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49:46

公共管理笔记篇1

⒈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自然状态下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一方面表现为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弱化;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建设公共设施”;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

⒉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共行政的本质体现,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行政管制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⒊政府的基本职能

()政治职能,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主要包括: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其中,以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为目的的民主政治建设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经济职能,主要包括: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市场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才能够有效运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也称为“法制经济”。

()文化职能,主要包括: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社会职能,主要包括: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⒋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

()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要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

()技术手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举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可以间接、宏观地对市场进行调控;政治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使政府的机构设置和组织运作更加合理有效。

()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传统行政文化是影响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因素。如何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克服传统行政文化不良因素所带来的惰性和惯性,是政府职能能否发生实质性转变的重要因素。

⒌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政府职能转变,不仅包括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还包括政府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重新配置以及相应政府机构的调整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指政府将不属于自己的职能还给企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防止政府职能的“越位”,将属于政府自己的职能收回,防止政府职能的“缺位”。

()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在纵向层级之间要按照必要的集中与适当的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在横向部门之间要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划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要在管理运行上按封闭原则进行分类。

()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即政府行使能的方式,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管理手段的转变,就是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行政手段,转向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⒍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的主要内容:政府与企业社会职能的分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政府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行政职能的分开。

政府不应直接管理企业,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随意截留企业的权利,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政企分开的主要措施:解除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大量裁减专业经济部门和各种行政性公司,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加强和改善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

作为过渡性措施,要保留部分专业部门,主要职能为制定行业规划和引导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⒎国家机构的组成

国家机构由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国家军事机关组成。政府机关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机构的行政权力与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权力、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享有的司法权力,分工不同,相互合作,共同构成国家权力系统。

⒏群众组织

群众组织亦称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包括各种依法定程序成立的群众团体、专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等,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三大群众团体;文联、红十字会、慈善会等专业团体;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

⒐机构编制管理

机构编制管理是行政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政治体制状况以及行政管理科学化程度,通过运用技术手段综合分析,以确定国家各类法定组织的职能范围、职责权限、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并进行调控和监督,以实现国家管理系统的精简、统一、高效。

我国的机构编制工作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其在编制管理方面的主要任务是: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

政府机构的名称一般包括域名(地理位置或管理范围)、矢名(管理内容)、格名(表明规格级别)。

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

⒑政府机构设置原则

()职能优先原则,即:职能是机构存在的前提;科学界定政府总体职能;科学配置和划分政府职能;以政府职能是否顺利实现来检验政府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完整统一原则,即: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行政权力是完整统一的;政府机构设置是完整统一的。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应遵循以下几条规律:

在管理对象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事务的难易程度成反比;管理幅度同管理者的能力以及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成正比;管理幅度与下属人员的能力成正比关系;管理层次与组织效率成反比。

()权责一致原则,指在机构设置中,要使机构的职权与职责相称、平衡,它包含三层意思:设计合理的职位体系;权责相称的制约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精简与效能原则,即做到机构设置要精简;人员编制要精干;办事程序要简化。

()依法设置原则

⒈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因: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精简机构和人员的需要;减轻财政负担的需要;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

年机构改革。一是提出干部的“四化”,即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特别在解决干部队伍老化和领导职数过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将其写入宪法。

年机构改革。一是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概念,并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二是提出政企分开、党政分开原则,初步理顺党政关系、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央政府同地方政府的关系。

年机构改革。一是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机构改革的目标;二是强调了转变职能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三是提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概念,扩大了机构改革的内涵。

⒉年机构改革目标与原则

改革目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原则:一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二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机构,实行精兵简政,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三是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四是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

⒊垂直管理部门

垂直管理部门的工作业务、人事任免、经费拨付,均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决定,其职能具有专属性、执法性、监控性特点,目前,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海关、国家税务等系统,实行省级垂直管理的机构有地方税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等系统。

⒋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过程

()第一阶段-年,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创立。这一阶段主要以研究、草拟、修改公务员法规为重点,以克服传统人事行政弊端为背景,以实现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为落脚点。

第一阶段可分为如下三个小阶段:-年,制定《国家行政槎作人员条例》;-年,将上述条例更名,并在党的十三大和七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分别将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为政治体制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形成了公务员制度的三大要件:人事部、国家行政学院、公务员法规;-年,根据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的精神,先后在审计署、海关总署、环保局、税务局、统计局、建材局个部门和深圳、哈尔滨两个市进行试点,并于年月日正式颁布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第二阶段以全面施行、分步推进、不断完善各项配套的法规为重点,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为背景,以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务员队伍为落脚点。-年,根据统筹规划、从上而下、由易到难的原则,积极而稳妥地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公务员制度。

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同西方文官制度比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搞“政治中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国家公务员不搞“两官分途”;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同传统人事制度比较:具有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具有比较科学的竞争激励机制;具有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具有廉政勤政的保障机制。

⒍国家公务员建设高素质、专业化

“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务员,已在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确定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

国家公务员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公务员队伍学风:刻苦钻研,积极探索,民主研讨,求真务实。

当前在业务精通方面普遍缺乏敬业乐业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高素质的内涵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上的高标准与道德品质上的高境界;理论素养与知识运用上的高水平;廉政勤政建设上的高风尚、高效率;业务上的精通;身心上的健康。

专业化指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主要体现为身份职业化、职业专门化、知识与能力专业化,其内涵主要包括:科学决策与有效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

⒎公务员制度的发展目标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目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一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形成一套法制完备、纪律严明的监督体系。

⒏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

录用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德才兼备、因事择人。上述几个原则是以竞争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一,公开是竞争的前提,平等是竞争的保证,择优是竞争的目的,考度是国家公务员录用的基本竞争方式。

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要进行为期一年的试用,在试用期内应接受培训;省以上政府工作部门按照特殊规定录用无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应当安排在基层工作一至二年;试用期满合格的正式任职,不合格的,可以原岗位上延长试用期,最多不超过半年,也可调换岗位延长试用期,最多不超过个月,期满仍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

⒐受纪律处分的公务员考核办法

受警告处分的公务员,对其进行考核,但在受处分的当年不得定为优秀等次;

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公务员,对其进行考核,但在受处分期间只写评语,不定等次,在解除处分的当年及以后,按正常情况对待。

受党内警告处分的公务员,处分当年参加考核,但不得定为优秀等次;

受党内严重警告的公务员,处分当年参加考核,因与职务行为有关的错误而受严重警告处分的,确定为不称职等次,因其他错误而受严重警告处分的,只定评语不定等次。

受处分的公务员,处分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一年处分的第二年,参加年度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受二年处分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

受处分的公务员,处分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第二年和第三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定等次;

涉嫌违犯党纪被立案检查的公务员,可以参加考核,但在其检查期间不确定等次,结案后,相应按上述办法处理。

、公务员奖励的种类及权限

公务员奖励的种类有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五种形式。其具体的权限为:

嘉奖、记三等功,由县(地)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设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

记二等功,由市(地)以上人民政府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批准。

记一等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工作部门批准。

国务院授予荣誉称号,经国务院人事部门审核后,由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经本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国务院工作部门授予荣誉称号,经国务院人事部门审核后,由国务院工作部门批准。

⒈公务员行政处分的原则及种类

公务员行政处分的原则:依法定事由,经法定程序;适用行政纪律一律平等;行政处分的轻重与国家公务员违纪行为应承担的纪律责任相适应;惩前毙后,治病救人,惩戒与教育相结合。

行政处分的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共六种。根据违纪行为的错误性质、情节轻重、危害程度、责任大小,参照本人的一贯表现和认错态度,区别对待:对于违反行政纪律情节较轻,造成一定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对违反纪律,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的,给予记大过、降级;对严重违纪,不适合继续任现职的,给予撤职;对严重违纪,不适合继续在政府任国家公务员的,给予开除。

⒉公务员处分的权限

()给予国务院任命的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和给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选举产生的国家公务员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须报国务院批准。

()给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选举的公务员撤职、开除处分,须先由本级人大罢免或人大常委会免职,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在罢免和免职前,国务院认为必要时可以停止或撤销其职务。

()给予国务院各组成部门任命的正副司局长包括相当职务的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由本部门决定后执行,报国务院备案。

()给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公务员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后执行,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并报国务院备案,给予这些国家公务员撤职、开除处分,先由本级人大常委员免职,再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后执行,报国务院备案。

⒊解除公务员行政处分的期限

警告处分自决定之日起满半年;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自决定之日起满一年;撤职处分自决定之日起满两年。被处分人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提前解除行政处分。提前解除期限不得超过原行政处分解除期限的一半。

⒋公务员培训的根据、原则和类型

根据: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职位的需要。其原则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公务员培训类型主要有:

()新录用人员培训。在试用期间进行,不少于天。

()晋职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天。

()专门业务培训。

()更新知识培训。每年不少于天。

⒌国家公务员辞退制度

有五种情形之一的:连续两年不称职的;不胜任现职又不接受其他安排;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编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天的;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或者造成恶劣影响,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应当辞退。

