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研究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14:39

建筑设计研究分析篇1

关键字: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风险分析安全设计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风险分析。

在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阶段存在一些风险的问题,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对此进行分析研究。首先,设计人员的职责上存在风险因素。就是从事建筑工程设计的本人由于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或者是设计的建筑物质量不过关,导致整个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影响工程的进度更甚者危害人们安全的问题出现。其次,整个结构设计的技术存在风险。如果设计人员所设计的方案不当,所使用的技术存在大的难度问题或者技术成熟度太低,都会影响到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建筑设计达到理想的效果。再次,就是整个设计最后的审核把关存在风险。建筑企业必须选择设计经验丰富、设计知识精湛的人员来做最后的设计审核人员,大大降低整个设计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降低设计不合理存在的风险,一定要把质量检查作为重中之重,保证整个建筑结构设计的风险达到最小。

二、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设计研究。

(1)安全设计的重要性。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是任何建筑工程的施工标准,只有做到保证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我们才有理由和动力从事一切创造经济效益的活动,所以在整个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要严格贯彻“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一定要把防止建筑物的损坏坍塌事故的出现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结构安全设计的核心,维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2)安全设计的隐患。在整个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很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就是建筑物抗震设计不足、建筑设计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四川、云南等地多发生地震灾害,太多地方的建筑物因为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或者施工不合格而在地震后坍塌严重,对人民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建筑者必须加强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设计,消除安全隐患问题,严谨出现设计人员为谋取暴利,减少施工钢材或者知识、技术水平不到位导致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现象的出现。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必须在整个设计中加强安全意识,加强重视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3)加强工程结构安全设计。首先,在整个复杂、精细的建筑工程设计中要投入更多的安全意识,设计人员要提高学习热情,加强设计专业技能的掌握,做到工程设计的每个步骤和细节都达到最好并且对工程实行成竹在胸。同时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多了解灾区震后建筑物问题,吸取教训,并且为自己的工程设计提供有力的指导。其次,一定要遵守设计的规范规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建筑结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强制性的规范和规定纷纷出台,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规定,设计过程以保证安全为核心,严禁出现违规设计的现象。最后,设计人员掌握整个设计的理念。设计人员要认真对待增强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设计的这一问题,分析到所有可能制约安全的因素并且多加研究和分析。要明确用合理、科学的技术和知识去增强整个设计的安全指数,并不是只一味增加有水泥量来保证安全性。设计人员要提升自己的设计理念,充实自己设计知识,设计出更多安全性高更耐久的建筑物。

三、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降低风险、提升安全性需要注意的问题。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降低风险、提升安全性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工作,建筑单位必须加强重视程度,在分析好设计的风险因素和不安全因素后,要做到设计的规范和安全性到位,设计出更多人们满意放心的建筑工程设计图。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降低风险、提升安全性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保证建筑物结构的承载力够大和牢固性能够强。建筑物能够承载足够重力,就会降低事故的发生,如果牢固性很强,当建筑物局部出现破损时,会阻碍更大的损伤程度,这就能降低事故风险,提升安全性。第二,特殊部位设计要重点设计。建筑物结构的有些特殊重点位置一定要加强安全设计力度,比如说地基基础。地基的设计必须有设计人员足够的重视,它是建筑物安全的决定设计,要严格勘测施工地的地质、位置和施工条件。降低地基出现问题的危险,严禁出现后期地基坍塌倾斜、损坏等严重事故。设计人员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设计经验和实地考察资料做出合理的地基设计,把相邻的建筑物的位置与高度都做出详细的了解,保证建筑地基的质量与安全。第三,加强建筑物的刚度设计。在建筑业快速发展下,楼层的高度逐日增加,这就给设计人员的结构设计安全增加了难度挑战。为了降低因楼层太高引起的事故风险,就必须在设计上考虑增加建筑物的刚度,防止楼层因为高度的原因增大了位移和重力。一般设计人员会重视到建筑物的刚柔度,在地质好的地段,建筑物设计的抗侧力的刚柔度就会柔和一点,这样不仅减小了地震的危害度还达到了设计经济的目的。

四、小结:以上对建筑工程设计的安全设计与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安全风险分析后需要注意的问题。用意就是加深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在人们心中的重视程度,提高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的灵魂,建筑工程者加强其中的安全设计与风险分析,不仅能够减少建筑的不安全事故发生,保证人民与施工队伍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能因为设计的质量提升减少工期、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这条生命线的推动下,我们相信我国的建筑工程无论是在外表美观还是在内部质量上,都会有大的提升和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1、陈海燕.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风险分析与规避措施.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7期.

2、王声全.论述如何控制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质量.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11期.

建筑设计研究分析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方案设计结构分析

abstract:withChina'srapideconomicgrowthinthecity,moreandmorehigh-risebuildings,whichisadevelopmenttrend.throughthedesignofhigh-risebuildingstructurecharacteristic,elaboratedthesystemstructuredesignofhigh-risebuildingstructuredesign,andanalyzestheproblems.

Keywords:high-risebuilding,schemedesign,structure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规划用地日趋紧张,发展高层建筑是城市未来的趋势。高层建筑坚实的物质基础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如今建筑功能的的多样化使人们提出了更多和更复杂的要求,出现了许多复杂的不规则的高层。在建筑行业内部有些人员忽略了其结构设计的根本所在,有些设计人员过分依靠设计软件,盲目的生搬硬套,造成建筑结构设计无法一次性完成。所以,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计算分析等问题深入的进行一次分析探讨,希望能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同行起到积极的作用。

1、高层结构方案的设计

现在许多建筑结构工程师太多依赖结构设计软件,对设计软件的结果盲目的生搬硬套,结构工程师对结构的体系、结构的布置符不符合规范,或者算出的信息和实际的情况是不是一致,是不是真实可靠都只是用结构计算软件来设计和计算,虽然能设计和计算出一个结果,但是这些的结构设计结果是需要设计师来判断正确与否的,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自身有较高的结构水平、对软件的深入了解以及对规范的熟悉程度。

在实践中,设计人员的建筑设计方案和结构设计是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在初步设计之前做的工程项目来设定一个总体方案是概念设计的目的,根据使用功能、设计意图、现场的建筑条件、材料的来源以及业主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等许多方面因素的要求,这样对下一步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使用能做到又快又省力。根据高层建筑结构的自身特点,比如设计施工比较复杂或者对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投入资金又很大,加上地基结构的特殊性,这样结构的优化设计并不能带来综合经济效果的最优化,例如在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过程中,直接放坡不需要用支护来设计的结构方案是比较经济的的方法,但是后果可能会出现深基坑变形和变大,造成施工工期延长导致资金回报慢一些因素,第二,选择一个适合的结构设计体系也是要在建筑结构概念设计过程中解决好的问题。目前来说,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分几种类型:①剪力墙结构;②框架结构;③框架剪力墙结构④框架核芯筒结构;⑤筒中筒结构;在这么多的结构体系中,让设计师们可供选择一种或几种结构体系用来备选,在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时确定。透过建筑结构的计算和各个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为经济合理的结构设计体系。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2.1、模型的计算

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结构分析,通过计算来确定结构在各种作用下的效应,研究的结论要能说明和评估真实结构在预设作用下的效应。结构的安全性、经济学和实用性是否科学合理都是通过结构分析来确定的。结构分析的重中之重都是在于通过模型的计算分析来确定的,它包含理论的计算、合理的选择计算简图,这是研究分析结构的基础和重点。

在实际中,不管模型分析是哪种,都无法完全精确的描述其真实的结构,都是在实际的结构中取一定程度的近似值。通常情况下,建立模型结构分析时,都会用一些假定,比如结构材料均质连续都是假设的,这样的假定对结构宏观力学性能不会产出明显的误差,整体的性能的效应都是主要结构构件参与的。但是次要构件与非结构构件对性能的影响都是假定忽略了,就是说忽略了结构中作用较小构件的刚度,通过假定,根据构件在结构整体性能中应发挥的作用来进行确定是否能忽略,可以忽略相对和对主体影响较小的变形。

