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44:55

经济责任审计步骤篇1

关键词:煤炭;离任;经济审计;风险;防范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但是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在于发现潜在风险等问题,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降至最低,然而,煤炭行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政策性较强,同时涉及面较广,工作情况相对复杂,此外还有一些人为的主观因素存在,导致煤炭行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风险较大,也引起业内的较高重视。

一、经济责任审计和风险的概念和发展过程

经济责任审计狭义的定义就是所谓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者离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审计机构)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监督、评价和鉴证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的离任的领导干部在任期期间的财务报表以及述职、述廉报告与实际工作情况的符合程度,审计工作人员根据现有材料以及工作经验进行审核过程中没有发现其中的财务错误情况造成的经济损失的风险程度。

改革开放后,九十年代初期,国内社会主义初级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虽然国家一直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但是领导干部的经济问题仍给国家财产造成较大损失,在此大背景下,国家提出“经济责任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概念和措施,在我国的审计工作实践中,从厂长经理离任审计时代开始,国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有二十多年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被正式写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对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考察对象,应当委托审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计。”

二、煤炭行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和特征

造成目前煤炭行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原因包含两大方面,即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方面,近几年国内煤炭行业经历不断深入改革,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变得复杂,并且工作范围很广,煤炭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审计财务收支和相关经济活动,还要将经济责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领导人,所以工作中无形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而且目前国内煤炭行业的经济审计工作缺乏统一法规规范,国家目前暂无煤炭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操作规范和评价准则,在审计工作进行中没有规范的系统步骤,另外,国内煤炭行业受到行政管理方面的干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环境复杂,不利于工作开展和进行。煤炭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在煤炭企业中不仅要求审计工作人员精通审计、会计工作,还要要求工作人员对煤炭生产和经营管理也有一定的认知,这种综合性的人才普遍偏少。同时,审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风险意识不强,很多煤炭企业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后不乏知情不报的现象,极大的加大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不高的现象,工作人员并没有完全按照职业道德准则以及工作纪律执行工作,也会有审查过程中评价不真实或者审查资料不完全的现象。

煤炭行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特征,第一,由于煤炭资源是国有资源且资源有限,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很大的支持和辅助,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其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特殊性。第二,目前国内煤炭企业集团性发展,子公司分布各个地区,煤炭企业管理结构复杂,层级较多,设计很多专业的管理部门,不便于统一管理和财务状况的审计以及保证审计工作的及时、有效性,不利于统筹审计步骤以及合理上交有效的审计材料。第三,煤炭企业政工工作和生产安全工作交叉进行,政策面的干预和执行给审计工作带来较大的阻碍和困难。第四,通过审计部门对审计工作程序以及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提高,审计工作风险虽然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避免性,但仍具有较强的可控因素。

三、煤炭行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

(一)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专业水平,加强风险意识。通过定期组织内部学习培训的形式对审计、会计等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一方面补充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接受国际先进的审计思想和知识体系。强化工作人员对审计风险的意识,需时刻谨记审计风险存在于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的每一步骤,每忽视的一个小问题都不容小觑,可能会在日后带来不可估量的集体财产的损失。另外,还要认真学习《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保证审计工作进行的客观、公正、准确,真正起到“管干部,正党风,促发展”的重要作用。最后,要不断学习并吸纳国内外先进的审计理念和手段,优化煤炭企业内部的审计方案,不断改进审计方法,真正做到勇于创新,大胆实践。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并严格执行,降低审计风险。首先,管理层要讨论并制定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执行的规章程序,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要求在日后的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尽最大努力降低风险,保障财务收支以及相应资产报表的真实可信度。第二,明确划分各部门的使命,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被审核领导单位的会计部门的职责以及提供财务收支指标和对相应经济支出、任职期间的工作政绩等提供真实有效的材料。第三,对审计工作方案制定、材料审核、结果确认等步骤进行明确的质量考核指标,并有明确的责任负责人,真正提高审核效率,降低审核风险,对不同错误等级所造成的风险作出相应的惩罚制度,并明确审核失败的追查制度,以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发生。

(三)坚持审计工作优先,再离任或任职的步骤。煤炭企业领导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普遍存在“先离后审”或者是“边离边审”的状况,时间顺序完全错位甚至倒置,这样被审计的对象没有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工作人员在进行审核工作时得不到充分的配合,进而影响审计结果,被审计人员不在场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此外,被审计人员升职,转岗或者退休后,也将导致审计结果无法落实,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形式化,达不到预期效果。坚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优先,然后再离任或者任职的审查步骤,不仅可以引起相应人员的重视和单位的全力配合,更能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还可以将这一次的审计结果作为下一任领导任职的考核参考指标。

(四)在煤炭企业内部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目前煤炭企业现行的审计管理体制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形式都无法摆脱行政部门的干预,这样完全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有利于保持其独立性,充分克制目前体制的弊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保证国家财产和资产的安全。

总结: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下,国内煤炭行业的特殊性既是其竞争的有力条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无法完全降低至零,这样不仅要求煤炭企业管理层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需要审计工作人员能严格遵守职业操守,客观审核,公正评价,及时发现风险,为煤炭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合理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经济责任审计步骤篇2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原则

中图分类号:F1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1-0185-01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

(一)要坚持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为限制范围的评价原则

根据相关的法律可以明确的知道经济责任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监督只能限制在经济领域内,主要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的各个项目进行评价,而不能对其他和经济领域无直接关系的项目进行评价。总之,审计人员一定要坚持应该遵守的规则,不能随便的介入到其他的非经济方面的问题之中,如果觉得此事需要向上面汇报的话,则向上面的人汇报,反正不能够篡权,真正的有效的去评价这才是直接应该要做的工作。

(二)必须要坚持以经济责任为主的评价原则

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之中,要明确的知道自己要做的到底是什么,哪些是自己该做的,审计的报告必须要符合各方面的为题,审计人员在工作的时候要对自己该评价的相关的领域做出相对的评价,要是不必要做出的评价就不需要浪费经历和时间去做无用的事情,有什么需要向上级报告的问题就一定向上级报上去。

(三)坚持财务和非财务并重的评价

审计的工作重点是财政的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我国在这上面做足了工夫,而且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现在经济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其中经济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那么当然仅靠审计的收支现在是不能够满足现在经济发展的需要的,两者的关系现在发展得并不平衡。所以,现在不仅要快速的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还需要开展监督的工作,监督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有效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指标计的评价方法和作用

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的是综合评价指标法和指标层次分析法,根据相关的具体的情况为依据来审计评价。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可观的,发挥暂速度非常的快,各方面综合的发展都是非常快的,那么,审计的范围也就会变得非常的广,有效得去选择评价的指标,那么就会减少很多的麻烦,更能很好的去完成相关的任务。下面就讲述集中常用的评价方法以及作用

(一)主成分分析评价方法

就是在其中运用各个相关的信息和进行统一的计算方法,在其中要进行的步骤有很多,这里就不详细的去介绍步骤了。利用这样的方法来评价带来的作用有:第一点,对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思想,对综合的业绩能够进行有效的分析评价,这真的是一盒很好的方法,而且出错率还比较小,贵评价的工作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第二点,因为数据本本身就带着客观性,那么也就能够公正的去评价,只是里面还是存在了一些缺点,因为就本身的限制而言,数据的时期和企业组织样本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利还是大于弊,只要运用的措施是合理的,那么就会提高业绩。

(二)功效系数评价法

首先就要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测试,还要经过多次运用来证明其中是有用的,这样才能顺利的去开展接下来的工作,这个方法带来的作用有:能够很好的满足目前的规划需求,并且在层层的功效中有效的评价。这样的方法与第一种方法比较起来,主观存在的方面比较多,第一种主要是从客观上出发。这些的计算步骤比较复杂,在计算的时候需要借助计算机才能完成。这样的方法是无法来了解业绩改变的原因的,准确的说来,这样的方式只使用业绩的评价。

(三)综合分析判断法

这个方法属于定性的评价方法,这需要相关的人员来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得出来的,相关的审计人员在一开始就需要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这样的方法的作用:综合分析判断法要根据相关的参考标准对定性的评议指标打分,根据单单项的综合的打分来进行最后的评价,这样的方法对评价是最有好处的,这个存在的缺点是比较少的。审计评价对接下来所开展的项目是很重要的,审计评价相当于是对前一个任务项目所做出的结果评价,一个项目的完成是否能够得到肯定,这个表现在评价中,在经济责任审计下的评价可不是像一般简单的评语那样,这里所说的评价对我国经济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想让国家经济的发展能够持续向前,综合国力能够增强,这并不是顺其自然就能够解决的事,这都是需要国家政府去思考要做什么工作的,否则就无法对我国的经济进行制定相关的战略。在经济领域这一方面中,每个国家都是要实行很多的措施去应对各个不足的地方,调整相关的一些措施,这样才能促使经济能够健康的发展,所以说,审计评价是很重要的,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在如今这项复杂的环境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着国际地位,想要在这样的现实中站住地位,那么就必须要依靠经济的力量来维持。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不能够忽略经济责任审计下的指标评价,审计评价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其中不可代替的作用,我要要应用准确的方法来评价客观事实,不得从中虚构任何的东西,一切都需要满足现实条件,综合的去考虑各个问题,面对不同的情况就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评价,这样才能实现真正合理的评价,在评价之中,要运用到科学、公平、合理的态度来对每一项工作进行最后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廖洪.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作用以及设置原则[J].审计研究,2001,03.

