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三年级语文教学金点子十篇三年级语文教学金点子十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金点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17:07

三年级语文教学金点子篇1

通过仔细地研读1—6年级各年级各个单元的训练题,我觉得有如下特点:

1.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新课标中的“乐意写—自由写—学会写”的写作训练理念,在各个年级的具体训练题目之中得以充分体现。比如:由1—2年级(低年级)过渡到3—4年级(中年级),那么,训练题的设计就是从先进行看图说话、说出自己喜欢的实物,然后过渡到训练用词造句、写一句话、写一段话等训练,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培养学生乐意写话的学习品质。又如:从五年级到六年级的训练中,从介绍课本中的某个人物,到介绍古代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从学会写读后感到写读书的调查报告;从写我喜欢的一处风景到学写游记等,都体现了写作训练要求的不断提高,从而达到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又如:在一、二年级的作文训练中重在画一画,写一写,并没有提到作文“题目”,这说明低年级的重点在句子的训练。我觉得此时老师们重点在训练孩子们把句子写通顺,适当地写具体,能用“谁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这类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说写完整话,说写通顺话。但是到了三年级,我们就会发现,作文开始有题目了,而且一直到十二册,很少给你题目的,都是“题目自拟”,所以就给我们一个讯息:中年级起步作文时,一定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能比较中肯地自己命题,老师要教会学生命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要教会学生写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至少要让学生知道文章有哪几种开头和结尾;其三就是比较真实的通顺的把要写的内容写出来,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学着使用修改符号简单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这样中年级的作文训练我认为就应该说完成了任务。在高年级的时候,重点在于,利用各种写作技法教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得有文采,告诉学生怎样取材,怎样构思、怎样起草、怎样加工等,这样学生才会有能力对于考场作文应付自如。

2.注重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纵观十二册语文每个“语文乐园”中的习作训练,不难发现,作文训练的主旨不再停留在表达、交流的层面上,不再是禁锢在老师说学生写的模式上,而是重在学生在作文课堂中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其训练内容来看,新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语文生活”这个环节。其实这个环节是一个习作材料酝酿的过程。这些“语文生活”涉及到丰富的课程资源、写作资源,这些资源已经不再是课堂内简单的游戏、活动等所能达到的,其内涵已经大大增加,即使是课堂内的活动、游戏,学生也不再被动地参加,而是以主人翁的姿态组织、策划与参与。具体来说,“语文生活”涉及到这样一些写作内容:①家庭生活,如一年级上册一单元(家里来了客人,安安会说些什么呢?)、五单元(介绍自己的家庭,让大家分享幸福);二年级上册二单元(在组内说说家庭发生的趣事);三年级下册七单元(写一写自己过生日的经过);五年级下册七单元(把你和家庭中亲人的故事写下来);六年级上册三单元(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如:第一次做饭、第一次受爸爸、妈妈的批评)。②活动策划,二年级下册八单元策划暑假活动,三年级上册七单元策划新年联欢,五年级下册五单元策划长征故事展示。六年级的“读书调查报告”等。③课外阅读,其中包括一、二年级听故事然后展开想象更具体地讲故事,做名著读书卡;三年级下册的讲爱国人物的故事、听故事续编故事,“好书共分享”汇报活动等;四年级下册的写读书报告;五年级上册的介绍一位你喜欢的作家,《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简介;五年级下册的长征故事、诗歌的搜集,六年级介绍“七子之歌”中的一子、神话故事的搜集以及《西游记》等古代作品人物简介,读后感的写作等都是在告诉我们,学生应该有比较宽泛的课外阅读面,这样才能完成相应的作文练习。④动手小制作,如一年级的“吹泡泡”,二年级上册的“我的小制作”、“我们来办手抄报”,三年级三单元的做树叶贴画,五年级的“我喜欢的一项活动”等。⑤人际交往,如一年级的第一单元“怎样待客”;一年级下册的“小记者”,二年级的“我是小导游”以及“环保小调查”,三年级上册“小小新闻会”,“学习访问”;四年级下册水资源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两个社会小调查,“学会真诚地赞美他人”;六年级“课外阅读调查报告”等都得让学生和他人合作,与他人真诚有效地沟通,这样才能获得第一手材料,作文才有“话”可写。⑥社会与科学;如三年级上册“身边的科学”,下册的“走进动物的世界”,四年级上册的“漫谈星空”、“我喜欢的花”,“学会读广告”,下册的“学会读商品说明书”,“搜集生活中的小窍门”。⑦风土人情,如二年级上册的“春联”,三年级的“策划新年联欢”,四年级上册“元宵灯谜”,五年级上册的“中秋”,六年级上册的“话新年”等。⑧励志自信,这方面的内容每册都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的同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在“语文生活”中还有自然风光和文物古迹以及国内外重要事件等的写作安排,写学生的亲眼所见,真情体验之感。

再者,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都遵循这样的规律,写自己发现的生活,写自己了解的事情,写自己参与甚至策划的活动,写自己读过的书,写自己想说的故事,写自己关心过的人,写自己真实感受与情感。具体来说,在一年级一学期,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开口说,围绕上面的内容多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且同时训练学生的说话听话的良好习惯。在下学期,一年级开始写话,要求写一两句就行,但一定是自己想说的话。二年级一学期作文训练已经开始段的训练,也可以是简单的篇的训练,但是说的分量依然比较大,都是由说再到写。其内容已经从课堂走向了社会,目的就是触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有话想说,这样才能有话可写。三年级已经明确地提出写作文的概念了,写人,写景,写活动,写自己的生活,写故事,写自己和同学的交往等,说的分量相对少了很多。四年级的作文训练的写作内容相对就宽泛了很多,有科学知识的探索,有不同观点的辩论,有广告和商品说明书的理解,有人情风俗感受,有课外阅读的体会,也有想象故事的编写。

3.充分发挥“金钥匙”的习作指导作用。五年级和六年级的作文训练与低中年级大不相同。细看看每次作文训练,不难发现,在每次“语文生活”之前都有“金钥匙”这个环节,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忽视的一个环节。因为经过这么多次“为分而教”后,我们得出一个“经验”:没有哪次语文测试考到了“金钥匙”里面的内容,以前老教材还时不时考考类似于“金钥匙”的“读写例话”中的内容,逼得我们不得不细看“读写例话”,现在“金钥匙”成了考试遗忘的角落,有些人认为大可不必在这上花心思。其实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在五、六年级的每单元的“金钥匙”中,已经给我们提出了写作文的很多的技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年的教学,发现孩子们要么就是没话写,要么就是有话写但不吸引人。细看看这些“金钥匙”,它是我们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其中包括了写人作文必须利用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等;写景的文章得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或者游览顺序;写文章可以用“倒叙”的方法可以是文章显得曲折生动;写文章要合理利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写文章中合理的想象会给文章增色不少;说道理是可以试着用正反两个方面来说;说明文要注意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使用……每一位语文教师只有纵向了解了新教材的作文训练阶梯目标,才能宏观的调控自己的作文课堂,否则,作文大不了写人、叙事、状物、写景以及想象作文,每册都涉及,每册的教学方法就会雷同,学生也不会有很大的提高;每个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只有重视了“金钥匙”,才会教会学生作文的技法,学生才会让中年级就写过的内容更加的“锦上添花”,从而“繁花似锦”。

