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23:25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篇1

关键词:双语教学;双语课程;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132-03开展双语教学既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在我国国家有关政策的推动下,高校都或多或少地开展了双语教学,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普通教学的双语教学。本文以河南某高校为例,从政策角度对双语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对策。

一、双语教学相关政策

双语教学是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者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我国双语教学是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英语)传授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即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我国双语教学相关政策

我国双语教学起步较晚,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有部分高校进行双语教学试点,但直到2001年,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双语教学相关政策后,我国的双语教学才发展起来。我国制定的双语教学相关政策主要有:

1.200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首次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专业以及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开展双语教学。这是我国第一次从战略发展高度提到双语教学的意义和目标。

2.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中指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

3.2007年,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要求高校要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

(二)普通高校双语教学相关政策

为进一步落实我国双语教学的有关政策和精神,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双语教学,该校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规范双语教学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2005年颁布的《制订学分制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各学科专业要积极强化外语教学,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特别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双语授课课程比例≥10%,其他专业双语授课课程比例≥5%,以提升专业的整体层次和教育质量。以后每年的教学计划实施意见中都对双语教学进行了重申。

2.2006年颁布《关于推进“双语教学”的暂行办法》,对双语教学课程、教材、教师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规范。

3.2008年颁布《关于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的通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其中包括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二、普通高校双语教学开展情况统计与分析

为了了解普通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情况,笔者对2009级、2010级和2011级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分析。

1.拟开设双语课程专业数量及双语课程类型统计。学校中开设双语课程的专业数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各专业对双语课程的重视程度,全校开设双语课程的数量与双语课程类型可以反映出学校中各专业双语师资和学生外语水平。该校这三届教学计划中拟开设双语课程专业数量及双语课程类型统计情况见表1。三届相比,双语课程开设的专业数量比例由98%下降到89%。双语课程数量从124门下降到109门,但双语i的比例有所增加,这说明学校更加重视双语授课的双语教学。

2.开设双语课程专业平均开设双语课程数量统计。专业平均开设双语课程数量可以反映出双语课程在学校各专业中的普及程度。该校开设双语课程专业平均开设双语课程数量统计情况见表2。三届相比,该校专业平均开设双语课程数量、双语i数量和双语ii数量都有所下降。其中原因之一是该校对对双语课程的数量要求有所降低。如在《制订2009级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双语Ⅰ比例达到5%~10%,双语Ⅱ门数不少于两门。而在《修订2011级~2014级本科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中规定:双语Ⅰ比例达到5%以上,双语Ⅱ门数不少于两门。

3.学校实际拟开设双语课程数量统计。在教学计划中,存在多个不同专业开设相同双语课程的情况。学校实际拟开设双语课程数量反映了学校双语教学发展水平。该校去掉多个专业重复开设的双语课程,实际拟开设双语课程情况见表5。三届相比,实际拟开设双语课程数量和比例在逐渐减少,双语i的数量和比例在逐渐增加,双语ii的数量和比例在逐渐减少。也就是说,该校虽然实际拟开设双语课程数量在减少,但双语教学的质量和要求在提高。

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部分专业双语课程开设学期分布不太合理。虽然整体上该校双语课程拟开设学期比较合理,但有些专业双语课程拟开设学期分布并不合理。如2011级工业工程专业拟开设五门双语课程,第五学期三门(其中有一门为学科基础课,其他为选修课),第七学期二门(为必修课)。几门双语课程开设在同一个学期,有可能使学生只选择其中的一门。而且,经过第五学期的双语学习,同学们已经熟悉了双语课程的学习规律,掌握了学习双语课程的学习方法,但第六学期没有开设,使得学生积累的学习双语课程的经验中断,第七学期又得从头学习,这样,不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2.全校实际开设双语课程很少。该校教学计划中计划开设的一些选修双语课程并没有或不可能真正地开展,全校实际开设起来的双语课程数量会很有限。原因主要有:(1)许多专业开设的双语课程是一样的,这样使得该校实际拟开设双语课程数量减少;(2)该校规定,选修课未达到规定选修课程人数的课程停开,如2011年规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拓展选修课少于20人的课程予以停开。因此那些开设在第六、第七学期的双语课程,由于选课人数较少开设起来的几率非常低。(3)同一学期开设多门选修双语课程,使得学生同时选修几门双语课程的概率很小。

3.开设在第七学期的双语课程过多。该校第七学期开设的双语课程虽与第六学期相比略有减少,但都等于或多于第五学期课程数量。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考研竞争的激烈,在校学生特别是大四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找工作和考研上,用来学习的时间逐渐减少。而如此多的双语课程开设在第七学期,更不利于学生的考研和就业。尤其是作为选修课的双语课程,学生更不可能自觉、主动地来选修这些课程。因此,第七学期开设的双语选修课程基本上算是一种摆设。

4.拟开设的双语课程稳定性差。双语课程的开设受多种因素影响,选择哪门课作为双语课程时要经过充分的论证,需要选择合适的课程开展。该校有些专业的双语课程在不同年级之间有很大差别,如2010级教学计划中,实际拟开设双语课程为70门,与2009级相比,去掉了5门原双语课程,增加了2门新双语课程。2011级与2010级相比,2011级增加了14门新双语课程,减少了15门原双语课程。而且2011级双语课程与以前相比,很多双语课程的开设都和专业英语结合起来进行。这样的作法是否合适,还有待实践来证明。

(二)建议

1.把双语课程的开设学期提前。考虑到学生大四面临就业和考研压力,双语课程的开设应该安排在大二、大三开设。初期,可以只开设一门双语课程,随后可以开设多门双语课程。把双语课程的开设学期提前还可以提高双语课程的选课率,增加双语课程开设的机率,而且学生选择选修课的特点是尽量早选,早选早结束,所以排在前面的选修课最容易选到。

2.开设双语课程注重循序渐进。开设双语课程不仅关注双语课程的数量,更要关注双语课程的质量。要提高双语课程的质量,必须注重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要提高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对双语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开设双语课程的课程名称、课程数量以及开设学期都要有统一的规划,要坚持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的原则。这样可以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双语课程。也可以在一些非双语课程中增加一些专业英语词汇,为以后的双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3.确保双语课程开设的稳定性。某专业选定某门课程成为双语课,以及成为必修课还是成为选修课,都要经过充分的实践调研和论证,要选择教学内容适合开设双语授课模式的课程,还要选择具有留学经历或英语能力比较好的教师来担当授课老师,对英语水平中等以上的学生实施双语教学。一旦某门课程确定为双语课程后,就要重视这门课的建设,确保这门双语课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能够保持这门双语课程的稳定性,而不是频繁更替课程。对于教学效果良好的示范双语课程,可以定期设为公开课,让全校的其他双语教师进行学习和借鉴,以达到提高全校双语教学水平的目的。

4.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双语课程的成功开设。为了保证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除了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对双语教学及双语课程要有相应的政策外,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确保双语教学的效果,如通过双语课任课教师和学生填写的“双语教学效果调查表”了解双语教学的效果;通过双语课任课教师填写的“双语授课情况汇总表”了解双语师资、教材、学生、课程等基本信息,并安排督导专家听课指导。

参考文献:

[1]Richards,J.C.,J.platt&H.platt.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5.

[2]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010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指标体系[eB/oL].(2010-04-11)[2012-08-25]

http:///upload/20100211105409109.doc.

[3]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012-08-23]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篇2

医学院校课程改革主要缘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在最初的单一研究、精细分析、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出现了多学科高度综合、融合的基本态势,既要求在医学理论构成上融合,又要求在诊断治疗技术应用上融合[2]。按照医学发展的要求,将更多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互相融合,从而要求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随之变化。因此,医学院校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课程改革也要适应整个医学专业课程的整体进步。这样,课程改革要求熟悉国内外新科技的动态,不断地掌握新的相关科学技术,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双语教学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利用双语教学和专业的融合,既能充分发挥双语教学方式对学生掌握专业英语词汇的促进作用,又能提高学生查找原文学习资源等实际能力。

本文结合笔者几年从事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和双语教学经验,浅析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教学现状及实现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途径。

1.