[2]高前善.政府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的构建[J].财务问题研究,2010,12.

经济责任审计步骤篇3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控制;对策

经济责任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接受国家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关的提请或委托,对各级地方党委机关领导干部和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任职期间履行国家受托经济责任过程进行的监督和履行结果进行的评价。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新的审计监督形式,对规范与制约各级领导者特别是一把手的经济行为,已经发生了强有力的良好影响。但是,由于上述原因所导致的审计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已经客观存在。因此,如果我们不充分重视这些风险,并将这些风险降低至最小程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就可能制约经济发展,从而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一、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

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制定操作性强的审计具体实施办法,其中关键就在于要使审计内容、操作程序、方法体系、评价结果的应用以及部门协调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还要尽快修改、补充、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理顺各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一方面从法律上明确审计人员执法的权限,加强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减少审计工作和审计判断的随意性。另一方面从法律上明确被审单位和被审责任人义务和责任。在良好的法律环境中,审计风险就有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严格履行相关的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而制定的必须经过的法定工作顺序。而程序的违背和遗漏将严重影响审计的效果,增加审计风险。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审计法》规定的审计程序,切实履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审计程序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审计准备阶段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计划的下达,即意味着审计委托关系已经成立,审计机关就要对审计计划的实施做好准备。审计工作的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就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我们在准备阶段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防范、控制审计风险:

1、做好审计前的培训工作。在审计小组进驻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取证以前,审计机关要在明确审计任务对审计人员合理分工的前提下,认真分析审计工作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充分的估计;然后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归纳,并制定应对的办法。

2、制定好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对每一个具体审计项目的总体安排,是控制审计工作程序和步骤、评价审计工作进度和质量的依据。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不仅能控制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步骤,还可以通过提高审计质量来控制审计风险。

(二)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人员具体执行审计业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容易发生审计风险,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防范和控制风险。审计人员在审计取证的过程中要严格的遵守审计法规,并按照审计准则办事,这是对审计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在取证的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规定的审计步骤,审计内容、审计实践,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并取得相关的审计原始证据,为审计意见提供可靠的证据,证据的真实可靠是降低审计风险最有效的措施。

(三)审计终结阶段

审计终结阶段是审计人员撰写审计报告,征求审计单位意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具体内容有:

1、撰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撰写要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规定以及审计委托人的要求。在撰写的过程中要做到的是审计报告的内容要完整、公正客观、准确。

2、征求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征求意见可以在审计程序上降低审计风险。

3、严格审定审计报告。审计小组出好审计报告后,审计机关应该制定专门的机构对审计报告内容进行审定。审计报告的质量问题也是形成风险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在对审计报告的复核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审计证据是否充分。②审计意见是否客观公正。③在审计取证的过程中有无违反操作。

三、提高审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及素质

审计人员素质高低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而经济责任审计的高风险属性,则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有了过硬的思想作风和业务能力,掌握审计方法,审计质量才会有保障。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提高审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及素质,从而降低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

(一)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通过素质教育使审计人员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需要审计人员树立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各尽职守的职业道德。

(二)注重审计风险的教育,提高审计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其实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存在于每一个审计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防范和控制,审计人员就要承担责任风险。而且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可以防范的,如果我们能够加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教育,使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存在,在以后的审计工作中做到依法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就能够规避审计风险。

(三)进行素质教育,加强审计人员基础知识的培训。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计算机知识、法律知识等,并且要熟悉经济责任有关的法规制度。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才能使每个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都能以扎实的业务知识做后盾,以法律、制度、规定为依据,圆满地完成审计任务。

(四)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我们可以建立审计质量分级负责制度。这个制度要求审计人员对自己所审计的范围和内容负责;审计组长对审计报告、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证据的复核责任等,同时还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在审计的过程中如果审计人员出现了错误,我们可以依据责任追究制度,对审计人员进行处罚。通过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可以增加审计人员的责任感,使他们在审计的过程中能尽职尽责的开展工作。

四、建立相关性强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机关在审计信息资料真实性、被审计的经济行为合法性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人的业绩和功过,对其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尽心界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包裹对经济责任情况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的评价,他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内容。

加快建立规范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已成为当前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关键之一。而建立评价体系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当体现相关性原则。我们在制定审计评价标准和指标评价体系时,要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分部门、行业,建立符合各自特点的具体评价标准,使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第二,为了避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随意性,使评价与目标一致,就要明确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范围;第三,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应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尽可能与财政部门颁布的相关经济指标保持一致;第四,做到审计评价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能如实反映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和业绩,尽量避免因为评价不当而引发的风险。

五、有效利用其他类型审计的工作成果

对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报表一般已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因此,经济责任审计中对财务收支审计真实性、合法性的评审应当充分利用社会审计的工作成果,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而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国际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对社会审计工作成果的利用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审计机关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的部分工作委托给社会审计执行,以弥补审计资源不足的缺陷;二是利用社会审计的结果资料。审计机关应当与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沟通,在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及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

另外,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机制,实质上是对企业所属分支机构、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相关经济责任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国家审计机关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可以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承担一定的审计任务,同时应当加强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协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和制度,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和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少军,《经济责任审计的控制》,《审计月刊》,2007年7月;

经济责任审计步骤篇4

    一、研究背景

    内部审计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揭露错误和舞弊的消极防弊模式到对经济责任、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提供管理建议以提升经济效益的积极兴利模式的转变,深化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及价值增值为一体的管理审计模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大大拓宽了,现在内部审计不仅仅着眼于监督控制,还侧重于服务职能,即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管理过程的有效性,从而为提升企业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管理服务。因此,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对于公司治理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2005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从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和外部评价两个方面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作了详细的阐述,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的初步形成。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和项目实施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大部分企业现有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及协调性均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现有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构建多要素的体系结构,解决的一般是现存部分问题,属于静态策略范畴,无法适应审计领域新的发展要求。因此,探索能够适应内部审计发展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需要。

    pDCa循环,又称质量环或戴明环,是管理学中通用质量控制模型。pDCa循环最早由“统计质量控制(SQC)之父”休哈特(waltera.Shewhart)提出。自1950年开始,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Deming)进一步将之运用于改善产品或项目质量,使之成为管理活动有效进行的基本方法之一,尤其在质量管理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pDCa循环为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引入pDCa循环理论,构建多个层面上多层次的pDCa循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模式。

    二、文献综述

    pDCa循环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项目管理方面。国外研究起步较早,初期主要是方法论的介绍,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供一种崭新的视角。直到2009年paulC.palmes系统地将pDCa循环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引入iSo9001:2008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国内对pDCa循环的应用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王霞辉(2009)将pDCa循环应用到审计管理链条中,主张分步骤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曹耿群(2011)将pDCa引入内部审计项目管理,详细提出按照四个循环步骤开展内部审计。上述研究提出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导内部审计项目实施,但是在长期持续的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模式的动态性、螺旋阶梯式特点发挥依旧不足,没有形成动态集成化的系统运作机制。如何构建动态集成、综合实用的多层面上多层次pDCa循环质量管理体系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

