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03:32

内部审计现状篇1

(一)对企业内部审计认识不足

这一现象的具有表现主要有,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功能和企业会计部门的功能混淆起来。虽然内部审计工作与会计工作都是企业进行经济监督的措施,但是两者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时间上来说,会计工作的监督功能属于事后监督,而内部审计则是贯穿于企业各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的监督;而从监督的程序上来说,内部审计能够对会计监督进行再次监督。所以,某些企业用会计监督来取代内部审计的做法是不正确不可取的。而在目前仍然有部分企业不能完全理解二者的差异,为了简化内部机构而在财务会计部门中仅仅设立一个内部审计小组,导致了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发挥出正常的效果和功能。

(二)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较差

当前很多企业在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的过程中都渐渐开始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都已经相继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企业和单位,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内审机构的设置和完善方面依旧处于空白状态。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关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是否应该设置的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论,导致很多内部审计人员无心进行内部审计工作,让很多企业把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会计部门进行合并,甚至有些企业索性将内部审计部门撤掉,导致了内部审计部门不具有很好的独立性,其工作效率也大幅下降,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发挥。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工作能否开展得好关键在于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具备充足的审计知识、审计技能以及审计判断水平,是否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充分的了解,是否能够熟悉掌握资本市场运行规则,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等,都会直接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目前,我国很多内部审计人员文化水平不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较浅,已经无法与内部审计业务发展的需求相适应。此外,由于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问题,很多比较先进的审计手段无法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进行尝试和应用。

二、做好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准确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定位

要想提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就必须要准确的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定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是要确保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内部审计工作是为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服务的,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该要讲自己定位于帮助企业管理者决策的机构,推动企业内部管理质量的提升,促进经济效益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对于企业内部审计活动来说,其核心在于确保独立性,能够保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活动,不受其他外力的干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对于不同类型的内部审计活动,是否能够顺利的实施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以及给予的权利多少。通常说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所隶属的管理者层次越高,就具有更大的独立性。我们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设置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委员会,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内部审计委员会的权威性和地位,也能够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的开展,确保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除了这样的设置模式之外,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或内部管理的特殊情况来自行灵活设置。

(三)大力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常常是财务人员,他们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工作层次较低,审计的结果也不具备客观性。另外,随着计算机已经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企业内部审计活动所受到的压力更大,内部审计工作强度也进一步加大。因此企业必须大力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开展培训教育活动,进行内部审计研究,组织一支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熟练掌握内部审计基础技能、对计算机等技术有初步掌握、对相关法律法规较为熟悉的审计人员队伍,这样才能够满足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而对于内部审计技术等方面,企业应该善于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和内部审计业务相关的信息管理数据中心,对企业内部审计活动进行实时监督。

内部审计现状篇2

【关键词】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现状与思考

一、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概况

内部审计是一种控制,是在单位内部按照既定的政策和程序,通过对各种业务活动的独立评价,来确定资源的利用情况,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提供内部控制改进意见。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是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一种自我评价,它是通过对业务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来审查和评价组织目标的实现,通过对政府内部控制环境、经营风险及控制活动等的审查,来评价政府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此来完善政府的内部控制,推动政府高效运作。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政府部门提供改进意见并为政府部门增加价值。随着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目标中心也由查错防弊转向了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

加强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增强领导的守法意识,减少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可以及时查找财务工作中的问题,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可以通过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降低财务风险,实现政府内部的自我评价。

二、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现状

目前,虽然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发展迅速,但受历史、政治、管理体制、法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工作在法规制定、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审计方法等方面,都明显的落后于发达国家,并且,近年来我国审计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反映出我国政府内部控制急需完善,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急需强化。

三、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配套的法律法规的支持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持、执行的强制性较差。我国涉及到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很少,《会计法》、《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对内部审计的规定也是以“应当”为要求标准,而不是“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的“国家规定”又很难找到,因此由于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持,执行的强制性很低。同时,由于配套的实施细则和准则的缺失,使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常常会面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局面,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独立性较低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从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有关的法律条文中都没有规定政府部门必须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因此内部审计机构的法律地位无法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没有落实。因此,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权威性,开展工作时会受到各方面的干预、阻挠,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三)内部审计职能无法实现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审计目标不明确,在客观上制约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履行。工作实践中,政府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更多的是开展财务收支审计、资产管理审计,而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则刚刚起步,与现代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要求差距很大,因而内部审计的控制职能和监督职能作用得到部分发挥,而评价职能和咨询职能的作用很少。

(四)内部审计的依据、方法和技术有待改变和提高

我国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依据不多,主要包括《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内部审计准则》,但《内部审计准则》是针对企业制定的,不符合政府部门的特点,针对性不强、指导性不强。

我国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技术落后,有的还在用手工查账、通过随意抽样、凭内审人员的职业判断,很少使用统计抽样,很少运用计算机审计软件。而在发达国家里开发并运用了多种审计抽样、选样的技术方法,大量采用计算机审计软件,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急需提高。

(五)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也需提高

内部审计工作是专业性极强的一项工作,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很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现有的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岗位上的从业人员,年龄大、学历低、只有财务工作经验而无审计工作经验的人多,真正能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很少,所以,为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审计人员的配备和素质的提高都是当务之急。

四、完善和加强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思考

(一)加强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发展不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少配套的法律法规,因此,加强配套的法律法规的建设是完善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首要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法规体系,利用相关法律法规修改机会强化内部审计的强制性;其次要完善与《审计法》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不同的角度督促内部审计工作意识的提高;最后,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由国家审计机关来完成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建设的推动工作。

(二)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

首先要坚持独立性、权威性和专业性原则建立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其次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组织体系的类型。目前有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组织模式、单位正职领导下的组织模式和双重领导下的组织模式三种,各有利弊,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单位实际情况的组织模式,但不管怎样选择,都要保障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三)履行内部审计的的各种职能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主要有控制、监督、评价和咨询职能。

控制职能源自内部审计的本质,是政府内部控制的手段,通过对政府部门的评价,来促使政府部门的人员履行职责。监督职能就是要对政府管理活动的全程进行监督,尤其是事前监督,起到预防的作用。评价职能就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效率、受托人履行受托经济责任情况进行评价,贯穿始终。咨询职能就是在评价之后给出改进的建议,便于管理者及时纠错、防范风险,体现了内部审计的服务性。

总之,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四项基本职能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控制和监督职能是基础,评价和咨询职能是为组织增值的必然要求,他们共同组成了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职能体系,

(四)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改进审计方法和技术

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审计经验,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并进行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服务。

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新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运用计算机审计软件,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五)尽快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为了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政府部门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在招聘新人的过程中选拔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内部审计人员。

2.对已在内部审计岗位的工作人员,做好继续教育工作,加强培训,尽快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3.提倡内部审计人员树立自我提升的竞争意识,通过竞聘上岗等方式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总之,强化和完善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工作,对依法行政、规范财经秩序、保护国有资产安全意义重大。因此,要发挥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作用,就要顺应潮流、更新观念、加大投入、培养人才、健全制度、完善结构、依法审计、创新审计,有效预防国有资产流失,防范和降低各种风险,为深化政府改革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尹致璇.社会经济管理中部门内部审计的现状与思考[J].知识经济.2016(08).