被辞退的公务员可以领取“低于国家办事员最低工资、高于社会救济”的辞退费,工作连续一年以上两年以下,发三个月;连续满四年,发四个月;连续满两年以上,每增一年增发一个月,最多不超过二十四个月。辞职的公务员不能领这部分费用。

⒍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

()按照负最后决策职责的不同,分为首长制、委员制和混合制。混合制中成效的好坏关键在于领导的素质和作风。

()按照上下级之间享有的决策、指挥监控职权的大小分为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

()按业务性质和管辖范围不同,分为层级制、职能制和并用制。层级制也称“直线制”、“分级制”、“系统制”,其特点在是有利于指挥统一,节制严明,相互衔接,行动迅速,但有时难免草率;职能制亦称“分职制”、“机能制”、“幕僚制”,其特点在于分工精细,专业明确,有力于推动专业化和高效化。

()按指挥监控权是否集中或分散于一个或多个主体的不同,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完整制也称“集约制”、“一元统属制”,俗称“一元化领导”;分离是也称“独立制”、“多元化统属制”,俗称“多元化领导”。

⒎非领导职务指数的限制

八个非领导职务: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调研员、助理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国务院各部门的巡视员和助理巡视员职数,不超过该部门司局级领导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巡视员不超过,调研员和助理调研员职数,不超过处级领导职务职数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置的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职数,不超过厅(局)级领导职务职数的三分之一,巡视员不超过,调研员和助理调研员职务职数,不超过处级领导职数的。

省辖市(行署、州、盟、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机关设置的调研员和助理调研员,不超过处级领导职务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调研员不超过,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超过科级领导职务职数的。

县级(地辖市、旗、省辖市的区)人民政府机关各部门,设置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超过科级职务职数的。

⒏行政领导职务晋升的条件

()在近两年度考核为优秀或近三年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

()晋升科、处级正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两年以上;晋升科、处、司、部级副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三年以上。

()晋升处级职以上领导职务,一般应具有五年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晋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副职和国务院各工作部门司级副职,应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工作部门任职的经历,晋升地(市)级以上政府机关处级以上职务的,需有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晋升科级正副职,应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晋升副处级到正司级职务,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晋升副部级职务,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⒐行政决策转向科学决策的标志

()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集体。

()决策过程由主观随意转向程序化。

()“谋”与“断”的相对分离。

()“断”与“行”的相对分离。

()决策手段的运用日益增强,量化和技术化,成为现代科学行政决策的标志。

、行政执行基本知识

行政决策执行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编制行政执行计划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进行工作安排;进行人力安排;进行物力安排;进行时间安排。

行政执行通过确定目标、衡量成效、纠正偏差三个步骤,对决策执行进行控制。

⒈行政协调的分类

()以协调的主客体及其内容为标准,可划分为三种:与外部环境的行政协调;内部纵横向的行政协调;内外部、纵横向人际关系的行政协调。

()以协调所解决的中心问题及其具有的性质为标低头不语,可划分为四种:以解决与外部环境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的,即适应性的行政协调;以解决内部纵横向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即结构性的行政协调;以解决内部运作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即动态性的行政协调;以解决内外部、纵横向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即沟通性的行政协调。

()以协调所涉及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手段为标准,可划分为:高层协调,中层协调,基层协调;权责体制协调与规制协调,利益协调与心理协调。

⒉行政监督

法制是加强依法监督的保证,教育是加强依法监督的基础。

行政监察机关依照法律拥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一定的行政处分权。

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指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服行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决定向监察机关提出的申诉,它不包括不服监察机关的行政处分的申诉,也不包括不服原处理决定而要求重新处理的申诉。同时,人大、政协、工青女等单位所属的工作人员,不服本单位给予的行政处分而的申诉,不属于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范围。

审计机关拥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处理权。

⒊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

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监督、政党监督和社会及舆论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算、决算;审查政府的法规、规定和命令;质询和询问;代表视察和执法检查;罢免政府组成人员。

公共管理笔记篇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程序规则》第十八条: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自然人的身份证明,法人的资格证明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及其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二)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的,人须提交当事人的授权委托书,法定人或者其他人须提交有权的证明;(三)申请公证的文书;(四)申请公证的事项的证明材料,涉及财产关系的须提交有关财产权利证明;(五)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关的其他材料。

由于保管箱的财务产清点为合法继承不可缺少的步骤,笔者在办理该类证据公证时,要求当事人提交以下材料:1、保管箱承租人的死亡证明;2、保管箱承租人的身份证明(如户口已经注销则需提供户口注销证明);3、保管箱租赁协议(或保管箱的相关信息);4、申请人的身份证明;5、申请人与保管箱承租人的亲属关系证明的证明材料。以上材料经办证人员审核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程序规则》第十九条要求后才受理该证据保全公证申请。

二、谈话笔录的制作

根据笔者经验,保管箱财产的清点谈话笔录中应当记录以下几个要点:1、证据保全的原因;2、证据保全的事项内容(种类、名称、数量、现状);证据保全的目的、用途;4、证据保全的方式、方法;5、证据保全所需要证明的事实;6、申请人与保管箱承租人之间的关系;7、申请人的父父母、配偶、子女情况;8、是否所有继承人均到开具保管箱的现场?对于谈话笔录中的告之事项,笔者有以下总结:1、因证据保全现场的客观因素上的局限性,使证据保全公证无法反映全部真实情况,由此可能会影响证据的证明效力;2、保全证据公证不能确认权利的效力,如果被保全的证据产生侵犯他人权利的后果,应当由申请人自行承担责任;3、当事人申请办理保全证据公证的事实应当真实、无误,合法,否则将导致公证书的证明效力出现瑕疵或无效;4、被申请保全证据的行为不得危害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公证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以及其他个人或者组织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公证书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清点财产的归类

保管箱内财产的清点涉及继承遗产的认定,其清点范围要求更为精确,这也涉及到保管箱内财产的归类,需要进行记载的物品可分一下几类:(一)财产性物品:金银首饰、古玩字画、金银砖、金银条、珠宝、玉器、外币及非流通性纪念币、邮票、及其他有价物品等;(二)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如各类合同(协议)、欠条、借条、遗嘱;(三)物权凭证:房产证、机动车驾驶证、股权证;(四)其他可能产生民事法律后果的物品:如钥匙、印章、印鉴。

四、保管箱财产的清点方式

采取何种方式清点财产,事先应征询当事人的意见。通常情况下是采用拍照、录像的方式进行。清点保管箱财产的拍照、录像由当事人自己对所清点的财产逐一进行,公证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在拍照、录像清点的物品时,首先应将财产进行分类拍摄,接着还需要对不同财产单个进行拍摄,以同归照片形式对被清点财产本身的性质做更进一步固定。这样做的目的是:箱内物品的具体品名及数量是与继承申请人一同认定继承遗产标的价值的重要依据。物品清单若制作简易就需要通过照片及摄像内容进行补充。当事人拍照、录像使用的相机和摄像机等器材应由公证机构提供并在使用前由公证员对相机做情节性检查,校对时间和日期。照片冲洗后,一并附在公证书后。

五、现场记录的制作

公共管理笔记篇3

于是,它不仅推出了层出不穷的小创意,并随时可以同步到任何用户登陆账号的地方,这也让无数人步入“放弃word”,转向一种新的记录模式。据相关报道显示,截至2015年9月中旬,印象笔记共拥有用户一亿五千万人,仅中国注册用户就已经达到1500万。这个数据不仅彰显着这个app的实际价值,同时也表明它改变了硅谷对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只有失败教训的认知,开创了一个时代。然而,当著名硅谷投资人比尔・格利预言,2015年将至少有一个死掉的“独角兽”公司(风投业,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大公司被称为“独角兽”公司)时。印象笔记这个估值超过20亿美金的公司,不幸中选,成为了公认的将是2015年第一个死掉的“独角兽”公司。

功用一再被神化

其实每个印象笔记的深度用户,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如果你关注印象笔记的微博、微信,或是订阅了它的官方博客,使用时间愈久,你会发现印象笔记几乎无所不能,无论是团队协作、知识管理、习惯养成、时间管理、清单分享,它样样都能拿下,既能帮你养成早起的习惯,又能帮你记录会议的重点,还能用来分享旅游出行的必备清单……

不过,印象笔记最强大的功能和难以超越的优势,是它的搜集。也许以前会有人说是搜集和捕捉,然而随着印象笔记的日益臃肿,它已经不适合用作刹那间灵感的记录和捕捉,至少在你使用原生客户端的时候会如此。

试想一下,伴随印象笔记的生态圈能力日趋广泛,其用户群也早已形成了“内容源输入-印象笔记-分发至归集地”的使用模式,每隔一段时间,才会着手打开app,把所有收集进来的内容分门别类,如果是知识点,则挑选出最重要的部份高亮;如果是扫描图片,则另存为保存好;如果是思维片断,不少人则试图转化到类似豆瓣之中……如此一来,印象笔记不知不觉成为了这一切的中转站而已。

毋庸置疑,印象笔记凭借其跨平台的特性与众多第三方服务集成,以及强大的搜集工具,绑定了数以亿级的用户,但是在日后实际使用应用过程中,用户真的会持续需要这样一个集成了群聊、提醒、标签等等功能繁多的印象笔记么?