    三、pDCa循环理论

    pDCa循环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步骤。计划是根据要求和组织的方针,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影响要素,进一步制定解决问题计划采取的措施;实施是计划实施的过程;检查是对计划实施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处理是针对实施的效果总结,好的经验进行标准化,如形成制度、作业指导书或流程图等,依旧存在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从而实施持续的管理。pDCa循环适用于质量改进的全部过程,四个步骤周而复始地进行。完成单个循环仅仅解决了当前部分的问题,其他或即将面临的新问题需要在接下来更高阶段循环中逐步解决。pDCa循环可以在每一个过程中开展,也可以在整个过程系统开展。比如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既可以在具体项目质量控制中实施,又可以在整个内部审计体系中实施,从而实现全面动态的质量管理。pDCa循环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

    

    我们可以发现pDCa循环具有如下特点:

    (一)周而复始

    pDCa循环运行一次并没有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每个循环结束仅解决了部分问题,剩余的问题或出现的新问题将在以后的pDCa循环解决。

    (二)环环相扣

    如果把整个单位的工作作为大的pDCa循环,那么每个部门乃至一个项目均有各自小的pDCa循环,大环循环运转驱动小环,小环循环运转亦为大环运转提供动力支持,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有机互动、相辅相成的体系。

    (三)阶梯式提升

    pDCa循环并非长期在同一水平上低效率运转,而是通过每次循环解决部分问题,进一步巩固取得的循环成果,每一次循环都将到达新水平,从而实现通过阶梯式发展持续提高管理质量的目标。

    四、多层次pDCa循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模式

    多层次pDCa循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模式中每个层次上单个pDCa循环从本质上讲就是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步骤、综合应用科学管理方法(如控制图、统计分析表等质量管理工具),揭露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的现存问题并加以解决,为本层次下一个pDCa循环或上一层次的pDCa循环提供更高水平的阶梯。站在更高阶梯的下一步pDCa循环除了需要考虑已经发生改变的现实状况外,还要将上一循环遗留的问题纳入,利用前期固化形成成功管理经验改进解决现有问题,从而达到环环相扣、循环不断、阶梯爬升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多层次pDCa循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模式以各层次单周期循环为依托,环环相扣,阶梯提升,在持续改进内部审计质量水平中周而复始地运行,使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得以螺旋式上升。

    根据多层次pDCa循环建立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模式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此模式将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看作一个空间系统。该系统分为三个层面:项目层面、功能层面以及组织层面。每一层面上pDCa循环多层次螺旋式持续运转,为上一层面提供支持和动力,上一层面循环亦为其下一面次的循环提供了持续改进的方向,从而构造出三大层面循环互动、各层面上多层次pDCa循环提升的动态集成化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一)项目层面

    项目层面上,本文构建的pDCa循环模式具有动态性、集成化的特点,明确了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步骤中各个环节以及每一环节中涉及的部门、人员,具有较强的实用行、可操作性,详见图3。该流程图具有以下特点:

    

    1.程序清晰。项目管理作业流程上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计划阶段包括确定审计工作计划至批准方案;实施阶段包括送达审计通知书至项目总结;报告阶段包括三级复核审计报告至审计报告发出并督促整改;总结阶段主要是归档、经验总结及依旧存在的问题等。四个阶段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而且每一阶段中可包含微小的pDCa循环。

    2.管理闭环。从开始审计计划确定到利用非现场审计发现数据库实施现场审计,到形成审计报告并督促完成整改问责,再到进行后续审计,最后进行归档总结提升形成经验库、问题库等成果,形成了完整的闭环回路。

    (二)功能层面

    在功能层面上,内部审计需要明确本身的职能,逐步从传统财务导向审计、业务导向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管理导向审计转变,从揭露错误和舞弊的消极防弊模式到对经济责任、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提供管理建议以提升经济效益的积极兴利模式的转变,进一步深化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及价值增值为一体的审计功能模式。可以通过多层次pDCa循环,不断提升本单位内部审计功能水平,拓展内部审计功能。比如,可以初步构建如图4功能框架,在循环上升中,持续丰富内部审计功能,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水平。

    

    表1给出了功能层面pDCa循环的步骤,为单位进行功能优化提升提供了简单的框架,实施单位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丰富改进,最终实现功能层面pDCa循环。

    

    

    (三)组织层面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内部审计组织层面管理将发挥根本性的作用,是进行pDCa循环提升管理质量的关键环节。内部审计组织架构设置应合理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保证其职责的顺利履行,保证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经济责任、经营行为和职能部门实施有效地控制和监督,这样才能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基础。表2提供了组织层面pDCa循环的步骤。

    本文构建的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包含多个层次的pDCa循环,从整体到局部均形成了螺旋上升的pDCa循环。该模式具有动态、集成的特点,首先是动态性,持续改进是该体系的本质属性,计划、目标与应对措施根据循环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上的循环需要不断做出动态调整;其次是集成化,pDCa循环模式建立在多层次pDCa模式基础上的质量管理体系,整体结构以及局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形成集成优化组合,而且这种优化组合不断发展。同时,该模式能够满足多个层面管理的要求,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各个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部分环节,丰富各循环阶段的具体内容,就可以应用到本单位的内部审计管理中,通过持续循环运作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水平。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构建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多层次pDCa循环模式在项目、功能、组织三个层面形成了多层次循环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动态性、集成化、综合性、实用性的特点。该体系针对性地解决了目前内部审计体系中存在的部分突出问题,该循环模式有效保证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实现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螺旋阶梯式提升。因此,该体系的构建对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步骤篇5

一、“五个创新”夯实内审转型新平台

结合公司转型升级、变革创新后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公司内审在省政府、省审计厅对内审工作要求指引下,积极谋求内审转型升级,通过“五个创新”基础建设,夯实了内部审计工作新平台。

1.积极推行内审程序“三公开”,提升内审权威性和公正性

按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政务公开”要求积极稳步持续推进内部审计“三公开”程序的执行,通过内部审计项目“进点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实施,确保审计项目独立完整地开展,强化了集团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客观公正性。

2.强化管理制度和风控流程梳理,完善重要环节风控机制

面对新阶段、新体制、新机制,为推进公司战略有效落地,内部审计加强了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流程梳理,一是按照“废、改、立”程序推动公司职能部门对不合时宜的制度及时进行废止、修订;二是从规范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着于,推动被审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三是开展效能监察项目,堵塞被审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和大型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重要环节的风险控制机制。

3.探索内部审计项目经理负责制,促进内审工作规范化

在审计工作方式上探索了内部项目经理负责制,一是组建以审计骨干人员为首、相关专业人员参与的审计小组,有效地凋动和利用各方力量来开展审计工作,二是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加强了过程控制,切实提高了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4.强化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推进内审持续转型

为确保公司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内部审计紧跟公司战略明确定位,强化内审职能转变,突出了内审:一是要从查错防弊向价值管理转变,二是要从财务稽核向管理审计转变,三是要从监督控制向评价服务转变.四是要从事后监督向事前控制、事中参与转变,通过这几点转变,进一步推动了内审转型升级。

5.明确内部审计工作重心,充分发挥内审“治未病”功能

以服务科学发展的理念对接公司新形势下新的工作要求,围绕公司战略转型,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也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年度经济责任结果考核审计”转变为以“突出效益为先、强化风险管控、优化监督服务”的价值管理审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热点项目审计,着重关注经营管理程序的合规性和经营效益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重大建设项目过程跟踪控制等。

二、“五位一体”构建大监督格局

作为省属国有企业中第一家向所有下属企业下派专职监事的集团公司,巨化白2012年9月成立了五个下派监事组以来,建立了纪检、监察、审计、法务、下派监事“五位一体”的大监督格局,公司纪委、监察审计法务部和下派监事组合署办公,开启了新型内部监督机制的探索实践。公司内部审计利用大监督平台,构建了监督检查计划互相协凋、监督检查项目互相协助、监督检查信息互相通报、监督检查成果共同分享和监督检查问题协同促改的大监督运行机制,通过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和内外协同,形成监督合力,促进大监督体系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提升,更好地发挥了内部审计的战斗堡垒作用。

1.基于内审职能组织实施专项审计项目

公司内部审计立足工审计职责,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内部控制管理审计项目、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审计项目及重点项目审计凋查等,鉴定了经营者履职情况,促进单位内部管理水的平提升,强化了项目建设阳光化管理。

2.充分发挥纪委审计“排头兵”的作用

公司内部审计除实施好年度计划审计项目外,充分发挥审计“排头兵”的作用,与纪检条线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一是配合纪检检查计划做好项目凋研审查,二是针对审计项目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及时提交纪委,南纪委负责督办整改。