当然,语文a版教材也还存在着教材编写等方面的问题,如存在单元的示范课文与习作指导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单元设置的课文对习作缺乏指导作用,教师教学难以与习作结合起来。如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所学课文为:《为三月谱曲》《天安门广场升旗》《桂林山水》《古诗二首》,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从作品中领悟到作者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特点的训练。而本单元设置的是《节约用水》的看图作文,这样使得教材与训练内容出现脱节现象。又如四年级八册四单元是以《地球只有一个》《老人和海的故事》《长通话的深林》等为主的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为主题的记叙文;而习作训练则是写一商品的说明书或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

又如中年级要求重点训练片断,而文章的开头、结尾的写作技巧应该列入训练内容,而教材未列入,致使老师要用更多的时间弥补,不然,学生到高年级就感到患难。

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去改进,去探索。

新课标指出:学生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语文教师要培养好学生的习作能力,就得先从钻研教材开始,只有把握住了教材特点,才能设置更优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就会因此而大大增加。

三年级语文教学金点子篇2

一、课型选择的背景

(一)基于第二学段课程目标

第二学学段课程目标关于“阅读”部分的核心目标是: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基于第二学段课型的纵向比较

三年级上册第10课《哪吒闹海》、四年级上册第13课《开天辟地》、第22课《九色鹿》就课文题材划分为阅读课,就内容则归类中国神话故事。

(三)基于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兴趣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浅显易懂的内容、热烈的情感、鲜明的人物形象早就根植于孩子内心。十岁左右的孩子很喜欢读故事,也乐于与同伴分享故事。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中年级语文教研组选择了四年级上册第22课《九色鹿》为课型研讨课。

二、课型特点

(一)课文体裁特点

《九色鹿》这篇课文通过电影式的蒙太奇“剪接”手法,通过三大场景所构成的整体框架——浓郁的童话氛围中展示出的救援、背叛和斥责的全过程,通过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简朴鲜活的语言层层铺叠开来。紧凑利落的文本结构里,合理晓畅的情节发展中,不知不觉地就冲击着读者的视觉和思维,就引发了读者的无限联想,就丰富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就表现着充沛的情感体验。

(二)课文教学价值

1、让学生学会故事类文本的常用阅读策略。触摸文本语言,“初步体会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人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

2、让学生受到诚信的价值观教育。从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构成来看,也可以深刻的感受到这一点,《诚实与信任》、《珍珠鸟》、《九色鹿》,三篇课文,主题非常鲜明,就是教人诚实,互相信任,讲究信用。

3、让学生继续学习复述故事,分角色表演故事。

三、课型研讨过程及成果

(一)课型研讨过程

第一次研讨:

“神话应该教什么?如何体现‘语文味’?”这是我们第一次研讨的中心问题。我们在研制神话故事的教学内容时考虑到了课型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试着梳理神话故事的教学内容:

  1、品味语言,抓住词语,学会复述,在复述中运用、内化。

   2、学习文本表达方法,能在实践中迁移、运用。

确定“一条金线”:感受九色鹿的美 贬斥调达的丑

   “玉珠”:救  卖  斥

第二次研讨:

“精炼教学内容,简化教学环节。”是我们第二次研讨的核心问题。执教教师在课堂上为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抛给了学生过多的问题,“大珠小珠落玉盘”穿在“金线”上的寥寥无几。我们再一次明确了教学“金线和玉珠”:

“一条金线”:九色鹿的美     

“玉珠”:通过环境介绍,九色鹿的外形、行为描写,感受九色鹿的美,以及通过调达的丑反衬九色鹿的美。

执教教师采用对比教学法,使九色鹿的美与调达的丑互相反衬,学生通过读文品读,感悟到九色鹿不仅外形美,而且心灵美。九色鹿的美,愈发显现出调达的丑,见利忘义,忘恩负义,恩将仇报,通过这样一组词,学生对灵魂肮脏一词理解透彻。

第三次研讨:

“指导复述,体现‘语文味’。”是我们第三次研讨的方向,我们又回到第一次研讨关于“语文味”这一原点。探索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上不仅仅引导学生学会重要词语、品味语言、感受人物精神,还要训练学生复述课文。我们提出复述整篇课文改为分段复述训练,即把复述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分别在“救、卖、斥”这三个环节中实施。

三年级语文教学金点子篇3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

0094-0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的小手就举得老高抢着要发言,但回答时却文不对题;有时一个学生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学生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我来!我来”的声音此起彼伏,却没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以致一再重复别人的发言……出现这样的课堂教学状况,说明学生还没有学会倾听。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同时他们又有很强的表现欲,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以形成良好的倾听能力。

一、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学识方面,还包括言行举止等。教师良好的言行举止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在具体教学中,笔者注意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调动每一个学生“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运用评价性语言,使学生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倾听的力量。比如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时,笔者出示课文范读段落“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范读课文后请几个学生站起来读,看看哪位学生能听出笔者在读中强调了哪些词语或句子。这样,每个学生都会竖起耳朵认真听教师范读。

二、锻炼学生的倾听能力

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训练,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课堂教学训练的侧重点应有所区别。如一二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倾听能力,但是耐心不足,往往静不下心来学习知识。因此,倾听训练的难度不宜太大。教师要以教材为本,选取意思浅显的简短句子对学生进行听写训练。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一课时,笔者将所要听写的内容按数量分组,听写单个字的有:秋、图、梨、颊、稻、燃;听写词语的有:苹果、波浪、高粱、勤劳;听写三个字的有:美丽的、金黄的、红红的、金色的;听写一句简短的话有:美丽的图画、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色的稻浪……教师每次只读一遍听写训练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听记过程中想象词语之间的联系,加强记忆,如“梨”“苹果”“高粱”“稻谷”都是秋天特有的产物,“金黄的”“红红的”“金色的”描绘了秋天时各类植物成熟的景象。学生在听写这些词语时就能联想秋天丰收的画面,记忆起来也轻松,有助于学生养成专注倾听的良好习惯。