2.2、理论计算

建模是计算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结构设计的研究理论计算分为两种:①线性理论;②非线性理论。其中以第一种线性理论比较成熟,是目前结构工程师们对建筑结构设计时普遍运用的一种计算理论。在结构设计的承载力状态中,极限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都是普遍常用其中。非线性计算理论又分为两种:①材料非线性;②几何非线性;第一种是材料、构件以及截面的本构关系。比如荷载与位移,弯短与曲率,应力与应变等等都是非线性的,对于几何非线性,通常都是结构变形产生内力的二阶效应造成荷载效应与荷载之间出现的这种关系。

在选择两种计算理论的分析时还是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通常采用线性计算理论分析,因为在一般建筑结构设计时,使用其分析比较简便。不过在遇到建筑结构跨度大,或者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二阶效应会使结构变形比较大,所以还是要采用非线性计算分析。

2.3、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法

在建筑结构设计时,解析和数值是结构分析时采用的两种数学方法,通常简单的结构模型求解中适用于此方法,但是遇到建筑结构复杂,一个数学模型不能被很多建筑结构抽象成一个可以用连续函数表达,并且边界条件也无法用连续函数表达的情形下,这样就不能选择运用这个方法,所以在此情形下就要用数值法求解,数值法又分为有限条,有限单元,有限差分等方法,就目前来看,应用较为广泛是有限单元法,方法原理是将建筑结构拆分一个有限单元组合体,这样方便剖析真实的建筑结构和模拟,一般情形下可以模拟几何形状复杂结构解析,单元可以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组合在一起,但其本身有可以有不同的几何形状。在建筑设计时,结构工程师对于有限单元结构分析的常用软件有etaBS,pKpm,Sap,anSYS等系列。

2.4、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建筑概念设计是在研究设计方案过程时,通过我们自身具备的经验基础,选择和布置好结构体系,能准确把握好其结构特性,能保证在预期的范围内把结构在预设的各项作用下控制住,其中的内容包含:①结构选型,②结构平面,③竖向布置,④结构侧向刚度控制,⑤温度作用考虑等。概念设计是结构工程师必须掌握也是很难完全掌握的能力之一,在普遍运用计算机设计的今天,概念设计理念对于判断结构设计的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正确性有很大的作用。

2.5、建筑结构总体布置

我们通过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以及较好的结构布置,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合理科学。往往完美的建筑设计方案的效果也都是需要结构不断的想办法去实现的,但是有很多的建筑方案有时候会要求结构牺牲安全性和经济性去达到建筑的美观效果,我们应该深入去分析结构的安全性,原则性的问题绝对不能迁就建筑,以防止造成结构功能和安全上的问题。结构布置要全面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方面:

⑴、控制结构的侧向变形

建筑的结构一般都要同时承受竖向荷载、水平荷载。水平荷载会使侧移随结构的高度增加而变大,因此,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如果建筑高度超出一定的范围后,就会造成结构发生过大侧移和相对的位移,有时甚至会严重地破坏结构构件,所以,我们要把控制侧向位移作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来解决,一般情况下,要以限制结构的高度和高宽比为控制手段。

⑵、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果是独立的结构单元,则采用形状较为简单,而且要根据相对应、相协调的原理,刚度和承载力分布要呈现出比较均匀的形状。此外,根据抗震设计的要求,高层建筑单个的结构单元长度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太长,否则在发生地震时,结构的两端可能会出现反相位的振动,这将会导致建筑被过早地破坏,同时威胁到人们的安全。

⑶、竖向布置

为了避免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竖向布置应遵循形体规则、刚度和强度沿高度均匀分布的原则,而在同一层的楼面,要设在统一标高处以防止错层和局部夹层的情况出现。而在面对高层建筑时,还要注意解决结构刚度和强度发生变化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应逐渐变化。

⑷、缝的设置和构造

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应该要考虑到沉降、温度收缩和形体复杂对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利用沉降缝、伸缩缝或防震缠把结构分成若干个独立单元,以消除沉降差、温度应力和形体复杂对结构的不利影响。但如果设缝,就会对建筑的使用要求、立面效果、防水处理带来不便。因此,在设缝上必须要谨慎对待,尽量能从总体布置上或构造上采取其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沉降、温度收缩和形体复杂引起的问题。

三、小结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漫长、重复的过程,如果不想让整个设计过程中变得更复杂或者设计出的结果造成不安全的因素都必须要仔细和有耐心,不能出现遗漏和错误。总之,作为结构工程师,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进行设计,有时候也要拒绝和不能妥协业主方、投资方提出的无理要求而进行违规操作设计,负责任、认真的工作态度加上日积月累的设计经验都是成为优秀设计师的结构工程师,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对我们自己设计的每一个项目做到负责任的精益求精,才能真正把结构设计做好,成为一个优秀的结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建筑设计研究分析篇3

关键词:房屋建筑;平面设计;空间设计;给排水设计;外墙设计、安全设计

房屋建筑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工作。房屋建筑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而进行设计及建造。依靠建筑材料,通过一定的工程结构的分析和计算,通过施工工艺,同时考虑建筑的物理要求、设备要求、建造的可行性等建筑技术,才能使建筑的功能真正得到实现。在有限的居住面积中合理组织、搭配各功能空间,充分考虑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精心设计出以人为本的人居住户,为广大住户营造更好、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一、房屋建筑的平面设计

房屋建筑平面形式的确定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一般是从建筑的功能布局入手,也要兼顾建筑的造型,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建筑规范进行,通常还会受到地形等一些的限制,之所以矩形平面常常被采用,不论是设计还是施工、定位、计算面积、布置房间、开窗、都要简单的多,同样的建筑,如果使用其他的平面形式,可能成倍的提高工作量,建筑平面的基本形状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型等,或者是由上述几种形式的演变和组合体。平面造型主要取决于我们的总体构思,所设计对象的功能要求与面积,建筑技术条件和地址具体环境。按几何平面的形状、数量以及各个几何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组合、组群,在平面构成上又可分为单体式、双体式、联体式、群体及自由式等。

二、房屋建筑空间的合理设计

1、房屋建筑空间的尺度控制。所谓的尺度就是在不同空间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及各构成要素使人产生的感觉。住户设计中不能只单单重视建筑本身的立面造型的创造,而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数,充分考虑人观察视点、视距、视角,和建筑使用亲近度,创造良好的尺度感,尺度在建筑设计中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空间的高度对于精神感受的影响很大,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过高会使人感到不亲切。

2、房屋建筑空间的体量控制。住户空间的舒适度是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过大的空间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亲和感,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氛,有时还会使人觉得自己渺小而冷漠、僻静。

三、房屋建筑给排水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需要有一流的先进的工艺、能生产出较好的社会需要的产品,人们的追求向更高层次发展,更需要有一个包括优美的环境,良好的工作条件在内的赏心悦目的舒适的氛围,更需要防止和减少工业建筑常有的废水废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这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的建筑设计,对污染进行充分有效的处理,保证有清晰的水质和洁净的空气。建筑设计虽然不像工艺设计那样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从全局、长远的效应来看,其对提高生产效率、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社会的文明都能起到很好的、积极的能动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给排水工程中建筑设计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它必须是全面的、综合的、整体效应的结果并必须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贯彻始终。

四、房屋建筑外墙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外墙材料的选择应主要取决于建筑的风格与功能,并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风俗习惯、审美观念、文化传统等因素综合考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材料使用后的实际效果和维护、修补、清洗等具体问题,色彩是城市的建筑语言、形象体现,它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整体风貌体,现出时代的气息。外墙的色彩是建筑物的面容,颜色和质地都有视觉上的重量感和冲击力。目前易见的问题是色彩的选用上,设计者对建筑元素考虑多,而对周边空间及环境的因素考虑少,造成整体的不协调。