课程设置

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立于1986年,由神经工程、医学仪器、物理医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向构成。针对自身学科特点,“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课程体系提出理论联系实践,因此课程学时包括36学时理论课程和18学时实验课程。由于“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课程含有较多定理、公式、变换以及算法,因此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必然分配较多学时;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工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实践环节必不可少。

2.

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包括教材语言和授课语言两方面。使用原文教材能够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掌握原文专业知识的表述。但由于语言等文化差异,全部利用原文教材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合理删减原文教材重组后编写方式较为适宜。专业教师知识丰富,但英语授课尚有一定难度。当前高校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许多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或留学归国人员具备“外语+专业”的基本条件。这将有利于双语教学,而且也易实现教学相长。

3.

教学方式

双语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文献的阅读、翻译及写作能力。增加师生的互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课堂上开展小应用讨论,并轮流推选代表发言,鼓励英文口头报告;课下布置相关文献题目,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鼓励用英文撰写报告等方式。

4.

同行学习

双语专业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扎实的外语基础。但是双语教学或偏重英文教学并不容易,因此加强双语专业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的相互学习,进而提高双语专业教师双语教学的素质和水平,提高英语专业教师理解其他学科专业术语的能力。

5.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篇3

   根据笔者调查,市面上在封面或者在前言中出现“双语教材”或“双语教学”字样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材约有三十多种。为使研究更具目的性,笔者把明确面向本科的双语教材予以排除。“由于我国进出口贸易体制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尽管双方都是在国际贸易惯例这一共同框架下运作,但是实际操作程序中仍存在很多本国特色的东西”。①所以直接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不适合基础稍差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会产生与国内学科标准、学生英语能力和高职教育目标需求不一致的问题。根据表1所列的代表性教材,面向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材的出版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现一一分析其利弊。

   1.原版改编教材

   改编的原版教材不是简单地减少内容,而是结合国内教学特点,使之更加符合国内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环境。改编版的原版教材选取了原着的精华,删减了一些不适合我国国情的内容,体系与内容保持原版教材风貌。改编版加上了中文单词表与注释,可节省查字典的时间,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但改编只能在原着的基础上进行,无法加入原着没有的内容,不能完全与我国的教学大纲与课程设置相符。根据表1所示,目前只有一种教材,且不是面向高职学生。此种模式对于高职来说,不宜采用。

   2.国内自编英文教材

   自编教材能紧扣教学大纲,从选材到编排体例都由编者自行设计。这样既可以吸收国外先进的学科知识,又增加了符合教学大纲与中国外贸国情的内容,使之更具有针对性。自编英文教材语言更通俗易懂,符合我国学生的认知能力。但编写工作量极大,撰写者尽管在英语方面可能有很高的造诣,但仍然会存在语言不地道的问题,不少地方有中式英文的痕迹。这样的教材给高职学生阅读弊大于利。

   3.国内英汉混编教材

   所谓混编教材,即书中英语与汉语的比例大致相当,英汉的比例取决于读者的理解水平。表1所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教材主要有以下三种编写形式,归纳分析如下:

   (1)全英版本。其章节设计、教材结构与论述方法符合国内师生教学习惯,书后或在章节后列出重要专业术语中文解释,好处是强迫学生接受大量英文,缺点是纯英文教材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学生要经常查找相关词义,对于基础差、耐心不好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笔者在试用这类教材时常发现学生花很多时间查找字词,从而影响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2)中英对照版本。分为两种形式:全文对照与章节对照。好处是有利于自学,能透彻理解原文,但是所有内容都有对应的中文翻译,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母语的严重依赖。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知识点众多,因为篇幅的关系,国际贸易知识的介绍往往比较浅显,也会影响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3)混编版(英文+中文注释),书页左边是原文,右边留出一部分空间对难懂的文句和背景知识用中文作出注释。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不完全依赖译文,又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为确保相同篇幅最大增加专业知识的含金量,笔者建议采取混编注释形式。

   总体来说,以上选取的双语教学教材主要面向高职院校,但大多数实质还是本科教材,表现如下:其一,在教材编排上按学科理论结构体系编排,不符合高职院校按职业群的应用结构体系编排的原则。其二,在内容上是本科教材的简编删减,高职教材的重点应围绕职业需要,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为应用服务,以够用为度的原则。其三,缺少职业教育特点,无明显“教、学、做”一体化特征,与职场工作过程联系不密切。

   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无论何种形式的双语教材,都应该考虑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要达到的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实际外语水平和知识结构。”②笔者所在课题组于2009年开始编写《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校本教材,结合笔者主持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经贸类课程双语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我们对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1.立足产学结合,设计教材体例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英语工作环境的高级应用型外贸人才。这要求高职教材编写不能像普通本科教材那样追求学科的完整性与理论的系统性,而应按照岗位要求和学生职业能力养成为目的构建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贯穿教材始终。为跟上外贸一线的工作实际,笔者特地对相关外贸企业进行了调研,了解外贸岗位要求与最新特点,按照工作流程优化课程结构,结合高职教育的最新理念,开发出教材的基本框架(如表2)。该框架遵循国际贸易业务岗位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设计了以广州某公司一笔CiF外贸出口业务作为全书贯穿式项目,按照国际贸易业务的一般程序,分成贸易准备、出口合同订立、出口合同履行、业务善后四个子项目。按照子项目下涵盖23个具体任务(项目二以出口合同签订所应掌握的知识逻辑安排任务顺序,项目三以出口合同执行先后安排任务顺序),把国际贸易业务能力巧妙地隐含在各个任务中。教材整体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教材设计与编写,体现高职特色,同时能符合教和学的现实需要。在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业务洽谈、运输、投保、商检、报关、制单、合同的签定和履行等技能,实现与企业“零对接”。

   2.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材结构

   教材的过程结构设计即遵循职业教育与教学的规律,按照学生心理结构的特点,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设计教材的教学过程。本科教材结构设计一般采用以下三大步: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对于侧重应用高职教材,笔者建议采用新的三大步:提出问题(以任务为向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出一般规律或概念。具体来说,在《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每个任务单元中采用如下步骤:提出任务(任务描述与分析)相关知识介绍(为解决任务提供知识铺垫)任务实施与心得(解决问题并提供经验)独立业务技能训练(巩固实际技能)。先提出具体任务再介绍如何实施,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了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充分体现了任务驱动式教学规律。教学实践证明,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教学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容易使学生进入快乐学习的状态。

   3.按照学生英语水平,设置教材难度

   Krashen的“输入假设(inputHypothesis)”认为,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①即学习者接触的是可理解的语言材料,其难度略高于学习者当前已有的语言知识。也就是说,要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学生的英语水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若输入的语言比学习者的语言水平高出很多,学生则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形式上,而无法应付学科专业知识的吸收,这样会对双语教学产生负面的影响。笔者对120名大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学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后关于教材所作的调查结果如下:(1)你认为全英文教材的难度?a太大(40%)B有点大(48%)C适中(12%)D容易(0%)(2)你认为使用哪种教材更好?a中文教材和英文教材并用(37%)B只用全中文教材(5%)C中英文混合编写的双语教材(52%)D只用纯英文教材(6%)以上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有很多概念比较抽象,本身就不容易理解,采用全英文更显抽象,学生不易接受。他们喜欢中文和英文混编的教材,或中文和英文对照的教材。笔者认为,采用混编教材比较符合高职学生需要。具体做法如下:在保证专业术语与基本概念完整准确的基础上,采用较为简练的英文句式和较为常见的英文词汇编写全书。对较难的理论知识与重点句进行翻译,对专业术语、基本概念标有中文注释(具体比例要符合高职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根据笔者的经验,中文注释或译文的总量约占全书内容的20%—30%为宜。当然,专业也是考虑因素,例如商务英语专业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就不一样)。中文注释建议加括号放在所要解释的单词或术语之后,且须与所在句子的语境一致。这样学生可以不完全依赖译文,更直接、更准确地来理解专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可以大幅度节省篇幅。实践证明,这种全英加中文注释或者译文的混合双语教材,浅显易懂,符合高职学生特点,适合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当然,在保证专业术语与基本概念准确性之外,还要保证英语语言的规范性,避免中式英语。如有可能,可请国外有关专家进行审稿。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篇4