3.围绕公司重点项目,融合监察做好工:程效能监察工作

针对公司关注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与监察合作开展工程效能监察工作,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运用专业审计分析方法,按有序的审计流程进行审查,逐步促进重点建设项目形成了流程完善、操作规范的管理体系。

4.与法务建立协同工作机制,互动支撑开展项目审计

公司内部审计在开展审计项目过程中,专门抽调法务人员补充到审计项目组,充分运用了法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协助公司内部审计实施项目,提升了审计项目组的法务审计能力。

5.审计结果通报下派监事,形成齐抓共改督办机制

除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吸收公司下派监事参与审计,并利用下派监事常驻被审单位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成果外。另外,针对审计发现问题,建立与下派监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合力督促,提升问题整改力度。

三、“五个抓手”开展内审重点工作

公司内审以“五个抓手”精准定位,提出了内审工作必须围绕企业战略,注重企业治理,突出效益为先,强化风险管控,优化监督服务才能在推进企业健康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1.以集团战略为抓于开展管理审计项目

为配合公司“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战略目标顺利推进,针对公司关注的低效资产,从资源占用及有效回报角度出发,由监审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在集团内部有日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困难企业审计诊断和管理调研,共同查找亏损企业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和差距,并提出了改进要求和下一步发展定位的建议。

2.以风险控制为抓于实施风控专项审计

一是抓好管理流程审计,重点检查各单位关键管理流程健全性和规范性,最大限度防范控制风险的发生;二是关注高风险投资决策审计,不仅要检查各项重大项目决策审批程序是否到位,更注重总结和推广最佳实践,使公司投资管理丰富实践经验成为共享的无形资产。

3.以公司重点工作为抓于开展重点项目审计

针对公司经营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及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站在集团层面更高层次对公司整体运行决策和庞大的分子公司细枝末节的经营管理进行了整体化、系统化地审核,实时运用内部审计体检治病、无病健身的职能,发挥了健康体检在预防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4.以经济责任履职为抓于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一是根据浙江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离任必审”的精神要求,对公司内部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核实经营者任期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更注重企业项目建设、资产管理、投资行为等各个方面,对部分涉及经济损失、违规操作等追责事项进行反复、认真地调查核实,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二是开展任中经济责任项目,与经营者面对面交流,直接将企业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反馈给任期经营者,帮助在职经营者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5.以服务协助为抓于开展计划外审计专项调查

内部审计注重自身转型升级,在职能上更重视从审查、监督向评价、咨询、服务等方面拓展,坚持“监督是手段、服务是宗旨”的理念积极开展工作,对年度计划外项目,建立了内部审计例外项目绿色审计通道,对内部职能部门和分子公司委托的特殊项目,在办理例外审计项目审批程序后予以专事专办,及时跟进协助予以配合,提高了审计服务基层的效果。

四、“五个步骤”综合利用审计成果

公司内审通过“五个步骤”理顺并强化了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机制,实现了内部审计闭环管理,有效破解审计质量“最后一公里”问题。

1.及时传递,建立定期报告机制

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项、管理流程薄弱环节、基层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困难等进行及时系统上报,便工公司及时根据内部审计结果进行研究决策,畅通了综合利用审计成果的渠道。

2.惩防整治,建立问责问效机制

将审计成果运用与经营者的绩效考核挂钩机制,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较多、性质较为严重的领导干部,区分情况进行诫勉谈话,促进了内审权威性的提升,增强了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

3.动态跟踪,建立检查督办机制

对在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项目、主要问题特事特办,一是下发审计整改通知书;二是成立督办工作组进驻被审计单位;三是与下派监事联动,将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到被审单位下派监事组,该系列整改方式为挽回公司效益、防范经营风险、优化内控管理打下了基础。

4.重视整改,建立整改汇报机制

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反映问题必须限期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书面汇报监审部,详细说明整改情况,同时对重大审计项目开展审计回访,实地查验整改效果。

5.提升层次,畅通成果运用机制

认真抓好审计成果应用与转化工作,按照闭环管理原则,对审计中发现的内部单位的共性问题,经过认真梳理,督促职能部门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并在集团层面督促各单位进行系统化地整改,对个性问题,及时督促被审单位进行整改。

五、“五个加强”实现审计管理地位提升

1.加强审计环境优化,夯实审计基础

首先,公司领导重视并大力支持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机构由公司董事会垂直领导,董事会下设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拥有审计事项决策权;其次,机构独立,审计部门由原先在财务部下设审计室调整为设立监察审计法务部,与公司纪委合署办公;再次,公司在审计人员配备、设备添置、经费开支等方面全力支持内部审计工作,为审计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2.加强审计方法创新,提高审计质量

公司内审首创“中医诊疗六步”法、“物理共振”法、“螺旋式提升”法,通过“中医诊疗六步”法运用工项目实施过程,提升了项目质量;通过“物理共振”法运用,达到内审与被审单位目标协调一致,提高了被审计单位对内审工作的认知,促使被审单位由被动审计转变为主动要求审计;通过“螺旋式提升”法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审计成效,实现了审计成果闭环管理。

3.加强审计流程改进,做实审计工作

公司内审理顺审计步骤,重新修订审计室职责、审计人员职责及岗位说明书,以业务流程图同化审计项目实施程序,在此基础上对各细节进行推敲,更加注重审计底稿的规范性、重要环节审计程序的执行,使得审计工作规范性进一步提高。

4.加强审计理念升级,提升审计层次

通过实践锻炼,公司审计的三种能力显著提高:一是宏观思维一审计工作方向和趋势,二是战略意识一战略决定高度,审计关注企业发展战略,三是沟通协调一沟通被审计对象、促使审计成果被使用者理解,提升了审计价值。

经济责任审计步骤篇6

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少、任务重。为求突破,需在资源配置上下功夫。一是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一方面可利用被审计单位内审资源,组织各单位进行自查,审计机关抽查,既节约审计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又能扩大审计监督面和威慑力。另一方面可利用社会审计力量,将部分政府审计项目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将审计机关从繁重的任务中解放出来。前提是必须建立健全制度,用制度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审计项目的行为,并严格控制质量风险。二是整合审计内部资源。首先,审计项目分解应打破科室界限,全局一盘棋,利于审计资源统筹。其次,同一审计项目在人员安排上,也应打破科室界限,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最后,还可引入竞争机制,尝试开展审计项目招标工作。审计人员可自由地组织投标,使每一招标审计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配置,也更大程度上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实施过程监管,强化质量控制

一是规范审计行为。同类乃至同一审计项目,由于实施人员不同,方法步骤和评判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审计深度、质量有所不同。为降低风险,审计工作必须标准化、规范化,以减少人为因素对项目质量的影响。将审计操作流程予以统一、规范,只要严格按照程序操作,即便是毫无经验的新手,也能够顺利完成工作。二是加强现场管理。审计管理中现场管理最为关键,而各审计组分散开展工作,监管难度较大。目前,审计现场主要靠审计组内部监督。业务科室借助电话询问等方式对审计组监督容易流于形式,综合科室通过复核或审理只能进行事后监督。在审计现场管理中尚缺乏外部对审计组的事中有效监督。审计机关应完善监督管理制约机制,引入现场审计实施的外部过程监管,以确保审计组依法、廉洁并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标准、流程、步骤开展工作,减少审计风险。

(3)加大成果利用,发挥免疫效能

审计成果利用是审计质量好坏和成效高低的最终反映,成果利用途径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意见纠正问题、堵塞漏洞、完善管理;公检法机关利用审计发现的线索查处违法违纪问题、促进反腐倡廉;组织、人事等部门根据审计报告,综合评价党政领导干部履职能力和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人大、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审计建议完善体制、机制、制度、政策等宏观管理,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虽然成果利用渠道较多,但是在成果利用规范化、制度健全完备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审计发现问题屡审屡犯,部分审计成果利用比较随意,制度性、权威性相对薄弱。应完善审计整改机制,首先,明确审计机关和主管部门具有敦促被审计单位整改的直接权力和责任;其次,如向政府以及其他方面报告审计结果,则政府具有监督、责成被审计单位整改权,并具有向人大报告整改结果的责任。应完善成果利用机制,重点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动审计结果的公开、透明性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步骤篇7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工作任务;实践

[中图分类号]G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5-0148-02

1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德国著名职业教育学者布来梅教授及其团队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思想,该理论提出后迅速被学术界认同,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该思想主要强调3个内容:一是根据工作岗位任务,将所需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把必备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工作情境归纳为具体化的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二是以工作过程的业务环节为顺序,按照教学工作的规律,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构建教学体系;三是在专业能力的教育过程中,融入对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2工作过程导向在《会计学原理》中的实践