三四年级学生由于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具备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法、活动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例如,笔者安排“故事复述”课,把《一千零一夜》《闵希豪森奇遇记》《木偶奇遇记》《爱丽丝漫游奇遇记》等故事读给学生听。学生听完故事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故事接龙”的复述性游戏:教师先讲故事的开头,第一个学生接着复述故事,第二个学生再接上第一个学生继续复述,以此类推。笔者对学生的复述设立星级评价机制:能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复述完整的评为三星级;能记住故事标题、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加上自己想法的评为四星级;能把故事内容丰富起来,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生动描述的评为五星级。在复述游戏中学生既要认真听故事,又要集中注意力回想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实现了听得专注、准确表达的倾听要求。

五六年级学生已形成倾听的能力,笔者尝试布置让学生用耳朵听、用脑子记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学会倾听。比如每周抽一节早读课让学生听诗朗诵、讲故事或演讲等,让学生说说记住了哪些词句、哪些故事,听故事有什么感受等,并在课后和同学交流。一个学期下来,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倾听学习效果。

三、让学生从倾听中获得成就感

成就感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当学生明白了倾听的要求和做法,产生学好的意愿时,教师就要及时创设机会让学生去实践,即让学生经历“羡慕榜样模仿榜样成为榜样”的过程,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善于倾听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比如学生发言时,笔者善于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同学在其他同学发言时听得可认真了,你瞧,他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上了自己的想法,这是听得专注的表现。”“××同学总是等老师把问题说完并稍作思考才举手回答,这是尊重老师的表现,值得同学们学习。”“××同学能把教师范读中的每一个重音都听出来,他的小耳朵真灵!老师很喜欢像他这样专心听的孩子。”……这样,没有得到表扬的学生有了学习榜样,而得到表扬的学生进一步调动起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年级语文教学金点子篇4

中国语文教育总是讲究“阅读要早,开笔要迟”,认为阅读先于写作。我不赞同这一观念。美国著名教育家唐纳德・格雷夫斯认为孩子不是先学阅读再学习作,而是先学写作再学阅读的。写文章是编密码,而阅读是解密码。所以编密码当然比破解密码来得容易。这一点,我在实践中感同身受。

我们常常看到孩子们会本能地画符号,会津津乐道地给你叙述他的“杰作”,这是无师自通地表达自己思想的本能。让他们写下这些,就是作文。可见,有嘴会说,并把它写下来,谁都可以,三岁孩子都是“作家”。

下面,谈谈我在低年级“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在“画话”、“说画”、“写话”中训练口语,增进表达

由于小学生具有用“符号”表达心理的特点,我充分利用他们喜爱“涂鸦”的习惯,及时鼓励他们自由创作,而在没有“硬性”规定的“创作”里孩子们已启动了自己的语言系统,边画画边自言自语,这种自言自语,就是他们的心语,他们的作文。每当孩子做完画后,我总要启发他们:

“你画的是什么呢?”

“它在那儿干什么呀?”

“都有谁和它们在一起?”于是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回答:“我画的是一只小鸭子,它在河里游泳,它独自一个人跑出来玩儿。”

“那它的妈妈在家会怎么说?”

妈妈说:“呀,孩子,你上哪儿去了?你一个人去游泳多危险啊!”

如此这般,老师可以示范性地给学生写“下水”作文,这样,孩子们在自己所画的图画里,满足了涂鸦的愿望。口语表达也得到了训练,说得顺,自然也就慢慢地写顺了。他们也便会在无形中认识到:呀,这就是作文呀,一点儿都不难。

二、立足课本,在模仿借鉴中迁移渗透

现行的语文课本上的篇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该背的要背诵如流,该记的内容要烂熟于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文的熏陶,体味借鉴,运用其写法。就拿二年级的《秋游》《水乡歌》《夕阳真美》《美丽的丹顶鹤》这些优美的文章来说吧,在让学生读出语感,读出韵味,背诵成咏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写。借《秋游》,让学生懂得按顺序,移步换景的清晰写作思路;借《夕阳真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夕阳西斜、下沉、落山后的顺序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借《美丽的丹顶鹤》,引导学生学习按观察顺序,抓住丹顶鹤颜色、外形特点由静态到动态的写,在具体的描写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学习《狼和小羊》一课,狼不想再争辩了,说着就向小羊身上扑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让孩子们续写,孩子们在摩拳擦掌的训练中,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更增强了积极作文的兴趣和勇气。

三、引导学生在创设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激感促进写作

由于年龄因素,低年级学生往往不具备很好的观察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指导学生看图、看实物,创设情境,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致。

如,我让学生写观察小金鱼的小练笔,课前,我准备了颜色各不相同而形态相同的三条小金鱼,又准备了黄瓜、米饭、香蕉、豆子、青菜这几种食物,让孩子们分组挑自己认为金鱼最爱吃的食物喂食。在喂食之前,先让他们说说金鱼的样子,又让他们静静地观察一下小金鱼在鱼缸中是怎样游动的,猜想它们在干什么,然后让孩子们亲自将自己认为金鱼最爱吃的食物放进鱼缸里,睁大眼睛看看金鱼都有怎样的变化。于是,在亲自尝试、探究与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孩子个个都成了写作的小神童,一吐为快笔走纸上的沙沙声成了他们最快乐的享受。其中刘书萌这样写道:

圆形的鱼缸里,有三只小金鱼,两只橙色的一只土黄色的,非常可爱。我们给它喂的食物有鱼食、黄瓜,还有面包、青菜,它们吃食物的时候嘴巴用力向前伸着,就像圆圆的“o”形,它们的尾巴就像一把剪刀。小金鱼们吃过食物后就把食物吐出来。我想:它们可能是吃得太饱了吧。它们的粪便沉在鱼缸底上,看起来就像一堆肉松呢。

可爱的小金鱼们非常开心,当我在写作业的时候,它们就在鱼缸里快乐地游来游去。可是,它们并不吃米饭,也不吃蛋糕。它们一直在你追着我、我躲着你开心地玩耍呢!

我觉得金鱼真是太可爱了!