关键词: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双语教学;改革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是各种工程学科同生物医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1]。从1979年11月“国家科委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组”成立至今,中国的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已有30余年的历史。随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的完善,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已成为许多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高校的必修课之一。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是继“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生理系统建模”等课程之后开设的面向数字信号处理应用的课程。该课程作为生物与医学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充分体现了生物医学与工程学的交叉性,其综合性、理论性和实验性都很强,对培养学生从工程角度解决生物医学领域具体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院校课程改革主要缘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在最初的单一研究、精细分析、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出现了多学科高度综合、融合的基本态势,既要求在医学理论构成上融合,又要求在诊断治疗技术应用上融合[2]。按照医学发展的要求,将更多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互相融合,从而要求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随之变化。因此,医学院校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课程改革也要适应整个医学专业课程的整体进步。这样,课程改革要求熟悉国内外新科技的动态,不断地掌握新的相关科学技术,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双语教学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利用双语教学和专业的融合,既能充分发挥双语教学方式对学生掌握专业英语词汇的促进作用,又能提高学生查找原文学习资源等实际能力。

本文结合笔者几年从事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和双语教学经验,浅析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教学现状及实现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途径。

1.

课程设置

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立于1986年,由神经工程、医学仪器、物理医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向构成。针对自身学科特点,“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课程体系提出理论联系实践,因此课程学时包括36学时理论课程和18学时实验课程。由于“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课程含有较多定理、公式、变换以及算法,因此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必然分配较多学时;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工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实践环节必不可少。

2.

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包括教材语言和授课语言两方面。使用原文教材能够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掌握原文专业知识的表述。但由于语言等文化差异,全部利用原文教材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合理删减原文教材重组后编写方式较为适宜。专业教师知识丰富,但英语授课尚有一定难度。当前高校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许多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或留学归国人员具备“外语+专业”的基本条件。这将有利于双语教学,而且也易实现教学相长。

3.

教学方式

双语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文献的阅读、翻译及写作能力。增加师生的互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课堂上开展小应用讨论,并轮流推选代表发言,鼓励英文口头报告;课下布置相关文献题目,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鼓励用英文撰写报告等方式。

4.

同行学习

双语专业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扎实的外语基础。但是双语教学或偏重英文教学并不容易,因此加强双语专业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的相互学习,进而提高双语专业教师双语教学的素质和水平,提高英语专业教师理解其他学科专业术语的能力。

5.

总结

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双语课程改革中,要把握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删减重组原文教材;鼓励师生互动;双语专业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要互相学习和交流。

参考文献: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篇5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就能进行成功的交际。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也要教给学生语用知识,用语用学理论去分析讲解所教内容以帮助学生懂得作者字里行间的含义,懂得别人说话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本文探讨Grice的合作原则与Leech的礼貌原则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人们说话时要表达的信息往往不只限于话语本身的意义,有时由于说话场合不同,甚至会出现所说话语与所表达的意义毫不相干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听话人就要懂得说话人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话语在不同情景下是如何产生意义的”(Leech,1983)。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一些语用学知识并用语用学知识来指导教学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本文探讨Grice的合作原则与Leech的礼貌原则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Grice的合作原则与Leech的礼貌原则

根据合作原则,在正常的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应该遵守这些原则的各条准则。然而,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往往故意违反某些准则,会话含意由此而产生。Grice的合作原则只解释了人们间接地使用语言所产生的会话含义及其对会话含义的理解推导,却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以含蓄的、间接的方式表达思想进行交流。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principle)(简称pp),完善了会话含意学说,解释了合作原则无法解释的问题。礼貌原则认为人们在会话中之所以违反合作原则是出自礼貌。礼貌是一个面子问题,要给对方留面子,当然也为了给自己带来某些好处,比如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好感等。利奇把礼貌原则划分为六类,每类包括一条准则和两条次准则:a.得体准则(tactmaxim):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使别人受益。B.慷慨准则(Generositymaxim):减少表达利己观点。尽量少使自己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c.赞誉准则(approbaitonmaxim):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D.谦逊准则(modesytmaxim):减少对自己的表扬。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e.一致准则(agreementmxaim):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念上的不一致。尽量减少双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F.同情准则(Sympathy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Leech认为,一个言语行为越间接,给听话者的选择性就越大,就越礼貌。

二、合作原则的遵守与违反

1.合作原则的遵守: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都遵守着某些合作原则,以达到相互了解、彼此配合,从而使谈话得以顺利进行。

遵守合作原则的量的准则:老师说:“Somestudentspassedtheexan1.”学生就应明白老师的话隐含:“moststudentsfalied.”《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尤其是听说教程里边这种遵守量的准则的例子很多,篇幅有限,恕不列举。遵守合作原则的质的准则:老师经常对学生说:“Readingenglishr~gularlyisagoodwaytoleanrenglish.”表明了老师的看法,而且有大量事实证明自己的说法;老师问学生:“Doyoureadenglishregularly?”表明f电/她怀疑并真的想知道学生是否经常读英语,甚至是在反问那些抱怨英语不好学的学生是否经常读英语。

遵守合作原则的关系准则就是听话人要根据语境去理解说话人的话是何用意。遵守合作原则的方式准则就是说话要符合逻辑,不能前言不达后语。"

然而,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人们并不都严格遵守这些准则。有时出于某种目的或需要,人们会有意或无意地违反这些准则,说话人的话表面上听起来牛头不对马嘴,说的话毫不相干,这就要求听话人不要作一般的理解,要懂得其中的隐含意义,忖度出对方违反准则的意图,结合语境对话语进行推理,弄清说话人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也就是话语的特殊含意。

2.合作原则的违反。

《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Booktwo,Unit7:.里有这样一段对话:womanspeaker:“Shesaidshemightbecomeafamousmoviestar.”manspeaker:“Yes,nadpigsimghtlfy.这位mnaspeaker的回答既违反了质的准则又违反了关系准则,他的回答是反语和表面上与这位womnasepaker所讲的内容无关,而谁都知道猪是不可能飞的,因而我们可以推导出他的意思是这位womanspekaer所说的那个女的是不可能成为影星的。违反关系准则就是说话人没有说关联性的话,也就是答非所问,但当听话人认为那些不相关的话是相关联的时候,就能理解话语的意思。《大学英语》(修订本),听力教材第四册第十课中有这样的对话:womansepaker:“Howdoyouliketalkingwithyourroommatepaul?”manspeaker:“oh,healwaysbeastaroundhtebush.”显然,manspeaker的回答有意使用了隐晦的语言,违反了方式准则,”healwaysbeatsaroundthebush”意为paiil说话不得要领。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4册SectionB前面的阅读技巧里多次讲到要读懂字里行间的含意、懂得修辞、弄清本意和言外之意,也就是要学生读懂作者的用意,很多时候就是作者故意或不得不违反合作原则。例子太长,恕不列举。

三、礼貌原则的遵守

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人们之所以违反合作原则,说话牛头不对马嘴、拐弯抹角、声东击西多数是出于礼貌。在言语交际中,由于用语不当,或出言粗鲁无礼。引起相互间的误解,导致交际失败的情况十分常见。

礼貌原则的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得体准则侧重于应该如何对待他人,适用于请求;而慷慨准则侧重于如何对待自己,适用于答应帮助。以下两个句子就是礼貌的:a.Couldyoulendmeyourdigitaleanleraforthisweekend?B.Usemymercdees!可见我们要借别人的东西时用祈使句就很不礼貌,而用祈使句来表达愿为别人提供方便时却是十分礼貌的,显得说话人慷慨大方。