内部审计现状篇3

关键词:供电局;内部审计;现状;对策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或企业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等标准,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企业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查明其合法性、合规性及效益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1]。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供电局的内部审计还存在许多影响工作开展的瓶颈。本文针对供电局内部审计的现状分别从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吸纳专家人才建立高素质审计队伍、推进内部审计创新转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并采用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模式,来促进供电局内部审计的“创先”工作。

1.供电局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内部审计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与自我调控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内部审计显得日益重要[2]。但是从供电局近年来的情况看,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并没有真正确立,供电局内部审计人员普遍感到压力较大,工作难做,不好开展,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供电局内部审计的现状。

1.1机构设置不合理,审计独立性难以有效发挥

内部审计机构怎样设置,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关系到审计的权威性和作用的发挥[3]。目前,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的审计机构与监察或党群工作等部门合并一起,审计人员兼职做监察、党务工作的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内部审计机构缺乏实质的独立性。在日常工作中,供电局对县级供电企业审计人员的指导、要求,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在大部分供电局和县级供电企业里,审计专责岗位偏低于财务、基建、营销等部门的专责岗位,很多有技术专长和经验丰富的员工不愿意到审计岗位上来发挥更大的能量,而新员工受到工作经验的限制未能较好地履行监督职能,审计人员已经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当前的管理体制、审计方式等也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目前,网省公司、供电局在开展供电局或县级供电企业的重点审计项目上,主要采用抽调其他供电局和县级供电企业审计或财务、营销、基建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但这种模式会使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审计人员、被审计对象、其他部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矛盾体,这个矛盾体涉及到多个部门与供电局的沟通和联动,由于级别的限制,审计组成员在这个矛盾体的“话语权”下降,不能保证审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发挥作用也受到局限。特别是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若审计对象已提升至供电局审计部门的上级领导岗位,便会给审计人员增加心理压力,导致审计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审计的独立性无论在主观上、客观上都受到影响,审计报告很难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中,若涉及到相关部门、或被审计单位切身利益的问题,迫于各方的压力,就很难以书面的审计报告进行披露,失去了决算审计的真正意义。

1.2专业人员数量少,专责人员调动频繁,审计队伍亟需稳定发展

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供电局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审计、财务、基建、营销、物流等各方面专业技能。近年来网省公司内部加大了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邀请权威的专家学者到公司讲课、培训,与本企业其他部门的专家能手开展交流活动,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审计指南》作为审计工作的指导,但由于供电局内部审计专责人员较少,特别是县级供电企业审计岗位仅有一人,在兼职监察、党群等工作的情况下无法专研审计业务;而且内部审计人员调动频繁,以致刚熟悉、掌握审计业务要领的员工又流失到其他部门,没有审计经验的新员工难以发现深层次、根源性的问题,难以较好地履行监督职能,更无法做到服务职能的发挥。最终,在供电局层面不能形成一支素质高、质量稳定的审计队伍。

1.3工作方式和内容单一,缺乏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按照主管单位的要求,供电局内审部门近年来比较重视经济责任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常规审计工作,严格执行经济责任“三年一审”和基建工程必审的要求,并且在审计力量薄弱的情况下自主实施审计项目,导致部分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并且未将审计工作监督和服务结合起来去做,即建立一种内审工作主动地参与到经营管理活动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及时发现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2.加强供电局内部审计的对策

2.1合理进行机构职能设置,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真正发挥检验、监督、鉴证、咨询职能,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根据供电局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状况,内部审计独立性关键在于各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内审机构的独立,并且其独立性要能得到单位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承认和支持。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单独设置,不能从属与办公室、监察部等其他职能部门,并且有专职的人员开展工作,直接对接上级审计机构。合理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制,确保内部审计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3]。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性、技术性和综合性的能力,才能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变化。从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上看,内部审计人员属于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应给与相匹配的职能岗位及地位。从现今联合审计的模式上看,将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优秀审计人员收编为网省公司直属管理、调配,审计人员才能保证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在供电局和县级供电企业的审计项目上才能保证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2.2吸纳专家人才,建立高素质审计队伍

为稳定供电局内审队伍,主管单位应该在薪酬待遇、升迁考核、工作硬件设施等方面多多关注内审人员,不仅能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还能使审计队伍年龄老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后继乏人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供电局大部分内审人员大多来自财务与会计专业,在今后的队伍建设中可以吸纳营销、基建、物流等部门的专家人才,不仅增强审计队伍的硬实力,更提升了审计的质量。

针对审计专责调动频繁的问题,笔者认为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调动,必须由供电局的审计分管领导或主要负责人提出,经供电局审计联席会同意通过。稳定的审计专业人员加上不断地培训学习,不久的未来供电局将形成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有奉献精神,高素质的优秀审计队伍。

2.3积极开展审计工作创新,建立内审外部协同的新模式

内部审计外部协同模式,是现今流行的一种审计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缓解供电局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的现状,并能有效地利用各类社会审计资源[4]。结合供电局实际情况,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优化内部审计的外部协同模式,给予参加审计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专业部门人员、县级供电企业人员更多的独立性,增强其责任心,并且加强内部审计规范的可操作性,合理组织优秀人才共同完成供电局审计项目,提高供电局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这种模式还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内容,推进开展电费专项审计、物资管理审计等形式多样的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

综上所述,在创先争优的背景下,我们将从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吸纳专家人才建立高素质审计队伍、推进内部审计创新转型三个方面开展供电局“创先”工作,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本文也仅从几个角度对供电局内部审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期望能与同行一起进一步的进行交流和探讨。(作者单位:曲靖供电局)