问题接踵而至

从诞生以来,印象笔记一直是一个“常年沉默”的公司。在这发展的几年中并没有什么大动作发生,甚至有人认为其“已经没了新鲜感“。

这一状态对于一个独角兽企业而言,足以引起的反思是:当下要务是要想方设法的吸引和留住人才。一个不变的事实是,加州的硅谷有数不尽的大公司、小公司、创业公司,它们似乎每天都在盯着其他企业人才变更,甚至随时等着挖人。

然而,印象笔记的创始人利宾却在公开场合大论,“没有那么在乎这公司的未来”,“毕竟没啥热情了”的话一出,尽显出印象笔记管理层漠不关心的言辞和态度,似乎影射了为何一直没能招来一个首席运营官,而自身的人才流失却日渐加重。

在美国排行首位的给公司打分的网站Glassdoor上,印象笔记员工打出的分数越来越低,而评论更是一眼望去的伤感。不少人留言表示,“如果你想在你的领域里成长,并有所作为,一定要避免来这种地方”,“我从未见过一个公司走下坡路到如此地步,真为那些聪明的人感到悲伤。”

雪上加霜的是,作为初创公司,印象笔记甚至出现了财务不佳。特别是在今年初,更是对超过400个员工进行了5%的降薪调整。

之后,印象笔记逐渐黯淡,甚至沉默到消声。

直到今年7月底,它终于按捺不住,搞了一个大动作,那就是炒掉了Ceo,转由谷歌眼镜执行官克里斯・奥尼尔接替。然而,作为新总裁上台后,奥尼尔的致辞也是不温不火,他还认为,“我的任务是带领着团队做好下一个阶段的产品,提高利润,同时,要维护好印象笔记独一无二的特点。”仍未深挖印象笔记颓势渐露的根源。

著名的硅谷科技记者凯西牛顿更是经过推特发出这样的感慨:“一个公司的新Ceo把话说得如此官方客套,真让我深深地为这家企业的未来担忧。”

实际上,作为极少数能在中国成功复制的硅谷科技类原生公司之一,印象笔记的先发优势在于其非常规化的战略。像美国的“脸书”和“推特”常年被中国政府禁用,是因为中国本身具备较强的克隆模仿能力,比如依次克隆产生了中国版“推特”――新浪微博,以及属于中国人的“脸书”――人人网,不仅迅速霸占了本土市场,甚至吸引了不少国际化用户。正因如此,使得美国“脸书”和“推特”这两家大公司对进驻中国完全失去信心了,而印象笔记却有别于次,走了另一条路――作为原生公司evernote的中国克隆本身,印象笔记的运作完全是在中国,且目前中国的用户数,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尽管如此,除了在近些年的一些小规模的收购,印象笔记未能完成对于自身核心产品进行相关大型收购,而一直提及的规避产品风险以及新功能开发,也几经关注,却从未实现。

此时最为糟糕的事情是,印象笔记的未来不再清晰,甚至创始人利宾再次哀伤地表示,“步入2015年后,印象笔记从未如此远离ipo之路。”是否可以理解为,印象笔记或将永远无法接近ipo了呢?

降薪加上迟迟不上市,导致团队员工因无法拿到股票作为潜在的收入而纷纷跳槽,产品的核心灵魂人物又一再看衰,印象笔记要走的路渐渐模糊。

未来在哪里?

不少用户都已经接受了,很长一段时间里,印象笔记没有做出称得上是“还不错”的产品了。曾经的“死忠粉”也在这样一股态势下渐渐被流失,而对新用户而言,其再也无法具有强大的诱惑力可以催使人们安装使用了。

其实,同Dropbox的处境相同,印象笔记最终面临的现实是无法实现企业用户以盈利。如今,大多数企业客户已经使用了其他产品,其中完全可以代替并超过笔记类产品的功能。许多客户早已转化为谷歌或微软的企业应用套件忠实用户,其中从捆绑的共享类功能产品(包括excel,ppt)到以周边产品为中心的应用,强大且更有价值。

另外不得不提及的是,大数据时代,印象笔记在appstore的排行榜里的排名,自2011年创下巅峰之后便持续下降,同时,与其相关的反馈数量也在大幅度下降,这也侧面验证了使用人数的减少。

当然,在当下印象笔记还没有死掉,网站仍然在运行,员工也会在周一继续出现在办公室里。但是,许多人都已看到的现状:从长期发展来看,印象笔记或将走向衰亡,只是那个时间点还有待观察。

公共管理笔记篇4

一、宏基特色软件应用集锦

1.音频管理:acereaudiomanagement

这是acer为笔记本开发的笔记本音频管理软件,其提供了电影、音乐、游戏三种音效模式,用户只需根据需求点一下对应的按钮,然后就可以快速切换不同的音效模式,同时还提供环绕立体声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点“环绕立体声”按钮就可以开启或关闭该功能,此外在“音乐”模式下,还提供了摇滚乐、流行乐、古典乐等几种音效模式(如图1),以满足用户欣赏不同风格音乐的需求。

2.电源管理:acerepowermanagement

这是acer为笔记本开发的电源管理软件,该软件可以调节CpU速度、LCD亮度、显卡电源模式等功能(如图2),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运行软件后,在主界面就可以进行节能设置,譬如在“电源计划”中选择“节能程序”,系统就会自动进入节能状态,同时还提供了无线Lan、1394的开关,如果有更多的节能需要,还可以进入“电源计划”选项,然后根据需要创建自己的电源计划。

3.网络管理:acerenetmanagement

这是acer为笔记本开发的网络管理软件,用户可以设置不同的配置文件,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从不同的环境连接到网络,运行软件后,进入“配置文件管理器”窗口,然后可以新建、编辑、删除、导入、导出各种网络配置文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配置不同的网络接入环境,譬如“popoe”用于设置aDSL宽带拨号;“共享文件夹”用户路由器局域网进行配置;而“wLan设置”适合无线网络(如图3),设置完毕后点“自动切换网络”即可。

4.分辨率输出:acerepresentationmanagement

这是acer为笔记本设计的输出分辨率调节软件,它方便用户快速切换不同环境下的显示分辨率,同时还预定义了两个常用投影机分辨率,对移动商务办公用户非常实用,譬如要将笔记本与投影机连接使用时,当接上投影仪后,只需启动这个软件,然后按下其中一个投影仪分辨率(如图4),就可以通过投影仪输出笔记本画面,使用起来相当方便快捷。

二、thinkpad特色软件应用集锦

1.网络管理:accessConnections

这是thinkpad为移动用户设计的网络管理软件,这对于在多个地方上网的用户非常实用,譬如在家里用aDSL拨号上网,而在公司用无线局域网,每次都需要重新设置网络,此时可以运行该软件后,然后在“位置概要文件”下配置在家中、公司的不同网络(如图5),然后就可以进行快速切换使用。此外,该软件还提供了对等社区功能,它可以让多台thinkpad笔记本建立小型对等网,不但可以即时聊天,还可以进行文件传输。

2.外设管理:easyeject

尽管系统可以停用可热插拔设备,但无法自动重启它们,用户不得不手动将这些设备从笔记本上拆下,然后再安装使用,这样非常麻烦,而easyeject软件可以让用户快速启用可热插拔的设备,譬如USB设备、端口复制器、迷你扩展坞等,这非常方便用户使用,实际使用时,运行easyeject软件后,用户只需点“配置easyeject操作”(如图6),然后就可以快速开启被停用的外设,避免了频繁插拔外设造成的损坏。

3.显示设置:presentationDirector

对于移动商务用户而言,有时需要经常让笔记本连接投影仪、液晶电视进行ppt演示,该软件就提供了对应的显示设置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显示输出,运行软件后,在“显示方案名称”加入需要设置的显示设备,然后点“编辑”按钮即可进行显示输出设置(如图7),设置完毕后,日后可以通过点“立即应用本显示方案”进行显示输出。

4.系统维护:maintenancemanager

该软件提供了全面的系统维护功能,运行软件后,在“配置”窗口可以选择需要的维护工具,然后单击“立即运行任务”按钮进行维护工作(如图8)。在“经济方式”窗口下,用户可以在运行系统维护时挤出一部分系统资源供其他软件使用,系统资源可以通过调节滑块进行改变,而且会显示CpU的使用情况,这方便用户进行直观的资源分配。

三、戴尔特色软件应用集锦

1.系统管理:DellQuickSet

与其他笔记本不同,戴尔笔记本将大部分管理工具都集中在QuickSet中,运行软件后,可以看到具有“位置配置程序”、“电池表”、“热键”、“系统信息”四大模块(如图9),它们包括了显示亮度、电池状态、无线网络、外接显示器、同步、演示设置等功能,譬如进入“位置配置程序”可以配置无线网络,而“电池表”用于对电池进行管理,用户利用自定义电源管理方案可实现节能目的。