赞誉准则和谦逊准则也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赞誉准则侧重于应该如何对待他人;而谦逊准则侧重于如何对待自己。例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十课里,医生赞扬那位年轻的护士:“You’11dojustifneinthisoranyotherhospit1a.”当别人称赞你:Howefifcientofyoutogetthisdoneallatonce!时你要谦虚地说:it’snohting.批评或者应该称赞对方而不予称赞和自吹都是不礼貌的行为,而称赞对方和自贬当然就是有礼貌了。

根据一致准则,我们在表达不同意见时总要先说上一些表示歉意或遗憾的话。即使对方的观点或意见是错误的,出于礼貌,也应笼统地肯定一下或者象征性地表示同意,然后再将不同的真实看法说出来。遵守同情准则就是要注意表达自己与对方共同的心情,喜他人之喜,忧他人之忧,急他人之急,不要幸灾乐祸。

实际上,礼貌原则比合作原则具有更大的约束力。礼貌问题时刻都得注意,日常交往中如何称呼别人,如何向别人道歉、致谢、发出请求、邀请、提议,如何实施批评和赞扬等都充满了学问,礼貌原则的理论有助于我们说话更得体。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篇6

一、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问题和学生外语应用能力

作为双语教学的实施者,开展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师必须精通本学科知识,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同时能熟练使用两种语言。双语教学中的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外语应用能力,否则学生不但掌握不了相关专业知识,也无法提高综合素质,采用双语教学的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我国目前高校的双语教学大致采用三种模式:全外型、混合型和半外型[3]。全外型模式是双语教学应该达到的模式,要求教学过程中采用外文教材,同时直接用外文讲授。混合型采用外文教材,教师采用外文与汉语交错进行讲解;半外型采用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由于合格的双语教师比较缺乏、学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国内普通高校普遍采用后两种模式,但这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各高校应该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全外型教学模式。

(二)教学方面

除了上述“人”的因素外,语言环境、教学模式、教学进度、教材选用等因素也会严重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整个教学活动往往是单边或双边的,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因此教学效果往往受到教师的知识结构、课堂组织能力和学生自身学习主动性的影响。在教材的选用方面,缺乏与学科配套的双语教学的教材,而直接选用的某些课程的英文原版教材,例如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课程,其内容往往与现行教学大纲的要求不能完全一致,无法满足师生的需要,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会对原版教材的内容进行删减或补充。另外,良好的语言环境是成功开展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目前高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除了在外语课堂上和双语课堂上使用英语交流外,汉语仍然是他们沟通的主要手段,这显然不利于成功开展双语教学。

二、电子信息类课程的双语教学

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无疑是当今发展最迅速、国际协作最密切的领域,为缩短我国在该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培养的人才必须能够迅速学习国际最前沿技术、与国际同行进行直接交流。传统的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加专业课教学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这让我们意识到,将英语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合理而有效地开展电子信息类专业课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众所周知,高素质的双语教师是成功实施双语教学的保证,由于双语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对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既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又要有较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针对目前这种情况,各高校可以采取多渠道和多办法,一方面从外部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应积极加强在高校内对双语教学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让更多有志于创新教学的中青年老师加入这个队伍。目前在我校从事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的教师队伍中,有部分中、老年教师多年从事该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有着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因此可以由这些教师和一些业务精湛的青年教师成立“电子信息类专业课双语教学方法研究”课题组,课题组成员采取集中备课、集中讨论教学方法的形式,在引进的专业外籍教师和留学归国人员的带教下,通过日常英语的听说训练、科技英语的听说训练,逐步过渡到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的训练。在这种良好的语言环境下,各个教师取长补短、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同时,输送本校教学能力强且有一定外语基础的专业教师到欧美等发达国家考察、进修和访问以提高语言能力的培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双语师资匮乏的问题,也为将来实施全外型双语教学奠定基础。当然,还应该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政策,稳定师资队伍。

(二)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双语教学中,教学班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接受专业知识的能力也不一样,加上目前普通高校没有良好的外语环境,外语应用能力差的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教师难以因才施教。因此,可以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自愿选择的原则,对同一门课程,分教学班采用全外型、半外型和混合型多种形式并存的模式授课,这样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能用外语接受专业知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了解国外文化背景、接触最前沿知识、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外语基础差的学生,仍能掌握到相关专业知识,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由于电子信息类专业课实践性较强,因此可以在开展电子信息专业的实践环节中,引入不同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延长教学时数,借助实验室和实践环节积极创造一些真实的、有实际意义交流的语言环境,扩展学生双语学习的空间,逐步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和交流的习惯,而且学生通过在实践中与老师一对一的交流,用外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其参与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三)重视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即教学材料和信息的来源,这里主要指教材和教学中的媒体要素。由于电子信息类课程内容较多、难度大、知识更新快,国内许多高校均直接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开展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的双语教学,缺少适合本校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相符合的适合本校本专业实际情况的双语教材,往往在授课过程中对原版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和补充。因此,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积极编写符合课程教学要求的双语教材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专业课英语教学网站,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一个辅导、学习交流的平台,这样不仅拓展了双语教学的空间,而且弥补传统的单边或双边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再仅限于教研室和课堂上的交流,而是形成了一种交流形式灵活的多边互动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多边参与和资源共享。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篇7

关键词:双语教学;人力资源管理;三阶段变革模型

中国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首次要求在本科教育中适当创造条件对公共课和专业课使用英语教学,且在2007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为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切实推动高校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鼓励和支持留学归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我国各大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陆续掀起了双语教学的高潮。根据前程无忧的2015年《职场英语调查报告》中显示,英语水平已经成为各企业雇主招聘过程中评估人才的基本标准之一,评估标准已不再局限于四、六级证书;且工作场所中使用英语的现象也不再局限于跨国企业,在国企、民企和政府机关也日益普遍,使用比例分别为47.3%、42.6%和40.6%。因此,社会形势的变化也使得高校对提升学生英语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现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结合自身双语教学经验分析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方案。

一、双语教学的内涵

根据《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学即在学校对学科内容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授课,其内涵因国家和地区而不同。在我国,双语教学的范畴属于外语而非第二语言,且外语一般是指英语。双语教学的实施模式主要有沉浸式、保持式和过渡式三种形式。沉浸式是指在学校完全地对学生实施非母语的外语教学的模式。保持式是指学生刚入校学习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步对部分学科进行外语教学,但依旧有部分学科保留母语教学的模式。过渡式是指学生入学后全部或部分地进行母语教学,然后逐渐转变为由外语单一教学模式。我国高校目前大多属于保持式双语教学。

二、双语教学影响因素的现状

根据贝克的双语教学模式理论,贝克认为双语教学模式有输入、输出、情景和过程四个变量组成。输出变量的结果受输入变量、过程变量和情景变量的影响,且输入变量和情景变量会影响过程变量。贝克的双语教学模式理论较全面地提供了分析和研究影响双语教学的变量,主要从输入变量、情境变量和过程变量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输入变量

教师作为双语教学输出结果的一个重要输入变量,其任职资格存在较大争议。王今越等从英语能力的角度认为目前我国双语教学有三种任职资格:第一,双语教师必须拥有国外访学一年的履历;第二,双语教师一般需具备博士学历;第三,双语教师须通过权威的外语资格考试,如中高级口译、GRe等。霍胜男从师资结构的角度认为,在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专业教师虽然精通专业知识,但外语水平有局限性,外语老师虽然精通英语,但对专业课知识欠缺,最理想的双语教师不仅要精通英语,也要通晓一至两门学科。因此人力资源双语教师不仅需具有较高水平的语言能力,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笔者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双语任课教师,拥有英国留学经历,且修读专业与教授课程相同,但毕竟留学时期作为学生时期的求学状态与现在作为教师的授业解惑现状,无论从语言和专业知识都存在较大差距,依旧需要大量的课前准备。学生作为双语教学的输入变量的另一主体,他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给双语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人力资源管理》双语课程面对的是大三学生,此阶段大部分学生获得了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少部分学生考取了六级证书,但依旧有部分学生参加考试没有获取任何英语相关的证书。教学过程中采用交叉式模式,即课堂教学中英语与中文之间的交替使用,笔者通常先用目的语(英语)叙述一段词组或一句话,然后再用母语重复进行语码转换,但是部分学生反映听不懂、反应不过来或直接听汉语。此外,学生羞于开口讲英语,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担心发音和语法的正确性。这就造成笔者在课堂向学生提出问题,没有学生反应,课堂沟通和互动效果差的问题。此外,通过与学生课下交流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很抵触甚至有恐惧心理,因此对这门双语课程也表示比较排斥。双语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响应教育部号召,为国家培养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和具有较强双语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笔者通常会在课程第一节课与学生沟通教学目标,即课程结束后,从学术角度和社会应用角度,学生应具备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课下与学生沟通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课程的期待更多的是英语语法讲解,这就造成了双方对课程期待不一致,从而使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情境变量