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次亲临现场的体验,就让这位二年级的小姑娘写出了这么生动感人的文章,真是难得。她把金鱼的粪便比作“肉松”,把金鱼吃食时的样子写成“嘴巴用力向前伸着,就像圆圆的‘o’形”,多生动呀。如果没有亲身体验与观察,学生们仅凭想象,是怎么也写不出这样的文章来的。语言艺术,不像数学学科,它完全可以跨越年级,写出三年级的作文水平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直观体验,或动手实验,或参观浏览,或竞赛参与。多给孩子们创设作文的素材,文章中的情感、观点自然便流水一般地倾泻出来,他们也便在这样的习作训练中逐渐懂得了“处处留心皆文章”的道理。

四、抓住突出事件,引导学生体验内心感受,享受用“我手写我心”的作文

作文的终极目标是表情达意,而低年级孩子往往只注重观察事物的表象,因为对事物的感受往往简单到“我很开心”“我太高兴了”,而具体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学生常常是含糊说不清。面对这一现状,我尽可能地将观察范围缩小,引导他们去具体地观察一个事物,让他们集中精力眼观一路,观察透彻,这样作文时,他们就有话可说了。为此,我经常抓住偶发事件,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有一次我正上着课,学生都怀着浓厚的兴趣认真思索着,突然,郝晶晶同学呕吐起来,一堆呕吐物发出了难闻的气味,同桌捂着鼻子走开了,旁边前后桌的同学也视而不见,其他同学在窃窃私语:“这种气味真难闻。”这时,我实在看不顺眼,正想走过去……只见班中张凯同学抢先了一步,从教室后用簸箕装来了沙土盖在呕吐物上,然后扫掉……我及时给予肯定:这件事如果写出来既新鲜又有真情实感,何乐而不写呢?我引导学生对参与这件事的几位同学的做法发表评论,同时结合提倡的“崇尚文明,人人参与,从我做起”,对错误行为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正确做法的学生给予了充分肯定,进一步唤醒了学生对这个题材的深入挖掘。全班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这样,学生的选材门径渐渐打开了。我用《身边发生的一件小事》、《从我做起》、《张凯,真棒!》等题目指导学生写作,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写作过程,融入文章的字里行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总之,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的苦与甜、善与恶、美与丑,搜集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创设学生写作意境,拓展学生作文思路,是打破“闭门造车”,培养学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指导教学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变被动作文心理为迫切需要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表达出来的愿望,使之真正成为学生情感交流的快乐感应。

三年级语文教学金点子篇5

在高年级“预习课”上,我要求学生首先要做好三件事:正确认读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熟课文。课堂上,我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出发点,以这“三件事”为目标,以“单元导读”为切入点,首先让学生对单元学习目标能清楚地把握。当然,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要重点渗透学习方法。

在学习生字新词的时候,我以“词语盘点”为练习阵地,从字到词到句,由点到面,逐步完成生字新词教学。在方法的指导中,高年级的孩子可以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查阅工具书、联想法、归类法、求助法等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记住这个词。记得在学习第七组课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字词时,当提及“刷浆”这个词语时,很多孩子说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当地话叫“批墙”,还有的同学说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一样可以把握它的意思。有的同学则用“归类法”来学习这个单元的其他词语,像“精神抖擞、转悲为喜、兴致勃勃”都是描写人的精神状态的词语,“破绽”和“漏洞”也可以归为一类,都是指说话做事不周密,露了马脚……当孩子们能灵活自如地使用这些方法来把握一些字词的意思之后,相信他们在面对任何一个生字新词时都不会再眉头紧锁了,而能用合适的方法去探索这个词的深意。

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高年级的孩子在经过指导后可以熟练使用几种常见的方法,如题目扩展法、概括段意法、要素串联法、内容借助法、问题串联法等等。一开始教孩子们这些方法时,可以带着孩子们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他们用起来便得心应手了,而且概括得非常到位。一开始收到这样的效果我也是挺意外的,但孩子们确实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真的,课堂上你留给孩子多少机会,孩子就会还你多少奇迹。在孩子们熟练掌握了这些方法之后,在接下来的所有预习课里,老师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概括了,这样,不仅孩子们对课文印象深刻,关键是我们还很省力,这就是简简单单教语文。在整体感知《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时,一个孩子这样说道:“我用题目扩展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来,文章肯定是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过程,再加上小嘎子的性格特点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过程,体现了小嘎子顽皮可爱、灵活敏捷,但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接下来在整体感知《金钱的魔力》的内容时,一个孩子这样说:“我用合并段意法来概括,一至四自然段写‘作者受到冷落’,五自然段至最后写‘作者受到了高待’,体现了托德和老板见钱眼开的小人形象!”她语气中带着气愤。我说,应该说“我”受到了冷遇,文中的“我”不一定是作者呀,她会意地笑着点了点头。另一个同学马上站起来说道:“原来这就是金钱的魔力啊!应该给‘魔力’加上引号才对。我想用这些词来形容托德和老板:唯利是图、阿谀奉承、世故圆滑。”为孩子有这么丰富的词汇量感到高兴!“老师,我用不同的方法概括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想:金钱有什么魔力?在‘我’出示百万英镑前后,托德和老板对‘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作者想刻画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把这三个问题弄清楚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文章主要写了‘我’到裁缝店买衣服时,先受到冷待,后由于出示了百万英镑,又受到热情款待的事,刻画了托德和老板以‘钱’取人、献媚讨好的小人物形象。”他有理有据地分析完之后,教室里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也笑了,问:“这种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是……”“问题串联法!”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当掌握了这些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后,我想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里如有人问起他读过的某本书的内容时,他一定会对答如流。

三年级语文教学金点子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nameldw”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学院院长述职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度学院院长述职报告

2020年是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不平凡的一年,学院各项工作出现了疫情模式下的新问题、新挑战,经历了线上线下新模式的考验,面对新形势,我作为学院院长,带领全院教师共克时艰,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年度目标和任务。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新线上教育教学模式,云端完成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培养任务,侧重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

上半年,面临疫情形势,带领全院师生利用spoc、腾讯会议、Zoom会议等网络平台和微信、QQ等自媒体平台圆满地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线上理论与实践教学、考核、毕业论文撰写、答辩等各个教学环节,尽管有些教师,尤其是老教师面临网络技术不会使用的困难,但在全院师生共同努力的情况下,完成了所有课程和教学环节的各项任务,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通过云端开展了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学团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参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高的热情,一年来,学院共有25个项目获得创新创业项目的立项,其中部级3项,省级4项,校级18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有25支队伍参赛,两组团队获校级金奖,一组获校级银奖,两组获校级铜奖。获得国家、省级口译、演讲、阅读、写作等赛事奖项9项。新建外语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项目5项,促进了校企合作和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为学生未来就业搭建平台。

(二)结合“一带一路”战略下吉林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建设斯拉夫语专业集群建设,为学校的对外教育合作拓宽基础