2.鼠标设置:DellQuicktort

不少戴尔笔记本都搭配了其专门推出的多功能鼠标,与普通鼠标大不相同的是,这种鼠标可以让用户额外为其追加自定义功能,这对于游戏玩家或进行复杂商务办公的用户非常实用,为了实现戴尔多功能鼠标的各种功能,戴尔笔记本内置了DellQuicktort配套工具,运行软件后,在主界面点“功能与任务”按钮,然后就可以进行自定义按键设置(如图10)。

四、索尼特色软件应用集锦

为了满足影音娱乐需要,在索尼Vaio笔记本上,一般预装了ClicktoDVD软件,它是一款以视频采集、编辑并制作成DVD的软件,运行软件后选择编辑模式,其提供了Videomode、VRmode、HDmode三个模式,其中Videomode模式主要用于DVD式DV刻录,支持DVD-Rw和DVD-Ram两种光盘刻录格式,用户在创建菜单或导入照片视频后,点“创建DVD”即可快速刻录一张DVD光盘(如图11)。

2.系统恢复:VaioRecoveryUtility

针对笔记本系统的安全问题,索尼Vaio笔记本内置了一款VaioRecoveryUtility软件,它一款集合恢复光盘刻录、数据备份、系统恢复等功能的系统恢复软件,运行软件后,在主界面选择“创建”备份系统数据,或者将备份数据刻录成一张系统恢复盘,一旦系统遇到故障,可以使用该软件直接恢复计算机系统(如图12),如果系统崩溃了,只需使用恢复盘还原系统就可以。

3.电池节能:Vaio电源管理浏览器

为了便于用户进行电源管理设置,索尼为Vaio笔记本开发了一款电源管理浏览器,其提供了七组预设电源使用方案(如图13),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应的节能模式,并针对每一种电源管理方案的细节进行设置,以实现电池的最大化节能效果。而且内置了电池保养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电池保养级别,其原理是通过将电池充电量设置为更低,以此预防电池性能下降的风险。

五、惠普特色软件应用集锦

1.系统管理:HpHelpandSupport

与戴尔笔记本类似,惠普笔记本也将系统管理功能整合在一起,那就是HpHelpandSupport,惠普主流Vista笔记本一般都预装了该软件,它提供了使用帮助与系统管理功能,运行软件后,入门级用户可以通过“GetHelp”帮助自己实现快速上手,而在右侧的提供了几款实用软件(如图14),譬如驱动程序和BioS更新、恢复出厂设置可以解决用户的故障烦扰,如果笔记本内置了安全芯片或指纹系统,对于的软件也可以在这里找到。

2.影像管理:Hpphotosmart

公共管理笔记篇5

在《经济》记者调查、求证中发现,对此问题有过专门研究的人屈指可数。已经达到万亿规模的一笔资金,却很少有人关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量沉淀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还躺在银行的专有账户中,只不过,银行到底拿这笔钱用作何处,我们无从查知;而银行在其中获取的利益,也与业主们通过储蓄获得的“微薄”利息形成了鲜明对比。

花不出去的万亿资金

一笔“万亿规模”的资金睡着了。

在购房款的诸多费和税中,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关注度正在“脱颖而出”,业内普遍认为,全国范围内归集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规模已达“万亿”。

然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率却极低。在已经公开的多地住宅专项资金统计情况中,其使用率多徘徊在1%至3%之间,大量资金沉睡在银行专有账户中。

万亿资金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被称作房屋的“养老金”。

2008年2月1日,建设部经财政部联合签署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办法规定,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指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

其中,共用的部位,一般包括住宅的基础、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以及户外的墙面、门厅、楼梯间、走廊通道等。共用设施设备,一般包括电梯、天线、照明、消防设施、绿地、道路、路灯、沟渠、池、井、非经营性车场车库、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等。

在《办法》正式施行的同时,1998年12月16日建设部、财政部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同时废止。值得注意的是,新旧办法酝酿、衔接的过程中,正值我国商品住宅市场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而我国住房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标准在《办法》中发生了重大改变。

《办法》规定,商品住宅的业主、非住宅的业主按照所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数额为当地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的5%至8%。

按照这个标准,各地也进行了适时调整。以北京为例,2009年,北京市出台《北京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了交存标准:独立式住宅、非住宅为每平方米50元;多层住宅、非住宅为每平方米100元;高层住宅、非住宅为每平方米200元。

在出售公有住房方面,《办法》也规定,业主按照所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数额为当地房改成本价的2%;售房单位按照多层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20%、高层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30%,从售房款中一次性提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此前,建设部出台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则规定,住宅楼房的公共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基金按照房款2%由开发商。需要注意的是,《办法》施行之前,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不具有强制性,2008年《办法》施行后规定,不交存专项维修金的业主将拿不到房屋产权证。

尽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只是房屋首次售出时需要交存、专有账户余额不足30%时才需续交,但不难发现,《办法》施行后,我国商品住宅市场也进入爆发期,成交量一再攀升、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归集规模不断扩大。

来自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以及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网站的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间,两座城市商品住宅维修资金都以每年新归集额超过20亿元的速度在增长。

此外,广州、天津两地的商品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累计归集额也都突破了百亿元,石家庄这样的城市近几年新交存额度也突破了亿元。

“可以说,我国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规模已经非常大了。”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认同这笔资金规模之大,但具体数额他也无从得知,在他看来,这笔钱到底有多少,政府主管部门有必要统一整理数据,“摸清家底”。

事实上,公众普遍关注的仅仅是各地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公布的商品住宅维修资金,还有大量的公有房的住宅维修资金归在不同的管理部门之下,全国范围内商品住宅、公有房已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规模可见一斑,业内普遍认可的是,这笔资金已达万亿规模。

使用率极低

这笔万亿规模的资金需要业主们交存多少专项维修资金呢?

若以《北京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来计算,一套80平方米的商品住宅首次出售时业主就要交存16000元专项维修资金,房屋交易时这笔资金只需要过户,下一户业务不必再次交存。显然,这与购房总额相比根本不起眼,以至于很多业主对这笔钱甚少关心,知之甚少。

可惊人的是,当全国范围内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总额度粗略地展现在业主面前时,它足以引起各方关注。更难以想象的是,这笔数额巨大的资金使用率被多家媒体报道后,定格在“百分之一”,巨额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被称作进入“沉睡”或“冰封”状态。

北京市住建委房屋安全和设备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也给出了一项数据,数据显示,2012年7月1日至今,北京市约有500个住宅项目申请使用了专项维修资金,申请使用专项维修资金约3亿元,维修项目涉及屋面防水、外墙、给排水管道、电梯、二次供水设备设施、消防系统、安防系统等。

然而,来自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7月31日,北京市共有1352个小区使用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5.71亿元,维修工程涉及电梯、屋面防水等4967个项目。虽然北京市近一年多来的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情况占到总体使用情况的一半以上,但在总量300多亿元的衬托下,使用率还是很低。

不仅北京,全国多地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率也是极低的。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5月,上海商品住宅维修资金共有393亿元,累计使用29亿元,使用率为7.4%。

截至2013年7月,广州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归集额高达104.8亿元,累计使用1亿元左右,仅使用了约1%。

截至2013年7月底,天津市累计归集了商品房维修资金189亿元,其中已出保修期的商品房维修资金68亿元,目前,该市累计使用维修资金约2.24亿元,占已出保修期项目归集金额的3.29%。

截至2013年6月,石家庄市共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约12.2亿元,使用3354万元,使用率为2.7%。

越来越多的地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正在公之于众,不可无视的是,万亿规模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真的“睡着了”!

公共管理笔记篇6

办公室发【2018】X号

办公用品管理办法

为规范办公用品的管理,使办公用品的配备和使用达到节约成本、保证效率、提高效益的目标,本着勤俭节约和有利于工作的原则,根据分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办公用品分类

办公用品分为固定资产类办公用品、非消耗性办公用品和消耗性办公用品。

1、固定资产类办公用品,如:办公桌、办公椅、打印机、复印机、电脑、扫描仪、投影仪、电暖器、饮水机、空调机、热水器、碎纸机、照相机和汽车等。

2、非消耗性办公用品,如:计算器、电话机、订书机、打孔机、剪刀、裁纸刀、文件夹、文件筐等。

3、消耗性办公用品,如:笔记本、签字笔(芯)、铅笔、橡皮、胶水、订书钉、曲别针、凤尾夹、墨盒、复印纸、白板笔、电池、记号笔、垃圾袋、卫生纸、纸杯、公司印刷品等。

二、办公用品的申购

各部门基于工作需求如需采购办公用品,须首先提交办公用品采购申请(包括品名、规格/型号和数量等),经过经理同意后,由办公室负责人员统一购买。

三、办公用品入库

1、办公室采购人员负责办公用品入库前的验收,并负责办公用品的登记入库。

2、对有质量问题或不符合要求的,由采购人员负责办理调换或退货手续。

四、办公用品发放

1、各项目部或员工领取办公用品须需要在《办公用品领用簿》上记录、签字。

2、限量领取的办公用品主要为消耗性办公用品,签字笔、圆珠笔每人每年限领十支,笔芯每人每季度限领十支,仿皮商务记事本每人每年限领一本,软抄本每人每半年限领一本。

3、办公用品的领取须以项目为单位,由项目申领负责人在一定的时间进行品名和数量统计,之后进行申领,如遇特殊情况需个人单独申领的,须经分公司经理同意。

4、办公用品使用、领用采取以旧换新制度,以最大限度地节省、节约和控制日常办公成本。领用时须以旧换新的办公用品包括固定资产类办公用品、非消耗性办公用品、部分消耗性办公用品,如墨盒、硒鼓、签字笔,以及一些设备的维修零部件。