参考文献:

[1]吕瑜,企业内部审计现状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6)

[2]韦德贞,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地位的途径[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11)

内部审计现状篇4

关键词:现代企业;审计;内控

企业内部审计是一种存在于组织内部的一种监督机制和评价形式。对企业内部控制和经营作出客观和合法的判断,实现公司的有效监督,这是企业发展中不能缺少的一项内部治理结构。从我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之后,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重要。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现在企业内部审计都是有审计部门执行的,企业内部审计可以保护企业安全。内部审计可以审查和评价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帮助企业找到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还能做出具体应对的方案,合理规避经营风险,让企业经营更加平稳和顺利。

企业内部审计可以为企业的计划和预算进行十分准确的审核和评价,可以让企业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地位,用以判断企业经济活动是否按照计划的目标开展,同时让企业管理者能够了解企业的财务状态,在进行经营活动的同时做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案。还能保证企业内部人员能够得到真实可靠的讯息。

企业内部审计可以监督企业财务部门。企业内部审计可以根据审计的法律法规,经常进行检查企业财务状态,减少企业人员挪用公款,监督企业的资金运行状况,避免不必要的经济危机。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一)不能发挥审计职能

现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大多数都是听命于企业的管理者的“影子”机构,因此内部审计的范围变得十分狭窄,审计工作也只是在财务中进行,并没有体现出审计的监督功能。在经营、投资计划、决策等企业重大经营问题,内部审计都不能触及,这种做法让审计的职能分离,没有达到让审计独立行使权力的规定。在平时的操作中把审计和财会分裂,不能发挥审计的职能,客观性也是不可能达到的,范围十分狭窄,审计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和权威性。

(二)审计人员的水平需要提升

很多企业的审计部门人员没有专业的选拔流程,大多数都是财务部门抽调的。虽然我国逐渐重视审计人员资格的审查,设置了经济师和工程师的资格考试,但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一般都是由会计人员选拔而来。审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比较尴尬,一方面自己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没有实在的职权,因此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都不高,责任心也不能落实到实处,所以审计人员的素质也不会很好,这就制约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这也是企业面对的紧急问题。

(三)审计的独立性需要加强

审计工作应该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不受制于任何一个高管的管理,应该获得直接授权,并且为企业提供服务。但是审计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受到高管人员的干预,难以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就是企业高层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没有专门的经费支持他们进行运转,不能独立展开工作。再者说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比较大的问题,一般都是向上级反映和汇报,没有处理权,而如何裁决还是要等到有职权和决定权的部门处理,这就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因为审计工作不是独立的,我国一直以来也是人情社会,因此如何保障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不受到外来干扰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保持职业操守,保证审计工作的公平和客观性以及服务性,这也是一个问题。

三、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办法

(一)构建合理的审计结构

企业首先要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支持,同时给内部审计以实权,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运转起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是独立于其他部门的,直接听命于最高领导,对企业的经济运营进行检查,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服务,让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有一个直接负责的领导,让相关负责人一旦发现问题,直接跟进处理,企业及时对内部管理规定进行调整和完善,企业也要为其进行职权定位,这样就能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正常进行,也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灵活性。

(二)改进审计机制

企业建立一个完整的审计的考核机制,定期在企业中进行内部的考核,定期对内部审计情况进行考核,再联合内部审计部门对其他部门进行考核和评分,让审核机制能够发挥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其实也在充当企业运行中的“电子眼”,为了企业的经营和战略方向而提供建议和方案。内部的审计其实是帮助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时候提供可靠的数据,帮助企业开展后续工作,类似于开始项目预算、统筹、投标等运营活动。不断传递信息,避免得到错误信息,做到事前审核避免项目运行时,企业的财产和商品经受不必要的损失,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就决定了企业的审计工作。当今经济局面风云变幻,如果内部审计人员一直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是会被市场淘汰的,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会计的知识和审计的知识,还要不断进行学习,了解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

1.建立严格的审计从业资格考试,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上岗,考取证件来之不易,在工作中相信能激发一些人的工作热情,让审计队伍更加规划化、工作更加敬业。让审计人员队伍更庞大,招聘更加规范化。

2.进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职员的专业化,让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精通财务还能通晓审计工作。同时不断鼓励员工在岗位上自学,在工作中总结经验,联系实际处理复杂的问题,打开工作局面。

3.给企业审计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审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就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使命,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廉洁的作风,确保审计工作保质保量。

(四)让审计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审计在工作中的重点、审查目标和企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一般来说主要关注的点在于的是:一是财务是否合理、有无漏洞;二是税务是否存在风险,有无疏漏和错报;三是企业的重大投资、收购和兼并的审计工作。因此审计要想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就要不断拓展内部审计的领域,给予一定实权,让审计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

现代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经济全球化发展,社会环境也变得十分复杂,因此企业的风险评估应当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重点。评估风险后制作出相应方案应对,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值。

每一个企业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是不同的,这些都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发展,因为一个设置不合理或者不全面就可能造成问题不能及时的发现。所以我国创立一个标准的企业审计标准显得十分重要。企业应该支持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步将内部审计从财会部门分离开来形成独立的部门机构,同时赋予更多的权利。

国外的审计工作发展的比我国更加完善,因此在经济和世界接轨的同时,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和国际标准接轨也是十分必要的。从行政性的强制管理存在到企业团体自律性管理的转变,也是十分重要的的。

企业可以进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手段,把审计的一些工作如:审计项目、审计分析、数据采集和审计监控等一系列审计活动有机结合,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提供一套审计管理的平台。审计管理的流程化和智能化分析能让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提升还能保证质量。企业实行内部审计信息化还能运用信息技术的精确和快速的优势,积极开展审计工作,帮助企业实现全面转型发展。

四、结语

综上,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发展,企业审计工作在结构上、审计重点、审计人员素质、工作范围这些方面都要进行改变和完善,从构建合理的审计结构、改进审查机制、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及时的风险评估这些方面转变,让企业发展得更健康、更稳定。

参考文献:

[1]邢雪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4(29).

[2]王明杰.浅析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4(33).