近年来,学院一直关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对小语种人才的新需求,新建了波兰语专业、捷克语专业,利用以俄语为基础的斯拉夫语集群优势,立足于国家紧缺的面向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斯拉夫语族小语种人才需求定位,截至2020年9月,已完成三届波兰语本科专业的招生,积极引进稀缺的波兰语教师和捷克语教师。同时,在国家对外科技合作转向“俄白乌”战略的背景下,学院正在加大斯拉夫语集群建设力度,筹划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专业的建设,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新增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本科专业,形成斯拉夫语框架下的专业集群优势,为学校进一步打造“俄白乌”合作办学特色和实施国家对外科技合作战略转向奠定人才培养和语言服务基础。

(三)以项目申报与团队建设为依托,凝练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方向,提升高水平科研项目申报数量与层次,为十四五期间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授权点夯实基础

2020年,学院多次开展学科组成员项目申报培训会议,指导骨干教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省哲学社科基金、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项目、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等科研项目的申报。面对外语专业的杂志数量少、核心期刊杂志偏少、小语种教师发表文章困难的现状,教师申报课题和完成课题都面临巨大困难的现状,鼓励教师多申报以教学改革实践和翻译实践成果类的纵向和横向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学院教师共立项科研纵向项目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国际司专项委托研究项目2项,完成结项课题2项,中国高教学会课题1项,省级教研课题6项,横向委托项目1项,出版专著4项,编著3项,主编教材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重要期刊2篇,CSSCi期刊2篇,核心期刊3篇。学院在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朝鲜语语语言文学等二级学科项下进一步确定了语言学、文学、翻译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等学科研究方向,组建了每个研究方向的梯队,制定了团队成员周期性学术研讨会制度和按照学科方向整合研究的制度,力争每年度每个研究方向都能发表本研究方向学术前沿成果,申报高水平课题,为十四五期间增设日语笔译、西班牙语笔译、俄语口译等专业硕士学位点儿和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点的授予权做充分准备。

(四)以俄语学科建设为龙头,打造学校特色工程建设品牌,全面提升对俄人文合作特色和俄语学科国际影响力

多年来,俄语学科团队为学校的对俄合作办学特色、孔子学院建设以及国家的中俄人文交流和吉林省的对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2020年,俄语学科继续围绕学校特色工程建设目标,继续扩大学校在中俄人文交流领域的影响力。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项,完成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项,国家汉办基金项目1项,完成教育部国际司委托专项研究项目1项,完成俄罗斯世界基金会基金项目2项,组织新申报2020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5项。项目结项成果均以著作的形式出版,包括学术专著2部,文学译著2套,编著1部。举办教育部国际司专项翻译艺术大师班线上培训15场,为全国高校200余名师生进行了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培训,凝练了俄语翻译学科的文学翻译培养特色,进一步扩大了俄语学科在全国和俄罗斯高校的影响。组织俄语教师团队参加俄罗斯和国内线上学术会议30余次,参加了俄罗斯亚太地区文学节开幕式并代表中国学者发言,参加俄罗斯世界基金会举办的第十四届世界俄语大会等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打造了我校俄语学者参与国际学术对话的能力,提高了俄语师资团队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理念的能力和影响力。

(五)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现有师资的能力建设,鼓励各专业教师参与国内国外的线上线下学术会议,拓宽专业教师团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院骨干力量参与国际科研合作的能力

2020年,学院通过申报博士招聘计划,鼓励教师出国进修学习等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层次和水平。2020年学院申报英语、日语、俄语博士计划4人,完成引进计划2人。有1人结束国家留学基金委美国访学项目如期回国,派出1人到英国攻读博士学位,1人正在西班牙攻读博士学位。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外语专业博士比例偏低的问题。在疫情的条件下,学院共派出教师参加国内各类线上线下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类学术会议30余人次,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建设改革的前沿问题和新举措、新经验。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国际性学术前沿问题的学术交流与研讨会,进一步明确科研骨干力量的学术研究方向,整合力量,与国内外学术前沿接轨,提升科研骨干力量的团队成员合作模式下的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能力,提升科研产出能力和成果层次。

(六)在教学及科学研究领域做到率先垂范,取得国内领先的教学理论成果和文学翻译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多年来,我本人一直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在学院教学改革中率先提出了零起点学生的学案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并率先实践。在听说读写译几大技能训练方法和理论方面加强研究与实践,在国内外语教学界率先提出了依托母语和中介语的外语教学法理论,所提出的辅助语言学习理论填补了我国大学外语专业零起点学生学习非英语专业语种的教学理论空白。该项研究成果得到了俄罗斯世界基金会的经费支持,在俄罗斯出版了该著作的俄语版,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该著作的汉语版,为全国大学外语专业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基础。2020年完成了国家汉办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项目——《中国唐诗的俄译与鉴赏项目》,在俄罗斯出版了学术专著《和谐之美——唐诗的俄译与鉴赏》。该项目以中国古典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分析与翻译方法为主线,采用直译与意译并行、文化背景分析与翻译方法讨论的方式引导俄罗斯学生学习古代汉语和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涵。此外,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带领俄语文学翻译团队完成了俄罗斯世界基金会经费项目《俄罗斯白银时代短篇小说》作品选(三卷本),带领俄语笔译硕士研究生完成了《俄罗斯远东文学作品集》项目,完成了教育部国际司委托项目《“一五”计划时期中苏工业合作史实研究》项目,获批教育部国际司国别区域研究专项经费项目《普京总统讲话习语及其在中俄人文交流中的应用研究》,获批教育部中俄人文交流机制项目《中俄女性作家作品互译项目》、《俄罗斯生态文学作品汉译项目》。此外,受邀郑州大学做学术报告《俄语教学与翻译人才培养策略》,受邀参加第十四届全球俄语大会(线上)并做大会发言,受邀俄罗斯亚太地区文学节并做大会主题发言,主持俄罗斯当代翻译理论与翻译艺术大师班15场,参加俄罗斯梁赞国立大学、伏尔加格勒国立社会师范大学、阿穆尔人文师范大学组织的线上国际会议和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以上学术会议和学术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我校俄语学科的国内和国际影响力。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院整体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科研创新能力欠缺,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手段。

(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教师缺乏改革创新的动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成果不强,金课建设、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还处于空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还没有形成较高的覆盖率。

(三)学科建设团队力量整体上不强,学科方向不明确,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和有代表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三年级语文教学金点子篇7

【关键词】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与写字是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识字与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遵循低中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营造良好的识字写字氛围,开创一些贴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主动、高效地识字写字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让识字、写字贴着学情走