7、新入职员工,在入职当天发放配套的办公用品,包括签字笔、笔记本和文件夹等;离职的员工则必须将其领取的办公用品全部交回。

五、办公设备的管理

1、各项目部所需的办公设备(电脑、电话机、桌、椅、档案柜等)由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统一购买。

2、如需申购办公设备,须在经分公司经理同意后,向集团公司提交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审批后,由分公司经理责专人购买,入库,并登记。

公共管理笔记篇7

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庭审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我国首次确立视听形式的庭审记录。依照该规定,法院应当对庭审活动进行全程录音录像(第一条),而且在民事简易程序中经当事人同意可以以庭审录音录像替代法庭笔录(第八条)。这意味着,未来我国的法庭笔录分为两种模式:其一,庭审录音录像作为辅佐记录,而法院通过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换文字系统生成庭审笔录(第六条),或通过人工誊录方式制作庭审笔录;其二,庭审录音录像取代庭审笔录。

与书记员将法庭审理的全部活动记入笔录(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第一款前半句)的传统方式相比,录音录像形式的庭审记录不仅可以免去制作笔录的负担和提高记录的准确率与完整性,而且对于促进法院无纸化办公和实现诉讼经济与诉讼效率也具有积极意义。传统的庭审笔录通过书面因素对言词原则形成补充,而录音录像方式的庭审记录则是对言词与直接原则的最大程度呈现。这样的庭审记录方式可以确保庭审流畅进行,而不再受制于书记员的记录速度放缓或中断。而且,借助回放庭审录音录像,合议庭可以进行有的放矢的讨论,从而有助于形成心证。法官也可借助搜索功能查找证言表述的原文,以便在裁判文书中准确与详细地论证形成心证的理由。不仅浙江省等地法院关于庭审录音录像的实践,而且德国关于临时录音的试验项目,均表明录音录像方式的庭审记录具有这些优点。

录音录像形式的庭审记录不仅为庭审法官带来便利,而且亦可为当事人申请补正判决书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庭审笔录是法官撰写裁判文书的依据,其优先于判决书载明的基本案情(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项)。在当事人申请补正判决书中有关基本案情部分的笔误时,法院就可借助庭审录音录像作出补正裁定。此外,二审或再审法院必要时也可以借助庭审录音录像审查一审法官在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方面存在的错误。有鉴于此,不论庭审录音录像是否替代法庭笔录,其都属于诉讼案卷,而且一审法院应当将其报送二审法院(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第二款)。此外,法院还应当依照法院电子诉讼档案管理规定对庭审录音录像归档(《若干规定》第五条第二款)。

庭审录音录像最重要的功能在于为庭审的外在进程提供可靠证明,并间接促使法院依法庭审。因此,庭审录音录像应当全程无中断进行(《若干规定》第三条)。而且,法庭是否遵守庭审的形式性要求,仅能由庭审录音录像证明。这也意味着,庭审录音录像是法院调查扰乱法庭秩序行为、不规范的庭审活动等的主要依据(《若干规定》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但与此相关,未来也应当注意防止出现庭审流于形式的空洞化弊端。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第一款后半句要求审判员和书记员对笔录进行签名。这表明,审判员和书记员共同对笔录的正确性与完整性负责,而且庭审笔录是否发生证明力,仅取决于审判员与书记员签名,而不取决于诉讼参与人的签名。诉讼参与人拒绝签名盖章的,记明情况附卷(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第三款第二句)。审判员和书记员共同签署的庭审笔录是公文书,发生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推定真实的证明力,也即推定庭审过程真实的证明力。即便由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同步转换生成的庭审文字记录,在审判人员和书记员核对签字后(《若干规定》第六条)亦同样发生公文书的证明力。而在录音录像替录的情形,庭审录音录像亦应由审判员与书记员进行电子签名,并在签名后作为公视听资料发生与公文书相当的真实推定的证明力。就此而言,我国未来或可参考德国的做法作出相关规定:

在2005年改革后,德国允许法院将临时存储在数据载体上的庭审录音记录转化为电子文档形式的最终笔录,但前提条件是:必须满足法院电子文档与笔录的形式有效之要求,也即电子笔录必须包含审判长和书记官的姓名,并加盖其认证过的电子签名(《德国民事诉讼法典》第130b条、第160a条第四款、第163条第一款)。而且,尽管电子文档属于勘验标的,但公电子文档准用有关公文书的证明力的规范(详见《德国民事诉讼法典》第371a条第三款第一句,2014年7月1日生效)。

最后,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也对庭审录音录像的保存、查阅、复制与播放进行了规定。首先,庭审录音录像应当保存在服务器或刻录成光盘(《若干规定》第九条)。其次,法院应当为诉讼参与人依法查阅提供便利(《若干规定》第十条)。但为了避免删除、篡改或伪造等风险,法院并无义务向诉讼参与人提供庭审录音录像的原件。而且,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对复制录音录像的条件未作具体规定,但为了保护相关人员的一般人格权,原则上仅应在人民法院同意的前提下方可允许诉讼参与人复制庭审录音录像。再次,人民法院可以播放依法公开审理案件的庭审录音录像(《若干规定》第十二条),这对于实现司法透明和程序公开亦有所助益。

总体而言,最高人民法院此次关于庭审记录的改革,不仅为进一步推行电子案卷制度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将积极地促使我国向着电子司法与电子诉讼方向持续进行改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庭审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

为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规范庭审活动,提高庭审效率,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人民法院开庭审判案件,应当对庭审活动进行全程录音录像。

第二条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庭内配备固定或者移动的录音录像设备。有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在法庭安装使用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换文字系统。

第三条庭审录音录像应当自宣布开庭时开始,至闭庭时结束。除下列情形外,庭审录音录像不得人为中断:

(一)休庭;

(二)公开庭审中的不公开举证、质证活动;

(三)不宜录制的调解活动。

负责录音录像的人员应当对录音录像的起止时间、有无中断等情况进行记录并附卷。

第四条人民法院应当采取叠加同步录制时间或者其他措施保证庭审录音录像的真实和完整。

因设备故障或技术原因导致录音录像不真实、不完整的,负责录音录像的人员应当作出书面说明,经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审核签字后附卷。

第五条人民法院应当使用专门设备在线或离线存储、备份庭审录音录像。因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不符合技术标准的录音录像,应当一并存储。

庭审录音录像的归档,按照人民法院电子诉讼档案管理规定执行。

第六条人民法院通过使用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同步转换生成的庭审文字记录,经审判人员、书记员、诉讼参与人核对签字后,作为法庭笔录管理和使用。

第七条诉讼参与人对法庭笔录有异议并申请补正的,书记员可以播放庭审录音录像进行核对、补正;不予补正的,应当将申请记录在案。

第八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庭审录音录像,经当事人同意的,可以替代法庭笔录。

第九条人民法院应当将替代法庭笔录的庭审录音录像同步保存在服务器或者刻录成光盘,并由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对其完整性校验值签字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进行确认。

第十条人民法院应当通过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诉讼服务平台以及其他便民诉讼服务平台,为当事人、辩护律师、诉讼人等依法查阅庭审录音录像提供便利。

对提供查阅的录音录像,人民法院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第十一条当事人、辩护律师、诉讼人等可以依照规定复制录音或者刻录庭审录音录像,必要时人民法院应当配备相应设施。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可以播放依法公开审理案件的庭审录音录像。

第十三条诉讼参与人、旁听人员违反法庭纪律或者有关法律规定,危害法庭安全、扰乱法庭秩序的,人民法院可以通过庭审录音录像进行调查核实,并将其作为追究法律责任的证据。

第十四条人民检察院、诉讼参与人认为庭审活动不规范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庭审录音录像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五条未经人民法院许可,任何人不得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不得对庭审录音录像进行拍录、复制、删除和迁移。

行为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规定追究其相应责任。

第十六条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庭审活动的录制,以及对庭审录音录像的存储、查阅、复制、誊录等,应当符合保密管理等相关规定。

第十七条庭审录音录像涉及的相关技术保障、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由最高人民法院另行制定。

公共管理笔记篇8

关键词:房地不一致不动产登记行使权利障碍税务处理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245-02