内部审计现状篇5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未来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招生规模和校区规模不断扩大,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出现办学行为不规范、建设资金滥用、教学设备不完善、干部违法违纪、高校发展定位不合理等问题。此外,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深层次的变革,高校逐步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在发展与变革中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①。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②。作为高校“免疫系统”的高校内部审计必须与时俱进,加快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的转型,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为高校发展服务。

为摸清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笔者于2012年3月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主要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内部审计现状以及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视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1份,以从中窥见高校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视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政府教育部门设置了专门负责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机构;有73.33%配备了负责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专职人员;有60%的机关利用了高校内部审计单位出具的审计报告。由此可看出政府部门在较大程度上对高校内审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全部的被调查者对未来高校内审工作的重要程度均认为非常重要。通过与前面的数据比较不难看出,当前我国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未来应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通过对高校审计机构设置情况和审计部门分管领导的调查可以基本了解高校对内审的重视程度。首先,审计机构设置情况的调查结果为:设置了独立的审计机构的占78%;与纪检部门合署办公的占22%。其次,审计机构的分管领导情况是:书记占1%,校长占26%,副书记占51%,副校长占22%;审计机构直接由书记和校长领导的占27%,由副书记和副校长分管的占73%。

以上数据表明,大多数高校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且有27%的审计机构直接受书记或校长领导,审计地位较高,保证了审计的客观、公正,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受到普遍重视。但是,有22%的高校审计机构与纪检部门合署办公,说明部分高校对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以及审计的职能认识不足。审计机构的分管人为书记、副书记等党委成员的占52%;为校长、副校长等行政领导的占48%。该数据表明了高校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不同级别的分管领导会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审计工作的内容和开展工作时的权力支持。

三、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情况

(一)审计人员的来源

总体上,审计部门人员来自高校招聘的占43%,财务部门调入占29%,其他部门调入占28%,没有临时聘用情况。说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高,互补性较强。高校毕业招聘的人员对审计理论方面的知识比较丰富,创新性较强,但缺乏工作经验;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调入的人员有工作经历,业务能力较强,但新审计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审计人员来自高校招聘和其他部门调入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有利于顺利开展审计工作并且保证审计质量。

(二)审计人员数量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高校审计部门全职工作人员共有574人,均值为7人。与全部在校生均值28697的比例为1:4099。具体来看,全职人员10—16人的占22%,5—9人的占51%,1—4人的占27%,比例最大的是5—9人。数据显示出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审计人员不足、审计人员工作任务重的状况。审计人员的缺乏将会影响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审计的质量。

(三)审计人员学历

高校全职的审计人员中本科毕业的占50%;硕士毕业的占37%;博士毕业的占5%;其他情况占8%。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92%,反映出高校审计人员学历较高且结构比较合理,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素质比较高。

(四)审计人员技能

总体上,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具有高级职称(含高级审计师、会计师、工程师、经济师)的占45%;具有中级职称(含审计师、会计师、工程师、经济师)的占48%;具有Cia资格的占7%。说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比较高,有利于审计业务的拓展和职能的转型。

(五)审计人员工作年限

整体上,工作年限在10年及以上、5—10年(含5年)、3—5年(含3年)、3年以内的人数比例均在25%左右,差别不大。5年及以上的占55%,说明多数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但工作时间较长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容易受到固有工作思维和模式的限制,创新方面有待提高等。5年以内的占45%,说明新进审计人员占比较大。

四、高校审计工作保障情况

(一)审计方式的选择

内部审计现状篇6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制度;现状;深化;监督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地位。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愈加深入是,企业内部审计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的组织机构和专业的审计队伍。虽说如此,我们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采取可行的优化措施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一)内部审计的职责定位不明,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

在企业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既要担负起为企业管理服务的重责,监督与规范企业内部各项经济活动,也要配合外部审计联合开展审计工作。由于身份上的矛盾导致内部审计职责定位不明,造成资源浪费,降低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重生产,轻管理”的问题,管理意识淡薄,以致审计人员对内部设计工作认识不足,对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职责定位不明。例如,由于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够深刻,在机构调整中甚至合并或撤掉了审计机构,将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合并在一起或直接撤掉审计部门并赋予财务部门一定的审计功能,审计人员也相应做了一些调。尽管这种行为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支出,但是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二)内部审计缺乏充分的独立性,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决策力度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审计人员展开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但是国内不少企业将审计部门并于财务部门之下,甚至没有设置审计部门,导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严重不足,不能对财务情况做出公正、客观、正确的判断,无法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决策作用。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缺少独立性,难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内部审计也就失去了真正意义。

内审审计其实是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服务,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企业利益的限制。当企业领导或法人出现违纪行为的时候,这种问题越加突出,审计工作往往受制于领导层意志,不能对财务进行有效的监控。长期循环往复,形成了不良的审计方法、审计制度和审计程序,最终造成内部审计失效。

(三)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业务能力不高

中小型企业的审计人员大多缺少专业的内部审计教育,不少企业往往习惯于从财务人员调配审计人员,不具有专业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高,以致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不少企业缺少专业高、素质高、能力强的审计队伍,以致于内部审计工作成效不高。

二、深化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几点考虑

目前,专业人士对内部审计的研究不再仅停留在“怎么做”这一层面上,已拓展到“是什么”、“为什么”等层面上,为此,应将主要精力于内部审计制度研究上,深化与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进行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基础性、系统性、前瞻性,将现有的内部审计理论研究成果有效地应用于企业内部审计,逐步改善企业内部审计中不良状况,对审计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此,要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

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发展仍然比较滞后,造成这一现状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法律法规不完善。从司法角度考虑,内部审计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却没有专门、独立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仅《审计法》中作出了一些相关规定,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缺乏强制效力。为此,要求结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需求,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建立适用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状况和实际需求的《内部审计法》及相关规章制度,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法律制度完善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才会逐步法制化,制度内容科学、合理,对内部审计工作才具有指导的作用。

(二)明确职责定位,深化对内部审计工作价值和作用的认识

由于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失去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与约束作用。当前,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只是简单地查查账目、对对数目,考虑的是如何应对上级机关的检查和考核工作,并没有涉及内部审计职能的实质,造成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为此,我们必须明确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责,准确定位,才能切实发挥四内部审计的作用,提高对企业决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确保内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正确性