识字和写字的能力是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础,因此在进行识字与写字教学时应紧扣学情,贴着学情走。如,在教学二年级《识字8》这一课,在指导“雁”和“雀”这两个生字的书写时,教师应当准确地抓住学情:学生常常把“雁”字里面的“隹”写得过宽,使“雁”字显得臃肿肥胖;也容易把“雀”字下面的“隹”写窄,造成整个字的细长瘦弱。因此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可以将“雁”和“雀”两个字同时在电子白板上投影出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行比较: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孩子们经过观察,发现了两个字都带有“隹”这个字,接着教师追问:两个字中的“隹”部在书写时又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很快会找准关键点:“雁”字的“隹”在书写时应该要写得紧凑一些,从而保证整个字不显得过于宽胖,而“雀”字的“隹”部应稍稍舒展一些,使得整个字不过于瘦长。显然,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不仅学会了雁和雀字的不同写法,还领悟到了写字时要学会根据不同结构的生字,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结构的舒展与收拢。再如,教学《猴子种果树》一课,有些老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拔”这个生字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拔”右上角的点上,其实,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拔”字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不是右上角的点,而是将右边的“恪毙闯伞胺”,显然有些教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没有充分把握住学情,这样的教学就显得事倍功半了。

二、让识字、写字循着学理走

汉字的造字集音形义一体,堪称美的典范。在识字与写字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了解,分析其音形义,从中找出汉字的记忆方法和书写规律,即循着学理开展教学,这是识字写字教学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把音形义进行整合理解,这样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蚂蚁和蝈蝈》一课时,教师可以同时出示生字“冷”和“汗”,让学生去比较,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两点水和三点水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从字形和字意两个角度感知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帮助学生了解两点水的字和三点水的字在表意上的不同:两点水与冰有关,它的意思一般和寒冷有关联,而三点水与水有关,一般与液体的水有关联。这样通过字理的剖析,学生就非常容易地学会了这两个字,而且对带这两个偏旁的其它字也能够自学理解。如,在《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课中,教师在教学“蓄”时,可以将“蓄”字拆成“艹”“玄”和“田”三个部分,从字理的角度讲解“蓄”这个字的结构组成:“艹”有种植农作物的意思。“玄”部由后来的幺字演变而来,幺有最小的意思。“田”就是狩猎。“畜”就是说田猎捕获小兽,然后人为地把它们圈养起来。通过对字理的剖析,学生对“蓄”字的来历及意义就了然于胸了,学生很快地学会了这个字。在教学《揠苗助长》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焦”字,先出示“隹”字,告诉他们“隹”字一般是指短尾巴的鸟,然后再出示四点底的演变过程,孩子们通过形象的画面一下子就知道了四点底原来是指火,接着告诉孩子火烧着短尾巴鸟的尾巴了就是“焦”。这样,孩子就轻轻松松地理解“焦”的音形义了。

三、让识字、写字合着阅读走

“随文识字”就是边学课文边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与写字教学整合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与感悟中,指导学生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在语境中读准字音、识记字形、明确字义,从而帮助学生的发展语感,也提高了识字写字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教学《闪光的金子》一课时,教师首先在黑板上范写“休”和“修”,让学生从字音、字形和字义上进行辨别,接着引出“修理工”这个词,告诉学生今天所学的课文就和修理工有关,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紧接着抛出问题:“闪光的金子”指的是谁?再顺理成章地引出徐虎的“徐”字。就这样,边读书边学字,这种不着痕迹的字词教学不仅令课堂变得自然流畅,有一种一气呵成的整体美感,最重要的是学生学得轻松自在,效果明显。如,《埃及的金字塔》一课,在教学“锥”时,教师可以将“锥”字放在词语“角锥形”中,让学生浏览课文,寻找描写金字塔角锥形这个样子的句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句子,很容易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因此,把识字写字教学和课文的阅读理解自然巧妙地揉和在一起,这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语言学习规律的,经过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有效的,深受学生和老师欢迎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了识字与写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进行识字与写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学会对学段进行准确定位,对教材进行深度的剖析以及对课标的精准解读,让教学贴着学情走,循着学理走,按着学情变,合着阅读走,学生就能在快乐的语文课堂上茁壮地成长。

三年级语文教学金点子篇8

2006年9月,我校与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合作成立了基础教育科研实践基地,该学院的金文伟老师,带领我校一至五年级的部分语文教师成立了“运用汉字科学进行识字教学”的课题研究小组,每两周培训语文教师一次。初始,老师们疑虑重重:给孩子们讲汉字学知识,讲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孩子们能听得懂吗?这样的识字教学是否更费时间,给整体语文教学造成负担?但是,实践是最好的见证。当我们将汉字科学知识运用到课堂上,由于讲清楚了生字的形音义关系,学生不用再死记硬背字形了,一下激发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其兴趣程度和识记汉字的速度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几年下来,课题组的老师们逐步消除了将“汉字学”引入课堂教学时的疑虑和畏惧,并总结出了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低年级:活化汉字,培养兴趣

据我们统计,小学语文课本3000个生字中有象形字136个,指事字34个,会意字422个,形声字1908个。

小学一年级是识字的起步阶段,若能在此时遵循汉字学规律,活化汉字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便对汉字产生兴趣,喜欢学习汉字,那么在日后的学习中,学生也会进而热爱整体的语文学习。象形字是汉字形体构造的基础,是从图画文字中脱胎出来的,它最大的特点是“像其物,成其形”。汉字教学要尽量告诉小学生这些字形为什么要这样写,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不但容易记住字形、明白字义,而且会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许多独体字都是象形字,独体字是汉字的基本构字单位,学好象形字能为以后学习其他构字类型的生字打下坚实基础。例如人教版第一册(按:本文所举例子均为人教版教材)《口耳目》是识字课,有“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木、禾、竹”十二个生字的彩图及古体字,这是孩子们首次接触生动有趣的象形字,其学习积极性特别高。

但是课本上每个字只配一幅彩图和一个古体字,孩子们兴趣来了,是“喂”不饱他们的。于是,我们就查阅这些象形字的图文资料,在讲解时,首先展示了“口、耳、目”这三个字的古体字演变过程,学生们边观察,边议论,围绕字的线条和所代表事物的相似程度发表看法:“口”是张大的嘴巴;“耳”里的两横表示人耳朵外面的软骨;“目”是立起来的眼睛……接着,学生在小组里学习剩下的三组生字,探究得非常积极。他们十分容易地把字的某些笔画或偏旁与实物建立起联系。如“鸟”字,头上一撇是嘴巴,里面一点是眼睛;“竹”字的甲骨文是两片叶子,金文就加入了竹竿,现代楷书是汉字演变的结果。