本文所称“房地不一致”是指,在实践中存在的房屋所有权人与其坐落的土地使用权分别属于不同主体的情形。笔者为国内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法律顾问,上市公司控股母公司为中外合资企业。在处理公司法律事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公司部分房屋存在“房地不一致”的情况,部分房屋的所有权人为上市公司,而持有该房屋坐落的土地的土地证的使用权人为控股股东。在日常情况下,上市公司通过向控股股东支付土地租赁费取得“土地使用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07年修正)》第三十二条规定:“房地产转让、抵押时,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抵押”;《物权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附着于该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一并处分”,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该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房屋所有权人与土地使用权人分别为不同的主体,是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

笔者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这种“房地不一致”的情况并非仅存在于笔者所属公司,而是实践过程中存在大量类似情况。

1“房地不一致”的历史原因

先谈一下笔者公司形成“房地不一致”的原因。公司控股股东(合资企业)成立于80年代中期,并于90年代初完成了包括酒店、写字楼、商场和公寓等在内的一期综合性商业地产的开发。90年代中后期控股股东成立股份公司并谋划香港上市,但受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终止谋划香港上市,转而谋求内地a股上市。在当时的融资政策和背景下,笔者公司申请到比较紧俏的“上市名额”,积极筹划a股上市。虽然机会难得,但受到当时a股融资规模限制,无奈将已经装进股份公司的部分资产转回控股股东。公司申请特殊政策,将资产规模巨大,却又不能产生收益的土地转回控股股东,而房产则留在股份公司,股份公司每年向控股股东支付土地租赁费用,形成了“房地不一致”的资产结构。据笔者了解,“房地不一致”的情况实践中不在少数,一般由于改制、关联人间不规范的房屋、土地流转等等历史原因形成。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房屋所有权在各地建设委员会归口管理、登记,而土地使用权则在各地国土资源部门登记,房、地分属不同部门登记管理,并且政府部门信息互不联网、沟通,也是实践中存在房地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2“房地不一致”的资产结构对相关权利人造成的障碍

“房地不一致”会给相关权利人造成较多的障碍。

(1)无论是房屋所有权人,还是土地使用权人,其债权融资或股权融资均可能受到“房地不一致”这种不规范的资产结构影响。如房屋所有权人或土地使用权人想通过抵押方式进行银行贷款或其他债权融资,均需取得另一权利人的同意,并且还需与债权人进行“房地分离”情况下如何进行资产评估、如何进行抵押登记、如何实现抵押权等特殊事项进行详尽谈判。如房屋所有权人或土地使用权人进行股权融资,不规范的资产结构将影响公司资产评估、经营风险评估、影响股权投资比例的确定,从而影响股权投资人的决策。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股权融资,资产结构是否规范将面临更为严格的证监会等政府部门的审查,能否获批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房屋所有权人如果通过租赁方式取得房屋所坐落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租赁费用可能会随着国家房屋、土地税收政策(如房产税)、土地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房屋所有权人的土地用益成本存在不确定性,其经营利润就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房屋所有权人而言,可能直接使其经营计划、投资计划及融资计划受到影响。

(3)如涉及的房产需要改建或改造,相关权利人将面临难以办理改建工程的审批手续的问题,正常情况下发改委立项、规划审批和土地出让合同变更均应以“房地一致”为前提,并且竣工后产权证的办理也将受到“房地不一致问题”的影响,可见“房地不一致”的资产结构给相关权利人根据市场情况,通过改扩建方式调整产业业态、提升资产价值造成了障碍。即使通过与政府沟通,能够解决“房地不一致”涉及房产改扩建的审批手续问题,但房屋所有权人与土地使用权人对投资、改建后的资产比例如何进行分配也是双方很难谈判的问题。

(4)“房产不一致”给房屋所有权市场流通造成不便。正常情况下,房屋所有权人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判断继续持有房屋,还是出售房屋以调整资产结构或在不动产市场价格虚高时出售房屋,将其增值收益落袋为安。但“房地不一致”的资产状况给房屋所有权市场交易带来一定的障碍,房屋所有权人出售房屋土地使用权时须与土地使用权人共同进行交易,不但须征得土地使用权人的同意,而且需与土地使用权人共同协商交易条件,利益分配,增加了交易的复杂性。

3建立不动产登记统一制度有利于发现“房地不一致”情况并逐步进行规范管理

《物权法》早就明确“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但这一规定几年来一致悬在空中,导致《物权法》无法落地,不动产登记信息混乱,不动产交易安全缺少保障。虽然一些地方已经成立了专门机构推行不动产统一登记,但由于国家层面没有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地方探索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政府部门明确要求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由一个部门承担,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减少办证环节。一是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基本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行业管理和不动产交易监管等职责继续由相关部门承担。各地在中央统一监督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将不动产登记职责统一到一个部门。二是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不动产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在有关部门间依法依规互通共享,消除“信息孤岛”。三是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依法公开查询系统,以更好地落实物权法规定,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有效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制度,从制度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并为预防和惩治腐败夯实基础。

本届政府关于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推进,可以说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目前不动产登记多头管理、信息隔离和分散等,易于滋生腐败的问题;同时对发现“房地不一致情况”,并逐步规范很有益处。目前政府部门正在清理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关事项的整理交接,我们也非常期待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对规范不动产登记、增强反腐力度的良好成效。

4解决“房地不一致”的方法

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均属于物权,两项权利都有绝对性和排他性的特点,根据前文所述的法律、法规规定,这两项权利的主体须保持一致。而在实践中“房地不一致”状况给相关权利人造成诸多障碍或不便,也使解决“房地不一致”问题具有法律意义及实践意义。我国法律没有规定房地分离的情况下采用“房随地走”还是“地随房走”,但一般情况下无论转让房屋还是转让土地,均可能涉及较大金额的税赋。但是在设计方案时如果充分熟知现行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做出合理的交易安排,避免产生高额税赋。笔者考虑,比如房屋所有权人和土地使用权人各自以其持有资产投资入股成立新公司,根据现行税务政策,投资方可能涉及的税务处理如下。

(1)营业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规定,自2003年1月1日起,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需要指出的是,不动产所有者以不动产投资入股,收取固定收入,不承担投资风险。这种固定收入不管是以投资方利润形式出现,还是以租金等其他形式出现,其实质上是属于租金收入,应按规定征收营业税。

(2)土地增值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5〕48号)规定,对于以房地产进行投资、联营的,投资、联营的一方以土地(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作为联营条件,将房地产转让到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中时,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投资、联营企业将上述房地产再转让的,应征收土地增值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21号)第五条规定,本文自2006年3月2日起,对于以土地(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联营的,凡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或者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其建造的商品房进行投资和联营的,均不适用财税字〔1995〕48号文件第一条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的规定。

也就是说,对以土地投资入股的,如果被投资、联营的企业将投资的土地用于进行房地产开发的,不仅被投资人将所开发的房地产再转让应当缴纳土地增值税,同时,对以土地进行投资的投资人在以土地投资时也应当征收土地增值税;对以房产进行投资、联营的,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但不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其建造的商品房进行投资和联营的,仍应当按规定缴纳土地增值税。

(3)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规定,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可见,企业将房地产进行股权投资,也就是发生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根据上述规定,应确认财产损益计缴企业所得税,投资方按所得税法的相应规定进行所得税的其他处理。①

以上几项是交易安排中可能涉及的数额较大的税种笔者的理解和分析。所以笔者认为,如果权利各方希望解决房地不一致的情况,又想避免双方直接进行房屋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转让而产生的巨额税款,可根据“房地不一致”的权利人、资产的实际情况,咨询专业的税务机构,在国家税收政策框架内,设计“房地一致”合理的解决方法。

公共管理笔记篇9

关键词:政务内网移动存储介质管理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笔记本电脑及移动硬盘、U盘、可擦写光盘等移动存储设备的购置成本不断降

低,使用更为方便。由于其体积小、携带方便、存储海量、操作简单、不易损坏特点,笔记本电脑及移动硬盘、U盘等共同组成移动办公的全新理念,成为人们进行日常办公、信息处理与信息交换的首选设备。但是,正是移动办公的“移动”特性却给当前政务内网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带来了新的风险,如何防止政务内网敏感信息的外泄,成为政府主管部门当前急需解决的安全问题。

二、政务内网信息泄密的主要途径

⒈内部网络传输泄密[1]

从理论上讲,只要是物理连接,网络中的任意一台计算机都可以访问其他连在这个网络上正在工作的计算机。现有的安全系统对桌面终端的日常操作及攻击缺乏有效的监控、防护手段,由于网络可以方便地进行资源共享,信息在网络上传输不受监控,对信息没有采取传输范围和传输前密码授权控制,使得一些信息极有可能通过网络从一些开放的终端上方便地传出去而不留痕迹。移动设备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使信息资料更容易散失,使用者不用与信息目标亲密接触,就可以直接从网络上获取共享资源。