五、房屋建筑的安全设计

房屋建筑主要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进行设计及建造的,保证它的安全需求,特别是人身安全保护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建筑安全设计就是为了避免使用者生命及财产等受到伤害。它涵盖了建筑项目的各个阶段,如项目前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及交付使用等阶段,在每个阶段过程中,均包括建筑安全方面的问题。比如在设计阶段里,电气及结构等设计均会影响到人们的人身安全。虽然建筑类型不同,但所遵守的法规及规范是相同的。在建筑设计中,需要有相应的防人身伤害设计标准,依照标准来规范不同等级建筑,并依据类型、规模及使用目的等来制定不同安全等级标准,让它能够在建筑设计中对安全设计进行服务;另一方面,安全设计标准机构要依照标准对安全进行协调及评估。在建筑设计中,要提高防人身伤害效果,应先对建筑安全设计标准进行规范。在房屋建筑设计中,除了重视建筑结构及安全疏散的设计,还应该重视暖通设计和消防给水设计,以及电气设计中的漏电及触电问题;对防人身伤害设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完善,推进它的法制化发展,同时要培养建筑师较高的责任心及技术水平;加强建筑设计中的门窗荷载能力及抗风能力设计,墙体结构的设计,阳台、女儿墙及排水沟的设计,从而加强建筑设计中的防水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防人身伤害设计及结构设计进行合理配合,能够有效解决建筑中很多安全隐患问题,从而有效保证建筑安全性能。

六、重视房屋建筑节能

在房屋建筑设计中,房屋建筑节能也是大有可为的。比如,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能源节约可谓比比皆是,大到居住区的中水系统设计,小到家庭抽水马桶上的设计,都会有效的节省水资源。比如建筑的外墙、门窗、屋面、采暖系统等都是关系建筑节能的重要部分。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建筑设计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a.热功能环境;b.空气质量;c.声环境;d.光环境。这些内容都会引起设计的变化,原来的建筑设计是一个线型分布,现在应该全部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能量技术工程。建筑节能从总体上说,是通过政策指导,以节能技术和产品为基础,实现建筑产品的生产、施工和使用三个方面节能目标的。

1、标准是促进和推广应用房屋建筑节能技术的科学依据,标准是建立在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的,科研成果一旦为标准所采纳,必将促进科研成果的普遍推广和应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有了依据,产品和技术的推广才有了可能,因而大大地加速了推进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2、标准是房屋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的重要手段,建设部连续颁发的建筑节能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必须贯彻执行。这样,就为建筑节能的实现提供了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法律上的有力保证和重要措施。

3、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也是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建筑节能标准制定过程中,编制人员可以发现其不尽完善的问题,为建筑节能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出了目标。同时,在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反馈意见的分析,也必然对建筑节能技术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经过对这些课题的研究和产品开发,也会大大地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研究分析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目标原则;

一.水利工程建筑设计中的目标及原则

1、水利工程建筑设计中的目标:对于现在水利工程建筑设计一直推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崇简约、和谐、实用、传承、先进的理念,体现节水、保水、管水、用水的功能,发挥标识、提升、美化作用,实现功能、景观、环境的协调统一的目标。

2、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的原则:(1).统筹考虑的原则。统筹考虑水道、水闸、桥梁等工程布局,统筹考虑管理功能区的功能划分、设置,统筹考虑建筑物与环境的调水、节水、保水等功能统筹规划。(2).和谐协调的原则。工程功能与景观设计、原有工程与新建工程、新建工程与地域环境、工程建筑与管理设施、建筑风格与地域特点等和谐协调。(3).特色鲜明的原则。体现现代水利工程特色、传统的水利工程特色、调水沿线区域特色和工程建设历史文化特色,具有明星的辨别标识,既和谐协调,又特色鲜明。(4)突出重点的原则.针对工程的自身特点,不求面面俱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兼顾一般。(5).节约简朴的原则。不贪大求洋,坚持节约型规划,将工程功能和景观设计融为一体,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天然建材的特性,实现规划起点高、设计方案新、工程投资少、土地资源省的目标。(6).持续发展的原则。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对不同工程建设的建筑与环境设计进行规划,做到统一规划,实施持续发展。

二、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的研究分析

1、总平面设计。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泵房、配电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空问.职工体育运动场地等,丰富整体空间造型。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各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2、建筑造型设计.建筑造型的设计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性格特征: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现代高科技韵味,或注重历史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一幢或一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应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而不是靠在设计时凭空想象,或单纯为追随某种所谓“时尚”而臆造出来的东西。同时,即便是在一个整体环境下的一组建筑之间,由于体量的不同,各个建筑物也存在着性格上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存在于统一性之中的。如:泵房一般平面为简单的矩型.高度较高,体量较大,这是它的体量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就是大度豪迈。对于这类建筑,由于其本身不可能像公共建筑一样有什么大的形体上的组合、对比关系,设计中要注意“粗中有细”,尽量利用其本身大的体量,通过开窗方式、墙面与柱子关系的进退等手法丰富其细部,以使其看起来不那么单调。如泵房配电房毗邻设计,还可利用与其靠在一起的配电房,使泵房体量作为形体组合的一部分,泵房、配电房一并考虑,以取得形体对比较丰富的组合效果。对于像启闭机房加两侧桥头堡类的建筑,由于机房本身一般长度较长,有时可达到几百米,设计中应充分运用“韵律”的造型手段,使每跨作为一个造型因素,形成一系列有节奏、韵律的线性体量。桥头堡作为端部的收尾,则形成类似交响曲尾部的高潮,较高的体量同时成为整个工程的标志性建筑,达到令人过目不忘的效果。

3、建筑平面设计。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是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工与建筑设计巧妙结合,可达到减少投资,优化设计,美化环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树立创新意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才能创造出一流品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4.大坝设计。大坝景观,包括拦水坝(含溢洪道)、溢流坝顶附近的建筑物、溢洪槽、溢洪道的消能段、进水口、出水口、栏杆、照明设备、阶梯、开挖边坡、控制室、观望台等,是众多景观元素的集合体。各景观元素既独立,又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形成复杂的景观体系。设计的原则首先是适用、安全、经济;其次是艺术、美观、协调。(1).整体和谐。大坝是整个坝体景观的一部分,它的形体、材料、颜色、质感等的选择既影响周围其他景观元素,也受其他景观元素的制约。景观设计不是把各单体设计成景观精品,然后汇聚在一起,而要从整体出发,有主有次。互相协调。如石头河水库坝体外形简单,在两岸层叠起伏、葱翠妖娆的山体衬托下,显得格外清秀。(2).重点突出。对拦水大坝和溢洪道合二为一的坝体,其顶部必有闸门启闭机,它们相对坝体体量小,位置突出,不是大坝景观的主体,但却影响整体景观效果。这部分的处理通常有两种办法:一是弱化附属设备。强调大坝的整体性。附属设备相对于坝体不能太显眼,能隐藏的隐藏,不能隐藏的尽量简单化,减少附属设备的视觉吸引,重点突出大坝。二是两者都考虑,以大坝为主,附属设备为辅,通过对附属设备的外形设计或颜色区分,使附属设备锦上添花或画龙点睛。坝顶防浪墙及各种栏杆具有很好的装饰和陪衬作用,图案以简洁、大方为宜,色彩不宜过浓、过艳,要与建筑物的色彩相协调。景观设计时,需要同时考虑视点和对象。视点设计师确定视点的位置和视点场的修建,对象设计师确定对象的大小、形状、材料、色彩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造条件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实现“以人为本,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战略,高质量地进行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已势在必行,是适应当今社会对水利发展的要求。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在注重工程功能导向的同时,还应重视工程的景观设计,遵循整体性原则、地方性原则和生态可持续原则。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研究分析篇5

【关键词】超大空间;建筑;防火;疏散设计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大批新的超大空间建筑不断的冲击着人们的眼球。所谓的超大空间建筑是指那些内部空间相当大的建筑物,如体育馆、展览馆、剧场、会堂以及大型车间和大型仓库等。他们普遍具有如下的特点:

其一,建筑面积大而不高的建筑物,其最典型的代表为大型车间以及大型商场等,其建筑面积通常都具有几千甚至几万平方米,而建筑高度却往往在六米以下。其二,建筑面积大而高的建筑物,其最典型的代表为体育馆、展览馆、会堂、剧场以及候车厅等,其建筑面积通常为几百甚至上千平方米,而建筑高度也能够达到十几至二十米左右。其三,建筑面积小而高的建筑物,其最为典型的代表为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其建筑面积只有几十或者上百平方米,而其高度则往往能够达到几十甚至上百米。

1超大空间建筑的火灾特点

超大空间建筑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致使其发生的火灾特点与其他的建筑所发生的火灾特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对超大空间建筑火灾特点的研究对于其合理的设计防火疏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超大空间建筑的火灾一般都会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首先,人员众多且密集,人员的疏散工作相当困难。通常超大空间建筑中不仅人员相当密集、高度集中,而且还缺乏必要的防火分隔,这是导致超大空间防火人员疏散以及救援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想要对成千上万的、毫无组织和纪律的人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做好有效的疏散工作,这无疑是超大空间建筑防火疏散设计的一项挑战。

其次,普通的火灾探测技术不易及时有效的发现火灾。现今,我国普通建筑物中一般都是采用火灾探测器等预防火灾发生的,然而,众所周知,火灾探测器一般都是顶棚安装式的,且它主要是以温度或者烟气浓雾为探测信号进行探测的。可是,上文中笔者曾经提到,超大空间建筑的顶棚许多都是超过六米甚至十米以上的,那么,这种普通的火灾探测器显然并不能够满足超大空间建筑防火的需要。此外,由于超大空间内部热风压得影响,也将严重的影响火灾探测器的正常工作。

第三,常用的消防装置通常不能够很好的发挥作用。目前我国普通建筑内所使用的均为火灾预防的自动喷淋系统,即当顶棚温度到达喷头的启动温度之后,它便会开始洒水、灭火。与上述情况相似的是这种仅仅依靠表明温度而启动的自动喷淋系统在超大空间的建筑中同样不适用。此外,由于超大空间建筑的高度往往会达到十米甚至更高,这便导致了喷头所洒下的水由于高度问题而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达不到灭火的最终目的。

第四,大空间建筑物都是钢结构的建筑物,其耐火等级较低。钢材虽然并非易燃材料,但是,在长时间高温燃烧的情况下,它亦难以保持其原有的刚度及强度。相关的数据表明,当温度到达550摄氏度时,钢材的屈服强度将会降至其在正常情况下屈服强度的一半,而当温度达到600摄氏度时,钢材的强度以及硬度将会完全消失。由此可见,超大空间钢建筑物在防火方面始终存在着安全隐患,应该加强其防火意识和安全措施。

2超大空间建筑的防火设计

首先,屋盖系统的防火设计。超大空间建筑的屋盖通常都是钢结构的网架屋盖体系进行设计的,其结构杆件一般都是钢管杆件的居多,针对这种超大空间建筑的屋盖特点,笔者认为,其防火设计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入手:其一,超大空间的屋盖可以采用外包不燃材料的做法以杜绝火灾隐患;其二,超大空间的屋盖可以采用水冷却系统以及自动喷水系统来防止火灾的发生;通过上述两种途径来设计我国超大空间建筑的屋盖防火体系,不仅有助于保护整个钢结构的屋盖系统,更有有助于火势的预防及控制。

其次,人员安全疏散的设计。当火灾发生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超大空间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应该从如下的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其一,安全出口的数量以及宽度都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取最大值;其二,从空间内任何一点到安全出口的距离应该小于三十米;其三,如果是超大的多层建筑,则疏散的楼梯应该采用封闭式的楼梯间,并且,该楼梯间的门应该是乙级以上的防火门;其四,人员较集中的超大空间其疏散门应该是无门槛的推闩式外开门,紧靠门口1.4米之内的范围不应该设置踏步;其五,超大空间的防火系统设计应该包括应急照明、事故广播以及疏散指示标志等;其六,设置消防安全通道以及应急避难所等以预防火灾的发生。

第三,防火墙防火分隔的设计。超大空间的防火墙应该直接设置在基础上亦或设置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上,并且,它应该截断燃烧体或者难燃烧体的屋顶结构,以利于防止火灾的发生。当超大空间建筑物屋盖的耐火极限不低于0.5小时的非燃烧体、高层工业建筑物的屋盖的耐火极限不低于一小时的非燃烧物体时,其防火墙的砌至则不应该高于屋面。至于防火墙的中心距天窗端面的距离则应该不大于四米,并且,当天窗端面的材料为燃烧体时,该设计还应该加入一些防止火势蔓延的措施和设施。由于防火墙在防火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致使其设计一定要科学、合理、精密,并应该要充分的考虑到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四,防火玻璃以及玻璃幕墙的隔断设计。笔者认为,防火玻璃以及玻璃幕墙的隔断设计可以从如下的两个方面着手:其一,防烟设计。幕墙的结构想要达到防烟的效果,其材料的密封性要求是比较高的。一方面,在防火玻璃以及玻璃幕墙的设计时,应该将型材的空腔做好密封的处理;另一方面,为了避免火灾发生时,幕墙因局部受热膨胀而导致密封失效现象的出现,在防火设计时应该在其骨架的连接部位采用腰型孔,以确保防火玻璃和玻璃幕墙防火功能的有效实现。其二,耐火完整性设计。此项设计要求防火玻璃和玻璃幕墙均要具备完整、独立的特性,以避免火灾发生时倒塌现象的出现。

3小结

由于超大空间建筑与普通建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才要求其防火设计应该从整体的分析超大空间建筑发生火灾时的所具有的特点和性能出发,并在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一套科学、有效并符合超大空间建筑特点的防火疏散设计。所以,笔者认为,在对超大空间建筑进行防火疏散设计时,应该依据现行的规范,在充分了解超大空间建筑特点及火灾特点的基础上以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方法为主要手段,构建综合的防火体系,以保障超大空间建筑中人与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根敬.浅谈大空间建筑的防火问题[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1(3):21-23

[2]孙焱.浅谈超大空间建筑防火构造设计[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7):39

[3]刘会英.浅谈超大空间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J].山西建筑.2010,36(27):17-18

建筑设计研究分析篇6

【关键词】住宅建筑;注意事项;设计理念;设计措施

住宅建筑设计必须以符合人民的生活习惯为基础,必须因地制宜,满足地区居住人群的不同需求,并且是能够体现舒适性、合理性、统一性、适应性的住宅建筑。

1住宅建筑设计中需注意的事项

1.1重视消防设计,树立安全观念。注意从防、堵、灭、逃、救几个环节周密考虑。不但注重单体建筑消防设施、通道、防护距离的设计,还要注重居住区消防设施配套设计,相关专业密切配合设计出安全、可靠、合理的消防系统。

1.2树立起节约能源、环境保护意识。从建筑体、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的选择等方面考虑,从建设的源头――设计抓起,执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国家基本国策。

1.3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理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建筑的景观设计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尽量做到集自然的元素树木、花草、流水、山石和非自然因素灯光、道路、建筑、雕塑、人文为一体,创造出回归自然的氛围,与建筑主题风格、当地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相一致,尽量采用当地的材料,因地制宜,创造出人性化、生态化的居住环境。在不妨碍居住环境的空间,设计出适当的运动场地,满足居住者休闲和健身锻炼的场地的需要。合理的组织车流的设计、设计足够的停车位,保证居住者的生活空间和休闲空间不受干扰。

2住宅建筑的设计理念

2.1住宅建筑合理性设计。未来的住宅标准将有很大的提高,细微之处将得到重视。节点细部设计在于整体布局合理,功能性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细部设计、节点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任何设计的尺寸、体量都应从人的生理学考虑,作为主体人感受到外部环境的舒适程度,可以直接衡量设计的好与坏,千万不能忽视细节的小问题,一切从人的需求考虑是获取成功的关键。