《会计学原理》是高职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主干课程,理论知识抽象难懂,但实际操作性强,该门课程中既包括了收银和出纳岗位的工作,也体现了会计核算甚至会计主管的部分工作,在今后会计实际岗位工作中经常会用到。为了学好该门课程,达到“学会工作”的目的,为此在该课程中,我们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会计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设计了该门课程的5项单项工作任务和1项综合工作任务。

2.1单项工作任务

任务一: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类型主要包括三大类票据:一是各类发票的填制与审核,主要有增值税专业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定额发票;二是银行支付结算票据的填制与审核,主要有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银行进账单、银行手续费收费单等;三是企业内部票据的填制和审核,主要有企业的收料单、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借款单、收款收据、工资表等。

(1)能力目标设计:①能填制和审核以上票据;②会正确使用印鉴。

(2)知识目标设计:①掌握会计核算书写的基本要求;②了解原始凭证填制的基本要素;③掌握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的基本方法;④熟悉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3)工作过程步骤设计(以湖南仁和有限公司为工作情境):①发给模拟凭证实务单据,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及参考资料,讨论后学生操作;②老师指出要点;③视频展示仿真的原始单据。

(4)成果展示:填制和审核好的原始凭证。

(5)归纳总结:学生根据自己的填制与成果展示,比较出要点,分析自己错误的地方及出错的原因,老师点评。

任务二: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1)能力目标设计:①能根据工业企业经济业务正确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②会正确使用印鉴;③会装订会计凭证。

(2)知识目标设计:①熟悉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基本假设、职能、资金运动、会计处理基础等;②理解和运用复式记账法,包括认识会计6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法的特点、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制造企业筹资、生产准备、企业销售、企业财务成果形成及分配过程中涉及的主要账户及会计核算等;③掌握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方法,包括记账凭证的意义和种类、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和方法、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3)工作过程步骤设计(以湖南仁和有限公司为工作情境):①根据经济业务涉及的岗位进行分组、分配具体工作任务;②根据上述填制的原始凭证与分工情况,要求学生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轮岗进行);③发放通用的记账凭证格式、打孔机、针、线、凭证封面、封底;④审核记账凭证;⑤装订会计凭证。

(4)成果展示:填制、审核、装订好的会计凭证。

(5)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分析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关系、分析经济业务事项及在记账凭证中的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的重要性、装订的注意事项、角色不同在不同工作岗位中的职责。

任务三: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包括日记账、不同账页格式明细账、总账的设置和登记

(1)能力目标设计:①会启用、登记各类会计账簿;②能熟练选择合适的账务处理程序完成整套账务的处理;③会对账和结账。

(2)知识目标设计:①了解账簿的意义、分类、启用规则;②掌握和运用各种账簿的设置及登记;③熟悉账簿的更换与保管;④了解科目汇总表等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适应范围和优缺点等。

(3)工作过程步骤设计(以湖南仁和有限公司为工作情境):①根据经济业务涉及的岗位进行分组、分配具体工作任务;②根据上述填制和审核的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与分工情况,要求学生选用适当的账务处理程序设置和登记有关会计账簿;③学生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按照教材和参考资料的提示,自己设置相关账户的账页格式,尝试自己登记期初和本期业务的账簿,并选择合适的账务处理程序;④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要点指导;⑤进行对账和结账。

(4)成果展示:①展示学生的三栏式日记账,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明细账,三栏式总账(根据选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不同,可能还有科目汇总表等);②演示正确的账簿。

(5)归纳总结: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成果和演示的账簿,进行对比后,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

任务四:财产清查

(1)能力目标设计:①能进行货币资金的清查,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清查;②能进行往来款项的清查;③能进行实物资产的清查。

(2)知识目标设计:①了解财产清查的盘存制度;②掌握货币资金、往来款项、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和账务处理。

(3)工作过程步骤设计(以银行存款清查为例):①根据湖南仁和有限公司某月的账务进行银行存款的清查,找出未达账项;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③对银行存款的余额进行分析。

(4)成果展示: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5)归纳总结:银行存款的注意事项及与其他财产物资清查的不同。

任务五:会计报表的编制

(1)能力目标设计:能编制湖南仁和有限公司某月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2)知识目标设计:①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意义、种类和编制要求;②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概念、作用及结构;③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基本编制方法。

(3)工作过程步骤设计:①发放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模板并进行说明和解释;②老师指导编制报表的基本方法;③学生根据上述资料的业务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4)成果展示:①展示学生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②演示正确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后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5)归纳总结: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编制的方法及重点和难点说明。

2.2综合工作任务

(1)能力目标:①能胜任基本会计岗位简单的单项工作,包括出纳、制单、记账和主管岗位简单的工作岗位能力;②能处理小型企业从“证―账―表”的全套会计流程工作的综合工作。

(2)知识目标:整体知识目标的运用。

(3)具体安排:①工作环境的布局。组成多个小组,每组4人设置不同的工作岗位,组成一个财务部;工作中涉及相关机构布局,如模拟的银行、模拟的政务大厅。②工作分组要求。安排每4名同学一组,组成一个模拟公司的财务部,在分组时需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尽量使得小组成员之间互补。③会计岗位分工原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具体为制定会计机构负责人;简历内部稽核制度;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形成相互牵制的作用;钱账分管。④涉及的主要工作岗位及职责。会计主管:主要负责授权批准、稽核检查。其职责有:承担小组的领导组织工作;负责各种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审核;负责空白票据的管理;保管一枚财务专用章;负责会计档案的管理等。出纳:主要办理货币资金收付手续。其职责有: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收付手续,填写结算凭证;负责登记银行结算票据备查;负责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并保管一枚法人代表专用章;负责编制工资发放表和工资汇总表;负责编制各种税收申报和养老保险申报表,并缴纳各种税费等。记账员(兼综合业务处理):主要负责记账工作,处理会计业务。其职责有:负责开具发票;负责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计算;负责成本费用的计算;负责财务成果的核算;负责账簿的登记工作。⑤根据业务操作流程布置工作任务,即建账、处理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记账、期末对账和结账、编制报表、档案管理。⑥成果演示。该部分是在学生做完工作后进行的演示与分析,以便学生发现自己哪些部分做得比较好,哪些部分还存在问题,这样符合学生的感性认知特征,学生更容易接受。

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布置、学生的操练、实物的展示与成果的演示和分析,给学生展示了一个仿真的工作平台,让学生真实体验了会计的职业岗位的角色,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而不会像传统教学那样给出业务的题目,学生始终停留在做题目的过程中,而无法感受到工作过程。

经济责任审计步骤篇8

一、重要意义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是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和政权基础。对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把加强党的领导体现在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加强新时期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监督管理;有利于促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选出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村(社区)干部;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切实把审计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二、工作任务目标

按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村(社区)资产、财务清理和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离任审计工作。要对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担保等情况进行审计,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因账目不清引起矛盾纠纷的村要重点审计。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予以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审计结束后,要将审计结果在公开栏中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切实把好审计监督关口,客观公正体现村(社区)干部的履职情况,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准备工作。

三、审计方式、对象、范围、内容和工作步骤

(一)审计方式

由镇财政所、三资办进行内部审计。

(二)审计对象

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

(三)审计范围

近三年以来村级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追溯和延伸,对镇辖区内所有村(社区)进行审计,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

(四)审计内容

1.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任期内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情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农民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建设情况等。

2.财经法纪执行情况。村干部任期内各项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是否及时、足额入账,有无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和私设“账外账”或“小金库”等;是否存在未按民主程序,私下交易变卖土地等问题。

3.集体资产处置和债权、债务管理情况。集体资产处置是否按规定程序办理,是否存在非法转让、转卖和侵吞集体资产的行为;是否存在侵占、挪用、平调集体资产和长期占用集体资金的现象;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否有新债产生;是否以兴办公益事业为由擅自高息借款;是否虚增债权债务;是否擅自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抵押等;通过自建、购买或捐赠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是否按规定计价原则纳入账内核算;是否按照规定计提折旧;是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4.土地和工程项目发包情况。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是否全面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是否全部发放到户;是否存在违法收回和随意调整农户承包土地的做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否规范有序,有无强迫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截留农户土地流转收入的现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属地管理责任是否落实,有无将土地承包纠纷矛盾上交和扩大化的做法;“四荒”等资源性资产的发包是否采取招标、拍卖、租赁、参股和公开协商等方式,有无签订规范的承包合同;村级工程建设等项目是否公开招标,有无“人情”承包等。