⒉载体流转过程中泄密

如今的电子产品日新月异,小巧易带的U盘、移动硬盘、光盘、笔记本电脑甚至mp3等可移动存储的磁介质越来越小,装载的信息量越来越多。使用者对上述移动设备情有独钟,利用这些设备的方便性、实用性上网、储存拷贝一些信息资料实现信息共享、完成信息传递,在看似十分自然的操作中,泄密信息就很容易失密。使用者还往往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只要删除了移动介质上的信息,就可借给他人使用,以为这样他人就无法取得信息。殊不知磁介质有可以被提取还原的特性,他人一样可以取走信息。

⒊移动介质丢失造成信息失密

现代化办公产生的大量信息通常以电子文档形式存储,存储介质成为现代信息管理的重要对象。这些存储介质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更容易丢失,从而造成信息失密。而笔记本电脑随时处于被盗或丢失的可能状态,如果其中存留有信息,那么当它一旦被盗,将直接造成信息失密。

⒋信息的出口不受控造成泄密

对信息没有进行加密处理或者保护处理,将信息通过各种出口,如USB口、串口等方式拷贝出去,出口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审计。对于打印文件的管理,很多部门主要是靠管理员督促,使用者打印时进行登记。如果使用者打印了信息不进行登记,那么管理员便无从追查,更无法提供违规操作的证据。如此存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⒌非法外联造成泄密

笔记本电脑本身的技术优势,决定了有可能造成内外网的互联。政务内网周边建筑中难免存在家用无线网络或单位无线局域网,这些网络一般用于互联网共享上网或单位办公。因其组网简单,应用要求低,其使用者大多对信息安全意识不强,往往未进行任何安全设置。连接在政务内网中带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有可能自动接入外部无线网络,形成与互联网或外部办公网络的直接互连,如此失去物理隔离,使政务内网信息系统处于可能被嗅探、入侵、窃取信息的境地,从而造成内部信息泄密。而且这种无线外联对政务内网的安全影响具有较大隐蔽性。如果使用者为了工作方便,把与政务工作相关的重要信息,甚至属于保密范畴的信息通过移动存贮设备带入无线网络环境中加工,就更会无意中造成信息的外泄。

⒍移动存储介质维修和报废环节管理松懈造成泄密[2]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的制度建设尚属起步阶段,一些单位虽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管理办法,但原则性规定多,可操作性不强,对移动存储介质的保密管理仅注重于内联网非法外联,而对其购买、使用、检查、修复和销毁等环节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当机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随意叫自己的朋友或者外面的人进入机房维修,无关人员也可以随意进出机房,或者将发生故障的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以及移动存储介质送修前既不做消磁处理,又不安排专人监修,从而有可能导致信息被窃。

三、政务内网移动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表现

⒈内、外网交叉共用,存在失密隐患

一是通过U盘、可移动硬盘、mp3等在政务内网和外网之间交替使用,把保存有信息的存储介质接入外网,甚至接入互联网,如此存在严重的泄密隐患;二是一机两用,笔记本电脑既上政务内网,又上互联网,如此存在工作信息通过互联网泄密的隐患。

⒉多人共用,容易造成信息泄密

虽然笔记本电脑购置成本降低,但是仍然没有达到人手一台的普及程度,就必然存在笔记本电脑多人共用的现象。共用的笔记本电脑主要用于出差到外地办公和参加会议,外出时除了用于工作外,不排除其闲暇时用于上网,这样存储在硬盘上的信息存在泄露的可能。另外,当共用笔记本电脑多人使用后,如果使用者没有养成及时清除使用信息的良好习惯,那么就会造成不该知道相关信息的人知道了还处于保密阶段的起草资料或相关数据,这样便出现信息失密情况。

⒊公私混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由于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具有体积较小、存储量大、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的优点,因此不少人将U盘、mp3等随身携带和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这样造成单位的资料和个人的资料混杂在一起,而且容易出现使用上的差错。另外当U盘、mp3被借用时,存储在移动介质中的一些重要信息资料存在泄露的风险。

⒋病毒防范不到位,容易形成病毒传播源

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往往忽视对移动设备的查杀毒工作。由于移动设备使用范围较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外使用时感染计算机病毒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查杀病毒,轻易地将染毒文件在单位的计算机上打开,那么就很容易将病毒传播到政务内网,从而影响到政务内网计算机的应用操作。另外,部分使用者将在外拷贝的一些应用软件使用在政务内网计算机中,也给政务内网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⒌缺少有效的移动设备管理监督机制

保密管理部门与移动设备使用者时常处于分离状态。虽然有许多信息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但是不能保证移动设备使用者能够真正遵守规章制度。使用者究竟做了些什么,管理者并不清楚,而电子设备使用痕迹的易删除性,使事后检查无从查考。此外,保密管理人员缺乏,移动设备管理管理经验不足,设备的信息安全检查不严,往往会导致“感觉上重要,而行动上却无从下手”的管理空白。

⒍安全意识淡薄,违规操作现象普遍

一是高密低用,数据安全无保障。由于不同密级的信息系统防护技术要求不同,一些人员为一时方便,存在侥幸心理或没有意识到笔记本电脑和移动存储介质接入到低密级、非系统中,会产生数据泄密隐患。二是低密高用,病毒传播成为可能。个别工作人员将未经授权的私人的移动存储介质使用在系统中,这些介质往往没有严格的管理和防护,很容易感染病毒或木马程序。如果这些介质被植入“轮渡”木马病毒程序,那么计算机上的文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别有用心者窃取。

四、构建政务内网移动存储介质标识安全管理系统

技术手段在现代化的保密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针对介质的使用缺乏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和审计机制等问题,根据政务内网对介质管理的要求,构建了基于政务内网的移动存储介质标识安全管理系统,以提供对移动存储介质从购买、使用到销毁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⒈安全机制

该安全管理系统基于虚拟磁盘技术,从标识识别、认证授权、访问控制、自身防护、违规监控、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方面对移动存储介质进行失泄密防护管理,以达到下列目的:

⑴进不来:非介质接入计算机上不能使用;

⑵拿不走:介质接入非计算机上不能使用;

⑶看不懂:数据始终以密文形式存储在介质上,非授权用户不能解密,介质丢失不会造成泄密事故的发生;

⑷逃不掉:详细的介质使用日志,泄密事件可追踪,不法分子无处可逃。

⒉工作原理

⑴创建标识:采用专用技术,在移动存储介质内结合用户的身份信息,创建唯一的用户标识信息,为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用户身份认证提供鉴别基础;

⑵设备及身份认证:利用创建的唯一电子标识信息,实现计算机系统与用户设备间的身份认证,保证没有标识的设备不能在政务内网的计算机上使用,有标识的设备不能在外网计算机上使用;

⑶数据加密:采用虚拟磁盘技术,结合专用算法完成数据包加密,采用特殊磁盘格式,并结合身份认证功能达到保护数据机密性的目的;

⑷自身防护:采用windows过滤驱动技术从系统底层防止客户端程序被非法删除、卸载或停用,对客户端程序进行进程、注册表和文件的保护,以确保其自身安全性。

⒊系统结构

该安全管理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管理员端、审计员端、用户端。其结构与功能关系如下(参见图1)。

⑴管理员端:负责本级用户标识设备的创建和管理,负责下级管理员和审计员根的生成和管理等;

⑵审计员端:提取并审计用户端、管理员端的操作日志,在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审计员可随时提取包括注册信息、使用人、使用计算机、使用时间、使用信息和动作等审计记录,可以对移动存储设备的整个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和审计;

⑶用户端:与移动存储介质之间做双向认证,判别设备是否为有效的标识设备,拒绝非合法标识设备的使用,同时对已标识移动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数据实现自动透明的加密、解密功能等。

⒋应用管理模式

⑴以管理员根的形式构造分级管理模式。上级管理员根创建下一级的管理员根、审计员根。管理员根信息存放在USBKeY内(管理员KeY),审计员根存放在审计员KeY内。

⑵通过管理员程序生成同根的标识设备并可在同根客户端上通用,不同管理员根下发的标识设备不可通用。如工作需要,经管理员程序授权可生成专用标识设备,用于不同根系统之间文件的交换。

⑶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的文件交换工作可由管理员程序完成。

⑷审计员程序经过审计员KeY认证,对同根管理员和用户客户端的操作行为做审计工作。

系统应用模式与分级管理如图2所示。

⒌分级部署方案

⑴由最高管理员制作工具生成政务内网的移动存储介质标识系统的总根。

⑵由最高管理员根生成政务内网的第一级管理员根及审计员根。

⑶由第一级管理员根制作与管理本根下的用户标识设备。

⑷可根据政务内网的行政区划管理工作需要,管理员根可向下制作第二级管理员、审计员根,用于生成第二级移动存储介质标识系统。依此类推,可继续向下生成下一级的标识系统。

⑸管理员端可对政务内网中其他根生成的标识设备做特殊授权,允许其在本根下的客户端上使用,满足政务内网中不同部门间的文件交换,形成内部文件交换盘。

⑹政务内网与外网单位做文件交换时,通过管理员端将标识设备上的加密文件转换为明文,用普通移动设备带出。同时,带出文件的副本将加密保存在管理员端,以作审计之用。该加密文件副本需要经过管理员和审计员根的双重认证方可打开查看。