2.2住宅建筑舒适性设计。在需要满足人们现代化居住要求的条件下,对于住宅建筑的设计不仅仅是要能够“住得下”,更要能够“住得好”。也就是说,现在的住户越来越看重的是住房在居住时的舒适性,他们对于住宅的要求主要包括了景观、采暖、通风、日照、室内采光、美观、自由、舒适、方便等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对于地区的住宅建筑,由于的气候早中晚温差大,冬天较为寒冷,所以人们会更加多地去关注住宅的采暖、日照、通风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因而对于舒适性的满足需要结合现代化的技术,使住房更加趋于自然,不仅要具有当下的时代感,还要体现出家庭、自由的那份温馨、舒适感。

2.3住宅建筑统一性设计。建筑设计的统一性。建筑设计不再单纯是一幢两幢的规划设计,而是以一定规模的小区作为前提,小区的规划设计首先以人为本,同时营造更优美的室外环境。要求功能合理,让居住者能在其中方便、安全、卫生、舒适地生活。住宅内部房间齐全,动静分开,洁污分离;主要居住的房间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各种设施齐全,能满足节能的要求。同时要结合城市的自身特色,小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对小区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是创造良好小区环境的基础,是小区设计的感观因素,是设计中的重要工作。

2.4住宅的适应性设计。房间用途的适应性首先考虑的是房间的用途可以做不同的变换,住户在家庭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各种变化,在套型中设置多功能空间,使套型具有某种程度的适应性。为避免住宅功能布局僵化,创造一些形体复杂、功能不明确的空间,使居住者产生不同的感受,这种模糊空间以套型中空间变化余地大的起居室作为变化的重点。

3加强住宅建筑设计的措施

3.1住宅设计要做好节地措施。降低层高可降低住宅总高度,增加层数可节约很多用地,住宅的日照间距用地也相应减少,北退台或斜屋面也可减少日照间距用地,加大进深、缩小面宽对节约用地有显著的作用。合理确定日照间距系数,在满足卫生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日照间距系数,适当布置东西向住宅,可以进一步节约用地,总图布置适当偏离一定角度,日照间距系数可以折减,可以节约土地。

3.2加强住宅建筑的单体设计。(1)单体平面设计。首先要做到全明健康住宅:从45o~120o的各类户型,尽量做到明卧、明厅、明厨明卫,有良好采光通风,避免卫生死角,营造健康生活空间。加强多类面积设计:根据甲方要求,有45o,65o,85o,105o,125o,等多种户型,以满足不同的安置群体。(2)单体立面设计.建筑立面形式以经济适用,美观大方为原则,采用典雅的坡屋面,考虑立面的比例,尺度,构造等语言,又于现代,轻松,休闲,简约,时尚的形式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的优雅之美。设计采用得体的比例,丰富的虚实对比,简洁的装饰线角,质朴明快的色彩搭配,以及坡屋顶,铁艺栏杆等细节点缀,赋予建筑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3.3住宅的空间布局规划。(1)空间组织注重空间的层次感,渗透感和个性。突出空间中心景观。有建筑围合而成的带状弧形中心空间,周边建筑高低错落,虚实相间,并相互辐射渗透,突出自然园景,清静生态,流畅亲切的园中小道,铺装绿地,构成完善的生活休闲体系。(2)景观设计突出绿树,蓝天的主题,绿树作“底”,天景作“笔”将建筑与环境间为一体,使整个小区都透着灵气。强调均好性,保证整个居住小区每家每户的景观与空间的参与和方案整体均衡。

3.4加强住宅建筑的防震设计。重视建筑物抗震设计的概念,以避免当地震来临时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甚至于直接倒塌,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力体现。而对于多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概念应从整体上对建筑的结构进行把握,才能使得设计更具合理性。将设计做到最细微甚而对单根的构建细部进行设计,做到既经济且安全,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外形美观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与结合。抗震设计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对于建筑物体形的设计,又以处于高烈度的地震区的建筑物为最。若是建筑物体形是不规则的,在平面上有凸出凹进或者在立面上错落有致,都容易造成结构的某些部位在强度与刚度上的突变,从而导致变形集中与应力集中,一旦形成了薄弱的部位,则通常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地震危害;并且建筑物体形规则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抗侧力的构件在布置时的有效合理性能,也就影响了建筑物的工程造价。在进行抗震设计时,抗震的结构体系要进行合理的选择。一般而言,对于多层的民用建筑其主要的结构形式是框架结构。不过对于处在高烈度地区的建筑物而言,特别是对于9度抗震设防区的建筑物而言,不能习惯的沿用框架结构,应该根据建筑物的外观效果与使用功能适当的增加混凝土墙,增加整体刚度,满足位移要求,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住宅建筑设计各个方面的配套还不是那么的全面,因此,在住宅建筑设计上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完善,从而促进住宅建筑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研究分析篇7

关键词: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关系;

abstract:inthispaper,architectureandinteriordesignoftherelationshipofthein-depthanalysisandresearch,architectureandinteriordesign,andtheyhav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thesamedisplaysin:architectureandinteriordesignofthesamepurpose,architectureandinteriordesignisbyenvironmentalfactorinfluence,architectureandinteriordesignissubjecttoeconomicinvestmentlimit,Differencesinperformance:architectureandinteriordesignwithawholeandlocalinterests,architectureandinteriordesignoftheobjectinusefixednumberofyearisdifferent,thebuildingdesignisbasedontheinteriordesignenvironment,architecturaldesignrestrictedtheinteriordesign,interiordesignandtosomeextentchangebuildingspace;interiordesignisarchitecturedesigntocontinueanddeepening,istothespaceandenvironment,tocreate.thisarticleproposessomeopinionsofhisown,butwithcounterpartstodiscuss.

Keywords:architecturaldesign;interiordesign;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从旅游建筑、商业建筑开始,及至办公、金融建筑和千家万户的居住建筑,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都有了蓬勃发展。如今室内装修更成为建筑活动的继续,变得必不可少了,但当前我国的室内设计和建筑装修存在一些较为普遍和值得注意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室内设计在百姓的生活中是个空白点,人们对居室的要求仅仅是能满足居住,对居室的艺术、文化、个性的要求很少。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二次装修”的热潮,也就形成了以满足“二次装修”的需要为设计目的的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是运用各种建筑构件以取得各种建筑空间,并使建筑空间和建筑构件满足功能、技术、经济和艺术的要求。室内设计是对于具有视觉限定的人工环境加以规划,以满足生理和精神的要求,以保障生产、生活的需要,是建筑功能、空间形体、工程技术和艺术相互依存和紧密结合的产物。建筑设计和内设计统属环境设计的范畴。一个建筑空间要达到理想的使用功能和美化功能,就离不开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两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相同点分析与研究

1、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目的相同,都是以满足空间的使用性质和使用功能为设计目的。只是建筑设计主要考虑的是满足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通过对建筑物系统地整体地进行设计,使建筑物满足特定的使用功能。例如对于一栋综合教育楼,建筑设计要考虑整栋建筑中的空间合理分割,要根据规范和校方的要求,合理布置普通教室、理化实验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计算机房、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等等,同时还要根据各个教室不同的使用功能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如对音乐教室、琴房等作隔声处理、对计算机房作防静电处理、对理化实验室防腐蚀处理等。而室内设计主要考虑的是满足一个独立的空间的使用要求,如一套住宅、一个公司的若干办公室、一个休闲场所等,根据业主要求,对室内空间作局部地再设计再创作,以达到业主所需要的使用功能和体现业主的爱好、品位等。

2、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都受环境因素影响。建筑设计要考虑受自然气候、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大环境的限制;室内设计要考虑受建筑环境及采光、通风、朝向等小环境的限制。建筑设计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规模,结合基地条件和环境特点(如地形条件、道路交通条件、绿化、原有建筑情况、设备的城市管网位置)来确定建筑物或建筑群的位置、布局、朝向。比如设计时根据小区周边道路情况确定小区主干道的位置,建筑物之间的次要道路也要根据车流、人流的情况合理安排,既不浪费面积,又保证通行需要。又如一般建筑物特别是住宅朝向是坐北朝南,但若小区的北面或西面有一处美丽景观,不妨把面对景观的单元的朝向改一下,使它朝向景观,达到推窗见景的效果。室内设计则要结合建筑环境来设计。如果整体建筑周围有美丽风景、宽阔的视野、充足的阳光,在做室内设计时可考虑充分利用室外环境,使之与室内环境相互交流,一般可利用窗口、阳台外的景致点缀室内环境。反之如果整体建筑环境不理想,就可采用一些手法掩饰外界不良环境,同时兼顾采光、通风问题。通过室内设计形成一个良好的小环境。