5.专项资金管理情况。上级划拨专项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惠农资金的发放、管理情况;土地补偿费的管理、使用情况等。

6.财务公开情况。主要包括财务公开是否全面、真实、及时、规范;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程序是否规范,资金收取是否超标准、超范围,资金是否按规定使用,有无以“一事一议”名义强行要求农民捐款、集资等现象。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各村(社区)基层党员和农民群众要求审计的其他热点问题进行审计。

(五)工作步骤

镇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在2020年12月25日前全面完成,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20年12月16日前)。工作启动,抽调财政所、三资办的专业人员成立工作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明确人员分工和确定审计进程。工作组名单和审计方案向县农业农村局农经站报备。

2.实施阶段(2020年12月24日前)。采取以审查账目为主的方式,必要时听取群众意见和查看实施项目,搜集整理好相关审计证据,做到及时、高效。审计结果经乡镇党委、政府审核同意后,按规定及时将审计结果公示。审计工作组要对审计结果的真实性负责。

3.上报阶段(2020年12月25日前)。将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审计报告、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建议)上报县农业农村局。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

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纳入重要工作日程。镇党委书记作为此项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抓紧抓好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完成。

经济责任审计步骤篇9

一、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职责到位。

经济普查是大型的国情国力调查。为了确保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我街成立了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一是制定工作目标责任制、办公室工作规则、工作进度表和流程表。明确责任,各司其职,规范普查工作流程,明确普查各阶段各环节的时间安排。二是实行联系挂钩制度,1、制定《*街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工作职责》,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各基层点的挂钩制度,对其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查督办,及时帮助解决挂钩点在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2、建立基层经济普查联络制度,街办事处领导分头深入各基层蹲点,加强对经济各基层点普查工作的督察和指导协调,及时解决各基层点普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坚持普查办公室主任例会制度。坚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普查机构对普查工作的各项重要批示。及时协调处理普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确保了整个普查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精心制定方案,全面布署普查工作。

街经济普查办公室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和《江岸区经济普查方案》,同时结合我街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适合我街实际的《*街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方案》,《*街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规规则》,

经区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审定通过,下发贯彻执行。方案对普查的目的、范围、普查内容、组织领导、实施步骤、调查方式、数据处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并通过全街经济普查工作会议,社区普查工作会议,全面布署普查工作。

三、强化业务培训,确保方案落实。

经济普查工作量大,涉及领域广,调查面宽,难度大且要求高,选好配齐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精心组织业务培训十分重要。首先,我们择优选调了身体健康、责任心强、有相应专业知识并且熟悉调查区域情况的人员作为经济普查员,共精心选调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98名,其中普查指导员23名,普查员75名,大专以上学历占98%以上,确保普查员的选配人数充足、素质过硬和按时到岗,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保证。其次,强化业务培训,确保经济普查培训的高质量完成。一是强化市、区培训工作,市区组织了各街负责人、业务骨干,由街经普办主任亲自带队,参加经济普查专业知识培训,以全面掌握经济普查的内容、程序、步骤和要求,并在市、区培训结束后,统一组织了大范围的包括社区及所辖区企事业单位普查骨干的业务培训。为了确保培训效果,我们将清查摸底培训和普查登记培训分开进行,并在培训前做了充分而详实的准备。二是组织对辖区内普查对象进行登记前的业务培训,将辖区普查对象按规模以上工业、规模以下工业、建筑业、行政事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住宿业及服务业等行业进行分专业培训授课,宣传经济普查条例和统计法知识,详细讲解普查表中的各项指标内涵及填报规范,让企业掌握填报的方法和技巧,明确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掌握经济普查的填报知识,清楚经济普查的报送要求,构筑好经济普查的第一道质量关。

四、狠抓清查摸底,确保不重不漏。

清查摸底是经济普查的重要环节,决定着普查工作的成败。

1、为了确保清查摸底工作质量,我们严格按照《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摸底方案》关于清查摸底的范围、内容、清查摸底的时间点、时间安排、组织实施、普查区的划分和特殊情况的处理、清查摸底工作的数据处理、汇总结果的上报及清查摸底质量控制、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工作员的选配规定,逐项进行落实。并在区街方案的基础上,对清查摸底工作业务步骤,做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全面开展清查摸底工作。本次清查按“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法实行完整的(包括个体经营户的所有调查对象)拉网式(在基层清查中以“宁重不漏”为主要原则)的全面清查。具体做法:一是对区统一下发的“地税、国税、工商、编办、民政等部门提供的行政登记资料”进行整合;二是登记造册。由普查员采取地毯式清查方式,挨家挨户上门开展清查登记,耐心向被调查单位(户)询问、登记,编造成册;三是分类录入。将全部清查摸底表进行分类、核对和电脑录入;四是数据核查。将上报的清查摸底情况,与工商、税务、编办、技术监督等部门提供的数据库进行核对,对存在疑问的,反馈到各基层点实地核实,直到核实清楚为止。

3、开展清查摸底数据核实工作。首先下发了关于核实清查摸底数据质量的紧急通知,对清查摸底数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带针对性的几条具体措施和要求。其次,将各基层点清查摸底数与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数据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向做各基层点了通报,要求各基层点抓紧清查摸底补缺补漏和数据质量审核汇总工作。其三,再次重申并强调修改清查摸底各录库并再次上报的各项具体要求。

4、开展清查摸底数据质量的抽查工作。区、街两级普查机构按省、市办的抽查方案联合对各基层点进行抽样验收,保证了三阳社区在接受省经普办检查时顺利通过,结果表明我街第一阶段普查工作合格达标。

五、狠抓登记审核,确保普查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我街普查工作紧紧围绕普查质量这一核心,全力做好普查表的登记填报、收集审核工作。

1、严把登记填报关、确保普查数据质量。一是按照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质量控制要求和普查表上报时间,严格按照普查登记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和收表审表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开展普查登记工作。二是分两个阶段阶段进行普查正式登记。第一个阶段是个体经营户的填报;第二阶段是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的填报。第一阶段我们要求普查员入户调查不能简单地记录被调查对象回答的数据,而是通过“问、看、查、比、评”的方法和步骤取得比较可靠的数据,并签字以示负责。第二阶段要求每个普查员,必须入户指导填写,对每一张报表,每一个指标,每一笔数据按照各种目录和代码等进行详细审查填写,保证有根有据,准确真实,注意表内、表间的平衡关系。三是全面加强对各基层点登记阶段收表、审表工作的指导和督查,按照经济普查办公室指导小组联络制度,加强街经济普查办公室对各基层点登记填报工作的督察和指导协调。街经普办各调查组业务骨干到各基层点蹲点指导收表、审表工作,及时解决各基层点登记填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四是在登记填报的各个阶段,定期召开各组工作会议,将各基层点的登记工作情况进行集中反馈,对各基层点工作进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讨论,作出统一解答。五是责成街普办各业务组切实加强本专业的业务指导,切实承担业务指导责任,从源头上控制数据质量。六是把好收表初审关。主要是做到当企业送交普查表时,按照集中培训,专业分组、分批报送,集中审核,现场确认的审表方法做好企业普查表的交表初审工作,重点对普查表的完整性(缺项、漏项、错项)进行审查。其次是要求各单位在报送普查表时,要携带本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副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利润表的复印件。把单位填报的经济普查数字与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现场核对,对有疑问的数据要求填报要做出合理的说明,对填报错误的数据要求上报单位必须改正。对于人工审核无法通过的普查表,组织普查员、普查指导员深入到各社区和基层企事业单位,实地核实统计数字资料来源,查明原因,查清事实,直至通过为止。

