗放、生态环境恶劣、群众生活水平较低,尤其是资金、项目、技术匮乏,国家给予的政策帮扶相对偏少,贫穷、落后、脏乱差是这一流域的真实写照,一直是苏皖鲁豫四省发展的“洼地”和“短板”。

一是经济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偏低。故道沿线经济发展滞后,城乡一体化普遍受到当地财政收入水平的限制,整治开发资金缺口较大,严重制约了扶贫开发和城乡统筹的推进。以徐州市黄河故道流域为例,区域内集中了2个省级扶贫重点县、全市1/3的经济薄弱村和1/4的贫困人口,农村人口高达239万人,城镇化率仅为23%,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8500元,其中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仅有3600元。徐州市流域内还分布着1个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部级高新区和多个省级工业园区,具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

二是生产方式落后,产业发展不均衡。故道沿线大多属于自然经济,农业仍是以一家一户为主体的传统封闭劳作,生产经营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农产品品种过于单一,农民收入过度依赖特定的农产品,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难度大。同时,交通、水利设施落后,也限制了产业资本的积累,以及与外界的经济联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产业升级。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水利设施老化。故道沿线蜿蜒曲折,区域内道路通达率低,缺少贯通性主干道,且沿线分布多处湿地等生态保护区及滩地等地质条件不良的路段,区域路网密度、高等级公路密度水平均较低。水利基础设施老化落后,原黄河堤防工程几乎荡然无存,明清时期修建的防洪工程体系已不多见,即使有也多残破不全。故道河床和库区自然淤积情况相当严重,工程老化失修问题普遍存在,故防洪能力明显降低。

四是土地利用粗放,空间布局不合理。流域内土地属黄泛冲击平原,土壤类型为黄潮土和盐湖土,含盐量较高,改造难度大。土壤质地多为沙土和飞泡沙土,保水保肥能力差。耕地呈碎片化分布,高亢旱田普遍。农村居民点多而分散,人均农村居民点高达296平方米,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低。流域内部分地区工业用地需求旺盛,区域间建设用地供需错位十分明显。同时,流域内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区域内四省25个县5400万亩土地中,尚有2000多万亩中低产田、林地、果园和荒地,通过改造整治可建成1500万亩标准农田和500万亩生态特色农业基地,同时可新增80万亩左右稀缺的耕地资源,综合开发潜力和价值巨大。

五是生态问题突出,修复治理难度大。黄河明清故道整体生态环境脆弱,土壤退化严重,导致了黄河明清故道滩区洪、涝、渍、旱、沙、碱等灾害频发。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地居民收入过度依赖对生态资源的掠夺开发,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集中显现。加之生产技术落后,当地普遍存在秸秆焚烧、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现象,导致土壤有机质积累速度减慢,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和生态多样性破坏,环境整治任务较重。

三、加快黄河故道扶贫开发的建议

黄河明清故道沿线区域是苏皖鲁豫四省发展的一条贫困带,实施黄河故道扶贫开发,既是沿线区域加快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沿线群众发展致富的急切盼望,更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对于改变沿线区域落后面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四省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各地多年来的努力,黄河明清故道治理和开发取得了多方面积极进展,已具备了广泛、深度实施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基础和条件。但是,黄河明清故道综合开发利用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区域范围广,整治开发难度大,任务十分艰巨。为确保实现目标任务,造福黄河明清故道沿线群众,加快故道沿线地区改进生产条件、改善生活状况、改良生态环境,必须在政策措施、项目资金、体制创新、制度保障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扶持。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议将黄河明清故道综合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议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国家水利、农业、旅游、城市群等项规划,由国家统一组织实施苏皖鲁豫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编制《黄河明清故道地区综合开发规划》,明确优先支持发展的关键节点和重点区域,制定黄河明清故道治理的相关标准,在开发时序、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标准及产业发展定位上提出统一要求,从国家层面优先安排实施重大项目,加大对故道沿线交通、水利、扶贫、农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实施故道沿线高等级公路建设、沿线水系疏通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程。

二是建议建立黄河明清故道综合开发工作协调机制。黄河明清故道沿线涉及苏皖鲁豫4省、8个地级市、25个县(市、区),故道深度整治和综合开况复杂、难度大、综合性强,涉及部门多,做好统筹协调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黄河明清故道沿线各地加大了综合治理力度,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但总体来说仍是点状开发、各自为战、标准不一,区际之间协调不畅,整体开发态势尚未形成。区域联动、整体开发既是黄河明清故道综合开发的现实需要,也是沿线省市的共同心声。建议尽快建立4省8市黄河明清故道综合开发联动工作机制,成立综合协调工作机构,下设办公室,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有关问题。鉴于徐州是整个故道开发的关键节点和中心城市,率先开发积累了一定经验,建议办公室设在徐州市。

三是建议加大黄河明清故道综合开发资金支持力度。建议在故道区域优先安排国家、省、市重大项目,加大财税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国家把综合开发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专项开发资金用于公益类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帐核算,专款专用;整合各类资金集中投入,对涉及发改、财政、农业、农开、水利、林业、交通、国土、建设、文化、旅游、扶贫、环保等各类项目资金,给予政策倾斜,优先集中安排用于黄河明清故道综合开发;强化投融资保障机制,利用财政贴息等方式鼓励银行对黄河明清故道发展给予信贷支持。逐步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是建议加大黄河明清故道流域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土地综合整治是黄河明清故道综合开发的中心任务,应根据故道沿线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安排各产业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节约集约用地的“双赢”,在保障耕地规模、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用地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建议重点在探索“多规合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归并整合零散居民点及基本农田、推进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