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失去了独立性的内部审计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为此,必须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工作的独立性,不可与其他部门合并在一起或撤销,更不可以从财务人员中调配审计人员,将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分离开来,单独聘请审计人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内审成果的客观性。第一,审计部门有企业第一负责人直接管理,不归其他管理人员负责;第二,确保审计人员与监督对象没有利益关系。鉴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为确保有较好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必须采取一些措施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四)加强内审人员素质培训,提高内审队伍整体素质

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自身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关系着企业财务、资金利用和运营管理等工作的质量,为此,必须严抓内审人员素质培训工作,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专业性强的内审队伍,使各项内审工作顺利开展并落实到实处。为了保证内审工作质量,要求内审人员具有一些素质。

第一,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企业内审人员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品德,具有诚实、正直的人品,才能秉公办理、公正无私,站在公允、公正的立场客观进行审计工作。第二,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既要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也要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了解经营活动的内容、程序等,制定可行的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第三,熟识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之一就是监督与约束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这就要求内审人员熟识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或其他经济法规,才能有效监管企业内部经济活动。

三、结论

在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内部审计有着极其重要的职责。为此,必须清楚认识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完善措施,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与约束作用,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核查,为企业提供可靠、客观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何虹,徐秀清.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J].经济师.2009(05).

[2]冉启万.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9).

[3]孙晓翠.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09(12).

[4]季晓林.关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与方法的改革与完善[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6).

[5]蔡晓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4).

内部审计现状篇7

关键词:高校内审;现状;对策

一、高校内审的现状分析

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4月13日第17号令,通过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并于2004年6月1日起施行,时值今日已过去5年,随着高校的扩招,校园规模的扩大,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债务的增多,高校内审在强化管理、提高效益、促进廉政等方面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然而,仍有不少高校并没有重视内审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相反少数单位在机构改革时,认为内审工作可有可无,由此而造成的内审工作弱化也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综观高校内部审计,大多数高校审计职能流于形式、审计人员严重不足、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等问题普遍存在,要切实发挥高校审计工作的作用,必须妥善解决当前高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当前我们应该用科学发展的观点的态度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加以改进,高校内审的现状:

1.认识不一,重视程度不平衡

由于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程度不一,必然导致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平衡。实践证明,任何一项工作要想较好地开展,除了部门本身的努力外,领导重视亦是关键因素。目前,有部分高校领导忽视对内审工作的领导,认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内审工作可有可无,对学校教学工作影响不大,无关大局,由于重视不够,致使内审人员信心不足,工作开展困难重重。www.133229.com

2.内审机构独立性差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少高校内审机构不健全。虽然近几年有的高校在机构调整时,将原有与财务合署办公的审计处已经分开单独成立审计处,但仍有不少高校将内审机构与纪检、监查、财务部门在一起合署办公,有的单位即使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又从属于财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检查流于形式,形同于财务检查。由于机构不独立,内审人员独立性比较差,对于发现的问题,缺乏揭示和披露的勇气,严重影响了内审的工作质量。

3.高校内审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

虽然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近年来相继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就笔者了解的情况,几乎所有的高校内部审计至今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审计方式上,使得内审目标不明确,内审工作计划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一些审计方案脱离实际,操作指导性不强;审计调查不彻底,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缺乏严格规范;审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可行性。

4.高校内审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内审工作发展的要求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较为单一,以财务会计、经济管理专业为主,难以满足高校新形势下审计覆盖面广、审计业务日益复杂、涉及专业领域宽泛的特点。目前的审计工作已涉及财务收支、经济效益、基建维修、经济责任、预算决算和内控制度评审等多个方面,监督覆盖范围涵盖了重大经济合同和大宗物资采购及大型基建投资项目招投标的全过程。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单一性,势必导致审计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势必造成审计判断失误、审计报告不实等后果,从而引发较大的审计风险,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高校内审现状,在新形势下高校内审应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态度,从以下几方面改善高校内审现状从而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1.做出成绩、善于沟通以赢得领导的信任和支持

钟对领导对内部审计认识的问题,作为内审机构的负责人:

(1)自己要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职责:《审计法》规定,内部审计是在本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本部门的规章制度,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部门的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前李金华审计署长曾说过内部审计工作“只要领导满意就行”。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工作做到最好,力争做领导的好帮手。

(2)审计部门的负责人必须与校领导特别分管领导保持密切联系,多向领导请示和汇报内部审计工作,通过经常性工作的请示和汇报,使内部审计工作贴近领导的要求,为领导当好参谋;用实际行动告诉领导者:内审是助手、是朋友、是他们手臂延伸,是受他们指挥的。

(3)内部审计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帮助本单位制定相关制度,并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性、符合性进行测试,以检验内控制度是否有效进行,让领导真正感觉到内审机构完全可以成为他们的智囊机构。

因此内审要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积极开展各种审计,如后勤产业的财务收支审计、干部离任审计、工程审计、专题调查、审计咨询等等;通过上述审计工作的开展,为学校的经济有秩序发展提供保障,从而取得领导的支持。

2.确保内审机构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离开了独立性,审计的任何结论将失去独立的控制作用。内部审计是市场主体层级管理与层次经营的分权产物,独立性就是根据这一分权制度建立的。这种独立性有两方面的含义:

(1)内部审计部门要独立于被监督者,这是履职的保证。

(2)内部审计要有独立的引证权,这是执法的保证。

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体系应体现在:内部审计业务应由管理层委托并授权;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由管理层委派;内部审计部门的经费核算不受到其他部门的牵制,尤其不能受到财务会计部门的牵制;内部审计人员不直接参与所要审计的业务活动。

3.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法》规定审计人员要做到廉洁、公正、严谨、奉献。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人员的“硬”要两方面过硬,一方面,政治上要有良好的政治觉悟、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因此,要提高内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内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其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过硬的本领,这样才能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审计人员要知道选择审计就必须甘愿奉献,必须无怨无悔、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要严格遵纪守法,只有坚持下来,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才能够在整个组织的经营和管理中发挥重大作用,也才能赢得领导和同事的信任。由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域广,知识层次要求高,作为审计人员还要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审计人员要不断地认真学习财务、审计、经济法律、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随着会计电化的发展和电子应用技术的普及,作为现代审计人员又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知识;特别是我国已经加入了“wto”,这就更加要求我们规范审计,我们只有“自身硬”,才能做到客观、公正,也才能赢得人们对审计的正确认知。内审人员要在提高政治素质的同时要加强业务的学习,把自学和继续教育学习结合起来,组织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以及内审工作法规制度,使内审人员及时了解行业法规和国家政策,不断更新知识,从而掌握审计的先进方法,不断适应发展中的经济形势变化,另外要鼓励内审人员掌握与人交流的技能,讲究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要知道“有为才有位”。