情境变量即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与氛围。即通过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与氛围的塑造,学习主体可以在不必强调对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自然地掌握了英语应用。课程教学中,笔者尽量将英语渗透在方方面面,使用英语与学生进行邮件书写交流,给学生推荐提高英语听力的网站和练习方法,和有助于提高口语的英、美剧,以及能帮助他们检验口语效果的app软件。但是,笔者从教的双语课程班级为将近100的学生规模,一名教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不等的学生,无法确保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予以不同的关注,同时也影响了课堂互动效果,无法营造较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与环境。

3.过程变量

笔者在课程初期使用语码转换,并且经常利用问题法和案例法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但由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原因影响了互动的有效性。因此笔者在课程中逐渐减少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频率,也减少了英语使用的频率,由最初使用的“交叉式”教学双语课堂逐渐变成了枯燥的翻译课。为了能让学生学习更地道的英文表达和最前沿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笔者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使用的教材为全英教材,考虑到学生此前从未接触过全英教材,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和消化教材,笔者选用的教材为美国克雷曼的《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但是因为国情差异,美国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与中国的国情是不相符的,如教材中Recruitingapplicants章节讲述employmentagencies时提到了很多美国的机构,以及selectingapplicants涉及了很多美国的法律。因此使用原版教材在追求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又缺乏了适应性。

三、双语教学改革

我国目前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输出。因此为了纠正和提升双语教学,必须展开针对性的双语教学改革。卢因提出,组织的成功变革应遵循解冻现状、移动到新状态和重新冻结三个阶段,即解冻、变革和再冻结。笔者认为双语改革的路径也可遵循卢因的三阶段变革模型。

1.解冻现状

由于教师与学生是双语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行为与态度对双语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解冻现状主要的分析对象为教师和学生已有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为了克服这些阻力和打破现状,根据卢因的三阶段模型,可以通过增加推动力和(或)减少抑制力的方式实现。双语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任职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英文应用水平,也要求教师有较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能运用英文教授学科专业知识且被学生吸收和消化。为了鼓励教师不断提升其英文水平,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教学改革的队伍当中来,鼓励教师在承担课程前参加双语教师任职资格考试,为通过考试的教师发放奖金以资鼓励。此外,双语教师课前准备工作量较大,且会因未实现自己理想的教学效果,逐渐减少自己对教学投入的热情,改变自己教学目标的初衷。因此可以向教师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课时费以激励教师在双语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另外,高校应提供合理的物资支持使教师不断改进和丰富其教学方法。作为影响输出结果的主体,学生心理上对英语有着较强的抵触情绪,且不习惯以英文作为课堂上知识的传输媒介,他们还不适应全英教材和用英文表述自己的观点,具有对英语的抵触情绪和对英语语法的执着。为了打破学生在双语课程中存在的惯性,高校可以通过消除抑制力和增加推动力的方法来解冻现状。例如,因每届学生存在差异性,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在开课前获取学生对于双语教学的关注和担忧,并及时整理所有学生对课程的期待以确保课程目标和内容设置能与学生相匹配。对于学生担忧的问题在课程首节课为学生予以疏导。另外,也可以运用积极的激励措施来鼓励学生接受变革。例如,通过扩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可以根据自己使用英语回答问题的次数兑换相应等级的小奖品等。

2.变革

高校在解冻现状阶段通过一系列措施帮助教师和学生打破现状,为保证改革成效,必须快速进入第二个阶段:变革。在变革阶段组织应该指明改变的方向,实施变革,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和行为。参与改变理论认为若个体主动而非被动参与群体活动,其态度更易改变,从而影响个人行为。因此双语教学改革的成功有赖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课程设置中,需要加入更多学生参与的比例,如根据教师的预习要求,鼓励学生有目的地课前预习;在教师指定的国外人力资源网站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且与当节课程相关的文章,安排学生在课堂中使用英文互相交流,课下再将小组交流的内容用英文进行写作报告;课程中可适当安排案例讨论,通过案例学习探索和总结课程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既然学生在课程中参与的比例程度提高,因此为了保证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效果,双语课程应实施小班化教学。此外,高校应在建立高质量的双语教师队伍的同时,以国外原版书籍为基础,根据我国背景,组织教师队伍编制合适的双语教材。

3.再冻结

在双语改革实施后,学生和教师形成了新的态度和行为。为了将这些永久地保持下来还需要进行再冻结。永久保持的最好状态是学生和教师自身对新态度和行为形成习惯,但在这些内化成他们自身的习惯之前,高校最好通过正式的规章制度进行强化。例如将临时上调的奖金和双语教师的任职资格认定通过明文规定永久固定下来,为教师在教学中发生的费用,如激励学生回答问题兑换的礼品,有成文的报销制度。

四、结束语

双语教学是实现为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人力资源专业学生社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根据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是双语改革的目标,但双语改革的成功需要遵循三阶段变革模型进行系统性的变革,即解冻、变革和再冻结。系统性的改革为双语改革提供了可实现的路径和指导方向。

作者:郭静思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前程无忧.职场英语调查报告[eB/oL]./bo/media/media.php#,2015.09

[2]梁明柳,陆松.简析高校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关键要素[J].中国电力教育,2009

[3]王今越,范尧,高建磊.高校双语教学开展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09

[4]霍胜男.双语教学问题及其策略的分析与探究[J].科教导刊,2012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篇8

[关键词]国际财务;双语教学;实践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6)04-0084-03

自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文件)提出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以来,双语教学在各类、不同层次高等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得到迅速实施和积极推广,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培养全球化经济环境下国际化专业人才的普遍共识和重要途径。财务管理专业是民办高校开设率较高的专业之一,甚至是不少民办高校的特色专业,为了培养市场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在专业课中进行双语教学成为民办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必然选择。

国际财务管理是高校公认的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其内容具有国际适用性、通用性和比较性,因此较为适合实施双语教学,在很多公办高校,该课程已成为财务管理专业普遍开设的双语课程之一,不少学者、教师对此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和探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在民办高校,普遍来讲专业双语课程开设的时间相对不长、数量和比例还较少,所以针对民办高校如何开展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研讨较为鲜见。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虽然有其共性,但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一些特征,还需承认与公办院校差异性的存在。所以,本文试就民办高校如何实施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实践进行探索,以期提高此类院校进行该课程双语教学的效果。

一民办高校双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国教育部官网公布的最新数据,截止2013年,我国民办高校共计718所(含292所独立学院)。民办高校主要培养国家、社会和行业需要的合格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教学形式自然也要与时俱进,虽然目前大多数都开展了双语教学,但在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普遍要多于公办高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理念不清

双语教学是指用两种语言(母语与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第二语言或外语水平为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根据实际国情,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主要使用的两种语言分别是母语(汉语)和外语(英语)。对于双语教学目标的理解,当前达成共识的是双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传授专业知识而不是讲授专业外语,在双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只是一个“附加值”,即伴生目标。然而,在对双语教学目标实现过程的看法上,目前我国研究者和教师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全外语浸入型的双语教学效果最好,而有的赞同应根据国别差异、学科特点等因素,选择性采用不同的形式,如母语-外语混合型双语教学,母语到外语的过渡型双语教学。实践中,由于民办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时间相对要晚些,且受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的约束,双语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相对缺乏,对于双语教学究竟应该怎样具体实施,是全外语浸入型,还是母语-外语混合型或是母语到外语的过渡型,不同的民办高校有各自的倾向,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二)教学对象英语水平较低