五、结束语

移动存储介质安全管理是政务内网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认证和加密技术,提高了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的安全性。但是,一个完整的内网安全系统应是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相结合的体系,还需要对移动存储介质进行全过程监管,严把采购关、检查关、使用关、维护关及销毁关等各个环节,形成“制度保障、组织管理、技术防范”的整体合力,从而构建一个安全的可信赖的内部网络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培修,敖勇,贾永强.内网信息泄露途径及防范[J].计算机安全,2005(7):75-76

[2]周明贵,姬学民.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在保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

作者简介:

公共管理笔记篇10

关键字:新任管理者在职训练辅导沟通

新任管理者是这样一个群体:

上任之初,他们往往是一把双刃剑:有激情、有责任心、有想法、有冲劲;同时,他们普遍缺乏管理经验、带领团队的经验,甚至缺乏对团队业务的全面了解。

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新任管理者作为培训的专属对象,旨在通过系统化的培训把新任经理“扶上马”再“送一程”。××公司在跟踪新任管理者绩效的过程中,发现70%以上的新任管理者都认为“沟通”这一因子很重要但却很容易被忽视。

沟通能力是一个技巧不断提升的过程,并且需要学员长期的领悟和积累。单纯的课堂式培训从来都不是解决技巧问题的最好途径,因此,××公司提出了“oJt-map”概念,首先,oJt(ontheJobtraining)即“在职训练辅导”,让新任管理者在工作中实践、反馈、辅导、总结、再验证,这一方式也可以理解为沟通能力提升的pDCa循环。

map是指××公司将新任经理最终要达成的目标分解成几个阶段,以此来保证并不断提升新任管理者的信心,最终实现其职场提升的华丽转身。

新任管理者沟通辅导的oJt-Step如下:

韬光养晦少说多听

新任管理者在提升之前,沟通场景大多发生在与直接上级与平级间,提升后他们需要快速熟悉团队整体业务,同时面临跨部门沟通和下属沟通的挑战。这是我们定义的新任管理者沟通第一阶段(map1)。在此阶段,新任管理者需学习并掌握的工具是――管理者沟通笔记。

map1中的管理者沟通笔记是为帮助新任管理者克服一项难题而设计的。心理学中常说,很多人紧张的时候都会选择喋喋不休来掩饰和消除自己的紧张情绪。在我们跟踪新任管理者绩效的过程中,发现新任管理者早期在应对下属及跨部门沟通时,都会以表达为主,倾听为辅,整个谈话过程,表达会占到70%甚至更高,倾听和互动则非常少。然而新任管理者初期想要对全局业务有更整体的把握及团队人员情况更全面的了解,反而需要多听多记多了解,并不是单向表达。但实际沟通过程中,人们都很难意识到自己的瓶颈,所以外在工具约束就非常重要,管理者沟通笔记是一个随身携带的监督工具。

所有管理者在map第一阶段,都需要完成每天的沟通笔记,在沟通笔记中简单整理自己的沟通心得,内容必须基于对团队成员业务和人员情况的了解为基础,要有针对性的总结。

新任管理者的直接上司会根据沟通笔记做跟踪辅导。同时以沟通笔记为媒介,这也是一个跟直接上级再次确认业务和人员情况的过程。

案例说明:

新任管理者上任之初,团队人员熟悉及摸底是任务之一,以此任务为例,进一步说明沟通笔记在新任管理者沟通初期所发挥的作用。

沟通笔记需要新任管理者在了解团队成员方面首先完成所有成员基本信息的了解,有些管理者会忽略这些业务之外的信息,但对团队成员的了解不够全面必然有失偏颇,许多看似不重要的信息,可能是影响员工绩效的关键所在。所有的基本信息了解之后,需要充分掌握团队成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每个成员在业务中的强项是什么?短板是什么?工作特点和沟通习惯如何?这些方方面面都是沟通笔记中要求达成了解的内容。沟通笔记在给新任管理者了解人员情况的基本框架以外,还提供了新任管理者与其上级沟通的共同平台,上级基于沟通笔记对于新任管理者的沟通习惯及技巧做跟踪辅导,同时对新任管理者所了解到的团队成员信息做确认交流,从而达成人员的有效使用,帮助新任管理者建立带领团队的信心。

上传下达“对上要有胆,对下要有心”

熟悉业务之后,新任管理者会产生很多自身的改善及创新的想法,这是上传下达的重要阶段,需要不断对上沟通以保持与公司想法一致,取得领导信任;同时加强对下沟通,以达成团队共同愿景,取得下属支持。这是我们定义的新任管理者沟通第二阶段(map2)。而在此阶段,新任经理需重点培养并掌握的工具是――2waY。

map2中的2waY沟通方法与其说是一种技巧,不如说是一种沟通态度。所谓2waY沟通,就是指新任管理者一定要做到双向沟通,所谓双向,一方面是指既要对上沟通也要对下沟通;另一方面是指在沟通中要有互动和交流,对上不是单向的听命或者汇报,对下不是简单的命令下达或工作布置,而是一个信息交流和共享的过程。

2waY沟通中与上沟通要有胆,这是新任管理者最需要克服的问题,为了避免此种情况,我们在2waY沟通中要求新任管理者与上级沟通时首先要把想传达的事、想说的事(比如对工作的想法甚至意见),都要与上级交流,上级也需要主动提及并且深入。其次2waY中还要求上级经常沟通对自己的评价及期待,明确未来工作的方向。

2waY中对下沟通要有心,有体恤和责任之心,有倾听意识,要能清楚的传达来自团队对个人职责的要求及期待目标,同时把握下属对于工作的意见和职场中的困难。这就是2waY沟通中对于新任管理者的基本要求:对上多沟通战略方针;对下多沟通工作思路。

双赢互助的沟通方式

影响力是通过不断沟通加强的,团队的共同愿景是多次沟通反馈确认的过程,新任管理者最终带领一个团队,达成共同的目标,也需要一个好的沟通氛围,这也是我们定义管理者沟通的最高阶段(map3)。

工具―DSt的运用

map3中的DSt工具是帮助新任管理者在熟悉整体业务后,推行自己改善和创新想法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沟通工具。新任管理者有很大的干劲和冲劲,想法会非常多,也会非常急。但是团队对于目标高度一致的理解和认同是所有想法能够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如何保证把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变成团队的想法和目标,这也是新任管理者必须去解决的问题,DSt工具就顺应而成。

D就是DRaw,一种描绘,描绘的是一个团队的愿景和目标,这个过程最好由整个团队共同完成。D的过程是一个灌输和洗脑的过程,一个塑造团队的过程。S就是See,摸清现状,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就是了解每个阶段的自己,看清自己才知道离目标有多远,还需要做多少。t就是tHinK,思考达成目标的举措,在tHinK阶段,新任管理者初期可以多多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既可以发挥所有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也给自己争取了更多的成长空间。

案例说明:

新上任培训经理王某,上任三个月后决定开展“提高团队内6名销售专职讲师授课能力”的课题,为了统一大家的思路,他决定首先召开以6名销售讲师为主的Ya-Ga-Ya讨论,为确保团队目标一致,将以DSt为工具展开互动沟通。

首先,Draw描绘,王经理带领大家首先确定共同愿景,行业内优秀的销售讲师有怎样的标准,尽量以培训工作中可以量化的指标进行描述,比如说优秀培训课程应该从四个方面达成学员的满意:第一层级的学员反应层的学员满意度;第二学习层的学员理解掌握度;第三行为改变层的实际应用度及第四层业务结果的业务促进度。团队成员共同讨论愿景,确立目标,在确定了可以检查和监控的量化目标后,再次尝试用感性的语言进行未来愿景的描述,在所有销售讲师的授课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后,培训工作的开展以及所有讲师的工作成就感和价值感的提升等等,通过理性和感性的目标描述让团队成员既有激情又确保目标的可达成性。

然后,王经理与所有团队成员一起检查目前所有讲师的授课能力情况,这个模块建议新任管理者只是组织及总结的角色既可,目前的现状主要由讲师自己阐述即可,这样既可以避免讲师的抵触情绪,使整个讨论更加开放,也可以加强讲师在自我反省中不断加强业务能力。

最后,是整个讨论的结论也是重点所在,所有的讨论和分析必须能拿出实际的决策才有意义。因此在D和S之间新任管理者需要发挥的作用就是利用组织资源,结合组织目标,提供销售讲师更多的think措施。比如说差距分析后,是第一层级的学员反应层有较大差距,那么对策可能就是提高讲师在授课过程中学员的参与度;或者加强讲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与学员需求相关度的结合;对策形式可以是开展培训或者是oJt。所有的对策也与团队成员最终讨论达成。

这是DSt应用的简单举例,其实有很多的工具和技巧,但是我认为比任何工具都更重要的是秉承这些工具和技巧背后的工作沟通本质,形成良好的团队沟通氛围,所有的工具和技巧都是灵活变化的服务工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