这样的汉字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老师直接在黑板上画,而许多学生也学着老师,将象形图文直接画在课本上,他们画得不亦乐乎,画完后,争着让老师品评。

目前,我们一年级实验班运用汉字学知识能认识57个象形字“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木、禾、竹、儿、子、门、米、白、田、山、飞、马、云、车、牛、小、巾、牙、毛、水、文、老、身、虫、面、瓜、衣、生、鱼、用、气、女、象、鹿、鼻、燕、弓、井、土、工、户、网、立、虎、止、王、足、舟”,在平时的形成性测试中,比其他班学生的错误率低15%,大部分学生不但能牢记这些象形字的字形、读音,在书写时,也具有初步的汉字审美能力了。

很多象形字还是部首字,在构字中起表义作用,因学生充分理解了字义,对其部中字也能从字义上轻松理解和自主学习。

如“月”作部首或偏旁时,多表示“肉”义,甲骨文“肉”字像一块切好的肉,到小篆演变形似“月”字而混同,所以也称“月”为“月肉旁”。在学习第二册的《胖乎乎的小手》的“胖”字时,学生看了“月”字和“肉”字的古体字演变,随即理解了“月”字在表示肉义的字里,都读作“月肉旁”,“胖”字是形声字,从月半声。学生课外认识的字不少,马上能举一反三,“胸、脑、腹、肺、背、脸、肩、腿、脚”等,都是“月肉旁”。学生理解容易了,也就记得轻松和牢固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部首左“阝”,读阜,甲骨文是象形字,像土山高坡边上的石磴形,作为部首,表示山、山形、阶梯等义。考虑到一年级孩子的理解记忆水平还不够成熟,如果把部首的习惯读法和正确读法都教给他们,可能会在知识的学习上产生负迁移,于是就教给他们一个容易记的名称:“侧山旁”――这是元代人的称呼。学生理解了,就知道“阳”是日光照在山南面,“阵”是古时军队战车在山边布阵。右“阝”,读邑,甲骨文上面“囗”,下面“巴”是跪坐的人形“卩”的变形写法,合起来表示“人居住的地方”。作部首,表示城郭、地名、地域等义。一年级学的字有“都”“部”“郊”。实践证明,这样教识字,小学生不但完全能学懂,而且因迅速掌握了部首义而迅速掌握了部中字!

老师们曾经学过一些汉字学的部首知识,如“辶、艹、疒、忄、钅、讠、木、纟、氵、土、亻、、扌、心、足、雨(字头)、衣(字旁)、虫”知道在构字中表示的意思。比如,“扌”表示手的动作,“氵”表示液体。但是对201个部首中大多数部首的意思不清楚,不能系统地教学,影响了学生的识字效率。学了汉字学,掌握了所教偏旁部首的知识,在识字教学中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如“隹”,甲骨文是一只鸟的形象,在构字中,可做声旁和形旁。最早出现是教材第一册《阳光》一课的“谁”字,虽然做声旁,教学中老师还是将“隹”字的古体演变过程在黑板上板画出并讲解,学生由此明白了“隹”字是鸟形,四横是鸟翅膀上的四根翎毛,避免了与“住”相混。以后学到“堆、推”等字时,他们能马上分析字的形旁、声旁。作为形旁时,“隹”字表示鸟,如“集、雀、雄”,这三个字均为会意字。“集”表示许多鸟儿落在树上;“雀”即小隹,体形小的鸟,如“麻雀”;“雄”的左边“”读(ōn),大臂肌肉的象形字,雄性动物的肌肉较发达,所以“公鸡体大谓之雄”。学生了解了“隹”字的汉字学知识后,学到“雁”字(二册识字8),都能理解大雁也是鸟类的一种,所以带有“隹”旁,老师进而引导他们探究:“雁”中的“亻”表示大雁飞翔通常排成“人”字形,“厂”是突出的山崖,旅雁夜宿此处,避风又安全;“厂”作部首音hǎn,也作“雁”的声符。这样教学,就把“雁”字讲活了。一个“隹”字,竟藏着这么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知识,更让学生体会到祖先造字的智慧。

二、中年级:以形记字,培养创新思维

中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从识字逐渐转向分析理解课文,但每课的写字量比低年级却多了一倍,课时很紧张。此时的孩子正处在形象思维迅速发展阶段,抽象思维初步萌发,这时的他们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创造力,所以,这时应主要抓住典型字,以点带面,培养学生科学的自主识字能力和创新思维。比如,“祭”字头和“登”字头,学生常相混写错,单纯的纠错效率很低。但向学生介绍其构字原理,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祭”字由三个偏旁组成:左上是“月”(肉)的形变,右上是“又”(手)的形变,下部“示”是祭祀台,合起来表示手拿肉放到祭祀台(示)上敬献祖宗神之意。如果写成登字头肉就没有了。而登字头则是两个“止”(脚)的形变,下部“豆”是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合起来表示双足登上台阶将食物敬献神。讲清楚了祭字头和登字头的区别,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并马上触类旁通,提出“脍炙人口”的“炙”上面也有块肉,那“炙”不就是用火烤肉吗?这也是用会意的方法造的字吧。

三、高年级:运用汉字学,巧记形近字

小学五年级是小学生识字回生率比较高的阶段,特别是那些形近字既多又难掌握,或多一点或少一捺。有些字形近却义远,给学生认读、阅读和习作带来很大麻烦。多年来,老师们采用了许多方法教学,却是高耗低效,学生错别字漫天飞舞的现象仍然很多。老师们运用了汉字科学知识后,在形近字教学上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对照图文,析其形――形象记忆法。

比如,“孝”“考”这两个字形近,教师展示“考”的图画和甲骨文,请学生自己去分析字形。学生兴趣很高,他们很快发现:“考”像一个长胡子老人拄着拐杖之形。他们还注意到,“”(kǎo)的写法是先写一横,再写竖折折钩。老师帮学生总结:“考”的本义就是老人,引申为年老。后来假借来表示“考试”之意。教师也总结了这种学法:读字看图――看字比形――认记生字――理解意思。接下来,让学生按学法去观察分析“孝”字的相关画图和金文字形。

孩子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很快发现:一个孩子背着或搀扶一个老人行走,这就是孝顺的表现。由此理解了楷书“孝”是“”(lǎo,表示老人)和“子”的会意字。