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学生来自高考成绩中相对较低的那一部分,他们中的多数英语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即使通过在大学里的英语学习,其英语水平仍然无法与大多数公办院校的学生相比,表现形式之一为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普遍较低,所以民办高校的很多学生抵触双语课程,他们在课堂上听不懂英语、无法理解专业知识内容,课堂下又不能主动预习、复习,从而跟不上教学进度,最后导致双语教学效果较差。虽然这样的问题在公办院校也一定程度地存在,但在民办高校则更为突出、更为严重。在实际双语教学中,民办高校的双语教师对此都有清楚的认识,但很多学校没有根据这一情况对双语教学采取适用的措施和对策,以致授课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流于形式,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学生没有实际的收获和提高。

(三)教学课时较少

在民办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学时与原来中文授课时的学时是一致的,这对于实现相应的双语教学目标而言,时间不够。这一问题的产生源自民办高校上述第二个问题的客观存在。学生的英语水平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就会减弱,在保持与原中文教学相同课时的条件下,学校进行双语授课会有两个显而易见的不利结果:其一,教学无法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完成,只能对其中部分相对次要的知识点进行删除或简化;其二,教学能够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完成,但大部分学生没有能力消化、掌握专业知识,教学效果很差。坦率而言,这一问题受制于整体课程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在实际中是较难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班级规模较大

民办高校受师资队伍等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经费的限制,在双语教学中开设的教学班级规模一般较大,通常大于学生自然班级,远远超过公办院校双语教学班级。以广东某民办高校为例,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班级人数都在40人以上,普遍规模在50~60人左右,也出现过超过70人以上的超大班级。进行大班级双语教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限制教师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精力有限无法兼顾到每一位学生,授课缺少相应的针对性;同时,学生的从众心态严重,消极情绪容易蔓延,且学生的反馈不能及时向教师传递等方面。若再加上学生基础薄弱、教学课时不充裕的情况,教学效果必然每况愈下。

二民办高校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实践设计

国际财务管理是在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高年级阶段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就本科教学来说,一般在第6或第7学期。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财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并了解了一些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税收等相关知识,在这些必要专业素养的基础上,采用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通过双语教学方式讲授该课程,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国际经济活动中的财务管理前沿理论和方法,扩充知识面和专业视野,提高学生对国际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服务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目标。

(一)课程双语教学课前准备

1明确民办高校双语教学理念

在开展课程双语教学前,首先要明确民办高校双语教学的理念。笔者认为,双语教学的表现特征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不是全外语教学;并且我国不同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多元文化国家,不存在中外语言并重的语言环境;加之民办高校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差,所以全外语浸入型的双语教学不应作为多数民办高校选择的类型,而是更宜采用中外语言结合型的双语教学,即母语-外语混合型或是母语到外语的过渡型。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双语课程开设的时间来确定。当学生在低年级初次接触双语课程时,学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对双语教学和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所以,此时进行双语教学适宜运用由母语到外语的过渡型。当学生已经累积了一些双语课程学习经验和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情况下,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的双语课程可以采用中英文搭配比例授课的母语-外语混合型,这时的中文讲授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本保障,而英文讲授则是学生开拓视野、锻炼英语应用能力、以及提升中外语言双向交流质量的重要方式。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在开展双语教学时应采用母语-外语混合型,具体到中英文的实际应用比例上,多数民办高校在教学中英语使用比例不应超过50%。就广东某民办高校而言,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国际财务管理课程难度水平,教师应用英语授课的比例应在30%~50%之间为宜。

2选用恰当的英文原版教材

教材的好坏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我国现已引进较多国外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其主要特征是语言生动、内容丰富、资料详实、结构松散、知识点不够系统、价格偏高。民办高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多数较好,所以对教材的价格不是很敏感,但由于自身英语水平较低,在面对原版教材时通常会望而生畏、产生抵触情绪。国际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从专业知识内容来看,有一定的难度,即使采用中文教学,一些学生也不能即时掌握和理解。因此,在民办高校,任课教师在选择该课程教材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选用已经配套中文译本的原版教材版本,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中文译本作为消化专业知识的依照;在现有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若原版教材内容无法完成,教师也可以选择原版教材的部分章节内容自编成中英文对照的双语教材。

3合理设置教学班级

合理设置教学班级是保证双语教学效果的前提之一。规模庞大的教学班级只会过度消耗教师精力,从而影响双语教学的组织和开展。在民办高校师资缺乏、且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双语课程开设的比例可以比公办院校低一些,减少民办高校教师整体双语教学任务,但对具体的每一门双语课程,一旦开设就要保证教学效果。双语课程的教学班级一般应以自然班级为单位,这是因为学生之间互相熟悉、了解,便于教师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利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和交流。在具体人数上,每个教学班应控制在40人以下。此外,在设置双语教学班级时还可以考虑分层方式,将英文水平相近的学生安排至一个班级,这样教师的教学会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将更为理想。实践中,直接控制双语教学班级的人数是民办高校较易解决的问题,而按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设置分层教学班级,会连带牵扯很多其他方面,如学生怎样分层、学生心理变化、成绩评定等,这些新问题的出现和如何解决都将对分层双语教学形成制约,民办高校短时间内无法进行有效的实施。因此,在民办高校,目前应先做好控制和降低国际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班级人数的工作。

(二)课程双语教学课堂组织

1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

国内外研究表明,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提高团队合作以及沟通交往等技巧。根据目前各类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积累的经验,普遍认为,双语教学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法,创新、应用其他教学方法,经常被推荐的新颖教学方法包括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等。实际上,这些新的教学方法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和包容性,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彼此结合、融会使用,如互动式教学法是一个被高校普遍提倡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具体通过案例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具体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笔者认为,应该根据课程特征和教学对象这两个关键因素来选择使用一种或几种双语教学方法,不能盲目追求双语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应用双语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方法的适用性,即适用于特定的双语课程和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民办高校,教师选择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明确该课程的主要特征是内容专业性较强,与一些其他课程具有知识上的承接性和关联性;其次还要结合民办高校在校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确保双语教学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削减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来最终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

2合理采取教学手段

对于双语课程,较为理想的教学手段是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已经在高校中得以普及,而且其优势较为突出。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大幅度减少教师板书时间,同时提供给学生的信息量更为丰富;其次,多媒体课件整体美观、清晰,能够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带来有效刺激,有利于引起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除了课件以外,可以利用多媒体适度地给学生播放有关视频或音频内容,能够增加学生听课的新鲜感和扩充学习视野。例如,国际财务管理课程中“国际财务管理环境”一节内容的教学,可以给学生播放世界一两个代表性国家当前经济政策介绍的视频(中英文均可),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使学生对国际财务管理活动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有直观的认识和体会。

另外,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双语教学还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但可以进行教与学的及时沟通和反馈,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获取国内外大量专业信息、资讯、文献等资源,这些资源既是教师教学的素材、资料,也是学生培养专业阅读、适应英文语境、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在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相对弱一些,所以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教师要积极引导好学生,必要时还需设置强制要求,以帮助学生有效获取专业资料、锻炼专业素养。例如,在国际财务管理的“国际融资”一章教学中,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分组)课下搜集具体公司采取的国际融资方式资料,做成课件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为了验证课件内容的真实性,还要求学生在课件中链接或截图这些资料的出处或来源。

(三)课程双语教学课后安排

1营造双语教学氛围

日常课堂教学完成后,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来营造双语教学氛围,使学生逐渐熟悉、适应双语课程和教学。在教室这个小环境中,可以利用英语或双语黑板报来提供专业信息或强化专业知识;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可以通过每天听取英语广播、每周参加英语角活动、每学期举办英语演讲比赛或双语专业知识竞赛等为学生创造接触英语、使用英语、强化英语的机会和平台。在学校营造出的双语教学气氛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将会实现日积月累式提升。