4.适应形势,加快转型

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快转型,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快速发展,现代内部审计从本质上讲是本单位的“免疫系统”。根本目的是提供组织自身的“免疫力”,保证其安全健康,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内部审计机构应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内审不应作为单纯的监督机构,要将各方面、各领域、各专业的人才吸收进来,在工作中把内部审计好的思想、好的理念、好的方法传授给他们,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更好的发挥。从制度保障上要进一步完善和认真履行《内部审计准则》的具体规范,建立健全内审制度和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定位,转变内部审计方式,改进审计方法,创新审计手段。要积极探索经济效益审计,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资产流失问题,促使学校提高管理水平。要加强对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的推广运用。要突破传统模式和习惯做法的影响,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技术含量,扩大内部审计覆盖面,挖掘审计深度,提高工作效率。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广和完善审计抽样、内控测评、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积极研究探索适合高校内审工作的先进方法,不断提高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水平。总之,内部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以适应高校不断发展的要求。

5.内部审计信息透明化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只有及时、有效传递,才能实现其作为资源的效能。高校应建立定期审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可以通过校园网、报刊、宣传栏等媒体定期披露学校内部审计信息,校党委或董事会也应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报告重要内部审计信息,以强化高校审计信息传递促进其内部审计供求和功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阎银泉:谈高校内部审计的创新[j].《审计月刊》(2004-4)(p43).

[2]张帆:高校内部审计体制性因素分析[j].《审计文摘》(2008-3)(p102-103).

内部审计现状篇8

随着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科研水平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一般认为,高校发展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国家高等教育政策以及高质量的师生资源等方面的支撑,更离不开高校内部风险的控制。换句话说,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内部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功能与作用也必须得到保证。然而,当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如何提高审计工作水平、提高审计效率以及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因此,文章首先从审计制度、审计机构以及审计内容三个方面分析当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探索完善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建议,为促进我国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能的思路。

1当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和局限性

1.1审计制度不完善

根据前文,本文关于当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现状的分析主要从审计制度、审计机构以及审计内容三个方面展开。因此,当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首要的局限性为审计制度不完善。审计制度主要是指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政策法规、制度安排以及细节要求的总和,是决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效率、质量以及水平的关键。由于审计制度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所在,因此审计制度不完善的困境所涉及的制度体系必然是极其复杂的,其所带来的不良结果必然是极其严重的。

具体来说,首先从审计工作级别来看,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实施行政职务级别制度,以二级单位来划分的话,大部分高校都比较重视教学部门(学院)、科研机构(研究院、所)等部门,而忽视了审计部门发展的必要性。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地位较低,审计工作人员待遇与同等职务级别人员相比较差,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其次,审计制度不完善还体现在指导具体内部审计工作的流程规范、细节要求不到位,往往导致审计工作杂乱无章,相关审计材料、文件难以有效查询。再次,审计制度不完善还体现在审计责任制度构建方面。由于高校?炔可蠹乒ぷ鞯奶厥庑砸?求审计工作必须严谨、科学和规范,一旦发现问题必须能在最短时间内追溯问题的来源,而相关责任制度或追责系统不健全将直接导致该功能的有效发挥。

1.2审计机构不健全

审计制度不完善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是全局性和系统性的,即审计制度关乎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审计机构不健全作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局限性,也受到审计制度不完善的影响,即审计机构不健全内生于审计制度不完善,外生于审计工作环境。具体而言,审计机构不健全是指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相关审计工作职能部门并未按照审计要求建立,或者即使建立了相关审计部门其功能也并未得到真正的发挥。

因此,审计机构不健全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不利影响是基础性的,即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流程与实践。传统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部门主要包括财务审核部门、财务复核部门、财务出纳部门等等,然而随着信息技术、财务手段的不断创新,传统审计工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的需要。也就是说,包括风险控制部门、财务追溯部门在内的新型内部审计职能机构需要纳入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内,为完善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供必要条件。

1.3审计内容不全面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局限性不仅包括审计制度不完善以及审计机构不健全两方面,审计内容不全面同样值得高校领导以及审计工作人员的重视。根据分析,审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影响是系统性的,审计机构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而审计内容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也就是说,如果在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中不能全面、科学、严谨地把握审计内容,审计质量控制就无从谈起。

最为重要的是,具有差异性的审计内容构成了完整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审计内容不全面将直接导致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不完整。因此,审计内容不全面主要体现在内容深度以及广度两个方面。审计内容深度不足是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并未在审计精确程度或精准程度下足功夫,往往导致审计结果不准确、审计质量不可靠以及审计效率低下等问题。此外,审计内容广度不足是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并未将全部的审计工作内容纳入质量控制体系中去,往往导致审计结果单一、涵盖内容类别较窄以及审计严谨程度较低等问题。

2完善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建议

2.1以顶层设计为核心完善审计制度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审计制度不完善、审计机构不健全以及审计内容不全面三个方面,因此高校领导以及审计工作人员在完善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必须严格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着力提升内部审计水平与质量。进一步的,文章关于完善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建议也从以上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完善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首先需要以顶层设计为核心完善审计制度。由于审计制度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核心所在,因此要完善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必须首先解决制度问题、体系问题以及系统问题。第一,从审计质量控制的意识与态度着手强化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任何制度的建设与健全都离不开加强意识与端正态度两个方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同样不例外。第二,制度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让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法可依,因此在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制度的系统性与可操作性,需要以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实效作为制度设计或顶层设计的标准。第三,以顶层设计为核心完善审计制度还需要区分内部质量控制与外部质量控制,同时发挥两者的功能与作用,从而保障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水平。

2.2以全面统筹为关键健全审计机构

在完善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过程中除了以顶层设计为核心完善审计制度,还需要以全面统筹为关键健全审计机构。由于审计机构对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影响是基础性,而如果基础不牢的话,审计工作必然无法得以顺利进行。高校内部审机关要指导和监督管辖范围内的内部审计工作,通过总结内部审计工作先进经验,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健全审计机构需要以全面统筹为关键,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健全审计机构需要考虑周全,需要达到的效果是涉及审计质量控制的相关机构不遗漏、不缺位,尤其需要注重审计职能部门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有效性,一方面不能造成浪费审计资源的局面,另一方面也不能出现无法保质保量完成审计任务的情况。其二,健全审计机构还需要全局统筹,既不能重复设置类似的职能部门,也不能遗漏任何一类职能部门,更重要的是需要把握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作用以及功能,实现有序协调的目标。毫无疑问的是,如果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各职能部门无法形成有效的分工与协作,审计工作就难以真正进行,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就不能得到保障。