3、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都要受到经济投入的限制。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中成果最终是要通过所使用的建筑装饰材料来体现,不同的经济投入会导致材料的品质不同,那么艺术效果和使用效果也是不同的,在室内设计中尤其明显。

二、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不同点分析与研究

1、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建筑设计考虑的是整栋建筑物的风格和使用功能,它既要考虑单个空间的使用功能,又要考虑通过水平交通(走道、廊子)、垂直交通(楼梯、电梯、坡道)、交通枢纽(大堂、门厅、过厅)将单个空间有机组合形成整体以后的功能,同时兼顾公共空间和单个空间的消防、安全疏散等的问题是对建筑物作整体的、大局的、宏观的考虑。室内设计要考虑的范围仅是一个独立的使用空间内的艺术性、空间划分的合理性,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给予适当调整以达到设计目的。对于住宅来说每一个单元分属不同的业主,局部和整体不需要也不可能统一,但对于一栋使用功能明确的大楼来说,局部与整体风格的统一就很重要。例如一栋医务大楼,外观要简洁、规整,给人严谨的感觉,内部装修也应如此,如果室内设计风格过于华丽,色彩怪异,会使患者产生不安、不信任的感觉,同样教学楼的建筑外观设计和室内设计也要简洁、大方,色彩温和,过于夸张的色彩和繁复的设计会分散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2、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对象的使用年限不同。建筑设计的结果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一般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室内设计的结果室内装饰一般仅需维持几年,具有经常变更的可能性,如将商店改成娱乐场所、餐饮场所;教室改成办公室等,所以室内设计要以建筑设计为本,不要随意破坏建筑的承重结构,盲目移动结构构件,随意更改设备管线、给排水管线,以防由此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

3、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的环境依据,建筑设计制约了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建筑空间。室内设计是在已建成的建筑物内进行的,建筑的分割对室内设计有着直接的限制,如果建筑分割是合理的,那么室内设计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会使室内设计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它必然受到建筑设计的制约。比如一套住宅的面积大小不会改变,内部承重结构是不可随意变动,厨房、卫生间的位置也不可任意移动。这些对室内设计都是制约因素,但室内设计可在合理的范围内调整室内的门的开启方向和位置,增加或减少非承重构件,对室内空间进行重新调整、组合,改善建筑设计的不足之处,从而达到较好的使用功能。弥补由于建筑设计的不足所带来的缺陷。

4、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对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建筑设计是整体性的,它的着眼点是整个建筑空间,对室内小环境的处理可能不够个性化,不够细腻、完善,因此需要室内设计时对其进行深化,在单个独立空间的装修上运用独到的美学概念,使室内空间在美学和功能上协调统一,创造一个美好舒适的使用空间。设计得再美好的建筑外观只能给我们一个美好视觉欣赏,没有实用性。只有室内空间才是属于业主的空间,设计得完美的室内空间,除了带给业主视觉上的赏心悦目,还在使用上给业主带来方便、舒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对使用者来说是有机结合、缺一不可的。只有建筑设计的空间是不完美的,只有室内设计的空间是不存在的,只有完善的建筑设计加上完美的室内设计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研究分析篇8

关键词:建筑;城市;空间设计;文化建筑;

abstract:inthispaper,thefunctionofarchitecturalengineeringofresidentialspacedesignareanalysed,andtheprincipleofresidentialspacecombinationfordetaileddiscussion.Canbediscussedwithcounterparts.

Keywords:architecture;city;Spacedesign;Cultural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空间是人们人为的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主要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它包括墙、地面、屋顶、门窗等围城建筑的内部空间,以及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中的树木、山峦、水面、街道、广场等形成建筑的外部空间。建筑设计注重实体、空间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城市设计也具有同样的特性,因此,两者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呈连续性的关系。建筑从其本身来讲,是一个有机的体块,而从与城市的关系分析,它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它的外壳和表皮,可算得上是城市空间的内壁。在城市中,无论是商业建筑、行政建筑,还是文化建筑、住宅建筑,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都有着隔而不断的联系,具有空间形态上的连续性,而建筑的实体与空间则是相互依存的、不可分隔的。物体之间的空间是空的,但要想使物体与物体产生连续性,不仅物体与物体的外在特征,要有一定的连贯性,空间的连接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建筑空间同样具备这样的特征,这些空间的相互连续性决定了城市整体给人的视觉感应。城市中的建筑分属于不同的团体或者个人,他们对建筑形式的要求,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喜好及企业的需求而定。不同的建筑设计思想,可能会使城市建筑呈现不同的面貌,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局面,也会破坏城市的整体环境。因此,城市设计师与建筑师的观点往往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导致城市建筑与城市整体产生不连续的局面。因此,城市的建筑设计活动,靠的是高度自觉的社会思想,只有这样,才可解决城市所面临的危机。

一、城市建筑空间设计问题分析

建筑既是个实体又是空间,老子曾说过“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而在空间与实体当中,空间是最有价值的,它不仅蕴含着环境、文化、社会习惯等因素,空间大小、形状和方向,还可使人们产生不同的精神状态。纵观全世界的城市建筑,建筑空间的形成与建筑的不同功能有莫大的关系。如商业区、政府行政部门、文化教育机构等,这些建筑由于功能的不同,空间设计手法也各不相同。“在城市中、建筑中,人们的生活活动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行,是建立在有如生命体中‘能量交换’那样的功能之上的”。空间分为三种功能,即居住空间、活动空间和娱乐空间。而城市建筑空间的设计,也是建立在这三种功能之上的。