2改革成绩考核方式

在高校,一门专业课程的最后成绩一般是由较大比例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小比例的平时成绩综合而定。学生们已经比较习惯这种常规的成绩考核方式,也找到了应对之策:为了顺利通过考核,拿到这门课的学分,学生平时多是应付的态度,到了期末阶段,的确会下一番苦功来复习,力求一考而过。我国的学生早就具备了这种应试心态,所以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平时的努力和付出较少,主要靠期末临场冲刺过关。笔者认为,在双语教学的考核中,应当改革现有的方式,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或者取消期末考试,而由课程论文来替代。这种加重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克服学生不重视日常学习的态势,使成绩的评定具有持续性,可以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精力均匀地分散至整个课程教学期间,实现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英语水平的根本目的。在民办高校,为了保证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效果,应提高平时成绩占最后成绩的比例(如50%或以上),使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案例作业、小组讨论、课件演示、阶段小考等方面的平时表现较为全面、完整地反映出来;另外的成绩比例可以由期末考试、课程论文来构成,即通过考试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通过撰写课程论文来检验学生综合学术研究能力和书面表达技巧。通常,期末考试的试卷、答题都是用英文来完成的,但若设置课程论文的要求,则不宜要求学生用英文来写作。

总之,为了实现期望的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效果,民办高校需要针对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去安排教学的整个过程,即从课前明确教学理念、确定合适的教材及合理安排班级规模,到课堂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手段的应用,再到课后营造双语教学气氛、革新成绩考核方式。在该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各民办高校应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改革,完善每个教学环节,从而有效达到短期内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和长远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淑莲.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理念、目标与教学实践探索[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2010(10).

[2]罗立彬.国内双语教学研究现状:对近五年相关文献的一个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3(3).

[3]王琼.国际财务管理双语课程的教学探讨[J].会计师,2012(2).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篇9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6-0729-02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B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对外交流逐渐增多。为此,我国教育部要求各高等院校逐步开展双语教学,我院领导对此很重视并提出一些建议[1],但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属实验阶段,尚无现成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可循,目前主要用于理论教学。随着国际交往和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医学英语的交流不仅运用于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和涉外医院,也逐渐运用于教学医院。因此,对教学医院在临床见习中运用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也可巩固双语教学在课堂理论所取得的效果。对于如何在临床见习中运用双语教学,使医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医学知识,国内各医学院校对教学方式也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如我院的心内科在临床见习中运用双语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效果[2]。结合几年来双语教学在泌尿外科临床见习的教学实践,体会如下:

1.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因双语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坚持循序渐进的阶段化临床见习原则。针对不同的临床见习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初始阶段,应以少量日常英语为主,辅以一些专业用语,如Haveyoubeenhavingtroublewithyourwater?(你小便有问题吗?),isthisburningpresentthroughoutthestream?(整个小便过程中都有灼痛感吗?),同时也牢记一些专业英语单词,如urinarypain(尿痛)、frequenturination(尿频)和urinaryurgency(尿急)等;当学生度过适应期,应逐步增加使用英语的比例,如aBUnandtheotherroutineadmissiontests,apSp,iVp,andthenanacidphosphatase(血尿素氮和其他入院常规检查,还有酚红试验,静脉肾盂造影,而后是酸性磷酸酶检查),特别是一些常见病的英语单词,如renalinjury(肾损伤)、pyonephrosis(肾积脓)等;最后达到在教学的全过程完全使用英语的目的。但就目前的总体水平来看,我们的体会是汉语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教师的素质还是学生的接受能力都无法实现全英语教学,只能是英语、汉语在教学过程中所占比例的逐步调整。初始阶段英语在教学中的比例一般较低,在20%~30%即可,最后阶段视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可将比例提高到60%。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英语的同时,掌握好专业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重点和难点必须使用汉语讲授,使双语教学质量得到保证。过分的追求英语的高使用率,造成学生难以听懂,则难以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英语能力

教师的素质和使用双语的能力是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条件。双语教师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树立自信心,学会用专业英语进行思考。见习前要精心准备,熟悉见习内容,用常用、简洁的英语把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名、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讲清楚,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及用外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见习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时,可用英语简单介绍其病史:thepatientis60yearsoldandcametothecliniccomplainingofdifficultyoverthelasteightmonthsinstartinghisstream.thepatienthashesitancyandstraining,andtheforceandcaliberofthestreamaredecreased.Hehasburningonurinating,whichispresentthroughouttheentirestream.Hedeniesfever,chills,weightloss,weakness,backpainorhematuria.Hehashadnocturiafivetimesoverthepasteightmonths.thereisnomorningdropdischarge,dribblingorpasthistoryofrenalinvolvement.Hehashadurgencyandfrequency.thepatientaspectsofthephysicalexamaremainlyintheGUsystems.therearenoCVamasses,noristhereanytenderness.theabdomenissupplewithoutmassesororganomegaly.thepenisandtesticlesarewithinnormallimits.thedigitalpalpationrevealsagradetwoprostatichypertrophy.theglandisfirm,nothard,andtherearenonodules.onwatchingthepatienturinate,theforceandcaliberofstreamarebothdiminished(患者今年60岁,自述于近8个月来小便有困难而就诊,患者忧虑、紧张、尿力减弱,尿线变细。整个尿程均感灼痛,并未有发热、发冷、体重减轻、乏力、背痛或血尿史。近8个月来每晚夜尿5次,早起尿道无分泌物,无小便淋漓不尽或既往肾病史。有尿急、尿频,体检所见主要在泌尿生殖系统,肋脊角无包块和压痛,腹软,无肿块或巨大脏器,、正常,指诊前列腺ii度肿大,质坚不硬,无结节,观察患者小便尿线大小,力量均减弱)。见习时注意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经常与学生沟通和探讨,以便了解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此外,学校应从多方面对教师进行培养和锻炼,使教师做到发音清晰、准确、表达流利。

3.提倡交互性教学

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重视调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提倡师生双方的积极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临床见习活动中,老师有意的穿插一些针对性强、能反映或概括见习内容的英语提问,展开师生对话,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如issurgerythebestwaytocurethedisease?(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吗?),wouldyoumindlistingsomecomplication?(你可否列举一些并发症?)等。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敢于提问或质疑。此外,每次见习前给学生提供一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用英语5~10分钟发言,概括上次的见习内容或一些与医学相关的内容,可取得较好的见习效果。如theactualcauseofBpHisunknown,buttheincidenceofBpHincreaseswithadvancingage.treatmentoptionsinclude:“watchfulwaiting”,variousdrugtherapiesandseveralsurgicalmethods.(前列腺的病因尚未明确,但已知此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治疗方法包括“动态观察”、各种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等。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我院在各科室均配备有性能较好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设备是提高双语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精心设计多媒体双语教学课件,提高双语教学效果[3]。例如,利用多媒体展示肾癌的特征性Ct表现和范围,同时在课件中显示专业英语词汇,中英文互译。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见习内容,使学生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提高了临床见习效果。

5.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尚无统一的泌尿外科双语见习的英文教材,只能由临床见习老师自行选择英文资料,难免会造成教材水平参差不齐,令师生感到无章可循。在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活动不够。一些学生羞于使用英语回答,考虑到英语基础较差和临床见习前缺乏双语教学的预习有关。在临床见习中,多数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放开,难以达到师生互动等。

总之,双语见习的实施,对于教师和学生均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双语教学能力,同时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师资力量和双语教学的目的。目前,我校双语教学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的许多问题不可能一下子解决,需要以求真务实的思想为指导,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夏红英,谭盛葵.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27(4):581-582.

[2]兰景生,潘兴寿,黄照河.内科学临床见习课双语教学方式的可行性探讨[J].右江医学,2005,33(4):336-338.