2.3以严谨科学为要求丰富审计内容

完善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不仅需要以顶层设计为核心完善审计制度、以全面统筹为关键健全审计机构,还需要以严谨科学为要求丰富审计内容。虽然审计制度和审计机构对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影响是系统性和基础性的,但是审计质量控制终究要落到实处,必须在审计工作实际中完成。而审计内容是构成审计质量控制流程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如何设置、完善以及改进审计内容是决定审计质量控制效果的最后一环。

因此,以严谨科学为要求丰富审计内容不仅能够保证审计工作得以有序展开,更能够保证审计质量控制具体流程符合规范和要求。与健全审计机构类似的是以严谨科学为要求丰富审计内容同样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从审计质量控制要求层面来看需要体现严谨性,即在设置审计内容的过程中需要遵循“风险最小化”的原则,尤其是涉及重大资金审计或者内部风险管控等方面尤其需要慎重。其次,从审计质量控制方法层面来看需要要体现科学性,即丰富审计内容的前提为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方式方法,尤其是国内外最新审计方法的应用。科学的审计内容能够减少和预防各种损失浪费,并且能够提供切实有效的风险控制决策咨询。

内部审计现状篇9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现状;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083-02

国际资本市场必须大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尤其是内部审计控制,单纯依赖外部审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例如,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严重冲击了美国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并最终铤而走险、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成因分析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丝毫不逊于外部审计。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行为越加国际化,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具备了一定数量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它在维护国家财经法纪、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企业内部审计在认识、地位、人员素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我国内部审计职责定位模糊,内部审计人员对内审工作认识不足。内部审计既要监督企业管理当局的行为,配合外部审计人员工作,又要为企业管理工作服务。这种身份上的矛盾使内审人员进退两难,进而造成其对内部审计职责不明,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因资源被严重浪费而大打折扣。目前,企业大多存在着重视生产经营轻视内部深层次管理的弊端,管理意识不到位,这也极大地限制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准确定位。例如,有些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机构调整时,撤并了内审机构,调走了内审人员,削弱了对企业财务的内部监管;有的企业只是将其视为一个单纯的财务监督部门,或令其从属于某个职能部门(如财务部、纪检监察部),使得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影响,难以获得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进而形成切实有效的审计建议。另外,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对其工作性质、内容等的认识有待提高,进而影响内审职能的充分发挥。有些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为企业管理服务的思想,仅靠一知半解的财经法律法规知识要求企业依自己的意愿办事,把自己摆在国家监督者的地位,过分强调内部审计的权威性。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无非是协助领导者用以掩饰群众、应付检查,这样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其次,内部审计缺乏充分的独立性,削弱了内部审计决策的质量。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是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和他们所审计的活动保持独立,这样才能做出公正、无偏见的判断。所以,内部审计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是否具备充分独立性有关。然而,经验证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严重不足,主要源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组织形式以及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缺乏专业素质。

众所周知,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内部设置的机构,在本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部审计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企业的利益限制。于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评价。特别是当面对企业领导者参与或法人违纪时,内部审计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如若服从于管理层意志,不能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监控,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就会埋下巨大的隐患,导致审计风险。此外,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和公司、单位其他部门人员同属一个机构,潜在的或实际出现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内部审计人员也要承担企业的经营责任,从而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极易受损害,多数单位没有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而是由其他业务人员兼任,也没有赋予他们一定的职权,受执业能力和专业素质限制,也很难开展内审工作。

最后,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与业务能力不高,进而难以采用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受传统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没有接受专业的内审教育,而习惯于从财务人员中挑选审计人员,其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尚待提高。此外,由于我国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地位不高,也难以吸收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无法完成自身的群体良性循环,进而难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导致内部审计失败。

二、提高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建议

根据前述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和产生原因,有效提高审计质量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

首先,企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都要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组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设立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监管工作,以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其次,企业各个层次管理层的思想要实现由被动接受审计到主动邀请审计人员参与本部门审计工作的转变,要把内部审计工作视为是提高本部门(企业)经济效益不可缺少的阶段。同时,企业内部也应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达成加强内部审计的共识,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使其充分发挥为企业改革服务的作用。

(二)以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为出发点,改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明确内部审计责任

经验表明,内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实现其职能,发挥其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使其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在领导关系选择上要提高内审机构的直属领导层次(直属领导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强);必须设置专职的审计人员,使其不参与或负责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和其他业务活动,在其领导体制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审计活动与业务经营活动的关系,避免一人既负责财会工作,又参与审计工作、既负责某项业务,又指挥对这项业务活动的审计等职责不相容现象发生。此外,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开展业务中的实质性独立自主地选择审计项目,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完成审计报告。

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也是提高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手段。应当建立审计人员首先要明确其职责,以职责来决定人员,而不是确立人员后再赋予职责,通过划分职责来确定内部审计的权利,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和内容与其职责达到统一。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与时俱进,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完成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仅决定了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必须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及后续教育工作,使之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提高审计人员自身道德素养。内部审计职业特性要求其从业人员运用一定的执业判断。因此,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养是将审计风险在最低限度的最根本保障。

第二,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等后续教育工作。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在职培训,根据科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除精通财务知识和审计技巧外还应具备生产、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并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部分企业已摆脱了手工记账方式,而采用计算机处理业务;随着会计工具的发展也势必导致审计工具的发展,面对这样的变化,审计人员必须尽快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以较少的人力和时间,完成更多的审计任务。

第三,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强,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务必要强化风险意识,及时甄别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以便防患于未然。

第四,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职业关注意识对内部审计结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点在内部审计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在方案制订阶段,应根据被审计阶段的基本情况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测评,恰当评价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程度;在实施阶段中,保持高度的职业关注,通过控制检查风险来控制审计风险。

综上所述,在当今国际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一体化程度加剧的现实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不断加剧,这要求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内涵式发展的能力,也就是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改善管理、防范风险的有效途径,对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南论坛,2007,(7).