2、、严把审核关、确保普查数据质量。一是拾遗补漏,将现有的单位名录库再次与税务企业库、交通运输企业库与行政事业单位名录库等进行核对,梳理出尚未接受普查的企业名单。二是互审复审,采取各基层点普查员交叉审核、各社区基层点之间交叉审核、各镇复审、区统计局相关专业总审的办法,保证经济普查表的质量。三是横比纵比,将一些主要指标和历史统计资料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资料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分析问题所在。四是迂回对比,对个体经营户,从就业人员、行业类别、用电情况、厂房设施等要素进行侧面核查。五是加大增加值相关数据的核查。针对企业在工业产值、中间投入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加大对核算企业增加值相关数据的核查。六是加大重要指标的核查,对一些重要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资产等总量指标和工业增加值率、销售利润率、万元产值能耗、人均劳动报酬等相对指标,以及本地区主要产品产量等重要指标,加大核查力度。七是加强大数审核评估,进一步加大数据质量控制力度。对各基层点上报统计数据认真进行平衡关系,逻辑关系和大数审核,要求各认真核实、查明原因,做到数出有据,合乎逻辑。同时,做到每张普查综合表汇总后都要对重要指标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审核,评估检查,牢牢抓住质量这条普查的生命线。

3、采取各项切实有效的措施,集中精力开展普查数据复查核实工作:

通过统计工作强调狠抓数据质量,要求各基层点进一步做好数据复查核实工作。同时,通过社区一把手会议督促各基层点组织人员对数据做进一步的核实。在复查核实阶段,街普查办按照分社区指导小组联络制度,派人到各基层点进行督查,检查复查核实工作的落实情况;各基层点也组织经普办人员下到有关企业进行复查核实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4、抽查数据质量,严把质量关。

街普查办组织专业骨干分6个组对基层点全面抽查普查表数据质量,重点抽查规摸以下工业、限额以下贸易业和个体经营户,对抽查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反馈给各基层点,强调抽查工作合格后才能进行报表录入。这一举措对各基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复查核实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街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六、数据处理与上报质量

为保障数据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街组织抽调5名财务专业人员,集中4台电脑按照区经普办要求集中开展数据处理工作。

1、认真搞好数据处理培训工作。受训人员熟练掌握数据处理的程序,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数据处理中出现的问题。

2、建立数据录入岗位责任制。一方面对数据采用复录制度,另一方面录入的数据与普查表进行核对,审核无误后录入员签字。

3、广泛应用人机结合的审核模式,通过有经验的业务人员与计算机有机结合的审核方法,对普查表进行审核。针对机审不能通过的审核关系,进行探讨,及时总结。

4、录入完成后,对全部数据进行计算机审核。审核内容按普查表审核要求进行。对于出错信息,查明原因并进行校正。

5、按照综合表的要求进行机器汇总,并对逻辑性和客观性进行判断。上报的普查数据质量符合国家和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街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工作总结

*街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在街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领导下,在区经济普查办的具体指导下,全街各相关部门以及各级普查工作人员共同努力,认真按照《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和《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方案》规定的步骤、程序和要求,紧密结合我街实际,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完成了普查方案设计、清查摸底、业务培训、普查表填报、普查表审核和数据录入处理上报等一系列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区街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各项任务,现将我街的经济普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职责到位。

经济普查是大型的国情国力调查。为了确保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我街成立了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一是制定工作目标责任制、办公室工作规则、工作进度表和流程表。明确责任,各司其职,规范普查工作流程,明确普查各阶段各环节的时间安排。二是实行联系挂钩制度,1、制定《*街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工作职责》,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各基层点的挂钩制度,对其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查督办,及时帮助解决挂钩点在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2、建立基层经济普查联络制度,街办事处领导分头深入各基层蹲点,加强对经济各基层点普查工作的督察和指导协调,及时解决各基层点普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坚持普查办公室主任例会制度。坚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普查机构对普查工作的各项重要批示。及时协调处理普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确保了整个普查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精心制定方案,全面布署普查工作。

街经济普查办公室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和《江岸区经济普查方案》,同时结合我街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适合我街实际的《*街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方案》,《*街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规规则》,

经区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审定通过,下发贯彻执行。方案对普查的目的、范围、普查内容、组织领导、实施步骤、调查方式、数据处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并通过全街经济普查工作会议,社区普查工作会议,全面布署普查工作。

三、强化业务培训,确保方案落实。

经济普查工作量大,涉及领域广,调查面宽,难度大且要求高,选好配齐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精心组织业务培训十分重要。首先,我们择优选调了身体健康、责任心强、有相应专业知识并且熟悉调查区域情况的人员作为经济普查员,共精心选调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98名,其中普查指导员23名,普查员75名,大专以上学历占98%以上,确保普查员的选配人数充足、素质过硬和按时到岗,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保证。其次,强化业务培训,确保经济普查培训的高质量完成。一是强化市、区培训工作,市区组织了各街负责人、业务骨干,由街经普办主任亲自带队,参加经济普查专业知识培训,以全面掌握经济普查的内容、程序、步骤和要求,并在市、区培训结束后,统一组织了大范围的包括社区及所辖区企事业单位普查骨干的业务培训。为了确保培训效果,我们将清查摸底培训和普查登记培训分开进行,并在培训前做了充分而详实的准备。二是组织对辖区内普查对象进行登记前的业务培训,将辖区普查对象按规模以上工业、规模以下工业、建筑业、行政事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住宿业及服务业等行业进行分专业培训授课,宣传经济普查条例和统计法知识,详细讲解普查表中的各项指标内涵及填报规范,让企业掌握填报的方法和技巧,明确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掌握经济普查的填报知识,清楚经济普查的报送要求,构筑好经济普查的第一道质量关。

四、狠抓清查摸底,确保不重不漏。

清查摸底是经济普查的重要环节,决定着普查工作的成败。

1、为了确保清查摸底工作质量,我们严格按照《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摸底方案》关于清查摸底的范围、内容、清查摸底的时间点、时间安排、组织实施、普查区的划分和特殊情况的处理、清查摸底工作的数据处理、汇总结果的上报及清查摸底质量控制、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工作员的选配规定,逐项进行落实。并在区街方案的基础上,对清查摸底工作业务步骤,做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全面开展清查摸底工作。本次清查按“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法实行完整的(包括个体经营户的所有调查对象)拉网式(在基层清查中以“宁重不漏”为主要原则)的全面清查。具体做法:一是对区统一下发的“地税、国税、工商、编办、民政等部门提供的行政登记资料”进行整合;二是登记造册。由普查员采取地毯式清查方式,挨家挨户上门开展清查登记,耐心向被调查单位(户)询问、登记,编造成册;三是分类录入。将全部清查摸底表进行分类、核对和电脑录入;四是数据核查。将上报的清查摸底情况,与工商、税务、编办、技术监督等部门提供的数据库进行核对,对存在疑问的,反馈到各基层点实地核实,直到核实清楚为止。

3、开展清查摸底数据核实工作。首先下发了关于核实清查摸底数据质量的紧急通知,对清查摸底数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带针对性的几条具体措施和要求。其次,将各基层点清查摸底数与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数据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向做各基层点了通报,要求各基层点抓紧清查摸底补缺补漏和数据质量审核汇总工作。其三,再次重申并强调修改清查摸底各录库并再次上报的各项具体要求。

4、开展清查摸底数据质量的抽查工作。区、街两级普查机构按省、市办的抽查方案联合对各基层点进行抽样验收,保证了三阳社区在接受省经普办检查时顺利通过,结果表明我街第一阶段普查工作合格达标。

五、狠抓登记审核,确保普查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我街普查工作紧紧围绕普查质量这一核心,全力做好普查表的登记填报、收集审核工作。

1、严把登记填报关、确保普查数据质量。一是按照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质量控制要求和普查表上报时间,严格按照普查登记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和收表审表阶段的质量控制要求开展普查登记工作。二是分两个阶段阶段进行普查正式登记。第一个阶段是个体经营户的填报;第二阶段是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的填报。第一阶段我们要求普查员入户调查不能简单地记录被调查对象回答的数据,而是通过“问、看、查、比、评”的方法和步骤取得比较可靠的数据,并签字以示负责。第二阶段要求每个普查员,必须入户指导填写,对每一张报表,每一个指标,每一笔数据按照各种目录和代码等进行详细审查填写,保证有根有据,准确真实,注意表内、表间的平衡关系。三是全面加强对各基层点登记阶段收表、审表工作的指导和督查,按照经济普查办公室指导小组联络制度,加强街经济普查办公室对各基层点登记填报工作的督察和指导协调。街经普办各调查组业务骨干到各基层点蹲点指导收表、审表工作,及时解决各基层点登记填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四是在登记填报的各个阶段,定期召开各组工作会议,将各基层点的登记工作情况进行集中反馈,对各基层点工作进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讨论,作出统一解答。五是责成街普办各业务组切实加强本专业的业务指导,切实承担业务指导责任,从源头上控制数据质量。六是把好收表初审关。主要是做到当企业送交普查表时,按照集中培训,专业分组、分批报送,集中审核,现场确认的审表方法做好企业普查表的交表初审工作,重点对普查表的完整性(缺项、漏项、错项)进行审查。其次是要求各单位在报送普查表时,要携带本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副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利润表的复印件。把单位填报的经济普查数字与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现场核对,对有疑问的数据要求填报要做出合理的说明,对填报错误的数据要求上报单位必须改正。对于人工审核无法通过的普查表,组织普查员、普查指导员深入到各社区和基层企事业单位,实地核实统计数字资料来源,查明原因,查清事实,直至通过为止。