双减之下的语文教学篇10

关键词: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2

双语教育模式是我国少数双语教育推进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过去,我们在双语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所积累的经验,都是在选择了一种好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的前提下取得的;而所犯的一些错误,遇到的一些困难,则都是因为实施了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造成的。因而,讨论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选择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关于“模式”①

“模式”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概念,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个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中外关于“模式”的诸多定义概括起来,可以表述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教学进程的活动程序。

双语教育模式则是在双语教育理论指导下,以一定的双语教育实践为基础的双语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双语教育模式不是双语教育方法,不是双语教育计划,也不仅仅是教育理论,它蕴含着理论、目标、结构程序、方法、策略、评价等丰富的内容。在它明确稳定的结构框架和简易可行的操作程序中,体现着先进的双语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模式既是理论的,又是实践的,是二者相结合的一个“有效中介”,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个可操作的知识系统”。

二、双语教育的概念

双语教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也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那什么是双语教育呢?英国教育家DerekRownrtree在其《教育辞典》中的解释是:双语教育是培养学生以同等的能力运用两种语言的教育,每种语言讲授的课业各占一半。《朗文语言学辞典》认为:双语教育指学校采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授上课。我国学者严学窘认为:双语教育即使用两种语言,其中一种通常是学生的本族语,作为教育教学实施的工具。②综上所述,双语教育是指在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进行课堂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

由于英语在国际交流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世界上许多非英语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的香港地区)都积极开展本族语和英语的双语教育。③但是,在本文中采用的双语教育是指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少数民族语(文)和汉语文的教育。

三、双语教育模式的分类

正确地解决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问题,除了必须遵循已被公认的双语教育原理外,更重要的是从本国或本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根据存在的不同类型的双语现象,制订切合实际的双语教育政策。研究双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双语教育的现状及其演变规律,并依此制订相应的对策。科学的双语教育理论应该建立在科学地划分双语教育类型的基础上。双语教育类型的多样性是世界各国双语教育现象中带有普遍性的一个重要特点。不同的国家、民族,由于分布特点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各异,因而双语教育必然存在不同的类型。在我国,由于民族成分众多,分布交错复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双语类型也呈现多样性特点。这种多样性的双语类型现象在历史上早已出现,后来又有所发展、变化。很多双语教育专家根据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特点,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双语教育进行分类。不同的双语教学(教育)计划、类型、模式充分体现我国双语教育模式的多样性。

有学者把双语教育划分为“过渡型双语教育”和“维持型双语教育”。过渡型双语教育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引入主流语言,让学生尽快融入(即“过渡”)到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中,过渡型双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语言与文化的同化。维持型双语教育指的是保留学生的小语种,防止此类语言的消失,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意识,发展学生的母语,提高其双语能力,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双语者。

研究双语教育不只是研究关于课堂上两种语言使用的问题,在双语教育背后还存在很多,如: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学校课堂教学用哪种语言?两种语言的教学课怎样开设?有何种语言授课?等等一系列有争议的问题。这类问题涵盖了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这些不同的方面决定了双语教育的不同分类方法。从个人双语的视角看,维持型双语教育又可称为添加型双语教育。所谓“添加”指的是在个人原有的一门语言上又添加上了一门语言,被添加的语言一般来说是在学校中使用的教学语言,它既不是学生的母语或家庭语言,也不是用来替代母语的语言。在添加型双语教育中,第一语言继续使用。如果教学语言有可能取代学生的第一语言,就称为缩减型双语。过渡型双语教育指学生上学之初部分或者完全使用母语,此后逐渐转换为只使用学校语言。从个人双语视角来看,过渡型双语教育可以称为缩减型双语教育。④

四、自由主义概述

长期以来,自由主义一直是一个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又众说纷纭的话题,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非西方的世界,即使是在自由主义盛行的西方世界也是如此。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传统下的人们对自由主义的理解不尽相同,甚至是相互对立的。

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和智识传统,作为一个在理论和事件上与众不同的思想流派,自由主义的出现不早于17世纪。实际上,“自由主义的”(liberal)一词第一次被用来指称一种政治运动,只是19世纪的事情――1812年它为西班牙的自由党所采纳。当然,在此之前,古典自由主义的思想体系已经形成,尤其是在苏格兰启蒙运动时期,亚当・斯密就使用过“平等、自由和正义的自由主义方案”的说法。但是,“自由主义的”仍然主要是作为“慷慨”(liberality)的衍生词,指仁爱、慷慨宽宏以及开放的心灵等古典美德……尽管自由主义并没有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性质或本质,但它却拥有一套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显示了自由主义的现代性,同时也使自由主义与其他的现代智识传统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运动区分开来。⑤

……

自由主义传统中各种变体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关于人与社会的确定观念具有独特的现代性。这一观念包括如下几个要素:它是个人主义的(individualist),因为它主张个人对于任何社会集体之要求的道德优先性;它是平等主义的(egalitarian),因为它赋予所有人以同等的道德地位,否认人们之间在道德价值上的差异与法律秩序或政治秩序的相关性;它是普遍主义的(universalism),因为它肯定人类种属的道德统一性,而仅仅给予特殊的历史联合体与文化形式以次要的意义;它是社会向善论(mailrooms),因为它认为所有的社会制度与政治安排都是可以纠正和改善的。⑥

五、哲学思考

自由主义的平等要求与我国实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初衷是一致的。对平等的激情来自于公平的动机。从公平的观点来看,每个人的生活同样重要,既不比其他每个人的生活更重要,也不比其他每个人的生活更不重要……在现实世界中,实质上的不平等已经存在,它们的存在强化了平等的要求。⑦

在中国,汉语和汉语文化是占主流地位,少数民族正在越来越多的加以采用。从科技到教育,从金融到外交,汉语都是有代表性的语言。从正确处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实现民族教育的现代化和现代教育的民族化的需求看,少数民族教育承担双重任务:一方面要使少数民族儿童、青年能顺利进入现代化主流社会,另一方面还有力求保持和发展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欲实现前者,就要学习主体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要实现后者,就要继承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学好汉语才有前途,认为“学习民族语言的目的是学习汉语”,“民族语文只是一种过渡,是辅助汉语文学的工具”。⑧

自由主义的自主性选择与我国需要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国情相吻合。个人的自主性是自由主义的核心概念。自由主义者对个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之首要性的强调,不仅为个人自主性提供了一个活动场所,而且实际上也成了保护共同体及其幸福的最有力的手段……当然,个人利益与共同体利益总是可能发生冲突的……但是,正是通过一种充分地尊重个人权利的民主制度,自由主义的政治框架就最有可能为这种冲突提供一个合理的解决。⑨在双语教育中,很多人充满两难选择:一是生存,一是情感。一方面对自己民族的语言具有深厚的感情,认为语言是本民族文化的重要因素,它应当渗透到本民族文化的各个角落,并能保持下去;另一方面从语言价值讲,汉语的功能性应用性已经远远大于少数民族语言,在国际化、标准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推行文化教育是必然的趋势,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实施将是推行多元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戴庆厦,滕星,关辛秋,董艳著:《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概论》[m],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2]戴庆夏,董艳《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历史沿革》[J],民族教育研究,1997,(1)。

[3]李儒忠《论双语教育的模式》[J],新疆教育学院报,2011年1月。

[4]约翰・格雷著,曹海军,刘训练译《自由主义》[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徐向东著:《自由主义、社会契约与政治辩护》[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冯娟《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问题探析》[J],文化教育,2011年第5期。

[7]滕星《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6,(4)。

[8][加拿大]m・F・麦凯,[西班牙]m・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9]马戎《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与双语教育的实践》[a],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

[10]滕星著:《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注解

①李儒忠《论双语教育的模式》[J]新疆教育学院报2011年1月

②戴庆厦滕星关辛秋董艳著《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概论》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第87页

③李儒忠《论双语教育的模式》[J]新疆教育学院报2011年1月

④李儒忠《论双语教育的模式》[J]新疆教育学院报2011年1月

⑤约翰・格雷著曹海军刘训练译《自由主义》[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⑥约翰・格雷著曹海军刘训练译《自由主义》[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⑦徐向东《自由主义、社会契约与政治辩护》[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6页