内部审计现状篇10

分析当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审计工作模式的建议,对提高内审工作的效率、效果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模式

在高校开展内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当前高校干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能为干部考察、选拔、任用提供重要依据,也有利于高校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内控监督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高校健康发展。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高校开展内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改进高校内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模式进行一些思考。

一、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

当前各大高校中,有些高校设置了独立的内审机构-审计处,但仍有不少高校尚未能够建立独立的内审机构,这些高校的内审机构往往是与纪检、监察等机构合并的方式存在,即所谓的合署办公。由于纪检、监察、审计各自的工作职能、目的及开展工作的具体要求都不尽相同,这样设置的内审机构极易导致出现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为了保障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高校内审机构应当只接受单位最高层--校长的领导。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内审机构往往由单位的一位副职领导人主管。例如,设立了总会计师岗位的高校,内审机构通常由总会计师主管;机构设置采用合署办公方式的高校,通常由分管纪检工作的副职领导人主管;有些高校甚至由主管财务工作的负责人同时兼管内部审计机构。这些做法导致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受限、权威性不够,从源头上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不利于审计工作的深入发展。

(二)审计力量薄弱

目前各高校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相对于繁重的审计任务来说,审计力量严重不足,影响了开展审计工作的项目数量和审计质量。高校内审力量薄弱,主要体现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和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这两个方面。1.关于审计人员数量不足,其实从前文所述的机构设置中,已经足以看出端倪。目前不少高校至今未能建立独立的内审机构,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审计人员数量少,于是与其他机构合署办公便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以本人工作实践中所接触的高校情况来看,上海地区大多数普通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中配备的专职审计人员只有1-2人。2.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且难以在短期内改善。近年来,随着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不断普及,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了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之一。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被审单位的事业发展、法规政策、重大决策、财务收支、内部管理及个人廉洁等多个方面,因此,与常规的财务审计相比,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涉及的面要广泛的多,这就需要内审人员具备更高的业务素质,要求内审人员必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除基础性的审计、财务知识外,还应该熟悉高校的各项业务、了解高校内部管理的要求和特点、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甚至还需要掌握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胜任专业技术日益复杂的审计工作。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内审人员的来源,要么是从财务部门调配而来的,要么是从管理部门转岗而来的,甚至还有待退休人员,真正审计专业的人员很少。再加上目前各高校对内审人员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使得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在工作中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提高。

(三)离任审计多,任中审计少

从本人工作实践中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高校开展的内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多,任中审计少。根据规定,“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显然,高校内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并不符合上述规定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受审计力量不足所限。

(四)审计工作模式有待改进

从审计力量的来源区分,当前高校开展的内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高校内审人员承担审计工作,另一种是外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相对于经济责任审计来说,这两种模式都有其各自优点,也有各自固有的缺陷。先看由高校内审人员承担审计工作的模式。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还有一句名言叫“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克”。高校内审人员承担审计工作,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内审人员熟悉情况,包括高校的情况、审计对象的情况以及审计对象所任职部门的情况,符合上述名言中所谓“知己”、“知彼”和“内部”这3个关键要素。这为审计工作确定重点审计范围及实施哪些审计程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在肯定审计对象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体现审计工作成效。然而,内审人员也具有其难以避免的固有缺陷,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内审人员缺乏充分的独立性。由于内审人员和审计对象同属一个高校,大家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内审人员受人情世故的影响,以及潜在的或实际出现的利益冲突和偏见难以避免,甚至还可能受到上级领导的意见干扰,这些都会导致内审人员的独立性受损。再来看外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工作模式。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其优点主要包括审计力量充足,专业胜任能力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有保障等,但其不足之处也同样明显,其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注册会计师是外来人员,不熟悉相关情况,为客观评价审计对象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评价被审计对象任职部门的事业发展状况,不同的部门,业务不同,工作重点不同,在同行业内所处的地位也不同,要求一个不熟悉相关情况的注册会计师对该部门的事业发展状况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往往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又如,评价被审计对象任职部门遵守相关法规政策的情况,由于不同部门的业务涉及的法规政策各不相同,要求一个注册会计师在短短的审计期间内熟悉相关法规政策,并对该部门遵守法规政策的情况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同样是件困难的事情。

二、改进建议

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略加简单分析,不难发现,上述两种审计工作模式各自最大的优缺点正好是截然相反的,即:内审人员熟悉情况但独立性不够、审计力量也不足,注册会计师审计有独立性、审计力量充足但不熟悉情况。也可以换句话说,二者是互补的。因此,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本人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建立内外结合的审计工作模式,即针对每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成立一个审计工作项目组,项目组成员由高校内审人员和外聘的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组成,项目组组长一般由会计师事务所委派的注册会计师担任,如有必要,也可以由高校内审人员担任。采用内外结合的审计工作模式,至少具备以下优点:

1.有利于克服高校内审机构专业性不强、独立性受限的缺陷。由于项目组是临时机构,且一般由注册会计师担任组长,因此项目组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有保障。

2.有利于高校内审队伍建设。从短期来看,由于借用了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力量,可以在短时间内弥补高校内审人员数量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的弱点。从长远来看,由于高校内审人员直接、全程参与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可随时向注册会计师学习一些审计专业知识、技能,有利于高校内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因此,在此模式下,可将内审队伍建设工作融入到审计工作中去,可以说,审计的过程,也是高校内审队伍建设的过程。

3.有利于合理分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效果。例如,事业发展状况的审计可以由内审人员负责;财务收支及资产质量状况的审计可以由注册会计师负责;遵守法规政策方面,涉及高校的法规政策及其遵守情况可以由内审人员负责,财经类法规政策的遵守情况则由注册会计师负责。

4.有利于加强沟通、提高效率。如果审计工作全部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结束前,通常注册会计师与高校(委托方)要进行相关事项的沟通。在内外结合的审计工作模式下,由于高校内审人员直接、全程参与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可随时注册会计师进行充分沟通,从而可以避免审计过程中走弯路,提高效率,同时还可以简化今后的沟通工作。

5.有利于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有了充足的审计力量做保障,各高校可大力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便于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差错,由单一的事后监督变更为事中、事后监督并举,以便充分发挥审计工作成效。财

参考文献:

[1]谭艳林.提升高校内审工作水平有效途径的探讨[J].审计,2006(04):46.

[2]刘晓北.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