二、文化建筑空间设计问题分析

建筑空间的连续性,是城市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如果在设计中可以将建筑空间组成一个秩序井然的路径,那么,这种路径便可使人们心理上得到持续的和谐感,达到了这样的效果,才可以说完成了城市设计的一部分,因为城市设计除了建筑空间外,还有其他诸多的空间因素存在,将这些全部的空间因素结合在一起,在设计上才算真正获得了成功。在城市设计中,无论是商业建筑、文化教育建筑,还是住宅建筑,在空间的设计中都要注意到这几个方面。在城市建筑中,文化教育建筑也占据着城市的相当一部分面积,这类建筑主要包括博物馆、美术馆、学校、展览馆、天文馆、文化宫、少年宫等,建筑空间设计,根据各自的不同功能而有异有同。博物馆建筑是展示城市文化品质因素的重要性建筑,因此,几乎在世界上各大城市中都有建造,它的建造无疑也包含着城市空间设计等方面的因素。博物馆建筑在欧美城市中建造的数量很多,通过比较研究,可归纳为三种模式,即Cpm、Ctm和Sm模式,每种模式的选址都与城市整体空间有直接的关系。Cpm模式是城市核心地段(Central)、中央广场/公园(plaza/park)、博物馆(museum)的简称,也就是博物馆建筑与城市中的大面积绿地、公共广场、公共公园形成城市的核心文化、休闲区,从而体现博物馆建筑地位的尊贵。这种在城市核心区设置文化建筑的模式,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形成,著名的希腊雅典卫城,就充分体现了对这种模式的运用。之后罗马时期的中心广场、中世纪以教堂为中心的广场区,再到今天的以博物馆建筑为中心的城市,均体现了Cpm模式的优越性。Cpm模式的博物馆建筑,在欧洲国家有所体现,但在美国表现得更为突出,如纽约、费城、华盛顿等城市均有体现。纽约城的布局并没有明显的轴线,而是按照传统的网格式布局进行规划,城市中不规则的区域均被一些主辅道路划分,建筑则分布在道路之间的区域。就这样一座到处被网格包围的城市,却在城市的中心区留出了一块城市中心花园,而在这座花园内,除了水池、自然植物外,只建有一座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没有其他的任何建筑物。与纽约相比,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博物馆建筑更让人为之震撼。华盛顿市中心区是最为引人瞩目的区域,在这里矗立着国会大厦、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三座主体建筑。三座建筑分别位于一条约3km长的中轴道路上,华盛顿纪念碑位于中心,在这条道路的两侧,几乎全被博物馆建筑占据,尤其是国会大厦到华盛顿纪念碑之间的中轴线两侧,形成一组庞大的博物馆建筑组群,其中,中轴线的东侧,设置有航天博物馆、非洲艺术博物馆、Freer艺术博物馆等建筑;中轴线西侧,设置有美国历史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国家美术馆西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等建筑。这些建筑虽数量很多,但在未建造之前,便作了相应的设计规划,确定了绿地、广场、水池等各部分之间的布局,以至于后来所增建的印第安文化博物馆建筑的出现,并不影响整体的布局,而且也并不显得拥挤,相反地,更呈现出高雅的文化气息。第二种Ctm模式是城市核心地段(Central)、综合交通系统(transportation)、博物馆(museum)的简称,显然与Cpm模式有很大的不同。Ctm模式是指将博物馆建筑的基址选在交通便利的位置,也就是与城市道路相邻,以保证便捷的交通,增加到博物馆参观的人数。这种博物馆建筑在城市空间中的选址,使博物馆建筑融入到繁忙的城市交通中,形象更加亲近于民。Ctm模式的博物馆,以moma(museunofart)博物馆为代表。moma博物馆是一种专门收藏、展出近现代、现代不仅可推动文化建筑的发展,还可使其商业功能得以加强,现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应用。第三种Sm模式,是一种位于城区之外的、或者偏僻地区的博物馆建筑,为特殊基址(Special)、博物馆(museum)的简称,也就是特殊地段的博物馆建筑。这种博物馆建筑往往特殊的要求,通常选址在古迹遗址、名人故居等地,建筑空间及环境的设置更加困难,不仅要考虑新旧建筑的完好结合,还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三、结语

建筑设计研究分析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方向;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定义和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内涵是基于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群体和单体建筑及其周边的环境体系。其设计、建造、维护与管理必须以强化内外生态服务功能为宗旨,达到经济、自然和人文三大生态目标。绿色建筑设计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以及现代高新节能技术,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与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绿色建筑设计体现了自然条件与现代建筑技术的协同发展,力求实现人类向自然界的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生态平衡,寻求自然、人、建筑之间的统一和谐。

二、绿色建筑的现状

绿色建筑体现了多元化的设计理念,突出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观念,绿色建筑的设计符合现代化人们的生活需求,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是在适应时展需求的背景下兴起的,它得到了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认可,目前很多绿色材料的大量出现,给建筑企业带来了新气象,绿色材料具有无污染、无毒无害、环保等优点,引起了施工单位的重视,很多施工单位已经积极地采取措施来应用新型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有效的控制了废气、毒气等的生成,减少了扬尘、噪声等,通过各种新型材料的合理选择,有效地节约和降低了建筑能耗。当然,发展绿色建筑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由于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还处于萌芽阶段,各种技术手段还不完全成熟,并且绿色建筑在发展的初期将耗费一定的成本,很多百姓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还处于一种犹豫心态,这些都给绿色建筑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三、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

1、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

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是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的重要前提条件。首先,规划布局要因地制宜的利用好现有地质地貌和水文环境,减少土方的开挖和运输;其次,要做好通风和保温设计,充分的做好风环境设计,比如南方的小区规划就要使小区风循环系统畅通、无死角,重视室内穿堂风的设计;再次,要做好采光设计,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自然光线。

对于建筑单体来说,还要注重体形系数的设计,一般来说建筑体形系数小,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外表面积就小,这样有利于降低采暖空调系统的负荷。住宅建筑的内部负荷相对较小,且基本稳定,外部负荷则起主要作用,因此,其外型设计应追求小的体形系数。然而对于内部发热量较大的公共建筑,夏季夜间的散热就非常重要,在特定条件下,适当增大体形系数更有利于节能。

2、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

使小区自然环境保持一种平衡状态,采用不同的处置方式对固体废物进行管理、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在国内采用物理化学法、固化法及高温焚烧法等。管理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在制定法规计划,改革管理机制,建立监督执法,抓好宣传教育等方面通盘考虑综合治理,鼓励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活方式、生活垃圾的收费制度等。

3、采用低环境负荷的新型节能技术

进行设计时,要对能源使用效率进行考虑,主要通过以下节能技术实现低环境负荷使用建筑。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技术、自动控制节水系统、智能的照明系统、局域空调及换气系统、二次能源、雨水收集和中水利用系统、排热回收和蓄热系统等。另外,要尽量选用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利于后期的养护维修。

4、建筑与人、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建筑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居住品质。在建筑设计中要尽可能地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合理进行建筑选址和规划,尽量维护建筑区域的原生态,降低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充分考虑交通、自然通风等因素,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尽量减少建筑施工中废气、废物的排放,采用无害化、资源化的废物处理方式,保护环境。在建筑施工中尽可能多地利用风能、低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保证建筑适合人们的居住,越来越趋于自然化,让人与建筑、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

四、绿色建筑的误区

1、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其造价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谓价廉物美。

绿色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因为住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年到8年之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比如,法国一家公司援助的一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政府给每户出4000元钱,住户自己出2500元钱,国外援助1500元,总共一户投资8000元钱,对建筑进行了从外保温到供热、智能、玻璃、门、天花板和水循环系统的全面改造。改造后,住户一年所减少的开支就达到3000元以上,周边的许多老百姓也要求运用这些技术。

2、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据建设部统计,目前新建建筑每年可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未来的30年之内,我们还要新建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在现行建筑管理体系中,达不到绿色建筑标准就不得开工,所以新建建筑的节能只是执行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难度在于我国现在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的节能改造,如何让既有建筑成为绿色建筑。

比如,北方地区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是63亿平方米,占全国建筑面积总量的10%多一点,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供热“大锅饭”中,有人是开着窗享受暖气,非常浪费。我国单位面积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为20公斤/平方米・年,为北欧等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1~1.5倍。我们需要在既有建筑中引入“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概念,需要改革在我国实行了数十年的“单位包费、福利供热”的供暖体制。

五、绿色建筑实例分析

以北方某绿色住宅小区为例,该小区共占地约18.2万m2,总建筑面积为21.8万m2,其中宅建筑面积为18.3万m2,公共建筑面积为3.5万m2。该绿色住宅小区的设计理念力求创建一个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生态居住园区,通过向小区自然环境中适当注入一些山、水、园、林的人文元素,来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进而追求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之身心皆相和谐的生活方式。

1、节能设计

该绿色住宅小区除了在建筑的外墙、屋面、外窗以及入户门等处采用隔热保温的技术手段外,还在地面、楼梯间墙以及分户隔墙等处同样进行了隔热保温处理,从而创造出一个封闭的保温体系。

采用低温辐射地板采暖体系来替代传统的暖气片采暖方式,由于低温辐射地板具有散热均匀和采暖蓄能效率高等优点,使得达到室内正常温度要求只需要40℃~45℃的供水温度和30℃~35℃的回水温度,比传统暖气片采暖方式90℃的供水温度以及70℃的回水温度节能20%以上。

该小区给每户居民都安装了150L的太阳能热水器,相比于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每年能够节约95%的电能,使得整个小区每年至少节约用电250万度,成效显著。

2、节地设计

该绿色住宅小区选址位于坡地上,没有造成耕地的占用。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还利用山坡的地形特点错台建造了半地下的车库,在不改变容积率的条件下,增加了大量车位,就此一项就提高了约21.7%的土地利用率;通过向地下要空间,建造了一个挖深超过4m的地下室和车库,增加了约1.5万m2的地下面积;重视对土壤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将收集的约3.5万m2的土壤资源用于小区的绿化,节约了资金150万元。