(二)分解字符,会其意――理解记忆法。

比如“寇”“冠”二字是常见错别字,为纠正,教师先展开“寇”的画图和字形,引导思考该字形是如何来表义的;再把“寇”分解成宀、元、攴三偏旁,“宀”指房屋,“元”是人头,“攴”音pū,是右手持木棍或带杈棍之形,表示击打。合起来是图画会意字,是有人闯进屋里用棍子敲打主人头之形,现在泛指强盗或外来的侵略者。接着,学生分析“冠”字:也分解为冖、元、寸三偏旁。“冖”表示帽子,“元”是人头,“寸”是手,合起来表示“用手给头上戴帽子”之意。学生们学习的劲头很足,他们被汉字构形艺术迷住了。

这是一种化难为易、驾轻就熟的识字教学方法,运用此方法,有助于学生从形体结构和造字方法这两方面掌握汉字的形、义、音关系,从而达到识记形近字的效果。

(三)比较类属,明其义――对比记忆法。

有些形近字属于形声字,有些字的声旁也兼表义。为此,在教学形近字时,不仅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意符,还引导学生正确明辨易混字符的表义类属。如“炼”“练”二字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同样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锻炼”的原意是对金属锻造和冶炼。引申指人的身体要强壮就得像冶炼金属那样千锤百炼。而“练”字用“纟”旁,是因为古代人民养蚕,把蚕吐出的生丝放在水里煮,使它变得柔软洁白,这样可以织成美丽的丝绸锦缎。“练习”就是追求熟练的过程,引申为对学习的练习过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礻”和“衤”也是学生容易写错的,教学时就要强调分析:“礻”原形是“示”,与鬼神祭祀有关;“衤”原形是“衣”,与衣服有关。如“亻”(单人旁)本义多与人有关;“灬”(四点底)是火的形变,与水无关。所以,比较类属,辨其义,就是一种最具实效的巧记形近字的方法。

高年级学生反映,以前学了那么多字,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字要这样写,那个字要那样写,只好死记硬背,学习兴趣一点也没有,当然忘得就快。现在明白汉字字形的道理了,真有点与“汉字学”相见恨晚的感觉!

三年级语文教学金点子篇9

才智教育与江苏省教育学会考试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12年高考“难点冲关”名师解读会》首场语文讲座,3月10日上午在南京大学成功开讲。来自江苏各地的百余名高三学子和家长,有幸参与了这场公益活动。

讲座上,江苏省高考阅卷组成员、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才智教育“中高考研究院”特约专家――左老师,针对在不足百日的2012年高考决战时刻,如何进行最大效益的复习,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围绕考生们普遍关注的语文高考“难点冲关”的话题,当堂支招,给出建议。

在本次活动中,才智教育南京中高考研究院副院长金丹向与会者介绍了“状元计划”,虽然只有简短的几分钟,但“状元计划”甫一亮相,便引起了家长和考生们的极大关注。数十位家长围绕着“如何才能成为才智状元”的问题,向金院长了解细则。对此,金院长给予了以下明确的解答:

才智教育“状元计划”针对南京市重点中学成绩名列前茅的初高三考生,通过学生报名、学校老师推荐以及才智内部考试等程序,最终将产生数十名尖子生进入“状元计划”。

以上过程中所有辅导、师资费用均由才智教育集团承担。同时对于中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根据年级段的不同设立不同的激励奖项。在高考中一旦考上市文理科状元或为被录取院校的文理科状元可获得20000元(每学年5000元)才智励志奖学金。

听完金院长的介绍,家长和考生跃跃欲试,争相报名,希望自己或孩子能通过努力,进入“状元计划”,考入理想名校。

面对受到热捧的“状元计划”,金院长也深受感染,激动不已。她明确表示,虽然“状元”名额有限,但南京才智教育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培养优质考生,期待“才智”的大门里走出越来越多的高分学子。

左老师在讲课中,围绕高考语文复习,对考生做了十分给力的重点提示:

一、用好一本资料。“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复习资料良莠不齐,选择一本好的语文资料并充分利用,熟悉每一题的命题范围与形式,有的放矢地复习练习,且能以高考真题为实战演练的题目,有选择地演练一般练习。

二、定好自己计划。定好计划,精确到天。什么地方是自己的薄弱点,哪些地方还有待强化,哪些地方是易得分点,自己心里都要有数。文科班的附加题名著阅读题,《三国演义》、《红楼梦》、《边城》几乎年年考,而《家》、《欧也妮・葛朗台》、《老人与海》、《女神》、《呐喊》、《哈姆雷特》会隔年考到,里面的主要人物、主要片段,艺术特色,都要复习到。

三、关注高考资讯。注意报纸上的高考新动向、新信息。对一些长期研究高考语文的名师专家的解读会、讲座,能积极关注参与互动,以便及时获得有效信息,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得复习之先机,就能远远地走在别人的前头。

三年级语文教学金点子篇10

个人基本资料

姓名:***

出生日期1:980-05-13

性别:男

婚姻状况:未婚

身高:厘米

体重:公斤

求职意向描述

应聘岗位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小学/幼儿教育|职业教育/培训/家教

岗位描述教师(有工作经验)

工作经验2年期望月薪

教育背景

毕业学校重庆工商大学(本科)重庆师范大学(硕士)最高学历硕士

专业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硕士:课程与教学论(信息技术方向)电脑水平良好

外语语种英语外语水平良好

教育历程1996年9月1999年7月,就读于贵州省天柱民族中学

1999年9月2003年7月,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原渝州大学)

2004年通过全国联考,被重庆师范大学录取为在职研究生,攻读课程与教学论(信息技术方向)硕士学位

工作简历

2002年11月--2003年1月重庆长安中学(203中学)实习教育教学工作

2003年8月,新教师上岗培训(区县级)

2003年8月至今,重庆某省级重点中学担任教育教学工作

个人能力及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

为人最大优点:塌实肯干,有自己的思想

工作最大优点:善于反思,教学基本功扎实,教研教改能力强

工作期间:

2004年4月撰写的论文《新课标下主体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被重庆市教育学会评为市(省级)一等奖

2005年4月撰写的论文《新课标下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双主教学模式初探》被重庆市教育科学院和《今日教育》评为市(省级)二等奖

2003年12月撰写的论文《激发学生兴趣、改革教学方法、确保学生主体地位》被重庆市教育学会评为市(省级)三等奖

2004年12月论文《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心理问题及对策》作为优秀论文全校宣读、交流

2003--2004学年,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

2005年以校骨干教师的身份被推荐参加区(县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

2005年所教授的学生参加区(县级)数学竞赛获得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

大学期间:

毕业论文《化归思想及其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被评为优秀论文

1999年10月,参加祖国颂歌吟比赛获集体一等奖

19992000年,被评为学生工作积极分子

19992000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20002002年,获一等专业奖学金两次,二等专业奖学金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