2、、严把审核关、确保普查数据质量。一是拾遗补漏,将现有的单位名录库再次与税务企业库、交通运输企业库与行政事业单位名录库等进行核对,梳理出尚未接受普查的企业名单。二是互审复审,采取各基层点普查员交叉审核、各社区基层点之间交叉审核、各镇复审、区统计局相关专业总审的办法,保证经济普查表的质量。三是横比纵比,将一些主要指标和历史统计资料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资料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分析问题所在。四是迂回对比,对个体经营户,从就业人员、行业类别、用电情况、厂房设施等要素进行侧面核查。五是加大增加值相关数据的核查。针对企业在工业产值、中间投入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加大对核算企业增加值相关数据的核查。六是加大重要指标的核查,对一些重要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资产等总量指标和工业增加值率、销售利润率、万元产值能耗、人均劳动报酬等相对指标,以及本地区主要产品产量等重要指标,加大核查力度。七是加强大数审核评估,进一步加大数据质量控制力度。对各基层点上报统计数据认真进行平衡关系,逻辑关系和大数审核,要求各认真核实、查明原因,做到数出有据,合乎逻辑。同时,做到每张普查综合表汇总后都要对重要指标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审核,评估检查,牢牢抓住质量这条普查的生命线。

3、采取各项切实有效的措施,集中精力开展普查数据复查核实工作:

通过统计工作强调狠抓数据质量,要求各基层点进一步做好数据复查核实工作。同时,通过社区一把手会议督促各基层点组织人员对数据做进一步的核实。在复查核实阶段,街普查办按照分社区指导小组联络制度,派人到各基层点进行督查,检查复查核实工作的落实情况;各基层点也组织经普办人员下到有关企业进行复查核实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4、抽查数据质量,严把质量关。

街普查办组织专业骨干分6个组对基层点全面抽查普查表数据质量,重点抽查规摸以下工业、限额以下贸易业和个体经营户,对抽查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反馈给各基层点,强调抽查工作合格后才能进行报表录入。这一举措对各基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复查核实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街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六、数据处理与上报质量

为保障数据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街组织抽调5名财务专业人员,集中4台电脑按照区经普办要求集中开展数据处理工作。

1、认真搞好数据处理培训工作。受训人员熟练掌握数据处理的程序,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数据处理中出现的问题。

2、建立数据录入岗位责任制。一方面对数据采用复录制度,另一方面录入的数据与普查表进行核对,审核无误后录入员签字。

3、广泛应用人机结合的审核模式,通过有经验的业务人员与计算机有机结合的审核方法,对普查表进行审核。针对机审不能通过的审核关系,进行探讨,及时总结。

经济责任审计步骤篇10

海原县审计局包兆武

近年来,审计质量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审计署于2004年2月了第6号令《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自治区审计厅也下发下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审计执法工作的意见》,对贯彻执行审计署6号令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通过对6号令的学习贯彻,审计项目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笔者认为,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要贯穿于整个审计的全过程,包括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环节,而审前准备阶段和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一、审前调查,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基础

审前调查是为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和组织审计实施工作而进行的必要准备,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审计程序。审计署6号令中对审前调查的内容、方式、方法等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应该认真贯彻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审计人员认为,一个县级审计机关,就那么几个被审计单位,年年审计或两三年就轮审一回,自认为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很熟悉,没有必要再搞审前调查。即使搞审前调查,也是蜻蜓点水,敷衍了事。孰不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业务,其资金总量、资金构成、资金的使用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绝不会以同一个模式呈现。审前调查不但要了解和掌握其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财政财务隶属关系、职责范围、会计政策选用及变动情况等一些常规的基本资料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资金总量、结构和使用情况,以及有哪些重大开支和特殊开支,审计期间的经济指标状况及相关行业、单位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还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经济运行环境等相关情况。只有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环境、业务流程、内控制度等情况掌握清楚后,才能为审计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才能在审计实施阶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否则,审计质量控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依据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为了完成审计项目任务,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处理审计报告全过程的工作安排。审计实施方案的质量关系到审计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是整个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保证。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审计人员会忽视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案的编制过于简单,审计重点不明确,审计内容不详,操作性不强以及缺少对审计事项的确定或者没有确定重要审计事项的方法和步骤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不论是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在审计复核等事后控制中不能有效地进行控制或根本无法控制。因此,在实施审计前必须编制出高质量的审计实施方案。

首先,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要在充分做好审前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审计目标的要求,项目的特点,审计资源利用等因素,按规范要求编制,具体要做到:一是审计目标明确,审计内容具体。有了明确的审计目标,才能确定需要查证的具体审计事项,有了具体的审计事项,就能在审计实施阶段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二是突出审计重点,确定重要审计事项的方法和步骤,编制方案时,要根据审前调查所取得的资料,分析可能存在问题的线索,确定审计重点。对重点审计事项要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步骤,使实施现场审计的人员在重点事项的审计中按照既定的方法和步骤顺利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合理搭配审计力量,明确人员分工,落实责任。审计组组长要合理整合审计资源,将需要查证的审计事项按审计组成员能力、分工等逐一落实到每个审计人员身上,做到责任明确。

其次,审计组组长或主审要将编制好的审计方案提交审计组反复讨论修改,以便进一步提高审计方案的质量,并使审计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责任。经审计组讨论后再由审计机关领导批准执行。

高质量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依据。一个审计项目实施后,其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内容是否得到查证、审计方法和步骤是否有效、审计程序是否合法等均可以得到验证。

三、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

审计组在现场实施审计阶段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这一过程包括审计证据的收集、产生审计工作底稿、记载审计日记等。

(一)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是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本质。对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要围绕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和要求,做到全面客观、实事求是、重要事项不得遗漏;证据要具有充分的证明力,要素齐全。要将获取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内容和时间等清晰、完整地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审计证据应由提供者签名盖章,对提供者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审计证据,应当注明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原因和日期,不影响事实存在的,该证据仍然有效。另外,要对审计证据进行分类编号,以便利用。审计组长或主审在汇总审计证据时,要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人员分工,将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进行质量控制,降低审计风险。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控制。审计工作底稿是联系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的纽带。当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之一时,审计人员应当在编写审计日记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一是被审计单位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二是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而在工作实践中往往出现:①将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混淆或只有审计工作底稿而没有审计证据;②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不规范,遗漏项目;③没有经过审计组长复核;④对违规问题的定性依据不足等问题。

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对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控制应该做到:一是编制要规范,内容要完整。要按照审计方案的具体审计事项,一事一稿,规范编制。二是发现的问题必须写明事实基本情况、法规依据、审计评价、处理意见。三是编制人员签名后及时送交审计组长复核,审计组长编制的工作底稿可由本审计组其他人员复核,形成会审制度。四是正确区分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获取的能够证实被审计事项真相的证明材料,是每个审计事项都不可缺少的材料;而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经查证认为被审计单位违反财政财务收支行为或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它不是每个审计事项都必须有的。五是索引号编写要统一、规范。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日记之间是相互印证、互相补充的,因此审计组要对其索引号的编制要做到统一和规范,以便于审计资料的利用和对审计质量的检查。

(三)审计日记的质量控制。审计日记是审计组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逐日编写审计日记,真实、完整地记录实施审计的具体过程,它是审计人员现场审计的全过程记载,是审计人员智慧结晶的真实反映,是现场审计的“黑匣子”。在审计实施阶段对审计日记的质量控制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一是通过审计日记的记载,反映审计人员整个审计工作的轨迹和过程,便于审计组长和主审了解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二是它是审计过程和结果的反映,便于对审计人员工作业绩和工作质量进行考核;三是利于分清责任,降低审计风险,保护审计人员。

对审计日记的质量控制,一是记载要具有连续性;二是要具有完整性;三是要具有合法性。最终形成的审计日记要经审计组长或主审复核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