3、环境保护设计

通过节水体系,使得小区的污水排放为零,且污水处理能够达到Ⅳ水体标准。此外,通过将经过处理已达到中水标准的污水用作小区的景观用水与绿化用水,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通过对雨水等地表水进行收集,对地下水进行涵养,形成了一个可循环的生态水系统,对于小区自然温度和湿度的调整有良好的积极意义。

在小区动工建设3年之前就已经培育苗圃,种植了约10万株树苗,在小区建成后这些树苗都已经移植到小区中,使整个小区的绿化率超过50%。让人进入小区就能欣赏到小桥流水和大片的绿色风光,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风景画。

结束语

建筑的外在美是通过其建筑造型来体现的,但建筑的内在美则是通过其是否节能、环保所体现出来的。只有做到建筑内在美与外在美、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协调与统一,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绿色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绿色建筑理念从理论慢慢成为建筑设计的新亮点,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在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设计出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都向玲.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7)

建筑设计研究分析篇10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作品分析;方法;现状

检索:www,,on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5-0143-03

什么是设计?什么是分析?如何获得设计建筑的能力?这是任何一个初学者在踏入建筑设计领域时必须面对的问题。分析与设计不同,设计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可以制造出全新的事物,而分析是以设计后的成果作为开始,对设计成果实质的一种设计解读,一种从结果出发倒推其实质过程的逻辑性“反设计”。

一、高等院校课程中的作品分析

建筑设计作品分析已经成为许多院校建筑设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衔接“建筑初步”和建筑专业设计的重要课程之一。在现代之前,设计分析主要运用鲍扎(ecoledesBeaux―arts)体系即通过渲染古典大师作品来研习前人的设计经典。而建筑设计作品分析伴随着现代时期以来建筑的发展历程,又经过了迪朗(Durand)的古典建筑图解的启蒙时期、包豪斯的分析教学法即对普遍与艺术和设计范畴相关的分析、在美国德州骑警(taXesRangers)建筑教育时期提出“使现代建筑可以传授”的教学方法,使建筑设计作品分析方法达到了成熟阶段,并在美国形成了一股新的主流教育体系。

国外,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创建于1877年,现代建筑作品分析的教学包含在该建筑系二年级基础课程“设计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与以往把现代建筑各个分层肢解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而大胆设问,在对现有建筑结构关系分析中建立起宏观到微观的梯级关系,并在分析过程中分层剖离,转向内在逻辑结构分析的形态操作。以教学实例:对路易斯・康(LoUiSi.Kahn)设计的菲利普-埃塞特图书馆进行分析,学生作业模型一中的设计表达了该图书馆中庭结构体系,突出整个模型的视觉中心,弱化空间周边表皮,形成独特魅力的内部空间设计。模型二则根据中庭里的另类视角――梁柱构件关系来进行设计,形成完全不同的建筑形态。在原有的建筑中提取符号元素来重新构建出类似与古典亭台的构成设计。学生们通过简单的模型传达出独特的视角看待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倾向于一种“写意式”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提炼表达,相较于真实还原的写实方式更显出作品的意向精髓。(图1)

国内,如东南大学建筑系一年级的“建筑先例分析”课程的成立起到先锋作用,率先实施以设计概念为主导的教学方向,理论分析与实践表现同时实施的分针。通过“读图”这种间接的认知方式,对优秀实例的分析。学生在所提供的先例建筑的基础上,通过图解分析和还原建筑模型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从空间、限定、功能等多个视角对建筑形式进行分析。最终建立正确的建筑观和设计观去追寻设计者的创作意图,发现建筑形式空间的内在规律(图2)。2003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尝试开设了“设计分析与表达”硕士课程,从环境、空间、建构、几何与数、图解技术等方面讨论设计分析与表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高等院校教材中的作品分析

1960年后,德州骑警的设计分析法经教师分散到世界各建筑院校后,许多高校总结了设计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并开始撰写教材,以方便教授课程和对其分析方法的宝贵总结。罗杰・H・克拉克(RogerH.clark)和迈克尔・波斯(michael・pause)的《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由于建筑学的范围很广,这里只注重建筑的形体方面,不去涉及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等方面问题,设计构思在建筑学的形体和空间的范畴中。选择分析23位知名建筑师,每位建筑师四件代表作。以阿尔瓦阿尔托(alvaatto)的阿拉耶尔维市政中心为例,本书从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分析图解和基本构图简明扼要的对建筑进行分析,从结构、自然采光、体块组织、平面到剖面的关系、交通路线到使用空间的关系、单元到整体的关系、重复到独特的关系,还包括对称和平衡、几何图形、加法和减法以及等级体系等项目逐步展开建筑分析,概括了建筑最显著的性格,保留了设计最基本的简略到极限程度的总结。其次是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的伯纳德・卢本(Bernard-Leupen)教授等人撰写的《设计与分析》。其中所关注的是建筑设计的历史与实务,内容探讨了各种不同的设计理念,并且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审视设计的技巧与手法。以框架结构方式去领悟这些建筑因素与设计成果之间的关系,并用分析图解方式了解整个设计过程。从秩序与组织、功能、结构技术、类型、环境等视角广泛讨论了设计分析法,并详细记载了设计分析时所用的各类绘图方法和技巧,与前面陈述的主题衔接在一起。

相较之下,国内院校的建筑分析教材并不乐观,建筑分析的内容仅仅在“建筑设计基础”建材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所述的分析要素及对象也只是对建筑物人文视角的研究。如:建筑分析课程的成果整理出版书籍,代表作有王小红的《大师作品分析――解读建筑》、王小红,黄居正,刘崇霄的《大师名作分析2:美国现代主义独体住宅》、黄居正,王小红的《大师名作分析3:现代建筑在日本》。这三本教材正是对中央美术学院“大师作品分析”课程成果的整理,由此来为建筑教学提供很好的借鉴。针对如果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从中能学习到什么、是否能改变目前我们对建筑的观察角度以及对建筑本质的思考与提高认识这些问题展开探索。全面了解和把握建筑大师们的建筑思想、特点和语言手法,借助对大师的具体作品进行历史纵线和横线的罗列,图解式和深层次的分析比较,认识建筑如何产生,如何在空间和深度范畴内运用形状、构成、明暗、平衡、色彩、运动、材料等表达方式,配合模型制作,最终将建筑作品深深印入我们的记忆中。

三、建筑师专著中的作品分析

与其运用现有的理论知识去区分建筑在各个时代、各个地域的不同形态特征,不如通过建筑作品去学习建筑。如、日本建筑师原口秀昭的《路易斯・康的空间构成》和《世界20世纪经典住宅设计:空间构成的比较分析》的两部著作,通过分析作品的空间构成这一视角去研究探讨20世纪经典建筑的关键,形成容易理解的视觉表现,不失为对整个20世纪做一历史性的透视(图3)。以迈向均质空间一均质空间一从均质空间脱离一解体和再生空间这一大轴线来描述建筑空间构成历史。从平、立、剖面图、实景照片等构想出轴测图,将空间构成的要点逐一记录,并到实际之中去参观建筑物。另一部著作是富永让的《勒-柯布西耶的住宅空间构成》。本书是对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作品“白色时代”之后的萨伏伊别墅、母亲之家等12个主要住宅空间构成进行解读。分析对每所住宅都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从建筑用地、周边环境到创作灵感、设计思路、内部结构、空间特征,体会至各个空间的有机结合。

国内,建筑分析著作的代表作为冯金龙,张雷,丁沃沃的《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建构》、《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逻辑》《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意义》三部曲(图4)。作者立足于自己的建筑设计观,追究其形式产生的逻辑、建构方式和形式的意义及其哲理性问题。以图代文,借助计算机模拟分析图的展示方式和展示角度对作品特点进行分析和解剖。运用极具潜力且新颖的计算机建筑分析工具是以前的建筑分析从未尝试的,这为今后的建筑分析领域开辟了一项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